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第34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三百四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第三百四十八卷目錄
屐部彙考
釋名〈釋衣服〉
圖畫見聞誌〈木屐〉
本草綱目〈屐屧鼻繩〉
屐部選句
屐部紀事
屐部雜錄
靴部彙考
釋名〈釋衣服〉
中華古今注〈靴〉
本草綱目〈皮靴〉
靴部藝文〈詩〉
薛侍御處乞靴 唐李群玉
靴部選句
靴部紀事
靴部雜錄
靴部外編
行縢部彙考
詩經〈小雅采菽〉
禮記〈內則〉
釋名〈釋衣服〉
本草綱目〈繳腳布〉
行縢部紀事
行縢部雜錄
禮儀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屐部彙考
[編輯]《釋名》
[編輯]《釋衣服》
[編輯]屐,搘也。為兩足搘以踐泥也。
帛屐,以帛作之如屩者。不曰帛屩者,屩不可踐泥者 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浣之,故謂屐也。
《圖畫見聞誌》
[編輯]《木屐》
[編輯]三代已後,始復木屐。伊尹以草為之,名曰「履。」秦世參 用絲革。
《本草綱目》
[編輯]《屐屧鼻繩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屐乃木履之下有齒者。其施鐵者曰。」音 局。劉熙《釋名》雲。屐者支也。支以踏泥也。志曰。別本注 雲。「履屧。江南以桐木為底。用蒲為鞋。麻穿其鼻。江北 不識也。久著斷爛者。乃堪入藥。」
《主治》
[編輯]《唐本草》:「哽咽,心痛,胸滿,燒灰水服。」
《附方》
[編輯]燕口吻瘡,「木履尾糖,火中煨熱,熨兩吻各二七遍。」〈千金 方〉
屐部選句
[編輯]唐王維詩:「宿雨乘輕屐,春寒著敝袍。」〈又〉床下阮家屐, 窗前筇竹杖。
《李白》詩:「一雙金齒屐,兩足白如霜。」〈又〉腳著謝公屐,身 登青雲梯。
杜甫詩:「謝氏尋山屐,陶公漉酒巾。」〈又〉雨後過畦潤,花 殘步屐遲。〈又〉稀疏小紅翠,駐屐近微香。
劉長卿詩:「遂使康樂侯,披榛著雙屐。」
皇甫冉詩:「登山自補屐,訪友不齎糧。」
劉禹錫詩:「年年著山屐,曾得到招提。」
《賈島詩》:「朝謁此時閑野屐,宿齋何處止鳴砧。」
《馬戴》詩:「卻將山屐到丹梯。」
《盧綸詩》:「桑屐時登望,荷衣自卷舒。」
元稹詩:「躡屐看秧稻,敲船和采菱。」
李商隱詩:「巖光分蠟屐,澗響入銅缾。」
杜荀鶴詩。「山衣草屐染莓苔,雙眼猶慵向俗開。」 皮日休詩。「刺謁戴接。」赴宴著縠屐, 陸龜蒙詩:「蘚街荒磴移桑屐,花浸春醪浥石缸。」 鄭谷詩:「煙舟撐晚浦,雨屐翦春蔬。」
於鵠詩:「傳屐朝尋藥,分燈夜讀書。」
《韓偓》詩:「月滑侵簪冷,江光逼屐清。」
李山甫詩:「曉屐歸來嶽寺深,常思道侶會東林。」 僧齊己詩:「閑穿藤屐起,亂踏石階行。」
宋王禹偁詩:「雨屐送僧沙徑滑,夜棋留客竹齋寒。」 梅堯臣詩:「每愛前峰好,閒穿敝屐登。」
《歐陽修》詩:「山河昔留賞,屐齒無遺跡。」
朱松詩:「欲話此懷須我輩,一來蠟屐伴春行蘇軾詩:「夜涼人未寢,山靜聞響屐。」〈又〉山好留歸屐,風 回落醉中。〈又〉「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見輕橈破浪紋。」 張安國詩:「我家江南山水國,日日行山勞屐齒。」 楊萬里詩:「去歲遊春屐,苔痕故可尋。」
陸游詩。「引鶴時穿屐,逢梅一破顏。」
《唐異詩》:「屐齒遍林塘。」
元王惲詩:「尋源入雲羅,不惜阮屐敗。」
范梈詩。「始來武當時,祗著謝公屐。」 宋旡詩:「晚陪靈運屐,早訪董生帳。」〈又〉磴危欺木屐,磯 滑怯苔氈。
《陳樵詩》:「金貂曾入丹陽市,蠟屐應歸白下門。」
