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7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一百七十 山西通志 卷一百七十一 卷一百七十二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寺觀
  忻州
  興國寺在州治後唐鳯儀中建明洪武初置僧正司明一統志金建
  文殊寺三一在州城外壇溝明萬厯甲戌建張泮記一在州治西一在南郭
  大悲寺在南郭外西懸崖中有古洞鳥道盤跚而上有大悲像明萬厯三年僧悟増剏別院於壇溝之南張泮撰碑
  福勝寺在西張一名西張寺明巡撫任洛有書西張寺詩
  崇化寺在州西北流江宋時建元季兵焚明宣德間僧禧公募建楊壽有記
  傘葢寺在馮村後唐初建附山植松百所謂傘葢青松也寺有廢塔二相傳殿瓦無塵雲
  陀羅寺在州西北五十五里土人傳文殊遊此有足跡及清涼石香爐石滴水岩青龍池
  福田寺在繫舟山金元德明讀書於此有德明寒食遊寺詩趙秉文楊雲翼胥有詩寺在山東岩一名東岩寺元好問有東龕玩月詩
  寶香寺在馥香山
  香泉寺在路村西三㟴山唐光化間建
  淤埿寺元王構有詩
  龍泉精舎在州西集賢鄉官莊僧鎮隆建國子監司業傅新徳有記
  定和禪院在匡村舊名匡村寺
  神霄宮金天㑹中宋武節大夫何宏中自西京放歸請為黃冠師自號通理先生時神霄宮廢道士舊以徽宗為東華君將毀其像宏中為起紫微殿遷像事之正隆四年歿宏中與朱少章輩唱酬甚多皆為所推重載之墓碣之隂
  天慶觀在州西九龍原上檀弓謂之九原水經謂滹沱經九原城北流即其地也舊傳為唐七聖觀其後有白鶴之異改白鶴觀後晉天福二年書於版記宋大中祥符二年詔郡國立天慶觀改今名建殿於老君之左祠軒轅號明慶堂冉宗閔有記杜祈公衍有列仙亭題詠金貞祐後殿宇盡廢道士王志常重建每嵗二月望道家雲是老君誕日及期有鶴降多至十數翔舞殿庭了不驚畏三日乃罷州人先期延望黃冠千里來㑹久不復至內有祁公白子西詩髙司戶子文書孫內翰國鎮文能知雄水壁風濤起伏有蜀兩孫風張永淳天蓬四聖毛髮生動威重可怖號為河東名筆金元好問有記明萬厯二十七年二月望日羣鶴復集余繼登有記魏允貞詩誰知三百年來後又覩聯翩下碧雲
  玉清觀二一在水馬村一在傅家莊
  洞元觀在州西北四十里嘉禾村元大德年建
  定襄縣
  聖壽寺二一在城隍廟左明萬厯四十三年知縣王立愛重修一在北闗舊為昭惠靈顯王祠今仍之
  功德寺三一在神山東十五里金元好問讀書於此上建佛寺好問詩金身入夢基初立白馬駝經剎始安碑斷猶存蝌蚪字樑空不辨漢唐年一在髙蔣村宋嘉祐七年建明洪武初置僧㑹司一在趙家營
  曇陽寺在東南山宋崇寧間智重顯女幼躭空寂及笄不嫁禍福多前知一日入山坐化因建塔邑人傅新德題今額有仙姑塔詩
  興國寺在橫山宋慶厯四年一僧作院主明年正月十八日舉三昧火自焚得舎利數粒鄉人號曰舎利和尚為建塔勒碑金元好問有詩
  永寧寺在趙村
  聖阜寺在縣東北二十里沙村聖阜山勅建山下有溫泉明萬厯間正月一老人水內沐浴雲出水則冷入水則熱浴罷翻石向下而去
  洪福寺三一在西酈村一在劉暉村一在髙長村文殊寺三一在牛臺村一在寺碢山一在莊頭村福田寺二一在中村莊一在於家莊
  廣教寺在向陽村明邑人郭瑄撰碑記
  水頭寺在胡桃源
  紅泉寺在南山
  真容院在東酈村唐時打地和尚隱此大厯十三年化門人建塔葬之宋元祐四年張商英諭衆新其院撰記
  龍泉院在東霍村
  太平院在冦村
  三清觀在南王村
  純陽觀在南鐔村
  老君觀在青石
  靜樂縣
  寶峰寺在縣東北金時建
  興國寺在西郭外
  䕶國朝陽寺在東門外
  龍和山寺距縣百二十里龍和山頂元大德中建天慶觀在縣東門內宋大中祥符間建觀依北山之麓最後為三清殿循殿而北上盤紆約二百步至山脇當峻壁巉岩處為洞鑿深三丈髙廣尋仞入洞西折石梯高丈許陟之達洞之奧容十許人坐正南為牖下瞰城市名陽光洞宋道正閆若進棲此憲州尉杜時亮撰記金大定二十五年重修明洪武間置道㑹司今廢
  熙真觀在縣南七十里樓煩城內宋元祐間建
  三清觀在縣七十里
  代州
  圓果寺在州東北隅隋開皇間建內有塔十三級髙百二十尺宋楊延昭甞射三矢其上今廢洪武初置僧正司並洪福𢎞濟資聖興國青龍打地功德七寺入焉
  天寧寺在州北門街唐貞觀間建明洪武初吉安侯陸亨截其半為振武衞
  延福寺在州西南十里中解村元至元二年建明洪武八年併文殊三聖二寺入焉
  舜子寺在州東十五里舜山上有舜井舜廟寺在山半塑大舜娥皇女英像莫知創始然寺曰舜子當與商州虞城互考
  洪濟寺在州東二十里若宛村佛暨諸像甚工𫝊為劉鳯仙塑
  栢林寺在晉王墓側後唐同光三年莊宗建以奉香火內𫝊遺像一軸共七人王著緋袍據牀坐其右冠王冠而衣黃者亞子也其左冠虎頭而衣青者存孝也其二東嚮侍其二西嚮侍莫知為誰王挾矢睨視之蓋王眇一目畫筆為王諱之畫甚工明武宗過代持真像去摹像留寺中寺左右為東西花園王遊賞地
  望臺寺在州東南四十里太平興國五年
  白仁岩寺在州西北三十裏白仁岩巨石上晉慧逺闢石為室建樓觀臺榭殿廊門廡僧軒廚庫具備故碑尚存明僧慧菴重建都御史弋謙記
  庵頭寺在州東南五十里圭峰山下
  極樂寺在劉雪溪墓側
  三清觀在州城外西闗明洪武三十八年置道正司景泰間徙建城西門外今名圓通殿
  崇元觀在城東南六里元至正中建
  瑞雲觀在州南八里潘美莊西唐貞觀中建明一統志南十五里鳯凰觀在鳯凰山之陽去州三十里魏太武迎嵩山冦謙之居此一名來儀觀宋闞道寧號休休子養真於此年八十四屍解而化有遺頌並志今剝落葛洪孫思邈董思珍朱自然劉海蟾胥寓此
  神岡觀金至德廣元大師張廣元居此杜志元師事之五臺縣
  臺懷佛剎
