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國圖志/卷034
卷三十三 ◄ | 海國圖志 卷三十四 |
► 卷三十五 |
◎小西洋〈(東北南三利未亞共為此卷)〉
[編輯]○東阿利未加洲
東阿利未加洲,濱臨因裏阿海東。自海岸以至西域,寬約五六百里不等。南自含摩那司,北至阿匽,海岸環繞,計長三千里。北廣南狹,內有路巴達大山,其橫縱起伏,長竟海岸。河二,路菲尼河,由摩新彌葵出海;匽彌西河,下流分四口出海。商舶以歸,爾厘麻尼河口為最。土番麵黑,頗工技藝。千五百年〈(明宏治十三年)〉間,葡萄亞人由兀賀峽至此地墾辟。南隅海岸,拒絕外人。故其中部落若干,酋長若干,甲所轄何地,乙所轄何地,幅員戶口,政事教門,均未能悉。南有含摩那司、英漢門、蘇華臘、麻尼加、摩加蘭牙、摩新彌葵六部,俱葡萄亞所轄。北有山危麻、摩匽二部,阿丹所轄。
含摩那司,東界海,西界曠野,南界加富臘厘阿,北界英漢門。東阿未裏加洲之南界,即由此而起。
英漢門,東界海,北界蘇華臘,西南俱界含摩那司。地卑濕,水土惡。土番三千,獷好鬥,有葡萄亞炮台守兵百五十。產顏料、象牙、黃蠟,歲值不下十萬棒。又船載人口,售於摩新彌葵,輒十餘舟,每舟四五百口。
蘇華臘,東界海,西界麻尼加,南界英漢門,北界摩嘉蘭野。濱臨海岸,灘沙日漲,非小艇不能登岸。土番是加付臘黎阿種類,常懷利刃,不受約束。葡萄亞初至,本一大市鎮也。造築炮台,以禦土番。土產金及象牙,皆由染彌西河運至交易,今則改運莫新彌葵所屬之歸爾厘馬尼河口,昔日市埠倏變窮鄉,海舶間至,亦止棉花粗貨。
麻尼加,東界蘇華臘,西界曠野,南界含摩那司,北界摩加蘭野。葡萄亞人於千五百六十九年〈(明隆慶三年)〉,率師奪據,築炮台,開埠市,採金礦。金雜山石中,取之竭力,而產不旺。惟銅、鐵、象牙與販賣人口交易甚大。
摩加蘭野,東界海,西界曠野,南界蘇華臘,北界摩新彌葵。土番麵光黑,厚唇鬈髮。兵惟弓矢,無火器。聞其地前即摩諾摩達巴國,新摩其首部落也。後因割裂,各霸一方,其酋占牙麥臘者,即麻臘威湖之盜,據新摩部落,自稱曰歸底威。
莫新彌葵,東界海,西界曠野,南界摩加蘭野,北界山維臘。葡萄亞所轄地,此為最大。近海岸六島並屬葡萄亞。摩新彌葵部落,在歸爾厘麻尼河口之上。道路雖坦,水土頗惡。然葛〈(葛,衙署也)〉之華麗,甲於阿未裏加洲。所設稅口、公所,墉垣宏敞,近有坍損。貴人傔從,服飾都麗,佩帶多飾以金。居此者,葡萄亞人五百,阿丹人八百,土番約六千,黑番千有五百。炮台不甚堅,可禦海賊,難拒大敵。歸爾厘麻尼,為國中大市鎮。赤金象牙,販賣人口,均由匽彌河運至。市埠鱗次,近因英吉利奪得達溫峽與毛厘底敖司二處,阻販人口過境,故市減大半。然每年運回葡萄亞者,尚不下四千口。厥淩島在其對岸,舊無人居,葡萄亞人開辟其地,遷莫新彌夔之人居之。與馬那亞司加大島相近,常被其劫奪。歸阿臘島,亦葡萄亞市埠。孟麻沙島,膏腴,產糖與五穀。般麻島、匽西脈島、孟菲阿島,陸產固豐,其海中尤多珊瑚。以上皆葡萄亞所轄。其貿易以匽西墨島為最。有炮台,設兵二百三十。幾利斯底匽人五百,番奴二萬一千八百有奇,土番約萬人。產蜜糖、黃蠟、顏料〈(以上六國皆屬葡萄亞)〉。
山維麻,東抵海,西抵曠野,北界阿匽,南界莫新彌夔,葡萄亞始至其地。向是蘇恢裏西人所據,今則分而為三:南隅腹地為牙爾臘人所奪,牙爾臘者,阿邁司尼阿國中土蠻也;南隅沿海諸岸,則為阿丹所奪;北隅有麻雅諾沙大部落據之,拒絕歐羅巴,不通往來。千七百七年〈(康熙四十七年)〉,有英吉利之船戶駕三板船,登岸探訪,被羈不返。由洋面遙望麻雅諾沙部落,半屬茅舍,半屬高大石墳,工作華麗,故歐羅巴人謂之埋人城。墨臘瓦者,麻雅諾沙之部落,貿易鱗萊,亦一大市鎮也。
阿匽,東西抵海,南界山維麻,西北界阿邁司尼,西南抵曠野,為東阿未裏加盡處。北岸對海,即阿丹地。阿匽土番種類甚雜,地盡沙石,土燥不宜播種。北多山阜,所運出土產除香料外,莫識何物。麻馬臘亦一小部落,每年一會,所產香膠、沒藥、乳香、赤金、象牙。諸貨畢至,商賈雲集。阿丹所貿易之香膠、香料,大半由此購去,並聞內地運出者。距麻馬臘二十日程,殆產自牙爾臘地也。阿匿爾在阿匽西北,與牙爾臘毗連。首都曰西臘,本阿匽舊地。俗奉馬哈墨教,常與阿邁司尼阿爭鬥,日久兩憊,各自分理。西臘貿易蕃庶,竟為阿邁司尼所奪。由此再進則皆山野,內有任尼羅國。遇新酋立時,即屠其舊酋媵妾大官,取血以飾宮室。〈(以上二國皆屬阿丹)〉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東亞非利加,惟葡萄牙國開新地。其西北之方,被回回所據。其海邊最低,到處稠林。所有人類,烈性野心,近於禽獸。其山內有藥材,以及金沙。其葡國之權現衰,兵微將寡,以買人口為要,又將其奴送到廣東、奧門、內地。族類狡戾猖獗。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其葡之要地曰所弗剌、摩散北兩邑,其回回之城,稱曰墨林他。雖其海邊長九千里,但無文學之士巡曆紀載,故其情形難詳。
東大島,稱曰馬大狎甲,出南極自十二度至二十六度,長八百四十里,闊二百二十里。其中一帶高山,嶄岩險,溪瀑飛流,其山谷中多蘇木、高竹、橙核等樹。平地水澤,風景甚好。居民二百萬丁,頗向化。道光年間,島君延英國教師,勸民向學,文藝大進,多信服耶穌之教。王忽被王後毒死,驅逐善良,而招其匪類。其佛蘭西國官,務開新地,亦無效而退。
