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類苑/卷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事實類苑
◀上一卷 卷三十二 詞翰書籍(三) 下一卷▶


◆典故沿革(一)

封孔子後[編輯]

國朝,孔子之後,率襲封文宣公。至和中,祖擇之言,文宣乃先聖謚號,後嗣不當以為封爵。下學士院更定美稱,乃改封其四十九代孫宗願為衍聖公。元祐初,孔宗翰上言,先聖之後,世襲封爵,為縣尉庭參州守者。下至廟戶減耗,祠宇隳頹,不堪其陋。蓋襲公爵以奉祠事,本競流不競,或領官他州,公悉條具以聞。願下所司,講完廢墜,增土田,別異世襲之人,使天下知朝廷尊孔子之意。詔以衍聖公曰奉聖公,承襲者即除寄祿官,不領它職。其勞考遷改所給俸廩,並視在官。給田萬畝,賜監書,置學官以誨其子弟。楊文公談苑。。

[編輯]

至和二年,封孔子四十七代孫宗願為文宣公,祖擇之言:「前代封孔子之後者,在漢魏曰「褒成宗聖」,在晉宋曰「奉聖」,後魏曰「崇聖」,北齊曰「恭聖」,後周及隋封「鄒國」,唐初曰「褒聖」。開元中,謚孔子為文宣王,遂封其後為文宣公,是以祖謚而加後嗣也。」乃下學士院更定美號,而改封宗願為衍聖公。東齋記事。

孔子太公周公加謚立廟[編輯]

祥符元年十一月,加謚文宣王曰「玄聖文宣王」,祝文進署。追謚齊太公曰「昭烈武成王」,令青州立廟。周文公曰「文憲王」,曲阜縣立廟。

非宗室女封郡縣主[編輯]

故事,親王女皆封郡主。趙普以元勳,諸女封郡主。高懷德以駙馬之貴,二女特封縣主。當時禮官不正其失,而諫官不言其非,此典禮之誤也。澠水燕談。

皇子兼師傅[編輯]

皇子封東陽郡王,除務州節度使、檢校太傅。翰林賈學士黯上言:「太傅,天子師臣也。子為父師,於體不順。」中書檢勘,自唐來,親王無兼師傅官者。蓋自國朝命官,祇以差遣為職事,自三師三公已降,皆是虛名,故失於因循爾。議者皆以賈言為當也。歸田錄。

異姓兼中書令[編輯]

國朝未改官制以前,異姓未有兼中書令者,惟贈官方有之。元豐中,曹郡王以元舅持服兼中書令,下度支給俸。有司言,自來未有活中書令請受則例。筆談。

烏帽[編輯]

天聖以前,烏帽惟用光紗,自後,始用南紗。迨今幾十年,復稍稍用光紗矣。

賣香印鳴鑼[編輯]

太祖廟諱,語訛近香印,故今世賣香印者,不敢斥呼,鳴鑼而已。仁宗廟諱,語近蒸,今內庭上下皆呼蒸餅為炊餅,亦此類。並青箱雜記。

錢文[編輯]

國家開寶中所鑄錢,文曰「宋通元寶」。至寶元中,則曰「皇宋通寶」。近世錢文,皆著年號,惟此二錢不然者,以年號有寶字,文不可重故也。

改年號[編輯]

仁宗即位,改元天聖,時章獻明肅太后臨朝稱制,議者謂撰號者取天字,於文為二人,以為二聖人者,悅太后爾。至九年,改元明道,又以為明字於文日月並也,與二人旨同。無何,以犯契丹諱,明年遽改曰景祐。是時,連歲天下大旱,改元詔意,冀以迎和氣也。五年,因郊,又改元曰寶元。自景祐初,羣臣慕唐朝玄宗以開元加尊號,遂請加景祐於尊號之上,至寶元亦然。是歲,趙元昊以河西叛,改姓元氏,朝廷惡之,遽改元曰康定,而不復加於尊號。而好事者又曰,康定乃謚耳。明年又改曰慶曆,至九年大旱,河北尤甚,民死者十八九,於是又改元曰皇祐,猶景祐也。六年日蝕,四月朔,以謂正陽之月,自古所忌,又改元曰至和。三年,仁宗不豫,久之康復,又改元曰嘉祐。自天聖至此,凡年號九易,皆有謂也。

