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9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九十六卷 |
第一百九十六卷目錄
竹部紀事二
竹部雜錄
竹部外編
草木典第一百九十六卷
竹部紀事二
[編輯]《金史世宗本紀》:大定九年五月戊辰,尚書省奏,越王 永中、隋王永功二府有所興造,發役夫。上曰:「朕見宮 中竹有枯瘁者,欲令更植,恐勞人而止。二王府各有 引從人力,又奴婢甚多,何得更役百姓?」
《五行志》:「衛紹王至寧元年,宣宗彰德故園竹開白花, 如鷺鶿藤,紫雲覆城上數日,俄而入繼大統。」
《元史食貨志》:「竹之所產雖不一,而腹裡之河南懷孟, 陝西之京兆、鳳翔,皆有在官竹園。國初皆立司竹監 掌之。每歲令稅課所官以時採斫,定其價為三等,易 於民間。至元四年,始命制國用使司,印造懷孟等路 司竹監竹引一萬道,每道取工墨一錢,凡發賣皆給 引。至二十二年,罷司竹監,聽民自賣輸稅。明年,又用」 郭畯言,於衛州復立竹課提舉司,凡輝、懷、嵩、洛、荊、襄、 益都、宿、幵等處竹貨皆隸焉,在官者辦課,在民者輸 稅。二十三年,又命陝西竹課提領司差官於輝、懷辦 課。二十九年,丞相完澤言:「懷、孟竹課,頻年斫伐已損, 課無所出,科民以輸,宜罷其課,長養數年。」世祖從之。 此竹課之興革可攷者也。
西吳《枝乘》管道昇畫,傳者絕少。在吳興者,錯龍殿畫 竹耳。
文湖州《竹》,生平僅見真跡一帖,在橫冊上,乃折竹也。 其題者二人:柯九思題云:「湖州放筆奪造化,此事世 人那得知。跫然何處見生氣,彷彿空庭月落時。」金粟 道人何瑛題云:「湖州昔在湖州日,日日逢人寫竹枝。 一段枯梢作三折,分明雪後上窗時。」
《芸窗私志》:「凝波竹實,服之肌滑體輕,出區吳山,紫枝 綠葉,堅滑如玉,風吹有聲如環珮。成帝種於臨池觀, 更名曰『環珮竹,花如海榴,實如蓮子而小。近謝芬蘭, 庭中忽生此竹,人以為瑞,而不知為何物』。」其後讀《海 外志》始知之,第無花實,明年出筍如常竹,前種亦漸 不然,人以為積善所致。
《輟耕錄》:「白廷玉先生珽,號湛淵,錢塘人。家多竹,忽一 竿上岐為二,人皆異之,賦《雙竹杖》詩。未幾,先生歿。先 生有二子,或以為先兆雲。」
《雲林遺事》:「元鎮常自題其畫竹云:『以中每愛予畫竹, 余之竹,聊以寫胸中逸氣耳,豈復較其似與非,葉之 繁與疏,枝之斜與直哉?或塗抹久之,他人視以為麻 為蘆,僕亦不能強辨為竹,真沒奈覽者何!但不知以 中視為何物耳』。」
《該聞集》:舊稱竹實為鸞鳳所食。今近道竹間,時見花 開如棗,結實如麥,江淮閒號為「竹米」,以為荒年之兆。 其竹即死,信非鸞鳳之食也。近有餘千人來言,彼有 竹實,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裹,味甘如蜜,食之令人 心肺清涼,生滿竹林茂密處,頃因得之,雖日久乾枯, 而味尚存。乃知鸞鳳所食,必非常物也。
《妮古錄》:高皇帝燕處武樓中,詹同在左右,偶理竹事。 帝曰:「竹之類其亦多乎?」同對曰:「其實。晉戴凱之譜五 十餘種,或根如盤輪,或節若束針,或細則勝箭,或鉅 可為舟,有未能盡舉者,大概其色皆青,其體皆圓也。 惟吳越山中有名方竹者,最為佹異,四稜直上,弗匾 弗頗,若有廉隅不可犯之色,故士大夫愛之,往往采」 而為筇。既退。獲一枝以獻。帝摩挲觀之。親御翰墨。草 《方竹記》一通。
《珍珠船》友人張棠宗以片紙錄奇竹事云:「同邑安幅 西鄉地名下莊,有周俊叔得十二時竹一根,繞節所 生子,凡十二時,點畫可數。」
書蕉:武林山西舊有雙竹,院中所產修篁嫩篠皆對 抽,並引王子敬《竹譜》,所謂「扶竹,譬猶海上之桑,兩兩 相比,謂之扶桑」也。
羅浮山第三十一嶺,半是巨竹,皆七八圍,長一二丈。 《閩部疏》:「延福以南,有竹叢生,涉冬抽萌。慈竹類也,而 長刺雲,大者拱把。吳越慈竹,迥出其下。」
粉竹春絲為佳紙料者,美於江東白薴。
《居山雜志》:「美竹高者至數丈,其名曰『毛竹,並山左右 皆有之,三伏蔭其下,無暑氣。然獨宜山岡則生,移之 平陸則弗活。其餘竹數甚多,無踰此品。遊人多愛刻 名其上,題蹟可經數年不壞,久之益若蟲書古篆可 觀』。」
