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淸容居士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三十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十一 淸容居士集 卷第三十二
元 袁桷 撰 景上海涵芬樓藏元刊本
卷第三十三

清容居士集卷第三十二

 行狀

   翰林學士嘉議大夫知 制誥同

   脩 國史趙公行狀

    曽祖伯洙宋朝請大夫知南外

     宗正事贈金紫光祿大夫

    祖師雍宋朝議大夫直寳章閣

    考希聖宋宣教郎史館校勘

公諱與𤍟字晦叔宋燕懿王徳昭九世孫

髙祖子英宗正少卿避地南徙紹興間為

台州黃巖丞家於縣之西橋至其子孫遺

育蕃衍故今號西橋趙氏宗正有孫師淵

字幾道官至太常丞爲朱文公髙第文公

述通鑑綱目條分例舉整齊芟奪迄於成

書皆太常所定其言理學藴奧心受耳屬

精析該𮟏非若語録所傳剽臆謬妄東南

後進咸尊太常與黃𠏉氏並扵公爲伯祖

公少美儀觀音吐清徹讀經史大義必本

家訓弱冠以易入宗學登咸淳辛未進士

第用積舍法教授鄂州鄂爲楚上流嵗𬾨

武不懈公視邊將翫弛而咸淳士大夫率

恥言邊事迺䇿諸生而問曰文武之用不

可偏廢韓范二公不以言武而失文曺彬

狄青不以清談而喪武文事武𬾨豫然後

立時未幾王師絶江守以城獻公自念為

宋國族鄂先內附兵勢若破竹不可支而

歸道已斷絶不得返遂上書丞相伯顔公

言宋權臣賈某柄國十有五年脅威罔主

棄背信好事一至爾今得兾如藩臣嵗奉

貢幣願緩師以行成焉書未報而錢塘已

下實至元十三年也公知南北已混復上

書丐返田裡㑹大臣有竒公狀貌告於

世祖皇帝十四年遣使上驛來 京師幅

巾深衣見扵 上京

天子清問溫渥首詢其老㓜及江上事首

尾其對復如上書所言特命給廩餼以俟

用眀年奏言江南郡縣戶口繁夥當以簡

易治近嵗有司急切興利殊失安輯新定

之意臣生長江南悉習利害因條類為十

六事以進大較以擇守令釋征歛厚風俗

為急而末復以存活趙宗為請十六年入

翰林為待制陞直學士復兼集賢又三年

遷侍講學士預纂實録加太中大夫扵是

侍講十四年矣累䟽乞致事歸里雖未得

旨而不入翰林者幾二年久之拜翰林學

士自鄂之來 京師凡二十有七載由里

居而之鄂也適三十年每恨乖隔愈久冀

一得請以終老丘隴常忽忽不樂秋風倚

楹懐悲故鄉擁衾障袂聲出金石非復以

宦達為可戀惜而志迄不遂抱疾朞嵗以

大徳七年正月二十有二日也年六十

有二積官至嘉議大夫公之為侍講也言

江以南括責營聚皆大臣與其黨類私植

貨累鉅萬願寛今年田租以緩赤子宋世

陵寢毀掘及移徙故宗室大姓皆非初

詔本旨乞正其私擅之罪

天子以為然又言乃者庚寅嵗大霧四起

越翼日癸巳夜地震地為臣道臣強則震

至正月甲辰西城老虎就擒虎扵象為兌

為金其著尤異咎在姦臣簸權令已執咎

而 宸斷未果願蚤正天誅以應變異

上意若微忤而終不以罪由是居家待罪

閲三月大司徒公自 上京俾燕只干學

士諭以復職後平章政事不灰木復為公

