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304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四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三百四卷目錄
服食部紀事二
服食部雜錄
服食部外編
神異典第三百四卷
服食部紀事二
[編輯]《唐書王希夷傳》:「希夷,徐州滕人。家貧,父母喪,為人牧 羊,取傭以葬。隱嵩山,師黃頤學養生。四十年。頤卒,更 居兗州徂徠,與劉元博友善,喜讀《周易》《老子》,餌松柏 葉雜華。年七十餘,筋力柔強。」
《裴潾傳》:「潾本河東聞喜人,篤學,善隸書,擢起居舍人。 帝喜方士,而柳泌為帝治丹劑,求長年。帝御劑中躁 病渴。潾諫曰:『夫除天下之害者,常受天下之利;共天 下之樂者,常饗天下之福。故上自黃帝顓頊、堯舜禹 湯文武,咸以功濟生人,天皆報以耆壽,垂榮無疆。陛 下以孝安宗廟,以仁牧黎庶,攘劃妖兇,復張太平,賓 禮賢俊,待以終始,神功聖德,前古不及。陛下躬行之, 天地宗廟,必相陛下以億萬之永。今乃有方士韋山 甫、柳泌等,以丹術自神,更相稱引,詭為陛下延年』。」臣 謂士有道者,皆匿名滅影,無求於世,豈肯干謁貴近, 自鬻其伎哉!今所至者,非曰知道,咸求利而來,自言 飛鍊為神,以訹權賄,偽窮情得,不恥遁亡,豈可信厥 術,御其藥哉?臣聞「人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味以 行氣,氣以實志。水火鹽梅,以烹魚肉。宰夫和之,齊之 以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夫三牲五穀,稟五行以生 也。發為五味,天地生之,所以奉人,聖人節調,以致康 彊。若乃藥劑者,所以禦疾,豈常進之餌哉?況又金石 性託酷烈,而燒治積「年,包炎產毒,未易可制。夫秦、漢 之君,亦信方士矣,如盧生、徐福、欒大、李少君,後皆詐 譎無成功,事暴前策,皆可驗視。《禮》:君之藥,臣先嘗之; 父之藥,子先嘗之,臣子一也。願以所治劑俾其人服 之,竟一歲以考真偽,則無不驗矣。」帝怒,貶江陵令。後 憲宗竟以藥棄天下,世益謂潾知言。穆宗雖誅泌,而 後稍稍復惑。方士有布衣張皋者,上疏曰:「神慮澹則 血氣和,嗜欲勝則疾疹作。古之聖賢,務自頤養,不以 外物撓耳目,聲色敗性情,由是和平自臻,福慶用昌。 在《易》『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在《詩》:『自天降康,降福穰穰』。」 此天人符也。然則藥以攻疾,無疾不用藥也。高宗時, 處士孫思邈達於養生,其言曰:「人無故不用餌藥,藥 有所偏助,則藏氣為不平。」推此論之,可謂達見至理。 夫寒暑為賊,節宣乖度,有資於醫,尚當重慎。故《禮》稱 「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庶士猶爾,況天子乎?先帝晚節 喜方士,累致危疾,陛下所自知,不可蹈前覆、迎後悔 也。今人人竊議,直畏忤旨,莫敢言。臣蓬菣之生,非以 邀寵,顧忠義可為者,聞而「默,則不安。願陛下無忽。」帝 善其言,詔訪皋,不獲。
《李抱真傳》:抱真好方士,謂不死可致。有孫季長者為 治丹,且曰:「服此當仙去。」抱真表署幕府。嘗語左右曰: 「秦漢君不偶此,我乃得之,後升天,不復見公等矣。」夜 夢駕鶴,寤而刻寓鶴,衣羽服,習乘之。後益惑厭勝,因 疾請降官,七讓司空,還為左僕射。餌丹二萬丸,不能 食,且死,醫以彘肪穀漆下之,疾少間,季長曰:「危得僊, 何自棄也。」益服三千丸,卒。
《舊唐書憲宗本紀》:元和五年八月,上顧謂宰臣曰:「神 仙之事信乎?」李藩對曰:「神仙之說,出於道家所宗,《老 子》五千文為本。《老子》指歸,與經無異。後代好怪之流, 假託老子神仙之說,故秦始皇遣方士載童女入海 求仙,漢武帝嫁女與方士求不死藥,二主受惑,卒無 所得。文皇帝服胡僧長生藥,遂致暴疾不救。古詩云: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誠哉是言也。君人者但務 求理四海,樂推社稷,延永自長年也。上深然之。 《雲仙雜記》:白樂天語人曰:吾已脫去利名枷鎖,開清 高門戶,但蓮龕子母丹,不知何時可成。
《廬山志樵人直說》:白樂天嘗煉丹於廬山草堂,作飛 雲履,以元綾為質,剪素絹為雲,四面緣飾之,染以四 選香。每振履,飄飄如煙霧,嘗著之以示山中道侶曰: 「吾足下雲生不久,且登朱府矣。」
《唐書李德裕傳》:「德裕為浙西觀察使。敬宗時,狂人杜 景先上言,其友周息元壽數百歲,帝遣宦者至浙西 迎之,詔所在馳驛敦遣。德裕上疏曰:『前世天子雖好 方士,未有御其藥者,故漢人稱黃金可成,以為飲食 器則壽。高宗時劉道合、元宗時孫甑生皆能作黃金, 二祖不之服,豈非以宗廟為重乎?儻必致真隱,願止 師保和之術,慎毋及藥,則九廟慰悅矣』。」息元果誕譎 不情,終帝世無他驗。文宗即位,乃逐之。
《續博物志》:李德裕好餌雄朱,有道士自雲李終南,笑曰:「此是世間凡火,服之反促壽。」因出一玉象子,狀如 拳曰:「此可求勾漏瑩徹者,燃香致象鼻下,勿令婦人 雞犬見之。三五日象自服之,即復吐出,乃可服。」此火 玉,太陽之精,凝結已三萬年,以相公好道,因以奉借, 唯忠孝是念,無自貽咎。又出金象云:「此是雌者,貴其 相伴,不爾,玉象飛去。」德裕服之有異,乃於都下採聘 名姝,至百數不止,象砂不復吐。後南遷,再遇道士,怒 甚,索二象。是夕風雨濤瀨並作,玉象如團火飛出船, 德裕死於朱崖。
