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20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二十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卷目錄

 蓋竹山部彙考

  圖

  考

 蓋竹山部藝文

  蓋竹山         宋唐仲友

  蓋竹歌         明王士性

 蓋竹山部雜錄

 蓋竹山部外編

 委羽山部彙考

  圖

  考

 委羽山部藝文一

  委羽山觀記        宋謝伋

 委羽山部藝文二

  題委羽山        宋謝靈運

  委羽山          唐顧況

  前題           杜光庭

  登委羽山        宋王十朋

  委羽山         明鄭善夫

  遊委羽山         王叔美

 委羽山部雜錄

 括蒼山部彙考

  圖

  考

 括蒼山部藝文一

  括蒼最高軒記       宋周莊

  括蒼山雷雨賦       鄭懷魁

 括蒼山部藝文二

  蒼嶺          唐張文伏

  括蒼洞          元吳淳

  過蒼嶺          明符驗

  飲蒼嶺戴明經別墅     鄒嘉生

 括蒼山部紀事

 括蒼山部雜錄

 括蒼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卷

蓋竹山部彙考

[編輯]

《道書第十九洞天之蓋竹山》

[編輯]

蓋竹山在今浙江台州府臨海縣南三十里,山中有 竹如蓋,故名。一名竹葉山。山中有洞,即道家所謂「長 耀寶光之天」也。又有丹鳳樓、飛霞石及香爐石室二 峰,俱為遊觀之勝。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九洞天蓋竹山名「長耀寶光之 天,週迴八十里,在台州黃巖縣,葛仙公所居。」

按《方輿勝覽》。浙江路台州蓋竹山,在臨海縣,中有洞 名「長耀寶光之天。」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蓋竹山在臨海縣,一名竹葉山。 有石橋,龍形龜背,架於壑上,兩澗合流,橋下洩為瀑 布。有石室、香爐、天門三峰,有長耀、寶光二洞,《洞淵集》 以為第十九洞天。有飛霞石,舊傳仙人上昇於此,石 累三層,牧孺戲以手摶之不墮。」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蓋竹山在台州府臨海縣南三 十里。」

按《臨海縣志輿地攷》:蓋竹山在縣南三十里,一名竹 葉山,中有洞,名「長耀寶光之天,周迴八十里。」《雲笈七 籤》云:「仙人商丘子治之。」《道藏洞天記》及《名山記》皆云: 「蓋竹福地,觀壇各一所,有竹如蓋,故名。」《抱朴子》云:「此 山可合神丹。」有仙翁茶園,舊傳葛元植茗於此。又有 禮斗壇、石窗、石几、石床、石硯,漢末有陳仲林等四人 入此得道。又晉許邁嘗居此。或雲紹興間有二女郎 出入洞中,疑為仙女。又有丹鳳樓及香爐、天門二峰, 詭異聳特,為遊覽之勝。

飛霞石在蓋竹山。舊傳仙人上昇於此,石累三層,牧 童戲其上,以手轉之不墜

蓋竹山部藝文

[編輯]

《蓋竹山》
唐·仲友

[編輯]

「籃輿東出雨初收,眾山捲霧奔蒼虯。麥田幪幪連千 疇,去年見種今有秋。春光欲盡誰挽留,千樹薿薿新 綠柔。桐花遠近淡無思,自開自落那關愁。洞天與我 開晴色,使我蠟屐窮冥搜。天門發秀萬馬下,水口離 立群峰稠。瀑泉對面瀉絕壁,寶劍卻倚丹鳳樓。溪聲 噴薄雷霆動,香爐峰下蛟龍湫。中峰特秀小為貴,左 右旌節森戈矛。幾年祕奧一日睹,談笑指示君知不。 精廬棟宇飛跨水,殿堂突兀居上頭。軒窗高下有奇 致,洗滌肺腑明雙眸。我將於此棲羽流,鳳笙鶴駕應 來遊。丹成一舉陵九州,下視濁世如浮漚。晚雲漠漠 鳴雨鳩,僕痡泥滑聊且休。虹橋列炬趣歸騎,城鼓已 報初更籌。追攀別乘聊復爾,乘興何」如王子猷。《習池》 不為倒載去,兒童不用拍手攔街謳。

