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第16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六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文學典
第一百六十七卷目錄
碑碣部彙考
禮記〈檀弓 祭義〉
儀禮〈聘禮〉
劉熙釋名〈釋典藝〉
宋書〈禮志〉
碑碣部總論
摯虞文章流別論〈碑銘〉
劉勰文心雕龍〈誄碑〉
李綽尚書故實〈碑〉
唐文粹〈陸龜蒙野廟碑〉
元經世大典〈賜碑〉
吳訥文章辯體〈碑〉
徐師曾文體明辯〈碑文 碑陰文〉
碑碣部藝文一
內典碑銘集林序 梁元帝
廬山碑序 同前
揚州梁安寺碑序 同前
答樂藹書 沈約
為范始興求為太宰立碑表 任昉
為楊素立碑詔 隋煬帝
入朝遣使參書 同前
與契苾將軍書 唐王勃
為文武百僚等請造神武頌碑表
宋之問
謝撰攀龍臺碑蒙賜物表 李嶠
謝賜碑額表 張說
謝賜御書大通禪師碑額狀 前人
請還田緒所寄撰碑文馬絹狀 陸贄
為河東副元帥馬司徒請刻御製箴銘碑表
權德輿
代李令公謝手詔為製東渭橋碑文表
於公異
進撰平蔡州碑文表 韓愈
碑陰 柳宗元
弔九江驛碑材文 歐陽詹
謝準朱書撰田弘正碑文狀 元稹
進田弘正碑文狀 前人
進幽州紀聖功碑文狀 李德裕
謝許受江西送撰韋丹碑綵絹等狀
杜牧
進撰江西韋大夫遺愛碑文表 前人
上兵部相公啟 李商隱
東林寺建碑記 張又新
丹書判 李希定
文學典第一百六十七卷
碑碣部彙考
[編輯]《禮記》
[編輯]《檀弓》
[編輯]《公室視豐碑》。
〈註〉《豐碑》斲大木為之,形如石碑,於槨前後四角樹之,穿中於間為鹿盧,下棺以繂繞。天子六繂四碑,前後各重《鹿盧》也。諸侯四繂二碑,大夫二繂二碑,士二繂無碑。
《祭義》
[編輯]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於 碑。
〈疏〉「既入廟門,麗於碑」者,麗,繫也。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王肅云:「以紖貫碑中,君從此待之也。」
《儀禮》
[編輯]《聘禮》
[編輯]有司入陳饔飪一牢,鼎九,設於西階前。陪鼎當內廉, 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牛、羊、豕、魚、臘、腸、胃同鼎膚鮮 魚、鮮臘,設扃鼎膷臐膮蓋陪牛、羊、豕。
〈註〉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疏〉「宮必有碑」者,案諸經雲「三揖」者,鄭註皆云:「入門,將曲,揖;既曲,北面,揖,當碑揖。」若然,《士昏》及此《聘禮》,是大夫士廟內皆有碑矣。《鄉飲酒》《鄉射》言三揖,則庠序之內亦有碑矣。《祭義》云:「君牽牲麗於碑。」則諸侯廟內有碑明矣。天子廟及庠序有碑可知。但生人寢內不見有碑,雖無文,兩君相朝,燕在寢,豈不
「《三揖》乎?」 明亦當有碑矣。
《劉熙釋名》
[編輯]《釋典藝》
[編輯]碑,被也。此本王莽時所設也。施其轆轤,以繩被其上, 以引棺也。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 焉。無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 也。
《宋書》
[編輯]《禮志》
[編輯]漢以後,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建 安十年,魏武帝以天下雕弊,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 碑。魏高貴鄉公甘露二年,大將軍參軍太原王倫卒。 倫兄俊作《表德論》以述倫遺美,雲「祗畏王典,不得為 銘。」乃撰錄行事,就刊於基之陰雲爾。此則碑禁尚嚴 也,此後復弛替。
