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齊民要術/卷第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三 齊民要術
卷第四
卷第五 

園籬第三十一

[編輯]

凡作園籬法,於牆基之所,方整深耕。凡耕,作三壟,中間相去各二尺。秋上酸棗熟時,收,於壟中穊種之。至明年秋,生高三尺許,間斸去惡者,相去一尺留一根,必須稀穊均調,行伍條直相當。至明年春,劙敕傳切去橫枝,劙必留距。若不留距,侵皮痕大,逢寒即死。劙訖,即編為巴籬,隨宜夾縛,務使舒緩。急則不復得長故也。又至明年春,更劙其末,又復編之,高七尺便足。欲高作者,亦任人意。非直姦人慚笑而返,狐狼亦自息望而迴。行人見者,莫不嗟嘆,不覺白日西移,遂忘前途尚遠,盤桓瞻矚,久而不能去。枳棘之籬,「折柳樊圃」,斯其義也。其種柳作之者,一尺一樹,初即斜插,插時即編。其種榆莢者,一同酸棗。如其栽榆,與柳斜植,高共人等,然後編之。數年成長,共相蹙迫,交柯錯葉,特似房籠。既圖龍蛇之形,復寫鳥獸之狀,緣勢嶔崎,其貌非一。若值巧人,隨便採用,則無事不成,尤宜作機。其盤紓茀鬱,奇文互起,縈布錦繡,萬變不窮。

栽樹第三十二

[編輯]

凡栽一切樹木,欲記其陰陽,不令轉易。陰陽易位則難生。小小栽者,不煩記也。 大樹髡之,不髡,風搖則死。小則不髡。 先為深坑,內樹訖,以水沃之,著土令如薄泥,東西南北搖之良久,搖則泥入根間,無不活者;不搖,根虛多死。其小樹,則不煩爾。然後下土堅築。近上三寸不築,取其柔潤也。時時溉灌,常令潤澤。每澆水盡,即以燥土覆之,覆則保澤,不然則乾涸。埋之欲深,勿令撓動。凡栽樹訖,皆不用手捉,及六畜觝突。《戰國策》曰:「夫柳,縱橫顛倒樹之皆生。使千人樹之,一人搖之,則無生柳矣。」 凡栽樹,正月為上時,諺曰:「正月可栽大樹。」言得時則易生也。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然棗——雞口,槐——兔目,桑——蝦蟆眼,榆——負瘤散,自餘雜木——鼠耳、虻翅,各其時。此等名目,皆是葉生形容之所象似,以此時栽種者,葉皆即生。早栽者,葉晚出。雖然,大率寧早為佳,不可晚也。樹,大率種數既多,不可一一備舉,凡不見者,栽蒔之法,皆求之此條。

《淮南子》曰:「夫移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高誘曰:「失,猶易。」

《文子》曰:「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盛,終日採之而復生;秋風下霜,一夕而零。」非時者,功難立。

崔寔曰:「正月,自朔暨晦,可移諸樹:竹、漆、桐、梓、松、柏、雜木。唯有果實者,及望而止;過十五日,則果少實。」

《食經》曰:「種名果法:三月上旬,斫取好直枝,如大母指,長五尺,內著芋魁中種之。無芋,大蕪菁根亦可用。勝種核,核三四年乃如此大耳。可得行種。」

凡五果,花盛時遭霜,則無子。常預於園中,往往貯惡草生糞。天雨新晴,北風寒切,是夜必霜。此時放火作熅,少得煙氣則免於霜矣。

崔寔曰:正月盡二月可剝樹枝;二月盡三月可掩樹枝。埋樹枝土中令生二歲以上可移種矣。

種棗第三十三

[編輯]

