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3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三十五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五卷目錄

 西山部彙考

  圖

  考

 西山部藝文一

  西山群仙記序      唐施肩吾

  遊西山錄        宋周必大

  西山紀遊記         楊傑

  遊西山記        明張宗璉

  遊西山跋         錢習禮

  西山記          王廷陳

  盤龍寺記         徐世溥

  西山靈蹟記         前人

 西山部藝文二

  登城樓望西山      唐張九齡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輒應因賦詩言事

                前人

  西山            常建

  遊西山蘭若        羊士諤

  西山靜中吟        施肩吾

  西山仙蹟巖        宋楊傑

  望西山二首         朱熹

  樓居看西山       明陳弘緒

 西山部紀事

 西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五卷

西山部彙考

[編輯]

豫章之西山

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府城西大江之外三十里,一名 厭原山,一名「南昌山」,又名洪崖山,高二千餘丈,連亙 三百餘里。

西山圖

西山圖

[編輯]

按《豫章古今記》:「西山在豫章縣西十二里,高四十丈, 周迴三百里。」

按《水經贛水注》。「贛水之西岸有磐石。謂之石頭津。步 之處也。西行二十里曰散原山。」當作厭原疊嶂四周,杳邃 有趣。晉隆安末,沙門竺曇顯建精舍於山南,僧徒自 遠而至者相繼焉。西北五六里有洪井,飛流懸注,其 深無底,舊說洪崖先生之井也。北五六里有風雨池, 言山高瀨激激著樹木,樹木宋本闕二字霏散遠灑若雨。 豫章記雲去洪非六七里有風雨池山橋水出激著樹木星散遠灑如風雨焉西有「鸞岡。」洪 崖,先生乘鸞所憩泊也。岡西有「鵠嶺」,雲王子喬控鶴 所逕過也。有二崖。似當作峰號曰大蕭、小蕭,言蕭史所遊 萃處也。雷次宗云:「此乃繫風捕影之論。」據實本所未 辨,聊記奇聞,以廣井魚之聽矣。又按謝莊詩,莊常遊 豫章,觀井賦詩,言鸞岡四周有水,謂之鸞陂,似非虛 論矣。

按《豫章圖經》:「南昌山者,昔吳王濞鑄錢之山,時有夜 光,遙望如火,以為銅之精光。」

按梁氏《十道志》:「豫章有銅山,山中有洪水,飛流懸注, 其深無底。山有洪崖先生煉藥之井,亦號洪崖山,有 石臼存焉。」

按《洞天福地記》:第十二洞西山,周迴三百里,名天寶 極元之天,在洪州南昌縣,洪崖所居。

按《方輿勝覽》,江西路隆興府西山,在南昌縣西四十 里,巖岫四出,千峰北來,嵐光染空,高二千丈,連屬三 百里。《道經》云:「有天寶洞天。」《唐宋詩話》載詩云:「洪州太 白方,積翠倚穹蒼。萬古遮新月,半江無夕陽按《廣輿記》,南昌府西山,在府城西大江之外,《道書》第 十二洞天中有梅嶺,即梅福修道處。有鶴嶺,即王子 喬跨鶴處。其最勝者曰「天寶洞。」宋嘗遣使投《金龍玉 簡》於此。

按《圖書編江西諸山攷》:「西山在南昌府西四十里,巖 岫四出,千峰北來,嵐光染空,連屬三十里,登山者初 濟江十里有磐石,名石頭津,亦曰投渚。又沿江北行, 有銅山,即吳王鑄錢之所,山有夜光,遠望如火,以為 銅之精。自石頭西行二十里,得梅嶺,即梅福學仙之 處。嶺峻折羊腸而上十里,有壇曰梅仙壇。壇側有觀」, 曰梅仙觀。自梅嶺紆徐南行六七里,得葛仙壇,在山 之東北,《耆舊》云:「是葛仙朝禮之壇。」山下有村,山側有 川,為葛仙源。自葛仙羊腸之下十里,又平行十五里, 捫藤蘿而上五里,得洪崖山,枕壑有洪崖先生煉丹 井。自井南繞溪五里,有鸞岡,洪崖乘鸞所憩之處。由 岡西折行五里,有一峰最高,得顧嶺,雲是王子喬控 鶴所過之地。壇在鶴嶺之北。又有二崖,號大蕭、小蕭, 蓋蕭史遨遊之所,崖側有蕭仙壇。又蛇行十里,得天 寶洞。又南行三十里,得許旌陽及諶母宅。又自梅嶺 而北,上下五里,得安母壇,邦人水旱則祈之。又北行 四十里,得吳源之水,高下十堰,每堰灌田千餘頃。其 極源至山之椒,得風雨池。風雨池者,能出雲氣作雷 雨。西山之勢,高與廬阜等,而不與之接,餘山則枝附 耳。或謂「陰山多浮屠,陽山多仙蹟」雲。