晉武帝咸寧四年,又詔曰:「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 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 赦令,皆當毀壞。」至元帝大興元年,有司奏,故驃騎府 主簿故恩營葬舊君顧榮求立碑,詔特聽立。自是後, 禁又漸頹,大臣長吏人皆私立。義熙中,尚書祠部郎 中裴松之又議禁斷,於是至今。
碑碣部總論
[編輯]《摰虞文章流別論》
[編輯]《碑銘》
[編輯]古有《宗廟之碑》,後世立碑於墓,顯之衢路,其所載者 銘辭也。
《劉勰文心雕龍》
[編輯]《誄碑》
[編輯]周世盛德,有銘誄之文。大夫之材,臨喪能誄。誄者,累 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夏商已前,其詳靡聞。周雖 有誄,未被於士。又賤不誄貴,幼不誄長,在萬乘則稱 天以誄之。讀誄定諡,其節文大矣。自魯莊戰乘丘,始 及於士,逮尼父卒,哀公作誄。觀其憖遺之切,嗚呼之 嘆,雖非壡作,古式存焉。至柳妻之誄惠子,則辭哀而 韻長矣。暨乎漢世,承流而作,揚雄之誄元後,文實煩 穢,《沙麓》撮其要而摯疑成篇,安有「累德述尊」,而闊略 四句乎?杜篤之誄,有譽前代,吳誄雖工,而他篇頗疏, 豈以見稱光武,而改盼千金哉!傅毅所製,文體倫序, 孝山、崔瑗,辨絜相參,序事如傳,辭靡律調,固誄之才 也。潘岳搆意,專師孝山,巧於序悲,易入新麗,所以隔 代相望,能徵厥聲者也。至如崔駰誄趙,劉陶誄黃,並 得憲章,工在簡要。陳思叨名,而體寔繁緩。文皇誄末, 旨言自陳,其乖甚矣。若夫殷臣誄湯,追褒元鳥之祚; 周史歌文,上闡后稷之烈;誄述祖宗,蓋詩人之則也。 至於序述哀情,則觸類而長。傅毅之《誄北海》云:「白日 幽光,雰霧杳冥。」始序致感,遂為後式,景而效者,彌取 於工矣。詳夫誄之為制,蓋選言錄行,傳體而頌文,榮 始而哀終。論其人也,曖乎若可覿;道其哀也,悽焉如 可傷:此其旨也。碑者,埤也。上古帝皇,始號封禪,樹石 埤岳,故曰碑也。周穆紀績於弇山之石,亦石碑之意 也。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勳績,而庸 器漸「缺。故後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廟徂墳, 猶封墓也。」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才鋒所斷,莫高蔡 邕。觀楊賜之碑,骨鯁訓典,陳郭二文,句無擇言,周乎 眾碑,莫非清允。其敘事也,該而要,其綴采也,雅而澤, 清詞轉而不窮,巧義出而卓立,察其為才,自然而至。 孔融所創,有《慕伯喈》。張陳兩文,辨給足采,亦其亞也。 及孫綽為文,志在碑誄,溫王卻庾,辭多枝雜,《桓彝》一 篇,最為辨裁。夫屬碑之體,資乎史才,其序則傳,其文 則銘。標序盛德,必見清風之華;昭紀鴻懿,必見俊偉 之烈:此碑之制也。夫碑寔銘器,銘寔碑文,因器立名, 事光於誄。是以勒石讚勳者,入銘之域;樹碑述己者, 同誄之區焉。《贊》曰:「寫寔追虛,碑誄以立。銘德慕行,文 采允集。觀風似面,聽辭如泣。石墨鐫華,頹影豈忒。」
《李綽尚書故實》
[編輯]《碑》
[編輯]古碑皆有圓空,蓋碑者,悲本也,墟墓間物,每一墓有 四焉。初葬,穿繩於空以下棺,乃古懸窆之禮。《禮》曰:「公 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人因就紀其德,由是遂有碑 表。數十年前有樹德政碑,亦設圓空,不知根本甚失, 後有悟之者,遂改焉。
《唐文粹》
[編輯]《陸龜蒙野廟碑》
[編輯]碑者,悲也。古者懸而窆用木,後人書之以表其功德, 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漢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稱矣。
《元經世大典》
