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廣羣芳譜/卷0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六 廣羣芳譜
卷十七
卷十八

御定佩文齋廣羣芳譜卷十七

 蔬譜

菜瓜

[編輯]

|原|菜瓜,北方名苦瓜。蔓葉俱如甜瓜,生時色青質脆,可生食,間有苦者,亦可作豉醃葅,故名菜瓜。熟亦微甜,生秋月,大小不一,止可醃以備冬月之用。

|彙考|

|增|

|詩。豳風|七月食瓜。

|小雅|疆場有瓜,是剝是菹。|傳|剝瓜為葅也。

|夏小正|八月剝瓜。|注|畜瓜之時也。

|別錄|

|原|

|製用|
 十香菜。黃豆一斗煮爛,去湯撈起,用麪四斤,拌勻,二寸厚,用乾蘆席上蒲包蓋密二七,候冷取出,曬乾聽用。菜瓜出時,用廿一斤切丁,鹽二斤醃一宿,取出㫰乾。加薑絲二三斤,陳皮絲半斤,去皮杏仁三升。每黃豉一升,醃瓜水三椀,加好酒一瓶,拌勻。再加花椒四兩,大小茴香各二兩,甘松、三奈、白芷、蒔蘿各半兩,拌勻。以淨罈盛滿,箬扎口,泥封。外寫東西南北四字,每日曬一面,三七後可用。
 十香瓜。切碁子塊,每斤用鹽八錢,諸料物同瓜拌勻,缸醃一二日,控乾,日曬,晚復入滷,如此三次,勿令太乾,裝罈。
 醬瓜。醬黃一斤,鹽四兩,先將青瓜剖開去子,用石灰、白礬不拘多少為末和,取清水將瓜泡一日一夜,取出洗淨。量用鹽醃一日,滾湯一掠,晾乾,不可日曬。每瓜一斤,醬麪一斤,鹽四兩,拌入甕中。一月後醬透,取瓜少帶醬,入罈收貯。用甚青脆甘美,其醬或食或再醬蔬菜。
 糖醋瓜。生菜瓜一片,切小塊,鹽一兩五錢,醃一宿撈起。以汁煎滾,候冷,入瓜拌透,又曬。再用糖四兩,醋一椀,磁器浸入小茴香、砂仁、花椒、紫蘇、薑少許。
 香瓜。將瓜用鹽滷浸一宿,漉起,用滷煎滾過,曬乾。用好醋煎滾,候冷,調砂糖、薑絲、紫蘇、蒔蘿、茴香拌勻,用磁器貯用。
 糟瓜。菜瓜以石灰、白礬煎滾,冷,浸一伏時,用煮酒泡糟鹽,入銅錢百餘文拌勻,醃十日,取出控乾。別用好糟,入鹽適中,煮酒泡,再拌,入罈收貯,箬扎口泥封。
 瓜虀。揀未熟瓜,每斤隨瓣切開,去瓤不用,就百沸湯焯過。以鹽五兩勻擦翻轉,豆豉半斤,釅醋半升,麫醬斤半,馬芹、川椒、乾薑、陳皮、甘草、茴香各半兩,蕪荑二兩,並為細末,同瓜一處拌勻,入磁甕內醃壓,於冷處頓之。經半月後則熟,瓜色明透絶類琥珀,味甚香美。
 又,取生瓜,用竹簽穿透,每瓜十枚用鹽四兩,醃一宿,瀝去瓜水令乾,用醬十兩拌勻,烈日曬,翻轉又曬乾,入新磁器內收用。

稍瓜

[編輯]

|增|

|本草|稍瓜,一名越瓜,一名菜瓜。南北皆有。二三月下種生苗,就地生蔓。青葉黃花,並如冬瓜花葉而小。夏秋之間結瓜,有青、白二色,大如瓠子。一種長者至二尺許,俗呼羊角瓜,子狀如胡瓜子,大如麥粒。

|原|稍瓜,蔓生。較黃瓜頗麤,色綠而黑,縱有白紋界之微凹,體光而滑,膚實而韌。味甘,寒。利腸,去煩熱,止渴,利小便,解酒熱,宣洩熱氣。不益小兒,不可與乳酥、鮓同食。宜忌大略與黃瓜同。

|別錄|

|增|

|倦遊雜錄|韓龍圖贄,山東人,鄉里食味好以醬漬瓜啗,謂之瓜虀。韓為河北都漕,廨宇在大名府,府中諸軍營多鬻此物,韓嘗曰:某營者最佳,某營者次之。趙說歎曰:歐陽永叔嘗撰花譜,蔡君謨亦著荔枝譜,今須請韓龍圖贄撰瓜虀譜矣。

|原|

|製用|
 糖醋瓜。稍瓜分二片,又橫切作薄片,淡曬。薑絲、糖、醋拌勻,納淨罈內,十數日即可用。
 盤醬瓜。細白麪不拘多少,伏中新汲水和,軟硬得法,用模踏堅實,切二指厚片,放蓆上排勻,以黃蒿覆之。三七後,遍生黃衣,取出曬極乾,入水略濕,刷去黃衣,淨碾為細末,名曰醬黃。每醬黃一斤,用瓜一斤,炒鹽四兩。七月間稍瓜熟時,檢嫩全者,不須去瓤,先將數內鹽醃瓜一宿,次日將鹽與醬麪拌勻,一層醬,一層瓜,盛甕中,每層瓜內間茄一個。每日清晨盤一次,日夕盤一次,盤在盆內,十數日即成,收貯任內。
 糟瓜。稍瓜每五斤,用鹽七兩,和糟勻醃,用古錢五十文,逐層頓。十餘日取出,去錢並舊糟,換好糟,依前醃之,入甕收貯待用。

|增|

|齊民要術|食經藏越瓜法。糟一斗,鹽三升,醃瓜三宿。出,以布拭之,復醃如此。凡瓜欲得完,慎勿傷,傷便爛,以布囊就取之,佳。豫章郡人晚種越瓜,所以味亦異。

|學圃餘疏|瓜之不堪生噉而堪醬食者曰菜瓜,圓者如甜瓜,長者如王瓜,皆一類也。以甜醬漬之,為蔬中佳味。

黃瓜

[編輯]

|原|黃瓜,一名胡瓜,本草云:張騫使西域得種,故名。拾遺錄云:大業四年避諱,改為黃瓜。俗又呼為王瓜。蔓生。葉如木芙蓉葉,五尖而澀,有細白刺,如針芒。莖五稜,亦有細白刺。開黃花。結實青白二色,質脆嫩多汁,有長數寸者,有長一二尺者,遍體生刺,如小粟粒,多謊花,其結瓜者即隨花並出。味清涼,解煩止渴,可生食。種陽地,暖則易生,行陣宜整,兩行微相近,用樹枝棚起如人胸高,附蔓於上,兩行外相遠以通人行。喜糞壅,頻鋤勿令生草,瓜生至初花鋤三四次,鋤勿著根,令瓜苦。亦有隨地蔓生者。摘瓜時宜引手摘,勿踏瓜蔓,亦勿翻覆之。此瓜可生食,亦可醃以為菹。性甘,寒。小兒不宜多食。

|彙考|

|增|

|述異記|南康樗都縣西㳂江有石室,名夢口穴。嘗有船人遇一人通身黃衣,擔兩籠黃瓜,求寄載,過至岸下,此人徑下崖,直入石穴中。

|學圃餘疏|王瓜,出燕京者最佳,其地人種之火室中,逼生花葉。二月初即結小實,中官取以上供。唐人詩云二月中旬已進瓜,不足為奇矣。又一種秋生者,亦佳,吾土俱宜。閩中二三月間食,入夏枯矣。

