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689
服章部五 ◄ | 太平御覽 卷六百八十九.服章部六 衣 |
► 服章部七 |
《白虎通》曰:衣者,隱也,裳者,障也,所以隱形自鄣蔽也。
《釋名》曰:衣者,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
《爾雅》曰:衣裗〈音旒〉謂之䘽。〈音霓,衣褄也。齊人謂之褗。或曰:袿衣之飾也。黼領謂之襮。綉刺黼文以褗領也。襮音博。〉緣謂之純。〈衣綠飾也。〉袕謂之褮。〈衣開孔也。袕音穴。褮音褮。〉衣皆謂之襟。〈交領。〉衱〈居業切〉謂之裾〈衣後據也。〉衿謂之袸。〈辭見切,衣小帶也。〉珮衿謂之褑。〈珮玉之帶上屬。〉執衽謂之結。〈持衣上笈。〉衱衽謂之襭襭。〈音擷,極衣上笈於帶。〉衣蔽前謂之襜。〈今蔽膝也。〉婦人之禕謂之縭緌也。〈即今之香纓也。禕邪交絡帶繫於體,因名爲禕。緌,系也。〉裳削幅謂之纀。〈蒲木切。削煞其幅深衣衣裳。〉
《世本》曰:胡曹作衣。〈宗里注曰:黃帝臣也。〉
《易》曰: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上衣下裳,乾坤之象。〉
又曰:訟卦上九,或錫之鞶帶,終朝三褫之,《象》曰:以訟授服,亦不足敬也。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綉,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又《說命》曰:惟衣裳在笥。
《禮》曰:夫爲人子者,父母存衣冠不純素,孤子當室,衣冠不純彩。〈純,緣。〉
又曰:季康之母死,陳褻衣。〈褻衣,非上服。〉敬薑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爲陳於斯?」命撤之。
又曰:孔子曰:「昔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聖有作,治其絲麻以爲布帛。」
又曰: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謂大夫士也,袪尺二寸。〉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回肘。長中繼掩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緣廣寸半。以帛里布,非禮也。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彩,衣正色、裳間色,非列彩不入公門,振絺紘不入公門,振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纊爲繭,緼爲袍,禪爲網,帛爲褶。
又《緇衣》曰: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歸一。」
《左傳》曰:袞冕黼珽,〈黼,韋韡以蔽膝也。珽,玉笏也。〉帶裳幅舄,〈帶,革帶也。衣下曰裳。幅,今之行膝者。舄,屨履。〉衡紞紘綖,〈衡,持冠者。紞,冠之垂者。紘,纓從下而上者。綖,冠上覆。〉昭其度也,藻率鞞鞛,〈藻率,以韋爲之,所以籍玉。鞞,珮刀上飾,鞛,下飾。〉鞶厲游纓,〈鞶,紳帶也,一名大帶。厲,士帶之垂者。游,旌旗之游。纓,在馬應前。〉昭其文也。
子曰:狄人伐衛,衛懿公與石祁子玦,與寧莊子矢,使守曰:「以此贊國,擇利而爲之。」與夫人綉衣,曰:「聽於二子。」〈取其文章順序。〉
又曰:欒武子曰:「若敖、蚡冒,篳路藍縷以啓山林。」〈若敖、蚡冒,楚之先君。蓽路,柴本;藍縷,弊衣也。〉
又曰:吳季札聘於鄭,見子産,如舊相識,與之縞帶,子産獻紵衣焉。
《詩》曰:碩人其頎,衣錦褧衣。〈褧,單也。尚以禪衣,謂其文之大著。〉
又曰: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又曰:蜉蝣之羽,衣裳楚楚。蜉蝣之翼,彩彩衣服,蜉蝣掘閱,麻衣如雪。
又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音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又曰:山有樞,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婁。