《宣室志》:「趙州昭慶民駱元素者,為小吏,得罪於縣令, 遂遁跡而去,匿身山谷中,忽遇老翁策杖立於長松 之下,召元素訊曰:『爾安得至此耶』?」元素對:「『得罪於縣 令,遁逃至此,幸翁見容』。翁引元素入深山,僅行十餘 里,至一巖穴,見二茅齋東西相向,有侍童一人,年甚 少,居於西齋,其東齋有藥竈,命元素候火。老翁自稱」 東真君,命元素以東真呼之。東真以藥十餘粒令元 素餌之,且曰:「可以治饑矣。」自是元素絕粒,僅歲餘,授 符術及吸氣之法,盡得其妙。又謂元素曰:「子可歸矣。」 既而送元素至縣南數十里,執手而別。自此以符術 行里中,神效不可具述。其後元素犯法,刺史杖殺之。 凡月餘,其屍如生,曾無委壞之色,蓋餌靈藥所致。於 是里人收瘞之。寶曆元年夏月也。
《酉陽雜俎》:「南中有百姓,行路遇風雨,與一老人同庇 樹陰,其人偏坐敬讓之。雨止,老人遺其丹三丸,言有 急事即服。歲餘,妻暴病卒,數日方憶老人丹事,乃毀 齒灌之,微有煖氣,顏色如生。今死已四年矣,狀如沉 醉,爪甲亦長,其人至今輿以相隨。」說者於四明見之 矣。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 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 取出獻論,大如飯碗。時饑,盡食之,核大如雞卵。論因 詰其所自,僧笑曰:「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里,道 路危險,貧道偶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論曰:「今去 騎從,與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 里許,扺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論志決往,乃依 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 澗,數里至一處,布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數百株,枝 幹埽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蔕,腹果 然矣。論解衣,將盡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 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 不得出論。亦疑僧非常,取兩箇而返。僧切戒論,不得 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補錄記傳》:會昌中,有石旻者,蘊至術。嘗遊宛陵,宿雷 氏林亭。時雷之家僮網獲一巨魚,以雷宴客醉臥,未 及啟之,值天方蒸署,及明日,其魚已敗,將棄去。旻曰: 「吾有藥可令活,何棄之有?」雷則請焉,旻遂以藥一粒 投魚口中,俄而鱗尾皆動,鮮潤如故。雷大奇之,因拜 請延年之餌。旻曰:「吾之藥至清至潔,爾曹嗜欲無節」, 臟腑之內,諸穢委集。若遽食之,若水火相攻,安能全 其人乎。但神仙可學,人自多累。如籠禽檻猿,徒有騫 翔騰躍之志,安可致焉。
《神仙感遇傳》:「河東薛逢,咸通中為綿州刺史。歲餘,夢 入洞府,見餚饌甚多,而不睹人物,亦不敢食之,乃出 門。有人謂曰:『此天倉也』。明日話於賓友,或曰:『州界昌 明縣有天倉洞,中有自然飲食,往往遊雲水者得而 食之。即使道士孫靈諷與親吏訪之,入洞可十餘里, 猶須執炬,十里外漸明朗。又三五里,豁然與人世無 異。崖屋極廣,可容千人。其下平整,有石床羅列,床上 有飲食名品極多,皆新食,軟美甘香。靈諷拜而食之, 又割開三五所,請以奉於薛公為信』。」及齎出洞門,形 狀宛然,皆化為石矣。洞中左右有散麪溲麪,堆鹽積 豉,不知紀極。又行一二里,溪水迅急,既闊且深。隔溪 見山川居第歷然,不敢渡而止。近崖坡中,有履跡往 來,皆長二三尺,纔如有人行處。薛公聞之,歎異靈勝, 而莫窮其所以也。余按《地理志》云:「少室山有自然五 穀甘果,神芝仙藥。周太子晉學道上仙,有九千年資 糧,留於少室山。山在嵩山西十七里,從東角上四十 里下,又上十里,得上定思。十里中有大石門,為中定 思。自至崖頭,下有石室,中有水,多白石英。室內有《自 然經書》,自然飲食,與此無異矣。天台山東,有洞八十 餘里,有居民市肆,多賣飲食。」乾符中,有遊僧入洞,經 歷市中,饑甚,聞食香,買蒸餅啖之。同行一僧,服氣不 食。既飽,行十餘里,出洞門,已在登州吳平縣界,所食 之僧,俄變為石。以此言之,王烈石髓,張華龍膏,得食 之者,亦須累積陰功,天挺仙骨,可上登仙品。若常人 啖之,必化為石矣。
《仙傳拾遺》:「張定,廣陵人,得仙道,臨去留丹二粒與父 母服之,百餘年無疾,自此不復歸父母。服丹,神氣輕 爽,飲食嗜好倍於少壯者。乾符中,父母猶在。」
