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第265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六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六十五卷
理學彙編 學行典 第二百六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學行典

 第二百六十五卷目錄

 隱逸部名賢列傳九

  隋

  李士謙      徐則

  張文詡      崔廓

  崔賾       趙昱

  河上丈人     張清豐

  鄭翻       楊伯醜

  司馬郊

  唐

  王績       朱桃椎

  孫思邈      迴溪翁

  田游巖      史德義

  孟詵       王友貞

  陳元敬      李元愷

  王希夷      衛大經

  武攸緒      白履忠

  盧鴻       吳筠

  秦系       張志和

  陸羽       孔述睿

  崔覲       賀知章

  陸龜蒙

學行典第二百六十五卷

隱逸部名賢列傳九

[編輯]

[編輯]

李士謙

[編輯]

按《隋書隱逸傳》:「李士謙,字子約,趙郡平棘人也。髫齔 喪父,事母以孝聞。母曾嘔吐,疑為中毒,因跪而嘗之。 伯父魏岐州刺史瑒深所嗟尚,每稱曰:『此兒吾家之 顏子也』。年十二,魏廣平王贊辟開府參軍事。後丁母 憂,居喪骨立。有姊適宋氏,不勝哀而死。士謙服闋,捨 宅為伽藍。脫身而出,詣學請業,研精不倦,遂博覽群」 籍,兼善天文術數。齊吏部尚書辛術召署員外郎,趙 郡王叡舉德行,皆稱疾不就。和士開亦重其名,將諷 朝廷,擢為國子祭酒。士謙知而固辭,得免。隋有天下, 畢志不仕,自以少孤,未嘗飲酒食肉,口無殺害之言。 至於親賓來萃,輒陳樽俎,對之危坐,終日不倦。李氏 宗黨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會極歡,無不沈醉諠 亂。嘗集士謙所,盛饌盈前,而先為設黍,謂群從曰:「孔 子稱黍為五穀之長,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 容可違乎』?」少長肅然,不敢弛惰,退而相謂曰:「既見君 子,方覺吾徒之不德也。」士謙聞而自責曰:「何乃為人 所疏,頓至於此!」家富於財,躬處節儉,每以振施為務。 州里有喪事不辦者,士謙輒奔走赴之,隨乏供濟。有 兄弟分財不均,至相鬩訟,士謙聞而出財,補其少者, 令與多者相埒。兄弟媿懼,更相推讓,卒為善士。有牛 犯其田者,士謙牽置涼處,飼之過於本主。望見盜刈 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嘗執盜粟者,士謙慰諭 之曰:「窮困所致,義無相責。」遽令放之。其奴嘗與鄉人 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斃於手下。震惶懼請罪,士 謙謂之曰:「卿本無殺心,何為相謝?然可速去,無為吏 之所拘。」性寬厚,皆此類也。其後出粟數千石,以貸鄉 人,值年穀不登,債家無以償,皆來致謝。士謙曰:「吾家 餘粟,本圖賑贍,豈求利哉!」於是悉召債家,為設酒食, 對之燔契,曰:「債了矣,幸勿為念也。」各令罷去。明年大 熟,債家爭來償謙,謙拒之,一無所受。他年又大饑,多 有死者,士謙罄竭家資,為之糜粥,賴以全活者將萬 計。收埋骸骨,所見無遺。至春,又出糧種分給貧乏。趙 郡農民德之,撫其子孫曰:「此乃李參軍遺惠也。」或謂 士謙曰:「子多陰德。」士謙曰:「所謂陰德者何?猶耳鳴,己 獨聞之,人無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陰德之有?」 士謙善談元理,嘗有一客在坐,不信佛家應報之義, 以為外典無聞焉。士謙喻之曰:「積善餘慶,積惡餘殃, 高門待封,掃墓望喪,豈非休咎之應耶?《佛經》云:『輪轉 五道,無復窮已』。」此則賈誼所言「千變萬化,未始有極, 忽然為人之謂也。佛道未東,而賢者已知其然矣。至 若鯀為黃」熊,杜宇為《鶗鴂》,《褒君》為龍,《牛哀》為「獸」,君子 為鵠,小人為猿,彭生為豕,如意為犬,黃母為黿,宣武 為龜,鄧艾為牛,徐伯為「魚」,鈴下為「烏」,書生為「蛇羊。」請幫助識別此字。 「前身李家之子。此非佛家變受異形之謂邪?」客曰:「邢 子才云:『豈有松柏後身化為樗櫟』?僕以為然。」士謙曰: 「此不類之談也。變化皆由心而作,木豈有心乎?」客又 問三教優劣,士謙曰:「佛,日也;道,月也;儒,五星也。」客亦 不能難而止。士謙平生喜為《詠懷詩》,輒毀棄其本,不 以示人。又嘗論刑罰,遺文不具載,略曰:「帝王製法,沿」

革不同,自可損益,無為頓改。今之贓重者死,是酷而
考證
不懲也。《語》曰:「人不畏死,不可以死恐之。」愚謂此罪宜

從肉刑,刖其一趾,再犯者斷其右腕;《流刑》刖去右手 三指,又犯者下其腕。小盜宜黥,又犯則落其所用三 指,又不悛下其腕,無不止也。無賴之人,竄之邊裔,職 為亂階,適所以召戎矣,非求治之道「也。博奕淫遊,盜 之萌也,禁而不止,黥之則可。」有識者頗以為得治體。 開皇八年,終於家,時年六十六。趙郡士女聞之,莫不 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參軍死乎!」會葬者萬餘人。 鄉人李景伯等以士謙道著丘園,條其行狀,詣尚書 省請先生之諡,事寢不行,遂相與樹碑於墓。其妻范 陽盧氏,亦有婦德,及夫終後,所有賻贈,一無所受,謂 州里父老曰:「參軍平生好施,今雖殞歿,安可奪其志 哉!」於是散粟五百石,以賑窮乏。

徐則

[編輯]

