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音代形新文字/序
序
我國科學不發達,物質文明不及外國的原因難多,最主要 的,是工具不合理。溝通學術的工具,重要者莫過於文字,沒 有良好的文字,便無從吸收外來進步的文化,同時也無法表現 出自己固有的文化,這是自然不移的道理。考我國文字最大的 缺點,亦即世界各國所未有的毛病,就是不能從字形上讀出音 來,並且字形異常複什離奇,弄到同是體會過這個字而讀出五 花八門的聲音來,這是語言隔閡的造因,又是我國文字的另一 大缺點。
據教育年經統計:世界不識字人英國佔3%,法國4%,
美國5%,日本6%,中國80%。我們教育所以如此不普及,
學術之所以如此不發達,究竟什麼是這癥結的所在?如果說是
因為中國人的資質不如外國人,請問中國人學外國文不過三四
年工夫,外國人學中國文卻非到中國來不可,而且效果還是不
可預期。某西洋教士說:聖經用漢文教得五六年,用拚音文
字做祇須六七個月便可成功。
這顯係拚音字祇二十六字母,
習學明白發音與拚法後,自有線索可尋,便可免去記憶音讀的
困難。至於方塊兒這位老壽星,則大大不然,除了死記之外,
毫無辦法,致使一般國民花費了極大量的腦力與時間消磨在文
字的學習上。在這進化極快的時代裏,天天拚命去求新知識還
來不及,那裏有餘的時間來記憶那結合無形的文字?更不是中
等人家子弟所許可。若是有人崇拜牠為神聖似的,老實說,那
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我陶醉。總之,方塊兒的罪惡是:難認:
難記,難寫,不僅妨害教育的普及,而且阻止智慧的發展,這
是凡有新思想的人們都知道的。此外如字典排列不科學,電報
非用5507,0124,一編號不可,打字機根本就沒有辦法做得好
,就排印的費時說,真是所謂:「不出戶進,日行千里。」所以
處處都可以証明這方塊兒的笨拙,煩瑣,拘泥,含糊,怎能應
這科學時代的要求?所以我們要想於最短時間內獲得多最有用
的學問,且能引用科學的進步,撙節國民的腦力與時間,勢非把文字弄得簡單不可,這是本書最大的宗旨與鵠的。
我們知道:過去用油燈,現在用電燈;過去留辮子,現在
剪短髮;過去纏腳,現在平腳;過去出門坐轎子,現在坐汽車
,乘飛機:過去打仗用刀,戟,劍,弓矢,現在用飛機,大炮
,坦克車,原子彈。若問他什麼理由現在不用油燈,不留辮子
,不纏腳,不坐轎,打仗不用刀,劍,戟,弓矢。他定回答說
:不方便,不合時,不經濟,不科學,同樣文字爲表現思想的
工具,所以都要求方便,合時,經濟,科學。不要因陋就簡,
安於不方便,不合時,不經濟,不科學,過去廢止文言改用白
話,同現在打倒方塊兒用拼音文字的道理沒有兩樣的。現在關
於文字發生問題的國家,在西方可以說是沒有的,在東方卻有
我們與東鄰日本。可是日本有片假名代替,一時似乎不感覺有
改革的必要。但是我們則大大不然,大有不卽改革,就不能與
其他國家共同生活下去的。自民國以來,一般先進深深地感覺
到方塊兒的不便,吳稚暉先生曾宣告漢字的罪狀說:中國字
遲早必廢
當時由倡用簡字,而注音符號,而國語羅馬字,至
今三十餘年,爲什麼還不能收普遍的功效?此中的所在,明眼
人自可知道,雖然一般頑固者,拿保存方塊字爲保存國粹的大
理由,但是我們絕對不能因爲方塊兒壽高,就不去改革。我們
祗問這種工具利不利,是否合乎時代的要求,如果說,拼音字
是洋貨,那麼輪船,汽車,鐵軌,飛機還是土貨?老實說,存
這種成見的人,正和民國初年反對剪辮子的一樣,不值得一駁
。至於方塊兒耆年碩德,養尊處優,我們可以聘作臨時顧問,
如果要他肩起現代文化的重擔到民間去,無論如何,是用不得
的。一言以蔽之,非用拼音字不可。但是以過去拼音字說 如
以l拚u陸路變爲同姓,將an綴y鴛鳶又是同名;以後雖人想�
種種方法,以求識別,但對於同音異形字,既是不能使字字現
出原來眞面孔,又加上許多無謂的繁蕪,更爲一般老成人作爲
攻擊的焦點,說是:『我們幷不反對拼音文字,不過因爲同音
字過多,沒有辦法使他獨立,所以在使用上極欠缺顯別的功效
,因之不能用於契約和高深學術。』的確,這是不可諱�的事實,作者自十八齡開始研究速記術、而簡字、而拼音字,迄今
七載,間非大故,未嘗中斷,平均每日工作達一十四小時,計
用毀的卡片不下一十五萬張,最後就方塊兒形的不同創一解決
同音字的新辦法。今將此制公諸社會,以應當前的需求。此後
不持具有原來眞面孔,同時對於過去所有種種的累贅,都一筆
勾消了,這樣以二十多個有定形的符號連綴起來,比那六七千
個無定形的方塊兒來,其巧拙難易,眞是奚啻天壞;何況看字
可以讀音,語言得以統一,辭典圖書的排列合乎科學,打電報
可以直接譯名,又有打字機印刷機現成的好用,敎育易於普及
,文化也容易提高,更便於中國人學外國語,外國人學中國語
,使中西知識界中間少了一層界壁,中外政治上也可以得到瞭
解,人家所有科學的進步,我們可以坐享其全,這是天經地養
的理由。
總之,社會的組織一天比一天複什,文字亦隨着潮流而進 步。所以改用拼音文字是爲了那般可憐的不識字的人,和無力 量讀書而埋歿無聞的有用的青年,使他們容易承受新學術,新 知識;幷不是爲那一般老學究和那些自命爲古文家的,硬要強 他們從新改頭換面的。總而言之,我們對任何事情、只要問應 該不應該,不必計其難否,中山先生並不因爲專制帝王力厚勢 重,日久年深,而不去打倒他,卻本着大無畏精神革命到底, 直至第十一次方才成功。抗戰明知是艱苦的工作,但卻是應該 的,所以忍痛抗戰到底,直至敵人無條件投降而後已。社會上 既成了習慣的東西,往往不易更張,這是不足爲奇的。凡是一 種事情,只要合乎科學,適應時代的需求,便無需有許多迂遠 附會的理由去鼓吹他,襯托他,最終自有極自然極正當的理由 使他成功。因此我們不怕不懂者的漫罵,設若能夠得到更多作 有理由的匡正,那眞是萬幸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