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炎文錄初編/大秦譯音説
外觀
< 太炎文錄初編
大秦譯音説 作者:章太炎 |
漢世稱羅馬爲大秦,至南北朝無改。魚豢、范曄皆云:「其人民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殆非也。大秦至漢始通,若以其類中國人得名,當雲大漢,不雲大秦矣。今案:大秦即剌丁,譯音小異耳。大本音徒蓋切,《經典釋文》於《莊子・天下篇》大過、大多、大少皆云:舊敕佐反。是魏、晉間又舒舌頭音爲舌上音。要之,舌音諸紐,古皆展轉相迆,旁迆又得爲半舌半齒,如羍從大聲,古文作𦍐,從人聲。則大聲亦可迆入半齒日母,剌則半舌音也。《説文韻譜》:大又音他達切,與獺同音,獺從賴聲,賴從剌聲,而獺得音他末切,則大字讀去聲,得同聲於賴;讀入聲,得同聲於剌,可知也。今廣東惠、潮、嘉應,多中原遺音。《説文》,大本訓人。彼則謂丈夫曰賴子。大轉爲賴,亦以舌頭定母之字,旁迆作半舌來母音也。秦本齒音,古亦斂入舌頭端母,如《詩箋》云:「螓,謂蜻蜻也。」《説文》螓但作蜻,而今之蜻蛉,《説文》、《爾雅》皆作丁蛵。是秦聲、青聲字古可讀丁之證。今瓊州呼先生如丁當,則齒音斂爲舌音者,今尚不絶。由是言之,大秦之音正讀剌丁,以種類稱其國,非謂狀似漢人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