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答沙門慧淨辭知普光寺任令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答沙門慧淨辭知普光寺任令
作者:李治 
(唐高宗)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011

忽辱來書,甚以傾慰。三復之後,自覺欣然。竊聞如來,雖跡起人間,而道籠天外,神功妙力,不可思議。寂爾無為,則言語道斷;湛然常在,則心行處滅。但為眾生煩惱,漂沒愛河,得不大拯橫流,令登彼岸?故出入三界,昇降六天,經營十方,良為於此。若夫鹿園福地,鷲嶺靈山,灑甘露於禪林,轉法輪於淨域,付囑菩薩,濟拔黔黎。然後放光麵門,滅影雙樹。寶船雖沒,遺教猶存,即是如來法身,無有異也。然人宏道,非道宏人。遠有彌勒文殊,親承音旨;近則圖澄羅什,發明經教。五百一賢,信非徒說;千里一遇,蓋非虛言。

法師昔在俗緣,門稱通德,飛纓東序,鳴玉上庠,故得垂裕後昆,傳芳猶子。嚐以《詩》稱三百,不離於苦空;《曲禮》三千,未免於生滅。故發宏誓願,回向菩提,落彼兩髦,披茲三服。至如大乘小乘之偈,廣說略說之文,十誦僧祗,八部般若,天親無著之論,法門句義之談,皆剖判胸懷,激揚清濁。至於光臨講座,開置法筵,精義入神,隨類俱解。寫懸河之辯,動連環之辭,碧雞譽於漢臣,白馬稱於傲吏。以今仿古,彼復何人?所以仰請法師為普光寺主,兼知紀國寺上座事。又聞若獨善之心有限,則濟物之理不宏,彼我之意未忘,則他自之情不坦。且普光、紀國,俱是道場。舊住新居,有何差別?法師來狀云:「魚鹿易處,失燥濕之宜。」斯乃意在謙虛,假稱珍怪。昔聞流水長者,遂能救十千之魚;曠野獵師,豈得害三歸之鹿。但使筌蹄不用,則言象自忘。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