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光緒續修鄰水縣志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光緒續修鄰水縣志
光緒續修鄰水縣志
作者:鄭杰 陳淵 王宣祐 邱錫章

輯者:余翊廷 游京 鄒邑士 甘淵 黄仁舉 文炳章
1904年

續修縣志自道光十六年後起至光緒三十年止

[编辑]

總纂

[编辑]

同知銜知鄰水縣事 鄭杰

欽定

[编辑]

鄰水縣教諭 陳淵

參訂

[编辑]

鄰水縣典史 王宣祐

纂修

[编辑]

拔貢生 邱錫章(子明邑人)

採輯

[编辑]
  • 廪生 余翊廷(子猷)
  • 廪生 游京(詔廷)
  • 歲貢生 鄒邑士(彦夫)
  • 附生 甘淵(鏡湖)
  • 附生 黄仁舉(選臣)
  • 廪生 文炳章(子豐)

繕寫

[编辑]
  • 附生 張翰臣(西園)
  • 文童 黄兆熊
  • 文童 陳宗藩

建置志

[编辑]

城防

[编辑]
  • 咸豐四年補修城垣及四城門硐新舊老墻各處
  • 咸豐十一年補修西炮台、北炮台、四城門樓、玉屏山城垣、陡梯子内牆及南門城垣
  • 同治元年補修北城内女墻、北城炮台
  • 同治四年補修西北炮台及城垣
  • 同治五年補修西北二處城垣
  • 同治六年補修玉屏山大墻內女墻海壩
  • 同治十年補修東較場銀鼎山玉屏山右邊西炮台西陡城墻
  • 光緒元年補修南門一帶河坎
  • 光緒十二年補修城防及西街河壩城工垜口
  • 光緒十五年補修玉屏山
  • 光緒十六年補東門下節及陸公井城工河工
  • 光緒十七年補修西墻外河堤一節
  • 光緒十九年補修南門外猪市壩垣墻
  • 光緒二十一年補修玉屏山左邊城墻及西炮台城垣
  • 光緒二十四年補修北門挨河邊大墻及西門炮台大墻

文廟

[编辑]
  • 同治十二年改修聖廟東西兩廡戟門
  • 光緒十年改移聖廟牌坊並輝煌各殿
  • 光緒二十三年改移聖廟牌坊並各處石工垣墻

食貨志

[编辑]

賑糶

[编辑]
  • 光緒二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領宮帑賑灾庫平銀貳千兩,按户散給,知縣管作霖捐賑銀壹千兩、縣属城鄉四十五局共捐賑米四千壹百六十石零五斗七升貳合貳勺五抄、賑穀四十壹石壹斗、賑錢貳千貳百零叄千捌百四十文,隨地放賑凡七閱月,事畢請獎富户,樂捐者賜匾額,紳首出力者賜「宣勤惠濟」匾額,廪生鄒魯門、游京;監生黄楷廷均蒙議敘六品頂戴,訓導任薛委優鈌一次
  • 光緒二十八年十月,領宮帑賑灾庫平銀貳千九百兩,按户散給

職官志

[编辑]