[編輯]

國朝百有餘年,年號無過九年者。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太平興國九年,改為雍熙。大中祥符九年,改為天禧。慶曆九年改為皇祐,嘉祐九年改為治平。惟天聖盡九年,而十年改為明道。

家祭用臺棹[編輯]

祕府有唐孟詵家祭儀、孫氏仲饗儀數種,大抵以士人家用臺棹享祀類,几筵乃是凶祭,其四仲吉祭,當用平面氊條屏風而已。

官告綾紙[編輯]

凡封贈父母祖,唯降麻,官用白背五色綾紙法錦褾大牙軸,餘雖極品,止給白大綾紙法錦褾大牙軸。已上並廬陵歸田錄。

後唐案檢[編輯]

予嘗求得後唐閔帝應順元年案檢一道,乃除宰相劉昫兼判三司堂檢,前有擬狀云:「具官劉昫右,伏以劉昫,經國才高,正君志功。方屬體元之運,實資謀始之規。宜注宸衷,委司判計。漸期富庶,永贊聖明。臣等商量,望授依前,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兼判三司,散官勳封如故,未審可否?如蒙允許,望付翰林院降制處詔錄奏聞。」其後有制書曰:「宰臣劉昫右,可兼判三司公事,宜令中書門下,依此施行。付中書門下,准此。四月十日。用御前新鑄之印。」與今政府行遣稍異,本朝要事對稟,常事擬進入,畫可,然後施行,謂之熟狀。事速不及待報,則先行下,具制草奏知,謂之進草。熟狀白紙書,宰相押字,他執政具姓名。進草即黃紙書,宰臣執政皆於狀背押字。堂檢宰執皆不押,惟宰屬於檢背書日,堂吏書名用印。此擬狀有詞,宰相押檢,不印,此其為異也。大率唐人風俗,自朝廷下至郡縣,決事皆有詞,謂之判,則書判科是也。押檢二人,乃馮道、李愚,狀檢瀛王親筆,甚有改竄勾抹處。按舊五代史,應順元年四月九日己卯,鄂王薨。庚辰,以宰相劉昫判三司,正是十日,與此檢無差。宋次道記開元宰相奏請鄭畋鳳池藳草擬狀注制集,悉多用四六,皆宰相自草。今此擬狀,馮道親筆,蓋故事也。

中國衣冠用胡服[編輯]

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胡服,窄袖緋綠短衣,長靿t,蹀躞帶,皆胡服也。窄袖利於馳射,短衣長t便於涉草,胡人樂茂草,常寢處其間。予使北時,皆見之,雖王庭亦在深草中。予至胡庭日,新雨過,涉草衣袴皆濡,惟胡人都無所霑,帶之所垂蹀躞,蓋欲佩帶弓劍、帉帨、筭囊、刀礪之類。自後雖去蹀躞,而猶存其環,環所以銜蹀躞,如馬之鞦根,即今之帶銙也。天子以十三環為節。唐武德、貞觀時猶爾,開元之後,雖仍舊俗,而稍褒博矣。然帶鉤尚穿帶本為孔,本朝加順折,蓋彌文也。襆頭一謂四腳,乃四帶也,二帶繫腦後垂之,二帶反繫頭上,令曲折附頂,故亦謂之折上巾。唐制,唯人主得用硬腳,晚唐方鎮擅命,始僭用硬腳。本朝襆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惟直腳貴賤通服之。又庶人所戴頭巾,唐人亦謂之四腳,蓋兩腳繫腦後,兩腳繫頷下,取其服勞不脫也。無事則反繫於頂上,不復繫頷下,兩帶遂為虛設。

三省樞密院印用塗金[編輯]

舊制,中書、樞密院、三司使印,並塗金。近制,三省樞密院印用銀為之,塗金,餘皆鑄銅而已。

京城用青涼繖[編輯]

京城士人,舊通用青涼繖。大中祥符五年九月,唯許親王用之,餘並禁之。六年六月始許中書、樞密院依舊用繖出入。

皇后太后印[編輯]

