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23
卷二十二 ◄ | 海國圖志 卷二十三 |
► 卷二十四 |
◎西南洋
西印度西巴社國〈(一作包社,一作高奢,一作報達,一名百爾西亞。即漢之安息,唐之大食,皆屬西印度西地)〉
巴社國,又名巴爾齊亞,在都魯機之東。西與都魯機毗連,以戈厘斯頓山為界;東與新都司頓毗連〈(即溫都斯坦)〉,以比魯山為界;北與俄羅斯韃韃裏毗連〈(韃韃裏,即西哈薩克、西布魯特各部)〉以古疏山為界;南界海,即利瑪竇所謂默生丁海是也。史記所載,亦古名邦,如阿西利阿。巴比羅尼阿先日之國都,即巴社邊界之地也。後有國中之西臘士征服巴比羅尼阿,遂稱為巴社國。以伊士巴含為國都,恃其兵力,遂取西裏阿伊揖、小阿細亞及東界之印度,疆域之大,古未有綸。後以奢淫無度,為額力西所覆〈(額力西,一作厄勒祭,在意大裏國之東,今並於西都魯機)〉遂將巴社印度等處,均改為部落。至耶穌紀歲三百年〈(漢永康元年)〉,始有阿達色爾士,奪回巴社自立為王,並敗羅汶之兵。至七百年間〈(唐武後則天年間)〉,為阿丹所滅,改遵阿丹之回教,率師東征,拓地益廣。忽又被都魯機韃韃裏互侵,國中復為戰場。至千五百八十六年〈(明萬曆十四年)〉,國中阿巴士,糾集部眾,悉驅外國之人,恢復故都,設官立政,垂二百餘年。復有阿富晏士作亂,所過焚戮,人民塗炭。越十有四年,有高裏坎王者,起兵攻擊阿富晏士,自立為王。然以暴易暴,身沒無嗣,頭目爭立,為一大將所據,稱曰加林坎王。在位十有六年,身沒,國中復亂。時耶穌之千七百七十九年也〈(乾隆四十四年)〉。有閹人阿牙磨哈墨者,以兵定亂於千七百九十六年〈(嘉慶元年)〉,始立發底阿裏沙為王。厲精圖治,百廢俱舉。巴社之瘡痍稍息,雖俄羅斯亦常侵擾,奪去邊境數部,而國中無恙。惟屢遭兵亂,古昔典冊,泯蕩無存。改遵回教,尊君卑下,尚勝於東方諸國。各部頭目,世襲其職,擅財賦兵馬,各製一方,國王不得過問。各頭目角勝爭強,人民伺勝負為去就,彼勝歸彼,此勝歸此,故頭目爭結民心以自固。國王之女,止與教師婚配,不下嫁於頭目,以其掌兵,恐謀篡奪。國王額設護衛兵三千,謂之王仆;步兵萬二千,以為外護。按名給田,耕屯自養。其餘兵馬,分統於各頭目。遇警征調,可二十餘萬。善騎射,耐辛苦,斷敵糧草,絕敵水道,是其所長。曾以此困羅汶,後被韃韃裏阿富晏士攻敗,從此兵威不振。近世國王,復按歐羅兵法,訓練其兵,漸還舊觀。佛蘭西王前曾遣牙鼎尼求援於巴社,以攻英吉利東邊之屬國。英吉利旋亦使至巴社,力陳利害,發佛蘭西詭謀,巴社兵遂不東。復請英國將官往助訓練,故其騎兵輕捷,長於槍劍。復有槍炮步兵萬人,皆合歐羅巴法度。嗣值巴社與都魯機用兵,英國恐己將士助戰生釁,盡召回本國。