《月河梵苑記》:聚景亭東隙地植竹數挺,曰「竹塢。」 遊台宕路程,玉京洞天前蔭美竹,從竹間見晚煙,野色甚媚。
《玉堂漫筆》:「衡山後生竹最大,名曰『南竹。土人截取其 筒,以為甑節處可製盥盆,然在深山中,人跡不到之 處』。」
《越遊雜記》:「太平庵看竹,俱大如汲桶,而毛葉離離,不 啻雲鳳之尾。」
《燕都游覽志》:「駙馬都尉萬公白石莊在白石橋北,臺 榭數重,古木合抱,竹色蔥蒨,盛夏不知有暑,附郭園 亭為第一。」
《西吳枝乘》:近世有婦人曹希蘊者,頗能詩,雖格韻不 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云:「記得小軒岑寂夜,月 移疏影上東牆。」此語甚工。
《鎮江府志》:「金山金玉懸巖,一名竹徑,在山東南江天 閣下。山有竹,色黃節綠,名黃金,嵌碧玉。」又有竹,色綠 節黃,名「碧玉,嵌黃金。」
《福建志》:「古田縣有馬山,多竹,可為楮。」
武彝山白雲巖,下為寒巖,右為毛竹洞。唐李商隱詩: 「武彝洞裡生毛竹,老盡曾孫更不來。」
福清縣石竺山,其產少竹而多筍。春夏之交,鄉人於 此采筍,欲多則不可得,號「濟貧筍。」
南安縣苦竹山有隱君寓,石床石臼存焉。隱君好竹, 至今竹數里瀰漫山中,鄉人取筍,號曰《英竹》。
《興化府志》:「城東南穀城山,舊有梅隱、松隱、竹隱三精 舍。」
《四川志》:「筍筤山在大渡河西北五十餘里,曰前筤,又 行數十里,曰後筤,山多筍,故名。樵蘇者以為衣食之 源。」
《廣東志》:「清遠縣五十里曰峽山,相傳黃帝二庶子南 採阮俞竹為黃鐘之管,與二臣俱隱此山,祠在廣慶 寺東廡。」今山上小竹節間長九寸,圓徑三分,疑此山 即阮俞,舊志誤為崑崙耳。
東安縣之東南五里,曰「雲浮嶺」,上產異竹。
《貴州志》:聖婆不知何許人,領五男行至鎮遠卭水司 岑樓山,以竹植地,祝云:「我得地,竹當成林。」果成林時, 揮涕竹上。今霧雨,竹有液如涕。
《溧陽縣志》:「明洪武初,嘉竹瑞麥生。」
《松江府志》:「正統戊午春,富林焦震家生瑞竹,凡二本, 皆異梢同榦,森然齊長。壬戌生一本,亦如之。震隱居 教授,與弟雨友愛深至,人以為和氣所鍾雲。」
《江津縣志》:「瑞竹亭在櫺星門內,舊無竹,景泰三年忽 生筍,一本二岐,節節相對。知縣顧亭作亭,名曰瑞竹。」 《上高縣志》:「成化二年丙戌,刺竹實遂枯。」
《蘭溪縣志》:「成化十五年,純孝鄉壽昌界上竹生實如 麥,民採食之。」
《昌化縣志》:「成化十七年夏五月,箭竹生花,明年結實 如麥。」
《延平府志》:「吳仁澤者,恭之父也,葬雲蓋里俞坑之陽, 近墓舊無竹,永樂十六年,墓之左忽一筍迸出。是歲 恭領鄉薦登進士,至成化元年復一筍出於故處。其 秋曾孫珙中鄉試,八年又出一筍。是春珙亦登進士 第,十九年又出一筍。珙由龍泉尹陞戶部主事,筍出 惟一竿,挺然獨秀,不復別出也。里人皆以為異,因呼」 為「瑞竹。」
《武義縣志》:「成化乙巳,歲大荒,山鄉小民多食蕨,蕨盡 丐食於鄉,忽見竹林中枝頭出穗,形如米如麥而色 赤,民採食之,賴以活。自後不復得。」
《新昌縣志》:「成化閒,張蘊存蟠縛黃楊,折竹一枝插土, 未幾,生筍數莖,人謂瑞竹。」
《徐州志》:「弘治元年,竹開花。」
《青浦縣志》:「弘治閒,玉屏山顧廷儀家生瑞竹,一根兩 榦。」
《平涼府志》:「正德三年,府西南山竹結實,有貓食之,毛 如貂,可為裘,人亦可食。是冬竹盡枯,數年乃復生。」 《高安縣志》:「正德三年春,民饑,桃竹生子,舂之可以炊 食。」
《宜春縣志》:「正德四年,竹生花結米,民採食之。」
「正德八年,刺竹有花結子。」其年田禾不收,刺竹花結 子可食。
正德十年,刺竹又花,而實,仍可食。
《靖江縣志》:「嘉靖五年,通邑竹節生花,大如豆,形如人 面,色亦肖。」
《青陽縣志》:「嘉靖六年,邑內九華山叢竹結實,延十餘 里,小者如米,大者如麥,中赤外青,甘食如飴,民賴以 不饑。」
《漳浦縣志》:「嘉靖九年饑,山竹生實如米,採之數百石, 饑民賴以供食。」
《宜章縣志》:「嘉靖戊戌,平和粟山竹林廣七八里,竹梢 生米如稷。」
《昌化縣志》:「嘉靖二十年,馬篠山箭竹開花結實,採之 而舂,得黑色碎米,食之瀉痢。」
