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3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三十五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十二

  晉一

  鮑靚       李盤白

  鄭思遠      孫登

  周太賓      姜叔茂

  丁義       吳猛

  許真君      諶母附孝道明王

  蘭公       鍾離嘉

  王長史      許大

  干大       旴母

  旴烈       黃仁覽

  黃昌       甘戰

  彭抗       施岑

  羅文佑      洪施時真君

  陳興明      鮑蓋

  梁盧       謝允

  王遙       王郭二仙

  尹思       王烈

  施存       劉道成

  易退       潘茂明

  房日茨      尹道全

  王子瑤      劉懿真

  郭文

神異典第二百三十五卷

神仙部列傳十二

[編輯]

晉一

[編輯]

鮑靚

[編輯]

按《晉書》本傳,「靚字太元,東海人也。年五歲,語父母云: 『本是曲陽李家兒。九歲墜井死,其父母尋訪,得李氏, 推問皆符驗。靚學兼內外,明天文、河、洛書,稍遷南陽 中部都尉,為南海太守。嘗行部入海,遇風饑甚,取白 石煮食之以自濟。王機時為廣州刺史,入廁,忽見二 人著烏衣,與機相捍,良久擒之,得二物,似烏鴨。靚曰: 『此物不祥』』。」機焚之,徑飛上天。機尋誅死。靚嘗見仙人 陰君授《道訣》,百餘歲卒。

按《雲笈七籤》:「靚字太元,陳留人。少有密鑒,洞於幽元, 深心冥肆,人莫之知。」按《洞天記》云:「靚及妹並是先身 七世祖李湛張慮者,俱杜陵北鄉人,同在渭橋為客 舍居,積行陰德,好道希生,故福逮於靚等,使易世變 煉,改氏更生,合為天倫,根胃雖異,德廕並同。」靚學明 經術緯候,師左元放,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嶽劾召之 要,行之神驗,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晉太興元年,靚 暫往江東,於蔣山北道見一人,年可十六七許,好顏 色。俱行數里,此人徐徐動足,靚奔馬纔及,已漸遠。因 問曰:「相觀行步,似有道者。」此人曰:「吾仙人陰長生也。 太上使到赤城,君有心,故得遇我爾。」靚即下馬,拜問 寒溫,未及有所陳。陰君曰:「此地復十年,當交兵流血, 計至蘇峻亂,足十年也。君慕道久矣,吾相見當得度 世爾。」仙法云:「得仙者屍解為妙,上屍解用刀,下屍解 用竹木,皆以神丹染筆,書《太上太元陰生符》於刀刃 左右,須臾便滅,所書者面目死於床上矣。」其真身遁 去,勿復還家,家人謂刀是其人也。用竹木如刀之法。 陰君乃傳靚此道,又與靚論晉室修短之期。皆演「一」 為十,廣十為百,以表元帝。託雲「推步所知。」不言見陰 君所說,是陰君戒其然也。

按《續文獻通考》:「靚陳留人,仕漢為南海太守,嘗遇陰 長生,授道訣。一日行部入海,遇風饑甚,取白石煮食 之。又與葛洪善,以女妻洪。靚還丹陽卒,葬石子岡。後 蘇峻之亂,盜發其棺,無屍,惟大刀一柄,盜欲取之,聞 左右兵馬聲,刀亦有聲如雷,乃止。東海徐寧嘗師之, 夜聞琴聲甚妙,問焉,曰:『嵇叔夜』。寧曰:『嵇畢命東市,何 得在此』?」曰:「叔夜雖刑終而實屍解。」

按《香案牘》:「靚與葛稚川善,每來,門無車馬,獨雙燕往 還。或怪而網之,則雙履也。」

按《武進縣志》:「靚,晉陵人。晉武皇帝時官至南海太守。 少好仙道,以元康二年三月二日登嵩高山,入石室 清齋,忽見古三皇文,皆刻石為字。爾時未有師,靚乃 依法以四百尺絹自盟而受。後傳葛稚川,枝孕相傳, 以至於今。」

李盤白

[編輯]

按《江寧府志》:「盤白,溧陽人。西晉初,築室高邃山之西 陲,煉丹。丹成,以九井藏之,得玉苗芝一本,類白蓮花, 養一虎,飼以藥苗,清水不血食,謂之仁虎。峰頂作一 亭,名會仙,白鬢皤然,而紺髮盤頂,因以盤白為號,或 曰名盤柏雲。」

鄭思遠

[編輯]

按《洞仙傳》:「鄭思遠少為書生,善律曆候緯。晚師葛孝先,受正一法文、《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太清金液經》、 洞元五符。入廬江馬跡山居仁及鳥獸,所住山虎生 二子,山下人格得虎母,虎父驚逸,虎子未能得食。思 遠見之,將還山舍養飼。虎父尋還,又依思遠。思遠每 出行,乘騎虎父,二虎子負經書衣藥以從,時於永康」 橫江橋,逢相識許隱,且暖藥酒,虎即拾柴然火。隱患 齒痛,從思遠求虎鬚,欲及熱插齒間,得愈。思遠為拔 之,虎伏不動。

孫登

[編輯]

按《晉書》本傳:「登字公和,汲郡共人也。無家屬,於郡北 山為土窟居之。夏則編草為裳,冬則被髮自覆。好讀 《易》,撫一弦琴,見者皆親樂之。性無恚怒,人或投諸水 中,欲觀其怒。登既出,便大笑。時時遊人間,所經家或 設衣食者,一無所受,辭去皆捨棄。嘗往宜陽山,有作 炭人,見之,知非常人,與語,登亦不應。文帝聞之,使阮」 籍往觀,既見,與語,亦不應。嵇康又從之游三年,問其 所圖,終不答。康每歎息,將別,謂曰:「先生竟無言乎?」登 乃曰:「子識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於用 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於用才。故用光在 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識真,所以全其年。今 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子無求乎?」康不能 用,果遭非命。仍作《幽憤詩》曰:「昔慚柳下,今愧孫登。」或 謂登以魏、晉去就,易生嫌疑,故或嘿者也。竟不知所 終。