《北夢瑣言》:唐廣南節度下元隨軍將鍾大夫,忘其名, 晚年流落,旅寓陵州,多止佛寺,仁壽縣主簿歐陽衎愍其衰老,常延待之。三伏間,患腹疾,臥於歐陽舍,踰 月不食,慮其旦夕溘然欲陳牒州衙,希取鍾公一狀, 以明行止。鍾曰:「病即病矣,死即未也。既此奉煩,何妨 申報。」於是聞官,爾後疾愈。孫光憲時為郡倅,鍾惠然 來訪,因問所苦之由,乃曰:「曾在湘潭,遇干戈不進,與 同行商人數輩,就嶽麓寺設齋。寺僧有新合知命丹 者,雲服此藥後,要退即飲海藻湯,或大期將至,即肋 下微痛,此丹自下,便須指揮家事,以俟終焉。」遂各與 一緡,吞一丸。他日入蜀,至樂溫縣,遇同服丹者,商人 寄寓樂溫,得與話舊,且說所服之效。無何,此公來報 肋下痛,不日其藥果下,急區分家事,後凡二十日卒。 某方神其藥,用海藻湯下之,香水洗沐,卻吞之。昨來 所苦藥且未下,所以知未死,兼出藥相示,然鍾公面 色紅潤,強飲啖似得藥力也。他日不知其所終,以其 知命有驗,故記之焉。
《處州府志》:「羊愔,縉雲人。唐以明經授夾江尉,無意世 榮,罷歸括蒼山。一日飲於阮郎亭酒中,忽仆地,七日 乃寤。詰之,曰:『初見青幘絳服,一人自稱靈英,邀入洞 中。須臾石間有物迸出,靈英指曰:『此青靈芝也,食之 得仙』。愔取食之,食甘。自是惟飲水,覺身輕骨鳴,日行 數百里』。」
《五代史豆盧革傳》:「革自為相,遭天下多故,而方服丹 砂,鍊氣以求長生。嘗嘔血數日,幾死。」
《王鎔傳》:鎔好左道,鍊丹藥,求長生,與道士王若訥留 遊西山,登王母祠,使婦人維錦繡,牽持而上。每出逾 月忘歸,任其政於宦者。宦者石希蒙與鎔同臥起,天 祐十八年冬,鎔自西山宿鶻營莊,將還府,希蒙止之。 宦者李弘規諫曰:「今晉王身自暴露,以親矢石,而大 王竭軍國之用,為遊畋之資,開城空宮,逾月不還,使 一夫閉門不納從者。大王欲何歸乎?」鎔懼,促駕,希蒙 固止之。弘規怒,遣親事軍將蘇漢衡率兵環甲露刃 於帳前曰:「軍士勞矣,願從王歸國。」弘規繼而進曰:「惑 王者希蒙也,請殺之以謝軍士。」鎔不答。弘規呼甲士, 斬希蒙首,擲於鎔前。鎔懼,遽歸,使其子昭祚與大將 張文禮族弘規、漢衡,收其偏將下獄,窮究反狀,親軍 皆懼,文禮誘以為亂。夜半,親軍千餘人踰垣而入,鎔 方與道士焚香受籙,軍士斬鎔首,袖之而出,因縱火 焚其宮室,遂滅王氏之族。
《南唐近事》:「諫議大夫張義方命道士陳友者合還丹 於牛頭山,頻年未就。會義方遘疾將卒,恨不成九轉 之功。一旦命子弟發丹竈,竈下有巨虺,火吻錦鱗,蜿 蜒其間,若為神物護持。乃取丹自餌一粒,瘖瘂而終。 當時識者以為氣未盡,服之陰者不壽也。」
《稽神錄》:「周寶為浙西節度使,治城隍,至鶴林門,得古 塚,棺櫝將腐,發之有一女子,面如生鉛粉,衣服皆不 敗。掌役者以告,寶親視之,或曰:『此當是嘗餌靈藥,待 時而發,發則解化之期矣』。寶即命改葬之,具車轝聲 樂以送。寶與僚屬登城望之,行數里,有紫雲覆輀車 之上,眾咸見一女子出自車中,坐於紫雲,冉冉而去」, 久之乃沒,開棺則空矣。
江南太子校書周延翰,性好道,頗修服餌之事。嘗夢 神人以一卷書示之,若道家之《經》。其文皆七字為句, 惟記其末句云:「紫髯之伴有丹砂。」延翰寤而自喜,以 為必得丹砂之效。後從事建業,卒,葬於吳大帝陵側。 無妻子,惟一婢,名丹砂。
張武者,始為廬江道中一鎮副將,頗以拯濟行旅為 事。常有老僧過其所,武謂之曰:「師年老,前店尚遠,今 夕止吾廬中可乎?」僧欣然。其鎮將聞之,怒曰:「今南北 交戰,間諜如林,知此僧為何人,而敢留之也?」僧乃求 去。武曰:「吾業已留師,行又益晚,但宿無苦也。」武室中 惟有一床,即以奉其僧,己即席地而寢,盥濯之備皆 自具焉。夜數起視之,至五更,僧乃起而歎息,謂武曰: 「少年乃能如是耶!吾有藥贈子十丸,每正旦吞一丸, 可延十年之壽,善自愛。」珍重而去,出門忽不見。武今 為常州團練副使,有識者計其年已百歲,常自稱七 十,輕健如故。
光州檢田官蔣舜卿行山中,見一人方採林檎,以二 枚與之食,因爾不饑。家人以為得鬼食不治,將病,求 醫甚切而不能愈。後聞壽春有叟善醫,乃往訪之。始 行一日,宿一所旅店,有老父問以所患,具告之。父曰: 「吾能救之,無煩遠行也。」出藥方寸匕服之,吐二林檎 如新。父收之去,舜卿之飲食如常。既歸,他日復訪之, 店與老父俱不見矣。
陳金者,少為軍士,隸江西節度使劉信圍處州,金私 與其徒五人發一大塚,開棺見白髯老人,面如生,通 身白羅衣,衣皆如新。開棺時即有白氣衝天,墓中有 非常香馥。金獨視棺蓋上有物如粉,微作硫黃氣。金 素聞棺中硫黃為藥成仙,即以衣襟掬取,懷歸墓中, 無他珍寶,即共掩之而出。既至營中,營中人皆驚云: 「今日那得香氣?」金知硫黃之異,旦輒汲水浸食至盡。 城平,入舍僧寺,偶與寺僧言之,僧曰:「此城中富人之遠祖也,子孫相傳其祖好道,有異人教餌硫黃,雲數 盡當死,死後三百年墓開,當即解化之期也,今正三 百年矣。」即相與復視之,棺中空,惟衣裳尚存,如蟬蛻 之狀。金自是無病,今為清海軍小將,年七十餘矣。形 體枯瘦輕健如故。
臨川有士人唐遇,虐其所使婢,婢不堪其毒,乃逃入 山中。久之,糧盡饑甚,坐水邊,見野草枝葉可愛,即拔 取濯水中,連根食之,美甚。自是恆食,久之,遂不饑,而 更輕健。夜息大樹下,聞草中獸走,以為虎而懼,因得 念上樹,杪乃生也。正爾念之,而身已在樹杪矣。及曉 又念,當下平地,又欻然而下。自是意有所之,身輒飄 然而去。或自一峰之一峰頂,若飛鳥焉。數歲,其家人 伐薪見之,以告其主,使捕之,不得。一日遇其在絕壁 下,即以網三面圍之,俄而騰上山頂,其主亦駭異,必 欲致之。或曰:「此婢也,安有仙骨?不過得靈藥餌之爾。 試以盛饌,多其味,令甚香美,致其往來之路,觀其食 否。」果如其言。常來就食,食訖不能復遠去,遂為所擒。 具述其故,問其所食草之形狀,乃黃精也。復使尋之, 遂不能得其婢數年亦卒。