《富川縣志》:「嘉靖二十三年,竹結實如米。其年饑,民採而食之。」
二十四年,竹又結實。
《鶴慶府志》:小西湖廣袤約十里許,有竹翛翛然參差 於老樹間,在水最深處,飄搖如荇藻。冬春閒開放梅 花一兩枝,似可以手探取,及以舟篙觸之,深不可及。 修撰楊升庵同侍郎李中溪載繩一舟,以鐵鉤繫繩 頭,鉤取枝葉,繩沒盡,竟不能至竹樹所。收繩量之,足 六十丈,歎為奇觀。題「『澄潭竹樹』四大字及詩,兩絕而」 返。
《石埭縣志》:「嘉靖二十五年,八九都歷山竹生實,可萬 石,民皆為食。」
《武平縣志》:「嘉靖三十二年癸丑,黃竹華,其實如米,可 食,時以為兵兆。」
《藍田縣志》:「嘉靖三十四年大祲,秦嶺山一帶,竹開花 結子,人取以充饑。」
《餘杭縣志》:「嘉靖三十八年,餘杭竹生米甚多,民閒煮 食之,如大麥,人云是歲凶之兆。」
《鍾祥縣志》:「嘉靖三十八年,竹盡花。」
《長汀縣志》:「嘉靖三十九年,黃竹華,其實如米,居民取 食之。」
《合浦縣志》:「嘉靖四十一年,刺竹悉華實如麥,隨枯死, 自壬戌至丙寅無遺竿,他竹皆無恙。」
《臨湘縣志》:「嘉靖四十二年,竹盡開花,次年枯死。」 《浦江縣志》:「萬曆壬申,洪氏海塘有砍斷枯竹,三年復 節,閒抽筍放梢四五尺。山陰張天復記其事。」又「祝氏 祖塋孤竹,三四節已上,再分兩岐,而放梢亦復生於 倪氏園。」〈按壬申乃隆慶六年神宗未改元也縣志稱萬曆誤〉 《重慶府志》:「萬曆三年,榮昌瑞竹生。」
《沙縣志》:「萬曆丙戌,四郊竹開花四瓣下垂如燈籠,黃 色中紅。是處有之。」
《永昌縣志》:永平民有受直為人傭作者,以他役逾期 不赴,主人怒而逐之,哀求不納,哭而去曰:「去則母無 以食,奈何?」行未幾,倦臥道傍,夢一人撫其背曰:「無傷 也,某山之原有竹,試往攀而搖之,可得米以養。」覺而 憶其山舊遊也,往之竹下,果得米。於時萬曆庚寅、辛 卯間也,滇中一時所在皆有之。晉寧楊全太守,時為 司徒郎,出差歸里,及入京,㩦以餽人。其米非稻非麥, 長三倍。稻米作粥,不稠濁,為飲潤而甘,微帶香味。 《永昌府志》:「萬曆二十一年,騰越竹多實。」
《臨安縣志》:「萬曆二十二年,觀音寺生瑞竹。」
《浪穹縣志》:「萬曆二十四年,歲饑,民多乏食。縣西山後 及鳳羽山後一帶,林竹皆生。竹米可炊而食,其味香 美,饑民採之振林,則墜下如雨。事上聞,上司皆取用 以為奇,自後絕無山竹,由此亦枯矣。」
《諸暨縣志》:「萬曆二十六年,歲大歉,饑饉相望。箭竹內 每節產米一粒,傳為箭米,人采之療饑。」
《如皋縣志》:「萬曆二十七年,新泰令李上林池畔插竹 扈魚,忽生枝葉。人以為異,移栽砌下,久遂成林。」 《如皋縣志》:「萬曆二十九年,東鄉產金筍一株,長五六 寸,夜時有光。鄉人怪之,入市以示銀工,遂為工人易 去。」
《孝豐縣志》:「萬曆二十九年,竹實,民採以為食。」
《昌化縣志》:「萬曆三十五年,箭竹生花結實。」
《婺源縣志》:「萬曆丁未春,瑞竹生於玉川後龍山,一本 自十節以上分為兩岐,節節相偶,直上,枝葉蓁盛。」 《陽江縣志》:「萬曆三十有六年戊申,刺竹開花,結實遂 盡。枯竹實狀如小麥,民爭採食,而枯枝乾葉,微風一 起,如哀角悲笳,不堪聽聞。或雲兆饑兆兵,然來年大 疫,亦不祥之徵也。」
《邛州志》:「萬曆三十七年,異竹產於臨邛縣治東北半 里楊氏園中,一本二榦並挺,扶疏高幾二十丈。」 《德慶州志》:「萬曆三十八年,竹生花。」
《徐州志》:「萬曆三十九年,桃山嶽武穆王祠竹開花。」 《太平縣志》:「黃山自浮丘源抵洋湖三十里,皆生小竹, 榦粗如著,其葉頗大。山僧作靜室,取以蓋屋,可代瓦。 崇禎辛巳歲饑,竹皆產實,離離似稷,饑民爭往捋之, 賴以全活者甚眾。傳致遠方,疫者得少許,煎湯飲之 即愈。自此竹盡死。十年來復森茂如故。」
《廬陵縣志》:「真常觀,今改為金竹庵。崇禎時生篁竹,其 榦節有黃文,相間而垂,《竹譜》謂之黃金間碧玉,故名。」 《淶水縣志》:「竹子纏在傳房山之西,其地多叢竹,故名。」 《淄川縣志》:「龍口竹園,西園流泉灌中,曲折北出門,前 置小橋,園中修竹萬個,綠陰合圍,東園竹亦森列,泉 低不可引溉。」
高氏竹園中,舊一草亭,今圮。亭南一池,池上石橋,亭 北雜蔬數畦,餘三面皆竹,竹頗盛。