  大顯通寺在縣東北百二十里五臺山古名大孚靈鷲寺漢明帝永平十一年春印度摩騰法蘭禮清涼山奏請建伽藍復言山形宛同印度靈鷲宜即用為名上以始信化縁加大孚靈鷲寺仍度僧數十居之後魏名善住院孝文帝重建環山復置院十二前有雜花園亦名花園寺寺甞設無遮齋有貧女剪髮作布施從二子一犬乞齋俄化菩薩相因以所施髮建塔在大塔院寺東即古雜花園也又寺中三沙彌得神藥色如玉相傳食已飄舉雲 北齊於臺山建寺二百餘所割八州稅以充香火 隋開皇十三年遣使至清涼設齋上自書疏 唐太宗復加修建貞觀二年詔修齋七日九年十一月詔曰五臺山者文殊閟宅萬聖幽棲境係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臺山建十剎度僧數百顯慶元年勅五臺山道場地無得稅斂則天朝以新譯華嚴經中載此山名改為大華嚴寺天寶中日本國王白璧天皇遣二僧靈仙行賀禮五臺山學佛法後開成㑹昌中仁明天皇遣僧人禮五臺乾元二年勅建五臺山寺一區選髙行沙門主之貞元中清涼觀法師造華嚴疏鈔貞元丙子天竺烏茶國王遣使齎奇香旌斾往禮五頂疏曰南天竺烏茶國深信最勝善逝法者修行最勝大乘行者吉祥自在師子王稽首和南於大支那國五頂山中曼殊室利摩訶菩提薩埵足下唐釋智頵棲此 宋雍熙元年日本國僧奝然浮海至獻職貢求詣五臺許之令所過續食又求印本藏經詔給之景德四年夏王德明請修供五臺山十寺上遣閣門祗侯袁瑀為致祭使䕶送所供物至山寶慶元年元昊表遣使五臺供佛寶宋釋和希棲此 元至元二年印經一藏勅送臺山善住院十二佛剎皆為修葺二十四年命西僧嘉勒燦旺布布薩格等作佛事於五臺山等寺元貞元年建佛寺於五臺山以前工部尚書鼐濟為將作院領工部事以燕南河北道肅政亷訪使宋德業為工部尚書董其役以大都保定正定平陽太原大同河間大名順德廣平十路應其所需二年五臺山佛寺成至大元年建佛閣於五臺寺復造寺五臺山摘軍六千五百人供其役二年皇太后將幸五臺徽政院請調軍扈從省臣議昔大太后嘗幸五臺於住夏特黙齊及漢軍內各起扈從軍三百人今遵故事從之令髙麗王從太后之五臺山時仁宗居東宮幸五臺山王約諌不可久居即日還上京至順元年遣使詣五臺山作佛事元釋佛日棲此 明成祖特勅於靈鷲華嚴寶積寺舊基重建改大顯通寺賜額莊嚴勅㫖䕶持凡十餘道永樂壬午秋迎西域噶瑪拉尊者遣使送至大顯通寺勅太監楊昇修寺戊子入滅勅楊昇塑像於顯通法堂三年増設僧綱司庚寅御製佛名曲經頒賜相傳有五色祥光次日復有羅漢由華嚴嶺來至三千餘雲命工繪圖御製感應序十二年西僧釋迦也失至顯通寺召入復歸臺山宣德六年辭歸西域按二僧榮遇年月多舛聊節録之天順二年夏勅諭䕶持顯通寺成化七年夏勅諭都綱司萬厯十二年遣太監髙勛王忠詣山飯僧十三年勅造大藏經頒賜二藏
  國朝
  聖祖仁皇帝發帑金重修有
  御製碑記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齎送香銀哈達到山各
  寺修建上祝
  太皇太后延壽無疆道場
  御書匾額曰甘露津曰紺園
  大文殊寺在臺懷即菩薩頂真容院唐僧法雲創建相傳塑像時塑工安生禱求菩薩現身七日倏顯現全像遂繪圖模塑名真容院 廣德元年上在華隂文
  殊現形授以番語後還京詔修五臺文殊殿鑄銅為瓦造鍍金文殊像髙一丈六尺貞元丙子勅河東節度使李説進香文殊殿 宋太平興國二年勅以金泥書經一藏送真容院供養嵗度僧五十人景德四年勅建重閣賜額奉真自太宗至仁宗頒宸章玉劄凡三百八十軸元祐三年七月癸卯張商英至真容院止清輝閣夜見金界南溪上燈如紅日浴海騰空而上至閣收斂如大青鳥良久北山雲起現大寶燈乙巳夜見文殊真容丙午夜清輝閣前再見金燈商英撰記元祐初勅還慧悟大師龕建塔藏之建中靖國元年河東守錢蓋偕樂安任良弼太原王直方宿真容院夜見燈如金銀盤 元延祐二年大長公主遊禮五頂於臺懷覩大圓光中現七級浮圖 明永樂初勅改建大文殊寺癸巳春御書梵莢藏經讚序送寺中成化十七年造鍍金文殊像髙一丈六尺遣太監李珍送寺勅諭刻石三月慈懿太后頒懿㫖䕶持六月勅諭短竹班丹禪師月給僧糧二十石𢎞治十二年上製疏遣太監周輔祭告正德間燕劉繼先夫婦同化此萬厯辛巳遣太監李友重修
  國朝
  世祖章皇帝順治十二年四月發帑金差內大臣譚泰同大喇嘛底爾登鄂母齊率領格隆四十員到山修建祝國佑民道場四十日十四年十月發帑金差哈蘭兎金巴馬偏峩同額木齊喇嘛率領格隆五十員到山修建祝國佑民道場一百日十七年
  勅喇嘛督理臺山康熙十二年十二月
  聖祖仁皇帝差一等侍衛瓢子同
  御前侍衛呉什哈白京朱黒德莫羅到山拈香禮佛復差侍衛呉當朱爾戸賫送金銀龍緞香燭哈達到菩薩頂供佛修建祝國佑民道場十七年五月差呉達禪那爾泰到菩薩頂齎送
  御筆五臺聖境匾額二十二年二月
  聖駕臨山
  特命修建各寺上祝
  太皇太后延壽無疆道場三日親禮五頂各剎拈香於菩
  薩頂各殿陳供金銀龍緞香燭哈達
  賜米千石
  駕幸中臺
  特諭不許砍伐山厰各要栽培樹木壯麗名山風水九月聖駕復幸臺山駐蹕菩薩頂䖍修道場三日五頂拈香各剎禮佛掛匾揚幡香燭茶果哈達銀各二百兩菩薩頂特供金銀珠寶纓絡龍緞幡匾頂縵香燭茶果哈達銀一千兩祝
  太皇太后萬壽時西臺頂菩薩現瑞祥光五色
  聖駕至中臺方𨼆仍
  命改覆本寺大殿琉璃黃瓦
  賜銀一千兩修建澡浴池華嚴嶺清涼石三寶地以應其瑞二十三年三月於菩薩頂前後山門設官永鎮把總一員馬兵十名步兵三十名守䕶香火供器二十七年三月差裕親王同官保到山於菩薩頂齎送金銀寶珠哈達並各寺銀糧修建報
  太皇太后慈恩道場二十九年八月
  皇太后差太監首領齎送銀糧香燭哈達到山修建萬壽無疆道場四十九日三十年春
  命闔寺改覆琉璃黃瓦給寺僧口糧八十分三十二年六
  
  皇太后差太監首領齎送銀糧錦緞香燭哈達到山修建萬壽無疆道場四十九日三十七年二月朔旦
  聖駕幸清涼山駐蹕菩薩頂五頂朝禮各寺拈香建䕶國
  裕民道場三日
  特賜菩薩頂供銀千兩四十年十一月十五日
  頒賜梵書藏經全部差㑹計司員外郎闗保齎送菩薩頂真容院四十四年差掌儀員外郎種德送鍍金觀音普賢二菩薩並獅象於真容院並
  御製詩
  御書匾額三曰五臺聖境曰珠林花雨曰靈峰聖境三十
  九年
  御製菩薩頂大文殊院碑記四十六年
  御製中臺菩薩頂碑記
  大寶塔院寺在顯通之南五峰之中有阿育王所置佛舍利塔及元魏時文殊髮塔因以為名明永樂壬午勅太監楊昇重建佛舍利塔五年建寺萬厯七年慈聖太后勅遣太監范江李友重修並建釋迦文殊舎利寶塔張居正撰碑十年正月為祈儲遣太監尤用張本詣寺修無遮齋七日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勅賜