其東方有英國之島,稱曰冒勒突。周圍四百五十里,出白糖等貨。每年運進者,價值二百七十萬銀兩,凡所運出者百萬兩。
佛國據捕耳木嶼,居民九萬七千二百丁。出白糖、珈琲、丁香等物,每年價銀百八十六萬,但無停泊之港,每遇狂風,船難避壞。其三島外還有群島,多椰子。
○北阿利未加洲四國〈(即《職方外紀》之馬羅可國、弗沙國也。古分二國,今分四國為佛蘭西藩屬)〉
阿利未加洲之北四國,曰摩羅果,曰阿爾尼阿,曰都尼司,曰特厘波裏。四國同區,統而名之曰麻馬裏。南依大山,北濱地中海,地狹而袤長。東界伊揖,西界阿蘭底海,計長二千里。南抵阿臘特斯山,北抵地中海,計寬自五六十里以至百餘里。阿臘特斯山,自東自西,長與麻馬裏等。最高之峰,千有三百丈,其餘小峰,四五百丈,均在麻馬裏之境。山林深密,終年積雪。四國土番,皆麻密種類,容貌風俗,四國皆同。當國勢盛時,文教與額力西相等,武功與意大裏爭雄。兼取得大呂宋之西棲島,商埠雲集,既強且富,名著海邦。何期盛衰靡常,四國均為意大裏亞所滅,既又為回教之阿丹侵奪,設立加裏甫統轄之。駐兵加爾灣,悉令改從回教之馬哈墨教。毀其書籍,愚其耳目,並隔絕他國,不許往來。垂二百餘年,聲教埽地,竟成野蠻,頑蠢幾不可問。後值阿丹衰弱,各國始自為主。既而阿彌尼阿、都尼司、特黎波裏三國,旋為都魯機所滅,分設總理之官,在阿爾尼阿者曰尼,在都尼司者曰彌,在黎波裏者曰巴劄,遂均為都魯機屬國,屯兵鎮守。是時土人分三種,曰摩羅,即都魯機之人;曰阿丹,即回教之人;曰土番,即山谷土著舊人。摩羅踞城邑,嗜鴉片〈(採取本地所產麻依法配製,亦曰鴉片)〉;阿丹之人,則遊牧遷徙,以氈帳為廬舍;其本地土番,多在阿特臘斯山,岩居穴處,銃獵為生。然都魯機之兵,皆無賴橫行,動輒戕官,盜劫四出,居民鹹罹荼毒。惟摩羅果一部,未被侵奪,謹守疆域,其王亦勤政自強。都尼司、特黎波裏二國,近亦復國自王。惟阿爾尼阿染都魯機之俗,專掠歐羅巴各國商舶,惟被彌利堅、英吉利二國之船所敗,既又劫佛蘭西商船。佛蘭西遂起兵搗其巢穴,設兵分守。然其人皆賊,很難與耦居,故佛蘭西之兵,近亦退居海口。
摩羅果國,為麻馬裏極西之地,在阿特臘斯大山之後,幅員二十九萬方里,人戶千二百萬口。土沃產豐,惟達非裏部落較瘠。其國舊通聲教,後王無道,遂為阿丹所奪。王既降為部酋,愈恣昏亂,所屬兵亦如禽獸。垂二百餘年,遂成野人。近日復國,仍以摩羅果為國都。新王力革汙俗,政事文學日漸起色。惟所行律法,仍用回教。且未設議事之官,臨事倉猝裁決,並無舊章。骨肉時思篡奪,故叛謀迭見。護衛兵五千,與操防之兵,俱無紀律。田賦什而征一,牧畜二十而征一,歲得稅餉銀五百萬員。領大部落二,小部落五十。
摩羅果,東界阿爾尼阿,南界沙漠,西界海,北界地中海。領小部落二十有六,產杏仁、羊皮、象牙、蜜糖、黃蠟、樹膠。
緋司部,東界阿爾尼阿,西界摩羅果,南界阿特臘斯山。領小部落二十有四,產大呢、地氈、綢紗、手巾、帽。阿爾尼阿國,古時謂之盧彌尼阿。縱七百里,橫自五十里至百五十里,戶二百萬口。舊與摩羅果同俗〈(可證古亦屬於馬羅可國)〉,迨阿丹奪國,悉改回教。二百餘年,全失本性,蠻頑無知。土尚肥美,宜播種,山林柏橡叢茂,而習俗遊惰,半多荒棄,以劫奪為生涯。又為都魯機所據,設呢官以董其事,有鎮守兵萬五千。隊伍皆無賴,不知王法,竟有絞死呢官,自擇同伍驍勇代之者。土番之海寇亦自立一王,專劫海舶,所獲資財,半歸頭目,半自裱分。至千八百十五年〈(嘉慶二十年)〉,始為彌利堅、英吉利船擊敗。旋有佛蘭西船被其虜劫,人貨俱盡。佛蘭西於千八百三十年〈(道光十年)〉起兵搗巢,殲厥渠魁,盡有全國。設兵三萬,防守其地。然腹地皆阿丹種類,常懷仇恨,故佛蘭西之官兵,近日退居港口,不屯內地。
阿爾尼阿,東界都尼司,南界沙漠,西界摩羅果,北界海,在都尼司之東北,幅員二十四萬五千方里,戶口二百萬名。領小部落五十有八,產羊皮、香料、蜜蠟、羊毛、紗呢、果實、珊瑚。
都尼司國〈(《職方外紀》作弗沙國)〉,在阿爾尼阿之南,東界特黎波裏,南界沙漠,西界阿爾尼,北界地中海。地勢平坦,宜播種。且北隅沿海,小島百餘。較之阿爾尼阿,疆域差小。舊都於加尼達,近歐羅巴洲之南岸,互市甚盛,不亞於意大裏。後為阿丹奪國駐兵,加爾灣、都尼司二部,勒改回教,盡失舊俗,榛狉無知。迨至千六百年〈(明萬曆二十八年)〉,又為都魯機所據,設彌官以理政事。兵卒橫行,官受挾製,民罹荼毒。近日酋長,遂背都魯機而自立,改都於都尼司,悉除虐政,與國人更始。以土番頑蠢,廣采才智,凡歐羅巴人,稍有才識者,雖微賤皆加任用。立規條,判曲直,約束番眾,法度漸可觀。幅員七萬五千方里,戶二百萬口,領小部落二十有一,產絨綢、嗶嘰、番鹼。
特黎波裏國,在摩羅果之南,東界伊揖,南界沙漠,西界都尼司〈(亦古弗沙國境)〉,北界地中海。域內多山,惟北隅沃壤。然所產不贍於食,仰資鄰國。其人先受愚於阿丹之回教,嗣受虐於都魯機駐防之兵。後有巴劄曰哈彌者,設謀備宴,邀其兵目三百會飲,伏壯士禽縛誅之,並盡屠其兵黨,即自立為王,仍都於特黎波裏。都魯機衰弱,不能征討,從茲不屬都魯機。哈彌約束部卒,除虐蘇困,招徠歐羅巴技藝之人,教導土番。近日之王寬厚儉節,通好各國,外攬賓客,內化愚頑,較摩羅果等國政事尤整飭。領大部落二,小部落三十有三,幅員二十一萬五千方里,戶百萬口有奇。