奏逋負嵗積不能自養

上曰得非指桑哥為虎者宜令有司計逋

以償嵗別給帛粟餘勿為例人益知

世祖皇帝神武沉斷非真忤公公天性踈

達與人交緩急髙下盡力傾引弗避不為

刻峭自髙亦不復計得失成就故始爭趍

慕而間輙掉去訖無毫髪恨意傾觴煮茗

費盡即止危坐清論一不以靡宻缺乏廢

其雅道嵗時奠薦雖甚匱嗇猶豐絜盡力

如舊禮自宗正四世而下皆請於 朝而

復其役族屬男女以及鄉里之俘虜而北

來者悉贖以歸凡十一人有張生貨藥西

闗一日過之張死已數月矣亟歸視藥劵

盡酬所負其家人不知也遂具以告而歸

之一士人伺公錫賜時謾言當買田亳宿

間計資與之嵗久不至後亦不問其受欺

類如此同列有侮公為方拙暨死之日朝

野咸曰善士已矣各賻奠哭弔終其歛事

而同列亦悔昔日所侮為可愧往右丞許

公仲平䔍意道徳性命之學奮自飭厲以

文公四書為標凖達官髙胄皆俛首承訓

不敢怠公時至  京師首言力行致知

近世率清曠自髙言行若枘鑿不相入非

儒先本旨許公深然之至觀其平居䖏身

待人抑華養實許公雖死而昔時門人親

聞其言者皆以為伊洛源委惟趙公為真

佀益以知太常之學為可信至公為有傳

矣有詩文若干卷類聚蔵於家初娶舒氏

御史中丞亶之五世孫未踰年而卒歛篋

中裝歸其婦翁不取今夫人史氏奉直大

夫知連州一之之女生三男子長孟實以

公居 朝廷久特官為承事郎同知瑞安

州事孟賚溫州蒙古學教授孟貫以廕入

官孟實等欲求銘當世有道以信於後俾

桷有述謹具歴官行事如右謹狀大徳七

年七月日從表姪具官袁桷狀

   推誠保徳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太

   傅上柱國追封薊國公謚忠哲梁

   公行狀

公諱徳珪字伯溫姓梁氏大興路良鄉人

八世祖徳成遼末以勇力善貲雄鄉里生

子吉不仕吉子伯溫金皇統進士官通議

大夫同知河南府事遂贈吉安定郡伯郡

伯孫牧牧子陟眀昌進士官中奉大夫同

知南京路都轉運司事亦贈其父安定郡

侯郡侯有別墅金世諸名士日觴詠從之

游中奉髫年能以詞章相周旋咸器偉之

晚𡻕直節善政深自植立值金亡終老扵

里生衎為金承奉班祗𠉀祗𠉀生守信終

隆興都轉運塩使轉運生國禎終內蔵庫

提㸃是生公後以公為左丞時 朝廷特

𭈹中奉曰通憲先生轉運贈榮祿大夫定

國公謚忠毅提㸃贈榮祿大夫安定郡公

謚僖敏公㓜𡻕給事

昭睿順聖皇后宮中竒其器骨俾熟國

通奏對年十一太府長官愛之帥其弟徳

瓚同見

世祖命相者閱二兒相者曰後當貴

帝頷之遂使從東平忠獻王安童習憲令

儀注年十四即襲父職至元十六年升中

書左司員外郎二十三年遷右司郎中踰

年復左司二十六年進太中大夫總管大

都等路打捕府仍領左司是嵗復右司二

十八年參議尚書省事復遷中書二十九

世祖特旨拜參知政事

成宗即位陞中書左丞大徳二年拜平章

政事公未弱冠即官宮省踰三十年錢穀

出入高下若指諸掌四方奏請率面授中

書掾言某事當如律某當如

先帝某年所行極邊宗王急驛調發卒無

所從具同列拱手不能語公徐言軍用有

故實泛索非故事不可行執筆量劑退考

故籍無少訛誤戊子嵗地震北京

世祖問今嵗刑部所報囚徒何煩多公對

