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49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九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四百九十八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四百九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四百九十八卷目錄

 類書部彙考三

  宋周必大玉蕊辨證明毛晉跋

  宣和博古圖明蔣暘序

  元伊世珍瑯嬛記毛晉跋

  張壽翁事韻擷英吳澄序

  明唐順之稗編自序 茅坤序

  凌迪知萬姓統譜王世貞序 自序

  楊淙事文玉屑汪廷訥序

  章潢圖書編自序

  郭良翰問奇類林自題

  郭良翰續問奇類林黃吉士序

  沈際飛類書纂要自序

  陳仁錫潛確類書自序

 類書部彙考四

  宋鄭樵通志類書

  馬端臨文獻通考類書考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類書考

 類書部藝文

  答劉之遴借類苑書     梁劉峻

  文思博要序       唐高士廉

  韻府群玉題辭      元陰幼達

  續文獻通考引       明王圻

 類書部紀事

 類書部雜錄

經籍典第四百九十八卷

類書部彙考三

[編輯]

《宋周必大玉蕊辨證一卷》

[編輯]

按明毛晉跋雲周文忠益公雜著二十餘卷獨此卷辨證名花真堪與六一居士牡丹譜並傳第唐昌觀之玉蕊至唐始著而揚州后土祠之瓊花漢延元間

[編輯]

祠,祠因花而有封號,則其來由甚遠,何不雲「瓊花?」《辨 證》乃雲「玉蕊」,豈避瓊為赤玉耶?其中猶有未詳者。如 闕二字嚴休復詩:「實路長安業安坊。」《游故事》,其本集 題作「揚州唐昌觀」,謬哉!劉杳稱為𣒅汁,可作酒,似又 一種,端伯呼為瑒何如容齋呼為「米囊」,名稍佳也。若 山谷以雲「山礬」,意即墅人。云:「鄭樹,土人所云八仙 花」,故江南墅中多有之,安得輕視瓊之無雙,而存疑 似之見也?至葛常之謂非玉蕊,則又過為異同矣,庶 幾杜斿《瓊花記》、馮子振《瓊花賦》、單安仁《瓊花辨》可互 證雲。湖南毛晉識。

《宣和博古圖三十卷》

[編輯]

按明蔣暘重刊博古圖序古人制器取法於象百工司之類以義起日用咸備所以周天下之用而已迨考之三後以來圖書如詩書左氏所載則又不徒用

[編輯]

也。其郊廟朝寧,吉凶慶恤,鄉閭比伍,服御器用,往往 臣下為君上監制,子孫為父祖專設。至其銘款,咸祝 祈壽祉,期之世世。甚而用之,酬功德以為賞典,頒侯 牧以為世守。上下貢賚,動以名器為重。如「闕鞏」之甲, 蜜須之鼓,宣後鞶鑑之器,先吳「壽夢」之鼎之類是也。 何也?蓋爾時天地之運淳渾,而作德養才者備,故不 特參擬盡神。請幫助識別此字。愉成化,作則垂憲而已。雖器用之類, 亦未有不順軌盡制者矣。試以《伍金之範》,流傳人間 者觀之,或嘉宴犧象,或清廟鼎彝,以至於壺罍舟卣 敦觚高鍑之屬,其銘識則鐘鼎魚鳥之文,其賁飾則 雲雷龍鳳之象,其形制則方圓高下之式,舉纖麗而 合中正,古質而寓工巧,以養以戒,均有取義焉。稽之 後世,太工者則淫巧,太樸者或駁略,故孔子所以有 「不觚之歎也。」嗚呼!法服法器,古人非所以為麗也。惟 心一於正,則於是皆不苟焉。推之於大者,其先王仁 政之形,井田學校封建禮樂之類,意者皆其心神之 妙也。是以形而傳彼典籍,今亦耿耿也。有志者考古 人之器,則由是而知古人之政矣。宣和收錄其志,恐 專為器焉。噫為器則敝矣。予苦是籍艱於好古者,爰 屬掌鹽司者黃君景星再搆佳木而翻刊之,是亦孔 子存羊之意焉。若曰「玩物喪其志」,則予不敢。

《元伊世珍瑯嬛記三卷》

[編輯]

按明毛晉跋前人著書多取名於本冊中如席夫所輯三卷首載張茂先至瑯嬛福地歷觀奇書因名瑯嬛記或以小說置之然豈可與虞初志陽羨記等雲

[編輯]

雲同視耶?其間如琴為暗香,棋為鬼陳,舞有《百華》,歌 有《雙曲》之類,奇名奇事,不可悉舉。非惟足飽貧腹,即 鍛月鍊年之藻匠,亦未免醉心矣。向有新安黃氏刻 本,載枝指生序,言頗病吾邑民懌先生為私帳中藏。 更有先達為兩先生解嘲云:「此皆文士常態,何如傳 其書,隱其序,與海內博雅公諸人者共快」雲。湖南毛 「晉識。」

《張壽翁事韻擷英 卷》

[編輯]
====按吳澄序昔歐陽公蘇老泉王荊公諸人以黯然消====
考證
「魂,惟別而已」八字。分韻賦詩,《送裴吳江》,蘇得「而」字。其

詩云:「談詩究乎而。」荊國就席擬賦二篇,一曰《風作鱗 之而》,一曰《兩忘我與而》,滿座駭服。宋以前和詩和意 不和韻,至荊國、東坡、黃山谷,始以用韻奇險為工。蓋 其胸中蟠萬卷書,隨取隨有,愈出愈巧,故得以相矜 尚也。倘記覽之博不及前賢,則不能不資於檢閱,於 是有諸韻等書,然其間往往陳腐,用之不足起人意。 江州路教授西蜀張壽翁所編《事韻擷英》,削去陳腐 之字,而皆奇險之韻。荊國嘗謂「晏元獻公用事的切, 後見有類槁」,乃知其有自來纂輯之書,亦不為工也。 壽翁此編,可為賦詩用韻之助,其功不既多矣乎?置 一袠則人人皆用奇險之韻,何異於王、蘇、黃三鉅公 也哉!

《明唐順之稗編一百二十卷》

[編輯]

按順之自序易不云乎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曾子論道之所貴者三而歸籩豆於司存以反本也論者猶以為頗析道器而二之莊生雲道在稊稗在

[編輯]

「瓦礫在尿溺」,其說靡矣。儒者顧有取焉,以為可以語 道器之不二也。語理而盡於《六經》,語治而盡於六官, 蔑以加之矣。然而諸子百家之異說,農圃、工賈、醫卜、 堪輿、占氣、星曆、方技之小道,與夫六藝之節脈碎細, 皆儒者之所宜究其說而折衷之,未可以為賾而惡 之也。善學者由之以多識而蓄德,不善學者由之以 溺心而滅質,則繫乎所趣而已。史家有諸志,稗編者, 廣諸志而為之者也。以為語理而不盡於六經,語治 而不盡於六官也。故名之曰《稗編》。

按茅坤序荊川中丞公沒予過弔其家訪其遺文間得公所為左右編與文編稗編者之序已而督府胡公宗憲則梓左編予覆之蓋按春秋戰國以來傳記

[編輯]

而纂之者。然其傳記或甲乙互見,而公則並按名氏 而裒係之。或傳記所不載,而公復自他書旁采之。況 一切出於故本,幅裁句裂,甚且字飣,而非由公之手 自摹畫者。故其書多訛與「複」而無次也。已而門弟祭 酒姜公寶則梓《文編》,予覆之,亦按春秋、戰國以來薦 紳學士所著之書,及其碑、銘、序、記、書、疏、賦、頌、牋、檄、誄 「冊諸文,抑亦上下千六七百年間,可謂勤矣。然竊疑 其遺缺數多,即及撮而錄之,抑未必盡合古作者之 旨也。」頃之,予姪一相復得左所梓公《稗編》者,僅什之 三。已而復得公所嘗三脫手稿者,而稍稍群諸兄弟 及他友人合校,凡什之七。而終始之刻既成,予覆之 躍然。蓋公生平所最鑱刻者,《六經》所欲以經世自表 見者「六官」,故其參相考次為獨詳。然六經所研者理 也,六經所不能盡公,則條次之以諸家之學。曰《法》,曰 「名」,曰「墨」,曰「縱橫」,曰「雜」,曰「兵」,曰「農」,曰「圃」,曰「賈」,曰「工」,曰天 文、曰「曆」,曰地理、曰理數、曰術數、曰「醫」,曰「道」,曰「釋」,次之 以文藝,曰「史」,曰詞賦、曰「文」,曰《書法》、曰「畫」,曰古器,曰「琴」, 曰「射」,曰「弈。」六官所攷見者,治也。六官所不能盡,公則 條次之以天下之大:曰「君」,曰相、曰「將」、曰「謀」,曰諫,曰「政」, 曰「後」,曰「儲」,曰「宗」、曰戚、曰主,曰宦,曰倖,曰奸,曰篡,曰封 建、曰「鎮」,曰「亂」、曰「夷」、曰名世,曰「節」,曰「俠」、曰隱逸、曰「烈婦」、 曰方伎,末復終之以曰「吏」,曰「戶」、曰「禮」、曰「兵」、曰「刑」,曰工, 眾或訾公。所次諸家,最為龐雜。農圃以下,不必零及 賈工,甚且牛經、魚經、木經之屬;術數以下,不必零及 讖緯太乙六壬星命,甚且雜占日夢巫相之屬;所次 文藝書法以下,亦不必零及畫與古器射弈之屬。以 予考之,《易》曰:「聖人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又 曰:「觀乎鳥獸之文,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則 天地之間,由豉行而喙息而蝡動。甚且一草一木,一 瓦一礫,其微眇之至,未始不本之天地之成變化而 行鬼神者,即如所謂諸家之龐雜而或相瀆亂,予固 不能必其盡無,而亦不敢遽謂其並醇乎道,然要之 探賾闡幽,庶幾古所稱博物君子者,特存乎讀之者 何如耳。公不云乎:「善學者由之以多識蓄德;不善學 者,由之以溺心而滅質。」故公亦自名其書曰《稗編》。《稗 編》雲者,蓋按莊生所謂道在稊稗而言之,而不敢自 謂識其大者,有以也。惜乎公之編次雖勤,而自為折 衷其至,猶未之攷見雲耳,豈古所謂嘗有志焉,而日 不暇給者乎?然較之唐、宋以來杜氏《通典》、馬氏《文獻 通考》及章氏《山堂考索》諸書,什且百之矣。覽者當自 得之。

