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第07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七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祥刑典
第七十九卷目錄
律令部彙考六十五
皇清〈康熙一則〉
祥刑典第七十九卷
律令部彙考六十五
[編輯]皇清
[編輯]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八日
[編輯]上諭吏部:「凡解任官員應追賠銀兩地方,承追官自」
應嚴催依限完結。今因發回本旗本籍追賠。遂欲將原參承追官銷案。是特希圖為承追官卸過之意如此必致互相推諉。欠愈難完。此例遵行已久不可更改。著仍照定例行。
又四月初二日
上諭大學士等:「朕綜理政事,思以人命為重務;必再」
三斟酌,除真正死罪外,其餘酌量寬宥。看來偷盜人參,為從者俱照例完結,惟財主為首者,今擬絞罪,在牢者甚多,此等人到秋審時,亦宜赦之。時值立夏,漸漸炎熱,監禁人犯,污穢氣味,易於染病致斃,甚為可憐。著交與刑部,酌量減等,議奏完結。
又七月二十二日
上諭刑部:「部議《陳四》一案甚謬。據現獲陳四供稱:『四』」
「十四五兩年,因本省不收,無以度日,於四十六年自山西帶領我一族並親屬婦女子姪一百三十餘口,逃在陝西慶陽府居住,二年、四十八年前往河南,從此流於湖廣、貴州地方」 等語。顯係虛誑。陝西等省自朕巡狩以來,每年俱係大有,並無一歲歉收。督撫等題報豐稔之疏。現在陳四等何事受饑百餘口人飄流乃爾耶?若果係饑民,妻子自應徒步荷擔,沿途乞食,到田畝膏腴處所,即當存住耕種,養贍妻子度日,因何又騎馬跨騾,手執刀鎗,周流各省?且若此百什成群,越界遠行,而該督撫並不奏聞,地方官反給衣服、盤費、糧米等物。由是觀之,未必非因平日不能鼓動百姓之心,故轉相煽誘資給,以便「乘機生事為亂也。且如許人眾飄流數載,每日口糧若干,餵馬草料若干,俱從何處得來,尚謂之流民可乎?大學士李光地任直隸巡撫時,深忿寧津縣百姓流離,地方官不行揭報,題參處分,始行禁止。前偽朱三太子,人知之者多,曾有巨室交接至家,供其酒食,延之讀書,朕無不知也。」 此案部議將「陳四等妻子各發回原籍安置,伊等離家多年,發回無產業度日,更撥何處地畝與之耕種乎?此處並不加詳審,即援今年四月釋放監禁罪人」 之混議,非特廢事,豈明知之而欲聽其作亂耶?齊世武等罔念恩遇,將事推諉,自圖安逸,似此草率議覆,不顧顏面,鄙陋極矣。今刑部事件廢弛,皆由齊世「武、卞永譽,部院堂官,俱朕親自擢用,理應感念主德,實心盡職報效。今以朕為年老,何能頓忘朕恩,將事盡行廢弛,致朕忿而誅戮,悔無及矣。」
又十二月十三日
上諭大學士溫達等:「朕理事年久,看得人命,並審擬。」
事件,要期當乎理而已。今陳汝咸條陳,請照宋時《洗冤錄》較定,畫一屍格,除鎗、刀、弓、箭、銅鐵等器外,木棍等物俱不作兇器等語。夫人命事件,將拳毆、腳踢、木棍毆打致死者,酌其兇器之輕重,以定罪之輕重,則事必致紊亂矣。如針乃至微之物,以針刺死者,豈可因針非殺人兇器,遂免其罪乎?孟子云:「可使制梃,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 由此觀之,木棍亦兇器也。著問九卿。
《吏部則例》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二日一吏部