按《神仙傳》:「孫登者,不知何許人也。恆止山間,穴地而 坐,彈琴讀《易》。冬夏單衣。天大寒,人視之,輒被髮自覆 身,髮長丈餘,又雅容非常,歷世見之,顏色如故。市中 乞得錢物,轉與貧下,更無餘資,亦不見食。時楊駿為 太傅,使傳迎之,問訊不答。駿遺以一布袍,亦受之。出 門就人借刀,斷袍,上下異處,置於駿門下,又復斫碎」 之,時人謂為狂後。乃知駿當誅斬,故為其象也。駿錄 之不放去,登乃卒死,駿給棺埋之於振橋。後數日,有 人見登在董馬坡,因寄書與洛下故人嵇叔夜,有邁 世之志,曾詣登,登不與語。叔夜乃扣難之,而登彈琴 自若。久之,叔夜退,登曰:「少年才優而識寡,劣於保身, 其能免乎?」俄而叔夜竟陷大辟。叔夜善彈琴,於是登 彈一絃之琴,以成音曲,叔夜乃歎息絕思也。

周太賓 姜叔茂

[編輯]

按《洞仙傳》:周太賓、巴陵侯姜叔茂者,並不知何許人 也。學道在句曲山,種五果五菜,貨之以市丹砂。今姜 巴地多韭薤,即其種耶?二人並得仙。叔茂曾作書於 太極官僚云:「昔學道於鬼谷,得道於少室,養翮於華 陽,待舉於逸域,時乘飈車,宴於句曲。」太賓善鼓琴,彈 獨絃而八音自和,以教麋長生孫廣田。廣田即登也。 二人後皆得道爾。

丁義

[編輯]

按《瑞州府志》:「丁義,高安人,精醫道,以神方授吳猛。今 瑞州崇元觀乃丁真君女秀英煉丹之所,火石猶存。 其後秀英白日昇仙去,人葬其遺衣於觀北,至今呼 為仙女塔。」

吳猛

[編輯]

按《晉書》本傳:「猛,豫章人也。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驅 蚊,懼其去己而噬親也。年四十,邑人丁義始授其神 方,因還豫章。江波甚急,猛不假舟楫,以白羽扇畫水 而渡,觀者異之。庾亮為江州刺史,嘗遇疾,聞猛神異, 乃迎之,問己疾何如。猛辭以筭盡,請具棺服。猛旬日 而死,形狀如生。未及大斂,遂失其屍。識者以為亮不」 祥之徵,亮疾,果不起。

按《搜神記》:吳猛,濮陽人,仕吳為西安令,因家分寧。性 至孝,遇至人丁義,授以神方,又得祕法神符,道術大 行。嘗見大風,書符擲屋上,有青鳥銜去,風即止。或問 其故,曰:「南湖有舟遇此風,道士求救,驗之果然。西安 令於慶死已三日,猛曰:『數未盡,當訴之於天』。」遂臥屍 傍。數日,與令俱起,後將弟子回豫章,江水大急,人不 得渡。猛乃以手中白羽扇畫「江水橫流」,遂成陸路,徐 行而過,過訖水復,觀者駭異。嘗守潯陽,參軍周家,有 狂風暴起,猛即書符擲屋上,須臾風靜。

按《搜神後記》:「吳舍人名猛,字世雲,有道術。同縣鄒惠 政迎猛,夜於家中庭燒香,忽有虎來,抱政兒超籬去, 猛語云:『無所苦,須臾當還』。虎去數十步,忽然復送兒 歸。政遂精進,乞為道士。猛性至孝,小兒時,在父母傍 臥,時夏日多蚊蟲,而終不搖扇。同宿人覺,問其故,答 云:『懼蚊䖟去,噆我父母爾。及父母終,行服墓次。蜀賊』」 縱暴,焚燒邑屋,發掘墳壟,民人迸竄,猛在墓側,號慟 不去,賊為之感愴,遂不犯。

按《異苑》:「吳猛還豫章,附載客船,一宿行千里。同行客 視船下有兩龍載之,船不著水。」

按《水經注》《尋陽記》曰:「廬山上有三石樑,長數十丈,廣 不盈尺,杳然無底。吳猛將弟子登山過此梁,見一翁 坐桂樹下,以玉杯承甘露漿與猛。又至一處,見數人 為猛設玉膏。猛弟子竊一寶,欲以來示世人。梁即化如指。猛使送寶還,手牽弟子,令閉眼相引而過。」 按《雲笈七籤》,「吳猛字世雲,豫章人也。性至孝,小兒時 在父」母膝下,無驕慢色。後得道海昏上僚,路有大蛇, 時或斷道,以炁吞吸行人,行旅為絕。猛與弟子往除 蛇害,蛇乃藏入深穴。猛敕南昌社公追蛇,蛇頭高數 丈,猛蹈蛇尾沿背,而以足按頭,弟子斫殺之。猛云:「此 蛇是蜀精,蛇死則杜毅滅矣。」果如言。將軍王敦迎猛, 道過宮亭廟,神具官僚迎猛。猛曰:「汝神王已盡,不宜 久居,非據我,不相問也。」神乃去。至蜀見敦。時多疫病, 猛標浦水百步,飲者皆愈。日中請水者將千人。敦惡 之,於座收猛,奄然失去,大相檢覆。猛恐坐者多,乃徐 步於萬人之中。還船,天地冥合,乘風迅逝。一宿至家, 弟子見兩龍負船,眼如甕大。猛云:「敦踐人君之位,命 終此稔。」其年敦死,徐太尉庾亮迎猛至武昌便歸。自 言筭盡,未至家五十里亡殯。後疑化,弟子開棺,不見 其屍。

按南昌郡乘,吳猛,字世雲,新吳人。遇至人丁義,復師 南海太守鮑靚,得祕法雲符,遂以道術大行於世。晉 武帝時,授術於許旌陽,因同詣丹陽謁諶母,受孝道 明王之法。諶母告猛:「吾見《玉皇元譜》,許為高明大使, 領仙籍,君元都御史也。」旋偕旌陽,斬大蛇於海昏。永 和間,即新吳浮雲山修煉。旌陽上昇之歲,猛亦於西 平乘白鹿車,與弟子四人沖虛而去。所居有仙壇,今 號「吳仙觀」,宋封神烈真人。

