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46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六十一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六十一卷目錄

 諸子部彙考十五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醫家 雜藝術

經籍典第四百六十一卷

諸子部彙考十五[編輯]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七[編輯]

醫家[編輯]

《黃帝素問》二十四卷。

晁氏曰:昔人謂《素問》者,以《素書》黃帝之問,猶言《素書》也。唐王冰注。冰謂「《漢藝文志》有《黃帝內經》十八卷,《素問》即其經之九卷,兼《靈樞》九卷,迺其數焉。」 先是,第七亡逸,冰時始獲,乃詮次注釋,凡八十一篇,分二十四卷。今又亡《刺法本論》二篇。冰自號啟元子。醫經之傳於世者多矣。原百病之起瘉者,本乎黃帝;辯百藥之味性者,本乎神農;湯液則稱伊尹三人皆古聖人也,憫世疾苦,親著書以垂後。而世之君子不察,乃以為賤技,恥習之由此。故今稱醫者,多庸人,治之失理,以生為死者甚眾。激者至云:「有病不治,常得中醫。」 豈其然乎?故予錄醫頗詳,《隋志》以此書為首,今從之。

陳氏曰:黃帝與岐伯問答,《三墳》之書無傳,尚矣,此固出於後世依託,要是醫書之祖也。唐太僕令王冰注,自號啟元子。按《漢書》但有《黃帝內外經》,至《隋志》乃有《素問》之名,又有全元起《素問注》八卷。嘉祐中,光祿卿林億、國子博士高保衡承詔校定補注,亦頗采元起之說,附見其中,其為篇八十有一。王冰者,寶應中人也。

《靈樞經》九卷。

晁氏曰:王冰謂此書即《漢志》《黃帝內經》十八卷之九也。或謂好事者於皇甫謐所集《內經倉公論》中抄出之,名為古書也。未知孰是。

呂楊注「《八十一難經》五卷。」

晁氏曰:秦越人撰,吳呂廣注,唐楊元操演。越人,渤海人,家於盧。授桑君祕術,明洞醫道。世以其與黃帝時扁鵲相類,乃號之為扁鵲。采《黃帝內經》精要之說,凡八十一章。以其旨趣深遠,未易了,故名《難經》。元操編次為十三類。

陳氏曰:《漢志》亦但有《扁鵲內外經》而已,《隋志》始有《難經》,《唐志》遂屬之越人,皆不可攷。「難」 當作去聲讀。

丁德用注《難經》五卷。

晁氏曰:德用以楊元操所演甚失大義,因改正之。《經》文隱奧者,繪為圖。德用,濟陽人,嘉祐末其書始成。

陳氏曰:序言「太醫令呂廣重編此經,而楊元操復為之注。覽者難明,故為補之,且間為之圖。」 首篇為診候最詳,凡二十四難。蓋脈學自扁鵲始。

虞庶注《難經》五卷。

晁氏曰:皇朝虞庶注。庶,仁壽人,寓居漢嘉。少為儒,已而棄其業習醫,為此書以補楊、呂所未盡。黎泰辰治平間為之序。

《金匱玉函經》八卷。

晁氏曰:漢張仲景撰,晉王叔和集。設答問雜病形證、脈理,參以療治之方。仁宗朝,王洙得於館中,用之甚效,合二百六十二方。

陳氏曰:林億等校正此書,王洙於館閣蠹簡中得之,曰《金匱玉函要略方》,上卷論傷寒,中論雜病,下載其方,並療婦人,乃錄而傳之。今書以逐方次於證候之下,以便檢用。其所論傷寒,文多節略,故但取雜病以下,止服食禁忌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而仍其舊名。

仲景《傷寒論》十卷。

晁氏曰:漢張仲景述,晉王叔和撰。次按《名醫錄》云:「仲景,南陽人,名機,仲景其字也。舉孝廉,官至長沙太守。以宗族二百餘口,建安紀年以來,未及十稔,死者三之二,而傷寒居其七」 ,乃著論二十二篇,證外合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二方。善醫者或雲仲景著《傷寒論》,誠不刊之典。然有大人之病,而無嬰孺之患,有北「方之藥,而無南方之治,此其所闕者,蓋陳蔡以南,不可用柴胡、白虎二湯治傷寒」 ,其言極有理。

陳氏曰:「其文辭簡古奧雅,又名《傷寒卒病論》」 ,凡一百一十二方。古今治傷寒者,未有能出其外者也。

《脈經》三卷。

晁氏曰:題雲「黃帝撰。」 論診脈之要,凡二十一篇。

王叔和《脈經》十卷

晁氏曰:晉王叔和撰。按唐甘伯宗《名醫傳》曰:「叔和,西晉高平人。性度沉靜,博通經方,精意診處,尤好著述。其書纂岐伯、華佗等論脈要訣所成,敘陰陽表裡,辯三部九候,分人迎、氣口、神門條,十二經、二十四氣,奇經八脈、五臟六腑、三焦四時之痾,纖悉備具,咸可按用,凡九十七篇。皇朝林億等校正。」

《脈訣》一卷。

晁氏曰:題曰《王叔和》。皆歌訣鄙淺之言,後人依託者,然最行於世。

《脈訣機要》三卷,《脈要新括》一卷。

陳氏曰:通真子撰,不著名氏,熙寧以後人也。以叔和《脈訣》有「臲卼鄙俗」 處,疑非叔和作,以其不類故也。乃作歌百篇,按經為注。又自言常為《傷寒括要》六十篇,其書未之見。