《蓋竹歌》
明·王士性

[編輯]

「君不見宇內洞天三十六,元都仙伯紛相逐。乾坤溟 涬初判時,巨靈攫取私南服。玉笥委羽不足奇,亦有 蓋竹台南巋。香爐峰高元鶴舞,天門路狹罡風吹。洞 天日月無終始,誰其治之商丘子。忽聞大塊飛劫灰, 謫向人間作仙史。」乞得天孫雲錦章,來時狹之下大 荒。寶光不減俗緣淺,一入長安鬢已蒼。黃金臺下春 風改,滄桑幾變仙長在。五斗何煩役世塵,扁舟卻自 還東海。鄉里小兒誇錦衣,誰為我貴知者稀。胡麻可 飯水可飲,白雲洞裡遲君歸。我聞此洞多《素書》,葛洪 謂是神仙居。他年若返雲中駕,七夕相招幸待余。

蓋竹山部雜錄

[編輯]

《抱朴子·內篇》:「古之道士合作神藥者,必入名山不止。 凡山之中可以精思,合作藥者,惟大小天台華山、少 室山、蓋竹山皆是正神,在其山中,無山精水魅之擾。」

蓋竹山部外編

[編輯]

《神仙傳》:「介象者,字元則,會稽人也。學道成仙後,常住 其弟子駱廷雅舍,帷下屏床中,有數生論《左傳》義不 平,象旁聞之,不能忍,乃忿然為決。書生知非常人,密 表薦於吳主。象知之欲去,曰:『恐官事拘束我耳』。廷雅 固留,吳王徵至武昌,甚尊敬之,稱為介君。詔令立宅, 供帳皆是綺繡,遺黃金千鎰,從象學隱形之術,試還 後宮,出入閨闥,莫有見者。」如此幻法,種種變化,不可 勝數。後告言病,帝遣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奩賜象。象 食之,須臾便死。帝埋葬之,以日中時死。晡時已至建 業所賜梨付苑吏種之。吏後以表聞,先主即發棺視 之,唯一符耳。帝思之,與立廟,時時躬往祭之。常有白 鶴來集座上,遲迴復去。後弟子見在《蓋竹山》中,顏色 轉少。

委羽山部彙考

[編輯]

《道書》
第二洞天之委羽洞

[編輯]

委羽山在今浙江台州府黃巖縣南五里,俗名俱依 山。山東北有洞,即洞天,《福地記》所謂「第二洞天」也。相 傳仙人劉奉林駕鶴飛昇之處。

按:《太平寰宇記》:「委羽山在黃巖,世傳劉奉林於此控 鶴輕舉,鶴墜羽翮,故名。」

按《洞天福地記》:第二洞天委羽洞,大有虛明之天,周 迴萬里,司馬季主所理,在武州。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台州委羽山在黃巖縣南五里, 世傳仙人劉奉林於此控鶴輕舉,嘗墜羽,故名。《真誥》 云:「天下第二洞號大有空明之天。」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委羽山,在台州府黃巖縣,昔劉 奉林於此,控鶴輕舉,鶴墜羽翮,故名。宋范宗尹有「當 年孤鶴知何處,遙想天風墜羽翰」之句。一名俱依山。 山之東北有洞,《道書》為「大有虛明第二洞天。」嘗有道 士秉燭入洞,行兩日不可窮,聞櫓聲乃返。洞側產方 石,周正光澤,五色錯雜,小大百碎,亦無不方。欲得之 者,必裹糧撮許撒洞口,隨意拾土,皆有石在土中,不 然絕不可得。又常有仙女當月夜自洞出,逍遙松竹 橋之下,或扣里人門求水火。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委羽山在台州府黃巖縣城南 五里,俗號俱依山。」

按《台州府志山水攷》,委羽山在黃巖縣南五里。按《登 真隱訣》《真誥》皆云,「委羽山天下第二,洞,號大有空明 之天。」又《十大洞記》,「委羽山大有空明洞,在黃巖縣南數里,即大有真人之所治焉。一雲青童君主之。」又《雲 笈七籤》載,「司馬季主攜其子女隱茲山,鮑叔陽、段季 正亦於此得解化之道。」則其為仙窟舊矣。地所產石, 無大小百碎皆方正有稜。煮之水可瘳疾。其前有道 院。