近朝,皇后、太后皆有印,篆文曰「皇太后之印」,「皇后之印」。故事,二宮立,各有宮立,長秋、長樂、長信之類是也,宜以宮為文。至尊之位,亦不合言印,當雲某宮之寶。

官誥之制[編輯]

予嘗判官誥院,知制誥時,又提舉兵、吏、司封,官誥院而不曰司勳,恐遺之也。凡文臣及節度觀察防團刺史、諸司使副、內殿承制崇班,皆用吏部印;管軍至軍校環衞官,用兵部印;封爵命婦用司封印;加勳用司勳印。凡官誥之制:后妃銷金雲龍羅紙十七張,銷金褾袋寶裝軸紅絲網金■〈分上巾下〉■〈木沓〉。公主銷金大鳳羅紙十七張,銷金褾袋玳瑁軸紅絲網塗金銀■〈分上巾下〉■〈木沓〉。按皇后當降制誕告,不裝告身而用冊。本朝諸後皆止用告。景祐元年立後用冊,治平、熙寧皆循之。親王、宰相、使相色背五色金花綾紙十七張,暈綠錦褾袋犀軸色帶紫絲網銀■〈分上巾下〉■〈木沓〉。樞密使、三師、三公、前宰相官至僕射、東宮三師、嗣王、郡王、節度使,白背五色金花綾紙十七張,暈錦褾袋犀軸色帶。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知院、同知院、簽書院事、宣徽使、僕射、東宮三少、御史大夫,至率府、副率以上,白背五色綾紙十七張,暈錦褾大牙軸色帶。尚書、觀文殿大學士、資政殿大學士、東宮三少、六統軍、上將軍、留後、觀察使同上,唯用法錦褾。近用翠毛師子錦以代暈錦,非舊制也。三司使、翰林學士承旨至直學士、待制、丞郎、御史中丞、大兩省賓客、大卿監、祭酒、詹事、庶子、大將軍、防團刺史、橫行使、諸司使、軍職遙郡、樞密都承旨、初除駙馬都尉,白綾大紙七張,法錦褾大牙軸色帶。三司副使、少卿監、司業、起居郎至正言、知雜至監察御史、郎中、員外郎,四赤令、諭德、少詹事、家令、率更令、太子僕、太常博士、節度行軍司馬、副使、橫行副使、諸司副使、樞密副承旨,軍職都指揮使並不遙郡者,白綾大紙七張,大錦褾大牙軸青帶。國子博士至洗馬、通事舍人、諸王友、六尚奉御、諸衞將軍承旨、崇班、閤門祗候、五官正、諸州別駕、樞密院諸房副承旨官至五品以上,用大綾紙大錦褾牙軸。兩使判官、防團副使、率府率副率、京官館職、堂後官,中書密院主事、諸軍職都虞候、忠悴馬軍步軍副都軍頭、指揮使、藩方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都虞候、內供奉官至內品,白綾中紙五張,中錦褾中牙軸青帶。秘書郎至將作監主簿,白綾小紙五張,錦褾角軸青帶。幕職州縣官、靈臺郎、保章正、諸州長史司馬、中書錄事、主書守當、樞密院令史、中書令史、諸軍指揮使、內品待詔書藝,白綾小紙五張,小錦褾木軸青帶。諸蕃蠻子大將軍、司階、司戈、司候、郎將以上,並白綾大紙法錦褾大牙軸色帶。凡修儀、婉容、才人、貴人、美人,銷金小鳳羅紙七張,銷金褾玳瑁軸紅絲網塗金銀■〈分上巾下〉■〈木沓〉。司言、司正、尚食、尚衣、典寶常使,金花羅紙七張,法錦褾袋。內降夫人、郡君,團窠羅紙七張,暈錦褾袋。宗室婦常使,金花羅紙七張,法錦褾袋。宗室女,素羅紙七張,法錦褾袋。國夫人,銷金團窠五色羅紙七張,暈錦褾袋。郡夫人、常使,金花羅紙七張。見任兩府母妻使團窠,法錦褾袋。以上至司言、司正等皆用玳瑁軸紫絲網銀■〈分上巾下〉■〈木沓〉。郡君、縣太君、遙郡刺史、正刺史以上妻,並銷金常使羅紙七張,餘命婦並素羅紙七張。