《王冕》詩:「夜半酒醒方脫屐,日高眠起不簪冠。」
《薩都剌》詩:「春著花間屐,秋乘柳下船。」
倪瓚詩:「苔生不礙山人屐,花發應連野老牆。」
明祝允明詩:「落地松花上屐香。」
《胡安》詩:「苔痕受雨初行屐,潮候兼風欲泛槎。」
《蔡羽詩》:「屐齒乍臨驚夢破,苔痕新長與階平。」
李東陽詩:「徒行卻扣黃門宅,主翁醉睡驚倒屐。」
屐部紀事
[編輯]《異苑》:介子推逃祿隱跡,抱樹燒死。文公拊木哀嗟,伐 而製屐,每懷割股之功。俯視其屐曰:「悲乎足下。」足下 之稱,將起於此。
《論語隱義注》:「孔子至蔡,解於客舍。夜有取孔子一隻 屐去盜者,置屐於受盜家。孔子屐長一尺四寸,與凡 人屐異。」
《孔叢子》:「子高衣長裾,振褒袖,方屐麤翣,見平原君。君 曰:『吾子亦儒服乎』?子高曰:『此布衣之服,非儒服也』。」 《漢書袁盎傳》:「盎以太常使吳,吳王欲使將,不肯,欲殺 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圍守盎軍中。會天寒,士卒饑 渴,飲醉西南陬卒,卒皆臥,司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 去矣。吳王期旦日斬君』。」迺以刀決帳道,從醉卒直出, 司馬與分背盎,解節旄,懷之屐,步行七十里。明見梁 騎馳去,遂歸報。
《後漢書戴良傳》:「良五女並賢,每有求姻,輒便許嫁,疏 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訓,皆有隱者 之風。」
《語林》:鄭康成在馬融門下,業成辭歸,融心忌之。康成 亦疑有追,乃坐橋下據屐,融果逐之,告左右曰:「元在 土下水上而據木,此必死矣。」遂罷追,竟以免。
《高士傳》:「袁閎字夏甫,汝南人。築室於庭,首不著布,身 無單衣,足著木屐。」
《晉書宣帝本紀》:「青龍二年,帝與諸葛亮對壘百餘日。 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帝出兵追之。關中多蒺藜, 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蒺藜悉著 屐,然後馬步俱進。」
《西州後賢志》:「何隨有家養竹園,人盜其筍,隨遇行見 之,恐盜者覺怖,走竹中,傷其手足,挈屐徐步而歸。其 仁如此。」
《晉書王述傳》:「述性急,嘗食雞子,以著刺之不得,便大 怒擲地,雞子圓轉不止,便下床以屐齒踏之,又不得, 嗔甚,掇內口中,齧破而吐之。」
《世說新語》:王子敬兄弟見郄公,躡屐問訊,甚修外生 禮。及嘉賓死,皆著高屐,儀容輕慢。郗公慨然曰:「使嘉 賓不死,鼠輩敢爾!」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 遑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 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殷浩之徒登南樓理 詠,音調始遒,聞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 十餘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 於此處,興復不淺。」
阮長之為中書郎直省夜往鄰省誤著屐出閤長之 依事自列門下以闇夜人不知不受列狀長之固遣 送曰:「長之一生不侮闇室。」