委羽山部藝文一

[編輯]

《委羽山觀記》
宋·謝伋

[編輯]

台州黃巖縣南五里有山,岡阜連屬,草木茂密,其洞 曰「委羽。」父老相傳,數十年前,常有青衣童子戲洞口, 居人以滓穢溷之,童子忽不見。紹興中,有石城使君 李端民令茲邑,暇日勸課農桑,至其處,始擇道士董 大方主之,稍給香燈瓜華之用。大方以符水治疾病, 輒即愈,邑人重之。以是二十年間,堂廟門廡,高明靚 淨,庫廚湢浴,具體而有,始變荊榛為勝地。按《大洞記》: 甌粵之間,大海之涯,地產方石,真人劉奉林所居也。 奉林,嵩高逸士,避周季世棲焉。控鶴輕舉,墜一大翮, 人名其山曰委羽。伋寓居三童山,鐘鼓相聞,嘗一再 至。及守縉雲,大方遣書求文記其事,復曰:「我本山林 人,主郡非其好也,盍俟歸?」及使浙右,又以書來曰:「公 又渡浙而西矣,歸期寧可以日月計哉?且弘農寓公, 重道相悅,欲成茲事,許列《銜石上矣》,敢固以請。」乃序 之而為之銘。銘曰:昔有仙人卯金刀,雞犬同升離阡 陌。九皋聲聞至今存,上天下天曾委翮。仙人一去幾 千載,閱世真同駒過隙。長官好事維李侯,大洞主人 親推擇。穹窿堂廡復一新,照應林巒非夙昔。寓公耆 德上清都,豈有他揚畢茲石。碧落侍郎寧復來,葉令 飛鳧塵幾隔。太乙青藜倘可尋,去共研硃點《周易》。

委羽山部藝文二

[編輯]

《題委羽山》
宋·謝靈運

[編輯]

山頭方石靜,洞口花自開。鶴背人不見,滿地空綠苔。

《委羽山》
唐·顧況

[編輯]

昔人乘鶴玉京遊,翮遺仙洞何幽幽。我來尋覓《空彝》 猶,煙霞萬壑明清秋。何當騎麟翳鳳登瀛洲,倏忽能 消萬古愁。

《前題》
杜光庭

[編輯]

窅然靈岫五雲深,落翮標名震古今。芝朮迎風香馥 馥,松檉蔽日影森森。從師只擬尋司馬,訪道終期謁 奉林。欲問空明奇勝處,《地藏》方石恰如金。

《登委羽山》
宋·王十朋

[編輯]

龜峰軟翠日開屏,羽客逍遙此閉扃。早起留雲閒放 鶴,夜來伴月靜看經。巖前方石自多好,竈裡丹砂且 是靈。應有赤城鸞鳳過,一聲長嘯入青冥。

《委羽山》
明·鄭善夫

[編輯]

東海龜茲仙聖居,琅玕芝艸洞天虛。《函關》已斷青牛 駕,《委羽》欣逢白鹿車。

《遊委羽山》
王叔英

[編輯]

仙子何年昇碧落,至今洞口擁晴雲。束薪煮石無為 侶,獨倚空山到夕曛。

委羽山部雜錄

[編輯]

《輟耕錄》:「吾鄉台之黃巖諸山,脈絡相連,屬大江,越州 治北。自州出南門,陸行四五里許,有委羽山,特立不 倚,形如落舞鳳,故得名。然州人與之朝夕者,俱弗自 知其為勝。山旁廣而中深,青樹翠蔓,蔭翳蓊鬱,幽泉 琮琤,若鳴珮環於修竹間,千變萬態不可狀。其略中 藏洞穴,仙家所謂空明洞天者是也。好道之士,嘗持」 炬入,行兩日不可窮,聞櫓聲乃出。洞之側產方石,周 正光澤,五色錯雜,雖加琢磨,殆不是過。大者三四分, 小者比米粒而小。以斧粉碎之,亦無不端方。見長老 言:「嘗有素服靚妝,飄飄然若仙女者,當風清月白時, 則逍遙乎松杉竹柏之下,或時變服叩里人門求水 火。」里人所居,去洞所不能百步,異其狀,密覘之,迤𨓦 從洞中去。里人以為怪,糞其地。越數日,里人家夜失 火,勢張甚,不可滅,室宇一空,妻子僅以身免,遂流離 他處。識者以為厭穢仙境,故致此奇禍。自是仙女不 復出矣。余幼時尚及見里人故址,至今有欲得方石 者,裹糧撮許往洞口撒之,隨意拾地上土,則有石在土中,不爾絕無有也。