《凌迪知萬姓統譜一百五十卷》

[編輯]

按王世貞序先王因生而贈姓胙土命氏然則姓也者其統乎氏也者貴而始為別乎乃楊用修之釋書則引黃東發論以為五帝之世民無姓貴而為官者

[編輯]

始有姓,百姓之平章,所以別於黎民之於變也。而說 者又謂姓從生從女,姓者,女之適而別者也。故曰姚、 曰媯、曰姒、曰姬、曰嬴、曰姞、曰娸,其左皆女也。自命氏 之說行,而周之王族與諸侯之公族、卿大夫之別子 往往自為姓,而隋、唐以先賢智者亦往往輕用其見 而叛其源。有義而改者,有音而改者,有字而改者,有 「合音與字而改者,有慕古而改者,有虞難而改者,有因一事而改者。」夫其率然而為改也,即再易世,非縉 紳先生,何知其源?人之相戕賊也,相為禽亂也,亦孰 從而遏之?甚矣!今之晳於姓也,別姓為婚,別源為宗, 別祖為族。夫劉之望最夥,為二十五;王次之,為二十 一;張又次之,為二十四;李又次之,為「十一。」然而不以 異望而婚也,其不相婚固也。然而彭城不譜弘農,瑯 琊不譜太原,清河不譜南陽,趙郡不譜隴西,各以其 望而宗也。宗也而小,遠非譜通。其始不族也。族則近 而別,婚則遠而嚴。甚矣!今之晳於姓也,雖先王何加 焉?蓋自唐、宋而來,其譜姓毋慮數十家,而吳興凌大 夫始合而為一,其源別郡望,條著臚列,而諸能以姓 顯者咸附焉。凌大夫之言曰:「我非以眩靡也,將使夫 探源者,油然而毋胥戕賊也,介然而毋至為禽亂也, 於世道將小補哉?」雖然,執是以稽古今之能顯者,謂 之姓史可也。凌大夫名迪知,壯而解郡紱歸,著書成 一家言,茲亦其卓然者。

按迪知自序余讀眉山蘇氏族譜引感而輯姓譜雲引之言曰凡人情見乎親親見乎服至無服而遂途人焉其初兄弟也一人分焉者也又曰一人分而至

[編輯]

途人勢,吾無如之何也。先其勢而圖之,使無忽忘焉 可也。夫即其言而繹之,將以聯蘇氏一家之心已也。 然握其機以聯之者,庸他術乎?僅惟《族譜》之一書,故 蘇氏自謂:「觀吾譜者,油然而生孝弟之心焉。」夫天下, 家積也,譜可聯家矣,則聯天下為一家者,盍以天下 之姓譜之?夫自開闢來,遐哉邈乎。生齒繁育,總總林 林,受姓而載簡冊者,不啻百焉千焉而殆萬也。夫豈 生於空桑乎?又豈各為門戶乎?上古虛靜恬淡,寂寞 無為,民熙熙相忘於世,如魚相忘於江湖,豈岐人己 而二之?逮德下衰,淳散外漓,日以鴟鳶蝸角所爭者 而奔走焉,至分胡越於一膜之外,愬其所自,豈不以 面目本來判焉,若風馬牛不相及乎?而豈知萬榦一 本,萬派一源也?考之《世譜》曰:「五帝三王無非出於黃 帝之後。黃帝一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同者姓同, 德異者姓異。」則知凡有生者,皆一人之身所分也。分 而以嗣以續,愈遠愈繁,由一人而百姓,而千姓而萬 姓,雖棼焉雜焉,散漫而不可統括,實一本一源之枝 流耳。而相傾相軋,胥虐胥戕,施之胡越,且不可矧於 一膜之外。知此則聯天下為一家反掌耳。故觀吾之 《姓譜》者,孝弟之心或亦可以油然而生矣。此余輯《譜》 意也。噫!天地,大父母也。凡物皆受於天地而始為象, 則凡物且皆吾與,必咸若之,而後其氣周流貫徹,況 同此形性者耶?而況同此受姓者耶?古之君子,有不 敢自附於遠祖之顯者,昧也;有必欲自附而涕泣者, 隘也。其於大本大源何殊?《譜》成次一百五十卷《條例》, 載之《凡例》,茲不復贅。識者慎毋曰:「有是哉」,子之迂而 哂也。

《楊淙事文玉屑二十四卷》

[編輯]

按汪廷訥序夫寶燕石以為玉買鄭櫝而還珠為識者所深訾而扼腕故鉛槧家或以百千言發明一二字之義即其中有一二字可以蓋百千言者則其精

[編輯]

髓也。蓋人之精髓有限,不可不惜,文之精髓亦無幾, 安可不搜致之以備採擇哉?此八景《山人有事文玉 屑》之編也。由三才以及萬彙,自百行而至五禮,器具 音樂花木、昆蟲鳥獸,大小種種,靡不畢具,良工苦心 哉!其摭拾為最博,聞見為最竅,裒同異以稽其實,合 古今而統其會。雖大車尺輻,無補轅輪;而吉光片毛, 可想文采。詎非文苑鼓吹,丹青神化,而摛詞之淵藪 耶?蓋昔《左傳》之成,以有周志《晉乘》,鄭書杌檮也。《史記》 之就,以有世本語策《楚漢春秋》也。是古之哲匠詞宗, 稱發酉巖禹穴之祕,為天祿石渠之藏者,猶往往采 集群書,以擅己長如此。矧今學者,無不人人希志左 史,猥譚非芳,躅不一復蹈之耶?故此集亦傳記故轍 也。未作,則琬琰之寶,尚散群書;既作,則群書之珍,已 聚玉屑。一舉手,一矚目,恍如登崑岡,玟瑰錯落,如入 太廟,瑚璉輝煌,即麗水、藍田之產,不夥於此矣。所不 關文誼而係精華也者,直土苴瓦礫視之,而不為採 擇。洋洋乎璀燦三雍之籍,湘帙懸藜;琳琅四庫之藏, 縹囊合璧。韓起見之駭觀,倚相聞之屈誦矣。是知寶 「玉」也者,寶燕石云乎哉?「買珠」也者,買鄭櫝云乎哉?是 編出,其有裨後學不淺,故弁之以序。萬曆丁酉秋月, 新安汪廷訥昌朝父撰。

《章潢圖書編一百二十七卷》

[編輯]

按潢自敘古今類編如杜氏通典馬氏文獻通考丘氏大學衍義補皆有裨國家實用可備考索圖書編得無沿襲於茲乎予考索不如數公之該洽經畫不

[編輯]

如數公之精詳,何敢望芳軌而踵後塵?果僅止於沿 襲,則三書備矣,亦奚有於圖書之編?蓋斯道不明,聖 學堙塞,正以騖博者俗,徑約者虛,非惟不知祖述聖 人之經典,抑不知追原天地之文章也。《六經》《四書》雖 以闡造化,淑人心,猶曰「聖人之文。河出圖,洛出《書》,聖 人則之」,一皆則夫天地自然之文耳。然則謂《河圖》《洛書》為天地之文章,非歟?後儒聚學問辨,未之潛神,間 有留意探索者,又穿鑿傅會,莫知反諸身心,以求合 德於天地,此圖書所以日益晦已。是故太極圖兩儀 四象、八卦五行,皆於此乎寓,而《河圖》五行象數皆順 而相生,《洛書》五行象數皆逆而相剋。果真悟太極河 洛渾淪生剋自然之妙,則圖書即天「地之《易》象,卦爻 即天地之圖書,闔闢盈虛,變化不窮,凡上而天象,下 而輿地,中而人物,孰非天地之文章,孰非太極之散 見,亦孰非吾人參兩天地之問學邪?」且潛神天地自 然之文,而真信吾人身心與之脗合,則盈滿兩間,有 壬有林,非粗也;沖漠絪縕,無聲無臭,非精也;三才一 致,萬古一息,天之未「喪,斯文豈欺我哉。」雖然,今之號 稱豪傑者,豈特於天地之文章未嘗留意,即圖書名 義且莫之辨。故雖好藏載籍,汗牛充棟,何啻萬卷。究 其所謂圖,不過畫工之末技;所謂書,不過文字之煩 蕪。至於天地之文,莫知所寶。噫,務華絕根,豪傑且爾, 況庸流乎?予因備採其切於身心,關於國家者,以類 編之,題曰《圖書編》,就正有道之君子云。