按《隋書隱逸傳》:「徐則,東海郯人也。幼沈靜,寡嗜慾。受 業於周弘正,善三元,精於議論,聲擅都邑。則歎曰:『名 者實之賓,吾其為賓乎』?遂懷棲隱之操,杖策入縉雲 山。後學數百人,苦請教授,則謝而遣之。不娶妻,常服 巾褐。陳太建時,應召來,憩於至真觀。期月,又辭入天 台山,因絕穀養性,所資唯松水而已。雖隆冬沍寒,不」 服綿絮,太傅徐陵為之刊山立頌。初在縉雲山,太極 真人徐君降之曰:「汝年出八十,當為王者師,然後得 道也。」晉王廣鎮揚州,知其名,手書召之曰:「夫道得眾 妙,法體自然,包涵二儀,混成萬物,人能弘道,道不虛 行。先生履德養空,宗元齊物,深明義味,曉達法門,悅 性沖元,怡神虛白,餐松餌朮,棲息煙霞,望赤城而待 風雲,遊玉堂而駕龍鳳。雖復藏名台岳,猶且騰實江 淮,藉甚嘉猷,有勞寐寤,欽承素道,久積虛襟,側席幽 人,夢想巖穴。霜風已冷,海氣將寒,偃息茂林,道體休 悆。昔商山四皓,輕舉漢庭;淮南八公,來儀藩邸。古今 雖異,山谷不殊,市朝之隱,前賢已說,導凡述聖,非先 生而誰?故遣使人,往彼延請,想無勞束帛,賁然來思, 不待蒲輪,去彼空谷,希能屈己,佇望披雲。」則謂門人 曰:「吾今年八十一,王來召我,徐君之旨,信而有徵。」於 是遂詣揚州。晉王將請受道法,則辭以時日不便。其 後夕中,命侍者取香火,如平常朝禮之儀,至於五更 而死,支體柔弱如生,停留數旬,顏色無變。晉王下書 曰:「天台真隱東海徐先生,虛確居宗,沖元成德,齊物 處外,檢行安身,草褐蒲衣,餐松餌朮,棲隱靈岳,五十 餘年。卓矣仙才,飄然勝氣,千尋萬頃,莫測其涯。寡人 欽承道風,久餐德素,頻遣使乎,遠此延屈,冀得虔受 上法,式建良緣。至止甫爾,未淹旬日,厭塵羽化,反真 靈府,身體柔軟,顏色不變,經方所謂屍解地仙者哉? 誠復師禮未申,而心許有在,雖忘怛化,猶愴於懷。喪 事所資,隨須供給。霓裳羽蓋,既且騰雲,空槨餘衣詎 藉墳壟,但杖舄猶存,示同俗法。宜遣使人送還天台 定葬。」是時自江都至於天台,在道多見,則徒步,雲得 放還。至其舊居,取經書道法分遺弟子。仍令淨掃一 房,曰:「若有客至,宜延之於此。」然後跨石樑而去,不知 所之。須臾屍柩至,方知其靈化,時年八十二。晉王聞 而益異之,賵物千段,遣畫工圖其狀貌,令柳𧦬為之。 《讚》曰:可道非道,常道無名。上德不德,至德無盈。元風 扇矣。而有先生,夙鍊金液,怡神玉清。石髓方軟,雲丹 欲成。言追葛稚,將侶茅嬴。我王遙屬,爰感靈誠。柱下 暫啟,河上「沈精,留符告信,化杖飛聲。永思靈跡,曷用 攄情。時披素繒,如臨赤城。」時有建安宋玉泉、會稽孔 道茂、丹陽王遠知等,亦行辟穀,以松水自給,皆為煬 帝所重。

張文詡

[編輯]

按《隋書隱逸傳》:「張文詡,河東人也。父琚,開皇中為洹 水令,以清正聞。有書數千卷,教訓子姪,皆以明經自 達。文詡博覽文籍,特精《三禮》。其《周易》《詩》《書》及《春秋》三 傳,並皆通習。每好鄭元註解,以為通博。其諸儒異說, 亦皆詳究焉。高祖引致天下名儒碩學之士,其房暉 遠、張仲讓、孔籠之徒,並延之於博士之位。文詡時遊」 太學,暉遠等莫不推伏之,學內翕然,咸共宗仰。其門 生多詣文詡請質疑滯,文詡輒博引證據,辨說無窮, 唯其所擇。治書御史皇甫誕,一時朝彥,恆執弟子之 禮,適至南臺,遽飾所乘馬,就學邀屈。文詡每牽馬步 進,意在不因人以自致也。右僕射蘇威聞其名而召 之,與語大悅,勸令從官。文詡意不在仕,固辭焉。仁壽 末,學廢,文詡策杖而歸,灌園為業。州郡頻舉,皆不應 命。事母以孝聞。每以德化人,鄉黨頗移風俗。嘗有人 夜中竊刈其麥者,見而避之。盜因感悟,棄麥而謝。文 詡慰諭之,自誓不言,固令持去。經數年,盜者向鄉人 說之,始為遠近所悉。鄰家築牆,心有不直,文詡因毀 舊堵以應之。文詡嘗有腰疾,會醫者自言善禁,文詡 令禁之。遂為刃所傷,至於頓伏床枕。醫者叩頭請罪, 文詡遽遣之。因為其隱。謂妻子曰:「吾昨風眩落坑所 致。」其掩人之短,皆此類也。州縣以其貧素,將加振。請幫助識別此字。 輒辭不受。每閑居無事,從容長歎曰:「老冉冉其將至恐修名之不立。」以如意擊幾,皆有處所,時人方之閔 子騫、原憲焉。終於家,年四十,鄉人為立碑頌,號曰張 先生。

崔廓

[編輯]

按《隋書隱逸傳》:「崔廓,字士元,博陵安平人也。父子元, 齊燕州司馬。廓少孤貧而母賤,由是不為邦族所齒。 長為里佐,屢逢屈辱,於是感激,逃入山中。遂博覽書 籍,多所通涉,山東學者皆宗之。既還鄉里,不應辟命, 與趙郡李士謙為忘年之友,每相往來,時稱崔李。及 士謙死,廓哭之慟,為之作傳,輸之祕府。士謙妻盧氏」 寡居,每有家事,輒令人諮廓取定。廓嘗著《論》,言刑名 之理,其義甚精,文多不載。大業中,終於家,時年八十。 有子曰賾。

崔賾

[編輯]

按《隋書崔廓傳》:「廓子賾,字祖濬,七歲能屬文,容貌短 小,有口才。開皇初,秦孝王薦之,射策高第,詔與諸儒 定禮樂,授校書郎,尋轉協律郎。太常卿蘇威雅重之。 母憂去職。性至孝,水漿不入口者五日。徵為河南、豫 章二王侍讀,每更日來往二王之第。及河南為晉王, 轉記室參軍,自此去豫章。王重之不已,遺賾書曰:『昔 漢氏西京,梁王建國,平臺東苑,慕義如林。馬卿辭武 騎之官,枚乘罷弘農之守。每覽史傳,嘗竊怪之。何乃 脫略官榮,棲遲藩邸,以今望古,方知雅志。彼二子者, 豈徒然哉!足下博聞強記,鉤深致遠,視漢臣之三篋, 似涉蒙山;對梁相之五車,若吞雲夢。吾兄欽賢重士, 敬愛忘疲,先築郭隗之宮,常置穆生之醴。今者重開 土宇,更誓山河,地方七百,牢籠曲阜,城兼七十,包舉 臨淄,大啟南陽,方開東閤。想得奉飛蓋,曳長裾,藉玳 筵,躡珠履,歌山桂之偃蹇,賦池竹之檀欒,其崇貴也 如彼,其風流也如此,幸甚幸甚,何樂如之!高視上京, 有懷德祖;才謝天人,多慚子建。書不盡意,寧俟繁辭』。」 賾答曰:「昨伏奉教書,榮貺非恆,心靈自失。若乃理高 象繫,管輅思而不解;事富山海,郭璞注而未詳。至於 五色相宣,八音繁會,鳳鳴不足喻,龍章莫之比。吳札 之論《周頌》,詎盡揄揚;郢客之奏《陽春》,誰堪赴節。伏惟 今王殿下,稟潤天潢,承輝日觀,雅道貴於東平,文藝 高於北海,漢則馬遷、蕭望,晉則裴楷、張華,雞樹騰聲, 鵷池」播美,望我清塵,悠然路絕。祖濬燕南贅客,河朔 惰遊,本無意於希顏,豈有心於慕藺。未嘗聚螢映雪, 懸頭刺股,讀《論》唯取一篇,披《莊》不過盈尺。況復桑榆 漸暮,藜藿屢空,舉燭無成,穿楊盡棄。但以燕求馬首, 薛養雞鳴,謬齒鴻儀,虛班驥皁。挾泰山而超北海,比 報德而非難;堙崑崙以為池,匹酬恩而反「易。忽屬周 桐錫瑞,唐水承家,門有將相,樹宜桃李。真龍將下,誰 好有名?濫吹先逃,何須別聽。但慈旨抑揚,損上益下, 江海所以稱王,丘陵為之不逮。曹植儻預聞高論,則 不隕令名;楊修若切在下風,亦詎虧淳德。無任荷戴 之至,謹奉啟以聞。」豫章得書,賚米五十石,並衣服錢 帛。時晉邸文翰,多成其手。王入東宮,除太子齋師,俄 遷舍人。及元德太子薨,以疾歸於家。後徵授起居舍 人。大業四年,從駕汾陽宮,次河陽鎮。藍田令王曇於 藍田山得一玉人,長三尺四寸,著大領衣冠。幘奏之, 詔問群臣,莫有識者。賾答曰:「謹按漢文已前,未有冠 幘,即是文帝以來所製作也。臣見魏大司農盧元明 撰《嵩高山廟記》云:『有神人,以玉為形,像長數寸,或出 或隱,出則令世延長』。伏惟陛下應天順民,定鼎嵩、雒, 岳神自見,臣敢稱慶。」因再拜,百官畢賀。天子大悅,賜 縑二百匹。從駕登太行山。詔問賾曰:「何處有羊腸坂?」 賾對曰:「臣按《漢書地理志》,上黨壺關縣有羊腸坂。」帝 曰:「不是。」又答曰:「臣按皇甫士安撰《地書》云:太原北九 十里有羊腸坂。」帝曰:「是也。」因謂牛弘曰:「崔祖濬所謂 問一知二。」五年,受詔與諸儒撰《區宇圖志》二百五十 卷奏之。帝不善之,更令虞世基、許善心衍為六百卷。 以父憂去職,尋起令視事。遼東之役,授鷹揚長史,置 遼東郡縣名,皆賾之議也。奉詔作《東征記》。九年,除越 王長史。於時山東盜賊蜂起,帝令撫慰高陽、襄國,歸 首者八百餘人。十二年,從駕江都。宇文化及之弒帝 也,引為著作郎,稱疾不起,在路發疾,卒於彭城,時年 六十九。賾與洛陽元善、河東柳𧦬、太原王邵、吳興姚 察、琅邪諸葛潁、信都劉焯、河間劉炫相善。每因休假, 清談竟日。所著詞賦碑誌十餘萬言,撰《洽聞志》七卷, 《八代四科志》三十卷,未及施行,江都傾覆,咸為煨燼。

