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記/卷第十二
卷十二 職官部下
侍中第一
[編輯]敘事
[編輯]侍中,古官也。黃帝時,風後為侍中。周時號常伯。周公《立政篇》,戒成王常伯常任以為左右是也。秦取古官,置侍中之職。(應劭《漢官》云:侍中周官,以其周曰常伯,故曰周官。班固《漢書》云:侍中秦官,以其秦取古官復置之,故曰秦官。其實古官。)初秦置侍中,本丞相史也。丞相使史五人來往殿內奏事,故謂之侍中。漢因之,多以為加官。(《漢書 公卿表》曰:侍中,散騎中常侍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言此第官兼加侍中也。初漢本用舊儒高德,備切問近對。然貴遊子弟及幸臣榮其官,至繈褓受寵位;服綺襦紈袴,漢初籍孺閎孺,皆冠Ψ冠、貝帶,付脂粉。張辟強年十五,霍去病年十八,並為侍中。)《漢官》云:侍中冠武弁大冠,亦曰惠文冠。(《漢書》云:昌邑王賀冠惠文。音義云:惠文,今侍中所著。)加金璫,附蟬為文,貂尾為飾,謂之貂蟬。(侍中服之則左貂,常侍服之則右貂。董巴《輿服志》云:金取剛,百煉不耗;蟬最居高飲清,貂取內勁悍外溫潤。本趙武靈王胡服之制,秦始皇破趙,得其冠,賜侍中。)西漢無常員,多至十人。(《齊職儀》云:漢侍中掌乘輿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屬武帝代,孔安國為侍中。以其儒得,特聽常禦唾壺朝延榮之。初,漢侍中親省起居,故俗謂執虎子。虎子,褻器也。至魏文帝時,蘇則為侍中,嘗與則同隱吉茂者。是時仕甫曆縣令,見則調之,曰:「仕進不止執虎子。」)東漢初無常員。(《齊職儀》云:東漢侍中,便蕃左右,與帝升降,法駕出。多識者一人參乘,兼負傳國璽,操斬白蛇劍。)至靈帝時,侍中舍有八區,論者因言員本八人。(《獻帝起居注》曰:初置侍中六人,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秦事。據此漢末未或省員。)魏侍中置四人。(《齊職儀》云:魏侍中掌償贊。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皆騎從。禦登殿,與散騎侍郎對挾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廳,備切問近對,拾遺補缺也。)晉宋齊梁陳置四人。(《齊職儀》及《五代史 志》云:自晉宋齊梁魏陳,侍中並與三公參國政,直侍左右,應對獻替。法駕出,則正直一人負璽。)後魏北齊置六人。(《五代史 百官志》云:北齊侍中,因後魏置六人,掌獻納諫正及進禦之職,參與諸公論國政也。)後周初,依周禮天官府置禦伯中大夫,武帝改禦伯為納言,亦侍中之任。宣帝末又別置侍中,為加官。隋文帝改侍中為納言,置二人。煬帝改為侍內,(隋室諱中,故改避之。)唐朝復為侍中。龍朔初為東台左相,咸劉初復舊。光宅初改為納言,神龍初復舊。開元初改為黃門監,五年復舊。(門下省,自晉以來名之。唐朝三年改為東台,光宅初改曰鸞台,開元改為黃門省。)
事對
[編輯]【玉署 瑣闈】《漢書》曰:李錄,字子長,通尚書。哀帝初即位,召尋待詔黃門,使侍中傅喜問尋。尋對曰:位卑術淺,偶隨眾賢待詔,反汙玉堂之署。《漢官儀》:侍中有玉堂署。衛宏《漢舊儀》曰:黃門郎屬黃門令,日慕人對青瑣闈拜,名夕郎。《爾雅》曰:宮中門謂之闈。
【黃樞 青闥】盧諶《宜徽賦》曰:鄭山潛於穀口,揚朝隱於黃樞。諶注曰:揚雄為黃門郎,三葉不徙官。散騎常侍範霎《與王中書詩》曰:攝官青瑣闥,遙望鳳皇池。
【東寺 左曹】《漢官儀》曰:尚書令侍中上東西寺及侍中寺。又曰:左右曹受尚書事。沈約《宋書》曰:漢使左右曹諸吏分堂。尚書奏事,光武省諸吏,信小黃門受事。前代文士,皆門下為左曹,亦曰東寺。
【畫室 丹地】《漢官儀》曰:侍中秩千石,黃門有畫室署。畫室署長一人,玉堂署長一人。蔡雍《漢官》曰:尚書奏事於明光殿,省中皆胡粉塗壁,其邊以丹漆地。故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其下奏事;黃門侍郎對揖而跪受。
【瑣闥 玉堂】瑣闥見青闥注中。玉堂見玉署注。已上總裁門下。
【掌壺 負璽】《孔叢子》曰:孔臧《與子琳書》曰:侍中安國,群臣近見崇禮,不供褻事,猶復掌御唾壺。朝延之事,莫不榮之。《環濟要略》曰:侍帷幄,受顧問,拾遺於左右。大駕出則負璽以從,小則參乘。
【珠闕 金蟬】《相書》:占氣如連珠。《雜要》曰:氣色如連珠,入闕門為侍中。《漢官》曰:侍中周官也,金蟬右貂。金取堅剛,百煉不耗;蟬居高食潔,目在腋下。
【八舍 七車】八舍見敘事。陳壽《益部耆舊傳》曰:蜀郡張寬,字叔文,漢武帝時為侍中,從祀甘泉,至渭橋,有女人浴於渭水,乳長七尺。上怪其異,遣問之。女曰:「帝后第七車者知我所來。」時寬在第七車,對曰:「天星主祭祀者,齋戒不嚴則女人見。」
【抱劍 伏茵】《漢官》曰:侍中殿下稱制,出則參乘,佩璽抱劍。《漢書儀》曰:侍中左右近臣,見皇后如見帝,見婕妤行則對壁,坐則伏茵。
【賜綬 引裾】《後漢書》曰:卞鴻,字公永,永平中詔徵,賜綬拜侍中。《魏略》曰:辛昆遷侍中,於時帝欲徙冀州戶十萬實於河南。昆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安得不與臣議?」帝不答,起入內,昆隨而引其裾,帝遂奮衣不還。
【七葉 三代】《三輔故事》曰:金日磾,字翁叔,封府侯,有忠勤之節,七葉侍中。《東觀漢記》曰:馮魴,字孝孫,父子兄弟,並帶青紫,三代侍中。
【遊鸞渚 含雞香】遊鸞渚具下傅咸詩。應劭《漢官》曰:侍中方存年老口臭,上出允雞舌香,使含之。
【青蒲伏 綠車載】《漢官》曰:史丹為侍中,元帝寢疾,丹以親密近臣,得視疾候上。聞得寢時,丹直入臥內,處伏青蒲上。應劭注曰:以青規地曰青蒲。《漢書》曰:衛尉金敞疾甚,成帝拜敞子涉為侍中,使綠車載送衛尉。注曰:綠車皇孫車,所以寵之,言衛尉常清顯,在朝尊貴。
【侍帷幄 管喉唇】戴逵《竹林七賢論》曰:山濤太治七年為侍中。詔曰:「清風淳履,思心通遠,宜侍帷幄。」謝綽《宋拾遺》曰:王華、王曇首、殷景仁、劉湛四人宴飲,從朝至夕,帝甚歡。華既出,太祖目送之,歎曰:此「四賢一時之秀,同管喉唇,恐後世難繼矣。」
【便繁左右 從容諷議】應劭《漢官》曰:侍中,周官也,便繁左右,與帝升降,卒思近對,拾遺補缺,百寮之中,莫密於茲。張隱《文士傳》曰:張衡拜侍中,恆居帷幄,從容諷議,拾遺左右。
詩
[編輯]【西晉傅咸《贈何劭王濟詩並序》】朗陵公何敬祖,咸之從內兄;國子祭酒王武子,咸從姑之外孫也。並以明德見重於世,咸親之重之,情猶同生;義則師友,何公既登侍中。武子俄而亦作,二賢相得甚歡,咸亦慶之。然自恨暗劣,雖願其繾綣而從之末由;曆試無效,且有家艱。心存日替,賦詩申懷以貽之雲爾。日月光太清,列宿曜紫微;赫赫大晉朝,明明辟皇闈。吾兄既鳳翔,王子亦龍飛;雙鸞游蘭渚,二雞揚清暉。攜手升玉階,並坐侍丹帷;金璫綴惠文,煌煌發令姿;斯榮世所欽,繾綣情所希。豈不企高蹤,麟趾邈難追;臨川靡芳餌,何為空守坻。枯槁待風飄,逝將與君違;違君能無戀,屍素當言歸。歸身蓬蓽廬,樂道以忘饑。進則無雲補,退則恤其私;但願隆弘美,王度日清夷。
箴
[編輯]【後漢胡廣《侍中箴》】皇矣聖上,神居天處;勤求俊良,是弼是輔。匪懈於位,庶工以序。昔在周文,創德西鄰;勖聞上帝,賴茲四臣。辛尹是訪,八虞是詢;濟濟多士,又用有勳。文公欽若,越興周道。亦惟先正,克慎左右;常伯常任,實為政首。降及厲王,不祗不恪;匿彼宗夷,用肆其虐。惟敗天命,寇戎並作;圯墜宗緒,寢廟靡托。無曰我賢,不選至親;無曰我仁,妄用嬖人。籍閎飾顏,穢我神武;鄧通擅鑄,不終厥後。中書竊命,石弘作禍;高安斷袂,哀用無主。侍中司中,敢告執矩。
表
[編輯]【梁王筠《為從兄讓侍中表》】至如元勳舊儒之胄,積德累仁之家;九代七葉之華,相韓事漢之貴。不然則子駿之學洞古今,平子之思侔造化,仲宣之辯識無滯,次仲之解經不窮,然後可以喻旨公卿,問對帷扆,陪六尺之輿,通四方之意。求之微臣,此途頓隔。
【任昉《為王思遠讓侍中表》】行則六尺之內,陪接天光,上則服璽申命,誠信區寓,獻可替否?出納惟宜,敷奏於金華之上,進讓於玉堂之下,金遷七貴之茂。王粲三公之孫,雖復中蔚孤緒,元卿末裔,未有不階人譽,妄承曲私。
黃門侍郎第二
[編輯]敘事
[編輯]按:黃門侍郎,秦官也,漢因之。無常員。董巴《漢書》曰:禁門曰黃闥,中人主之,故號黃門令矣。然則黃門郎給事於黃闥之內,入侍禁中,故號曰黃門侍郎。(劉向《戒子歆書》曰:令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處也。李尋、董賢,並為黃門侍郎。成帝遣張禹歸第,於床下拜禹小息,亦為黃門侍郎。)應劭曰:黃門郎每日暮向青瑣門拜,謂之夕郎。《齊職儀》曰:初秦又有給事黃門之職,漢因之。(《漢書》云:揚雄、劉向,並為給事黃門。)至東漢初,並二官曰給事黃門侍郎,後又改為侍中侍郎,尋復舊。自魏及晉,置給事黃門侍郎四人,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與散騎常侍並清華,代謂之黃散焉。宋齊置四人。(《齊職儀》云:齊代侍中呼為門下,給事黃門侍郎呼為小門下。)《五代史志》云:梁陳置四人,至煬帝減二員,去給事之名,直曰黃門侍郎。(隋氏用人益重,裴矩裴蘊為之,皆知政事。)唐朝因之。