特黎波裏,東界伊揖,南界菲山,西界都尼司,北界海,領小部落二十四。產呢紗、地氈、橄欖、金沙、象牙。
菲山,北界特黎波裏東南,西界沙漠,在特黎波裏之南,領小部落九。
○重輯〈(原無今補)〉
《職方外紀》曰:厄入多,近地中海一帶,為馬羅可國〈(即摩羅果國)〉與弗沙國〈(即都尼司國)〉。馬羅可地分七道,出獸皮、羊,皮極珍美,蜜最多,國人以蜜為糧。其俗最以冠為重,非貴人老人不得加冠於首,僅以尺布蔽頂而已。弗沙地分七道,都城之大,為利未亞之最。宮室殿宇,極其華整高大,有一殿周圍三里,開三十門,夜則燃燈九百盞。國人亦略識理義。厄入多之西,為亞非利加,地最肥饒,易生,一麥嚐秀三百四十一穗,西土稱為天下之倉。馬邏可之南,有國名奴米弟亞〈(即南阿未利加土番)〉,人性獰惡,不可教誨。有果樹如棗可食。其地有小利未亞,乏水泉,又千里無江海,行旅過者,須備兼旬之水。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亞非地中海邊各地,古時歸羅馬國為藩屬,嗣後蠻夷侵之,而東方回回又侵其地。然其居民勁悍,專在地中海劫商船,三百年來驚害各國,故佛蘭西起水師渡海,以討其罪而取其邦。其地名亞利額,居民三百萬人。佛軍奮威交戰,大敗回回人,自後設兵駐防,賦額悉準經製。其回回族暫退沙野,心懷仇怨,不時飛馬而出,挺戟攻擊。故佛國終年嚴兵防堵,保障封疆,國費最耗。然佛國誓服蠻夷,終不肯棄其地也。
吐匿回回在海邊,長三百里,有十萬丁,卻已向化。織布、經理安分。每年運麥穀、橄欖油出市。
特利破裏,在沙野中間,四圍沙漠,狂風四起,道路崎嶇。此內居民,皆以騎駝遊牧,剽掠為生。馬落可國,西北山地較廣,居民六百萬,地出蠟、藥材、南果。昔時其國兵船,四海劫掠,獲人即行囚禁,使服回教。今已挫其銳氣,不敢出海也。至居民之規矩風俗,守其回教,執迷不悟。非崇其教者,不論何國,視之若仇。憚勤勞,好遊蕩。其衣以寬布纏身,首戴紅帽,以巾裹頭腰,插刀劍鳥槍。嚴氣端容,安坐不動,雖不飲酒食鴉片者,亦食麻葉,如煙可醉。嚴防閨閫,不許出門,出則蒙帕,惟露其眼。其女以肥為美,盡避靜幽,度日無事。所讀之書,稱為天經。禁食豕肉飲酒,通商不廣,銀錢罕得,男好騎射,藝皆精熟。
《地理備考》曰:北州地,屬佛蘭西兼攝者四國,一馬羅各國,在亞非裏加州之西北,北極出地二十七度起至三十五度止;經線自西二度起至十四度止。東至亞爾日耳國,西枕亞德蘭的海,南連薩阿拉沙漠,北界地中海。南北相距二千五百里,地面積方四十六萬七千七百七十里,煙戶六兆餘口。地勢由西南而東北,亞德拉斯山橫亙其中。砂磧居多,田少而腴,饒穀、果、蕃、駝、馬。土產銅、鐵、錫、蠟、窩宅、綿花、熟皮、木料等物。河之長者曰木祿亞,餘河次之。四季溫和,夏季酷熱,海風解之;沙漠薰氣,峻嶺蔽之。汗位相傳,人奉回教。國分六部,一馬羅各,一非斯,一蘇斯,一達拉合,一達非勒,一西日美塞。國都昔在馬羅各,今則遷於非斯部。其貿易尤盛者,乃馬羅各部之磨加多爾城也。土人與天方國人貿易,皆結隊而行。
亞爾日耳國,在亞非裏加州之北。其國土在北極出地三十二度起,至三十七度止;經線自東七度五十分起,至西四度三十分止。東至都尼斯國,西連馬羅各國,南接薩阿拉沙漠,北界地中海。長二千一百五十里,寬一千八百里,地面積方二十四萬九千三百里,煙戶二兆五億餘口。岡陵絡繹,東南尤甚。峰巒參天,冰雪凝積。沿海陡坡險峻,不易登臨。河之長者曰支裏弗,曰瓦低,曰的。田土極腴,人惰耕種。沙漠遼闊,土產金、銀、鐵、錫、礬硝、珊瑚等物。地氣溫和,人安物阜,惟多地震之患。國無君長,昔歸土耳基亞國兼攝,今屬佛蘭西國統轄。奉回教,少技藝,鮮貿易。國分六部,曰亞日爾,曰岡土丹的納,曰馬斯加拉,曰的德利,曰薩布,曰卑北耳其。都城在亞日耳,建於山坡之上,樓台峻疊,風景相稱。其通商衝繁之地,一西的非盧至,一薩爾日,一德內斯,一摩斯達科寧,一布日亞,一波科那,一岡士丹的納。
都尼斯國,在亞非裏加州之北。北極出地三十二度起,至三十六度三十分止;經線自東五度起,至九度止。東至的黎布裏國,西連亞日耳國,南接沙漠,北界地中海。長千五百里,寬八百里,地面積方五萬五千五百六十里,煙戶二兆八億口。少岡陵,多沙漠,河濱膏腴,餘地焦燥,沿海舄鹵。河之長者曰美日爾達,湖之大者名曰盧德亞。土產銀、銅、錫、蠟、水銀、鹵砂等物。獅、象、猴、獐、山狗、野貓,結隊成群。地氣濕熱,人物富庶。王由眾舉,而請命於土耳基國。奉回教,少技藝,然在此州尚為禮義之邦。商賈輻輳,內地尤盛,亦結隊而行。國分二部,一的裏幾亞,一達拉幾斯。都城建於湖濱高阜,街狹屋卑,惟宮殿廟堂頗峻麗,其通商多在海濱。
一的黎布裏國,在亞非裏加州之北。北極出地二十四度起,至三十四度止,經線自東六度三十分起,至二十六度三十五分止。東至厄日度國,西連都尼斯國,南接薩阿拉沙漠,北界地中海。長四千里,寬二千五百里,地面積方二十五萬里,煙戶二兆五億餘口。少山陵,多沙漠。其的內河貫徹於中,地甚膏腴。產穀、果、皮、羽、蠟、綿花、硫磺、滑石、丹參、金沙,山禽野獸,蕃衍成群,尤多猛獸毒蟲。晝暑夜寒。王位相傳,仍請命於土耳基國。奉回教,少技藝,貿易結隊而行。國分四部,一的黎布裏,一巴爾加,一非山,一亞達美。都城建於海濱,屋宇壯麗,街道闊直,五方輻輳。其通商衝繁之地,一名勒波達,一名美蘇拉達,一名奔加西,一名達爾內。