趙昱

[編輯]

按《龍城錄》:「趙昱,字仲明,與兄冕俱隱青城山,從事道 士李玨。隋末,煬帝知其賢,徵召不起,督讓益州太守 臧賸,強起昱至京師,煬帝縻以上爵不就,獨乞為蜀 太守。帝從之,拜嘉州太守。時犍為潭中有老蛟,為害 日久,截沒舟船,蜀江人患之。昱涖政五月,有小吏告 昱會使人往青城山置藥渡江,溺死者沒舟航七百 艘。」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屬男一萬人,夾江岸鼓 噪,聲振天地。昱乃持刀沒水,頃江水盡赤,石岸半崩吼聲如雷。昱左手執蛟首,右手持刀,奮波而出,州人 頂戴,事為神明。隋末大亂,潛以隱去,不知所終。時嘉 陵漲溢,水勢洶然,蜀人思昱。頃之,見昱青霧中騎白 馬,從數獵者,見於波面,揚鞭而過,州人爭呼之,遂吞 怒。眉山太守薦章太宗文皇帝,賜封「神勇大將軍」,廟 食灌江口,歲時民疾病禱之,無不應。上皇幸蜀,加封 赤城王,又封顯應侯。昱斬蛟時年二十六,玨傳仙去, 亦封佑應保慈先生。

河上丈人

[編輯]

按《文中子事君篇》:「子遊河閒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 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經,目若營四海,何居乎斯人也』? 文中子去之,薛收曰:『何人也』?子曰:『隱者也』。收曰:『盍從 之乎』?子曰:『吾與彼不相從久矣。至人相從乎』?子曰:『否 也』。」

張清豐

[編輯]

按《畿輔通志》:「張清豐,頓丘人。善事父母,以孝行稱於 時。開皇中,公朝以孝廉徵聘不就,人皆愛慕之。至唐 大曆中,以其名名縣雲。」

鄭翻

[編輯]

按《山西通志》:「鄭翻,字靈雀,太原晉陽人。父紹元,小字 安都。仕齊,位太尉諮議、趙郡太守。翻少有器識,博學 好文章。齊武平末,位司徒記室參軍。尋遇齊亡,歷周、 隋,遂不仕,隱居滎陽三窟山,傲誕不自羈束。或有所 之,乘驢衣韉破敝而往。遠近欽其高名,皆謂有異狀, 觀者如堵。及見其形,乃甚短陋,不副所聞。然風神俊」 發,無貴賤並敬服之。納言楊素聞其名,因使過滎陽, 迎與相見,言談彌日,深加禮重。及歸,言之朝廷,累徵 不至,終於家。

楊伯醜

[編輯]

按《陝西通志》:「楊伯醜,馮翊人。好讀書,尤邃於《易》,隱居 於華山。開皇初,被徵入朝。文帝與語,無所答,賜之衣 服,不受,佯狂而去。時與賣卜者遊,亦間為人筮,無不 奇驗。國子祭酒何妥嘗詣論《易》,伯醜笑曰:『何用鄭元、 王弼之言乎』?相與辯答,詞旨多異先儒,思理妙卓,時 論不及。」

司馬郊

[編輯]

按《陝西通志》:「司馬郊,字子都,隱居華山五十年,禽獸 日遊其前。有如家馴,灌園,不食菜心,恐盡生意。四時 果熟,眾鳥銜送齋中,不知紀極。乃以禽鳥送果過多, 日料食三十餘顆,鳥遂如數。及郊卒,百鳥聚於庭,悲 鳴累日而去。」

[編輯]

王績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王績,字無功,絳州龍門人。性簡放,不 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間,倣古作《六經》, 又為《中說》以擬《論語》,不為諸儒稱道,故書不顯,惟《中 說》獨傳。通知績誕縱,不嬰以家事,鄉族慶弔冠婚不 與也。與李播、呂才善,大業中,舉孝悌廉潔,授祕書省 正字。不樂在朝,求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時天下」 亦亂,因劾,遂解去。歎曰:「網羅在天,吾且安之!」乃還鄉 里。有田十六頃在河渚間。仲長子光者,亦隱者也,無 妻子,結廬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績愛其真,徙 與相近。子光瘖,未嘗交語,與對酌酒懽甚。績有奴婢 數人,種黍,春秋釀酒,養鳧鴈,蒔,藥草自供。以《周易》《老 子》《莊子》置床頭,他書罕讀也。欲見兄弟,輒度河還家。 游北山東皋,著書自號東皋子。乘牛經酒肆,留或數 日。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 三升。或問:「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侍中陳叔 達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貞觀初,以疾罷,復 調有司。時太樂署史焦革家善釀,績求為丞,吏部以 非流,不許。績固請曰:「有深意。」竟除之。革死,妻送酒不 絕,歲餘又死。績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棄官去。自是 太樂丞為清職。追述革酒法為經,又采杜康、儀狄以 來善酒者為譜。李淳風曰:「君酒家南董也。」所居東南 有盤石,立杜康祠祭之,尊為師,以革配,著《醉鄉記》,以 次《劉伶酒德頌》。其飲至五斗不亂。人有以酒邀者,無 貴賤輒往,著《五斗先生傳》。刺史崔喜悅之,請相見,答 曰:「奈何坐召嚴君平邪!」卒不詣。杜之松,故人也,為刺 史,請績講禮。答曰:「吾不能揖讓邦君門,談糟粕,棄醇 醪也。」之松歲時贈以酒脯。初,兄凝為隋著作郎,撰《隋 書》未成,死。績續餘功,亦不能成。豫知終日命薄葬,自 誌其墓。績之仕,以醉失職,鄉人靳之,託無心子以見 趣,曰:「無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無喜 色。《越國法》曰:『穢行者不齒』。俄而無心子以穢行聞,王 黜之,無慍色。退而適茫蕩之野,過動之邑,而見機士, 機士撫髀曰:『嘻!子賢者而以罪廢邪』?無心子不應。機 士曰:『願見教』。」曰:「子聞蜚廉氏馬乎?一者朱鬣白毳,龍 骼鳳臆,驟馳如舞,終日不釋轡,而以熱死。一者重頭 昂尾,駝頸貉膝,踶齧善蹶,棄諸野,終年而肥。」夫鳳不 憎山棲,龍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潔以罹患,不避穢而 養精也。其自處如此