事對
[編輯]【夕郎 夜拜】夕郎見敘事。《東觀漢記》曰:馬防,字子鉅,為常從小侯。六年正月齋中官,其一日甲子,上欲冠子鉅,夜拜為黃門侍郎。
【儀錶 珪璋】《東觀漢記》曰:鄧閶,字季昭,遷黃門侍郎。於時,國家每有災異水旱,閶側身暴露,憂懼顦,形於顏色,公卿以下,咸高尚焉。漢興以來,為外戚儀錶。王隱《晉書》曰:顧榮少有珪璋,符采朗澈,仕吳。弱冠舉賢良,為黃門侍郎。當時後進,盡相推謝,稱榮有大才令望。
【侍講 著詩】魚豢《魏略》曰:董遇,字季直,獻帝時為黃門侍郎,朝夕侍講焉。天子甚愛信。魏高貴《鄉公集》曰:幸華林,賜群臣酒。酒酣,上援筆賦詩,群臣以次作。二十四人不能著詩,授罰酒,黃門侍郎鐘會為上。
【畫成圖 書壞本】王隱《晉書》曰:張華為黃門侍郎,博覽圖籍,千門萬戶,畫地成圖。《王嘏別傳》曰:嘏,字昭先,魏文以嘏為黃門侍郎。每納忠言,輒書壞本,自在禁省歸書不封。帝嘉其淑慎如此。
【二子並拜 三代不徙】《桓階別傳》曰:階為尚書令,文帝幸見諸子。少子元禪上搏手曰:「長者子元禪。」是日拜二子為黃門侍郎。《漢書》曰:王音薦揚雄待詔,歲餘為給事黃門,成哀平三代不徙。
【入拜青瑣 對揖丹墀】上見敘事。下具侍中事對丹地注。
【恂恂可觀 軒軒得志】《漢書》曰:馮參,字叔平,以昭儀少弟。為人矜嚴,好脩容儀,進止恂恂可觀也。《傅子》曰:王黎為黃門郎,軒軒然得志,煦煦然自樂。
詩
[編輯]【魏知古《和鸞台楊侍郎春夜寓直鳳閣懷群公詩》】拜門傳漏晚,寓省索居時;昔重安仁賦,今稱伯玉詩。鴛池注不溢,雞樹久逾滋;夙夜懷山甫,清風詠所思。
制
[編輯]【唐中宗孝和皇帝《授韋嗣立黃門侍郎制》】絳衣近侍,秩亞貂蟬,青瑣崇班,職參鴛鷺,實神化之有寄,信賢才之攸重。通議大夫韋嗣立,中規奕葉,孝緒蟬聯,家匡玄燕之朝,人輔彤雲之代。芝蘭並秀,見謝砌之階庭;麒麟齊驅,有劉山之昆季。入光振鷺,譽滿三台,出據憑熊,聲流十部。近者命茲鸞渚,已擢雁行,才出芸扃,奄歸蒿裡。永言荊樹,坐折連枝,眷彼恆山,空餘一鳥。俾遷榮於皂蓋,宜襲寵於黃樞。
給事中第三
[編輯]敘事
[編輯]《漢官》云:給事中,秦官也,漢因之。無常員,皆為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議郎兼加之,掌顧問應對,位次中常侍。)《漢儀注》:給事中曰上朝謁,平尚書奏事,以有事殿內,故曰給事中。《齊職儀》云:東漢省其官,魏晉宋齊並置,無常員,皆隸集書省。(《齊職儀》云:齊給事中皆隸集書省,與諸散騎同掌侍從左右獻給,省諸文奏。)北齊依後魏,置六十人,後周天官府置給事中士六十人,隋文帝門下省置給事二十人。(除中字,國諱,掌陪從朝直。)煬帝改名給事郎。(減置四員,掌省讀案奏。)唐又曰給事中,龍朔二年改為東台舍人,咸亨初復舊。
事對
[編輯]【顧問 侍從】顧問見敘事注。胡伯始曰:給事掌侍從左右,無員,位次侍中中常侍。
【名儒 茂親】胡伯始曰:給事常侍從左右,無員,位次侍中中常侍。或名儒,或國親。漢東方朔中郎為給事中,劉向諫議大夫為給事中。
【履素 立德】《晉起居注》曰:武帝太康七年詔曰:「郎中張建忠篤履素,為江表士大夫所稱,宜在中朝,其以建為給事中。」王隱《晉書》曰:任熙,字伯遠。立德邈然,徵拜給事中。
【潔行 俊才】王隱《晉書》曰:陳劭,位元組良。太始六年詔曰:燕王師劭,清貞潔靜,行著邦旅。荀綽《兗州記》曰:袁准,字孝居,有俊才,太始中拜為給事中。
【明經 效車】范曄《後漢書》曰:鄭眾,字仲師,以明經拜給事中。《傅玄子》曰:馬鈞,字德衡,為給事中。與高堂昇平秦郎爭論與朝,言及指南車。二子云:「無此,記虛耳。」鈞曰:「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效矣。」
詩
[編輯]【唐沈佺期《自考工員外拜給事中詩》】南省推丹地,東曹拜瑣闈,惠移雙管筆,恩降五時衣。出入宜真選,遭逢每溢飛;器慚公理拙,才謝子雲微。案牘遺常禮,朋儕隔等威;上臺行揖讓,中禁動光暉。旭日千門起,初春八舍歸,贈蘭聞宿昔,談樹隱芳菲。省躬知任重,甯止冒榮非。
【又《訁州楊給事廉見贈省中詩》】子雲推辨博,公理擅詞雄;始自尚書省,旋聞給事中。言從溫室秘,籍向瑣闈通;顧我叨郎署,慚無章奏工。分曹八舍斷,解袂五時空;宿昔叨余論,平生賴擊蒙。神仙應東掖,雲霧限南宮;忽枉瓊田贈,長歌蘭渚宮。
散騎常侍第四
[編輯]敘事
[編輯]按:散騎常侍本二官,皆秦置也。《漢官》云:秦置散騎,又置中常侍。(散騎騎從,傍乘輿車後。獻可替否,中常侍得出入禁中,常侍左右。)漢因之,兼用士人。無常員,多以為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兼加之。原其所置二職,皆舊儒骨鯁,以備顧問。與侍中同。元帝時,劉向累遷散騎常侍,與蕭固大儒同侍左右是也。後雜伍貴遊子弟班伯,成帝時為中常侍,與王許子弟為群,在綺襦紈袴之中。)皆銀璫,附蟬為文,貂筆為飾,謂之貂璫。(常侍服之則左貂,中侍服之則右貂。)東漢省散騎之職,而中侍改用宦者,無常員。殤帝改施金璫。《齊職儀》云:魏文帝復置散騎之職,以中常侍合為一官,除中字,直曰散騎常侍。置四人,典章表詔命手筆之事。晉置四人,隸門下。(又領員外散騎常侍,無員。魏末年又有通直散騎常侍四人。晉武太始十年,使二人與散騎常侍四人同置。自魏至晉,散騎常侍、散騎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章尚書奏事,江左乃罷之。又有員外散騎侍郎,無員,晉武所置。又有通直散騎侍郎四人。晉元太興初,使二人與散騎侍郎通員,直謂之通直散騎侍郎,凡六散騎焉。)晉初,此官選望甚重,與侍中不異。自宋以來,其任閒散,用人益輕,(宋孝武大明年舉選此侍中,而人情久習,終不見重,情復舊也。)別置集書省領之,齊氏因之。(言掌圖書文翰之事,故曰集書省。其領諸散騎同晉氏。)《五代史 百官志》云:梁陳集書省置散騎常侍四人。(後魏北齊集書省置六人,其領諸散騎,並同晉氏。)隋文廢集書省,徙諸散騎入門下省。唐初並廢六散騎,以為散官。貞觀初,唯置散騎常侍二人,隸門下。顯慶初,又置二人,隸中書,並金蟬左右珥貂。(侍中與左散騎則左貂,中書令與右散騎則右貂,世謂之八貂焉。)龍朔二年,改為左右侍極,(在中書曰右侍極,在門下曰左侍極。)咸亨初復舊。
事對
[編輯]【參乘 挾帝】王隱《晉書》曰:鄭默,字思元,為散騎常侍。武帝出南郊,侍中以陪乘。詔曰:「使鄭常侍參乘。」《齊職儀》云:魏氏侍中掌擯贊。大駕出,則次直侍中護駕,正直侍中負璽,陪乘。不帶劍,皆騎從。帝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挾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右。
【插貂璫 賜床帳】《魏略》曰:散騎常侍比於侍中,貂璫插右,黃初中始置四人,出入侍從,與上談議,不典事。《晉起居注》曰:太康七年詔曰:「尚書馮翊忠亮在公,歷職內外,勤恪匪懈而疾未差,屢求放退。其以卿為散騎常侍,賜錢二十萬,床帳一具。」
【掌規諫 贊詔命】《魏志》曰:文帝延康元年,置散騎常侍為一官,省中字,置四人,與侍中同掌規諫。華嶠集詔曰:「散騎以從容侍從,承答顧問,有職文掌贊詔命,平處分。籍言此官,特宜選賢。」
【居獻替 答顧問】《晉起居注》曰:昇平五年詔曰:「前西中郎謝方,才義簡亮,宜居獻替,其以為散騎常侍。答顧問見贊詔命注中。」
【夾乘輿 侍廊廡】應劭《漢官》曰:秦及漢置散騎中常侍各一人,官並無員。散騎馬夾乘輿車,獻可替否。《環濟要略》曰:散騎常侍,入侍左右,出則侍事於廊廡之下。
【入侍左右 與上談議】入侍左右見侍廊廡注。《魏略》曰:散騎常侍比侍中,貂璫插右。黃初中如置四人,出入侍從,與上談議,不典事。後遂以為加官。
表
[編輯]【梁任昉《為範雲讓散騎常侍吏部尚書表》】夫銓衡之重,關諸崇替,遠惟則哲,而在昔帝猶難。漢魏以降,達識繼軌,雅頌所歸,唯稱許郭。齊季陵遲,官方馳亂,革創惟始,義存改作。恭己南面,責成斯在,豈宜妄加寵私,以隳王事。附蟬之飾,空成寵章,求之公私,授受交失。近代者功緒參差,或足食關中,或成軍河內,或盛德如卓茂,或師道如桓榮。四姓侍祀,已無足紀,五侯外戚,且非舊章。而臣之所附,唯在恩澤。臣去歲冬初,國學之老博士耳。今茲首夏,將亞台司,雖千秋之一日九遷,荀爽之十旬遠至,方之微臣,未為速遠。臣雖無識,唯利所視。至於虧名損實,為國為身,知其不可,不敢妄為。陛下不棄菅蒯,愛同絲麻,儻平生之言,猶在聽覽,宿心素志,無復二辭。矜臣所乞,特回寵命,則彝章載穆,微臣知免。
諫議大夫第五
[編輯]敘事