[編輯]覆陞任偏撫趙條奏疏稱「《處分定例》,承審人命盜案兩次遲延者照例議處;覆參遲延者將承審各官革職。但在現任承審者,初參、覆參自難辭咎,而接任之員接審未久,覆參即罹革職,殊為可憫。請照承審虧空之例,俱以本官到任日期扣限,止照初參例處分」 等語。查官員承審人命盜案、虧空錢糧等案,初參遲延者,計月日分別罰俸、覆參遲延者,照易結不結例革職。至參後承審官有別案離任者,其接任承審官,臣部照現行例,俱以到任接審之日扣限,照初參之例議處,並不作原參議處。應將該撫所請「接審人命盜案照承審虧空例議處」 之處,毋庸議。奉
旨:「依議
一、康熙五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准吏部咨,「為土豪霸產等事。查得直撫趙疏稱,寧津縣民田瑞祥控告孟進忠等串霸宅地一案,例限已逾,未據審報,將承審遲延寧津縣知縣朱秉智,照例罰俸三個月。又一件報明事:阜城縣拿獲《屈三越獄案》內窩犯賈二一案,例限已滿,未據審解,將承審遲延阜城縣知縣李」 《華國》題參前來。應將逾限不及一月阜城縣知縣李華國,照例罰俸三個月
《戶部則例》一戶部覆御史董疏稱嗣後運使交
[編輯]「代,亦照藩司交代之例,造具冊結,呈詳巡鹽御史具題,到日查核,如有遲延徇隱等弊,該御史照例題參,交與該部,照依藩司交代之例議處。」 至雲南、貴州、四川、甘肅等處未設立運司,其管鹽課錢糧官員交代之時,亦應照此例造冊,呈送巡撫具題,分送部科查核。其運同、運判、提舉等官均有催徵錢糧之責,交代之時亦應照州縣交代之例、令該御史取具冊結、呈報部科查核。康熙五十年二月十八日奉
旨:「依議。」
一、吏部覆「《陞任偏撫趙條奏疏》稱,因公詿誤,緣事解任等官,有應追銀兩,已經回籍回旗查追,必俟此項拖欠銀兩催完,始將原參承追督催之員各案查銷,似屬遏抑。嗣後如遇因公詿誤,緣事解任等官,有應追銀兩,已經回籍回旗,送部轉交該籍該旗查變家產追補。如屆限無完,將該籍該旗承追督催各官查」 參,其原參各官應於轉交該籍該旗之日,即行詳請開復等語。查《定例》,緣事解任等官,有錢糧未清,勒限兩月之外,再限六個月完結。限滿不完,該督撫將承追官題參,照例議處。一面即將拖欠錢糧之官,催令歸旗,將未完錢糧造冊送部,轉交該旗都統查變產業賠補。至原參承追官員降俸督催之案該旗將此項錢糧追完咨送到日查銷等語其漢官有未清錢糧發回原籍者原參各官既無承追之責必俟該籍該旗將此項銀兩追完之日始行開復似屬遏抑等語應將該撫所題嗣後緣事解任等官有應追銀兩屆限無完照例發回本籍本旗查變產業追賠者其原參承追官員議處《之案》,該督撫題請開復之日准其註銷。至承追各官勒限嚴追限滿無完參處之處仍舊照例遵行可也。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奉
旨。「凡解任官員有應追賠銀兩地方。」承追官自應嚴
行催追依限完結今因發回本旗本籍追賠遂欲將原參承追官即准銷案此特為原追各官希圖卸過之意如此則必致互相推諉追欠愈加難完矣此例遵行已久不可更改。著仍照定例行餘依議。
一、戶部《覆廣鹽魏》疏:「兩廣鹽課經撫臣范題允,各州縣招商辦課,專責徵解,是鹽課與地丁相等,非同關稅缺額可比。誠恐州縣土商聞風諉藉,坐誤課餉。請新舊帶徵課銀未完,各官於奏銷之時,即照怠玩溺職之例題參,或照分數降調離任。如遇陞遷事故,仍按日計算清完,以杜諉卸」 等語。應如所題,嗣後所有「州縣各官催追不力,缺欠限內不完,該御史指名題參,交與該部嚴加議處,併將土商亦從重治罪。倘該御史督催不完者,將欠課銀兩仍照原題,著落該御史賠還可也。」 康熙五十年三月內奉。
旨:「依議。」
一、私鹽拒捕傷人,應鹽院題疏防。其鹽犯仍由地方官承審成招,解撫院具題抄招送鹽院。奉准吏、刑二部咨文,以張榮虧空之處係別案發覺,且四十八年三月內
恩赦,亦無「赦官議處」之條,行令將歷年盤查失察、上