《志壑》堂前鑿池種芙蕖,池邊修竹千竿,徑可四五寸, 綠蔭蕭森,江以北所未有也。
《嶧縣志》:「燎竹峪在滄浪淵西北一里許,峪藏大巖中, 其竹盡如火燎,故名。」
《濟寧州志》:「竹園北地艱水,此地城潦所集,宜竹,故名淇園。相里鋪北,植竹滿園。」
《蓬萊縣志》:「小竹島、大竹島產竹,故名。」
《招遠縣志》:「六公澗,相傳神仙唐公、郎公、化公、志公、張 公、寥公修真處。洞之土者凡六區,石碾、石臼各一。又 有芍藥、毛竹,皆不植自生,亦奇跡也。」
《萊州府志》:「兩髻山,在平度州東北十三里,地產竹,高 二三尺,叢伏如豹。」
雲山,在平度州東北五十里,產竹成林,蒼翠可愛。 《通許縣志》:「北郊太學生楊茂春直諒,樂善園居,修竹 一叢,新篁方出,偶園丁傷其一竿,主人惜之,意殊不 樂。忽一羽士至前,詰所以不樂之故,主人告之,羽士 曰:『無傷也,余能為公活之』。因舉手若撫摩狀,約以次 早方可驗視,飄然而去。主人如其言,詰朝則篁已挺 立」如未始傷者。其折處微臃腫,類木癭狀,始知昨所 至者乃仙人也。縉紳題軒曰「來仙亭。」
《汜水縣志》:「竹川,古三窟村也。去城南二十里,汜水經 其東,近西高岸丈餘,岸上有泉,曰太溪,一泓澄靜,不 見水出,而下自潺湲,滿川綠竹,賴以為潤。萬竿亭立, 瀠波綠陰,暑月浸浸生涼。」
《洛陽縣志》:「明太守沈公於郡城西南里許,毀佛寺為 亭,植竹數竿於內,匾曰『清風亭』。」
會隱園,唐白樂天園也。樂天云:「吾有第在履道坊,五 畝之宅,十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張氏 得其半為會隱園,水竹尚甲洛陽,園中《樂天石刻》,存 者尚多。
《永寧縣志》:「金門山,一名律管山,其山產竹,可為律管。 黃帝時命伶倫取之,以造律呂。」
《盧氏縣志》:「箭幹嶺在縣西一百六十里,上產竹,可為 箭幹。」
《盩厔縣志》:「司竹監,周穆王遊元池,植之竹,竹皆成斑, 其大如椽,其密如簀。秦益繁盛,設官守之。漢謂之渭 川千畝竹,亦名芒竹,以芒水之渠而多竹林也。居攝 二年,三輔豪傑霍鴻起兵討王莽,據芒竹。魏置司竹 都尉,秩六品。又有司竹監丞,秩八品。」《晉地道記》:「司竹 都尉苻健兵至長安,杜洪奔,司竹死。及稱帝,豪傑胡」 陽赤起兵司竹。隋廢都尉。唐制,司竹監,監丞掌之。高 祖起兵,第三女平陽公主舉兵司竹園,號「娘子軍。」武 德二年,何潘仁為左屯衛將軍,駐司竹。宋、元皆有監。 明置司竹局,大使典之。後竹漸耗。正統間,募民種藝, 屬秦藩。後廢。
《渭源縣志》「五竹山,即青省山之支,與露骨山相連,有 五色細竹叢生,盛夏積雪不消。」
《延安府志》:「葭州西三十里有竹箭塢,以地產竹箭也。」 《洋縣志》:「篔簹谷縣北十里土門內是也,產佳竹。文與 可甚賞,作披錦亭於谷中,夫婦嘗偕遊。今亭廢,竹亦 蕩然。」
《江寧府志》:「慈姥山在城西南一百一十里二百步,周 二里,高三十丈,積石臨江,岸壁峻絕。山產竹,可為簫 管,故俗亦呼為鼓吹山。」
《溧陽縣志》:史氏竹墅在上水關外,題曰「水竹平分。」蓋 園中水一層,竹一層,相閒以成也。
《太湖縣志》:「法華,邑西古剎也。環剎生竹,竹皆方削成 如矩,迥異群竹。過客題詠,刻畫於青琅玕。久之有類 蝌蚪,或斷節如老人杖,輕瑩可愛。今失其種。」
《太平府志》:「青山李白墓上,產蘆如筆,有竹散點如星。」 《無為州志》:「竹子山去城西五十里,多產竹。」
《海州志》:「竹島在海中,去東海城八十里,上多小竹。」 《如皋縣志》:「萬竹軒許則柴灣別業,為水竹最勝處。則 嘗臨流置軒,環以琅玕萬箇,名流多賦詠之。」
瑞竹樓李新泰上林園居。枯竹成枝,故名。
《常熟縣志》「竹林二,其一在廣安寺,簡大師插竹成林。 其一在乾元宮,申元道插竹成林。」並見「神通。」
《杭州府志》:「錢塘瑞慶院內有雙竹矯立,斜透枯樹,冠 其頂,森然並竦。」
《仁和縣志》:「曲竹塢在臨平山西,唐丘丹隱此,後化去, 棄杖於塢中生竹,皆曲可為杖。」
《海寧縣志》:「參政祝萃墓在妙果山,每產竹斜,文曰『龍 竹』。」
《嵊縣志》:「毛竹洞在金庭山,洞口有竹生毛,節覆一節, 故名。」
《瑞昌縣志》:「墨竹在亭子山。東坡赴黃州過此,題壁,墨 瀋灑竹間,至今山竹點點墨痕,人爭異之。」