按《江西通志·山川攷》:「西山在南昌府城西,大江之外 三十里,一名厭原山,又名南昌山。上有仙洞,《道書》第 十二洞天天寶極元之天,即此。其最幽絕處,有香城 蘭若。」宋余靖《記》:「初,濟江十里有磐石,名石頭津。自石 頭西行,有梅嶺,嶺之南有葛仙峰,上有葛仙壇。又有 水出山椒,名吳源水高下十堰,溉田萬餘頃。」西山勢 「與廬嶽等,餘山則支附耳。」

又在南康府,「脈從新建來,山勢蜿蜒,上多靈蹟,安義 縣之巨鎮也。」

按南昌郡,《乘輿地誌》,西山在新建縣西章江之外三 十里,《太平寰宇記》作「南昌山」,《水經注》作「散原山」,《豫章 記》作「厭原山。」高二千丈,輪廣三百里,覆壓數縣之地, 與廬嶽等。上有仙洞,道書號為第十二洞天,曰天寶 極元之天,疊障四周,杳邃有趣。明初駕至龍興,放陳 友諒所畜於此。

雷王嶺在縣西二十里。西山發脈處。中祀雷神及有 屈抑誣罔者,禱無不應。一名「靈峰山。」

緱嶺,在縣西五十里。在西山與鶴嶺對。或雲仙人王 喬嘗往來,故以「洛中緱山」名之。

鶴嶺在縣西四十里西山中。世傳即王喬控鶴之所。 一作「鵠嶺。」

吳王嶺,在雷王嶺南。上有吳王廟,祀吳王孫策。 「雷公嶺」,在緱嶺東。

罕王山在縣西六十里。西山中峰巒高峻,上有罕王 廟。相傳晉司馬儀爵於罕,土人建廟此山。

蕭峰在縣西西山,一名蕭史峰。世傳蕭史與秦女弄 玉遊至峰頭,吹笙而坐,有鳳立其旁。秦使訪之,又昇 雲表矣。今有吹笙坪及石仙壇在焉。一雲即文簫綵 鸞事。《水經注》謂有大蕭、小蕭二峰,今小峰不可復識 矣。

梅嶺在西山,去城二十里。上有「梅仙壇」,乃漢梅福學 仙處。

安峰在西山,其奇岫為蕭峰之亞,孤峭入雲,宛若削 成。一作「安尖峰。」

桃花嶺,在西山,四面類桃花。

葛仙峰在西山上,有葛仙壇。

施先生石室在郡西山天寶洞西十里。唐進士施肩 吾隱於此,嘗著《山居百韻詩》。宋楊傑詩有云:「玉京高 謝黃金榜,石室歸乘白鹿車。」

歐陽拾遺書堂在郡西山翔鸞岡側。唐進士歐陽持 讀書西山,淮南楊行密奏除左拾遺、團練判官,後棄 官歸隱於此。

陳處士陶宅在郡西山香城寺西南。唐處士陳陶讀 書於此,自號「三教布衣。」

「相公石室」,在郡西山南。唐中書令宋齊丘訪處士陳 陶,嘗憩於此。

天寶觀在西山天寶洞,隋仁壽二年建。

龍山觀:在天寶洞西南,舊名「五龍洞。」胡天師惠超常 立祠於此,為祈禱之所。

棲真觀在西山天寶洞下。

南極長生宮在西山蕭峰下,宣德七年,寧獻王建,奏 請賜額。

廣福觀在西山之南。舊傳有許旌陽《斬蛟神劍》,藏於 石室。

方岡祠,在西山。晉仙人黃仁覽為二弟好獵,仁覽折 草化鹿,止其妄心。後黃四郎亦入山成仙。

翠巖廣化寺在西山洪井上。晉雷煥取西山北巖土拭劍,即此地。初名常緣寺,齊始安王遙光建。唐武德 間改為洪井寺,又改翠巖寺。南唐為院,更今名。一雲 梁景明初劉準建。

盤龍寺在禹港二里許,西山八名剎之一,唐僧齊己 書堂也。舊有光化年間敕牒,牒尾有崔嗣、陸扆、裴慪、 王溥畫字。一作「盤龍院。」

禪悟院在西山緱嶺之東。院側有深巖,禱雨輒應。相 傳許旌陽讖云:「老龍寄在蟾塢內,留與江西救旱災。」 又傳:馬祖初渡江,於此坐禪得悟,故名。近有牧童持 火入巖,見其底有「禪悟」二字,長尺餘。