許真君

[編輯]

按《十二真君傳》:「許真君名遜,字敬之,本汝南人也。祖 琰,父肅,世慕至道,東晉尚書郎邁,散騎常侍、護軍長 史穆,皆真君之族子也。真君弱冠師大洞君。《吳猛傳》 三清法要,鄉舉孝廉,拜蜀旌陽令。尋以晉室棼亂,棄 官東歸,因與吳君同遊江左。會王敦作亂,二君乃假 為符祝,求謁於敦」,蓋將欲止敦之暴,以存晉室也。一 日,二君與郭璞同候於敦,敦蓄怒以見之,謂二君曰: 「孤昨得一夢,擬請先生圓之,可乎?」真君曰:「請大將軍 具述。」敦曰:「孤夢將一木,上破其天,孤禪帝位,果十全 乎?」真君曰:「此夢固非得吉。」敦曰:「請問其說。」吳君曰:「木 上破天是『未』字也。明公未可妄動,晉祚固未衰耳。」王 敦怒,因令郭璞筮之,卦成,景純曰:「無成。」又問其壽,璞 曰:「明公若起事,禍將不久;若住武昌,壽不可測。」敦大 怒,又問曰:「卿壽幾何?」璞曰:「余壽盡,今日孰怒?」令武士 執璞出,將赴刑焉。是時二真君方與敦飲酒,許君擲 杯梁上,飛遶梁間。敦等舉目看杯,許君坐中隱身,於 是南出晉關,抵廬江口,因召船師,載往鍾陵。是時船 師曰:「我雖有此船,且無人力乘駕,無由載君。」二君曰: 「汝但以船載我,我當自與行船。」仍謂船師曰:「汝宜入 船,閉門深隱,若聞船行疾速,不得輒有潛窺。」於是騰 舟離水,凌空人雲。二君談論端坐,頃刻之間,已抵廬 山金闕洞之西北紫霄峰頂。二君意欲暫過洞中。龍 行既抵其船,拽撥林木,戛剌響駭,其聲異常。舟師不 免偷目潛窺,二龍知人,見之峰頂,委舟而去。二君謂 船師曰:「汝違吾教,驚觸二龍,乘棄此船萬仞峰頂。吾 緣貪與眾真除盪妖害,暫須離此,遊涉江湖。汝既失 船,徒返人世。汝可隱此紫霄峰上,遊覽匡廬」,示之以 服餌靈草之門,指之以遁跡地仙之術,由是舟師之 船底遺跡尚存。後於豫章遇一少年,容儀修整,自稱 慎郎許君,與之談話,知非人類。指顧之間,少年告去。 真君謂門人曰:「適來年少,乃是蛟蜃之精。吾念江西 累為洪水所害,若非剪戮,恐致逃遁。」蜃精知真君識 之,潛於龍沙洲北,化為黃牛。真君以道眼遙觀,謂弟 子《施大王》曰:「彼之精怪化作黃牛,我今化其身為黑 牛,仍以手巾掛膊,將以認之。汝見牛奔鬥,當以劍截。」 後真君乃化身而去。俄頃,果見黑牛奔鋣黃牛而來。 大王以劍揮牛,中其左股,因投入城西井中。許君所 化黑牛,趁後亦入井內。其蜃精復從此井奔走,徑歸 潭州,卻化為人。先是蜃精化為美少年,聰明爽雋,而 又富於寶貨。知潭州刺史賈玉有女端麗,欲求貴婿 以匹之。蜃精乃廣用財寶,賂遺賈公親近,遂獲為伉 儷焉。自後與妻於衙署後院而居,每至春夏之間,常 求旅遊江湖,歸則珍寶財貨,數逾萬計。賈使君之親 姻僮僕莫不賴之而成豪富。至是蜃精一身空歸,且 雲被盜所傷。舉家歎惋之際,典客者報云:「有道流姓 許字敬之,求見使君。」賈公遽見之,真君謂賈公曰:「聞 君有貴婿,略請見之。」賈公乃命慎郎出,與道流相見。 慎郎怖畏,託疾潛藏。真君厲聲而言曰:「此是江湖害 物,蛟蜃老魅,焉敢遁形。」於是蜃精復變本形,宛轉堂 下,尋為吏兵所殺。真君又令將其二子出,以水噀之, 即化為小蜃。妻賈氏幾欲變身,父母懇真君,遂與神 符救療,仍令穿其宅下丈餘,已旁亙無際矣。真君謂 賈玉曰:「汝家骨肉幾為魚鼇也。今須速移,不得暫停。」 賈玉倉皇徙居,俄頃之間,官舍崩沒,白浪騰涌,即今 舊跡,宛然在焉。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 一日,於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昇而去。唯有石函藥白各一所,車轂一具,與真君所御錦帳,復 自雲中墮於故宅,鄉人因於其地置遊帷觀焉。 按《酉陽雜俎》,「晉許旌陽,吳猛弟子也。當時江東多蛇 禍,猛將除之,選徒百餘人至高安,令具炭百斤,乃度 尺而斷之,寘諸壇上。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至曉, 吳猛悉命弟子無不涅其衣者,唯許君獨無,乃與許 至遼江,及遇巨蛇,吳年衰,力不能制,許遂禹步敕劍, 登其」首,斬之。