曰囚非犯刑罪特以徴索羅織無所從納

故悉為囚在獄中

上大感悟迺悉 赦天下逋負 京師供

給繁夥屢 奏蠲復之漕運根本江南浚

治諸湖堤不宜使富民侵塞以殺水勢議

自公始選部資歴吏不敢後先一時以事

功自期者公亦與一二執政議超常格俾

自効方大徳初元

成宗恭儉守成一繩 祖武公亦以朝政

自任年穀豐熟四境寜謐廟堂大臣相戒

以清浄為治凡上書言利害歛口不敢發

自是希進者皆避匿後議相持既深朋聚

比進乗事間發浸淫扵疑佀之際㑹

上不豫遂出公湖廣安置踰年

上疾稍瘳罪一二幸臣急召公還都遂乗

驛朝於上京

上問卿從何來公環視嗚咽不敢對

上賜酒饌命歸省其母諭以將再用至九

月 詔復入中書時公已得上氣疾與家

人言向嘗逺謫今得再覲

上眀白母子相完聚即死且不恨何敢復

有希進意遂卻藥危坐謝事某日星殞西

南有光流室中是夕薨年四十有六𦵏於

宛平之樊村妻安氏今封薊國夫人柔靜

能家子一人某女三長適納速剌僉事次

適伯達某路都提舉幼適某同知宣徽院

今上改元詔録勲舊贈公推誠保徳功臣

開府儀同三司太傅上柱國追封薊國公

謚忠哲而公祖父亦復追命為國公母夫

人完顔氏公能承侍盡道待二弟曲致恩

意對賔客謙不失禮自以先諜踵世科尤

重儒士詢考安㝎別墅為圗表章一時縉

紳咸賦詠追美其事侍

帝左右率偵候意嚮奬拔士類至扵決事

占奏悃欵不讓而悉簡愜稱

上意死雖十餘年 朝廷至今猶稱道之

前翰林脩撰知髙郵府張某次公遺事命

桷演潤將求鴻藻以表墓道桷與張侯曩

同在翰林見一時行事張侯以親嫌為辤

公之弟徳璋今益都總管昔為慶元判官

時桷居鄉里得聆公言行遂不敢以草野

為辤然舊聞中原故老嘗言梁斗南文采

風度有陶靖節晚嵗志意後進爭慕企久

知迺通憲先生也先生言行在人口不絶

方金將亡時士族解散澌盡暨獲平定推

原高曽名字扵荒碑野塜之際皆缺軼無

所考獨梁公八世官簿歴歴可據徳源深

長通憲守儒之效著矣至若公行事在史

冊者不敢有私姑次其出䖏大致使銘述

者有考焉延祐三年九月某日翰林待制

承務郎兼國史院編脩官袁桷狀

   翰林承旨王公請謚事狀

公諱構字肯堂世居濰州家譜雲與中書

令同系八世祖某宋世為司農卿守鄆因

家焉故今為東平人曽祖某金進士奉訓

大夫滄州無棣令祖某以公貴贈正奉大

夫太常大卿考某贈昭文館大學士資徳

大夫公㓜嵗肄業郡學試詞賦入等杜先

生仁傑深器之賈文正公居貞一見舘以

教其子載與來 京師時太保劉文正公

王文康公王文忠公持薦士權即辟為權

國史院編脩官丞相史公耶律公在政府

聽公上事言論接以賔禮耶律公復戒其

子以兄禮事焉至元二十一年授將仕郎

命為真於時集議時政必使公預㑹裁酌

之十二年丞相伯顔出師諭江南公實草

詔是嵗渡江

世祖命翰林直學士李槃與公偕行俾蒐

擇儒藝之士眀年春次杭州公見董夀公

某曰故宋圖籍禮器具在宜收其祕書省

天章閣翰林太常考集目録宋史異日必

脩纂遂悉輦歸於 朝十四年充應奉翰

林文字公辤曰少甞受學於李先生謙今

先生猶教授東平實不敢先遂以其官召

李眀年始受之十六年陞脩撰凡制誥撰

述文康公必以命公丞相齊魯國公和禮

霍孫領翰林開司徒府授府司直