其地平遠,中央大山,起自都魯機之阿彌巴阿,至南邊海岸。深山大穀,洞穴曲通,多為盜窟。平時專事劫奪,有事亦可募為軍鋒。北界俄羅斯,時虞侵逼。故近日國王移都於南,並於加士比奄海〈(即裏海也,亦名鹹海,亦名北高海)〉,設立水師防衛其國。戶口傳聞二萬萬人,多黃色,壯而不秀。客籍流寓,種類甚多。國中音語不一,有額力西者,有阿丹者,有羅汶者,有都魯機者。風俗虛假鮮實,善諂媚,尚禮貌,一見如故,久始知其知有己不知有人也。奢靡甲東方,宮室外則磚石閎麗,內則陳設璀粲。衣飾珠寶,一衣有值十餘萬金,至二十、三十萬金者。命婦衣皆絲縷寬袍大袖,不蒙頭不出戶也,顏色易凋,不十年儼如老嫗。母以子貴,無論嫡庶。尤喜良馬,不惜高價。其嗜馬之心,百物無以尚之。惟飲食疏儉,罕供魚肉,筵宴賓客,僅以果品為豐。巴社素稱文墨之邦,先日以詩名者,有哈斐士,長於揄頌;有沙底,善論風化;有法部西,工言情。歐羅巴之人,譯出讀之,文奇趣溢,各極其妙。然古時文學,早已殘缺。近日王重文學,每日必有詩人在側。曾對英吉利使者誇讚之,每一脫稿,即賜一金錢潤筆。醫學、星算諸館,亦與文學並重,各有教授傳習之人,歲費三四十萬棒。故巴社之人多信星卜,謂可致富貴。歐羅巴人皆不信之。俗奉回教,以阿厘為宗主。阿厘者,馬哈墨之兄子,亦即其婿也。阿厘之教,即馬哈墨所傳。都魯機、阿丹等國均宗馬哈墨,何以各有不同,互爭得失,致成仇敵?有謂阿厘之教,雖授自馬哈墨,然其中悟會,亦少有分別,各自流傳,遂成偏執。如巴社禁人不飲酒,禮拜火神,即與他國回教不同。產米、麥、鹽、絲、發、五采地氈、羊毛、綢緞、磁器、紙皮、寶石、銅鐵,領小部落二百六十有六。〈(部落名目,原本闕。)〉
○西印度西巴社回國沿革〈(唐以前非回教,已見西印度內。唐以後為大食,為包社,為伯爾西亞國。今與英吉利通和,非其所屬。原無今補)〉
《新唐書》: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皙,出輒障麵。日五拜天神,銀帶佩銀刀。不飲酒舉樂,有禮堂,容數百人。率七日,王高坐為下說曰:死敵者生天上,殺敵授福。故俗勇於鬥。土磽礫不可耕,獵而食肉,刻石蜜為廬如輿狀。歲獻貴人葡萄,大者如雞卵。有千里馬,傳為龍種。隋大業中,有波斯國人,牧於俱紛摩地那山。有獸言曰:山西三穴有利兵,黑石而白文,得之者王。走視如言,石文言當反,乃詭眾裒亡命於恆曷水,劫商旅保西鄙自王,移黑石寶之。國人往討之,皆大敗還。於是遂強,滅波斯,破拂菻,始有粟麥倉庾。南侵婆羅門並諸國,勝兵至四十萬。康石皆往臣之。其地廣萬里,東距突騎斯,西南屬海。海中有撥拔力種,無所屬附。不生五穀,食肉刺牛血,和乳飲之。俗無衣服,以羊皮自蔽。婦人明皙而麗。多象牙及阿末香,波斯賈人慾往市,必數千人,納氎刂血誓乃交易。兵多牙角而有弓矢鎧槊。士至二十萬數,為大食所破略。永徽二年,大食王始遣使者朝貢。自言王大食氏,有國三十四年,傳二世。開元初,復遣使獻馬鈿帶,謁見不拜,有司將劾之。中書令張說謂俗殊慕義,不可置於罪,玄宗赦之。使者又來辭曰,國人止拜天,見王無拜也,有司切責,乃拜。十四年,遣使蘇黎滿獻方物,拜果毅,賜緋袍帶。或曰,大食族中,有孤列種世酋長,號白衣。