按《雲笈七籤》:「許遜,字敬之,南昌人也。少以射獵為業。 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從弩箭瘡中出,墮地,鹿母舐其 子,未竟而死。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聞豫章有孝道 之士吳猛,學道能通靈達聖,歎我緣薄,未得識之。於 是旦夕遙禮拜猛,久而彌勤。猛已鑒其心,昇仙去時 語其子云:『吾去後,東南方有人姓許名遜,應來弔汝, 汝當重看之,可以真符授也』。」至時遜果來弔。其子以 父命將真符傳遜,遜奉修真感有愈於猛。 洪州遊 帷觀有二鐘,一是觀司特敕所鑄,一是許真君修行 鐘,歷代傳之,在真君殿,稍小於觀鐘爾。節度使嚴譔 創置,節制威令,風行素重。緇徒長老,增修其院。長老 欲取許真君鐘,嚴令官吏取而授之,道士皆不敢論 其曲直。取鐘之日,雷風震擊。是時大設齋筵,費用極 廣。風雨暴至,曾不施張,頃刻水溢數尺。及扣其鐘,如 擊土木,並無音響。長老謂嚴曰:「此州道士,例多妖法, 必是禁鐘使無聲爾。」嚴怒,捕諸道士,所在禁繫,責其 邪幻,將加重法。官吏畏威,無敢諫者。嚴忽沉然思寐, 夢見許真君與二從者,來至其前,謂嚴曰:「無知無道, 彊取我鐘,又加法於道士,若不送鐘還觀,禮謝大道。」 令侍者斷其頭來,即見授劍於侍者。嚴驚覺汗流,而 侍者持劍髣髴在其前,遽釋諸道士,送鐘還觀,自詣 遊帷,焚香致謝。迴顧見持劍侍者,謂之曰:「汝為不道, 加害於人,上帝所責,斷頭之事,恐將不免。」言訖而去。 不久以「開江事敗,斷鞅」而死。

《按香案牘》:遜為蜀旌陽令,既歸,父老送之如雲,有不 返者。乃於宅東隙地結茅以居,狀如營壘,多改氏族, 以從許姓,號「許家營。」

諶母附孝道明王

[編輯]

按《墉城集仙錄》:嬰母者,姓諶氏,字曰嬰,不知何許人 也。西晉之時,丹陽郡黃堂觀居焉。潛修至道時,人自 童幼逮衰老見之,顏狀無改,眾號為嬰母。因入吳市, 見一童子,可年十四五,前拜於母云:「合為母兒。」母曰: 「年少自何而來,拜吾為母,既非其類,不合大道。」童子 乃去。月餘,又吳市逢有三歲孩子,悲啼呼叫,倏遇母, 執母衣裾曰:「我母何來」,母哀而收育之,逾於所生。既 長,明穎孝敬異於常人。冠歲以來,風神挺邁,所居常 有異雲氣,光景髣髴時說蓬萊閬苑之事,母異之,謂 曰:「吾與汝暫此相因,汝以何為號也?」子曰:「昔蒙天真 盟授靈章,錫以名品,約為孝道明王,今宜稱而呼之 矣。」遂告母《修真之訣》曰:「每須高處元臺,疏絕異黨,修 閒丘阜,餌順陽和,靜夷元圃,委鑒前非,無英公子,黃 老玉書,《大洞真經》,豁落七元,太上隱元之道,可致晏 息以流霞之障,睠眄乎文昌之臺,得此道者,九鳳齊 唱,天籟駭虛,竦身御節,入景浮空,龍車虎旗,遊遍八 方矣。母宜寶之。」一旦孝道明王漠然隱去。母密修道 法,積數十年,人莫知也。其後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 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 表閑日,每告二子曰:「世雲昔為遜師,今《玉皇元譜》之 中,猛為御史,而遜為高明大使,總領仙籍,五品已遷。 又所生十二辰,配十二國之分野。遜領元枵之野,於 辰為子;猛統星紀之邦,於辰為丑。許當居吳之上,以 從仙」階之等降也。又數年,有雲龍之駕,千乘萬騎來 迎母白日昇天。今洪州高安縣東四十里,有黃堂壇, 即許君立祠朝拜聖母之所。其昇天事跡,在丹陽郡 中。後避唐宣宗廟諱,鍾陵祠,號為諶母。其孝道之法, 與《靈寶》小異,豫章人世世行之。

按《鎮江府志》:「諶母九江人,其字曰嬰。常居金陵丹陽 郡之黃堂,潛修至道,忘其甲子,耆老累世見其齒髮 不變,容貌常少。至西晉末,許真君遜、吳真君猛遠詣 丹陽,來受道法。母出銅符鐵券,金丹寶經,並正一斬 邪之法,三五飛步之術,諸祕妙訣,悉以傳付。因取香 茅南望擲之曰:『子歸認茅落處立吾祠』。語訖,忽有雲」 龍之駕來迎,凌空而去。今新建、豐城二縣之界,有黃 堂觀、髣髴、丹陽壇祠,乃許認茅之地也。

蘭公

[編輯]

按《十二真君傳》:「兗州曲阜縣高平鄉九原里有至人 蘭公,家族百餘口,精專孝行,感動乾坤。忽有斗中真 人下降蘭公之舍,自稱孝弟王,雲居日中為仙王,月 中為明王,斗中為孝弟王。夫孝至於天,日月為之明; 孝至於地,萬物為之生;孝至於民,王道為之成。」且其 三才肇分,始於三氣。三氣者,玉清三天也。玉清境是 「元始太聖真王治化也。太清者,元道流行,虛無自然, 玉皇所治也。吾於上清已下,託化人間,示陳孝弟之教。後晉代當有真仙許遜,傳吾孝道之宗,是為眾仙 之長。」因付蘭公至道祕旨。於是蘭公獲斯妙訣,穎悟 真機,默辨往由,顧知前事,因與里人共出郊野,忽睹 古塚三所,乃云:「此是古三仙解化之墳,請民報官,令 移塚旁之路,勿令人物踐踏。」吏乃訊於蘭公:「此言以 何驗實?」公曰:「第一塚者,昔有真人骸骨,今乃已得復 形,是為地仙,長生久視。第二塚見有仙衣一副,道經 一函,復有一人方如醉臥,發之良久,乃能話譚,此以 太陰鍊形,鍊養真氣耳。第三塚有玉液丹,服之白日 便當沖煮。」於時官吏與蘭公對開三塚,其所明驗,一 一並同。蘭公乃詣塚間,躬取仙衣掛體,又取金丹服 之,招邀臥塚二真人,共聳身輕舉。官吏悔謝,懇拜陳 啟,問蘭公何時下降,公曰:「我自此每十日一至於斯, 更逾數年,百日一降,施行孝道,宜準元科,接濟樊籠, 符臻至道。」自爾吳都十五童子,丹陽三歲靈孩,洎於 蘭公,並是仙之化現也。所傳孝道之祕法,別有《寶經》 一帙,金丹一合,銅符鐵券。得之者惟高明大使許真 君焉。