《巢氏病源候論》五卷。

晁氏曰:隋巢元方等撰。元方,大業中被命與諸醫共論眾病所起之源。皇朝舊制,監局用此書課試醫生。昭陵時,詔校本刻牘頒行。宋綬為序。

陳氏曰:《元方》,隋太醫博士。其書惟論病證,不載藥方。今按《千金方》諸論,多本此書,業醫者可以參考。

《雷公炮炙》三卷。

晁氏曰:宋雷斆撰,胡洽重定。述百藥性味、炮熬煮炙之方,其論多本之於乾寧晏先生。《斆》稱「內究守國安正公」 ,當是官名未詳。

《天元玉策》三十卷。

晁氏曰:啟元子撰,即唐王冰也。書推五運六氣之變。《唐人物誌》雲,「冰仕至太僕令,年八十餘,以壽終。」

《金寶鑑》三卷。

晁氏曰:衛嵩撰。嵩仕至翰林博士。《崇文總目》云:「不詳何代人。」 述脈候徵驗要妙之理。

《寶藏暢微論》三卷。

晁氏曰:五代軒轅述撰。青霞君作《寶藏論》三篇,著變煉金石之訣,既詳其未善,因刊其謬誤,增其闕漏,以成是書,故曰「暢微。」 時年九十,實乾亨二年也。

《聖濟經》十卷。

晁氏曰:徽宗皇帝御製。因《黃帝內經》採天人之賾,原性命之理,明營衛之清濁,究七八之盛衰,辯逆順之盈虛,為書十篇,凡四十二章。

陳氏曰:「辟雝學生昭武吳禔注。」

通真子《傷寒訣》一卷。

晁氏曰:題曰《通真子》,而不著名氏。用張長沙《傷寒論》為歌詩,以便覽者,《脈訣》之類也。

《醫門玉髓》一卷。

陳氏曰:「不知作者,皆為《歌訣》,論五臟六腑相傳之理。」

《傷寒百問》三卷。

晁氏曰:題曰《無求子》。大觀初所著書。

《醫經正本書》一卷。

陳氏曰:知進賢縣沙隨程迥可久撰。專論「傷寒無傳染」 ,以救薄俗「骨肉相棄絕」 之敝。

《運氣論奧》三卷。

晁氏曰:宋朝劉溫舒撰。溫舒以《素問》氣運最為治病之要,而答問紛揉,文辭古奧,讀者難知,因為三十論,七十二圖,上於朝。

《五運指掌賦圖》一卷。

陳氏曰葉玠撰

《脈粹》一卷。

晁氏曰:宋朝蕭世基撰。世基常閱《素問》及歷代醫經,患其難知,因綴緝成一編。治平中姚誼序之。

《南陽活人書》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朱肱撰。序謂:「張長沙《傷寒論》,其言雅奧,非精於經絡者不能曉會。頃因投閑,設其對問,補苴綴緝,僅成卷軸。作於己巳,成於戊子。計九萬一千三百六十八字。」

陳氏曰:肱以仲景《傷寒方》論,多以類聚,為之問答。本號《無求子傷寒百問方》,有武夷張藏作序,易此名。仲景,南陽人,而「活人」 者本華佗語。肱,吳興人,祕丞臨之子,中書舍人服之弟,登第仕至朝奉郎,直祕閣。

《傷寒微指論》二卷。

陳氏曰:不著作者。《序》言「元祐丙寅,必當時明醫」 也。其書頗有發明。

《傷寒證治》三卷。

晁氏曰:宋朝王寔編。寔謂百病之急,無踰《傷寒》,故略舉病名法及世名醫之言,為十三篇,總方百四十六首。或雲潁州人,官至外郎,龐安常之高第也。

《傷寒捄俗方》一卷。

陳氏曰:寧海羅適正之尉桐城。民俗惑巫,不信藥,因以藥施人,多愈,遂以《方書》召醫參校刻石,以捄迷俗。紹興中,有王世臣彥輔者序之以傳。

《補注神農本草》二十卷

晁氏曰:宋朝掌禹錫等補注舊說《本草經》神農所作,而《藝文志》所不載。《平帝紀》:「詔天下舉知方術本草」 者,《本草》之名,蓋起於此。梁之錄載《神農本草》三卷,書中有後漢郡縣名,蓋上也。未著文字,師學相傳,至張機、華佗始為編述。嘉祐初,詔禹錫與林億、蘇頌、張洞等為之補注,以《開寶本草》及諸家參校,採拾遺逸,刊定《新舊藥》名一千八十二種,總二十卷。

《大觀本草》三十一卷。

陳氏曰:唐慎微撰,不知何人。仁和縣尉艾晟作序,名曰《經史證類本草》。按本草之名,始見《漢書·平帝紀》、樓護傳。舊經止一卷,藥三百六十五種。陶隱居增《名醫別錄》亦三百六十五種,因注釋為七卷。唐顯慶又增一百十四種,廣為二十卷,謂之《唐本草》。開寶中,又益一百三十三種,蜀孟昶又嘗增益,謂之《蜀本草》。及嘉祐中掌禹錫、林億等重加校正,更為補注,以朱墨書為之別,凡新舊藥一千八十二種,蓋亦備矣。今慎微頗復有所增益,而以墨蓋其名物之上,然亦殊不多也。

石林葉氏曰:「《神農本草》初但三卷,所載甚略。議者攷其記出產郡名,以為東漢人所作。梁陶隱居始增修為七卷。然陶氏不至東北,其論證多謬語。唐顯慶中,蘇恭請重修,於是命長孫無忌等廣定,遂為二十卷,亦未盡也。自是偽蜀韓保昇與術家各自補緝,辯證者不一。開寶中,別加詳定。嘉祐初,復詔掌祕監禹錫」 、蘇魏公諸人再論次,遂大備。蓋《神農本草》外,雜取他書凡十六家雲。

《圖經本草》二十卷,《目錄》一卷。

晁氏曰:宋朝蘇頌等撰。先是,詔掌禹錫、林億等六人重校《神農本草》,累年成書奏御。又詔郡縣圖上所產藥本,用永徽故事,重命編述。於是頌再與禹錫等裒集眾說,類聚銓次,各有條目雲。嘉祐六年上。