大食種有二姓,一曰盆尼末換,二曰奚深。有摩訶末者勇而智,眾立為主,闢地三千里,克夏臘城,傳十四世,至末換殺兄自王,下怨其忍,有呼羅珊木鹿人並波悉林將討之,徇眾曰:助我者皆黑衣,俄而眾數萬,即殺末換,求奚深種孫為王,更號黑衣大食。至德初遣使者朝貢,代宗取其兵平兩京。貞元時,與吐番相攻十四年,遣使者三人朝。東有末祿小國也,治城郭,多木姓,以五月為歲首,以畫缸相獻。有尋支瓜,大者十人食乃盡。蔬有顆蔥、葛藍。軍達茇薤、大食之西。有苫國者,北距突厥可薩部,地數千里。有五節度,勝兵萬人。土多禾,有大川,東流入亞俱羅。商賈往來相望雲,自大食西十五日行,得都盤;西距羅利支,十五日行;南即大食,二十五日行;北勃達,一月行;勃達之東距大食,二月行;西抵岐蘭,二十日行,南都沒,北大食,皆一月行;岐蘭之東南,二十日行;得阿沒,或曰阿昧,東南距陀拔斯,十五日行;南沙蘭一月行;北距海二日行,居你訶溫多城,宜馬羊,俗柔寬,故大食常遊牧於此。沙蘭東距羅利支,北怛滿,皆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二十五日行。羅利支東距都盤,北陀拔斯,皆十五日行;西沙蘭二十日行;南大食,二十五日行;怛滿,或曰怛沒,東陀拔斯,南大食,皆一月行;北岐蘭,二十日行;西即大食一月行。居烏滸,河北平川中,獸多獅子,西北與史國接以鐵關為限。天寶六載,都盤等六國,皆遣使者入朝。
《宋史》:大食國,本波斯別種。隋大業中,據有波斯西境。唐永徽後,屢入朝貢。乾德四年,僧行勸遊西域,因賜其王書,以招懷之。開寶中,太平興國貢方物,自後屢朝,職貢不絕,其從者目深體黑,謂之昆侖奴。其貢物有白龍腦、真珠、玻璃器、象牙、乳香、鑌鐵、紅絲、杏貝、五色羅花番錦、薔薇水、龍鹽銀藥、千年棗、駝毛褥。其國貢使,自言與大秦國相鄰,為其所屬,在都城介山海間,土產犀象、香藥。自泉州西北,舟行四十餘日至藍裏,次年乘風帆,又六十餘日,始達其國。地雄壯廣大,民俗侈麗,甲於諸番。天氣多寒。其王錦衣玉帶,躡金履,朔望冠百寶純金冠,其居以瑪瑙為柱,綠甘為壁,水晶為瓦,碌石為磚,帷幕用百花錦。官有丞相、太尉,各領兵馬二萬餘人。馬高七尺,士卒驍勇。民居屋宇,略同中國。市肆多金銀綾錦,工匠技術鹹精其能。建炎三年,奉珠玉寶貝緡貢。帝曰:大觀宣和間,茶馬政廢,武備不修,致金人之禍,今復捐數十萬緡,以易無用之珠玉,曷若惜財以養戰士。乃卻貢優賜,以答遠人之意。紹興初,復貢文犀象齒,朝廷亦厚賜而不貪其利,故遠人懷之,貢賦不絕。