[編輯]《賜碑》
[編輯]昔之有大勳勞於國家者,勒之鼎彝,以勸臣庶,以示 其子孫。後世伐石紀功,以文其出自上旨者,皆異恩 也。其事具《天官臣事》,茲著其目焉。
《吳訥文章辯體》
[編輯]《碑》
[編輯]按《儀禮士婚禮》:「入門當碑揖。」又《禮記·祭義》云:「牲入廟, 門麗於碑。」賈氏注云:「宮廟皆有碑,以識日影,以知早 晚。」《說文注》又云:「古宗廟立碑繫牲,後人因於上紀功 德。」是則宮室之碑所以識日影,而宗廟則以繫牲也。 秦漢以來,始謂刻石曰碑,其蓋始於李斯嶧山之刻 耳。蕭梁《文選》載《郭有道等墓碑》,而王簡《棲頭陀寺碑》 亦廁其間。至《唐文粹》《宋文鑑》,則凡寺廟等碑,與神道、 墓碑各為一類。
《徐師曾文體明辯》
[編輯]《碑文》
[編輯]按:劉勰云:「碑者,埤也。上古帝皇,始號封禪,樹石埤岳, 故曰碑。周穆紀跡於弇山之石,秦始刻銘於嶧山之 巔,此碑之所從始也。」然攷《士昏禮》:「入門當碑揖。」註云: 「宮室有碑,以識日影,知早晚也。」《祭義》云:「牲入麗於碑。」 註云:「古宗廟立碑繫牲。」是知宮廟皆有碑,以為識影 繫牲之用,後人因於其上紀功德,則碑之所從來遠 「矣。後漢以來,作者漸盛,故有《山川》之碑,有《城池》之碑, 有《宮室》之碑,有《橋道之碑》,有《壇井之碑》,有《神廟》之碑, 有《家廟》之碑,有《古跡》之碑,有《土風》之碑,有《災祥之碑》, 有《功德》之碑,有《墓道》之碑,有《寺觀》之碑,有《託物》之碑, 皆因庸器漸闕而後為之,所謂以石代金,同乎不朽」 者也。故「碑實銘器,銘實碑文,其序則傳,其文則銘」,此 碑之體也。又碑之體主於敘事,其後漸以議論雜之, 則非矣。故今取諸大家之文,而以三品列之:其主於 敘事者曰「正體」,主於議論者曰「變體」,敘事而參之以 議論者曰「變而」,不失其正。至於託物遇意之文,則又 以別體列焉。其《墓碑》自為一類,此不復列。
《碑陰文》
[編輯]凡碑,「面」曰陽,背曰陰。碑陰文者,為文而刻之碑背也, 亦謂之「記。」古無此體,至唐始有之。或他人為碑文而 題其後,或自為碑文而發其未盡之意,皆是也。
碑碣部藝文一
[編輯]《內典碑銘集林序》元·帝
[編輯]夫法性空寂,心行處斷,感而遂通,隨方引接。故鵲園 善誘,馬苑弘宣,白林將謝,青樹已列,是宣金牒,方寄 銀身。自象教東流,化行南國,「吳主至誠,歷七霄而光 曜;晉王畫像,經五帝而彌新。」次道孝伯,嘉賓元度,斯 數子者,亦一代名人。或修理止於伽藍,或歸心盡於 談論,銘頌所稱,興公而已。夫披文相質,博約溫潤,吾 「聞斯語,未見其人。」班固碩學,尚雲讚頌相似;陸機鉤 深,猶聞碑賦如一。唯伯喈作銘,林宗無媿。德宗能誦, 元常善書。一時之盛,莫得係踵。況般若元淵,真如妙 密,觸言成累,係境非真。金石何書,銘頌誰闡?然建塔 紀功,招提立寺。或興造有由,或誓願所記,故鐫之立 石,傳諸不朽。亦有息心應供,是曰桑門。或謂「智囊」,或 稱印手。高座擅名,預伊師之席;道林見重,陪飛龍之 座。峨眉廬阜之賢,鄴中宛鄧之哲,昭哉史冊,可得而 詳。故碑文之興,斯焉尚矣。夫世代亟改,論文之理非 一;時事推移,屬詞之體或異。但繁則傷弱,率則恨省, 存華則失體,從實則無味。或引事雖博,其意猶同;或 新意雖奇,無所倚約;或首尾倫帖,事似牽課。或〈闕〉復 博涉,體製不工,能使艷而不華,質而不野,博而不繁, 省而不率,文而有質,約而能潤,事隨意轉,理逐言深。 所謂菁華無以間也。予幼好雕蟲,長而彌篤。遊心釋 典,寓目詞林。頃嘗搜聚,有懷著述。譬諸法海,無讓波 瀾,亦等須彌,同歸一色。故不擇高卑,唯能是與。倘未 詳悉,隨而足之,名為《內典碑銘集林》,合三十卷。庶將 來君子或裨觀見焉。
《廬山碑序》同前
[編輯]夫日月麗天,皇穹所以貞觀;川嶽帶地,后土所以維 寧。廬山者,亦南國之德鎮,雖林石異勢,而雲霞共色。 長風夜作,則萬流俱響;晨鼯曉吟,則百嶺齊應。東瞻 洪井,識曳帛之在茲;西望石樑,見指寶之可拾。誠復 慕類易悲,山中難久,攀蘿結桂,多見淹留。
《揚州梁安寺碑序》同前
