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來的美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很詫異,聯合國中國同志會的座談會,規模竟是這樣的大,我先以為只是二三十人大家在一起談談的,想不到人數竟有這麼多!座談會要變成演講會了。但我並不預備作正式的演講,請仍照舊有的方式來進行。聯合國中國同志會座談會過去所談的多是關於文化方面的,包括古今中外。今天要我來講的,仍是文化的一部分——五十年來的美國。

  五十年來的美國,我親眼見到了四十三年。四十二年前,1910年(宣統二年),我國有七十個公費留美學生,那時都還留着辮子,我便是其中之一。從那時起,我在美國讀了七年的書,五年在大學城(以大學為中心的鄉村城市)的康乃爾大學,兩年在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十年後——1927年又回到康乃爾大學。以後,每隔幾年便要去美國一次,1933年、1936年、1937年都去過。1939年奉命為駐美大使,做了四年的外交官,卸任後,因心臟病繼續留居美國,又住了五年。1949年再度赴美,又住了三年。總計我在美國共住了二十年。這是我認為我可以向大家談談現在這個題目的原因。同時,五十年來的美國,在世界文化史上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使美國變成了世界領袖。這是我要講這個題目的另一原因。

  五十年來的美國,這個題目範圍實在太大,不知該從何說起。我們簡單的找出幾方面的事實,將五十年前的與五十年後的作個比較,看看有什麼不同,便可以知道五十年來美國文化的進步。

  五十年前,美國人的財產是不繳納所得稅的。十九世紀末葉,美國政府擬開始實行所得稅。可是,聯邦最高法院卻宣告所得稅是不合法的,他們認為美國是自由平等的國家,有錢的不應該就多出錢,這是違背平等,不合憲法的。

  1900年,美國鋼鐵大王卡里基每年的淨收入為二千三百萬美元,煤油大王勞克福每年的收入也在幾千萬美元,均不用納稅。而那時的散工,每天的工資僅得1.5美元,一年365天,有200天工可作的話,每年收入不過三百美元,工人平均的收入每年只400美元至500美元,比起鋼鐵大王、煤油大王的收入,實有天淵之別。

  1910年,共和黨的塔虎脫做總統,一般人都說他是守舊的,其實他是很有作為的。他是主張國際和平最力的人,美國的所得稅法,就是在他的任內,由國會通過的。為了通過所得稅法,特別提出憲法修正案,經四十八州的追認而成立。三年後(1913年),威爾遜總統時代,所得稅才開始實行。當時的稅率很低,年收入三千元至二萬元的納稅百分之一;結過婚的人,稅率的起征點自四千元開始,這樣低的稅率,說起來實在可笑。

  所得稅實行了三年以後,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彼時所得稅的徵稅機構已完全建立,人民也養成了納稅的習慣。於是將所得稅稅率提高,成為美國戰時主要的財政來源。第四年,所得稅的收入超過了關稅,1920年,更超過關稅十倍。照現在的規定,以鋼鐵大王二千三百萬元的年收入,要繳所得稅百分之九十以上。艾森豪不久以前新任命的未來閣員(國防部長)威爾遜,三年前個人年薪達六十餘萬美元,是全美薪俸最高的一人,他要繳所得稅百分之八十,薪俸的實得數只有十餘萬元了。

