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集》考
自漢至隋時人別集,《隋書·經籍志》著錄四百三十五部四千三百七十七卷;合以梁所曾有,得八百八十四部八千一百二十一卷。〔2〕然在今,則雖宋人重輯之本,已不多覯。若其編次有法,贈答具存,可略見原來矩度者,惟魏嵇,阮,晉二陸,陶潛,宋鮑照,齊謝朓,梁江淹〔3〕而已。嘗寫得明吳匏庵叢書堂本《嵇康集》,頗勝眾本,深懼湮昧,因稍加校讎,並考其歷來卷數名稱之異同及逸文然否,以備省覽雲。
一
[編輯]考卷數及名稱
《隋書·經籍志》:《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三卷。(原註:梁十五卷,錄一卷。)
《唐書·經籍志》:《嵇康集》十五卷。
《新唐書·藝文志》:《嵇康集》十五卷。
案:康集最初蓋十五卷,錄一卷。隋缺二卷,及錄。至唐復完,而失其錄。其名皆曰「《嵇康集》」。
鄭樵《通志·藝文略》:《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十五卷。
《崇文總目》:《嵇康集》十卷。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嵇康集》十卷。右魏嵇康叔夜也,譙國人。康美詞氣,有丰儀,不事藻飾。學不師受,博覽該通;好老莊,屬文玄遠。以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景元初,鍾會譖於晉文帝,遇害。
尤袤《遂初堂書目》:《嵇康集》。
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嵇中散集》十卷。魏中散大夫譙嵇康叔夜撰。本姓奚,自會稽徙譙之銍縣稽山,家其側,遂氏焉;取稽字之上,志其本也。所著文論六七萬言,今存於世者僅如此;《唐志》猶有十五卷。
《宋史·藝文志》:《嵇康集》十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嵇康集》十卷。……案:至宋,僅存十卷,其名仍曰「《嵇康集》」。
《通志》作十五卷者,錄《唐志》舊文;《書錄解題》稱「《嵇中散集》」者,
陳氏書久佚,清人從《永樂大典》輯出,因用後來所稱之名,原書蓋不如此。
宋時《嵇康集》大概,見王楙《野客叢書》(卷八),其文云:「《嵇康傳》曰,康喜談名理,能屬文,撰《高士傳贊》,作《太師箴》,《聲無哀樂論》。余得毘陵賀方回家所藏繕寫《嵇康集》十卷,有詩六十八首,今《文選》所載才三數首;《選》惟載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一首,不知又有《與呂長悌絕交》一書;《選》惟載《養生論》一篇,不知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難答》一篇,四千餘言,辨論甚悉。
集又有《宅無吉凶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難張遼B自然好學論》一首;《管蔡論》,《釋私論》,《明膽論》等文。其致玄遠,悉根於理;讀之可想見當時之風致。《崇文總目》謂《嵇康集》十卷,正此本爾。
《唐藝文志》謂《嵇康集》十五卷,不知五卷謂何?」
楊士奇《文淵閣書目》:《嵇康文集》。(原註:一部,一冊。闕。)
葉盛《菉竹堂書目》:《嵇康文集》一冊。
焦竑《國史·經籍志》:《嵇康集》十五卷。
高儒《百川書志》:《嵇中散集》十卷。魏中散大夫譙人嵇康叔夜撰。詩四十七;賦十(按此字衍)三;文十五,附四。
祁承爗《澹生堂書目》:《嵇中散集》三冊。(原註:十卷,嵇康。)《嵇中散集略》一冊。(原註:一卷。)
案:明有二本。一曰「《嵇康文集》」,卷數未詳。一曰「《嵇中散集》」,仍十卷。十五卷本宋時已不全,焦竑所錄,蓋仍襲《唐志》舊文,不足信。
錢謙益《絳雲樓書目》:《嵇中散集》二冊。(陳景雲註:十卷。黃刻佳。)
