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5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五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八
目門一
黃帝素問〈金匱真言論 生氣通天論 評熱病論 風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
政大論 六元正紀大論 至真要六論 診要經終論〉
靈樞經〈邪氣臟腑病形篇 經脈篇 脈度篇 癲狂篇 熱病篇 師傳篇 決氣
篇 五癃津液別篇 五閱五使篇 論疾診尺篇 衛氣行篇 大惑論 海論〉
扁鵲難經〈目盲 目瞑〉
張機金匱要略〈目瞑 目黯 目眩 目赤 目泣 目暈黃 目不識人
直視不能眴 目如脫 目腫〉
華佗中藏經〈察目色以辨死候〉
王叔和脈訣〈目病脈 察目色以辨病之生死〉
孫思邈千金方〈病因並治法〉
楊士瀛直指方〈眼屬五臟 目為肝之外候 風熱 眼胞合 目生瞖 偷
鍼 服眼藥法〉
嚴用和濟生方〈目病論治〉
竇漢卿瘡瘍全書〈上下眼丹 漏睛瘡〉
劉完素六書〈眼論 目泣 目黃 風眼寒證 目盲 目瞑 論目昏赤腫瞖
膜皆屬於熱 論目分表裏易治難治辨〉
成無己明理論〈目直視〉
張從政儒門事親〈風衝泣下 目疾出血最急〉
藝術典第一百五十八卷
醫部彙考一百三十八
[編輯]目門一
[編輯]《黃帝素問》
[編輯]《金匱真言論》
[編輯]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
〈註〉天之五方五色。入通於臟。以養五臟之精。肝之精氣。開竅於目。而復通乎天氣。是天氣通乎人。而人氣通乎天也。其陰精內藏於五臟。
《生氣通天論》
[編輯]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 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 止。
〈註〉煩勞則陽氣外張,陰不得陽之溫固,則精自出而絕於內。秋冬陽氣收藏,夏則陽氣外出,故益虛而煎厥也。精氣虛,故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太陽為諸陽主氣,陽氣傷則壞其腑,故陰寒精出而不可止也。
《評熱病論》
[編輯]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 者,必使目下腫也。
〈註〉水邪乘腹,傷胃而及脾,故微腫見於目下也。
《風論》
[編輯]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 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 為寒中而泣出。
〈註〉血脈生於陽明胃腑。如風傷陽明。邪正之氣併入於胃。則循脈而上至於目。蓋諸脈皆系於目也。其病各因人肥瘦。而有熱中寒中之分。
《氣交變大論》
[編輯]歲金太過,燥氣流行。肝水受邪。民病兩脅下少腹痛。 目赤痛。眥瘍。
〈註〉諸庚之歲,金運太過,燥氣流行,則肝木受病,肝開竅於目,故目痛眥瘍。
《五常政大論》
[編輯]赫曦之紀,其病瘡瘍血流,狂妄目赤。
〈註〉「歲火太過,是謂赫曦」,瘡瘍血流,狂妄目赤,皆火熱之為病也。
陽明司天,燥氣下臨,肝氣上從,脅痛目赤。
〈註〉皆肝木之為病也。
《六元正紀大論》
[編輯]火鬱之發,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目四肢, 䐜憤,臚脹瘍疿,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 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 懊憹,善暴死。
〈註〉此受司天在泉之勝制,鬱極乃發,以報復其歲氣。如「戊辰、戊戌歲,太徵火運,而上臨太陽,癸丑、癸未歲,少徵火運,而太陽在泉,則火氣鬱矣。」癰腫諸證,皆火熱盛而精血傷也。少氣者,火為氣之賊也。瞀悶,肺氣病也。火甚精傷,故善暴死。
《至真要大論》
[編輯]歲少陰在泉,熱淫所勝,民病腹中常鳴,氣上衝胸,喘 不能久立,寒熱皮膚痛,目瞑齒痛,䪼腫,惡寒發熱如 瘧,少腹中痛,腹大
〈註〉少陰在泉,卯酉歲也。目瞑者,熱甚陰虛,畏陽光也。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筋骨內變。民病左胠脅痛,寒清 於中,感而瘧,大涼革候,欬腹中鳴,注泄鶩溏,心脅暴 痛,不可反側,嗌乾面塵,腰痛,丈夫㿗疝,婦人少腹痛, 目昧眥傷。
〈註〉陽明司天,卯酉歲也。燥金淫勝於上,則肝血傷而不能榮於目,故目昧眥傷。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血變於中,發為癰瘍。民病厥心 痛,嘔血血泄鼽衄,善悲,時眩仆,胸腹滿,手熱肘攣腋 腫,心澹澹大動,胸脅胃脘不安,面赤目黃,善噫嗌乾。
