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

大學衍義補/卷06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十五 大學衍義補
卷六十六
卷六十七 

○釋奠先師之禮(下)宋太祖建隆三年,詔廟門立戟十六。

真宗咸平中,追諡孔子為玄聖文宣王,費侯閔損以下皆為公,郕伯曾參以下為侯,魯史左丘明以下為伯。尋以犯聖祖諱,改玄聖為至聖。

臣按:真宗先詔有司檢討漢唐褒崇先聖故事,初欲追諡為帝,或言宣父周之陪臣,周止稱王,不當加帝號,故第增美名曰玄聖。蓋以《春秋演孔圖》曰「孔子母感黑帝而生」,故曰玄;《莊子》曰「恬澹玄聖,素王之道」,遂取以為稱。嗚呼!孔子之道非一言一義所可盡者,諡之有無固不為之輕重,況加之非聖之言,既加之矣,而又以犯其誕妄之祖之諱而改之哉?

仁宗天禧中,判國子監孫奭言:「舊禮以祭酒、司業、博士為三獻,新禮以三公行事,近年隻差獻官二員通攝,未副崇祀向學之意。」

臣竊伏讀聖祖《御製文集》,其《國子祭酒誥》略曰:「大學之設所以教君之嗣、貴臣之子,名曰大學,既立之矣則爵官以司之,以專文學,乃曰師。師乃泛稱,官稱曰何?祭酒,斯官之首者,不獨教生徒而已,其職亦首在祀事也。且仲尼歷代崇其德,王者親祭必寡,故設官以代祭之,名曰祭酒。所以祭酒之職,潔牲牢、精籩豆,祭不失時,則禮焉。或云為飲之長而先奠之曰祭酒,斯說未然。今特授為國子祭酒,爾尚竭乃恭而臨祭,靜乃神以對神,庶不負委令之意。」噫,自古制誥乃詞臣代草,我聖祖則親灑宸翰,所謂祭酒者雖與古人命名之意不同,然聖君發言則為經,自我作古可也。本朝舊制,主祭遣國子祭酒,其後乃遣翰林院官,然祭酒初上猶遣一次,臣請如舊制,或主祭遣內閣大臣,其亞獻、終獻如唐宋遣祭酒、司業,不然則春秋二祭迭遣焉,庶幾合聖祖所制誥詞之盛意。

景祐元年,詔釋奠用登歌。

陳暘曰:「《禮記·文王世子》凡釋奠必有合也,《月令》仲春上下命樂正習舞釋菜,蓋學校禮樂之所自出,小有釋菜而以食為主,大有釋奠而以飲為主,其習舞與聲而大合六代之樂一也。北齊以太牢釋奠孔子,設軒架之樂、六佾之舞,唐開元中釋奠用宮架之樂,宋朝上丁釋奠設登歌之樂,不用軒架而用判架,不施於堂下而施於堂上,於其庭又不設舞焉。有歌而無舞,非古人習舞合樂之意矣。」

臣按:本朝釋奠孔子用登歌,堂上、堂下之樂鹹備。初用六佾舞,成化中以侍郎周洪謨言加八佾雲。

神宗元豐七年,以孟子同顏子配食宣聖,荀況、揚雄、韓愈並從祀。

臣按:此孟子配享孔子之始。自唐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從祀之後,至是始以荀況三人者增入從祀。徽宗崇寧四年,從司業蔣靜請文宣王用冕十二旒、服九章。

臣按:此宣聖用天子冕旒之始。大觀二年,詔躋子思從祀。四年,詔先聖廟用戟二十四,文宣王執鎮圭,並用王者之制。

理宗淳祐元年,加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封爵,與朱熹並從祀孔子廟庭。

臣按:此周、程、張、朱從祀之始。景定二年,加張栻、呂祖謙伯爵,從祀孔子。

度宗咸淳三年,以顏回、曾參、孔酺、孟軻並祀孔子,升顓孫師於十哲列,邵雍、司馬光於從祀。

臣按:此顏、魯、思、孟配享之始。元成宗大德十一年,製加孔子號曰大成。

臣按:自古諡號必加以實字,未有用譬喻之語者,成之言出於《尚書》,大成之言出於《孟子》。成者樂之一終也,孟子以樂之始終兼聖智之全,譬喻孔子之聖兼伯夷、伊尹、柳下惠之清、之任、之和而時出之,蓋假設之辭,非真實之德也。加此二字於至聖文宣王之上,固於聖德無所增益也。