世祖詔大臣議道蔵可焚棄者公與議完

救之十九年丞相阿合馬敗齊公入相議

選舉更定法皆公手定遂授吏部郎中未

幾改禮部後復吏部而翰林制誥猶諉公

參詳焉二十二年遷太常少卿

上方定宗廟修禮樂而公昔從故宋所輦

還者皆得補缺二十四年出為江北淮東

道提刑按察副使御史大夫率公陛辤

上賜酒慰遣擊奸恵民淮民猶能言其事

二十七年除治書侍御史故相桑哥嫉公

命與故平章魯公卜忽木檢責燕南逋負

公先馳驛㑹計簿領迄無所迎合謂魯公

曰公近臣某復在言路相若苛責當受罪

不以累公也未幾桑哥伏罪二十八年調

選江西二十九年改翰林侍 講學士三

十一年

世祖升遐

成宗嗣位分院上都制誥多公次定

徽仁裕聖皇太后知之特賜楮幣七千五

百復命撰

世祖祔廟謚冊攝司徒以導禮大徳改元

纂脩

世祖實録陞翰林學士二年參議中書省

事右丞相引見於栁林

上問昔從何人丞相奏是和禮霍孫官屬

真儒者昔奉 旨㕘用儒生今故用之時

上初即位勵精文治年穀屢熟海內熙洽

公從容二相間以薦士安靜為急務後數

年來執政希合生事將檢括増羨首以其

䇿行東南公卒不肯附稱疾納祿幾一年

七年 朝廷更政獨公無所累歸里九年

授濟南總管禮法自持嚴而不苛凡為民

害者悉除去丞相荅剌罕見公所申牘咸

從之十一年太師瀋陽王等奏俾乗驛造

朝拜翰林學士承 旨復脩 兩朝實録

特命贈公二代公言臣本儒家遭逢 四

朝先世皆潛徳里士 大國美謚懼無以

稱以臣所居官授之誠以為過今羣臣封

謚下太常必繇翰林議官品臣首踰越將

無以服衆

今上時為皇太子嘗詢翰林老成必首姚

燧王構手以酒賜之是嵗尊謚

祖宗公撰

太祖

睿宗皇后謚冊賜楮幣萬緡正月撰

皇后冊文攝侍中讀冊至大三年以疾薨

公在 朝廷踰四十年凡 累朝憲章損

益能悉舉源委翰林述作自為編脩時已

預撰先賢文懿尊酒敘論咸有據依欲輯

為臺閣舊聞而事莫遂崇拔後進雖未識

面汲汲稱許不絶口性剛直有不善必面

責之有文集三十卷蔵於家子士熙今為

翰林待制竊惟 聖朝褒録臣下見扵令

典謹摭其居官行事請扵太史上扵太常

至若居家雜儀治民遺事悉弗敢次第延

祐三年九月日門生翰林待制承務郎兼

國史院編脩官袁桷上

   李司徒行述代作

嗚呼我先公之亡銓時年十有三遺言懿

範誠不盡知雖知之亦不能盡詳少鞠於

趙氏外家外大父諱某為南京同知先夫

人嘗泣語銓曰汝父沉靜寡言笑篤志嗜

古卓然遵聖賢言行為矩範強之仕弗肯

仕凝塵敗席家事靡宻弗顧疾革猶執卷

瞠然若有思空約彌甚間嘗曰我幼孤長

兄樞宻都事教我撫我繄汝舅之訓汝舅

生三子長都事君從革次總判君從謙余

敘為季生兵革中我先君每誨吾兄曰家

世朔州罹亂離朝夕習騎射今邊宇寧謐

諸児宜守儒顯親母刻木吏為也都事受

其言朝夕以詔二弟俾從學於九山李先

生徵吾詎願不仕非其道不可也銓幼不

能必其成後其語諸又曰大父之墓在朔

州地逺不能至考其事則有紫陽楊先生

之誌在戒其毋忘焉不幸某嵗卒年四十

有一𦵏於南城栁村之原先公既卒家益

困太夫人挈於外家化治銖粟率資以教

銓稍長痛自感勵有以其名聞於

世祖皇帝詔習儒業入國子學師許文正

公焉後直省闥三年出為彰徳鐡冶提舉