錢曾《述古堂藏書目》:《嵇中散集》十卷。
《四庫全書總目》:《嵇中散集》十卷。……案:至清,皆稱「《嵇中散集》」,仍十卷。其稱「《嵇康文集》」者,無聞。
孫星衍《平津館鑑藏記》:《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前有嘉靖乙酉黃省曾序,稱「校次瑤編,匯為十卷」,疑此本為黃氏所定。然……與王楙所見本同。此本即從宋本翻雕;黃氏序文,特夸言之耳。……
洪頤煊《讀書叢錄》:《嵇中散集》十卷。每卷目錄在前。
前有嘉靖乙酉黃省曾序。《三國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張貔父邈,字叔遼,《自然好學論》在《嵇康集》。」今本亦有此篇。又詩六十六首,與王楙《野客叢書》本同。是從宋本翻雕。……
朱學勤《結一廬書目》:《嵇中散集》十卷。(原註:計一本。魏嵇康撰。明嘉靖四年,黃氏仿宋刊本。)
案:明刻《嵇中散集》有黃省曾本,汪士賢本,程榮本;又有張燮《七十二家集》本,張溥《一百三家集》本。黃刻最先,清藏書家皆以為出於宋本,最善。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嵇康集》十卷。(原註:舊抄本。)晉嵇康撰。……今世所通行者,惟明刻二本,一為黃省曾校刊本,一為張溥《百三家集》本。……然脫誤並甚,幾不可讀。……此本從明吳匏庵叢書堂抄宋本過錄。……余以明刊本校之,知明本脫落甚多。……書貴舊抄,良有以也。
江標《豐順丁氏持靜齋書目》:《嵇中散集》十卷。明汪士賢刊本。康熙間,前輩以吳匏庵手抄本詳校。
繆荃孫《清學部圖書館善本書目》:《嵇康集》十卷。魏嵇康撰。明吳匏庵叢書堂抄本。格心有「叢書堂」三字。……
案:黃省曾本而外,佳本今僅存叢書堂寫本。不特佳字甚多,可補刻本脫誤;曰「《嵇康集》」,亦合唐宋舊稱,蓋最不失原來體式者。其本今藏京師圖書館,抄手甚拙,江標雲「匏庵手抄」,不確。
二
[編輯]考目錄及闕失
抄本與刻本文字之異,別為校記〔4〕。今但取抄本篇目,以黃省曾本比較之,著其違異;並以概眾家刻本,因眾本大抵從黃刻本出也。有原本殘缺之跡,為刻本所彌縫,今得推見者,並著之。
第一卷。五言古意一首。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案:刻本以《五言古意》為贈秀才詩〔5〕,是也。
《藝文類聚》卷九十引首六句,亦作「嵇叔夜贈秀才詩」。
秀才答四首〔6〕。幽憤詩一首〔7〕。述志詩二首。遊仙詩一首。〔8〕六言詩十首〔9〕。重作六言詩十首代秋胡歌詩七首〔10〕。
案:刻本作《重作四言詩》七首;注云,一作《秋胡行》。此所改甚謬。蓋六言詩亡三首,《代秋胡行》則僅存篇題,不得雲「一作」。
思親詩一首〔11〕。詩三首,郭遐周贈〔12〕。詩五首,郭遐叔贈。五言詩三首,答二郭〔13〕。五言詩一首,與阮德如〔14〕。□□□〔15〕。
案:一篇失題。刻本作《酒會詩》七首之一。
四言詩。
案:十一首。刻本以前六首為《酒會詩》;無後五首。〔16〕五言詩〔17〕。
案:三首。刻本無。又案:抄本多《四言詩》五首,《五言詩》三首。
《重作六言詩》兩本皆缺三首;《代秋胡歌詩》七首並亡。《秀才答詩》「南厲伊渚,北登邙丘,青林華茂」後有缺文,下之「青鳥群嬉,感寤長懷,能不永思」云云,乃別一篇,刻本輒銜接之,遂莫辨。
第二卷。琴賦〔18〕。與山巨源絕交書。與呂長悌絕交書〔19〕。
案:此卷似原缺上半,因從《文選》錄《琴賦》以足之。刻本並據《選》以改《與山巨源絕交書》;抄本未改,故字句與今本《文選》多異,與羅氏景印之殘本《文選集注》多合。
第三卷。卜疑〔20〕。嵇荀錄(亡)。養生論〔21〕。
案:此卷似原缺後半,《嵇荀錄》僅存篇題;後人因從《文選》抄《養生論》以足之。
第四卷。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22〕。
