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第076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七十六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邊裔典
第七十六卷目錄
恭御陀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羯𩜁伽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案達羅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馱那羯磔迦部彙考〈大安達羅〉
唐〈太宗貞觀一則〉
珠利耶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達羅毗荼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秣羅矩吒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恭建那補羅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摩訶剌侘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跋祿羯呫婆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摩臘婆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阿吒釐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契吒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伐臘毗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阿難陀補羅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蘇剌侘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瞿折羅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鄔闍衍那部彙考
唐〈太宗貞觀一則〉
邊裔典第七十六卷
恭御陀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恭御陀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恭御陀國。〈東印度境〉周千 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濱近海隅,山阜嶾嶙,土 地墊濕,稼穡時播。氣序溫暑,風俗勇烈。其形偉,其貌 黑,粗有禮義,不甚欺詐。至於文字同《中印度》,語言風 調,頗有異焉。崇敬外道,不信佛法。天祠百餘所,異道 萬餘人。國境之內數十小城,接山嶺,據海交。城既堅 峻,兵又勇敢。戚雄鄰境,遂無強敵。國臨海濱,多有奇 寶,螺貝珠璣,斯為貨用。出大青象,超乘致遠。從此西 南,入大荒野,深林巨木,干霄蔽日。行千四五百里,至 羯𩜁伽國。
羯𩜁伽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羯𩜁伽國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羯𩜁伽國〈南印度境〉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稼穡時播華果繁滋
[編輯]「林藪連綿,動數百里。出青野象,鄰國所奇。氣序暑熱, 風俗躁暴。性多狷獷,志存信義。言語輕捷,音調質正, 辭旨風則,頗與中印度」殊異。少信正法,多遵外道。伽 藍十餘所,僧徒五百餘人,習學《大乘》上座部法。天祠 百餘所,異道甚眾,多是尼乾之徒也。
《羯𩜁伽國》在昔之時,氓俗殷盛,肩摩轂擊,舉袂成帷。 有五通仙,棲岩養素,人或凌觸,退失神通,以惡咒術 殘害國人,少長無遺,賢愚俱喪,人煙斷絕,多歷年所。 頗漸遷居,猶未充實,故今此國人戶尚少。
城南不遠有窣堵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傍 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國境北陲大山嶺 上有石窣堵波,高百餘尺,是劫初時人壽無量歲,有 獨覺於此入寂滅焉。自此西北山林中行千八百餘里,至憍薩羅國。〈憍薩羅已見前由憍薩羅至案達羅國〉