又十年同知歸徳府事始得致養於母夫

元貞元年過汴梁將歸 京師不幸夫

人卒扵汴卒時年五十有八奉柩歸𦵏於

栁村相其地水齧洳不可旁祔迺卜於西

山金河口田峪之南得合𦵏焉冬十有一

月某日也元貞元年為翰林待制又三年

轉廣平等䖏鐵冶提舉改工部員外郎承

檄視屯田鴈門鴈門地近朔州銓思念吾

大父𦵏朔州在鄯陽灰河西一里今六十

年榛莾不可攷有楊先生英誌在雖無能

知吾以誠求寧卒使無知哉翼日驗誌徴

旁近卒無有哭走於野有老叟年八十餘

迺來曰李府君𦵏時吾嘗治畚鍤於灰河

今西一里隆然者其墓也銓泣且拜得封

崇以識焉楊先生之誌曰李君大父諱彥

宏由彥為名者十八人自彥而別為玉者

二十六人其諱玘者銓大父也我先考大

父之㓜子也都事有子曰某緫判君無後

銓由是奉都事而下皆合𦵏於西山而灰

河之墓始樹楊先生之碑推大父燾後之

遭時隆平非若昔時之永隔嵗時省墓

則力猶可至也楊先生之誌又曰大父為

山西西路課稅時耳目𠩄逮纎悉必陳扵

長官有以榷麴牟利即峻拒絶後患或言

郡縣始安輯宜用重典使不犯輙面折陳

白非忠厚恤民本旨先公之誌翰林承

旨王先生構則曰拱璧駟馬流俗所恃嫭

者先公無是心也銓無所肖似自工部改

授朝列大夫揚州路同知臺擢為監察御

史四年少中大夫河北河南道肅政副使

五年移淮東未幾嘉議大夫常州路總管

不六月召為㕘議中書省事又六月除禮

部尚書復五月轉燕南河北道肅政㢘訪

使改昭文舘大學士中奉大夫治書侍御

今上皇帝推賚存歿扵是得贈大父資善

大夫司農卿上䕶軍追封兾國公謚莊順

祖妣王氏兾國夫人考榮祿大夫司徒上

柱國追封兾國公謚端敏妣趙氏兾國夫

人嗚呼銓無所肖佀承藉先徳先夫人之

訓歴歴在耳願因 朝廷光顯之寵求文

鉅公表扵墓道俾李氏子孫後有攸考謹

再拜敘其事於右端敏公諱從益銓今為

翰林侍講學士娶孫氏封兾郡夫人合三

房孫凡幾人長某延祐四年九月日男翰

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脩國史

李銓狀

   資徳大夫大都留守領少府監事

   兼武衛親軍都指揮使知大都屯

   田事贈推忠賛治功臣銀青榮祿

   大夫平章政事澤國公謚忠宣鄭

   公行狀

    本貫澤州陽城縣澤陽鄉屯城

    里年四十七

    曽祖珪不仕

    祖臯故忠昌軍節度使

    父鼎故鎮國上將軍湖北道宣

    慰使贈銀青榮祿大夫中書右

    丞謚忠毅

公諱制宜字扶威澤州陽城縣人大父節

度當金危亡時以智略慷慨衛拯里社興

屯田陂池之利年不展用是生忠毅公提

天師勦羌蜀絶襄漢竒勲冠勇功次表焯

官譜始著公忠毅公之嫡子也方勝衣時

忠毅攜見於

世祖皇帝特視偉之命從大臣習給事儀

忠毅遏冦死難

世祖震悼迺即授金符襲平陽太原之軍

而戍鄂焉公盛年受殊數益矜謹自重控

伏將士怗首無撓犯湖廣行中書治鄂戎

帥䇿馬進退承教令縮蹙不自給獨公爭

器重傾下鄂守缺長執政俾攝治日坐決

文武兩府郡益以理凡數嵗訖不除鄂長

官十九年 詔治樓船有事扵島夷江滸

地不足居船官城南有何家洲洲爽廣多

居民中書行令遷洲屋仆徹墉瓦聲洶撼

