跳转到内容

2016年澄迈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B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澄迈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2015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电力短缺等不利影响,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迎难而上,苦干实干,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优生态、防风险、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68.56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增速再次保持全省第一,实现六连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5亿元,同比增长6.5%,连续两年在全国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居前50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31亿元,同比增长1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1亿元,同比增长10.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5元,分别增长7.9%和9.6%。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涨幅连续两年全省最低,城镇登记失业率1.23%。

我们去年主要做了以下七大方面的工作:

(一)综合施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要素保障。建立经济形势月度分析制度,制定了应对经济下行稳增长十条措施,落实好省政府为海南生态软件园量身定制的十六条扶持优惠政策。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为澄迈未来五年发展明确了方向、目标和路径。加强水、电、气等要素协调与调度,最大限度减少电力短缺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大力帮扶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措施,投入产业发展、技术改造资金9.12亿元,安排贷款贴息及奖补资金968.22万元,撬动小额贷款2.6亿元。与省农发行合作,获授信总额不低于300亿元的贷款,有力支持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产业升级。试行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合作的PPP模式,神州生物燃气项目被列入全国PPP示范项目。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年新登记注册企业1137户,增长46.5%;新增注册资本金66.3亿元,增长53.5%。

有效扩大投资。把抓项目、促投资作为全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采取强力措施开展“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项目推进提速,投资持续加快。163个省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7亿元,其中,2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5.3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荣获2015年省重点项目绩效考核一等奖。46个省级“百日大会战”项目完成投资13.86亿元,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荣获省投资项目“百日大会战”综合奖二等奖,2012—2015年度招商签约项目考核优秀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考核优秀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考核优秀奖等。金江污水处理厂二期、椰岛小城等15个项目竣工;跨海联网二回工程、马村港扩建三期散货码头等46个项目开工建设;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仁兴至加笼坪旅游公路等102个项目加快推进。同时,做好项目储备,围绕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十二大产业、海澄文一体化、特色产业小镇、六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五网”建设,谋划储备“十三五”项目372个,总投资3476亿元。

努力促进消费。加大房地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宣传促销力度,成功举办龙水节、地瓜节等节庆活动拉动消费。加强城乡市场和流通体系建设,新建1家、升级改造2家农贸市场,城镇市场和农村市场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2.5%、1.6%。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被财政部、商务部评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与央企对接,参加京洽会、厦洽会、贵阳招商会等招商活动,共签约项目92个,计划总投资132亿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5家,投资总额3.93亿元。

(二)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重点培育十二大主要产业,初显成效。全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互联网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0%,旅游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低碳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4.2:40.8:35.0(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三次产业结构为27.0:45.4:27.6),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0个百分点。

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不断优化种植结构,2014跨2015年全县冬季瓜菜种植面积19万亩,产值20.5亿元,仅冬季瓜菜一项人均纯收入就达3660元。澄迈福橙、桥头地瓜等各类特色农产品收获面积16.8万亩,增长7.6%;产量32.7万吨,增长4.3%。澳洲活牛进口项目落户我县,将推进我县屠宰业和商贸业发展。建设福山农业互联网小镇,发展农产品电商326家,销售额达6.3亿元,增长3.5倍。深入实施商标富农工程,新增海南省著名商标4件,累计达22件。获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启动永瑞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名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植物检疫合格率达100%,88%的农产品做到有标识可追溯,荣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新型工业持续向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海南中油深南LNG项目等一批新型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04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老城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65.62亿元,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83.0%。

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一是旅游业加快发展。新开通2条旅游公交线路,扶持发展农家乐17家,旅游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旅游+工业”特色旅游线路。全年旅游接待350.20万人次,同比增长20.1%;实现旅游收入16.49亿元,同比增长31.4%。二是互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迅猛。腾讯创业基地投入运营,海南首个国家级会计服务示范基地、阿里云“创客+”、金山云游戏生态基地等项目落户。海南生态软件园新增入园企业429家,达815家,实现产值195亿元,增长48.9%,成为带动全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金融业稳步发展。海南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365家,登记托管股权4亿多股,14家企业获得6610万元的银行授信和贷款。海南省贵金属交易中心交易系统上线试运营,签约会员18家,牌照费总收入532万元,结算会员入金500万元。新增澄迈长江村镇银行,县农信社改制成澄迈农村商业银行,建成163家农村金融服务站。四是现代物流业不断壮大。金马现代物流中心入驻企业56家,签约项目27个,签约金额突破200亿元,投产项目3个。马村港吞吐量达980万吨,增长7.9%。五是房地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房地产开发投资146.45亿元,同比增长26.8%,非住宅类投资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