《證類本草》三十二卷。

陳氏曰:皇朝唐慎微纂。合兩《本草》為一書,且集《書傳》所記單方,附之於本條之下,殊為詳博。

《本草廣義》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寇宗奭編。以《本草》二部著撰之人或執用己私,失於商確。併考諸家之說,參之事實,覈其情理,證其脫誤,以成此書。

陳氏曰:其書「引援辯證」 ,頗可觀采。

《紹興校定本草》二十二卷。

陳氏曰:醫官王繼先等奉詔撰。紹興二十九年上之,刻板《修內司》。每藥為數語,辯說淺俚,無高論。

《子午經》一卷。

晁氏曰:題雲「扁鵲撰。」 論鍼砭之要,成歌詠,蓋後人依託者。

《銅人針灸圖》三卷。

晁氏曰: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嘗詔惟德考次針灸之法,鑄銅人為式,分腑臟十二經,旁註俞穴所會,刻題其名,並為圖法,並主療之術,刻板傳於世,夏竦為序。《明堂》者,謂雷公問道,黃帝授之,故名雲。

《明堂針灸圖》三卷。

晁氏曰:「題雲《黃帝》」 ,論人身俞穴及灼灸禁忌。

《存真圖》一卷。

晁氏曰:皇朝楊介編。崇寧間,泗州刑賊於市,郡守李夷行遣醫併畫工往親決膜摘膏肓,曲折圖之,盡得纖悉。介校以古書,無少異者,比歐希範《五臟圖》過之遠矣,實有益醫家也。王莽時,捕得翟義黨王孫慶,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之,量度五臟,以竹筳導其脈,知所始終,雲「可以治病」 ,亦是此意。

《膏肓灸法》二卷。

陳氏曰:「清源莊綽季裕集。」

《點烙三十六黃經》一卷。

晁氏曰:不著撰人,唐世書也。《國史補》云:「自茗飲行於世,世人不復病黃癉。」

《肘後百一方》三卷。

陳氏曰:晉葛洪撰,梁陶隱居增補。本名《肘後救卒方》,率多易得之藥,凡八十六首,陶併七首,加二十二首,共為一百一首。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病之義名之。

《千金方》三十卷。

晁氏曰:唐孫思邈撰。思邈博通經傳,洞明醫術,著用藥之方,診脈之訣,針灸之穴,禁架之法,以至導引養生之要,無不周悉。後世或能窺其一二,未有不為名醫者。然議者頗恨其獨不知傷寒之數雲。陳氏曰:自為之序,名曰《千金備急要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踰於此。其前類例數十條,林億等新纂。

《千金翼方》三十卷。

晁氏曰:思邈著《千金方》,復掇集遺軼,以羽翼其書。

成一家之言。林億等謂「首之以《藥錄》,次之以婦人傷寒、小兒養性、辟穀、退居、補益、雜病瘡癰、色脈針灸、而《禁經》終焉者,皆有指意」 雲。

陳氏曰:「其末兼及禁術,用之多驗。」

《外臺祕要方》四十卷。

晁氏曰:唐王燾撰。燾在臺閣二十年,久知洪文館,得古方書數千百卷,因述諸病證候,附以方藥符禁灸灼之法,凡一千一百四門。天寶中,出守房陵及太寧郡,故以「外臺」 名其書。孫兆以燾謂鍼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取灸而不取鍼,譏其為醫之蔽。予獨以其言為然。

陳氏曰:自為序,天寶十一載也。其書博採諸家方論,如《肘後、千金》,世尚多有之,至《小品》深師崔氏、許仁則、張文仲之類,今無傳者,猶間見於此書雲。凡醫書之行於世,皆仁廟朝所校定也。按《會要》,「嘉祐二年,置校正醫書局於編修院,以直集賢院掌禹錫、林億校理,張洞校勘,蘇頌等並為校正。後又命孫奇、高保衡、孫」 兆同校正。每一書畢即奏上。億等皆為序,下國子監板行。並補注《本草》《修圖經》《千金方翼》《金匱要略》《傷寒》悉從摹印,天下皆知學古方書矣。

《產寶》二卷。

晁氏曰:唐昝殷撰。殷,蜀人。大中初,白敏中守成都,其家有因免乳死者,訪問名醫,或以殷對,敏中迎之。殷集備驗方藥二百七十八首以獻。其後周頲又作《三論》附於前。

《龍樹眼論》三卷。

晁氏曰:「《佛經》龍樹大士者,能治眼疾,假其說集治七十二種目病之方。」

《太平聖惠方》一百卷。

晁氏曰:太宗皇帝在潛邸日,多蓄名方異術。太平興國中,內出親驗者千餘首,乃詔醫各上家傳方書,命王懷隱、王祐、鄭彥、陳昭遇校正編類,各篇首著其《疾證》。淳化初書成,御製序引。

《慶曆善救方》一卷。

《兩朝藝文志》:「詔以福州奏獄醫林士元藥下蠱毒人以獲全,錄其方,令《國醫類集》附益。八年頒行。」

《皇祐簡要濟眾方》五卷。

《兩朝藝文志》:皇祐中,仁宗謂輔臣曰:「外無善醫,民有疾疫或不能救療。其令太醫簡《聖惠方》之要者頒下諸道,仍敕長吏按方劑以時拯濟。」 令醫官使周應編以為此方,三年頒行。