《晉書謝安傳》:「安加侍中,都督揚豫徐兗青五州、幽州 之燕國諸軍事,假節。時苻堅彊盛,安遣弟石及兄子 元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元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 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 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既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 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
《尋陽記》:庾亮臨江州,聞翟湯之風,束帶躡屐而詣焉, 亮禮甚恭,湯曰:「使君直敬其枯木朽株耳。」亮稱其能 言,表薦之。
《晉書阮孚傳》:初,祖約性好財,孚性好屐,同是累而未 判其得失。有詣約,見正料財物,客至,屏當不盡,餘兩 小簏以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正,見 著蠟屐,因自嘆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甚閑 暢。於是勝負始分。
《苻健載記》:大雨霖,河渭溢,蒲津監寇登得一屐於河, 長七尺三寸,人跡稱之,指長尺餘,文深一寸。健歎曰: 「覆載之中,何所不有《謝元傳》:元少穎悟,為叔父安所器重。於時苻堅彊盛, 邊境數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將可以鎮禦北方者, 安乃以元應舉。中書郎郄超雖素與元不善,聞而歎 之曰:「安違眾舉親,明也。元必不」負舉才也。時咸以為 不然。超曰:「吾嘗與元共在桓公府,見其使才,雖履屐 間亦得其任,所以知之。」
《義熙起居注》,黃門郎徐應楨出為散騎,著屐出省閤。 有司奏之,乃免官。
《交州記》:「趙嫗者,九真軍安縣女子,乳長數尺,不嫁,入 山聚群盜,常著金檎踶屐。」
《宋書高祖本紀》:「高祖性尤簡易,常著連齒木屐,好出 神虎門逍遙,左右從者不過十餘人。」
《劉凝之傳》:有人嘗認其所著屐,笑曰:「僕著之已敗,今 家中覓新者,備君也。」此人後田中得所失屐,送還之, 不肯復取。
《禮志》:「朝士詣三公,尚書丞郎詣尚書,並門外下車,履 度門閾,乃納屐。」
《宋元嘉起居注》:「劉楨彈廣州刺史韋朗贓,有白荊屐 六七十兩。」
《蓮社高賢傳》:「謝靈運祖元有功晉室。靈運為康樂公 主孫,襲封康樂公,文章為江左第一。嘗著木屐,上山 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
《南齊書虞玩之傳》:玩之轉少府,太祖鎮東府,朝野致 敬,玩之猶躡屐造席。太祖取屐視之,訛黑斜銳蒵斷, 以芒接之。問曰:「『卿此屐已幾載』?玩之曰:『初釋褐,拜征 北行佐買之,著已二十年,貧士竟不辦易』。太祖善之。」 《祥瑞志》:「世祖在襄陽,夢著桑屐,行度太極殿階。庾溫 云:『屐者,運應木也』。」臣按桑字為四十而二點,世祖年 過此即帝位。謂著屐而木行也。屐有兩齒有聲。是為 明兩之齒。至四十二而行即真矣。
《文惠太子傳》:「襄陽有盜發古冢者,相傳雲是楚王冢, 大獲寶物,玉屐、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編。」
《蔡約傳》:約遷司徒左長史,高宗為錄尚書輔政,百僚 屣履到席,約躡屐不改。帝謂江祏曰:「蔡氏是禮度之 門,故自可悅。」祏曰:「大將軍有揖客,復見於今。」
《梁書孫謙傳》:「謙從子廉,便辟巧宦,齊時已歷大縣,尚 書右丞。天監初,沈約、范雲當朝用事,廉傾意奉之。及 中書舍人黃睦之等亦尢所結附。凡貴要每食,廉必 日進滋旨,皆手自煎調,不辭勤劇,遂得為列卿、御史 中丞,晉陵吳興太守。時廣陵高爽有險薄才,客於廉, 廉委以文記。爽嘗有求不稱意,乃為屐謎以喻廉曰: 『刺鼻不知嚏,蹋面不知嗔,齧齒作步數,持此得勝』。」人 譏其不計恥辱,以此取名位也。