园区发展规模扩大。积极推动老城开发区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工作。老城开发区、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等四大园区投入23亿元,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四大园区新增企业近百家,其中,老城开发区新增75家。全县园区生产总值164.12亿元(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为135.97亿元),同比增长9.6%;园区工业增加值70.17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85.4%。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被评为海南十大最美小镇,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同比增长15.0%;旅游收入4.59亿元,同比增长17.7%。

(三)纵深推进各项改革

扎实开展“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完成了《澄迈县“多规合一”(2015—2030)》纲要编制,解决了各部门共71项规划各自为战的问题,消除总规、土规、林规矛盾斑点17.7万个,建立起全县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为澄迈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调整、下放了171项行政审批事项,90%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建成11个镇便民服务中心,93个村便民服务站,实现县、镇、村“一张审批网全覆盖”。海南生态软件园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试点成效突出,率先全省以“二书一制度”模式设立园区企业服务超市,企业“足不出园”即可办理审批业务,入驻型企业实现“零审批”,建设型项目审批提速达80%以上。

商事制度改革等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模式,发放“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858张。理顺县镇财政分配关系,取消县镇收入分级制度,统一纳入县级国库管理,充分保障镇级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需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完成外业测量59.5万亩和核查公示工作。将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纳入公立医院改革范围,全年药品零差价让利1089.09万元。农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殡葬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50项改革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

(四)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五网”建设。建成西环高铁老城站、福山站及出口路和站前广场。新开通海南生态软件园至海口大润发等3条城乡公交线路。新建农村公路152公里,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实现所有自然村通水泥硬化路。投入1356.64万元,建成11宗供水工程,受益人口1.24万人。投入2.03亿元,建设南渡江金江二期防洪堤、才芳港防潮堤、大塘河护岸等,共13.5公里。光网覆盖所有行政村,率先全省建成“全光网县”。

抓好美丽乡村、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新建和巩固5个风情小镇及三条“美丽乡村带”48个美丽乡村,建成侯臣美丽乡村,荣获“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三条“美丽乡村带”成为琼北乡村旅游新热点,全年接待游客273万人,占全县旅游接待人数78%;旅游收入10.73亿元,占全县旅游收入65.1%。大丰、老城、瑞溪、文儒、加乐、桥头、福山等7个镇被列入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把特色产业小镇作为壮大镇域经济的有效抓手,编制完成了7个特色产业小镇产业规划,谋划生成项目28个,计划投资164.67亿元。

提升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水平。启动南渡江畔带状公园绿化及改造项目,大力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工作。启动人民东路、公园南路、金龙路及金马五横路等四条市政道路建设和11个镇的镇墟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完成长安、太平、山口三个县城出口路和永发镇东兴墟立面改造。金江城区三轮车全部退市。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建成12座垃圾收集站,加快推进6座垃圾中转站建设。各镇转运站实行外包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城乡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观。

(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全力推进节能减排。节能方面,单位GDP能耗为0.5104吨标准煤/万元,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严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准入关,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中电国际、神州车用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大型沼气1座,养殖小区沼气5个,老城开发区建成热蒸汽联供项目,可替代工业锅炉32台,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全县清洁能源使用率75%。减排方面,金江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投入使用,加强污水排放监管,城镇污水处理率达79%。中航特玻、华能电厂完成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注销黄标车及老旧机动车671辆,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生态建设成效突出。一是深入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完成绿化造林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55%,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开展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环境卫生整治、拆除违法建筑、城镇内河水治理、重点保护区和林区生态保护修复等五大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整治。拆除违法建筑16.06万平方米,特别是仅用23天就拆除了海南生态智慧新城项目内2.91万平方米违章建筑,刷新澄迈拆违速度。70宗海岸带违法违规问题全面整改完成,拆除海岸带违法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881名科级干部返乡带领群众整治农村环境卫生,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被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门确认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六)持续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

