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7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七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七十卷目錄
九疑山部藝文一
九疑山碑銘 漢蔡邕
九疑山虞帝廟碑銘〈並序〉 唐張謂
九疑山舜祠表 元結
九疑山舜廟狀 前人
九疑山黃陵廟碑文 韓愈
九疑山圖記 元結
謁舜廟文 呂溫
象石銘 宋樂雷發
九疑環觀記 方信孺
修九疑山永福寺記 鄭舜卿
九疑山賦 明黃表卿
舜陵記 曾鶴齡
古杉記 周子恭
遊九疑記 鄧雲霄
前題 蔣鐄
重修九疑觀碑記 前人
九疑紀遊 蔣向榮
遊九疑小記 孫世苞
九疑山部藝文二〈詩〉
舜廟懷古 漢熊渠
二妃廟 唐李頎
祠南夕望 杜甫
九疑作 張謂
登九疑第二峰 元結
無為洞口作 前人
宿九疑無為觀 前人
赴柳州經九疑 戴叔倫
與崔策登西山望九疑 柳宗元
湘口館望九疑 前人
賀州思九疑作 李郃
過九疑山有懷 前人
詠舜廟古杉 前人
遊九疑黃庭觀 前人
黃陵廟懷九疑 李群玉
蒼梧 前人
萼綠華將歸九疑留別許真人 曹唐
石城峰 宋黃甲
桂林峰 前人
第七渡 前人
第八渡 前人
玉琯巖 前人
月帔巖 前人
羊權山 前人
懷九疑永福寺 明李敷
九疑齋居 尹襄
九疑紀遊 黃佐
望九疑 吳鵬
九疑紫霞巖 歐陽晳
劉檢討談九疑景因賦 楊廷和
九疑撫猺 周子恭
望九疑 前人
寧遠道中曉行望九疑舜陵 陳良珍
再望九疑 前人
九疑懷古 前人
九疑歌 何其賢
行迴溪入九疑 鄧雲霄
遊九疑遇霜降節 前人
題九疑 蔣鐄
遊九疑 歐邦孚
九疑山部紀事
九疑山部雜錄
九疑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七十卷
九疑山部藝文一
[編輯]九疑山碑銘 漢蔡邕
[編輯]巖巖九疑,峻極於天。觸石膚合,興播連雲。時風嘉雨, 浸潤下民。芒芒南土,實賴厥勛。逮於虞舜,聖德光明。 克諧頑傲,以孝蒸蒸。師錫帝世。堯乃授徵,受終文祖, 璇璣是承,泰階以平,人以有終。遂葬九疑,解體而升。 登此崔嵬,託靈神仙。
===九疑山虞帝廟碑銘〈並序〉 唐張謂===「堯有天下七十載,將遜於位,允難其人。伯支、許由,全其節而固讓;羲仲、和叔,審其材而固辭。帝德合於天,天命歸於帝,德盡善也,我其試哉。」 由是賓於四門,納於百揆,星辰合度,雷雨不迷。堯之二女,釐降於汭;堯之九男,勤服於外。受昭華之玉,允洽人神;泥封祀之金,大報天地。五臣皆進,明賞也;四族皆黜,明刑也;先質後文,敦俗也;貴德尚齒,優賢也。於斯之時,君明於上,人化於下,山川鬼神,亦莫不寧;鳥獸魚鱉,眾孚咸若,無為而治,其聖也歟!夫以萬乘之尊,一人之貴,多見軼其軌度,少能窒其嗜慾。瑤臺瓊室,堯、舜則茅茨土階矣;玉食寶衣,堯舜則藜羹皮裘矣;歷代多嬪御,堯舜顧《禮經》聚一姓矣。自古好征伐,「堯、舜舞干戚、懷四夷」 矣。百姓樂堯、舜未嘗不樂,百姓憂堯、舜未嘗不憂。曆數之來,人以位授我;謳歌之去,我以位授人。其來也嬰於樊籠,去也脫於桎梏,形神非吾有天地之委和,子孫非吾有天地之脫蛻,此其所以禪代也。近日曹丕父子世為漢賊,當鼎易之時,發荒唐之論,高拒前古,大誇群雄。猥以漢魏之間,輒同堯舜之際,此溝澮不知於海若,盜跖自方於仲尼也。古人云:「堯以義終,舜以勤死,稽諸祀典,永垂世教。」 游夏之徒,豈誣也哉!稱堯見囚,小儒之虛誕;為禹所放,曲士之穿鑿。攻乎異端,斯害也已。九疑北麓,三湘南澨,帝之遺廟在焉。地僻易蕪,徒生荊棘,水深難涉,誰薦蘋蘩?先德不祀,後賢之過。攝邵陽令前監察御史宇文宣,大樹之教,小康黎元,相岡巒,移棟宇,前豁林莽,得爽塏之地焉;下指城隅,見祈禱之人焉。如或宣室言微,閟宮靈降,娥英近侍,稷契旁趨,則歌《南風》,覲東後,朝眾聖,會群臣,則知湯武不敢升堂,自愧於廊廡之下;高光不敢及戶,退慚於閫闑之外。謂也無孔氏之祖述,有顏子之希慕,作頌於清芬,勒文於元石。其銘曰:
糸自顓頊,家於勾芒。大口奇表,重瞳異相。俗變山中, 風移河上。其器不窳,其人皆讓。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惟彼陶唐,禪於有虞。域中交泰,天下昭蘇。彩鳳聽樂, 黃龍負圖。其德難名,元功不宰。脫屣城闕,遺形江海。 陵廟有依,山川無改。象耕未輟,鳥耘猶在。託此巖阿, 神心若何?蒸嘗昔少,俎豆今多。有越迢遙,九疑嵯峨。 湘雲古色,楚水新波。庭羅松桂,森若容衛。擔度風飆, 宛如《簫韶》。黎庶以寧,陰陽以調。憑慈聖靈,助我皇朝。
九疑山舜祠表 元結
[編輯]「有唐乙巳歲,使持節道州諸軍事、守道州刺史元結, 以虞舜葬於蒼梧之九疑山,在我封內,是故申明前 詔,立祠於州西之山南。已而刻石為表。」於戲!孔子作 《虞書》,明大舜德及生人之至,則大舜於生人,宜以類 乎天地;生人奉大聖,宜萬世而不厭。考大舜南巡之 年,時一百一十二歲矣。自中國至蒼梧,亦幾有萬里。 蒼梧山谷,深險可愳,帝竟入而不回,至今山下之人, 不知帝居之營,帝葬之陵。嗚呼!在有虞氏之世,人民 可奪其君耶?人民於大舜能忘而不思耶?何為來而 不歸?何故死於空山?吾實惑而作表。遊於此邦,登乎 九疑,誰能不惑也歟!