《職方外紀》:印度河之西,有大國曰百爾西亞。太古生民之始,人類聚居言語惟一。自洪水之後,機智漸生,人心好異,即其地創一高台,欲上窮天際。天主憎其長傲,遂亂諸人之語音,為七十二種。各因其語,散諸五方。至今其址尚在,名曰罷百爾,譯言亂也,謂亂天下之言也。百爾西亞之初為罷鼻落你亞,幅員甚廣,都城百二十門,乘馬疾馳,一日未能周也。國中有一苑囿,造於空際,下以石柱擎之,上承土石,凡樓台池沼,草木鳥獸之屬,無不畢具,大復逾千。一邑天下七奇,此亦一也。後其國為百爾西亞所並,遂稱今名。至今強大。國主嚐建一台,純以所殺回回頭累之。台成髑髏幾五萬。廿年前,其國王好獵,一圍獲鹿至三萬,欲侈其事,亦聚其角為台,今尚存也。又東撒馬兒罕界一塔,皆以黃金鑄成,上頂一金剛石,如胡桃,光夜照十五里。伯爾西亞地,江河極大,有一河發水,水所及處,即生各種名花。南有島曰忽魯謨斯,在赤道北二十七度,其地悉是鹽,否則硫黃之屬。草木不生,鳥獸絕跡。人著皮履,雨過履底輒敗。多地震,氣候極熱,人須坐臥水中,沒至口方解。又絕無淡水,勺水亦從海外載至。其艱如此,因其地居三大州之中,凡亞細亞、歐羅巴、利未亞之富商大賈,多聚此地。百貨駢集,人煙輻輳。凡海內極珍奇難致之物,往輒取之如寄。土人嚐言,天下若一戒指,此地則戒指中之寶物也。
《貿易通志》曰:西印度各洲在海中,為荷蘭、佛蘭西、西班牙、英吉利分屬之藩國,其中耕田之人皆黑面,乃田主之奴,他國多買雇而用之。產白糖、咖啡、棉花、煙、酒、薑,與南海洲相類。有古巴者,西班牙之新地也。道光八年,貨進口價銀千有九百五十萬員,出口亦如之。船千有八百八十九隻。其他埠頭,亦出入貨價三四百員,英吉利所屬之西印度洲亦如之。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白西國,即西印度之包社地也。南及海隅,北至西域裏湖並峨羅斯藩屬國,東至印度,西接土耳其藩屬國。北極出地自二十六度至四十度,偏東四十四度至六十度。其北方有高山數帶,自遠視如巨齒。其河不長,或入湖,或浸於沙地。有好馬奇羊。國王當周秦年間,強服鄰國。唐朝年間,棄所習崇火拜太陽之教,而為回回。往往自東自北,有強敵侵其國,而逐其君。道光年間,土君與峨羅斯肇釁,屢次戰敗,割北方全地讓峨羅斯,而服事之。雖英國大臣駐防者,苦勸土君堅守,然不得其誌。國王隨意賞罰,如令將軍領師交戰,而接捷音,遂令之割陣亡敵人之耳,獲勝是實。王釋放戮殺,不顧律例,凡事自專。其宮殿如仙境,四面花園水池,異鳥香煙縹緲,珠玉交輝。臣工百僚,自視如奴。
東北各地交界,有西域遊牧時時侵犯境界,掠民為奴,而白西人不得折衝禦防。居民共計一千三百萬丁,皆奉回回之教。一飲釀酒,喜得心花俱開。農者勤勞種麥,因無水溝,不得植稻。葡萄豐生。內地草場甚廣,餵馬羊,剪羊毛,造帕氈,其價甚貴。北地出銅及土油,地面有鹽土,故田不膏腴。土人好字作詩,不盡唱和之歡。土音和雅,聽之如作樂。甚好飾身,耗費銀錢。又買好馬,挺槍躍騎,奔騰千里。好禮百拜,諂諛無實。常時食煙遊玩。居環土牆,內鋪呢氈。夏冬洗身,眉清目秀。其女容儀雅媚,但不貴本地之女,必由番國買來為妾。美豔易凋,嫁後七八年,形容憔悴。男將女嚴禁閨中,若出過市,則渾身蓋蔽。貶食省用,隻務外觀。
國之北部如額蘭部,在裏海之濱,支流灌溉,林密草芳。省會居民六十萬,城多古跡,昔有幾萬居民,今頹牆壞壁。馬散地蘭部,在裏海,四圍高峰,山麓平地,為牧羊之所。