又曰:《緇衣》,美鄭武公也。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爲兮。緇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緇衣之席兮,敝予冠又改作兮。
又曰:衣錦褧衣,裳錦褧裳。
又,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又曰: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又曰:君子至止,黻衣綉裳。
又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史記》曰:文帝衣弋綈,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
《漢書》曰:齊國有三服之官,春獻冠幘,縱爲首服,紈素爲冬服,輕綃爲夏服。
又曰:韓信旣平齊,項羽使武涉說信背漢歸楚。信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漢王我上將軍印,授我兵數萬,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夫人深親信我,我背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爲信謝項王。」
又曰:武帝末,郡國賊盜群起。暴勝之爲直指使者,衣綉衣,持斧捕之。
又曰:朱博爲琅琊太守,敕官屬多作褒衣大袑,不中節度,自令掾吏,令去地三寸。
又曰:帝賜南粵王他上笠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以錦裝衣曰褚。上中下者,綿之多少厚薄差。〉
又曰:江充初召見犬台宮,自請願以所常被服冠見上,上許之。充衣紗縠單衣,曲裾後垂交輸,〈如淳曰:交輸,割正幅,使一頭狹,狀若燕尾,垂之兩旁,見於後也。〉冠禪糸麗步搖冠,飛翮之纓,〈服虔曰:冠禪糸麗,故行則搖,以鳥羽作纓也。〉容貌術壯。帝望而異之,謂左右曰:「燕趙固多奇士。」
又曰:雋不疑珮環玦、褒衣博帶,盛服至門下,謁暴勝之。
又曰:王吉字子陽,好車馬衣服,自奉養,極爲鮮明,而遷徙所載,不過囊衣,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世傳子陽能作黃金。
《後漢書》曰:更始時授官爵,皆群小賈竪,膳夫庖人多著綉而衣錦褲、襜褕、諸於,駡詈道中。時智者見之,以爲服之不中身之災也。〈《漢書音義》曰:諸於,大掖衣也。如婦人之袿衣。揚雄《方言》曰:襜褕,其短者。自關之西謂之䘪䘿。郭璞注曰:俗名䘿䘸。據此即是諸於上加綉䘿,如今之半臂也。䘪音充。䘿音屈。〉
又曰:光武見來歙,大歡,即解衣以衣之。
又曰:祭遵爲人廉約,家無私財。常衣韋褲,寢布被,夫人裳不加緣。
又曰:祭彤在遼東幾三十年,衣無兼副。顯宗美其清約,賜之衣被什物,無不悉備。
又曰:耿恭自疏勒回,衣屨穿決,形容枯槁。
又曰:東平憲王蒼侍肅宗,享衛士於南宮,因從皇太后周行掖庭池,閱陰太后舊時器服,愴然動容。乃命留五時衣各一襲。〈五時衣,謂春青、夏朱、季夏黃、秋白、冬黑也。衣單復具白襲。〉及常所禦衣合五十篋,餘悉分布諸王、公主及子孫在京師者各有差,特賜蒼及琅邪王京書,曰:「間享衛士於南宮,因閱視舊時衣物。惟王有孝友之德,今送光烈皇后假髻、帛各一及衣一篋,可時奉瞻,以慰《凱風》《寒泉》之思。又欲令後生子孫得見先後衣服之制。」
又曰:明德馬後身長七尺二寸,方口美睿,能誦《易》,好讀《春秋》,常衣大練,裾不加緣。〈大練,大帛也。杜預注《左傳》曰:大帛,厚繒也。〉朔望諸姬主朝請,望見後袍衣疏粗,反以爲綺縠,就視乃笑。後辭曰:「此繒特宜深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嘆息。
謝承《後漢書》曰:袁忠乘舡戴笠詣王朗,見郎左右僮皆著青絳彩衣,非其奢麗,即辭疾發而退也。
又曰:郭賀拜荊州刺史,有殊政。顯鬃剎狩,到南陽,特見嗟嘆,賜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敕行部去幨幃,令百姓見其容服,以彰有德。