案:康答文在內;刻本析為兩篇,別題曰《答難養生論》。然宋本蓋不分,故王楙雲「又有《與向子期論養生難答》一篇,四千餘言。」唐本亦不分,故《文選》《江文通雜體詩》李善注引「養生有五難」等十一句〔23〕,是嵇康語,而雲《向秀難嵇康養生論》也。
又案:《隋書》《經籍志》道家:梁有《養生論》三卷,嵇康撰。是《養生論》不止兩篇,今僅存此數爾。
第五卷。聲無哀樂論〔24〕。
第六卷。釋私論。管蔡論。明膽論。〔25〕
第七卷。自然好學論,張叔遼作。難自然好學論。〔26〕
案:刻本作張遼叔《自然好學論》。又案:第六第七似本一卷,後人所分,故篇葉特少。
第八卷。宅無吉凶攝生論。(原註:難上。)難攝生中。〔27〕
案:刻本第一篇無注;第二篇作《難宅無吉凶攝生論》。
第九卷。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原註:難中。)答釋難曰。
案:刻本第一篇無注;第二篇作《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又案:王楙雲,「集又有《宅無吉凶攝生論難》上中下三篇」,似今本缺其一;然或指難上,難攝生中,難下〔28〕及答釋難為上中下,未可知也。《隋書·經籍志》道家有《攝生論》二卷,晉河內太守阮侃撰,疑即此與康論難之文。
第十卷。太師箴。家誡〔29〕。
案:以卷止兩篇,不足二千言,疑有散佚。
又案:今本《嵇康集》雖亦十卷,與宋時者合,然第二卷缺前,第三卷缺後,第十卷亦不完,第六第七本一卷,實只殘缺者三卷,具足者六卷而已。
三
[編輯]考逸文然否
嵇康《遊仙詩》云:翩翩鳳轄,逢此網羅。(《太平廣記》四百引《續齊諧記》引。)
嵇康有《白首賦》。(《文選》《謝惠連秋懷詩》李善注。)
嵇康《懷香賦序》曰:余以太簇之月,登於歷山之陽,仰眺崇岡,俯察幽坂。乃覩懷香,生蒙楚之間。曾見斯草,植於廣廈之庭,或被帝王之囿;怪其遐棄,遂遷而樹之中唐。華麗則殊采阿那,芳實則可以藏書。又感其棄本高崖,委身階廷,似傅說顯殷,四叟歸漢,故因事義賦之。(《藝文類聚》八十一。)
案:《太平御覽》九百八十三引嵇含《槐香賦》,文與此同;《類聚》以為康作,非也。張溥本存其目,嚴可均輯《全三國文》,據《類聚》錄之,並誤。
嵇康《酒賦》云:重酎至清,淵凝冰潔,滋液兼備,芬芳□□。(《北堂書抄》一百四十八。)
案:同卷又引嵇含《酒賦》雲,浮螘萍連,醪華鱗設。則上四句殆亦嵇含之文。
嵇康《蠶賦》曰:食桑而吐絲,先亂而後治。(《太平御覽》八百十四。)
嵇康《琴贊》云:懿吾雅器,載璞靈山;體具德真,清和自然。澡以春雪,澹若洞泉;溫乎其仁,玉潤外鮮。昔在黃農,神物以臻;穆穆重華,記以五弦。閑邪納正,亹亹其仙。宣和養氣,介乃遐年。(《北堂書抄》一百九。)
案:亦見《初學記》十六。「記以」作「託心」;「養氣」作「養素」。
嵇康《太師箴》曰:若會酒坐,見人爭語,其形勢似欲轉盛,便當捨去,此斗之兆也。(《太平御覽》四百九十六。)
案:此《家誡》中語,見本集卷十,《御覽》誤題篇名。嚴可均輯《全三國文》注云,「此疑是序,未敢定之。」甚謬。
嵇康《燈銘》:肅肅宵征,造我友廬,光燈吐耀,華縵長舒。
案:見嚴可均《全三國文》,不著所出。實《雜詩》也,見本集卷一,亦見《文選》。
《嵇康集目錄》曰:孫登者,字公和,不知何許人。無家屬,於汲縣北山土窟中得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披髮自覆。好讀《易》;鼓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每所止家,輒給其衣服飲食,得無辭讓。(《三國魏志·王粲傳》注。)
案:《世說新語·棲逸篇》注,《太平御覽》二十七,又九百九十九亦引,作《嵇康集序》。
《嵇康文集錄》注曰:河內山嶔守潁川,山公族父。(《文選》《嵇叔夜與山巨源絕交書》李善注。)
《嵇康文集錄》注曰:阿都,呂仲悌,東平人也。(同上。)