圆满完成民生实事。全年民生支出37.88亿元,增长11.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2%。向群众承诺的省委省政府9件和县委县政府15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建成澄迈县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及老城镇、仁兴镇、文儒镇等3个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促进和扩大就业,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355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550人,劳动力输出6016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人均增加175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45元。新农合参合率99.5%,新农保参保率96.5%。金江镇黄竹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14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保障性住房472套,改造农村危房4500户,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住房差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5065人。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一是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4所,县级规范化学校32所、县级标准化学校30所;新建公办幼儿园8所,增加学位2880个;妥善处理1203名被辞退民办教师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投入1280万元,对4家镇卫生院、5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改造。三是建成50个农村大舞台和50个农村篮(排)球场,火山岩古村落群申遗工作稳步推进,美榔村等9个中国传统村落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县”。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依法加强对土地、海域岸线、河砂等公共资源的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清理闲置土地537.72公顷。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现全年不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案件、不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不发生大规模群体性进京越级上访目标。扎实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老城镇网格化指挥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完成177个村委会网格划分。加强立体化防控,全县建设治安监控点723个,基本覆盖全县各镇主要街道。完成“六五”普法。加强信访工作,解决信访积案26宗。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启动三年禁毒治理攻坚战,老城镇文大村、东水港村等禁毒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在全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考核中排名第一,质量工作考核全省名列前茅。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全年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零发生。较好地完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目标管理。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工作扎实推进,外事、侨务、对台、妇女、儿童、科协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审计、统计、邮政、地震、气象、供销、档案、史志等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七)不断提升行政效能

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整改“不严不实”问题为抓手,持续加强作风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弘扬“马上就办”的作风,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雷厉风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稳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强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提案100件,办复率均达100%。坚持依法行政,在全省依法行政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市县。加强审计监督,强化督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启动行政问责,处理不干事、不担事党员干部73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3人,在全县树立有责必问的导向,释放问责必严的信号,营造实干担当、廉洁清正的干事氛围,凝聚起全县上下同心协力应对经济下行、稳增长促发展的正能量。

各位代表,2015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澄迈大地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和发展质量大幅提升的五年。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是2010年的2.4倍(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是2010年的2.15倍),年均增长17.4%;从2010年开始,GDP增速连续六年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达55730元,按照汇率计算折合8574 美元(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人均生产总值达49890元,按照汇率计算折合7675美元),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总收入是2010年的1.97倍,年均增长1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是2010年的2.90倍,年均增长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2010年的3.94倍,年均增长31.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0年的1.98倍,年均增长14.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0年的1.76倍,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0.9:44.7:24.4调整为24.2:40.8:35.0(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为27.0:45.4:27.6),一、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第三产业比重提高3.2个百分点),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0.6%(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第三产业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5.7%)。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获得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第一名,成为海南市县中第三大经济体、第三大投资体。

五年来,我县先后获得世界长寿之乡、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60多项国家级以上殊荣,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过去的五年,是深化改革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启动澄迈撤县设市和老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工作;率先全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在海南生态软件园实行最大限度简化行政审批改革试点,行政审批大提速;率先全国推行教育卫生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各镇、各农场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完成了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林权制度改革、华侨农场体制改革、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等改革事项。财税体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农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公务用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稳步推进。

过去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全面改善的五年。累计投入656.12亿元,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一五”的2.39倍。共建设农村公路703.61公里,农村公路硬化里程达1100多公里,实现了所有自然村通水泥硬化路的目标,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小Ⅰ型、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建成168宗供水工程,解决16.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全县所有自然村通宽带。率先全国实现非现金结算终端覆盖到所有行政村。

过去的五年,是生态现代化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五年。完成生态县规划(2013-2020)编制,43项生态现代化建设中期目标全面完成。单位GDP能耗下降11%,完成省下达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任务。建成金江污水处理厂、老城污水处理厂,共铺设污水管道106公里。造林绿化8.6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1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5%。成立了全国第二个县级碳汇专项基金——澄迈碳汇专项基金。澄迈县、老城开发区分别被确定为第一批、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我县生态现代化建设做法和经验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8家中央媒体集中立体宣传报道,海南绿色崛起的澄迈实践引起全国广泛关注。

