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條約集(1924-1933)
← | 國際條約集(1917-1923) | 國際條約集(1924—1933) 輯者:世界知識出版社 1961年7月 |
國際條約集(1934-1944) |
編輯、出版者 世界知識出版社 統一書號 3003·527 |
國際條約集編例
[編輯]一、「國際條約集」的對象是機關、團體、學校、圖書館、外事工作人員、國際問題研究人員、國際關係史和國際法的教學與研究人員和學生,以及其他關心國際政治問題的一般讀者。
二、「國際條約集」的內容主要是國際間的重要政治條約、軍事條約和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經濟條約,以及在國際法上意義較大的條約。在選題方面儘量多選社會主義國家和亞非國家的條約,以及有關遠東問題的條約。至於中國締結的雙邊條約,因為已有舊中國的條約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不再選入。但中國參加的多邊條約仍予選入。
「國際條約集」是在國際問題方面的一部資料性的書籍,其中也收集了一些帝國主義國家簽訂的侵略性、奴役性的條約。我們所以選入這些條約,只是為了供讀者研究有關問題時的參考。
三、「國際條約集」的編譯計劃,是將1815年維也納會議以來的國際條約分別編為若干集,在編譯的次序上是由今及古,除已編出的1945-1947年,1948-1949年,1950-1952年,1953-1955年的四集外,現正編輯1944年以前的各集。準備根據多、快、好、省的原則,在最短期間內編完這幾集以後,再繼續編1956年以後的條約。
四、在編譯方面:
(1)所收編的各個條約按照締約時間的先後次序排列。
(2)有時關於某一重大問題,在不同時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的條約,需要在一統一的標題下,把有關各條約,隨着訂約的時間,編列成為整體,以便參考,例如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償問題的條約文件(1924-1933年本條約集)。
(3)對有些條約的生效,修改和廢止等情況以及某些重要條款的變化,以編者注的形式作一些說明,以供讀者參考。
(4)所收集的文件大部分是我們根據原文譯出的,有的是已有中譯文的,但經我們根據原文重新校訂,有的譯文因與原文出入太大,即予重譯。由於文件的來源很多,在每一文件的後面都註明原文的根據。
(5)條約本文的名稱都根據原文譯出全名,但在目錄中,為了便於查考,一般都用簡稱,因此有時目錄中的條約名稱和條約本文的名稱在文字上不一定完全相同。
(6)有些條約由於內容基本上相同,為了節省篇幅,僅附列一表,例如1946年12月13日聯合國大會核准了八個託管協定,本集僅編入聯合國關於西薩摩亞領土託管協定,其餘即附列一表於後,不再編入。
(7)有些條約附件很多,為了節省篇幅,本集僅選入重要的附件,其餘均刪去,但仍儘可能註明附件名稱;條約中締約代表姓名因為有時仍有參考價值,也儘可能照原文譯出,但也有些條約因締約代表人名過多或其他原因而未列出;姓名儘可能採用新華社較近時期的譯法,少數是按習慣或按原文發音譯出的。地理名稱沿用一般習慣譯名,有些地名沒有習慣譯名,就按發音另譯,有習慣譯名的都不再附加原文,但有時沒有習慣譯名的地名仍附加原文,以便查考。
五、我們編譯「國際條約集」還是初次嘗試,缺點一定很多,歡迎讀者多提意見,以便改進。
本集收集了1924-1933年間的國際條約九十四個,其中有蘇聯同其他國家簽訂的各類雙邊條約二十五個,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關於德國賠償問題的條約文件,洛迦諾公約,侵略定義公約,非戰公約,美洲國家間的公約,1929年的兩個日內瓦公約,還有被稱為「巴斯塔曼特法典」的國際私法公約,此外還收集了一些在其他方面有參考價值的條約。
對本集全部文件我們按締約國別編排了一個索引,附在書末,以便讀者查考。
目錄
[編輯]法捷同盟友好條約
(1924年1月25日)
英蘇關於英國在法律上承認蘇聯和解決懸案的換文
(1924年2月1日、8日)
附:1924-1935年間蘇聯同其他國家建交的條約文件一覽表蘇意通商航海條約
(1924年2月7日)
瑞典和蘇聯貿易協定
(1924年3月15日)
美法關於兩國政府和其國民在敘利亞和黎巴嫩的權利的專約
(1924年4月4日)
關於美麥爾領土的公約
(1924年5月8日)
美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
(1924年7月23日)
蘇德關於解決蘇聯駐德商務代表處糾紛的議定書