按《新建縣志山川攷》:西山在縣西章江之外二十里, 即獻原山。《豫章記》曰:「厭原山,《水經注》作『散原山』」,《太平 寰宇記》又作「南昌山。」發源於高安之虯嶺,迤邐行為 梧桐嶺,復少行入田度峽,為靈峰高嶂特起,遂為西 山。高二千丈,輪廣三百里,上接筠陽,下連匡嶽,東限 章水,西帶馮川,蜀水界其南,修水界其北,覆壓數縣 之地,自為一山,不與他山接,蓋會省之右障也。上有 仙洞,《道書》號為「第十二洞天」,名天寶極元之天,最著 者曰「逍遙福地」,為許旌陽飛昇拔宅處。明太祖放陳 友諒畜鹿於此。

西山部藝文一

[編輯]

《西山群仙記序      》唐·施肩吾

性非生知,學道者必資於切問。道難言傳,立教者不 尚於明文。藏機隱意,恐輕泄於聖言,比物屬辭,乃密 傳於達士。世有讀書而五行俱下,開卷則一覽無遺。 聲名喧世,孰知不死之方;頭角摩天,豈悟希夷之理。 必也訪道尋真,求師擇友,覽《仙經》之萬卷,不出陰陽; 得尊師之一言,自知真偽。水火木金土,五行也,相生 而為子母,相剋而為夫婦,舉世皆知也。明顛倒之法, 知抽添之理者鮮矣。上中下,精、氣、神,三田也。精中生 氣,氣中生神,舉世皆知也。得返復之義,見超悅之功 者鮮矣。知五行之顛倒,方可人道,至於抽添,則為有 道之人也。得三田之返復,方為得道,至於超脫,則為 成道之人也。古先達士皆曰:「『道成真』。成道者,百無一 二。」今來後學,徒有道名,真入道者,十無八九。欲論得 道而超脫者,西山十餘人耳。遂從前聖後聖,祕密《參 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炁純 陽之義,開明至道,演說元機。因誦短篇,發明鐘呂太 上至言,庶得將來有悟,勤而行之,繼僕以出塵寰,為 蓬瀛之侶。華陽真人施肩吾《希聖序》。

遊西山錄        宋周必大

[編輯]

十一月丙寅日,予南抵豫章,登拄頰亭,望西山。甲戌, 登天寧寺之列岫亭,得西山之面。又登大梵寺之秋 屏閣。曾子固云:「見西山正且盡者,惟此閣耳。」丁丑,絕 江,為西山之遊。陸行二十五里,至貞觀院,登閣觀《禪 月羅漢》摹本。又十里而至鸞岡,三徐葬其旁。三徐者, 衛尉卿延休騎省鉉內史鍇也。元祐八年,張商英作 「祠堂記。今有畫像,稍前即翠巖也,棟宇弘壯。南唐保 大間,澄源禪師無殷住此山,李主甚敬之。既死,祭以 文,時本朝建隆元年也。」韓熙載為之銘。其後死心居 此,而雲峰悅亦悟道,故江西號為勝地。飯罷,同長老 了賢步觀洪崖,井深不可測,舊有橋跨其上,今廢。院 去崖數十步,有奉聖宮,今曰「紫清。」徐鉉為《記》。有唐肅 宗像。歸宿翠巖方丈,觀李主賜《無殷詔書》,皆用澄心 堂紙,每畫日後即押字,印文如絲髮。余題云:「李氏世 敬桑門。」其賜書遍江左諸剎,至於不失舊物如翠巖 者鮮矣。戊寅,乘小舟,循溪依嶺行一二里,望所謂藥 臼者,在石澗湍流中,如石盤然。次度牛欄嶺、茶園嶺, 最後度湯家嶺,回望生米洲,乃至香城寺,榜曰「咸通 香城蘭若。」八年,鎮南節度使嚴景書。昔東晉隆安中, 曇顯肇居此山,嘗與陸靜修搉論,見《北齊高僧傳》。今 長老如晦,妙喜弟子也。方丈側娑羅樹兩株,葉皆下 垂。又羅漢菜,常以正月生,飯罷,杖策登山。初過榧林, 其間一株最大者,圍丈五,號「將軍樹」,相傳近千年矣。 次至硯石,長一丈四尺,闊六七尺。次至靈觀,尊者坐 禪室。次至屋壇,是為香城絕頂。靈觀者,隋開皇初新 罷沙彌也,為此壇行道求戒,尋償宿仇而終。至寺中, 讀順禪師碑、二蘇詩刻還翠微日晡矣。登愈好亭,亭 在寺後,前長老了因取《寒山頌》中「微風吹幽松,靜聽 聲愈好」之句為名。方丈右有半月軒,蔣穎叔有詩。又 「聽松堂」、澄源塔在寺右,大竹成林,圍尺五六,旁有齊 王廟,即李王弟撫州牧景達也。嘗捨田入寺,故廟祀 之。法堂左階花磚,猶是南唐舊物。晚再過洪崖,俯視 深潭,草木蒙蔽,崖峭絕,不容側窺,而水聲湍急,疑其有異。乃折澗十餘步,披草而入。見峽中石數十丈,激 浪數節傾射,而左崖懸瀑「數道,相去三丈許,不減棲 賢三峽。又其右多磐石可坐,若非再至,幾成徒行。」主 僧善權巽中舊題詩云:「水發香城源,度澗隨曲折。奔 流兩崖腹,洶湧雙石闕。怒翻銀漢浪,冷下太古雪。跳 波落丹井,勢盡聲自歇。散漫歸平川,與世濯煩熱。飛 梁瞰靈磨,洞視竦毛髮。連峰翳層陰,老木森羽節。洪 崖石仙子,煉秀搗殘月。丹成巳蟬蛻,井臼見遺烈。我 亦辭道山,浮杯愛清絕。攀松一舒嘯,靈風披林樾。尚 想騎雪精,重來飲芳潔。」亦佳作也。己卯拂旦,遊洪崖 資禪院,去翠微十里而近,道中石澗湍流,淙激可愛。 度落馬嶺,至智新寢室,窗外對梅嶺如屏障。真宗嘗 御製詩四篇賜智新,有「明珠為戒曾無玷,拳石充糧 永不飢」之句,其餘敕劄皆在。歸飯翠微,同賢老再過 洪崖,芟草逕,坐崖石,汲泉烹茶,縱觀飛瀑而行。賢老 送別三徐祠下,至江頭僅三十里,前蓋誤而迂也。