[編輯]竊以陽之有宗者,莫擬於靈烏;夜之有光者,孰踰於 陰兔?故以日門見羲和之色,月殿望奔娥之象。而合璧迢遞,丈尺猶且莫量;朗鏡悠遠,積空之所不算。復 有紫鳳青龍之水,卻月朝霞之山。白珪元璧,餞瑤池 之上;銀闕金宮,出瀛州之下。空臺四柱,隨仙衣而俱 颺;寶壍三重,映瑞園而涵影。旃檀散馥,無復圓覺之 風;地湧神翕,皆成《多寶之塔》。
《答樂藹書》沈約
[編輯]丞相風道引曠,獨秀生民,凝猷盛烈,方軌伊旦,憖遺 之感,朝野同悲。承當刊石紀功,傳華千載,宜須盛述, 實允來談。郭有道漢末之匹夫,非蔡伯喈不足以偶 三絕;謝安石素族之台輔,時無麗藻,迄乃有碑無文。 況文獻王冠冕彝倫,儀刑㝢內,自非一世辭宗,難或 與此。約閭閈鄙人,名不入第,欻酬今旨,便是以禮許 人。聞命慚顏。已不覺汗之沾背也。
《為范始興求為太宰立碑表》任昉
[編輯]臣雲言。原夫存樹風猷,沒著徽烈,既絕故老之口,必 資不刊之書。而藏諸名山,則陵谷遷貿;府之延閣,則 青編落簡。然則配天之跡,存乎泗水之上;素王之道, 紀於沂川之側。由是崇師之義,擬跡於西河;尊主之 情,致之於堯禹。故精廬妄啟,必窮鐫勒之盛;君長一 城,亦盡刊刻之羙。況乎甄陶周、召,孕育伊顏,故太宰 竟陵文宣王臣某。與存與亡,則義形社稷;嚴天配帝, 則周公。其人體國端朝,出藩入守。進思必告之道,退 無苟利之專。五教以倫,百揆時序。若夫一言一行,盛 德之風;琴書藝業,述作之茂。道非兼濟,事止樂善,亦 無得而稱焉。人之雲亡,忽移歲序,鴟鴞東徙,松檟成 行。六府臣僚,三藩士女,人蓄油素,家「懷鉛筆,瞻彼景 山,徒然望慕。昔晉氏初禁立碑,魏舒之亡,亦從班列。 而阮略既泯,故首冒嚴科,為之者竟免刑戮,置之者 反蒙嘉歎。至於道被如仁,功參微管,本宜在常均之 外。故太宰淵、丞相嶷親賢並軌,即為成規,乞依二公 前例,賜許刊立。寧容使長想九原,樵蘇罔識其禁,駐 蹕長陵,輶軒不知所」適。臣里閭孤賤,才無可甄,值齊 網之弘,弛賓客之禁,策名委質,忽焉二紀,慮先犬馬, 厚恩不答。而弊帷毀蓋,未蓐螻蟻,珠襦玉匣,遽飾幽 泉。陛下弘獎名教,不隔微物,使臣得駿奔南浦,長號 北陵,既曲逢前施,實仰覬後澤,儻驗杜預山頂之言, 庶存馬駿必拜之感。臨表悲懼,言不自宣。
《為楊素立碑詔》隋·煬帝
[編輯]夫銘功彝器,紀德豐碑,所以垂名跡於不朽,樹風聲 於沒世。故楚景武公素,茂績元勳,劬勞王室,竭盡誠 節,葉贊朕躬。故以道邁三傑,功參十亂,未臻遐壽,遽 戢清徽。春秋遞代,方綿歲祀,式播雕篆,用圖勳德。可 立碑《宰隧》,以彰盛美。
《入朝遣使參書》同前
[編輯]弟子總持和尚垂旨,令撰《衡岳禪師碑文》。郭有道之 無愧辭高德逾此;陸士衡之披文想質,弟子多慚,既 蒙獎成,不無剋勵。邯鄲絕妙,深恐難工,還鎮病瘳,庶 或勉強。循覽行狀,用難思議。佛澄道安,寧復過是?謹 和南。
《與契苾將軍書》唐·王勃
[編輯]昊天不忱,哲人終否,畢公逝矣,傷如之何!敬想情則 懿親,義惟良執,非夫人之為慟,其誰為慟乎?僕與此 公,早投交分,夷險之際,終始如一。常思並建忠孝之 跡,共申家國之讎,而負壯志不就,古人所悲,何圖一 旦長訣。嗚呼哀哉!管仲不存,叔牙空在;子皮已喪,子 產何依?興言追背,彌增痛悼。適得韋四郎書,其承大 郎雅意,知欲以此公碑誌,託夫下走。夫撫今懷昔,理 寄斯文,旌德敘功,事屬知己。是以子期幽思,感叔夜 之形言;伯喈雄藻,待林宗而無愧。下走雖不敏,幸託 深期,此而不為,誰當為者?但恐位卑先達,才非拔萃, 虛承厚睠,不副高聞。謹遣舍弟勛往,面取進止。臨書 啜泣,慘惶不次。
《為文武百僚等請造神武頌碑表》
[編輯]宋之問
臣某等聞:「行至公者,莫先於發揮茂寔;垂不朽者,不 若於刊紀洪名。」伏惟應天神聖皇帝陛下一德披圖, 五精乘運,先天地而利用,依鬼神以製法,無思不服, 有感必通。日者變起心膂,禍生肘腋,弄兵指闕,敢忘 下濟之恩;犯門斬關,遂激上靈之憤。陛下近幸元武, 傍顧紫微,鳳翔而梟獍失圖,龍見而鯨鯢就戮。順天 翊聖皇后配乾積德,從帝君尊,佐莫大之英猷,參非 常之妙略,親紆寶思,式頌元猷。椒掖之文,久垂河漢; 甘泉之石,已入京都。伏惟陛下卑奉聖躬,謙保神器, 惜其國用,念彼人艱,有命且停,含靈失望。臣等容光 壽域,竊位明朝,不蠶而衣,無裨塵露;不耕而食,有負 靈祇。陛下寢有道之豐碑,臣等享無功之厚祿,亭育 雖廣,何所自容?且天惠不可以闕書,神功不可以久 寂。臣等請各減所俸,以敕殊休。庶同子來成之匪日。 無任光開垂裕之至。
