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第0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曆象彙編 第十八卷
曆象彙編 歲功典 第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

 第十八卷目錄

 孟春部雜錄

 孟春部外編

 立春部彙考一

  周總一則

  後漢總一則

  北魏總一則

  北齊總一則

  唐總一則 元宗開元一則 肅宗乾元一則

  遼總一則

  宋總一則 仁宗景祐一則 孝宗淳熙二則

  明太祖洪武一則 成祖永樂一則 神宗萬曆一則

歲功典第十八卷

孟春部雜錄

[編輯]

《公羊傳》王正月疏:「凡草物皆十三月萌芽,始出而首 黑。」

王者應以十三月為正,則命以「黑瑞。」

《易飛候》:「正月有偃月,必有嘉王。」

《易通卦驗》:「正月中,猛風至。」猛風動搖樹木有聲者, 《春秋感精符》。月建寅,物生之端,謂之人統,夏以為正。 《管子菁茅》謀孟春且至,溝瀆阮而不遂,谿谷報上之 水,不安於藏,內毀室屋,壞牆垣,外傷田野,殘禾稼。故 君謹守泉金之謝,物且為之舉。

「正月之朝」,穀始也。

《輕重甲篇》:「孟春既至,農事且起。大夫無得繕冢墓,理 宮室,立臺榭,築牆垣,北海之眾無得聚庸而煮鹽。」 《師曠占》五穀:「正月甲戌日,大風東來折樹者穀熟。甲 寅日,大風西北來者貴。庚寅日,風從西來者皆貴。」 《陶朱公書》:「雨水後陰多,主少水高下大熟。雷多,主人 民不安。月蝕,粟賤。虹見,主七月穀貴。」

十六日謂之「落燈」,夜晴。主高低皆熟。東南風,水鄉好。 西北風,主旱。

「正月上旬稱水」,卜十二月之水旱。初一日起,用一瓦 瓶,每朝取水稱之,重則雨多,輕則雨少。初一占正月, 初二占二月,餘倣此。

占桑葉貴賤,只看正月上旬,木在一日,則為蠶,食一 葉為甚貴。木在九日,則為蠶,食九葉為甚賤。

《尚書大傳》「以正月朝迎日於東郊,所以為萬物先而 尊事天也。」

《史記天官書》:「攝提格歲,歲陰左行在寅,歲星右轉居 丑。正月,與斗、牽牛晨出東方,名曰監德。色蒼蒼有光。 其失次,有應見柳。歲早,水;晚,旱。」

《白帝行德》,以正月二十日、二十一日,月暈圍常,大赦。 載謂有太陽也。

《漢書律歷志》:「正月乾之九三,萬物棣通,族出於寅八, 奉而成之,仁以養之,義以行之,令事物各得其理。寅, 木也,為仁,其聲商也,為義,故太簇為人統。」孟康曰: 「棣謂通意也。」

《淮南子天文訓》天一:「元始正月建寅,日月俱入營室 五度。天一以始建七十六歲日月,復以正月入營室 五度,無餘分,名曰一紀。」

《斗杓》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第五至第七為 杓;

《春秋繁露陽尊陰卑篇》:「陽氣以正月始出於地,生育 長養於上。」

《四祭》篇:「春曰祠。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大戴禮記·盛德》篇:「古者天子孟春論吏,德行、能理、功。 能德法者為有德,能行德法者為有行,能理德法者 為有能,能成德法者為有功。故論吏而法行,事治而 功成。」

《誥志》篇:「虞夏之歷,正建於孟春。於時冰泮發蟄,百草 權輿,瑞雉無釋物。乃歲俱生於東,以順四時。」

《博雅》:「正月有微霜,八月浮雲不歸。」

《後漢書郎顗傳》:「正月三日至乎九日,三公卦。」凡卦 法:一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三公,四為諸侯,五為王 位,六為宗廟。《音義》云:「分卦直日之法」,爻主一日,即三 日、九日,並為三公之日也。

《正月》者,歲之始也。王者則天之象,因時之序,宜開發 德號,爵賢命士,流寬大之澤,垂仁厚之德,順助元氣, 含養庶類。

《東方朔占書》:「上旬三日得甲,為上歲,四日中歲,五日 下歲。月內有甲寅,米賤。」

上旬一日得辛,旱,二日小收,三四日主水,麥半收,五 六日小旱七分收,八日歲稔。一云:「春旱不收。」又上旬 一日辛,麥收十分,二日禾蠶收三日;四日田蠶全收五日;六日,麻、粟、麥、蠶半收七日;八日早禾、麻、麥、粟少 收,絲貴。