  自實行所得稅後,美國五十年前貧富懸殊的現象,已告消滅了。現在美國人是以中產階級占多數。據1948年的統計,年收入一千元以下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四點五,年收入一千元至二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十(兩項合計起來約為全人口的四分之一),年收入二千元至三千元的,占全人口百分之二十點六,年收入三千元至五千元的占百分之三十三點六(全人口三分之一),年收入五千元至一萬元的,占百分之十七點九,年收入一萬元以上的僅占百分之三。最可注意的是現在美國有錢人與無錢人所用的東西及日常生活上的各種享受,都完全一樣。五十年前,在美國七千六百萬人口中,銷售的女子絲襪十五萬五千雙,而1949年,全國內銷尼龍絲襪達五萬四千三百萬雙,平均十四歲以上女性,每人每年可穿絲襪十雙,有錢的無錢的都是一祥。再說汽車,五十年前美國的汽車還很簡陋,價錢卻很貴,修理站極少,馬路又崎嶇不平,擁有汽車的人,為數極少,全國汽車總共不過一萬三千八百五十輛。那時威爾遜總統還是大學教授,大罵汽車是最代表階級性的,有車階級兜風,無車階級吸灰塵!1908年,怪人亨利福特,一個未受教育的機械工匠,看到這種情形,決心製造一種人人可以享用,人人買得起的汽車,發明了T式的摩托汽車,最初售價每輛九百五十美元,後來逐年增加生產(最初每年製造一萬八千輛,十二年後每年製造一百二十五萬輛),逐次減低售價,由九百五十美元跌至七百八十美元、四百九十美元,1924年已跌價二百九十美元,真正是人人買得起了。現在美國已登記的汽車四千四百萬輛,平均每三人有一輛汽車。他如香煙、剃刀、電話、無線電收音機、電視器、真空吸塵器等,也莫不是普遍化標準化地大量生產,廉價供應。一些特殊的物品,反而近於絕跡,無論有錢的無錢的,都作同樣的享受,花極少的代價,可以得到很高的享受,連交通不便的偏僻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電視設備。紐約有一家唱片代購社,原只有一間店面,現則擴充了許多間,每間都堆滿了各種音樂唱片,托購的更是絡繹不絕。

  美國現在已經做到了沒有階級了,其所以能夠慢慢的造成了這種地步,有兩種主要原因:

  一、社會思想的革新運動 五十年前,美國工商業巨子如鋼鐵大王卡里基、煤油大王勞克福、銀行大王摩爾根,為了壟斷市場,特組織托辣斯。正當他們威風顯赫的時候,新聞界人士興起了一種扒糞運動,專門研究事實,搜集證據,揭發黑幕,引起社會的革新。首先是女記者黛貝,她費了很多的工夫研究美孚煤油的歷史,看看煤油大王是怎樣的操縱着全美以至全世界的市場,結果揭發了托辣斯的內幕。另有一位記者林肯史丹芬,為研究市政腐敗的原因,探究幕後操縱的老闆(Boss),到處去訪問、找材料,結果在雜誌上發表了聖路易城的黑幕。美國霍斯特系報紙的主持人威廉霍斯特(去年逝世),年輕時也是一個扒糞運動的健將,他是一個理想者,社會改革者。他曾設法偷出了煤油大王,與大批參眾議員來往的信札,內中有許多是分期送款的證據,霍斯特將它一一攝成照片,於1908年在報上發表。五十年前,美國勞工是無組織的。他們多來自歐洲,因為受不了歐洲政治的宗教的壓迫,特跑到新大陸來,希望能過着自由平等的政治的宗教的生活。可是因為人數太多,工廠容納有限,廠主們看了這種情形,乃以沒有訓練的,工資最低的工人為標準,來雇用工人。工人們不容易找到工作,有了工作的待遇也極低,生活是痛苦極了,尤以大城市紐約、波士頓、芝加哥等處的工人最甚。新聞記者雷斯把工人困苦的情形寫成了一本書,名叫《那一半是怎麼生活的》,引起了社會的注意,對工人遂予以組織,並改善其生活。除了新聞記者積極於社會思想革新運動外,一些政治家們也參加了這個工作,老羅斯福總統,便是其中之一。老羅斯福總統,是個了不得的人物,能說善寫,有膽量,有勇氣,三十多歲已大露鋒芒,人家批評他是個野心家,選他為麥金尼的副總統,企圖把他打入冷宮。麥金尼是領導美國戰勝西班牙的人,除幫助古巴獨立外,美國的領土大加擴充,菲律賓都成了美國屬地(以前屬西班牙)。美國人有許多是不喜歡美國走上帝國主義之路的,因之,對麥金尼甚表反對。1901年,麥金尼竟被一神經病人刺殺,老羅斯福遂得由冷宮進入白宮。老羅斯福籍隸共和黨,本是個資本家的黨,當他就任之初,也極力宣稱將繼續執行麥金尼的政策,可是第二年便叫司法部提出訴訟反托辣斯法案,解散摩爾根等所組織的西北鐵路公司,開始打擊托辣斯。當這個案子提出的時候,摩爾根穿着大禮服出席一個晚會,從電話上獲得這個消息,面目失色,很氣憤的說:「這個小孩子,政治掮客,不同我好好商量!」老羅斯福一面打擊托辣斯,一面並作種種的社會立法。有一天早晨,老羅斯福總統一面早餐,一面翻閱辛克萊的小說,這本小說是描寫芝加哥屠宰場的黑暗與不衛生,老羅斯福看到了這些材料以後,立刻召集閣員和衛生專家商議改革,並向國會提出食物(包括藥品)衛生檢查法案,以改善公共衛生。這個法律,可以說是從一部小說出來的。以人民的疾苦為背景,以事實和證據為武器,暴露黑暗面,喚起社會和政府的注意,從社會立法上加以改善。這種運動在美國文化上占最重要的一部分。