《地理備考》曰:北州之地隸大呂宋國兼攝者,一修達國,在馬羅各國日巴拉大海峽之東北,金城湯池,煙戶八千餘口。泊所不穩,貿易甚微。一北農的威勒斯,一亞慮塞馬斯,一美黎辣,皆城池堅固。一加那裏亞斯,其亞德蘭的海之西北,有島二十,其大者曰德內裏島。濕熱磽瘠,樹林稠密。產酒、果、糖、蜜、黍、麥、豆、薯、絲、材木,泊所穩便,貿易繁盛。其巴爾馬城,在加那裏亞島中,田土膏腴。德幾塞城,在蘭塞羅德島中,有火山。
《外國史略》曰:亞非利加州北方,延地中海曰巴八里。北極出地自二十八度至三十六度,偏西自十一度三十分,偏東及二十七度十二分,闊千餘里,長六千六百里。西有高山,連及地中海。土平坦,少樹木。藉井灌田,沙鹵難耕。
一曰馬鹿國,亦作馬羅可,本州極西北之地。廣袤方圓萬三千里,居民八千五十萬口。南及曠野,北及地中海、危押達海峽,東及大西洋海口,連佛蘭西國。山嶺連延,極高者千二百丈。內地膏腴,多螞蚱害稻。海邊沙地,亦出五穀、杏仁、棗、油、樹膏,亦有礦出金、銀、銅、鐵。民多摩羅人,與亞拉國之回族,猶太國之農夫,皆西班亞驅來此地。人多黑面,奉回回教,與天主教之徒戰,故西班亞人見即虜之為奴,或被巡海船劫賣為奴,近始禁止。地產皮裘而無布,民好牧牛羊,不務農。馬駿而少,故價昂。駝高有力,每年載出土物,約二萬駝,而運入金沙、駝鳥、翎、象牙、奴婢。皆與亞拉回人及印度人,由海通商,價銀約二百萬圓。地中海兩港口,大西洋海濱三口。遇西洋船至,約束甚嚴。且回教輕傲外國,故貿易不興。國分三大部,一馬鹿,二非士,三他非勒。又分各小部,南邊尚有土酋,自據小地。
此國自操全權,政令甚酷,草芥百姓,奴視臣下,上命是聽,下不敢怨。無議事之官,國王任意出令,無敢諫者。各部設總兵稅賦官,每年收餉約四百萬員,內三十三萬圓為各西國商船所給,以免馬鹿海賊之擾。軍士萬五千,雙桅師船二,戰艇十,各地炮台二十四,英人昔據其北海一邑,旋即棄之,今惟佛蘭西國尚據海口數城,以為防禦。其都城曰非士城,居民八千。曰米貴城,居民五千。曰馬鹿城,居民三萬。此皆國主所駐,在高山之下。其君安逸,生子與民養之,十二歲乃回宮。
一佛蘭西藩屬地,曰押額國,一作阿爾尼,一作亞爾日。其疆域南及曠野,北及地中海,東連馬鹿,西接土匿,廣袤方圓四千二百里。古時此地極盛,商周間,猶太國氓所開墾也。漢時為羅馬軍所攻服,越六百年,遂自立國,嗣後亞拉回回據是地。晉高祖天福元年,有霸王創基,驅西班亞及摩羅之兵,於此地立國,垂數百年。自明正德以來及道光十年,賊匪屢掠商船,戮殺殘虐。英吉利、荷蘭、西班亞、佛蘭西等國,迭轟其炮台,壞城燒船,仍為海盜,肆劫如故。佛國因調大軍攻擊賊巢,遂據其國。民多遊牧,結黨抗違,殺掠佛兵。佛國再調兵深入沙地,麋餉勞師,數年仍肆焚掠。道光二十四年,與馬鹿一戰,獲大勝,海盜乃戰栗。佛國設將軍鎮守是國,其守護兵士七萬,帑費重大,惟管其城池,其郊外之遊牧,仍不順也。產物惟棗,佛國招集外氓來墾,但畏亞拉,不敢耕其田。此地昔分四部,今佛國所據者,一押額城,周十里,北極出三十度四十七分,偏東三度四分,居民二萬三千餘,自佛兵據後,回教他徙。一阿蘭城,周二十里,居民昔屬是班亞,今順佛國命貿易。一破那城,及君士旦古城,距亞額東六十五里,居民二萬。特米新邑,居民一萬。山南地皆遊牧,不歸佛國管束,惟商賈深入曠野,與遊牧貿易。
一曰土匿國,亦作都尼司,其域南及曠野,北及地中海,東連地陂裏,西與押額交界。廣袤方圓三千四百里,居民三百萬。南方沙地多磽,西方田肥土茂,多嘉果,葡萄尤美。五穀蔬菜亦饒,驢馬尤健,歲出牛皮十萬張,羊毛二萬石。海邊珊瑚甚多,漁舟百六十隻。其民向為海盜,擾地中海。道光元年,佛國軍強平之,海賊盡斂。土耳基國,舊在此操權,軍士向多土耳基人。土耳基舊都,距海十二里,屋卑街狹,居民十三萬。改文邑,居民五萬,城內回回廟極壯。加他俄城亦繁華,曆二千年,今廢不興,每年餉三千萬圓,兵士約一萬五千。
一曰地陂裏國,一作特厘波裏,一作的黎布裏,在土匿之東,乃沙野也。廣袤方圓八千里,居民百五十萬,半為賊。地雖廣大,多沙無水,少物產。猶太人曾此貿易,後土耳基國調兵帥管之,約兵萬五千,大戰船一,小戰艇十六。國人本皆海盜,今佛蘭西平之。都城民二萬五千,附近多古跡。
《瀛環志略》曰:泰西人記非尼西亞故事曰:非尼西亞,古商賈國,夏以前西土人閉戶削跡,耕田鑿井,俯仰自足,老死不相往來。不見可欲,其心不動。有夏中葉,智者創舟車,貿遷有無,居積財貨,以此致富。西土名其人曰非尼西亞,譯言客商也。始居於巴尼斯的納海濱,後有立國於希臘者,曰德巴斯〈(詳《希臘圖說》)〉。希臘隘不能容,周厲王十年,有遷於地中海之南岸者,定都城於土羅〈(即今突尼斯地)〉更國名曰加爾達額〈(一作加大其)〉。時地中海南岸,荒穢未辟,人戶稀疏。非尼西亞人,出其貨財,建城邑,立市廛,墾田野,四方無業之民,群往歸之。益治舟楫,流通百貨,地中海南北兩岸利權大半歸其掌握,復跨海辟西班牙,建為藩部,國富兵強,一時無抗顏行者。越數十年而意大裏之羅馬興。羅馬初興,甚微弱,且不習兵事,加爾達額視之蔑如。地中海有二大島,曰哥爾塞牙〈(一作可耳西加,又作郭土喀)〉,曰薩丁〈(一作沙力尼阿,又作撒地尼,又作撒下)〉,皆附近羅馬。加爾達額據之以逼羅馬,羅馬不敢爭。又西治裏島〈(一作西基利,又作西西裏亞),與羅馬南境相接,本屬羅馬。加爾達額以兵力強奪之,羅馬亦不能取,由是益驕。