上旬一日得卯,主禾十分收,二日低田半收,三四日 大水,五日、六日半收,七日、八日春澇全收。

上旬一日得辰,雨多;二日風多,先旱半熟,低田全收。 七月雨多,麻豆全收;三日雨晴,勻,四日收七分,五日 歲稔,六日大稔,七日水損田,蕎麥收;八日先旱後澇, 九日大麥收。仲夏水災,十日旱禾半收,十一日五穀 不收。冬大雪,十二日冬大雪,五穀收。

上旬一日、二日得酉,大豐。三日、四日,民安;五日至十 日中歲,民不安;十一日、十二日,歲大熟。

月內有三子葉少蠶多;無三子,則葉多蠶少。

月內有三卯宜豆,無則早種禾。

《白虎通五行篇》:「正月律謂之太簇何?太亦大也;簇者, 湊也,言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也。」

三正篇《禮·三正記》曰:「正朔三而改,文質再而復也。」三 微者,何謂也?陽氣始施黃泉,萬物動,微而未著也。十 一月之時,陽氣始養根株,黃泉之下,萬物皆赤,赤者, 盛陽之氣也,故周為天正,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時,萬 物始牙而白,白者陰氣,故殷為地正,色尚白也。十三 月之時,萬物始達,孚甲而出,皆黑,人得加功,故夏為 人正,色尚黑。《尚書大傳》曰:「夏以孟春月為正,殷以季 冬月為正,周以仲冬月為正。夏以十三月為正,色尚 黑,以平旦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色尚白,以雞鳴為 朔。周以十一月為正,色尚赤,以夜半為朔。」不以二月 後為正者,萬物不齊,莫適所統,故必以三微之月也。 《紼冕篇》謂之收者,十三月之時氣收本舉,生萬物而 達出之,故謂之「收。」

《士冠經》曰:「毋追,夏后氏之道。」夏統十三月為正,其飾 最大,故曰毋追。毋追者,言其追大也。

《論衡雷虛》篇:「正月陽動,故正月始雷。」

《說文》:「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謂之笙。十三簧,象鳳之身。」 《四民月令》:「正月地氣上騰,土長冒橛,陳根可拔。急菑 強土,黑壚之田。」

「正月糞疇。」疇,麻田也。

正月可種瓜、瓠、葵、芥、䪥,大小蔥、蒜、苜蓿及雜蒜亦種。 正月可作諸醬、肉醬、清醬。

正月,自朔暨晦,可移諸樹,「竹、漆、桐、梓、松、柏雜木。」唯有 果實者,及望而止,過十五日,則果少實。

《正月上辛日,掃去韭畦中枯葉》。

《獨斷》,夏以十三月為正,律中太簇,言萬物始蘇而生, 故以為正也。

《帝王世紀》:連山易,其卦以純艮為首,艮為山,山上山 下,是名連山。雲氣出內於山,夏以十三月為正人統, 艮漸正月,故以艮為首。

《三禮義宗》:五行之官木正曰:「勾芒」者,物始生皆勾屈 而芒角,因用為官名也。

《魏書律曆志》:「次卦正月,小過、《蒙》《益》、漸、泰。」

《齊民要術》:「桑柘熟時,收黑魯椹,即日以水淘取子,曬 燥,仍畦種,常薅令淨。明年正月移栽之,率五尺一根, 其下常劚掘種菉豆、小豆。栽後二年,慎勿採沐,大如 臂許。正月中移之,率十步一樹。行欲小,掎角不用正 相當,須取栽者。正月、二月中以鉤弋壓下枝,令著地, 條葉生高數寸,仍以燥土壅之,明年正月中截取而」 種之。