上元燃燈[編輯]

上元燃燈,或雲沿漢祠太一,自昏至晝故事。梁簡文帝有列燈,陳後主有光壁殿遙詠山燈詩。唐明皇先天中,東都設燈。文宗開成中,建燈迎三宮。是則唐以前,歲不常設。本朝太宗時,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門,中元、下元御東華門。後罷中元、下元,而初元遊觀,冠於前代。

賜新火[編輯]

周禮,四時變國火,謂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而唐時唯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戚里。本朝因之,唯賜輔臣、戚里、帥臣、節察三司使、知開封府、樞密直學士、中使,皆得厚賜,非常賜例也。

金明池[編輯]

唐曲江,開元、天寶中,旁有殿宇,安史亂後,盡圮廢。文宗覽杜甫詩云:「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因建紫雲樓、落霞亭,歲時賜宴,又詔百司於兩岸建亭館。太宗於西郊鑿金明池,中有臺榭,以閱水戲,而士人游觀,無存泊之所。若兩岸如唐制設亭館,即踰曲江之盛也。

公家文書藁異名[編輯]

凡公家文書之藳,中書謂之草,樞密院謂之底,三司謂之檢。今秘府有梁朝宣底二卷,即正明中崇政院書也。檢即州縣通稱焉。已上並筆談。

乾德鑄印[編輯]

乾德三年,重鑄中書、門下、樞密院三司使印。先是,舊印緣五代舊文非工,至是得蜀鑄印官祝溫集,自言其祖思,唐禮部鑄印官,世習繆篆,即漢志所謂屈曲纏繞以摹章者也。臺省寺監及開封興元尹印,悉令溫集改鑄。楊文公談苑。

品官喪許擊鍾[編輯]

京師品官之喪,用浮屠法擊鍾,初無定製。景德中,令文臣卿監,武臣大將軍,令婦郡夫人已上,許於天清、開寶二寺擊鍾,至今以為定製。

賜謚[編輯]

周禮,卿大夫卒,太史於葬前賜謚,祖奠之日讀誄。後世有司,失於申明典禮,故須門生故吏錄行狀,子孫請謚,近歲遂有既葬而謚號終不及者。天聖中,孫奭、王子融言:「乞臣寮薨謝,不待本家請謚,在官品合加謚者,並令有司舉行。」詔從之。並澠水燕談。

凱旋奏樂不避忌晨[編輯]

楊文正鎬,江南人,集賢校理,澄心堂歸朝,直祕閣。上幸秘閣詢經義,敷對稱旨,賜金紫。景德中,為近侍扈從。澶淵之幸,洎凱旋,鑾駕還闕日,有司言行宮適當懿德皇后忌晨,上疑回鑾鼓吹鼙筦非便。時公為儀仗使,已先馳還闕,備迎駕之儀,遂馳騎遣問公。公即奏於義無害,武王載木主伐紂時,居喪,尚前歌後舞,況忌者乃追遠存思耳。玉壺清話。

禁焚屍[編輯]

河東人眾而地狹,民家有喪事,雖至親,悉燔爇取骨燼,寄僧舍,以至積久棄捐乃已,習以為俗。韓稚珪鎮并州,以官鏹市田數頃,俾州民骨肉之亡者,有安葬之地。古者,反逆之人,乃有焚如之刑,其士民則有殮殯祔葬之禮。惟胡夷禮洎僧尼,許從夷禮而焚柩。齊民則一皆禁之。今韓公待俗以禮法,真古循吏之事也。倦遊錄。

贈官請謚[編輯]

唐制,兼官三品,得贈官,如韓文公曾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終吏部侍郎,而贈禮部尚書是也。而觀察使多贈兩省侍郎,以就三品得謚。國初以來,唯正三品方得謚,兼官贈三品不得之。真宗命陳彭年詳定,遂詔文武官至尚書節度使卒,許輟朝,贈至正三品,許請謚,而史失其傳。寶元中,光祿卿知河陽鄭立卒而輟朝,非故事也。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