仁宗皇慶二年,以許衡從祀孔子。

文宗至順元年,加封顏回為兗國復聖公、曾參郕國宗聖公、孔汲沂國述聖公、孟軻鄒國亞聖公。是年,又加孔子父母封爵。始以董仲舒從祀孔子。

洪邁曰:「自唐以來,相傳以孔門高弟顏淵至子夏為十哲,坐祀於廟堂之上。其後升顏子配享,則進曾子於堂,居子夏之次以補其闕。然顏子之父路、曾子之父點乃在廡下從祀之列,子處父上,神靈有知,何以自安?所謂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正謂是也。」

姚燧曰:「江之左進曾子、子思並顏、孟,別躋子張於曾子之舊,由孟子而視子思師也,由子思而視曾子又師也。子思,孔子孫也,弟子於師、孫於祖坐而語道者有之,非可並南面。燧知四子已避讓於冥冥中,不能一日自安其身一堂之上,況又祀無繇、點、鯉於庭,其失在於崇子而抑父。夫為是學宮,將以明人倫於天下而倒施錯置於數筵之地,如此奚以為訓?」

臣按:熊禾謂宜別設一室以齊國公叔梁紇居中南面,顏路、曾颭、孔鯉、孟孫氏侑食西向,春秋二祀當先聖酌獻之時,以齒德之尊者為分獻官行禮於齊國之前,其配位亦如之,如此,則亦可以示有尊而教民孝矣。然臣以為今天下州縣皆有祭,處處皆設,恐至於煩瀆。說者謂泗水侯孔林自有廟,曲阜侯宜祀於其子顏子之廟而以顏子配;萊蕪侯無後,今嘉祥有曾子墓,當有祠,宜於此祀萊蕪侯而以曾子配;否則特立一廟於曲阜,特祀三子而以顏子、曾子、子思配。熊禾謂有王者作禮當損益,祀不可瀆也,姑誌於此。

國朝洪武三年十一月,禮部更定釋奠孔子祭器禮物,正位犢一、羊一、豕一,籩豆各十,登一、醿一,簠簋各二,酒尊三、爵三。初,孔子之祀像設高座而器物陳於座下,弗稱其儀其來已久,至是定擬,各為高案,其豆籩、簠簋悉代以磁器。

臣按:宋蘇軾謂古者坐於席,故籩豆之長短適與人均,今土木之像既已巍然於上而列器皿於地,使鬼神不饗則不可知,若其享之則是俯伏匍匐而就食也。由是觀之,則孔子廟自唐設塑像以來已如此,曆宋至元未之有改,至是聖祖始正之雲。臣嘗因是而論之,古今異時,制度不一,用古者則當純於用古,必欲從今之宜則當參酌古制而以義起,必合於人情,宜於時俗,斯得古人制禮從宜之意矣。古者席地而坐,故俎豆置於豆間之地斯為宜矣,今既塑為高像而坐於倚榻之間,而所謂俎豆者仍置於地,此蘇氏所以有匍匐就食之譏也。然既為今人之座則當用今人之案,既用今人之案則用今人之器亦何不可也?且古者祭祀几筵在西、神皆東向,漢帝幸魯祠,帝升廟西面再拜,唐《開元禮》亦謂先聖東向、先師南向,三獻官皆西向,猶有古意。自尊孔子為王之後始改從南面而配位則西向,獻官序立東廡之前而行禮,執事者升降必由東階,以神道尚右,西乃迎送神之所,避右不敢當尊故也。宋人以顏、孟配享,俱列在聖像之東,其後因王安石配享,乃以坐對顏子,西坐東向,其後革去安石從祀,增入曾子、子思,俱坐於東,此姚燧所以有江左進曾子、子思並顏孟之說,然謂之並南面則不知何據也。熊禾謂顏、曾、思、孟所在學校皆東坐西向,十哲兩廡從祀皆左右列,則是宋末元初其制已如此矣。今則四子者配享皆左右列,不知始於何時,意者宋金分治,宋人之制如熊禾所雲,金人之制則以顏、孟與孔子並列,其後平宋又加以曾、思因而不改歟,燧之所見蓋北方廟像歟?宋濂謂古者求神於陰陽,既奠焫蕭合膻薌,今用薰香代之,為簡;古者司侲共庭燎以共祭享之事,今用秉炬當之,為瀆。臣竊以為祭所以寓吾誠,不專在物理從宜而可以義起,古祭必用牲牢蔬果,而牲牢蔬果之用於今者,其物雖同於昔而物之生則在於今也,以今日之物而祀先代之神,政不必泥,但所謂木主之設乃聖祖之盛制而子先父食乃天倫之所係,則不可以憚於改作而因循耳。先儒謂議禮也、制度也、考文也,天子司之亦幸一旦,遑於稽古之事,學禮之臣必有能策其一二得所當議者,臣於此亦云。