欲知歲所宜,以布囊盛粟等諸物種平量之,埋陰地, 冬至後五十日發取量之,息最多者,歲所宜也。 嫁李法,正月一日或十五日,以磚著李樹岐中,令實 繁。

種瓜法:冬天以瓜子數枚,內熱牛糞中,凍即拾聚,置 之陰地。正月地釋即耕,逐場布之,率方一步下一斗 糞,耕土覆之,肥茂早熟。

粟米酒,惟正月得作,餘月悉不成。用笨麴不用神麴, 粟米皆得作酒,然青穀米最佳。治麴淘米必須細淨, 以正月一日日未出前取水,日出即曬麴,至正月十 五日擣麴作末,即浸之。大率麴末一斗,堆量之水八 斗,殺米一石,米平量之,隨甕大小,率以此加以向滿 為度。隨米多少,皆平分為四分,從初至熟,四炊而已。 「預前經宿,浸米令液,以正月晦日向暮炊釀,正作饙 耳,不為再餾。飯欲熟時,預前作泥置甕邊,饙熟即舉 甑就甕下之,速以酒杷就甕中攪作兩三遍,即以盆 合甕口,泥密封,勿令漏氣,看有裂處,更泥封。七日一 酘,皆如初法。」四酘畢,四七二十八日酒熟。此酒須用 夜,不得白。日四度酘者,及初押酒時,皆迴身暎火。勿 使燭明。及度酒熟。便堪飲。

春候地氣始通,椓橛木長尺二寸,埋尺見其二寸。立 春後土塊散上沒橛,陳根可拔。此時二十日以後和 氣,即土剛,以此時耕一而當四,和氣去,耕四不當一。 種苜蓿法,正月燒去枯葉。

作春酒法:治麴欲淨,剉麴欲細,曝麴欲乾。其法以正 月晦日,多收河水,大率一斗麴,殺米七斗,用水四斗種冬瓜,傍牆陰地作區,圓二尺,深五寸,以熟糞及土 相和。正月晦日種,既生,以柴木倚牆,令其緣上,旱則 澆之。

陸璣《詩疏》:「蔞蒿,好生水邊及澤中。正月根芽生旁,莖 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葉可蒸為茹。」

《千金月令》:「正月宜服桑枝湯。取桑枝如箭幹大者,細 挫三升,熬令微黃,以水六升,煎三升,去滓,重湯煎二 升,下白蜜三合,黃明膠一兩,炙作末,煎成以不津器 貯之。」

《六典》·膳部「節日食料,有晦日膏糜。」

《宋史樂志》:「太簇之律,生氣湊達萬物,於三統為人正, 於四時為孟春,故元會用之。」

《宋景文公筆記》:宦者宮人言「正月」與上諱同音,故共 易為「初月。」王珪為修起居注,頗熟其文,因上言「秦始 皇帝名政改正。」音政月為端,月以正。音政為正。音征令,乞廢 正征音,一字不用。遂下兩制議。兩制共是其請,表去 其字。曾公亮疑而問予,予曰:「不宜廢。且月外尚有射 正,詩曰『不出正兮,不止正月矣』。」曾悟,密語相府,罷之。 《嬾真子錄》:僕仕於關中,於士人王毖君求家見一古 物似玉,長短廣狹,正如中指,上有四字,非篆非隸,上 二字乃正月也,下二字不可認。問之君求,云:「前漢剛 卯字也。漢人以正月卯日作佩之名,其一面曰正月 剛卯。」乃知今人立春,或戴春勝春幡,亦古制也。葢!剛 者強也,卯者劉也,正月佩之,尊國姓也,與陳湯所謂 強漢者同義。

《雲笈七籤》:「正月二日,取商陸根三十斤,淨洗粗切,長 一寸許,勿令中風,絹囊盛盡,懸屋北六十日,陰燥,為 末,以方寸匕水服,旦先食服八十日見千里,百日登 風履雲,久服成仙。」

《夢溪筆談》:正月陽氣始建,兆乎萬物,故曰「登明。」 《稿簡贅筆》:正月十六日,古謂之耗磨日。張說《耗日飲》 詩云:「『耗磨傳茲日,縱橫道未宜,但令不忌醉,翻是樂 無為』。又云:『上月今朝減,流傳耗磨辰。還將不事事,同 醉俗中人飲酒』。」如今之社日,此日但謂之耗日,官司 不開倉庫而已。

《二老堂詩話》:杜詩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蓋此 七日之間,須有三兩日陰,不必皆晴。疑子美紀實耳。 洪興祖引東方朔《占書》,謂歲後八日,一雞、二犬、三豕、 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穀。其日晴,則所主物育,陰則 災。天寶之亂,人物俱災,故子美雲爾。信如此說,穀乃 一歲之本,何略之也?