九疑山舜廟狀 前人
[編輯]「右謹按《地圖》,舜陵在九疑之山,舜廟在太陽之溪。舜 陵古老以失,大陽溪今不知處。秦漢以來,置廟山下, 年代寖遠,祠宇不存。每有詔書,令州縣致祭,奠酹荒 野,恭命而已,豈有盛德大業,百王師表,歿於荒裔,陵 廟皆無?臣謹遵舊制,州西山下已立廟訖,特乞天恩 許蠲近祠一兩家,令歲時拂灑,示為恆式。豈獨表聖」 人至德及於萬代,實使彰陛下元澤及於無窮矣。謹 錄奏聞。
九疑山黃陵廟碑文 韓愈
[編輯]湘旁有廟曰黃陵,自前古立,以祀堯二女、舜二妃者。 庭有石碑,斷裂,分散在地,其文剝缺。考圖記言:漢荊 州牧劉表景升之立,題《湘夫人碑》。今驗其文,乃晉太 康九年,又其額曰虞帝二妃之碑,非景升立者。秦博 士對始皇帝云:「湘君者,堯之二女,舜妃者也。」劉向、鄭 元亦皆以二妃為湘君。而《離騷》《九歌》既有湘君,又有 「湘夫人。」王逸之解,以為湘君者,自其水神,而謂湘夫 人乃二妃也。從舜南征三苗不及,道死沅、湘之間。《山 海經》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妃居之。」郭璞疑二女者,帝 舜之後,不當降小君為其夫人,因以二女為天帝之 女。以余考之,璞與王逸俱失也。堯之長女娥皇,為舜 正妃,故曰君;其二女女英,自宜降曰夫人也。故《九歌 辭》謂娥皇為君,女英為帝子,各以其盛者而推言之 也。禮有小君、君母,明其正,自得稱君也。《書》曰:「舜陟方 乃死。」《傳》謂舜昇道南方以死。或又曰:「舜死葬蒼梧,二 妃從之不及,溺沅、湘之間。」余謂《竹書紀年》帝王之歿 皆曰陟,陟,昇也,謂昇天也。《書》曰「殷禮陟配天」,言以道 終,其德協天也。《書》紀舜之歿雲「陟」者,與《竹書》《周書》同 文也。其下言「方乃死」者,所以釋陟為死也。地之勢東南下,如雲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以 此謂舜死葬蒼梧,於時二妃從之不及而溺者,皆不 可信。二妃既曰以謀語舜,脫舜之厄,成舜之聖,堯死 而舜有天下,為天子,二妃之力,宜常為神食民之祭。 今之渡湖江者,莫敢不盡禮廟下。元和十四年春,余 以言事得罪,謫為潮州刺史。其地於漢南海之揭陽, 厲毒所聚,愳不得脫死,過廟而禱之。其冬,移袁州刺 史。明年九月,拜國子祭酒,使以私錢十萬抵岳州,願 易廟之圮,桷腐瓦於刺史王堪。長慶元年,刺史張愉 自京師往,余與愉故善,謂曰:「丐我一碑石,載二妃廟 事,且令後世知有子名。」愉曰:「諾。」既至,州報曰:「碑謹具。」 遂篆其事,俾刻之。
九疑山圖記 元結
[編輯]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 望而疑之,謂之九疑。亦曰:「舜望九峰,疑禹而悲。」從臣 有作《九悲之歌》,因謂之九疑。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 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峙,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 磊磊如布棋石者,可數百。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 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 「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之,青莎白沙,洞穴丹 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 水出於山中,四水南流,注於南海;五水合注,合為洞 庭。若度其高卑,北洞庭南海之崖,直上可二三百里。 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則幾焉。」或曰:「若然者,茲山 何不列於五嶽?」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 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 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令以九疑為南嶽,以崑 崙為西嶽,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表作園 囿耳。但若當時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 改刱也。如何?故圖畫九峰,略載山谷,傳於好事,以旌 異之。如山中之往跡,峰洞之名稱。為人所傳說者。並 隨方題記。庶幾觀者易知。時永泰丙午年也。
謁舜廟文 呂溫
[編輯]「唐貞元十一年歲次乙亥四月一日,東平呂溫敢盥 沐齊潔,敬謁於舜帝之神。恭惟至仁無方,大孝不匱, 德馨升聞,允釐百揆。」以舜受聖,猶言曆數,擇人付君, 良不可易。聖功無全,相待而宣。雷驅四凶,雲起八元。 大冶陶玉,璿璣轉天。垂衣廊廟,萬物浩然。是稱至理, 是曰帝者。混成雍熙,永錫大嘏。乃眷南顧,蒼梧之野 歸堯鴻名,付禹天下。茫茫推遷,邈萬斯年。三代之後, 誰為聖賢?政如頹波,俗若壞山,《韶》《樂》猶在,薰風不還。 於戲!道有通變,事有同異。官帝生王,隨時之義。揖讓 而禪,固非力致,所以識者,存而不昧。若輔相之宜,裁 成之規,煥乎文章,百代可知。九官惟舊,七政有彝。弘 道在人,太平無時。如何後王,莫若是思。甚易甚簡,舍 而弗為。歷山巋然,河水東沲。唐虞日遠,楊墨誰推。瞻 彼《歷山》,薄言往愬。庶幾精誠,必我依據。假我以靈,俾 飛層雲。行神之道,以致吾君。不然歸來,鳥獸為群。敢 謁微志,托於明神。
象石銘 宋樂雷發
[編輯]九疑之麓為麓山有巖通,厥石如象。予遊而愛之,遂 命之名,而銘曰:「百獸出玉,象實孔偉。有崩斯石,惟象 是侶。贔屭其形,巉巖其齒。我愛斯石,原象之美。鍾奇 自南,邈爾荒齊。服弓帝車,惟天子使,相彼巖阿。濟濟 多士,邁教篤學,峻履實地。任重致遠,伊國之器,地以 人彰,敢名巖址?」
九疑環觀記 方信孺
[編輯]楚、粵之交,以山水名。今者,莫九疑、瀟湘。若舂陵之封, 瀟湘、九疑麗焉。郡恆借山水為重,豈特隋唐以來名 人賢守多辱居之。重華之南巡,太史公之南遊,皆常 至其地。以是知三代、秦、漢而上,即此山水不碌碌矣。 顧郡之內外寂無所表章,可謂遺恨。余以嘉定壬申 春,曲江拜命,來守茲土。冬十月,經連山,問津而西,九 疑僧逆我於境上,令指示諸峰,從肩輿熟觀,頗得其 梗概。既至,入太守之居。其城因疑山之陵,其隍則瀟 水也。左有飛樓,以萊公扁,風景殊特,冠於南服。然敻 隔一隅,公事鞅掌,不容日涉。偶見其儲材,可以立層 閣相攸,正堂之東偏,規見彷彿,於是字其扁曰「九疑 環觀」,中曰「太史閣」,外曰「詩境。」凡度其宜山靈川後,咸 以狀自效,已是奇事。又考之記註云:「太史公以九疑 先聖所葬,有古冊文。」故闚之,古冊文不可得而見矣。 將以倡絕學而繼前修,則圖史所不可闕。偶前守委 四方之書數十種於帑,吏亟令櫃藏於閣之兩壁,稍 益其所未備,甲乙鱗次置。史司其出入,助暇日之 繙繹。直詩境異石無數,絫然相負,若邪薜蘿經緯其 上,中有孤柏儼立,不知何年所植,正如蛟龍騰驤,奮 迅於波濤洶湧間,徑赴雲漢。公退鴈鶩,挾文書且去, 午庭閴無人跡。蓋將跨其危,則日浴洞庭,雲飛蒼梧, 皆隱隱在目睫。馮欄遞嘯,若御天風而上。征居其中, 則芸編相表,牙籤玉軸,臚列其左右,隱几開卷,若與 古人相誰何?至於倚樹而吟,枕石而臥,酌杯池以酬花鳥,此又處其下之樂也。《漫郎》可作,或者與之周旋 其間,亦當擊節歎賞。噫!遊息之安,觀覽之勝,略盡於 此。田野之愁嘆,甿俗之利獘,升高則可以望,處奧則 可以思。邦之人有登吾閣而入吾室,請商略是。