《太醫局方》十卷。

晁氏曰:元豐中,詔天下高手醫,各以《得效祕方》進,下太醫局驗試,依方制藥鬻之,仍模本傳於世。

《和劑局方》十卷。

晁氏曰:大觀中,詔通醫刊正《藥局方書》,閱歲書成,校正七百八字,增損七十餘方。

陳氏曰:庫部郎中陳師文等校正。凡二十一門,二百九十七方,其後時有增補。

《王氏博濟方》五卷。

晁氏曰:皇朝太原王袞撰。慶曆間,因官滑臺,暇日出家藏七十餘方,擇其善者為此書。《名醫》雲「其方用之無不效,如《草還丹》治大風,太乙丹治鬼胎,尤驗。」

《藥準》一卷。

陳氏曰:潞公文彥博寬夫撰。所集方才四十首,以為依《本草》而用藥則有準,故以此四十方為處方用藥之準也。

沈存中「《良方》十卷。」

晁氏曰:皇朝沈括存中撰。存中博學,通醫術,類其經驗方成此書,用者多驗。或以蘇子瞻《論醫藥雜說》附之。

陳氏曰:不知何人所錄。其間「辯雞舌香」 一段,言《靈苑》所辯,猶有未盡者。《館閣書目》別有《沈氏良方》十卷,《蘇沈良方》十五卷,而無《靈苑方》。

《靈苑》二十卷。

晁氏曰:亦存中編。本朝士夫如高若訥、林億、孫奇、龐安常,皆以善醫名世,而存中尤善方書,此書所載多可用。

《孫氏傳家祕寶方》三卷。

陳氏曰:尚藥奉御、太醫令孫用和集。其子殿中丞兆父子皆以醫名,自昭陵時迄於熙、豐,無能出其右者。元豐八年,兆弟宰為河東漕,屬呂惠卿帥並從宰得其書,序而刻之。自言為思邈之後。晁氏《讀書志》作《孫尚祕寶方》,凡十卷。

《養生必用方》十六卷。

晁氏曰:皇朝初虞世撰。序謂:「古人《醫經》行於世者多矣,所以別著者,古方分劑與今銖兩不侔,用者頗難。此方其證易詳,其法易用。苟尋文為治,雖不習之人,亦可無求於醫也。」 虞世,本朝士,一旦削髮。

為僧在襄陽,與十父遊從甚密。

《尊生要訣》二卷。

陳氏曰:即初虞世《四時常用要方》。有廬山陳淮者復附益焉。

《楊子護命方》五卷,《通神論》十四卷

晁氏曰:皇朝楊退修撰。以岐伯論五運六氣以治百病,後世通之者,惟王冰一人而已。然猶於遷變行度,莫知其始終次序,故著此《方論》雲。

《龐氏家藏祕寶方》五卷。

陳氏曰:蘄水龐安時安常撰。安時以醫名世,所著書傳於世者,惟「傷寒」 而已。此書南城吳炎晦父錄以見遺。

山谷黃氏龐安常《傷寒論後序》「安常自少時善醫方,為人治病,處其生死多驗,名傾江淮諸醫。然為氣任俠,鬥雞走狗,蹴踘擊毬,少年豪縱,事無所不為。博弈音技,一工所難而兼能之。家富多後房不出戶,而所欲得人之以醫聘之也,皆多陳其所好,以順適其意。其來也,病家如市;其疾己也,君脫然不受,謝而去之。」 中年,乃屏絕戲弄,閉門讀書。自神農、《黃帝經方》,扁鵲《八十一難經》《靈樞》《甲乙》,葛洪所綜緝百家之言,無不貫穿。其簡策紛錯,《黃素》朽蠹,先師或失其讀,學術淺陋,私智穿鑿,曲士或竄其文,安常悉能辯論發揮,每用以視病,如是而生,如是而不治,幾乎十全矣。然人以病造之,不擇貴賤貧富,便齋曲房,「調護以寒暑之宜;珍膳羹饘,時節其饑飽之度;愛其老而慈其幼,如痛在己也。未嘗輕用人之疾,嘗試其所不知之方。蓋其輕財如糞土而樂義,耐事如慈母而有常,似秦、漢間游俠而不害人,似戰國四公子而不爭利。所以能動而得意,起人之疾,不可縷數,他日過之,未嘗有德色。」 其所論著《傷寒論》,多得古人不言之意。其所師用,而得意於病家之陰陽虛實,今世所謂良醫,十不得其五也。余始欲掇其大要,論其精微,使士大夫稍知之。適有心腹之疾,未能卒業,然未嘗游其庭者,雖得吾言而不解,若有意於斯者。讀其書,自足攬其精微,故特著其行事,以為後序雲。其前序,海上道人諾為之,故虛右以待。

宛丘張氏跋《傷寒論》曰:張仲景《傷寒論》,論病處方,纖悉必具。又為之增損進退之法,以預告人。嗟夫,仁人之用心哉!且非通神造妙,不能為也。安常又竊憂其有病證而無方者,續著為論數卷,用心為術,追儷古人。《淮南》謂安常能與傷寒說話,豈不信哉!

《錢氏小兒方》八卷。

晁氏曰:皇朝錢乙仲陽撰。神宗時擢太醫丞。於書無所不窺,它人勤勤守古,乙獨度越縱舍,卒與法合。尤邃《本草》,多識物理,辯正闕誤,最工療嬰孺病。年八十二而終。閻季忠方附其後。

