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辦電站並不難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辦電站並不難

——江西省黎川縣群眾辦電的調查報告
江西省革委會寫作學習班
1970年7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西省黎川縣是一個「七山一水」的偏僻山區。全縣縱橫六十八條小溪,匯成三條小河。河床雖淺,但是水量充足,水利資源非常豐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全縣廣大革命群眾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的「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偉大戰略方針,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興起一個大辦小型水電站的群眾運動,建成小型水力、水電站一百三十三座,其中縣辦的二座,社辦的十六座,大隊辦的六十七座,生產隊辦的四十八座。裝機容量三千一百四十四瓩。目前已經配套發電的有六十九個站,發電量計一千六百六十七瓩,輸電線路長達五百多公里。全縣十一個公社、鎮、場都有了電源,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社員家庭裝上了電燈。一座座電站沿溪林立,一排排電杆伸向山村,一根根紅線(廣播線)通北京,一條條渠道把河水引上山崗,一盞盞電燈把村莊照得通亮。在這些地方初步實現了有線廣播化,照明電氣化,灌溉自流化,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山區的面貌煥然一新。廣大貧下中農飲水思源,心潮澎湃,熱情洋溢地歌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偉大勝利。他們說:這不是簡單的電燈發光,而是毛澤東思想的光輝照亮了我們的山溝。

長期以來,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重大輕小、重洋輕土,依靠「專家辦電」,把辦電說得神乎其神,高不可攀。他們見物不見人,散布什麼「三不能辦」:一是沒有技術不能辦;二是沒有資金不能辦;三是沒有天然水頭、足夠流量不能辦。這種神秘化的謬論和作法,使部分人把電看成是摸不得的「老虎」,嚴重打擊了群眾辦電的積極性,阻礙了水電建設的發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七年,全縣只辦了五座水電站,其中三座是國家投資,社辦的只有兩座,發電量總共只有一百八十瓩。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滾滾洪流,摧垮了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廣大貧下中農遵照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偉大教導,與天斗,與地斗,與階級敵人斗,與「劉毒」斗,在鬥爭實踐中破除了神秘思想。他們豪邁地說:「有了毛澤東思想,困難再大,小電站也辦得了!」

不懂技術怎麼辦?有人說:「治水辦電,不比扶犁耙田,兩腳牛糞辦成電,鬍鬚也能紮成辮」。廣大貧下中農和革命幹部不信這一套。他們遵照毛主席關於「從戰爭學習戰爭」的偉大教導,以工地當課堂,邊干邊學,邊學邊干,自己動手建電站。一些按「本本」辦事的技術人員曾經認為難以建站的地方,貧下中農硬是把電站建起來了。一九六八年五星大隊要建一座水電站,十進縣城請不來一個技術員。有人說:「你那個地方不能建站,作田人蠻蠻氣氣,不能建也要建。」大隊幹部和貧下中農決心自己干。他們組織了一個以貧下中農為主體,有幹部和知識青年參加的技術研究小組,自己測量,自己設計,自己安裝設備。他們用草繩代皮尺,竹竿當標杆,用木板製成了丁字尺,一段一段測量。經過十個月的苦戰,五星大隊終於建成了一個二十四瓩的發電站,硬是「蠻」出了「爭氣電」。全縣就是這樣通過實幹,從貧下中農、基層幹部和「五·七」戰士中,培養出了四千多名亦工亦農、不脫離勞動的水電技術人員,其中能獨立勘測、設計和指導施工的有三、四百人。

缺少資金怎麼辦?有人主張沒錢不要辦,對窮隊辦電大潑冷水。然而,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煥發出來的群眾的革命幹勁是誰也壓抑不住的。三都大隊是全縣有名的窮隊之一。一九六七年辦電前,這個大隊由於受「劉毒」的影響,年年「三光」(吃光、用光、分光),「每年把谷頭子都要數乾淨」。文化大革命以後,他們批判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全隊貧下中農和社員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遵照毛主席「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的教導,毅然決定邊干邊籌集資金,萬一錢不夠就先建水力站,有了錢再裝發電機,輸電也是先近後遠,逐步普及。在建站過程中,他們精打細算,土法上馬,因陋就簡。沒有水泥,就用塊石代替,築成了二十多米長的攔河壩,經過十個月的苦戰,終於辦起了電站。現在這個大隊已建水電站兩座,發電二十四瓩,全大隊四百二十六戶,戶戶有廣播,家家電燈亮。同時,大隊還辦起了加工廠、綜合廠、陶瓷廠,今年還買了一台拖拉機,公共積累達六萬多元。大家豪邁地說:「窮隊能辦電,辦電不再窮!」

流量小,落差低,自然條件差怎麼辦?廣大貧下中農從毛主席的哲學思想中得到啟發。他們響亮地回答:「流量可以靠人變大,落差可以靠人升高,條件可以靠人創造!」洵口公社下寨大隊無溪無河,只有幾股山澗水,洪水季節只有零點三的流量,枯水時只有零點零六的流量。類似這些地方,在「本本」上是建站的「禁區」。然而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富有實踐經驗的貧下中農最聰明。他們挖塘蓄水,使小流量變成了大流量,白天蓄水,晚上發幾個小時的電就關閘,再蓄一晚水,第二天早晨又發電,可碾一兩個小時的米。放水影響灌溉怎麼辦?他們就因地制宜,在電站下面增加水陂,使水不致流失。他們就用這樣的方法發了五個瓩的電。宏村公社中洲大隊地勢比較平坦,也是用類似方法蓄了兩股水,可發十二瓩的電。水頭低的地方,群眾就提高水壩,延長渠道,同樣使電站得到了必需的落差。貧下中農的創造,打破了「流量小、落差低不能建站」的框框,為高山地帶和山間平地發展水電事業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辦電站並不難。實踐使人們深刻認識到:「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只要我們依靠群眾,用毛澤東思想武裝群眾,充分發揮人的因素,什麼困難也可以克服,什麼秘密也可以揭破,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0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6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