修九疑山永福寺記 鄭舜卿
[編輯]「東南名山,曰茅山、曰廬、曰衡、曰武夷、曰九疑。衡、廬多 古佛剎,茅山、武夷、九疑號神仙窟宅。今茅山、武夷道 家所居,鴟尾相望,意九疑亦然。余去秋從山間謁虞 帝祠,求何侯之丹井,鄭安期鐵臼,訪成武丁於石樓, 張正禮於娥皇,與萼綠華王妙想之故跡,當有編茅 復數椽,舍其從來使者有稽,乃了無所寄。因留永福」 寺齊雲閣二日。朝煙夕雲,出沒欄楯,望三麓床於縹 緲之間,桂林、萬壽諸峰,四顧如揖,巋然為一奇觀。主 僧意超者言曰:「寺故有閣於法堂隅,路以湮,暮夜童 僕秉燭困於風,山深易雨,設蓋曳芒屨上下。暑月宜 憑高,蛇虺當道,主者弗居,客弗寓,時掃落葉及虎豹 涎沫於戶限。前年歲次丁酉,作堂於」法堂之後,曰徹 堂。堂上別作一閣,曰華嚴之閣。自徹堂為梯,歷華嚴, 凡三轉,四十二級以上。齊雲:「寢於斯,頌於斯,爇而拜 於斯,童僕每若謝,虎豹不為眷屬。」因得呼其徒,聽昏 鐘,就方丈門,列勸說,共力,為辦莊嚴佛事。今三門兩 廡與毘盧之殿,海雲、香積,雨花之所,增疏易朽,加塗 丹堊,翼翼一新。凡自文佛以下九,傍羅漢十,六菩薩 一。飭金碧丹彩,立六祖《彌陀》無量壽佛凡三,繪菩薩 八,散聖十,與四圍窗牆,悉已周密。工值厚酬,晏成不 逼,足支歲年,不圮摧剝。予曰:「佛法邇來衰微,湖水尤 寥落。二、三十年前,尊宿行道去處,往往殘僧數四。住 持人視所有剎為傳郵,故時屋廬如彭蜞脫釜所存, 中間」臍殼,四出遮擁,以保其中者無矣。所謂莊嚴佛 事,墜落空虛,超公於窮山邃谷,能發如是願力,作如 是功德。異時有好古君子,策杖尋幽,與予同病。顛詔 之曰:「與其得丹井鐵臼,不如叩永福寺,覓炊香糠乾, 啖壯腳力,攀躋看山;與其拜成武丁張正禮,不如問 寒山拾得,相顧拍手一笑者,竟為何事?與其親見《萼 綠華》之金玉絛,脫火浣布手巾,聞王妙想天樂之音, 旌旛羽蓋,不如披《華嚴經》,看佛於摩竭提國,與一切 人天說法。摩尼為幢,常放光明,常出妙音,眾寶華纓, 周匝垂布。」超曰:「請居士記之。宋淳熙七年歲次庚子 春三月望日,迪功郎、道州司法參軍長樂鄭舜卿記。」 「朝奉郎權知梧州軍州事」兼管功勸農事清紫河內 向子廓書。《住山意超》立石。
九疑山賦 明黃表卿
[編輯]天下一景。《湖南九疑》,按諸古以為據,考其圖而可知。 龍馭不還,萬世衣冠安在?馬蹄所至,十分山水之奇。 戴堯天而身屬堯民,履舜土而心知舜事。數千年百 千載之遐蹤遺跡,七十二三十六之福地洞天,此則 居其一也,何為渺茫?彼乃疑其九焉,見諸《圖誌》。父老 常言,迄今以傳。巫中、黔中,屬乎楚之邦吳之境;零陵、 「舂陵,分於秦之後漢之前。仙蹤顯天皇之始載,郡名 標貞觀之初年。地方千里,而物外勝地,天南一角,而 壺中有天。攀斷龍髯,黃鶴莫留於仙馭;空遺虎鼎,白 鴉猶養於元田。八井俱涸而一井湧泉,九峰齊高而 三峰壓眾。」桂林杞林,左右森列。石樓石城,東西護送。 有朱明,有華蓋,而簇成萼綠。一華曰娥皇,曰女英,而 對笑。桃花一洞,下臨玉琯,依稀玉琯之吹鸞;上有簫 韶,彷彿簫韶之來鳳。古者得道,帝之有虞,浮湘江而 泝瀟浦,登疑嶺而望蒼梧。灑西江之淚兮,斑斑之文 竹千畝;奏南風之琴兮,戞戞之古松數株。三麓床中, 丹煉九轉,萬歲山上,聲齊一呼。所以《尚書》已有陟方 之語,至於《史記》廣為考古之圖。乾坤大而聖境亦寬, 日月長而仙家不老。碧虛巖前,千恠萬狀;紫霞洞中, 十洲三島。六月無夏,惟木惟石。四時有春,非花非草。 茲境為勝,異時可考。經藏石室,隱然六甲之護持;亭 立仙梯,宛若五丁之開道。客難之曰:「舜居蒲阪,本屬 乎冀之北;舜卒鳴條,不在乎夷之西。」殊不知無本不 立,非文孰稽?有舜江則可枕可漱,有舜壇則可攀可 躋。月帔兮明月上,雲閣兮白雲齊。九溪源下之流派, 萬丈天邊之石梯。鳥篆穹碑,刺史元公之筆;奇文恠 石,舍人李嶠之題。余應之曰:「百豈無於一二,十未喪 其八九。」紫霞高臥,前後十四輩;白日飛昇,小大三百 口。不然是賦也,何為作焉?以代門下摳衣而藉手。
舜陵記 曾鶴齡
[編輯]記曰:有虞氏為萬世所宗之聖,而其死與葬皆有可 疑。《書》言「歲五月,南巡狩至於南嶽」,則南嶽者,巡狩所 不過也。今舜陵乃在九疑,去南嶽千有餘里。此其可 疑一也。史言舜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今蒼梧在廣 西域內,去九疑又數百里。此其可疑二也。《孟子》言舜 卒於鳴條,鳴條在東方夷服,今不聞有舜塚。夫孟子 去古尚未遠,而傳聞未免謬誤,何況後代?此其可疑 三也。《書》言「舜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 則其在位通八十年,未嘗釋去。而《零陵郡志》載道家書,言舜厭治天下,修道於九疑,後遂仙去。此其可疑 四也。《藝文志》又載蔡邕《九疑山碑銘》,言舜屍解升天。 夫他人妄誕之說,猶不足怪,邕號知言,而亦為之。此 其可疑五也。疑者既多,而解之者卒無的論。以予觀 之,舜南巡狩至於南嶽,其或又幸九疑,遂崩而葬其 地,故歷代相傳,有塚可證也。若蒼梧或者當時隸古 零陵郡,亦未可知,志不可考迨?鳴條是否不必辨,然 亦謂之「卒未嘗言仙去」,以《書史》《孟子》明之,則道家蔡 邕之說,其謬妄見矣。聖人之心,大公至正,未嘗一日 忘天下,又豈有修道仙化之事也?為此說者,侮聖人 孰甚焉?九疑山雖在古零陵,實今寧遠縣南五十里, 遼敻幽絕,人跡之所罕至。故凡來祀者,禮成即去,皆 不暇刻石志其事。獨我朝洪武太祖皇帝御製《祭文》 二道,刻著於碑,輝映千古,蓋人民祗承加謹故也。今 年予奉命來祭,既畢,寧遠縣令請曰:「不可無記。」遂謹 記之曰:皇帝遣翰林院修撰臣曾鶴齡致祭於帝舜 有虞氏,實宣德元年二月十一日也。其所告,則即位 改元之事。其所齎,則香帛祝文、寶鈔二百錠。其禮則 用太牢。其祭之日,則四月庚辰。其陪祭官則寧遠縣 令劉童道、州學正鄭孟良。其執事則縣學生之才者, 其護祭,則寧遠衛千戶李榮。夫惟智者不惑,然世之 智者蓋少。予因記此祭祀之事,遂先列其疑於前,而 並釋之。俾後觀者知古之聖人,生而必死,而不惑於 修仙道化之說。而其塚固有所在。凡來祀者,不失其 實。且知所祀之意,為尊其道,非為其仙靈。如予之奉 制為此行是也。
古杉記 周子恭
[編輯]舜陵有古杉十五,左十一連理而三者一,連理而二 者二,各植者四,右四連理而二者二,各植者二。圍可 八尺,稍次六七尺,高可三百尺,勢俱參天。先是凡十 六寧遠以修孔廟,伐其一。伐之日,天地昏黑,雷風震 怒,聲聞數十里,工師奔訃欲絕。嗚呼,杉亦靈異哉!夫 舜孔德相似,以舜杉用孔廟,然且不可,況其他哉!是 杉宜與天地同壽不朽矣。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夏五 月三十日書
遊九疑記 鄧雲霄