《魏志》曰:文帝詔曰:「三世長者知被服,五世長者知飲食。」此言被服、飲食難曉也。
又曰:明帝徵管寧爲光祿勛,辭不就。詔問青州刺史程喜:「寧守節高乎?審疾尪頓耶?」喜氏言:「寧恆著皂帽、布襦褲、布裙,時單復出入閨庭。能自拄杖,不須扶持。四時祭祀,輒自力強,改加衣服,著絮巾。故在遼東所,有白布單衣,親薦饋饌,跪拜成禮。」
《魏略》曰:文昭甄後以漢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家中,仿佛見有人持平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
《魏氏春秋》曰:王允爲吏部郎中,選郡守。明帝疑其所用非次,召入,將加罪。允妻阮出謂曰:「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允頷之而入。帝怒詰之,允對曰:「某郡太守雖限滿,文書先至,年限在後,月限在前。」帝取事視之,乃釋遣出,望其衣敗,曰:「清吏也。」
《吳書》曰:孫權每賜周瑜衣,寒暑皆百領,諸將皆不及。
《晉書》曰:石崇以奢豪矜物,厠常有十餘婢列侍,置香粉。有客如厠,皆易新衣而出。客多羞脫故,而王敦脫故著新,意氣無怍。婢相謂曰:「此必能作賊。」
又曰:高士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洛陽陷,奔吳,居大辟山,恆著鹿裘葛巾。餘杭令顧颺與葛洪造之。颺使致韋衣,不納,使置室中,乃爛於內,竟不服用。
王隱《晉書》曰:董威輦,不知何許人。忽見洛陽,止宿白社。於市得殘繒,輒結以爲衣,號曰「百結衣」。
《宋書》曰:沈慶之領隊防東掖門。劉湛被收之夕,上開門召慶之,慶之戎服履韎縛褲入。上見而驚曰:「卿何意乃爾急裝?」慶之曰:「夜半喚隊主,不容換服。」
又曰:明帝體肥憎風,夏月常著小皮衣。
又曰:明帝疾,召竇哄回入。帝坐帳中流涕曰:「吾近危篤,故召卿,欲使著黃羅〈來可切。〉耳。」指床頭大函曰:「文書皆函,得不復開。」彥回亦悲不自勝。黃羅,乳母服也。
又曰:范曄性精微,有思致,觸類多善。衣裳器服,莫不增損制度,世人皆法學之。
又曰:江湛字微深,爲吏部尚書。家甚貧,不營財利,餉饋盈門,一無所授,無兼衣餘食。嘗爲上所召,遇浣衣,稱疾經日,衣成然後起。
又曰:謝超宗爲義興太守,升明二年,公事免,詣東府門,自通。其日風寒,高帝謂四座曰:「此客至,使人不衣自暖矣。」
《齊書》曰:宋元嘉制:諸主入齋閣,得自服裾帽見人主。惟出太極,西廂乃備朝衣,車駕幸其弟,乃白服、烏紗帽,以侍宴焉。至於衣服制度,動皆陳啓,事無專制。
又曰:高帝即位後,手詔賜張融衣,曰:「見卿衣服粗故,誠乃素懷有本。交爾藍縷,亦虧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謂雖故乃勝新也。是吾所著,己令裁減,稱卿之體。幷履一量。」
又曰:陶弘景,永明十年脫朝服,掛神武門,上表辭祿,詔許之。
又曰:王思遠立身簡潔。諸客詣己者,覘知衣服垢穢,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雖然,及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
又曰:王琨性儉約。景和中,討義陽王昶。六軍誡嚴,應須紫服,左右欲營辦。琨曰:「元嘉初征謝晦,有紫衣在匣,不須更制。」檢取,果得焉。
《梁書》曰:到溉性率儉,不好聲色,庭室單床,旁無姬侍,冠履十年一易,朝服或至穿補。
又曰:波斯國婚姻法:一聘財訖,女婿將數十人迎婦。婿著金綎錦褲,戴天冠,婦亦如之。
又曰:新羅呼其冠曰遺子禮,襦曰尉解,褲曰柯半,靴曰洗。百濟呼帽曰冠,襦曰複衫,褲曰禈。
又曰:偵秤,〈音盛〉稷之子也。稷初爲剡令,至嵊亭生之,因名嵊,字四山。少敦孝行,年三十餘猶班衣授稷杖,動至數百,收淚歡然。
又曰:胡緭〈胡貴切〉隨陳伯之入魏,時元會,緭戲爲詩曰:帽上著籠冠,褲上著朱衣。不知是今是,不知非昔非。」
《南史》曰:何敬容爲吏部尚書、侍中、領太子中庶子。敬容身長八尺,白晰,美鬚眉,性矜莊,衣冠鮮麗。武帝衣必浣衣而左右衣必須潔。嘗有侍臣衣帶卷折,帝怒曰:「卿衣帶如繩,欲何所縛?」敬容希旨,故益鮮明。常以膠清刷須,衣裳不整,伏床熨之,或暑月,背爲之焦。
又曰:任昉有子東里、西華、南容、北叟。西華冬月著葛帔、練裙。〈事具《交友部》。〉