朱桃椎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朱桃椎,益州成都人。澹泊絕俗,被裘 曳索,人莫能測其為。長史竇軌見之,遺以衣服,鹿幘 麂靴,逼署鄉正,委之地,不肯服。更結廬山中,夏則 冬緝木皮葉自蔽,贈遺無所受。嘗織十芒屩置道上, 見者曰:『居士屩也』。為鬻米茗易之,置其處,輒取去,終 不與人接。其為屩草柔細,環結促密,人爭躡之。高士 廉」為長史,備禮以請,降階與之語,不答,瞪視而出。士 廉拜曰:「祭酒其使我以無事治蜀邪?」乃簡條目,薄賦 斂,州大治。屢遣人存問,見輒走林草自匿雲。

孫思邈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孫思邈,京兆華原人,通百家說,善言 《老子》、莊周。周洛州總管獨孤信見其少,異之曰:『聖童 也,顧器大難為用爾』。及長,居太白山。隋文帝輔政,以 國子博士召,不拜,密語人曰:『後五十年有聖人出,吾 且助之』。太宗初,召詣京師,年已老,而聽視聰瞭。帝歎 曰:『有道者。欲官之,不受。顯慶中,復召見,拜諫議大夫』」, 固辭。上元元年,稱疾還山,高宗賜良馬,假鄱陽公主 邑司以居之。思邈於陰陽、推步、醫藥無不善,孟詵、盧 照鄰等師事之。照鄰有惡疾,不可為,感而問曰:「高醫 愈疾奈何?」答曰:「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 為風,凝為雪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 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 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失則烝 生熱,否生寒,結為瘤贅,陷為癰疽,奔則喘乏,竭則燋 槁,發乎面,動乎形,天地亦然,五緯縮贏,孛彗飛流,其 危診也,寒暑不時,其蒸否也;石立土踴,是其瘤贅;山 崩土陷,是其癰疽;奔風暴雨其喘乏,川瀆竭涸其燋 槁,高醫導以,藥石救以請幫助識別此字。「劑。聖人和以至德,輔以人 事,故體有可愈之疾,天有可振之災。」照鄰曰:「人事奈 何?」曰:「心為之君,君尚恭,故欲小。《詩》曰『如臨深淵,如履 薄冰』,小之謂也。膽為之將,以果決為務,故欲大。《詩》曰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之謂也。仁者靜,地之象,故欲 方。《傳》曰『不為利回,不為義疚』,方之謂也。智者動,天之 象,故欲圓。《易》曰『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圓之謂也。」復問 養性之要,答曰:「天有盈虛,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濟 也。故養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為本,故士無畏則 簡仁義,農無畏則墯稼穡,工無畏則慢規矩,商無畏 則貨不殖,子無畏則忘孝,父無畏則廢慈,臣無畏則 勳不立,君無畏則亂不治。是以太上畏道,其次畏天, 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憂於身者不拘於人,畏於己者 不制於彼,慎於小者不懼於大,戒於近者不侮於遠, 知此則人事畢矣。」初,魏徵等修齊、梁、周、隋等五家史, 屢咨所遺,其傳最詳。永淳初卒,年百餘歲,遺令薄葬, 不藏明器,祭去牲牢。孫處約常以諸子見思邈曰:「俊 先顯侑,晚貴佺,禍在執兵。」後皆驗。太子詹事盧齊卿 之少也,思邈曰:「後五十年位方伯,吾孫為屬吏,願自 愛。」時思邈之孫溥尚未生,及溥為蕭丞,而齊卿徐州 刺史。

迴溪翁

[編輯]

按《江華縣志》:迴溪翁,唐太宗時人也,姓張,字子厚,家 江華之迴溪。元次山聞而就之,見其容若少壯,問其 年已九十有奇,又問何以能此,翁對曰:「巖下有泉田, 環於左右,五世居此,飲食取足,無求乎他」即止次山 宿。次山贈之詩,有「迴溪招隱者」之句,刻於巖下。翁後 不知所終。

田游巖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田游巖,京兆三原人。永徽時,補太學 生。罷歸,入太白山。母及妻皆有方外志,與共棲遲山 水間。自蜀歷荊楚,愛夷陵青溪,止廬其側。長史李安 期表其才,召赴京師。行及汝,辭疾入箕山,居許由祠 旁,自號由東鄰,頻召不出。高宗幸嵩山,遣中書侍郎 薛元超就問其母,賜藥物絮帛,帝親至其門,游巖野」 服出拜,儀止謹樸。帝令左右扶止,謂曰:「先生比佳否?」 答曰:「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者。」帝曰:「朕得君,何 異漢獲四皓乎?」《薛元超贊》帝曰:「漢欲廢嫡立庶,故四 人者為出,豈如陛下親降巖穴邪?」帝悅,因敕游巖將 家屬乘傳赴都,拜崇文館學士。帝營奉天宮,游巖舊 宅直宮左,詔不聽毀。天子自書榜其門曰:「隱士田游 巖宅」,進太子洗馬。裴炎死,坐素厚善,放還山,蠶衣耕 食,不交當世,惟與韓法昭、宋之問為方外友雲。

史德義

[編輯]

按《唐書隱逸田游巖傳》:「時又有史德義者,崑山人,居 虎丘山,騎牛帶瓢,出入廛野。高宗聞其名,召至洛陽, 俄稱疾歸。天授初,江南宣勞使周興薦之,復召赴都, 擢朝散大夫。興死,免官歸,素譽頓衰。」

按《舊唐書》:德義,蘇州崑山人也。咸亨初,隱居虎丘山, 以琴書自適,或騎牛帶瓢,出入郊郭,東市號為逸人。 高宗聞其名,徵赴洛陽,尋稱疾東歸。公卿已下,皆賦 詩餞別,德義亦以詩留贈,其文甚美。天授初,江南道 宣勞使、文昌左丞周興表薦之,則天徵赴都。詔曰:「蘇州隱士史德義,志尚虛元,業履貞確。謙沖彰於里閈, 孝友表於閨庭。固辭徵辟,長往嚴陵之瀨;多謝簪裾, 高蹈愚公之谷。博聞強識,閱禮敦詩,繕性丘園,甘心 畎畝。朕承天革命,建極開階,寤寐星雲,物色林壑。順 禎期而捐薜帶,應休運而解荷裳。粵自海隅,來游魏 闕,行藏之理斯得,去就之節無違,風操可加,啟沃攸 佇,特宜優獎,委以諫曹。可朝散大夫。」後周興伏誅德 義坐為所薦免官以朝散大夫放歸丘壑自此聲譽 稍減於隱居之前。

孟詵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孟詵,汝州梁人。擢進士第,累遷鳳閣 舍人。他日至劉褘之家,見賜金,曰:『此藥金也,燒之火 有五色氣』。試之,驗。武后聞,不悅,出為台州司馬,頻遷 春官侍郎。相王召為侍讀,拜同州刺史。神龍初,致仕, 居伊陽山,治方藥。睿宗召,將用之,以老固辭,賜物百 段,詔河南春秋給羊酒糜粥。尹畢構以詵有古人風」, 名所居為子平里。開元初卒,年九十三。詵居官頗刻 斂,然以治稱。其閒居嘗語人曰:「養性者善言不可離 口,善藥不可離手。」當時傳其當。