《郭良翰問奇類林三十五卷》

[編輯]

按良翰題詞余蓋自束髮受書即好縱覽古今軼事雲得諸類編靡所不竊窺先襄靖公則時時飭徙去以豎子方束功令佔請幫助識別此字。業何皇取一切馳騖為顧嗜

[編輯]

且成,癖不忍釋。每私購異書,篝燈寘帳中,寶甚鴻祕, 日程課稍竣,輒鈔誦達丙夜以為常。已而襄靖公劻 勷兵革時多授簡,見所稱述,怪從何來,乃予於舉子 業,竟九獻而九躓也。至今歌《伏櫪壯心》之章,幾擊碎 唾壺。及沈攸之所歎,「早知窮達有命,恨不十年讀書」, 則又爽然自失矣。余既萍蹤支離,舊書無慮充汗,非 惟不復能記,亦且不能攜間從讀。禮暇悉加搜葺,幾 榻之上,庭除之間,無所不置,筆研朱墨縱橫,每日十 史並錄不啻也。則又累數百卷,奚囊萬里不能辦,強 攜若干入長安,蕭然邸舍,時多休沐,瀹茗焚香,讀書 課子,自喜冰壺吏隱。而繁陽黃直指公,博古君子也, 嗜學若飴,架上不數鄴侯三萬軸。一日相過,偶閱齋 頭手鈔若而帙覰。覰驚曰:「《司馬賦》不從人間來,其神 化所至耶?子亦何從得而至是?」予逖觀唐以來類編 諸書多矣,而比事繡錯,合類珠聯,綴以至論,參以名 理,纚纚井井,苞孕神奇,則闕焉有間,是何不裒而成 一家言?予且為子傳之,誠有奇字,何必桓生以待異 者?予愧讀父書,則唯「且謝,身將隱矣,焉用文之?」然業 心怦怦若技癢。遂殫三餘,重加刪纂,汰者七而增者 三,事各分門,門各比類,類各為斷,凡得千餘板,卷三 十五,為言三十六萬。奇證嚮今故參伍議論,即不敢 謂大無掛漏,然亦崖略庀矣。黃公遂逌然捐倡,以鋟 同志。諸君子庚協贊之。書成,總標曰《問奇類》林子雲 之元,得無尚白,誠無所庸解嘲。或有載酒而問奇字, 是編其猶備一類。復有嘲者,則請從覆瓿,猥雲「千載 而下有知己。」萬曆己酉季秋,莆中郭良翰書。

《郭良翰續問奇類林三十卷》

[編輯]

按黃吉士序自道憲氏問奇類林出幾於洛陽紙貴非何家樓下種物而一時能讀是書者足令腹枵者便口吃者利筆禿者吐焰生花道憲之聲名益騰騰

[編輯]

「滿長安道上。」說者謂自昔偉人哲士,大是窮愁著書。 予知道憲非然。孔曰「博文」,《孟》曰「博學」,聖賢之學固如 斯矣。世之為《類書》者,實繁有徒,如道憲之所為類者, 其取物也弘,其辨別也審,其編摩也無問寒暑晝夜。 蓋嘗嬉笑而類,怒罵而類,嚱吁而類,即謂一生精神 命脈,盡在是書,無不可者。乃道憲氏之作,人固不敢 「先人,亦不肯後人。試取向來諸疏諫並象賢《舊錄》,如 近所錄《尚友》《忠義》諸編讀之,以視昔之偉人哲士,豈 其陽慕之而浮好之耶?」客有嘲予者曰:「子非道憲氏, 何以知道憲?且謬當校書之名,亦且雲佳。」予謝曰:「若 不見鬻書者賈乎?其所鬻書,某佳能售,某最佳,能最 售,則近墨近朱者之說也。」客曰:「唯唯否否。」予亦曰:「唯 唯否否。」遂述之以《續類林》,即一「奇」字無有也。萬曆庚 戌小春,繁陽黃吉士撰。

《沈際飛類書纂要二十四卷》

[編輯]

按際飛自序凡今筆舌酬世有一之不本夫古者乎古日積日繁其留者不及於徂者之半也其述者又不及於留者之半也以此古人持不論之惑而承學

[編輯]

「懷難盡之憂。」於是信綜覽未可以貫串也,以類相從, 如散錢之就索焉,類書之所繇貴也。有類事家,有類 文家,多端於類,而嗜博稽古之士,老蠹其中,氓師里 豎,又無從探一義為《手口綴》,則類者居其辜矣。夫市 宅之貨也,取多務肆應也;遊子之裝也,取少務輕疾 也。少許勝多,反說約之指也。惟少者或進鉅文而詘 「稗埜,或跡逸事而謝瑣纖,亦何以能行遠哉?」是故連 床充棟之書,既鮮得要,而沾沾乎寸袠,自謂健腹者, 更未可許也。龍丘璩君躬任立言,奴隸今昔,薈筆塚 研池之所弋得類纂一書,實簡實備。天下以為《鄴架》, 以為《華乘》、以為《墨莊》,以為《書倉》版凡再易,字輒勞敝人迄祖之,乃璩君欿然庚十季皤,首牖下裒,益其所 不逮,而歸予衷焉,蓋備美可以紀極乎哉?璩君曰:「吾 為夫戔戔之功爾。雖簣土以基千丈之高,尺坎以浚 萬仞之深,未即比於高深也。」予曰:「汜月於水而惡月 之多,扼珠於驪而惡珠之少,兩者豈有當哉?」學期聞 道,非擅睹記而已。斯刻也,猶存乎見多也。

《陳仁錫潛確類書一百二十卷》

[編輯]

按仁錫自序類從乾道起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類聚群分惟本之是以聚之聚之是以親之親之是以從之如雲龍風火之相從也

[編輯]

則類,如火之上同於天也則類。類族辨物眘?辨物居 方,大都本是類之時義大矣哉!恆雜而不厭,其稱名 也小,其取類也大,類之不可忽也如是。竊怪學士家 好言虛無,恥《類書》,而庋閣下者,疲神纂組,誰為呼吸 雷風,耐煩咀嚼?其弊也,曰「弗類」,曰「敗類」,誠愳之也。此 書予十六歲時讀書瑤林之潛確,居嘉與博碩,捃拾 成帙,而刻成於崇禎庚午六月渡江之辰,續訂於辛 未九月冊封之竣,又明年六月始僝功。蓋先君子見 予沈沈讀書,戒之曰:「勿迂儒,勿腐儒,經術以經世。」舅 氏郭翁,諱端明,別號昇庵,方正博聞君子也。更互商 確,大都詞人宗歐陽率更《藝文聚類》、徐學士《初學記》 《白孔六帖》。然諸家或集於眾手,或割裂章句,或牽拘 對偶,事多傳附。近唐《類函》,頗捃諸書,卷帙浩繁,不無 重複。於是隨手抄記,益以他書,分曹標目,凡三易稿 乃就。既讀書中祕齋宿承華與諸君子傍求閣本暨 燕趙藏書世家,斟酌損益,捧節還里。種松老矣,竹方 苞茂。予嘗有言:「千荷花,萬芙蓉,慨然為造物惜費,為 吾生惜福,雜我其中」,類乎?否也?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夜半生子,舉火視之,惟恐類己也。事有類之乃不類, 不類之乃以類者,知類也,可以同知,惟恐類己也,可 以濟。雖然,又有名類而實不類者。嘗有言:古之善活 人者,則謂之秦越,今之學傷人者,則謂之父母。與其 父之母之而操梃也,不如秦之越之而操藥也。類書, 藥物也。審脈定方,顧用之何如耳。嗟乎,百聞不如一 見。邊防充棟也,身歷關塞,則「邸報」、「塘報」、邊志皆塵飯 矣。河道累牘也,臨決河,履新河,則南北中洋洋灑灑 之三志,不耐深咀,而「盡力溝洫」一語,先不行於中州 矣。屯鹽錢法,人持一喙也,質之屯軍鹺賈,精權子母 者,互矛盾矣。考功指掌也,匹馬田間,與父老問治狀, 別自有龔黃矣。司馬,軍政也,張空拳,冒白刃,挈人頭, 挾生虜,別自有衛、霍矣。郊社宗祀、幸學朝典,崇禮也, 入清廟,侍朝堂,廁成均,穆然遠矣。唐人早朝,詩頗寒 儉,不類矣。山水,清音也,五百羅漢,自鼓自鐘,自唄誦, 而日與天龍神鬼相告語,逢虎逄豹,奮髯自得,游記 未有也。「我將自其類而求之」,是游於方之內也,未可 概也。「我將越其類而神相之」,是索於牝牡驪黃之外 也,未敢信也。士君子移其他嗜好而之乎《書》,或不廢 閎覽乎若《庚移》其苦吟荼誦,枯坐一室而四方勤轍 跡焉賢豪爰詢諮焉,所得孰多乎哉。

類書部彙考四

[編輯]

《宋鄭樵通志》

[編輯]

《類書》

[編輯]