过去的五年,是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共投入134.33亿元,是“十一五”的3.7倍。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医保、社保和城乡低保等四大保障体系,率先全省对建省后被征地农民,分别实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政府财政全支付和由政府财政给予老年生活保障补助两种养老保障措施,惠及4.96万人。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1765套、改造农村危房15622间。优先发展教育,建成思源高中等4所学校,新增学位5700个。澄迈中学被评为“省一级甲等学校”。建成25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率先全省实现每个镇建有两所以上公办幼儿园。率先全省实现村村有卫生室目标,打造“三公里就医半径”。率先全省实施“健康海南、澄迈先行”农村基层医疗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七彩雕画”、“冼夫人信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评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全国第一批示范区中唯一县级单位。

各位代表!我们深切地感到,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中共澄迈县委的科学决策,是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向驻澄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澄迈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十二五”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发展还不够协调,南北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明显。二是生产要素成本高、人才不足等瓶颈制约日益凸显,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不强。三是城乡治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交通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四是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村镇教育质量不高。五是城乡环境脏乱差依然存在不少死角,违建屡打屡建。六是个别干部思想解放不够,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不强,不作为、不担责、“庸懒散奢贪”等等问题仍存在。我们将以 问题为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现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目标的冲刺阶段,是全面开启“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崭新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继续放缓,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仍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我县受外部宏观环境困难影响不容低估。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国内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从省内看,“十二五”末期,生态立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多规合一”改革试点,为我省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我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的基础更为坚实。随着“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际旅游岛建设、“互联网+”、经济特区建设、生态立省、海澄文一体化等国家和省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县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五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省委六届历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大力实施“三县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双驱”发展战略,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兴县、产业强县,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总的奋斗目标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将澄迈建设成为全县人民的幸福家园、岛内外休闲度假养生胜地,生态现代化远期目标全面实现,谱写美丽中国澄迈篇章!

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432亿元(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为387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6677元(不含海口综合保税区为77647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亿元,年均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0亿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年均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0元,年均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56元,年均增长9%。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加大,康复康体养生服务业成为主要产业,三次产业比重趋近19:40:4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0%,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县农村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进入全省上游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巩固提高,力争到2019年生态现代化建设远期各项规划指标全面实现。到2020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低于0.492吨标准煤,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2%,节能减排降碳严格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目标内,低碳经济占GDP比重达50%以上。森林覆盖率不低于55%,大气、水体和近海海域等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社会治理能力大幅提高,建成“七大平安体系”。全县公众安全感指数和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都达到98%以上。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坚持发展质量、效益的前提下,能快则快、能超则超、能跨越则跨越。重点把握好以下五方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向改革挖掘发展新动力。全面实施“多规合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全县“一张蓝图干到底”,建立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规划管控、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加大简政放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农场社会管理职能属地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逐步消除共享税种分成比例差异。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转换和提升经济增长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培育新兴消费,扩大传统消费,创新消费模式,着力吸引省外和县外游客消费、挖掘县内居民消费潜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设施农业、公共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投资,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加快“僵尸企业”清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培育和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积极参与“海澄文”一体化建设,全面融入省会经济圈。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按照“北强、中优、南控”的空间发展策略,构建北部综合产业发展区、中部服务引领功能区、南部农旅融合发展区,着力打造“一都两中心三区四基地五镇”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发展互联网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低碳制造业等主要产业,加速传统工业新型化、热带农业现代化、旅游业精品化,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成为海南省产业优化升级的标杆示范区。加快特色产业小镇发展,以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就地城镇化”,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加快火山岩古村落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大力推进“五网”基础设施互连互通,全面提升城乡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三)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现代化建设。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加强城镇内河水污染治理,实行建筑工地、道路运输精细化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现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着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培育绿色消费观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继续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参与森林碳汇权交易。健全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行排污总量和排污浓度双控制。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争取省内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户澄迈。完善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监督和激励约束体系,强化指标约束。