  御書匾額二曰景標清漢後閣曰金粟如來像
  大圓照寺在顯通之左古稱普寧寺明永樂初印土僧室利沙者來送居顯通寺宣德初示寂勅依法茶毘分舍利為二分一於都城建寺曰真覺一於臺山普寧寺基建寺曰圓照正德間設都綱司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勝幡西振
  大廣宗寺在鷲峰南半麓明正德二年遣中官韋敏勅建鑄銅為瓦賜額廣宗今稱銅瓦殿釋紫栢詩更憐銅瓦風霜老祗恐重來不易逢
  國朝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有
  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雲嵋
  清涼寺在中臺南四十里後魏孝文帝建唐宋胥設僧正司元至元二年重建明洪武間置僧㑹司併佛光藏頭寺入焉南有清涼石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水晶域
  按李邕五臺山清涼寺碑在炎漢時卜中箭嶺用肇造我清涼寺在北齊時以八州租稅食我緇徒焉歴代帝王莫不崇飾則五臺山清涼為最古明一統志即佛書所謂文殊現相之地是真容殊相亦宜以清涼為正
  望海寺在東臺頂元魏時建隋開皇元年詔五頂胥建寺塑文殊像嵗度僧三人唐貞元丙子西域南天竺烏茶國王遣使進華嚴後分梵本入朝兼齎奇香旌斾往禮五頂明天順二年勅造五大藏經安於五頂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二十三年五月差呉達禪齎御製碑記及
  御書匾額曰自在曰般若原
  普濟寺在南臺頂宋建明僧慧澄暮登南臺值風雪忽見草庵僧擁爐入坐假寐及曉惟對枯株而已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二十三年五月
  賜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大方廣室曰物外遊 古南臺在南臺寺南法雷寺在西臺頂唐建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是年九月
  聖祖幸寺臺頂菩薩現瑞祥光五色至中臺方𨼆二十三
  年五月
  賜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蓮井曰初地
  靈應寺在北臺頂最髙明隆慶初釋圓廣與徒明夾構屋萬厯間慈聖太后範金鑄像遣中官陳儒送峰頂建梵宇隆慶庚午僧逺庵倐見池中金色鯉萬厯癸酉上元日北臺神燈遍山剎端大如斗僧無用指端現燈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二十三年五月
  賜御製碑記
  鑾輿駐蹕有
  御製北臺眺望詩
  御書匾額曰棲真境曰火珠白月曰神湫曰龍叅演教寺在中臺頂唐建有舍利藏於鐵塔唐僧伽大師甞入定中臺天花繞膝七日而起宋元祐三年七月張商英至中臺見碧琉璃世界建中靖國元年錢蓋任良弼王直方至中臺見寶座金橋明正德七年勅梵僧朶而只堅重建鑄鐵為瓦以覆之萬厯戊寅少林僧洪電十指端神燈忽現分之為十斂之成一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四月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二十三年五月
  賜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翠巖曰古雪
  羅㬋寺在塔院寺東北隅宋元祐三年張商英至羅㬋足跡殿夜見殿側神燈即以錢三萬付僧正省奇修建明成化間趙惠王重修
  國朝康熙四十一年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修有
  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八正門
  碧山寺在華嚴谷明孤月禪師戒行精嚴天順間代王師事之建剎牓曰普濟後坐脫於此
  國朝康熙三十七年發帑重建寺一名北山羣峰凝碧旋繞丈室
  聖祖仁皇帝改名碧山寺有
  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入雲天籟
  湧泉寺在中北二臺間古有湧泉名萬聖澡浴池相傳為菩薩盥掌地
  國朝康熙四十四年
  聖祖仁皇帝發帑建寺
  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法雨晴飛
  壽寧寺古名王子寺北齊文宣第三子入清涼禮懴於文殊像前積薪自焚中官劉謙之藏骨鷲嶺之西齊主即於焚身處建寺唐都綱必救道行髙卓昭宗命重修撥州田百頃充常住宋景德初改名壽寧元華嚴禪定於此成宗英宗先後駐蹕至治二年幸臺山至王子寺命右丞相巴爾斯重葺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白毫光現
  按齊文宣第三子范陽王紹義周時卒蜀中無自焚事然紹義不屈於周甞舉兵繇馬邑至新興則五臺或其所經行蓋亦哀之之辭也
  金閣寺在南臺西北嶺畔唐開元二十四年道義禪師與杭州僧守真同遊五臺徐行林中一童子招義飲茶行百餘步見金橋隨登入大寺殿堂僧舍皆金色地鋪碧琉璃義隨入東廂第一院見老僧坐金繩林義叩問和尚常説何法曰春樹彌陀佛秋花觀世音茶畢童子引令叅堂遍歴十二院義忽思同伴潛出門度橋招之囬首即失其境後人建金閣寺以識焉宋崔提舉嘗見南臺金橋圓光元祐三年張商英於寺門前見南臺側祥雲金橋及金色相輪現紺青色霞光三道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具神通力