可剌散,廣大地方,省會米食,居民五萬人。田畝雖豐。遊牧賊心,肆掠無忌。故農夫苦貧。
內地之部曰以辣,山嶺不毛,穀內物產甚阜。但因戰釁之久,遍處頹廢。國都地希蘭,周圍十四里。城池鞏固。
益巴罕城,屋宇繁多,通商富裕,晝夜勤勞。東南磽土,惟葉大城,居民繁多,生理富盛。
法耳辣城,郊外山水清秀,國中詩人,觀山玩水,歌誦吟嘯。其補食海口,與印度國通商。運出強馬、紅棗、珍珠,運入各項南產布匹。白西海隅,有惡末嶼,古時大市,眾商聚會。今已廢為沙野。部內有古跡,花柱舊廟。大殿城,瓦礫場,遊人察其古跡,解其碑記,乃古白西人,崇火拜陽,與西國交戰,興工營築者。
法南沿海褊小,刺地沙惟出棗而已。東方克耳曼部,居民養毳羊,用之以織造花帕,其價甚貴。
西古西但省,田肥土茂,其河灌溉全境。緣賊侵掠,小民缺於日用。
東南有沙野無水,其王好戰,率兵圍甲布王之希辣城,欲侵印度,賴英國兵帥,力行阻禦,連月奮死擊退。
《地球圖說》:白耳西亞國圖說,東界亞加業坦國、皮路直坦國、大布加利亞國,南界白爾西亞海,西界土耳基國,北界裏海、並大布加利亞國。其百姓約有九百萬之數,都城名第希蘭,即城內民十三萬,大都回回教,又另有拜火之教,名曰太陽教。是國昔時威震諸國,今不若昔矣。西北民最眾,東南次之。中有曠野,以牧羊紡織毛布、呢氈毯為業。好尚服色,頗知禮儀,言語文式。女容雅媚,出外必遍身遮蔽。交際專尚虛禮,不守忠信。遇有疑慮,常食鴉片,以解鬱悶。然其食鴉片之形狀,不似中國,而與土耳基國相似。其飲食不用刀叉匙箸,惟以手摶之,誠不美也。自道光年間,頻與俄羅斯國暨亞加業坦國交戰,未分勝負。土產氈毯呢、羊毛布、綢緞、葡萄酒、羊、馬、棗、銅、油鹽。
再稽聖書,所謂古聖人摩西,與真神示誡於西奈山,以色列人奉摩西之諭,避麥西國人之害,追入紅海,真神即合水以相滅,其山其海,均在是國焉。內有至曠之野,人民行走,俱跨駱駝,以牧羊馬為生。所居大都帳房,但其風俗每多不善,遇財即劫,誠可惡也。土產架啡、棗子、靛青、藥材、珠子、駱駝、良馬。其馬上山如平地,渡水似浮橋,日行二百里。
《地理備考》曰:白爾西亞國,又曰義蘭,曰波斯,在亞細亞州之中。北極出地二十五度三十分起,至三十九度止;經線自東四十一度四十分起,至六十一度三十分止。東至黑拉德阿付幹,北羅吉三國,西連土耳基國,南接白爾西亞、科曼二海灣,北界達爾給,厄羅斯二國,暨加斯比約海。長約四千五百里,寬約三千里,地面積方約六十萬里,煙戶九兆餘口。本國地勢,山陵疊起,砂磧綿邈。河之長者,曰給拉,曰加倫,曰達波,曰西達羅幹,曰的窩盧,曰固爾,曰給西魯森,曰馬三德蘭。湖之大者,曰塞勒,又名都剌海;曰詩拉斯烏爾迷亞,曰伊裏完。田土磽瘠,惟詩拉斯伊、巴汗、義蘭、馬三德蘭等處,平原膏腴,穀果豐茂。禽獸充刃,樹木蕭條。土產銅、銀、鐵、鉛、絲麻、煙酒、窩宅、花石、硫磺、硇砂、磁器、綿花、珍珠、藥材、香料、大黃、鴉片、氈毯、牛皮等物。地氣互異,西冷南熱,中溫。