|集藻|

|七言絶句|

|原|

|宋。陸游|白苣黃瓜上市稀,盤中頓覺有光輝,時清閭里俱安業,殊勝周人詠採薇。

|別錄|

|原|

|種植|下種宜甲子、庚子、壬寅、辛巳,黃道開成日。二月上旬為上時,三月上旬為中時,四月上旬為下時,至五六月止可種藏瓜耳。藏瓜,皮厚可收藏者。預先將畦劚數遍,以土熟為度,加熟糞一層,又翻轉,以耙耬平,水飲足。將子用軟布包裹,水濕,生芽出。天晴日中種子於內,掩以浮土二指厚。每晨以清糞水灌澆,俟苗長茂,帶土移栽。苗大發旺,用竹刀開其根跗間,納大麥一粒,結瓜碩大而久。栽苗之畦修治與上同,糞要熟而細,一切草根須去盡。

|收子|取生數葉即結瓜者,謂之本母。子留至極熟摘下,截去兩頭,取中央者,洗淨晾乾,置乾燥處,勿令浥濕,浥濕則難生。

|衛瓜|
 瓜生蟻,用羊骨引至旁,棄去。瓜中黃甲小蟲,喜食瓜葉,宜以緜兜𦊰去。
 瓜忌香,尤忌麝香,一觸之輙痿死。一法,瓜旁種蔥、蒜,能辟麝。

|藏瓜|淋過灰曬乾,藏瓜、茄至冬如新。

|製用|
 新摘瓜開作兩片,將子與瓤去淨,鹽醃二三日,晾乾。入滷醬掩十餘日,滾水候冷洗淨,晾乾,入好麪醬醃,極嫩。黃瓜整醃之尤肥美,茄同此。
 又法,黃瓜、茄不拘多少。先用醬黃鋪在缸內,次以鮮瓜、茄鋪一層,鹽一層,又下醬黃一層,瓜茄一層,鹽一層。如此層層相醃五七宿,烈日曬之。欲作乾瓜,取出曝之,不必用水。

南瓜

[編輯]

|原|南瓜,附地蔓生,莖麤而空,有毛。葉大而綠,亦有毛。開黃花,結實形橫圓而𥪡扁,色黃有白紋,界之微凹。煮熟食,味麪而膩,亦可和肉作羹。又有番南瓜,實之紋如南瓜而色黑綠,蔕頗尖,形似葫蘆。二瓜皆不可生食。

|增|

|本草|南瓜,四月生苗,引蔓甚繁,一蔓可延十餘丈,節節有根,近地即著。葉狀如蜀葵,大如荷葉。花如西瓜花。結瓜正圓,大如西瓜,上有稜如甜瓜。一本可結數十顆,其色或綠或黃或紅。子如冬瓜子。肉厚色黃。

|農桑通訣|浙中一種陰瓜,宜陰地種之。秋熟色黃如金,皮膚稍厚,可藏至春,食之如新。疑即南瓜也。

絲瓜

[編輯]

|原|絲瓜,一名蠻瓜,一名布瓜,一名天羅絮,一名天絲瓜。蔓生,莖綠色,有稜而光。葉如黃瓜葉而大,無刺,深綠色。宜高架,喜背陽向陰,開大黃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蘂瓣俱黃。少以鹽漬,可點茶。結實狀如瓜,有短而肥者,有長而瘠者。瓜大寸許,長一二尺,或三四尺,深綠色有皺點,瓜首如鱉首。嫩者煮熟加薑、醋食,同雞、鴨、豬肉炒食,佳。不可生食,性冷,解毒,多食敗陽。九月將老者取子留作種,瓢絲如網,可滌器。

|集藻|

|七言絶句|

|增|

|宋。杜北山。詠絲瓜|寂寥籬戶入泉聲,不見山容亦自清,數日雨晴秋草長,絲瓜沿上瓦牆生。

|趙梅隱。詠絲瓜|黃花褪束綠身長,白結絲包困曉霜,虛瘦得來成一捻,剛偎人面染脂香。

冬瓜

[編輯]

 呼東瓜者,非。

|原|冬瓜,一名白瓜,一名水芝,一名地芝,見廣雅。一名蔬𦶍。在處蒔之,附地蔓生,莖麤如指,有毛,中空。葉大而青,有白毛如刺。開白花,實生蔓下,長者如枕,圓者如斗,皮厚有毛,初生青綠,經霜則青皮上白如塗粉,肉及子亦白。八月斷其梢,簡實小者摘去,止留大者五六枚,經霜乃熟,十月足,收之。味甘,微寒。性急善走,除小腹水脹,利小便,止渴,益氣,除滿,耐老,去頭面熱,鍊五臟。有熱病者宜食,陰虛及患寒疾人、久病人忌之。霜降後方可食,不然成反胃病。

|增|

|本草|其瓤謂之瓜練,白虛如絮,可以浣練衣服。其子謂之瓜犀,在瓤中成列。

|彙考|

|增|

|清異錄|果中子繁者惟夏瓜、冬瓜、石榴,故嗜果者目瓜為百子甕。

|瀛厓勝覽|蘇門荅刺國東瓜久留不敗。

|學圃餘疏|天下結實大者無若冬瓜,味雖不甚佳,而性溫可食。

|廣東志|崑𡶁山冬瓜延蔓,蒼藤徑寸,實長三四丈,大踰圍。

|集藻|

|七言絶句|

|增|

|宋。鄭安曉。詠冬瓜|翦翦黃花秋復春,霜皮露葉護長身,生來籠統君休笑,腹裏能容數百人。

|別錄|

|原|

|種植|

|齊民要術|
 種冬瓜法。傍墻陰地作區,圍二尺,深五寸,以熟糞及土相和。正月晦日種,既生,以柴木倚牆令其緣上。旱則澆之。
 冬瓜十月區種,如區種瓜法。冬則推雪著區上為堆。潤澤肥好,乃勝春種。

|收藏|宜高燥處,忌近鹽、醋及掃箒、雞、犬觸犯。與芥子同安置,可經年不壞。

|收子|瓜蔕灣曲貼肉者雌瓜也,俟極老,取子,收高燥處勿浥濕,留作種。

|製用|

|荊楚歲時記|七月採瓜犀為面脂。瓢亦可作澡豆。

|齊民要術|冬瓜削去皮、子,於芥子醬中或美豆醬中藏之,佳。

|增|

|齊民要術|
 瓜芥菹。用冬瓜,切長三寸,廣一寸,厚二分。芥子少與胡芹子合熟研,去滓,與好酢,鹽之,下瓜。唯久益佳也。
 食經藏梅瓜法。先取霜下老白冬瓜,削去皮,取肉方正薄切如手版。細施灰,羅瓜著上,復以灰覆之。煮𣑁皮、烏皮梅汁器中。細切瓜,令方三分,長二寸,熟煠之,以之投梅汁。數月可食。以醋石榴子著中,並佳也。

|物類相感志|夏月衣蒸,以冬瓜汁浸洗,其跡自去。

|原|

|多能鄙事|
 蜜煎。經霜老冬瓜去皮及近瓤者,用近皮肉切片,沸湯焯過,放冷。以石灰湯浸一宿,去灰水,以蜜放銀石器內熬熟,下瓜片微煎,漉出。別用蜜煎候瓜色微黃,傾出待冷,以磁礶收,煉蜜養之。
 蒜冬瓜。以老者去皮瓤,切作一指濶。白礬、石灰煎湯焯過,溫水泡去灰氣,控乾。每斤用鹽二兩,蒜瓣三兩,同擣碎,拌冬瓜裝入磁器,添熬過好頭醋浸之。
 冬瓜仁七升,絹袋盛。投三沸湯中,須臾取出,曝乾,如此三度。清苦酒漬一宿,曝乾為末。日服方寸匕,能令人肥悅,明目,延年不老。又法,取子三五升,去皮,為丸。空心日服三十丸,令人白淨如玉,又能補肝明目,治男子五勞七傷。
 悅澤面容。白瓜仁五兩,桃花四兩,白楊皮二兩,為末。食後,白湯服方寸匕,日三服。欲白,加瓜仁;欲紅,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一方有橘皮,無楊皮。
 跌撲傷損。用乾冬瓜皮一兩,真牛皮膠一兩,剉入鍋內,炒存性,研末。每服五錢,好酒熱服,仍飲酒一甌,厚蓋,取微汗,其痛即止。
 損傷腰痛。冬瓜皮燒研,酒服一錢。

壺盧

[編輯]