案達羅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案達羅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南印度境〉周三 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號「瓶耆羅。」土地潤沃, 稼穡豐盛。氣序溫暑,風俗猛暴。語言辭調異《中印度》, 至於文字,軌則大同。伽藍二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 天祠三十餘所,異道亦多。
瓶耆羅城側不遠有大伽藍。重閣層臺製窮剞劂。佛 像聖容麗極工思。伽藍前有石窣堵波。高數百尺。並 阿折羅。〈唐言所行〉阿羅漢之所建也。所行羅漢伽藍西南 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昔在於此說 法。現大神通,度無量眾。
所行羅漢伽藍。西南行二十餘里至孤山。山嶺有石 窣堵波陳那。〈唐言童授〉菩薩於此作《因明論》。陳那菩薩者, 佛去世後,承風染衣,智願廣大,慧力深固,愍世無依, 思弘聖教,以為《因明》之論。言深理廣,學者虛功,難以 成業。乃匿跡幽岩,棲神寂定,觀述作之利害,審文義 之繁約。是時崖谷震響,煙雲變采,山神捧菩薩,高數 百尺,唱如是言:「昔佛世尊,善權導物,以慈悲心,說《因 明論》,綜括妙理,深究微言,如來寂滅,大義泯絕。今者 陳那菩薩福智悠遠,深達聖旨,《因明》之論重弘茲日。 菩薩乃放大光明,照燭幽昧。時此國王深生尊敬,見 此光明相疑入金剛定,因請菩薩證無生果。」陳那曰: 「吾入定觀察,欲釋深經,心期正覺,非願無生果也。」王 曰:「無生之果,眾聖攸仰。斷三界欲,洞三明智,斯盛事 也。願疾證之。」陳那是時心悅王請,方欲證受無學聖 果,時妙吉祥菩薩知而惜焉,欲相警誡,乃彈指悟之 而告曰:「惜哉!如何捨廣大心為狹劣志,從獨善之懷, 棄兼濟之願?欲為善利,當廣傳說。慈氏菩薩所製《瑜 伽師地論》,導誘後學,為利甚大。」陳那菩薩敬受指誨, 奉以周旋,於是覃思沉研,廣因明論,猶「恐學者懼其 文微辭約也,乃舉其大義,綜其微言,作《因明論》以導 後進。自茲己後,宜暢《瑜伽》盛業。」從此林野中南行千 餘里,至馱那羯磔迦國。
馱那羯磔迦部彙考〈大安達邏〉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馱那羯磔迦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馱那羯磔迦國。〈亦謂大安 達羅國南印度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地 膏腴,稼穡殷盛。荒野多邑居,少氣序溫暑。人貌黧黑, 性猛烈,好學藝。伽藍鱗次,荒蕪已甚,存者二十餘所, 僧徒千餘人,並多習學《大乘部法》。天祠百餘所,異道 亦多。
城東據山。有勿婆勢羅。〈唐言東山〉僧伽藍城西據山。有阿 伐羅勢羅。〈唐言西山〉僧伽藍,「此國先王為佛建剎,鑿川通 徑,疏崖峙閣,長廊廣廡,枕岩接岫,靈神警衛,聖賢遊 息。自佛寂滅千年之內,每歲有千凡夫僧同入安居, 罷安居日,皆證羅漢,以神通力陵虛而去。千年之後, 凡聖同居,自百餘年無復僧侶,而山神易形,或作豺 狼,或為猨狖,驚恐行人,以故空荒」,閴無僧眾。城南不 遠有大山巖婆毗吠伽。〈唐言清辨〉論師住阿素洛宮,待見 慈氏菩薩成佛之處。論師雅量弘遠,至德深邃,外示 僧佉之服,內弘龍猛之學。聞摩揭陀國護法菩薩宣 揚法教,學徒數千有懷談議,杖錫而往。至波吒釐城, 知護法菩薩在菩提樹,論師乃命門人曰:「汝行詣菩 提樹護法菩薩所,如我辭曰:『菩薩宣揚遺教導誘迷 徒,仰德虛心為日已久。然以』」宿願未果,遂乖禮謁菩 提樹者,誓不空見。見當有證,稱天人師護法菩薩,謂 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誠,未遑談議。」人 信往復,竟不會見。論師既還本土,靜而思曰:「非慈氏 成佛,誰決我疑?」於觀自在菩薩像前,誦《隨心陀羅尼》, 絕粒飲水。時歷三歲,觀自在菩薩乃現妙色身,謂論 師曰:「何所志乎?」對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 薩曰:「人命危脆,世間浮幻,宜修勝善,願生睹史多天。 於斯禮覲尚遠得見?」論師曰:「志不可奪,心不可貳。」菩 薩曰:「若然者,宜往馱那羯磔迦國城南山岩執金剛 神所,至誠誦持執《金剛陀羅尼》者,當遂此願。」