何承天併合《皇覽》一百二十二卷。宋御史中丞何 承天編。

徐爰併合《皇覽》八十四卷。

劉孝標《類苑》一百二十卷。

《壽光書苑》二百卷。《劉杳編》。

《華林遍略》六百卷。《徐勉編》。

《修文殿御覽》三百六十卷。北齊祖孝徵等編 《長洲玉鑑》二百三十八卷。虞綽等編。

《元門寶海》百二十卷。諸葛穎撰。

《張氏書圖泉海》七十卷。

《檢事書目》一百六十卷。

《帝王要覽》二十卷。

《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貞觀中高士廉等奉敕編。 又《目》十二卷。

許敬宗《瑤山玉彩》五百卷。

《累璧》四百卷。

又《目錄》四卷。

《東殿新書》二百卷。

《藝文類聚》一百卷。唐歐陽詢撰。

《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隋祕書郎虞世南編 《冊府》五百八十二卷。《張太素編》。

《武后元覽》一百卷。

《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唐·武后編》

又目:「十二卷《碧玉芳林》四千五十卷。」孟利貞編。

《玉藻瓊林》一百卷。

《筆海》十卷。王義方撰。

《明皇事類》一百三十卷。

《初學記》三十卷。唐·徐堅等編

《十九部書語類》十卷。唐是光乂撰。

《政典》三十五卷。唐劉秩撰。

《通典》二百卷。唐杜佑撰。

《續通典》二百卷。宋朝宋白、李宗諤等奉敕編。自唐 至德初,至周顯德末。

又《目錄》二卷。

《備舉文言》二十卷。陸贄撰。

《集類》一百卷。唐·劉綺莊編

《集類略》三十卷。唐高丘詞撰。因劉綺莊之書而略 之。

陸羽《警年》十卷。

《詞圃》十卷,唐張仲素撰。

《元氏類集》三百卷。

《白氏經史事類》三十卷。

《六帖》三十卷。唐·於政立編

《事鑑》五十卷。唐·郭道規編

《青囊書》十卷。唐竇蒙撰。

《瀛類》十卷。唐·韋稔編

《應用類對》十卷。唐·韋稔編

《韻對》十卷。《唐高測》撰。

《四庫韻對》九十八卷。偽蜀陳鄂撰。

《十經韻對》二十卷。偽蜀陳鄂撰。

《學海》三十卷。唐溫庭筠撰。

《修文海》十七卷。唐王博古撰。

《記室新書》三十卷。唐李途撰。

《錦繡谷》五卷。唐孫翰撰。「錦繡谷」乃所居山名。 《翰苑》七卷。唐張楚金撰。

《鹿門家抄》九十卷。唐皮日休編。作《五言詩類事 戚苑纂要》十卷。唐劉揚名編記宗族內外親姻事。 「《戚苑英華》十卷。」唐劉揚名撰。

《玉府新書》三卷。梁齊逸人撰。

《編珠》五卷。隋杜公瞻撰。

《史海》十卷。顯德中,曹化編。

《元穆類事》十卷。

《金鑾秀集》二十卷。顏真卿撰。

《金鑰》二卷。李商隱撰。

右《類書》上,六十二部,一萬二千四百三十一卷。

《太平御覽》一千卷。太平興國中,詔李昉等十四人 編集,八年書成。初名《太平總類》,後改曰《太平御覽》,蓋 以年號命名。

又《目錄》十卷。

《太平廣記》五百卷。李昉編《御覽》之外,採其異而為 《廣記》。

《冊府元龜》一千卷。景德中,詔王欽若、楊億等編歷 代君臣事跡,惟取經史、《國語》《戰國策》《管子》《孟子》《韓子》 《淮南子》《晏子》《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其餘小說、雜說不 取。

《天和殿御覽》四十卷。晏殊等略采「《冊府元龜》 《麟角》一百二十卷。」

《麟角抄》十二卷。

《唐書類苑》二卷。宋朝邵思撰。

《新修唐書事類》十卷。偽蜀郭廷鈞編。

《九經類義》二十卷。劉濟纂。

《資談》六十卷。吳越范贄時撰。

《雕金集》十卷。劉閏國撰。

《屬文寶海》一百卷。偽蜀郭微撰。

《文華心鑑》六卷。

《經典正要》三卷。

《修文異名錄》十卷。

《類要》七十四卷。《晏殊編》。

《白氏傳家記》二十卷。

《玉屑》二卷。

《廣略新書》三卷。

《琱玉集》二十卷。

《珊瑚木》六卷。

《碎金抄》十卷。

《儒林碎寶》二卷。

《羊頭山記》十卷。徐叔暘撰。

《累玉集》十卷。李欽元撰。

《寶鑑絲綸》二十卷。馮洪敏撰。

《文選抄》十二卷。宋朝蘇易簡撰。

《仙鳧羽翼》三十卷。宋朝僧智曉撰。

《古今纂類》十四卷。

《御覽要略》十二卷。

《禁垣備對》十卷。

《淺學廣文》十卷《登瀛祕策》三十卷宋井撰。

《學選》二十五卷。

《經語韻對》五卷。鄭潾撰。

《韻類題選》一百卷。

《續韻類選》三十卷。

《慶曆萬題》六十卷。錢昌宗編。

《玉山題府》三十卷。

壬寅,題《寶》十卷。

《熙寧題髓》十五卷。

《群書解題》八十卷。《鄭齊編》。

《註疏解題》三十一卷。《周識編》。

《千題適變》十六卷。

《經傳集外注題》「五十卷。」楊損之編。

《解題》四十五卷。方龜年編。

《唐書解題》三十卷。《樓郁編》。

《新唐書解題》二十卷。章辟《光編》。

《題海》八十卷。

《續題海》八十卷。

《韻海》五十卷。《許冠編》:

《韻類解題》五卷。《張孟纂》。

《豬肉臠》二十卷。

《邊崖類聚》三十卷。

《群書新語》十卷。方龜年撰。

《分門類海》一百卷。

《典類》一百卷。釋守能編撰。

《珠玉鈔》一卷。《張九齡》撰。

《學林》三十卷。陳鎡編。

《採璧》十五卷。

《雞跖集》二十卷。

《會史》一百卷。

《廣會史》二十五卷。

《諸史總要》五十卷。

《策苑》四十卷。

《書敘指南》二十卷。任廣撰。

《群書數類》一卷。林扶編撰。

《經子史集名數》六卷。

《事類賦》三十卷。吳淑撰。

右《類書》下七十部,四千五百五十八卷。

凡《類書》一種,一百三十二部,一萬六千九百八十九卷。

《馬端臨文獻通考》

[編輯]

《類書考》

[編輯]

《同姓名錄》三卷。

晁氏曰:梁元帝撰。纂類歷代姓名人,成書一卷。唐陸善經續增廣之。齊、梁間士大夫之俗,喜徵事以為其學淺深之候,梁武帝與沈約徵栗事是也。《類書》之起,當在此時,故以此錄為首。

《古今刀劍錄》一卷。

晁氏曰:梁陶弘景撰。記古今刀劍。

《語麗》十卷。

陳氏曰:梁湘東王功曹參軍朱澹遠撰。採摭書語之麗者,為四十門。按前志但有雜家而無《類書》,《新唐書志》始別出為一類,此書乃猶列雜家,要之實類書也。但其分門,類無倫理。澹遠又有《語對》一卷,不傳。

《修文殿御覽》三百六十卷。

陳氏曰:北齊尚書左僕射范陽祖珽、李徵等撰。按《唐志》《類書》在前者有《皇覽類苑》《華林遍略》等六家,今皆不存,則此書當為古今類書之首。珽之行事,姦貪凶險,盜賊小人之尤無良者,言之則污口舌,而其所編集,乃獨至今傳於世。然珽嘗以他人所賣《遍略》,質錢受杖,又嘗盜《官遍略》一部,坐獄論罪。今書毋乃盜《遍略》之舊,以為己功耶?《遍略》者,梁徐僧權所為也。又按《隋志》作「聖壽堂」 ,《御覽》卷數同。聖壽者,實齊後主所居。

《北堂書鈔》一百七十三卷。

晁氏曰:唐虞世南撰。世南仕隋,為祕書郎時,鈔經史百家之事以備用,分八十部,八百一類。「北堂」 者,省之後堂,世南鈔書之所也。家一百二十卷。

《兔園策》十卷。

晁氏曰:唐虞世南撰。奉王命纂古今事為四十八門,皆偶儷之語。至五代時行於民間村墅以授學童,故有《遺下兔園》之誚。

《古今姓氏相同錄》 卷。

晁氏曰:唐丘光庭撰。光庭,中進士第。

《藝文類聚》一百卷。

晁氏曰:唐歐陽詢等撰。分門類事,兼采前世賦詩、銘頌文章,附於逐目之後。按《唐志》,「詢與令狐德棻、袁朗、趙弘智同修。」

陳氏曰:「所載詩文賦頌之屬,多今世所無之《文集》。」

《初學記》三十卷

晁氏曰:唐徐堅等撰。初,張說類集事要,以教諸王。開元中,詔堅與韋述、余欽、施本、張烜、李銑、孫季良分門撰次。

《集類》一百卷。

晁氏曰:唐劉綺莊撰。綺莊,毗陵人。嘗於蘇州崑山縣令。家多異書,採摭事類,分二十餘門,凡五十餘萬言,上之於朝。前有萬希序,題雲「開元二十九年辛巳。」 按《綺莊集》有《上白敏中啟》,疑非元宗時人,當考。