[編輯]余癸丑冬杪入永郡,即神往九疑。冬徂春,匝數月雨。 夏雨止,又苦熱,秋中暑仍未殘,重陽後爽氣漸薦,可 以遊矣。先折簡招巡道吳生白年兄偕辭以遠不至, 室人交讁。余曰:「仕戒浪遊,越數百里而無名以出,人 誰與我?」余曰:「九疑舜陵在焉,路經營道,宋大儒濂溪 鄉也。夫一出而謁聖帝,式先賢廬,因以觀風問俗,皆 余守土者職也。且屏騶從,省廚傳,毋煩里旅,遄往遄 返,勿滯乃公事。孰以我遊為浪。」夫以大舜之君也,而 南巡荒服;餘人臣也,而難數百里行郡,人將謂我偷 安。發之日,為季秋十六,單騎寂然不許。唱《騶溷》,我秋 聲,朝從郡南門渡江。錦石纍纍,清流可鑑,已洗腸易 胃,作天際真人想。行二十餘里,則大府、少府兩王君 候送余於澹巖。午飯小酌。澹巖故奇勝,別有記。余喜 謂詩貴起語佳,游貴起腳佳。茲以澹巖為起腳也,可 覘九疑外戶矣。出澹巖五十里,宿麻灘驛。十七日,行 八十里,至道州麻灘。道州山水峻峭,路皆沿江,上倚 懸岸,下臨不測,溪險仄甚。肩輿衝鳥道,沾蚊涎,過灘 名數十,靡不轟雷噴雪。稍緩處尚作急雨聲,與木葉 秋籟相應和,冷沁肌骨,未知較蜀道誰難。想楚中地 無險踰此者。然紆迴盤轉,睨高驚深,空翠黯黮,憶昌 黎詩所謂「水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處處具之。昔王 子敬誇山陰道上,恐至此將不勝應接。若雲秋冬之 際,尤難為懷,正中余今日景也。將至道州三十里許 樟村荒山下有象祠。土人曰:「盍謁諸余?」曰:「象傲余,奚 謁汝輩祠?」象蓋念舜耶?舜南巡當為憶弟,至今祠所 謂屋上烏也。問鼻亭已廢,久不可稽。晚宿道州公署, 詰晨為十九具牲祭濂溪祠。祠在學宮傍,距濂溪發 祥處十五里而遙,不可到,到恐煩供帳。即月巖奇甚, 不能遊,為勞人尼耳。將至寧遠,路多衍曠,晚稻已熟, 人行萬頃黃雲中,田家父子嬉怡,牛羊雞豚成隊,致 足樂也。遙望石山,干雲以十數,中有如馬嘶雲,大小 者二。余意必九疑兒曹,詢之,為寧遠縣治後山,業已 足敵九華半部矣。觀牙知象神,為躍動。暮宿公署。寧 遠陳令曰:「此戒早起,虞瘴霧。」二十日高,始出南郭,天 霏微雨,若為灑塵。行數里天霽,回望,大小馬尚趁人 來。又十餘里,此馬瞠乎後矣。夾道皆石山,穎拔黛綠, 大類吾粵英州道中。山下多刈稻,人互歌有韻,聲歇 時,溪響繼之,落葉颯颯,不堪蕭瑟。亡何,見五山列如 指掌,所謂「五臣山」也。山迴溪轉,日向午,覺熱若夏初。 忽入淹口,兩岸陡窄,壁立為門,山風從口衝人如萬 箭,冷於冬,杪膚起粟,過此熱如故,始驗昔人所云「風 盛怒於土囊之口」,不虛也。出淹口,北望一帶石山,峭 削娟好,若筍迸林,又若冠冕鉅公,秉笏朝天,高插雲 表,以數十計,疏密部置有度。其他豐隆而矗者,瘦險 而利者,如旌幢繖蓋、劍戟盔甲之屬,絫絫護鉅公向南去,若朝舜陵焉。又轉數里,見九疑三峰,石獨冠,群 峰遠削,天若蓋劍,又名三分,蓋兩粵及楚三合界,非 人跡可至。雲回望五臣並數十石山,踴距翕集,繽紛 而趨,直至九疑之麓不斷。恐㝢內奇勝鮮與儷者。有 龐眉四叟來,具古冠服,拜伏道傍。余詢曰:「數十石山, 其地名何?」對曰:「仙政鄉老人宅其下。」余笑曰:「仙家亦 有政乎?」對曰:「明公謁帝尋仙,是亦為政。」余為點頭。日 下舂則已。至太平,宿王氏虛堂,堂無障蔽,以敝屏為 蔽。夜月窺床,似與嫦娥共語。是夜屬霜降節,山氣寒。 陳令移酒饌,偕徐、王二生至,共飲堂中。余詢土人:山 中可有托宿處否?土人云:「前朝寺觀以十數,今盡廢。 山君乘秋驕吼,固乏宿處。」余曰:「不然。舜時百獸率舞, 至今定益馴。且自有英皇兩妃可當。熊毋畏,酌」罷小 寢。二十一日凌晨行,陳令及徐、王兩生從,遙望秉笏 趨朝諸鉅公,濛濛白露羃其頂。余笑顧兩生曰:「此何 異千官縞素從虞殯也。」怊悵久之。已數里,過太平營。 余曰:「鄉與營皆太平耶?何減時雍世矣。」已過磨頭林, 一路溪益轉,松竹益密,石磴益峻,盤旋詰屈,輿人似 吳牛喘月緩行,余因得恣觀道傍水竹溪石之美。田 中臥石如牛羊,旭日散,牛羊食,田中與石相亂,白霧 濛之不可辨。一石斑剝如虎,霧裏觀如生。余曰:「嗟乎, 使遇李將軍者飲羽矣。」轉二里許得下西灣,又里許 得上西灣。此則入谾中,百折千盤,不可屈指,寥寥非 人境。《澗》曰青澗白石,齒齒生苔,如綠髮,長數尺,搖蕩 山中,排石濺沫,如牙梳梳髮。余謂此龍女曉理妝,將 朝英皇耳。山有牙梳嶺,何不標此為牙梳水耶?考《神 境記》謂「九疑山過半路,皆行松竹下,狹路有青澗,中 有黃色蓮花,芳氣竟谷」,與今所歷合。顧秋深無蓮,得 綠髮代之,更添一段佳話也。上下西灣,皆沿青澗,右 邊列怪石弟靈壁,而子太湖者林立肩摩。仰視數疊, 俯窺數重。瘦透漏兼《三善》雜像百物人鬼狀。如是者 殆二里許,總如吳越諸名園。勝手按置,而突兀過甚。 石罅撐古木,枯槎禿存餘勁作鐵色。風雨淋漓,苔蘚 繡之。余意為石,而土人反曰:木牙角怒如枝榦。鳥銜 果實,寄生窪處。垂葉吐穎嫋嫋然。余意為木,而土人 反曰「石。」余乃駴響者,石似牛似羊、似虎、似人似鬼,已 心疑之。今直使木石罔由別,何物山靈敢弔詭?若是 此山殆百堪疑,寧僅九也?王歆之記松竹而不言怪 石,或足跡未及此歟?離西灣轉入山坳,似甕底,天為 之窄,忽睹巨石如丈人,俯躬若迎余。余笑謂方謁帝, 未暇學米顛具袍笏拜也。又轉而娥皇峰在外,端正 秀麗,四面壁立,高千仞許。古木層纍而上,積陰交翠, 儼蘿衣蕙帶,隨風飄搖,有不可干之氣。又轉則玉盤 石,土人曰:「此舜南巡下馬石也。」亡何,見舜源峰百步 許,已至舜祠。各源猺峒長,率厥丈夫、婦女百餘人,伏 謁道旁。丈夫帕其首,擊長腰鼓,吹笙嗚嗚,舞跳而導。 女辮髮纏三小竹,於髮為椽,繡紅絨布覆其上,如幔 屋然。此為未笄飾雲。婦戴黑油笠,婦女各攔裙襴,衫 跣其足,黑如孟光,醜踰宿瘤。土人云:「此所謂負版猺 也。」丈夫笙鼓舞跳余前,揖讓有禮,婦女和而歌,為《靡 曼聲》。譯其語,有「蜜蜂飛來千丈高,槃王子孫在山好」 之句,蓋彼實槃瓠種雲。餘皆頌官府撫綏意,甚佳。余 乃具牲醴、冠服祭虞帝。祭畢,猺丈夫婦女仍列兩行, 吹笙擊鼓,舞歌如前儀。想見千格之化當如是矣。循 舊格賞諸猺男婦女,各有差遣散去。余乃縱觀祠前 景。祠倚舜源峰麓,小殿三楹,拜亭三楹,門一楹。亭中 列古碑,多剝落。祠前古杉十四株,皆大合抱,皮脫,存 勁骨,叩作銅鐵聲,枝葉蔥鬱,《摩天志》所稱「夜吐天燈」 者也,真數千年物。又櫧木二,其一當祠門,大數十圍。 娥皇峰正對舜祠,若敵體。女英峰列於左千餘步,稍 低,若姊妹揖遜者。女英峰前有小峰,名美女,有若姬 媵侍從者。舜源峰右有平山,名梳妝臺,右前為大馬、 小馬兩峰,左前有旗峰、屏峰,拱護。舜祠風氣團聚,內 弘敞如城郭,料舜陵必在此中,「天實設以待虞殯耳。 不然,何一一中青烏法也?」自舜源、娥英、美女各峰左, 壁立千仞,亭亭絕攀緣,古木翳之,以禁樵採,故得保 其天年觀。竟進晨䬸,遂循舜源峰左南向,去五里許, 得見九疑營。又里許,紫霞巖,初循石磴上,磴,旁多梧 桐,敷陰可喜。至巖口,緣石磴下,已又復上,有石坡,逶 迤仄立,其巖壁亦仄如坡勢,劈成斜坑,深數十丈,故 巖昔名「斜巖雲石。」坡北盡處高成阜,有白石如盆,承 巖上水,滴瀝有聲。巖上水,昔傳有鍾乳結龍頭形,水 吐自口,畫角向口吹則迸泉濺溢,愈吹愈淋漓,不吹 則滴瀝如故。余命試吹角向之,良然,亦大奇也。龍頭 久為禱雨者槌去,今存頷下鱗矣。循坡復北向,始為 大巖門戶。當戶有石柱,拔起數十丈。柱下石田級級 相次,可十數級。田有塍,畔,中涵軟土,水澄泓焉,所謂 「仙人石田」也。循坡繞石田而下,土極軟,然不沾履。已 復上,得高坪,廣數百武,有疊石作案者二,供佛神像 七八尊。