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诗经世本古义 (四库全书本)/卷10之下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添加话题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 3,000 characters commentary near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编辑]

Rough result from [ https://seg.shenshen.wiki/ ], with random correction based on my whims. Expect significant error in content. ---- 麌韵. 赋也. 陆云: 侯服于周句, 叠上起下. 盖自周以命之集致商之服, 在商则岂非以命之去致服于周, 故遂揭出命之靡常, 语极感慨. 靡, 无也. 按尔雅训靡罔皆为无. 张萱云: 靡者, 非而靡焉. 罔者, 亡而罔之. 愚意靡之训无, 当是古读如䃺, 音与无同耳. 莫之训无, 亦以音通也. 常者, 旗名. 日月为常, 谓昼日月于其端, 天子所建, 言常明也. 故为常久之义. 书云: 盘庚迁于殷. 张守节云: 自汤已下号商, 至盘庚改号曰殷. 上章言商, 此变言殷者, 彼主孙子之世系言, 则溯其开基之始. 此主国亡而臣服于周言, 则但以亡时所称之国号称之, 各有攸当也. 朱子云: 诸侯之大夫入于天子之国曰某士. 则殷士者, 商孙子之臣属也. 叶氏云: 春秋传晋士起是也. 肤本胪字, 当通作旅, 言众也, 解见六月篇. 敏, 说文云: 疾也. 殷士众多, 皆疾行从商之孙子以助祭也. 祼将于京二句一气读, 下不接殷士句, 言当王行祼礼之时, 而殷士之助祭者皆服常服以趋事, 有如此也. 祼, 说文云: 灌祭也. 周礼·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 注: 祼之言灌, 灌以郁鬯, 谓始献尸求神时也. 郊特牲云: 魂气归于天, 形魄归于地, 故祭所以求诸阴阳之义也. 殷人先求诸阳, 周人先求诸阴. 灌是也. 祭必先灌, 乃后献腥献熟. 贾公彦云: 凡宗庙之祭, 迎尸入户, 坐于主北. 王以圭瓒酌郁鬯以献尸, 尸得之, 沥地祭讫, 啐之, 奠之不饮. 尸为神象, 灌地所以求神也. 祭统云: 祭有三重焉, 献之属莫重于祼. 周礼注云: 将, 送也. 按将字从寸, 寸者, 手也. 谓以手送之也. 孔云: 宗庙之祭, 以祼为主. 于礼王正祼而后亚祼, 则祼将主人之事矣. 周人尚臭, 举祼将以表祭事, 见殷士助祭耳, 不必専助行祼也. 愚按: 祼将与将祼不同. 周礼天官小宰: 凡祭祀赞祼将之事. 小宗伯: 辨六彛之名物, 以待祼将. 郁人: 诏祼将之仪与其节. 此祼将皆指王言, 谓王行祼礼, 以圭瓒酌酒送与尸也. 小宗伯职又云: 凡祭祀賔客, 以时将瓒祼. 此将祼指小宗伯言, 谓送瓒于王以行祼礼也. 今此诗明言祼将, 非言将祼, 正如孔氏举祼将以表祭事之说, 其非指殷士助送祼明矣. 京, 周京也. 按 <说文>: 人所为绝高丘曰京. 故天子所居亦以京名. 孟子引孔子读诗至此, 而曰: 仁不可为众也. 夫国君好仁, 天下无敌. 刘向云: 王者必通三统, 明天命所授者博, 非独一姓也. 孔子论诗, 至于殷士肤敏, 祼将于京, 喟然叹曰: 大哉天命, 善不可不传于子孙, 是以富贵无常. 不如是, 则王公其何以戒慎, 民氓何以劝勉? 盖伤微子之事周, 而痛殷之亡也. 厥作祼将, 指王也. 作, 犹行也. 常服, 犹云旧服, 即下文黼冔是也. 朱子云: 先代之后, 统承先王, 修其礼物, 作賔于王家, 时王不敢变焉, 而亦所以为戒也. 黼绣于裳, 解见采菽篇. 于章服之中専举黼者, 未知何意. 殷制无考. 冔, 殷冠名. 说文无冔字. 