(1924年7月29日)
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償問題的條約文件
(1924年8月9日-1932年7月9日)
一道威斯計劃階段
甲倫敦協定
乙巴黎協定
二楊格計劃階段
甲1929年海牙議定書
乙1930年海牙協定
丙1931年倫敦議定書
丁1932年柏林議定書
戊1932年洛桑協定
三國際清算銀行(專約、組織約章、規章)
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和波蘭間的和解和仲裁公約
(1925年1月17日)
蘇日關於規定兩國關係基本法則的條約
(1925年1月20日)
美國和加拿大關於劃定美加邊界的條約
(1925年2月24日)
關于禁用毒氣或類似毒品及細菌方法作戰議定書
(1925年6月17日)
蘇德條約
(1925年10月12日)
一般條款
(一)關於居住和一般法律保護協定(居住協定)
(二)經濟協定
(三)鉄路協定
(四)航海協定
(五)稅務協定
(六)商事和其他民事案件的仲裁協定
(七)工業財產保護協定
最後議定書
德國和蘇聯領事專約
(1925年10月12日)
蘇聯和德國關於民事案件司法協助的協定
(1925年10月12日)
洛迦諾公約
(1925年10月16日)
洛迦諾會議最後議定書
附:關於國際聯盟盟約第十六條給德國的集體照會
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証條約
德比仲裁專約
德法仲裁專約(略)
德波仲裁條約(略)
德捷仲裁條約(略)
法波相互保証條約
法捷相互保証條約(略)
蘇聯和土耳其友好中立條約
(1925年12月17日)
英意關於在阿比西尼亞的利益換文
(1925年12月14-20日)
統一關於國有船舶豁免的某些規則的公約
(1926年4月10日)
附:1934年5月24日附加議定書
德蘇友好中立條約
(1926年4月24日)
法國和土耳其友好睦鄰專約
(1926年5月30日)
法國和羅馬尼亞友好條約
(1926年6月10日)
阿富汗和蘇聯中立和互不侵犯條約
(1926年8月31日)
阿西爾和漢志、內志及其屬地之間關於保護制度的協定(麥加協定)
(1926年10月21日)
阿爾巴尼亞和意大利友好安全條約
(1926年11月27日)
蘇聯和瑞士關於解決暗殺沃羅夫斯基事件的換文
(1927年4月14日)
英國和漢志、內志及其屬地國王伊本·沙特間的條約(吉達條約)
(1927年5月20日)
關於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公約
(1927年9月26日)
蘇聯和波斯保証中立條約
(1927年10月1日)
意大利和阿爾巴尼亞防禦同盟條約
(1927年11月22日)
英國和外約旦之間關於管理外約旦的協定
(1928年2月20日)
關於國際私法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附:國際私法典(巴斯塔曼特法典)
關於外國人地位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關於條約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關於外交官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關於領事官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海上中立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關於庇護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關於內戰時期各國的權利和義務的公約
(1928年2月20日)
非戰公約
(1928年8月27日)
附:愛沙尼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關於實施1928年8月27日非戰公約的議定書
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總議定書
(1928年9月26日)
蘇聯和也門友好通商條約
(1928年11月1日)
美洲國家間一般仲裁條約
(1929年1月5日)
美洲國家間和解公約
(1929年1月5日)
蘇德和解專約
(1929年1月25日)
關於改善戰地武裝部隊傷者病者境遇的日內瓦公約
(1929年7月27日)
關於戰俘待遇的日內瓦公約
(1929年7月27日)
英蘇關於解決懸案程序的議定書
(1929年10月3日)