巖隈深黝處,有三僧編竹為房。僧黑如漆瘦 如玃,和南譫譫苦行哉。坐高坪小酌,仰觀巖高闊各數十丈,石乳所結,具古樹根及驚虯走蛇狀。巖口如 圓月,石柱當中,若壯夫臨關。煙羃日黃,從巖口仰視, 日光慘澹高寥若隔人世。時鼓吹大作,鬧聲觸石欲 裂。余與陳令兩生引滿數數觥已,從佛座後叩上巖, 冶鐵錮之,不可入。僧云:「此法主劉公藏經洞也。」相顧 嘆息,恨不借破山劍,指而劈之。俄而遊人喧喧,列炬 百餘,吏進山中衣履。余曰:「云何?」吏曰:「下巖有靈怪,非 列炬稠人,惕於入,短衣軟履,易之便登頓耳。」余笑而 易之。百餘炬先導巖口,在最深黝處,僅容身,弓其腰, 口舐履,逼而入。循磴之元下,炬煙迷,目摸壁,擬足可 十餘丈,始達底。又更下,別有洞天,高闊更加於中巖, 宛委「百折,其遠莫測。炬光如晝,人爭鼓譟祛怪物,巖 虛聲轉,其響相衡若雷焉。巖壁結乳,且雲霞草木百 獸之狀,雖有虎頭道子技,未易摹繪,非神工雕鏤那 有此。」俄行得一石柱,大數圍,高不至頂有咫,光瑩如 白蠟,拊之膩。又有石柱倒懸,皆乳結成,斑剝可玩。俄 得紅門樓,已又得白門樓,皆不減魏闕。道上布細沙 軟土,僅不沒跗。有江九渡,每渡水,《㶁㶁》循徐流,不知 源於何來,流於何去,僅漸脛。水中丹石,瑩徹圓淨,炬 照之如楊梅,水紋蹙踏處如瓊花,黑石如麋墨,長石 如鵝管,悉與志合。俄又得學堂,相傳昔人遊此,聞讀 書聲,有崖案,旁立石童子,有八高座,有石仙人一,若 師弟講經焉。石童斷其三,謂為好事者舁去雲。已。又 得大士蓮座,結乳成菡萏,珠瓔寶絡垂儀有石羅漢, 二朝禮焉。洞旁有唐宋人詩刻,苔漬不可讀。土人謂 再進有風雷諸洞,益元怪,進進不已。一日許,可達東 粵連州、江滸。余曰:「嗟!此去吾鄉近乎?人將謂我逃官。 況冥搜極索,鬼神將怒。觀且止,尋舊磴返,從巖口達, 所歷者可五六里,此真地府元關,令人惘惘。」出巖易 衣履如寐。得醒,所攜石楊梅袖中旋失去,相詫為怪 事。時已過午,進午䬸罷,戒行廚毋具饌,持蔬盒尊酒 隨出巖行過桑塘,水集則塘汪汪然,涸則桑叢然,是 以名。余歎滄桑之變,今在山中矣。又行,見雙飛蝴蝶 嶺,兩峰相對,如翅飛動。俄過呼豬峽,靡聞豬聲。昔人 殆欺我。但峽甚陡急,懸磴如雲梯。數級之下,有馬蹄 石,宛如踏陷,痕深半寸,大倍常。馬蹄豈白馬娘經行 處耶?峽石崖間得仙人掌,大若箕,指腕皆肖此《峽據》。 若劍門,為九疑營舊址。相傳弘治間有周巡檢者, 與野猺鬥死於難,兵同殲焉,營因以遷,而險反與野 猺共矣。余顧謂陳令,當復之。巡檢顯靈異野猺,為立 祠峽下巖中,歲椎牛以祭之。從磴盡處,視峽兩崖,似 天上祠巖苦竹淒淒,有國殤之感。過峽,平田萬頃,煙 村四匝,皆負版猺聚落也。土人指東南山際曰:「此去 有」無為洞,上有無為觀舊基。無為洞下臨黑潭,不可 渡,余空悵望。因巡玉琯巖而南,遙望茅殿,殿頗高壯, 而四壁不蔽風雨,僧亦鳥散。土人云:「此永福寺基,有 高僧募葺之力,不任乃爾。」因念象教且凋歇,不覺歔 欷,俄至玉琯巖。《志》稱漢哀帝時,零陵文學奚璟得玉 琯十二,獻之朝,因以名巖。然巖淺隘,不稱中,供何侯 像,香火冷落,相傳為何侯石室。云何侯者,舜時飛仙 也。昔有《何侯記》略刻於石,誕妄不經,已為國朝尹編 修鏩去,獨漢蔡邕碑銘暨宋道州刺史方信孺所書 「九疑山」三大字在崖間,筆法遒勁,猶帶古色。巖深處 有窟,可容人入,瞰之元空響,未有入者,不敢試,想必 有異時。日已下舂,命小酌,問何侯宅及九井、麓床、月 帔、鐵甕、銅碑諸奇,土人遙指煙莽荊榛於疊嶂之外, 此豈若烏有先生亡是公類耶?夫亦人跡罕至,道復 難陟故也。無論幽勝,即《簫韶》、杞林、桂林、朱明、石城、石 樓六峰,亦被近山壅閼,罔由登眺。一睹九疑真形,可 慨矣,可慨矣!日西霾重,嗥豺嘯虎,勢不可留。遂返斾, 尋舊路,歸至太平鄉,虛堂明月正上,猶照見峰尖,如 揖客也。大都九疑脈從兩粵南來,向北而奔南,一面 崇穹,連亙接天,若大屏幕,蠻蠢無佳名。其九峰悉列 於屏幕前,聳特秀異,扈從舜陵,故名聞史傳,如臣以 君顯也。若仙政鄉諸石山,鳴珂振玉,翕集朝宗舜陵 堂階下,物雖奇甚而名不稱,如大臣顯而小臣微也。 陵面北,若睠顧故都,不忘欲返,繾綣猶多情也。此祕 義昔人未勘破,余偶窺之,可謂一斑矣。入山竟一日 力,未損屐齒,而得昔人所未得者已種種,倘假五丁 開山手,夷荊榛,驅豺虎,一一洗發,其奇怪可勝載哉? 土人云:「三峰石下即蒼梧縣界。史稱舜死於蒼梧之 野,葬九疑山,原屬一撮土,疑」古者喇喇不休。真向痴 人前說夢余請以茲遊為解紛。
遊九疑山記 蔣鐄
[編輯]九疑於五服名山為最。古在有虞,世鄰三苗之窟。三 苗終帝世跳梁,至神宗受命之後,猶煩兩階干羽。蓋 是時百粵雖王,未隸版籍,九疑實西南之窮邊。如今 西北天山,隔限疆域,其勢逶迤磅礡,幾二千里,不與 五服名山爭奇於一丘一壑。而以鴻龐元氣含吐三 楚,下臨百粵,屹然長城。登茲山者,如登碣石,臨紫塞,
作壯士枕戈之色,斯可為茲山吐氣。余庚申捧延唐之檄,友生皆賀余得九疑為希覯。已而吏人來謁,問九峰之勝聞於通都者,皆以斜巖對。余曰:「高山大荒, 獨無勝概可蕩胸臆,而沾沾一巖。」則皆茫然不置,對 余意殊不爾。其明年春甲子,修祀舜陵,時彌月雷雨, 從余行者章生君振、徐生端蒙暨余姪洵從孫懋,先 一夕止王氏山堂宿。質明入山,雨乍止,未至里許,山 猺男女百餘人伏謁道旁,皆負版,衣文衣,吹竹笙和 歌,余慰遣之。已而入斜巖,巖上下皆奇絕,上三巖俱 傾仄若覆釜,玉柱拔起擎之。「其右有石龍,銜水滴滴 然。下巖從竇入山,跨九渡,或如戶、如臺、如柱、如蓮花, 悉石乳結撰而黑不」辨色,須數十炬前導。余性畏深 黑,憶昔年入林屋洞深處,至今念之。毛竦因止不復 入,而章生、徐生獨奮往。既出,誇所見傲余。余曰:「不聞 昔有突炬煙而死者乎?吾寧遷喬,毋入谷也。」告僕夫 亟覓他巖,曰玉琯,漢奚璟得玉琯十二處也。巖僅一 席許,如石屋上有蔡邕書《九疑銘》,有宋刺史方信孺 大書「九疑山」三字,土人以為法物。巖後即何侯宅。時 已薄暮,雨氣濛濛,欲蝕諸峰,遂策馬還,計所歷者五 指山、娥皇、女英、舜源三峰。祠前古木二株,高可插天, 大可數圍,或傳神憑焉。夜有光燭天,此所謂天燈樹 也。余正恨所見不如聞鄉先生或告余曰:「公未識九 疑面目,宜覓三峰石長嘯臨風,九峰可俯而有也。自 九疑觀遷於唐,千年勝事,鞠為茂草。猺民閟之,如秦 人之避桃源,唯恐達官物色之也。公能從樵夫牧豎 爭勝於草屨芒屩乎?」余祝曰:「發弘誓願,何事不可?」是 歲仲秋,復舉舜陵享禮。會詔至朝夕臨,乃更卜享。而 余鄉程生來賓、張生瑞之、徐生熙和暨余弟鍭畢至。 乃以九月朔入山,再憩王氏。午夜驟雨如驚濤,客相 顧沮喪。至辰,雨止。行饗禮竟,再入斜巖。時余初成《九 疑志》,乃召土人習山逕者按志叩之,三峰石竟日可 達,顧嶄絕鳥道,無廬可棲。猺人至,止裹餱一升,擁青 蓑露宿而已。他所載名蹟,一一指掌。憑肩輿而前,履 高岡,有石若竇,曰馬蹄石。絕壁有紋如指,曰仙人掌。 對玉琯而峙者,曰飛龍巖;敗棟頹然,而灌莽榛榛者, 曰永福寺;斷石齒齒,青苔覆之,曰宋、元殘碣。余熟視 摹其文,僅百餘字可識。土人云:「永福古名剎,豐碑林 立,宦遊者率令墨工摹搨,猺人以為擾,盡椎剝,雜它 石築堤以扞水。」余行視堤,白石磷磷,山泉漭漭,猝發 之未便可得,而重費畚鍤,猺且生心,遂止之。或謂:「如 先蹟且泯何?永福恐無文獻矣。」余謂:杜荊州《峴山碑》 沉其一於深淵,曰:「安知千秋陵谷不變遷也?循玉琯 而西,將下舂矣。」是日所歷,如前數峰,所訪古蹟,得什 之一二,獨永福廢剎懷古不勝情。既歸,遊者譽斜巖 不去口。余曰:「諸君曾覿九疑面目耶?奈何嘗一臠而 夸全鼎?」答曰:「以吾目之所駴,得九疑,庶幾遇之。吾登 九疑,意天下無奇石;吾入斜巖,意九疑無奇石。向令 南宮遇之,寧止袍笏拜舞而已。若乃朝發三峰,暮探 兩粵,五嶺為襟,洞庭為帶,使帝子翱翔,南風再競,請 俟使君雙舄。」余笑曰:「有是哉。諸君政宜置丘壑中,伸 側理志之。」