案:康文長於言理,藻艷蓋非所措意;唐宋類書,因亦尠予徵引。今並目錄僅得十一條;去其誤者,才存七條。《水經》《汝水篇》注引嵇康贊襄城小童〔30〕;《世說·品藻篇》注引《井丹贊》,《司馬相如贊》〔31〕;《初學記》十七引《原憲贊》〔32〕;《太平御覽》五十六引《許由贊》〔33〕,皆出康所著《聖賢高士傳贊》〔34〕,本別自為書,不當在集中,張燮本有之,非也,今不錄。
一九二六,一一,一四。
※ ※ ※
註釋
[編輯]〔1〕本篇據手稿編入。
〔2〕《隋書》《經籍志》著錄別集數為:「四百三十七部,四千三百八十一卷。(通計亡書,合八百八十六部,八千一百二十六卷。)」〔3〕嵇,阮 指嵇康、阮籍。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三國魏未詩人。《隋書·經籍志》著錄《阮籍集》十卷。二陸,指陸機、陸雲兄弟。陸雲(262—303),字士龍,西晉文學家。《隋志》著錄《陸機集》十四卷,《陸雲集》十二卷。陶潛(約372—427),又名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詩人。《隋志》著錄《陶潛集》九卷。鮑照(約414—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連雲港)人,南朝宋文學家。《隋志》著錄《鮑照集》十卷。謝朓(464—499),字玄暉,陣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齊詩人。《隋志》著錄《謝尠集》十二卷,又《謝尠逸集》一卷。江淹(444—505),字文通,考城(今河南蘭考)人,南朝梁文學家。《隋志》著錄《江淹集》九卷,又《江淹後集》十卷。
〔4〕別為校記 指魯迅校本《嵇康集》中所加的校勘記。
〔5〕刻本以《五言古意》為贈秀才詩 叢書堂本的《五言古意一首》和《四言十八首贈兄秀才入軍詩》,黃省曾刻本合為一題,作《兄秀才公穆入軍贈詩十九首》。秀才,指嵇康之兄嵇喜。《文選》卷二十四李善注引劉義慶《集林》:「嵇喜字公穆,舉秀才。」
〔6〕秀才答四首 《嵇康集》中附錄的嵇喜答嵇康詩。
〔7〕幽憤詩一首 四言古詩。嵇康因呂安案牽連下獄,在獄中作此詩以抒悲憤。
〔8〕述志詩二首,遊仙詩一首 都是抒寫隱逸思想、不滿現實的五言古詩。
〔9〕六言詩十首 稱頌清靜無為的政治和古代隱者的組詩。
〔10〕重作六言詩十首代秋胡歌詩七首 此題下現錄四言樂府體詩七首。代秋胡歌詩,即《擬秋胡歌》。漢樂府有《秋胡行》,詠秋胡故事(見《西京雜記》及《列女傳》)。後來,凡依此曲寫詩,雖與秋胡故事無關,亦稱《秋胡行》或《秋胡歌》。魯迅在案語中認為現存七首系《重作六言詩十首》的殘篇,而《代秋胡行》已佚。但他在校本《嵇康集》該詩題下的校勘記中又說:「案《六言詩十首》蓋已逸,僅存其題;今所有者《代秋胡行》也。」按似以後說為是。曹操有《秋胡行》,每首起二句皆為重言;《嵇康集》其他各本及宋人所編《樂府詩集》中,嵇康這七首詩的起二句亦各為重言。
〔11〕思親詩一首 思念亡母亡兄的楚辭體古詩。按嵇喜亡於嵇康之後。或嵇康別有一兄早逝。
〔12〕詩三首,郭遐周贈 這三首和下五首,都是附錄的二郭贈嵇康的詩。前三首為五言古詩;後五首中四言四首,五言一首。二郭生平未詳。
〔13〕五言詩三首,答二郭 嵇康答郭遐周、郭遐叔詩。
〔14〕五言詩一首,與阮德如 阮德如,名侃,尉氏人。官至河內太守。按此詩之後附有阮德如答詩二首,亦為五言。
〔15〕這裡標作「□□□」的五言詩一首,魯迅校本《嵇康集》題作《酒會詩》。黃刻本則將其與以下四言詩中的前六首合為一組,題為《酒會詩七首》。
〔16〕關於《四言詩十一首》,黃刻本得第十一首單列,題為《雜詩一首》,其餘四首則未錄。因此案語中的「無後五首」當是無第七至第十首;下文「又案」中的「抄本多《四言詩》五首」,當為多四首。
〔17〕五言詩 三首感慨人生,追求解脫的詩。
〔18〕琴賦 描繪古琴形制、性能,闡述音樂理論的文章。文前有序。
〔19〕與呂長悌絕交書 呂長悌,名巽,東平(今屬山東)人。其弟安,字仲悌,小名阿都。嵇康好友。呂巽逼奸呂安妻,又誣安不孝,陷之入獄,嵇康因而寫信與呂巽絕交。