[編輯]按:諫議大夫,秦官也。《齊職儀》云:初秦置諫議大夫,屬郎中令,無常員,多至數十人,掌論議。(漢武改郎中令為光祿勳。)漢初不置。至武帝始,因秦置之。無常員,皆名儒宿德為之,隸光祿勳。光武增議字,為諫議大夫,置三十人,屬光祿勳。依漢氏,而晉宋齊並不置。《五代史 百官志》云:梁陳亦置。北齊依後魏,集書省置諫議大夫七人。隋門下省置七人。唐因之,減置四人。龍朔二年改為正諫議大夫,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清慎 諒直】司馬彪《續漢書》曰:周舉,字宜光,梁商表為從事中郎。商疾甚,帝問遺言。對曰:「臣從事中郎周舉,清慎高亮,可任諫議大夫。」謝承《後漢書》曰:傅翻,字君成,轉諫議大夫。天性諒直,數陳讜言,武帝嘉之。
【方正 忠謇】《漢書》曰:孔光,字子夏,經學尤明。匡衡舉孔光方正,為諫議大夫。謝承《後漢書》曰:虞承,字叔明,拜諫議大夫。雅性忠謇,在朝堂犯顏諫爭,終不曲撓。散祿賑給諸生,言德無比。
【論得失 陳讜言】《漢書》:丙吉,字子陽,為諫議大夫。是時宮室車服甚盛,外戚貴寵。吉上疏論得失,上以其遷闊,不甚寵異。謝承《後漢書》曰:傅翻,字君成,轉諫議大夫。天性諒直,數陳讜言,武帝嘉之。
【乘高車 止靈台】《東觀漢記》曰:郭丹,字少卿。從師長安,買符入函谷關,乃慨然而歎曰:「丹不乘使者車,不出此關。」既至京師,嘗為都講。更始二年為諫議大夫,持節歸南陽。自去家十三年,果乘高車出關。《三輔決錄》曰:第五,頡,字子陵,為諫議大夫。洛陽無主人,鄉里無田宅,寄止靈台中,或十日不炊。
【天子納善 好事從遊】《漢書》曰:貢禹,字少翁。元帝征禹為諫議大夫,數虛己問以政事。是時年穀不登,禹奏言,宮室制度從儉省。天子納其善言。又曰:揚雄,字子雲,以耆老久次,轉為諫議大夫。以疾免,復召為諫議大夫。家室貧,嗜酒,人稀至其門。時有好事者,載肴酒以從遊學。
【持節南陽 作賦東觀】持節南陽見乘高車注。常璩《華陽國志》曰:李尤,字伯仁。賈逵薦尤有揚雄之才,明帝召入。作《東觀》、《辟雍》、《德陽諸觀賦銘》,遂拜諫議大夫。
【召入作賦 從幸為歌】召入作賦見東觀注中。《漢書》曰:王褒,字子淵,為諫議大夫。褒從獵,所幸之宮觀為歌頌。諫者以為淫靡不急。
箴
[編輯]【後漢崔《諫議大夫箴》】於昭上帝,迪茲既哲。匪於水鑒,惟人是察;處有誦訓,出有旅賁。木鐸之求,爰納遒人;各有攸記,政以不分。昔在大禹,拜承昌言;癸辛暴戾,虐及於天。逮於周厲,慢德不蠲;煦煦胥讒,人謗乃作。不顧厥愆,是討是格;庶類不堪,流之彘宅。防人之口,譬諸防川;豈不速止,潰乃潺湲。潺湲尚塞,言擁為賤;默默之患,用顛厥國。諫臣司議,敢告有翼。
御史大夫第六
[編輯]敘事
[編輯]按:御史大夫,秦官也。(《應劭》曰:侍御之率,故曰大夫。周官宗伯之屬有御史,掌贊書。注曰:禦,侍也,進也。戰國以為糾察之官,兼典史官。秦趙會澠池,各領御史、監察御史,置大夫以領之。)漢因之,掌副丞相,九卿高第者拜之。其任職者轉為丞相。至成帝改曰大司空,(《漢書》曰:何武建言,依古置三公官,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改丞相為大司徒,與大司馬為三公也。)哀帝復為御史大夫;尋復改曰大司空。曆後漢因之。至獻帝時,魏武為魏王,復置大夫,魏文黃初,初復省置之。曆晉宋之後,咸因之,並以中丞為台主。(已上並見《漢官》及《齊職儀》。)至隋氏復置大夫。(《五代史 百官志》云:隋室諱中,置大夫,省中丞。)唐朝因之,龍朔二年改大夫為大司憲,咸亨初復舊。
事對
[編輯]【署梓 列柏】衛宏《漢舊儀》曰:御史大夫寺在司馬門內,門無扁題。署用梓板,不起郭邑,題曰「御史大夫寺」。《漢書》曰:朱博為御史大夫,其府列柏樹。常有野烏數千棲宿其上,晨去暮來,號曰朝夕烏。
【憲台 法冠】謝靈運《晉書》曰:漢官尚書為中台,御史為憲台,謁者為外台,是為三台。自漢罷御史大夫,而憲台猶置,以丞為台主,中丞是也。《漢官儀》曰:侍御史,周官也,為柱下史,冠法冠。一名柱後,以鐵為柱,言其審固不撓,常清峻也。
【絳騶 白簡】沈約《宋書》曰:顏延之言其為御史中丞。何尚之與延之書曰:「絳騶清路,白簡深劾,取之仲容,或有虧耶。」
【火精 霜簡】《黃石公陰謀秘法》曰:熒惑火之精,御史之象。主禁令刑罰,收捕糾正。崔篆《御史箴》曰:簡上霜凝,筆端風起。《漢書》:孫寶謂侯文曰:「今鷹隼始擊,以成嚴霜之威。」
【副相 次卿】《漢書》曰:御史大夫,秦官,掌副貳丞相。應劭《漢官》曰:御史大夫本秦官也,位次上卿。
【青綬 蒼佩】《漢書》曰:御史大夫,秦官也,位次上卿。銀印青綬,佩水蒼玉。
【侍御之率 刀筆之吏】《漢書 公卿表》曰:御史大夫,秦官也。應劭曰:侍御之率,故稱大夫。《漢帝集》曰:武帝作柏梁台,詔群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者乃得上坐。御史大夫曰:「刀筆之吏,臣執之。」
【無以易堯 莫敢難錯】《史記》曰:齊人方與公謂御史大夫周昌曰:「君之吏趙堯,年雖少,奇士也。君其必異之,是代君位。」昌笑曰:「刀筆之吏,安能至是。」及昌相趙,高祖以御史大夫印弄之,誰可以為者?視趙堯曰,無以易堯。遂拜之。又曰:晁錯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則削其地,收其版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議,莫敢難錯,獨竇嬰爭之。由此與嬰有隙。
【奏去副封 涕對具獄】《漢雜記事》曰:故事,上書為二封。其一曰副,領尚書者先發一副封,有不善屏去不奏。魏相為御史大夫,奏去副封,以防擁蔽。《漢書》曰:張敞為御史大夫,上具獄事可者卻之,不可者不得已而為之。涕泣而對之:「其愛人若此,年老請免。」天子亦寵以上大夫祿,歸老於家。
【請造白金 願罷滄海】《漢書》:張湯為御史大夫丞,上請造白金與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又曰:公孫弘為御史大夫時,又東置滄海,北置朔方之郡。弘諫以為罷弊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滄海,專奉朔方。上許之。
【飾詐釣名 舞文輔法】《漢書》曰:汲黯謂上曰:「公孫弘位在三公,俸祿甚多,然為布被,此詐也。」上問弘,弘謝曰:「有之。夫三公為布被,誠飾詐以釣名。今臣弘位為御史大夫,九卿以下無差,誠如黯言。」又曰:張湯為御史大夫,舞文巧詆以輔法。
制
[編輯]【唐中宗《授楊再思檢校左台大夫制》】避車要秩,非德靡升,專席雄班,惟賢是屬。侍中楊再思,衣冠舊齒,廊廟宏材,寒暑不易其心,始終弗虧其度。在明時而有立,居暗室以無欺。投水陳謨,邁漢朝之三傑,沾砂作相,掩虞日之五臣。森乎抱松柏之心,凜乎實冰霜之氣。佇因獻替,兼肅權豪,宜分務於鸞扃,俾效能於烏署。
【又《授蘇炯右台大夫制》】烏台峻秩,望總鐵冠,蒼珮崇班,威高石室。誠副相之榮級,實次卿之通任。前岐州蘇炯,詞吞楚澤,量湛黃陂,既光大廈之材,堪入巨川之用。西京展驥,道掩題輿,石輔憑熊,風超露冕,朱帷霧撤。初停州,縣之勞,白簡霜凝,宜屏權豪之氣。
御史中丞第七
[編輯]敘事
[編輯]按:御史中丞,秦官也,掌貳大夫。漢因之。御史大夫本有兩丞,其一曰御史丞,一曰御史中丞,謂之中者,以其別在殿中,掌蘭台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休有光烈。至成哀間,改大夫為大司空,而中丞更名御史長史,出外為台主。光武復曰中丞,與尚書令、司隸校尉專席而坐,京師號曰三獨坐。獻帝權置大夫,而中丞不省。魏初罷大夫,改中丞名官正,復為台主,尋又改曰中丞。晉宋之後並因之。(已上並見《漢官》及《齊職儀》。)後《魏書 官氏志》云:後魏改中丞為中尉。《五代史 百官志》云:北齊又改為中丞。隋室諱中,省中丞,增持書御史之品以代之。(按:持書侍御史者,本漢宣帝時路溫舒上書,宜尚德緩刑,帝深采覽焉。季秋後請讞時,帝幸宣室齋居而決事,令侍御史二人持書,故曰持書侍御史。後因別置,冠法冠,與符璽郎共平理廷尉奏事。其後歷代並置之。至隋增品,代御史中丞之職。唐朝初因之,貞觀末省之。)唐初因之;貞觀末省持書侍御史,又置中丞;龍朔二年改為司憲大夫,咸亨初復舊。
事對
[編輯]【專席 分路】《續漢書》云:傅巨公拜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尚書會同,並專席而坐,故京師號曰三獨坐。《魏氏春秋》曰:故事,御史中丞與洛陽令相遇,則分路而行,以丞主多逐捕,不欲稽留。
【石室 蘭台】《環濟要略》曰:御史中丞有石室,以藏秘書圖讖之屬。《漢官儀》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別在殿中,兼典蘭台秘書,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休有烈光。
【舉劾案章 休有烈光】《漢書》曰:御史中丞二人,本御史大夫之丞。其一別在殿中,舉劾案章,故曰中丞,休有烈光。見蘭台注中。