周顯王年間,額力西之馬基頓王亞勒散,得以大兵伐波斯,遊兵至加爾達額,攻破土羅,屠八千人,國幾亡。從此聲威頓削,而羅馬日益強。先是羅馬習陸攻,不習水戰,加爾達額勝則進攻,失利則張帆揚去,羅馬無奈何。加爾達額有戰艦穿漏,拋泊海岸,羅馬得之仿其式,三月而造成百艘。有義略都者,講求駕駛之法,簡勁卒練為水軍,往來海道日益嫻熟,由是與加爾達額為敵。加爾達額嚐侵羅馬,虜其將勒孤羅,檻送羅馬營,請易俘囚。羅馬帥惜其才,將許之。勒孤羅張目叱之曰:亡羅馬者諸君也,出戰被俘,本國從無救贖之例,乃欲以一人壞國法耶。毅然反敵營,大罵而死。羅馬軍人人雪涕,勇氣百倍,加爾達額敗績遁去,遂奪回三大島。
加爾達額有夙將阿彌利加,與羅馬血戰數十年,稱為能軍。有子曰漢尼巴一作阿尼己爾)〉,幼敏慧,嚐詢父以兵法。父戲之曰:爾能矢誌滅羅馬,當授爾。漢尼巴即設誓於入必德爾之前〈(古時各國所奉宗祠之神,未詳何時人)〉,阿彌利加悉以韜略授之。漢尼巴既長,謀勇過之。伐羅馬屢奏捷,年二十五拜為大帥。合西班牙之兵,大舉伐羅馬。登舟慷慨,酹酒海中曰:不滅大敵,有如此水。師抵羅馬南境,破其邊城,乘勝急攻,銳不可遏。羅馬四戰四北,南境諸城皆陷遂。渡厄伯落河,越比勒鈕阿比斯峻嶺,長驅直進,勢如風雨。羅馬屬部西拉古薩亦叛,附加爾達額,羅馬大震。羅馬大帥發比約馬西摩與眾謀曰:虜氣方盛,難與爭鋒,客兵利速戰,宜堅壘以老其師,而別以奇兵襲其後。乃閉城拒守,為卑辭以緩攻,而遣別將馬爾塞羅,收復古西薩拉城。因伏兵邀其歸路,又遣西比揚潛以舟師渡海,襲其國都。漢尼巴方與羅馬軍相持日久,食垂盡,聞都城警報,急引兵回救。發比約馬西摩率勁兵潛躡之,而馬爾塞羅伏奇兵突出邀擊,漢尼巴前後受敵,兵大潰,死傷山積。棄輜重,登舟急發。西比揚偵其將至,率舟師邀截於海中,焚斬殆盡。漢尼巴以單舸遁,乞援於西裏亞〈(一作西利亞)〉。西裏亞者,亞細亞大國。時希臘諸部為羅馬所困,亦求救於西裏亞。西裏亞王帥師救希臘,為羅馬所敗,狼狽東走。羅馬軍踵至,圍攻西裏亞,破之。漢尼巴仰藥死,希臘諸國皆降於羅馬。由是加爾達額,孤立無援,屬部多離畔。自知亡在旦夕,顧以夙稱大國,恥於納款。漢景帝十年,羅馬以大兵伐加爾達額,圍土羅都城。土羅堅守不下,截婦女發為弓弦,羅馬軍死者千餘。羅馬有大將,冒矢石進攻,城將陷,加爾達額闔城舉火自焚。羅馬毀其城為平地,因分兵略定海南諸部,復回兵急征西班牙。西班牙亦降,非尼西亞遂亡。
○南阿利未加洲各國
南阿利未加,三面濱海,一面界斯溜墨爾大山,華語雪山也。山自西而東,與海岸齊長,峰高千仞,四時積雪。南阿未裏加諸山,無出其右。地分三國,山之南曰兀賀峽,今屬英吉利。山之北曰磨舒阿那,山之東曰加付臘厘河,二者亦各有王。土人有六種,一英吉利,一荷蘭,一和鼎圖,一磨舒阿那,一加付臘厘河,一摩耶斯滿。六種中,惟摩耶斯滿居於斯溜墨爾山谷中,無頭目,類野人。其河皆發源斯溜墨爾山,其南為岡都斯河,南流由蘇加部落出海。東則額利霏矢河,東南流由麻哈爾斯出海。北則阿蘭治河,環繞山麓,轉曆正西曠野而注之海。其加富臘厘阿之地,尚有數河,未詳源委。
果羅裏,東界加富臘厘阿,南西俱界海,北界斯溜墨爾山。山鬥出海中,時有回風,舟行危險。本名曰阿付丹北司峽,華言暴風山也,嗣西洋改其名曰兀賀峽,言山峽情景可觀〈(源案:東方語先能後所,西方語先所後能,如飲酒曰酒飲,登山曰山登。故不曰兀賀峽,而曰峽兀賀也)〉。峽長五百八十里,廣二百餘里,平蕪半沙石,無青草,依山濱海,夾岸茂林,大田多稼。峽達稔其首部也〈(此亦當雲達稔峽,西洋語倒耳)〉,依峽建城,始自荷蘭。先得因裏阿海岸,知此地堪為市埠,於千六百五十年〈(順治七年)〉,創築峽達稔,設官鎮守。增戶授田,商舶輻輳,始成樂土。英吉利於千七百九十五年〈(乾隆六十年)〉,率師爭奪,荷蘭以兵拒退之。不數載,英兵復至,連戰竟奪峽地。土人三種,一英吉利,一荷蘭,一和鼎圖。英人多居峽達稔,近闢地於額利非駛河之左右,歲被水潦,舍田業商,已成市鎮。荷蘭人分處四鄉,田地寬闊,爭界請丈,啟訟行賄。其官徇情偏斷,專嗜膏粱。凡農事牧畜,委諸和鼎突,故爭訟不息。東近斯溜墨爾山,兼練武事,以防摩耶斯滿野番,故此方荷蘭素稱矯勇。和鼎突即果羅裏之土番,服役於荷蘭。半奴半佃,不辭力作。人將死,先攫其髒腑燎炙而食。疾走善射,能逐奔獸。以硝皮織席,造弓鑄刀為業。喜歌舞,不信教門。領小部落七十九,幅員十二萬方里,戶十五萬口。其首部曰峽達稔,為歐羅巴人流寓之所。背倚特步爾山,高三百五十八丈,其峽東西通衢,產酒、沉香、牛、羊、獅、豹之皮、牛角、象牙、獨角獸牙〈(原本無部落)〉。
莫舒阿那國,又名彌珠阿那,東界加付臘裏阿,西界曠野,南界斯溜墨爾山,北界馬路魯司。在果羅裏與斯溜墨爾山之北,其首部曰古裏查尼城,即國都也。宏麗甲於阿未裏加洲,風俗半農半牧,技藝精巧。廬舍內木外土,雕刻彩飾,外圍石垣為牧畜之所。女司耕,男司牧。惟王及酋長之妻妾,始免勞役。服長衣,飾以毛羽、珊瑚、珠寶。厚待外國,而與鄉鄰動輒爭鬥,不死不休。兼以劫掠為生,故不敢散處,惟聚居城郭與附郭之村莊也。土人見王,無貴賤之分,席地坐談,以煙為酬酢。頭目臨陣,以獸皮蔽兩臂,手持藤牌及箭,餘皆赤體交鋒。俗佻,嗜歌舞,禦人以口給。領小部落三十八,產銅鐵皮。