《錢氏小兒藥證真訣》三卷。

陳氏曰:錢仲陽撰,閻季忠集。上卷言證,中卷敘嘗所治病,下卷為方。季忠亦頗附以己說,且以劉斯立所作《仲陽傳》附於末,宣和元年也。

《嬰童寶鏡》十卷。

晁氏曰:題曰棲真子,不著姓名。錄世行應驗方成此書。

《小兒靈祕方》十三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辯小兒疾證及治療之方,多為歌訣。

《小兒玉訣》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名氏。為《韻語》以記小兒疾證治法二十三。

《醫說》十卷。

陳氏曰:新安張景季明撰。

《食治通說》一卷。

陳氏曰:東虢婁居中撰。臨安藥肆金藥白者,有子登第,以恩得初品官。趙忠定丞相跋其後。書凡十六篇,大要以食治則身治,此上工醫未病之一術也。

《趙丞相序略》曰:君自幼業醫,至是歷八十一寒暑矣。錢唐行都多貴人,君未嘗謁卿相王侯之家,屢迎之不可致。每旦肩輿至藥肆,群兒已四集,悲啼叫號,囂然滿室,君皆調護委曲,坐良久,徐起枚視之,一以至之先後為序。輒為言「兒本無疾,愛之者害之也。如言兒下利時,此為脾虛乳食過傷所致,惟苦節其乳食」 ,微以參朮藥溫其胃,即愈矣。而愛之者曰:「兒數利,氣且乏,非彊食莫補其所喪」 ,於是胃虛不能攝化,其氣重傷,參朮弗效,增以薑附,薑附不已,重以金石,而兒殆矣。胡不以身喻之?方吾曹盛壯時,日食二升米飯,幾不滿欲,一日意中微不佳,則粒米不堪向口,何況兒乎?予每視君持藥欲授時,必諄諄為人開說口。幾欲破,又為紙囊貯。