《周益公日記》:「正月逢三亥,桑田變成海。」是歲壬辰,正 月初六、丁亥、十八、己亥、三十、辛亥歲,有年。癸巳正月 亦三亥,則立春在逢亥之後,是歲大水。

《齊東野語》:秦始皇諱政,乃呼正月為「征月。」《史記·年表》 作「端月。」

王羲之父諱正,故每書正月為初月,或作一月。 《癸辛雜識》:「種葡萄法於正月之末,取葡萄嫩枝長四 五尺者,捲為小圍令緊,先治地土,鬆而沃之,以肥種 之止留二節在外。異時春氣發動,眾萌競吐,而土中 之節不能條達,則盡萃花於出土之二節,不二年成 大棚,其實大如棗,而且多液,此亦奇法也。」

折梅花插鹽中,花開酷有肥態,試之良然已與家仲 乙未正月十四日舟過鍾賈山,大雪探梅,僧院僧出 酒相餉,因論前事,僧言:「以醃豕滾汁熱貯瓶,梅,卻能 放葉結子。」余始知古人鹽梅和羹,故自同調。

山家清供,梅落英淨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楊 誠齋詩云:「纔看臘後得春饒,愁見風前作雪飄。脫蕊 收將熬粥吃,落英仍好當香燒。」

《王氏談錄》:「茶品高而多年者必稍陳,遇有茶處,春初 取新芽輕炙,雜而烹之,氣味復在。」

《通考》:「正月,邀客飲春酒,為履端之會。」

正月己丑日,白雞祀竈。宜蠶 種靛正月中以布袋盛子浸之,芽出撒地上,用灰糞 覆蓋,待放葉澆水,糞長二寸許,分栽,俟葉厚方割,將 葉浸水缸內一晝夜,濾淨。每缸內用礦灰八兩,以木 扒打轉,澄清去水,是謂頭靛、二靛、三靛,法亦如之。 種黃麻,古云:「十耕蘿蔔九耕麻。」地宜肥熟,須殘年墾, 俟凍過則土酥,至春鋤成行壟。正月半前下種種子 取斑黑者為上。

正月夜欲臥,盪熱鹽湯一盆,從膝下洗至足方臥,以 通泄風毒腳氣,勿令壅滯。

治果木蠹蟲。正月削杉木作釘,塞其穴,則蟲立死。 《便民圖纂》:種茄匏、冬瓜、葫蘆、黃瓜、菜瓜,正月預先以 糞和灰土,或盆或桶盛貯,候發熱過,以子插灰中,常 以水灑之,日間朝日影,夜間收於竈側暖處,候生甲 時分種於肥地。

正月諸色果木樹芽未生之時,於根旁掘土寬深,將 根截去,留四邊亂根勿動,用土覆蓋,築令堅實,則結 果肥大,勝插接者,謂之「騸樹。」

正月取弱柳枝,大如臂,長一尺半,燒下頭二三寸埋之,用杵打實,常以水澆之,必數枝俱生。留三四條茂 者,削去枝梢,其枝必茂。或栽插者,長五六尺亦得。 正月修桑,削去枯枝及低小亂枝條,根旁開掘,用糞 土培壅。此月不修理,則葉生遲而薄。

《視聽抄》:吳諺曰:「正月逢三亥,湖田變成海。」謂水大也。 壬辰年正月初六日己亥,十八日辛亥,三十日癸亥, 是葳大澇,湖田顆粒不收。癸巳正月亦有三亥,然一 亥在立春前,是歲無水災。

《研北雜志》:「世謂正月三日為田本命,浙西人謂之『夏 正三』」,言夏正之三日。俗以是日稱水,以重為上,有年 極驗。

《丹鉛續錄》:「吳下田家以正月八日夜,立一竿於平地, 月初出有影即量之,據其長短,移於水面,就橋柱畫 痕記之。梅雨水漲,必到所記之處。」

《缾史月表》,「正月,花盟主,梅花寶珠,茶花客卿,山茶,鐵 幹海棠花使令,瑞香,報香,木瓜。」

《花曆》正月,蕙蘭芳,瑞香烈,櫻桃始葩,徑草綠,望春初 放,百花萌動。

《月令》演「正月天臘。」歲旦《油卜》:人日金吾弛禁。十五耗磨日:十六 買兩夜燈。十七十八補《天穿》。十九送窮。二十九 《田家五行》「正月十六日喜西南風,為入門風,主低,田 大熟。」