嘉富臈裏,在霏溜墨爾山之東。南界果羅裏,北界尼臘俄阿,東界海,西界莫舒阿那。自海濱至此,約二三百里,餘界裡數未考。土番有數種,曰丹母幾,曰蘇臘司,曰和倫頓氏司。狀修偉,膚紫色。女番差卑小,略似歐羅巴,惟眼黑而光較有神。俗無定處,不耕種,以遊牧為業。惟丹母幾與鄰近果羅裏一種,尚能傾銀熔鐵。若蘇臘斯和倫頓底斯兩種,惟多膂力,無他技也。其王之加常劄,畜壯兵萬五千,倘遇警急,則有少年兵十萬,故為鄰國所畏〈(原本無今補)〉。
摩耶斯滿山番本和鼎突種類,居於斯溜墨爾山谷,有如野獸,不耕種,專畋獵。登山驀澗如飛,見人即殺,尤喜歌舞,星月之夜,嘯躍達旦。春秋佳日,歌舞徹數晝夜〈(原本無部落)〉。
○重輯〈(原本無今補)〉
《新唐書》曰:自{艸拂}林西南度嶺磧二千里,有國曰磨鄰,曰老勃薩,其人黑而性悍。地瘴癘,無草木五穀,飼馬以稿魚,人食鶻莽、波斯棗也。不恥烝報,於夷狄最盛,號曰尋。其君臣七日一休,不出納交易,飲以窮夜〈(案:利未亞各烏鬼國,見史者始於此)〉。
《職方外紀》曰:更有一種在利未亞之南,名馬拿莫大巴者,國士最多,皆愚蠢〈(即山牙臘土蠻,見阿邁司尼國誌中)〉。氣候甚熱,沿海皆沙,人踐之即成瘡贘。黑人坐臥其中,晏然無恙也。喜食象肉,亦食人,市中有市人肉處,皆生齕之。故齒皆銼銳,若犬牙然。奔走疾於馳馬,裸身塗膏,氣膻甚。無文字,初歐邏巴人到此,黑人見其誦經講書,大相驚訝,以為書中有言語可傳達也。地無兵刃,惟以木為標槍,火炙其末,極銛利。性不知憂慮,若鳥獸然。聞簫管琴瑟諸樂音,便起舞不休。性樸實耐久,教之為善事,亦即盡力為之。為人奴極忠用力,視死如歸。遇敵直前,了無避畏。其俗不虜掠,不崇魔像,亦知天地有主,但視其王若神靈,亦以為天地之主,凡陰晴旱澇,皆往祈之。王若偶一噴涕,舉朝皆高聲應諾,又舉國皆高聲應諾,大可笑也。喜飲酒,易醉。所產雞亦皆黑,獨豕肉味美,為天下第一,病者食之亦無害。產象極大,一牙有重二百斤者。又有獸如貓,名亞爾加裏亞,尾後有汗極香。黑人阱於木籠中,汗沽於木,幹之以刀削下,便為奇香。烏木、黃金最多,地無寸鐵,特貴重之。布帛喜紅色班色,及玻璃器。又善浮水,他國名為海鬼。其亞毗心域屬國,有名諳哥得者,夜食不晝食,又止一餐,絕不再食。以鹽鐵為幣。又一種人,名步冬,頗知學問,重書籍,善歌舞,亦亞毗心域之類也。利未亞之南,有井巴番者,眾十餘萬,極勇猛,善用兵,無定居。以馬及駱駝乘載遷徙,所至即食其人,及鳥獸蟲蛇。必生命盡絕,乃轉他國,為南方諸小國之大害。
《海國聞見錄》:烏鬼國東北山與阿黎米亞相聯,向西南生,出坤申方大洋,何啻四五國之遠。其盡處曰呷,即中國支山入海盡處。曰表,表者,標也。佛蘭西曰呷,英機黎曰岌,皆順毛烏鬼地。是以紅毛甲板船,從小西洋來中國者,由亞齊之北麻喇甲之南,穿海過柔佛,出茶盤而至昆侖,自呷而東,至戈什嗒,自戈什嗒而東,至亞齊。其海皆呼曰小西洋〈(原本戈什嗒,當作戈什峽,又西南洋稱小西洋亦誤,蓋利未亞洲方為小西洋)〉。人黑白不同,皆西域裝束,長衫大領,小袖,裹頭,纏腰。國富庶,產寶器、生銀、洋布、丁香、肉果水、安息吧喇、沙末油、蘇合油等類。以金為幣,鑽石為寶。
源案:此所謂呷者,指暹羅南境之新嘉坡而言,計西南洋中新嘉坡為第一峽,南印度戈什嗒為第二峽,利未亞之大浪峰為第三峽。凡地之鬥出海中甚長,如登萊類者,所謂峽也。呷嗒皆即峽之別字。又案:賽馬爾罕者,元時封藩統轄蔥嶺以西各國,至明中葉賽馬爾罕已分十餘國,不盡為所屬矣。近日更全變為回國,若敖罕,若布哈爾,若愛烏罕,若巴達克山,若克什米爾等,凡十餘國。而《聞見錄》猶以古時賽馬爾罕統稱之,誤矣。至又以賽馬爾罕為噶爾旦之國,則誤中又誤矣。謂俄羅斯國惟限於西洋,而其與中國相首尾之東北萬里概置不提,皆疏舛之尤者。書作於雍正,判於乾隆八年,在新疆未服以前,故傳聞遙揣,舉一漏百,故刪節而辯正之於此。
《海錄》:妙裏士島,西南海中島嶼也。周圍數百里,為佛郎機所轄。凡大西洋各國船回祖家,必南行經葛剌巴至地問,然後轉西少北,行約一月,可到此山。無土人,其所居皆佛郎機及所用烏鬼奴,土產烏木。由此向北少西,行約半月有奇,謂之過峽一路。風日晦暝,波濤洶怒。寒雪飄零,六月不息。舟人戰栗,咸有戒心。其天氣與妙哩上迥別,過峽後至一島,謂之峽山,為荷蘭所轄。天復炎熱,但海闊風狂,波浪騰湧,舟行經此,遇風過猛,必須稍待風和而行。山亦無土人,唯荷蘭及鬼奴居之。土產梨及牛黃。有大鳥莫知其名,其卵大數寸。由此更北行少西,順風約七八日,復至一島名散爹裏。周圍約百里,為英吉利來往泊船取水之地。無土產,有英吉利兵在此鎮守〈(源案:此峽即《坤輿圖》之大浪山,在利未亞州極南境)〉。
又曰:鬈毛烏鬼國,在妙裏士正西,由妙裏士西行約一月可至。疆域不知所極,大小百有餘國。民人蠢愚,色黑如漆,發皆鬈生。其麻沙密紀國、生那國、加補五輦國,皆為蒲萄亞所奪,又嚐掠其民,販賣各國為奴婢。其土產五穀、象牙、犀角、海馬、牙橙、西瓜。