〈註〉「太陽司天,辰戌歲也。太陽為諸陽之首,即君火之陽。」然本於在下之寒水,今寒氣反從上而至,是上下皆寒。而太陽運居於中,寒凌心火,逼其火,熱上炎,故面赤目黃,善噫《嗌乾》。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岐伯曰:「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 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 熱消鑠,少腹痛,下沃赤白。」帝曰:「六氣之復奈何?」岐伯 曰:「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爇,驚瘛欬衄,心熱煩 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氣內 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發而為瘧,惡寒鼓慄,寒」 極反熱,嗌絡焦槁,渴飲水漿,色變黃赤,少氣脈萎,化 而為水,傳為胕腫,甚則入肺,欬而血泄,尺澤絕,死不 治。
〈註〉少陽之氣,含於三焦,故熱客於胃。蓋三焦之原,皆出於胃間也。三焦之脈,上入耳中,絡目銳眥,故淫上而為耳痛目赤。少陽之火,復發於秋冬之時,是以枯燥燔爇,驚瘛欬衄,熱乘心肺也。便數憎風,表裏皆熱也。面如浮埃,面微有塵也。手足少陽之脈,皆上系於目,故目乃瞤瘛。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 發熱。耳聾目瞑。
〈註〉「少陰司天」,二之氣,乃厥陰風木目瞑諸證,厥陰之氣勝也。
《診要經終論》
[編輯]太陽之脈,其終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絕汗乃出, 出則死矣。
〈註〉「戴眼」,目上視也。「反折」,背反張也。「瘈瘲」,手足屈伸也。陽氣者,柔則養筋,太陽之經氣已絕,是以筋脈急而戴眼、反折,手足牽引也。手太陽主液,膀胱者,津液之所藏。絕汗者,津液外亡也。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脫,則血內亡矣。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目睘絕系,絕系一日半死。」 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
〈註〉手足少陽經脈,皆循於耳,經氣絕,故耳聾。少陽主骨,諸節皆屬於骨。少陽氣終,故百節皆縱。手足少陽之脈,皆至目銳眥,終則牽引於目,故目如驚而邪視也。系絕,目絕系也。系絕則志先絕,故一日半而死。青者甲木之氣外脫。白者,三焦之榮內亡也。
陽明終者,口目動作,善驚妄言,色黃,其《上下經》盛,不 仁則終矣。
〈註〉手足陽明之脈,皆挾口承目,故口目動作,而牽引歪斜。色黃,陽明之土氣外脫也。上下經盛,胃氣已絕,而無柔和之象。肌膚不仁者,榮衛之氣外絕也。
《靈樞經》
[編輯]《邪氣臟腑病形篇》
[編輯]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 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註〉夫「《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之血氣,始於足少陰腎,生於足陽明胃,主於手少陰心,朝於手太陰肺精陽氣者,心腎神精之氣,上走於目而為睛。
腎脈微滑為骨痿,坐不能起,起則目無所見。」
〈註〉「骨痿坐不起」,熱傷腎氣也;「目無所見」,熱傷骨精也。
《經脈篇》
[編輯]大腸手陽明之脈,是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 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不用。」
〈註〉津液竭則火熱盛。故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諸證,皆大腸經脈所循之部分病也。
心手少陰之脈,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脅痛,臑,臂內 後廉痛厥,掌中熱痛。」
〈註〉心系上系於目。心火盛。故目黃。臑臂掌中。皆心脈所循之部分。心病而外及於經脈也。
小腸手太陽之脈,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腫, 頸頷肩臑、肘臂外後廉痛。」