論師於 是往而誦焉。三歲之後,神乃謂曰:「汝何所願,若此勤 勵?」論師曰:「願留此身,待見慈氏觀自在菩薩,指遣來 請,成我願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祕方,而謂之曰:「此岩石內有阿素洛宮,如法行請,石壁當開。開即入中,可 以待見。」論師曰:「幽居無睹,詎知佛興。」執金剛曰:「慈氏 出世,我當相報。」論師受命,專精誦持。復歷三歲,初無 異想。咒芥子以擊石,岩壁豁然而洞開,是時百千萬 眾觀睹忘返,論師跨其戶而告眾曰:「吾久祈請,待見 慈氏,聖靈警祐,大願斯遂,宜可入此,同見佛興。」聞者 怖駭,莫敢履戶,謂是毒蛇之窟,恐喪身命。再三告語, 唯有六人從入。論師顧謝時眾,從容而入。入之既已, 石壁還合,眾皆怨嗟,恨前言之過也。自此西南行千 餘里,至珠利耶國。
珠利耶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珠利耶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珠利耶國。」〈南印度境〉周二 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土野空曠,藪澤荒 蕪。居戶寡少,群盜公行。氣序溫暑,風俗奸兇。人性獷 烈,崇信外道。伽藍頹毀,粗有僧徒。天祠數十所,多露 形外道也。
城東南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昔 嘗於此處現大神通,說深妙法,摧伏外道,度諸人天。 城西不遠有故伽藍,提婆菩薩與羅漢論義之處。初, 提婆菩薩聞此伽藍有嗢呾羅〈唐言上〉阿羅漢,得六神 通,具八解脫,遂來遠尋,觀其風範。既至伽藍,投羅漢 宿。羅漢所居之處,惟置一床。提婆既至,無以為席,乃 聚落葉,指令就坐。羅漢入定,夜分方出。提婆於是陳 疑請決,羅漢隨難為釋,提婆尋聲重質,第七轉已,杜 口不酬,竊運神通力,往睹史多天,請問慈氏。慈氏為 釋,因而告曰:「彼提婆者,曠劫修行,賢劫之中,當紹佛 位,非爾所知,宜深禮敬。」如彈指頃,還復本座。乃復抑 揚妙義,剖析微言。提婆謂曰:「此慈氏菩薩聖智之釋 也,豈仁者所能詳究哉?」羅漢曰:「然!誠如來旨。」於是避 席禮謝,深加敬歎。從此南入林野中,行千五六百里, 至達羅毗荼國。
達羅毗荼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達羅毗荼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達羅毗荼國。〈南印度境〉周 六千餘里。國大都城號「建志補羅」,周三十餘里。土地 沃潤,稼穡豐盛,多花果,出寶物。氣序溫暑,風俗勇烈。 深篤信義,高尚博識,而語言文字,少異中印度。伽藍 百餘所,僧徒萬餘人,並皆遵學上座部法。天祠八十 餘所,多露形外道。昔如來在世,數遊此國,說法度人, 故無憂王於諸聖跡皆建窣堵波。建志補羅城者,即 達磨波羅。〈唐言護法〉《菩薩本生之城》。菩薩此國大臣之長 子也。幼懷雅量,長而弘遠。年方弱冠,王姬下降,禮筵 之夕,憂心慘悽,對佛像前殷勤祈請。至誠所感,神負 遠遁。去此數百里,至山伽藍,坐佛堂中。有僧開戶見 此少年,疑其盜也,更詰問之,菩薩具懷指告,因請出 家。眾咸驚異,遂允其志。王乃宣命,推求遐邇,乃知菩 薩神負遠塵。王既知之。增深敬異。自染衣已篤學精 勤。令聞風範。語在前記。
城南不遠有大伽藍,國中聰叡同類萃止。有窣堵波, 高百餘尺,無憂王所建也。如來在昔於此說法,摧伏 外道,廣度人、天。其側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 之所。自此南行三千餘里,至秣羅矩吒國。
秣羅矩吒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秣羅矩吒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秣羅矩吒國。〈亦謂枳秣羅國 南印度境〉「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周四十餘里。土田潟鹵, 地利不滋,海渚諸珍,多聚此國。氣序炎熱,人多黧黑, 志性剛烈,衺正兼崇。不尚遊藝,唯善逐利。伽藍故基 寔多,餘址存者既少,僧徒亦寡。天祠數百,外道甚眾, 多露形之徒也城東不遠有故伽藍,庭宇荒蕪,基址尚在,無憂王弟 大帝之所建也。其東有窣堵波,崇基已陷,覆缽猶存, 無憂王之所建立。在昔如來於此說法,現大神通,度 無量眾,用彰聖跡,故此標建。歲久彌神所願或遂。 國南濱海有秣剌耶山,崇崖峻嶺,洞谷深澗,其中則 有白檀香樹、栴檀伱婆樹,樹類白檀,不可以別。唯於 盛夏登高遠矚,其有大蛇縈者,於是知之,由其木性 涼冷,故蛇盤此。既望見已,射箭為記,冬蟄之後,方乃 採伐羯布羅香樹,松身異葉,華果斯別。初採既濕,尚 未有香,木乾之後,修理而析,其中有香,狀若雲母,色 如冰雪,此所謂「龍腦香」也。