《農政全書》:「金櫻子,取其刺可卻姦,取其花,香味可玩, 取其子可作藥,正月插。」

《五加皮》「取其幹,可作骨,取其刺,可卻姦。取其芽,可食, 取其根皮作藥作酒,正月插。」

山東種薯法:「沙地深,耕起土坑深二尺,用糞和土各 半,填入坑中,足踐實。正月中畦種薯,苗長,又加土壅 之。」

居家必用正月丁卯、甲辰、丙辰、丁未、己未、乙酉、丁酉 造,麪醬酒醋吉 上春嫩茶芽,每五百錢重,以綠豆一升,去殼蒸焙,山 藥十兩,一處細磨,別以腦麝各半錢重,入盤同研,約 二千杵,罐內密封,窨三日後可以烹點,愈久香味愈 佳。

《遵生八牋》:「立春後庚子日,宜溫蔓菁汁,合家並服,不 拘多少,可除瘟疫。」

《本草綱目》:「神桃,是桃實著樹,經冬不落者,正月采之, 中實者良。」

苦菜「即苦蕒」也。春初生苗,有赤莖、白莖二種。 「盧都子」樹高六七尺,其葉微似棠梨。春前生花,朵如 丁香,蔕極細,倒垂。正月乃敷白花。

靈雀者,小鳥也,一名「蜜母」,黑色。正月至巖石間尋求 安處,群蜂隨之也。南方有之。

白英俗名「排風子。」正月生苗,白色可食。

韭正月分蒔,宜肥壤,數枝一本,則茂而根大。

《岩棲幽事》:戊戌春正三日夜大雪,余偶戲云:「雪者洗 慾戒之齷齪,灑火坑之煩惱,填世路之坎坷,喚夜氣 之清曉。」客曰:「此便可作雪贊。」

《續文獻通考》:「黃河自立春後東風解凍,河邊人候水 凡一寸,則夏秋當至一尺,頗為信驗,謂之信水。」 《山居要錄》:「正月種芋秧,先鋤地一遍,以新黃土覆在 鋤過地上,將芋芽向上密排種之,用草覆蓋,候發三 四葉,約四五寸高,於三月間移栽之。」

「種大葫蘆,正月中掘地作坑,方四五尺,深如之,實填 油、麻、菉、豆、䕸及爛草等一重,糞土一重草,如此四五 重,向上一尺餘。著糞土種十餘顆子,待生後,揀取四 莖肥好者,每兩莖相著一處,以竹刀子刮去半皮,以 物纏之,以牛糞黃泥封之,一如接樹法裹之,待相著 活後,各除一頭。」又取此兩莖相著,如前法治,待得活 後,惟留一莖,四莖合為一本。待著子,揀取兩個周正 好大者,餘旋除之。如是舊是一斗,可容一石也。若須 為器,以模盛之,隨人所好。

《燕都游覽記》:「燈市在東華門王府街東,崇文街西,亙 二里許。自正月初八日起,至十八日而罷。」

孟春部外編

[編輯]

《蠡海集》:「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 於九,原始要終也。」

《白衣經》。「正月八日,南無華嚴眾意甘露苦王觀世音 菩薩示現。」

《佛書》:「正月初六日江州武平南安白花巖定光佛生。」 《道書》:「正月初四日,太上大道玉晨君登玉霄琳房,四 盼天下有志節遠遊之心者。」

「正月三日,北斗翼聖真君降《三元延壽書》:「正月初三日,萬神都會。」

《雲笈七籤》:「正月九日,朝太素三元君。」

《集仙錄》:「嗣天師張衡字子平,與妻盧氏,漢靈帝光和 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於陽平山白日飛昇。」

《高僧傳》:釋道安,常山人,形甚陋,寓襄陽宣法寺,注經, 乃誓曰:「若所注不遠,願見瑞相。」夜夢賓頭盧曰:「君所 注殊合理。」至秦建元正月二十七日,有異僧形亦甚 陋,來寺寄宿講堂直殿者,夜見異僧從窗出入,安起 禮之,問可度脫否,云:「至某月日方可度耳。」卒如其言。 《史纂左編》:馬鈺號丹陽子,全真祖師命鈺鎖庵,時隆 冬,風雪四入,庵之所有,惟筆硯枕席、布衾草履而已。 然形神沖暢,如在春風和氣中。正月十一日鎖啟,師 謂鈺曰:「從我歸去,居崑崙煙霞洞。」