《爾雅》曰:「壺棗;邊,要棗;櫅,白棗;樲,酸棗;楊徹,齊棗;遵,羊棗;洗,大棗;煮,填棗;蹶泄,苦棗;皙,無實棗;還味,棯棗。」郭璞注曰:「今江東呼棗大而銳上者為『壺』;壺,猶瓠也。要,細腰,今謂之『鹿盧棗』。櫅,即今棗子白熟。樲,樹小實酢。《孟子》曰:『養其樲棗。』遵,實小而員,紫黑色,俗呼『羊矢棗』。《孟子》曰:『曾皙嗜羊棗。』洗,今河東猗氏縣出大棗,子如雞卵。蹶泄,子味苦。皙,不著子者。還味,短味也。楊徹、煮填,未詳。」《廣志》曰:「河東安邑棗;東郡穀城紫棗,長二寸;西王母棗,大如李核,三月熟;河內汲郡棗,一名墟棗;東海蒸棗;洛陽夏白棗;安平信都大棗;梁國夫人棗。大白棗,名曰『蹙咨』,小核多肌;三星棗;駢白棗;灌棗。又有狗牙、雞心、牛頭、羊矢、獼猴、細腰之名。又有氐棗、木棗、崎廉棗,桂棗,夕棗也。」《鄴中記》:「石虎苑中有西王母棗,冬夏有葉,九月生花,十二月乃熟,三子一尺。又有羊角棗,亦三子一尺。」《抱朴子》曰:「堯山有歷棗。」《吳氏本草》曰:「大棗,一名良棗。」《西京雜記》曰:「弱枝棗、玉門棗、西王母棗、棠棗、青花棗、赤心棗。」潘岳《閒居賦》有「周文弱枝之棗。丹棗。」按青州有樂氏棗,豐肌細核,多膏肥美,為天下第一。父老相傳云:「樂毅破齊時,從燕齎來所種也。」齊郡西安、廣饒二縣所有名棗即是也。今世有陵棗、幪弄棗也。

常選好味者,留栽之。候棗葉始生而移之。棗性硬,故生晚;栽早者,堅垎生遲也。三步一樹,行欲相當。地不耕也。欲令牛馬履踐令淨。棗性堅強,不宜苗稼,是以不耕;荒穢則蟲生,所以須淨;地堅饒實,故宜踐也。正月一日日出時,反斧斑駮椎之,名曰「嫁棗」。不椎則花而無實;斫則子萎而落也。候大蠶入簇,以杖擊其枝間,振去狂花。不打,花繁,不實不成。全赤即收。收法:日日撼胡感切而落之為上。半赤而收者,肉未充滿,乾則色黃而皮皺;將赤味亦不佳;全赤久不收,則皮硬,復有烏鳥之患。

曬棗法:先治地令淨。有草萊,令棗臭。布椽於箔下,置棗於箔上,以朳聚而復散之,一日中二十度乃佳。夜仍不聚。得霜露氣,乾速,成。陰雨之時,乃聚而苫蓋之。五六日後,別擇取紅軟者,上高廚而曝之。廚上者已乾,雖厚一尺亦不壞。擇去胮爛者。胮者永不乾,留之徒令污棗。其未乾者,曬曝如法。其阜勞之地,不任耕稼者,歷落種棗則任矣。棗性炒故。凡五果及桑,正月一日雞鳴時,把火遍照其下,則無蟲災。

《食經》曰:「作乾棗法:新菰蔣,露於庭,以棗著上,厚三寸,復以新蔣覆之。凡三日三夜,撤覆露之,畢日曝,取乾,內屋中。率一石,以酒一升,漱著器中,密泥之。經數年不敗也。」

棗油法:鄭玄曰:「棗油,擣棗實,和,以塗繒上,燥而形似油也。」乃成之。

棗脯法:切棗曝之,乾如脯也。

《雜五行書》曰:「舍南種棗九株,辟縣官,宜蠶桑。服棗核中人二七枚,辟疾病。能常服棗核中人及其刺,百邪不復干矣。」

種椯棗法:陰地種之,陽中則少實。足霜,色殷,然後乃收之。早收者澀,不任食之也。

《說文》云:「梬,棗也,似柿而小。」

作酸棗麨法:多收紅軟者,箔上日曝令乾。大釜中煮之,水僅自淹。一沸即漉出,盆研之。生布絞取濃汁,塗盤上或盆中。盛暑,日曝使乾,漸以手摩挲,取為末。以方寸匕,投一椀水中,酸甜味足,即成好漿。遠行用和米麨,飢渴俱當也。

種桃柰第三十四

[編輯]