 本草云:壺,酒器。盧,飲器。此物各象其形,故名。俗作葫蘆。

|增|

|本草|壺盧,一名瓠瓜,一名匏瓜。圓者曰匏,亦曰瓢。

|原|葫蘆,匏也,一名𣋒姑。蔓生,莖長,須架起則結實圓正,亦有就地生者。大小數種,有大如盆盎者,有小如拳者,有柄長數尺者,有中作亞腰者。莖韌,有絲如筋。葉圓,有小白毛,面青背白。開白花。有甘、苦二種。甘者,性冷,無毒,利水道,止消渴。苦者,有毒,不可食,惟可佩以渡水。陸農師曰:項短大腹曰瓠,長如越瓜,首尾如一者。細而合上曰匏,無柄而圓大,形扁者。似匏而肥圓者曰壺。匏之有短柄大腹者。

|增|

|本草|李時珍曰:長瓠,懸瓠,瓠之一頭有腹,長柄者。今人以為茶、酒瓢。壺盧,瓠瓜,蒲盧。細腰者。今之藥壺盧。廣志謂之約腹壺。亦有大小二種。名狀不一,其實一類各色也。處處有之,但有遲早之殊,並以正月下種,生苗引蔓延緣。其葉似冬瓜葉而稍團,有柔毛,嫩時可食。五六月開白花。結實白色,大小長短各有種色。瓤中之子齒列而長,謂之瓠犀。爾雅云:瓠棲,瓣。注云:瓠中瓣也。

|彙考|

|增|

|詩。𨚍風|匏有苦葉。|疏|匏葉少時可為羹,今河南及揚州人恆食之。八月中,堅強不可食,故云苦葉。

|原|

|豳風|八月斷壺。

|小雅|
 南有樛木,甘瓠纍之。
 幡幡瓠葉,采之亨之。

|大雅|酌之用匏。

|增|

|禮記。月令|仲冬行秋令,則瓜瓠不成。

|郊特牲|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周禮。地官|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注|蓏,瓜瓠之屬。

|原|

|論語|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增|

|晉書。杜預傳|預初攻江陵,吳人知預病癭,憚其智計,以瓠繫狗頸示之。

|南齊書。卞彬傳|彬性飲酒,以瓠壺瓢勺杬皮為肴,著帛冠,十二年不改易。以大瓠為火籠,什物多諸詭異。自稱卞田居,婦為傅蠶室。

|梁書。蕭琛傳|始琛在宣城,有北僧南度,惟齎一葫蘆,中有漢書序傳。僧曰:三輔舊老相傳,以為班固真本。琛固求得之。

|北齊書。武成胡後傳|後母範陽盧道約女,初懷孕,有胡僧詣門曰:此宅瓠盧中有月。既而生後。

|唐書。柳玭傳|玭嘗述家訓以戒子孫曰:余舊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齕蔔瓠而已,皆保重名於世。

|管子|六畜育於家,瓜瓠、葷菜、百果備具,國之富也。

|原|

|莊子|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增|

|韓非子|齊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穀見之曰:穀聞先生之義,不恃仰人而食。今穀有樹瓠之道,堅如石,厚而無竅,願獻之。仲曰:夫瓠所貴者,謂其可以盛也。今厚而無竅則不可剖以盛物,而任重如堅石則不可以剖而以斟,吾無以瓠為也。曰:然,穀將以欲棄之。今田仲不恃仰人而食,亦無益人之國,亦堅瓠之類也。

|鶡冠子|賤生於無所用,中河失船,一壺千金。

|淮南子|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注|浮,瓠也。

|新序|魏文侯見箕季牆壞不治,問其故。曰:不時。又進瓠羹。文侯曰:牆壞不築,教我無奪民功。貽我瓠羹,教我無多歛百姓。

|太康地記|朱崖儋耳無水,唯種大瓠,藤斷,其汁用之亦足。

|世說|陸士衡初入洛,咨張公所宜,詣曰劉道真,是其一。既往,劉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禮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否。陸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記事珠|王筠好弄葫蘆,每吟詠,則注水於葫蘆,傾已復注,若擲之於地,則詩成矣。

|酉陽雜俎|儋崖種瓠,成實,率皆石餘。

|盧氏雜說|鄭餘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眾皆驚,朝僚以故相望重,皆凌晨詣之。至日高,餘慶方出,閒話移時,諸人皆枵然。餘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諸人相顧,以為必蒸鵞鴨之類。逡巡舁臺盤出,醬醋亦極香新,良久就餐,每人前下粟米飯一椀,蒸葫蘆一枚。相國餐美,諸人強進而罷。

|清異錄|瓠少味無韻,葷素俱不相宜,俗呼淨街槌。

|埤雅|瓠葉,庶人之菜也,菜無微於瓠葉。

|原|婦人歸外家,外舅、姨皆以新葫蘆兒贈之,俗雲宜長外甥。

|集藻|

|五言律詩|

|原|

|唐。杜甫。除架|束薪已零落,瓠葉轉蕭疎,幸結白花了,寧辭青蔓除,秋蟲聲不去,暮雀意何如,寒事今牢落,人生亦有初。

|鄭審。酒席賦得匏瓢|華閣與賢開,仙瓢自遠來,幽林常伴許,陋巷亦隨回,掛影憐紅壁,傾心向綠杯,何曾斟酌處,不使玉山頹。

|增|

|元。范梈。種瓠|
 或言種瓠蔓長必剪,其標乃實,余齋所種,因樹為架,蔓緣不已,果多虗花,欲去之,慮傷其凌霄之意,因賦五言為之解嘲雲。
 豈是階庭物,支離亦自奇,已殊凡草蔓,綴得好花枝,帶雨寧無實,凌霄必有為,啾啾羣鳥雀,從汝踏多時。

|秋後瓠果成一實,輪囷可愛,余嘉其晚成而不羣,荅賦雲|嘉瓠吾所愛,孤高更可人,不虛種植意,終繫發生神,有葉誠藏用,無容豈識真,明年應見汝,衆子亦輪囷。

|七言律詩|

|增|

|金。麻九疇。三弟手植瓢材且有詩,予亦戲作|為愛胡盧手自栽,弱條柔蔓漸縈回,素花飄後初成實,碧蔭濃時可數枚,試問老禪藤繳去,何如遊子杖挑來,早知瓠落終無用,只合江湖養不才。

|五言絶句|

|增|

|明。高啟。摘瓠|輪囷臥霜露,秋曉摘初歸,自笑詩人骨,何由似爾肥。

|七言絶句|

|增|

|宋。楊萬里|笑殺桑根甘瓠苗,亂他桑葉上他條,向人更逞廋藏巧,卻到桑梢掛一瓢。

|詩散句|

|增|

|宋。孝武帝|匏漿調秋葉。

|唐。李白|魯叟悲匏瓜。

|朱慶餘|荒蔓露青匏。

|宋。陸游|家園瓜瓠漸輪囷。

|元。王逢|籬落緣雲瓠子肥。

|明。僧道衍|嫩瓠肥白纔燖豝。

|別錄|

|增|

|國語|諸侯伐秦,及涇莫濟。叔向見叔孫穆子,穆子曰:豹之業,及匏有苦葉矣,不知其他。叔向退,召舟虞與司馬,曰:夫苦匏不材與人共濟而已。是行也,魯人以莒子先濟,諸侯從之。

|蜀志。張裔傳|裔為益州太守,雍闓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麤。

|唐書。禮樂志|有葫蘆笙、簫。

|博物志|庭州灞水,以金銀鐵器盛之皆漏,唯瓠葉不漏。

|酉陽雜俎|瓠,牛踐苗則子苦。

|爾雅翼|天之匏瓜星,一名天雞,在河鼓東。曹植洛神賦:歎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阮瑀止慾賦曰:傷匏瓜之無偶,悲織女之獨勤。則古稱匏瓜皆謂星爾。