王位相傳。所奉之教,乃回教也。技藝精巧,人煙輻輳。凡與鄰國交易,靡弗結隊而行,馱負運載。本國初並於美地亞國,周靈王十二年,有西祿斯者,復立國基,即克服都蘭美地亞,暨亞細亞州西方等處。越二百零七載,傳至達裏約。有馬塞多尼亞國君,攻奪其地。迨薨後,麾下諸將,互分其地,各霸一方。稱王未幾,各嗣君陸續皆被羅馬國君所侵,惟本國屢挫其三軍,不致盡隸版圖。唐太宗貞觀十年,為天方回人侵奪。宋理宗景定五年,又為蒙古人兼並。越一百二十六載,土耳基亞國人,逐去蒙古而據其地。其後嗣君暴虐無道。康熙三十三年,國中變亂廢弒迭興。索非斯君之後裔達馬斯者,招兵買馬,用賊首那的爾沙為將,許以重賞,率討叛寇,大獲全勝,盡復失地。其後那的爾沙,貪婪無厭,以賞不酬功為詞,遂行背叛,將達馬斯君囚而弒之,篡位為王。乾隆十二年,被臣所弒。其後紛紛爭位,幹戈四起,國之變亂,較昔尤甚。以致國人各分黨羽,皆欲立其酋為君,殺戮搶奪,無所不至。東方各地,竟為阿付幹國所獲,別建一國。西方各地,則被那的爾沙家臣給靈者所據,即位後任賢舉能,興利除害,為一時之明君,在位約三十載而殂。時其弟薩的者,欲竊君位,乃以鴆謀毒嗣君,其後妻從子亞裏木拉,亦欲竊位,聲言薩的欲行篡逆,乃率眾攻圍西拉斯城。越九月,既陷。遂將薩的暨嗣君一並弒害,僭立為君,時國內復亂,兵革滋擾。乾隆五十年,亞裏木拉薨後,國事未定,其哥麽部酋,曰非爾者,僭位稱王。中涓馬何美起兵攻之,屢戰獲勝,而有其國。及薨,其侄巴巴塞爾達嗣立。嘉慶十八年,與厄羅斯國交兵,即峨羅斯也,又喪日爾日亞地方,於是通國分為十一部,大小不等。一曰義拉亞日迷爾,乃國都也,建於平原之中。一名達巴利,一名馬郎德蘭,一名義蘭,一名亞塞爾拜然,一名古爾利,一名古西,一名發爾斯,一名給爾滿,一名古義,一名哥剌森,其通商衝繁之地;一名亞不支爾,一名本德爾亞巴西,一名音西利,一名巴爾福祿支。
《外國史略》曰:白西亞國,北及峨羅斯、裏海、西域,東及西域甲布、巴律坦,西及亞拉並土耳其藩屬地。廣袤方圓二萬二千七百四十里,居民二千一百二十五萬。北極出地,自二十六度至四十度,偏東自四十二度至六十度。西北多山,北地尤高,餘皆平坦,民皆穿河灌溉。海濱廣斥,卑濕而熱。山亦磽確,無草木。惟出馬、驢、駝、羊、鼠,各多異種。又產瓜、豆、麻、煙、薑、鴉片、綿花、乳香、阿魏、甘棗、百果、大黃、硝、硫磺、鐵、鉛、銅、鹽。道光四年,地大震,山崩,大邑遂多荒蕪。
白西亞,本古國,民昔居山內,與他國無往來。周朝時,有巴比倫國攻擊猶太人,虜之。陳高祖永定二年,白西亞朱魯士王,陷巴比倫都,釋猶太人,厚送財帛,再建神殿,而阿西亞各地皆服之。其子又強陷麥西等國,恣其暴虐,國人廢之,別擇立賢明之大利阿王,出兵西方,據地益廣,降地中海各島,與東北遊牧之徒戰,敗退。其子悉實,又攻據希臘所屬之馬基頓地,王歿,國為將軍所分。及北宋時,羅馬人慾占其地,與白西國戰,屢年不克而退。於東晉穆帝時,羅馬之君議和,以五部讓白西國。