(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倡议互通前沿。用好用足国家和省赋予的各项开放政策,以马村港、四大园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等为依托,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和央企国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引导县内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能源开发利用、产能转移、港口贸易、油气开发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环南海区域国家和地区合作。推进南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基地建设。依托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世界华文传媒经济论坛、全球CEO论坛等平台,密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盟国家的人文往来、智库交流。

(五)坚持共享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全县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继续推进“8+2”民生工程,缩小城乡差距和村村差别,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稳步增加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稳步提高待遇标准。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重点向农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澄迈”工程和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三、2016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省的目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控制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以“双驱”发展为动力,建设实力澄迈

壮大新兴产业和新型工业。一是以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为抓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设立“双驱”战略基金,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人才制度,鼓励科技人才、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士兵等开展创业创新。以老城开发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南生态智慧新城等为平台,加快技术、产品等创新,培育发展软件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引进新兴产业项目26个。加快“互联网+”发展步伐,抓好中国游戏数码港、金山云游戏生态基地、腾讯互动娱乐创新基地、“腾讯互联网+生态村”等项目建设,为实体经济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二是加大工业投资。开工建设年产30万吨新型肥料、马村港区扩建三期集装箱码头等8个项目,确保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及正极材料产业化基地等11个项目竣工。积极争取国家技改资金、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发展前景好、带动力强的工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和优势企业增产扩容,积极发展低碳制造业等新型工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启动“助保贷”信贷业务,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一是做足“旅游+”文章。抓好盈滨半岛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金马文化公园、红树林生态公园3A级景区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申报工作,争创4家5椰级乡村旅游景点。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9座,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争取全年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亿元。二是加快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在老城开发区规划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区,鼓励和吸引民间资金发展民营医疗、整形、康复、养生等项目。开工建设海南颐仁三甲医院和养老基地、熙康云舍(二期)、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等医疗健康项目,推进医养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高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三是优化房地产业结构。按照“消化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一方面,从供给侧优化增量,重点发展旅游地产、经营性地产,逐步将纯商品住房开发比例控制在70%以内。另一方面,从需求侧消化存量,通过棚改安置、精准促销等多种方式,努力扩大商品房消费。

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一是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通过特色农业种植补贴,不断扩大冬季瓜菜、澄迈福橙、福山咖啡、桥头地瓜等澄迈特色优势品牌农业种植规模,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争取全县果菜种植面积达37万亩,产量80万吨。二是打造金江、瑞溪福牛养殖区,永发鱼鸭混养养殖区,加乐黑猪、文儒山寮鸡养殖区,仁兴、中兴蜜蜂饲养区等四大特色产业养殖区。三是争取省品牌林业100万元扶持资金,扶持4家省级经济示范基地,建设辣木、沉香种植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发展养殖、花卉等林下经济面积5万亩,产值达3亿元。四是持续推进商标富农工程,争取注册农业品牌50个以上,认定1-3件中国驰名商标。五是加快推进澄迈咖啡初级加工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澄迈示范基地、永瑞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2016年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任务。

加快园区发展。一是老城开发区要密切跟踪推动升格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开工建设康师傅饮品等11个项目,确保南二环路等7条市政道路、盈滨海湾大桥、先声制药等15个项目竣工。二是海南生态软件园(包括海南生态智慧新城)投资40亿元,加快C地块规模区、海南青年创业街区、智慧新城基础设施等建设。深化与腾讯、金山云、易友会等龙头企业合作,举办全球互联网创业大赛,力争入园企业超过1000家、园区工作人员超过10000人,实现产值230亿元以上。三是金马现代物流中心争取储备项目30个,开工建设恒达伟仓储物流、裕泰水产等8个项目,确保京东(海南)运营中心等2个项目竣工。一横路东段、中横路东段建成通车。四是琼台全面交流战略合作基地、福山咖啡文化风情镇进一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启动琼台大道和琼台文化交流中心、福山咖啡新城、湖湘文化民俗风情度假村等项目,加快台湾风情小镇、新绿农庄等项目建设,力争兰花生物科技园、联邦小镇二期等6个项目竣工。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安排省县重点项目169个,年度计划投资214.22亿元以上。确保文儒至仁兴公路、盈滨海湾大桥、马村港扩建工程等14个项目竣工;加快推进跨海联网二回工程、红树林湿地公园等50个在建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新开工迈湾水利枢纽工程、加笼坪旅游公路等105个项目。