《謝撰攀龍臺碑蒙賜物表》李嶠
[編輯]臣嶠言:伏奉恩敕,編撰《攀龍臺碑文》,賜臣物四百段研精不優,篆刻無術,下帷闕蛟龍之學,搦管慚鳳凰 之思。猥辱隆命,俾圖光範。戴天知跼,仰大象而增迷; 遊聖為言,撫營魂而自失。寧足以發揮一德,揚搉萬 分,述虞後之孝思,談姬文之睿業,而天情不匱,帝造 無涯,式推愛敬之心,用廣褒崇之惠。披文相質,本殊 黃絹之詞;頒賞計勞,遂承紫泥之渥。荷寵惟懼,瞻恩 戴靦。祗承之日,悚汗交馳。無任慚戴屏營之至。謹附 洛州奏事使具官臣某,奉表陳謝以聞。
《謝賜碑額表》張說
[編輯]臣說言:「伏奉今日恩旨,賜先臣碑額,悲荷交心,拜捧 以泣。臣某《中謝》。臣亡父先臣騭,安貞下位,不待昌辰。 先帝贈之以專城,陛下目之以積善,光賁重渥,感慶 三泉,舉宗悲喜,外姻歡賀。昔孔篆吳札之墳,秦存展 季之壟,辭輕列國,義小陪臣。豈若天王禮士,鳳書旌 墓,榮軼曩賢,道映來籍。在臣在子,移孝為忠,心效草」 木,何酬雨露?無任幽明感戴之至,謹奉表陳謝以聞。
《謝賜御書大通禪師碑額狀》前人
[編輯]右。內侍尹鳳祥宣示御書《大通禪師碑》額六字,畫起 平雲,點蹲芒玉,戈矛攢倚,鸞鶴交飛。神功發於至想, 睿思成於元德。實謂天龍捧持,虛空稱贊,逝者如在, 薦福知歸。臣棲志禪門,撰碑靈塔,幸遇聖情崇道,御 書假貸,刻星辰於嘉石,爛日月於封丘。感極悲生,恩 深無答。臣無任望外殊澤之至。
《請還田緒所寄撰碑文馬絹狀》陸贄
[編輯]右田緒使節度隨軍劉瞻送書與臣,其書意緣奉進 止,令為其亡父承嗣撰遺愛碑文,故送前件馬絹等, 以申情貺。臣先奉恩旨,令撰碑文,於今半年,竟未綴 緝。良以勸戒之道,忠義攸先;褒貶之詞,春秋所重。爵 位有僥倖而致,名稱非詐力可求。將使循軌轍者,畏 昭憲而莫渝;怙姦妄者,顧清議而知恥。仲尼修《春秋》 「而亂臣賊子懼」,豈必臨之以武,脅之以刑哉?褒貶苟 明,亦足助理。田承嗣阻兵犯命,靡惡不為,竟逭天誅, 全歸土壤,此乃先朝所愧恨,義士所惋嗟。今田緒尚 千宸嚴,請頒遺愛,微臣隘跼,實憤於心。謬承恩光,備 位台輔,既未能滌除姦慝,裨益大猷,而又飾其愧詞, 以贊凶德,納彼重賂,以襲貪風,情所未安,事固難強, 是以屢嘗執翰,不能措詞,輒投所操,太息而止。緣承 聖誨,姑務懷柔,昨見田緒使人,臣亦婉為報答,但告 雲「所為碑頌,皆奉德音」,既異私情,難承厚貺,候稍休 暇,續當撰成,既無拒絕之言,計亦不至疑阻。其來書 謹封。進所送馬及絹等,令劉瞻便領卻迴訖,不敢不 奏。謹奏。
《為河東副元帥馬司徒請刻御製箴銘碑表》
[編輯]權德輿
臣燧言:「臣前竊睹御製賜靈鹽節度使杜希全《君臣 箴》一篇,輒請刻石於太原興王之都,與元宗所製《起 義堂頌碑》並列,垂訓後代,光示萬邦。伏奉批表及賜 臣等手詔,俯蒙允許,仍賜臣一本,又賜臣御製《宸扆 台衡銘》二首並敘。精義微言,深於羲、文之旨;明訓大 誡,葉於舜、禹之謨。涵周詩而軼商頌,準天地而懸日 月,五采彰施而溢目,八音均調以動心。」至於上下咸 和,君臣交儆,僻邪無自而入,猜虐不萌於中,鬱堙底 伏之氣宣,強悍讒諛之說泯,援申甫以作誡,紹唐虞 而追蹤,誠文教之極,而至治之本也。臣餘生陋質,材 朽功微,陛下獎勵過深,寵錫逾厚,使得獲睹殊觀,接 聞至音,目以勳賢,稱其威武。跪捧震駭,顧循悚怍,寔 願周旋奉戴,內以為子孫藏;恢演昭宣,外以垂金石 刻。今者琢磨已就,刊勒方施,至於次序篇章,論載年 月,未敢即定,謹令圖畫進上。仍請於碑首正面,刻作 「御製箴銘」四字,其下刻年號月日字建,箴銘二首並 序。其碑首陰面,伏請準《起義堂頌碑》例,刻年號月日 字建,其下刻臣所上表疏,伏蒙批表敕語及「所賜臣 手詔,庶使後之觀者,尋其並連,究其本末,以知盛德 之事,懿鑠丕顯,游揚無極,臣之所願也。不勝忻懼悃 懇之至,謹遣某官臣某奉表以聞。臣誠懽誠喜,頓首 頓首。」謹言。
