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苑珠林 (四部叢刊本)/卷第一百六
法苑珠林 卷第一百六 唐 釋道世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明萬曆刊本
|
法苑珠林卷第一百六
唐上都西明寺沙門釋道世玄惲撰
受戒篇第八十七之三
八戒部之餘
得失
如薩婆多論雲若人慾受八戒先自恣女色或作音
樂或貪飲食種種戲笑如是�逸盡心故作然後受
戒不問中前中後皆不得戒若無本心受戒種種放
逸後遇知識即為受戒不問中前中後竝得成受又
善生經雲若諸貴人常勑作惡若欲受齋先當宣令
所屬之境齋日莫行惡事如是清淨得齋若不遮者
不成以惡律儀故又俱舍論雲若先作意於齋日受
者雖食竟亦得受又薩婆多論雲若受八戒應言一
日一夜不殺等令言論斷絶莫使與終身戒𮦀亂又
成實論問曰是八齋但應具受爲得分受答曰隨力
能持多少皆得成受復有人言此㳒但一日一夜受
是事云何答曰隨受多少竝得或一日一夜或半日
半夜或一月半月等增一阿含經雲若受八關齋先
須懺悔前罪然後受戒〈懺悔方㳒如前懺悔篇說簡人問其遮難如前五戒中說〉
受法
依智度論受雲我某甲今一日一夜歸依佛歸依法
歸依僧為淨行優婆塞〈女雲夷三說〉我某甲歸依佛竟歸
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竟〈三說〉既
受得戒已次當為說戒相如諸佛盡壽不殺生我某
甲一日一夜不殺生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偷盜我
某甲一日一夜不偷盜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婬泆
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婬泆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妄
語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妄語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
飲酒我某甲一日一夜不飲酒亦如是如諸佛盡壽
不坐髙大牀上我某甲一日一夜不坐髙大牀上亦
如是如諸佛盡壽不著香華瓔珞不著香油塗身不
著香薫衣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著香華瓔珞不香塗
身不著香薫衣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自歌舞作樂
亦不往觀聽我某甲一日一夜不自歌舞作樂亦不
往觀聽亦如是如諸佛盡壽不過中食我某甲一日
一夜不過中食亦如是我某甲受行八戒隨學諸佛
名為布薩願持是福不墮三惡八難亦不求輪王梵
王世界之樂願斷諸煩惱逮得薩雲若成就佛道〈布薩〉
〈者秦言共住〉故僧祇律雲佛告比丘今是齋日喚優婆塞
淨洗浴著淨衣受布薩又薩婆多論雲必無人受者
但心念口言自歸三寶我持八戒亦得又成實論雲
有人言此戒要從他受其事云何是亦不定若無人
時但心念口言乃至我持八戒亦得〈女人受戒不假袒膊自外法用〉
〈並同前說〉
戒相
既受得戒已理須識相䕶持若不識相遇緣還犯前
之五戒一同五戒中說後之三戒今重料簡離莊嚴
具者如俱舍論雲離非舊莊嚴何以故若常所用莊
嚴不生極醉亂故
述曰有與女人授戒不許飲乳小兒同宿恐雲破戒
又不許木牙八尺牀上坐臥令在地鋪又不許白素
木椀非時飲水恐受膩破齋如是種種妄行禁制皆
不合聖反結無知不學之罪縱共父兄等同宿但
於戒不犯非名破戒又薩婆多論雲若已受八戒而
鞭打衆生或言待至明日當打皆令戒不清淨非是
破戒又阿含經雲髙廣大牀者梐下足長尺六非髙
闊四尺非廣長八尺非大越此量者方名髙廣大牀
復有八種牀初四約物辯貴體不合坐下四約人辯
大縱令地鋪擬於尊人亦不合坐一金牀二銀牀三
牙牀四角牀五佛牀六辟支佛牀七羅漢牀八師僧
牀〈父母牀座不在禁限〉
第七辯位者如薩婆多論雲問七衆外有木叉戒不
答八戒是此義推受八戒人不入七衆攝若知位處
應在五戒優婆塞上坐以受戒多故故智度論將八
戒譬如健將又成實論雲八戒優婆塞者此言善宿
男是人善心離破戒宿故優婆塞者諸經亦云清信
士亦云近佛男優婆夷者亦云清信女亦云近佛女
也如依西域俗人受持五八戒者始得喚為優婆塞
優婆夷衣服居止舉動合宐亞𩔖出家人在於不持
戒者上坐不同此地無法白衣業行昏馳穢染雜濁
者雷同呼為優婆塞等亦稱為賢者無鑒之甚勿過
於此又是法非法經雲佛告諸比丘有賢者非賢者
何等非賢者法若比丘大姓欲學道有餘同學非大
姓故為自驕身欺慢餘人非賢者法何等為賢者法
謂學計我不必大姓能斷貪瞋癡或時有非大姓家
方便受法如法說行不自譽亦不欺人是名賢者法
也又十住毗婆沙論雲問曰齋法云何答曰應作是
言如諸聖人常離殺生棄捨刀仗常無瞋恚有慚愧
心慈悲衆生我某甲今一日一夜逺離殺生棄捨刀
仗無有瞋恚有慚愧心慈悲衆生以如是法隨學聖
人如諸聖人常離不與取身行清淨受而知足我今
一日一夜逺離劫盜不與取求受清淨自活以如是
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斷婬泆逺離世樂我今一
日一夜除斷婬泆逺離世樂淨修梵行以如是法隨
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離妄語習持眞實語正直語我
今一日一夜逺離妄語習持眞實語正直語以如是