【肅內外 分黑白】《傅宣別傳》曰:宣為御史中丞,明法直繩,內外震肅,甚有威風。《漢書》曰:鮑宣,字貢君。宣為中丞,執法殿中,外總部刺史郡國二千石,所貶退稱進,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無迴避 不吐茹】《續漢書》曰:馬嚴,字威卿。拜御史中丞,賜冠幘衣服車馬。嚴舉劾案章,申明舊典,奉法察舉,無所迴避,百寮憚之。王隱《晉書》曰:熊遠,字孝文。遷御史中丞,中宗每歎其公忠,謂遠曰:「卿在朝正色,不茹柔吐剛,忠亮至勁,可謂王臣。」
【奏彈夜警 法鞭儲傅】《晉中興書》曰:王恬,字元愉,為御史中丞。值海西公廢,太宗即位。未解嚴,大司馬桓溫屯中堂,夜吹警角。恬奏劾大不敬,請治罪。明日溫見奏事,歎曰:「此兒乃敢彈我,真可畏也!」梅陶《自序》曰:余居中丞,曾以法鞭皇太子傅,親友莫不致諫。余笑而應之:「堂高由陛,皇太子所以崇於上,由吾奉王者法。吾其枉道曲媚。」後皇太子將見延請,賜以清燕,於是太子禮敬之如師。
【周處正繩 陳謙奉法】王隱《晉書》曰:周處,字子隱。為御史中丞;奏征虜將軍石崇、大將軍梁王彤等,正繩直筆,權豪震肅。《續漢書》曰:陳謙,字伯讓,拜御史中丞。執憲奉法,多所糾正,為百寮所敬也。
詩
[編輯]【隋江總《贈孔中丞奐詩》】我行五嶺表,辭卿二十年,聞鶯欲動詠,披霧即依然。疇昔同寮き,今隨年代改;借問藏書處,唯君故人在。故人名官高,清簡肅權豪;誰知懷九歎,徒然泣二毛。
箴
[編輯]【晉傅咸《御史中丞箴》】百官之箴,以箴王闕。餘承先君之蹤,竊位憲台,懼有忝累垂翼之責,且造斯箴。以自勖勵,不雲自箴,而雲御史中丞箴者,凡為御史中丞,欲通以箴之也。煌煌天文,眾星是環;爰立執法,其暉有渙。執憲之綱,秉國之憲;鷹揚虎視,肅清違慢。謇謇匪躬,是曰王臣;既直其道,爰顧其身。身之不顧,孰有弗震;邦國若否,惟仲山甫,山甫是明,焉用彼相;莫扶其傾,淮南構逆。實憚汲生,赫赫有國,可無忠貞。憂責有在,繩亦必直;良農耘穢,勿使能植。無禮是逐,安惜翅翼;嗟爾庶寮,各敬乃職,無為罰先,無怙厥力。怨及朋友,無慚於色;得罪天子,內省有恧。是用作箴,惟以自敕。
侍御史第八(殿中監察御史附)
[編輯]敘事
[編輯]侍御史,秦官也。(《漢官》云:老子為周柱下史。張蒼秦時為御史,主柱下方書,侍御史之任也。)漢因之,署十五人。魏八人,晉九人,宋、齊十人,梁、陳九人,後魏、北齊、隋八人。(出《漢官》及《五代史 百官志》。)殿中侍御史,魏置也。初魏,蘭台遣二御史居殿中,伺察非法,故曰殿中侍御史。晉、宋、齊置二人,梁、陳置四人,後魏置十四人,北齊置十二人。隋初改曰殿中侍御史。煬帝省之。(出《齊職儀》及《五代史 百官志》。)監察侍御史,隋置也。晉置檢校御史,知行馬外事。宋、齊、梁、陳並省之。後魏、北齊復置十二人。隋改檢校御史為監察御史,蓋亦取秦監察御史之義以名之。(出《五代史 百官志》。)
事對
[編輯]【豸冠 鐵柱】胡廣《漢官儀》曰:御史四人,持書,皆法冠。一名柱後,一名獬豸、獬豸孺,名,知人曲直,觸邪佞。《漢官》曰:侍御史周官,為柱下史,冠法冠。一名柱後,以鐵為柱,言其審固不撓。
【繡衣 白筆】《漢書》曰:王禁,字翁。獸武帝時,為繡衣御史,逐捕群盜。《魏略》曰:帝嘗大會,殿中御史簪白筆,側階而坐。上問左右:「此為何官何主?」左右不對。辛毗曰:「此謂御史。舊時簪筆,以奏不法;今者直備官,但筆耳。」
【避馬 埋輪】《續漢書》曰:桓典,字公雅,為侍御史。是時宦官亂政,典執政心,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都畏之,為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又曰:張綱,字文紀,遷侍御史。漢初,選八使巡行風俗,八使同日拜,謂之八彥。皆宿儒要位,唯綱年少官微受命各之部。而綱獨埋車輪於洛陽都亭,曰:「豺狼當路,安問狐狸!」遂奏大將軍梁冀兄弟罪惡。京師震竦。
【橫劍 持戟】《續漢書》曰:仲暠,字景伯。順帝時為侍御史,監護太子承光宮。中常侍高梵受敕迎太子,不齎詔書,以衣車載太子欲出。太子太傅高襄不知所以,力不能止。開門臨去,暠至,橫劍當車曰:「御史受詔監護太子。太子國之儲副,天命所系。常侍來,無一尺詔書,安知非挾奸耶?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梵不敢爭。陳壽《耆舊傳》曰:楊仁,字文義。明帝引見,問當代政治之事,仁對,上大奇之,拜仁侍御史。明帝崩,是時諸馬貴盛,各爭入宮。仁披甲持戟,遮敕宮門,不得令入。章帝既立,諸馬更譖仁刻峻,於是上善之。
【劾霍光 收梁冀】《漢書》曰:嚴延年遷侍御史,劾霍光專廢立。《續漢書》曰:陳翔,字子麟,遷侍御史。元日朝賀,梁冀威儀不整,請收理罪,時人奇之。
【左雍以能擢 孫習事補】《曹氏傳》曰:左雍起於辟吏,武帝以為能,擢為殿中侍御史。山公啟事曰:「中書屬通事令史孫,限滿久習內事,才宜殿中侍御史。須空補之,不審可否。詔曰可。
詩
[編輯]【蘇味道《贈封御史入台詩》】故事推三獨,茲晨對兩闈;夕林共鳴舞,屈草接芳菲。盛府題青橐,殊章動繡衣;風連台閣起,霜就簡書飛。凜凜當朝色,行行滿路威;唯當擊隼去,復睹落雕歸。
【又《始背洛城秋郊矚目奉懷台中諸侍御詩》】薄遊忝霜署,直指戒冰心;荔浦方南紀,蘅皋暫北臨。山晴關塞斷,川暮廣成陰;場圓通圭甸,溝塍礙石林。野童來捃拾,田叟去謳吟;蟋蟀秋風起,蒹葭晚露深。帝城猶鬱鬱,征傳幾駸駸;回憶披書地,勞歌謝所欽。
【元希聲《贈皇甫侍御赴都詩》】東南之美,生於會稽;牛鬥之氣,蓄於昆溪。有瑤者玉,連城是齊;有威者鳳,非梧不棲。其一。猗嗟眾珍,以況君子;公侯之胄,心腹其始。利器長材,溫儀峻峙。其二。道心惟微,厥用允塞;德暉不泯,而映邦國。靜以有神,動而作則;九皋千里,其志不忒。其三。粵在古昔,分官厥初;刺邪矯枉,非賢忽居。稜稜直指,烈烈方書;蒼玉鳴佩,繡衣登車。其四。綽綽夫君,是膺柱下;準繩有望,名器無假。寵蓋伯山,氣雄公雅;立朝正色,俟我能者。其五。載懷朋情,嘗摟閑宴;好洽昆弟,官聯州縣。如彼松竹,春榮冬茜;柯葉藹然,不渝霜霰。其六。會合非我,關山坐違;離鴻曉引,別葉秋飛。騑驂徐動,樽餞相依;遠情超忽,岐路光輝。其七。金石其心,芝蘭台秘其室;言語方間,音徽自溢。肅子風威,嚴子霜質;,贈言歲暮,以保貞吉。其八。
秘書監第九
[編輯]敘事
[編輯]按:秘書監,後漢桓帝置也,掌圖書秘記,故曰秘書,後省之。至獻帝建安中,魏武為魏王,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即中書之任也,亦兼掌圖書秘記之事。魏文黃初初,分秘書立中書。中書自置令,典尚書奏事;而秘書改令為監,別掌文籍焉。(按:《漢官》及《齊職儀》:秦漢置尚書,通掌圖書、秘記、章奏之事。漢武罷尚書官,置中書,掌其事。漢武罷中書官,又置尚書。漢獻帝置秘書令,典尚書奏事,當中書之任。則知中書本尚書之任,秘書本中書之任。)初,漢置尚書、中書,屬少府。(按:《漢官》:初秦代少府,遣吏四人於殿中,主發書,故號尚書。尚猶主也。中書本尚書之官,故總隸屬少府。)而秘書本中書之官,故魏初猶隸少府。及王肅為監,以為魏之秘書即漢之東觀之職,安可復屬少府,自此不復焉。(《後漢書》云:時學者以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至晉武,又以秘書併入中書省,省其監。晉惠復別置秘書監一人,後世因之。(其少監,隋煬帝置也。以上並出《漢官》及《齊職儀》。)唐因之,龍朔二年改秘書省曰蘭台,其監改名太史。咸亨元年復為秘書監。天授初,改秘書省曰麟台,其監不改,神龍初復舊。(初,漢御史中丞在殿中,掌蘭台秘書圖籍。唐以秘書省為蘭台,即因斯義也。漢西京未央宮中有麟閣,亦藏秘書,即揚雄校書之處也。改秘書為麟台,亦因其義也。春秋韓宣子聘魯,觀書於太史氏。古者,太史掌書,改監為太史,亦因其義。)
事對
[編輯]【秘署 仙室】魚豢《魏略》曰:蘭台,台也,而秘書署耳。華嶠《後漢書》曰:學者稱東觀為老氏藏室、道家蓬萊山。王融《曲水詩序》曰:紀言事於仙室,謂葳室也。
【芸台 蓬觀】魚豢《典略》曰:芸台香辟紙魚蠹,故藏書台稱芸台。蓬觀見仙室注中。
【延閣 秘府】劉歆《七略》曰:武帝廣獻書之路,百年之間,書積如丘山,故外有太常史博士之藏,內則延閣廣內秘室之府。《漢書》曰:天下文籍,悉在廣內秘府之室,謂之秘書。
【東壁東觀 蘭台】麟台《石氏星經》曰:東壁之星主文籍。東觀事見仙室注中。《漢書》云:御史中丞掌蘭台秘書圖籍。又魚豢《魏略》曰:薛夏為秘書丞,時秘書掌公事移蘭台。蘭台自以台也,秘書丞時為署耳,謂夏不得移,當有坐者。夏報曰:「蘭台為外台,秘書為內閣。台也,閣也,何不相移之有。蘭台無以折之。」《三輔黃圖》曰:未央宮東有麒麟殿,藏秘書,即揚雄校書之處也。以上載《秘書》。
【典圖書 掌秘奧】《東觀漢記》曰:桓帝延熹二年,初置秘書監,掌典圖書、古今文字,考合異同。溫嶠舉荀崧為秘書監,曰:「夫國史之典,將以明失得之跡,謂之實錄,使一代之典,煥然可觀。散騎常侍崧,文質彬彬,思義通博,歷位先朝,蒞事以穆,宜掌秘奧,宣明史籍。」
【考同異 校古今】考同異事見典圖書注。王隱《晉書》曰:惠帝永平元年詔云:「秘書監綜理經籍,考校古今,課試署吏,領有四百人,宜專其事。」