王友貞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王友貞,懷州河內人。父知敬,善隸書。 武后時仕為麟臺少監。友貞少為司經局正字。母病, 醫言得人肉啖良已,友貞剔股以進,母疾愈,詔旌表 其門。素好學,訓誨子弟如嚴君。口不語人過,重然諾, 時以為君子。歷長水令,罷歸。中宗在東宮,召為司議 郎,不就。神龍初,以太子中舍人徵,固辭疾。詔致珍饌」, 給全祿終身,四時送其所,州縣存問。元宗在東宮,表 以蒲車召,不至。卒,年九十九。贈銀青光祿大夫,敕縣 令弔祭。

按《舊唐書》:神龍初,友貞拜太子中舍,仍令所司以禮 徵赴。及至,固以疾辭。詔曰:「敦夷、齊之行,可以激貪;尚 顏、閔之道,用能勸俗。」新除太子中舍人王友貞,德義 泉藪,人倫茂異。孝始於事親,信表於行己。富有文史, 廉於財貨。久歷官政,累聞課績。有古人之風,保君子 之德。乃抗志塵外,棲情物表。深歸解脫之門,誓守薰 修之誡。頃加徵命作護儲闈。固在辭榮。累陳情懇。堅 持淨義。不登於車服。惟脫於襌請幫助識別此字。「味靡求於珍饌。朕 方崇獎廉退,懲抑澆浮,雖思廊廟之賢,豈違山林之 願。宜加優秩,乃遂雅懷。可太子中舍人員外置,給全 祿,以畢其身。任其在家修道。仍令所在州縣存問,四 時送祿,至其住所。」元宗在東宮,又表請禮徵之,以年 老,竟辭疾不赴。年九十餘,開元四年卒。時下制曰:「貴 德尊賢,飾終念遠,此聖人所以治」天下,厚風俗也。「王 友貞稟氣元精,游心大樸。孝惟不匱,獨貫於神明;道 則難名,高謝於人代。言念錫類,方期鎮俗,遽爾凋殂, 良深愍悼。生無大位,雖隔外臣之儀;歿有餘榮,宜贈 上卿之服。可贈銀青光祿大夫,仍委本縣令長,特加 弔祭。」

陳元敬

[編輯]

按《四川總志》:「陳元敬,射洪人,瑋瑰倜儻,少豪俠。歲饑, 發粟萬餘斛賑鄉里。以明經擢第,拜文林郎。武后居 攝,遂隱不仕。」

李元愷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李元愷,邢州人。博學,善天步律曆,性 恭慎,未嘗敢語人,宋璟嘗師之。既當國,厚遺以束帛, 將薦之朝,拒不答。洺州刺史元行沖邀致之,問經義 畢,贈衣服,辭曰:『吾軀不可服新麗,懼不稱以速咎也』。 行沖垢衊,復與之,不獲已而受。俄報身所蠶素絲,曰: 『義不受,無妄財也』。先是,定州崔元鑒善禮學,用張易」 之力,授朝散大夫,家居給半祿。元愷誚曰:「無功而祿, 災也。」卒,年八十餘。

王希夷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王希夷,徐州滕人。家貧,父母喪,為人 牧羊,取傭以葬,隱嵩山,師黃頤學養生。四十年。頤卒, 更居兗州徂徠。與劉元博友善,喜讀《周易》《老子》,餌松 柏葉雜花。年七十餘,筋力柔強,刺史盧齊卿就謁問 政,答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言足矣』。元宗東巡狩, 詔州縣敦勸,見行在時年九十餘,帝令張說訪以政」 事,宦官扶入宮中,與語甚悅,拜國子博士,聽還山。敕 州縣春秋致束帛酒肉,仍賜絹百,衣二稱。

按《舊唐書》:元宗東巡,敕州縣以禮徵召。至駕前,年已 九十六。上令中書令張說訪以道義,宦官扶入宮中, 與語甚悅。開元十四年,下制曰:「徐州處士王希夷,絕 學棄智,抱一居貞,久謝囂塵,獨往林壑。朕為封巒展 禮,側席旌賢,賁然來思,克應嘉召。雖紆綺季之跡,已 過伏生之年,宜命秩以尊儒,俾全高於尚齒。可朝散」 大夫守國子博士,聽致仕還山,州縣春秋致束帛酒 肉,仍賜衣一副,絹一百匹。尋壽終。

按《大唐新語》:希夷,徐州人,孤貧好道。父母終,為人牧 羊取傭,供葬畢,隱於嵩山,師事道士,得修養之術。後 居兗州徂徠山,刺史盧齊卿就謁,因訪以政事。希夷曰:「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終身行之矣。」

衛大經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衛大經,蒲州解人。卓然高行,口無二 言。武后時召之,固辭疾。素善魏夏侯乾童,聞其母卒, 盛暑步往弔。或止之曰:『方夏,涉遠,不如致書』。答曰:『書 能盡意邪』?比至,乾童以事行。乃設席行弔禮,不訊其 家而還。開元初,畢構為刺史,使縣令孔慎言就謁,辭 不見。大經邃於《易》,人謂之《易》聖。豫筮死日,鑿墓自為」 誌如言終。

武攸緒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武攸緒,則天皇后兄惟良子也。恬淡 寡慾,好《易》《莊周書》。少變姓名,賣卜長安市,得錢輒委 去。後更授太子通事舍人,累遷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鴻臚少卿。後革命,封安平郡王。從封中嶽,固辭官,願 隱居。後疑其詐,許之,以觀所為。攸緒廬巖下,如素遁 者。後遣其兄攸宜敦諭,卒不起。後乃異之,盤桓龍門 少室間,冬蔽茅椒,夏居石室。所賜金銀鐺鬲、野服,王 公所遺鹿裘、素障、癭桮,塵皆流積,不御也。」市田潁陽, 使家奴雜作,自混於民。晚年肌肉消眚,瞳有紫光,晝 能見星。中宗初,降封巢國公,遣國子司業杜慎盈齎 書以安車召拜太子賓客。苦祈還山,詔可。安樂公主 出降,又遣通事舍人李邈以璽書迎之。將至,帝敕有 司即兩儀殿設位,行問道禮。詔「見日山帔葛巾」,不名 不拜。攸緒至,更冠帶,杖入,通事舍人贊就位,攸緒趨 就常班再拜,帝愕然,禮不及行,朝廷嘆息,賜予無所 受。親貴來謁,道寒溫外,默無所言。及還,中書門下學 士、朝官五品以上並祖城東。俄而諸韋誅,武氏連禍, 唯攸緒不及。睿宗恐其不自安,下詔慰諭,復召拜太 子賓客,不就。譙王重福之亂,攸緒以誣被繫,張說表 置廬山。中書令姚元崇奏:「攸緒在武后時未嘗輒出, 今州縣逼遣,士為驚嗟。願詔賜嵩山舊居,令州縣存 問。」詔可。開元十一年卒。