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逺離酒酒是放逸處我今
一日一夜逺離於酒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
常逺離歌舞作樂華香瓔珞嚴身之具我今一日一
夜逺離歌舞作樂華香瓔珞嚴身之具以如是法隨
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逺離髙廣大牀處在小榻艸蓐
爲座我今一日一夜逺離髙廣大牀處在小榻艸蓐
爲座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諸聖人常過中不食逺
離非時行非時食我今一日一夜過中不食逺離非
時行非時食以如是法隨學聖人如偈説曰
殺盜婬妄語 飲酒及華香 瓔珞歌舞等
髙牀過中食 聖人所捨離 我今亦如是
以此福因縁 一切共成佛
又佛説齋經雲佛在舍衞城東丞相家殿丞相母名
維耶早起沐浴著綵衣與諸子婦俱出稽首佛足一
靣坐佛問維耶沐浴何早對曰欲與諸佛俱受齋戒
佛言齋有三輩樂何等齋維耶長跪言願聞何謂三
齋佛言一為牧牛齋二為尼犍齋三為佛法齋牧牛
齋者如牧牛人求善水艸飲食其牛暮歸思念何野
有豐饒須天明當往若族姓男女巳受齋戒意在居
家利養念美飲食育養身者是為如彼牧牛外意不
得大福非大明慧第二尼犍齋者當月十五日齋時
伏地受齋戒為十由延內諸神拜言我今日更不敢
為惡不為妻子奴婢非是我有至到明日如彼尼犍
外道不得大福非大明慧第三佛法齋者內■弟子
月六齋日受持八戒何謂八耶第一戒者盡一日一
夜持心無殺意慈念衆生不得殘害蝡動之𩔖如清
淨戒以一心習第二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無貪意
思念布施卻慳貪意如清淨戒以一心習第三戒者
一日一夜持心無婬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為邪
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無
妄語思念至誠言不為詐心口相應如清淨戒以一
心習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不飲酒不醉迷亂去
放逸意如清淨戒以一心習第六戒者一日一夜持
心無求安不著華香不傅脂粉不為歌舞倡樂如清
淨戒以一心習第七戒者一日一夜持心無求安不
臥好牀卑牀艸席捐除睡臥思念經道如清淨戒以
一心習第八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奉法時過中不食
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十善部
述意
夫以聖道逺而難希淨心近而易惑為山基於一簣
為佛起於初念故萬里之剋離初步而不登三祇之
功非始心而網就是知行人發足常步此心開示初
學須崇十善今既五濁交亂過犯滋彰不作則已作
便極重用此量情如何輕侮如經犯重罪人比此閻
浮一萬六千年始同他化自在天壽一日一夜用此
長日壽命一萬六千歲比閻浮提日月則經九百二
十一億六十千歲在阿鼻地獄若更頑固不信佛經
即依觀佛三昧經過殺八萬四千父母等罪深重難
計弗可除滅為比見道俗於其齋日唯受五八三聚
戒等論其十善都無受者良由僧等隱匿聖致令
不弘失於道分故未曾有經雲下品十善謂一念頃
中品十善謂一食頃上品十善謂從旦至午於此時
中心念十善止於十惡故野干心念十善七日不食
得生兜率天又上生經雲我滅度後四衆八部欲生
第四天當於一日至第七日繫念彼天持佛禁戒思
念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迴向願生彌勒佛前隨
念往生言七日者且從近論尚感彼天況復一生而
不剋獲問曰天上勝報不可思議如何七日便感大
福答曰善因雖微獲果甚大如小爝火能燒大山一
善能破大惡亦如少燈能破多闇輕日能消重露小
子能生大樹世事尚然何況善力也
懺悔
述曰比見愚夫不肯受懺口出妄言云我但不作惡
即名為善何須令我更復懺受答曰大聖興教事同
符印若不受行便無公驗故須願祈不造衆惡依願
起行可得承受如牛雖有力挽車要須御者能有所
至若不預作輙然起善內無䡄轄後遇罪緣便造不
止由先無願故造衆惡大聖知機故令受善若謂我
不造惡便是善者汝不作善亦應是惡如牛馬驢騾
亦不殺生豈是善耶此乃心在無記無罪福業故須
起念專志深重方成業道如未曾有經雲時有外道
婆羅門婦名曰提韋夫亾家貧自責孤窮欲自燒身
祠天求當來福時有道人名曰辯才教化提韋女人
雲譬如有牛猒患車故欲使車壞前車若壞續得後
車枙其項領罪未畢故人亦如是假令燒壞百千萬
身罪業因緣相續不滅如阿鼻獄燒諸罪人一日之
中八萬過死八萬更生過一劫已其罪方畢況復汝
今一過燒身欲求滅罪何有得理提韋白言當設何
方令得罪滅辯才答言前心作惡如雲覆月後心起
善如炬消闇自有方便滅除殃罪現世安隱後生善
處提韋聞已心大歡喜憂怖即除即率家內奴婢眷
屬五百餘人圍繞叩頭恭敬合掌白辯才言尊向所
說滅罪事由願更為說除罪之法當如法行辯才答
曰起罪之由出身口意身業不善殺盜邪婬口業不
善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業不善嫉妬瞋恚憍慢邪
見是為十惡受惡罪報今當一心丹誠懺悔若於過
去若於今身有如是罪今悉懺悔出罪滅罪當自立
誓救度眷屬代其懺悔所修福善施與一切受苦衆
生令其得樂衆生有罪我當代受緣是受身至成佛
道懺悔訖已更賜餘善當勤奉行辯才更為受十善
之法具如下法
受法
述曰若欲受戒要對一出家五衆人前受具修威儀
互跪合掌請一戒師雲我某甲今請大德為我作十