|原|

|種植|
 葫蘆、冬瓜、茄瓠、瓠子、黃瓜、菜瓜俱宜天晴日下種。每晨以清糞水澆之,二月下旬栽,則五月中旬結實,若三月種則太遲矣。種法,正月預以糞和灰土實填作一坑,候土發過熱,篩過,以盆盛土,種諸子。常灑水,日曬暖,夜收暖處,候生甲時,分種於肥地。常以清糞水澆灌,上用低柵蓋之,待長,帶土移栽。俟引蔓結子,子外之條掐去之。凡留子,初生二三子不佳,取第四五者留之。每科留三枚即足,餘旋食之。
 種大葫蘆。正月中,掘地作坑,深數尺或至一丈。填實油蔴、菉豆爛草葉一層,糞土一層,如此數重,向上一尺餘,糞土填之。坑方四五尺,每坑只種十餘顆。二月下子,待生長尺許,揀擇肥好者四莖,每兩莖相縛著一處,仍以竹刀刮去半邊,以物纏住,以牛糞黃泥封之,一如接樹法裹。待生做一處,只留一頭。取此兩莖,亦如前法,四根合作一根。長大隻留一根,待結葫蘆,只揀取兩箇周正好大者,餘俱去之。依此,葫蘆極大,每箇可盛一石。
 長頸葫蘆,如前法。如欲將長頭打結,待葫蘆生成,趁嫩時將其根下土挖去一邊,卻輕擘開根頭,掗入巴豆肉一粒在根裏,仍將土罨其根。俟二三日,通根藤葉俱輭敝欲死,卻任意將葫蘆結成或縧環等式,仍取去根中巴豆,照舊培澆,過數日,復鮮如故,俟老收之。

|增|

|物類相感志|葫蘆照水種自正。

|原|

|製用|

|崔豹。古今注|匏,瓠也。壺盧,瓠之無柄者也。瓠有柄者,懸瓠,可以為笙,曲沃者尤善,秋乃可用之,則漆其裏。瓢亦瓠也,瓠其總,瓢其別也。

|增|

|嶺表錄異|胡盧笙,交趾人多取無柄之瓠割而為笙。上安十三簧,吹之音韻清響,雅合律呂。

|記事珠|唐世風俗貴重葫蘆醬、桃花醋。

|逢原記|李適之酒器有瓠子巵。

|原|

|埤雅|匏苦,瓠甘。酌酒,冬盛則暖,夏盛則寒。

|增|

|埤雅|壺性善浮,要之可以渉水,南人謂之要舟。

|爾雅翼|河汾之寶,有曲沃之懸匏焉,良工取以為笙。

|瀛厓勝覽|古俚國以葫蘆為樂器。

|原|

|王氏農書|
 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葷羹,可蜜煎作果,可削條作乾。小者可作盒盞,長柄者可作噴壺,亞腰者可盛藥餌,苦者可治病。
 瓠之為物也,纍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餁咸宜,最為佳蔬。種得其法,則其實碩大,小之為瓠杓,大之為盆盎,膚瓤可以餵豬,犀瓣可以灌燭,舉無棄材,濟世之功大矣。

|農桑撮要|做葫蘆茄乾。茄削片,葫蘆匏子削條,曬乾收,依做乾菜法。

|千金月令|冬至日,取葫蘆盛蔥根莖汁,埋於庭中。夏至發開,盡為水,以漬金、玉、銀、石青各三分,自消,曝乾如飴。可休糧,久服神仙,名曰金液漿。

瓠子

[編輯]

|原|瓠子,江南名扁蒲。就地蔓生,處處有之。苗、葉、花俱如葫蘆。結子長一二尺,夏熟,亦有短者,麤如人肘,中有瓤,兩頭相似。味淡,可煮食,不可生噉。夏月為日用常食,至秋則盡,不堪久留。性冷,無毒。除煩止渴,治心熱,利水道,調心肺,治石淋,吐蛔蟲,壓丹石毒。

茄子

[編輯]

|原|茄子,一名落蘇,酉陽雜俎云:錢王有子跛足,以聲相近,故呼落蘇。一名小菰,見晉書先蠶儀注。一名崑崙瓜。見大業拾遺錄云:改呼茄子為崑崙紫瓜。清異錄云:人間但名崑味。有紫、青、白三種,老則黃如金。來自暹羅,紫者又名紫膨脝。說本黃庭堅。白茄又名銀茄。又一種白者名渤海茄,形圓,有蔕,有蕚,大者如甌。又一種白花,青色,稍扁。一種白而扁謂之番茄,此物宜水勤澆,多糞則味鮮嫩,自小至大,生熟皆可食,又可曬乾冬月用,如地瘠少水者,生食之,刺人喉。一種水茄,形稍長,亦有紫、青、白三色,根細末大,甘而多津,可止渴,此種尤不可缺水與糞。此數種在在有之。味甘,寒,丹溪謂茄屬土,甘而降火。莖麤如指,紫黑有刺。葉如蜀葵葉,亦紫黑有刺。開花時,摘其葉布通衢,規以灰,令人物踐踏之,則子繁,俗名嫁茄。熟者食之厚腸胃,火炙食之甚美,北方以為常食,南人不敢生食,云:動氣發瘡及痼痰。患冷氣人忌用,秋後茄發眼疾。

|增|

|本草|株高三四尺,葉大如掌。自夏至秋,開紫花,五瓣相連,五稜如縷,黃蘂綠蔕,蔕包其茄。茄中有瓤,瓤中有子,子如脂麻。有團如栝樓者,有長四五寸者。

|彙考|

|增|

|南史。蔡樽傳|樽為吳興太守,不飲郡井。齋前自種白莧、紫茄,以為常餌。詔褒其清。

|嶺表錄異|交嶺茄樹,經冬不凋,有二三年漸成大樹者,其實如瓜也。

|拾遺記|淇漳之鱧,脯以青茄。

|原|

|水經注|石頭對西蔡浦,長百里,上有大荻浦,下有茄子浦。

|酉陽雜俎|有新羅種,色稍白,形如雞卵。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種。

|增|

|酉陽雜俎|茄子,本蓮莖名,革遐反。今呼茄,未知所自。成式因就節下食有茄子數蔕,偶問張周封故事。張云:一名落蘇,事具本草。嶺南茄子宿根成樹,高五六尺。姚向曾為南選使,親見之。

|真臘風土記|蔬菜有蔥、芥、韭、茄瓜、西瓜、王瓜。瓜、茄正月間即有之,茄樹有經數年不除者。

|容齋隨筆|浙西常茄皆皮紫,其白者為水茄。江西常茄皆皮白,其紫為水茄。亦一異也。

|集藻|

|頌|

|原|

|宋。張舜民。茄子頌|身累百贅,頸附千疣,採之不勤,茹之頗柔。

|五言律詩|

|增|

|明。董其昌。詠紫茄五首|
 何物崑崙種,曾經御苑題,似葵能衛足,非李亦成蹊,落實尋常味,攀條徑寸低,玉盤如可薦,寧復悵雲泥。
 欲辨嘉蔬種,應同藿食人,纍垂貪結子,低矮巧藏身,被壠千苞赤,連畦萬顆勻,清齋頻擷取,老圃未生嗔。
 纂纂稱天茁,芊芊見土毛,知非豐歲寶,聊佐腐儒饕,落處寧為瓠,投來頗似桃,米家圖矮樹,怪爾矗雲高。
 卑棲性所便,尺五即為天,每帶胭脂色,來登玳瑁筵,江蓴下豉美,蒟醬點庖鮮,能誤青鞋客,忙趨過邵田。
 不敢怨無詩,秋當詠菊時,封關丸可弄,覆餗印何纍,槐國分陰近,僬僥假蓋遲,誰知謙吉意,更好助觀頤。

|五言絶句|

|增|

|明。吳寬。題畫茄|種茄糞壤中,地力亦易竭,厥狀雖不同,難將味分別。

|七言絶句|

|原|

|宋。黃庭堅。謝楊履道送銀茄四首|
 藜藿盤中生精神,珍蔬長蔕色勝銀,朝來鹽醯飽滋味,已覺瓜瓠謾輪囷。
 君家水茄白銀色,殊勝埧裏紫彭亨,蜀人生疎不下著,君與北人俱眼明。
 白金作顆非椎成,中有萬粟嚼輕氷,戎州夏畦少蔬供,感君來飯在家僧。
 畦丁收盡垂露實,葉底猶藏十二三,待得銀包已成穀,更當乞種過江南。