括蒼山部彙考

[編輯]

《道書》
第十大洞天之括蒼洞

[編輯]

括蒼山在今浙江台州府臨海縣之西南,仙居縣之 東南,處州府麗水縣之西,縉雲縣之東,一名真隱山, 又名蒼山,又名蒼嶺山。下有洞,即《十大洞天》之「成德 隱真天」也。

按《五嶽圖序》:「括蒼山,東嶽之佐。」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大洞天,括蒼洞成德隱真之天, 廣三百里,平仲節所理,在台州樂安縣。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台州括蒼洞在天台縣東南三 十里。」《披塵外記》:「括蒼成德隱元之天。」蓋十洞天也。 蒼嶺在仙居西北五十里,高五十丈。

《處州括蒼山福地》,為《七十二福地》之一。

小括蒼山,高三十五丈,周圍三里,州治在其上,其路 屈曲為九盤,以入醮門。《寰宇記》云:「括蒼山在台州,今 之蒼嶺是也。」《隋志》云:「處州有括蒼山。」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江南括蒼山在處州麗水 縣,本括州,隋置括蒼縣,唐改。」《輿地廣記》:「台州臨海 縣有括蒼山。」《寰宇記》:「今蒼嶺。」

按《廣輿記》,台州府括蒼山,在府城西南,唐天寶中,改 曰真隱,與仙居韋羌山接。舊《經》云:「王方平往來羅浮 括蒼,即此。」

處州府括蒼山在縉雲,一名蒼嶺。《道書》「十大洞天之 一」,周三百里,東跨仙居,南控臨海。《吳錄》云:「登其山,俯 觀雷雨,高一萬六千丈。棠溪、赤溪、管溪三水環遶其 下。」

按《潛確類書區宇部》:「括蒼山,在台州府西南,唐天寶 中,改曰真隱,高一萬六千丈,周三百里,與仙居韋羌 山接。」

括蒼山,又在縉雲,四面石壁可容數千人。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真隱山在台州府臨海縣西南 四十里,本名括蒼,又名天鼻,唐天寶中改今名。 括蒼山在台州府仙居縣城東南四十里,高一萬六 千丈,登之見東海,又名天鼻。巉巖四絕,俯瞰諸山,綿 亙三百餘里。殆台、金、溫處四郡之嶽雲。」

蒼嶺,在仙居縣西一百里,與括蒼山通,故名。一名「風 門。」

括蒼洞,在仙居縣城東南五十里,《塵外記》稱為第十 洞天,與處州之玉虛洞通。

小括蒼山在處州府麗水縣,眾山環簇,狀如蓮花,又 名「蓮城山。」徑路盤紆,亦名「九盤嶺。」唐、宋州治皆在焉。 蒼嶺又在縉雲縣,與仙居縣連界。

按《臨海縣志》《輿地攷》,真隱山在縣西南四十里,本名 括蒼山,唐天寶中改今名。按《道書》雲,「括蒼山在會稽 山東南。」《五嶽圖序》云:「括蒼山,東嶽之佐。」今石壁上有 蝌蚪字,高不可識。宋元嘉中,遣名畫圖於團扇焉。 按《仙居縣志山川攷》,蒼山在縣東南四十里,以其色 蒼蒼然接海,故名。舊稱括蒼,又名天鼻。巉巖四絕,俯 瞰諸山,當日落雨餘,則青紫列眉,不可名狀。在縣之 四十五都,山有八面,一面仙居之「凝仙宮」,其七則天 台、臨海、黃巖、樂清、永嘉、縉雲、東陽七縣界,綿亙三百 餘里,殆吾台與金、溫處四郡之嶽雲。