  般若寺在樓觀谷唐無著文喜禪師詣五臺華嚴寺見一老翁牽牛而來延至家無著欲假宿翁曰汝有執心在令童子送出指曰此金剛窟般若寺也俄而童子與寺俱𨼆但見文殊乘獅往來後人因建寺明成化間晉王為釋立禪重建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雁堂
  棲賢寺在棲賢谷古名棲賢社石洞如霞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修
  御製碑記
  殊像寺在梵仙山左有文殊大士跨狻猊像傳為神工康熙二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
  御製詩
  御書匾額曰瑞相天然三十九年發帑重建有
  御製碑記
  石嘴普濟寺在石嘴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梵覺
  太平興國寺在樓觀谷宋沙門睿見棲此持律精嚴太平興國五年四月遣使臣蔡廷玉勅河東路建寺七年八月落成賜額以睿見主之即楊延朗之師也中有五郎寺後代州有僧真寶殉靖康之難
  普恩寺在普濟寺東舊稱西天寺明洪武間梵僧室利板的達止此賜龍章䕶持並御製詩正統十年賜藏經
  火場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寺在大孚寺西
  萬壽寺古名玉華寺在中臺東南麓隋有五百應真棲此有騾數十頭自能入市運糧率以為常其時池生白蓮代牧建寺即名玉花明永樂初改今名
  霞境寺在古南臺西
  觀音寺在東臺觀音屏
  大萬聖佑國寺在交口東山麓元成宗元貞元年勅建二年賜額命仲華大師主席大德六年入寂勅建塔仁宗皇慶元年賜慧印紫衣香藥遣旌幢送至寺英宗賜號𢎞教大師至治二年幸臺山賜慧印幣及玉文殊像七寶念珠
  竹林寺在中臺南三十里唐大厯五年釋法照止佛光寺白光起北谷照即依光行東北里許澗下有石門童子出曰來何遲也引度溪橋文殊示以念佛三昧命布人間照方欣開眼聖境皆失世謂悟入化竹林因創寺志之寺中如來小像一龕製度精巧寺前舍利塔成化間耕者得石槨內藏銀匣中貯琉璃瓶盛舍利數百顆匣上刻僧雲宗寶藏𢎞治間燕京穆氏建塔嘉靖間僧古燈重修
  萬嵗寺相傳金大定三年法沖大師法力勝黃冠蕭守真賜儀仗送歸勅建寺
  廣縁寺在鷲峰東古大王寺相傳古有王子出家於此後有妃子寺
  法王寺在妃子寺後
  法雲寺在華嚴嶺唐三昧姑開化處代藩中官王朝捐資重修
  平章寺在華嚴谷金建
  報恩寺在華嚴谷久廢
  金界寺在華嚴谷唐建宋張無盡見神燈於此明成化初釋清玉重修
  鐵瓦寺在玉花池南
  西壽寧寺元僧碧峰建
  三塔寺在鷲峰西
  日光寺在鳯林谷明嘉靖初僧獨峰建
  寶林寺在日光北明嘉靖間僧古燈建贊皇縣民婦李氏至寺盥沐禮佛説偈而逝
  鳯林寺明僧德頴隱鳯林谷值嵗凶貧民懇貸升斗德頴以餘糧授之出籬數武見二虎伏林間大怖而返德頴笑曰虎自汝心耳送之出惟見二石遂名臥虎石今尚存萬厯初改建寺額曰鳯林
  䕶國寺在鷲峰南三里元成宗勅建真覺國師住此著慧燈集
  普門寺元至治二年勅建
  碑樓寺在帝釋宮南
  觀海寺在明月池側元魏建明成化間僧月舟重修鎮海寺在交口西南嶺下
  雷音寺在海螺城
  天聖寺在井溝明嘉靖間建
  靈峰寺在陽白峪唐建明成化間僧義賔叅禪於此國戚周善世重修又中峰聖水天城三寺胥在陽白峪寺支院也
  天盆寺以依山得名
  日照寺在天盆谷
  金燈寺在南臺東北麓
  黒山寺在北臺唐寺僧法愛充監院以常住財置田後化為牛至今有牛皮鼓蹟
  照果寺隋解脫和尚少披剃於此
  法華院唐開元四年神英禪師至臺山憩華嚴寺齋後獨遊西林披雲深入忽覩一寺額曰法華院英入瞻禮有多寶佛塔後有仁王殿英出取衣缽還惟深林密箐而已乃即其地建法華院今廢
  福聖院唐取性道者居此
  妙德菴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香閣慈雲曰松風水月
  法雲菴即古彌陀菴憨山大師德清居此德清幼人呼清郎萬厯乙亥偕友妙峰卓錫於此掘地獲石座上泐清郎居三字清刺血研金書華嚴經後梵文胥變漢字以所書經納大寶塔瓶中
  龍興菴在棲賢谷明嘉靖初僧太虛棲此以夜聞龍吟故名甞正旦見祥光滿谷雲
  靈鷲菴在華嚴谷東元璧峰禪師北遊五臺道逢一蓬首女五彩閃爍一黒獒隨後師問何之答曰入山曰入山何為答曰一切不言訖沒遂於其地建菴
  雲集菴在曉天梁
  智導菴在中臺南麓即清涼泉之崖畔
  淨土菴在棲賢谷明嘉靖間僧玉峰建
  大盋菴在紫霞谷明無邊禪師受法楚峰峰甞囑曰爾後有盋飯當共衲子食嘉靖甲子卓錫於此掘地得銅盋受斗粟即以名菴
  靜林菴在紫霞谷釋真雲建乃中峰嗣也
  雜花菴在塔兒溝僧正叅建
  大林菴在鳯林谷金陵僧素菴構
  龍樹菴在車溝明嘉靖初僧寳印楚峰玉堂同叅大川和尚川説偈曰向去三人載一車後至蛇溝共結茅焉蓋蛇溝舊名車溝也
  棲鳯菴在天盆北嶺明嘉靖間僧寶峰建
  華嚴菴在棲鳯菴東北明嘉靖間僧古檀誦華嚴於此白頭菴在南臺東北十里菴有行者生而皓首明嘉靖
  間結廬於此
  臥雲菴在中臺西南麓
  青峰菴唐僧支法念棲禪菴南大松下定中見僧説苦空法寤聞秋聲瑟瑟不勝其悲因呼為苦空蘽古碑猶存
  仙人菴在北臺後麓
  千佛洞在臺東北崖畔明嘉靖間僧道方夜遊至此見神燈萬㸃入見玉佛更進聞波濤之聲旋見一燈前導而出即洞造像焉
  國朝
  聖祖仁皇帝
  御書匾額曰禪悅
  七佛洞在臺西南二十里古有七梵僧至此入寂遂立七佛像
  觀音洞在棲賢谷巖畔有滴泉味甘
  不二樓在西臺北倚二聖對談石明嘉靖間僧慧月見文殊淨名二聖對談華嚴一名華嚴棲
  臺外佛剎
  靈境寺去南臺二十里明成化間釋清善建
  石塔寺在臺東南一名小栢寺
  娑婆寺在臺西南三十里 北齊釋元頤卓錫於此有婦㩦子數來聽經頤疑而問之婦曰我名娑婆乃龍母也因聽法得悟將脫鱗甲矣指池曰若真悟無生此淵當成髙阜言訖水隨手起即成髙阜龍亦化去後人名曰龍宮聖堆頤建寺即以龍母名名之 後周寺僧道明攜沙彌至東臺花林山遇一人引入堂閣長者命道明送沙彌出囘首即失所在