知縣

[编辑]
  • 錢履和,雲南昆明人,嘉慶丙子優貢,已卯舉人,道光十八年任
  • 孫維楨,江蘇通州人,嘉慶癸酉副榜,考取八旗教習,道光二十一年署
  • 戴,江蘇如臯人監生,道光二十一年代理
  • 魏崧,湖北新化人,道光壬午舉人,癸未進士,道光二十一年署
  • 同書,蒙古人,道光辛巳恩科舉人,道光二十二年署
  • 袁鳳修,湖北黄陂監生,道光二十二年任,卒於官
  • 榮慶,旗人監生,道光三十年署
  • 何毓藻,陜西寶雞人,嘉慶癸酉拔貢,丙子舉人,咸豐元年署
  • 顧希曾,江蘇江甯監生,咸豐元年署
  • 李漸鴻,詳政績
  • 張奮翼,詳政績
  • 李鈺,直隷河間人,道光乙酉拔貢,甲午舉人,咸豐四年署
  • 陳錦文,甘肅清水人,道光癸卯舉人,咸豐五年代理
  • 翟實善,陜西富平人,咸豐壬子舉人,癸丑進士,咸豐五年署
  • 澤寛,滿洲鑲白旗附生,咸豐六年署
  • 丁士良,詳政績
  • 陸德培,詳政績
  • 林嘉澍,湖南安福人,道光丙午舉人,同治二年署
  • 劉敬業,貴州安化人,道光丙午舉人,同治二年任
  • 國歡,滿州監生,同治六年署
  • 吳增輝,江蘇陽湖監生,同治七年署,十三年復署
  • 徐震翺,順天宛平人,道光丁酉舉人,同治八年署,卒於官
  • 李承保,湖北雲夢監生,同治八年代理
  • 鄧履中,詳政績
  • 張藴華,陜西郃陽人,道光庚子舉人,同治十年署
  • 吕烈嘉,安徽旌德貢生,同治十一年署
  • 李忠清,詳政績
  • 劉樞之,陜西三原附貢,光緒二年代理
  • 李大林,浙江會稽監生,光緒二年署
  • 朱燮元,湖北靳州人,咸豐戊午舉人,光緒三年署
  • 張熙穀,詳政績
  • 白鶴林,廣西臨桂監生,光緒五年任
  • 文康,正白旗人監生,光緒六年署
  • 葉春榮,安徽桐城人,光緒七年署
  • 王琅然,河南商邱廪生,光緒八年署
  • 鄒放,詳政績
  • 葛起鵬,江蘇嘉定人,同治丁卯舉人,光緒十二年署
  • 劉維翰,直隷景陽人,癸酉拔貢,己卯舉人,癸未進士,光緒十三年署
  • 管作霖,詳政績
  • 奎元,旗人,光緒十七年署簾缺
  • 林傅光,順天大興監生,光緒十九年署簾缺
  • 高士鵬,詳政績
  • 吳福同,河南固始監生,光緒二十四年署
  • 張守誠,直隷南皮廪生,光緒二十五年署
  • 胡良生,詳政績
  • 王恩澤,江蘇華亭監生,光緒二十六年代理
  • 茹漢章,浙江會稽監生,光緒二十七年署
  • 蔣羕奫,陜西長安監生,光緒二十七年署
  • 魏雲鴻,陜西涇陽人,同治丁卯舉人,光緒二十八年署
  • 謝汝錕,貴州仁懷廪貢,光緒二十八年任,丁憂去
  • 楊肇湘,山東靑城附貢,光緒二十八年代理
  • 單棨,山東高宓人,戊子舉人,辛丑進士,光緒二十八年署
  • 鄭杰,順天大興附貢,光緒二十九年任

教諭

[编辑]
  • 游洲,瀘州人,道光乙酉舉人,道光十七年署
  • 趙湖,宜賓人,嘉慶辛酉拔貢,癸酉舉人,道光十七年任
  • 賈(文昭),彰明人,廪貢,咸豐三年署
  • 陳忻,瀘州九姓鄉人,廪貢,咸豐三年任
  • 練欽孝,温江增生,咸豐十一年署
  • 趙載熙,宜賓貢生,同治元年任
  • 李建章,邛州貢生,同治八年署
  • 陳甘霖,華陽廪貢,同治九年任
  • 彭煥基,樂山人,光緒乙亥舉人,光緒十七年署
  • 孫榮,綿竹貢生,光緒十八年署
  • 毛紹濂,大竹人,光緒己丑舉人,光緒十八年署
  • 劉樹棻,雙流人,同治癸酉舉人,光緒十九年署
  • 李廷錫,漢州人,光緒乙亥舉人,光緒二十一年署
  • 陳淵,瀘州九姓鄉人,咸豐辛酉拔貢,光緒丙子舉人,光緒二十二年任

汛防

[编辑]
  • 趙秉忠
  • 田少清
  • 劉紹晏,貴州陣亡世襲雲騎尉
  • 劉健堂
  • 馬玉圃
  • 楊占魁,武舉
  • 謝炳
  • 劉朝經
  • 藍玉興
  • 崔華封
  • 達慶華
  • 童永祿,太平縣人

典史

[编辑]
  • 江錫蘭,順天大興監生,道光二十年任
  • 謝敬之,浙江山陰監生,咸豐三年任
  • 關寅,廣東南海監生,咸豐六年任
  • 祝俊棻,順天大興監生,同治元年任
  • 王毓馨,浙江江陰監生,光緒二十一年署
  • 王宣祐,山西汾陽附生,光緒二十三年任