按冔字从曰, 吁声, 与冕同意. 古必有其字, 但 <说文> 偶遗之耳. <礼记> 云: 周弁, 殷冔, 夏收. 又云: 有虞氏皇而祭, 夏后氏收而祭, 殷人冔而祭, 周人冕而祭. 又云: 周人弁而葬, 殷人冔而葬. 蔡邕云: 冕冠, 周曰爵弁, 殷曰冔, 夏曰收. 皆以三十升漆布为壳, 广八寸, 长尺二寸, 加爵冕其上. 周黑而赤, 如爵头之色, 前小后大; 殷黒而微白, 前大后小; 夏纯黒而赤, 前小后大. 皆有收以持笄. 礼记注云: 冔名出于幠. 幠, 覆也, 言所以自覆饰也. 白虎通云: 殷冔谓之诩者, 十二月之时, 施气受化, 诩张而后得牙, 故谓之诩. 又云: 厥作祼将, 常服黼冔. 言微子服殷之冠, 助祭于周也. 熊禾云: 此见周家忠厚之至, 一代之兴, 虽改正朔, 易服衣, 以示作新之政, 然考之 <诗> <书>, 则一代之礼乐固未尝废也. 常服黼冔, 犹用商之衣冠也. 王访于箕子, 称十有三祀, 奔走臣我监, 称五祀, 犹用商之纪年也. 一则曰啇王士, 二则曰殷多士, 何尝敢有一毫鄙夷之心? 其视后世亡人之国, 则绝人之祀, 衣冠礼乐能存先代之旧, 亦鲜也. 此皆出于疑虑之过, 而不知以公天下为心者, 周家忠厚之泽所以为不可及也. 荩, 本草名, 尔雅训进, 未详其义. 旧说相传, 皆训为忠荩, 绝无稽据. 按方言: 孑、荩, 皆馀也. 周郑之间曰荩, 或曰孑, 青徐楚间曰孑, 自关而西秦晋之间炊薪不尽曰荩. 此其说可信. 上施草, 下施尽, 薪者, 草之类也. 尽与烬通, 火之馀也. 又按 <桑柔> 篇具祸以烬, 陆徳明本烬作荩, 则古文烬、荩通用, 益知荩之即为烬也. 王之荩臣以目商孙子及殷士, 乃胜国馀烬云耳. 自祼将于京至此五句, 是一气语, 言王方举祼将之礼于周京, 凡助祭者毕至, 故当王行祼将之时, 而此商之孙子率其臣属, 皆服其故国黼冔之常服, 助祭于庙, 为王之荩臣也. 上言商之孙子与文王孙子相照, 此言殷士, 与凡周之士相照. 疑周公因成王祭文王庙, 遂陈及此, 非文王时事也. 无念, 朱子云: 犹言岂得无念也. 尔祖, 指文王也. 殷灭而周兴, 非文王之徳不至此尔得无念尔祖文王之徳乎? 此与上章皆归重文王得天, 不重商家命去凄恻, 上其监殷之意, 尚留在下章. ---- 赋也. 聿通作欥, 说文云: 诠辞也. 徐锴云: 诠, 理也, 理其事之辞也. 修通作修, 说文云: 饰也. 聿修厥徳三句俱主文王言. 徳字从彳, 谓惪之见于行者. 内得于心曰惪, 外见于行曰徳. 承上章言成王得无念尔祖文王之能修饰其徳乎? 曰左右曰陈锡文王修徳之实也. 所以得民心而受天命者, 其原正在于此. 汉元帝时颇改宣帝之政, 言事者多进见, 人人自以为得上意. 匡衡上疏曰: [ 陛下圣徳天覆, 子爱海内, 然阴阳未和, 奸邪未禁者, 殆论议者未丕扬先帝之盛功, 争言制度不可用也, 务变更之, 所更或不可用而复复之, 是以臣下更相是非, 吏民无所信. 臣窃恨国家释乐成之业, 而虚为此纷纷也. 愿陛下详览统业之事, 留神于遵制扬功, 以定群下之心. ] 太雅曰: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徳. 孔子著之孝经首章, 盖至徳之本也. 按汉宣之徳无足言者, 而匡之说诗, 则可谓深得其意矣. 左昭二十三年, 楚囊瓦为令尹, 城郢, 沈尹戌曰: 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天子卑, 守在诸侯; 诸侯守在四邻; 诸侯卑, 守在四境. 诗曰: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徳. 无亦监乎若敖蚡冒. 至于武王, 土不过同, 慎其四境, 犹不城郢. 今土数圻而郢是城, 不亦难乎? 引诗之意, 亦以修徳属尔祖. 时说皆指为劝王之辞, 非是. 又 <孝经>: [ 子曰: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 而徳教加于百姓, 刑于四海, 盖天子之孝也. ] <.