  佛光寺在臺西南四十里後魏文帝見佛光之瑞因名為隋解脫和尚道場唐釋法照夜入化竹林即此
  嵌巖寺在臺南六十里後魏孝文帝建聖福赤崖法華殊公四寺胥在仙花山陽以上南臺外
  華林寺在古華嚴唐建明時四修
  杳雲寺在華林寺側
  香蘽寺在華林寺東中有乳頭香蘽
  慈雲寺在香蘽寺南
  龍蟠寺在大㑹谷山勢若蟠龍故名
  鳯嶺寺在龍蟠寺側
  溫泉寺在臺東南五十餘里元重修
  銅鐘寺在大㑹谷中昔有古鐘可受三十斛寺僧慧燈受戒歸失之空中語曰鐘乃拘樓秦佛時兠率天王所造今已收入金剛窟中燈著銘泐石記之
  龍泉寺在臺東南舊路嶺宋建明嘉靖初羣盜縱橫行者憚之有馬大士依止廢寺遇賊即殺道路復通馬公將卒以山門托燕京大智宗主遂重修寺焉以上東臺外
  圭峰寺在峩谷隋建豹子熊頭向陽育王望臺石門六寺胥在峩谷隋唐間建
  鐵勒寺在臺西南六十里鐵勒山唐慧洪大師建以上西臺
  

  白雲寺在五臺山之接待院面臨逵道後枕岩椒國朝康熙四十六年
  聖祖仁皇帝發帑重建
  御製碑記
  御書匾額曰法雲真際
  臺麓寺在臺山下射虎川康熙二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西巡清涼山有虎伏叢薄間
  親御弧矢一發殪之里人歡呼曰是為民害久矣今鑾輿幸臨而此獸用殛殆天之所以除民災也因號其地曰射虎川相率建寺以表厥異康熙二十四年發帑金三千一百八十兩
  御製碑記設大喇嘛一員格隆班弟二十五衆焚修香火
  三十七年二月
  聖祖幸山設供造佛像三尊四十年遣官齎送
  內製鏤刻香檀佛像
  御製碑文四十四年
  賜梵書藏經
  御書匾額曰十剎圓光曰五峰化育
  寶積寺在臺北谷中
  木𤓰寺在臺北谷中
  普濟寺在大黃尖南麓唐建
  普光寺今名黎峪寺在文岫山璧峰金禪師化後門人建塔明洪武間勅修上甞賜詩曰沙門號璧峰五臺山愈崇璧峰依華嚴製懺法梵音婉雅凡四十二奏唯寺衆襲其法四方學者觀頂受業焉以上北臺外
  廣濟寺在縣西門內元至正間建
  法華寺在縣東北七十里北齊建
  峰山寺金醉軒姚孝錫詩雲生古木千章秀山抱晴川一掌平
  古竹林寺在縣東北六十里蓮花山
  龍灣寺在縣東鄉山環澗瀉龍宮仙閣
  明陽觀在縣西南八里紫羅山下甲辰崇道大師洞明子姬志元重建請於長春宮得今額元好問撰碑甲辰志作大德八年
  長春觀在縣東北元時建
  萬壽宮在縣西北四十里善文都元至元二十九年以上五臺縣佛剎
  繁峙縣
  正覺寺在西闗外元甲辰年建明洪武間置僧㑹司淨名寺在縣南唐建宋太平興國間勅重修金元時胥修葺
  公主寺在縣南二十里公主山後魏誠信公主出家建唐末唯德禪師重修
  蘭若寺在大黃尖北二十里唐建明萬厯初法華道者掛錫於此併宋谷天宮二寺入焉
  清源寺在大黃尖下二十里羣峰環抱元建闗西僧戒喜叅悟中和尚久而辭去中偈記曰爾縁在此逢源而止萬厯初至此卓菴掘地得古碑名清源院即以名之
  正覺禪院在滹沱之濵宋名天王院宣和間黃冠改為神霄宮五臺真容院僧請復為寺勅賜今額
  三清觀在東南一里金大定年建
  洞陽觀在西北二十五里上莊村
  崞縣
  崇聖寺在縣東宋政和二年建元至元二十七年修明洪武間置僧㑹司天順七年重修後圯僧明闐復修賀愈撰記
  樓煩寺在縣西北二十五里以樓煩城名晉慧逺演教地明嘉靖間毀於兵僧昭敬修李立本撰記
  吉祥寺在縣東南七十里明正統間重修後頽成化間僧惟德社民杜鳯重建訓導孔謳撰記
  惠濟寺在縣東南三十里
  土聖寺在縣西南七十里相傳寺內有鐘晩不擊自鳴明梁璟有詩
  朝元觀在縣西南五十里元大德間崞山軍節度閻德剛居衛邸里泉水出焉剛愛其勝招安邑道士梁思問為方外遊闢西園以居之建道院未成而歿剛子鎮留攝太原軍務繼先志營建叅佐並建閻侯祠元道問記觀內有碑帶石至晩光明似月梁璟有朝元夜月詩
  神清觀在縣西北
  保德州
  寶積寺在州西南元大德七年建明洪武初併龍泉壽聖彌陀興隆金峰花佛六寺入焉置僧正司景泰二年重修
  承天寺在州東南元時建明永樂間修萬厯甲寅重修明一統志金初建
  花佛寺在州南十五里宣化坊花佛村元至正間州南二十里楊家灣南崖石窟中𨼆𨼆聞有聲者數年條缷出魯班石像腰繫槌鑿又有大小石佛數百骨節胥玲瓏無斧鑿痕州人建寺舁置其中
  興隆寺舊名資福寺在州東南三十里義合都橋頭村宋熙寧元年
  天慶觀元時建明天順間重修今圯
  青陽觀在州東南二十五里元大德九年建今廢河曲縣
  華嚴寺在縣治東元天厯元年建
  禪㑹寺在縣東北十五里曹井村元至正間建
  宗説寺在縣南八十里翠峰山上有閻浮王殿元皇慶間修至治間改今名有碑記
  福勝寺在寺墕村金大定間有詔鬻寺居民張世遘與弟衍施錢百貫贖之因賜今額
  壽聖寺在白鹿村宋治平間勅賜額
  崇福寺在新作村元至正間重修
  天寧寺在西溝村金正隆間建
  海朝菴在南門外明萬厯間建環山注泉崇臺宻䕃後遭冦燬
  天慶觀在縣南門外東岡宋大中祥符間建金大定間州守梁銶撰記觀有古栢槎枒明萬厯元年龍出栢間火隨龍發根枝胥焚
  熒臺觀在縣東八十里獨蛇村宋大中祥符間建今廢鳯凰觀在縣東北一百十里西溝村金泰和間建今改浮屠
  解州
  興福寺在州西北崇寧坊宋乾興元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正司併廣慈石牛二寺入焉嵗久圯移建城隍廟街西改名新寺
  天寧寺在州西二十里中條山陰又名靜林寺宋元祐三年建元至正三年修寺右有羅漢洞後有閣在崇巖上紅臉溝泉自寺東偏山頂流遶而北四圍皆古栢蒼松杜陵所謂松門似畫圖者是也
  歸起寺在州西北三十里三樓村元魏間建歴代重修𨔛建三樓故其里因以三棲名焉
  石牛寺在州東北三十里趙村俗名趙村寺元大定元年
  僧耨寺古稱靜林下院在長江扶北
  太清觀在州西北崇寧坊塔巷北有太極殿今廢崇寧宮在州西門外闗帝廟左元至元三年姜真人建明洪武間置道正司嘉靖三年道正楊衍澄増修安邑縣