|增|

|鄭安曉|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如何緇俗偏同嗜,入口原來總一般。

|元。錢選。題秋茄圖|憶昔毘山愛寫生,瓜茄任我筆縱橫,自憐老去翻成拙,學圃今猶學不成。

|明。陳憲章。荅送茄瓜|
 兩頭肥綠壓肩斜,五月江園始送瓜,童子近前與翁語,小籃瓜底是新茄。
 同將形色委人間,竊比高松一鶴閑,口腹累人都未免,茄瓜籃裏又詩還。

|詩散句|

|增|

|梁。沈約|紫茄紛爛熳。

|唐。柳宗元|珍蔬折五茄。

|元。方回|茄藤宜硬地。

|宋。張耒|映葉乳茄濃黛抹。

|別錄|

|增|

|白獺髓|趙希倉倅紹興日,令庖人造燥子茄子,欲書判食單,問廳吏茄字。吏曰:草頭下著加。即援筆書,草下用家字,乃蒙字。郡人目曰燥子蒙。

|原|

|種植|二月下子,須肥熟地,常澆灌之。俟四五葉,帶土移栽,相離尺許。根宜築實,虗則風入難活。區土不宜有浮土,恐雨濺泥污葉,則萎而不茂。宜天晴栽,鋤治、培壅功不可缺。

|王氏農書|茄視他菜最耐久,供膳之餘,糟鹽豉醋,無所不宜,須廣種之。

|務本新書|茄開花,斟酌窠數,削去枝葉,再長晚茄。

|老圃常談|種茄二十科,糞壅得所,可供一人食。

|增|

|種樹書|
 種茄子時,初見根處,擘開,納硫黃一星,以泥培之。結子倍多,其大如盞,味甘而益人。
 茄著五葉,因雨栽之。

|原|

|收種|九月黃熟時摘取,擘四瓣或六瓣,曬極乾,懸之房內或向陽處,勿浥濕。臨種時,水泡取子,淘淨,去其浮者。

|製用|
 糖醋茄。新嫩茄切三角,沸湯煠過,麤布包,壓乾,鹽醋醃一宿,曬乾。薑、陳皮、蒔蘿、茴香、紫蘇為末,拌勻,煎滾糖醋燒,曬乾收貯。用時以湯泡過,香油煠用。
 糟茄。天晴日停午摘嫩茄,去蔕。用沸湯焯過,候冷,以軟帛拭乾。每十觔用鹽二十兩飛過,白礬末秤一兩,酒糟十觔,拌勻。入罈,泥封,久而茄色愈黃透不黑。
 食香茄。切小塊,每觔用鹽四兩,以食香同茄拌勻,醃一二日,控乾,日曬,晚復入滷水,如此三五次,收貯。
 醬茄。九月間,將好嫩茄去蔕,酌量用鹽醃五日,去水。別用市醬醃五七日,其水盡去,揩乾,曬一日,方可入好醬內。
 蒜茄。深秋摘下茄,去蔕,揩淨。用常醋一椀、水一椀合煎微沸。將茄煠過,控乾,搗蒜並鹽和冷定醋水拌勻。納磁罈。
 蝙蝠茄。嫩茄切四瓣,滾湯煮將熟,搨好醬上,俟稍鹹,取出,加椒末、麻油,入籠蒸香。籠內托以厚麪餅盛油。
 芥末茄。嫩茄切條,不洗,曬乾。多著油,鍋內加鹽炒熟,入磁盆中攤冷,用乾芥末拌和,磁礶收。
 燒茄。乾鍋內每油三兩,擺去蔕茄十箇,盆蓋,燒候軟如泥。入鹽、醬,料物麻、杏泥拌,入蒜尤佳。
 鵪鶉茄。嫩者切細縷,焯過,控乾。用鹽、醬、椒、蒔、茴、橘、杏、甘草、紅豆,研細末拌,曬蒸,收用。用時,以湯泡,蘸香油煠之。
 茄,大切三片,小二片。用河水浸半時,撈入鍋內,加鹽,用水煮一滾,取出,曬至晚,仍入原湯再煮一滾,留鍋內。明早後,煮一滾,再曬至晚。如前再煮,以湯盡為度,曬至極乾,入罈內收。

|增|

|物類相感志|茄子以爐灰藏之,可至四五月。

|靈苑方|腸風下血,用經霜茄連蔕,燒存性為末,每日空心溫酒服二錢。

|圖經本草|腰腳風血積冷,筋急拘攣疼痛者。取茄子五十觔,切洗,以水五斗煮取濃汁,濾去滓。更入小鐺中,煎至一升以來,即入生粟粉同煎,令稀稠得所,取出搜和。更入麝香、硃砂末,同丸如梧子大。每日用秫米酒送下三十丸,近暮再服,一月乃瘥。

附錄 苦茄

[編輯]

|增|

|本草|陳藏器曰:苦茄,野生嶺南,樹小有刺。子塗癰腫,根亦可作湯浴,主治瘴氣。

緬茄

[編輯]

|原|

|滇南雜記|緬茄,出緬甸,大而色紫,蔕圓整,蠟色者佳,今會城絕不可得,多以小者於蔕上刻人物鳥獸之形,殊殺風景。過滇中者多市之,而滇中人亦以此贈遠。

|集藻|

|五言絶句|

|增|

|宋。劉子翬|緬甸實如瓜,垂金粲秋色,誰刻紫瓊瑤,玲瓏投遠客。

土菌

[編輯]

|增|

|爾雅|中馗,菌。|注|地蕈也。似蓋,今江東名為土菌,亦曰馗廚,可啖。

|本草|
 李時珍曰:中馗,神名,又,槌名也。此菌若繖,其狀如槌及中馗之帽,故以名之。
 土菌,一名杜蕈,一名地蕈,一名菰子,一名地雞,一名獐頭。氣味甘,寒。陳藏器曰:地生者為菌,木生者為檽。江東人呼為蕈。凡菌從地中出者,皆主瘡疥,牛糞上黑菌尤佳。若燒灰地上,經秋雨生菌重臺者,名仙人帽,大主血病。菌,冬春無毒,夏秋有毒,有蛇、蟲從下過也。夜中有光者,欲爛無蟲者,煮之不熟者,煮訖照人無影者,上有毛下無紋者,仰卷赤色者,並有毒。孟詵曰:菌子,槐樹上者良,野田中者有毒。汪頴曰:凡煮菌,投以薑屑、飯粒,若色黑者殺人,否則無毒。
 又,鬼蓋,叢生垣牆下,旦生暮死。一名地蓋,一名朝生,即今鬼繖,一名鬼屋。
 地芩,生腐木積草處,大雨生,蓋黃白色,四月采之。
 鬼筆,生糞穢處,頭如筆,紫色,名朝生暮落花。

|陳仁玉。菌譜|
 合蕈。生韋羌山。寒極雪收,春氣欲動,土鬆芽活,此菌候也。菌質外褐色,肌理玉潔,芳薌韻味,一發釜鬵,聞百步外。蓋菌多種,例柔美,皆無香,獨合蕈香與味稱。合蕈始名,舊傳昔嘗上進,標以台蕈,上遙見誤讀,因承誤雲。孟溪山中亦同時產,惟蕈柄高,無香氣,土人以是別於韋羌焉。
 稠膏蕈。生孟溪山。秋中霏雨,零露浸釀,山膏木腴,蓓為菌花,戢戢多生山絕頂、高樹杪。初如蕊珠圓瑩,類輕酥滴乳,淺黃白色,味尤甘勝。已乃傘張,大幾掌,味頓渝矣。春時亦間生,不能多。稠膏得名,土人謂稠木膏液所生耳。合蕈他邦猶或有之,此菌獨此山所產,故尤可貴。煮法,當徐下鼎,瀋伺涫沸漉起,謹勿匕撓,撓則涎腥不可食。性參和眾味,而特全於酒。烹齊既調,溫厚滑甘,或欲致遠,則復湯蒸熟,貯之瓶罌,然其味去出山遠也。
 栗殼蕈。寒氣至,稠膏將盡,栗殼色者則其續也。
 松蕈。生松陰,採無時。
 竹蕈。生竹根,味極甘。
 麥蕈。多生溪邊沙壤鬆土中,俗名麥丹蕈,未詳。味殊美,絕類北方摩姑。
 玉蕈。生山中,初寒時,色潔皙可愛,故名玉。然作羹微韌,俗名寒蒲蕈。
 黃蕈。叢生山中,梔鬰黃色,俗名黃纘蕈。又有名黃㹠者,殊峭硬有味。
 紫蕈。頳紫色,亦山中產,俗名紫富蕈,品為下。
 四季蕈。生林木中,味甘而肌理麤峭,不入品。
 鵞膏蕈。生高山,狀類鵞子,久乃繖開,味殊甘滑,不謝稠膏,然與杜蕈相亂。杜蕈者,生土中,俗言毒蟄氣所成,食之殺人。甚美有惡,宜在所黜。凡中其毒者必笑,解之宜以苦茗雜白礬勻新水併咽之,無不立愈。