《六帖》三十卷。

晁氏曰:唐白居易撰。以天地事物分門類為聲偶,而不載所出書。曾祖父祕閣公為之注,行於世。世傳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缺數千,各題名目置齋中,命諸生採集其事類,投缺內倒取之,抄錄成書,故所記時代多無次序雲。按:《楊文公談苑》作「陶家缾」 ,缺字疑誤。陳氏曰:《唐志》作《白氏經史事類》,一名《六帖》。

程氏《演繁露》曰:「白樂天取凡書精語可備詞賦、制文採用者,各以門目類粹,而總名其書為六帖。既不自釋所以名,後人亦無辨。偶閱唐制,其時取士凡六科,別其所試條件,每一事名一帖,其多者明經試至十帖,而《說文》極於六帖」 ,白之書為應科第設,則以帖為名,其取此矣。

又曰:「唐制,開元中舉行課試之法。帖經者以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間惟開一行,裁紙為帖。凡帖三字,視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為通。六帖之名所由起,取中帙之多者以名其書,期必中選也。」

《記室新書》三十卷。

晁氏曰:唐李途撰。採摭故事,綴為偶儷之句,分四百門。途,中和中為東川掌記,因以名其書雲。

《古鏡記》一卷。

晁氏曰:未詳撰人。纂《古鏡》故事。

《戚英纂要》十卷。

晁氏曰:唐劉揚名撰。皆集內外宗族姻親故事。

《戚苑英華》十卷。

陳氏曰:唐袁悅重修。本揚名所著。悅掇其要,類為《語,對》,以它說附益之。

《三教珠英》三卷。

晁氏曰:唐張昌宗撰。按《唐志》一千三百卷,今所存者止此。

《備舉文言》二十卷。

晁氏曰:唐陸贄撰。總四百五十餘門,議者謂「大類《六帖》」 ,而文辭過焉。《崇文總目》有之。

《童子洽聞記》三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分二十門,雜記經史名數。或題《童子洽聞記》,雲唐許塾撰。

《古城冢記》二卷。

晁氏曰:唐皇甫鑒撰。記古城所築之人姓名,初不及冢,而名曰《城冢記》,未知其說。

《小名錄》三卷。

晁氏曰:唐陸龜蒙撰。龜蒙以末世有「官名」 、「小名」 之別,自秦至隋,編而記之;至於「神仙玉女」 之名,婦人臧獲之字,亦無棄焉。龜蒙世稱其博,然此書特雜取於史傳間耳,無異聞也。

《金鑰》二卷。

陳氏曰:唐太學博士河內李商隱義山撰。分四部,曰《帝室》《職官》《歲時》《州府》《大略》,為牋啟,應用之備。

《玉屑》十五卷。

陳氏曰無名氏

《備忘小抄》十卷。

晁氏曰:「《偽蜀文》俗。」疑誤。撰雜抄子史一千餘事,以備遺忘。其後題「廣政三年。」廣政,王衍年號也。

《太平御覽》一千卷。

晁氏曰:皇朝李昉等撰。太平興國中,昉被詔輯經史故事分門。《春明退朝錄》云:「書成,帝《日覽》三卷,一年而讀周,賜名《太平御覽》。」

陳氏曰:以前代《修文御覽》《藝文類聚》《文思博要》及諸書參譯,條次修纂,本號《太平編類》。太平興國二年受詔,八年書成,改名《御覽》。或言國初古書多未亡,以《御覽》所引用書名故也。其實不然,特因前諸家類書之舊耳。以《三朝國史》攷之,館閣及禁中書總三萬六千餘卷,而《御覽》所引書多不著錄,蓋可見矣。

《冊府元龜》一千卷。

晁氏曰:「皇朝景德二年,詔王欽若、楊億修君臣事跡,惟取《六經》子史,不錄小說雜書。」 至祥符六年,書成上之。凡三十一部,有總序,一千一百四門,有小序。同修者十五人:錢惟演、杜鎬、刁衎、李維、戚綸、王希哲、陳彭年、姜輿、宋貽、陳鉞、陳從易、劉筠、查道、王曙、夏竦。初撰編序,諸儒皆作。帝以體制不一,遂擇李維、錢惟演、陳彭年、劉筠、夏竦等,付楊億竄定賜。

今名為「序」 ,冠其首,其《音釋》,又命孫奭為之。

陳氏曰:凡八年而書成,總五十部,部有總序,一千二百四門,門有小序,賜名「製序。」 所採五經史之外,惟取《戰國策》《國語》《韓詩外傳》《呂氏春秋》《管》《晏》《韓子》《孟子》《淮南子》及《修文殿御覽》。每門具進,上親覽,擿其舛誤,多出手書,或召對指示商略。

容齊洪氏《隨筆》曰:「真宗初,命儒臣編修《君臣事跡》。後謂輔臣曰:『昨見《宴享門》中錄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詩,與臣僚馬上口摘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 又曰:「所編事跡,蓋欲垂為典法,異端小說咸所不取,可謂盡善。而編修官上言,近代臣僚自述揚歷之事,如李德裕《文武兩朝獻替記》、李石《開成承詔錄》」 、韓偓《金鑾密記》之類,又有子孫追述先德,敘世家,如李繁《鄴侯傳》《柳氏序訓》《魏公家傳》之類,或隱己之惡,或攘人之善,並多溢美,故匪信書。並僭偽諸國,各有著撰,如《偽吳錄》、孟知祥《實錄》之類,自矜本國,事或近誣。其上件書並欲不取。餘有《三十國春秋》《河洛記》《壺關錄》之類,多是正史已有。《秦記》《燕書》「之類,出自偽邦;《商芸小說》、談藪之類,俱是詼諧小事。《河南志》《邠志》《平剡錄》之類,多是故吏賓從,述本府戎帥征伐之功,傷於煩碎。《西華雜記》《明皇雜錄》,事多語怪。《奉天錄》尤是虛詞。盡議採取,恐成蕪穢。」 並從之。及書成,賜名《冊府元龜》,首尾十年,皆王欽若提總,凡一千卷。其所遺棄既多,故亦不能暴白。如《資治通鑑》則不然。以唐朝一代言之,敘王世充、李密事,用《河洛記》;魏鄭公諫爭,用《諫錄》;李絳議奏,用李司空論事;睢陽事,用《張中丞;傳》;淮西事,用涼公《平蔡錄》;李泌事,用《鄴矦家傳》;李德裕太原、澤潞回鶻事,用《兩朝獻替記》;大中吐蕃尚婢婢等事,用林恩《後史補》韓偓「鳳翔謀畫,用《金鑾密記》;平龐勛用《彭門紀亂》,討裘甫用《平剡錄》,記畢師鐸、呂用之事用《廣陵妖亂志》」 ,皆本末粲然。然則雜史瑣說、家傳,豈可盡廢也?

《天和殿御覽》四十卷。

陳氏曰:侍讀學士臨川晏殊等天聖中受詔取《冊府元龜》,掇其要者,分類為一百一十五門。天和者,禁中便殿也。

《鹿門家鈔詩詠》五十卷。

陳氏曰:鴻臚少卿襄陽皮文燦撰。以郡書分類事為詩而注釋之。其祖曰休,有書曰《鹿門家鈔》,故今述其名。

《類要》六十五卷。

晁氏曰:皇朝晏殊纂。分門輯經、史、子、集事實,以備修文之用。

陳氏曰:按《中興書目》七十七卷,豈併《目錄》為七十七部耶?

南豐曾氏。序略曰:「公所為類,要上中下秩,總七十四門,凡若干門,皆公所手抄於六藝、太史、百家之書,騷人、墨客之文章,至於地誌、族譜、佛老、方伎之眾說,旁及九州之外,蠻夷荒忽、詭變奇跡之序錄,皆搜尋紬繹,而終於三才萬物變化,情偽是非興壞之理,隱顯巨細之委曲,莫不究公之得於內者。若此,則士不素學,而處從官大臣之列,備文儒道德之任,其能不餒且病乎?」

《事類賦》三十卷。

陳氏曰:校理丹陽吳淑正儀撰進並注。

《韻類題選》一百卷。

陳氏曰:朝奉大夫知處州靳袁轂容直撰。以韻類事,纂集頗精要,世所行《書林韻會》,蓋依倣而附益之者也。轂,嘉祐六年進士。東坡守杭時,為倅《風月平分》之詞,為轂作也。其後累世登科。絜,齊燮其四世孫也。