《遵生八牋》:「唐有虛耗小鬼,空中竊取人物,終南山進 士鍾馗能捉之,以刳其目,劈而啗之,故當正月圖之 以厭鬼。」

《楚通志》:「何許、陳三女,相約入山修真。大中元年正月 初五日,雷雨作,仙樂隱隱雲霧中,遙見三女,忽不知 所在,馬蹄鞋蹟,俱留山上。」

《廣異志》:「南方赤帝女,學道得仙,居高陽崿山桑樹上。 正月一日銜柴作巢,至十五日成。或作白鵲,或作女 人。赤帝焚之,女即升天,因名帝女桑。」今人至十五日 焚鵲巢作灰汁,浴蠶子指絲,象此也。

《西溪藂語》:《靈奇祕要》:辟兵法:正月上寅日,禹步取寄 生木三,咒曰:「喏皋,敢告日月震雷,令人無敢見我,我 為大帝使者。」乃斷取五寸,陰乾百日,為簪二七,循頭 上,居眾人中,人不見。

立春部彙考一

[編輯]

周天子以立春日帥公卿諸侯大夫迎春於東郊,行 「布德施惠之令。」

按《禮記月令》:孟春之月,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 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 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 東郊。還反,賞公卿大夫於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 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陳注迎春東郊,祭太皞、勾芒也。

後漢

[編輯]

後漢以立春日,京師百官及郡國皆以青衣迎春於 東郊,始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下寬大之詔。

按《後漢書禮儀志》: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 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 立青幡,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 官不。立春之日,下寬大書曰:「制詔三公,方春東作,敬 始慎微,動作從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皆須麥秋。退 貪殘,進柔良,下當用者如故事。」

《獻帝起居注》曰:「建安二十二年二月壬申,詔書絕。立春寬緩詔書不復行。」

按《祭祀志》:「立春之日,迎春於東郊,祭青帝勾芒。車旗 服飾皆青,歌《青陽》,八佾舞《雲翹》之舞。及因賜文官太 傅、司徒以下縑各有差。」

《月令章句》曰:「東郊去邑八里,因木數也。」 《皇覽》曰:「距冬至日四十六日,則天子迎春於東堂,距邦八里,堂高八尺,堂階三等,青稅八乘,旗旄尚青,田車載矛,號曰助天生。唱之以角,舞之以羽翟,此迎春之樂也。」

又按《志》:懸邑立春之日,皆青幡幘,迎春於東郭外。令 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東郭外野中。迎春至者, 自野中出,則迎者拜之而還,弗祭,三時不迎。

北魏

[編輯]

魏以立春日,遣有司迎春於東郊。

按:《魏書禮志》:「立春之日,遣有司迎春於東郊,祭用酒 酺棗栗,無牲幣。」

北齊

[編輯]

北齊以立春日受朝,三公讀令賜酒,有司迎春於東 郊。

按《隋書禮儀志》:「後齊立春日,皇帝服通天冠,青介幘, 青紗袌,佩蒼玉,青帶青褲,青襪舄,而受朝於太極殿。 尚書令等坐定,三公郎中詣席跪讀時令訖,典御酌 酒巵,置郎中前,郎中拜,還席伏飲,禮成而出。」 又按 志,「立春前五日,於州大門外之東,造青牛兩頭,耕夫 犁具。立春,有司迎春於東郊,登青幡於青牛之傍焉。」

[編輯]

唐以「立春日祀青帝。」

按:《唐書禮樂志》:「立春祀青帝,以太皞氏配。歲星三辰 在壇下之東北,七宿在西北,勾芒在東南。」

元宗開元二十五年制以立春日迎春東郊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開元二十五年制:「自今後立春之 日,朕當率公卿親迎春東郊。」

肅宗乾元元年立春日御宣政殿讀時令

[編輯]

按《唐書肅宗本紀》:「乾元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丙寅立春,御宣政殿,令太常卿於休烈讀時令。」

[編輯]