善戒師阿闍梨願大德為我作十善戒師阿闍梨我
依大德故得受十善慈愍故〈如是三說此雖無文然准受大戒請師義亦無〉
〈爽不請雖成不如請之生善然此十善是二乘之根本人天之良藥得受玅果寔由師訓豈得不請縱對〉
〈大衆一時同請亦得〉此之受法大意有二初對人受後自受法
初對人受依經略引二文且依未曾有經雲汝今當
誠心歸佛歸法歸比丘僧如是三說今當盡形受十
善道我弟子某甲從今盡形不殺不盜不邪婬是身
善業不妄言兩舌不惡口綺語是口善業不嫉妬瞋
恚憍慢邪見是意善業是則名為十善戒法第一依
文殊師利問經受十善法此之十善共出家沙彌十
戒文同然此經意亦通在家菩薩亦得同受是故經
雲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歸依佛佛告文殊歸
依佛者應如是言大德我某甲乃至菩提歸依佛乃
至菩提歸依法乃至菩提歸依僧〈如是三説〉我某甲已歸
依佛竟已歸依法竟已歸依僧竟〈如是三説〉次受戒相者
大德我持菩薩戒我某甲乃至菩提不殺衆生離殺
生想乃至菩提不盜亦離盜想乃至菩提不非梵行
離非梵行想乃至菩提不妄語離妄語想乃至菩提
不飲諸酒離飲酒想乃至菩提不著香華亦不生想
乃至菩提不歌舞作樂離歌舞想乃至菩提不坐臥
髙廣大牀離大牀想乃至菩提不過中食離過中食
想乃至菩提不捉金銀生像離捉金銀想乃至當具
六波羅蜜大慈大悲第二明自受法若無出家人可
對受時於其齋日向佛像前至誠懴巳自發善願要
期受雲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如是三説〉我某甲
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如是三説〉次受戒相雲我
某甲盡形壽於一切有情上不簡凡聖行大慈心乃
至菩提不起殺心乃至不起邪見〈如是三説〉我某甲盡形
壽於一切有情上不簡凡聖行大慈心乃至菩提不
起殺心竟乃至不起邪見竟〈如是三説前對人受依此而受亦得雖非正文〉
〈准意無妨也〉
戒相
依大般若經〈第四百七十三捲雲〉自受持十善業道亦勸他受
持十善業道無倒稱揚受持十善業道法歡喜讃歎
受持十善業道者〈五戒八戒出家戒等並皆如是自受勸持〉又文殊問經
雲文殊師利白佛言出世間戒有幾種佛告文殊師
利若以心分別男女非男女等是菩薩犯波羅夷若
以心分別畜生鬼神諸天男女非男女等是菩薩犯
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不起慈悲心是菩
薩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若他物起盜
想犯波羅夷若以身口行不堪得三乘若起妄語心
犯波羅夷又梵網經雲佛告諸菩薩言我今半月半
月自誦諸佛法戒汝等一切菩薩乃至十地諸菩薩
亦誦是戒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若受戒者
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天庶
民黃門婬男婬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
變化人但解法師言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佛
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若受菩薩戒不誦
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一切菩薩已
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已略説波羅提木
叉相貎應當學敬心奉持佛告佛子若自殺教人殺
方便殺讃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業殺法殺因
殺緣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
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䕶而自恣心快意殺生是菩
薩第一波羅夷罪〈言波羅夷者此雲極重罪〉若佛子自盜教人盜
方便盜盜業盜法盜因盜緣咒盜乃至神有主劫
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艸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
性孝順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
物是菩薩第二波羅夷罪若佛子自婬教人婬乃至
一切女人不得故婬婬因婬業婬法婬緣乃至畜生
女諸天神女及非道行婬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
度一切衆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婬不擇畜
生乃至母姊六親行婬無慈悲心是菩薩第三波羅
夷罪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
語業妄語法妄語緣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
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亦生衆生正語正見而反更