西山紀遊記         楊傑

[編輯]

治平四年秋八月,傑奉祀西山,遊「玉隆天寶、應聖、凌 雲、棲真、太虛、大霄七宮,觀香城翠巖、雙嶺、雲峰、奉聖、 安賢、六通、盤龍八寺院,造天寶、洪崖二洞。升旌陽王 喬、蕭史、葛洪、洪崖靈觀六壇。入施肩吾石室,閱玉隆 古《道藏》,瞻應聖肅宗御容,及洪崖先生、旌陽真君、奉 聖觀音、香城尊者、凌雲天師五尊像、香城棲真二十」 三銅像,觀玉皇賜許真君詔書,及明皇凌雲天寶、徐 鉉遊帷石、延年龍泉所書四觀額。翫洪崖、旌陽、雲峰、 七井、舊旌陽石函、香城石硯、天尊、水簾、芭蕉、源、譙石、 旌陽許真君古柏。回至玉隆、凌雲二鎮,過程公橋,陟 謝靈運雨華臺,登香城絕頂,憩陳陶菴故址。《梵僧繹 經》二臺,至風雨池,望豫章、臨川、筠陽、九江、星子五郡 之境雲。

遊西山記        明張宗璉

[編輯]

「永樂庚子夏,敬習顏先生自顏谷來,過餘思誠齋」,夜 語及西山林泉勝概,敬習喜欲造焉。明日,山雲覆陰, 余導敬習先季弟瓚子熲、猶子頊從敬習。復命小童 種火,載茶具,挈酒壺西行。度平嶺,緣小溪,過「霜崖洞 天,列坐巖石下。巖廣二尋,可容三四十人。有泉從崖 左瀉出,縈流瀦巖外,深可尺許。又有石突出上流,橫」 為舟形,崖壁斗絕,多宋元人題詠,漫沒不可讀。有題 顏興仁到,敬習指而笑曰:「是我大突行也。」酌泉煮茶, 茶已,從巖外取道,攀緣上山脊,折而南,行半里餘,遙 望三孤峰,聳出雲霄,特奇異。又行一里許,山舒水徐, 境尤勝。自雪龍支分潘孤寨,圓峰纍纍,來如貫珠,左 右交互露巽方。一面望東山、安仁三峰如筆架,顏谷 之水,逶迤縈紆,色如練。眾小山布列其下,如拱如揖 如馳,蒼巖翠壁,綺綰繡錯。敬習顧而喜曰:「此真佳處。」 請名之曰「錦岡。」遂相與坐古松下,命觴數行。敬習扣 壺而歌曰:「錦之岡兮,地之祥兮;宅而藏兮,壽而昌兮。」 歌已,南行,過潘孤寨,折而東下灤岡。岡左右山峰益 奇,有參互回抱之勢。望遠山亙百數十里,若奔雲,若 水波,隱然如畫。敬習與予顧瞻,徘徊久之。又行數十 步,隔篁竹間,聞水聲淙然。下視石潭,深廣踰丈,中有 蝦魚數尾。潭上石皆平坦,林木蓊鬱,心甚樂之。令童 子拾枯薪煮茶,與敬習坐石上,復觴數行,相與劇論。 既余曰:「自吾宗有茲土五百餘歲,過霜巖洞天蓋有 矣,未聞有過此而樂者,豈造物者蔽於昔而顯於今 乎?今吾始得相與樂於此,亦豈偶然歟?」敬習益喜,又 歌曰:「登彼西山兮,覽其勝矣。優游於此兮,樂其性矣。 仰而雲游兮,俯川泳矣。」歌已遂歸。行數百步,風雨交 作,穿茅竹間,水沾衣濕盡。及暮,抵思誠齋。敬習以語 叔父嘉會,復約重遊。又明日,冒盛暑,張蓋,從金山由 故道之錦岡,盤桓樹下。敬習歷指諸山形象曰:「某若 印,某若劍,某若帽。」訖,揮扇一笑。遂從右山度橫嶺,過 玉峽,兩山對峙,有盤石橫溪中,若門限然。日移山陰, 乃列坐其上,引泉曲折流實,觴而浮之。叔父曰:「觴至 者輒飲,至而疾去者不飲,既飲,而洄洑止於石者復 飲。」敬習飲既觴,輒洄洑而止。眾皆大笑曰:「今日之樂, 可無一語乎?」相與聯句為七言詩一首,詩就,皆頹然 醉臥。日暮酒醒,出《石門》,詠而歸。又明日,敬習辭去。因 紀其概,以啟後之好遊者。