鍾離嘉

[編輯]

按《江西通志》:「晉鍾離嘉,字公陽,南昌人,許真君妹子 也。少孤,性簡淡,真君喜其有受道資,乃教以神方,後 同日沖舉。」今新建丹陵觀,是其故址。

王長史

[編輯]

按《江西通志》:「晉王長史名朔,方平裔孫,居棲梧山。許 真君常過其家,授以修煉之術。真君飛昇時,遺以香 茅一根,令植之,久服可以長生。今玉虛觀尚有仙茅 遺種。士人又云:掘土可得丹碗,大小不一狀。長史又 常遇仙女張麗英。」今黃岡有仙女塔。

許大

[編輯]

按南昌郡乘許大者,許真君之僕也。與妻運米於西 嶺,聞真君飛昇,即奔馳而歸,倉皇覆其車,遺米於地, 米皆復生。後人名其地為「生米鎮。」真君以其分未應 仙,乃授以地仙之術,夫婦歸隱西山。

《按香案牘》:許大為真君掃爨,夫婦隱於西山,不欲人 識,改姓曰午,旋改曰干。夫婦皆解詩,許大詩云:「不是 藏名混世俗,賣柴沽酒且忘言。」妻續云:「兒家秖在西 山裏,除卻白雲誰到門。」

干大

[編輯]

按南昌郡乘干大,居豫章西山中,無四時,常持花,不 欲近人,亦不與人語。有少年好道,往從之,驅逐不去。 登山渡水,必俱至一處,臨水而坐。干問曰:「頗渴否?」曰: 「然。」出懷中物如棗,與少年掬水食之。須臾困寐,及覺, 失干所在。或曰「即許大。」

旴母

[編輯]

按《墉城集仙錄》:旴母者,豫章人也。外混世俗而內修 真要,常云:「我千年之前,曾居西山,世累稍息,當歸真 於彼。」其子名烈,字道微,少喪父,事母以孝聞。家貧而 營侍甘旨,未嘗有闕,鄉里推之。西晉武帝時,同郡吳 猛許遜精修通感,道化宣行,居洪崖山,築壇立靜。猛 既去世,遜即以《寶符真籙》,拯俗救民,遠近宗之。遜仕 「州為記室,後每朔望還家朝拜,人或見其乘龍,往來 徑速如咫尺耳。旴君淳篤忠厚,遜委用之。即與母結 草於遜宅東北八十餘步,旦夕侍奉,謹愿恭肅,未嘗 有怠。母常於山下採擷花果,以奉許君,君惜其誠志, 常欲拯度之。元慶二年壬子八月十五日,太上命玉 真上公崔文子、太元真卿瑕丘仲冊」命,徵拜許君為 九州都仙大使高明主者,白日昇天,許謂道微及母 曰:「我承太帝之命,不得久留,汝可後隨仙轝,期於異 日。」母子悲不自勝,再拜告請,願侍雲輦。君許之,即賜 靈藥服之,躬稟真訣,於是午時從許君昇天,今壇井 存焉。鄉人不敢華繕,蓋旴君母子儉約故也。世號為 旴母井焉。

旴烈

[編輯]

按南昌郡乘旴烈,字道微,豫章人。晉武帝時,許真君 授以道妙,後從真君,同日昇天。宋封烈和靖真人。

黃仁覽

[編輯]

按《南昌郡乘》,黃仁覽,字紫庭,豫章人,許真君之婿,傳 授道術,嘗為青州從事,留妻事父母,夜輒密還家,父 母疑之。一日妻留仁覽所㩦竹杖,比明,仁覽出,拜父 母曰:「仙道隱密,不敢洩耳。」取竹杖撫之,化為青龍,乘 之而去。

按《瑞州府志》:「黃仁覽,高安人,輔之子也。從許旌陽得 道,宋封為沖道真君。今祥符觀是其故宅也。」

黃昌

[編輯]

按《瑞州府志》:「黃昌得仙道,居高安。今玉晨觀是其故 宅。或疑即仁覽事而兩傳之。」

甘戰

[編輯]

按《江西通志》:「甘戰,字伯武,豐城人。有孝行,喜神仙術, 從許真君遊。真君異其材品,凡奧文祕訣悉命掌之, 誅蛟斬蛇,無不從焉。及真君上昇,戰歸豐城。陳大建

初,乃駕麟車,乘雲而去,宅為飛篁觀,宋封精行真君
考證

彭抗

[編輯]

按《武進縣志》:「彭抗,字武陽,蘭陵人。仕晉為尚書左丞, 密修仙業。先是許真君訪諶母於曲阿,抗一見拜服, 遂師事之。尋納女為真君子婦。後致政,挈家居豫章, 再詣真君門下,盡傳其道。宋永初二年八月二十四 日,舉家白日昇天。」

施岑

[編輯]

按《江西通志》:「施岑,字大玉,沛郡人,徙居九江。雄偉多 力,弓劍絕倫。許真君初,領徒誅海昏大蛇,會鄉壯三 百餘人,岑與焉。寧康初,御蒼虯,乘雲而去。」今西山至 德觀即岑眺蛟臺。

羅文佑

[編輯]