起一切衆生邪語邪見邪業是菩薩第四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業酤酒法酤
酒緣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
切衆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衆生顛倒心是菩薩第
五波羅夷罪若佛子口自説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
丘尼罪過教人説罪過罪過因罪過業罪過法罪過
緣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
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
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是菩薩第六波羅夷罪若
佛子口自讃毀他亦教人自讃毀他毀他因毀他業
毀他法毀他緣而菩薩應代一切衆生受加毀辱惡
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已德隱他人好事令
他人受毀者是菩薩第七波羅夷罪若佛子自慳教
人慳慳因慳業慳法慳緣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
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惡心瞋心乃至
不施一錢一針一艸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
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是菩薩第八波羅夷罪若佛
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業瞋法瞋緣而菩薩應生一
切衆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於一切
衆生中乃至於非衆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
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瞋不解是
菩薩第九波羅夷罪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
謗因謗業謗法謗緣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
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
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是菩薩第十波羅夷罪
若善學諸仁者是菩薩十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於中
不應一一犯如是微塵許何況具足犯十戒若有犯
者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亦失國王位轉輪王位亦失
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佛
性常住玅果一切皆失墮三惡道中二劫三劫不聞
父母三寶名字以是不應一一犯汝等一切諸菩薩
今學當學已學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八萬威儀
品當廣明〈學此十戒已更有四十八輕法並須當學以文煩不述學者看彼〉
功能
如大集經雲佛言諸仁者休息殺生獲十種功德何
等為十一於諸衆生得無所畏二於諸衆生得大慈
心三斷惡習氣四少諸病惱為事決斷五得壽命長
六為非人䕶持七寤寐安隱無諸惡夢八無諸怨讎
九不畏惡道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
息殺生得十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
人不久證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離諸刀仗長
壽衆生來生其國
佛言休息偷盜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具大果報
為事決斷二所有財物不共他有三不共五家四衆
人愛敬無有猒足五遊行諸方無有留難六行來無
畏七以樂布施八不求財寶自然速得九得則不散
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偷盜得十
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到
菩提時於彼國土具足種種果樹林衣服瓔珞莊
嚴之具珍竒寶物無不充滿
佛言休息邪婬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得諸根律
儀為事決斷二得住離欲清淨三不惱於他四衆人
喜樂五衆人樂觀六能發精進七見生死過八常樂
布施九常樂求法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