【典文章 綜經籍】《華嶠集》曰:詔尚書曰:「亭侯嶠,體素弘簡,文學該通,經覽古今,博聞多識,著書實錄,有良史之志,故轉為秘書監。其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寺為內台,使中書散騎及著作、理禮、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皆典領之。綜經籍見校古今注中。
【撰皇覽 次竹書】《魏志》曰:王象,字羲伯。散騎常侍領秘書監,撰《皇覽 傅暢晉諸公贊》曰:「荀勖領秘書監。太康二年,汲郡塚中得竹書。勖躬自撰次注寫,以為中經,列於秘書。經傳缺文,多於證明。」
【著陽秋 典文字】何法盛《晉中興書》曰:孫盛自安國為秘書監,加給事中。篤尚好學,自少及長,常手不釋卷。既居史官,乃著三國陽秋。典文字見典圖書注。
【幽贊符命 宣明史籍】傅暢《晉諸公贊》曰:庾峻自司空長史遷秘書監,幽贊符命,天文地理,因有述焉。宣明史籍事見掌秘奧注。
詩
[編輯]【宋顏延年《和謝監靈運詩》】弱植慕端操,窘步懼先迷;寡立非擇方,刻意藉窮棲。伊昔適多幸,秉筆侍兩闈;難慚丹雘施,未謂玄素暌。徒遭良時諷,王道奄昏霾;人神幽明絕,朋好□雨乖。吊屈汀洲浦,謁帝蒼山蹊;倚岩聽緒風,攀林結留荑。跂予間衡嶠,曷月瞻秦稽,皇聖昭天德,豐澤振沉泥。惜無雀雉化,何用充海淮;去國還故里,幽門樹蓬藜。采茨葺昔宇,剪棘開舊畦;物謝時既晏,年往志不偕。親仁敷情昵,興玩究辭淒;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盡言非報章,聊用布所懷。
【梁沈約《奉和竟陵王抄書詩》】教微因弛轡,推峻屬貞期;義乖良未遠,斯文煥在茲。超河綜絕禮,冠楚綴淪詩;披縢辨蠹冊,酌醴訪深疑。沉流黜往性,泛略引前滋;漢壁含遺篆,名山多逸詞。綠編方委闔,素簡日盈輜;空幸參鴛鷺,比秀恧瓊芝。挹流既知廣,復道還自嗤。
【梁庾肩吾《和劉明府觀湘東王書詩》】陳王擅書府,河間富典墳;五車方累篋,七閣自連雲。松槧芳帙氣,柏熏起廚文;羽陵青簡出,媯泉綠字分。方因接遊聖,暫得奉朝聞;峰樓霞早發,林殿日先曛。洛城復接眼,歸軒畏後群。
【周庾信麟《趾殿校書和劉義同詩》】止戈興禮樂,修文盛典謨;壁開金石篆,河浮□霧圖。芸香上延閣,碑石向鴻都;誦書徵博士,明經拜大夫。璧池寒水落,學市舊槐疏;高談變白馬,雄辯塞飛狐。月落將軍樹,風驚御史烏;子雲方汗簡,溫舒正削蒲。連雲雖有閣,終欲想江湖。
詔
[編輯]【唐太宗《正授顏師古秘書監詔》】秘府望華,史官任重,選眾而舉,歷代攸難。守秘書監顏師古,體業淹和,器用詳敏,學該流略,詞兼典麗;職司圖書,亟經歲序,朱紫既辨,著述有成。宜正名器,允茲望實,可秘書監。
箴
[編輯]【後漢崔瑗《東觀箴》】洋洋東觀,古之史宮;三墳五典,靡義不貫。左書君行,右記其言;辛尹顧訪,交武明宣。倚相見寶,荊國以安;何以季代,咆哮不虔。在強奮矯,戮彼逢幹;衛巫蠱謗,國莫敢言。狐突見斥,淖齒見殘;焚文坑儒,嬴反為漢。巫蠱之毒,殘者數萬;籲嗟後王,曷不斯鑒。是以明哲先識,擇木而處;夏終殷摯,周聃晉黍。或笑或泣,抱籍遁走;三葉靖公,果喪厥緒。宗廟隨夷;遠之荊楚;麥秀之歌,億載不腐。史臣司藝,敢告侍後。
秘書丞第十
[編輯]敘事
[編輯]按:秘書丞,魏官也。《齊職儀》云:初漢獻帝置秘書令,有丞二人,蓋中書之任。魏文分秘書,立中書,以秘書左丞劉放為中書監,秘書右丞孫資為中書令;而秘書改令為監,別掌文籍。自置丞一人,多以秘書郎遷之。其後何禎上《許都賦》,帝異之,拜秘書郎。後月餘,禎闕事,帝問外:「吾本用禎為丞,何故為郎?」案主者罪,遂改為丞。時秘書本有一丞,尚未轉,遂以禎為右丞。右丞置自禎始也,至宋省一丞,後代並因之。唐龍朔二年改為蘭台丞,咸亨初復舊。
事對
[編輯]【鹿車 銅印】王肅《表論秘書丞郎儀》:宜比尚書郎侍御史,今侍御史乘犢車,奏事用尺一;秘書丞郎乘鹿車,猶用尺奏,恐非陛下崇儒之本意。《齊職儀》云:秘書丞,銅印墨綬。
【近日月 奏文賦】王肅《論秘書表》云:青龍中,議秘書丞郎與博士議郎同。職近日月,宜在三臺上。《魏略》曰:嚴苞以高才,黃初中入為秘書丞,數奏文賦,帝甚異之。
【謂薛君 用何禎】魚豢《魏略》曰:薛夏天水人,東詣京師,文帝嘉其才,黃初中引為秘書丞。帝與夏推論書傳,未嘗不終日也。每呼之不名,而謂之薛君。用何禎見敘事。
【雅有文才 遍觀今古】王隱《晉書》曰:稽紹,字延祖,雅有文才。山濤啟武帝可為秘書郎,帝曰:「紹既如此,便可為丞。」又曰:庾峻,少好學,有文才,轉秘書丞。遍觀今古,聞見益廣。
表
[編輯]【齊王融《拜秘書丞謝表》】臣聞:升離戒晨,陰牆不照其景;膚雲停夕,幽草或漏其津。至如明兼就日,澤深行雨,不有聖德,誰或其然?所以,欽至道而出青皋,舍布衣而望朱闕,懷祿仕在代耕,期榮不謀入用,豈悟特擢之例。事均延祖,置佐之恩,任光元輔,逾溢情涯。普燭身表,畏翹車而必讓,誡濡翼之願辭。既聖主謂其可施,故愚臣默思自免。
秘書郎第十一
[編輯]敘事
[編輯]秘書郎,魏官也。初漢獻帝置秘書令,有丞郎,蓋是中書之任。魏文分秘書為中書,而秘書別掌文籍,領秘書丞及秘書郎中,即其任也。至宋,除中掌,直曰秘書郎。此職與著作郎,自置以來,多起家之選。在中朝,或以才授。曆江左多仕貴游,而梁世尤甚。當時諺曰:「上車不落為著作,體中何如則秘書。」言其不用才也。至北齊,又加中字;至隋,又除中字。(出《齊職儀》及《五代史 百官志》。)唐因之,龍朔二年曰蘭台郎,咸亨初復舊;天授初曰麟台郎,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耽美書 刪舊文】《蜀志》曰:郤正,字令先。安貧好學,弱冠能屬文,遷秘書郎。性澹於榮利,尤耽意美文章及當代美書。王隱《晉書》曰:鄭默,字思元,為秘書郎。刪省舊文,除其浮穢,著魏中經簿。中書令虞松謂默曰:「而今而後,朱紫別矣。」
【賦三都 著中經】王隱《晉書》曰:左思專思《三都賦》,絕人倫之事,自以所見不博,求為秘書郎。著中經見刪舊文注。
【掌三閣 定四部】《晉令》曰:秘書郎掌中外三閣經書,覆校殘闋,正定脫誤。《晉太康起居注》曰:秘書丞桓石綏啟校定四部之書,詔遣郎中四人,各掌一部。
【別朱紫 澹榮利】別朱紫事見刪舊文注。澹榮利事見耽美書注。
彈文
[編輯]【梁沈約《奏彈秘書郎蕭遙昌文》】謹按,兼秘書郎臣蕭遙昌,盛戚茂年,昇華秘館,淑慎之跡未彰,違惰之容已及。宜寘徽綱,以肅朝風。請以見事免遙昌所居官。
著作郎第十二(著作佐郎附)
[編輯]敘事
[編輯]著作郎,魏官也。沈約《宋書 百官志》云:初,東漢圖籍在東觀,名儒、碩學多著作東觀,然皆他官假著作之名,而未立著作之官。至魏太和中,始置著作郎官,隸中書省。魏晉之際,中書兼國史之職,史官在焉,故魏代王沉為中書著作郎。晉初,繆徵為中書著作郎,並是也。至晉惠帝,詔曰:「著作舊屬中書,而秘書既別典文籍。今改中書著作郎為秘書著作郎,亦為大著作。」後代因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文郎中。咸亨初復舊。著作佐郎魏置,掌貳著作。佐郎修國史,初俱隸中書,謂之中書著作佐郎。晉惠帝時,與大著作郎同隸秘書。後代因之。(出《宋書 百官志》。)唐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文郎。咸亨初復舊。(張華,年四十,得河南尹丞;不拜,轉著作佐郎。又張載,字孟陽,為著作佐郎,作《濛汜池賦》。傅玄見之歎息,以車迎載。郭璞獻《南郊賦》,中宗嘉其才,以為著作佐郎。沈約《宋書》曰:後漢已來,太史但掌天文律曆而已。其國記撰述,悉在著作。江左王導表著作為史官,是也。《晉中興書》曰:華譚為秘書監時,晉陵朱鳳,吳郡吳震等以單族,二人並有史才,白首於衡門。後譚知之,薦二人擢補著作佐郎,並皆稱職也。)
事對
[編輯]【待詔 刊石】晉元康元年詔曰:「著作郎舊隸中書,大興二年依漢故事,召陳郡王隱待詔著作。」單衣介幘,朝朔望於著作班次,依佐郎也。又《晉中興書》曰:孫綽為散騎常侍,領大著作。轉廷尉,著作如故。於時才筆之士綽為冠,故溫王郤庾諸公之薨,必須綽銘而後刊石。
【才筆 史法】才筆事見刊石注。王隱《晉書》曰:何嵩善史法,為著作。
【司文籍 議限斷】司文籍見敘事。王隱《晉書》曰:陸士衡以文學為秘書監。虞浚所請為著作郎,議《晉書》限斷。
【應亨五葉 崔駰三世】《應亨集 讓著作表》曰:自司隸校尉奉至臣,五葉著作不絕,卿族以為美談,崔駰三世相繼,其後無聞。若乃談遷接武,彪固踵跡,亦各一世之良也。以上著作郎。
【西觀 東郊】張隱《文士傳》曰:束皙元康四年晚應司空府。入月餘,亦除著作佐郎。著作西觀,撰《晉書》,草創《三帝紀》及《十志》。《晉中興書》曰:太興元年,郭璞奏《南郊賦》。中宗嘉其才,以為著作佐郎。
【難限斷 賦濛汜】《晉紀》曰:束皙,字廣微。秘書監賈謐請為著作郎,難陸士衡《晉書》限斷。張載,字孟陽,作《濛汜賦》。太僕傅玄見賦歎息,以車迎載,言談終日,深相貴重。載遂知名,起家徵為著作佐郎。