括蒼洞在縣東南五十里。《塵外記》稱為第十洞天,與 處之玉虛洞通。唐天寶七年,慶雲覆洞,太史奏真氣 見台宿,詔建宮,榜曰「成德隱元。」寶曆中,道人葉藏質 重修之。宋天禧元年,賜額凝真宮。崇寧二年,邑令蘇 敖奏封靈應真人。光宗在儲宮,書「瓊章寶藏」四字鎮 之。理宗賜金星官像,蓋仙境也。慶雲道士王崇祐撰 《十天志》十卷,今無考。明張鍾參詩云:「星翻百葉朝凝 月,霞掩巖扉午亦燈。」可以識其概矣。

紫雪洞,即括蒼洞口之小洞,上有石,色若紫雲,濕雨 燥晴,占者不爽。後漢葛孝先、葛元俱煉丹其上,井猶 存。晉羊愔罷峽江尉,隱此,食青靈芝,仙去。

蒼嶺在縣西一百里,與括蒼山通,故名。一名「風門。」陡 崖複徑,險峻為浙東最。上為南田村,水田漠漠,每當 秋深,碧雲紅葉,宛若圖畫,行者應接忘疲焉。其下通

永康,為婺、括、甌、閩孔道
考證

括蒼山部藝文一

[編輯]

《括蒼最高軒記》
宋·周莊

[編輯]

治平初,南昌范純孝為劍州令,策杖得九姑山作亭, 遂為括蒼遊絕冠。紹聖間,衢人袁希仲暨崇寧間邑 人皆繼作。厥後絃歌弗嗣,亭廢不修,垂三十年。齊州 姚公為縣,又新之。亭負鶴嶺,陰崖薄雲,青壁斗絕,下 控石馬,重複百里,勢決奔浪,橫倚縣治西北隅,驤首 寥廓間,若拏紫霧欲騰去,而亭特峙其上。昔青囊氏 欲售其術,輒附會而言曰:「頭角奮,異人出矣。」宣和六 年,公治多暇,坐日照堂,隱几頻望,蒼翠森如。遂拉僚 友,卻盡榰頤,臨絕頂四顧而興嘆。命誅藤蔓,徘徊舊 址,曰:「憑虛高舉,泠然御風,蓬壺遊也。」乃飭能吏董其 役,未幾告成。簷跳白日,頂摩蒼穹,皎皎飛出空際。巖 壁溢秀,煙霞漲彩,不動容色。燦金碧丹雘於頹垣茨 棘之間,雲山千里,松竹萬家,景與目共,豈能賦者足 以詫美哉?為是遊者,將抗懷遠覽,飄飄凌雲,必有摶 扶搖九萬,踵前人遐轍,隨公絕塵,以遂最高之名。因 酌酒為公壽,且祝曰:「潭潭紫府,槐陰清晝,他日尚能 眷懷於茲,以慰吾人之思否?」靖康改元四月十五日 記。

《括蒼山雷雨賦》
鄭懷魁

[編輯]

靈越括蒼之洞天,喬嶽岱宗之佐命,成德則賢哲攸 鍾,隱真則神異斯應。北連華蓋,南跨鼎湖,作邦名鎮, 為仙居都。方平通其元化,仲節受其靈符,儀天成文, 察地方紀,顯少微之處士,孕縉雲之才子。其隆崇也 萬六千丈,其盤紆也三百餘里,七界同原,八向異象, 狀岝崿以岨峿,氣蓊蔚而泱漭。不電乃迅雷發聲,無 雲,忽霖雨成響。信茲山之奇變,羌難得而髴髣。時則 有越國大夫,三駕至其陽,九折臨其巔,濯纓乎西溪, 秣駟乎南縣。進《伯雅》,釋孟勞,薦雕枕,舒文幬。心不寐 而耿耿,耳諦聽以嘈嘈。軒轟匌請幫助識別此字。滂濞《蕭騷》。始殷地 以豗空,既傾山而激石。杶幹栝柏之林,漭蒼陵麓之 色,有似豐隆之所震動,屏翳之所蕩滌。觸之者靃靡, 當之者辟易。硠硠焉,磕磕焉,淅淅焉,淒淒焉。於斯時 也,獸駭不暇伏,鳥矍不暇棲。文雉鼓翼而朝雊,元蜼 昂鼻以夜啼。匪遌物其無慴,熟納麓而不迷。原夫陰 陽載交,震坎互列。惟屯也動而滿盈;惟解也,作而甲 坼。至乃非虺非曀,若冥若填,迴薄不已,轕轇無垠。詎 噫大塊之氣,自叩虛牝之神。爰答靈響,用矢浩歌。擬 捷琴引之霹靂,喻雅詩之滂沱。