《海島逸志》曰:鴿島在西北之隅,和蘭甲板船數十隻,歲往通其祖家,必由此地停泊,更換舟工水手,裝下夥食,然後再駛。蓋其地當半途之間,華人在巴,有受其傭雇為舟人者,至此地必更和蘭人,華人暫處於此,配船而還巴,不令往其祖家。然甲板船來往,相傳來三去五,其來風水為順,隻有三月;往則水逆道紆,當須五月。又雲將至之處,有暗海,不見日月,舟行二三日始出,蓋天地之大,有不可思議者矣〈(即所謂大浪峰也,為小西洋利未亞極南之峽,凡船回大西洋者,過此曰過峽)〉。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南亞非利加地,為西洋人巡船來往,故知其形勢。其山麓深入海中,各船赴印度、中國,必繞之而駛,是以船隻往來不絕。其南方豐盛樹木花果,千態萬狀。其牧場廣延,五畜肥長,五穀亦運出售賣。又種葡萄樹,出甘酒。雨後溪山蒼秀,旱則沙漠不毛。其北方沙漠風起時,陰雲四合,黑氣滿空。在此地虎獅象兕馬鹿以及駝鳥,濯濯自在。又有黑面土蠻,穴居獵獸而食。其東方之類,則四肢百骸相稱,赳武勇敢。葡萄牙船初到此地,荷蘭見其形勢合宜,故涉重洋而開埔頭,墾田務農。且海風甚狂,浪疊千層,必得購料修船之地,是以荷國將本民移處內地,驅逐土人,或擒為奴。嘉慶十年,英兵船攻取此地。其城在南海邊高山之下,其居民大半荷蘭人。晝夜經營,各江澗河之處,皆建鄉里。但散處不相聯屬,多隔沙野難渡,又牛車多渴死,故英開新地在東界也,每與其氓交鋒相仇。其地袤延四方幾萬里,但居民六十萬而已。運入運出貨物,每年銀百萬有餘兩。別開海口,奉耶穌之教師,進其內地,以教化之。又西海中有一孤島,嘉慶年間,俘佛蘭西王拿破侖流諸此島。
《地理備考》曰:本州地為英國兼攝者,一為好望海角,即兀賀峽;一名大浪山,乃本州之要害也。在亞非裏加州之極南,緯度自南十度起,至三十五度止;經度自東十六度起,至二十六度十分止。東至加弗勒裏亞國,西枕亞德蘭的海,南接南海,北連可丁多的亞國。長約二千里,寬約一千里,分二部十二府。首城名加布,建於達勒、暨良二山之麓。屋宇廟堂甚壯,五方輻輳,地氣溫和。海口險阻,泊所不穩,為歐羅巴往來亞細亞船必經之路,多於此采辦水米食物焉。
一為塞拉勒窩內地,在本州之西,幾內亞國之中。少稼穡,多山岡林木,猛獸成群,地氣不和,弗便居棲。商旅每易中病,貿易多結隊而行。首郡名非裏城,設有總管衙門,附近皆受管轄。
一為哥斯達鬥羅,即金濱也。金砂豐盛,因以為名。田土膴腴,產穀、果、金石、棉花、藍靛、樹膠、白蠟、皮革,貿易昌熾。地氣酷熱。首部名加布哥爾蘇,設有總管衙門。
一為三達厄勒那島,在亞德蘭的海西南,緯度自赤道而南十五度五十五分,經度自第一午線而西八度九分。長四十里,寬二十五里,地面積方九十里。多山,少平原,地氣溫和。海濱尤瘠,內地膴腴。首郡名日彌斯城,設有管理衙門。此島實為有名之處,佛蘭西國君那波良者,殞命於此。詳見《佛蘭西國志》。附近各島,皆屬管轄。
一為毛裏西亞島,在印度海東南,緯度自赤道而南,二十度起至二十一度止,經度自第一午線而東,五十六度起至五十七度止,回環約五百里。地氣熇烈,尚可棲居,田土膏腴。首部名波爾多盧義斯,設有總理衙門。其塞舌勒共三十島,亞爾密蘭德共十一島,皆屬管轄。
《外國史略》曰:此州極南方為大浪山,英吉利藩屬地也。長約二千里,闊一千里,海濱周四百里。背山沿海平坦,內地漸高,其穀廣延,離海愈遠,愈多砂磧,無草木。產白礬、鉛銀,惟石鹽頗盛。最南天氣清爽,內地晝暑夜寒。高野陽亢,或三年無雨,人至喝死;及一雨,則又山野青蔥異常,花草奇麗。產牲畜、五穀、葡萄、羊毛、羊油、沉香、象牙、駝翎、樹膏等。民不農而遊牧,乳油為食,射獵為業。半係荷蘭人,耐寒暑,性樸實,厚待旅客,好遊曠野,常有數千人出界圍獵,與土族戰鬥。佛蘭西人在此植葡萄,所遷之英氓,在港口東邊開墾。土人曰合丁突,形汙性馴,不似林中野蠻,人形獸心,亦不似東邊之加非利、蘇拉等族,賊盜為業也。
葡萄亞人於明弘治間至此海峽,以為赴五印度國海路之標準,風狂浪大,故稱曰大浪山。往來之船,在此汲水采果,曆久水中堆成磧路。荷蘭於順治八年開埠據之。乾隆以後,英人據焉。至今民益繁,境益辟,廣袤五千四百里,居民十四萬四千。大半荒野,無可耕。地分東西兩部,部各分邑埠。在峽口曰浪山邑,居民二萬,街衢甚美,兩旁高樹,英官住焉。餘與鄉里無異。居民方半崇耶穌教,荷英日佛四國教師,皆赴此教化土蠻,故奉教之人日增。道光十四五年,各國進口船共三百五十八隻,運出口三百五十隻。所運進貨計百六十二萬兩,所運出貨百有八萬兩,稅餉七萬兩。除浪山海峽外,尚有押峨亞海口進出之貨,約百二十萬兩,羊豕約三百餘萬隻,雞鴨價約三十萬兩,總計萬二千二百萬有奇。屋宇、田畝、牧場,各價四千八十萬兩。
昔時西洋船必半年有餘,方能抵印度,故以此為中途要地,近日航海慣習,加以火輪,其迅如風,浪山海口無大用,況土蠻爭鬥,縻餉勞兵。英國調兵帥護守,亦以土人及荷蘭之遊牧為民壯,尚立土司以管理各部。道光十六年,所入國帑共四十七萬四千兩,所費者五十四萬二千兩,入不敷出。惟師船在亞非利加各海來去巡駛,以禁販賣黑奴之船及海賊之船,故埠不可廢焉。
《地理備考》曰:南州地隸英吉利者一,隸布路亞國兼攝者二,其自主者四。其隸布路亞者,曰昂可拉國。在本州西南公額國內,東界馬棱巴河,西枕亞德蘭的海,南連奔吉利,北接丹達河。地勢嶄岩,叢林稠密,山谷平原皆飫沃。河之長者曰裏弗內,曰丹達,曰本各。地氣酷熱,海風清涼,產金銀銅鐵各礦。國分四部,一幾達馬,一送比,一敦比,一可完多。首部建於羅安達島,設有總管衙門。又有分出之奔給拉國,東界沙漠,西枕亞德蘭的海,南接星卑巴地,北連昂給拉。天時土產,與昂可拉國相仿而皆遜之。設有總兵官管攝,仍受昂可拉總管節製。