【撰三國 創十志】《張華別傳》曰:陳壽好學,善著述,師事同郡譙周。少仕蜀,在觀閣為郎,除中書著作郎,撰《三國志》。創《十志》事見西觀注中。
【傅玄歎賦 夏湛壞書】傅玄《歎賦》事見濛汜注中。《張華別傳》曰:陳壽好學善著述,除著作佐郎。當時夏侯湛等多欲作魏書,見壽所作,即壞己書。以上著作佐郎。
詩
[編輯]【北齊邢子才《酬魏收冬夜直史館詩》】年病從衡至,動息自不安;兼豆未能飽,重裘詎解寒。況乃冬之夜,霜氣有餘酸;風音響北牖,月影度南端。燈光明且滅,華燭新復殘;衰顏依候改,壯志與時闌。體羸不盡帶,發落強扶冠;夜景將欲近,夕息故無寬。忽有清風贈,辭義婉如蘭;先言歎三友,末言慚一官。麗藻高鄭衛,專學美齊韓;審喻難有屬,筆削少能幹。高足自無限,積風良可摶;空想青□易,甯見赤松難。寄語山東道,高駕且盤桓。
表
[編輯]【梁沈約《到著作省表》】臣約言,即日被召以本官兼今職。臣藝不博古,學謝專家,乏懷鉛之志,慚夢腸之術。聯事乖善,握蘭慚良,謬勒斷蛇之符,預刊冰河之業。路遙難騁,才弱未勝。而神工曲造,雕絢彌疊,珥筆史觀,記言文府。趨奉載揚,腆懵交顏。
太常卿第十三
[編輯]敘事
[編輯]《釋名》云:卿,慶也,言萬物皆慶賴之。又卿,章也,言貴盛章著也。案,古者天子諸侯,皆名執政大臣曰正卿。自周以來,始有三公九卿之號。大率九卿,多秦漢官也。漢世雖號九卿,其官無卿字。至梁始加卿字,其後並因之。(秦漢以來,直雲某為太常,至梁始雲某為太常卿。)梁又象四時,置十二卿。陳氏因之。(梁乙太常、司農、宗正為春卿,太僕、太府為夏卿,衛尉、廷尉、大匠為秋卿,光祿、鴻臚、太尉為冬卿。)後魏依南齊以前置九卿,又各加少卿焉。北齊隋因之。(自梁以下,出《五代史 百官志》。)唐龍朔二年加正卿,以別少卿;咸亨初復舊,除正字。(歷代九卿,廢置不同。自漢以來,皆數少府;北齊隋則不數。後漢省衛尉,東晉及宋齊省太僕,齊宋以前無太府。以上總載九卿。)宋太常,漢官也。宋《百官春秋》云:昔唐虞伯夷行秩宗,典三禮,周則春官宗伯掌禮樂,並其任也。初秦置奉常,漢祖更名太常。惠帝又曰奉常,景帝又曰太常。(如淳曰:常,典也。常典三禮,故曰太常。或曰:太常,王者之旌,禮官主奉持之,故曰奉常。後改曰太常,尊大之義,故改名之。)王莽改曰秩宗,東漢又曰太常。《五代史 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太常卿,其後因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奉常;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曰司禮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法河 括海】《春秋漢含孳》曰:三公象五嶽,九卿法河海。謝承《後漢書》曰:李淑諫更始曰:「夫三公上應垣宿,九卿下括河海。」
【龜鈕 犀印】《漢官儀》曰:卿秩中二千石。孝武皇帝元狩二年,令通官印方寸大小,官印五分。王公侯金二千石,銀印龜鈕。司馬彪《漢書》曰:二千石以下至四百石,佩雙印,皆以黑犀。
【藻衣 花綬】《漢官儀》曰:衣裳,公侯華蟲,卿大夫藻火。又曰:卿秩中二千石,綬青地桃花三彩。
【緹扇 朱】】《續漢書》曰:卿以下有騑者,緹扇汗青翅尾。又曰:秩中二千石皆皂蓋朱轓。
【參三槐 位九棘】《帝王世紀》曰:九卿者,所以參三公也。又《周禮》曰:面三槐,三公位焉。又曰:朝士掌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鄭玄注曰:樹棘以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赤心三刺。
【奉常 宗伯】《漢書》曰:秦曰奉常,掌宗廟禮儀,景帝中平六年更名太常。《周禮》曰:春官宗伯掌天神地祗。
【掌宗廟 作禮樂】掌宗廟事見奉常注。《續漢書》:張奮拜太常,言禮樂當改作,上善之。
【典三禮 首九卿】《漢書》曰:太常古官,雲伯夷秩宗典三禮,欲令國家盛大,社稷常存,古稱太常。《漢官解誥》曰:太常社稷郊畤,事重職尊,故號九卿之首。
【造廬特賜 賣宅自給】《晉中興書》曰:賀循,字彥先,拜太常。中宗踐祚,下令曰:「循冰清玉潔,行為俗表,加位處上卿。居身服物,蓋身而已;屋才庇風雨,孤常造其廬,特為慨然。其賜以六尺床蓆褥並錢二十萬,以表至德。」《魏志》曰:和洽,字陽士,為太常。清貧,賣田宅以自給也。
【桓榮設幾 孫通賜金】華嶠《後漢書》曰:桓榮,字春卿,以少傅遷太常,明帝即位,尊以師禮,甚見親重,拜之。乘輿每常幸太常府,令榮東面坐,設几杖,會百官。《史記》曰:高祖滅秦,已登尊號,群臣飲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祖患之。於是叔孫通進說,遂設綿野外,習之月餘。通曰:「可試觀。」上使行禮畢,復置法酒,無敢ん嘩失禮者。高祖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拜通太常,賜金五百斤。
【馬安四至 段容再登】《漢書》曰:司馬安巧宦,四至九卿。又曰:濮陽段容始事蓋侯信。信任容,官亦再至九卿。
【還第攝事 幹齋怒妻】《晉起居注》曰:安帝二年,太常臨川王寶啟。府舍窄狹,不足移家,母鍾年高,違離靡寧,乞還第攝事。詔聽之。應劭《漢官》曰:北海周澤為太常,恆齋。其妻憐其年老疲病,窺內問之。澤大怒,以為幹齋。掾吏叩頭爭之,不聽,遂收送詔獄,並自劾。論者非其激發。諺曰:居代不諧,為太常妻。一歲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齋。一日不齋,醉如泥,既作事,復低迷。
表
[編輯]【梁陸倕《為王光祿轉太常讓表》】昔者楚德方盛,叔敖濯衣,漢道克昌,王陽結綬,故拜命無辭,受爵不讓,況宗卿清重,歷選所難,漢晉已降,莫非素範。辭爵則桓郁張奮,讓封則丁鴻劉愷;潘尼之文雅純深,華表之從容退嘿。自此迄茲,風流繼軌,以臣況之,曾無等級。
【陳沈炯《為周弘讓太常表》】臣聞,玉舄雕楹,不取材於蟠;丹珠繡黼,豈襲冕於薜蘿。何則?適用各有其宜,朝野不可一指。叔孫之野外定禮,倍資典實;刁協之躬為唱引,豈易其儀。儻九賓缺相,封禪失禮,責以司存,雲誰之咎。況南史執簡,轉見違才,君舉必書,尤難妄冒。
箴
[編輯]【後漢崔駰箴】翼翼太常,實為宗伯;穆穆靈祗,寢廟奕奕。稱秩元祀,班於群神;我祀既祗,我粢孔蠲。匪愆匪忒,公屍攸宜;弗祈弗求,惟德之報;不矯不誣,庶無罪悔。無曰我材,輕身恃筮。東鄰之犧牛,不如西鄰之麥魚。秦殞望夷,隱斃鍾巫。常臣司宗,敢告執事。
司農卿第十四
[編輯]敘事
[編輯]司農卿,漢官也。《漢官》云:初秦置理粟內史,掌穀貨,漢因之。景帝更名大農令,武帝更名大司農。(按:堯命羲和四子敬授人時。舜二十二官,棄為後稷,播時百穀,蓋其任也。周官塚宰之屬有太府,下大夫。鄭玄注曰:太府,主治藏之長若今時司農也,並司農之任。)王莽改大司農曰羲和,後又改為納言;東漢復為大司農。《五代史 百官志》云:梁加卿字,曰司農卿,省大字;後魏又加大字,北齊又除大字,隋氏因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曰司稼卿,咸亨元年復舊。
事對
[編輯]【六府 萬石】崔瑗《鮑德誄》曰:乃司大事,掌是六府;三事尤切,乃修乃聚。漢武帝《柏梁詩 大司農》曰:陳粟萬石揚簸之。
【天倉 國泉】韓楊《天文要集》曰:天倉者,大司農也。史遊《急就篇》曰:司農少府,國之泉也。
【司金 掌帛】揚雄《大司農箴》曰:維時大農,爭司金穀。《續漢書》曰:大司農卿一人,中二千石,掌諸錢穀金帛。
【周曰太府 莽改羲和】周曰太府見敘事注。《漢書》曰:平帝元始元年,改大司農曰羲和,以劉歆為之。
【高詡方正 牟融明達】《東觀漢記》:高詡,字季回。以儒學徵拜大司農,在朝以清白方正稱。又曰:牟融,字子優,為大司農,性明達,稱為名卿。
【安車徵鄭 天子器耿】《續漢書》曰:鄭玄公車徵為大司農,給安車一乘,所過長吏送迎。又曰:耿國,字叔慮,為大司農。曉邊事,能論議,數上便宜事,天子器之。
【延年盜錢 趙典交德】《漢書》曰:田延年為大司農,坐盜都內錢三十萬,自殺。《續漢書》曰:趙典,字仲經。為大司農,閉門卻掃,非德不交。
箴
[編輯]【漢揚雄《大司農箴》】時維大農,爰司金穀;自京阻荒,粒人是斛。肇自厥初,實施惟食;厥僚後稷,有無遷易。實均實贏,惟都作程;旁施衣食,厥人攸主。上稽二帝,下閱三王;什一之徵,為人作常。遠近貢篚,百則不忘。帝王之盛,實在農植;季周爛熳,而東作不敕。膏腴不獲,庶物並荒;府庫殫虛,靡積倉箱。陵遲衰微,周卒以亡。秦收大半,二世不瘳;泣血之求,海內無聊。農臣司均,敢告執繇。
【晉張華《大司農箴》】家有廬井,王有廩籍;阜茂豐物,和鈞關石。在周之季,不虔政首;棄稷弗務,不籍千畝。匱神乏祀,敗於戎醜;穡臣司農,敢告左右。
太府卿第十五
[編輯]敘事