爾雅曰:「旄,冬桃。榹桃,山桃。」郭璞注曰:「旄桃,子冬熟。山桃,實如桃而不解核。」廣志曰:「桃有冬桃,夏白桃,秋白桃,襄桃,其桃美也,有秋赤桃。」《廣雅》曰:「抵子者,桃也。」《本草經》曰:「桃梟,在樹不落,殺百鬼。」《鄴中記》曰:「石虎苑中有句鼻桃,重二斤。」《西京雜記》曰:「榹桃,櫻桃,緗核桃,霜桃,言霜下可食,金城桃,胡桃,出西域,甘美可食,綺蔕桃,含桃,紫文桃。」

桃,柰桃,欲種,法:熟時合肉全埋糞地中。直置凡地則不生,生亦不茂。桃性早實,三歲便結子,故不求栽也。至春既生,移栽實地。若仍處糞地中,則實小而味苦矣。栽法,以鍬合土掘移之。桃性易種難栽,若離本土,率多死矣,故須然矣。又法:桃熟時,於牆南陽中暖處,深寬為坑。選取好桃數十枚,擘取核,即內牛糞中,頭向上,取好爛糞和土厚覆之,令厚尺餘。至春桃始動時,徐徐撥去糞土,皆應生芽,合取核種之,萬不失一。其餘以熟糞糞之,則益桃味。桃性皮急,四年以上,宜以刀豎𠠫其皮。不𠠫者,皮急則死。七八年便老,老則子細。十年則死。是以宜歲歲常種之。又法:候其子細,便附土斫去,漉上生者,復為少桃,如此亦無窮也。桃酢法:桃爛自零者,收取,內之於瓮中,以物蓋口。七日之後,既爛,漉去皮核,密封閉之。三七日酢成,香美可食。

《術》曰:「東方種桃九根,宜子孫,除凶禍。胡桃、柰桃種,亦同。」櫻桃:《爾雅》曰:「楔,荊桃。」郭璞曰:「今櫻桃。」《廣志》曰:「楔桃,大者如彈丸,子有長八分者,有白色肥者:凡三種。」《禮記》曰:「仲夏之月,……天子……羞以含桃。」鄭玄注曰:「今謂之櫻桃。」博物志曰:「櫻桃者,或如彈丸,或如手指。春秋冬夏,花實竟歲。」《吳氏本草》所說云:「櫻桃,一名牛桃,一名英桃。」

二月初,山中取栽,陽中者還種陽地,陰中者還種陰地。若陰陽易地則難生,生亦不實:此果性。生陰地,既入園囿,便是陽中,故多難得生。宜堅實之地,不可用虛糞也。

葡萄:漢武帝使張騫至大宛,取蒲萄實,於離宮別館旁盡種之。西域有蒲萄,蔓延、實並似蘡。《廣志》曰:「蒲萄有黃、白、黑三種」者也。蔓延,性緣不能自舉,作架以承之。葉密陰厚,可以避熱。十月中,去根一步許,掘作坑,收卷蒲萄悉埋之。近枝莖薄安黍穰彌佳。無穰,直安土亦得。不宜濕,濕則冰凍。二月中還出,舒而上架。性不耐寒,不埋即死。其歲久根莖麤大者,宜遠根作坑,勿令莖折。其坑外處,亦掘土並穰培覆之。

摘蒲萄法:逐熟者一一零疊一作「條」摘取,從本至末,悉皆無遺。世人全房折殺者,十不收一。

作乾蒲萄法:極熟者一一零疊摘取,刀子切去蔕,勿令汁出。蜜兩分,脂一分,和內蒲萄中,煮四五沸,漉出,陰乾便成矣。非直滋味倍勝,又得夏暑不敗壞也。

藏蒲萄法:極熟時,全房折取。於屋下作廕坑,坑內近地鑿壁為孔,插枝於孔中,還築孔使堅,屋子置土覆之,經冬不異也。

種李第三十五

[編輯]