《永新縣志》:「眠竹在縣北二都,相傳宋隱士曾庭堅遇 方外人話元於此地,久之,各倦思臥,遂覆篠竹寢其 上,既覺,其人已去,竹眠生至今雲。」
《新喻縣志》:「白竹岡,縣西三十五里,山平而小,所生唯 小白竹。」
《襄陽府志》「穀城縣薤山,在縣西南八十里,山上有孤 竹三莖,三年生一筍,筍就竹死,代謝不已。」
《臨湘縣志》:「金竹山在縣東三十里,上有小竹,枝榦純 黃,遇冬愈鮮潤,類黃金色,相傳神人所植《黔陽縣志》:「赤竹山在城東一百四十里,岡隴盤紆,赤 竹叢生。」
《金龍山》有竹數竿,偃如掃土。
《祁陽縣志》:「苦竹山在縣東百里,山多苦竹。」
竹嶺,在縣東六十里,山產篠竹,峻壁四周,蒼翠無閒。 《重慶府志》:黔江縣「斑竹山,上有仙池,池邊每歲生斑 竹二株,及尾則環連焉。」
《長壽縣志》:「相思崖在黃草峽上,崖產相思竹,竹連理, 若桃釵之形,今絕種矣。」
《沙縣志》:善硤團斑竹。溪有竹,可為燭,燃畢亦無灰。相 傳昔有一人夜借宿其家,辭之曰:「吾小村,無燈可照, 今晚不敢納也。」借宿者曰:「何患無燭?」前嶺上竹皆燭 也,教取以燃,遂傳至今。
《甌寧縣志》:「郭巖多修竹,出仙筍,味甘脆。」
《葛仙山》:「山色青潤,多修竹,筍味甘脆。」
《龍門縣志》:賭婦潭在蓼溪水口,潭深數丈,灘長里許。 故老傳,有牧童村女戲睹,各持竹一邊從上流擲下 云:「竹能相合,夫婦相配。」至下流觀之,竹果相合如生, 遂成夫婦,故名賭婦潭。
《翁源縣志》:「紙山在縣東南八十里,產竹,可造紙。」 《平遠縣志》:「梅子畬有竹數叢,葉上有紅點如血。相傳 文信國天祥過此,摘竹葉嚼血點卦,至今血痕猶存。」 《四會縣志》:「貞山在縣西南十里,絕頂有三池,傍有巨 石如壇,有竹下垂,風至輒自掃壇石。」
《貴縣志》:「縣之西山出方竹,傳有番人過此,以數百金 易竹八節作酒杯,杯中隱隱有仙籟焉。」今已無種。 《楚雄府志》:「定邊縣西北三十里大山頂有石佛二,竹 生四圍,每葉落,即隨風掃去。」
竹部雜錄
[編輯]《詩經·秦風·小戎》:「竹閉緄縢。」
《莊子》:「鵷鶵非練實而不食。」〈注〉練實竹實,取其潔白也。 《家語》:「南山之竹,不摶自直,斬而為箭,射達犀革。」 《戰國策》:「薊丘之植,植於汶篁。」〈注〉竹田曰篁。《索隱》云:「言 薊丘之植,植齊王汶上之竹田。」
《呂氏春秋》:「和之美者,越簬之箘。」〈注〉竹筍也。
《淮南子》:「竹以水生。」
漢水重安而宜竹。
丘陵阪險,不生五穀者,以植竹木。
《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此其人與千戶侯等, 竹竿萬個。」
《龜策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虛。
《河渠書》:「褒斜材木竹箭之饒,儗於巴蜀。」
《風俗通》:殺青書可繕寫。謹按劉向《別錄》曰:「殺青者,直 用青竹簡書耳。」
《說文》:「竹,冬生草也。筍,竹胎也。」
《晉書律歷志》:候氣之法,靈臺用竹律。《楊泉記》云:「取弘 農宜陽縣金門山竹為管,河內葭莩為灰。」或云:以律 著室中,隨十二辰埋之,上與地平,以竹莩灰實律中, 以羅糓覆律呂,氣至,吹灰動縠。 《徵祥記》:「王者德至於天,和氣感而甘露降,尊賢容眾, 不失細微,則竹葦受之。」
《道書》:「竹筍者,日華之胎,一名大明。」
《水經注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毛云:「菉,王芻也。竹, 編竹也。」漢武帝塞決河,斬淇園之竹木以為用。寇恂 為河內,伐竹淇川,治矢百餘萬,以給軍資。今通望淇 川,無復此物,惟王芻編草,不異毛注。
《續博物志·河圖》曰:「少室山大竹,堪為甑器。」《山海經》:「舜 林中大竹一節,可以為船。漢竹大者一節受一斛,小 者數升為舁榼。」《廣志》曰:「雲母竹,大竹也。䙰竹細而多 刺也。𥯨竹堪作笛。篃竹宜為屋椽。」竹:皮青肉白如 雪,軟韌可為索。
《夢書竹為處士》。夢者當歸隱也。
《埤雅》:「筍從勹從日。」包之日為筍,解之日為竹。 東坡志林:竹有雌雄,雌者多筍,故種竹當種雌,自根 生上至生梢二節發者,為雌。物無逃於陰陽,可不信 哉!