|潘之恆。廣菌譜|
 杉菌。出宜州。生積年杉木上,狀若菌。採無時。
 皂角蕈。生皂樹上,不可食。
 香蕈。香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名香蕈。字從草從覃,覃,延也。蕈味雋永,有覃延之意。
 天花蕈。即天花菜,出五臺山。形如松花而大於斗,香氣如蕈,白色,食之甚美。
 蔴菰蕈。出東、淮北山間。埋桑、楮木於土中,澆以米泔,待菰生,采之。長二三寸,本小末大,白色柔軟,其中空虛,狀如未開玉簪花。俗名雞足蔴菰,謂其味、狀相似也。一種狀如羊肚,有蜂窠眼者名羊肚菜。
 雞㙡蕈。出雲南。生沙地間,丁蕈也,高腳繖頭。土人采烘,以充方物。按通雅作雞𡒇,雲南志謂之雞葼,雞以形言,葼者飛而歛足之貌,說本楊慎,或作蟻㙡,以其產處下皆蟻穴。貴州志雲,下有蟻若蜂房狀,又名蟻奪。
 雷蕈。出廣西橫州。遇雷過即生,須疾采之,稍遲則腐或老不堪用矣。作羹甚美,亦如雞㙡之屬,其價並珍。
 舵菜。即海舶舵上所生菌也,亦不多得。
 竹蓐。即竹菰也,草更生曰蓐,得溽濕之氣而成。本草作竹肉,因其味也。生慈竹林,夏月逢雨滴汁著地,湧出如鹿角,白色者可食。生苦竹枝上,如雞子、如肉臠者,有大毒。又曰,竹菰生朽竹根節上,狀如木耳,或紅白色。酉陽雜俎云:江淮有竹肉,大如彈丸,味如白雞。即此物也,惟苦竹生者有毒。
 萑菌,萑當作萑,乃蘆葦之屬,讀如桓。若音觀,乃鳥名。或以為鸛屎所化,非也。今渤海蘆葦澤中鹹鹵地往往有之,其菌色白輕虛,表裏相似,與眾菌不同。出滄州。秋雨以時乃有之,若天旱久霖即稀。日乾者良。

|彙考|

|增|

|莊子|樂出虗,蒸成菌。

|列子|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駱之菌。

|潛夫論|中堂生負苞,山野生蘭芷。負苞,朽木菌也。

|博物志|江南諸山郡中,大樹斷倒者,經春夏生菌,謂之椹。食之有味,而忽毒殺。人云此物往往自有毒者,或雲蛇所著之。楓樹生者,啖之,令人笑而不止,治之,飲水漿即愈。

|酉陽雜俎|
 宋州莆田縣破岡山,武宗二年,巨石上生菌,大如合簣,莖及蓋黃白色,其下淺紅,盡為過僧所食,雲美倍諸菌。
 開成元年春,成式修竹里私第,書齋前有枯紫荊數枝蠹折,因伐之,餘尺許。至三年秋,枯根上生一菌,大如斗,下布五足,頂黃白兩暈,綠垂裙,如鵞鞴,高尺餘。至午,色變黑而死。焚之,氣如麻香。成式嘗置香爐於枿臺,每念經,門生以為善徵。後覽諸志怪,南齊吳郡褚思莊,素奉釋氏。眠於渠下,短柱是柟木,去地四尺餘,有節。大明中,忽有一物如芝,生於節上,黃色鮮明,漸漸長數尺。數日,遂成千佛狀,面目爪指及光相衣服,莫不完具,如金鍱隱起,摩之殊軟。常以春末生,秋末落,落時佛形如故,但色褐耳。至落時,其家貯之箱中。積五年,思莊不復住其下,亦無他顯盛。闔門壽考,思莊父終九十七;兄年七十,健如壯年。

|雲仙雜記|齊文宣帝凌虗宴,取香菌以供品味,有銅釘菌、分絲菌。

|清異錄|菌蕈有一種食之令人得乾笑疾,士人戲呼為笑矣乎。

|茅亭夜話|淳化中有民支氏,於昭覺寺設齋寺僧,市野葚有黑而斑者或黃白而赤者為齋食,衆僧食訖悉皆吐瀉,亦有死者。時有醫人急告之曰:但掘地作坑,以新汲水投坑中攪之,澄清名曰地漿,每服一小盞,不過再三,其毒即解。當時甚救得人。夫蕇菌之物,皆是草木變化,生樹者曰蕈,生於地者曰菌,皆濕氣鬱蒸而生。又有生於腐骸、毒蛇之上者,大而光明,人誤以為靈芝,食而速死。故書之警其誤。

|墨客揮犀|有菌生於朽木或糞壤上,其形如瑞芝,潔白可愛,夜則有光,可以鑑物。

|內觀日疏|謝幼貞嗜菌。庭中忽生一菌,狀如飛鳥。沈子玉曰:此謂禽芝,以處女中單覆之,則活,煮而食之,可數百歲。謝入取中單,有隣女乞火,跨之,翩然飛去。謝但歎恨而已。

|五臺山記|山盡豫章之材,居僧苦其荒塞,斧斤不力,在在付之一炬。樹故名柴木,得雨之後,精氣怒生,菌如斗壯,所云天花者也。牧兒得一本,輙易一縑。

|居山雜志|山中雨後多生菌,其一名曰蕈,凡有數種,惟春末最多,八月雖有而不時,其小者可食,山人饜之,而城居不多得也。樵童得者,負以筠籠,多售於楓橋市郭,人爭買之,與珍異等,以其非植而有,故也。

|荊溪疏|竹茹,蕈也,小如錢,赤如丹砂,生以二月。山中所在有之,不獨竹下,風味極佳,當為伊蒲第一。

|集藻|

|序|

|增|

|宋。陳仁玉。菌譜序|芝菌皆氣茁也,靈華三秀,稱瑞尚矣。朝菌晦朔,莊生訕之,至若儔其食品,古則未聞。自商山茹芝,而五臺天花,亦甲羣彙,仙居界台、括,叢山峻拔,仙靈所宮,爰產異菌。林居巖棲者,左右芼之,固黎莧之至腴,蓴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即有此菌,未有此遇也,遇不遇無與菌事,繄欲盡菌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譜。

|文賦散句|

|增|

|漢。張衡。思玄賦|咀石菌之流英。

|魏。嵇康。荅難養生論|金丹石菌。

|周。庾信。小園賦|連珠細菌,長柄寒匏。

|七言古詩|

|增|

|宋。楊萬里。蕈子|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土膏鬆暖都滲入,蒸出蕈花團戢戢,戴穿落葉忽起立,撥開落葉百數十,蠟面黃紫光欲濕,酥莖嬌脆手輕拾,色如鵞掌味如蜜,滑似蓴絲無點澀,傘不如笠釘勝笠,香留齒牙麝莫及,菘羔楮雞避席揖,餐玉茹芝當卻粒,作羹不可疎一日,作臘仍堪貯盈笈。