按《舊唐書》:攸緒,惟良子也。少有志行。天授中,封安平 郡王,歷遷殿中監,出為揚州大都督府長史。聖曆中, 棄官隱於嵩山,以琴書藥餌為務。中宗即位,以安車 備禮徵之,降書曰:「朕聞大隱忘情,不去朝市;至人無 跡,何所凝滯。」王高標峻尚,雅操孤貞,有咸一之用,弘 體二之德。學究深遠,理實精微。草芥貂蟬,錙銖纓紱, 「蔭松山而辭竹苑,去朱邸而臥清溪,逍遙林壑,傲睨 箕潁,有年歲矣。朕虔膺聖曆,重闡皇基,保乂邦家,寧 輯區寓,求賢採彥,俯谷窺山。王之所居,接近嵩岳,長 望高烈,思滿風煙。駐蹕喬巖,追尋大隗,鳴鑾峒岫,詢 訪廣成,機務殷繁,有懷莫遂。今遣國子司業杜慎盈, 以禮命徵辟,掃夔龍之第,虛稷契之筵,神化丹青,朕 之志也。豈以黃屋之貴,傾彼白雲之心,通變之宜,希 從降志,延貯閶闔,若在汾陽。」攸緒應召至都,授太子 賓客。尋請歸嵩山,制從之。令京官五品已上餞送於 定鼎門外。及三思、延秀等搆逆,諸武多坐誅戮,唯攸 緒以隱居不預其禍,時論美之。睿宗即位,又降敕曰: 「頃以賊臣結黨,後族擅權,扇動宮闈,肆行鴆毒,靈祇 所感,姦惡伏誅。今得宗社乂安,天地交泰。卿久厭簪 紱,早慕林泉,守道不回,見幾而作,興言高尚,有足嘉 稱。但怒用不遷,罪無相及,為善有驗,卿之謂與?或慮 驚疑,故令慰謝。」其見重如此。尋徵為太子賓客,不就。 開元二年,攸緒又請就廬山居止,制不許,仍令州縣 數加存問,不令外人侵擾。十一年,卒,年六十九。

白履忠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白履忠,汴州浚儀人。貫知文史,居古 大梁城,時號梁丘子。景雲中,召為校書郎,棄官去。開 元十年,刑部尚書王志愔薦履中博學守操,可代褚 無量、馬懷素,入閤侍讀,國子祭酒楊瑒又表其賢,召 赴京師。辭病老不仕職,詔拜朝散大夫,乞還,手詔許 游京師,徐返里閭。履忠留數月乃去。吳兢,其里人也」, 謂曰:「子素貧,不霑斗米匹帛,雖得五品亦何益?」履忠 曰:「往契丹入寇,家取排門夫,吾以讀書縣為免,今終 身高臥,寬徭役,豈易得哉!」

按《舊唐書》:開元十七年,國子祭酒楊瑒又表薦履忠 堪為學官,乃徵赴京師。及至,履忠辭以老病,不任職 事。詔曰:「處士前祕書省校書郎白履忠,學優緗簡,道 賁丘園,探賾以見其微,隱居能達其志。故以汲引洙 泗,物色夷門。素風自高,元冕非貴。几杖雲暮,章秩宜 加。俾承禮命之優,式副寵賢之美。可朝散大夫。」履忠 尋表請還鄉,手詔曰:「孝悌立身,靜退放俗,年過從耄, 不雜風塵。盛德予聞,通班是錫,豈惟旌賁山藪,實欲 獎勸人倫。且遊上京,徐還故里。」乃停留數月而歸。履 忠鄉人左庶子吳兢謂履忠曰:「吾子家室屢空,竟不 霑斗米匹帛,雖得五品,何益於實也?」履忠欣然曰:「往 歲契丹入寇,家家盡著括排門夫」,履忠,特以少讀書 籍,縣司放免,至今惶愧。今雖不得,且是吾家,終身高 臥,免徭役,豈易得也。尋壽終,著《三元精辯論》一卷,註

《老子》及《黃庭內景經》。有文集十卷
考證

盧鴻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盧鴻,字顥然,其先幽州范陽人,徙洛 陽,博學善書,籀廬嵩山。元宗開元初,備禮徵再,不至 五年,詔曰:『鴻有泰一之道,《中庸》之德,鉤深詣微,確乎 自高。詔書屢下,每輒辭託,使朕虛心引領,於今數年。 雖得素履幽人之介,而失考父滋恭之誼,豈朝廷之 故,與生殊趣耶?將縱欲山林,往而不能返乎?禮有大 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今城闕密邇,不足為勞,有司 其齎束帛之具,重宣茲旨,想有以翻然易節,副朕意 焉』。」鴻至東都,謁見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問狀,答曰: 「禮者忠信所薄,臣敢以忠信見。」帝召升內殿,置酒,拜 諫議大夫,固辭。復下制許還山,歲給米百斛、絹五十, 府縣為致其家,朝廷得失,其以狀聞。將行,賜隱居服, 官營草堂,恩禮殊渥。鴻到山中,廣學廬,聚徒至五百 人。及卒,帝賜萬錢。鴻所居室自號「寧極」雲。

按《舊唐書》:「鴻一字浩然,本范陽人,徙家洛陽。少有學 業,頗善籀篆楷隸,隱於嵩山。開元初,遺幣禮,再徵不 至。五年,下詔曰:『朕以寡薄,忝膺大位,嘗恨元風久替, 淳化未昇,每用翹想遺賢,冀聞上皇之訓。以卿黃中 通理,鉤深詣微,窮太一之道,踐中庸之德,確乎高尚, 足侔古人。故比下徵書,佇諧善績,而每輒託辭,拒違 不至。使朕虛心引領,於今數年。雖得素履幽人之貞, 而失考父滋恭之命,豈朝廷之故與生殊趨耶?將縱 欲山林不能反乎?《禮》有大倫,君臣之義,不可廢也。今 城闕密邇,不足為難,便敕齎束帛之貺,重宣斯旨,想 有以翻然易節,副朕意焉』。」鴻一赴徵。六年,至東都,謁 見不拜,宰相遣通事舍人問其故,奏曰:「『臣聞老君言, 禮者,忠信之所薄,不足可依』。山臣鴻一敢以忠信奉 見。」上別召昇內殿,賜之酒食。詔曰:「盧鴻一應辟而至, 訪之至道,有會淳風,爰舉逸人,用勸天下,特宜授諫 議大夫。」鴻一固辭。又制曰:「昔在帝堯全許由之節,緬 惟大禹聽伯成之高,則知天子有所不臣,諸侯有所 不友,遯之時義大矣」哉!嵩山隱士盧鴻一,抗跡幽遠, 凝情篆素,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雲臥林壑, 多歷年載。《傳》不云乎:「舉逸人,天下之人歸心焉。」是乃 飛書巖穴,備禮徵聘,方佇獻替,式弘政理。而矯然不 群,確乎難拔。靜己以鎮其操,洗心以激其流。固辭榮 寵,將厚風俗,不降其志,用保厥躬。會稽嚴陵,未可名 屈;太「原王霸,終以病歸,宜以諫議大夫放還山,歲給 米百碩,絹五十匹,充其藥物,仍令府縣送隱居之所。 若知朝廷得失,具以狀聞。將還山,又賜隱居之服,並 其草堂一所,恩禮甚厚。」

吳筠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吳筠,字貞節,華州華陰人。通經誼,美 文辭,舉進士不中。性高鯁,不耐沈浮於時,去居南陽 倚帝山。天寶初,召至京師,請隸道士籍。乃入嵩山,依 潘師正究其術。南遊天台,觀滄海,與有名士相娛樂, 文辭傳京師。元宗遣使召見大同殿,與語甚悅,敕待 詔翰林,獻《元綱》三篇。帝嘗問道,對曰:『深於道者,無如 《老子》五千文,其餘徒喪紙札耳』。」復問神仙冶鍊法,對 曰:「此野人事,積歲月求之,非人主宜留意。」筠每開陳, 皆名教世務,以微言諷天子,天子重之。群沙門嫉其 見遇,而高力士素事浮屠,共短筠於帝,筠亦知天下 將亂,懇求還嵩山,詔為立道館。安祿山欲稱兵,乃還 茅山。而兩京陷,江、淮盜賊起,因東入會稽剡中,大曆 十三年卒,弟子私諡為「宗元先生。」始,筠見惡於力士 而斥,故文章深詆釋氏。筠所善孔巢父、李白歌詩,略 相甲乙雲。