《書林韻海》一百卷。

晁氏曰:不題撰人。分《門韻纂》經史雜事,以備檢閱。或雲「皇朝許冠所編。」

《書敘指南》二十卷。

晁氏曰:任浚撰。崇寧中人。纂集古今文章碎語,分門編次之,凡二百餘類。

陳氏曰:皆經傳四字語備尺牘應用者。

《異號錄》二十卷。

晁氏曰:皇朝馬永易明叟編古今殊異名號,如「銅馬帝」 、「無愁天子」 之類。頃嘗見近世人增廣其書,名曰《賓實錄》,亦殊該博。

陳氏曰:馬永易撰。蜀人勾龍材校正。文彪增廣本書三十卷,《後集》三十卷。義取名者,實之賓為名。

《史韻》四十九卷。

陳氏曰:嘉禾錢諷正初撰。附《韻類事》,頗便檢閱。

《書林韻會》一百卷。

陳氏曰:無名氏蜀書坊所刻,規摹韻類,《題選》而加詳焉。

《押韻》五卷

晁氏曰:皇朝張孟撰。輯六藝、諸子、三史句語,依韻編入,以備舉子試詩賦之用。

《歌詩押韻》五卷。

晁氏曰:皇朝楊咨編。《古今詩》人警句附於《韻》之下,以備押「強韻。」

《魯史分門屬類賦》三卷。

晁氏曰:皇朝楊筠撰。以《左氏》事類分十門,各為律賦一篇。乾德四年上之。

《國史對韻》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范鎮撰。吳仲庶嘗稱「景仁憫諸後學,雖涉《書傳》,而問以今代典故,則懵然不知。」 乃知太祖開基迄於仁宗朝,摭取事實可為規矩鑒戒者,用韻編次之,即此書也。

《孝悌類鑒》七卷。

晁氏曰:皇朝俞觀能撰。取經史「孝悌」 事,四言韻語。

《禁殺錄》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象先撰。元祐中,象先集錄古今冥報事,以為「殺戒。」

《侍女小名》一卷。

晁氏曰:王經纂序云:「大觀中居汝陰,與洪炎玉父游。讀陸魯望《小名錄》,戲徵古今女侍名字,因盡發所藏書,纂集踰月而成焉。凡稗官小說所記采之且盡,獨是正史所載,反為脫略。子弟之學,其蔽如此。」

《後六帖》三十卷。

陳氏曰:知撫州孔傳撰。以續白氏之後也。傳襲封衍聖公。

《海錄碎事》三十三卷。

陳氏曰:知泉州建安葉廷珪撰。

《皇朝事實類苑》二十六卷。

陳氏曰:知吉州江少虞撰。紹興中人,其書亦可入《小說類》。

《群書類句》十四卷。

陳氏曰:三山儀鳳撰。以《群書新語》增廣。自五字以至九字為七百五十一門,各以平仄為偶對。

《兩漢博聞》二十卷。

陳氏曰:無名氏。或曰「楊侃。」

《左氏摘奇》十二卷。

陳氏曰:「給事中吳郡胡元質長文撰。」

《諸史提要》 卷。

陳氏曰:參政吳越錢端禮處和撰。泛然抄錄,無《義類》。

《漢雋》十卷。

陳氏曰:括蒼林鉞撰。以《西漢書》分類為十五篇。皆句字之古雅者。「雋」 者,取雋永之義也。

《文選雙字類要》三卷。

陳氏曰:蘇易簡撰。摘取雙字,以類編集。

《選腴》五卷。

陳氏曰:天台王若撰。以五聲韻編集《文選》中字。淳熙元年序。

《晉史屬辭》三卷。

陳氏曰:永嘉戴迅簡之撰。用《蒙求》體以類晉事,元祐癸酉歲也。

《觀史類編》六卷。

陳氏曰:呂祖謙撰。初集此篇為六門:曰擇善,曰儆戒,曰「閫範」 ,曰治體,曰「論議」 ,曰「處事。」 而《閫範》最先成,既刊行,今惟五門,而論議分上、下卷。

《帝王經世圖譜》十卷。

陳氏曰:著作佐郎金華唐仲友與正撰。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陰陽度數、兵農王霸,本之經典,兼采傳註,類聚群分,凡百二十二篇。周平園《題辭》略曰:「與正於書無不觀,於理無不究,凡天文、地理、禮樂刑政、陰陽度數、兵農王霸,皆本之經典,兼采傳註,類聚群分,旁通午貫,使事時相參,形聲相配,或推消長之象,或列」 休咎之證,而於郊廟學校、畿疆井野,尤致詳焉。各為《總說》附其後。始終條理,如指諸掌。每一篇成,門人金式輒繕寫藏去,集百二十二篇。又得與正猶子煜別本,相與校讎,釐為十卷,以類相從。會分教廬陵,將鏤板校官,而郡守趙矦善鐻助成之,屬予題辭。夫水之流東,惟海是歸;車之指南,其途不迷。今是書折衷於聖人,示適治之路,故名曰《帝王經世圖譜》,非其他類書比也。昔漢儒專通一經,仍守師說,居家用以修身,蒞官取以決事。況乎《六經》旨趣,百世軌範,皆聚於此。學者能因廣記備言,精思博考,守以卓要,則它日見諸行事,豈不要而有功也歟!

《經子法語》二十四卷,「《左傳法語》六卷,《史記法語》」十八 卷,「《西漢法語》二十卷,《後漢精語》十六卷,《三國精語》六 卷,《晉書精語》五卷,《南史精語》十卷。」

陳氏曰:洪邁撰。自《博聞、誨蒙》《漢雋》撰《奇提要》及此《法語》諸書,皆所以備遺忘,而洪氏多取句法,《漢雋》

類例有倫,餘皆隨筆信意抄錄者也。

《杜詩六帖》十八卷。

陳氏曰:建安陳應行季陵撰。用白氏《內類》編類杜詩語。

《錦繡萬花谷》四十卷,《續》四十卷

陳氏曰:《序》稱「淳熙十五年作」 ,而不著名氏,門類無倫理,《序》文亦拙。

《古今故事錄》二十卷。

陳氏曰:「知建昌軍金陵閻一德撰。」

《明王圻續文獻通考》

[編輯]

《類書考》

[編輯]

《文海》一百餘卷。

沙縣羅畸著

《古今文章》 卷。

石公輔集

《文苑英華》 卷。

《漢唐文類》 卷。

俱徐鹿卿著

《學苑精華》 卷。

《齊廊著》。廊,會稽人,舉進士,仕終祕書監。

《古賦準繩》十卷。

虞廷碩編輯

《百段錦 卷》:

三山方頤孫集

《補註古文苑》 卷。

章樵著

《文章復古》, 《文章續古》, 《濂洛文統》, 《周子文章指 南》 卷

王柏纂

《文類》七十卷。

真定蘇天爵著

《金石竹帛遺文》 卷。

柳貫著

《源流至論》 卷。

林駉著。駉,寧德人。少穎悟,清修苦學,博極群書。德祐丙子,以《易》魁鄉薦,著述甚富。

《論學軌範》 卷。

繆主一著

《文章軌範》 卷。

謝枋得輯

《復齋金石錄》 卷。

王原之纂

《古今文典》 卷。

魯真集

《文選類要》 卷。

柴瑾集

《史學提綱》 卷。

上饒祝堯著

《文選補遺》四十卷。

陳計輯。計博學好古,著述甚富。

《經史事類書》共三十卷。

《張諒著》。諒字子京,建安人。

《事類要領》十卷。

何述著

《會粹古今事類》二百卷。

高仲壎著。仲壎字汝諧,頤之子,嘗魁漕舉。學問踐履,皆醇正。

《垣齋類槁》 卷。

黃學行著

《蘇氏家藏雜帖》一卷。

蘇伯循家藏,宋誠夫《跋》。

《經史辨疑》 卷。

莆田黃仲元著

《經史解題》四十五卷,《群書新語》十卷

莆田方龜年著。龜年,景祐進士。

《名臣事纂》 卷。

葉適集

《讀經史要略類編》 卷。

曹理集

《通典輯要》 卷。

詹師文著

《玉海》 卷。

王應麟著

《紀纂淵海》 卷。

賈昉之集

《金石類考》 卷。

夢葉得集

《黃東發日抄》 卷。

黃震集

《蓬山類苑》 卷

祝常集

考證
《經史旁開》 卷。

聞人宏集

《續通典》 卷。

李維集

《翰墨大全》 卷。

熊禾集

《事文類聚》 卷。

祝穆著。穆字和甫,朱文公表姪,性溫行醇,學博文贍。

《隨類錄》二百卷。

《蘆隱類槁》五十卷。

喻偘著偘浙人

《山堂考索》 卷。

《章如愚集》。如愚,浙人。

《格物類編》 卷。

元城潘迪著

《純白類編》 卷。

胡助著

《復古編》十卷。

泰不花,字兼善,伯牙吾台氏。家貧,好讀書。年十七,江浙鄉試第一,廷試賜進士及第,授集賢修撰。善篆隸,溫潤遒勁,重類此編,攷究訛字,於經史有據雲。

《文獻通考》三百四十八卷。

樂平馬貴與著。《貴與》自以宋相廷鸞子,義不仕元,隱居著書。首田賦,次錢幣、戶口、職役、征榷、市糴、土貢、國用、選舉、學校、職官、郊社、宗廟、禮樂、兵刑、經籍、帝系、封建、象緯、物異、輿地,終之以《四裔》,總為二十四目。一目中又各有小目。上自唐、虞以前,下至宋季,世代綿邈,歷如指掌。雖小有未備,然亦弘博矣。