教坊樂人有兒年十餘歲,恆病黃瘦尤甚。忽遇一道 士於路謂之曰:「汝病食癥耳,吾能療之。」因袖中出藥 數丸,使吞之。既而復視袖中曰:「嘻,誤矣,此辟穀藥也。 自此當不食,然病亦瘳矣。爾必欲食,常取少木耳食 之,吾他日復以食癥藥遺爾也。」遂去。兒歸,一二日病 愈。然其父母恆以不食為憂,竟逼使餌木耳,遂噉食 如故。已而自悔曰:「我餌仙藥而不自知道士許我復 送藥來,會當再見乎?」因白父母,求遍歷名山,尋訪道 士,母不許。其父許之曰:「向使不愈,今亦死矣,既志堅 如此,或當有分也。」遂遣之。今不知所在。
《元怪錄》:「杜巫尚書年少未達時,曾於長白山遇道士 貽丹一丸,即令服訖,不欲食,容色悅澤,輕健無疾。後 任商州刺史,自以既登太守班,已崇而不食,恐驚於 眾,欲去其丹,於是遇客無不問其法。歲餘有道士至, 甚年少,巫詢之,道士教以食豬肉,仍吃血。巫從之食 訖,道士命挱羅。須臾巫吐痰涎至多,有一塊物如栗」, 道士取之甚堅,剖之若新膠之未乾者,丹在中。道士 取以洗之,置於手中,其色綠瑩。巫曰:「將來,吾自收之, 暮年服也。」道士不與,曰:「長白吾師曰:杜巫悔服吾丹, 今願出之,汝可教之收藥歸也。今我奉師之命,欲去 其神物,今既去矣,而又擬留至耄年,縱收得,亦不能 用也。自宜息心。」遂吞之而去。巫後五十餘年,罄產燒 藥,竟不成。
《野人閒話》:翰林辛夤孫頃年在青城山居,其居則古 先道院,在一峰之頂,內有塑像。黃姑則六代元宗之 子也。一夕夢見召夤孫謂曰:「汝可食杏仁,令汝聰俐, 老而彌壯,心力不倦,亦資於年壽矣。汝可有道性,又 不終在此,須出山佐理」,當代夤孫夢中拜請,其法則 與《怡神論》中者同。元宗孫申天師元有《怡神論》語卷 下,卷中有神仙祕方三十首,則甘草為首,「右食杏仁 法次之。杏仁七個去皮尖,早晨盥漱了,內於口中,久 之則盡去其皮,又於口中噯之,逡巡嚼爛,和津液如 乳汁,乃頓嚥。但日日如法食之,一年必換血,令人輕 健安泰。」夤孫遂日日食之,至今老而輕健,年踰從心, 猶多著述。
《太平廣記》:「虞鄉、永樂等縣連接其中道者,往往而遇。 有呂生者,居二邑間,為兒童時不欲聞食氣,因上山 自斸黃精煮服之。十年之後,井餌生者,俗饌並不進。 日覺輕健耐風寒,行若飄風,見文字及人語更不忘。 母令讀書,遂欲應明經,日念數卷,實非為功也,自不 忘耳。」後母逼令餐飯,不肯與。諸妹旦夕勸解,悉不從, 因於酒中置豬脂,自捧以飲之,曰:「我老矣,況酒道家 不禁。」呂曰:「某自小不知味,實進不得。」及逼於口鼻,噓 吸之際,一物自口中落,長二寸餘。眾共視之,乃黃金 人也。呂生乃僵臥不起,惟言困憊。其妹以香湯洗之, 結於呂衣帶中,移時方起。先是,呂生年雖近六十,鬚 髮漆黑,及是皓首,母始悔之,卻取金人結處如舊。已 不見之矣。呂生恨惋垂泣再拜母出門去。雲往茅山。 更無其蹤。
《茅亭客話》:華陽邑村民段九者,常入山野中採枸杞 根莖,貨之有年矣。因於紫山腳下見枸杞一株甚大, 遂斸之。根本怪異,不類常者,長尺餘,四莖如四足,兩 莖如頭尾,若一獸形。持歸村舍,家狗吠之不已。至夜, 四隅村落群狗聚而吠之,終夕不輟,不堪其喧也。遲 明妻怒,將充朝爨,群狗乃不復吠矣。休復見道書云: 「枸杞、茯苓、人參、薯藥、朮等,形有異者,餌之皆獲上壽。 或除嗜慾,嗇神抱和,則必有真靈降顧接引為地仙 爾。」
《閑窗括異志》:「終南山中有一人,身無衣服,遍體生黑 毛,飛騰不可及,為獵人所得,言秦宮人避亂入山,有 老翁教食松實,初甚苦澀,後稍便之,遂不饑。獵人以 穀食之,初聞甚臭,吐逆數日乃安,身毛脫落,漸老而死。」
《道山清話》:山谷在宜州服紫霞丹,自雲得力。曾紆嘗 以書勸其勿服,山谷答云:「公卷疽根在傍,乃不可服。 如僕服之,殆如晴雲之在川谷,安得霹靂火也。」 《墨莊漫錄》:章聖時煉丹一爐,在翰林司金丹閣,日供 炭五秤,至熙寧元年猶養火不絕。劉袤延仲之父被 旨裁減百司,此一項在經費之數。有旨罷之,其丹作 鐵色,詔藏天章閣。張忠定公安道居南都,煉丹一爐, 養火數十年,丹成不敢服。時張聖民守南都,羸瘠殊 甚,聞有此丹,堅求餌之。安道云:「不敢吝也,但此丹服 火之久,不有大功,必有大毒,不可遽服。」聖民求之甚 力,乃以一粒如粟大以與之,且戒宜韜藏,慎勿輕餌。 聖民得之即吞焉,不數日,便血不止,五臟皆糜潰而 下,竟死。雲二事聞之劉延仲。
《龍川志》:予治平末泝峽還蜀,泊舟仙都山下,有一道 士以陰冥君長生金丹訣石本相示,予問之曰:「子知 金丹訣否?」道士曰:「不知也。」然士大夫過此,必以問之, 庶有知之者。予嘉其意,試問以燒煉事。對曰:「養生有 內外,精氣內也,非金石所能堅凝;四肢百骸外也,非 精氣所能變化。欲事內,必調養精氣,精氣和而後內」 丹成,內丹成則不能死矣。然隱居人間久之,或托屍 解而去來變化,輕舉不可得也。蓋四大本外物和合 而成,非精氣所易也。惟外丹成,然後可以點瓦礫,化 皮骨,而飛行無礙矣。然內丹未成,內無交之,則服外 丹者多死。譬之積枯草敝絮,而置火其下,無不焚者。 予甚善其說,告之曰:「昔人有服金丹,不幸赴井而死, 既而五臟皆化為黃金者,又有服玉泉死於盛夏,而 屍不敗壞者,皆無內丹以主之也。子之說其信然哉。」 後十餘歲,官於南京張公安道家。有一道人,陝人也, 為公養金丹。其法用紫金丹砂,費數百千,期年乃成。 公喜告予曰:「吾藥成,可服矣。」予謂公何以知其藥成 也?公曰:「《抱朴子》言,藥」既成,以手握之,如泥出指間者, 藥真成也。今吾藥如是,以是知其成無疑矣。予為公 道仙都所聞,謂公曰:「公自知內丹成,則此藥可服,若 猶未也,姑俟之若何?」公笑曰:「我姑俟之耶。」