按《舊唐書》:筠,魯中之儒士也。少通經,善屬文,舉進士 不第。性高潔,不奈流俗。乃入嵩山,依潘師正為道士, 傳正一之法,苦心鑽仰,乃盡通其術。開元中,南遊金 陵,訪道茅山。久之,東游天台,筠尤善著述。在剡與越 中文士為詩酒之會,所著歌篇,傳於京師。元宗聞其 名,遣使徵之。既至,與語甚悅,令待詔翰林。帝問以道 法,對曰:「道法之精,無如五千言,其餘枝詞蔓說,徒費 紙劄耳。」又問神仙修鍊之事,對曰:「此野人之事,當積 歲月之功求之,非人主之所宜適意。」每與緇黃列坐, 朝臣啟奏。筠之所陳,但名教世務而已,間之以諷詠, 以達其誠,元宗深重之。天寶中,李林甫、楊國忠用事, 紀綱日紊。筠知天下將亂,堅求還嵩山,累表不許,乃 詔於嶽觀別立道院。祿山將亂,求還茅山,許之。既而 中原大亂,江淮多盜,乃東游會稽,嘗於天台剡中往 來,與詩人李白、孔巢父詩篇酬和,逍遙泉石,人多從 之,竟終於越中。文集二十卷,其《元綱》三篇、《神仙可學 論》等,為達識之士所稱。筠在翰林時,特承恩顧,繇是 為群僧之所嫉。驃騎高力士素奉佛,嘗短筠於上前, 筠不悅,乃求還山。故所著文賦,深詆釋氏,亦為通人 所譏。然詞理宏通,文彩煥發,每製一篇,人皆傳寫。雖 李白之放蕩,杜甫之壯麗,能兼之者,其唯筠乎!

秦系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秦系,字公緒,越州會稽人。天寶末,避亂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訓奏為右衛率府倉曹參軍, 不就,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餘章,俗傳東晉 時所植。系結廬其上,穴石為研,注《老子》,彌年不出。刺 史薛播數往見之,歲時致羊酒,而系未嘗至城門。姜 公輔之謫,見系輒窮日不能去,築室與相近,忘流落」 之苦。公輔卒,妻子在遠,系為葬山下。張建封聞系之 不可致,請就加校書郎。與劉長卿善,以詩相贈答。權 德輿曰:「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 益壯。」其後東度秣陵,年八十餘卒。南安人思之,為立 於亭,號其山為「高士峰」雲。

按:《全唐詩話》:系字公緒,會稽人,自號「東海釣客。韋答 系詩云:『知掩山扉三十秋,魚鬚翠碧滿床頭。莫道謝 公方在郡,五言今日為君休』。蓋以五言得名久矣。系 家剡山,向隱一紀。大曆五年,人或以其文聞於留守 薛公,無何,奏系右衛率府倉曹參軍,意所不欲,以疾 辭免。因將命者獻詩云:『由來那敢議輕肥,散髮行歌』」 自《採薇》。逋客未能忘野興,辟書令遣脫荷衣。家中匹 婦空相笑,池上群鷗盡欲飛。更乞大賢容小隱,益看 愚谷有光輝。

張志和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張志和,字子同,婺州金華人。始名龜 齡。父游朝,通《莊》、列二子書,為《象罔》《白馬證》諸篇,佐其 說。母夢楓生腹上而產志和。十六,擢明經,以策干肅 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錄事參軍,因 賜名。後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仕,居 江湖,自稱煙波釣叟。著《元貞子》,亦以自號。有韋詣者」 為撰《內解》。志和又著《大易》十五篇,其卦三百六十五。 兄鶴齡恐其遁世不還,為築室越州東郭,茨以生草, 椽棟不施斤斧,豹席棕屩,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 也。縣令使浚渠,執畚無忤色。嘗欲以大布製裘,嫂為 躬績織,及成衣之,雖暑不解觀。蔡使陳少游往見,為 終日留,表其居曰「元真坊。」以門隘,為買地,大其閎,號 回軒巷。先是門阻流,水無梁,少游為構之,人號大夫 橋。帝嘗賜奴婢各一,志和配為夫婦,號漁童樵青。陸 羽嘗問孰為往來者,對曰:「太虛為室,明月為燭,與四 海諸公共處,未嘗少別也,何有往來?」顏真卿為湖州 刺史,志和來謁,真卿以舟敝漏,請更之。志和曰:「願為 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閒,辯捷類如此。善圖山水,酒酣 或擊鼓吹笛,舐筆輒成。嘗撰《漁歌》,憲宗圖,真求其歌 不能致。李德裕稱志和「隱而有名,顯而無事,不窮不 達」,嚴光之比雲。

陸羽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陸羽,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復州竟 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諸水濱畜之。既長,以《易》 自筮,得《蹇》之漸,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乃以陸 為氏,名而字之。幼時,其師教以旁行書,答曰:『終鮮兄 弟,而絕後嗣,得為孝乎』?師怒,使執糞除圬塓以苦之。 又使牧牛三十,羽潛以竹畫牛背為字。得張衡《南都 賦》,不能讀,危坐效群兒囁嚅若成誦狀。師拘之,令薙 草莽,當其記文字,懵懵若有遺,過日不作,主者鞭苦, 因歎曰:「歲月往矣,奈何不知書?」嗚咽不自勝,因亡去。 匿為優人,作詼諧數千言。天寶中,州人酺吏署羽伶 師,太守李齊物見異之,授以書。遂廬火門山。貌侻陋, 口吃而辯,聞人善若在己。見有過者,規切至忤人。朋 友燕處,意有所行輒去。人疑其多嗔,與人期雨雪,虎 狼不避也。上元初,更隱苕溪,自稱桑薴翁。闔門著書, 或獨行野中,誦詩擊木,裴回不得意,或慟哭而歸,故 時謂今「接輿」也。久之,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 祝,不就職。貞元末卒。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 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時鬻茶者至陶羽形 置煬突間,祀為茶神。有常伯熊者,因羽論,復廣著茶 之功。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次臨淮,知伯熊善 煮茶,召之,伯熊執器前,季卿為再舉杯。至江南,又有 薦羽者,召之,羽衣野服,挈具而入,季卿不為禮。羽愧 之,更著《毀茶論》。其後尚茶成風。時回紇入朝,始驅馬 市茶。

按《全唐詩話》:「太子文學陸鴻漸,名羽,其先不知何許 人,景陵龍蓋寺僧,姓陸,於堤上得初生兒,收育之,遂 以陸為氏。及長,聰俊多聞,學贍詞逸,詼諧辯捷。性嗜 茶,始創煎茶法,至今鬻茶之家陶為其像,置於湯器 之間雲。大和中,復有一老僧,雲是陸僧弟子,常諷其 歌云:『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 入臺。唯羨西江水,長從金陵城下來』。」鴻漸又撰《茶經》 三卷,行於代,今為鴻漸形,因目為茶神,有售則祭之, 無則以釜湯沃之。