司職名查參等因。遵即移准前府趙守並據交河縣聲明情由,詳請免參前來。職府伏查例載,州縣虧空錢糧,知府無論幾時,自行查出,例得免罪,即陞遷降革。物故丁憂官員,離任之後,如有虧空,或自行查出,或檄令接任之州縣查出者,亦俱免議。如豫省杞縣參革知縣李繼烈虧空銀兩,被參之後,係該管知府「檄令署官查出,亦奉刑部題覆免議。又秦省西和縣知縣董禎虧空銀兩,被參之後,係該管知府檄令署官查出,亦奉戶部題請免議。」 此二案者,大部皆有成案可稽。今交河縣革職知縣張榮虧空銀穀,在從前借貸掩飾,原有銀穀存貯,非虧空可比。嗣因張令被參降調,借者仍還借主,以致水落石出。實乃前府趙守自行查出,因恐尚有未清之項,又檄令接任官查確,詳府轉揭,非接任官未
奉府文,而查出揭報,是趙守委無失察之處,所有奉取職名,相應循例邀
恩免參者也。擬合備敘成例、呈詳咨覆。嗣准刑部咨
為特參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先準直撫趙題交河縣降調知縣張榮虧空銀穀遞馬一案,經本部會同吏部議覆,將張榮革職擬徒折贖,其未完銀穀,仍於張榮名下勒追完解,並將歷年盤查失察上司職名查參去後。今據該撫咨稱:「查定例,州縣虧空錢糧,知府自行查出,例得免罪。」 今張榮虧空銀穀,原係該知府「自行查出揭報,委無失察之處,擬合咨覆」 等因前來。查該撫既稱張榮虧空之處,原係該府自行查出揭報,委無失察,毋庸議。其張榮名下未完銀穀,仍令該撫照依原限,速行照追,全完報部可也。康熙五十年三月二十七日奉。
旨:「知道了。」
又七月,一刑部為揭報虧空倉糧事:會看得:據直撫趙疏稱,「阜城縣解任知縣王家驌虧空倉糧一案,緣康熙四十二年間,阜邑收成歉薄,奉文勸捐煮粥賑濟。因就食眾多,捐輸無幾。王家驌擅那倉穀六千三百七十石零,有賑冊可稽。除四十五、六兩年,買還穀一千九百二十三石零外,尚虧空穀四千四百四十七石零,未經買補。又四十八年內東作方興之際,王家驌私動倉穀一千七百一十七石零,借民耕種,有《領狀》可據,以致虧空倉穀共六千一百六十五石零。其歷年盤查,俱係借貸掩飾。後因撥賑不敷,查出揭報,是那非侵,歷審情真,將王家驌革職,擬以徒杖,照例折贖,係本案革職、折贖俱免」 等因。具題前來。查王家驌係解任之員,應革職,合依監臨主守不正收正支,那移出納,還充官用者,計贓准監守自盜論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免刺,係雜犯總徒四年律治罪。但王家驌係本案革職,照例徒杖等罪折贖俱免,不行稟阻之倉書劉繼秀,合依《不應重律》,杖八十,折責三十板,仍革役。未完穀石應令該撫勒限一年速追完報。此案承審遲延之官。該撫既稱題參在案。應毋庸議等因。奉。
旨:「依議。」
一、康熙五十年七月內,吏部咨為盤獲私鹽人犯事:考功清吏司案呈,「查得直撫趙咨稱,黃州、武昌二幇回空糧船夾帶私鹽一案,奉部將青縣巡檢吳廷燮革職留任。今據該道詳稱,夾帶私鹽之時,該員蒙院差查子牙河等處堤岸,河道公出,似非現在本處私鹽入境者可比。呈請咨部,准其開復,擬合咨達」 等因前來。查四十四年未定新例以前,失察私鹽因公出境官員俱經免議。四十四年以後,因定失察私鹽之例甚嚴,是以四十五年江南揚州府江都縣鄒《二》等興販私鹽一案,本部將揚州府因公出境同知周在都照例降二級留任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遵在案。」今吳廷燮與周在都事屬一體,應