(二)着力开展生态保护修复行动,建设美丽澄迈

一是强力推进整治违法建筑。今年要拆除违法建筑8.2万平方米左右,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新的违法建筑。二是加大城乡环境“脏乱差”整治力度。重点解决交通拥堵、乱摆摊点、乱停乱放乱扔等突出问题,加大环卫投入,安排1589万元购置99辆环卫压缩车、多功能清洗车等环卫设备,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0%以上。三是加强城镇内河水污染整治。加大工业企业、农业面污染源巡查力度,加强排污单位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动工建设福山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江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0%。四是强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监管。重点整治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机动车尾气。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监测能力和执法能力。重拳打击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农药一卡通”销售监管,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耕地修复与治理。五是开展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继续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新增造林面积6000亩。六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考核责任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抓好石化、建材、水泥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碳目标。

(三)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建设活力澄迈

    一是深度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力争3月底“多规合一”成果获省政府审批。二是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全部项目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三是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事业单位的分类认定工作。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活动。规范投资评审工作,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强镇级财政资金的监管。五是抓好殡葬改革。做好殡葬惠民服务,建成澄迈县仙归园公墓,推进老城镇文集村、金江镇富朗村等村级公墓建设。六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稳步引导农村土地市场化、集约化、资本化运作。七是抓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综合改革试点,深化基层医改工作。八是深入推进农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红光、金安等国营农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领域改革。

(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宜居澄迈

一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撤县设市工作。以“多规合一”规划统筹城乡建设,结合全县空间“三区”发展策略和海澄文一体化空间发展布局,打造滨海综合产业带和滨海休闲旅游带。二是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冲刺工作,打造48个省级卫生村。抓好福山镇、瑞溪镇等2个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启动县城区市政专项规划和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围绕“产城融合”推进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完善城镇基础设施配套,提高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服务能力。三是推进城乡路网建设。文儒至仁兴公路建成通车,开工建设仁兴至加笼坪公路、三福公路至花场湾公路等一批农村公路,新开通美亭至永发公交线路,加快城乡公交一体化。四是加快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推进大丰、老城、瑞溪、文儒、加乐、桥头、福山等7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强化镇域产业支撑。继续做好金江、永发、仁兴、中兴等4个镇申报全省百个产业小镇工作,争取纳入下一批全省百个特色产业小镇。五是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永美”美丽乡村带的基础上,规划建设2-3个宜居宜商村庄及苟中文化一条街,推动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推动农村特色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就地城镇化”。

(五)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幸福澄迈

    打好扶贫攻坚战。把扶贫攻坚作为一号民生工程,紧紧围绕“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加强资金支持和要素保障,捆绑集中使用各类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有力有序实施推进精准扶贫十项措施。加强和改进机关定点扶贫工作,鼓励国有企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实施扶贫志愿者行动计划,结合“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准配强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引路人。建立扶贫工作责任清单,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考核督查问责,确保完成年度扶贫任务。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创业。推进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示范县工作。做好农民、失业人员等群体技能培训工作。新增城镇就业20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户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抓好以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中断缴费人员和城乡居民为主体的社保扩面征缴工作。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加强县养老服务中心和镇敬老院的服务和管理,推进居家养老。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继续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做好迎接教育部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各项工作,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金江镇扬坤村等26个中国传统村落建设和保护,做好火山岩古村落群申遗工作,建设澄迈学宫二期和全民健身中心。继续开展“一镇一演”及文化下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县中医院搬迁,建设县妇幼保健院主体大楼,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行医师多点执业,提高镇村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