又曰:任昉爲義興太守,友人彭城到溉,弟洽從昉共爲山澤游。及被代登舟,止有絹七匹,米五石。至都無衣,鎮軍將軍沈約遺裾衫迎之。
《後魏書》曰:樂浪王萬壽孫忠,明帝時位太常少卿。孝武帝泛舟天泉池,命宗室諸王陪宴。忠愚而無智,性好衣服,著紅羅襦,綉作領,碧納褲,錦爲緣。帝謂曰:「朝廷衣冠應有常式,何爲著百戲衣?」忠曰:「臣少來所愛,情存綺羅。歌衣舞服,是臣所願。」帝曰:「人之無良,乃至此乎!」
又曰:胡叟於高允館,見中書侍郎李璨被服華靡,叟貧老衣褐,璨頗忽之。叟謂曰:「老子今若相脫體上褲褶衣帽,君欲作何許也?」譏其惟假盛服,璨惕然失色。
又曰:文宣囚元韶,幽於京畿地牢。絕食,啗衣袖而死。
《北齊書》曰:爾朱敝字乾羅。彥伯之誅,敝小,隨母養於宮中,年十二。敝自竇走,至大街見童兒群戲。敞解所著綺羅金翠服易衣而遁。追騎至,不識敝,便執綺衣兒,比究問,知非。會日己暮,由是免。
《陳書》曰:徐陵爲吏部尚書,精簡人物,搢紳之士皆嚮慕焉。陳暄以玉帽簪插髻,紅絲布裹頭,袍拂踝,靴至膝,不陳爵里,直上陵坐。陵不知識,命吏持下。暄徐步而出,舉止自若,竟無怍容。作書謗陵,陵甚病之。
《隋書》曰:齊後主於苑內作貧兒村,親衣藍縷之服而行乞其間,以爲笑樂。多令人服烏衣以相執縛。後主果爲周所,敗被虜困至以賣燭爲業。
《唐書》曰:太宗詔冠冕制度,己備令文,尋常服飾,未爲差等。於是三品己上服紫,四品己上服緋,六品、七品以綠,八品、九品以青。婦人從夫之色,仍通服黃。
又曰:楊妃寵愛特甚。宮中主貴妃刺綉者七百人,楊益及諸戚里每歲進衣服,布之於庭,光奪人目。
又曰:肅宗性節儉。嘗出衣袖示近臣曰:「此衣己三浣矣。」
又曰:貞元六年,德宗初賜節度觀察使新制時服。尚方織作呈閱所宜,上曰:「頃來賜衣,文彩不恆,非制也。朕今思之,節度使以雕銜綬帶,取武毅以靖封內;觀察使以雁銜威儀委,〈威儀委,瑞草也。〉取其行列有序,牧人有威儀也。」
又曰:文宗朝淮南節度使李德裕奏:「比以婦人,長裾大袖,朝廷制度,尚未頒行,微臣之分,合副天心。比聞閭閻之間,袖闊四尺,今令闊一尺五寸,裾曳四尺,今曳五寸。」初,延安公主以衣服逾制,附馬竇浣得罪,德裕因而奏之。
《六韜》曰:武王伐紂,蒙乏衣投火而死。
《國語》曰:晉獻公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衣之偏裻之衣。
又《魯語》曰:季文子相宣成,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它諫曰:〈仲孫也,孟獻子之子,子服也。〉「子爲上卿,妾不衣帛,馬不食粟,人其以子爲愛且不華國乎?」〈愛郤也。〉文子以告孟獻子,獻子囚之七日。〈囚子服也。〉自是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
《春秋後語》曰:田文謂其父靖郭君曰:「君下宮蹈綺縠之衣,而士不得短褐。」
又曰:趙襄子旣滅智伯,智伯之臣豫讓變姓名,入宮塗廁以刺襄子,襄子覺而赦之。後讓伏於橋下,襄子至橋,馬驚,使視之,復得讓。襄子嘆曰:「豫讓之爲智伯,名旣成矣。寡人赦子,名亦足矣。子自爲計,寡人不釋子矣。」讓曰:「臣固伏誅,願得君之衣而擊之。」於是襄子義之,脫付身之衣以與之。讓拔劍三躍,呼而擊之,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而死。
《漢雜事》曰:高祖時,大謁者臣章授詔長樂宮,令群臣議天子所衣服以安天下。謁者趙堯舉春,李舜舉夏,倪湯舉秋,貢禹舉冬,四人各職一時。制曰:「可。」舉者以各舉一時之事白之,五服衣始於此。
董巴《漢與服志》曰:上古穴居衣毛,未有制度。後世聖人易之以絲麻,觀翬翟之文,榮華之色,乃染帛以效之,始作五彩,成以爲服,凡十二章。
《莊子》曰:莊子衣大布之衣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耶?」莊子曰:「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敝履穿貧也,非憊也。」
《商君書》曰:上世之人,衣不暖膚,食不滿腹。
《孫卿子》曰:子夏家貧,衣若懸鶉。人曰:「子何不仕?」曰:「諸侯之驕我者,吾不爲臣。大夫驕我者,吾不復見。」
《尹文子》曰:昔晉國苦奢,文公以儉矯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無幾時,國人皆大布之衣,脫粟之飯。