重修九疑觀碑記 前人
[編輯]出延唐東門數百武,有九疑觀,鄉耆老言「古建於三 峰石下,唐貞觀中遷於斯,明初洪武五年再經。始」余 令延唐經其門,見數楹林立,榱甓皆具,而不垣不戶, 若唐肆然。登其堂,亦如之。神座居中如露處。右偏小 閣,朽蠹半圮,黃冠數人應門如隸。余訊諸父老,謂舊 宮歷二百餘年已圮盡。數年間邑民慕義者共聚材 新之,工未半而力不任,遂中輟。余謂「九疑,楚之望也, 實延唐賜履之域。大澤深山,宜有神人窟宅,千餘年 遺蹟。吏斯邑者,憑而弔古,巋然魯靈光,奈何草莽委 之?」立命鳩工卒業。會邑當錢穀蠹耗之後,徵檄四集, 悉率敝賦,猶不給。業已興版築,則出薪馬佐之。旬月 繚有垣,墍有茨,虛有牖,一切頹敝者悉舉自中宮暨 左右廡,重墉列闥,廟貌儼然,外屏高門,飾以丹堊。父 老過而韙之,拜手颺言曰:「有是哉!荒涼香火,不圖復 見漢官威儀。夫觀以九疑重觀遷而故額猶存。居人 不知有邑,之鎮山猶知有觀,殆九疑之餼羊乎?吾子 之勤斯也,其有意乎?」余曰:「深矣,父老之唁不穀矣。夫 瀟湘之南,自昔夷之」南鄙,逐臣遷客,澤畔行吟之地 也。余浮湘登九疑,覓所謂「三峰石」者,皆目為窮荒異 域。乃自貞觀以前,斯觀翬革如故也。今日嶄絕鳥道、 菁棘蓁蓁之路,猶昔年香火不絕之通衢。夫昔以投 荒厭苦之,而勝事若彼;今稍以為中土安居之,而荒 墟若此。豈山川之衰旺有數與?抑古今之物力不相 及也?「夫敬事山川以祝釐,紹修餘業以志古,徵文考 獻,以鼓吹休明,邑令事也。」父老則又請曰:「比歲之不 易,澤若焦,方數千里艱食。自吾子之來,而時雨若畝 有棲,野有被也。庶幾山川之靈,其庇余乎?祈年以保 我遺黍,敢徼吾子之貺,實居歆之。」余曰:「天之福也,二 三子之勞也。余茲所圖者,即不望貞觀以前之故宮, 俾湘靈生色,又何忍洪武以後之遺構,重夷為里社自今以往,父兄子弟,其勿翦伐,以永吾虔,不榖將藉 手以報采風者。」於是具歲月、土工勒諸石。
九疑紀遊 蔣向榮
[編輯]時維三月,序屬春杪,新竹搖風,堪想虞廷鳳舞;流鶯 囀語,何殊《周雅》簧吹。佳景恣遊,登臨益快,用於念三 勝日偕徐君少孺,自舂陵戒塗,望聖丘而稅駕也。營 道本聖賢之鄉,蓄積蘊隆之致,令人低回躊躇,沁入 理境,豪俠之氣,非所容於光霽之堂也。七十里至寧 遠,時主寧陽者為江華李父母公,才而廉,入其境井 井秩秩,望而知為能吏。是日作《東道禮》,延之臺司,縱 遊人不能曲寫其奇,而賓主交歡,披襟相對,雅致固 已遠矣。次日,輿臺命駕,馳走疑丘寢室。甫出城闉,為 城南浮橋,橋下水聲悠緩,橋上貿易聲喧,遊人過之, 如乘青雀舫遊西湖,歌吹淜瀉,互相響答耳。五里許, 左右突起兩山,崚嶒對峙,中闢一道,用通往來。自此 起,而諸山四合,疊疊相對,如列屏、如設障、如持節、如 披甲者,種種而是。然左右循列,自成班行。中道通平, 更設屏翰,體裁製度,真不異於王居也。行二十里,山 益嫵媚,樹更濃陰,行人在中走者兩山。樹枝如蓋如 繖,清遠之致,更自可人。三十里而宿,王氏虛堂令君 先為主人,王氏亦衣冠子衿,與余為傾蓋交。竟一揖 而列。余見壁間有《長洲蔣父母韻》草作,合之。雖東施 可慚,然揮麈立成,實未嘗閣筆結想,一時豪興,竊自 負其狂矣。雞未鳴而即僕子櫛沐,庖人戒廚,蓋心在 虞廷,不遑愛草堂穩睡也。天甫曙,而李令君速余之 行,辰刻即至帝陵下。辦香酌水,牷牲具備。令君誠敬, 余實「借之以薦馨香。」拜畢而周瞻遠眺,則五臣峰、二 妃祠臚列陵側,山色光潤如玉芙蓉,結一片青氣,每 每插入人鬢。陵前杉峭而直,檜勁而古,一峰獨尊,百 峰拱揖,真如帝子垂紳。大小臣工,莫不各趨其所。而 石鐘、石磬、石鼓、石鑑諸景物,則又如戛玉鳴球,搏拊 琴聲以韻也。陵之左取道而上,則名紫霞巖。石磴紆 迴入其中者,直是從天而下。階盡始為巖,另闢一洞 天。石頂倒結,寬朗虛融,雅有仙致。而周遭石壁,皆羅 浮水縐,刻縷精工,信天巧,非人力也。巖口一空,即更 標青嶂一座,用屏內外。而山頂水滴,從龍口吐出,顆 顆皆圓。巖前之石,結雲氣而起玉輪,層層漾水,遞遞 穿沙,真神仙丹田,不知何處得來也。紫霞之下側復 開一巖,景元奇門復窄隘。側身而入者,還復曲體相 向,用火炬照彼舊步,始可循巖而下。下盡則寬融無 比,幾於別是一天。中間從空結下,大約十圍者,名曰 「擎天柱。」玉質雪榦,中立不倚,真如碧玉筍。稍前復垂 龍爪,直勁虛懸,鱗文俱現。再進則石棹石橙座,一一 具足,名曰「讀書堂。」想當年煉丹證果,須有一般學問, 此實其居肄處耳。左側又有釣魚臺,循岸一片石,恰 似漁舟;臺上一石人,恰似漁叟。余又想此叟經年垂 釣,或候余輩問津而始偕余同往乎?渡水而前,則為 楊梅洞山不辨東西,水亦不識來去。梅澗之石子,在 水而紅,出水而碧,余又不知誰之點綴也。余心猶向 往之,而從者以前此即為粵界。吁!山上皆楚,山下即 粵,謂神仙無縮地法,吾不信也。於是循岸而出。李君 復舉酌相向,攜登玉琯巖、何侯洞及呼豬峽等處,周 覽憑臨,幾至竟日。李君再酌余酒,余辭其酌,呼徐君 舉瓢酌水,飽咽瓊漿,歸而復宿公署。余於中夜時,恍 與九官十二牧共舞虞廷,神交曠古君臣矣是為記。
遊九疑小記 孫世苞
[編輯]余素負山水癖,每見小溪拳石,清幽可耽者,盤桓不 能去。間或與山僧林客談及勝地,輒不禁色飛。茲壬 申春,仲謁余嶽翁俞侯於寧遠,道出瀟湘九疑,孤帆 一碧,恍置身壺天中。遙望列岫參差,疑是當年帝舜 挾皇英二妃,盡出雲鬟翠黛,相與遨遊江渚,掩映半 空,四顧風景,令人應接不暇。或煙雨空濛,若無若有, 或曇嵐搖曳,乍淡乍濃,或夕陽返射而蒼紫萬狀,或 皓月橫波而碧澄一色。支頤相對,覺十年塵土洗滌 殆盡。夫以山水之奇秀若此,即偶一經目,已自翩翩 欲僊。況由此而探靈祕、訪奇蹤,為之飢餐松柏,渴飲 澗泉,其適志當何如哉!水窮雲起,搔首呼青,請以期 之異日。
九疑山部藝文二〈詩〉
[編輯]《舜廟懷古 》漢熊渠。
遊湘有餘怨,豈是聖人心。行路猿啼古,祠宮夢草深。 素風傳舊俗,異跡閑荒林。巡狩去不返,煙雲愁至今。 九疑天一畔,山盡海沉沉。
二妃廟 唐李頎
[編輯]沅上秋草晚,蒼蒼堯女祠。無人見精魄,萬古寒猿悲。 桂水身沒後,椒漿神降時。回雲迎赤豹,驟雨颯文狸。
受命出炎海,焚香徵《楚詞》。乘驄感遺跡,一弔清川湄祠南夕望 杜甫
[編輯]「百丈牽江色,孤舟泛日斜。興來從杖屨,目斷更雲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九疑作 張謂
[編輯]嘗聞虞帝苦憂人,祇為蒼生不為身。已道一朝辭北 極,何須五月更南巡。昔時文武皆銷鑠,今日精靈長 寂寞。斑竹年來筍自生,白蘋春盡花空落。遙望零陵 見舊丘,蒼梧雲起至今愁。唯餘帝子千行淚,添作瀟 湘萬里流。
登九疑第二峰 元結
[編輯]九疑第二峰,其上有仙壇。松杉映飛泉,蒼蒼在雲端。 何人居此處?雲是魯女冠。不知幾百歲,燕坐餌金丹。 相傳羽化時,雲鶴滿峰巒。婦人有高風,相望空長嘆。
無為洞口作 前人
[編輯]無為洞口春水滿,無為洞旁春雲白。愛此踟躕不能 去,令人悔作衣冠客。洞旁山僧皆學禪,無求無欲亦 忘年。欲問其人不能問,我到山中得無悶。
宿九疑無為觀 前人