《蘇東坡集》:「昔人以海苔為紙,今無復有。今人以竹為 紙,亦古所無有也。」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 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夢溪筆談》:「淮南孔旻,隱居篤行,終身不仕,美節甚高。 嘗有竊其園中竹,旻愍其涉水,水寒,為架一小橋渡 之。推此則其愛人可知。然予聞之《莊子》:妻死,鼓盆而歌。妻死而不輟鼓,可也,為其死而歌之,則不若不鼓 之愈也,猶邴原耕而得金,擲之牆外,不若管寧不視 之為愈也。」
淡竹對苦竹為文,除苦竹外,悉謂之淡竹,不應別有 一品,謂之淡竹。後人不曉,於本草內別疏淡竹為一 物。今南人食筍,有苦筍、淡筍兩色,淡筍即淡竹也。 《冷齋夜話》:老杜詩曰:「竹根稚子無人見,沙上鳧雛並 母眠。」世或不解「稚子無人見」何等語,唐人食筍詩曰: 「稚子脫錦䙀,駢頭玉香滑。」則稚子為筍明矣。《贊寧雜 志》曰:「竹根有鼠,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 予問韓子蒼,子蒼曰:「筍名稚子」,老杜之意也。不用《食 筍,詩》亦可耳。
《酒譜》:老杜詩云:「醉倒終同臥竹根。」蓋以竹根為飲杯 也。
《老學庵筆記》:「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西蜀又有竹 炭,燒巨竹為之易。然無煙耐久,奇物。」
拄杖,斑竹為上。竹欲老瘦而堅勁,斑欲微赤而點疏。 賈長江詩云:「揀得林中最細枝,結根石上長身遲。莫 嫌滴瀝紅斑少,恰是湘妃淚盡時。」善言拄杖者也。 吳人謂杜宇為謝豹。杜宇初啼時,漁人得蝦曰謝豹 蝦,市中賣筍曰謝豹筍。唐顧況詩曰「綠樹村中謝豹 啼」也。
《西溪叢話》:杜牧之朱坡詩云:「小蓮娃欲語,幽筍稚相 攜。」言筍如穉子,與杜甫「竹根稚子無人見」同意。 《二老堂詩話》:紫芝云:「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此高 力士詩也。魯直作《食筍詩》云:「尚想高將軍,五溪無人 採」是也。張文潛作《虀羹詩》乃云:「論斤上國何曾飽,旅 食江城日至前。嘗慕藜羹最清好,固應加糝愧吾緣。」 則是「高將軍所作,乃《薺》詩耳,非《筍》詩也。二公同時,而 用事不同如此,不知其故。」予按二詩各因筍、薺而借 用作斤賣之句,初非用事不同,紫芝何其拘也? 《緗素雜記》:李濟翁嘗論《詩》,《淇澳》云:「綠竹猗猗。」按陸璣 《草木疏》稱:「『《爾雅》云:『菉,王芻』。郭璞注云:『菉,蓐也。今呼為 鴟腳莎』。或云:即鹿蓐草也』。又《爾雅》云:『竹,萹蓄』。注」云:「似 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亦作築。《韓詩》作𦺇,音篤, 亦云:『𦺇,萹竹』。」則明知非筍竹矣。今為詞賦,皆引猗猗 入竹事,大誤也。當時謝莊《竹贊》云:「瞻彼中唐,綠竹猗 猗。」便襲其謬,殊乖理趣。苟謝贊若佳,何不預《文選》,所 以為昭明之棄也。陸璣字從王旁,非士衡者。余按《舒 王新傳》解綠竹云:「虛而節,直而和」,疑當時亦指萹竹 而雲,非筍竹也。又任昉《述異記》云:「衛有淇園,出竹,在 淇泉之上。」《詩》云:「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是也。又雲爾,何 耶?