括蒼山部藝文二

[編輯]

《蒼嶺》
唐·張文伏

[編輯]

《絕壁不可攀》,懸崖不可下。路險心自平。由來無取捨, 穩穩須教著步行,前途荊棘胡從生。

《括蒼洞》
元·吳淳

[編輯]

五雲深處即蓬萊,岩谷㟏岈十洞開。瑤草丹霞連委 羽,桃花流水接天台。斗壇月落鸞笙遠,珠館風清鶴 駕回。洞裡仙人如有待,春明朝罷早歸來。

《過蒼嶺》
明·符驗

[編輯]

曉發括蒼嶺,穿雲上紫霄。披茅妨曲徑,歷險度敧橋。 仙子悲塵合,征夫怯路遙。投間還復出,山鳥亦相嘲。

《飲蒼嶺戴明經別墅》
鄒嘉生

[編輯]

九仙西望月嵯峨,棲托山家似繭窠。雲陟壑陰排日 起,樹圍山髻簇樓多。村莊極目分青黛,谷酒催涼剪 碧荷。何日胡麻似車騎,恰來劉阮欲悲歌。

括蒼山部紀事

[編輯]

《居易錄》:處州劉一介,少年棄家入括蒼山中,緣竹徑 而入,一百二十里,綠陰無間,遂隱於此。榜所居曰「綠 天深處。」五里一亭,十里一室,不入城市者六十年。太 守任宗華往造之,三日始得見。

括蒼山部雜錄

[編輯]

《吳錄》:「括蒼山,登之,俯視若雷雨也。」

宋喻良能《括蒼舊州治記》:「浙東山水甲天下,括蒼復 甲浙東。州宅奇秀,又括蒼之傑特偉觀

括蒼山部外編

[編輯]