《皇明文衡》一百卷,《今獻彙言》 卷

俱程敏政著

《文苑群玉》 《唐律群玉》。 「《勛賢琬琰集》 卷」

俱何喬新著

《毉閭言行錄》八卷。

遼東賀欽著,字克恭,登成化丙戌進士,官陝西參議。

《帝王基命錄 文統》 卷。

建文時,臨海《方希古》著。

《鑑古錄》 卷。

嘉靖中,大學士李賢錄堯、舜以來二十君之事有可法者,彙為一帙,略為《解說》,奏進。

《帝鑑圖說》 卷。

江陵大學士張居正編進。

《群書備藪》。 《理學類編》 卷

俱洪武中編。張九韶著。

《餘冬錄》 卷。

何孟春著

《皇明文纂》 卷。

大梁張氏著

《皇明文範》 卷。

四明張時徹輯

《皇明文則大成》 卷。

吳興慎蒙輯

《大學衍義補》 卷。

戶部尚書丘濬著

《經籍格言》 卷。

吏部尚書王恕著

《皇明理學名臣言行錄》 《皇明名臣言行錄》 卷

楊文恪著

《國朝列聖詔令敕諭 天言彙錄》 卷。

王世貞編集

《木鍾堂國琛集》 卷。

烏程唐樞著

《大學衍義補膚見》四卷。

胡端敏著

《文苑春秋》四卷。

崔文敏著

《丹鉛閏錄》, 《丹鉛續錄》, 《丹鉛餘錄》, 《丹鉛總錄》, 《丹鉛別錄》, 文海 卷

俱楊用修著

《儒行》十二篇。百家輯錄 卷。

俱大理寺寺丞劉端著

《艷異編》 《兩山墨談》 卷

陳霆著

類書部藝文

[編輯]

《答劉之遴借類苑書》
梁·劉峻

[編輯]

九冬有隙,三餘暇時,多游書圃,代樹萱蘇。若夫采亹 亹於緗紈,閱微言於殘竹,嗢飫膏液,咀嚼英華,不知 地之為輿,天之為蓋,靡測迴塘,莫辨輿馬,烏足以言 乎?是用周流墳索,詳觀圖牒,搦管聯冊,纂茲英奇。蛩 蛩之謀,止於善草;用周之計,利在銜翼。故鳩集斯文, 蓋自綴其漏耳。豈冀藏山之名,播於士大夫哉!

《文思博要序》
唐·高士廉

[編輯]

大矣哉!文籍之盛也!範圍天地,幽贊神明。用之邦國, 則百官以乂;用之鄉人,則萬姓以察。非松喬而對振 古,墐戶牖而覿遐方。故先王以之建極,聖人以之設 教,師範百代,彌綸四海。是以刊之金石,與天壤而相 弊;書之竹素,與日月而俱懸者,莫尚於此。爰自卦起 龍圖,文成鳥策,《墳》《典》開其緒,《丘》《索》道其流。虞、夏之書, 猶旭日之始旦;殷商之誥,若覆簣之為山。及曲阜佐 周,攝政踐祚,而又闕里自衛,將聖多能,損益禮樂,際 乎天而蟠乎地。祖述堯舜,繫星辰而振河海,鬱郁焉 鼓王風於九合,誾誾焉闢儒門於百代。既而雅道雖 廢,學者未衰,挾冊如林,遂偶縱橫之運。懷經成市,俄 屬坑焚之災,下土怨咨,上天迴睠,咸洛基命,懸賞而 崇儒術;曹馬御紀,疏爵而啟膠庠。人拾青紫,家握鉛 素。求古文於孔壁,專門者重闡;收《竹書》於汲塚,異說 者無遺。逮乎有隋失御,群凶競逐,辟雍蔓於荊棘,延 閣殫於煨燼。孟堅九流,與川瀆而俱竭;弘度四部,隨 岳敦而分崩。淹中許下,博古洽聞之生,盡殄散矣。蘭 紅水碧,堪釣叟之淹「留;桂白山青,宜王孫之攀折。」香 車貴士,不掩龍關;縫掖書生,時通驛騎。坐蘭徑,敞松 扉,「北牖動而清風來,南軒幽而白雲起。欣然命駕,弔 《曲江》之隑淵;興盡而歸,聆伊川之笙吹。三朝慶謁,趨 劍履於南宮;五日歸休,聞歌鐘於北里。雍容車騎,屢 動雕章;嘯傲煙霞,仍涵寶思。奢不敗德,笑金谷之羅 絿;儉」不邀名,悲蘭陵之芻布。榮期《三樂》,君實四之;平 子《四愁》,我無一矣。君教訓子弟,不讀非聖之書;撫愛 家僮,常恐名奴之辱。婚嫁已畢,欲就金丹;輪蓋非榮, 猶思道樹。明霞曉挹,終登不死之庭;甘露秋團,儻踐 無生之岸。凡所著述,多以適意為宗;雅愛清靈,不以 繁詞為貴。足以傳諸好事,貽厥孫謀,故撰而存之,凡 為若干捲雲爾。

《韻府群玉題辭》
元·陰幼達

[編輯]

「鄅子藉稻。」博古者猶莫誌於琅琊;字不題糕,能詩者 或未稽於糗餌。探討之難如此。故凡事必類則易見, 義必釋則易知也。予季以事繫韻,多所摘奇,豈皆能 判然無疑者?疑而不釋,是猶摘埴冥行而已。若龍斷 本如字,而或切為丁貫;夏屋本食俎,而或用為巨室; 《春牘》《春雅》、棜禁醷濫、脾折、凍梨之類,皆載諸經,而初 學講明或未到。至有讀「鸛銜三鱣」之「鱣」為「氈」,「蕭何主 進」之「進」為「贐」,「挏馬」則謂「桐馬」,「款乃」則謂「襖藹」,襲舛承 訛,鮮克辨正。又如「撲滿」「須捷」,「褸裂」「孟青」,「簍數剛」「卯桑」, 「鵝鐵」,「獺魚丁虎乙」,「鼠姑」「鴉舅」,「一經《三雅》」,「戍削萃蔡」,「谽 谺蘢茸」,「沆瀣贔屭」,「金僕姑」、「玉連鎖」等字,不可殫述。此 前輩常所用,而不知者誦以為怪。嗟夫!文固不必怪 也,然班、馬等賦所以使人嵬眼澒耳,正由時出奇字, 有以襯復之。方今文體尚古,吾黨之士獨不願薰香 班、馬與愚,故隨字註釋,以備觀鑒。庶乎索韻而得事, 考釋而無疑,其亦有小補雲。延祐改元甲寅秋鄉試 後五日,幼達書。

《續文獻通考引》
王圻

[編輯]

余之續《通考》也,蓋有感於宣聖之說禮也。夫宣聖生 知,而其說二代之禮,猶以文獻不足為歉,則文與獻 皆歷朝典章所寄,可缺一也與哉!貴與氏之作《通考》, 窮蒐典籍,以言乎文則備矣,而上下數千年忠臣孝 子節義之流,及理學名儒,類皆不載,則詳於文而「獻」 則略,後之說禮者,能無杞宋之悲哉!余既輯遼、金、元 暨國朝典故以續其後,而又增節義、書院、《氏族》、六書、 諡法、道統、方外諸考以補其遺,俾往昔賢哲舉得因 事以見姓名,而援古據今之士不至溟涬無稽。故總 名之曰《續文獻通考》,而其詳則備志凡例雲。

類書部紀事

[編輯]

《梁書太祖五王傳》:「安成康王秀精意術學,搜集經記, 詔學士平原劉孝標使撰《類苑》,書未及畢,而已行於 世。」

《文學傳》:「劉峻字孝標,安成王秀引為戶曹參軍,給其 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 《唐書·杜佑傳》:「佑天資嗜學,雖貴,猶夜分讀書。先是,劉 秩摭百家侔周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才 過劉向。佑以為未盡,因廣其闕,參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之,優詔嘉美,儒者服其書約而詳。」 《宋史·李宗諤傳》。「宗諤嘗預修《續通典》。」

《張宏傳》:「宏直史館,遷著作佐郎,賜緋魚,預修《太平御 覽》,歷左拾遺。」

《盛度傳》。「度嘗奉詔同編《續通典》」、《文苑英華》。

《田錫傳》:「錫字表聖,咸平三年,錫奏曰:陛下即位以來, 治天下何道?臣願以皇王之道治之。舊有《御覽》,但記 分門事類。臣請鈔略四部,別為《御覽》三百六十卷,萬 幾之暇,日覽一卷,經歲而畢。又采經史切要之言,為 御屏風十卷,置扆座之側,則治亂興亡之鑒,常有目 矣。」真宗善其言,詔史館以群書借之,每成書數卷,即 先進內。錫先上《御覽》三十卷,《御屏風》五卷。

《楊徽之傳》:會李昉等采輯前代文字,類為《文苑英華》。 以徽之精於風雅,命編詩為百八十卷。

《呂文仲傳》:「文仲遷少府監丞,預修《太平御覽》《廣記》《文 苑英華》改著作郎。」

《杜鎬傳》:「鎬,景德初預修《冊府元龜》。」

《楊億傳》:「會修《冊府元龜》,億與王欽若總其事,其序次 體制,皆億所定。群寮分撰篇序,詔經億竄定方用之。 高斯得傳。」斯得所著,有增損刊正,杜佑《通典》行世。 《劉筠傳》:「會詔知制誥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擢筠 第一。帝樂意篇籍,始集諸儒考論文章,為一代之典。 筠預修《圖經》及《冊府元龜》,推為精敏。及《冊府元龜》成, 進」左正言、直史館、修起居注。