《韓子》曰:胩嬰相齊,妻不衣帛,馬不食粟。
又曰:齊桓公好服紫,國人盡服之,公患之。管仲曰:「君謂左右甚惡紫臭。」於是三日,境內莫有紫衣者。
又曰:楊朱之弟楊布衣素衣而出,天雨緇衣而反,其狗吠之。布恐,將擊之。朱曰:「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能不怪哉?」〈事具《狗門》。〉
《墨子》曰:古之人未知衣服之制,故聖人作之。冬則絹帛,輕且溫,夏則絺綌,清且涼。所以適身體、和肌膚也。
又曰:晉文公好士之惡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裳,韋以爲帶。
《呂氏春秋》曰:戎夷違齊如魯,天大寒,而後與門弟子一人宿於郭外,寒愈急。謂其弟子曰:「子與我衣,我活;我與子衣,子活。我國士也,爲天子惜死;子不肖也,不足愛。子與我衣?」弟子曰:「夫不肖之人安能與國士衣哉?」戎夷解衣與弟子,夜半而死,弟子遂活。
《淮南子》曰:林類榮啓期,衣若懸蓑。
《說苑》曰:齊林旣者衣葦朝景公,公曰:「何忽服小人衣耶?」林旣曰:「衣狗裘者,不必羊鳴。今君衣狐裘,音能不狐乎?」
又曰:魏文侯封太子擊於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奉使,文侯問:」子之君長大孰與寡人?」倉唐曰:「君賜之外府之衣則能勝之。」文侯遣倉唐賜太子衣一襲,令倉唐鶏鳴時至。太子迎,拜賜。發篋,衣盡顛倒。太子趣具駕,曰:「賜之衣非以爲寒也,欲召擊。知無誰與謀,故遣子以衣。」《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事具《奉使門》。〉
《鹽鐵論》曰:古者庶人老篌而後衣絲,其餘則麻枲而己。
《拾遺錄》曰:宋景公之時懸四時衣,春夏以珠玉爲飾,秋冬以翡翠爲溫。
又曰:禮敬國,其俗,人年三百歲而織芳茅以爲衣,蓋《尚書》雲「島夷卉服」之類也。
又曰:任未年十四,好學,觀書有合意處,則題其衣裳及掌里,以記其事。門徒悅其親騷,更以靜衣易之。
又曰:太始元年,魏帝爲陳留王之歲,有頻斯國人來朝,以五色玉爲衣,如今之鎧。
又曰:天漢三年,渠搜國之西有折淪國,其俗淳和,人壽三百歲。有大木,一樹千尋,若經此木下,皆不死不病。或有泛海繩山來會其國,綴草毛爲繩,網其衣如今之羅紈也。至元狩六年,獻網衣一襲,帝焚于軍斡之道——恐後人徵求此物,故燒之——煙如金石之氣。
又曰:員嶠山南有池移國,人長三尺,壽萬歲。茅爲衣,衣服皆長裾大袖,因風以昇煙霞,若鳥用羽毛也。
《鍾會母傳》曰:夫人幼少,衣不過青紺。
《世說》曰:齊王冏爲大司馬輔政,嵇紹爲侍中,詣冏諮事。冏召葛旟、董艾等共論時宜。旟等白冏曰:「稽侍中善於絲竹,公可能操之。」遂進樂器,紹推卻不授。冏曰:「今共爲歡,何爲卻耶?」紹曰:「公協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雖職卑,忝備常伯。豈可以先王之服,爲伶人之業?今逼高命,不敢有辭,當釋冠冕,襲私服,此紹之心。」旟等不自得而退。
又曰: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訖,婦故送新衣。車騎大怒,催使將去,婦便執還,傳語雲︰「衣不經新,何由而故?」桓大笑而著之。
又阮宣子論鬼神有無。或以人死有鬼,阮子獨以爲無,曰:「今見者雲著生時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亦有鬼乎?」
《孝子傳》曰:老萊子年七十,父母猶在,萊子常服班襴衣,爲嬰兒戲。
《曹肇傳》曰:明帝寵愛肇。與帝戲,賭衣服,有所獲,輒入禦帳服之,遙出。親狎如此。
《襄陽耆舊記》曰:王昌字公伯,爲東平相散騎常侍,早卒,婦是任城王曹子大女。昌弟式,字公儀,爲渡遼將軍長史,婦是尚書令桓階女。昌母聰明,有典教。二婦入門,皆令變服,下車,不得逾侈。後階子嘉尚魏主,欲金縷衣見式婦,嘉止之,曰:「其遄芟固,不聽善耳,不須持往犯人家法。」
《列仙傳》曰:道士徐延年,平陽人也,見人持新黃羅衣,雲延年五百。夜半,夜明如晝,從五億萬人登仙也。
古艶歌曰: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離騷》屈原曰:新沐丈必彈冠,新浴丈必振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