  二、大量生產主義 大量生產的方法,就是以科學的組織,細密的分工,依一定的程序,使原料從這面進去那面出來變成製成品。這個方法首先大膽採取的,便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他利用科學管理的方法,減低成本,縮短生產過程,提高工人待遇,減低工作時間,增進生產效率。這樣,一方面可以達到大量生產和產品低廉的目的,一方面增進社會生活水準加強購買力,多產多銷,仍舊是賺錢的。這種方法很快的運用到所有的工業上去,一切的物品都是價廉物美的,使所有的美國人都可以享受。在大量生產中,除製造技術外,還要注意到廣告,廣告是幫助大量生產的好工具,它的宣傳,引起人們的欲望。當福特初制汽車時,許多報紙都畫了一些可笑漫畫,挖苦他,福特卻並不見怪,認為這是免費的宣傳廣告,反大為鼓勵,所以銷路一天一天的廣。

  五十年來美國工業化的發展不是為少數人的享受而是為多數人的幸福,五十年前被視為惡人的,五十年後成了社會的恩惠者。煤油大王在五十年前曾撥出一筆巨款捐贈教會作慈善事業,教會認為他的錢是髒錢,拒絕接受。後來他將財產移充教育基金,組織普通教育委員會,由有社會眼光的Gales代為計劃,以教育為中心,最重要的是大學教育。大學當中注重醫學教育,創辦醫學研究院,中國的教育事業也得到了他的撥款二千二百萬美元的基金,全世界的公共衛生醫學都受他的影響。鋼鐵大王當初也是被人厭惡的,晚年,他把所有的財產登報公布,並徵求如何使用。後來,以一部分財產創辦了許多公共圖書館,以另一部分撥充世界和平基金,這能說不是偉大的貢獻嗎?

  總之,五十年來的美國,是以社會的制裁,政治的制裁,和社會的立法,建立了自由民主制度。以大量生產建立了工業化的自由平等的經濟制度,提高人民生活,無貧富之懸殊,作同等的享受,用不着革命(也不會有革命)而收到革新的效果。

  

附 綜合答問

  今天講的題目,範圍太大,我只粗枝大葉的講了一些,有關的各方面的確還沒有提到。今天所講的並且是純粹的歷史的敘述,並無其他副作用。所得稅和扒糞運動的舉例,等於是海外奇談,不涉及國內情形。不過,研究他國的歷史文化,是可以作我們借鏡參考的。

  所得稅是一種最公平的直接稅。美國實行所得稅,是由人民自動報繳的,以養成人民納稅的習慣。每年3月15日由人民依照政府所發表格填寫每年的收入額和生活費用等,以扣抵後的淨收入依規定稅率報繳稅款。稅款與所填表格一同送交稅收機關,如有填寫或計算錯誤的,稅收機關在短期內便予更正。稅款多退少補,逾期滯納或有虛報的,須受很重的處罰。美國人有一種「傻瓜」的精神,辛苦賺得的錢,節食儉用,而願意多多繳納稅(或作救濟施捨),以納稅多,名列前茅為榮。所以美國所得稅的成績很好。當然逃稅的還是有,如紐約有一家飯店,分支店數十處,應繳所得稅為數可觀,飯店老闆特聘請會計師專造假賬,逃避納稅,以多報少,後來終被查覺,老闆被處監禁還罰巨款。