一曰莫山比給國,在州東南內。有七處為布路亞國兼攝,一給林卑,一莫山比吉,設有總管衙門,一幾裏馬內,一塞那,一索發拉,一義能巴內,一羅林索馬爾給斯。各派總兵官一員鎮守,皆受莫山比吉總管節製,統計煙戶幾二萬口。地氣不馴,田沃產饒,貿易較昔冷淡。其莫山比給本國,在亞非裏加州之東南,南極出地十度起,至二十五度止,經線自東二十六度起,至三十八度止。東枕印度海暨海岔,西界盧巴達山,南接加弗勒裏國,北連桑給巴爾國。長約四千四百里,寬約一千里,地面積方四十六萬里,煙戶三兆餘口。多山林,蕃野象,田土膴腴。金礦甚多,金砂滿岸。地氣不和,苦於棲止。有諸酋分攝者,有布路亞國管轄者,紛紛不一。其諸酋分攝者,如馬古阿蒙,如木新卑等處,仍貢於布路亞。所奉之教,或耶穌,或回回,趣向不同,技藝寥寥,貿易頗盛。國都建於海島,有布路亞國總管駐紮其地。
其自主之國四,一曰麼諾達巴國,在亞非裏加州之東南,南極出地十五度起,至十九度止,經線自東二十七度起,至三十一度止。東界蒙素拉河,西南接佛瓦拉山,北枕桑卑塞河,長寬皆約千里。嶄岩參嵯,江河不一。其大者曰桑卑塞,曰馬加拉,曰蒙索拉,曰盧安薩。沿河膏腴,產金鐵、象牙、甘蔗、樹膠等。地氣熇烈,人民黧黑。昔日汗位曆代相傳,迨賊寇猖獗之後,列君分據,不相統屬。技藝貿易俱乏,各部惟麼加郎瓜最強。
一曰加弗勒裏國,在亞非裏加州之南。南極出地二十三度二十分起,至三十三度三十分止,經線自東二十四度二十分起,至三十一度三十分止。東枕印度海,西連可丁多的國,西南接加布地,東北界麼諾達巴國。長約四千里,寬約一千里,地面積方八十四萬里,煙戶二兆餘口。東方重山,餘多沙漠。河之大者馬弗麼那、巴加納、波阿喪等,皆流於南方,是為本國之界。土產金銀、銅鐵、石類、珊瑚、琥珀等物,地氣甚熱。列酋分據,各為部落,不相統屬。技藝貿易俱乏,惟以稼穡為業,各部惟二部居海濱,餘皆住內地。
一曰馬達加斯國,在亞非裏加州之東南。南極出地十二度十分起,至二十六度止;經線自東四十三度起,至四十九度止。四面枕海,南北相距約三千八百里,東西相去約一千里,幅員八千里,地面積方二十五萬里,煙戶二兆餘口。懸崖疊嶺,瀑布飛流,林密穀敞,平原坦闊,形勢實為壯觀。由南而北山陵綿亙,江河眾多,貫徹沃潤。其長者曰麼隆達瓦,曰達爾慕德,發源西岡,東注於莫山鼻給海岔。其海濱澤涔,瘴癘熇烈,中人每易感病。
田肥穀饒,各獸充斥,惟少獅、虎、象、馬。產絲麻、蜜蠟、竹木、甘蔗、樹膠、青黛、煙葉、白胡椒、沙穀米,又有五金之礦。寶石水晶,遍山多有,而土人惟鐵是采。奉回教,少技藝,而貿易豐盛。通國部落,紛紛不一,諸酋分攝,不相統屬。
一曰科丁多的國,在亞非裏加州之南。南極出地二十三度起,至三十二度止;經線自東十三度起,至二十五度止。東至加發拉裏地,西接亞德蘭的海,南連加布地,北界星卑巴西國。長約二千五百里,寬約二千二百里,地面積方二十八萬里,煙戶四億餘口。南北崇山,中央沙漠,沿海低陷,時有颶風。河之長者名曰科蘭日,由東而西。河濱膏腴,饒物產。地氣溫和,人物咸宜。諸酋分攝,各為部落,曰哥拉那,曰那馬瓜,曰達馬拉,曰布書阿那,曰波支斯曼,名目不一。以牧養為業,怠於稼穡,亦少工商。
《外國史略》曰:南亞非利加西邊地,半屬土蠻,半屬葡萄亞國。其屬土酋者,一曰下危尼,廣袤四千里,未詳其內地。恆旱,少雨露,硫磺之氣,蒸為煙瘴。河流紛歧,海口淤塞。有販賣人口之市,曰南峨。一曰羅安峨,多有各國族類。河多魚。多野獸。物產豐而民憚工作,故地荒蕪。除養豕外,無他畜。一曰公峨,在海邊,甚低,多澤瀦。內地山高,賽利河流廣而漫。居民極蠻醜。一曰安峨拉,皆山地,居民形體端正,絕異黑人之醜。物產蕃盛。明朝年間,葡萄亞國在此開埠,廣立法度。百姓有進天主教者。一曰賓吳拉,地瀕海。自南極九度延及十六度,密林高樹,其土豐盛。民蠻,好殺,食人肉。
南州邊地,自死門東向海濱延二百里,鬥出海中為勝重海峽。居民多茅裏,族類黑面,未向化。海口曰巴拉,運出加非、樹膏、沒藥、駝鳥翎、金沙,通商亦旺。未詳其內地。自勝重峽之西曰亞安,曰散西,曰貴羅亞等地,皆天方亞拉國所轄。其內地未詳。港口曰馬牙多撒,南極出二度一分,偏東四十五度十九分。散西巴通商最重,歲納稅餉銀九萬兩,運出五穀、白糖。此皆土酋自主之地也。此外摩散比地,半歸葡萄亞所轄。散比西河廣且長。都會曰善那,曰摩散比邑,昔為通商大市,今衰,邑褊小。距此三里,節蠻族多瘴,未屬其國管轄,山內產金沙等物。有冒險之商,務通亞非利加之路,每中途染疫斃,或被土蠻殺害,或失路死亡,無人成就其誌。故內地情事,無可考。
又曰黑面人地,在曠野之南。偏西自十七度,及偏東五十度,北極出地自一十七度,東西千里,南北三百餘里。東西皆山,內有大湖,其源甚長,西流多支漫,將入海彙為澤。其湖長約六十里,偏東十五度。瀕海地低,箐密不見日。樹木倒則黴壞,煙瘴實甚。內地曠坦,多水草。自四月及九月,雷電交作,大雨滂沱。冬多風,仍吹熱氣,皺人皮膚,若連數日,其害尤甚,四海無此炎酷也。民惰,故荒蕪,草有高三丈者。產樹膏、安息香、及各香料、綿花、甘蔗、黛青,自然而生,不待人力。山象水馬均高大,性猛。多猿,有慧絕似人者。水蕃昆蟲,鱷魚大有力。語音風俗皆異,鼻扁唇高,膚黝身短而健。北地之黑人,崇回回教。其內地亦拜偶像,殺人以敬神,近日頗知耶穌教。
《瀛寰志略》曰:阿非利加南土之岌樸(番謂山之盡頭處曰岌,為歐羅巴東來必由之路。其地形銳入大南海,海水至此回薄,風濤猛烈異常,舟楫易於損壞,不得不謀修葺之所。又長途水米接濟,荷蘭之墾開此土,蓋有所不得已焉。從前大西洋商舶東來,至岌樸必收帆寄碇。近年海道愈熟,收泊者十無二三,則亦無關重輕矣。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