「將該撫咨請巡檢吳廷燮開復之處,毋庸議。一、吏部覆直撫趙《疏》稱,寶坻縣赤城灘等處生有蝗蝻,寶坻縣知縣沈嵩士漫不經心,怠玩從事,致長蝻孽。似此怠惰罷軟無能之員,實無益於地方,所當特疏糾參。東路捕盜同知閻毅,協捕不力,咎亦難辭,相應一併指參」 等因前來。應將寶坻縣知縣沈嵩士,照罷軟無《為例》革職,東路捕盜同知閻毅照例罰俸一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初九日奉
旨:「依議。」
一、吏部覆「《東撫蔣疏》稱,『據德州衛申稱,本衛地方與恩縣接壤傅家莊等處生發蝗蝻,走入本衛地方等情。臣飛委府廳官弁協力撲滅外,但恩縣知縣周祐地方蝗蝻生發,不立即撲滅,又匿不報聞。再恩縣地當孔道,該縣才力不及,又不能奮勉供職,政事廢弛,難以姑容民上。相應特疏糾參』」 等因前來。查該撫既稱「恩縣知縣周祐蝗蝻生發,不即撲滅,又匿不報聞,不能奮勉供職,政事廢弛,難以姑容民上」 等語。應將恩縣知縣周祐照溺職例革職可也。康熙五十年八月內奉。
旨:「依議。」
一、偏撫潘題為「國儲久懸」 等事。該臣看得陝西莊浪同知林昇虧空捐糧一案,據林昇之子現任臣屬興寧縣知縣林宸佐詳稱:伊父林昇虧空捐糧九千三百六十八石一斗零,律以侵盜擬斬,限年全完免議。但家鄉萬里,實難限內賠完。今情願就楚代賠,依限全完,詳請代題。臣隨批令布政使佟據《詳》稱:「檢查現行事件,有父借」
「行,令伊子代賠者,今林宸佐情願代父賠完前欠,法屬可行」 等因前來。臣查林昇所欠捐糧,在陝限年勒追,但據稱年逾八旬,不能完補,今伊子林宸佐現任楚省職官,情願就近變產在楚賠完,以贖父罪,情屬可憫。相應題明,仰祈
皇上准令林宸佐在楚依限賠完。至賠完糧作何收
貯,及林昇限年賠完免議之處,應否以部文到日按限扣追,統聽部議。康熙五十年九月內,部覆議准,奉
旨:「依議。」
一、刑部會議得:「陝撫永疏稱,鳳翔丁憂令臧珣缺額驛馬三十六匹。審據臧珣供,因署官挑剩不收,議價代買,並無侵欺。迨至新令即買馬交完。又虧空四十八年兵餉銀一千七百餘兩。據臧珣供,因聽民便銀錢兼收。將錢運省,換銀未回。署官揭報參後,隨即解司。又里民借捐輸穀五百餘石。臧珣供,因里民拖欠四十四五兩年存留銀二百七十餘兩。恐限滿參後墊賠完解。又缺少捐輸麥小莞豆共三千六百餘石。臧珣供因四十九年春雨倉廒倒壞以致霉爛,參後買補全完。又未交兵草一萬三千餘束。臧珣供因堆積露天遇雨朽壞。參後買補全完。」 查甘肅例凡虧空錢糧。於限內全完免罪開復。臧珣應請照例開復,並將經承、郝金貴等擬以杖罪具題前來。查該撫既稱臧珣虧空銀兩穀草等項於限內買完,其革職之案應照例准其開復不行稟修之經承郝金貴等,合依不應重律折責革役。已完銀兩行令該撫報明戶部可也。康熙五十年九月內奉。
旨:「依議。」
一、戶部題為「請嚴虧空」 等事。該臣等查得陝撫永疏稱,涇陽縣知縣戴鈵,虧空四十九年地丁銀七千八百五十兩,前經題參在案。今逐細清查,有已徵未解四十四年地丁銀二百九十八兩零、四十五年地丁銀一千八十一兩零、四十六年地丁銀一千兩零、四十七年地丁銀一千八十七兩零、四十九年地丁銀「一千四百五兩零,捐輸三釐銀一千九十四兩零,五十年地丁銀四千九百八十兩零,屯銀三十九兩零,捐輸三釐銀一百四十七兩零,俱無貯庫,明係虧空,相應題參前來。」 相應行令川督將戴鈵虧空銀兩是侵是那,及此外有無未清之項,作速審明追完,定擬具題。再查戴鈵前後共虧空銀一萬「八千九百八十四兩零。初參時止據該管知府揭報四十九年地丁銀兩,其四十四、五、六、七、九、五十等年各項虧空銀並未揭報,直至題參之後始行查出。」 該管知府歷年竟不盤查,通同隱匿,以致虧空如許,相應行令該撫將通同之知府照例題參可也。康熙五十年九月內奉。
旨:「依議。」
一、戶部題為請嚴虧空等事,該臣等查得浙撫王疏稱,「上虞縣知縣劉義虧空四十九年地丁銀一千七百八十七兩,經臣題參在案。今又續查出虧空四十九年地丁銀三千一百七十七兩零,五十年漕項銀一千七百二十三兩零,相應續參」 等因前來。應行令該督將續參解任知縣劉義虧空銀兩,是侵是那,併此外有無別項錢糧未清之處,在於前參案內作速一併嚴審究追,完報具題。應令該撫將平時不行查報之該知府職名嚴查題參可也。康熙五十年十月內奉。