《羅浮山志》:鄧守安,羅浮道士。蘇軾與表兄程正輔書 云:「前者留博羅一日,再見鄧道士,所聞別無異者,方 欲邀來款問也。續寄丹砂已領,感愧之極。軾於大丹 未明,直欲以此砂試煮煉,萬一伏火,亦恐成藥耳。成 否當續布聞。」蓋軾欲煉金液,故與守安往來也。 宋藍喬辭母學道七年而歸,語母曰:「兒本飄然江湖, 所以復返者,念母故也。」瓢中出丹一粒餽焉,曰:「服之 可長年無疾。」留歲餘,復有所往,後母壽九十七而終。 《畫墁錄》:劉伯壽少年時,磊落不羈,其父曄尹京,每旦 父趨郡,伯壽隨馬而出,簿佐偵伺,約父將歸則已輒 先入。其自課書史,從容無闕。一旦早至白礬樓下,天 未明,獨坐茶坊中,有一老人繼入就坐,因相問勞共 茶,老人曰:「少年能飲酒乎?」伯壽曰:「性不能飲酒。」老人 曰:「少年不能飲,老夫自飲,可登此樓乎?」伯壽欣然從 之。既上閴,無一人,老人一舉已斗餘矣。熟視伯壽曰: 「少年人清氣足,可以致神仙,然肩骨低一指,猶位躋 三品。」至耄年,文武雙全,子孫蕃衍,乃授以丹術。元豐 二年冬,予自蒲中之京師,訪伯壽於嵩陽,是時年七 十有四矣。同登峻極,行步如飛。予與登封令龐元常、 杜子春明經奔喘不及,伯壽顧而笑曰:「三年少乃爾 耶?」袒露髀股,示人,皆肉皮裹骨,毛長數寸,扣之有聲, 光彩爛然。足未歇,歌所為大曲,略數千言,響振山谷。 累夕對榻,竟且不眠,至元祐初方卒,無疾也。
《談圃》:子瞻在黃州,術士多從之遊。有僧相見數日,不 交一言,將去懷中取藥兩貼,如蓮蕊而黑色,曰:「此燒 煉藥也,有緩急服之。」子瞻在京師為公言,至今收之。 後謫海島無恙,疑得此藥之力。
《續明道雜志》:張文定以端明殿學士尹成都,日值藥 市,其門毉李生因市藥,遇一老人,相與問訊,老人曰: 「張公已再鎮蜀矣。」文定實一至,老人似言其前身事 也。又曰:「今有藥二粒,君為我達於公,或公不信,未肯 餌,則以一粒烹水銀,候汞成金,可無疑也。」李生以藥 獻公,公素好道,聞之甚喜,乃於府第小亭躬取水銀, 構火,投藥一粒烹之。既烹,有聲如粥沸,有紅光自鼎 中起,俄頃光罩一亭,而鼎中聲亦屢變。火滅,視鼎中, 爛然餅金矣。公取餘一粒,即服之,公壽八十五歲,康 寧終身無疾,坐而逝。殯後,柩有大聲,豈其屍解矣?不 然,神丹在腹,豈與常人同腐也?某見公子恕說藥金 一兩許,公令作四指環,其一公以奉其父,其一與其 夫人,其一長子,其一以自服。父夫人、長子皆前歿,金 亦隨葬,獨公者猶在。恕言此時公尚無恙,意今亦葬 之矣。某嘗問恕以公居常導養之方,恕亦不盡知其 深妙處,恕但言:「公自中年後,即清心獨居一堂,每旦 起,即徐步周環約五里所,日以是為常,不見別有施 為也。少時服硃砂,又」服天門冬,既老亦罷之。公年八 十餘時,某猶見之,視其頤頰,白膩如少年然。公少年喜飲酒,飲量絕人,晚年病目,亦其毒也。公頗得彭老 御內之術,屢以試用。公言「唯一次,實覺精氣上愬至 腦耳,他時不覺也。」
《聞見近錄》:張文懿為社洪令,一道士詣邑,熟視文懿, 不語久之,項間取瓢出藥十粒,顧文懿曰:「可餌之。」文 懿即餌之,道士微笑,復取之,至九十粒即吐。道士浴 之,使再餌之,復吐其四,實餌八十六粒。道士曰:「明日 可到城外觀也。」明日詣之,謂文懿曰:「欲為神仙耶,欲 為宰相耶?」文懿曰:「欲為相耳。」道士咨歎久之,留一書, 封緘甚密,且候作相老倦時開,竟不知其何人也。文 懿八十六歲,未嘗有疾,至上元,偶思道士所留書,啟 之乃彩選一冊,因會子弟作選。至宰相,視上惟有真 人耳,始悟道士意也。明日道士忽至,顧文懿曰:「打疊 了未。」語畢而去。使人訪之,即臥店中卒矣。文懿忽覺 腹痛,須臾,一囊下藥八十六粒,炳然「如新。」遂葬藥於 三寶堂下。是夕薨。
《宋史方技傳》:王老志,濮州臨泉人,遇異人於丐中,自 言吾所謂鍾離先生也。予之丹,服之而狂。遂棄妻子, 結草廬田間,時為人言休咎。政和三年,召至京師,嘗 緘書一封至帝所,徽宗啟讀,乃昔歲秋中與喬、劉二 妃燕好之語也,帝由是稍信之。
《揮麈餘話》:王稱定觀者,元符殿帥恩之子,有才學,好 與元祐故家遊。范元實《溫潛溪詩眼》中亦稱其能詩。 政和末為殿中監,年二十八矣,眷甚渥。少年貴仕,酒 色自娛。一日忽宣召入禁中,上云:「朕近得一異人,能 製丹砂,服之可以長生久視,煉治經歲而成,色如紫 金,卿為試之。」定觀忻躍拜命,即取服之,才下咽,覺胸 「間煩燥之甚,俄頃,煙從口中出,急扶歸,已不救。既殮 之後,但聞棺中剝啄之聲,莫測所以。已而火出其內, 頃刻之間遂成烈燄,室廬盡焚。開封府尹亟來捄之, 延燒數百家方止,但得枯骨於餘燼中,亦可怪也。」 丁廣者,明清里中老儒也,與祖父為輩行,嘗任保州 教授,郡將武人,而通判者戚里子悉多姬侍以酒色 沈縱。會有道人過郡,自言數百歲能煉大丹,服之可 以飽嗜欲而康強無疾,然後飛昇度世。守貳館之,以 先生之禮事之。選日創丹竈,依其法煉之,四十九日 而成,神光屬天,置酒大合,樂相慶,然後嘗之。廣聞之, 裁書以獻,乞取刀圭以養病身。道人者以其骨凡,不 肯與。守貳憐之,為請,僅得半粒,廣忻然服之。不數日, 郡將、通判皆疽發於背,道人宵遁,守貳相繼告殂。廣 腰間亦生癤,甚惶恐,亟飲地漿解之,得愈。明年考滿 改秩歸,里中疾復作,又用前法稍痊。偶覺熱躁,因澡 身水入創口中,不能起。金石之毒,有如此者。併書之 於此,以為世誡雲。
《四川總志》:「宋羅晏,閬州人。兒時牧山下,見二道人奕 捨。牧觀之,道人出囊中餅與之。晏食已歸家,覺腹中 如燎,因發狂累日。自是惟飲水,數日不一食,稍稍預 言禍福,無不驗。」
《元史廉希憲傳》:方士請煉大丹,敕中書給所需。希憲 具以秦、漢故事奏,且曰:「堯舜得壽,不因大丹也。」帝曰: 「然。」遂卻之。
《明通紀》:永樂十五年七月,行在通政司言:「甌寧縣人 進金丹及方書。上曰:『此妖人也。秦皇漢武一生為方 士所欺,求長生不死之藥,此又欲欺朕,朕無所用。金 丹令自食之,方書亦與毀之,毋令別欺人也』。」