《神仙傳》:王遠字方平,東海人也。嘗欲東入括蒼山,過 吳住胥門蔡經家。蔡經者,小民耳,而骨相當仙,遠知 之,故住其家,遂語經曰:「汝生命應得度世,欲取汝以 補官僚耳,然少不知道,今氣少肉多,不得上去,當為 屍解,如從狗竇中過耳。」於是告以要言,乃委經而去。 經後忽身體發熱如火,欲得冷水灌之,舉家汲水灌 之。三日乃入室,以被自覆,忽然失之。視其被內,惟有 皮,頭足具如蟬蛻也。去十餘年,忽還家,容色少壯,鬢 髮鬒黑,語家人曰:「七月七日,王君當來,其日可多作 飲食,以供從官。」至其日,經家乃借瓮器,作飲食百餘 斛,羅列布置庭下。是日王君果來,未至,先聞金鼓簫 管人馬之聲,比近皆驚,莫知所在。及至經舍,舉家皆 見遠冠遠遊冠,朱衣,虎頭鞶囊,五色綬,帶劍,黃色少 髭,長短中形人也。乘羽車,駕五龍,龍各異色,前後麾 節,幡旗導從,威儀奕奕,如大將軍也。有十二伍伯,皆 以蠟封其口,鼓吹皆乘龍,從天而下,懸集於庭。從官 皆長丈餘,不從道衢。既至,從官皆隱,不知所在,唯見 遠獨坐耳。須臾,引見經父母兄弟,因遣人召麻姑,亦 莫知麻姑為何人也,言曰:「王方平敬報久不到民間, 今來在此,想姑能暫來語否?」須臾信還,不見其使,但 聞信語曰:「麻姑載拜不相見,忽已五百餘年,尊卑有 序,拜敬無階,煩信承來在彼,食頃即到,先受命當按 行蓬萊,今便暫往,如是當還,還便親覲,願未即去。」如 此兩時間,麻姑來,來時亦先聞人馬聲。既至,從官半 於遠也。麻姑至,蔡經亦舉家見之。是好女子,年可十 八九許,於頂上作髻,餘髮散垂至腰,衣有文采,又非 錦綺,光彩耀日,不可名狀,皆世之所無也。入拜,遠遠 為之起立。坐定,各進行廚,皆金盤玉杯,無限也。餚饌 多是諸花,而香氣達於內外。擘脯而食之,云:麟脯。麻 姑自說云:「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 又水淺於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遠嘆 曰:「聖人皆言海中行復揚塵也。」麻姑欲見蔡經母及 婦等,時經弟婦新產數日,姑見知之曰:「噫且立勿前。」 即求少許米來,得米擲之墮地,謂以米祛其穢也。視 其米,皆成丹沙。遠笑曰:「姑故年少也,吾老矣,不喜復 作如此狡猾變化也。」遠謂經家人曰:「吾欲賜汝輩美 酒,此酒方出天廚,其味醇醲,非俗人所宜飲,飲之或 能爛腸。今當以水和之,汝輩勿怪也。」乃以斗水合升 酒攪之,以賜經家人。人飲一升許皆醉。良久酒盡,遠 遣左右曰:「不足復還取也。」以千錢與餘杭姥乞酤酒。 須臾信還,得一油囊,酒五斗許,使傳餘杭姥。答言:「恐 地上酒不中尊飲耳。」麻姑手爪似鳥,經見之,心中念 曰:「背大癢時,得此爪以爬背,當佳也。」遠已知經心中 所言,即使引經鞭之,謂曰:「麻姑神人也,汝何忽謂此 爪可爬背耶?」但見鞭著經背,亦莫見有人持鞭者。遠 告經曰:「吾鞭不可妄得也。」經此舍有姓陳者,失其名, 嘗罷縣尉,聞經家有神人,乃詣門叩頭,求乞拜見。於 是遠使引前與語,此人便從驅使,比於蔡經。遠曰:「君 且向日而立。」遠從後觀之曰:「君心邪不正,終未可教 以仙道,當授君地上主者之職司。」臨去以一符並一 傳,著小箱中,與陳尉告言:「此不能令君度世,止能存 君本壽,自出百歲向上,可以禳」災。治病者命未終,及 無罪者,君以符到其家,便愈矣。若邪鬼血食作祟禍 者,便帶此符,以傳敕吏遣其鬼君心中亦當知其輕 重,臨時以意治之。陳以此符,治病有效,事之者數百 家,壽一百一十歲而死。死後子弟行其符,不復驗矣。 遠去後,經家所作飲食數百斛皆盡,亦不見有人飲 食也。經父母私問經曰:「王君是何神人?復居何處?」經 曰:「常在崑崙山,往來羅浮、括蒼等山,山上皆有宮室, 主天曹事。一日之中,與天上相反覆者十數。過地上, 五嶽生死之事,皆先來告王君。王君出城,盡將百官 從行,唯乘一黃麟,將十數侍人。每行常見山林在下, 去地常數百丈,所到則山海之神皆來奉迎拜謁。」其 後數十年,經復暫歸。家遠有書與陳尉,其書廓落,大 而不工。先是人無知方平名遠者,因此乃知之。陳尉 家於今世世存錄王君手書並符,傳於小箱中。 《集異記》:「唐葉法善字道元,常遊括蒼山白馬山石室 內,遇三神人,皆錦衣寶冠,謂法善曰:『我奉太上命,以 密旨告子,子本太極紫微左仙卿,以校錄不勤,謪於 人世,速宜立功,濟人佐國,功滿,當復舊任,以《正一》、三 五之法。今授於子,又勤行助化,宜勉之焉』。」言訖而去。 自是誅蕩精怪,掃馘凶祅。後至景龍四年辛亥二月 九日,括蒼山三神人又降傳太上之命曰:「汝當輔我 睿宗及開元聖帝,未可隱跡山巖,以曠委任。」言訖而 去。時二帝未立,而廟號年號皆已先知。其年八月,果 有詔徵入京。迨後平韋後,立相王睿宗。歷元宗朝,授 銀青光祿大夫、鴻臚卿越國公、景龍觀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