白日交走驚泣道上公行相旁近地與洲

無異即趣還其居洲民爭持牢醴拱謝公

揮手曰安民吾職也何謝焉鄂多火災連

晝夜交作或言城中隠姦利羅疑佀者急

治火可止公言咎在火政不眀火未絶而

復誣構彼何生為遂率軍士申令約立渠

巷俟火所未至通徹其道火是日迺止有

盜私立部號伏近郊日暮剽刼負擔者訛

言將入城索之不得見數男子從城外來

促數異顧命縛之省貴人曰得無以疑詿

誤將出之眀日過城東門見一少年乗白

馬行且色動公呼曰汝賊也汝貌良人也

何作賊不速言當訊汝少年叩首吐實復

信宿日所捕亦同欵一郡大驚二十三年

徴入侍中眀年從 駕北征願前敵效擊

上曰鄭制宜死唯一子在宜勿使擊復請

戰乃命從太師以行師還 詔侍膳殿中

加懐逺大將軍樞宻院判官春 駕如上

京院留母行公曰年少宜服勞願以偕行

上愛而勿許二十八年超拜湖廣省㕘知

政事是時鄂大臣集括歛為竒功

上怒録其家公入辤

上曰而父死賊難賞不及於汝今有盜臣

貲財僮孥留貯於鄂者宜擇精善自取公

對言某臣家入皆𧷢穢不可詰受之雖無

汙然跡其由來寜無汙乎

上益竒之鄂為舊治土俗厚薄悉周知其

隠蘇枯翦彊翕然至和

上知其能賜中金五千兩間嵗具口奏臣

向留鄂治兵臣母知臣年未更事乞臣侍

陛下宿衛今不以卑鄙預外政府朝夕思

念不勝任敢昧死以請復徴為內臺侍御

史安西地嵗牧馬牧人利曠逺率併入旁

近世業民數訴理求地持軋不下命公乗

急傳治其事覈地得三十萬頃考籍於官

餘悉歸於民三十一年拜行樞宻院副使

院治衡州公統軍入衡下令不得入廬舎

營部擇便地定井竈食罷畢發至暮整列

就次道遇雨卒言冝止頓舎休憇公立雨

指畫訖一卒無敢宿民居道旁市井人𮦀

語不知為官軍也湖南地介江廣賊負

煽昭賀聮絡廬陵諸屬邑大軍至即守固

不復出𡻕一捕冦率害善地冦伺去復嘯

集如故公至相阸塞雜耕守戍㩀其出沒

眀語歸降者釋弗殺逐殱其酋長茶賊譚

計龍匿兵器有異志立捕得之其弟舁貨

以緩事公趣輸于軍卒正其罪

成宗皇帝改元復別置副使一人與公同

治公謂官溢常員先置者當罷入授大都

留守領少府監未幾兼武衛親軍都指揮

使知大都屯田始進階資徳大夫公㓜熟

內府營繕工巧供給祠祭之屬能通達緩

急終嵗事集無曠敗至大宴席刀𠤎樽斚

必命公董領以重其事大徳七年地震太

原平陽公承命往視且言河東罹鉅創

聖天子出粟幣以賑活之設一不及是負

眀詔死罪萬萬何可逭迺躬入里巷傷殘

羸餒悉䟽録以給有市官利征商詭言某

地少災不宜費官廩征法宜如昔無所損

公怒曰幸災困民民何罪且汝計征入何

補縣官入言於

上復其地三年公天性慤厚

上宴大眀殿獨侍立不惰命之飲再拜辤

上察其意賜酒二壷使歸飲於家事母蘇

氏至孝特封潞國太夫人以寵之錫賚無

虗嵗復加賜海青俾入禁囿尤號為異數

大徳十年二月五日以疾薨年四十有七

其𦵏在某縣某鄉自公少時己知自貴乞

名扵王文忠公王見而器之遂定其名字

忠毅以死事顯故公彌欲以忠孝勉奬通

敏有持守其居鄂十年善政藹著至今父

老言鄭公真清士非他人比至守官靖正

不以喜怒害事謙抑自晦中朝士大夫則

曰鄭公真吉士也配可烈真氏丞相孛羅

公之女子鈞今為懐逺大將軍武衛親軍