〈註〉耳聾、目黃、頰腫諸證,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膀胱足太陽之脈是動,則病衝頭痛,目似脫,項如拔, 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膕如結,踹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癇疾,頭顖項痛,目黃淚出。
〈註〉「衝頭痛目似脫」諸證。病在太陽之氣也。目黃淚出。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是動則病心中熱。甚則憺 憺大動。面亦目黃。喜笑不休。
〈註〉心中熱諸證,經氣之為病也。
三焦手少陽之脈,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 頰腫,耳後、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註〉少陽乃一陽初生之氣,故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銳眥痛等證。皆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眥 痛。
〈註〉頭痛諸證,乃經脈所循之部分而為病也。
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目運者為志先死, 志先死則一日半死矣。
〈註〉心系上繫於目系,目系轉者,心氣將絕也。火之精為神,水之精為志,神生於精,火生於水,故志死而神先絕也。「一日半」者,一二日之間,陰陽水火之氣,終於天地始生之數也。
《脈度篇》
[編輯]蹻脈氣不榮,則目不合。
〈註〉謂流溢於脈外之氣。不榮於目也。
《癲狂篇》
[編輯]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在內近鼻者為「內眥,上為 外眥,下為內眥。」
〈註〉眥,謂四際瞼,睫之本也。
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
〈註〉心腎水火之氣,上下相濟,腎氣少則心氣亦虛矣。心腎氣虛,是以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虛氣之所發也。
《熱病篇》
[編輯]熱病,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註〉此內熱甚而外內不清也。
《師傳篇》
[編輯]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知堅固,視目小大。
〈註〉肝乃將軍之官,故主為將。「堅固」者,五臟之有堅脆也。
「目下果大」,其膽乃橫。
〈註〉目乃肝之竅,故「目下」以候膽。
《決氣篇》
[編輯]氣脫者,目不明。
〈註〉目之精明五色者。氣之華。故氣脫則目不明。
《五癃津液別篇》
[編輯]五臟六腑,心為之主,耳為之聽,目為之候,肺為之相, 肝為之將,脾為之衛,腎為之主外。故五臟六腑之精 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並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 肺舉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盡舉,乍上乍下,故 欬而泣出矣。」
〈註〉心為君主之官,乃五臟六腑之主。耳目者,上之空竅,津液之所注也。「將相衛」者,為君主之臣使也。「腎主外」者,腎主藏津液,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心悲氣並」者,心悲則臟腑之氣,皆上並於心,聽令於君主也。氣並於心,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舉,肺乃心之蓋也,肺舉則液上溢,肺主氣而水隨氣行也。心系與肺不能盡舉,乍上乍下,下則為欬,上則泣出矣。
《五閱五使篇》
[編輯]目者,肝之官也。肝病者眥青。
〈註〉「官」之為言司也,言閱所司之色,則知其臟之病矣。
《論疾診尺篇》
[編輯]視人之目窠上微癰,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欬,按 其手足上,窅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
〈註〉足太陽之脈,起於兩目,而下出於頸項,太陽之上,寒水主之。太陽之氣,運行於膚表,此水隨氣而溢於皮膚之間,故目窠微腫,頸脈動而膚脹欬者,水留於皮毛,而動其肺氣也。風水者,因外受於風,風行而水渙也。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 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註〉此以目色而候五臟之血氣也。五臟之血氣,行於脈中,而變見於寸口,五臟之血氣,變見於色,而出於目中。蓋五臟之精,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也。前節視目窠,以知皮膚之水,此節視目色,以知五臟之陰,皆從外以知內也。「黃色不可名」者,色黃而有黑白青赤之間色也。病在胸中者,五臟之氣,皆從內膈而出,故所見之色若是。