遊西山跋         錢習禮

[編輯]

《江南多佳山水,西山為吾鄉之勝》,家居未仕時,每暑 雨小霽,日光橫亙,顧望茲山,林巒秀潤,巖壑奇怪,隱 見出沒於煙霏晻曖之間,使人湮鬱宣暢,襟抱軒豁, 超然有抗跡物表之意,常欲一遊而未暇焉。及承乏 翰林,扈從兩京,雖十有五年之久,而山之勝概未嘗 一日忘也。刑部主事張君宗璉,間以所與同里顏君 敬習從父嘉會兩《遊西山記》文示予。取而觀之,嵐光 瀑水,去人不遠,雲霞竹樹,恍如在目。不覺南望興歎, 慨然念夫昔者欲遊而未暇,今則欲往而未能也。期 以異日休致,佚老山中,杖屨徜徉,以窮其勝,且重羨 夫同遊之士得以朝往夕還,恆樂其樂焉。然敬習、嘉會皆少負奇氣,銳意於功名之會,抑豈「據效自足於 丘壑,往而不返之為哉!」宗璉各書一本以遺之,予因 書其後。如此二君覽之,必將有所擇焉。

西山記          王廷陳

[編輯]

辛卯秋七月,磐濱李子、龍津黃子兩人,以暇日遊南 昌之西山。玉泉張子、五丘王子及余從。既渡,沿迴江 岸。初經市井,隨跡原隰,故阡新街,遞歷互出。古松夾 道與行。松間風激木末,響中笙簧,雲陰藉裾,山禽逐 蓋。既出九曲道中,宛轉盤折,登頓欲疲。曲竟,古碣不 屋。剔蘚考刻,感慨陳跡。遂乃憩花宮,登萃景樓。搴蘅 掇藻,駢秩賓筵。饔子割鮮,魴鯉雜薦,鼓吹墀列歌聲。 近筵數觴,且輟。攀磴緣蘿,直至絕頂,率情草坐,命酒 藉石,袖拂煙霞,喜鷺驚鴛,悉出樽俎之下。面挹大江, 帆檣陸離。遙覽白雉,倦雲歸岫,近引寒溪迅湍赴曲。 俯請幫助識別此字。故城,頹雉積莽,吟謝客之詩章,撫孫權之劍石, 豪華狼藉,俛仰愴神。遂奮起迴立,觴轉若環,勸酬不 文,謔浪無禁。已而落照在山,候吏催暮,於是二君遄 歸。予三客留龍蟠磯,宵酌磯頭,臨流洗爵。忽見江光 霞色,窈窕微茫,超然有塵外之想,惜二君之不偕也。 遊之明日,磐濱君賦之,屬諸君和之以及予。予曰:「古 稱登高能賦者為大夫,予山人也,不能賦,請為君志 之。」

盤龍寺記         徐世溥

[編輯]