《金城記》:黎舉嘗云:「欲以芥嫁筍,但恨時不同耳。」 臆乘思牢竹,南番思牢國產竹,質甚澀,可以礪指甲。 唐崔鷃詩云:「一自出輕芒,皚皚落微雪。」又李商隱《射 魚曲》云:「思牢弩箭磨清石,繡額蠻渠三虎力。」是知亦 可作箭。今東廣新州有此種,製琴樣,為礪甲之具,但 微滑,當以酸漿漬之,過信則澀。後視《字書六書豪韻》 簩字下注云:「𥯨簩,竹名。」 《臨漢詩話》:竹有黑點,謂之斑竹。非也。湘中斑竹,方生 時,每點上苔錢,封之甚固。土人斫竹浸水中,用草穰 洗去苔錢,則紫暈斕斑可愛,此真斑竹也。韓愈曰:「剝 苔弔斑林,角黍餌沈蒙」是也。
《丹鉛總錄》:竹亦有香,人罕知之。杜詩:「風吹細細香。」李 賀詩:「竹香滿幽寂,粉節塗生翠。」
《書畫記》:畫家朱竹,始於東坡,前此未有所本。宋仲溫 在試院,於卷尾埽得一枝,筆態甚奇,故張伯雨有「偶 見一枝紅石竹」之句。管夫人亦寫懸崖朱竹一枝。楊 廉夫題云:「網得珊瑚枝,擲向篔簹谷。明年錦䙀兒,春 風生面目。」高季迪《扣舷集》中亦有《題朱竹畫卷水龍 吟》。
《蜀都雜抄》:「月竹,嘉定州之產,每月生筍。」
蜀都大抵風少雨多,故竹樹皆修聳。少陵古柏二千 尺,人譏其瘦長,詩固有放言。要之蜀產與他迥異者, 謂柏之「森森」者,惟蜀為然;所謂「喬木如山」者,亦惟蜀 為然。
《群碎錄》:桃笙,宋魏之間方言謂簟為笙,桃笙,以桃竹 為簟也。桃竹葉如棕,身如竹,密節而實中犀理瘦骨, 見柳子厚詩。
書蕉:陳陶《詠竹詩》:「青嵐帚亞思君祖,綠潤偏多憶蔡 邕。」註:「《陳張君祖竹賦》:『青嵐運帚,碧空掃煙』。」《蔡邕竹贊》: 「綠潤碧鮮,紺文紫錢。」
《巖棲幽事》:山谷賦苦筍云:「苦而有味,如忠諫之不誤 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能得賢。」可謂得擘筍三昧。「洶 洶乎如澗松之發清吹,浩浩乎如春空之行白雲。」可 謂得煎茶三昧。
侍兒。《小名錄拾遺》:東坡寄柳子玉云:「聞道床頭惟竹 幾,夫人應不解卿卿。」又《送竹几與謝秀才》云:「留我同 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蓋俗謂竹几為夫人也。 山谷云:「竹夫人乃涼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職。而冬夏青青,竹之所長,故名曰『青奴』。」嘗作詩曰:「穠李四 絃風掃席,昭華三弄月侵床。我無紅袖堪娛夜,正要 青奴一味涼。」穠李昭華,貴人家兩女奴也。張文潛後 作《竹夫人傳》。
《筆記》。文太史家有《墨竹筆銘》,耐辱居士撰《玉局散吏 書》。咸通三年,予登進士,叨職史館。適有客自西山來 者,餽予以墨竹一本。本長二尺許,如指大,本純黑色, 葉元碧節二,蕭疏森秀,鬱鬱崢崢,予甚愛之。越戊戌, 予歸中條山,自後召拜禮部員外郎,遷知制誥,尋以 中書舍人拜禮、戶二侍。歲月長邁,無日不與竹對。昭 「宗播遷,予以密邇乘輿,奔走弗暇,及竹遂毀。予戀戀 不忍捨,因命從事斷筆成千,配以《毛穎》,醉塗醒抹,頗 知人意。」後與予游硯席者二十餘年,今為梁庚寅,予 年八十有二矣。予亦耄昏,不時作書,筆忽蠹。余憶由 咸通中至播蕩日,幾四十年,而竹之隆替判然。其生 也,以時蒙雨露洗灑之恩,人工栽培之力。其沒也,以 浥浥不遂生意。及斷筆後,雖日涉翰墨風流間,而本 性已枯,雖生亦死矣。其蠹可傷哉!亦固然也。嗟嗟!運 數豈獨竹然?予豈復忍棄之?乃瘞於休休亭之西池 上,並係之銘。銘曰:君子者姿,改節者豈其蠱之蹇者 《易》,藏行者惟其時。入亦爾也,於物奚疑!