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 外走內者,少陽病。
〈註〉太陽為目上綱。故目脈從上下者,主太陽病。陽明為目下綱。故從下上者。主陽明病。少陽之脈循
目銳眥。故從外走內者,主少陽病。《上節》視目色以知五臟之陰。此診目脈以知三陽之氣。夫色為陽,脈為陰,此陰陽之變換也。
《衛氣行篇》
[編輯]平旦陰盡,陽氣出於目。目張則氣上行於頭,夜則氣 行於陰,而復合於目。
〈註〉「平旦氣出於陽而目張」,暮則氣入於陰而目瞑。
《大惑論》
[編輯]帝曰:「予嘗上於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 予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 獨博獨眩,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久之不已也,卒然 自上,何氣使然?」岐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 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 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 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 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 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 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 也,則精散,精散則視岐,視岐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 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 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 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睛明也。目者心之使也, 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 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註〉清冷之臺,東苑之臺名也。惑,眩亂也。精,精明也。窠,藏也。眼者,瞳子黑白之總名也。骨之精為瞳子,腎之精也。筋之精為黑眼,肝之精也。血之精為絡,心之精也。窠,氣之精為白眼,肺之精也。「約束」者,目之上下綱。肌肉之精為拘束,脾之精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心主包絡之精也。包絡之精與脈,並為目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是諸脈皆上系於目,會於腦出於項,此脈系從下而上,從前而後也。若邪中於項,則隨眼系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者,其精為邪所中,則不相比密而精散矣,精散則視岐而見兩物矣。夫心藏神,腎藏志,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此五臟所藏之神志也。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故陰陽相合,傳於目而睛明也。夫心者,五臟之專精也,目者其竅也。華色者,心之榮也。故目乃心之使,心者神之舍也。神精亂而不轉,則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海論》
[編輯]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 臥。
〈註〉髓海不足。則精液竭。精液者。所以濡空竅者也。是以耳為之鳴。目無所見。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故脛痠而懈怠安臥。
《扁鵲難經》
[編輯]目盲
[編輯]《二十難》曰:「脫陽者見鬼,脫陰者目盲。」
目瞑