  太平興國寺在縣東北宋嘉祐八年建明洪武間置僧㑹司內有塔十三級髙二百六十尺上有黃白寶瓶相傳魯班造嘉靖乙卯地震塔裂尺餘後震復合亦神物也
  𢎞敬寺在縣西門外元至正十二年
  興寶寺在縣西運城司治西唐時建
  觀音寺在縣西運城司治北元建
  大覺寺在陶村內有古鐘元至元七年
  𢎞化寺在縣西運城南門外元建
  觀音寺在縣西王曲村金泰和四年建即羊䭾寺鄉人掘地得石人騎羊僉以為菩薩像因創寺祀之
  大雲寺在鳴條岡虞舜陵側內有古栢胥大可十餘圍志稱寺以守陵
  靜林寺在縣東南條山古栢森翳林密徑險人跡罕到明李鑑詩馴飛幽鳥低巢樹忽走長蛟怪引藤
  長春觀在縣東元至治間建
  集仙觀在陳璧村唐景雲間建名景雲宮元改今名夏縣
  法輪寺在縣治東宋崇寧間建明洪武間修置僧㑹司真如寺二一在溫谷里一在縣東陽和門外金天眷間建
  雲巖寺在縣西北郭村元至治二年
  栢塔寺在縣南呉村栢塔山古栢千株上聳無枝狀似虺蛇中有栢母林中建寺寺後建塔髙十丈有奇塔久毀猶仍其名
  廣福寺在縣西七十里石𮀴村稷王山之枝山也唐貞觀五年僧信囘建
  龍泉寺二一在縣北周村里唐開元間修一在縣北胡張里宋崇寧三年
  威神寺在縣西寺後村韓忠所修一名韓忠寺中有石佛髙數丈又名石佛寺
  壽聖寺五一在縣西西秦今毀一在縣西上王村一在縣西南裴鎮介一在縣西蘇村一在縣西其母村
  普照寺四一在縣東南中呂村一在縣西北中衞一在縣北趙村一在縣西侯村
  餘慶寺在縣西鳴條岡宋治平二年建內有溫公祠即溫公守墳院也元豐八年賜額餘慶有碑存焉廖瑩中江行雜録司馬溫公先隴在鳴條山有餘慶寺
  觀音寺在通谷村寺後有洞塑司馬溫公像公甞讀書其中雲又有寺二一在縣西北西陰一在縣西馬喬
  朝元觀在縣西池下王村為夏陵建
  長生觀在縣西水頭鎮
  玉宸觀在縣北北大里
  長春觀在縣東元至治初建
  壽聖宮在縣內守信坊元至元二年道士馮明建明洪武間置道㑹司併天聖萬夀二官九陽龍祥二觀入焉
  天聖宮在縣東五里瑤臺山商相巫咸巫賢墳在其下墳祠在山麓宮在巫相祠右明萬厯丙戌災丁亥重修馬化龍記知縣胡柟建塔山巔後地震塔頂頽知縣蔣起龍補修
  平陸縣
  慶壽寺舊在城西南隅宋大中祥符二年僧了寛建明洪武十五年重修置僧㑹司𢎞治正德嘉靖繼修萬厯辛卯知縣鄭金移建城外之巽隅
  開元寺在縣東三門集津今廢王翰記三門北有新開河山上舊有開化寺今不存當即此寺
  大悲寺在縣西上澗村宋僧了寛建明洪武十四年重修
  潛溪寺在縣西下莊村宋僧文銘建明洪武二十三年僧行涓修𢎞治嘉靖間繼修
  流慶寺在縣西西張村宋大中祥符二年建明洪武十六年
  龍川寺在縣東二十五里沙澗村西僧道慶重修佛窯寺在縣東寨頭村金明昌間僧了心建明洪武十年僧原岩修
  蘭馬寺在縣東馬家村元大定四年僧福貴建明洪武十四年僧惠安修
  五臺寺在縣東齊家村晉天福三年僧顯金建明洪武十二年僧守錦修
  竹林寺在縣西北中條山大通嶺唐甲子僧妙成建金承安三年僧惠燈元至正甲子僧洪淵明洪武二十一年僧禧應繼修唐金舌和尚於終南山師德悟三年師令向中條山棲焉唐睿宗勅瘞其骨為建寺
  國朝順治十一年重修
  妙智寺在縣東倉窯村元大德八年建明洪武十四年僧良才修
  牛張寺在縣東堰頭金明昌二年僧文宣建明洪武十三年僧竹寛修
  彌勒寺在縣東中張村元僧良才建明洪武二十一年僧了梅修
  雲影寺在縣東谷村宋時僧普㑹建明洪武十八年僧普惠修
  永興寺在縣東窯頭村唐時建明洪武十七年僧妙福修
  大雲寺舊在北闗明萬厯間遷於澗北呉山之麓清和觀在縣西四十里元至元間建明萬厯間重建國朝康熙年重修
  隆禧觀在縣東闗街北唐開元三年道士楊志和建元至正四年道士馬恭道修明洪武十三年道士王若恭重修十五年置道㑹司嘉靖四十一年重修併玉泉觀長生宮入焉
  芮城縣
  壽聖寺二一在城東北里餘內有浮圖十三級宋元豐元年元符二年修明洪武五年設僧㑹司𢎞治五年重修趙錠記一在城南十里太安村宋治平三年詔諸寺無額者院僧修蓋及三十間准勅存留仍得陳乞寺額僧自懷修建如式熙寧二年詔名壽聖進士李本題額紹聖三年安昌進士劉覺撰記
  延慶寺在城外西南隅明正德九年僧淨銘建薛雄撰記
  崇福寺在縣東北七里馬村金建明成化十二年修趙銑記
  崇勝寺在城東北二十五里陌上村北周天和元年建清涼寺在縣東北五十里坡頭峪底明正統乙丑沙門行全重修
  瑞峰寺在縣東北五十里嶺底村谷內有廣德泉李廣祠元元貞二年僧瑞峰建因以名寺大德三年鑿山洞塑佛像以李廣為寺䕶法神泰定二年立碑銘明𢎞治十五年僧廣仙募修為清涼寺下院張錠撰記
  囘光院在縣東北二里廟下村元大德四年僧了悟建明成化間重修𢎞治元年劉銓記
  龍岩院在縣東北十五里水門村舊有楊林古寺金大定間沙門福全募納錢百餘貫降勅牒賜名龍岩僧福澄又遷建禪院有記
  延生觀在縣西北隅明𢎞治己未建前殿嘉靖癸巳建後殿乙卯冬十二月十二日夜圯丙戌冬重修
  岱嶽觀在縣東門外宋建明天順成化𢎞治間歴修張仲簡記正德乙巳重修李澤記
  玉京觀在縣東北三里元至元十八年道士薛志熙重修三洞講經師賜紫金襴清真大師何志淵記
  宗聖觀在縣東十里東張村元貞元元年
  樂全觀在縣西北二十五里水峪元進士河南卿從道創此以居四川按察使杜思間記
  紫清觀在縣西北二里唐名道靜院內有降生臺乃侯道華降生地也唐咸通三年邑宰髙元謩築並撰記
  真常宮在縣東南七里柴村舊名澤清觀唐開元二年里人果善重建元改今名皇慶二年住持提㸃崇真大師楊志德道人王演華重修蕭莪記明洪武間置道㑹司併太清紫清二觀入焉
  絳州
  鐘樓寺在州內正平坊宋乾德元年建有塔明洪武間置僧正司
  碧落寺唐五十三祀龍集敦牂李訓撰碧落天尊像記西禪寺在州內正平坊元延祐間建
  國朝康熙七年重修
  普利寺在州內府君廟東明天順間建
  善利寺在西闗舊為汾陽洞明萬厯三十四年築基建寺知州方立誠記
  白水寺在州西南七里三林莊
  佛窟寺在州南十里三家店宋嘉祐八年建元皇慶初重修
  白蓮寺在州西二十里辛堡里金大定初建
  淨梵寺在州西北二十里宋嘉祐八年
  甘露寺在州北二十五里九原山梁天監二年上遣朱明月詣求甘露果得之因賜額元延祐三年重建梁天監二年絳州隸魏與聞喜梁武廟胥備考