《藥》各著其說於上,使歸而勿忘焉。

《治病須知》一卷。

陳氏曰:不知名氏,專論外證,以用藥之次第,為不能脈者設也。

《正俗方》一卷。

陳氏曰:知虔州長樂劉彝執中撰。以虔俗信巫,無醫藥,集此方以教人。

《奉親養老書》一卷。

陳氏曰:泰州興化令陳真撰。元豐中人。

《小兒班疹論》一卷。

陳氏曰:東平董汲及之撰。錢乙元祐癸酉題其末。

《腳氣治法》一卷。

陳氏曰董汲撰

《指迷方》三卷。

陳氏曰:考城子王貺子亨撰。吳丞相敏為之序。貺為南京名醫宋毅叔之婿,宣和中以醫得幸,至朝請大夫。

《九籥衛生方》三卷。

陳氏曰:宣和宗室忠州防禦使士紆撰。

《治風》一卷。

陳氏曰:張耒文潛所傳,凡三十二方。

《小兒醫方妙選》三卷。

陳氏曰:成安大夫、惠州團練使張渙撰。凡四百二十方。渙五世為小兒醫,未嘗改科,靖康元年自為之序。

《雞峰備急方》一卷。

陳氏曰:太醫教授張銳撰。紹興三年為序。大抵皆單方也。

《產育保慶集》一卷。

陳氏曰:濮陽李師聖《得產論》二十一篇,有其說而無其書。醫學教授郭稽中以方附諸論之末,遂為全書。近時括蒼陳言嘗評其得失於《三因方》,婺醫杜荍者又附益之,頗為詳備。

《本事方》十卷。

陳氏曰:維揚許叔微知可撰。紹興三年進士第六人。以藥餌陰功見於夢寐,事載《夷堅志》。晚歲取平生已試驗之方,併記其事實,以為此書。取本事詩詞之例以名之。

《傷寒歌》三卷。

陳氏曰:許叔微撰。凡百篇,皆本仲景法。又有《治法》八十一篇,及《仲景脈法三十六圖》《翼傷寒論》二卷、《辯類》五卷,皆未見。

《指南方》二卷。

陳氏曰:蜀人史堪載之撰。凡三十一門,各有論。

《楊氏方》二十卷。

陳氏曰:樞密楊倓子靖以《家藏方》一千一百十有一首,刻之當塗,世多用之。

《本草單方》三十五卷。

陳氏曰:工部侍郎宛丘王俁碩父撰。取《本草》諸藥條下所載單方,以門類編之,凡四千二百有六方。

《何氏方》六卷。

陳氏曰:太常博士括蒼何偁德揚撰。

《洪氏方》一卷。

陳氏曰:「鄱陽洪氏。」

《莫氏方》一卷。

陳氏曰:刑部郎中吳興莫伯虛致道刻《博濟方》於永嘉,而以其家藏《經驗方》附於後。

《備急總效方》四十卷。

陳氏曰:知平江府溧陽李朝正撰。大抵皆單方也。

《是齋百一選方》三十卷。

陳氏曰:山陰王璆孟玉撰。《百一言》,其選之精也。

《三因極一方》六卷。

陳氏曰:括蒼陳言無擇撰。「三因」 者,內因、外因、不內外因。其說出《金匱要略》。其所述方、論,往往皆古書也。

《小兒保生方》三卷。

陳氏曰:左司郎姑孰李檉與幾撰。

《傷寒要旨》二卷。

陳氏曰:李檉撰。列方於前,而《類證》於後,皆不外仲景。

漢東王氏《小兒方》二卷。

陳氏曰不著名

《幼幼新書》五十卷。

陳氏曰:直龍圖閣知潭州劉昉方明撰。集刊未畢而死。徐璹壽卿以漕攝郡,趣成之。

《大衍方》十二卷。

陳氏曰:朝散大夫孫紹遠稽仲撰。凡藥當預備者四十九種,故名《大衍》。所在易得者不與焉。諸方附於後。

《海上方》一卷。

陳氏曰:不著姓名,括蒼刻本。《館閣書目》有此方雲。

考證

乾道中,知處州錢竽編。

《集效方》一卷。

陳氏曰:「南康守李觀民集。」

《胎產經驗方》一卷。

陳氏曰:「陸子正撰集。」

《葉氏方》三卷。

陳氏曰:「太社令延平葉大廉撰。」

《胡氏方》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

《傳道適用方》二卷。

陳氏曰:稱「拙菴。」 吳彥夔。淳熙庚子。

《陳氏手集方》一卷。

陳氏曰:「建安陳抃。」

《選奇方》十卷,《後集》十卷

陳氏曰:青田余綱堯舉撰。

《傷寒瀉痢要方》一卷。

陳氏曰:「直龍圖閣長樂陳孔碩膚仲撰。」

湯氏《嬰孩妙訣》二卷。

陳氏曰:東陽湯衡撰。衡之祖民望,精小兒醫,有子曰麟,登科。衡,麟之子,尤邃於祖業,為此書也。十九篇。

《諸家名方》二卷。

陳氏曰:福建提舉司所刊「《市肆常貨》而《局方》所未收者。」

《易簡方》一卷。

陳氏曰:永嘉王碩德膚撰《增損方》三十首,㕮咀藥三十品,市肆常貨圓子藥十種,以為倉卒應用之備。其書盛行於世。

《四時治要方》一卷。

陳氏曰:永嘉屠鵬時舉撰。專為「時疾、瘧痢、吐瀉、傷寒」 之類,雜病不與焉。

《治奇疾方》一卷。

陳氏曰:夏子益撰。凡三十八道,皆奇形怪證,世間所未見者。

「《傷寒證類要略》二卷,《玉鑑新書》」二卷

陳氏曰:汴人平堯卿撰。專為《傷寒》而作,皆仲景之舊也,亦別未有發明。

《瘡疹證治》一卷。

陳氏曰:金華謝天錫撰。

《產寶諸方》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集諸家方,而以《十二月產圖》冠之。

《纂要備急諸方》一卷。

陳氏曰:「不知何人集,皆倉卒危急所需藥及雜術也。」

《摘要方》一卷。

陳氏曰:「《傷寒十勸》,及危證十病,末載托裡十補散方。」

劉涓子《神仙遺論》十卷。

陳氏曰:東蜀刺史李頔錄。按《中興書目》引《崇文總目》雲「宋龔慶宣撰。劉涓子者,晉末人,於丹陽縣得《鬼遺方》一卷,皆治癰疽之法,慶宣得而次第之。」 今按《唐志》有慶宣《劉涓子男方》十卷,未知即此書否?卷或一板,或止數行,名為十卷,實不多也。

《衛濟寶書》一卷。

陳氏曰:「稱東軒居士,不著名氏,治癰疽方也。」

《外科保安方》三卷。

陳氏曰:「知興化軍亳社張允蹈家藏方。」 龔參政茂良、劉太史夙為之序、跋。

《五發方論》一卷。

陳氏曰:不著名氏,亦吳晦父所錄。

《李氏集驗背疽方》一卷。

陳氏曰:泉江李迅嗣立撰。凡五十二條,其論議詳盡曲當。

《皇帝醫相馬經》三卷。

晁氏曰:唐穆蠡集伯樂、王良等六家書成此編,皇帝斥神農也。

《育駿方》三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相馬術》及醫治畜牧之方。

《相馬經》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相馬法式,並著馬之疾狀及治療之術。《李氏書目》有之。

雜藝術[編輯]

《古畫品錄》一卷。

晁氏曰:南齊謝赫撰。言畫有六法,分四品。夫秋之弈,延壽之畫,伯樂之相馬,甯戚之飯牛,以至曹丕之彈碁,袁彥之樗蒱,皆足以擅名天下。昔齊侯禮九九,而仲尼賢博弈,良有以哉。經著大射、投壺之禮,蓋正己養心之道存焉,顧用之何如耳,安可直謂之藝而一切廢之?故予取《射訣》《畫評》《弈經》《算術》《博戲》《投壺》《相馬牛》等書同,次之為一類。

按:晁、陳二家《書錄》,以醫相、牛馬及茶經、酒譜之屬俱入雜藝術門,蓋仍前史之舊。今以醫相、牛馬之書名附《醫方相術》門,《茶酒經》附種植入農家門,其餘藝技則自為此一類雲。

《齊梁畫目錄》一卷。

陳氏曰:唐竇蒙子泉錄。

《續畫記》一卷。

晁氏曰:唐李嗣真撰,補謝赫之缺。又有《古今畫人名》一卷。

《後畫錄》一卷。

晁氏曰:唐僧彥宗撰。品長安名畫,凡二十七人。

《唐朝畫斷》一卷。

陳氏曰:唐翰林學士朱景元撰。一名《唐朝名畫錄》。前有目錄,後有天聖三年商宗儒後序,與《畫斷》大同小異。

《名畫獵精》六卷。

晁氏曰:唐張彥遠纂。彥遠字愛賓,記「歷代畫工名姓」 ,自史皇以降至唐朝,及論畫法,並「裝背褫軸之式,鑒別閱玩之方。」

《歷代名畫記》十卷。

陳氏曰:張彥遠撰。彥遠家世藏法書、名畫,收藏鑒識,自謂有一日之長。既作《法書要錄》,又為此記,且曰:「有好事傳予二書,書畫之事畢矣。」

《五代名畫記》一卷。

陳氏曰:大梁劉道醇撰。嘉祐四年陳詢直序。

《五代名畫拾遺》一卷。

晁氏曰:皇朝劉道成纂。符嘉應撰。序云:「胡嶠嘗有《梁朝名畫錄》,因廣之,故曰《補遺》。」

《名畫見聞志》六卷。

晁氏曰:皇朝郭若虛撰。若虛以張愛賓之畫絕筆,永昌元年因續之。歷五代,止國朝熙寧七年。分《敘論》《紀藝》《故事》《近事》四門。

陳氏曰:元豐中《自序》稱「大父司徒公」 ,未知何人。郭氏在國初無顯人,但有郭承祐耳。其書欲繼張彥遠之後。

《書畫史》二卷。

晁氏曰:米芾元章撰。輯本朝公卿士庶家藏法書、名畫,論其優劣真偽。

《宋朝名畫評》三卷。

晁氏曰:皇朝劉道成纂。符應嘉撰。集本朝畫工之名世者。第其品,以王瓘之為神品,雲,在「《吳生》上。」

《益州名畫錄》三卷。

晁氏曰:皇朝黃休復纂。唐乾元初至宋乾德歲,休復在蜀中,自繫圖畫之精者五十八人,品以四格。陳氏曰:「《中興書目》以為李略撰,而謂休復書,今亡。」 按此書有景祐三年序,不著名氏,而取休復所錄明甚。又有休復自為後序,則固未嘗亡也。未知題李略者與此同異。