《代李令公謝手詔為製東渭橋碑文表》
[編輯]於公異
臣某言:「某月日某至,伏奉詔命,以臣收復,聖旨褒揚, 特為製《東渭橋碑》文,皇太子書手詔賜臣及將士者。」 驚拜捧荷,魂神飛越。臣聞霍光戴漢,輔昭立宣;鄧禹 佐王,寧人除暴。或道扶衰運,或功格皇天。纔聞麟閣 之圖,適及雲臺之紀。未有事微賞厚,用淺報崇。迴辰 象之天文,降明離之筆札。跪捧尋繹,慚惶失圖,事出 古今,感深臣子。雖百身殞越,曾未賈於片言;九族隳 離,實難酬於一顧。臣某《中謝》。伏惟皇帝陛下邁軒皇 之武德,續唐帝之文思。六義不足以財成,五聲徒表 於宣暢。躬親庶政,而睿藻日新;化洽萬方,而宸章間 作。頃屬兇徒扇結,都邑震驚。陛下克讓斯在,推功勿 居,迴天漢之文章,賜光輝於臣下。英聲茂實,演奧窮 微,昭宣造化之情,黼黻羲文之制。顧乃上援彥範,次述子儀,此皆功贊中興,道化來裔。纂循前緒,陛下實 紹於耿光;瞻慕勳庸,微臣固無其影響。此皆陛下特 表文字,曲降恩私,激揚《雅》《頌》之風,儆勵人臣之節。自 家刑國,垂範作程,恩誠借於微臣,道將周於天下。足 使懷忠服義,爭死節以駿奔;反側危疑,望皇風而懲 革。史籍之所未有,自此而書;人臣之所未聞,自臣而 始。雖年踰知命,筋力尚全。國家西有未賓之戎,東有 乘邊之寇,每煩宸慮,尚集王師,顧此生涯,未知死所。 庶損微瑣之質,少益覆載之仁。恨以戎鎮,不獲奔赴 闕庭,傾臣懇悃。無任荷載惶灼之極。
《進撰平蔡州碑文表》韓愈
[編輯]臣某言:「伏奉正月十四日敕牒,以收復淮西群臣,請 刻石紀功,明示天下,為將來法式。陛下推勞臣下,允 其志願,使臣撰《平淮西碑文》者。聞命震駭,心識顛倒, 非其所任,為愧為恐,經旬涉月,不敢措手。」中謝。竊惟 自古聖神之君,既立殊功異德卓越之跡,必有奇能 博辯之士,為時而生,持簡操筆,從而寫之,各有品章 條貫,然後帝王之美,巍巍煌煌,充滿天地。其載於《書》, 則堯舜二典,夏之《禹貢》,殷之《盤庚》,周之《五誥》;於《詩》,則 《元鳥長發》,歸美殷宗。清廟臣工,小大二雅。周王是歌, 辭事相稱,善並美具,號以為經,列之學宮,置師弟子, 讀而講之。從始至今,莫敢指斥。嚮使撰次,不得其人, 文字曖昧,雖有美實,其誰觀之?辭跡俱亡,善惡惟一, 然則茲事至大,不可輕以屬人。伏以唐至陛下,再登 太平,劃刮群姦,灑掃疆土,天之所覆,莫不賓順。然而 淮西之功,尤為俊偉。碑石所刻,動流億年,必得作者, 然後可盡能事。今詞學之英,所在成列,儒宗文師,磊 落相望。外之則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內之則翰林、禁 密、游談、侍從之臣,不可一一遽數,召而使之,無有不 可。至於臣者,自知最為淺陋,顧貪恩侍,趨以就事,叢 雜乖戾,律呂失次。乾坤之容,日月之光,知其不可繪 畫,強顏為之,以塞詔旨,罪當誅死。其《碑文》今已撰成, 隨表謹錄封進,無任慚惶怖懼之至。
《碑陰》柳宗元
[編輯]凡葬大浮圖,無竁穴,其於用碑不宜。然昔之公室,禮 得用碑以葬,其後子孫,因宜不去,遂銘德行,用圖久 於世。及秦刻山石,號其功德,亦謂之碑,而其用遂行。 然則雖浮圖,亦宜也。凡葬大浮圖,其徒廣則能為碑。 晉、宋尚法,故為碑者多法。梁尚禪,故碑多禪。法不周 施,禪不大行,而律存焉。故近世碑多律。凡葬大浮圖, 未嘗有比丘尼主碑事。今惟無染寔來,涕淚以求,其 志益堅。又能言其師他德尤備,故書之碑陰。師凡主 戒事二十二年,宰相齊公映、李公泌、趙公憬,尚書曹 王皋、裴公冑,侍郎令狐公峘,或師或友,齊親執經受 大義為弟子。又言師始為童時,夢大人縞冠素舄來 告曰:「『居南嶽,大吾道者,必爾也』。已而」信然將終,夜有 光明,笙磬之音,眾咸見聞,若是類甚眾。以儒者所不 道,而無染勤以為請,故未傳焉。無染韋氏女,世顯貴, 今主《衡山戒法》。
《弔九江驛碑材文》歐陽詹