  普化寺在州西北三十五里光馬村唐開元四年建廣化寺在州東北木贊里隋開皇十一年
  正覺寺在陽王里唐貞觀初建進士靳杜有記
  壽聖寺在蘇村里宋建隆二年建金史中和有記內金剛塑像為河東冠雲
  超化寺在州西南榆村金大定初建
  法銘寺在州西南蘇陽里金正隆四年
  巨燭禪院在西闗明萬厯三十年僧福寧建
  重陽觀在州西北四十里董村內有讀書堂文中子甞隱此觀麓有清亷洞
  隋絳守陳叔達乃文中子門人髙弟程元亦當為絳人則絳之有讀書堂焉宜也
  玉清宮在州城東北隅元至元年建舊名玉虛觀皇慶間賜額明洪武間置道正司薛謙亨有記
  元都萬壽宮在州西北正平坊元初建內有披雲真人宋德芳祠明嘉靖初毀
  聞喜縣
  福田寺在東闗唐貞觀六年建一説漢武帝夢金人西來抱兒授帝遂驚寤適報生太子遂命築壇建廟至明帝復夢金人持弓矢求寸土為居時佛始入中土因更廟為寺曰太子寺唐貞元六年重建名福田寺洪武間復舊額置僧㑹司
  功德寺在南門外明嘉靖初僧可良募建
  香山寺在縣東南五里官莊嶺乃唐裴晉公還帶地也明萬厯二十二年建上有晉文公祠
  鐵牛峪寺在鐵牛峪西神僧餉兵處相傳唐太宗行軍至美陽鄉乏糧寺僧智旻以沙鍋煮飯餉軍胥獲飽及即位勅建廣教寺以報之
  廣教寺在縣南二十里寺頭村土人名沙渠寺相傳唐太宗勅建併鐵牛寺入焉
  福田寺在城東唐貞元中建
  保寧寺在東鎮唐開元六年建元至元間重修閻復記誌公寺在南丘村今名黃花洞寺有古石佛碑刻記曰母丘氏僧四十人又縣侯村有梁武帝廟萬厯間孝子呂辛陵募重建嵗久傾圯功德寺僧大智甞靜修於此重修
  寧國寺在囘坑北嶺金貞元三年
  大覺寺在宋村金大定十年
  栢岩寺在北張村金皇統元年
  洪教寺在長豐村元至元間建
  慈雲寺在縣南鄉元至順三年
  嘉慶寺在蘭家莊元至大三年
  景福寺在川口村元延祐二年
  普照禪院在畖底村唐永亨元年建
  凖提菴在北月城
  國朝康熙間朱裴建
  凝真觀在西闗宋大中祥符七年建明洪武間置道㑹司一名凝真萬壽宮今改東嶽廟
  洞霞觀在晁村元至元三年
  養浩觀在冷泉村元己未年建
  超然觀在中莊元泰定間建
  長春觀在支村趙鳴鶴有記
  太清觀在宋村金大定三年
  景雲宮在觀底村唐貞觀間建
  興真宮在蘭德鎮唐貞觀間建
  河津縣
  豐巖寺在縣南隋開皇間建明時重修薛瑄撰碑鐵佛寺在縣西南唐麟德中建明時毀後重建
  覺成寺在城東里許宋天聖中建內有浮圖隋仁壽中造阿育王藏佛舍利十九塔之一也至風雨夜塔頂輒有光嵗久毀
  國朝康熙三十八年知縣呉寶林倡建自為記
  福聖寺在縣西北十里清澗村宋大中祥符中建普照寺在縣東十五里黃村宋大觀間建
  受聖寺在縣東南二十五里南陽村唐武德中建雲中寺在縣西北二十五里龍門山頂元至正年修有塔髙出霞表所謂雲中煙寺也東有雲中城隋文中子登雲中之城望龍門之闗即此今存頺垣
  大覺寺在縣南三十里暢村漢時建
  法雲寺在縣北三十里南午芹村唐天寶七年重修明嘉靖間地震圯重建清流翳林芹藻環周所謂午芹秋霽也元段成已有詩
  國朝康熙二十二年猛水入渠殿廊多圯復募建雲岩寺在縣北三十五里北午芹村金皇統間建清涼寺二一在干澗林一在方平村金明昌間建吉祥寺在縣西南三十五里衞村唐咸亨間建
  大明寺在縣東北尹村唐貞元中建
  千佛寺在郭村元至正間建
  興化寺在樊村元至正間修
  金山寺在光德村唐時建明永樂間修
  興教寺在故鎮唐長慶間建
  嘉祥寺在縣北方平村明正統間建
  寶勝寺在縣東北僧樓里宋崇寧間修
  大悲寺在東平逺村元至正間修
  天慶觀在城東北一里宋景德中建有碑記明趙用光建培風館於觀側自為記
  列女觀在縣北三十里南午芹村元時建
  元真觀在下亭村明永樂間修
  翠微觀在縣東北尹村明永樂間修
  承天觀在縣東北僧樓村明正統間建
  長真觀在縣西北四十里西磑村元至正間建
  興龍觀在武備寨元至正間建
  朝天宮在縣治北姑射山
  稷山縣
  廣教寺在縣治東唐聖厯間名辨名開元間名感孝金皇統元年重修明昌間造塔十三級髙三十餘丈今寺廢
  雨化寺在縣西北隅三靈觀後
  國朝順治間建
  佛閣寺一名清涼院在縣東北三里金皇統二年建元大德間増修明洪武間併廣教彌陀大善三寺入焉置僧㑹司
  國朝順治間知縣姚延啟修十三年知縣畢際有重修青龍寺在縣西十里馬村唐龍朔二年
  佛峪寺在縣西北二十里有宋碑
  大明寺在縣西北華峪村唐上元元年建明洪武初併顯明崇慶瑞祥普照四寺入焉
  嵐川寺在縣東北三十里馬壁峪寺後有泉
  興化寺二一在縣西南三十里小甯村隋開皇十二年建一在縣南五十里丈八村唐咸亨五年建內有開元時碑
  黃龍寺在縣西北四十里紫金山峪王時濟記
  崇化寺在白池村唐開元四年僧國興建金大定十五年僧智月重修
  壽聖寺二一在塢堆村唐永昌間建明𢎞治萬厯繼修一在湖家莊宋治平間趙寺丞以守墳建
  大善寺在髙渠村元勅建內有古栢一大七圍蔭可畝許欲伐輒有龍蛇雷雨之變明梁綱撰存栢記
  潤國寺在小翟村唐貞觀二年
  坦然寺在小杜村元皇慶二年
  清華觀在縣東南隅古桃花庵遺址元至大二年道士喬志度改建
  天真觀在縣西南隅元至大三年建段天章記
  三靈觀在縣西北隅有記今廢
  長春觀在縣治西元中統間建胡大有記今廢
  靈虛觀在西郭外元時賜額尚存乃長春丘真人七大觀之一也
  元兵踐蹂河南北尤甚崑崙丘處機使其徒持牒招求於戰伐之餘由是為人奴者得復為良與濵死而得更生者毋慮二三萬人中州人至今稱道之此絳州稷山諸地所以立觀也
  道清觀在亷城村元延祐三年建明洪武間併三靈靈虛重陽三觀入焉
  太虛觀在東莊村有碑
  保真觀在縣東北元建明洪武間置道㑹司
  洞神宮在縣北初名重陽觀元道人張志朴建郝毅記明嘉靖四年重修
  絳縣
  興國寺在縣西南隅明嘉靖間建吉天來記
  聖水寺在縣西南十里羊村元泰定間建即聖水三泉也僧海林修
  太陽寺在岡底莊元泰定間建
  太陰寺在縣東十五里張上村明萬厯間修
  壽聖寺在縣東二十里鄭柴鎮隋開皇間建
  洪福寺在縣東四十里倉封村元中統二年建明洪武間併觀音福勝二寺入焉置僧㑹司
  普照寺在范柴村金天眷間建