  美國的扒糞運動,所以能收到社會改革,政治改革的效果,唯一的武器,便是採取科學研究的態度去找顛撲不破的證據、鐵的事實。說到責任問題,因為美國是民主法治國家,重證據,重事實,以事實證據揭發黑幕,是不會受到任何制裁的。被揭發的,當然不愉快,但因為有證據,沒有法子賴。可是如果沒有充分證據的話,便要負誹謗的責任。美國是自由生產的國家,在大量生產下是沒有法子節制資本的。但打擊托辣斯,消滅壟斷操縱,即是維護小工商業。

  剛才有一位提到美國有物資文明,沒有精神文明,有文明沒有文化。這個觀念,很值得我們想想,我以為這是一種錯誤思想。文明沒有離開文化的。什麼叫文明?什麼叫文化?文明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改造環境,造成思想、語言、文學、信仰的一些制度。工具也是制度,制度也是工具,沒有一樣不是有物質為基礎的。我們中國古代對於這一點,已經講得很清楚,《易經·繫辭》:「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由觀念製成器具,如舟車以及所有人用的器具,都是起於象——一個觀念。我們文化倒楣,就是迷信我們是精神文明,人家是物質文明,看人家不起,實際上那裡是這回事呢!這種觀念不打破,沒有法子進步的。多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我們對於西洋近代文明的態度》(這篇文章收入《胡適文存》和《文選》內),就是希望大家打破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分野的觀念,法國柏格生說:「人是制器的動物。」什麼叫做精神?運用腦筋,並把他的聰明才智在物質上表現出來——造成器具,就是應付環境,改造環境,征服自然,控制自然,征服自然,為的是減少人的痛苦,增加人的幸福。在改造環境的過程中,其生活方式,叫做文化,文化是物質同精神的總稱,物質與精神是不可分的。念經拜佛,是下等文化。為什麼念經拜佛呢?不能用聰明才智改造環境,征服自然,控制自然。被物質壓在底下爬不起來,只可念着:「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凡是能利用聰明才智揭發自然的秘密,征服自然,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用物質表現出來——作成工具,解除人類的痛苦,增進人類質與量的生活的,才是道地的精神文明。以蘇俄來說,共產黨控制了廣大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和兩億的人民,但蘇俄人民沒有享受,沒有自由,失去了生活的意義。蘇俄共產黨雖擁有原子彈,這不是文明,而是野蠻。又如車輪,當初的確是一種了不起的發明,由車輪而發明了小車而汽車,你現在能說坐小車是精神文明,坐汽車是物質文明嗎?乘坐用人推挽的小車,等於把人當牛馬,這是不人道的,西洋早就沒有這樣的一回事。我從外面回來,不忍坐人力車,在上海住三年半,精神苦痛,這是在「物質」文明環境裡住久了,發生的人道觀念。人家人道觀念實在比我們強得多。單憑這一點,西洋的精神文明,已就高過我們千萬倍!我們自誇精神文明,是因為被「物質」文明壓得抬不起來的一種說法,應該懺悔,應該慚愧!我們的文化輝煌過一時期,現在為什麼站不住了呢?我們不妨承認自己有缺點,要有自我批評的勇氣。對於「文明」、「文化」、「精神文明」、「物質文明」以及東西文化等,各人有各人的成見,我不希望能予洗刷,我更不希望因我的話使大家存了自卑的心理。

  至於斯本格(Oswa'd Spengler)的書,我認為是無甚價值,不值得一看的,他的文化分期循環說,是當時的一種反動思想。他說美國黑人不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賽讓的圖畫,殊不知美國黑人多有音樂天才,很多的黑人歌唱家,對於音樂有很多的貢獻,在世界上都是有地位的。

(本文為1953年1月5日胡適在聯合國中國同志會座談會上的演講,原載1953年1月6日台北《中央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