《南齊書江泌傳》:「泌字士清,濟陽考城人也。父亮之,員 外郎。泌少貧,晝日斫屧,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 《北史熊安生傳》:安生,長樂阜城人也。同郡宗道暉好 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 於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後齊任城王湝鞭之,道暉 徐呼安偉,安偉出謂人曰:『我受鞭不漢體』。」復躡屐而 去,冀州人為之語曰:「顯公鐘,宋公鼓,宗道暉屐,李洛 姬肚。」謂之四大。顯公,沙門也;宋公,安德太守也;洛姬, 婦人也。
《唐書劉乂傳》:「乂少放肆,為俠行,後折節讀書,能為歌 詩。然恃故時所負,不能俯仰貴人,常穿屐破衣,聞韓 愈接天下士,步歸之。」
《貴耳集》:東坡在儋耳,無書可讀,黎子家有柳文數冊, 盡日玩誦。一日遇雨,借笠屐而歸,人畫作圖,東坡自 贊:「人所笑也,犬所吠也,笑亦怪也。」用子厚語。
《老學庵筆記》:翟耆年字伯壽,父公巽參政之子也。能 清言,工篆及八分,巾服一如唐人,自名唐裝。一日往 見許顗彥周,彥周髽髻,著犢鼻褌,躡高屐出迎,伯壽 愕然,彥周徐曰:「吾晉裝也,公何怪?」
《名山藏》:劉佛子,臨高蠶村人。幼學善,壯不置室。年四 十餘,買耶村廣福堂後,修煉悟道。嘗著屐攀椰樹,至 其巔,倒首先下,以劍指樹,其實自墜。
屐部雜錄
[編輯]《後漢書五行志》:「延熹中,京都長者皆著木屐,婦人始 嫁,至作漆畫五采為系。此服妖也。到九年,黨事始發, 傳黃門北寺,臨時惶惑,不能信天任命,多有逃走不 就考者,九族拘繫,及所過歷,長少婦女皆被桎梏,應 木屐之象也。」
《東觀漢記》范升奏云:「伏見太原周黨、東海王良、山陽 王戎,使者三到,乃肯就車,脫衣解屐,升於華轂。」 《晉書五行志》初作:「屐者,婦人頭圓,男子頭方。圓者順之義,所以別男女也。至太康初,婦人屐乃頭方,與男 無別。此賈后專妒之徵也。」
舊為屐者,齒皆達楄上,名曰「露卯」;太元中忽不徹,名 曰「陰卯。」識者以為「卯」,謀也,必有陰謀之事。至烈宗末, 驃騎參軍袁悅之始攬搆內外。隆安中,遂謀詐相傾, 以至大亂。
《顏氏家訓》:「梁朝全盛之時,貴遊子弟,無不駕長簷車, 跟高齒屐,坐碁子方褥,馮斑絲隱囊。」
《唐國史補》:猩猩者,好酒與屐。人有取之者,置二物以 誘之。猩猩始見,必大罵曰:「誘我也。」乃絕走遠去。久而 復來,稍稍相勸,俄頃俱醉,其足皆絆於屐,因遂獲之。
靴部彙考
[編輯]釋名:
《釋衣服》
[編輯]靴。跨也。兩足各以一跨騎也。
靴之缺前壅者。「猶速,獨足直前」之言也。
《中華古今注》
[編輯]《靴》
[編輯]靴者,蓋古西制也。昔趙武靈王常服之。其制:短靿,黃 皮閑居之服。至馬周改制,長靿以殺之,加之以氈及 絛,得著入殿省敷奏,取便乘騎也。文武百僚咸服之。 至貞觀三年,安西國進緋韋短靿靴,詔內侍省分給 諸司。至大曆二年,宮人錦靿靴侍於左右。
《本草綱目》
[編輯]《皮靴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靴,皮履也。所以華足,故字從《革華》。」劉熙《釋 名》云:「靴,跨也,便於跨馬也。趙武靈王好著短靿靴,後 世乃作長靿靴。入藥當用牛皮者。」
《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癬瘡取舊靴底燒灰,同皁礬末糝之。」先以 蔥、椒湯洗淨。
《附方》
[編輯]瘰𤻤已潰:「牛皮油、靴底燒灰,麻油調傅之。」〈集元方〉
靴部藝文〈詩〉
[編輯]《薛侍御處乞靴》唐·李群玉
[編輯]越客南來誇桂麖,良工用意巧縫成。看時共說茱萸 縐,著處嫌無鴝鵒鳴。百里奚身嗟甚似,五羊皮價敢 全輕。日於文苑陪高步,贏得芳塵接武名。