秣剌耶山東有布呾洛迦山,山徑危險,岩谷㩻傾。山 頂有池,其水澄鏡,派出大河,周流繞山二十帀入南 海。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其有願見 菩薩者,不顧身命,厲水登山,忘其艱險,能達之者,蓋 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請見,或作自在天形,或為 塗灰。外道慰諭其人,果遂其願。從此山東北海畔有 城,是往南海僧伽羅國路。聞諸土俗曰:「從此入海,東 南可三千餘里,至僧伽羅國。」〈即獅子國已見晉時由僧伽羅至恭建那補羅〉
恭建那補羅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恭建那補羅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羅國。〈南印度境〉 「周五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地膏腴,稼穡 滋盛。氣序溫暑,風俗躁烈。形貌黧黑,情性獷暴。好學 業,尚德藝。伽藍百餘所,僧徒萬餘人,大小二乘,兼功 綜習。」天祠數百,異道雜居。王宮城側有大伽藍,僧徒 三百餘人,寔唯俊彥。其伽藍大精舍高百餘尺,中有 一切義成太子寶冠,高減二尺,飾以寶珍,盛以寶函。 每至齋日。出置高座。香花供養。時放光明。
城側大伽藍中有精舍,高五十餘尺。中有《刻檀慈氏 菩薩像》,高十餘尺。或至齋日,神光照燭。是聞二百億 羅漢之所造也。
城北不遠有多羅樹林,周三十餘里,其葉長廣,其色 光潤,諸國書寫,莫不採用。林中有窣堵波,是過去四 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其側則有《聞二百億羅漢遺 身舍利》窣堵波也。
城東不遠有窣堵波,基已傾陷,餘高三丈。聞諸先志 曰:「此中有如來舍利,或至齋日,時燭靈光。」在昔如來 於此說法,現神通力,度諸群生。城西南不遠有窣堵 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是聞二百億羅漢,於 此現大神通,化度眾生。傍有伽藍,惟餘基址,是彼羅 漢之所建也。從此西北,入大林野,猛獸暴害,群盜凶 殘。行二千四五百里,至摩訶剌侘國。
摩訶剌侘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摩訶剌侘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摩訶剌侘國。〈南印度境〉周 六千餘里。國大都城西臨大河,周三十餘里。土地沃 壤,稼穡殷盛。氣序溫暑,風俗淳質。其形偉大,其性傲 逸。有恩必報,有怨必復。人或凌辱,殉命以仇,窘急投 分,忘身以濟。將復怨也,必先告之,各被堅甲,然後爭 鋒。臨陣逐北,不殺已降。兵將失利,無所刑罰,賜之女 服,感激自死。國養勇士,有數百人,每將決戰,飲酒酣 醉,一人推鋒,萬夫挫銳,遇人肆害,國刑不加。每出遊 行,擊鼓前導。復飲暴象凡數百頭,將欲陣戰,亦先飲 酒,群馳蹈踐,前無堅敵。其王恃此人象輕陵鄰國。王 剎帝利種也,名補羅稽舍,謀猷弘遠,仁慈廣被,臣下 事之,盡其忠矣。今《戒》日:「大王東征西伐,遠賓邇肅,唯 此國人獨不臣伏。屢率《五印度》甲」兵,及召募諸國烈 將,躬往討伐,猶未克勝。其兵也如此,其俗也如彼。人 知好學,衺正兼崇。伽藍百餘所,僧徒五千餘人,大小 二乘,兼功綜習。天祠百數,異道甚多。
大城內外五窣堵波。並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 所。無憂王建也。自餘石甎諸窣堵波。其數甚多難用 備舉。
城南不遠有故伽藍。中有《觀自在菩薩石像》。靈鑒潛 被願求多果。
國東境有大山。疊嶺連嶂重巒絕巘。爰有伽藍基於 幽谷。高堂邃宇。疏崖枕峰。重閣層臺。背岩面壑阿折 羅〈唐言所行〉「阿羅漢所建。羅漢,西印度人也。其母既終,觀生何趣,見於此國受女人身?羅漢遂來至此,將欲導 化,隨機攝受。」入里乞食,至母生家。女子持食來施,乳 便流汁。親屬既見,以為不祥。羅漢說本因緣,女子便 證聖果。羅漢感生育之恩,懷業緣之致,將酬厚德,建 此伽藍。伽藍大精舍高百餘尺,中有石佛像,高七十 餘尺,上有石蓋七重,虛懸無綴,蓋間相去各三尺餘。 聞諸先志曰:「斯乃羅漢願力之所持也。或曰神通之 力;或曰藥術之功。」考厥《寔錄》,未詳其致。精舍四周,雕 鏤石壁,作如來在昔修菩薩行諸因地事。證聖果之 禎祥,入寂滅之靈應,巨細無遺,備盡鐫鏤。伽藍門外, 南、北、左、右各一石象。聞之土俗曰:「此象時大聲吼,地 為震動」,昔陳那菩薩多止此伽藍。自此西行千餘里, 渡耐秣陀河,至跋祿羯呫婆國。