孔述睿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孔述睿,越州山陰人,梁侍中休源八 世孫。高祖德紹,事竇建德為中書侍郎,嘗草檄毀薄 太宗。賊平,執登氾水樓,責曰:『爾以檄謗我云何』?對曰: 『犬吠非其主』。帝怒曰:『賊乃主耶』?命壯士捽殞樓下。曾 祖昌寓,字廣成,貞觀中對策高第,歷魏州司馬,有治狀,帝為不置刺史。為政三年,璽書褒美,進膳部郎中。」 祖祖舜,字奉先,為監察御史,以累下除成武令,雉馴 於廷。述睿少與兄充符、弟克讓篤孝,己孤,偕隱嵩山。 而述睿資嗜學。大曆中,劉晏薦於代宗,以太常寺協 律郎召,擢累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述睿每一遷,即 至朝謝,俄而辭疾歸,以為常。德宗立,拜諫議大夫,命 河南尹趙惠伯齎詔書朿帛,備禮敦遣。既至,對別殿, 賜第宅,給廄馬,兼皇太子侍讀。固辭弗許。久乃改祕 書少監,兼右庶子,復為史館修撰。述睿重次《地理志》, 本末最詳。性退讓,未始忤物,雖親朋燕集,至嚴默終 日,人皆畏之。與令狐峘同職,峘數抵侮,然卒不校也, 時稱長者。貞元四年,帝念平涼之難,尤惻怛,以述睿 精慤而誠,故遣持祠,具稱詔臨祭,又以疾乞解,久乃 許以太子賓客還鄉,賜帛五十匹、衣一襲。故事,致仕 不給公驛,帝特命給焉。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子 敏行,字至之。元和初,擢進士第。岳鄂呂元膺表在節 度府。元膺徙東都、河中,輒隨府遷入,拜右拾遺,四遷 司勳郎中、集賢殿學士。諫議大夫。李絳遇害事,本監 軍楊叔元,時無敢言,敏行上書極論之,叔元乃得罪。 以名臣子少修潔,及仕宦,能交當時豪傑,有名一時, 而雅操不逮父矣。卒,年三十九,贈工部侍郎。

按《舊唐書》:述睿每加恩命,暫至朝廷,謝恩旬日,即辭 疾卻歸舊隱。德宗踐祚,以諫議大夫銀章朱綬,命河 南尹趙惠伯齎詔書,元纁束帛,就嵩山以禮徵聘。述 睿既至,召對於別殿,特賜第宅,給以廄馬,兼為皇太 子侍讀。旬日後,累表固辭,依前乞還舊山。詔報之曰: 「卿懷伊摯匡時之道,有廣成嘉遁之風。養素丘園,屢 辭命秩。朕以峒山問道,渭水求師,亦何必務執勞謙, 固求退讓,無違朕旨,且啟乃心。」述睿既懇辭不獲,方 就職。久之,改祕書少監,兼右庶子,再加史館修撰。述 睿精於地理,在館乃重修《地理誌》,時稱詳究。而又性 謙和退讓,與物無競,每親朋集會,嘗恂恂然似不能 言者,人皆敬之。時令狐峘亦充修撰,與述睿同職,多 以細碎之事侵述睿,述睿皆讓之,竟不與爭,時人稱 為長者。貞元四年,命齎詔並御饌衣服數百襲,往平 涼盟會處祭陷歿將士骸骨,以述睿性精慤故也。九 年,以疾上表請罷官,詔不許,報之曰:「朕以卿德重朝 端,行敦風俗,不言之教,所賴攸深。未依來請,想宜悉 也。」述睿再三上表,方獲允許,乃以太子賓客、賜紫金 魚袋致仕,放還鄉里,仍賜帛五十疋,衣一襲。故事,致 仕還鄉者,皆不給公乘,德宗優寵儒者,特命給而遣 之。貞元十六年九月卒,年七十一,贈工部尚書。

崔覲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崔覲,梁州城固人。以儒自業,身耕耨 取給。老無子,乃以田宅財資分給奴婢,各為業,而身 與妻隱南山,約奴婢過其舍則給酒食,夫婦嘯詠,相 視為娛。山南西道節度使鄭餘慶辟為參謀,敦趣就 職,不曉吏事,餘慶稱長者。文宗時,左補闕王直方,其 里中人也,上書論事,見便殿訪遺逸。直方薦覲高行」, 詔以起居郎召,辭疾不至。

賀知章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賀知章,字季真,越州永興人。性曠夷, 善談說,與族姑子陸象先善。象先嘗謂人曰:『季真清 談風流,吾一日不見,則鄙吝生矣』。證聖初,擢進士超 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張說為麗正殿修書使,表 知章及徐堅、趙冬曦入院,撰《六典》等書,累年無功。開 元十三年,遷禮部侍郎,兼集賢院學士。一日,併謝宰」 相源乾曜語說曰:「賀公兩命之榮,足為光寵。然學士、 侍郎孰為美?」說曰:「侍郎,衣冠之選,然要為具員吏。學 士懷先王之道,經緯之文,然後處之,此其為間也。」元 宗自為贊賜之。遷太子右庶子,充侍讀。申王薨,詔選 挽郎,而知章取捨不平,蔭子喧訴不能止,知章梯牆 出首以決事,人皆靳之,坐徙工部。肅宗為太子,知章 遷賓客,授祕書監,而左補闕薛令之兼侍讀。時東宮 官積年不遷,令之書壁,望禮之薄,帝見,復題「聽自安」 者,令之即棄官徒步歸鄉里。知章晚節尤誕放,遨嬉 里巷,自號「四明狂客。」及祕書外監,每醉輒屬辭,筆不 停書,咸有可觀,未始刊飭。善草隸,好事者具筆研從 之,意有所愜,不復拒,然紙纔十數字,世傳以為寶。天 寶初,病,夢遊帝居,數日,寤乃請為道士還鄉里,詔許 之,以宅為千秋觀而居。又求周宮湖數頃,為放生池, 有詔賜《鏡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賜詩,皇太子百官餞 送。擢其子僧子為會稽郡司馬,賜緋魚,使侍養。幼子 亦聽為道士。卒,年八十六。肅宗乾元初,以雅舊贈禮 部尚書。令之,長谿人,肅宗亦以舊恩召而令之。已前 卒。

陸龜蒙

[編輯]

按《唐書隱逸傳》:「陸龜蒙,字魯望,元方七世孫也。父賓 虞,以文歷侍御史。龜蒙少高放,通《六經》大義,尤明《春 秋》。舉進士,一不中,往從湖州刺史張摶游。摶歷湖、蘇 二州,辟以自佐。嘗至饒州,三日無所詣,刺史蔡京率官屬就見之,龜蒙不樂,拂衣去。居松江甫里,多所論 撰,雖幽憂疾痛,貲無十日計,不少輟也。文成竄槁篋」 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得書熟誦乃錄,讎比 勤勤,朱黃不去手。所藏雖少,其精皆可傳借人書。篇 帙壞舛,必為輯褫刊正。樂聞人學,講論不倦。有田數 百畝,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則與江通,故常苦飢,身 畚鍤茠刺無休時。或譏其勞,答曰:「堯舜黴瘠,禹胼𦙆, 彼聖人也,吾一褐衣,敢不勤乎?」嗜茶,置園顧渚山下, 歲取租茶,自判品第。張又新為《水說》七種,其二「慧山 泉,三虎丘井」,六松江人助其好者,雖百里為致之。初 病酒,再期乃已。其後客至,絜壺置杯,不復飲。不喜與 流俗交,雖造門不肯見。不乘馬升舟,設蓬席齎束書 茶竈、筆床、釣具往來,時謂「江湖散人」,或號天隨子、甫 里先生,自比涪翁、漁「父、江上丈人」,後以高士召不至。 李蔚、盧㩦素與善,及當國,召拜左拾遺,詔方下,龜蒙 卒。光化中,韋莊表龜蒙及孟郊等十人皆贈右補闕。 陸氏在姑蘇,其門有巨石。遠祖績嘗事吳為鬱林大 守,罷歸無裝,舟輕不可越海,取石為重,人稱其廉,號 「鬱林石」,世保其居雲。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