靴部選句
[編輯]梁簡文帝詩:「風吹鳳凰袖,日映織成靴。」
唐李白詩:「吳姬十五細馬馱,青黛蛾眉紅錦靴。」 元稹詩:「正面偷輸光滑笏,緩行輕踏縐紋靴。」
李商隱詩:「長者子來輒獻蓋,辟支佛去空留靴。」 杜牧詩:「舞靴一任旁人看,笑臉還須待我開。」
宋曾鞏詩:「烏靴況已踏臺省,黑綬未得辭州縣。」 梅堯臣詩:「犀靴踏玉陞東陛。」
蘇軾詩:「脫靴吟《芍藥》,給札賦《雲夢》。」
黃庭堅詩:「麝煤漆澤烏紋靴。」〈又〉九衢塵土烏靴底,想 見滄洲白鳥雙。
范成大詩:「俗客扣門稱問字,又煩居士起穿靴。」 陸游詩:「歸來脫靴靴滿霜,月明如水浸野堂。」
劉克莊詩:「朱門畫鼓舞宮靴,應笑狂歌似采和。」〈又〉梅 醭朝衣塵滿靴,曾穿細仗對延和。
元劉仁本《宮詞》:「舞靴輕轉玉階前,憶昔承恩已十年。」 趙孟頫詩:「遊騎等閑來洗馬,舞靴輕妙迅飛鳧。」 胡天游詩:「二八女兒紅繡靴,朝朝馬上畫雙蛾。」 薩都剌《王孫曲》:「衣裳光彩照暮春,紅靴著地輕無塵。」 楊維楨《崔小燕嫁詞》:「崔家姊妹雙燕子,踏青小靴紅 鶴觜。」
袁桷詩:「烏靴笮窄稱宮袍
靴部紀事
[編輯]《北堂書鈔》:「魏武帝遺楊彪織成花靴一緉。」
《晉書毛寶傳》:「祖約遣祖煥、桓撫等,欲襲湓口。桓宣求 救於寶,寶赴之,未至,而賊已與宣戰。寶軍懸兵少,器 杖濫惡,大為煥、撫所破。寶中箭,貫髀徹鞍,使人蹋鞍 拔箭,血流滿靴。」
《石季龍載記》:「季龍常以女騎一千為鹵簿,皆著紫綸 巾、熟錦褲、金銀鏤帶、五文織成靴,遊於戲馬觀。」 《鄴中記》:「石虎皇后出,女騎千人,皆著五采靴。」
《梁書蕭琛傳》:「琛少朗悟,有縱橫才辯。起家齊太學博 士。時王儉當朝,琛年少,未為儉所識,負其才氣,欲候 儉。時儉宴於樂遊苑,琛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直造 儉坐,與語大悅。」
《南史侯景傳》:「景自篡立後,常設胡床及筌蹄,著靴垂 腳坐,或跂戶限,或走馬遨遊,彈射鴉鳥。」
《後魏書》:有人遺趙柔靴數百枚,柔與子善明鬻之於 市。有人從柔買,柔索絹二十疋。有商人知其賤,與柔 三十疋。善明欲取之,柔曰:「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 以利動心也?」遂與之。
《北史馮翊太妃鄭氏傳》:妃名大車,神武納之,寵冠後 庭。文襄烝於大車,神武杖文襄一百而幽之。武明後 亦見隔絕,文襄求救於司馬子如,子如來朝,偽為不 知者,請武明後。神武告其故,子如曰:「妃是王結髮婦, 王避葛賊,同走并州貧困。然馬屎自作靴,恩義何可 忘?」
《北齊書任城王湝傳》:湝,神武第十子也。天統三年,拜 太保、并州刺史,別封平正郡公。時有婦人臨汾水浣 衣,有乘馬人換其新靴馳而去者,婦人持故靴詣州 言之。湝召城外諸嫗,以靴示之。紿曰:「有乘馬人在路 被賊劫害,遺此靴焉得無親屬乎?」一嫗撫膺哭曰:「兒 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語捕獲之,時稱明察。
《北周書武帝本紀》:「帝勞謙接下,自強不息。平齊之役, 見軍士有跣行者,帝親脫靴以賜之,故能得士卒死 力。」
《王羆傳》:「羆性嚴急,嘗有吏挾私陳事者,羆不暇命捶 撲,乃手自取靴履,持以擊之。」
《朱子語類》:隋煬帝出幸,因令百官以戎服從一品,紫, 次朱,次青。皁靴乃馬靴也。後世循襲,遂為朝服。 《事物紀原》:唐馬周以麻為靴,殺其靿,加以靴氈。故事 不許著入殿省,至是加飾乃許也。
開元中,裴叔通以羊皮為靴。