[編輯]「九疑山深幾千里,峰谷崎嶇人不到。山中舊有仙姥 家,十里飛泉繞丹竈。」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 輕身。霓裳羽蓋傍林壑,飄飄似欲來雲鶴。
赴柳州經九疑 戴叔倫
[編輯]地盡江南戍,山分桂北林。火雲三月合,石路九疑深。 暗谷隨風過,危橋共鳥尋。羇魂已愁絕,不復待《猥吟》。
與崔策登西山望九疑 柳宗元
[編輯]鶴鳴楚山靜,露白秋江曉。連袂度危橋,縈迴出林杪。 西岑極遠目,毫末皆可了。重疊九疑高,微茫洞庭小。 迥窮兩儀際,高出萬象表。馳景泛頹波,遙風遞寒篠。 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生同胥靡遺,壽比彭鏗夭。 蹇連困顛踣,愚蒙怯幽渺。非令親愛疏,誰使心神悄。 偶茲遁山水,得以觀魚鳥。吾子幸淹留,緩我愁腸繞。
湘口館望九疑 前人
[編輯]《九疑》濬澒漭,臨源委瀠洄。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 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 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窅窅漁父吟,叫叫羈鴻哀。 境勝豈不豫,慮分固難裁。升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 歸流駛且廣,汎舟絕沿洄。
賀州思九疑作 李郃
[編輯]「我世家九疑,山在宅之陽。林叢倚虛壁,峭拔絕坤方。 卓植斗杓南,序列儼成行。煙嵐緲相接,午影常中堂。 去留如有期,勝覽誇新妝。少懷不羇思,那能繫空桑。 對此疑山高,目懸幾成尪。飄風微我蕩,此興頎然長。 幸隨長者車,身便神亦爽。詎仍手中扶,扶搖上翱翔。 雲開躋巒頂,萬丈誠孤亢。俯瞷總群植,纖纖若毫芒。」 上與汗漫期。倒景徹罔浪,璇璣盤胸次,燦爛皆文章。 清風時掀髯,世慮渾相忘。伸手叩元關,閶闔鳴金琅。 九垓若可極,縱身托穹蒼。四眺憑空忽,興盡思弓藏。 翩然下其肩,稽首來帝旁。有嚴淑多士,登造皆賢良。 探懷攄忠藎,吾亦傾吾囊。鋒鋩避英銳,鉛槧費揮張。 臚傳動天閽,顏厚何可當。騰章控多遜,遺珠映奎光。 蔽賢吾焉敢,亦將勵名芳。維皇怒斯赫,投檄並炎荒。 悵望九峰雲,毋遠在蓮塘。夜分緝餘緒,旦期裨袞裳。 美人弗可見,此心中忙忙。朝哦甑巔松,夕把流霞觴。 何當解羇紲,量移慰悽愴。媸作盧敖遊,願為曼倩狂。 長揖別臨賀,策馬指延唐。時攜二三子,葺彼山阿房。 莧莧跡其故,餘復奚所望。
過九疑山有懷 前人
[編輯]晚度疑山道,依然想重華。雲飄上苑葉,雪映御溝花。 行嘆戍麾遠,坐令衣帶賒。交河通絕徼,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兩階干羽絕,夜夜泣胡笳。
詠舜廟古杉 前人
[編輯]總負億年質,高臨千仞峰。貞心欺晚桂,勁節掩寒松。 任彼風飆折,挺然霜雪衝。莖凌霄漢表,根蟠龍窟中。 仙客頻棲舞,良工何渺逢。枝頭連理翠,擁護聖神宮。
遊九疑黃庭觀 前人
[編輯]靈峰標舜境。神府枕疑川。玉殿斜臨漢。金堂迥架煙。 斷風疏晚竹。流水切寒絃。別有《月帔》上。空懷騎鶴仙。
黃陵廟懷九疑 李群玉
[編輯]小姑洲北浦雲邊,二女明妝共儼然。野廟向江春寂 寂,古碑無字草芊芊。東風近墓吹芳芷,落日深山哭 杜鵑。猶似含嚬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朝煙。
蒼梧 前人
[編輯]有虞龍駕不須還,空委《簫韶》洞府間。無計得知陵寢 處,愁雲長滿九疑山。
萼綠華將歸九疑留別許真人 曹唐
[編輯]「九點秋煙黛色空,綠華歸思頗無窮。每悲馭鶴身難 住,長恨臨霞語未終。」河影暗吹雲夢月,花聲閒落洞 庭風。藍絲重勒金條脫,留與人間許侍中。
石城峰 宋黃甲
[編輯]岧峨第二石城峰,雉堞天然不費工。妙典飛昇何處 是?城頭咫尺紫霞宮
桂林峰 前人
[編輯]第八峰高是桂林,安期曾度馬明生。箇中自有通仙 路,拂袖天香影裏行。
第七渡〈有鵝管石滴乳擊動巖前如雨瀉〉 前人
[編輯]仙源七渡更流長,鵝管缾頭滴乳香。觸處巖前如雨 瀉,舉瓢挹處訝天漿。
第八渡〈有瓊花浮水面如雪〉 前人
[編輯]八渡涼生五月秋,瓊花六出似浮漚。掬來睥睨真如 雪,不覺輕寒動玉樓。
玉琯巖〈漢奚璟得玉琯十二於此〉 前人
[編輯]橋山往日葬衣冠,玉琯深藏在此山。料得當時十二 牧,也隨龍駕到其間。
月帔巖〈霜師月帔留掛數百年不壞坐席宛然〉 前人
[編輯]仙翁駕鶴上青冥,月帔空留松桂林。遮斷世塵無點 污,橫拖一抹翠煙深。
羊權山〈有羅真人自稱萼綠華青衣數十人隨行降筆羊權家〉 前人
[編輯]聞道仙人《萼綠華》,曾來此地訪仙家。青衣數十隨行 處,環佩紛紛香霧車。
懷九疑永福寺 明李敷
[編輯]俗遠風塵隔。春還初服遲。林棲疑嶺地。人似舜皇時。 芳杜湘君曲。幽蘭楚客詞。忘憂草長在。惠我慰相思。
九疑齋居 尹襄
[編輯]今夕此何夕,坐我名山中。雨聲高葉裏,秋意浮崆峒。 幽閒絕人境,岡巒況萬重。向非秩元祀,詎容寄凡蹤。 沖澹忘世慮,所思惟重瞳。澗響疑《韶》《奏》,嵐光想山龍。 淳風日以遠,悵恨難再逢。性善諒非誣,庶幾一念通。
九疑紀遊 黃佐
[編輯]「九疑連蜷插南斗,顧視群山駿奔走。三湘秀色如虹 橫,萬壑虛濤作雷吼。雷吼虹橫自古今,猺吹牧唱悠 人心。春秋牲玉薦明祀,褰帷誰復來登臨。」令侯自是 循良者,夙駕行春度平野。桃花開落訟庭靜,邀我尋 幽舜祠下。我來曉逐東風行,千樹萬樹皆流鶯。六鰲 蹙踏穀神動,髣髴《簫韶》天際迎。天際相攜躡飛步,自 「笑登高未能賦,輕袂飄飄縈紫氛,曲磴盤盤生蒼霧。 蒼霧紫氛長不消,木石攲側鹿豕驕。重華靈墳莽何 處,英娥淚竹空蕭蕭。此邦路隔關河外,豈有鳴條葬 炎海。倦勤已矣復來巡,抱烏號者曾誰在。嗚呼野死 胡足稽,金輿蕪沒山鳥啼。陟方之說誤千古,捐佩無 言春日西。」日西秉燭斜巖款,笑向令侯嫌晝短。多露 驚看征斾濕。靈風忽送青笳滿。歸來祠下月微明。颯 颯垂裳如有聲。明朝拜別巾車去。更聽流鶯消客情。
望九疑 吳鵬
[編輯]近入黃村路,遙從粵嶠還。雲連五溪外,雨渡九疑間。 秋盡蘆花白,林疏樹葉斑。停車問虞廟,極目古蒼山。
九疑紫霞巖 歐陽晳
[編輯]下輿覽遍九疑丘,乘興還尋小洞幽。寂寂有天藏世 界,茫茫無路到瀛洲。黃衣碧草春長在,白石蒼苔水 自流。仙子肯懷劉與阮,此生還擬再來遊。
劉檢討談九疑景因賦 楊廷和
[編輯]疑山深處絕纖埃,淚竹紅梅自古栽。華蓋簇還山色 翠,二妃雙侍畫圖開。鳥從陵外含花舞,客向巖前問 字來。擬向虞皇求勝跡,何時乘興一徘徊。
九疑撫猺 周子恭
[編輯]清平此郊野,而以耀危兵。白日丹山閟,青牛紫氣橫。 慚無戡亂手,聊得撫夷情。願以《三苗格》,端圭告舜陵。
望九疑 前人
[編輯]皇風日以蕩,我心日以恍。曠哉千載人,何由稱心賞。 《重華》不可作,《九疑》吾焉訪。深山見野人,或以通精爽。
寧遠道中曉行望九疑舜陵 陳良珍
[編輯]墅葛肩輿冒曙天,帝陵迴望轉悽然。屏開疊嶂英娥 侍,樹擁仙班岳牧前。鳳輦南巡經萬里,龍髯中墮已 千年。循崖忽見扶桑影,恍忽重華在日邊。
再望九疑 前人
[編輯]蒼梧雲壓楚天低,中有娥皇疊嶂齊。欲酌春風薦蘋 藻,滿山煙雨鷓鴣啼。
九疑懷古 前人