[編輯]《二十四難》曰:「三陰氣俱絕者,則目眩轉目瞑,目瞑者 為失志,失志者則志先死,死即目瞑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目瞑
[編輯]男子脈虛沉弦,無寒熱,短氣裏急,小便不利,面色白, 時目瞑兼衄,少腹滿,此為勞使之然。
目黯
[編輯]五勞虛極,羸瘦腹滿,不能飲食,食傷、憂傷、飲傷、房室 傷、饑傷、勞傷、經絡榮衛氣傷,內有乾血,肌膚甲錯,兩 目黯黑,緩中補虛,大黃䗪蟲圓主之。
目眩
[編輯]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脈極虛芤遲, 為清穀亡血失精,桂枝龍骨牡蠣湯主之。」
目赤
[編輯]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 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 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發其汗已,其脈如蛇。 病者脈數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初得之三四 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若能食者,膿已成 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目泣
[編輯]膈上病,痰滿喘欬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 其人振振身瞤,劇,必有伏飲。
目暈黃
[編輯]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 止。
目不識人
[編輯]「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 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 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 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
直視不能眴
[編輯]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 得眠。
目如脫
[編輯]欬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越 婢加半夏湯主之。
目腫
[編輯]寸口脈沉滑者,中有水氣,面目腫大有熱,名曰「風水。」 視人之目裹上,微擁,如蠶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時 欬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
夫水病人,目下有臥蠶,面目鮮澤,脈伏,其人消渴,病 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脈沉絕者,有水,可下之。
《華佗中藏經》
[編輯]察目色以辨死候
[編輯]「黑色起於耳目鼻上,漸入於口者死。赤色見於耳目 額者,五日死。黑白色入口鼻目中者,五日死。面青目 黑者死。面白目黑者十日死。面赤眼黃即時死。面黑 目白者八日死。面青目黃者五日死。頭目久痛,卒視 不明者死。面黑直視者死。面青目白者死。面黃目白 者死。面目俱白者死。面目青黑者死。陰陽俱絕,目眶」 陷者死。榮衛耗散,面目浮腫者死。心絕於腎,肩息回 盼目直者,一日死。肝絕汗出如水,恐懼不安,伏臥目 直,面青者,八日死。又曰:「即時死。」
《晉王叔和脈訣》
[編輯]目病脈
[編輯]「三部俱弦肝有餘,目中疼痛苦痃虛。怒氣滿胸常欲 叫,瞖蒙瞳子淚如珠。」 「肝耎並弦本沒邪,緊因筋急有些些。細看浮大更兼 實,赤痛昏昏似物遮。溢關過寸口相應,目眩頭重與 筋疼。芤時眼暗或吐血,四肢癱瘓不能行。濇則緣虛 血散之,肋脹脅滿自應知。」「滑因肝熱連頭目,緊實弦 沉痃癖基。微弱浮散氣作難,目」暗生花不耐看。 三部俱浮肺臟風。鼻中多水唾稠濃。壯熱惡寒皮肉 痛。嗓乾雙目淚酸疼。
積氣胸中寸脈伏,當關腸癖常瞑目。
察目色以辨病之生死
[編輯]「《欲愈之病》目眥黃,眼胞忽陷定知亡。耳目口鼻黑色 起,入口,十死七難當。面黃目青酒亂頻,邪風在胃袞 其身。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面色忽然 望之青,進之如黑卒難當。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 日定存亡。面赤目青眾惡傷,榮衛不通立須亡。黃黑 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災殃。面青目黃中時死,餘」 候須看兩日強。目無精光齒齦黑。面白目黑亦災殃。 肩息直視及脣焦。面腫蒼黑也難逃。