《唐書李白傳》:「天寶初,白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言 於元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有詔供奉 翰林。白猶與飲,徒醉於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沬面,稍解, 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 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以激」 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
《崔戎傳》:「戎為華州刺史,徙兗海沂密觀察使。民擁留 於道,不得行,乃休傳舍。民至,抱持取其靴,戎夜單騎 亡去,民追不及。」
《朱桃椎傳》:「桃椎淡泊絕俗,長吏竇軌遺以衣服,鹿幘 麂靴,委之地不肯服。」
《韋斌傳》:「斌天性質厚,每朝會,不敢離立笑言。嘗大雪, 在廷者皆振裾更立,斌不徙足,雪甚幾至靴,亦不失 恭。」
《皇甫鎛傳》:帝斥內帑所餘,詔度支評直,鎛貴售之,以 給邊兵。故繒陳綵,觸手輒壞,士怨怒,聚焚之。裴度以 其事奏聞,鎛指所著靴曰:「此內庫所出,牢韌可服。彼 言不可用,詐也。」帝信之。
《耳目記》:唐柴駙馬紹之弟,有材力,輕趫迅捷,踴身以 上,挺然若飛,十數步乃止。嘗著吉莫靴上磚城,直至 女牆,手無扳引。又以足指緣佛殿柱至簷頭,捻椽覆 上,越百尺樓閣,了無障礙。文武聖睿皇帝奇之,曰:「此 人不可以處京邑。」出為外官,時上號為「壁龍。」
《南唐近事》:元宗幼學之年,馮權常給使左右,上深所 親幸,每曰:「我富貴之日,為爾置銀靴焉。」保大初,聽政 之暇,命親王及東宮舊僚擊鞠歡極,頒賚有等,語及 前事,即日賜銀三十斤,以代銀靴。權遂命工鍛靴穿 焉。人皆哂之。
《五代史李仁矩傳》:仁矩少事明宗為客將,明宗即位, 以為客省使、左衛大將軍。恃恩驕恣,見藩臣不以禮。 東川節度董璋置酒召仁矩,仁矩辭醉不往,於傳舍 與娼妓飲。璋怒,率衛兵露刃之傳舍。仁矩惶恐,不襪 而靴,走庭中。璋責之曰:「爾以西川能斬李嚴,謂我獨 不能斬爾耶?」顧左右牽出斬之。仁矩涕泣拜伏謝罪, 乃止。
《冷齋夜話》:東坡倅錢塘日,夢神宗召入禁,宮女環侍, 一紅衣女捧紅靴一雙,命軾銘之。覺而記其中一聯 云:「寒女之絲,銖積寸累;天步所臨,雲蒸雷起。」既畢進 御,上極嘆其敏《歸田錄》:故老能言五代時事者云:「馮相道、和相凝同 在中書,一日,和問馮曰:『公靴新買,其直幾何』?馮舉左 足示和曰:『九百』。和性褊急,遽回顧小」吏云:「吾靴何得 用一千八百?」因詬責久之,馮徐舉其右足曰:「此亦九 百。」於是哄堂大笑。時謂宰相如此,何以鎮服百僚? 《元史察罕傳》:察罕幼牧羊於野,太祖出獵,見而異之, 乃挈以歸。嘗行困,脫靴藉草而寢,鴞鳴其旁,心惡之, 擲靴擊之,有蛇自靴中墜。歸以其事聞帝曰:「是禽人 所惡者,在爾則為喜神」,宜戒子孫,勿殺其類。
《輟耕錄》:太府少監呵魯奏取黃金三兩為御靴刺花 用。上曰:「不可。」因請易以銀而鍍金者。上曰:「亦不可,金 銀首飾也。今民間所用何物?」對曰:「用銅。」上曰:「可。」楊太 史瑀所言,太史居官時日侍上,故知其詳。
《見聞錄》:王英字俊伯,崑山人。洪武初,從鄉校貢太學, 選授山東道監察御史。上察其可用,特命署都御史 事,大書「敦厚王英」四字揭諸殿柱。居鄉尤率易,嘗微 服入郡城。時禁庶民服靴,門者縛英,英笑曰:「吾官人 也。」顧取舟中冠帶示之,始得釋,亦不色怒。
靴部雜錄
[編輯]《傅中丞集》涼州民,「先辦從軍之物,然後作靴。」
《唐六典》:「平巾幘之服,武官及衛官烏皮靴。」
《圖畫見聞志》:「唐代宗朝,令宮人侍左右者,穿紅錦靿 靴。」
《北轅錄》:歸德府無貴賤,皆著尖頭靴,所頂之巾謂之 「蹋鴟。」
《夢溪筆談》:「中國衣冠,自北齊以來,乃全用窄袖、緋綠 短衣、長靿靴。」