名休息邪婬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
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無有
生具亦無女根不行婬慾皆悉化生
佛言休息妄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衆人保任
所言皆信二於一切處乃至諸天發言得中三口出
香氣如優鉢羅華四於人天中獨作證明五衆人愛
敬離諸疑惑六常出實語七心意清淨八常無諂語
言必應機九常多歡喜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
者是名休息妄語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
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
無有生具衆玅寶香常滿其國
佛言休息兩舌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身不可壞
平等二眷屬不可壞平等三善友不可壞平等四信
不可壞平等五法不可壞平等六威儀不可壞平等
七奢摩他不可壞平等八三昧不可壞平等九忍不
可壞平等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
兩舌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
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所有眷屬一
切魔怨及他朋黨所不能壞
佛言休息惡口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得柔輭語
二㨗利語三合理語四美潤語五言必得中六直語
七無畏語八不敢輕陵語九法語清辯十身壞命終
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惡口得十種功德若能
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
提時於彼國土法聲充徧離諸惡語
佛言休息綺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天人愛敬
二明人隨喜三常樂實事四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
離五聞言能領六常得尊重愛敬七常得愛樂阿蘭
若處八愛樂賢聖默然九逺離惡人親近賢聖十身
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綺語得十種功
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
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端正衆生來生其國強記不
㤀樂住離欲
佛言休息貪欲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身根不缺
二口業清淨三意不散亂四得勝果報五得大富貴
六衆人樂觀七所得果報眷屬不可破壞八常與明
人相會九不離法聲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仁者
是名休息貪欲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
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到菩提時於彼國土離
於魔怨及諸外道
佛言休息瞋恚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離一切瞋
二樂不積財三衆聖喜樂四常與賢聖相會五得利
益事六顔容端正七見衆生樂則生歡喜八得於三
昧九得身口意灮澤調柔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諸
仁者是名休息瞋恚得十種功德若能以此善根𮞉
向無上菩提是人不久得無上智得菩提時於彼國
土所有衆生悉得三昧來生其國心極清淨
佛言休息邪見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心性柔善
朋侶賢良二信有業報乃至奪命不起諸惡三敬信
三寶設為活命不信天神四得於正見不怪異事亦
不簡擇良日吉時五常生人天離諸惡道六常樂福
德明人讃譽七棄俗禮儀常求聖道八離斷常見入
因緣法九常與正趣正發心人共相會遇十身壞命
終得生善道諸仁者是名休息邪見得十種功德若
能以此善根𮞉向無上菩提是人速滿六波羅蜜於
淨佛土而成正覺得菩提已於彼佛土功德智慧一
切善根莊嚴衆生來生其國不信天神離惡道畏於
彼命終還生善道
法苑珠林卷第一百六
校譌
第一紙〈六行音北藏作意〉第七紙〈十六比宋藏作此〉第十八紙〈十七〉
〈月經律之佛宋葡藏作國〉
音釋
膩〈女利切肥也〉梐〈傍禮切〉蝡〈而兗切蟲動也〉
〈冝沈曹夫人呂氏寇貲刻此法苑珠林第一百六卷 呉江比丘明覺對 呉〉
〈江沙闁本宏書 豫章傳機刻萬曆辛卯冬淸涼山玅德庵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