《爾雅》曰:「休,無實李。痤,接慮李。駁,赤李。」《廣志》曰:「赤李。麥李,細小有溝道。有黃建李,青皮李,馬肝李,赤陵李。有糕李,肥黏似糕。有柰李,離核,李似柰。有劈李,熟必劈裂。有經李,一名老李,其樹數年即枯。有杏李,味小醋,似杏。有黃扁李。有夏李;冬李,十一月熟。有春季李,冬花春熟。」《荊州土地記》曰:「房陵、南郡有名李。」《風土記》曰:「南郡細李,四月先熟。」西晉傅玄《賦》曰:「河、沂黃建,房陵縹青。」《西京雜記》曰:「有朱李,黃李,紫李,綠李,青李,綺李,青房李,車下李,顏回李,出魯,合枝李,羌李,燕李。」今世有木李,實絕大而美。又有中植李,在麥後穀前而熟者。李欲栽。李性堅,實晚,五歲始子,是以藉栽。栽者三歲便結子也。

李性耐久,樹得三十年;老雖枝枯,子亦不細。嫁李法:正月一日,或十五日,以塼石著李樹歧中,令實繁。

又法:臘月中,以杖微打歧間,正月晦日復打之,亦足子也。

又法:以煮寒食醴酪火掭著樹枝間,亦良。樹多者,故多束枝,以取火焉。李樹桃樹下,並欲鋤去草穢,而不用耕墾。耕則肥而無實。樹下犁撥亦死之。 桃、李,大率方兩步一根。大穊連陰,則子細而味亦不佳。《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韓詩外傳》云:「簡王曰:『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種蒺藜,夏不得採其實,秋得刺焉。』」《家政法》曰:「二月徙梅李也。」

作白李法:用夏李。色黃便摘取,於鹽中挼之。鹽入汁出,然後合鹽曬令萎,手捻之令褊。復曬,更捻,極褊乃止。曝使乾。飲酒時,以湯洗之,漉著蜜中,可下酒矣。

種梅杏第三十六

[編輯]

《爾雅》曰:「梅,枏也。」「時,英梅也。」郭璞注曰:「梅,似杏,實醋。」「英梅,未聞。」《廣志》曰:「蜀名梅為『䕩』,大如鴈子。梅杏皆可以為油、脯。黃梅以熟䕩作之。」《詩義疏》云:「梅,杏類也;樹及葉皆如杏而黑耳。實赤於杏而醋,亦可生噉也。煮而曝乾為蘇,置羹臛、齏中。又可含以香口。亦蜜藏而食。」《西京雜記》曰:「侯梅,朱梅,同心梅,紫蔕梅,燕脂梅,麗枝梅。」按梅花早而白,杏花晚而紅;梅實小而酸,核有細文,杏實大而甜,核無文采。白梅任調食及兗,杏則不任此用。世人或不能辨,言梅、杏為一物,失之遠矣。《廣志》曰:「榮陽有白杏,鄴中有赤杏,有黃杏,有柰杏。」 《西京雜記》曰:「文杏,材有文彩。蓬萊杏,東海都尉於台獻,一株花雜五色,雲是仙人所食杏也。」

栽種與桃李同。

作白梅法:梅子酸、核初成時摘取,夜以鹽汁漬之,晝則日曝。凡作十宿、十浸、十曝,便成矣。調鼎和兗,所在多入也。

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熏之,令乾,即成矣。烏梅入藥,不任調食也。

《食經》曰:「蜀中藏梅法:取梅極大者,剝皮陰乾,勿令得風。經二宿,去鹽汁,內蜜中。月許更易蜜。經年如新也。」

作杏李麨法:杏李熟時,多收爛者,盆中研之,生布絞取濃汁,塗盤中,日曝乾,以手摩刮取之。可和水為漿,及和米麨,所在入意也。

作烏梅欲令不蠹法:濃燒穰,以湯沃之,取汁,以梅投中,使澤。乃出蒸之。

《釋名》曰:「杏可為油。」

《神仙傳》曰:「董奉居廬山,不交人。為人治病,不取錢。重病得愈者,使種杏五株;輕病癒,為栽一株。數年之中,杏有十數萬株,鬱鬱然成林。其杏子熟,於林中所在作倉。宣語買杏者:『不須來報,但自取之,具一器穀,便得一器杏。』有人少穀往,而取杏多,即有五虎逐之。此人怖遽,檐傾覆,所餘在器中,如向所持穀多少。虎乃還去。自是以後,買杏者皆於林中自平量,恐有多出。奉悉以前所得穀,賑救貧乏。」《尋陽記》曰:「杏在北嶺上,數百株,今猶稱董先生杏。」