办好十八件民生实事。一是确保6523人脱贫与巩固提升。二是建设澄迈县残疾人托养中心,对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补贴、护理补贴和残疾康复等服务。三是改造农村危房2500户、棚户区50户。四是启动建设金山公园片区棚户区改造。五是完成县一小建设和16所中小学校D级校舍危房改造。六是在老城建设幼儿园、中学和三甲医院等园区配套设施。七是实现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网络全覆盖。八是建成农村公路60公里。九是建成30个农村大舞台,50个农村篮(排)球场和20个农村全民健身设施。十是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十一是治理城乡环境卫生。新建农村无害化户厕1000座,建成金江镇污水管网收集工程。十二是改造县城水浸区基础设施。十三是实施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十四是建设文明生态村58个。十五是改造升级金江中心市场、金江农贸市场。十六是创建5所省级规范化学校、3所县级规范化学校。十七是实施新吴、永发、石浮、仁兴等4家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十八是对桥头镇敬老院进行维修改造,建成桥头、红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六)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和谐澄迈

推进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重点地区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两抢一盗”、吸毒贩毒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会治安环境。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完善县、镇、村三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推广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完善镇场“三个中心”和村居“两个工作站”建设,创建一批基层平安建设示范点。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制度,切实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狠抓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推进质量强县工作,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完成省计生工作年度考核指标。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弱势群体的管理和服务,维护老年人、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加强口岸和防空能力建设。进一步做好地震、法制、气象、统计、档案、史志、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等工作。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的宏伟蓝图,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认真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县政协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重大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责任追究等程序、制度,使政府决策更科学、更透明、更有效,对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实行监察、审计全程监督。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机制、程序和方式,推进综合执法。大力推进阳光施政,加强对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的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在效能政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巩固和发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以严和实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坚决反对“四风”,全面出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加强督查问责,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坚决惩处不作为、乱作为。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实施网上审批,坚决打通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落实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三是在廉洁政府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廉洁从政贯彻到政府工作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把有限的资源和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上。强化对行政审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各位代表!澄迈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新机遇,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词汇解释及说明:

1.“三县两地”:生态现代化建设县、新型工业县、休闲低碳旅游县、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海南核心物流集散基地。

2.“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一带一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4.“多规合一”:指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强化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政府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5.海澄文一体化:海口、澄迈、文昌一体化,实现联动有序发展,进而推动琼北综合经济圈建设。

6.“双驱”战略:人才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8.“一都两中心三区四基地五镇”:一都:金江休闲娱乐之都;两中心: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粤海铁路南站物流中心;三区: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盈滨半岛国家5A级度假旅游区、加笼坪热带季雨林生态旅游度假区;四基地:热带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海南核心物流集散基地、琼台全面交流合作基地、海上石油天然气后勤保障基地;五镇:福山咖啡文化风情小镇、台湾民俗文化风情小镇、欧洲文化风情小镇、富力红树湾湿地公园小镇、瑞溪美食风情小镇。

9.“8+2”民生工程:“8”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住房、就业、文体、电信、金融8个方面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即富民增收工程和以美丽乡村、文明生态村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

10.三条“美丽乡村带”:第一条是福山至桥头带,主要村庄为:福山镇境内的向阳村、侯臣村、敦茶村、白堂村、永边村和桥头镇境内的国泰村等;第二条是老城至白莲带,主要村庄为:老城镇的罗驿村、沙吉村、美文村等;第三条是永发至美亭带,主要村庄为永发镇的南轩村和金江镇的美朗村、杨坤村、大美村等。

11.“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指企业登记时依次申请,分别由工商部门核发工商营业执照、质监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由工商部门核发一个加载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

12.一址多照、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指同一住所可以作为多个市场主体的住所办理登记。“一照多址”指企业在其住所地县域内增设不需要前置许可的经营场所,可以向所在地县工商登记机关申请备案。

13.PPP模式:公私合作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4.“僵尸企业”:是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放贷者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15.“五网”: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

16.“六类产业园区”:旅游园区、高新技术及信息产业园区、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健康教育园区。

17.“十二个主要产业”:旅游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现代物流业,油气产业,医药产业,低碳制造业,房地产业,高新技术、教育、文化体育产业。

18.“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19.精准脱贫“十项措施”:特色产业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脱贫、乡村旅游脱贫、引导劳务输出脱贫、教育和文化建设脱贫、卫生健康脱贫、科技、人才脱贫、电子商务脱贫、加强革命老区建设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20.“七大平安体系”:政治安全保卫体系、公共安全防控体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社会管理综合服务体系、基层基础工作体系、依法治县保障体系、生态文明保护体系。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