西山盤龍峰之阿,有寺焉。即山為名,因誌也,顧莫詳 創者。己丑,僧治故垣,得磁印與篆碣。碣文曰「大唐見 性大師之」凡七字,然則自唐而已有矣。近代之興,則 納言魏公司吏部時,實維經始。感山祇光怪,建塔表 瑞,諸薦紳耆鉅,莫不竦聞助施焉。高峰背矗,兩岫夾 持,左幹迤出迴抱,過者初不知其中有人天也。林木 蔚蔭若鬐鬣,石蒼蒼比次若鱗,象其形而命之,故曰 「盤龍之寺。」緣山得徑,從小池右折,乍聞鐘磬,如從地 出,又若自木杪流聲者遊之。雅人文士,往往愛而題 詠滿楹壁,僧且耕且唄誦。田及山園粗自給,故無外 營願,而易近道。父老言:「前代寺田若干頃,今此魏公 所施於往籍纔數百分之一耳。」既菁蔥冥緬,納言捐 賓客有年。朝代變更,僧樸侶稀,豪鄰睥睨其間,樵斧 遂及,寖問秋穫,意將遷世尊之跡而奄有之,其視唐 碑、魏塔蔑如也。雖然,《郡志》炳乎在焉。余先世南唐時 族居石門,過寺田,踰岡右行不百步,兩隘峭壁,對峙 若門者是矣。土音訛《余牟》,余牟者,石門也。遘亂自江 干還集,遊陟往返,屢憩寺寮,飲蔭樾,感無良之薦,泉 食,懼先達,施澤將湮。義當為記,以翼《志乘》貽來者。「盤」 亦作「蟠」,昔司寇李恭介公蟠峰,副使穆公龍峰,並取 此為號。山巔有寨亦同名。父老云:「前代相聚守望,仍 寺名寨。」是知寨起猶在寺後。然則山或因寺得名,亦 未可知也。又聞諸耆臘曰:齊己所創也。齊己在中唐, 與皎然、靈一先後齊,詩名「見性」,豈即其諡與?抑別自 一人與?然寺之在唐已有,則確矣。

西山靈蹟記         前人

[編輯]

由洪崖而進,為紫清諸峰。迤邐西北折,盱母冢在焉。 嶔崟碕礒,險不可升,不苔而滑,至者皆解騎。予特前 攀葛捫藤,鞠躬拾級,猶數退踏。乃至其上,交柯錯蔭, 百卉蓊翳,曩之所謂「俯廬阜、襟彭蠡」者,皆不可見。土 人嘗有竊葬者,秋霽縋槌而上,亭午始至半山,霹靂 交作,樹木皆鳴,送者駭眩,而棺已在山下。自是雖過 者必式雲。山中諸所傳他奇怪,不備志,其跡之存者, 皆在東莊以北,為劍、為臼、為磑、為棺、為拜藉、為幾、為 胡床、為石豕首豕首,加劍其上,耳馘其齦,有盎承之, 細流背注,若刲血然。臼中水冬夏不竭。土人病目,至 稽首沐之輒瘳或抔去之,旋竭旋盈,乃至彌日,亦不 更淺。臼中虛下實,水環其外,無竇下通,或挹澗益之, 亦不更滿。其磑動否,在人敬怠。宿誠以往,輪旋若飛, 嬉戲引之,不啻千鈞矣。余銘其陽曰:「澗水如脂,可以 沃臍。上士轂轉,下愚不移時同遊者皆笑。」比至棺石, 棺露前半,半藏山內拜石外橫。《復識之》曰:「匪革匪玉, 無縫孰穀。拜石長在衣冠其消千年寒食誰奠王喬」 復前求石几在社廟南,隔水數十丈,石滑而碕,古無 人跡。余與長兄揭而從之。山中人劉猗者好事,亦能 從焉。余至,即先據胡床,隱石几。是時日既薄午,青峰 延光,草木暄藹,無名之香,四山而至。澗水泠泠,鳴流 幾下。伸膝濯足,不煩更起。隱几欣然恬暢便臥,覺而 嗒焉。猗遂導至程氏山莊。程氏者,故東莊人,入居於 此。室中老幼數口,青山當簷,修竹四映,園中雜植果 實,緯以藥蔬。其人好道,頗受仙籙,聞余至,即下園果 數品,有栗,有柿,有棐有橘,從以新酒,時菊載黃,雜英 照山。問:「此往當復得石乎?」便攜酒懷果,緣澗委蛇,徑 得石巖。巖中石筍如柱。下石方徑數丈,上稍短若檐, 飛湍界其上,衝澗激其旁,細流環其下。如鐘如磬,如 篁如琴,金石絲竹之聲,紛然遝至,耳不給聽,淒神寒 骨,傾榼不醉,皆水激石而為之也。既辭程氏,爰陟前 岑。道旁石上,實覯驢蹟,劃若在泥,所謂雪精之蹟也少進,有數巨人蹟在盤石上,望之綦長。比往踐之,隨 長短各稱其足。鄉人相傳為昔仙遺此以鎮雪精者。 余笑言:「神人奈何與怪絜」足令乘而策之,蹟安歸乎? 古云:「不知足而為屨」,若斯者乃可耳。日既西傾,環岡 赤黃,頹陽遺色,望高山頂,草緲緲焉,若綠煙裊天矣。 循塗言歸,數里已夕,山農畬田,白煙瀰如,水月相混。 咫尺之間,茫然灝氣,目不辨色。喜山中人能導無天 台,誤也。歸廬張燈,殘魄已上。是時維月向晦,山中無 漏,以月計之,蓋三鼓矣。

西山部藝文二

[編輯]

