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餞潭州疏言禪師詣太原求藏經詩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餞潭州疏言禪師詣太原求藏經詩序
作者:李節 
本作品收錄於《全唐文/卷0788

業儒之人,喜排釋氏。其論必曰:「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代,皆無有釋。釋氏之興,衰亂之所奉也。宜一掃絕劃革之,使不得滋。」釋氏源於漢,流於晉,彌漫於宋、魏、齊、梁、陳、隋。唐孝和聖真之間,論者之言粗矣。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請言之。

昔有一夫,膚腯而色凝,氣烈而神清,未嚐謁醫,未嚐禱鬼,恬然保順,罔有劄瘥之患,固善也。即一夫不幸而有寒暑風濕之屙,背癃而足辟,耳聵而目瞑,於是攻熨之術用焉,禳禬之事紛焉。是二夫豈特相反耶?蓋病與不病勢異耳。嗟乎!三代之前世康矣,三代之季世病矣。三代之前,禹、湯、文、武,德義蕃之;周公、孔子,典教持之。道風雖衰,漸漬猶存,詐不勝信,惡知避善。於是有擊壤之歌,由庚之詩,人人而樂也。三代之季,道風大衰,力詐以覆信,扇澆而散樸,善以柔退,惡以強用。廢井田則豪窶相乘矣,務封略則攻戰亟用矣,務實帑則聚斂之臣升矣,務勝下則掊克之吏貴矣。上所以禦其下者欺之,下所以奉其上者苟之,上下相仇,激為怨俗。於是有汨羅之客,有負石之夫,人人愁怨也。

夫釋氏之教,以清淨恬虛為禪定,以柔謙退讓為忍辱,故怨爭可得而息也;以菲薄勤苦為修行,以窮達壽天為因果,故賤陋可得而安也。故其喻雲,必煩惱乃見佛性,則其本衰代之風激之也。夫衰代之風,舉無可樂者也。不有釋氏以捄之,尚安所寄其心乎?論者不責衰代之俗,而尢釋氏之盛,則是抱疾之夫,而責其醫禱攻療者也。徒知釋因衰代而生,不知衰代須釋氏之救也。何以言之耶?夫俗既病矣,人既愁矣,不有釋氏使安其分,勇者將奮而思鬥,知者將靜而思謀,則阡陌之人,皆紛紛而群起矣。今釋氏一歸之分,而不責於人,故賢智俊朗之士皆息心焉。其不能達此者愚人也,惟上所役焉。故離衰亂之俗可得而安,賴此也。若之何而翦去之哉!論者不思釋氏扶世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鎪彩繪之小費,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

會昌季年,武宗大翦釋氏,巾其徒且數萬之民,隸具其居,容貌於土木者沈諸水,言詞於紙素者烈諸火。分命禦史,乘驛走天下,察敢隱匿者罪之。由是天下名祠珍宇,毀撤如掃。天子建號之初,雪釋氏之不可廢也,詔徐複之。而自湖以南,遠人畏法,不能酌朝廷之體,前時焚撤書像,殆無遺者。故雖明命複許制立,莫能得其書。

道林寺,湘川之勝遊也。有釋疏言,警辯有謀,獨曰:「太原府國家舊都,多釋祠。我聞其帥司空范陽公,天下仁人。我第往,求購釋氏遺文,以惠湘川之人。宜其聽我而助成之矣。」即杖而北遊,既上謁軍門,范陽公果諾之。因四求散逸不成蘊帙者,至釋祠不見焚而副剩者,又命講丐以補繕闕漏者。月未幾,凡得釋經五千四十八卷,以大中九年秋八月,輦自河東而歸於湘焉。噫!釋氏之助也。既言之矣。向非我君洞鑒理源,其何能複立之耶!既立之,且亡其書,非有疏言識遠而誠堅,孰克宏之子耶!吾喜疏言奉君之令,演釋之宗,不憚寒暑之勤,德及遠人,為敘其事。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