《山水受筆法》一卷。

陳氏曰:唐沁水荊浩浩然撰。

《德隅堂畫品》一卷。

陳氏曰:李廌方叔撰。趙令畤德麟官襄陽,行櫜中諸畫,方叔皆為之評品,元符元年也。

「林泉《高致集》」一卷。

陳氏曰:徽猷閣待制河陽郭思撰。其父熙字淳夫,善畫。思,元豐五年進士,既貴,追述其父遺蹟事實,待制許光凝為之序,曰:「《畫記》《畫訓》《畫意》《畫題》《畫訣》。」 而序又稱「詩、歌、贊、記、詔、誥、銘、志。」 今本缺。

《廣川畫跋》五卷。

陳氏曰董逌撰

《畫繼》十卷。

陳氏曰:鄧椿公壽撰。以繼郭若虛之後。《張彥遠志》止會昌元年,《若虛志》止熙寧七年,今書止乾道三年。

《射評要略》一卷。

晁氏曰:李廣撰。凡十五篇。

陳氏曰:「依,託也」 ,鄙淺無奇。

嚴悟《射訣》一卷。

晁氏曰:唐玉思永撰。思永學射法於成都工曹嚴悟,成書十篇,每篇首必稱「師。」

《幾鏡射經》一卷,《射訣》一卷

陳氏曰:唐檢校太子詹事韋韞撰。《制弓矢法》三篇,《射法》九篇。又序其學射之初,有張宗者,授之訣,為《射訣》。

《射訓》一卷。

陳氏曰:監察御史張仲殷撰。《中興書目》雲「本朝人」 ,果也,不當名犯廟諱。

《射議》一卷。

陳氏曰:元城王越石仲寶撰。凡七條。

《益津射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錢師益序。以《五善圖》及《武陵格》疏密。

不同參酌為之

《增廣射譜》七卷。

陳氏曰:淳熙中詔進士習射,書坊為此以射利。末二卷為盧宗邁《射法》,亦簡。

《投壺經》一卷。

晁氏曰:唐上官儀奉敕刪定,史元道續註,米周顒、郝同、梁簡文數家書為之,《唐志》有其目。

《木射圖》一卷。

晁氏曰:唐陸秉撰。為十五筍以代矦,擊地毬以觸之,飾以「朱」 、「墨」 字,以貴賤之。「朱」 者,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墨者,慢、傲、佞、貪、濫。仁者勝,濫者負,而行一賞罰焉。

溫公《投壺新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司馬光君實撰。舊有《投壺格》,君實惡其多取奇中者以為僥倖,因盡改之。

《文房四寶》五卷。

晁氏曰:宋朝蘇易簡撰。集古今筆硯紙墨,本《東坡式》,繼以賦頌述作。有徐鉉《序》。

《墨譜》一卷。

晁氏曰:宋朝董秉撰。熙寧間人。秉患世人徒知「祖、李」 之名,而不知形模之異同,製作之精粗,故作《圖》以著其源流,補蘇易簡之缺文雲。

《墨苑》三卷。

陳氏曰:趙郡李孝美伯陽撰。曰《圖》、曰《式》、曰《法》。元符中馬涓、李元膺為之序。

《硯譜》二卷,又名《北海公硯錄》。

晁氏曰:宋朝唐詢撰。硯之故事及其優劣,以紅絲石為第一,端石次之。

《歙硯圖譜》一卷。

陳氏曰:太子中舍知婺源縣唐積撰。治平丙午歲。

《歙硯說》一卷,又《辨歙硯說》一卷

陳氏曰:「皆不著姓名。」

《硯史》一卷。

陳氏曰米芾撰

《硯箋》一卷。

陳氏曰:「高似孫撰。」

《閑堂雜記》四卷。

陳氏曰:不著姓名。述《文房四譜》,而首載《唐氏硯錄》。

《續文房四譜》五卷。

陳氏曰:司農李洪秀穎撰。

《古鼎記》一卷。

晁氏曰:唐吳協撰。記古人鑄鼎本源及其形製。

《鼎錄》一卷。

陳氏曰:「梁中書侍郎虞荔撰。」

《古今刀劍錄》一卷。

陳氏曰梁陶弘景撰

《印格》一卷。

晁氏曰:宋朝晁克一撰。克一,張文潛甥也。文潛嘗為序之。其略曰:「克一既好古印章,其父補之,愛之尤篤。悉錄古今印璽之法,謂之《圖書譜》。自秦以來,變制異狀,皆能言其故。余頗愛其用心不移,致精於末,務使有傳焉。」

《香譜》一卷。

晁氏曰:宋朝洪芻駒父撰。集古今香法,有鄭康成漢宮香、《南史》「小宗香」 、《真誥》「嬰香」 、「戚夫人迫駕香」 、唐貟半千香,所記甚該博。然《通典》載歷代祀天用水沉香獨遺之,何耶?