按《歙縣志》:「羅文佑,南昌人。父塘,與許遜學道。晉太康 中,文佑奉母諶之歙,採藥黃山,尋軒轅故跡,既而結 廬長春里,居焉。燒丹,丹成乘白狼去,里人祀之,稱為 呈坎天尊。其燒丹故地,草木長青,下有丹井。母諶葬 靈金山北麓。」按:文佑,鄂州家人,而《淳熙志》不載,遂以 無聞。前志莫為拾遺,以其家遺之為信史也。但世傳 天尊,可以推詳往跡,眾所尸祝,未易貶其誰徵。嘗閱 《白沙碑》中有羅天尊詩云:「萬里無片雲,秋空一輪月。 影清碧潭寒,上下兩澄澈。泉湧土龍宮,火炎丹鳳穴。 祥光徹底明,金谷向中截。五氣混自然,一珠從此結。 推動阿香車,隱隱雷聲烈。送我上崑崙,中天光皎潔。 有能知應心,何必問丹訣。」其碑在邑浦口莊定王祠 左邊第七根石榴樹下。詩雖率成,不無靈氣,爰為傳 附,而並述其碑。蓋若真若似,安陽之所略記,蘭陵之 所略錄,非多愛也。

洪施時真君

[編輯]

按《淮安府志》:「洪施時真君,名荷,字道陽,安東縣人。奉 仙觀黃冠上士,依棲許真君,道成,能役使鬼神,驅剪 邪魅。及許真君沖昇日,命執策前導。」

陳興明

[編輯]

按《衡嶽志》:陳興明,潁川人也。訪真跡於南嶽天柱峰, 遇二真人,年可十八九,自云:「我歷行四海,度有志之 士,以世人修道,暫能專精,中道而廢,不能勤久,何由 擢形雲天,飛沖霄衢乎。汝之積功,亦可嘉矣,第勿退 敗,何慮不列名於金臺玉籍。前苦後樂,苦即有極,樂 即無窮。何者?林谷幽棲,禽獸為伍,饑渴畢至,寒暑辛 勤,割世辭榮,離親捨愛,可謂苦也。壽同天地,變化無 方,策空乘虛,坐生羽翼,可謂樂也。得不勉於修勵乎。」 興明拜首曰:「永佩聖言。」遂授《明鏡元真之道》。修之十 八年,二仙復降,告之曰:「昔我授汝至道,果能勤行,今 則登躡九天,遊宴八海,積功之報也。前苦後樂,惟子 得之矣。」以晉泰始四年戊子三月初一日昇舉。

鮑蓋

[編輯]

按《寧波府志》:「晉鮑蓋,其先東漢鄮邑人也。其父隱邑 之青山,無嗣,日籲天以請。其母晝寢,夢吞日而孕。凡 三歲,當晉泰始三年九月十五日乃生,祥光燭室,遂 名圓照,後復名蓋。容貌英偉,美鬚髯,樂善好施,任俠 尚氣節。常為縣吏,俾奉牒入京,留家酣飲,踰月不行, 縣方詰責,已而得報章覈之,果上達。妻方氏生一子」, 絕肖,蓋嘗射石沒鏃解海龍之戰。愍帝建興四年七 月十五日醉終於家。後三十年,夢告其子曰:「我當再 生,其啟我棺。」子以告母,次夕方氏夢亦如之。乃謀諸 故老,遂啟視之,屍顏色如生,衣服潤潔,若朝夕常御 者。塚四角明燈爛然,眾皆異焉。已而祥雲下迎,乘之 上昇,遠近傳聞,莫不驚駭。塚開得寶,非金非石,上有 篆文曰:「東海之寶。」永和中,穆帝遣使求之,將納內藏。 褚太后曰:「此神物也。」遂封還,且許立祠。初廟於青山, 至唐聖曆中,復廟於城中,即今靈應廟是也。俗稱為 大廟,胡濙為之碑,具載廟下。

梁盧

[編輯]

按《羅浮山志》:「梁盧者,安定人,嘗為曹掾棄之行默朝 三元法,太清真人教以神丹,使往名山擇明秀產靈 物者,丹乃可成。盧聞羅浮本出蓬島,乃自會稽南行 三千里,至其山,居觀源洞,尋藥修煉,丹成仙去。」

謝允

[編輯]

按《和州志》:「謝允,字道通,歷陽人。少英毅,歷任羅邑宰, 博覽群書,有遁世脫塵之志。晉太康中,表辭官,詔許 之。遂西上武當,至襄陽,見一道士語曰:『吾師孟盛子 諭我曰:『若有西來欲見我者,可與俱來,得無君乎』?因 與俱至山,睹先生坐於石上,授以煉神沖虛之道。於 是結茅石室,不數年,得沖寂之妙,能飛行絕壁,自號』」 曰「謝羅仙。」後仙去,莫知所之。武當一名「謝羅山。」

王遙

[編輯]

按《神仙傳》:「王遙者,字伯遼,鄱陽人也。有妻無子,頗能 治病,病無不愈者。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針藥。其行治 病,但以八尺布帊敷坐於地,不飲不食,須臾病癒,便 起去。其有邪魅作禍者,遙畫地作獄,因召呼之,皆見 其形入在獄中,或狐狸鼉蛇之類,乃斬而燔燒之,病 者即愈。遙有竹篋,長數寸,有一弟子,姓錢,隨遙數十年,未嘗見遙開之。一夜大雨晦暝,遙使錢以九節杖 擔此篋,將錢出,冒雨而行,遙及弟子衣皆不濕,所行 道非所曾經。又常有兩炬火導前,約行三十里許,登 小山,入石室,室中有二人。遙既至,取弟子所擔篋發 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遙自鼓一枚,以二枚與室中 二人並坐鼓之良久,遙辭去,收三簧,皆納篋中,使錢 擔之室中,二人出送,語遙曰:「卿當早來,何為久在俗 間?」遙答曰:「我如是當來也。」遙還家百日,天復雨,遙夜 忽大治裝。遙先有葛單衣及葛布巾,已五十餘年未 嘗著此,夜皆取著之。其妻即問曰:「欲捨我去乎?」遙曰: 「暫行耳。」妻曰:「當將錢去不?」遙曰:「獨去耳。」妻即泣涕曰: 「為且復少留。」遙曰:「如是還耳。」因自擔篋而去,遂不復 還。後三十餘年,弟子見遙在馬跡山中,顏色更少,蓋 地仙也。