[編輯]太府卿,周官也,(《周禮 天官》屬有太府下大夫,掌貢賦,受其貨賄之入。)掌府藏貨賄。秦漢以下不置其官,職務所司分在司農少府矣。至梁始,置太府卿;陳及後魏北齊隋皆因梁置之。(並見《五代史志》及《後魏官氏志》。)唐龍朔二年改為外府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為司府卿,神龍初復舊。(自梁以前無太府,故其事對及文章並缺。今既列在九卿之數,特存於敘事。應須作文章,亦可參采司農之事用也。)
光祿卿第十六
[編輯]敘事
[編輯]光祿卿,漢官也。《齊職儀》云:初秦置郎中令,掌宮殿門戶。及主諸郎之在殿中侍衛,故曰郎中令。(《漢官》云:郎中令屬官,有五官中郎將,左右中郎將,曰三署。署中各有中郎、議郎、侍郎、郎中,皆無員外,多至千人,主執戟衛宮陛,及諸虎賁郎羽林皆屬焉。謂之郎中令者,言領諸郎而為之令長。)漢因之。至武帝更名光祿勳,(應劭曰:光,明也;祿;爵也。勳,功也。言光祿典郎謁者虎賁羽林,舉不失德,賞不失勞。故曰光祿勳。應劭鄭玄並云:勳猶閽也,今光祿勳則古閽之職。)後漢獻帝又為郎中令,魏文又為光祿勳。後世因之。《五代史 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光祿卿,除勳字。後代因之。北齊兼掌肴膳,隋則全掌肴膳,不復掌宮殿門。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曰司宰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為司膳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首九列 總三署】《庾冰集 用樂謨詔草》曰:光祿九列首,且職典吏署。《續漢書》曰:杜林,字伯山,為光祿勳。內奉宿衛,外總三署,周密敬慎,選舉稱平。
【兆宮室 掌掖門】兆宮室見下揚雄箴。《漢書》奏曰:郎中令掌宮掖門戶,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祿勳。
【歎至德 薦名士】《孟宗別傳》曰:宗為光祿勳,大會。宗先少酒,偶有強者,飲一杯便吐。傳詔司察:「宗吐麥飯。」察者以聞。上乃歎息曰:「至德清純如此。」《續漢書》曰:杜林,字伯山。選舉稱平,數薦名士。
【入臥內 總從官】《漢書》曰:周仁,景帝時為郎中令。為人陰重不泄,以是得幸,出入臥內。後宮秘戲,仁常在傍,終無所言。《柏梁詩 光祿勳》曰:總領從官柏梁台。
【辯棄甲 問投霓】《魏志》曰:王肅,字子雍,為光祿勳。時有一魚長尺,集武庫之屋,有司以為吉詳。肅辨之曰:「魚生於泉而見於屋,介鱗之物,失其所也,邊將其殆有棄甲之變乎?」其後果有東關之敗。謝承《後漢書》曰:楊賜,字伯欽,拜光祿勳,位特進。又,嘉德殿前有青赤氣,詔特進遣中使問賜祥異禍福吉凶所在。以賜博學碩儒,故密諮問,宜極陳其意,嘗上疏陳請。按:《春秋讖》:天投霓,海內亂,今妾嬖閹尹共專國朝之所致也。
【宣王拜林 景帝問袤】《魏志》曰:常林徙光祿勳太常,晉宣王以林鄉邑耆老,每為之拜。或謂林曰:「司馬公貴重,君宜且止之。」林曰:「司馬公自欲敦長幼之序,以為後生之法,貴非吾之所制也。」言者慚而宿踖。又曰:鄭袤為光祿勳,毋丘儉作亂,景帝自征之,百官祖送。時袤疾不在會,上謂王肅,唯不見鄭光祿為恨。袤聞,自輿追上。上笑曰:「固知生必來也。」遂與同載。問以計謀,帝甚重之。
【安世撻奴 曜卿賜穀】《漢書》曰:張安世,字孺子,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主事白行法。安世曰:「何以知其不覆漿水耶?」郎有淫官婢,婢兄自言安世曰:「奴以恚怒誣汙衣冠,告署撻。奴其隱人過皆此類也。」《魏志》曰:袁渙,字曜卿,為郎中令。時言劉備死,君臣皆賀。渙以常為備吏,獨不賀,卒官。太祖為之流涕,賜谷二千石,太倉穀千斛,垣下穀千斛,與曜卿家。上言官法,下言親故。
箴
[編輯]【漢揚雄《光祿勳箴》】經兆宮室,畫為中外,廊殿門闥,限以禁界。國有周衛,人有藩籬;各有攸保,守以不歧。昔在夏殷,桀紂淫湎;持牛之飲,門戶荒亂。郎雖執戟,謁者參差,殿中成市。或室內鼓鼙,忘其廊廟,而聚夫逋逃,四方多罪,載號載呶。內不可不省,外不可不清。德人立朝,義士充庭;祿臣司光,敢告執經。
鴻臚卿第十七
[編輯]敘事
[編輯]鴻臚卿,漢官也。(《漢官》云:昔唐虞賓於四門,此則禮賓之制也,與鴻臚之任亦同也。)《周禮》:大行人掌賓客及諸侯朝覲事,即其任也。《漢官》云:秦置典客,掌諸侯及歸義蠻夷。漢因之。景帝更名大行令,武帝改曰大鴻臚。(胡廣曰:鴻,聲也;臚,傳也。所以傳聲,贊導九賓。劉熙曰:鴻,大也;腹前曰臚,此言以京師為心腹,以王侯蕃國為四體。韋昭曰:鴻,大也;臚,其陳序也,欲以大禮陳序於賓客。)初秦,又有典屬國,亦掌蠻夷降者。漢亦因之。成帝併入大鴻臚,王莽改鴻臚為典樂。東漢又曰鴻臚,其後並因之。《五代史 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鴻臚卿;除大字。後魏又加大字,北齊又除之。隋氏因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同文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曰司賓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掌蠻 主故】《漢書》曰:典客,秦官,秩中二千石,掌諸侯及四方歸義蠻夷。皇子拜授印綬。《山濤啟事》曰:鴻臚主故事,前後為之者,率多不善了。今缺,當選御史中丞刁攸,不審可爾不。
【主祠 序客】《東觀漢記》曰:大鴻臚,漢舊官,建武元年復置,屬官大丞一人。大行丞有理禮員四十七人,主齋祠擯贊九賓之禮。韋昭《釋名》曰:鴻臚者,本故典客事,掌賓禮。武帝時更為鴻臚。鴻,大也;臚,陳序也。欲大以禮,陳序於賓客也。
【遷公 慚長】《東觀漢記》曰:鴻臚三十六人,其陳寵、左雄、朱寵寵、參施延並遷公。謝承《後漢書》曰:陳紀,字元方。遭父太丘長實憂,嘔血絕氣。豫州嘉其至行,表上尚書,圖畫百城,以勵風俗。袁紹以太尉讓紀,紀不受。拜大鴻臚,卒官。子群為三公。天下以為公慚卿,卿慚長。
【掌四方夷 贊九賓禮】掌四方夷見上掌蠻注。贊九賓禮見上主祠注。
【秦曰典客 漢置鴻臚】並見敘事。
【刁攸能人 韓宣稱職】《山濤啟事》曰:鴻臚多不善了,今夬當選御史中丞刁攸,舊能人。《魏略》曰:韓宣,字景然,為大鴻臚。始南陽曲阜韓暨,以宿德在宣前為大鴻臚。及宣在官,亦稱職,故鴻臚中為之語曰:「大鴻臚,小鴻臚,前後治行相曷如。」
箴
[編輯]【漢揚雄《大鴻臚箴》】蕩蕩唐虞,經通垓極;陶陶百王,天工人力。畫為上下,羅條百職;人有才能,寮有級差。遷能於官,各有攸宜;主以不廢,官以不隳。昔在三代,二季不蠲。穢德慢道,署非其人。人失其材,職反其官;き寮荒耄,國政如漫。文不可武,武不可文;大小上下,不可奪倫。鴻臣司爵,敢告在鄰。
宗正卿第十八
[編輯]敘事
[編輯]宗正卿,周官也。宋《百官春秋》云:周受命封建宗盟,(周封兄弟之國十有五,同姓之國三十有五。)始選其宗中之長而董正之,謂之宗正。成王時,彤伯入為宗正,掌王親屬是也。秦漢因之。平帝更名宗伯,王莽改為秩宗,東漢復為宗正,晉曰大宗正。(後魏皆同姓為之,晉以後雜用庶姓為之。)《五代史 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除大字,曰宗正卿。北齊又加大字,隋又除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宗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為司屬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司宗 掌親】司宗見下揚雄箴。掌親見敘事。
【仁孝 忠直】《東觀漢記》曰:劉平,字公予。以仁孝著聞,永平三年為宗正。《漢書》曰:劉向,字子政。元帝時,蕭望之、周堪薦向,宗室忠直,明經有行,為宗正。
【掌親屬 錄嫡庶】《漢書》曰:宗正,秦官,掌親屬,有丞。平帝元始四年更名宗伯。司馬彪《續漢書》曰:宗正卿一人,秩二千石,掌序錄王國嫡庶人次,及諸宗室親屬遠近。郡國歲計上宗室名,若有犯法當髡以上。上諸宗正卿。
【畏盛滿 竭忠節】《漢書》曰:劉德,字路叔。修黃老術,有智略。少時數言時事,召見甘泉宮,武帝謂之千里駒。昭帝初為宗正丞,後為宗正卿。妻死,大將軍欲以女妻之。德不敢娶,畏盛滿也。《東觀記》曰:劉般,字伯興。代名忠孝,在朝竭忠盡節。建初元年拜為宗正。
箴
[編輯]【漢揚雄《宗正卿箴》】巍巍帝堯,欽親九族,經哲宗伯,禮有攸訓。屬有攸籍,各有胄子,代以不錯。昔在夏時,少康不恭,有仍二女、五子家降。晉獻悖統,宋宣亂序;齊桓不胤,而忘其宗緒。周譏戎女,魯喜子同;高作秦崇,而扶蘇被凶。宗廟荒虛,魂靈靡附;伯臣司宗,敢告執主。
衛尉卿第十九
[編輯]敘事