[編輯]「弔,傷而有辭者也。噫!九江之《驛碑》」,其何興辭而弔,歟 斯碑之材,昔太師魯國顏忠肅公所建祖亭之碑也。 公素負辭華,代之銘誌,多公之辭,又好採異留名之 致。頃為湖州牧,州產碑材石,每使工琢之,與辭兼行, 磨礱而成,常心使用者,不可勝數。斯碑也,終山之窮 僻,得之於自然,趺本有龜,護頂有螭,雖不甚成,而挐 躩僨興,如神如靈。公神而珍之。精選所處,湖州無稱 立。罷守歸朝,載而途卜,出蘇臺,入毗陵,亦無稱立。轉 丹陽,遊建業,亦無稱立。次江州,州南有湖,湖南有山, 蛟奔螭引,直到湖心。頓址之處,則茂林峭石,勢瓌氣 勝,非往時所睇,而神祠曰「祖將軍廟在焉。」公覿其詭 秀,與碑材葉,即日以酒脯奠其祖神,出錢五萬造亭 曰「祖亭」,南香爐峰,北潯陽城,九江為庭,千艘歷階。亭 既就,公製亭之文,手勒斯碑而立之。公文為天下最, 書為天下最,斯亭之地亦天下最,庶資三善,加以斯 碑之奇,相持萬古,而採異留名之致一得也。後典州 吏,於州之九江驛有修壞之勞,狀其末績,乃取斯碑 劃公之述。寘已之述今為九江驛之碑焉。子旅遊江 州,稅於茲驛,祠部員外郎鄭恕同之。鄭與州將嚴士 良共為予說,而俱以相示。嗚呼!先賤後貴,世之常也; 先貴後賤,人之傷也。以祖亭方九江驛,則蘭室鮑肆 矣;以魯公之文,方今之文,則牢醴糟糠矣;以魯公之 札翰,方今之札翰,則錦繡枲麻矣;以魯公之用,方今 之用,則中華異域矣。痛哉斯碑!出祖亭,入九江驛,失 魯公之文,得人之文。削魯公之札翰,題人之札翰,亡 魯公之用,就人之用。是去蘭室而居鮑肆,捨牢醴而 食糟糠,脫錦繡而服枲麻,黜中華而即異域,可悲之 甚者。況我質天成,必將可名。魯公所以卜擇敬慎如 彼,而常人無良黷辱如此,與夫有道而黥,「無罪而刖, 投四裔,禦魑魅,何以別也?石不能言,豈其無冤?故弔 之情,違乃傷理,怫乃冤人寔有之,物亦應然。」嗚呼子碑,冤可予知。陰騭子材,豈曰無意?必有以殊,方頒以 異。與顏表勝,以殊則明。從吏居卑,以異奚旌?子產既 授,子不終致。悠悠彼蒼,何嗟及矣。美玉抵禽,高冠藉 足。有類子碑,先榮後辱。繼「世生哲,詎無賢兮?將覿於 斯,將悼於斯,庶滌所黷,而復攸宜。屹屹子碑,如神如 祇。人得以專,天造何為?」其不然矣,其不然矣!
《謝準朱書撰田弘正碑文狀》元·稹
[編輯]「魏博節度使李愬請與田弘正立《德政碑》。」右臣伏奉 今月二十四日敕,令臣撰前件碑文。伏以田弘正首 變魏俗,彰先帝之睿謀;近入鎮州,宣陛下之神武。積 成忠懇,大有勳勞。人懷去思,願刻金石。陛下所宜外 詔台席,內委翰林,妙選雄文,式揚丕績。豈謂天光曲 照,御札特書,猥付微臣,實非常例。且臣頃以特恩拔 擢,便欲效死仰酬,遂竭愚誠,累蒙召對。自去年九月 以後,橫遭謗毀,無由再睹天顏。分隨枯朽而凋,永絕 恩波之望。豈料聖慈長在,記憶姓名,無人奏請撰碑, 便自宸衷宣付。微臣忝非木石,粗有肺腸。空懷感激 之心,未獲殺身之所。無任感恩思報,鏤骨銘肌之至。
《進田弘正碑文狀》前人
[編輯]《田弘正魏博德政碑文》「右前件碑文,伏蒙御札朱書,遣臣撰述。恩生望外,事出宸衷,銘鏤骨肌,難酬雨露。」
臣伏以陛下所以令臣與弘正立碑,蓋欲遣魏博及 鎮州將吏等並知弘正首懷忠義,以致功勳,臣若苟 務文章,廣徵經典,非惟將吏不會,亦恐弘正未詳,雖 臨四達之衢,難掩萬人之口。臣所以效馬遷史體,敘 事直書,約李斯碑文,勒銘稱制,使弘正見銘而戒逸, 將吏觀敘而愛心,不隱寔功,不為溢美,文雖樸野,事 「頗彰明,伏乞天慈,特留神鍳。其碑文謹隨狀封進,謹 具奏聞,伏聽敕旨。」
《進幽州紀聖功碑文狀》李德裕
[編輯]奉宣令臣撰述者。伏以北狄悍勇於四夷,前代聖王, 莫能制伏。昨者迴鶻雖乘危蹙,勢已內侵,豺狼之師, 尚餘十萬。陛下神武雄斷,智出無方,震天威以霆聲, 碎獯戎而瓦解。武功盛烈,高視百王,豈比周穆犬戎 之徵,荒服不至,漢武馬邑之詐,群帥無功。將垂耿光, 宜命鴻筆。臣學藝荒淺,久病衰羸。紀軒後之功,徒知 竭思;敘唐堯之德,終愧難名。採其功狀,稍似摭實。今 已撰訖,謹連進上。輕瀆宸嚴,不任惶越。謹錄奏聞。
《謝許受江西送撰韋丹碑綵絹等狀》
[編輯]杜牧