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附1955年修訂華沙公約的議定書)
(1929年10月12日)
英蘇在恢復外交關係時的換文
(1929年12月20-21日)
關於國籍法衝突的若干問題的公約
(1930年4月12日)
關於某種無國籍情況的議定書
(1930年4月12日)
關於雙重國籍某種情況下兵役義務的議定書
(1930年4月12日)
限制和裁減海軍軍備的國際條約
(1930年4月22日)
小協約國間友好和同盟條約的補充協定
(1930年6月27日)
英國和伊拉克同盟條約
(1930年6月30日)
奧地利和德國關於統一規定關稅制度的議定書
(1931年3月19日)
蘇聯和阿富汗中立和互不侵犯條約
(1931年6月24日)
芬蘭和蘇聯互不侵犯與和平解決爭端的條約
(1932年1月21日)
芬蘭和蘇聯和解專約
(1932年4月22日)
蘇聯和波蘭互不侵犯條約
(1932年7月25日)
波蘭和蘇聯和解專約
(1932年11月23日)
法國和蘇聯互不侵犯條約
(1932年11月29日)
小協約組織公約
(1933年2月16日)
蘇聯、阿富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波斯、波蘭、羅馬尼亞和土耳其關於侵略定義的公約
(1933年7月3日)
蘇聯、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土耳其和南斯拉夫關於侵略定義的公約
(1933年7月4日)
蘇聯和立陶宛關於侵略定義的公約
(1933年7月5日)
法德英意四國諒解和合作協定
(1933年7月15日)
蘇聯和意大利友好、互不侵犯和中立條約
(1933年9月2日)
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拉圭和烏拉圭非戰、互不侵犯及和解條約
(1933年10月10日)
關於難民國際地位的公約
(1933年10月28日)
蘇聯和美國關於建立外交關係的換文(換文十一件和聯合聲明一件)
(1933年11月16日)
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加里寧互換的信件
(1933年10月10-17日)
美洲國家間關於政治庇護權的公約
(1933年12月26日)
美洲國家間關於國家權利和義務的公約
(1933年12月26日)
附:美洲國家間關於不干涉的附加議定書
(1936年12月23日)
關於美洲國家間和解公約的附加議定書
(1933年12月26日)
美洲國家間國籍公約
(1933年12月26日)
美洲國家間關於婦女國籍的公約
(1933年12月26日)
美洲國家間引渡公約
(1933年12月26日)
國際條約集文件國別索引(1924-1933)
本譯文與其原文有分別的版權許可。譯文版權狀況僅適用於本版本。
原文 |
本作品在美國屬公有領域,因其是當地或外國的政府公文。參考美國版權局實踐手冊(二)第313.6(C)(2)條。此類文件包括「立法命令、司法決議、行政決議、公共規章以及諸如此類的官方法令。」 這不包括由聯合國及其機構或是美洲國家組織首先發布的作品。參考實踐手冊第3版第313.6(C)(2)條和美國法典第17章第104(b)(5)條。 美國之外的政府公文仍有可能在美國外擁有版權。取決於外國法律和規章,美國州和地方政府也可能在海外擁有版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
---|---|
譯文 |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5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現時在大中華兩岸地區因著作權保護條款過期而處於公有領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司法管轄區為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和中華民國的《著作權法》第三十三條(目前司法管轄區為台澎金馬地區),所有著作權持有者為法人的作品,在首次發表50年後,或者從創作之日起50年未發表,即進入公有領域。其他適用作品則在作者死亡後50年進入公有領域。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釋義》,法人作品應滿足三點要求:(1)由法人(或其他組織,以下簡稱「法人」)主持創作,而非工作人員自發進行;(2)創作思想及表達方式體現法人意志;(3)由法人負責,而非執筆者。(詳情) 1961年世界知識出版社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