[編輯]《齊職儀》云:衛尉,秦官也。掌宮門衛屯兵。(蓋周禮宗伯官正之職。尉者,也。古者兵獄之官皆名尉,言以羅令主奸非。)漢因之。景帝更名中大夫令,尋復舊為衛尉。自王莽及後漢初並省之,至獻帝復置。魏晉宋齊因之。《五代史 百官志》云:至梁,加卿字,曰衛尉卿,後代並因之。唐武德初省之,貞觀中復置。龍朔二年改為司衛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又改為司衛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千列 八屯】班固《西都賦》曰:周廬千列,徼道綺錯。張衡《西京賦》曰:衛尉八屯,警夜巡晝;徼道外周,千廬內附。
【周廬 夾道】《漢官解詁》曰:衛尉掌宮闕周廬殿,屯陳夾道,當兵交戟。胡廣注曰:宮闕之內周廬殿,各陳屯交兵士,以示威威武,交戟以遮妄出入者。
【周衛 巡警】漢武帝《柏梁詩 衛尉》曰:周衛交戟禁不時。張衡《西京賦》曰:衛尉八屯,警夜巡晝。
【交戟 屯兵】交戟見上周廬注。《漢書》曰:衛尉,秦官,掌宮門屯兵,有丞。景帝初更名中大夫令,後元年復為衛尉。
【案籍受傳 見符識引】胡廣注《解詁》云:凡屋宮中者,皆施籍於掖門,按其姓名當入者,本官長吏為之封啟傳,審其印信,然後受之。有籍者皆復有符。用木長二寸,以所屬官兩字為鐵印。分符當出入者,案籍畢,復識齒符,識其物色,乃引內之。
【祿賜親戚 身無愛惜】《吳志》曰:嚴峻常為孫權立吳。及稱尊號,常為衛尉。祿賜皆散之親戚知故,家常不充。《續漢書》曰:陰興為衛尉,每將遠征,身行勞問,無所愛惜。
箴
[編輯]【漢揚雄《衛尉箴》】茫茫上天,崇高其居;設置山險,畫為防禦。重垠累垓,以難不律;闕為城衛,以待暴卒。國以有固,人以有內;各保其守,永攸不敗。維昔庶僚,官得其人;荷戈而歌,中外以堅。齊桓怵惕,宿衛不敕;門非其人,戶廢其職。曹子В劍,遂成其詐;軻挾匕首,而衛人不寤。二世妄宿,敗於望夷。閻樂矯詔,戟者不推;尉臣司衛,敢告執維。
太僕卿第二十
[編輯]敘事
[編輯]《齊職儀》云:太僕,周官也,《尚書》稱穆王命伯炯為太僕正是也。蓋謂眾僕之長曰太僕。秦因之,掌輿馬。曆漢、後魏及晉西朝,咸置之。至東晉元帝省之,後復置。至成帝又省之,併入宗正,蓋有事郊祀則權置,畢則省。宋齊因之。《五代史 百官志》云:梁又置之,加卿字,曰太僕卿,後皆因之。唐初因之,龍朔二年改為司馭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為司僕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前驅 馭駕】《周禮》曰:太僕,王出入則自左馭而前驅。鄭玄注云:前驅如今導引也。《續漢書》曰:太僕周官,秩中二千石,掌車馬。天子出入,大駕則奉,小駕則馭。
【拭輿 數馬】漢武帝《柏梁詩 太僕》曰:牧拭輿馬待警來。《漢雜事》曰:石慶為太僕,禦出。上問車中幾馬,慶以策數馬,舉手曰:「六馬。」慶以兄弟中最為簡易,而猶如此。
【奉車 待警】《漢書》曰:夏侯嬰為沛公太僕,常奉車。嬰自上初起,常為太僕。竟高祖,乙太僕事惠帝、高後、文帝,凡四主。待警見上拭輿注。
【子尼儉 次孫清】《魏志》曰:國泉,字子尼,為太僕。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祿賜散舊故宗族,以恭儉自守。《續漢書》曰:祭彤,字次孫,為太僕。朝廷聞彤素清有道而衣無副。
【建路鼓 箴乘輿】《周禮》曰:太僕掌王之服位,出入王之大命,建路鼓於大寢之門外而掌其政。王出入則自右馭而前驅。《魏志》曰:潘尼,字景叔,侍中為太僕,造乘輿箴。
詩
[編輯]【晉孫楚《太僕座上詩》】朝欽厥庸,出尹京畿;回授太僕,四牡騑騑。騄耳盈箱,翠華葳蕤;勳齊庭實,增國之暉。
箴
[編輯]【漢揚雄《太僕箴》】肅肅太僕,車馬是供;鏘鏘和鸞,駕彼時龍。昔在上帝,巡狩四宅;王用三丘,前禽是射。紂作不令,武王征殷;檀車孔夏,四原孔昕。僕夫執,載も載駰。我輿雲安,我馬雲閑;雖馳雖丘,匪逸匪愆。昔有淫羿,馳騁忘歸;景公千駟,而淫於齊。詩好牡馬,牧於野,輦車就牧。而詩人興魯,廄焚問人。仲尼厚醜,孟子蓋惡;夫廄從肥馬。而野有餓殍。僕臣司駕,敢告執皂。
大理卿第二十一
[編輯]敘事
[編輯]《齊職儀》云:大理,古官也。唐虞以皋陶作士。士,理官也。(《春秋元命苞》曰:堯為天子,夢馬啄子,得皋陶,聘為大理。)初,秦置廷尉。(《應劭》曰:古官兵獄官多以尉稱。尉者,也,言以兵獄羅奸非也。古之聽訟,必質於朝廷,與眾共之,故曰廷尉。)漢因之。景帝改曰大理,武帝又曰廷尉,哀帝又曰大理;王莽改曰作士。東漢又曰廷尉,晉宋齊並為廷尉。《五代史 百官志》云:梁加卿字,曰廷尉卿,後並因之。唐龍朔二年改曰詳刑卿,咸亨初復舊;光宅初改曰司刑卿,神龍初復舊。
事對
[編輯]【皋呂 於張】潘岳楊《荊州誄》曰:惟此大理,國之憲章;君蒞其任,視民如傷。庶獄明慎,刑辟端詳;聽參皋呂,稱侔於張。皋,皋陶也。《虞書》曰:帝曰:皋陶汝作士,明於五刑。呂,呂侯為周王司寇。《周書》曰: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於,於定國;張,張釋之。事見下無冤注中。
【流涕 垂念】謝承《後漢書》曰:傅賢,字仲舒,遷廷尉。賢清廉正貞,自掌法官,無私間。常垂念刑法,務從輕比,每冬至斷獄,遲回流涕。又曰:盛吉,字君達。拜廷尉,自掌憲平法,常懇惻垂念之。
【有恩 無冤】虞預《會稽典錄》曰:盛吉,字君達,為廷尉。性多哀憐。其妻謂吉曰:「君為天下執法,不可使一人濫罪,殃及子孫。」其囚無後嗣者,令其妻妾得入,使有遺類。視事十二年,天下稱有恩。《漢書》曰:於定國為廷尉,為人卑恭,尤重經術。其決獄平法,務在哀蠲,罪疑從輕,加審慎之心。朝廷稱之曰:「張釋之為廷尉,天下無冤人;於定國為廷尉,人自以不冤。」
【耳剽 面決】《漢書》曰:朱博遷廷尉,恐為官屬所誣,召見正監典法掾吏。謂曰:「廷尉本起於武吏,不明法律,幸有眾賢,亦何憂。然廷尉治郡斷獄以來二十年,獨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試與正監共撰前代決事吏議難知者數十事,持以問廷尉,將為諸君覆之。」正監以為,博苟強意,未必能然,即共條白焉。博皆召掾吏為平處其輕重,十中八九,官屬咸服。顏師古註:剽,劫也。鐘離岫《會稽後賢記》曰:孔坦遷廷尉卿,獄多囚系。坦到官,躬執辭狀,口辨曲直,小大以情,不加楚撻。每台司錄獄,無所顧問,皆面決當時之事。
【系襪 署門】《漢書》曰:王先生者,善黃老言,處士也。張釋之召居廷中。王生年老,與釋之及公卿會廷中立。王生襪解,顧謂釋之:「為我系襪。」釋之前跪而系之。既退,或讓王生曰:「何辱張廷尉乎?」王生曰:「廷尉方為天下名臣,吾聊使系襪,欲重之。諸公聞之,賢王生而重廷尉。」又曰:下邳翟公為廷尉,賓客填門。及免官,門外可設雀羅。復為廷尉,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貴一賤,交情乃見。」
【議絕妻 決分子】《漢書》曰:孔光為廷尉,時定陵淳于長坐大逆誅。長少妻乃始等六人,皆以長事未發覺時棄去,或更嫁。及長事發,丞相翟方進等議,乃始等於法無以解論。光以為夫婦之道,有義則合,絕義則離。乃始或嫁,義已絕,而欲以為妻論殺之,名不正,不當坐。有詔以光議定。謝承《後漢書》曰:范延壽,宣帝時為廷尉。時燕趙之間,有三男共娶一妻,生四子。長各求離別,爭財分子,至聞於縣。縣不能決斷,讞之於廷尉。於是延壽決之,以為悖逆人倫,比之禽獸,生子屬其母,以子並付母,屍三男於市。奏免郡太守令長等,無帥化之道。天子遂可其言。
【吳家三世 郭氏七人】華嶠《後漢書》曰:河南吳雄,字季高。以明法律,桓帝時自廷尉致位司徒。雄少時家貧,母死葬人所不封之地。喪事趨辦,不卜時日,巫皆言其族滅。而雄子祈孫恭三世為廷尉,以法為名家。又曰:郭躬,字仲孫。為廷尉正,遷廷尉。家代掌法律,鎮自廷尉左監遷廷尉,凡郭氏為廷尉者七人。
箴
[編輯]【漢揚雄《廷尉箴》】天降五刑,惟夏之績;亂茲平人,不回不僻。昔在蚩尤,爰作淫刑;延於苗民,夏氏不寧。穆王耄荒,甫侯伊謀。厥後陵遲,上帝不孤;周輕其制,秦繁其辜。五刑紛紛,靡遏靡止;寇賊滿山,刑者半市。昔在唐處象刑,天民是全;紂作炮烙,墜人於淵。故有國者,無云何謂;是刖是劓,無云何害。是剝是割,惟瘧惟殺,人其莫泰。殷以刑顛,秦以酷敗。獄臣司理,敢告執謁。
【後漢崔德正《大理箴》】邈矣皋陶,翊唐作士;設為犴狴,九州允理;如石之平,如淵之清。三槐九棘,以賢以德。罪人斯殛,凶族斯迸;熙乂帝載,旁施作明。昔在仲尼,哀矜聖人。子罕禮刑,衛人釋艱,釋之其忠,勳亮孝文。於公哀寡,定國廣門;哉邈矣,舊訓不遵。主慢臣驕,虐用其民;賞以崇欲,刑以歸忿。紂作炮烙,周人滅殷;商用淫刑,湯誓其軍。衛鞅酷烈,卒殞於秦,不疑知害,禍不及身。嗟茲大理,慎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或有忠能被害,或有孝而見殘。吳沉伍胥,殷剖比干;莫遂爾情,是截是刑,無遂爾志,以速以亟。天鑒在顯,無細不錄;福善禍惡,其效甚速。理臣司律,敢告執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