《名山藏典謨記》: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八月,陶仲文、顧 可學皆言芝入藥可壽,命分採之元嶽、龍、虎、鶴鳴、三 茅、齊雲及五嶽諸山。上曰:「當職者怠。龍涎香多年,訪 求未得,故所遣廣東福建官記其罪,趣之,更遣一官 求之於雲南。」上曰:「芝與香亡論,臣民得者許自獻。」宛 平民誠獻芝五本,賜銀幣。九月,上曰:「冬寒可念,禮部」 止採芝,民毋行。禮部臣言:「臣向未敢請,今敢不如詔。」 上曰:「為近畿者耳,元嶽諸山採如故,毋後舉。」
《明通紀》:「嘉靖四十五年十月,上不豫,上以保養聖躬, 精意修元,嘗命監察御史王大任、姜敞四方訪問能 修元者。王大任於陝西、湖廣諸省招致方外之士,能 合內養諸藥王金等,姜敞於江西、廣東諸省,只訪得 能通符法者。復命大任、敞俱授翰林侍講。敞不自安, 乞還,大任仍在朝不為翰林所齒。上雖修元西內,然」 權綱總攬,朝政肅然。九卿庶屬,奉公循法,罔敢誕慢, 中官斂畏,無或千百司事者。上常黎明就寢,及辰即 興,夜分至五鼓,猶覽章奏,覽輒四五行,下而裁決精 詳,悉當其可復。宸翰灑然,天縱然也。自王大任以方 士王金等進,乃獻長生等藥,其品詭祕,不可辨知,皆 非《神農本草》所載。大較以強健陽力為主,性極燥熱, 非服食所宜。帝御之,遂火發疾甚,中外憂懼,不知所 為。
《明外史佞倖傳》「顧可學者,無錫人。舉進士,歷官營繕 郎中。正德中,遷浙江參議。言官劾其在部時盜官帑, 斥歸,家居二十餘年。瞷世宗好長生,而同年生嚴嵩 方柄國,乃厚賄嵩,自言能煉童男女溲為秋石,服之延年。嵩為言於帝,遣使齎金幣就其家賜之。可學詣 闕謝,遂命為右通政,寓嵩家,專煉秋石。嘉靖二十四」 年超拜工部尚書,尋改禮部,再加至太子太保。時盛 端明亦以方術承帝眷,帝惑箕仙言,手詔問禮部:「古 用芝入藥,今產何所?」尚書吳山轉引《本草黃帝內傳》 《漢傳儀》、王充《論衡瑞命記》,言「歷代皆以芝為瑞,然服 食之法世未有傳,所產地亦未敢預擬。」乃詔有司採 之五嶽及太和、龍虎、三茅、齊雲、鶴鳴諸山。無何,宛平 民獻芝五本。帝悅,賚銀幣。自是來獻者接踵。時又採 銀礦,採龍涎香,使者四出,論者咸咎可學。可學尋以 年老乞休。卒,賜祭葬,諡榮僖。端明,饒平人。舉進士,由 庶吉士歷官右副都御史,督南京糧儲。劾罷,家居十 年。自言通曉藥石,服之可長生。由陶仲文以進,嚴嵩 亦左右之,遂召為禮部右侍郎。尋拜工部尚書,改禮 部,加太子少保,皆與可學並命。二人但食祿不治事, 供奉藥物而已。端明頗負才名,晚出他途,士論恥之。 端明內不自安,引去,卒於家。賜祭葬,諡「榮簡。」隆慶初, 二人皆褫官奪諡。
《陶仲文傳》王金思所以動帝,乃與申世文及陶世恩、 陶倣、劉文彬、高守中偽造諸品仙方,與所製金石藥 並進。其方詭祕不可辨,性燥,非服食所宜。帝御之,稍 稍,火發不能愈。然世恩竟得遷太常卿,倣太醫院使, 文彬太常博士。未幾,帝大漸,遺詔歸罪金等,命悉正 典刑。五人並論死繫獄。隆慶四年十月,高拱柄國。乃 宥金等死,編口外為民。
服食部雜錄
[編輯]《述異記》:漢世古諺曰:「雖有神藥,不如少年;雖有珠玉, 不如金錢。」
《太平廣記》:「仙有數品,華陰山神告劉根曰:汝今髓不 滿,血不暖,氣少聽減,筋急肉沮,必欲長生,必先治病 十二年,乃可服仙藥。藥有上下,仙有數品,不知房中 之事,行氣導引並神藥者,不能仙也。藥上者為九轉 還丹,太一金液,服之皆立登天。其次有雲母、雌黃之 屬,雖不即乘雲,亦可役使鬼神。次乃草木諸藥,止可」 數百歲。如欲長生,先去三屍。三屍常以月望晦朔上 天,白人間罪過,使人不壽。蓋人身中神欲得人生,三 屍欲人死,人死則散而為鬼,歆享祭祀,故欲人死也。 凡人夢與惡人鬥,乃屍與人神相戰也。
《東坡文集》:「黃州山中蒼朮至多,就野買一斤數錢爾, 此長生藥也。人以為易得,不復貴重,以至薰蚊子,此 亦可為太息。舒州白朮,莖葉亦甚相似,特華紫爾。然 至難得,三百一兩,其效止於和胃,去游風,非神仙上 藥也。」
《演繁露》韓文衛造微曰:「我聞南方多水銀丹砂,雜佗 奇藥,爊為黃金,可餌以不死。」
《祛疑說》:「硃砂體陽而性陰,故外色丹而中含真汞也。 用遠志、龍齒之類鍛之,則可以養心;用枸杞、地黃之 類,則可以補腎;用南星、川烏之類,則可以驅風;以胡 桃、破故紙之類,則可以治腰腎;以川椒、厚朴之類,則 可以實脾氣。隨其佐使而見功,無施不可。」向昧此理, 每得一方,守以為法,歲月寖久,所收既多,所知稍廣。 「因悟此理,其後隨意用藥煉之,無不適用。每恨見之 不早,因以所得著之,或可為服藥之助。老於鍛煉者, 試以此說質之,亦必點首。」
服食部外編
[編輯]《神異經》:「木梨生南方,梨徑三尺,剖之少瓤白素和羹 食之,地仙,可以水火不焦溺矣。」
《洞冥記》:「元鼎五年,郅支國貢馬肝石百斤,常以水銀 養之,內玉櫃中,金泥封其上。國人長四尺,惟餌此石 而已,半青半白,如今之馬肝。舂碎以和九轉之丹,服 之彌年,不饑渴也。」
武帝末年,彌好仙術,與東方朔狎暱。帝曰:「朕所好甚 者不老,其可得乎?」朔曰:「臣能使少者不老。」帝曰:「服何 藥耶?」朔曰:「東北有《地日》之草,西南有春生之魚。」帝曰: 「何以知之?」朔曰:「三足烏,數下地食此草。羲和欲馭以 手揜烏目,不聽下地,長食此草。蓋鳥獸食此草,則美 悶不能動矣。」帝曰:「子何以知乎?」朔曰:「臣小時掘井,陷 落地下,數十年無所託寄。有人引臣欲往此草中隔 紅泉,不得渡。其人以一隻屐與臣,臣泛紅泉,得至此 草之處,臣求而食之。其國人皆織珠玉為業,邀臣入 雲煓之幕,設元珉雕枕,刻黑玉銅鏤,為日月雲雷之 狀,亦曰鏤雲枕。又薦蛟毫之白褥,以蛟毫織為褥也此毫柔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柔毫褥。」又有水藻 之屏,臣舉手拭之,恐水流濕其席,乃其光也。