右,今月十六日中某至,奉宣聖旨,令臣領受江西觀 察使紇干泉所寄撰《韋丹遺愛碑》文人事綵絹,共三 百疋。恩隨幸至,榮與利並,抃躍慚惶,罔知所措。伏惟 皇帝陛下皇天縱聖,赫日資明,大獎功勞,不計存歿。 舉韋丹江西之績,特令微臣撰碑。墮淚之恩,豈慚羊 祜?黃絹之妙,寔媿蔡邕。今者更蒙恩私,廣受綵帛,捧 戴兢惕,無地容身,不勝感恩慚惶之至。
《進撰江西韋大夫遺愛碑文表》前人
[編輯]臣某言:「奉某月日敕牒,令撰《故江西觀察使韋丹遺 愛碑》文。」臣官卑人微,素無文學,恩生望外,事出非常。 承命震驚,以榮為懼。伏以洪為州府,逾於千載,言念 疲羸,常患水火。風俗如此,改革無因。韋丹愛朝廷分 憂,為百姓去弊,不踐舊跡,特建宏謀。凡三年苦心,去 千歲大患。兼之灌溉種蒔,豐其衣食。渤海、潁川之理, 召父杜母之恩,校之於丹,未足為比。伏惟皇帝陛下 陟降順帝,施設如神,納諫若轉丸,去惡如反掌。是以 兵刑措寢,年糓豐登,而猶念切疲人,及於循吏,緬韋 丹已效之績,慰江西去思之心,特與彰揚,創為碑紀。 是宜使內署學士,西掖詞臣,振發雄文,流傳後代。至 於臣者,最為鄙蕪。明命忽臨,牢讓無路,俯仰慚懼,神 魂驚飛。臣不敢深引古文,廣徵樸學,但首敘元和中 興得人之盛,次述韋丹在任為理之功。事必直書,詞 無華飾。所冀通衢一建,百姓皆觀,事勣彰明,人人曉 會。但率誠樸,不近文章。受曲被之恩私,如生羽翼;報 非次之披擢,宜裂肝腸。無任感激懇悃血誠之至。其 碑文本謹隨狀封進以聞。
《上兵部相公啟》李商隱
[編輯]商隱啟:「伏奉指命令書《元和中太清宮寄張相公》舊 詩上石者,昨一日書訖。」伏以賦曠代之清詞,宜當時 之重德。昔以道均契稷,始染江毫;今因慶襲韋平,仍 鐫宋石。依於檜井,陷彼椒牆。扶持固在於神明,悠久 必同於天地。況惟陋質。〈一作菲陋〉早預生徒。仰夫子之文 章,曾無具體;辱郎君之槏下,尚遣濡翰。空塵寡和之 音,素乏入神之妙。恩長感集,格鈍慚深。但恐涕洟,終 班琬琰。下情無任戰汗之至。
《東林寺建碑記》張又新
[編輯]「北海守李公,文人之雄,書品之能者也。」《開元十》〈闕〉年, 作《東林寺碑》,手筆一軸,俾模而刊石,藏於寺者,凡百 一十三歲,僧之歷居者,不啻大千數,未始有議建豎 者。釋雲皋本謝氏子,讀書為文,將就鄉賦,舉進士,遇明師,悟寂滅之樂,因髡頭就學,遂僧於東林,且有年 矣。一旦視碑卷,嗟曰:「遠公之名,德振千古;東林之聲, 籍冠宇內。而是詞是翰,記其所由然,誠天下之妙絕, 山門之光大,儒釋之美談也。宜乎始至而揭諸顯敞, 俾文士名僧趨嚮之不暇。是卷於塵中踰百載莫石 莫刊,將焉用僧?予僧門一士也,一杖一履,足以歷岨 嶮;一缽一衲,足以了朝夕。不著不繫,視千萬里若尋 丈。」遂裹足道途,東西南北,募緣以成其事。會河東裴 公自中書舍人開幕府於鍾陵,敷「文行政教之餘,得 六度三乘之奧,聞皋志願,亦垂信施。因自染翰贊,列 爵秩名氏於卷末,又有以增名跡,重為光也。」皋乃得 模而刊於碑。會昌三年四月,磨礱既成,遂光遂平,鐫 之硜硜,夬象奎呈,如蛇如龍,如飛如行,如著玉在漆, 如玄穹列星,立之亭亭,弗磷弗傾,於寺之明。余時刺 茲郡,因減俸緡屋其上,且嘉皋建志不苟。古人云:「智 過千人謂之英。」皋之有決補遺事之智,有崎嶇辛苦 以成其智之寔,過於百一十三年歷居之僧遠矣。庸 不謂為僧之英乎?故記之碑之陰。
《丹書判》
[編輯]甲以《經》多謬,乃自丹書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其親友摹寫者,日千餘人。兩京尹以其聚眾,笞之,訴稱「有故。」
《對》李希定
[編輯]去聖人遠,微言將絕,人用其私,各安所見?闕文不及, 大義已乖,非有獨見之明,誰解僻儒之患?甲總覈六 藝,研精百氏,紕繆必考,朱紫斯分。既祖述於魯儒,升 我堂矣;揚於《漢策》,職爾之由。竹簡之書,且或朽蠹,金 碑之字,道茲鐫刻。魏文《典論》,起列鴻都;揚子《元經》,虛 傳麟閣。觀者如堵,且聞紙貴。將萬古而不刊,於千兩 「而何有。京尹之罰,其或病諸。既無索於杜季,庶息威 於甯越。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