杏子人,可以為粥。多收賣者,可以供紙墨之直也。

種梨第三十七

[編輯]

《廣志》曰:「洛陽北邙張公夏梨,海內唯有一樹。常山真定,山陽鉅野,梁國睢陽,齊國臨菑,鉅鹿,並出梨。上黨楟梨,小而加甘。廣都梨——又雲鉅鹿豪梨——重六斤,數人分食之。新豐箭谷梨。弘農、京兆、右扶風郡界諸谷中梨,多供御。陽城秋梨、夏梨。」《三秦記》曰:「漢武果園,一名『御宿』,有大梨如五升,落地即破。取者以布囊盛之,名曰『含消梨』。」《荊州土地記》曰:「江陵有名梨。」《永嘉記》曰:「青田村民家有一梨樹,名曰『官梨』,子大一圍五寸,常以供獻,名曰『御梨』。梨實落地即融釋。」《西京雜記》曰:「紫梨;芳梨,實小;青梨,實大;大谷梨;細葉梨;紫條梨;瀚海梨,出瀚海地,耐寒不枯;東王梨,出海中。」別有朐山梨,張公大谷梨,或作「糜雀梨」也。

種者,梨熟時,全埋之。經年,至春地釋,分栽之,多著熟糞及水。至冬葉落,附地刈殺之,以炭火燒頭。二年即結子。若穭生及種而不栽者,則著子遲。每梨有十許子,唯二子生梨,餘皆生杜。插者彌疾。插法:用棠、杜。棠,梨大而細理;杜次之;桑梨大惡;棗、石榴上插得者,為上梨,雖治十,收得一二也。

杜如臂以上,皆任插。當先種杜,經年後插之。主客俱下亦得;然俱下者,杜死則不生也。

杜樹大者,插五枝;小者,或三或二。梨葉微動為上時,將欲開莩為下時。先作麻紉汝珍反,纏十許匝;以鋸截杜,令去地五六寸。不纏,恐插時皮披。留杜高者,梨枝繁茂,遇大風則披。其高留杜者,梨樹早成,然宜高作蒿簞盛杜,以土築之令沒,風時,以籠盛梨,則免披耳。斜攕竹為籤,刺皮木之際,令深一寸許。折取其美梨枝陽中者,陰中枝則實少。長五六寸,亦斜攕之,令過心,大小長短與籤等;以刀微𠠜梨枝斜攕之際,剝去黑皮。勿令傷青皮,青皮傷即死。拔去竹籤,即插梨,令至𠠜處,木邊向木,皮還近皮。插訖,以綿幕杜頭,封熟泥於上,以土培覆,令梨枝僅得出頭,以土壅四畔。當梨上沃水,水盡以土覆之,勿令堅涸。百不失一。梨枝甚脆,培土時宜慎之,勿使掌撥,掌撥則折。

其十字破杜者,十不收一。所以然者,木裂皮開,虛燥故也。

梨既生,杜旁有葉出,輒去之。不去勢分,梨長必遲。

凡插梨園中者,用旁枝,庭前者中心。旁枝,樹下易收;中心,上聳不妨。用根蔕小枝,樹形可喜,五年方結子;鳩腳老枝,三年即結子,而樹醜。《吳氏本草》曰:「金創,乳婦,不可食梨。梨多食則損人,非補益之物。產婦蓐中,及疾病未愈,食梨多者,無不致病。欬逆氣上者,尤宜慎之。」

凡遠道取梨枝者,下根即燒三四寸,亦可行數百里猶生。

藏梨法:初霜後即收。霜多即不得經夏也。於屋下掘作深廕坑,底無令潤濕。收梨置中,不須覆蓋,便得經夏。摘時必令好接,勿令損傷。

凡醋梨,易水熟煮,則甜美而不損人也。

種栗第三十八

[編輯]

《廣志》曰:「栗,關中大栗,如雞子大。」 蔡伯喈曰:「有胡栗。」 《魏志》云:「有東夷韓國出大栗,狀如梨。」 《三秦記》曰:「漢武帝果園有大栗,十五顆一升。」 王逸曰:「朔濱之栗。」 《西京雜記》曰:「榛栗,瑰栗,嶧陽栗,嶧陽都尉曹龍所獻,其大如拳。」