《山陽縣》,成都北二十里。父老猶謂「嵇康竹林地」,以時 有遺竹也。
石田好竹者也。闢水南隙地,因宇其中,將以千本環 繞之,然未易卒致。作《化竹疏》,皆四六文。
銷夏唐房千里《竹室記》有云:「環堵所棲,率用竹以結 其四角,植者為柱楣,撐者為榱桷。」王元之《竹樓記》蓋 其餘意。予嘗至江上,見竹屋,截大竹長丈餘,平破開, 去其節,編之,又以破開竹覆其縫脊,簷則橫竹夾定, 下施窗戶,與瓦屋無異。此屋甚宜大暑也。
《珍珠船》竹得風,其體大屈,謂之「竹笑。」
《瓶花譜》:「三品七命竹。」
《農政全書》,元扈先生曰:「築竹為籓,可禦大寇。」余為南 中宦遊者言之,禦寇長策,惟有村居者,家有此籓而 已。今南土苗亂,或至村落無居人,而不知作此,何哉? 此竹亦可移至北土,而無人為我致之,徒有舌敝唇 焦耳。又曰:「種篥竹以禦寇。」余曾為廣西大參張叔翹 言之。渠寇至廣右,齎奏入都,大以吾言為然。後安南 之寇來侵土司,沿江有篥,皆不能渡,當益信余言不 誣耳。篥竹實中勁強有毒,銳以刺虎,中之則死。 《花草蒙拾》。古今竹枝,皆泛詠風土,惟田藝蘅云:「阿孃 拘束好心癡,白玉闌干護竹枝。春色到來抽亂筍,石 頭縫裡迸牙兒。若箇郎來討竹秧,雌雄須得要成雙。 明年此日春雷發,管取嬰兒脫錦腔。」共四首,皆賦本 意,蓋倣《楊柳枝》《采蓮》曲體也。卓珂月以為正格,要亦 不必。
竹部外編
[編輯]《外國圖》:「高陽氏有同產而為夫婦者,帝怒放之,於是 相抱而死。有神鳥以不死竹覆之,七年男女皆活,同 頸異頭,共身四足,是為蒙雙民。」
《神仙傳》:「蘇仙公者,桂陽人,漢文帝時得道,昇雲漢而 去。後母終,鄉人見州東北牛脾山紫雲蓋上有號哭 之聲,咸知蘇君之神也。先生哭處有桂竹兩枝,無風 自掃,其地恆淨。」
李常在者,蜀郡人也。少治道術,百姓累世奉事,計其 年已四五百歲而不老。常如五十許人治病,困者三 月,微者一日愈。在家有二男一女,皆已嫁娶乃去。去 時從其弟子曾家、孔家各請一小兒,年皆十七八。家 亦不知常在欲何去,即遣送之。常在以青竹杖度二 兒遣歸,置其家所臥之處,徑還,勿與家人語。二子承 教以杖歸家,家人了不見兒去後,乃各見死在床上, 二家哀泣,殯埋之。百餘日,弟子從郫縣逢常在,將此 二兒俱行,二兒與弟子泣語良久,各附書到。二家發 棺視之,惟青竹杖耳,乃知非死。
《山堂肆考》:「介象令人騎青竹,自吳往蜀。」
《南康記》:「南野縣有漢監匠陳鄰,其人通靈,夜常乘龍 還家,龍至家輒化青竹杖。鄰內致戶前,母不知,因將 杖去。須臾光影滿堂,俄爾飛失杖,乃御雙鵠還。」 《搜神後記》:「臨川陳臣家大富。永初元年,臣在齋中坐, 其宅內有一町著竹,白日忽見一人,長丈餘,面如方 相,從竹中出,徑語陳臣,我在家多年,汝不知,今辭汝 去,當令汝知之。去一月許,臣家大失火,奴婢頓死,一 年中便大貧《述異記》:和州義城郡葭萌縣有玉女房,蓋是一大石 穴也。昔有玉女入此石穴,前有竹數莖,下有青石壇, 每因風自掃。此壇玉女每遇明月夜,即出於壇上,閒 步徘徊,復入此房。
《明皇雜錄》:羅公遠引明皇遊月宮,擲一竹於空中為 橋,色如白金。行數里,至一大城闕,曰:「此月宮也。」 《異聞實錄》:「陳季卿者,江南人,舉進士,至長安,十年不 歸。一日,於青龍寺訪僧不值,憩於大閣,有終南山,翁 亦候僧,偶坐久之,壁間有《寰瀛圖》。季卿尋江南路,太 息曰:『得此歸,不悔無成』。翁曰:『此何難』?乃折階前竹葉, 置圖上渭水中,謂陳曰:『注目於此,如願矣』。」季卿熟視, 即渭水,波濤洶洶,涌一舟甚大。恍然登舟,其去極速。 踰旬至家,兄弟妻子迎見甚喜。信宿乃復進棹,倏然 復至渭水,徑趨青龍寺,山翁尚擁褐而坐,僧猶未歸。 《酉陽雜俎》:唐大和五年,漢州什邡縣百姓王翰,常在 市日逐小利,忽暴卒,經三日卻活。雲至一司,見一青 衣少年,稱是己姪,為冥官廳子,遂引見推典。又雲是 己兄,貌皆不類。其兄語云:有冤牛一頭,訴爾燒畬,枉 燒殺之。又曾賣竹與殺狗人作箜篌,殺狗二頭,狗亦 訴爾。爾今名未注死籍,猶可以免,為作功德翰,請持 《金剛經》七遍與之,其兄喜曰:「足矣。」及活,遂捨業出家。 《福建志》:「羅源縣回仙巖,一」石突起,高數十丈。有僧名 秀者,常見呂洞賓來遊,啖以一筍。復以手畫石,作「回 仙巖」三字,「回」字蓋隱呂字也。秀從此絕食,飛錫而去。 《清異錄》:比丘海光住廬山石虎菴,夜夢人長清瘦而 衣斑衣,自言捨身為菴中供養具。俄窗外竹生一筍 花紫籜,如夢者之衣。及成竹,高六尺餘,無節,其色黃 綠,瑩淨可愛,光用為拄杖,目曰「直兄。」後來都下,因言 夢中之人,自稱圓通居士。
《萬花谷》:鄭郊,河北人,遊陳蔡間,過一古塚,上有竹二 竿,青翠可愛,因駐馬吟曰:「塚上二竿竹,風吹常裊裊。」 久不能續,忽聞塚中言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郊驚問,不復言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