有龍肝瓜,長一尺,花紅葉素,生於冰谷,所謂冰谷素 葉之瓜。仙人瑕丘仲採藥得此瓜,食之千歲不渴。瓜 上恆如霜雪刮嘗如蜜滓。及帝封泰山,從者皆賜冰 谷素葉之瓜,帝解《鳴鴻》之刀以賜朔,刀長三尺,朔曰: 「此刀黃帝采首山之銅鑄之,雄已飛去,雌者猶存。」帝 臨崩,舉刀以示朔,恐人得此刀,欲銷之,刀於手中化 為鵲,赤色,飛去雲中。
有鳳葵草,色丹,葉長四寸,味甘。久食令人身輕肌滑。 赤松子餌之,三歲,乘黃蛇入水,得黃珠一枚,色如真 金。或言是黃蛇之卵,故名蛇珠,亦名銷疾珠。語曰:「寧 失千里駒,不失黃蛇珠。」
鳥哀國有龍爪薤,長九尺,色如玉,煎之有膏,以和紫 桂為丸,服一千歲不饑。故語曰:「薤和膏。」身生毛, 有掌中芥,葉如松子。取其子置掌中,吹之而生,一吹 長一尺,至三尺而止,然後可移於地上。若不經掌中 吹者,則不生也。食之能空中孤立,足不躡地,亦名躡 空草。
有元都翠水,水中有菱,碧色,狀如雞飛,亦名「翔雞菱。」 仙人鳧伯子常遊翠水之涯,采菱而食之,令骨輕,乘 身生毛羽也。
有遠飛雞,夕則還依人,曉則絕飛四海,朝往夕還。常 銜桂枝之實歸於南山,或落地而生,高七八尺,眾仙 奇愛之,取以釀酒,名曰「桂醪。」嘗一滴,舉體如金色。陸 通嘗餌黃桂之酒,祝雞公善養雞,得遠飛雞之卵伏 之,名曰「翻明雞」,如鵠大,色紫有翼,翼下有目,亦曰「目 羽雞。」
《異苑》:「西域苟夷國,山上有石駱駝,腹下出水,以金鐵 及手承取,即便對過。惟瓠蘆盛之者,則得飲之,令人 身體香淨而昇仙。其國神祕,不可數遇。」
東陽徐公居在長山下,常登嶺,見二人坐於山崖對 飲。公索之,二人乃與一小杯。公飲之遂醉。後常不食, 亦不饑。
《述異記》:「鹿千年化為蒼,又五百年化為白,又五百年 化為元。」漢成帝時,山中人得元鹿,烹而視之,骨皆黑 色。仙者說:「元鹿為脯食之,壽二千歲。」
武陵源,在吳中,山無他木,盡生桃李,俗呼為「桃李源。」 源上有石洞,洞中有乳水。世傳秦末喪亂,吳中人於 此避難,食桃李實者皆得仙。
《拾遺記》:「舜葬蒼梧之野,有鳥如雀,常遊丹海之際,時 來蒼梧之野,銜青砂珠,積成壟阜,名曰珠丘。其珠輕 細,風吹如塵起,名曰珠塵。」今蒼梧之外山人採藥,時 有得青石,圓潔如珠,服之不死。故仙人方回《遊南嶽 七言讚》曰:「珠塵圓潔輕且明,有道服者得長生。」 周昭王夢羽人以指畫王心,應手即裂。王因患心疾, 旬日後,忽見所夢者復來語王曰:「先欲易王之心。」乃 出方寸綠囊,中有藥,名曰「續脈明丸、補血精散」,以手 摩王之臆,俄而即愈。王即請此藥,貯以玉缶,緘以金 繩,有得服之,後天而死。
有飛蛾出於圜丘之穴,憑氣飲露,群仙殺此蛾合丹 藥。西王母與群仙遊圜丘之上,聚神蛾,以瓊筐盛之, 使玉童負筐以遊四極,來降燕庭,出此蛾以示昭王, 王曰:「今乞此蛾,以合九轉神丹。」王母弗與。
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東有背明之國,來貢方物。言 其鄉在扶桑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昏常闇,宜 種百穀,名曰「融澤」,方三千里,五穀皆良,食之後天而 死。有浹日之稻,種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言食者死 而更生,夭而有壽。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清腸稻,食 一粒歷年不饑。有瑤枝粟,其枝長而弱,無風常搖,食 之益髓。有鳳冠粟,似鳳鳥之𠜍,食者多力。有游龍粟, 枝葉屈曲,似游龍也。有瓊膏粟,白如銀,食此二粟,令 人骨輕。有繞明豆,其莖弱,自相縈纏。有挾劍豆,其莢 形似人挾劍,橫斜而生。有傾離豆,言其豆見日則葉 垂覆地,食者不老不疾。有延精麥,延壽益氣。有昆和 麥,調暢六腑。有輕心麥,食者體輕。有醇和。麥為麴以 釀酒,一醉累月食之,凌冬可袒。有含露麥,穟中有露, 味甘如飴。有紫沉麻,其實不浮。有雲冰麻,實冷而有 光,宜為油澤。有通明麻,食者夜行不持燭。是苣蕂也, 食之延壽,後天而老。其北有草,名虹草,枝長一丈,葉 如車輪,根大如轂,花似朝虹之色。昔齊桓公伐山戎, 國人獻其種,乃植於庭,雲霸者之瑞也。有宵明草,夜 視如列燭,晝則無光,自消滅也。有紫菊,謂之「日精」,一 莖一蔓,延及數畝,味甘,食者至死不饑渴。有焦茅,高 五丈,燃之成灰,以水灌之,復成茅也,謂之「靈茅。」有黃 渠草,映日如火,其堅韌若金,食者焚身不熱。有夢草, 葉如蒲,莖如蓍,採之以占吉凶,萬不遺一。又有聞遐 草,服者耳聰,香如桂,莖如蘭。其國獻之,多不生實,葉 多委黃。詔並除焉。
大始元年,魏帝為陳留王之歲,有頻斯國人來朝,以 五色玉為衣,如今之鎧,不食中國滋味。自齎金壺,壺中有漿,凝如脂,嘗一滴則壽千歲。其國傍有丹石井, 非人工所鑿,下及漏泉,水常沸湧,諸仙欲飲之,時以 長綆引汲也。其國人皆多力,不食五穀,日中無影,飲 桂漿雲霧,《羽毛》為衣,髮大如縷,堅韌如筋,伸之幾至 「一丈,置之自縮如蠡,續人髮以為繩。汲丹井之水,久 久方得升合之。水中有白蛙,兩翅常去,來於井上,仙 者食之。至周王子晉臨井而窺,有青雀銜玉杓以授 子晉,子晉取而食之,乃有雲起雪飛。子晉以衣袖揮 雲,則雲雪自止。白蛙化為雙白鳩入雲,望之遂滅。」皆 《頻斯國》之所記,蓋其人年不可測也。使圖其國山川 地勢、瑰異之屬,以示張華。華雲。「此神異之國,難可驗 信。」以車馬珍服,送之出關。