旨:「依議。」
一、戶部會議得:「先經倉場富等奏稱,每倉添設漢監督一員,一年更換等因。戶部議覆:照倉場所題,交與九卿,將各部院衙門滿漢官揀選保舉,將京通各倉並大通橋派出滿漢官各一員,嗣後一年任滿更替。至舊監督交代缺少留倉者,將伊任內米石,挨陳支放。果係缺少,交與刑部從重治罪,著落家產賠還。有嬴,餘照議敘州縣官之例,交與吏部議敘」 等因。具題奉
旨:「依議,欽遵在案。」今京八倉、通二倉、大通橋、滿漢監、
督。俱一年差期已滿。相應會同九卿、揀選宗人府員外郎黑楞額、滿漢官二十二員、每倉滿漢官各一員。令其掣籤宗人員外郎黑楞額等各掣之缺。俟
命下之日、令其到任管事、一年差滿、仍照前議。此一
年內漢官,除外陞人員仍停其陞轉外,其在京陞轉人員,應照滿洲出差官員,遇陞轉時准其照常陞轉,仍令一年差滿更替。一年差滿,如有虧空,交與刑部從重治罪,著落家產賠還。有於正額之米嬴餘者,應照議敘州縣官之例,每米
「一百石准其紀錄一次,二百石准其紀錄二次,三百石准其紀錄三次,四百石准其加一級。至倉糧關係最大,相應鼓勵。如嬴餘五百石至三千石,准其照數遞算加級,嬴餘三千石以上,准其應陞之缺即陞。再查大通橋監督係耑管轉運京八倉米之員,如一年之內照數運完倉內,准其加一級,如有不完,交該部」 議處可也。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內奉。
旨:「依議。」
一、戶部「覆江撫張疏稱,鹽城縣知縣陸勳,虧空五十年地丁銀二千五百兩零,將例捐米穀七千九百餘石,擅折價銀三千五百兩零,該府盤查,止存庫銀九百兩,其餘銀兩,那解前項地丁,以致倉廒顆粒無存,相應題參等因前來。查《定例》,州縣官員將一應存倉米穀虧空者,該督撫題參革職,留任一年,賠補全完」 ,免罪復職等語。今陸勳既將例捐米穀那解,應將陸勳照例革職留任。前項虧空米石,作速於限內催追賠完,如限內不完,照例治罪可也。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內奉。
旨:「依議。」
又十二月,一吏部議得:「刑部咨稱,陞任巡撫葉以旌德縣民朱介眉、江季文借欠孫塔官庫銀兩六個月之限已滿,仍無完報,將承追不力旌德縣知縣勞啟鑑咨參。原咨送吏部議」 等因前來。查《定例》,凡承追借欠官銀,官員逾限六個月,逾限九個月,罰俸一年。逾限一年,降一級留任,罰俸一年。又限六個月,催追不完者,將承追官從重治罪等語。再查承追官銀,一年六個月限滿不完者,臣部題明革職留任,仍令承追在案,應將旌德縣知縣勞啟鑑,照例革職留任,俟《朱介眉》等銀兩追完,咨到之日,臣部查銷可也。奉
旨:「依議。」
《禮部則例》一禮部等會覆御史楊篤生疏查科
[編輯]《場條例》內開:「凡童生籍貫假借者,不論已未入學,俱行斥革。如遇祖父入籍二十年以上,墳墓田宅俱有昀據,方准赴試。但定例年久,或有不肖之徒妄行挾仇訛詐,亦未可定。應行各省督撫再行嚴禁。如有違法妄行誣告者,該督撫即照例從重治罪。」
又疏內稱,「教官年之老少,人之優劣,學臣知之甚明」 等語。嗣後直隸各省有學道之省,令藩臬會同學道考核,造送督撫具題。有學院之省,藩臬二司造送督撫學院,會同考核具題可也。康熙五十年二月二十七日奉。
旨:「依議。」
一、禮部覆「《左都趙疏》應如所題,行令直隸各省,嚴飭該地方官除現在寺廟外,不許創造。該僧道官不時嚴查,按季取具甘結呈報,並不許容留外來可疑之人。仍一併嚴飭京城僧道等官,嗣後如有故違,致生事端,依律治罪。創建寺廟,仍行拆毀,將各管僧道官並該地方官一併治罪可也。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十」 五日,奉。