《北堂書鈔》:慕容皝與顧和書云:「今致繡靴一緉。」 《歸田錄》:往時學士循唐故事,見宰相不具靴、笏,繫鞋, 坐玉堂上,遣院吏計會堂頭直省官,學士將至,宰相 出迎。近時學士始具靴笏至中書,與常參官雜坐於 客位,有移時不得見者。學士日益自卑,丞相禮亦漸 薄。蓋習見已久,恬然不復為怪也。
《文獻通考》:隋文帝聽朝之服,有六合靴,與貴臣同服。 《輟耕錄》:杜清碧先生本應召,次錢塘,諸儒者爭趨其 門。燕孟初作詩嘲之,有「紫藤帽子高麗靴,處士門前 當怯薛」之句,聞者傳以為笑。用紫色棕藤縛帽,而製 靴,作高麗國樣,皆一時所尚。「怯薛」則內府執役者之 譯語也。
靴部外編
[編輯]《酉陽雜俎》:「于闐國贊摩寺有辟支佛靴,非皮非綵,歲 久不爛。」
辟寒:「藍采和,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一腳著靴, 一腳跣。冬則臥雪中,氣出如蒸。」
行縢部彙考
[編輯]《詩經》。
《小雅采菽》
[編輯]「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傳〉「諸侯赤芾邪幅。」幅,偪也,所以自偪束也。〈箋〉《邪幅》,如今行縢也。偪束其脛,自足至膝,故曰「在下。」〈疏〉古今名異,欲以今曉今人,故曰邪幅如今行縢。《說文》云:「縢,緘也。」名行縢者,言行而緘束之,故云「偪其脛也。」又解在下之義,故云自足至膝,故曰「在下。」因在下之文,從下而上言之,故云「自足。」足即腳跗也。
《禮記》
[編輯]《內則》
[編輯]偪屨著綦。
〈注〉偪,《行縢》。〈陳注〉即《詩》所謂「邪幅」也。
《釋名》
[編輯]《釋衣服》
[編輯]偪所以自逼束,今謂之「行縢」,言以裹腳可以跳騰輕 便也。
《本草綱目》
[編輯]《繳腳布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即裹腳布也。李斯書雲。「天下之士。裹足不 入秦」是矣。古名《行縢》。
《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無毒。主天行勞復,馬駿風。黑汗出者,洗汁 服之。多垢者佳。」
李時珍曰:「婦人慾回乳,用男子裹足布勒住,經宿即 止
行縢部紀事
[編輯]《戰國策》:蘇秦說秦王,「書十上而說不行,去秦而歸,嬴 縢履蹻。」
《三國志呂蒙傳》:「蒙拜別部司馬,權統事,料諸小將兵 少而用薄者,欲併合之。蒙陰賒貰為兵,作絳衣行縢 及簡日,陳列赫然,兵人練習。權見之大悅。」
《唐書·南蠻傳》:「東謝蠻居黔州西謝氏世為酋長,部落 尊畏之。」貞觀三年,其酋元深入朝,冠烏熊皮若注旄, 以金銀絡額,被毛帔韋,行縢,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 因是上言:「昔周武王時,遠國入朝,太史次為《王會篇》。 今蠻夷入朝如元深,冠服不同,可寫為《王會圖》。」詔可。 《日知錄》:唐德宗入駱谷,值霖雨,道塗險滑,衛士多亡 歸朱泚。東川節度使李叔明之子昇及郭子儀之子 曙、令狐建之子彰等六人,恐有奸人危乘輿,相與齧 臂為盟,著行縢釘鞋,更鞚上馬,以至梁州,他人皆不 得近。及還京師,上皆以為禁衛將軍,寵遇甚厚。 今言吳元年冬,孝陵念七子漸長,宜習勞,令內侍製 麻履行縢。凡諸子出城稍遠,馬行十七,步行十三七。 子: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成祖、周定王、楚昭王,齊 庶人也。
行縢部雜錄
[編輯]《左傳》:「帶裳幅舄。」〈注〉幅今之行縢,謂偪束其脛,自足至 膝也。
《日知錄》:古人之襪,大抵以皮為之。《春秋左氏傳註》曰: 「古者臣見君解襪,既解襪,則露其邪幅,而人得見之。 《采菽》之詩,所以為詠。」今之村民往往行縢而不襪者, 古人之遺制也。吳賀邵為人美容止,坐常著襪,希見 其足。則漢魏之世不襪而見足者多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