|金。朱弁。謝崔致君餉天花|三年北饌飽羶葷,佳蔬頗憶南州味,地菜方為九夏珍,天花忽從五臺至,崔侯胸中散千卷,金甌名相傳雲裔,愛山亦如謝康樂,得此攜歸豈容易,應憐使館久寂寥,分餉明明見深意,堆盤初見瑤草瘦,鳴齒稍覺瓊枝脆,樹雞濕爛慚叩門,桑蛾青黃漫趨市,赤城菌子立萬釘,今日因君不知貴,乖龍耳僅免一割,沙門業已通三世,偃戈息民未有術,雖復加餐祗增媿,雲山去此縱不遠,口腹何容更相累,報君此詩永為好,捧腹一笑萬事置。

|明。史遷。菌子詩追和楊廷秀韻|松花岡頭雷雨急,坡陀流膏漬香汁,新泥日蒸氣深入,穿苔破蘚釘戢戢,如蓋如芝萬玉立,紫黃百餘紅間十,燕支微勻滑更濕,頃筐盛之行且拾,天隨杞菊漫苦澀,采歸芼之脫巾笠,桑蛾楮雞皆不及,嫫菇天花當拱揖,鹽豉作羹炊玉粒,先生飽飯踏曉日,更遣樵青行負笈。

|五言律詩|

|增|

|元。許有壬。沙菌|牛羊膏潤足,物產借英華,帳腳駢遮地,釘頭怒戴沙,齋廚供玉食,毳索出氊車,莫作垂涎想,家園有莫邪。

|七言律詩|

|增|

|宋。蘇軾。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遣化何時取眾香,法筵齋缽久淒涼,寒蔬病甲誰能采,落葉空畦半已荒,老楮忽生黃耳菌,故人兼致白芽薑。蕭然放筯東南去,又入春山筍蕨鄉。

|五言絶句|

|增|

|宋。朱子。紫蕈|誰將紫芝苗,種此槎上土,便學商山翁,風餐謝肥羜。

|白蕈|聞說閬風苑,瓊田產玉芝,不收雲表露,烹瀹詎相宜。

|七言絶句|

|御製。天花|靈山過雨萬松青,朶朶緗雲摘翠屏,玉笈重緘敕飛騎,先調六膳進慈寜。

|增|

|明。楊慎。沐五華送雞㙡|海上天風吹玉芝,樵童睡熟不曾知,仙人住近華陽洞,分得瓊英一兩枝。

|詩散句|

|增|

|宋。汪藻|戢戢寸玉嫩,纍纍萬釘繁,中涵煙霞氣,外絕沙土痕,下筯極雋永,加餐亦平溫。

|程俱|驚雷發蒸菌,自可當夏鱉。

|蘇軾|筍如玉筯葚如簪,強飲且為山作主。

|黃庭堅|驚雷菌子出萬釘,白鵞折掌鱉解甲。

|僧北磵|香風薰陶紫芝秀,陸地挺特荷錢圓。

|唐。王維|顧乏釘頭菌。

|劉禹錫|橋柱黏黃菌。

|張籍|掃窓秋菌落。

|朱慶餘|深籬藏白菌。

|皮日休|頹檐倒菌黃。

|宋。范成大|柳菌黏枝住。

|唐。元稹|菌生香案正當衙。

|韋莊|幾處籬懸白菌肥。

|宋。王安石|濕濕嶺雲生竹菌。

|陸游|黃耳蕈生齋鉢富。

|方岳|雷樹生釘肥勝肉。

|元。馬祖常|九秋雷隱菌收釘。

|別錄|

|增|

|三餘贅筆|蕈生皆陰濕地,風味殊美,然間有毒,食之往往殺人。近傳一法,煮時和燈心草或以銀簪淬之,若燈心草與簪色黑,即有毒,棄之勿食。

|野蔌品|用朽桑木、樟木、楠木,截成一尺長段。臘月掃爛葉,擇肥陰地,和木埋於深畦,如種菜法。春月用米泔水澆灌,不時菌出,逐日灌以三次,即大如拳。采同素菜炒食、作脯俱美。木上生者不傷人。

木耳

[編輯]

|增|

|本草|木耳,一名木檽,一名木菌,一名木㙡,一名樹雞,一名木蛾。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檽,以軟濕者佳也。曰雞、曰㙡,因味似也,南楚人謂雞為㙡。曰菌,猶蜠也,亦象形也,蜠乃貝子之名。或曰地生為菌,木生為蛾。生於朽木之上,無枝葉,乃濕熱餘氣所生。其良、毒亦隨木性,今貨者亦多雜木,惟桑、柳、楮、榆之耳為多。桑耳,一名桑檽,一名桑蛾,一名桑雞,一名桑黃,一名桑臣,一名桑上寄生。桑檽以下皆軟耳之名,桑黃以下皆硬菰之名。槐耳,一名槐檽,一名槐菌,一名槐雞,一名赤雞,一名槐蛾。此槐樹上菌也,當取堅如桑耳者。煮漿粥安槐木上,草覆之,即生蕈。榆耳,八月采之,令人不飢。按,藜床瀋餘云:榆肉,榆蕈也。腴脆無比,大者數斤,即指此種。柘耳,一名柘黃。楊櫨耳。出南山。

|集藻|

|五言絶句|

|增|

|宋。朱子。木耳|蔬腸久自安,異味非所誇,樹耳黑垂𥅆,登盤今亦乍。

|詩散句|

|增|

|宋。汪藻|溪邊臥枯柳,雨餘忽生耳。

|別錄|

|增|

|齊民要術|作木耳菹法。取棗、桑、榆、柳樹邊生,尤輭濕者。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淨洮,又著酢漿水中洗出,細縷切。訖胡荽、蔥白,下豉汁,漿清及酢調和適口,下薑、椒末,甚滑美。

附錄 石耳

[編輯]

|增|

|本草|石耳,一名靈芝。生天台、四明、河南、宣州、黃山、巴西、邊徼諸山石崖土,遠望如煙。廬山亦有之,狀如地耳,山僧采曝餽遠,洗去沙土,作茹勝於木耳。

|集藻|

|七言古詩|

|增|

|宋。黃庭堅。荅永新宗令寄石耳|飢欲食首陽薇,渴欲飲潁川水,嘉禾令尹清如氷,寄我南山石上耳,筠籠動浮煙雨姿,瀹湯磨沙光陸離,竹萌粉餌相發揮,芥薑作辛和味宜,公庭退食飽下筯,杞菊避席遺萍虀,鴈門天花不復憶,況及桑鵞與楮雞,小人藜羹亦易足,嘉蔬遣餉荷眷私,吾聞石耳之生常在蒼崖之絕壁,苔衣石腴風日炙,捫蘿挽葛深萬仞,側足委骨豺虎宅,佩刀買犢劒買牛,作民父母今得職,閔仲叔不以口腹累安邑,我其敢用鮭菜煩嘉禾,願公不復甘此鼎,免使射利登嵯峩。

附錄 地耳

[編輯]

|增|

|本草|地耳,一名地踏菰。亦石耳之屬,生於地者,狀如木耳。春夏生雨中,雨後亟采之,見日即不堪。味甘,寒,無毒。主明目益氣。

|野菜譜|地踏菜,一名地耳。雨後采,熟食,見日則枯,沒化為水。

嘉樹菜

[編輯]

|增|

|呂氏春秋|餘瞀之南,南極之崖,有菜,其名曰嘉樹,其色若碧。

雞候菜

[編輯]

|增|

|廣州記|生嶺南。似艾,二月生苗,宜雞羹食之,故名。味辛,溫,無毒。溫中益氣。

優殿

[編輯]

|增|

|南方草木狀|合浦有菜名優殿,以豆醬汁茹食之,甚香美可食。

[編輯]

|增|

|廣志|葙根以爲菹,香辛。

買菜

[編輯]

|增|

|吳志。孫皓傳|天紀三年,有買菜生工人吳平家,高四尺,厚三分,如枇杷形,上廣尺八寸,下莖廣五寸,兩邊生菜綠色。東觀按圖名買菜,作平慮草,遂以平為平慮郎。

專蹄菜

[編輯]

|增|

|吳書|趙咨使魏,魏人曰:聞江東有專蹄菜,作若為食。咨曰:當得倉鰷以作羹。

芸薇

[編輯]

|增|

|拾遺記|咸寧四年,立芳蔬園於金墉城東,多種異菜。有菜名曰芸薇,類有三種。紫色者最繁,味辛,其根爛熳,春夏葉密,秋蘂冬馥,其實若珠,五色,隨時而盛,一名芸芝。其色紫為上蔬,其味辛;色黃為中蔬,其味甘;色青者為下蔬,其味鹹。常以三蔬充御膳。其葉可藉飲食,以供宗廟祭祀,亦止人飢渴。宮人採,帶其莖葉,香氣歷日不歇。