《香譜》一卷。

《香嚴三昧》十卷。

矦氏《萱堂香譜》一卷。矦氏萱堂香錄二卷譜或曰錄

陳氏曰:「並不知何代人作。」

《南蕃香錄》一卷。

陳氏曰:知泉州葉廷珪撰。

《九章算經》九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姓名。或曰《周公九章》者,一方田,二算粟,三裒分,四少廣,五商功,六均輸,七盈肭,八方程,九句股。魏劉微、唐李淳風嘗為之注,則此術起於漢之前矣。

《算經》一卷。

陳氏曰:夏侯陽撰。大抵乘除法也。《隋志》二卷,《唐》一卷。甄鸞今本無《注》。元豐京監本。

《求一算經》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

《六問算法》五卷。

晁氏曰:唐龍受益撰。並《化零歌》附。

《算經》三卷。

陳氏曰:張丘建撰。有序。首言:「算者不患乘除之為難,而患分之為難,是以序列諸分之本元,宣明約通之要法。」 按《唐志》作一卷,甄鸞注。今本稱漢中郎守、前司隸甄鸞注,太史令李淳風等注釋,算學博士劉孝孫撰細草。細草者,乘除法實之詳悉也。

《應用算法》一卷。

陳氏曰:夷門叟郭京元豐三年序,稱「平陽奇士蔣舜元撰。」 凡八篇,曰《釋數》、田畝、粟米、端匹、斤、秤、修築、差分、《雜法》,總為百五十七問。前志在歷算類。按射御書數,均一藝也,不專為歷算設,故列於此。

《將作營造法式》三十四卷,《看詳》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誠撰。熙寧中,敕將作監編修法式。誠以為未備,乃考究經史,並詢討匠氏,以成此書,頒於列郡。世謂喻皓《木經》極為精詳,此書殆過之。陳氏曰:熙寧初始詔修定,至元祐六年書成。紹聖四年命誠重修,元符三年上,崇寧二年頒印。前二卷為《總釋》,其後曰《制度》,曰《功限》,曰《料例》,曰《圖樣》。而壕寨石作大小木調鏇鋸作泥瓦,綵畫刷飾,又各分類,匠事備矣。

《彈棋經》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序稱《世說》曰:「魏武帝好彈棋,宮中皆效之,難得其局,以妝奩之,蓋形狀相類,就蓋而彈之,俗中因謂魏宮妝奩之戲。」 按《西京雜記》云:「劉向作彈棋。」 《典論》云:「前代馬合卿、張公子皆善彈棋。」 然則起於漢朝,非自魏始。《世說》誤矣。

陳氏曰:「張柬之撰。」

《五木經》一卷並圖例。

陳氏曰:唐李翱撰,元革註。蓋《樗蒱》之戲也。

《樗蒱經》一卷,《樗蒱格》一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序。「樗蒱,古之戲也。劉毅、李安民、慕容寶之徒,皆擲盧,不聞餘采。」 今以盧、梟為上,雉、犢次之。

《象棋》一卷,又《棋勢》二卷

晁氏曰:皇朝尹洙撰。凡五圖,今世所行者不與焉。

溫公《七國象棋》一卷。

晁氏曰:司馬光君實撰。周、秦、韓、魏、趙、楚、齊、燕實八國,而雲「七」 者,周室不與焉。

《廣象戲圖》一卷。

濟北晁補之無咎撰。《自序》曰:象戲,戲兵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而以象戲名之。余為兒時無他弄,見設局布棋為此戲者,縱橫出奇,愕然莫測,以為小道,可喜也。稍長,觀諸家陣法,雖畫地而守規矩有截,而變化卷舒,出入無倪,其說亦可喜。暇時因求所謂象戲者,欲按之以消永日。蓋「局縱」 橫路十一,棋三十二為兩軍耳,意苦而狹也。嘗試以「局縱橫路十九,棋九十八」 廣之,意少放焉。然按圖置物,計步而使,終亦膠柱而已矣。而智者用之,則十九者之間盡強弱之形,九十八者之間盡死生之勢。而十九、九十八之外,死生強弱,可循環於無窮。飽食終日,得吾說而為之,則涿鹿之縱觀猶目前矣。

《忘憂集》三卷。

晁氏曰:皇朝劉仲甫編。載唐韋延祐《棋訣》,並《古今棋圖》。

《忘憂清樂集》一卷。

陳氏曰:「棋待詔李逸民撰集。」

《通遠集》一卷。

陳氏曰:無名氏。視《清樂》為略。

《象棋神機集》一卷。

陳氏曰:「稱《杉楊》」 葉茂卿撰。

《釣鰲圖》一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凡四十類,各有一詩。

《採珠局》一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序雲「王公」 ,而不知其名。凡三十餘類,亦各有一詩。

《捉臥甕人事數》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庭中撰。以畢卓、嵇康、劉伶、阮孚、山簡、阮籍、儀狄、顏回、屈原、陶潛、孔融、陶侃、張翰、李白、白樂天為目。有趙昌言序。

陳氏曰:此篇與《釣鰲圖》《採珠格局》《勸酒》《玉燭詩》名一卷,皆酒邊雅談。

《三象戲圖》一卷。

陳氏曰:伋陽成師仲編。

《雙六格》一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其法左右十二。梁設二朋,朋各十五子,一白一黑,用明瓊二,各以其采由右歸左,子單則它子得擊;兩子以上,它子雖相當,不得擊。故武后夢雙六不勝,狄仁傑所以雲「無子」 也。

葉子《格戲》一卷。

晁氏曰:不著撰人。世傳葉子,婦人也,撰此戲晚唐之時。

《三國圖格》一卷,《金龍戲格》一卷,《打馬格》一卷,《旋棋格》 一卷。

晁氏曰:「並不題撰人。」

《漢官儀新選》一卷。

晁氏曰:皇朝劉敞撰。蓋取西漢之官而附其《列傳》。

黜陟可戲笑。雜編之。以為博弈之一物。

《進士采選》一卷。

陳氏曰:「趙明遠景昭選。」 此元豐末改《官制》時遷除格例也。

《打馬圖式》一卷。

陳氏曰:鄭寅子敬撰。用五十馬。

《打馬賦》一卷。

陳氏曰:易安李氏撰。用二十馬。以上三者,各有不同。今世打馬大略與古《樗蒱》相類。

《譜雙》一卷。

陳氏曰:洪遵集。此戲,今人不復為。

《希古集》一卷。

陳氏曰:括蒼何宗姚取《投壺新式》及馮氏《射法》為一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