面腫蒼黑舌卷青。四肢乏力眼如盲。泣下不止是肝 絕。八日應當命必傾。
面黑齒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頻。皮肉濡卻髮無 澤。四日應當命不存。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病因並治法》
[編輯]凡人年四十五已後,漸覺眼暗,至六十已後,還漸目 明。治之法,五十已前可服瀉肝湯,五十已後不可瀉 肝。目中有疾,可傅石膽散等藥。無病不可輒傅,但補 肝而已。目病,肝中有風熱,令人眼昏暗者,當灸肝腧, 及服除風湯、圓散數十劑當愈。
「生食五辛, 接熱飲食, 熟餐麪食, 飲酒不已, 房室無節, 極目遠視, 數看日月, 夜視星火, 夜讀細書, 月下看書, 抄寫多年, 雕鏤細作, 博奕不休, 久處煙火, 泣淚過多, 刺頭出血,多」 右十六件並是喪明之本,養性之士,宜熟慎焉。又有 馳騁畋獵,冒涉風霜,迎風追獸,日夜不息,亦是傷目 之媒也。恣一時之浮意,為百年之痼疾,可不慎歟?凡 人少時,不自將慎,年至四十,即漸昏暗。若能依此慎 護,可得白首無他。所以人年四十已去,常須瞑目,勿 顧他視,非有要事,不宜輒開。此一術慎護之極也。其 讀書博奕等過度患目者,名曰「肝勞。」若欲治之,非二 年閉目不視,不可得瘥。徒自瀉肝,及作諸治,終是無 效。人有風疹,必多眼昏,先攻其風,其暗自愈。
鼻洞者,濁下不止,傳為鼽瞢。瞑目,得之氣厥。足陽明 有俠鼻入於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入係目本,視有 過者取之,損有餘,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有通項 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苦痛,取之在項 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蹻,陰陽相交,陽入陰出,陽交於 銳眥,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絕則瞑目。
《宋楊士瀛直指方》
[編輯]眼屬五臟
[編輯]首尾赤眥屬心。滿眼白睛屬肺。其烏睛圓大屬肝。其 上下肉胞屬脾。而中間黑瞳一點如漆者。腎實主之
目為肝之外候
[編輯]目者,肝之外候,肝取木,腎取水,水能生木,子母相合, 故肝腎之氣充,則精彩光明;肝腎之氣乏,則昏蒙運 眩。心者神之舍,又所以為肝腎之副焉。蓋心主血,肝 藏血,血能生熱,凡熱衝發於眼,皆當清心涼肝。
風熱
[編輯]風腫則軟,熱腫則硬。烏輪突起,裏熱刺痛,為熱眼。大 凡眼患多生於熱,治法以清心、涼肝、調血順氣為先。
眼胞合
[編輯]熱氣蓄聚而傷胞,所以胞合。宜羚羊角散、洗眼湯。
自生瞖
[編輯]凡瞖起於肺家受熱,輕則矇朧,重則生瞖,雖瞖自熱 生,然治法先退瞖而後退熱者,謂熱極生瞖。若先去 赤熱,則血為之冰,而瞖不能去矣。
偷鍼
[編輯]脾間積熱,兼宿食不消,則生偷鍼。秦皮剉,和砂糖煎 水,調大黃末一錢服,利之即消。
《服眼藥法》
[編輯]凡補腎治眼之藥,必須於五更初腎氣開,未言語前 服之乃效。
《嚴用和濟生方》
[編輯]《目病論治》
[編輯]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 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屬腎,筋之精為黑眼,屬肝,血 之精為絡裹,屬心,氣之精為白睛,屬肺,肉之精為約 束屬脾,眼通五臟,氣貫五輪。」由此觀之,人能善自調 攝,養氣存神,安心惜視,然後心氣通暢,肝氣和平,精 氣上注於目,則目不致有疾矣。倘將養失宜,六淫外 「傷,七情內鬱,嗜慾不節,飲食無度,徹夜奕博,熱啖煎 炙,久視勤書,憂鬱悲泣,皆能病目。」目之為病,睛之色 赤者病在心;色白者病在肺;色青者病在肝;色黃者 病在脾,色黑者病在腎。《方論》載有「五輪八廓,內障、外 障、青盲、雀盲、倒睫、拳毛、努肉、攀睛、風沿、爛眼,能近視 不能遠視,能遠視不能近視」等證,茲不及備敘治之 之法。須洞察形證。細究根源。自無失誤。病眼之人。切 忌當風看日。喜怒房勞。飲酒食熱。惟當寬緩情性。謹 慎調護。自無不痊矣。
《竇漢卿瘡瘍全書》
[編輯]上下眼丹
[編輯]此毒受在心肝,氣毒上攻,壅而聚此丹毒。當用清心 流氣飲治之,兼服黃連敗毒丸,外敷搽藥。
漏睛瘡
[編輯]夫漏睛瘡者,肝臟毒氣,小腸邪風,外攻腎端,灌於瞳 人。初生疼癢,漸成膿水,其色如疳,日久睛昏,氣敗肝 絕,難救之證,慎之慎之!宜先服黃芪、當歸、川芎、生地、 白芍、黃芩、薄荷、荊芥、連𧄍、白芷、升麻、桔梗、天花粉之 類,次用黃連、地骨皮、當歸煎湯溫洗。治方關要,惟補 腎宣肝為急,不可輕視也。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眼論》