《登城樓望西山      》唐·張九齡

城樓枕南浦,日夕顧西山。宛宛鸞鶴處,高高煙霧間。 仙井今猶在,洪崖久不還。《金編》莫我授,羽駕亦難攀。 簷際千峰出,雲中一鳥閒。縱觀窮水國,遊思遍人寰。 勿復塵埃事,歸來且閉關。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輒應因賦詩言事

[編輯]

前人

「茲山蘊靈異,走望良有歸。丘禱雖已久,甿心難重違。 遲明申藻薦,先夕旅巖扉。獨宿雲峰下,蕭條人吏稀。 我來不外適,幽抱自中微。靜入風泉奏,涼生松栝圍。 窮年滯遠想,寸晷閱清暉。虛美悵無屬,素情緘所依。 詭隨嫌弱操,羈束謝貞肥。義濟亦吾道,誠存為物祈。 靈心倏已應,甘液幸而飛。閉閣且無責,隨車安敢希。」 多慚德不感,知復是耶非。

西山            常建

[編輯]

「一身為輕舟,落日西山際。常隨去帆影,遠接長天勢。 物象歸餘清,林巒分夕麗。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繼。 渚日遠陰映,湖雲尚明霽。林昏楚色來,崖遠荊門閉。 至夜轉清迥,蕭蕭北風厲。沙邊鴈鷺泊,宿處蒹葭蔽。」 圓月逗前浦,孤琴又搖曳。泠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遊西山蘭若        羊士諤

[編輯]

路傍垂柳古今情,春草春泉咽又生。借問山僧好光 景,看花攜酒幾人行。

西山靜中吟        施肩吾

[編輯]

重重道氣結成神,玉闕金堂逐日新。若數西山得道 者,連余便是十三人。

西山仙蹟巖        宋楊傑

[編輯]

功鍊三千滿,手持白玉珪。出塵舉天步,踏石上雲梯。 物外蹤長在,人間路自迷。只因從此去,曾過越王溪。

望西山二首         朱熹

[編輯]

《城中望西山》,拄頰朝空暮。不到列岫亭,詎知親切處。 東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妙處毫髮間,商略無遺算。

樓居看西山       明陳弘緒

[編輯]

登高望遠岫,勢乃能相吞。振衣危欄端,諸峰競來奔。 蟺蜒萬雉堞,儼如培塿蹲。隔城攬雲霞,彷彿見遙村。 寢坐逾冬夏,始知山態繁。豈獨異晴雨,亦復變晨昏。 青翠滴未殘,丹紫俄西屯。有時吐元霧,隱隱出輕痕。 有時漫白雪,晶晶耀朝暾。娛人非一色,靜者識其真。 洪崖如可攀,招之俯城闉。

西山部紀事

[編輯]

摭言:「施肩吾元和十年及第,以洪州之西山,乃十二 真君羽化之地,靈跡具存,慕其真風,高蹈於此。嘗賦 《閒居詩》一百韻,行於世。」

《新建縣志》:「葛洪,丹陽句容人。晉咸和間,辟為散騎常 侍,不就,求為勾漏令,取丹砂修煉。今西山葛仙壇,世 傳即洪修煉處。常自敘云:『戢勁翮於鸞鳳之群,藏逸 足於跛騾之伍,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蓽有藻梲之樂, 號抱朴子』,不知所終。」

張逍遙,居西山最深處,土人名「老虎洞。」洞素有虎,張 時與之狎,虎嘗環繞左右不去。始至時,無室廬,夜臥 傾崖下,星月離離,覆面霜雪。苦則脫衣裸體而凍,凍 甚則進一衣,又甚則又進一衣,以此變易寒暑,饑飲 澗水,可累日不食。久之,乃結小石室於古松澗,幅巾 羽扇,瞑目靜坐。士大夫聞而過訪,與之談休咎,率多 奇中。或問以金丹之術,輒曰:「我中州產,壯歲自負其 膽勇,橫槊仗劍。若而年,以母病,遂入山獨靜坐耳,安 知其他?」每道古事,歷歷可聽,大率曾立朝者,卒不肯 竟述其生平。居山凡二十九年,後一夕忽解去。贛州 推官周令樹有《訪張逍遙記》。

釋慧南,住黃龍寺,初依泐潭澄禪師,分座接物,名振 諸方。偶同雲峰悅遊西山,夜話雲門法道,峰曰:「澄公 雖是雲門之後,法道異矣。」南詰其所以異,峰曰:「雲門 如九轉丹砂,點鐵成金;澄公藥汞銀,徒可玩,入毀則 流去。」南怒,以枕投之。明日,峰謝過。又曰:「雲門氣宇如 玉,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授人死語也,死語其能活 人乎?」即背去。南挽之曰:「若如此,誰可汝意?」峰曰:「子宜一詣石霜。」南造石霜慈明,明問趙州道:「壹山婆子,汝 為我勘破子也。果是何處勘破?」慧汗下,不能答。次日 又詣明,詬罵不已。南曰:「罵豈慈悲法施?」師曰:「汝乃作 罵會耶?」南於言下大悟,作頌曰:「傑出叢林是趙州,老 婆勘破沒來由。而今四海清如鏡,行人莫與路為讎。」 呈慈明。明頷之。其後南遂與泐潭相絕。嘗發三問,學 者莫契其旨。