《謝泌傳》:「端拱初,泌為殿中丞,所著《古今類要》三十卷, 《樂黃目傳》:撰《學海搜奇錄》四十卷。」

《文苑傳》:「宋白雍熙中,召與李昉集諸文士纂《文苑英 華》一千卷。久之,進吏部尚書。白聚書數萬卷,圖畫亦 多奇古者。嘗類故事千餘門,號《建章集》《唐賢集》,遺落 者白多纘綴之。」

《吳淑傳》:「淑授大理評事,預修《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文 苑英華》,又作《事類賦》百篇以獻,詔令注釋,淑分注成 三十卷,上之。」

《陳越傳》:「越字損之,開封尉氏人。少好學,尤精歷代史, 直史館,預修冊府元龜。與陳從易、劉筠尤為勤職。真 宗以其奉薄,並命月增錢五千。卒年四十。無子,母老, 人皆傷之。」

越兄咸,嘗舉進士未第,楊億、杜鎬、陳彭年列奏為言, 真宗憫之。及《冊府元龜》奏御,特賜咸同三傳出身。 西蜀《孟氏世家》:母守素,河中龍門人。父昭裔,偽蜀宰 相。昭裔好藏書,在成都,令門人句中正孫逢吉書《初 學記》《白氏六帖》鏤板,守素齎至中朝,行於世。大中祥 符九年,子克勤上其板,補三班奉職。

《高麗國傳》:哲宗立,遣使金上琦奉慰,林暨致賀,請市 刑法之書、《太平御覽》《開寶通禮》《文苑英華》。詔惟賜《文 苑英華》一書。元祐七年,遣黃宗慤請市書甚眾。禮部 尚書蘇軾言:「高麗請諸書與收買金箔,皆宜勿許。」詔 許買金箔,然卒市《冊府元龜》以歸。

《明道雜志》:「楊大年奉詔修《冊府元龜》,每數捲成輒奏 之。比再降出,真宗常有簽帖,有少差誤必見,至有數 十簽。大年雖服上之精鑒,而心頗自愧,竊惴上萬幾 少暇,不應能如此。稍訪問之,乃每進本到,輒降付陳 彭年。彭年博洽,不可欺毫髮,故謬誤處皆簽帖以進。 大年乃盛薦彭年文字,請與同修,自是進本降出,不」 復簽矣。

《蘇州府志》:「王蘋字信伯。姪誼字正仲,有《春秋類書》。從 子楙字勉夫,有《野客叢書》。子敄,字行父,著《雲嶠類要》, 紀事極該博。」

《歙縣志》:「祝穆,字和父,事朱文公於雲谷,學富文瞻,著 《事文類聚》諸書。」

《明外史唐順之傳》:「順之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 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於世,學者不能測 其奧也。」

《松江府志》:「王圻字元翰,號洪州華亭人。嘉靖乙丑進 士。由縣令為御史,謫卭笮,歷提督湖廣學校,按察司 僉事。覃心著述,撰《續文獻通考》,與左都御史關西溫 純為同年友。純為之序曰:『元翰與余同舉進士,又同 應召。余給事禁中,元翰為西臺御史,日聚談今昔典 故。元翰慨仲尼說禮,憂杞宋無徵,以文獻不足,乃力 搜羅,且四十年,遂成此考』。」示余,蓋輯遼、金、元與國朝 典故,併詳嘉定以後,而增《節義》《氏族》《六書》《諡法》《道統》 《方外》諸考。其以《節義》附《學校》,《氏族》附《封建》,《六書》附《經 籍》,《諡法》附《五禮考》,黃河、太湖河渠附《水利》、海運附《漕 運》之末,皆各有深義,所重於道統尤詳考。凡二百五 十四卷,田賦十六卷,《錢幣》二卷,《戶口》二卷,《職役》一卷, 《征榷》九卷,《市糴》一卷,《土貢》二卷,《選舉》十二卷,《學校》七 卷,《節義》二十二卷,《職官》二十卷,《郊社》七卷,《宗廟》五卷, 《王禮》十八卷,《諡法》十九卷,《樂》八卷,《兵》六卷,《刑》五卷,《經 籍》十二卷,《六書》五卷,《帝系》二卷,《封建》七卷,《道統》九卷, 《氏族》八卷,《象緯》五卷,《物異》五卷,《輿地》九卷,《四裔》五卷, 《方外》十六卷子思義,字明允,能讀父書,以著述世其家。嘗廣搜博 采,輯所謂《三才圖會》,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中及人物, 精而禮樂經史,粗而宮室舟車,細而仙神鬼怪,遠而 卉服鳥章,重而珍奇玩好,細而飛潛動植,悉假虎頭 之手,效神姦之象,卷帙盈百,其綱十有五,而其目無 慮三百,總而題之曰《三才圖會》。天文四卷,地理十六 卷,《人物》十四卷,《時令》四卷,《宮室》四卷,《器用》十二卷,《身 體》七卷,《衣服》三卷,《人事》十卷,《儀制》八卷,《珍寶》二卷,《文 史》四卷,《鳥獸》六卷,《草木》十二卷,共一百六卷。應天巡 撫周孔教及同里陳繼儒等為之序。

類書部雜錄

[編輯]

《續詩話》:唐明皇以諸王從學,命集賢院學士徐堅等 討集故事,兼前世文辭,撰《初學記》。劉中山子儀愛其 書,曰:「非止初學,可為終身記。」

《容齋四筆》:真宗初命儒臣編修君臣事跡,後謂輔臣 曰:「昨見宴享門中,錄唐中宗宴飲,韋庶人等預會和 詩,與群臣馬上口摘含桃事,皆非禮也。已令削之。」又 曰:「所編事跡,蓋欲垂典法,異端小說,咸所不取,可謂 盡善。」而編修官上言,近代臣僚自述揚歷之事,如李 德裕《文武兩朝獻替記》、李石《開成承詔錄》、韓偓《金鑾 密記》之類,又有「子孫追述先德敘家世」,如李繁《鄴侯 傳》《柳氏序訓》《魏公家傳》之類,或隱己之惡,或攘人之 善,並多溢美,故匪信書。並僭偽諸國,各有著撰,如《偽 吳錄》、孟知祥《實錄》之類,自矜本國,事或近誣。其上件 書,並欲不取。餘有《三十國春秋》《河洛記》《壺關錄》之類, 多是正史已有。《秦記》《燕書》之類,出自「偽邦;《商芸小說》」、 「《談藪》之類,俱是談詼小事。《河南志》《邠志》《平剡錄》之類, 多是故吏賓從,述本府戎帥征伐之功,傷於煩碎。《西 京雜記》《明皇雜錄》,事多語怪。《奉天錄》尤是虛詞。盡議 採收,恐成蕪穢。」從之。及書成,賜名《冊府元龜》,首尾十 年,皆王欽若提總,凡一千卷。其所遺棄既多,故亦不 能暴白,如《資治通鑑》不然,以唐朝一代言之,敘王世 充、李密事,用《河洛記》;魏鄭公諫爭,用《諫錄》;李絳議奏, 用李司空論事;睢陽事,用《張中丞傳》;淮西事,用涼公 《平蔡錄》;李泌事,用《鄴侯家傳》;李德裕;太原、澤潞回鶻 事,用《兩朝獻替記》;大中吐番尚婢婢等事,用林恩《後 史補》;韓偓鳳翔謀畫,用《金鑾密記》;平龐勛用《彭門記 亂》;討「裘甫;用《平剡錄》記畢師鐸、呂用之事,用《廣陵妖 亂志》」,皆本末粲然。然則雜史、野說、家傳,又豈可盡廢 也?

《雲煙過眼錄》:「焦達卿所藏《文思博要》,帝王一部,唐類 書也。所引《薊子》《慎子》《尸子》,皆古書也。天寶十年十二 月楷書,臣胡山甫書,字極遒麗。至唐大中年間,方自 館中雜書揀出,是時亦止存一卷而已。卷後有史館 山甫印,用麻紙列館中典掌之人及三校姓名。贉卷 皆紹聖間人題跋。其後如張元長、周美成、晁說之、薛」 紹彭及諸人在。內有歷下周子。不知何許人也。 湯仲謀曰:「允暮按《文思博要》一千三百卷。太宗貞觀 年間。詔左僕射高士廉、特進魏徵等十四人取歷代 載籍。摭其精義。至十年書成。即此書也。」

《楊文公談苑》:人言白居易作《六帖》,以陶家缾數千,各 題門目,作七層架,列置齋中,命諸生採集其事類投 缾倒取之,抄錄成書。故其所記時代多無次序, 讕言長語,《韻府群玉》亦收之博矣。解縉陳繼文人也, 亦不之取,其中正要緊者漏之。如「足」字欠管寧濯足, 「柵」字欠青溪柵。蘇峻攻青溪柵,卞壼拒之,高熲殺張 麗華於「青溪柵」,二字尚失之,他可知也,人當自擇。 東山外史陰幼遇,奉新人,五世同居,家數百口,讀書 績學,八歲中九經科,著《韻府瓊玉》行世。此據《萬姓統 譜》雲爾。今考《韻府群玉》,稱新吳陰竹壄先生定例,男 時失勁弦編輯中夫復春編註,前有竹埜倦翁序,次 有幼達序,則《統譜》稱「幼遇」者即幼達之誤。「瓊玉」者即 「群玉」之誤也。吾觀《韻府群玉》及《五車》《韻瑞》諸書,雖名 為《韻府》,而適足備類書之用,亦學士家之布帛菽粟 不可須臾離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