旨、「依議。」近見直隸各省、創建寺廟者甚多。建造寺廟、
則佔踞百姓田廬既成之後,愚民又為僧道日用湊集銀錢購買貧人田地給與。以致民田漸少。且遊民充為僧道。窩藏逃亡罪犯行事不法甚多。實擾亂地方、大無益於民生者也。著各省督撫及地方官《除原有寺廟外,其創建寺廟》永行禁止。
《刑部則例》一刑部會同院寺會議安撫葉題羅
[編輯]七等《行劫吳文耀等客船》一案,疏稱:「江洋大盜糾集匪類,劫掠行舟,兇狠已極。臣於蒞任之初,即經嚴飭沿江防汛加意巡緝。一歲以來,江上行舟幸告無事。但水路強盜與陸路嚮馬無異。《律》開:凡嚮馬截劫,俱不分人數多寡,曾否傷人,依律處決;於行劫處所梟首示眾」 等語。臣請嗣後遇有江上行劫大盜,俱照嚮馬之律,梟首懸示江上,庶奸人見而驚懼等語。應如該撫所請,嗣後如有江上行劫強盜,俱照陸路《嚮馬》律,梟首懸示,俟
「命下之日,通行直隸各省遵行,其《羅七》」亦應如該撫
所請「於行劫處所梟示」 等因。康熙五十年四月三十日奉。
旨:「羅七著即處斬,梟示,餘依議。」
一、康熙五十年六月初三日,直撫准刑部咨覆:「嗣後遞解逃人,如遇封印之日,即停解留養,俟開印起解」 等語。應如該撫所請,遞解逃人。解到之處,如遇封印,即於彼處留養,俟開印轉遞,移咨知會該撫可也。為此合咨前去查照施行。一、凡逃人死故,有外娶妻所生子女,伊主呈告。
或傍人出首,俱不准行,提。
一、刑部「議得強賊夏大等行劫臨清後幇馬其豹糧船,並砍傷失主」 一案,據直隸巡撫趙審擬斬罪,具題前來。查已故盜首陳二躧知馬其豹殷實起意行劫,遂糾約夏大、范五、高二、商二、楊二、劉五、戴二、張二,同夥九人,於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十三日夜,各盜分執斧棍等,械齊至事主船所。夏大、高二、商二在外把風,陳二、楊二、劉五、戴二、范五、張二進艙,范五砍傷失主,搜取衣錢等物,分贓各散,失主傷經平復,於本月十七日將陳二等拿獲。該撫歷審,各認情真,除楊二、陳二、劉五、戴二取供後病故不議外,夏大、范五、商二、高二合依「強盜已行得財」 律,均應斬立決。但查盜犯羅七等行劫吳文耀等客船之案,安撫葉題請嗣後遇有江上行劫大盜,俱照「嚮馬」 之律梟首懸示。臣部議覆具題奉
旨:依議,欽遵,通行在案。今夏《大范》五商二高二行劫。
「馬。其豹糧船雖非江上行劫,但糧船關係重大,應照羅七之例,擬斬立決,於行劫處所梟首示眾。已獲贓物,追還失主;未獲贓物,將各盜家產變賠逸盜張二,並知情收執當票之曹鬍子嚴,緝獲日另結監斃楊二等四名之通州吏目李鼎銓,照例罰俸一年;承審監斃楊二等四名之通州知州王友直,照例罰俸三」 個月等因。康熙五十年七月初二日奉
旨:「夏大范、五商、二高二俱著即處斬梟示,餘依議。」
一、刑部覆左都趙「疏請通行直隸各州縣,凡審理盜案,除盜夥自首及真贓起認外,其餘捕役拿盜到官,必訊明根由,或係蹤跡敗露,何處踹獲,或係訪聞端的,何人引拿,取具捕役供詞,敘入詳招,仍令該捕役親身押解盜犯。撫臣審盜之時,並訊捕役確供,核明題報,則捕役不敢誣拿良民」 等因前來。查律內凡良民誣指為盜及寄賣賊贓,搶奪財物,淫辱婦女,除真犯死罪外,其餘不分首從,俱發邊衛永遠充軍等語。據此,應如《左都趙》所題,嗣後如有不肖官員或督撫審出或被拿之人告發,將捕役從重治罪,將誣良為盜官員亦照例治罪,俟
命下之日,通行直隸併各省遵行可也。康熙五十年
十二月十四日奉
旨:「依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