栗,種而不栽。栽者雖生,尋死矣。 栗初熟出殼,即於屋裏埋著濕土中。埋必須深,勿令凍徹。若路遠者,以韋囊盛之。停二日以上,及見風日者,則不復生矣。至春二月,悉芽生,出而種之。 既生,數年不用掌近。凡新栽之樹,皆不用掌近,栗性尤甚也。三年內,每到十月,常須草裹,至二月乃解。不裹則凍死。《大戴禮‧夏小正》曰:「八月,栗零而後取之,故不言剝之。」


《食經》藏乾栗法:「取穰灰,淋取汁漬栗。出,日中曬,令栗肉焦燥,可不畏蟲,得至後年春夏。」

藏生栗法:著器中;曬細沙可燥,以盆覆之。至後年二月,皆生芽而不蟲者也。 榛:《周官》注曰:「榛,似栗而小。」 《說文》曰:「榛,似梓,實如小栗。」 《衛詩》曰:「山有蓁。」《詩義疏》云:「蓁,栗屬。或從木。有兩種:其一種,大小枝葉皆如栗,其子形似杼子,味亦如栗,所謂『樹之榛栗』者。其一種,枝莖如木蓼,葉如牛李色,生高丈餘;其核中悉如李,生作胡桃味,膏燭又美,亦可食噉。漁陽、遼、代、上黨皆饒。其枝莖生樵,爇燭,明而無煙。」栽種與栗同。

柰、林檎第三十九

[編輯]

《廣雅》曰:「橏、掩、蓲,柰也。」《廣志》曰:「柰有白、青、赤三種。張掖有白柰,酒泉有赤柰。西方例多柰,家以為脯,數十百斛以為蓄積,如收藏棗栗。」魏明帝時,諸王朝,夜賜冬成柰一區。陳思王《謝》曰:「柰以夏熟,今則冬生;物以非時為珍,恩以絕口為厚。」詔曰:「此柰從涼州來。」《晉宮閣簿》曰:「秋有白柰。」《西京雜記》曰:「紫柰,綠柰。」別有素柰,朱柰。《廣志》曰:「里琴,似赤柰。」

柰、林檎不種,但栽之。種之雖生,而味不佳。取栽如壓桑法。

又法栽如桃李法。林檎樹以正月、二月中,飜斧斑駮椎之,則饒子。

作柰麨法:拾爛柰,內瓮中,盆合口,勿令蠅入。六七日許,當大爛,以酒淹,痛抨之,令如粥狀。下水,更抨,以羅漉去皮子。良久,清澄,瀉去汁,更下水,復抨如初,嗅看無臭氣乃止。瀉去汁,置布於上,以灰飲汁,如作米粉法。汁盡,刀剔,大如梳掌,於日中曝乾,研作末,便成。甜酸得所,芳香非常也。

作林檎麨法:林檎赤熟時,擘破,去子、心、蔕,日曬令乾。或磨或擣,下細絹篩;麤者更磨擣,以細盡為限。以方寸匕投於水中,即成美漿。不去蔕則大苦,合子則不度夏,留心則大酸。若乾噉者,以林檎麨一升,和米麵二升,味正調適。

作柰脯法:柰熟時,中破,曝乾,即成矣。

種柿第四十

[編輯]

《說文》曰:「柿,赤實果也。」 《廣志》曰:「小者如小杏。」又曰:「{木耎}棗,味如柿。晉陽{木耎},肥細而厚,以供御。」 王逸曰:「苑中牛柿。」 李尤曰:「鴻柿若瓜。」 張衡曰:「山柿。」 左思曰:「胡畔之柿。」 潘岳曰:「梁侯烏椑之柿。」

柿,有小者,栽之;無者,取枝於{木耎}棗根上插之。

插柿法

《食經》藏柿法:「柿熟時取之,以灰汁燥再三,乾令汁絕,著器中可食。」

安石榴第四十一

[編輯]

陸機曰:「張騫為漢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塗林,安石榴也。」 《廣志》曰:「安榴有甜、酸二等。」 《鄴中記》云:「石虎苑中有安石榴,子大如盂碗,其味不酸。」 《抱朴子》曰:「積石山有苦榴。」 《京口記》曰:「龍剛縣有石榴。」 《西京雜記》曰:「有甘石榴」也。