是年革去天下神號,其詔略曰:「歷代忠臣烈士亦皆當時初封以為實號,後世溢美之稱皆與革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為天下師以濟後世,非有功於一方一時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舊。」

洪武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以下行釋菜禮,郡縣長以下詣學行香。

臣按:朔望行香之禮古未有也,北齊每月朔祭酒、博士、諸生展拜階下,郡縣朔朝,是時未爇今所謂香也,然朔日行禮則始於此焉,其後遂以朔望行香。朱熹曰:「謁宣聖焚香不是古禮,撚香不當叩頭,隻直上撚香了卻,出笏叩首而降拜。」由是言之,則在宋已有矣,其行禮當以朱氏言為則。

正統中,以宋胡安國、蔡沈、真德秀、元吳澂從祀。

臣按:有國家者以先儒從祀孔子廟庭,非但以崇德,蓋以報功也。夫太上固以立德為貴,然德之在人者不可以一概論,使其仁如堯、孝如舜、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固無得而可議矣,然堯、舜、文、武之祀止於朝廷一廟及其陵寢而已,不天下遍祀也,況於儒者之道,佩仁服義、尊德樂道固其性命之所固有、職分之所當為,苟有德者即祀之則亦不勝其祀矣。是以在宋言者屢以歐陽修、蘇軾、孫復、胡瑗為請,而近日亦往往有以楊時、羅從彥、李侗為言,事下儒臣議,議者皆不之從,以其無功於經也。其已列從祀者若荀況、戴聖、馬融、王弼、杜預之輩,屢有建請革去其祀者,至今猶列在祀典,豈不以弼等雖於德行有虧,然弼有功於《易》、預有功於《春秋》、聖有功於禮,有其舉之莫敢廢也。臣考禮止釋奠於先聖先師而無從祀之說,從祀之說始於唐太宗時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食先師也,自是之後益以荀況、揚雄、韓愈,宋南渡後始加以周、程、張、朱、邵、馬及張栻、呂祖謙,元人又加以董仲舒、許衡,皇朝又加以此四人者,蓋安國傳《春秋》、沈注《書》、德秀著《大學衍義》、澂著《諸經纂言》,是皆有功於聖門者也已,祀而黜者惟揚雄一人,若孔孟以後之儒有功於聖經者無不祀矣。惟楊時者從學於二程,載道而南,使無時焉則無朱熹矣,何也?在宋金分裂之時,程學行於南、蘇學行於北,雖伊洛之間不復知有程氏之學,則時載二程之道而南,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大明於斯世者,其功不可泯也,乃不得如言性惡之荀況、宗旨《莊》《老》之王弼、附會讖緯之賈逵並祀於孔子廟庭,以從於二程之後、朱呂之前,豈非闕典歟?

歐陽修曰:「釋奠、釋菜,禮之略者也。古者士之見師以菜為摯,故始立學者必釋菜以禮其先師,其學官四時之祭乃皆釋奠,釋奠有樂無屍而釋菜無樂,則其又略也,故其禮亡焉,而今釋奠倖存然亦無樂,又不遍舉於四時,獨春秋行事而已。自孔子沒,後之學者莫不宗焉,故天子皆尊以為先聖而後世無以易,荀卿子曰:『仲尼,聖人之不得勢者也,然使其得勢則為堯、舜矣。』不幸無時而歿,特以學者之故,享弟子春秋之禮。而後之人不推所謂釋奠者,徒見官為立祠而州縣莫不祭之,則以為夫子之尊由此為盛,甚者乃謂生雖不位而沒有所享,以為夫子榮謂有德之報,雖堯、舜莫若,何其繆論者歟?」