冬風菜

[編輯]

|增|

|廣州記|冬風菜,陸生,宜配肉作羹。

穀菜

[編輯]

|增|

|字林|穀菜,生水中。

荶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荶菜,似蒜,生水中。

菹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菹菜,紫色,有藤。

䕦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䕦菜,葉似竹,生水旁。

繤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繤菜,似蕨。

藒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藒菜,似蕨,生水中。

葟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葟菜,似蒜,生水邊。

蓶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蓶菜,似烏韭而黃。

䓠菜

[編輯]

|增|

|齊民要術|䓠菜,生水中,大葉。

羞菜

[編輯]

|增|

|異物志|安南有羞菜,蔓生水上,甘美可食。人過池中以手指曰:爾羞否。即時憔悴,待其人去,漸青如初。

佛土菜

[編輯]

|增|

|唐書。西域傳|貞觀二十一年,有健達王獻佛土菜,莖五,葉赤,華紫鬚。

孟娘菜

[編輯]

|增|

|酉陽雜俎|江淮有孟娘菜,益肉食。

真珠菜

[編輯]

|增|

|益部方物畧記|真珠菜,戎瀘等州有之,生水中石上。翠縷纖蔓首貫珠,蜀人以蜜熬食之。或以醯煮,可致數千里不壞也。

|黃山志|真珠菜,藤本蔓生,暮春發芽,每芽端綴一二蘂,圓白如珠,葉脆綠如茶。連蘂葉臘之,香甘鮮滑,他蔬讓美。

|集藻|

|贊|

|增|

|宋。宋祁。真珠菜贊|植根水中,端若串珠,皿而瀹之,可以代蔬。

雪裏蕻

[編輯]

|增|

|野菜箋|四明有菜名雪裏蕻,雪深諸菜凍損,此菜獨青。

白鼓釘

[編輯]

|增|

|野菜譜|白鼓釘,一名蒲公英,一名耩耨草,一名金簪草,一名黃花地丁。四時皆有,惟極寒天小而可用,採之熟食。

翦刀股

[編輯]

|增|

|野菜譜|翦刀股,春採,生食,兼可作虀。

豬殃殃

[編輯]

|增|

|野菜譜|豬殃殃,豬食之則病,故名。春採,熟食。

絲蕎蕎

[編輯]

|增|

|野菜譜|絲蕎蕎,二三月採,熟食。四月結角不用。

牛塘利

[編輯]

|增|

|野菜譜|牛塘利,二三月採,熟食,亦可作虀。

浮薔

[編輯]

|增|

|野菜譜|浮薔,入夏生水中。六七月採,生熟皆可食。

水菜

[編輯]

|增|

|野菜譜|水菜,秋生水田,狀類白菜,熟食。

看麥娘

[編輯]

|增|

|野菜譜|看麥娘,隨麥生隴上,因名。春採,可熟食。

狗腳跡

[編輯]

|增|

|野菜譜|狗腳跡,生霜降時,葉如狗印,故名。熟食。

破破衲

[編輯]

|增|

|野菜譜|破破衲,臘月便生,正、二月採,熟食。三月老不堪用。

燕子不來香

[編輯]

|增|

|野菜譜|燕子不來香,早春採,可熟食。燕來時則腥,不堪食,故名。

猢猻腳跡

[編輯]

|增|

|野菜譜|猢猻腳跡,以形似名。三月採之,熟食。

眼子菜

[編輯]

|增|

|野菜譜|眼子菜,六七月採,生水澤中,青葉背紫色,莖柔滑而細,長可數尺。熟食。

貓耳朶

[編輯]

|增|

|野菜譜|貓耳朶,正、二月採,搗爛和粉麪作餅,蒸食。

籓籬頭

[編輯]

|增|

|野菜譜|籓籬頭,臘月採,熟食。入春,不宜用。

鴈腸子

[編輯]

|增|

|野菜譜|二月生,如豆牙菜,熟食之,生亦可食。

野籬落

[編輯]

|增|

|野菜譜|野籬落,正、二月採頭,湯焯過可食。

羊耳禿

[編輯]

|增|

|野菜譜|羊耳禿,二三月採,熟食。

黃花菜

[編輯]

|增|

|野菜譜|黃花菜,一名黃瓜菜。正、二月採,熟食。

油灼灼

[編輯]

|增|

|野菜譜|油灼灼,生水邊,葉光澤。生熟皆可食,又可作乾菜。

燈蛾兒

[編輯]

|增|

|野菜譜|燈蛾兒,二月採,熟食。

芽兒拳

[編輯]

|增|

|野菜譜|芽兒拳,正、二月採,熟食。

板蕎蕎

[編輯]

|增|

|野菜譜|板蕎蕎,正、二月和根採之,炊食。三四月結角,不堪用。

天藕兒

[編輯]

|增|

|野菜譜|天藕兒,根如藕而小,熟食。楷、葉不可食。

老鸛筋

[編輯]

|增|

|野菜譜|老鸛筋,二月採之,熟食,亦可作虀。

鵞觀草

[編輯]

|增|

|野菜譜|鵞觀草,正、二月如麥青,炊食。

牛尾瘟

[編輯]

|增|

|野菜譜|牛尾瘟,牛食之則病。生深水中,葉如髮,莖如藻。冬月和魚煮食,夏秋亦可食之。

兔絲根

[編輯]

 與藥譜兔絲名同物異。

|增|

|野菜譜|兔絲根,一名兔絲苗。春採葉苗,秋冬採根。蒸食,味甘。多食,令人眩暈。

草鞋片

[編輯]

|增|

|野菜譜|草鞋片,二三月採,熟食。

抓抓兒

[編輯]

|增|

|野菜譜|抓抓兒,深秋採之,日乾,和穀煮食,如粉清香可愛。

雀舌草

[編輯]

|增|

|野菜譜|雀舌草,以形似得名。初生時採,熟食。

羅漢菜

[編輯]

|增|

|一統志|羅漢菜,出江西南昌府西山。葉如豆苗,因靈觀尊者自西山持至,故名。湖廣蘄州二角山亦有之,舊傳有異僧所種,若雜葷物即無味。

根子菜

[編輯]

|增|

|一統志|根子菜,根似蔓菁而大似蘿蔔,俗呼根子菜。他處皆無,惟湖廣安陸縣有之。

龍芽菜

[編輯]

|增|

|盛京志|龍芽菜,有二種。樹龍芽,葉似椿而大,採其初生者,可食。有地龍芽,葉亦相似。

杏葉菜

[編輯]

|增|

|盛京志|杏葉菜,葉似杏,山蔬之可食者。

歪脖菜

[編輯]

|增|

|盛京志|歪脖菜,似杏葉菜而大,葉圓,其梗至頂稍彎,故名。亦山蔬之美者。

龍巔菜

[編輯]

|增|

|峩睂山志|龍巔菜,似椿樹頭有刺,似白芥菜滿山自生,九老洞者尤佳。

高河菜

[編輯]

|增|

|雲南志|高河菜,出大理府點蒼山高河中。莖紅,葉綠,味甚辛辣。五六月採之,若高聲則雲霧驟起,風雨卒至,蓋高河乃龍湫也。

蓮花菜

[編輯]

|增|

|雲南志|蓮花菜,出大理府洱河東上滄湖。相傳蒙詔時觀音大士化箭鏃所成。


御定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