  鐘樓寺在城東北宋乾德中建
  金禪寺在北凡村宋紹興間建
  永興禪寺在牛村東畔溝岩下為朝陽洞元泰定間建寶泉寺在槐泉村明嘉靖間建
  淨土院在崔村
  元清觀在東闗元大德間建
  九雲觀在陳村元延祐間建
  長春觀在荊村元至正間建
  雲溪觀在張村元至治間建
  遇真觀在梅村元至正間建
  玉泉觀二一在鄭柴東南一在賀水元至正間建清都觀在大喬村元至正間建
  太微官在縣西街元至正間建
  玉清觀在絳山西頂
  北極臺在絳山絶頂
  垣曲縣
  興國寺在縣西安民街北金大定二年僧福勝建元延祐二年至正十五年重修進士宋克篤記明洪武間置僧㑹司景泰中萬厯九年繼修三十五年建坊天啓七年又修
  國朝順治十三年知縣秦樂德康熙三年知縣紀𢎞謨繼修
  青楊寺在栁莊村
  開元寺在朱家莊知縣仝梧記
  廣福寺在臯落鎮知縣趙乾清記
  青龍寺在柴家莊
  國朝康熙三年
  淨土寺二一在瞽塚鎮文皓記一在下王村
  福亭寺在西北四十里平原村舊志名淨福寺都御史趙載記
  石磬寺在南王村內有石磬叩之聲聞里餘因名雲川寺在縣西北七十里曹家山絳州靈丘王撰碑焚香院在小趙村
  洪慶觀在縣南一里中條山東舊名金闕院金大定間道士呂道章居觀修養重修觀成仙去金貞祐末道士丁善淵沖舉遺蛻葬觀北河南府教授翟雄飛勒石元延祐六年金書勅賜今額明𢎞治十八年知縣安世賢修
  國朝順治十七年知縣董爾性増修康熙四年知縣紀𢎞謨重修王紀楊帝培傅永弼胥有記
  靖真觀在縣北二十五里元至元中建明一統志至元中重修清泉觀在歪頭山殿內有清濁二泉
  棲神觀在墱坂村
  開元觀在劉村
  迎祥觀在瞽塚鎮宋時建
  岫雲觀在迎駕寨
  吉州
  天寧寺在州南甘泉坊宋崇寧二年建明洪武間置僧正司併安平柏山二寺入焉
  開化寺在州西
  佛閣寺在州南錦屏山麓
  慈教寺在州東
  永慶寺在文城
  大像寺在同樂里
  永齡寺在大天灣
  白衣菴在州崇安門明知州黃光煒建
  全陽觀在州北八里元大德九年
  紫微觀在波門里
  鄉寧縣
  昭逺寺在縣南一里唐龍朔三年建明洪武間置僧㑹司萬厯十八年重修內有古柏四十圍旁有白雲洞
  能仁寺在縣東十里
  清涼寺在縣南二十里
  西成佛寺在縣南七十里
  靈巖寺在縣東八十里
  蓮花寺在縣西九十里
  聖壽院在城東北隅元皇慶元年
  北極觀在縣西門外天臺山明洪武間置道㑹司翠微觀在縣西南七十里唐龍朔間建明洪武間併北極觀入焉
  隰州
  安國寺在州西宣和坊唐武德二年建初名龍紀宋至道元年改今額明洪武間置僧正司
  聖境寺在南闗釋大柄重修柄通大藏精醫術坐化寺中
  天寧寺在城北一里舊名天王寺唐時建明季兵燹國朝順治四年釋道興重修募造檀佛一千六十尊建層樓百尺殿宇數十楹僧舍百餘室康熙十年工竣知州張綏逺撰碑
  觀音寺在城西二里元皇祐初建明萬厯七年修國朝順治十六年侍郎李呈祥重修自為記內有牡丹二髙埒樹
  佛塔寺在州北十六里
  興古寺在州西南三十里西古縣村
  臥雲寺在州西北三十五里金大定元年
  石室寺在州北七十里沙樓山前有龍池後有龍泉禱雨輒應明釋圓鏡修煉於此後化於平窰坡
  國朝順治間重修
  興教寺在州北九十里聖天山宋元符三年建明初併慈雲靈岩石寶三寺入焉
  鄉寧寺在州北百五十里傳張果老游此鄉人立碑透玲如玉
  崇福寺在溫泉廢縣西曲里元初兵燹後寺獨存釋普資拓建中統二年趙德元撰記
  寶巖寺在陶化里內有石泉
  靈巖寺在陶化里內有泉
  普寧寺在中村里
  石壑寺在土同里內有白蓮洞
  聖佛寺在土同里澗畔有石洞內有仙人遺蛻
  黃雲寺在土同里山髙萬仞內有仙人石碁
  千佛菴在北門外土人名小西天明崇禎己巳釋道亮建
  國朝順治七年李呈祥撰記
  煉陽菴在州南十里宋至道二年
  龍泉院在州東七十里紫荊山舊名普照寺唐初建久圯明甲子釋悟昇住此掘故基得甎百餘上注宋元祐年月日重修龍泉院記迺與徒真如募建正德二年刻碑鄭宣撰記
  千佛洞二一在州北十里佛陀灣一在州北五十里神峪村像以千計大佛座下有風洞
  祈真觀在城內宣化坊金興定五年建丘長春修煉於此元河東亷使李文甫宿此有詩
  雲峰觀在州北八里軍儀里宋至道二年
  迎真觀在州北八里宋至道二年
  崇陽觀在州南三十里
  元都觀在州東五十里
  蒲縣
  勝果寺在縣東闗
  龍興寺在縣北五里下軍村金太和二年建明洪武間併興國清涼二寺入焉寺前有古寶泉
  雲峰寺在翠屏山明季廢
  國朝康熙五十一年重建
  䝉古寺在縣西二十里薛闗鎮
  聖壽寺在縣西北四十里古縣村
  準提菴二一在西闗一在洛陽村
  棲雲閣在城西翠屏山久廢
  朝元觀在縣北闗元時建久廢
  玉泉觀在縣北二十里返底村久廢
  大寧縣
  彌陀寺在縣西闗東南隅元至治三年建明洪武間修置僧㑹司併福勝寺入焉
  大安寺在縣南翠微山麓
  興隆寺在縣西石城村
  筆峰寺在縣西南筆架山宋太祖勅建今廢
  溫涼寺在縣西康里村
  資聖寺在內史村西南
  靈雲寺在安阜鎮
  清涼寺在索提村北
  步雲寺在上麻束村
  禪峰寺在縣西北孔山之麓有禪峰洞相傳宋太祖避兵蜘蛛布網洞口兵至不見去即位後勅建寺今廢
  準提菴三一在龍泉山一在西門甕城內一在阜城寨胥
  國朝建
  大清觀在縣東龍泉山金大定三年
  國朝順治間重修
  永和縣
  興化寺在縣西南仙芝坊金明昌五年建明洪武間置僧㑹司併朝陽丈八佛二寺入焉
  朝陽寺在縣北十五里
  保安寺在縣東三十里
  大雲寺在縣東南四十里
  吉祥寺在縣東北四十里
  烏龍寺在縣西南四十五里烏龍山
  普照寺在縣南五十里交口
  望海寺在縣西六十里即丈八佛寺
  香巖寺在縣北七十里
  龍巖寺在縣南九十里龍岩相傳宋太祖避亂巖洞後勅建寺有碑記有洪鐘髙八尺圍一丈五尺厚六寸明時墜地數十人不克舉牧羊子立懸之遂入洞化焉村人塑像寺中















  山西通志卷一百七十一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