白西王又奪印度各國連界之亞拉地,於齊武帝永明元年,與匈奴盟,遂廣擴土地,自地中海延及印度,雖羅馬君亦畏之。唐太宗貞觀元年,羅馬軍突破其國,而亞拉之回王穆哈默,亦攻敗白西,殺其君,強百姓歸回教,不服者誅之。白西國昔奉星宿太陽,自太宗貞觀九年,始歸亞拉回教。至南宋間,五百八十四載,無所變易。及宋理宗二十五年,元太祖起蒙古,逾蔥嶺西征,盡降其地,封其婿賽馬爾罕為王,駐阿母河西北,以遙轄之。至明洪武時,賽馬爾罕王,興師而南遍陷其地,盡有西域,亦奉回教。及賽馬爾罕王沒,大軍亦旋,留諸酋長分鎮各地,土耳其人乘間據白西國。正德間,復歸蒙古。雍正元年,屢與土耳其、峨羅斯兩國結怨。白西人素勇,但性反復無常。乾隆元年,有蒙古王霸那得者,以本國地微,遂侵五印度,奪其財帛,降其百姓,性酷貪,境雖廣。歿後,白西國遂分為四,各鄰國亦奪其土地。峨羅斯兵之在界者,屢擊敗白西人。道光六年,讓裏海邊地。後白西民又殺峨國公使,割其王之鼻耳。今王於道光十四年即位,受峨羅斯之命,攻喜拉城,此地向屬五印度,英軍擊退之,峨羅斯因講和焉。其國各有土酋分封,本蒙古之宗室,常反側不安。
其產宜麥,宜瓜果,多馬。其民貌美,女幼甚麗,逾二十餘歲,遂成老醜。俗尚奢靡,惟利是圖。其屋外樸內華,其人外謙內詐,頗聰明,有豪氣,能詩文,多尚回教,喜拜太陽、火焰。多出外國貿易。好美其須,乘良馬。家家有浴室,甚整飾。語多亞拉音。與土耳其國為仇。製造最巧者,花氈搭膊布。美兵器,嵌以金銀並磁器。其民不善通商,故船赴海口者少,亦無土產運出。
其城邑最北者,曰治耳文城。在裏海西,與峨羅斯交界。平坦,多五穀。有油泉自土湧出,每日得油千斤。有自然火,由淵上炎。五印度敬火之人,爭赴此拜之。裏海之巴古海口,可通商。
裏海之西,曰其蘭部,甚豐盛,出蠶絲,多果木。水土惡,有瘟疫。南有溜山,路狹難通行,其都會曰勒悉城,居民六萬。大埠也在裏海。
北部之東,裏海之南,有馬撒得蘭部,出米穀。巴佛居民四萬,亞末居民三萬。阿士搭拉巴部,四面雲山,麗景如畫。
西北之部曰亞得比安,與土耳其峨羅斯交界,四面皆山,即古之他必城。極廣大,地豐五穀,並日用各物。多耶穌之教,又有大城曰以利文。
哥拉撒,與西城白西亞國交界。地甚廣,有鹵野。其都曰墨設城,居民五萬。
以拉部,西連土耳其亞拉等國,地多磽,而產穀頗盛,農皆守分。其北方有新立都曰得希蘭城,居民五萬,大半駐兵,冬來夏去,以免瘟瘴。其王嚐駐此,以拒峨羅斯。其古都曰以土巴含城,百年前,居民百餘萬,今荒廢。其海口曰布悉,有貿易,無戰船。
注斯部之示拉士邑,山川秀麗,距此百餘里,有古城。
其王專威好殺,傲視他國,侍衛二千人。其都周圍,以萬騎環之。其遊牧者各有首領,戰即召之各省所部,以隨陣各營,增至十五萬及二十萬人,皆烏合易散。近請英人及佛蘭西人,訓練其兵,仿歐羅巴軍令陣法,以拒峨羅斯,然猶不能敵焉。政酷而餉重,故富戶甚鮮。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