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少事多,能不能促進生產的發展?
人少事多,能不能促進生產的發展? 撫順市財政金融局建設服務班 1971年2月11日 |
|
「縣區黨政工作人員在財政經濟問題上,應以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幫助農民增加生產,然後以百分之十的精力從農民取得稅收。對前者用了苦功,對後者便輕而易舉。」毛主席這一光輝指示,為財政、經濟工作指明了方向。
過去,一些做財政、金融工作的同志,由於受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影響,存在着單純財政觀點,把幫助工農業發展生產和努力做好銀行本身的業務工作對立起來,因而產生一些錯誤的看法。
「人少事多,沒有精力去促進生產的發展。」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財政、金融部門要大力促進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就是說要以毛主席關於「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統帥財政、金融工作。只要指導思想明確,人少也能積極幫助生產的發展。
我們建設服務班只有七個人,周圍有大小四十多個企業和事業單位,有七千多住戶,三萬多居民,每天要辦理信貸、貨款、儲蓄、出納、會計、稅收、財政預決算等十多項綜合業務,而且是直接為工廠企業服務,為廣大工農兵服務。就人員來看,人數的確不多。但是,由於我們堅決按照毛主席指示辦事,整個服務班樹立了發展經濟是根本的思想,並把這個思想體現到每個工作環節中去,就能較好地促進生產的發展。我們的工作越做越主動,越做越活躍,克服了人少事多的困難條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勤人員可以大力幫助工農業發展生產,內勤人員做不到。」這種看法也不對。問題不在於外勤還是內勤,而在於用什麼思想指導工作。深入到工廠企業的外勤人員固然有條件促進生產的發展,但是,關鍵還在於是不是樹立了發展經濟是根本的思想。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不是也有駐廠員嗎?那時有些駐廠員單純從財政觀點出發,進廠查賬表,回行打報告,只關心財政收入,不關心生產發展,對企業不是「幫」,而是「卡」,把銀行和企業的關係搞得很緊張。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我們認真執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駐廠員進工廠,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千方百計幫助企業發展生產。他們還幫助企業組織工人參加企業管理小組,加強企業經濟核算,開展經濟活動分析,改革不合理規章制度,組織節約利廢活動。工廠開會研究問題,主動邀請駐廠員參加,當生產上的「顧問」,做企業的「參謀」。外勤人員能做到的,內勤人員同樣也可以做到。我們服務班裡分工搞內勤的四個同志,樹立了發展經濟是根本的思想,注意通過日常的收付工作促進生產的發展。譬如,她們在辦理支付業務時,留心掌握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如發現企業資金周轉不靈,內外拖欠不能及時返回,收支賬目不平時,便主動和企業打招呼,並幫助企業挖掘資金潛力,促使企業加速資金周轉,保證企業不斷擴大再生產的需要。她們還經常通過外勤人員,了解企業資金管理情況,實行內外結合,促進生產的發展。 「大家都去幫助發展生產,銀行還有什麼用?」有這種看法的人,實際上是不理解社會主義的財政與經濟的關係。毛主席早就指出:「他們不知道財政政策的好壞固然足以影響經濟,但是決定財政的卻是經濟。」社會主義的財政、金融,只能建立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生產發展了,供給才有保障,財政收入才能增長。把發展生產的工作做好了,財政、金融工作就好做了,就會有廣闊的資金來源,有雄厚的財政基礎,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處於有利的地位。否則,財政、金融工作就會沒有根基,工作越做越死,冷冷清清。
當然,我們所說的大力幫助工農業發展生產,並不是脫離開財政、金融本身的業務而孤立地、片面地去促進生產的發展,而是通過自身的崗位來實現。只注意片面地在財政開支上打算盤,不注意發展經濟,是不對的。脫離銀行本身工作,甩開自己的業務職能,而孤立地片面地去促進生產的發展,這也是不對的。我們服務班大力幫助企業發展生產,是緊密結合自身的業務進行的,這樣作,不僅沒有削弱銀行的工作或影響銀行的作用,反而提高了我們的業務水平,加強了銀行的作用,更好地落實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總方針。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