[編輯]延袤楚塞三千里,雲昔龍髯墮湘水。黃纛微茫曉夢 中,翠華縹緲空山裏。百年輦路已蒼苔,落日如聞山 鳥哀。娥皇疊嶂千重翠,岳牧峰高百尺臺。雲埋陵寢 蒼梧麓,煙嫋東風芳草綠。瑟鼓《湘靈》曲未終,蕭蕭夜 雨啼斑竹。
九疑歌 何其賢
[編輯]《望仙》橋外望靈都,崢嶸萬壽對香爐。玉琯雲深龍馭 杳,桂林秋老月輪孤。日奉五官蒼佩肅,峰迴二女翠 屏虛。洞庭不洗娥眉恨,斑竹瀟瀟鳩亂呼。
行迴溪入九疑 鄧雲霄
[編輯]勝情催曉發,霜氣澹朝暉。木落露山骨,溪寒曳水衣。 人家穿竹暗,鳥道入煙微。處處峰巒似,誰能辨是非。
遊九疑遇霜降節 前人
[編輯]葛屨峰頭早履宿,天空萬里見窮荒。雲邊忽下青腰 女,寒氣先侵白馬娘。採菊偶逢「三秀草」,授衣新換「六銖裳。」芳時休嘆重陽後,一日還疑「海變桑。」
題九疑 蔣鐄
[編輯]一峰削萬仞,九峰勢千折。聞昔姚墟氏,於此藏精血。 日月閟元宮,星辰走列闕。山精慴不驕,灝氣空自結。 茲山閱混沌,徼外西南絕。群峰都相向,偶以九成列。 一經南巡後,名目臚然別。悲哉章句儒,若作《九疑》說。 徒使名山靈,勞勞破齒舌。余亦楚狂人,抗志慕前哲。 浮湘登絕巘,壯遊轉擊節。故陵想遺弓,羹牆顧殘碣。 深山有野人,重瞳授真訣。終當問崆峒,無使鴻濛裂。
遊九疑 歐邦孚
[編輯]野懷何處足幽棲。萬仞峰頭把杖藜。苔擁石傍雲掩 映。錦鋪巖下樹高低。藤枝溜雨猿爭下。花片飄香鳥 亂啼。贏得松風閒日月。無煩銀鹿問匡廬。
九疑山部紀事
[編輯]《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 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 之。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
《漢書武帝本紀》:「元封五年冬,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 虞舜於九疑。」
《零陵縣志》:「漢奚景,零陵郡文學。嘗遊九疑,至何侯石 室,得玉琯十二,獻於朝,後以名巖。」
漢司馬遷,武帝時太史令,以九疑舜帝所葬,有古文 書,因泝沅湘遊九疑而訪求焉。
蔡邕,陳留人。嘗覽九疑山水之勝,作《九疑山銘》。宋淳 祐丙午,郡守李襲之刻於玉琯巖之右。
元結,字次山,河南汝州人。道州刺史。嘗遊九疑,至碧 虛洞,有《無為洞天之題》。宿無為觀,有《仙姥鍊丹之詠》。 登第二峰,遊紫霞洞,有題詠。
李嶠官舍人,遊九疑碧虛洞,有《開元篆》刻於石上。 薛伯高字景晦,河東褒邪人,道州刺史,嘗遊九疑山, 名紫霞巖曰「斜巖。」
楊越公房,其先本中原成紀人,為郴州刺史。嘗過道 州見元結,還過蓮塘李氏,慕邑之形勝秀異,遂卜居 於縣西之董洲,今其子孫世為董洲人。自唐末至宋, 科甲不絕,楊氏遂為一時衣冠名彥,稱「巨族」雲。 宋劉子澄,號玉淵,宋朱文公高弟,官監簿。慕九疑之 奇,嘗築書院於高士巖,聚徒講學於其中。
王繼勳檢校太保行道州刺史事奉詔重修舜廟因 覽《九疑》之勝。
蕭映嘉祐中,以職方員外郎出刺史道州,躬修祀事, 至《九疑》。
寇準字平仲初罷相,貶道州司馬嘗遊九疑題《紫霞 洞》。
趙師俠,宋宗室,永郡牧。淳熙丁未以職事行部,與郡 士孟恆中同遊九疑,因繪《九疑山圖》,賦詩序於上。有 祠祀。
方信孺,嘉祐中刺道州,遊九疑,至玉琯巖,書「九疑山」 三大字於石。
陶公定於乾道壬辰年遊九疑,題《銘》刻於石,與汪、秦 二道人為煮茗之會。
李襲之潼川人。淳祐四年知道州。謁舜廟,有碑記,刻 蔡中郎《九疑山,銘》於玉琯巖。
張觀淳化五年為道州守,嘗遊九疑山,改斜巖曰《紫 虛洞》。
沈紳治平四年遊紫虛洞,與蔣之奇取元次山「無為 洞天」四字正其體,篆刻諸巖竇,而紀其右。
蔣之奇,字穎叔,遊九疑,題名刻石於紫霞洞中。又以 詩贈黃冠。何仲涓刻舜祠之右石間。
馬大同嚴陵人。提刑少卿。淳熙癸卯,嘗以職事巡郡, 過九疑,進謁舜祠,留錢百千,屬邑尉鄒安道繕葺祠 宇,題詩十二首,以誌其勝。
「紫帽山人」,失其名字。嘗遊九疑,有《題詠》。
丘順甫,名欽若,失其爵里。嘗遊九疑,因改「野豬巖」為 《高士巖》。
陳龍圖,失其名,嘗遊九疑,有《綠華巖詩刻》。
九疑山部雜錄
[編輯]《酉陽雜俎》:「杜陟常見江淮市人以桃核扇量米,止容 一升,言於九疑山中得之
九疑山部外編
[編輯]《九疑山志》:「何侯貞元,唐堯時人,隱居九疑陰,行善,三 子十孫皆壽百歲,至五世貞元,尤敦家訓。舜南巡止 其家,五老降庭,授仙藥一器,舜封為何侯,遂慕長生 之術,鑿九井煉丹,宅後七月七日以仙藥投酒中,聚 族懽飲,餘酒灑宅壁,舉家三百口並雞犬,拔宅上昇。 高遠先生亦唐虞時人,與何侯同里,同何侯煉丹,亦」 得上昇。
劉施言,何侯僕也。昇舉之日,以牧豕未歸,歸無所倚, 呼號伏地。侯於空中呼之,授槐簡緇衣,金鈴仙杖,以 為巫祖。後亦上昇。
《神仙錄》:「王妙想,蒼梧女道士也。辟穀伏氣,居黃庭觀 水之旁,朝謁精誠,想念丹府,由是有光景神物之異, 後乃仙去。」
《名山略記》:「九疑山,漢末有張正禮,魏時有治明期,南 遊九疑,正禮服黃精,明期服澤瀉柏實,後俱適西城 君,受弘景方,兼以守一,遂內外洞澈,東華遣迎,乘雲 昇天。」
《集仙錄》:魯妙典,九疑山女冠也。幼穎慧,不茹葷腥,有 麓床道士授以《大洞仙經》,入九疑山巖棲,屢有魔試, 正介不撓。十餘年有神人語之曰:「此山大舜所理,天 地之總司,九州之宗正也。古有道之士作三麓床以 棲庇風雨,念歲久朽敗,今為製之,可以遂性宴息也。」 又十年授以靈藥,遂昇仙去。
《九疑山志》:「惠歸者,九疑山仙女也。辟穀服氣於簫韶 峰下,後昇仙去。」
緱仙姑,長沙人。初入衡山修道,年八十餘,孑然無侶, 居傍南嶽魏夫人仙壇。忽一青鳥飛來,自言南嶽夫 人使為姑伴,客至必預言其姓名。一日言:「今夜有暴 客,姑勿怖。」果有群僧持杖挺刃來,姑在床,僧不見而 出,俱為虎傷。後姑隱九疑,鳥亦隨之,道成仙去。 《太平廣記》:萼綠華者,女仙也,年可二十許,上下青衣, 顏色絕整。以晉穆帝昇平三年己未十一月十日夜, 降於羊權家,自雲是南山人,不言何仙也。自此一月 輒六過其家。權字道學,即晉簡文黃門郎羊欣祖也。 權及欣皆潛修道術,耽元味真綠華,雲「我本姓楊」,又 雲是九疑山中得道羅郁也,宿命時曾為其師,母毒 殺乳婦,元洲以先罪未滅,故暫謫降臭濁,「以償其過。」 贈權詩一篇,並火澣布手巾一,金玉條脫各一枚。條 脫似指環而大,異常精好。謂權曰:「慎無泄我下降之 事,泄之則彼此獲罪。」因曰:「修道之士,視錦繡如幣帛, 視爵位如過客,視金玉如礫石,無思無慮,無事無為, 行人所不能行,學人所不能學,勤人所不能勤,得人 所不能得。何者?世人行嗜慾,我行介獨;世人行俗務, 我學恬淡;世人勤聲利,我勤內行;世人得老死,我得 長生。」故我行之已九百歲矣。授權屍解藥,亦隱景化 形而去,今在湘東山中。
《王維集》:「明皇時,道士申太芝遇異人告以九疑舊有 天書一部,歲久化為五野豬,捕之化為石器。太芝叩 之,音律相和,遂進之。」
《九疑山志》:「羊權,九疑山人。晉穆帝昇平間,感仙女萼 綠華降其家,授以長生之術,後屍解去。」
《雙師》,梁武帝時人,自南嶽來,止黃庭觀修煉,後宿白 馬巖,脫月帔而去,千年不壞。
鄭安期負「二十石巨甕,貯鐵臼六百斤,登九疑山修 煉」,馬明生遇之於桂林峰石潭,後皆仙去。
周義山字秀通,嘗遊九疑,至杞林峰,有石函,啟視之, 得李氏仙經,讀之昇仙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