崑崙山出碧海之中,上有九層,第三層有禾穟一株, 滿車有瓜如桂有柰,冬生,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 輕柔,能騰虛也。
岱輿山北有玉梁千丈,駕元流之上,紫苔覆漫,味甘 而柔滑,食者千歲不饑。有遙香草,其花如丹,光耀如 月,葉細長而白,如忘憂之草,其花葉俱香,扇馥數里, 故名「遙香草。」其子如薏,中實甘香,食之累月不饑渴, 體如草之香,久食延齡萬歲。仙人嘗採食之。
明帝陰貴人夢食瓜甚美,帝使求諸方國。時燉煌獻 異瓜種,恆山獻巨桃核。瓜名穹隆,長三尺而形屈曲, 味美如飴。父老云:昔道士從蓬萊山得此瓜,雲是崆 峒靈瓜,四劫一實,東王公、西王母遺核於此地,世代 遐絕,其實頗存。又說巨桃霜下結花,隆暑方熟,亦云 仙人所食,帝使植於霜林園。此園皆植寒果,積冰之 節,百果方盛,俗謂之「相陵」,與「霜林」之聲訛也。後曰:「王 母之桃,王公之瓜,可得而食,五萬歲矣,安可植乎?」後 崩,內侍者見鏡奩中有瓜、桃之核,視之涕零,疑非其 類耳。
昔仙人桐君採石,入穴數里,得丹石雞,舂碎為藥。服 之者令人有聲氣,後天而死。
《酉陽雜俎》:「句曲山五芝,求之者投金環二雙於石間, 勿顧念,必得矣。第一芝名龍仙,食之為太極仙。第二 芝名參成,食之為太極大夫。第三芝名燕胎,食之為 正一郎中。第四芝名夜光洞鼻,食之為太清左御史。 第五芝名料王,食之為三官真御史。」
《雲笈七籤紫陽真人周君內傳》:「君遇陳留黃泰告君 曰:『聞君好道,陰德流行,用思微妙,誠感於我,是以相 詣。吾是中嶽仙人蘇林,字子元也。本衛人,靈公末年 生。少好道德,受學於岑先生,見授鍊身消災之道術。 後又遇仇公,公乃見教以服炁之法,還神守魂之事。 吾行之甚驗,大得其益。子少知還陽,精髓不泄,又知』」 導引服炁,吞景咽漿,不復須陰丹內術,補胎之益也。 然猶三蟲未壞,三屍未死,故導引服炁,不得其理,可 先服制蟲細丸,以殺穀蟲。蟲有三名,一名青古,二名 白姑,三名血屍,謂之三蟲。三蟲在內,令人心煩滿,意 志不開,所思不固,失食則饑,悲愁感動,精志不至,仍 以飲食不節斷也。雖復斷穀,人體重「滯,奄奄淡悶,所 夢非真,顛倒飜錯,邪俗不除,皆由此蟲在內,搖動五 臟故也。」殺蟲之方:附子五兩,麻子七升,地黃六兩,朮 七兩,茱萸根大者七寸,桂四兩,雲芝英五兩,凡七種, 先取菖蒲根煮濃作酒,使清淳重美,一斗半,以七種 藥內器中漬之三宿乃出,曝之令燥,又取前酒汁漬 之三宿,又出,曝之,須酒盡乃止。曝令燥,內鐵臼中擣 之,下細簁,令成粉,取白蜜和之,令可丸,以平旦東向, 初服二丸如小豆,漸益一丸,乃可至十餘丸也。治腹 內絃實,上炁心胸結塞,益肌膚,令體輕有光華。盡一 劑則蟲死,蟲死則三屍枯,三屍枯則自然落矣。亦可 數作,不限一劑也。然後合四鎮丸,加曾青、黃精各一 兩,以「斷穀蟲。若導引服炁,不得其理,可先服食眾艸 藥,苣蕂、茯苓、朮、桂、天門冬、黃連、地黃、大黃、桃樘及皮 任擇焉。」雖服此藥,以得其力,不得九轉神丹金液之 道,不能飛仙矣。惟可延年益壽,亦辟其死也。君按次 為之服食朮五年,身生光澤徹視,內見五臟,乃就仙 人求《飛仙要訣》。仙人曰:「藥有數種,仙有數品,有乘雲 駕龍,白日升天,與太極真人為友,拜為仙宮之主,其 位可司真公、定元公、太生公及中黃大夫、九氣丈人、 仙都公,此皆上仙」也;或為仙鄉大夫,上仙之次也;遊 行五嶽,或造太清,役使鬼神,中仙也;或受封一山,總 領鬼神;或遊翔小有,群集清虛之宮,中仙之次也;若 食穀不死,日中無影,下仙「也;或白日屍解,過死太陰, 然後乃仙,下仙之次也。我受涓子祕要,是中仙耳。子 名上金書,當為真人。我之道,非子真人所學也。今以 《守三一之法》《靈妙小有之書》二百事傳子,石菌朱柯 若乾芝,與子服之,吾道畢矣。子可遠索師也。」君再拜 受教,退而服神芝五年,目視千里外,日行五百里,遂 巡行名山,尋索仙人。
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師道士王元真,居「大箬 巖,勤苦事於元真。深慕仙道,嘗登山嶺採黃精,服餌 歷十餘年。一日就溪濯蔬,見岸側二小花犬,孺子異之,乃尋逐入枸杞叢下,歸告元真,元真訝之,遂與孺 子俱往伺之,復見二犬戲躍,逼之又入枸杞下。元真 與孺子共尋,掘得二枸杞根,形狀如花犬,堅若石。洗」 挈歸以煮之。而孺子益薪看火,三日晝夜不離竈側。 試嘗汁味,取喫不已。及見根爛,以告元真,共取食之。 俄頃,孺子忽飛昇在前峰上,元真驚異久之,孺子謝 別元真,昇雲而去。到今俗呼其峰為「童子峰。」元真後 餌其根,盡不知其年壽,亦隱於巖之西陶山,有採捕 者,時或見之。
《侍兒小名錄》:劉商少遊湘中,秋月方皎,忽見一畫水 輿中有七八女子,環麗容止,若為呼盧戲,其具俱布 希世之寶,前有紅蠟枝,擎以金盤,商駭訝未絕,聞舟 中語曰:「紫陽真人昨給劉商黃精二斤,乃玉帝所餘, 食之者為地仙。」一女子曰:「此人不遠,可邀致之。」忽聞 人呼,商遂即舟邊拜。一女子命侍兒楊孟珠斟一杯 雲母漿,商取飲,一女子笑曰:「此人不固,無丹元氣耳。」 《誠齋雜記》:「桂陽張碩為神女杜蘭香所降,出薯橡子 三枚,大如雞子,雲食此令君不畏風波,辟寒溫。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