跋祿羯呫婆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跋祿羯呫婆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跋祿羯呫婆國,周二 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土地鹹鹵,草木 稀疏。煮海為鹽,利海為業。氣序暑熱,迴風飆起。土俗 澆薄,人性詭詐。不知學藝,衺正兼信。伽藍十餘所,僧 徒三百餘人,習學大乘上座部法。天祠十餘所,異道 雜居。從此西北行二千餘里,至摩臘婆國。」
摩臘婆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摩臘婆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摩臘婆國。〈即南羅之國南印度 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據莫訶河東 南。土地膏腴,稼穡殷盛,草木榮茂,華果繁實。特宜宿 麥,多食餅麨。人性善順,大抵聰敏,言辤雅亮,學藝優 深。《五印度》境,兩國重學。「西南摩臘婆國,東北摩揭陀 國,貴德尚仁,明敏強學。」而此國也,衺正雜信。伽藍數 百所,僧徒二萬餘人,習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數百, 異道寔眾,多是塗灰之侶也。《國志》曰:「六十年前,王號 尸羅阿迭多。」〈唐言戒日〉「機慧高明,才學贍敏,愛育四生,敬 崇三寶。始自誕靈,洎乎沒齒,貌無瞋色,手不害生。象 馬飲水,漉而後飲,恐傷水性也」,其仁慈如此。在位五 十餘年,野獸狎人,舉國黎庶,咸不殺害。居宮之側,建 立精舍,窮諸工巧,備盡莊嚴,中作七佛世尊之像,每 歲恆設無遮大會,招集四方僧徒修施,四事供養,或 以三衣道具,或以七寶珍奇,奕世相承,美業無替。 大城西北二十餘里,至婆羅門邑,傍有陷坑,秋夏淫 滯,彌淹旬日,雖納眾流,而無積水。其傍又建小窣堵 波。聞諸先志曰:「昔者大慢婆羅門生身陷入地獄之 處。」昔此邑中有婆羅門,生知博物,學冠時彥,內外典 籍,究極幽微,曆數元文,若視諸掌。風範清高,令聞遐 被。王甚珍敬,國人宗重,門人千數,味道欽風。每自言 曰:「吾為世出,述聖導凡,先賢後哲,無與我比。彼大自 在天、婆藪天、那羅延天、佛、世尊者,人皆風靡,祖述其 道,莫不圖形,競修祗敬。我今德踰於彼,名擅於時,不 有所異,其何以顯?」遂用赤栴檀刻作大自在天、婆藪 天、那羅延天、佛、世尊等像,為座四足,凡有所至負以 自隨。其慢傲也如此。時西印度有苾芻跋陀羅樓支。 〈唐言賢愛〉妙極因明深窮異論,道風淳粹戒香郁烈,少欲 知足無求於物。聞而歎曰:「惜哉!時無人矣!今彼愚夫 敢行兇德。」於是荷錫遠遊來至此國,以其宿心具白 於王。王見弊服心未之敬,然高其志強為之禮,遂設 論座告婆羅門。婆羅門聞而笑曰:「彼何人斯?敢懷此 志?」命其徒屬來就論場,數百千眾前後侍聽。賢愛服 弊故衣敷草而坐。彼婆羅門踞所持座,非斥正法敷 述衺宗,苾芻清辨若流,循環往復。婆羅門久而謝屈, 王乃謂曰:「久濫虛名,罔上惑眾,先典有記,論負當戮。」 欲燒鑪鐵,令其坐上。婆羅門窘迫,乃歸命求救。賢愛 愍之,乃請王曰:「大王仁化遠洽,頌聲載途,當布慈育, 勿行殘酷,恕其不逮,唯所去就。」王令乘驢,遍告城邑, 婆羅門恥其戮辱發憤歐血。苾芻聞已往慰之曰:「爾 學苞內外,聲聞遐邇,榮辱之事進退當明。夫名者何 寔乎?」婆羅門憤恚深詈苾芻,謗毀大乘輕懱先聖,言 聲未靜地便坼裂,生身墜陷遺跡斯在。自此西南入 海交西北行二千四五百里,至阿吒釐國
阿吒釐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阿吒釐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阿吒釐國。〈南印度境〉周六 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居人殷盛,珍寶盈積。 稼穡雖備,興販為業。土地沙鹵,花果稀少。出胡椒樹, 樹葉若蜀椒也。出熏陸香樹,樹葉若棠梨也。氣序熱, 多風埃。人性澆薄,貴財賤德。文字、語言、儀形法則大 同摩臘婆國。多不信福,縱有信者,宗事天神。祠館千 餘所,異道雜居。從摩臘婆國西北行三百里,至契吒 國。