遼以立春日,皇帝御殿進酒,戴勝始親執杖,鞭土牛, 賜百官茶酒。

按《遼史禮志》。立春儀。皇帝出。就內殿拜先帝御容。北 南臣僚丹墀內合班再拜可矮。請幫助識別此字。以上入殿賜坐,帝 進御容酒,陪位並侍立,皆再拜。一進酒臣僚下殿,左 右相向立。皇帝戴幡勝等第賜幡勝。臣僚簪畢,皇帝 於土牛前上香,三奠酒,不拜。教坊動樂,侍儀使跪進 綵杖,皇帝鞭土牛,《可矮》。請幫助識別此字。以上北南臣僚丹墀內合 班跪左膝受綵杖,直起再拜。贊「各祗候司辰報春至」, 鞭土牛三匝,矮請幫助識別此字。「鞭止。引節度使以上上殿撒穀豆、 擊土牛撒穀豆許眾奪之。」臣僚依位坐,酒兩行,春盤 入。酒三行畢,行茶皆起,禮畢。

[編輯]

宋以立春日祀青帝及嶽瀆之神。

按《宋史禮志》:「立春祀青帝,以帝太昊配,勾芒、歲星、三 辰、七宿從祀。」 又按志:「立春祀東嶽岱山於兗州,東 鎮沂山於沂州,東海於萊州,淮瀆於唐州。」

仁宗景祐元年始頒土牛經於天下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景祐元年,司天監 校《土牛經》,去其復重,釋牛色等四篇,為農事之占。十 月己巳,命知制誥丁度序之頒天下。其牛色及執策 者衣,並以歲月支幹納音」相配。

按宋向孟《土牛經》釋:春牛顏色第一,常以歲於為頭 色。從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干。甲乙木,其色 青;丙丁火,其色赤;戊己土,其色黃;庚辛金,其色白;壬 癸水,其色黑。餘倣此。支為身色。從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寅卯木,其色青;巳午火,其色 赤;申酉金,其色白;子亥水,其色黑;辰戌、丑未土,其色 「黃,餘皆倣此,納音為腹,從金木水火土」為納音,金白, 木青,水黑,火赤,土黃。以此五色言之,立春日,干色為 角耳尾,支色為脛脡,納音色為蹄。假令甲子歲立春, 甲為干,其色青,用青為牛頭;子為支,其色黑黑為身, 納音金,其色白,白為腹。丙寅日立春,丙為干,其色赤, 用赤為角耳尾;寅為支,其色青,用青為脛脡納音是 火,其色赤,用赤為蹄。 《釋策牛人衣服》第二,以立春 日干為衣色,支為勒帛色,納音為襯服色。假令戊子 日立春,戊為干,當用黃衣,子為支,當用黑為勒帛納 音是火,當用赤為襯服。其策牛人頭屨鞭策,各隨時 候之宜是也,用紅紫頭鬚之類。 《釋策牛人前後》第 三。凡春在歲前,則人在牛「後;若春在歲後,則人在牛 前。春與歲齊,則人牛並立。假令立春在十二月內,則 是春在歲前,即人在牛後;立春在正月內,則是春在 歲後,即人在牛前。若立春在歲日同,即是春與歲齊, 人牛並立。陽歲人居左,陰歲人居右。寅辰午申戌子 為陽歲,卯巳未酉亥丑為陰歲。」 釋「籠頭韁索,第四 孟年以麻為」之。寅申巳亥為孟年,仲年以草為之。子 午卯酉為仲年,季年以絲為之。辰戌丑未為季年。凡 韁索長七尺二寸,像七十二候。凡秦者,乃牛鼻中環 木也,亦名曰拘。拘秦者,牛鼻中木也,以桑柘木為之, 即以每年正月中宮色為之。假令寅申巳亥年正月, 中宮二黑,用黑色《拘秦》。子午卯酉年正月,中宮八「白, 用白色《拘秦》。」辰戌丑未年正月中宮「五黃,用黃色《拘 秦》。」

孝宗淳熙二年冬十二月以立春日為太上皇帝行慶壽禮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淳熙二年十一月, 詔太上皇帝聖壽無疆,新歲七十,以十二月十七日 立春行慶壽禮。是日早,文武百僚並簪花赴文德殿 立班,聽宣慶壽赦。宣赦訖,從駕至德壽宮,行慶壽禮, 致詞曰:「皇帝臣某言,天祐君親,錫茲難老。惟春之吉, 年德加新。臣某與群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餘與前上壽儀注同。禮畢,從駕官、應奉宮禁衛等並 簪花從駕還內,文武百僚文德殿拜表稱賀。