都指揮使至大更元特贈推忠賛治功臣

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澤國公復下太

常定謚曰忠宣謹具歴官行事鴻筆碩彥

得以取擇謹狀

   榮祿大夫大司徒特封饒國公吳

   公行述

    本貫饒州安仁縣開興鄉夀櫟

    里

公諱克己字祥甫維吳氏逺有令緒泰伯

以至徳讓嗣逃於吳周受殷命大封同姓

而泰伯𦙍系因食采吳地子爵不絶周既

衰吳越楚爭王吳為越所僨子孫散䖏江

湖間因以國氏夫差六世孫芮為秦番令

有徳於番號番君漢次芮功封長沙而廟

食番世不絶宗庶蕃衍凡占籍番者悉祖

之安仁吳世儒家宋淳熙間有從朱文公

講學曰某皆其譜諜公之曽祖岳祖夢旂

養潛樂幽丘園晏如也父鑑服儒業言行

矩範閭里是否能持平善諭俾率初後皆

尊信之劬書教子誨之曰學非以干祿遇

不遇命也故公受其訓而行之㓜靜黙寡

嗜好達生養和非仁義之言不言其居家

也斥絶喜慍躬行以導之不逮者微語以

警之其䖏於鄉也肅然如有容暴者化之

以慈有為不善者輙自勵曰得無吳公知

吾所為乎㓜督之以學壯奨之以仕稍有

能輙譽之其成就也怡色若己得年益耆

賔客造戶無惰媮酒至愈莊夜分猶危坐

治纎悉人皆曰吳公有子全節為𤣥教嗣

師總攝江淮荊襄道教崇文𢎞道𤣥徳真

人其好賢其持身常念若不及繄家教所

致推公之徳視其子則猶可企也延祐六

年五月𤣥徳扈 駕上京桷以待罪集賢

偕行公薨以五月丙辰訃至𤣥徳晝夜哭

不絶泣且曰全節不天疾驅以歸願述先

公之行以聲其哀桷謝曰述徳敘行宜在

門人佐吏敢辤則又曰猶子善辱與子游

其何辤謹按𤣥徳真人㓜慕老子道年二

十從大宗師開府張公入 朝奉祠宮間

嵗告歸省

成宗皇帝憫許之大徳八年公與夫人夀

七十

上賜公上尊加帛俾乗傳以歸大徳十一

年特拜翰林學士中順大夫至大三年

武宗皇帝隆孝治恩賚中外臣子繇是超

拜榮祿大夫司徒饒國公配舒氏饒國夫

人而公考亦追贈昭文館大學士資善大

夫饒國公謚文靖妣陳氏饒國夫人𤣥徳

奉 制書以歸延祐元年公夀八十

天子遵

成宗錫賜如故事延祐四年復降 璽書

復其家命守臣王都中表鄉曰榮祿里曰

具慶𤣥徳築公所居堂曰晚香曰天爵翰

林侍讀學士元公眀善記之矣曰齊老則

因宋孝宗所書扁以徴其實曰樵隠公所

居自號以寓其沖澹之意焉公夀八十有

五將以某月某日𦵏於鄉之山田原子四

人長詢次誠蚤卒次𤣥徳真人次全義女

若干人孫男若干人善集賢脩撰蒙剛才

致孫女若干人曽孫男女若干人始善來

京師從游嘗出大父手書誡善製酒力纂

述勿愒玩以自棄又誡其叔父持敬存誠

為應天事神之本日承君師母以我耄為

辤𦍒未棄昭代甞惕然深念曷報稱數數

道途非𠩄望假我死何憾也水蹇扵山屈

曲演迤遇順而始逹非偶然也飬深用嗇

累逺益振扵吳氏有考丗胄顛覆抑其𠩄

發者誠過耶嗚呼吾扵是見之矣桷也辱

再世之㳺耳受目矚向爲史官錫命享醴

之禮嚴詳於記註惇史純孝賛皇風闡鴻

藻有自來矣遂不克讓奉於太史㑭有攷

延祐六年七月日具官袁桷述

清容居士集卷第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