[編輯]《素問》云:「目得血而能視,手得血而能握。」其證足厥陰 之經絡所主也。肝臟若受虛而即補腎,實而即瀉心。 夫人之眼目者,似天地之日月也。若人無雙目,豈能 辨別賢愚?天無日月,萬物安能照耀?是以眼通五臟, 氣貫五輪,外應肝候。肝臟虛而風邪鬱,風邪鬱而熱 蘊衝,火炎上行,故攻目昏,滲澀疼痛,赤絲皆發。榮衛 實則能視,榮衛虛則昏暗。凡人多餐熱物,或嗜食五 辛,坐濕當風,凌寒冒暑,將息失度者,皆喪目之源也。
目泣
[編輯]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上目,皆津液所生,為泣也。
目黃
[編輯]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目眥,肥人氣不外洩。為 熱中目黃之病也。
風眼寒證
[編輯]風入系頭,則血脈凝滯,不能上下通流於目,令風寒 客之,為風眼寒也。
目盲
[編輯]陽氣煩勞。積於夏。令人熱厥。目盲不可視。耳閉不可 聽。人參散主之。
目瞑
[編輯]膽受胃熱,循脈而上於腦。陽絡溢。血妄行在鼻竅。則 衄衊目瞑者,「定命散主之。」
《論目昏赤腫瞖膜皆屬於熱》
[編輯]目眛不明,目赤腫痛,瞖膜眥瘍,皆為熱也。及目瞑,俗 謂之「眼黑」,亦為熱也。然平白日無所見者,熱氣鬱之 甚也。或言目眛為肝腎虛冷者,誤也。是以妄謂肝主 於目,腎主瞳子,故妄言目眛為虛而冷也。然腎水冬 陰也,虛則當熱;肝木,春陽也,虛則當冷。腎陰肝陽,豈 能同虛而為冷者歟?或通言肝腎之中,陰實陽虛,而 無由目眛也。俗妄謂肝腎之氣衰少,而不能至於目 也。不知經言熱甚目瞑眼黑也,豈由寒爾?又如仲景言:傷寒病熱極則不識人,乃目盲也。《正理》曰:「由熱甚 怫鬱於目,而致之然也。」然皮膚之汗孔者,謂泄氣液 之孔竅也。一名氣門,謂泄氣之門也。一名腠理者,謂 氣液出行之腠道紋理也。一名鬼神門者,謂幽冥之 門也。一名元府者,謂元微府也。然元府者,無物不有, 人之臟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於世之萬物, 盡皆有之,乃氣出入升降之道路門戶也。夫氣者,形 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萬物之元,道之變也。故元陽 子解《清靜經》曰:「大道無形,非氣不足以長養萬物。由 是氣化則物生,氣變」則物易,氣甚即物壯,氣弱即物 衰,氣正即物和,氣亂即物病,氣絕即物死。《經》曰:「出入 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 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氣不有。人之眼、耳、 鼻舌、身意、神識,能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 有所閉塞者,不能為用也。若目無所見,耳無所聞,鼻 不聞「臭,舌不知味,筋痿,骨痹,齒腐,毛髮墮落,皮膚不 仁,腸不能滲泄者,悉由熱氣怫鬱,元府閉密,而致氣 液血脈,榮衛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各隨鬱結微 甚,而察病之輕重也。故知熱鬱於目,無所見也。故目 微昏」者,至近則轉難辨物,由目之元府閉小也,隔縑 視物之象也。或視如蠅翼者,元府有所閉合者也。或 目昏而見黑花者,由熱氣甚而發之於目,亢則害承 乃制,而反出其泣,氣液昧之,以其至近,故雖視而亦 見如黑花也。及衝風泣而目暗者,由熱甚而水化制 之也。故《經》言「厥則目無所見。」夫人厥則陽氣並於上, 陰氣並於下,陽氣並於上,則火獨光也;陰氣並於下 則足寒,足寒則腫也。夫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而盲。 是以衝風泣下而不止。夫風之中於目也。陽氣內守 於睛。是火氣燔目。故見風泣下。
《論目分表裏易治難治辨》
[編輯]「眼之為病,在腑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臟則為裏,宜 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治,久病者在裏而難愈。 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 熟乾地黃丸是也。或有體肥氣盛,風熱上行,目昏澀 者,槐子散主之。」此由胸中氣濁上行也。重則為痰厥, 亦能損目,常使胸中氣清,無此病也。又有因目疾服 藥多而損氣者,久之眼漸昏弱,乍明乍暗,不欲視物, 此目少血之驗也。熟乾地黃丸、消風散、定志丸,相須 而養之。或有視物不明,見黑花者,此謂之腎氣弱也, 宜補腎水,駐景丸是也。或有暴失明者,謂眼居諸陽 交之會也,而陰反閉之,此風邪內滿,當有不測之疾 也。瞖膜者,風熱重而有之,或斑入眼,此肝氣盛而發 在表也。瞖膜已生,在表明矣,當發散而去之。反疏利, 則邪氣內蓄,為瞖則深也。邪氣未定,謂之「熱瞖」而浮; 邪氣已定,謂之「冰瞖」而沉;邪氣牢而深者,謂之「陷瞖。」 當以焮發之物,使其邪氣再動,瞖膜乃浮,輔以退瞖 之藥,則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當以歲月除之。