栽石榴法:三月初,取枝大如手大指者,斬令長一尺半,八九枝共為一窠,燒下頭二寸。不燒則漏汁矣。掘圓坑深一尺七寸,口徑尺。豎枝於坑畔,環圓布枝,令勻調也。置枯骨、礓石於枝間,骨、石,此是樹性所宜。下土築之。一重土,一重骨、石,平坎止。其土令沒枝頭一寸許也。水澆常令潤澤。既生,又以骨、石布其根下,則科圓滋茂可愛。若孤根獨立者,雖生亦不佳焉。 十月中,以蒲藁裹而纏之。不裹則凍死也。二月初乃解放。 若不能得多枝者,取一長條,燒頭,圓屈如牛拘而橫埋之亦得。然不及上法根強早成。其拘中亦安骨、石。 其斸根栽者,亦圓布之,安骨、石於其中也。

種木瓜第四十二

[編輯]

《爾雅》曰:「楙,木瓜。」郭璞注曰:「實如小瓜,酢可食。」 《廣志》曰:「木瓜子可藏。枝可為數號,一尺百二十節。」 《衛詩》曰:「投我以木瓜。」毛公曰:「楙也。」《詩義疏》曰:「楙,葉似柰葉,實如小瓜,黃似著粉者。欲啖者,截著熱灰中,令萎蔫,淨洗,以苦酒頭汁、蜜之,可案酒食。蜜封藏百日,乃食之,甚美。」

木瓜,種子及栽皆得,壓枝亦生。栽種與桃李同。

《食經》藏木瓜法:「先切去皮,煮令熟,著水中,車輪切,百瓜用三升鹽,蜜一斗漬之。晝曝,夜內汁中。取令乾,以餘汁密藏之。亦用濃杬汁也。」

種椒第四十三

[編輯]

《爾雅》曰:「檓,大椒。」 《廣志》曰:「胡椒出西域。」 《范子計然》曰:「蜀椒出武都,秦椒出天水。」 按今青州有蜀椒種,本商人居椒為業,見椒中黑實,乃遂生意種之。凡種數千枚,止有一根生。數歲之後,便結子,實芬芳,香、形、色與蜀椒不殊,氣勢微弱耳。遂分布栽移,略遍州境也。

熟時收取黑子。俗名「椒目」。不用人手數近捉之,則不生也。 四月初,畦種之。治畦下水,如種葵法。 方三寸一子,篩土覆之,令厚寸許;復篩熟糞,以蓋土上。旱輒澆之,常令潤澤。 生高數寸,夏連雨時,可移之。移法:先作小坑,圓深三寸;以刀子圓𠠫椒栽,合土移之於坑中,萬不失一。若拔而移者,率多死。 若移大栽者,二月、三月中移之。先作熟蘘泥,掘出即封根合泥埋之。行百餘里,猶得生之。 此物性不耐寒,陽中之樹,冬須草裹。不裹即死。 其生小陰中者,少稟寒氣,則不用裹。所謂「習以性成」。一木之性,寒暑異容;若朱、藍之染,能不易質?故觀鄰識士,見友知人也。 候實口開,便速收之,天晴時摘下,薄布曝之,令一日即乾,色赤椒好。若陰時收者,色黑失味。 其葉及青摘取,可以為菹;乾而末之,亦足充事。 《養生要論》曰:「臘夜令持椒臥房床旁,無與人言,內井中,除溫病。」

種茱萸第四十四

[編輯]

食茱萸也,山茱萸則不任食。 二月、三月栽之。宜故城、隄、冢高燥之處。凡於城上種蒔者,先宜隨長短掘壍,停之經年,然後於壍中種蒔,保澤沃壤,與平地無差。不爾者,土堅澤流,長物至遲,歷年倍多,樹木尚小。 候實開,便收之,掛著屋裏壁上,令廕乾,勿使煙熏。煙熏則苦而不香也。 用時,去中黑子。肉醬、魚鮓,偏宜所用。

《術》曰:「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飲此水者,無溫病。」 《雜五行書》曰:「舍東種白楊、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 又《術》曰:「懸茱萸子於屋內,鬼畏不入也。」

齊民要術卷四

注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