〔20〕卜疑 此文假託宏達先生向太史貞父問卜,抒寫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21〕養生論 此文論養生的道理和方法,表現了道家與神仙家的思想。
〔22〕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 向秀、嵇康二人辯論養生問題的文章。向秀(約227—272),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人。嵇康之友,「竹林七賢」之一,官黃門侍郎。
〔23〕「養生有五難」等十一句 《文選》卷三十一江淹(文通)《雜體詩三十首·許征君》李善註:「《向秀難嵇康養生論》曰,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減,此一難;喜怒不除,此二難;聲色不去,此三難;滋味不絕,此四難;神虛消散,此五難。」按各本《嵇康集》中,這十一句皆在題作嵇康的《答難養生論》篇末;而李善引作向秀的話,可知唐代舊本向秀難文與嵇康答文連寫不分。
〔24〕聲無哀樂論 有關樂理的論文,認為樂聲本身只有「善惡」之價而無「哀樂」之別,「哀樂」是聽者的感情作用。
〔25〕釋私論 此文認為只有去私寡慾,才能「越名教而任自然」。管蔡論,周武王滅殷後,派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去監視殷紂王之子武庚。武王死後,成王繼位,周公旦主政,管、蔡助武庚叛周,世論以為「凶逆」。嵇康此文認為管、蔡之助武庚,是因懷疑周公將有異謀。明膽論,此文認為明辨事理和有膽量是兩回事,很難「相生」。
〔26〕自然好學論 《嵇康集》附錄的文章,認為人之好學,出於自然的本性。作者張邈,字叔遼(刻本作遼叔),晉代巨鹿(今屬河北)人。曾官遼東、陽城太守。難自然好學論,嵇康反駁張邈的文章,認為人之好學出於追求「榮利」,而非本性使然。
〔27〕宅無吉凶攝生論 此篇及第九卷中的《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皆為《嵇康集》附錄的文章,阮德如(一說張邈)作,認為住宅無所謂凶吉,長壽在於善養生。難攝生中,此篇及第九卷中的《答釋難曰》皆為嵇康駁文,認為宅有吉凶,得宜則吉,不宜則凶。
〔28〕難下 魯迅在《〈嵇康集〉序》中說:「第九卷當為《難宅無吉凶攝生論下》,而全佚。」故「難下」疑為「難中」之誤。
〔29〕家誡 嵇康教戒其子的文章。
〔30〕《水經》 記述我國古代水道的地理著作,相傳漢代桑欽撰;北魏酈道元為之作注,增補大量資料,成《水經注》四十卷。襄城小童,傳說是黃帝時的一個有智慧的兒童,曾向黃帝陳說治天下之道。
〔31〕井丹 字太春,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東漢隱者。司馬相如(前179—前117),字長卿,蜀郡成都(今屬四川)人,西漢文學家。
〔32〕原憲 字子思,春秋時魯國人,孔丘門徒。《初學記》卷十七引有關於他的贊語,原稱「西晉嵇康《原憲贊》」。
〔33〕許由 傳說是堯、舜時的隱者。《太平御覽》卷五十六引有關於他的贊語,原稱「嵇康《聖賢高士傳贊》」。
〔34〕《聖賢高士傳贊》 原書已佚,有清代馬國翰、嚴可均輯本。《三國志·魏書·王椉傳》裴松之注引稽喜《嵇康傳》:「(康)撰錄上古以來聖賢隱逸遁心遺名者,集為傳贊,……凡百一十有九人。」《隋書》《經籍志》著錄:「《聖賢高士傳贊》,三卷,嵇康撰,周續之注。」新、舊《唐志》誤以《贊》屬周續之。按此書軍《嵇康集》外的獨立著作,而張燮誤將其《原憲贊》、《黃帝游襄城贊》(即《襄城小童》)收入所刊《嵇中散集》中。
此條目缺少頁面分類。請協助為此條目補上適當的頁面分類。參見Wikisource:樣式指南#分類。(2020年4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