臣按:修之記作於宋盛時而謂釋菜禮亡,又謂釋奠倖存而亦無樂,今制則國子監每月朔先期太常寺送兔蔬等物,至日行禮,其春秋上丁二祭則先期皇帝傳制,遣官行禮,文武官朝服侍班,牲用太牢禮,行三獻,樂備登歌,舞用八佾,其禮可謂備矣。說者謂釋奠、釋菜二者之重輕係乎樂之有無,今世之樂襲勝國,用宋人魏漢律所製大晟之故耳,非古樂也。籲!禮廢羊存,雖曰不合於古,豈不勝於無哉?方今聖明在上,必有當製作之任者行古之禮、復古之樂,政有望於今日。

熊禾曰:「道者天下通行之道,其所以為教者自天子至於庶人一也,先王建學必祀先聖先師,自古至今未有以異,獨五學之說不同,禮家謂《詩》《書》、禮、樂各有其師,所以為祀亦異,則疑出於漢儒專門之附會,三代以上大道未分,必不至此。夫京師首善之地,莫先於天子之太學,天子太學祀典宜自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其道德功言載之六經,傳在萬世。若以伏羲為道之祖,神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各以其次而列焉,皋陶、伊尹、太公望皆見而知者,周公不惟為法於天下而《易》《詩》《書》所載與夫《周禮》《儀禮》之書皆可傳於後世,至若稷之立極陳常、契之明倫敷教、夷之降典、益之讚德、傅說之論學、箕子之陳範,是皆可以與享於先王者,以此秩祀天子之學,禮亦宜之。若夫孔子兼祖述憲章之任,其為天下萬世通祀,則自天子下達矣。

宋濂曰:「昔周有天下立四代之學,其所謂先聖者虞庠則以舜、夏學則以禹、殷學則以湯、東膠則以文王,復各取左右四聖成其德業者為之先師以配享焉,此固天子立學之法也。苟如禾言,則道統益尊,三王不汩於醫師,太公不辱於武夫矣。」

臣按:本朝於京師有帝王廟而以當時功臣配享,與禾此議合,但不領於學官耳。請於帝王廟設宮懸、備佾舞,一如文廟,每歲春秋傳制,遣官致祭,一如祀孔子而太學則祀宣聖如故。

禾又曰:「禮有祀先賢於東序及祭鄉先生於社之文,以一國一鄉論之,各有先賢鄉先生其節行足以師表後進、軌範薄俗者,固在鄉國之所當祀矣,孔明之在南陽、管幼安之在東海、張九齡之在曲江、陽城之在晉鄙,三代而下論天下人物亦當首稱正,使列侍聖門,夫亦何慊?又如蜀之文翁、閩之常袞,首開一方文治,雖去之千載猶思慕之,凡若此類宜悉詔郡國按其舊誌,采其尤著者,悉以來上,列之群祀,咸秩無文。

臣按:今世州郡縣學往往有鄉賢祠,然多出私祭,非朝廷祀典所秩者,乞如禾議行之。

唐玄宗開元十九年,置太公廟,令兩京諸州各置太公廟,以張良配享,選古名將以備十哲,以二、八月上戊致祭如孔子禮。

司馬光曰:「經緯天地之謂文,戡定禍亂之謂武,自古不兼斯二者而稱聖人,未之有也,豈孔子專文而太公專武哉?自生民以來未有如孔子者,豈太公得與抗衡哉?自古有發命,大司徒教以車甲,臝股肱、決射禦、受成獻馘莫不在學,欲其先禮義而後勇力也,自孫吳以降皆以勇力相勝、狙詐相高,豈足數於聖賢之門而謂之武哉?使太公有神,必羞與之同食矣。」

臣按:古者釋奠之禮所以報有功,於是教之人必其道德著於當時、軌範垂於後世,其功不可忘者也。孔子刪述六經,垂憲萬世,故後世學校通祀之與郊社並,非徒以是尊崇之也報其垂教之功也。太公望起海濱以輔周室,其以武功見於經者,特以「時維鷹揚」之一語,世之所傳《六韜》乃後人假託者耳,其於武事外此略不他見,凡兵家所傳七書者多權謀狙詐之術,不得與聖經比。老子以佳兵為不祥之器,兵之佳者尚為不祥,況其作書教人變詐以相殺害者哉?其為不祥也大矣,又何功而祀之哉?觀光之言則武成不當有廟明矣,太公之神則當祀於歷代帝王廟以配文、武,其餘名將有功於一時者各祀於其所生之地及立功之處可也。

以上釋奠先師之禮(下)

 卷六十五 ↑返回頂部 卷六十七

本明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