按《江西通志》:「王遙有一竹篋,長數尺,從未嘗開。忽一 夕大雨晦暝,使弟子錢永以九節杖擔篋出行,衣皆 不濕,前有炬火引導。將三十里許,登一小山,入石室 中,有謝稚堅、繁陽子二仙在。遙開篋,出古竹簧三枚, 自鼓一枚,以二枚與二仙並鼓,良久辭去,仍納篋中, 使永擔之。謝語遙曰:『卿當早來,無久住俗間』。遙答云: 『早晚來也』。」遂棄妻擔篋而去。越三十餘年,弟子又見 遙在馬跡山煉丹。晉元康二年暮春,白日飛昇。

王郭二仙

[編輯]

按《宜黃縣志》:「王郭二仙師事浮丘先生,忽失浮丘所 在,遂往江南高峰望氣求之。由玉笥適丹霞不見。」又 登宜黃邑治前山勢極峭聳,憑高卓望,見巴陵華蓋 二山,靈光燭天,徑至華蓋,浮丘在焉,得以卒業。晉元 康三年同日飛昇,因號所望山為「卓望。」

按《太平府志》:「《王郭二仙傳》:聞浮丘弟子亦煉丹隱玉 山,丹成,一山震動,若浮漚然,因以師號浮丘,更隱玉 山,後入匡廬,不知所終。」

尹思

[編輯]

按《神仙傳》:尹思者,字小龍,安定人也。晉元康五年正 月十五夜坐屋中,遣兒視月中有異物否。兒曰:「今年 當大水,中有一人被蓑帶劍,思視之曰:『將有亂卒至』。」 兒曰:「何以知之?」曰:「月中人乃帶劍仗矛,當大亂,三十 年復當小清耳。」後果如其言。

王烈

[編輯]

按《神仙傳》,「王烈者,字長休,邯鄲人也。常服黃精。及鈆, 年三百三十八歲,猶有少容,登山歷險,行步如飛。少 時本太學書生,學無不覽,常為人談論五經百家之 言,無不該博。中散大夫譙國嵇叔夜甚敬愛之,數數 就學,共入山遊戲採藥。後烈獨之太行山中,忽聞山 東崩地殷殷如雷聲,烈不知何等,往視之,乃見山破」 石裂數百丈,兩畔皆是青石,石中有一穴,口徑闊尺 許,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取泥試丸之,須臾成石,如 投熱蠟之狀,隨手堅凝,氣如粳米飯,嚼之亦然。烈合 數丸如桃大,用攜少許歸,乃與叔夜曰:「吾得異物。」叔 夜甚喜,取而視之,已成青石,擊之錚錚如銅聲。叔夜 即與烈往視之,斷山已復如故。烈入河東抱犢山中, 見一石室,室中有石架,架上有素書兩卷。烈取讀,莫 識其文字。不敢取去,卻著架上暗書,得數十字形體, 以示叔夜,叔夜盡識其字。烈喜,乃與叔夜其往讀之, 至其道徑,了了分明。比及又失其石室所在。烈私語 弟子曰:「叔夜未合得道故也。」又按《神仙經》云:「神仙五 百年,輒開其中石髓」出,得而服之,壽與天相畢。烈前 得者,必是也。河東聞喜人,多累世奉事烈者,晉永寧 年中,出洛下,遊諸處,與人共戲鬥射。烈挽二石弓射 百步,十發,矢九破的,一年復去。又張子道者,年九十 餘,拜烈,烈平坐受之。座人怪之,子道曰:「我年八九歲 時,見顏色,與今無異,吾今老矣。」烈猶有少容。後莫知 所之。

施存

[編輯]

按《衡嶽志》:「施存,號胡浮先生,師黃盧子,得《三皇內文》 驅策虎豹之術。居衡嶽西峰洞門觀石室,或跨白豹 而出,愛慕者罕得親近。晉永康元年庚申四月七日 昇舉。」

劉道成

[編輯]

按《江西通志》:「劉道成,新吳人。晉時以明經辟為陳州 刺史。乞休,修黃老之術,皈依大羅真符。永嘉二年,合 宅翀舉,梁武帝即其故址建開業觀。」

易退

[編輯]

按《袁州府志》:「晉易退,字楠隱,與宜春楊法道慧及陳 歸真耽相與結廬萍鄉之九嶷山,煉氣朝真,朝夕不 倦。越二十餘年丹成。永嘉九年正月既望,皆凌雲去。 後人置九嶷觀祀之。宋政和中,有司以聞,封真人。又 傳飛昇時,耽妻周氏仰視空中,有人物儀仗呼之,耽 聞呼而墜,明日蛻於石上,即泥源廟墓。」

潘茂明

[編輯]

按《續文獻通考》:「潘茂明,潘州人。晉永嘉中入山,達二

道士。奕立觀久之,道士曰:『子亦識之否』?答曰:『入猶蛇
考證
竇,出似鷹行』。道士笑可其說,因語之曰:『子頂骨貫於

生門,命輪齊於日月,腦血未減,心影不偏,若修煉則 可輕舉』。」授黃精不二之法,於東山採藥煉丹,於西山 白日上昇。

房日茨

[編輯]

按《道州志》:「房日茨,晉永嘉中道士,居何侯石室,二十 年,仙於舜源峰。」

尹道全

[編輯]

按《衡嶽志》:「尹道全,天水人也。於衡嶽觀後峰修洞真 還神徹視之道,兼佩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符,天真 降焉,謂之曰:『白日昇騰者,當有其才而後成其道。昔 漢武帝感大真金母,授五嶽真形靈飛十二事,纔得 屍解之道,而不能使形骨俱飛。汝受其一事,而有沖 舉之望,斯乃勤苦所資,亦宿分所值矣』。」道全曰:「淺學 無聞,願示其要。」天真曰:「上自五帝六甲左右靈飛之 符,洎《混洞東蒙》之文,事目次第,而有十二,及五嶽真 形,取其山之向背,泉液之所出,金寶之所藏,隧脈之 所通,而為之圖也。況主符圖吏兵仙曹職宰者眾矣。 汝得靈符及受列嶽真形,能自信奉而獲感通,乃知 文始之裔,太和之族,世有神仙矣。與汝期於九清之 上,混茫之中。」言訖而去。《道全》晉時居山,至永嘉九年 正月九日白日昇舉。