契吒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契吒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契吒國。〈南印度境〉周三千 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人戶殷盛,家室富饒。無 大君長,役屬摩臘婆國,風土物產,遂同其俗。伽藍十 餘所,僧徒千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數十,外 道眾多。從此北行千餘里,至伐臘毗國。
伐臘毗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伐臘毗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伐臘毗國。」〈即北羅羅國南印度 境〉周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地所產,氣 序所宜,風俗人性,同摩臘婆國。居人殷盛,家室富饒, 積財百億者,乃有百餘室矣。遠方奇貨,多聚其國。伽 藍百餘所,僧徒六千餘人,多學小乘正量部法。天祠 數百,異道寔多。如來在世,屢遊此國,故無憂王於佛 所止,皆樹旌表,建窣堵波。過去三佛座及經行說法 之處遺跡相間。「今王剎帝利種也。即昔摩臘婆國屍 羅阿迭多王之姪。今羯若鞠闍國尸羅阿迭多王之 子婿。號杜魯婆跋吒。」〈唐言常叡〉性情躁急,智謀淺近,然而 淳信「三寶,歲設大會七日,以殊珍上味供養僧眾。三 衣醫藥之價,七寶奇貴之珍」,既以總施,倍價酬贖。貴 德尚賢,尊道重學,遠方高僧,特加禮敬。去城不遠有 大伽藍,阿折羅阿羅漢之所建立,德慧、堅慧菩薩之 所遊止,於中制論,並盛流布。自此西北行七百餘里, 至阿難陀補羅國。
阿難陀補羅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阿難陀補羅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阿難陀補羅國。〈西印度境〉 周二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二十餘里。人戶殷盛,家室 富饒。無大君長,役屬摩臘婆國。土宜氣序,文字法則, 遂亦同焉。伽藍十餘所,僧徒減千人,習學小乘正量 部法。天祠數十,異道雜居。從伐臘毗國西行五百餘 里,至蘇剌侘國。
蘇剌侘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蘇剌侘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蘇剌侘國。〈西印度境〉周四 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西據莫醯河。居人殷 盛,家產富饒。役屬伐臘毗國。地上鹹鹵,華果稀少,寒 暑雖均,風飄不靜。土俗澆薄,人性輕躁,不好學藝,衺 正兼信。伽藍五十餘所,僧徒三千餘人,多學《大乘》上 座部法。天祠百餘所,異道雜居。國當西海之路,人皆 資海之利,興販為業,貿遷有無。去城不遠有郁鄯多 山。山頂有伽藍,房宇廊廡,多疏崖嶺。林樹鬱茂,泉流 交境,聖賢之所遊止,靈仙之所集住。從伐臘毗國北 行千八百餘里,至瞿折羅國
瞿折羅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瞿折羅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瞿折羅國。〈西印度境〉周五 千餘里。國大都城號「毗羅摩羅」,周三十餘里。土宜風 俗,同蘇剌侘國。居人殷盛,家產富饒。多事外道,少信 佛法。伽藍一所,僧百餘人,習學小乘法教,說一切有 部。天祠數十,異道雜居。王,剎帝利種也,年在弱冠,智 勇高遠,深信佛法,高尚異能。從此東南行二千八百 餘里,至鄔闍衍那國。
鄔闍衍那部彙考
[編輯]唐
太宗貞觀 年僧元奘往西域至鄔闍衍那國
[編輯]按《唐書》。不載。按《大唐西域記》。鄔闍衍那國。〈南印度境〉周 六千餘里。國大都城周三十餘里。土宜風俗,同蘇剌 侘國。居人殷盛,家室富饒。伽藍數十所,多有圮壞,存 者三五。僧徒三百餘人。大小二乘,兼功習學。天祠數 十,異道雜居。王,婆羅門種也,博覽衺書,不信正法。去 城不遠有窣堵波,無憂王作地獄之處。從此東北行 千餘里,至擲枳陀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