淳熙十年十二月,以太上皇后新年七十,詔以立春 日行慶賀之禮。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禮志》云云。

[編輯]

太祖洪武二十六年定有司進春之儀

[編輯]

按《明會典》,凡進春,先期數日奏聞,欽天監遣官至順 天府候氣,屆期奏進。舊儀與見行微有不同,備列於 左:洪武二十六年定,是日早,文武百官各具朝服,於 丹墀北向立。應天府官置春案於丹墀中道之東,引 禮引府縣官就拜位,贊鞠躬,樂作,四拜平身,樂止。典 儀唱:「進春。」引府縣官舉春案,樂作,由東階陞,跪置於 丹墀中道。俯伏、興、平身。樂作。又四拜。禮畢。鳴贊唱排 班。引禮引文武官北向立。贊班齊。致詞官詣中道之 東跪奏云:「新春吉辰、禮當慶賀。」贊鞠躬,樂作。贊五拜 三叩頭訖,樂止。儀禮司奏「禮畢。」

====成祖永樂 年改定鞭春之儀====按《明會典》:有司鞭春,永樂中定。每歲有司預期塑造 春牛並芒神。立春前一日,各官常服輿迎至府州縣 門外。土牛南向,芒神在東,西向。至日清晨,陳設香燭 酒果,各官俱朝服。贊「排班」,班齊,贊「鞠躬」,四拜興,平身。 班首詣前跪,眾官皆跪。贊「奠酒」,三奠酒訖,贊「俯伏,興, 復位。」又四拜畢,各官執綵杖排立於土牛兩傍。贊長 官擊鼓三聲,擂鼓,贊「鞭春。」各官環擊土牛者三,贊禮 畢。 又按《會典》,凡每歲立春前期五日,欽天監官面 奏,差官二員往順天府候氣,至之日回監具呈依書 占奏。 又按《會典》,凡立春前期,候氣官同順天府官 赴東直門外,導迎芒神春牛至府。

神宗萬曆八年又定進春之儀

[編輯]

按《明會典》、萬曆八年定先一日,鴻臚寺執事官設春 案一張於皇極殿外東王門簷下。是日文武百官各 具朝服侍班。執事官先詣中極殿行禮如常儀。鴻臚 寺堂上官跪奏「請陞殿。導駕官前導,教坊司樂作。上 御皇極殿陞座,樂止。錦衣衛傳鳴鞭引人。序班引順 天府等官先就拜位。鳴贊贊『鞠躬』。」樂作。四拜興、平身。 樂止。內贊立於東王門外。贊進春。引人序班引順天 府府尹至東王門外,鴻臚寺堂上官招呼起案,樂作。 抬案。序班舉春案,至正門外簷下置定,樂止。引人序 班引府尹至案前立,內贊隨至簷下立。贊「跪」,鴻臚寺 堂上官傳跪,外贊亦贊跪。內贊贊「進春。」府尹奏「臣某 等謹進,某年春。」又奏「皇太后陛下春」、中宮殿下春、某 王殿下春,俱在午門外伺候請命。司禮監官捧進請 旨。承旨畢,內贊贊「俯伏。」鴻臚寺堂上官傳「俯伏。」外贊 亦贊「俯伏」,樂作,興、平身。樂止。引人序班將府尹引下, 鴻臚寺堂上官招呼起案、抬案。序班舉春案至原處 置定,府尹仍入原班立。外贊贊「鞠躬」,樂作,四拜,興、平 身,樂止。順天府等官退下侍立。對贊贊排班。班齊,文 武百官入班立定。鳴贊贊「跪。」鴻臚寺堂上官一員於 丹陛中道跪,致詞云:「新春吉辰,禮當慶賀。」致畢,起身 一躬,由東邊門入,殿內侍立。鳴贊贊「俯伏」,樂作,興,五 拜,叩頭,興。平身,樂止。鴻臚寺堂上官殿內跪奏:「禮畢。」 傳贊「禮畢。」鳴鞭。駕興,百官退。進春樂與朝賀同。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