> 章首引此诗, 其意以爱亲敬亲解念祖, 以不敢恶人、不敢慢人解修徳, 则修徳乃自修其徳, 亦断章取义. 永言者, 谓长言之, 即歌是也. 虞书曰: 诗言志, 歌永言. 乐记曰: 言之不足, 故长言之, 长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盖作此诗者欲王闻而警念, 故自言其歌咏于王侧, 以动王听, 犹上言于昭, 言于缉熙, 亦杂用嗟叹之声于句中也. 配, 匹也. 命, 即假哉天命之命. 文王有左右陈锡之徳, 足与天命相匹敌, 故多福归之. 是其致福之繇, 皆自实有以求之, 非幸致也. 文王无求福之心, 然修徳而福来应, 即谓之自求可矣. 与旱麓篇之干禄求福义同. 多福, 如上言福及子孙, 多士皆是. 孟子引此诗及太甲自作孽不可活之语, 而总断之曰: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又云: 爱人不亲反其仁, 治人不治反其智, 礼人不荅反其敬. 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 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亦引此诗. 左昭二十八年: 晋魏献子为政, 以贾辛为祁大夫, 将适其县, 见于魏子. 魏子曰: 辛, 来! 今汝有力于王室, 吾是以举汝. 行乎, 敬之哉! 毋堕乃力. 仲尼闻魏子之举也, 以为义; 又闻其命贾辛也, 以为忠. 诗曰: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忠也. 魏子之举也义, 其命也忠, 其长有后于晋国乎? 观此可以得诗人立言之意. 又桓六年, 郑太子忽辞齐昏, 曰: 人各有耦, 齐大, 非吾耦也. <诗> 云: 自求多福. 在我而已, 大国何为? 则尤明于自之解者. 䘮, 失. 师, 众也. 未䘮师三字最重, 命之去留, 只视师之䘮与否耳. 朱子云: 上帝, 天之主宰也. 克配者, 殷先王之徳能与之相匹敌也. 周书·多士篇云: 自成汤至于帝乙, 罔不明徳恤祀, 亦惟天丕建保乂有殷, 殷王亦罔敢失帝, 罔不配天其泽. 此所谓殷之未䘮师, 克配上帝也. 今其后人何如哉. 诗人于此处偏含蓄不忍说出, 益觉其辞凛凛. 宜, 犹当也. 鉴, 孔云镜也. 镜照物知善恶, 故以殷为镜. 知存亡, 言尔不可不鉴于有殷, 盖近事不远, 周所代也. 骏, 当依大学通作峻. 说文云高也. 莫高非天, 峻命即天命也. 易, 通作㑥. 说文云轻也. 不易者, 得之不轻㑥, 守之亦不当轻㑥也. 大学平天下章引殷之未䘮师四语而解之云: 道得众则得国, 失众则失国. 孟子云: 桀纣之失天下也, 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 汉翼奉上元帝疏云: 臣闻三代之祖积徳以王, 然皆不过数百年而绝. 周至成王, 有上贤之材, 因文、武之叶, 以周、召为辅, 有司各敬其事, 在位莫非正人. 天下甫二世耳, 然周公犹作诗书深戒成王, 以恐失天下. <书> 则曰: 王毋若殷王纣. 其诗则曰: 殷之未䘮师, 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 邹忠胤云: 周室方新之命, 即商邑已陈之命. 而今日天所降䘮之殷, 即异时天所保乂之殷. 殷礼陟配天, 多历年所久矣. 其在于今, 丽亿在廷, 何如本支之奕叶? 肤敏在庙, 何如周桢之赞襄? 黼冔祼将, 见为假哉可, 见为靡常亦可. 倘未能亹亹如文, 缉熙敬止如文, 厥徳既坠, 尔躬是遏, 其为䘮师之续不难耳.

- MasterQuestionable留言2023年10月16日 (一) 22:1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