王子瑤

[編輯]

按《吉安府志》:「王子瑤,字大皋,華陰人,王喬之裔。晉永 嘉中,自玉笥至泰和,即黃茅岡築壇醮籙,感白鶴翔 舞。事聞,賜名白鶴觀,給錢千緡,買田贍之。後東遊見 義山,心喜,就洞口建壇禮斗,誦《黃庭經》。於是玉女降 九鼎丹方,修煉四十八年,白日上昇。」

劉懿真

[編輯]

按《江西通志》:「劉懿真,晉女冠也。東晉時已五六百歲, 嘗東遊諶母嶺,建壇於葛陽山之麓,後白日昇天而 去。」今靖安有劉仙觀。

郭文

[編輯]

按《晉書》本傳,「文字文舉,河內軹人也。少愛山水,尚嘉 遯。年十三,每遊山林,彌旬忘返。父母終,服畢不娶,辭 家遊名山,歷華陰之崖,以觀石室之石函。洛陽陷,乃 步擔入吳興餘杭,大辟山中窮谷無人之地,倚木於 樹,苫覆其上而居焉。亦無壁障。時猛獸為暴,入屋害 人,而文獨宿十餘年,卒無患害。恆著鹿裘葛巾,不飲」 酒食肉,區種菽麥,採竹葉木實,貿鹽以自供。人或酬 下價者,亦即與之。後人識文,不復賤酬。食有餘穀,輒 恤窮匱。人有致遺,取其麤者,示不逆而已。有猛獸殺 大麀鹿於庵側,文以語人,人取賣之,分錢與文。文曰: 「我若須此,自當賣之。所以相語,正以不須故也。」聞者 皆嗟嘆之。嘗有猛獸忽張口向文,文視其口中有橫 骨,乃以手探去之。猛獸明旦致一鹿於其室前,獵者 時往寄宿,文夜為擔水而無勌色。餘杭令顧颺與葛 洪共造之,而攜與俱歸。颺以文山行,或須皮衣,贈以 韋褲褶一具,文不納,辭歸山中。颺追遣使者,置衣室 中而去。文亦無言,韋衣乃至,爛於戶內,竟不服用。王 導聞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車荷擔徒行。既至, 導置之西園,園中果木成林,又有鳥獸麋鹿,因以居 文焉。於是朝士咸共觀之,文頹然踑踞,傍若無人。溫 嶠嘗問文曰:「人皆有六親相娛,先生棄之何樂?」文曰: 「本行學道,不謂遭世亂,欲歸無路,是以來也。」又問曰: 「饑而思食,壯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獨無情乎?」文 曰:「思由憶生,不憶故無情。」又問曰:「先生獨處窮山,若 疾病遭命,則為烏鳥所食,顧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 為螻蟻所食,復何異乎?」又問曰:「猛獸害人,人之所畏, 而先生獨不畏耶?」文曰:「人無害獸之心,則獸亦不害 人。」又問曰:「苟世不寧,身不得安,今將用先生以濟時, 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導嘗眾賓共集,絲竹 並奏,試使呼之。文瞪眸不轉,跨躡華堂,如行林野,於 時坐者咸有鉤深味遠之言。文常稱不達來語,天機 鏗宏,莫有闚其門者。溫嶠嘗稱曰:「文有賢人之性,而 無賢人之才,柳下、梁踦之亞乎!」永昌中大疫,文病亦 殆,王導遺藥,文曰:「命在天,不在藥也;夭壽長短,時也。」 居導園七年,未嘗出入。一旦忽求還山,導不聽。後逃 歸臨安,結廬舍於山中,臨安令萬寵迎至縣中。及蘇 峻反,破餘杭,而臨安獨全,人皆異之,以為知幾。自後 不復語,但舉手指麾,以宣其意。病甚,求還山,欲枕石 安屍,不令人殯葬,寵不聽。不食二十餘日,亦不瘦。寵 問曰:「先生復可得幾日?」文三舉手,果以十五日終。寵 葬之於所居之處而祭哭之。葛洪、庾闡並為作《傳》,贊 頌其美雲。

按《仙傳拾遺》:「郭文字文舉,洛陽人也。《晉書》有傳。隱餘 杭天柱山,或居大壁巖。太和真人曾降其室,授以沖 真之道,晦跡潛修,世所不知。有虎張口至石室前,若 有所告,文舉以手探虎喉中,得骨去之。明日虎銜一 死鹿置石室之外,自此虎常馴擾於左右,亦可撫而 牽之。文舉出山,虎必隨焉。雖在城市眾人之中,虎俛首隨行,不敢肆暴,如犬羊耳。或以書策置其背上,亦 負而行。文嘗採木實竹葉,以貨鹽米,置於筐中,虎負 而隨之。晉帝聞之,徵詣闕下,問曰:「先生馴虎有術耶?」 對曰:「自然耳。人無害獸之心,獸無傷人之意,何必術 為?撫我則後虎猶民也,虐我則讎民猶虎也,理民與 馴虎亦何異哉?」帝高其言,拜官不就,歸隱鼇亭山,得 道而去。後人於其臥床蓆下得蒻葉書金雄詩、《金雌 記》,其言皆當時讖詞,其蛻如蛇也。

按《嚴州府志》:「晉郭文,字文舉,河內軹人。少愛山水,尚 嘉遯游山林,彌旬忘返。父母終,遂不娶。游名山,隱於 桐廬坦山中,著鹿裘葛巾,採箬葉,使虎負之,鬻於餘 杭市中,貿鹽以自給,得錢則遺貧者,歸則共仙侶憩 於石。丞相王導聞其名,遣人迎至,置之西園。一旦忽 求還山,既而仙去,邑人塑像於紫霄觀,水旱禱之隨」 應。今桐廬縣環翠山有仙碁石,相傳為文所憩。旁有 郭真君祠。

按《浙江通志》:「文歷華陰山石室中,得石函丹經,習之。 後晉室亂,乃入餘杭大滌山。有虎,服役如僕從,令負 箬隨行,嘗置於鳳凰山側。文貨藥歸,晚則虎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