釋無來,南城人。初住龍沙,後結庵於西山靈寶壇。戒 律精嚴,辯才無礙,著《大通禪師語錄》,深有《楞嚴》奧旨, 一時皈向者甚眾。建安王朱謀壟侍郎、徐作孝廉、葉 洪元、萬日佳暨法海禪師,皆入室弟子。

西山部外編

[編輯]

《新建縣志》:「施岑,字大玉,沛郡人,徙居九江,雄偉多力, 弓劍絕倫。許真君初,領徒誅海昏大蛇,會鄉壯三百 餘人助力,岑與焉。真君使與甘伯武執劍從侍左右。 寧康初,御蒼虯,乘雲而去。」今西山至德觀,即岑眺蛟 臺。

盱烈字道微,豫章人。少孤,母曰盱母,外混世俗而內 修真要。嘗云:「我千年之前,曾居西山,世累稍息,當歸 於彼。」烈事母以孝聞。晉武帝時,慕許真君之道,奉母 結草於其宅畔,旦夕即山下採花果,以獻真君。真君 感其母子至誠,授以道妙。後從真君同日昇天。今壇 井存焉,世號為盱母井。宋封和靖真人。

許大者,真君之僕也。與妻運米於西嶺,聞真君飛昇, 即奔馳而歸,倉皇覆其車,遺米於地,米皆復生。後人 名其地為「生米鎮。」真君以其分未應仙,乃授地仙之 術,夫婦歸隱西山。

干大居豫章西山中,無四時,常持花,不欲近人,亦不 與人語。有少年好道,往從之,驅逐不去,登山渡水,必 俱至一處,臨水而坐。干問曰:「頗渴否?」曰:「然。」出懷中物 如棗,與少年掬水食之。須臾困寐,及覺,失干所在。或 曰:「即許大。」

萬振,字長生,南昌人。隱現齊梁間,人莫知其年。嘗以 符咒已人祟疾。隋文帝慕其術,賜號「天師」,詔求洪崖 山為館以居之。唐時漁者得青石長七尺,扣之有聲, 郡以獻於朝,命碎之,得二劍,鐔上刻振姓名。高祖歎 異,召見振於曜日殿,處之如師友。龍朔初,屍解去。已 殯,數日啟棺,惟一劍一杖存。詔以銅函盛劍杖,葬於 西山天寶洞之側。

胡慧超,不知何許人。嘗遇日月二君,授以淨明忠孝 之道,神妙莫測。唐初隱西山之洪井,偶過城隅,見有 舉家悲泣者,問之,曰:「廟神歲擇女為配,吾女明日當 行,是以悲爾。」慧超即驅風雷,焚擊妖廟,並投左黮,擲 於江中,逆流而上,今樟樹鎮是也。後化去,諡曰洞真。 後人祀之,名為元妙觀。左黮秦時樟樹中間枯死至晉復生風俗記曰豫章以木 名都者是也

伊用昌,不知何許人。披羽褐,往來江右,縱酒狂逸,時 人稱為「伊風子。」妻年甚少,善音律。用昌作《望江南》詞, 唱和而歌,旁若無人,夜多宿古寺廢廟中。天祐間,至 南城,夫婦俱斃,鎮將丁某以籧篠槁葬路旁。後一年, 鎮將抵鍾陵,於北市棚下見之,同登旗亭,痛飲大醉。 俄挈其妻高唱出城。渡江至遊帷觀,題殿壁,自稱「上 方赤龍神王」,因入西山,後不復出焉。

曹德休,自言從東海青嶼山來遊江西,人見之三十 餘年,顏貌不改。常行民間,有疾者,以符藥救之,無不 愈者。有女子將聘於人,忽邪物為魅,百方治之益甚。 其父詣德休陳狀,德休曰:「汝居近山溪,有潭穴否?」父 言「有之。」曰:「汝女閒步溪側,為蛟所窺,已拘攝精魂在 其穴矣。」授之符,俾投潭中,忽潭中水翻湧,有霹靂聲, 須臾一物浮出,長二丈餘,已劈裂死矣。凡有疾苦就 德休求符藥者,以江魚為鱠,並美酒饗之,其疫自痊, 不受財帛。一日語人曰:「我捨此入西山天寶,然來春 牛疫頗甚,我留姓名與汝傳寫,遇牛疫時以鱠饗我, 書其字貼牛角上,自當無害。」其後牛疫果如其言,書 之悉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