《成無己明理論》
[編輯]目直視
[編輯]傷寒直視,何以明之?直視者,視物而目睛不轉動者 是也。若目睛轉者,非直視也。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 神。目者心之使也,神所寓焉,肝之外候也,精神榮焉。 《鍼經》曰:「五臟六腑之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 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睛,血之精為絡, 氣之精為白睛,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 精,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五臟血氣調和,精氣充榮, 則目和而明矣。傷寒目直視者,邪氣擁盛,冒其正氣, 使神智不慧,臟精之氣,不上榮於目,則目為之直視。 傷寒至於直視,為邪氣已極,證候已逆,多難治。《經》曰: 「衄家不可發汗,汗出則額上陷,脈急緊,直視不能眴, 不得眠,以肝受血而能視,亡血家肝」氣已虛,目氣已 弱,又發汗亡陽,則陰陽俱虛所致也。此雖錯逆,其未 甚也。逮乎狂言,反目直視,又為腎絕;直視搖頭,又為 心絕,皆臟氣脫絕也。直視讝語,喘滿者死,下利者亦 死。又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微喘直 視,脈弦者生,濇者死,皆邪氣盛而正氣脫也。其或有 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是 非直視也,此為內實也,可用大承氣湯、大柴胡湯下 之。直視,為不治之疾,目中不了了,為可治之候。二者 形證相近,其為工者宜熟視之。
《元張從政儒門事親》
[編輯]風衝泣下
[編輯]夫風衝泣下者,俗呼風冷淚者是也。《內經》曰:「太陽經 不禁固也。」又曰:「熱則五液皆出」,肝熱故淚出。風衝於 外,火發於內,風火相搏,由此而泣下也。治之以貝母 一枚,白膩者,胡椒七粒,不犯銅鐵,研細,臨臥點之,愈。 聖人雖言目得血而能視,然血亦有太過不及也。太 過則目壅塞而發痛,不及則目耗竭而失明。故年少 「之人多太過,年老之人多不及。然年少之人間有不 及,而年老之人,其間亦有太過者,不可不察也。夫目 之內眥,太陽經之所起,血多氣少。目之銳眥,少陽經也,血少氣多;目之上綱,太陽經也,亦血多氣少;目之 下綱,陽明經也,血氣俱多。然陽明經起於目兩旁交 頞之中,與太陽、少陽俱會於目,惟足厥陰肝經,連於 目系而已。故血太過者,太陽陽明之實也;血不及者, 厥陰之虛也。故出血者,宜太陽陽明,蓋此二經血多 故也。少陽一經,不宜出血,血少故也。刺太陽陽明出 血,則目愈明;刺少陽出血,則目愈昏。要知無使太過 不及,以血養目而已。凡血之為物,太多則溢,太少則 枯。人熱則血行疾而多,寒則血行遲而少,此常理也。」 目者,肝之外候也。肝主目,在五行屬木,木之為物,太 茂而蔽密,太衰而枯瘁矣。夫目之五輪,乃五臟六腑 之精華,宗脈之所聚。其白睛屬肺金,肉輪屬脾土,赤 脈屬心火,黑水神光屬腎水,兼屬肝木,此世俗皆知 之矣。及有目疾,而不知病之理,豈知目不因火則不 病。何以言之?白輪變赤,火乘肺也;肉輪赤腫,火乘脾 也;黑水神光被瞖,火乘肝與腎也;赤脈貫目,火自甚 也。能治火者,一句可了。故《內經》曰:「熱勝則腫。」凡目暴 赤腫起,羞明隱澀,淚出不止,暴瞖目矇,皆火熱之所 為也。治火之法,在藥則鹹寒,吐之、下之,在鍼則神庭、 上星、顖會、前頂、百會。血之瞖者,可使立退,痛者可使 立已,昧者可使立明,腫者可使立消,惟小兒不可刺 顖會,為肉分淺薄,恐傷其骨。然小兒水在上,火在下, 故目明,老人火在上,水不足故目昏。《內經》曰:「血實者 宜決之。」又經曰:「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如雀目不能夜 視,及內障暴怒大憂之所致也,皆肝主目血少禁出 血,止宜補肝養腎。至於暴赤腫痛,皆宜以䤵鍼刺前 五穴,出血而已。次調鹽汕以塗髮根,甚者雖至於再, 至於三可也。量其病勢,以平為期。
經云:「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則寒中 而泣出。」此中風寒淚出也,河間當歸湯主之。東垣云: 「水附水勢上,為眼澀,為眵,為冷淚。此皆由肺金之虛, 而肝木寡於畏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