政績

[编辑]
  • 李漸鴻,字蘋洲,貴州人,庚子舉人,辛丑進士,咸豐二年任,吏治嫻熟,精幹有為,太孺人時以慈愛相朂,以故民有召父杜母之稱,時賊氛漸熾,以募鄉勇、精訓練為事,城垣向在玉屏之麓,屢議遷置山頂未果,公毅然為之,城遂固於金湯。後任秀山,越境追賊反為所害,例不予卹,鄰民惜之
  • 張奮翼,甘肅(鎮)番縣人,道光乙酉舉人,甲辰進士,咸豐三年任,以德化民,不動聲色,公暇兼掌隣山書院,嘗自言曰:「吾半日理民,半日課士,尚是樂事」。越三十年,其子熙穀復任,頗繼其志
  • 陸德培,字古棠,雲南昆明人,道光丁酉舉人,咸豐八年署,公兩任潾山,愛民之政,次第畢舉,而城防一節,慘淡經營,布置周密,凡器械兵炮,皆我潾素未經見者,訓練精銳,各隘堵禦,賊距九龍場數十日,憚其聲威,不敢近逼,所謂有文事必有武備,於公見之,後卒於鹽源署,潾民建專祠以祀
  • 丁士良,字小坡,江蘇元和縣附貢,咸豐九年署,工書法,舉止雍容,有純儒氣象,剙興三費,士民德之
  • 鄧履中。字禮堂。湖北襄陽人。道光已酉拔貢。同治八年署。學術正大,寬嚴並用,初署時民教不靖,開誠曉諭,聽斷持平,民教遂相安,日坐大堂,訊鞫至六七十案,無遁情。捐俸倡立育嬰堂,增月課、賓興各款費。刻有《潾山課藝》行世,任滿父老繪像以永景慕。次年邑興大獄。上憲以公得鄰人心。奉委審訊。多所平反。自公去後,邑旱甚,至是大雨傾盆,民咸以為無冤,丙子題補鄰水,復任甫數月,卒於宦,邑人以陸公得民心,鄧公得士心,合祀一祠以誌遺愛
  • 李忠淸。字蓉洲。浙江嘉興縣監生。同治十二年署。聽斷詳明,曲直悉服,頗有片言折獄之風,邑東各場民教巨案,極力調護,民賴以安,後陞打箭鑪同知
  • 張熙穀,字詒亭,前張公奮翼子,光緒四年署,秉性剛介,居官清廉,書役無敢舞文玩法,邑多京控,業批省提,下車伊始,察其無辜受累,立稟大憲將案請回訊結,有膽有識,去之日,士民立「善繼前芳」碑於北關外
  • 鄒放。字鶴似。江蘇上元縣監生。光緒十年任,捕盜甚嚴,待民甚寬,立規費章程,四境免書役之擾,竹邑張濠匪之亂,鄰有附從者,約於某日舉事,公覺之,挐獲究治,士民安堵,頌曰「除莠安良」
  • 管作霖,字慰農,浙江黃巖人,咸豐壬戌恩科舉人,光緒十四年任,居官鎮靜,務持大體,每朔望率紳宣講,開導鄉愚,上憲聞而賢之,邑多寒畯,遊庠後即負重債,創辦學田,兩載告竣,以餘銀設「玉屏精舍」,捐俸購書,開舘時未延師,公暇課讀,教誨周至,復捐貲撥產以垂久遠,潾素未講經學、歲科試經古冠場,公之賜也,兩次分校秋闈,後來者有悍丁蠹民撞搕無算,公至受害家扭送鳴冤,訊明重治,詳憲通飭,民頌青天,在任十年,政簡刑清,民食其福,立清風亭於北關外,設長生木主,去之日男婦攀輿泣送,如失慈父母,公書以示曰『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餓死事極小,失節事極大,古聖賢痛切指陳之語,爾等勉之,即如見我也』,此足以知公之心矣,接官廳門首為刻兩言於壁云』
  • 高士鵬,字芸丞,陜西城固人,同治癸酉拔貢,光緒二十三年署,秉性直樸,勇於任事,下車時民遭滛雨災,穀爛無收,餓莩盈野,督紳辦賑,因地制宜,常單車至四鄉,傳集富戶曉以大義,以故踴躍樂捐,全活無算,復緩征請帑,均蒙俞允,時多嘓匪,遣家丁隨時密捕,率皆遠遁,嚴馭書役,優待生童,每月課扄門考錄,厚給膏火,公暇輒至兩書院督課,公之為潾勤勞至矣,任滿士民立長生牌於清風亭,並豎「愛士勤民」德政碑
  • 胡良生,字石坡,順天大興縣監生,其太翁曾任邑典史,因生公,亦竒緣也,光緒二十六年署,清獄訟,絶苞苴,三費支絀,復興肉釐以補之,又為民除厰飯之累,至其書畫之工,特餘事耳,後以禮去,官士民立「興利除獘」碑於三費局

選舉志

[编辑]

進士

[编辑]
  • 楊凝照,字亦帆,道光丙午舉人,咸豐壬子進士,户部江西司主事,未達時嘗就舘數百里外,以學資奉親,承助諸弟之不足,換無依姪同居,完婚後給貲謀生,令别居焉,脩金無餘,處之泰然,孝友罕有及者,盖非徒工文藝博巍科也
  • 屈懷珠,字星階,道光甲辰舉人,咸豐癸丑進士,厯官江西貴溪、新建等縣知縣,奉檄回川勸捐助餉,保陞同知銜,授南昌縣知縣,因事改簡,新撫沈文肅公調署崇仁,卓著循聲
  • 廖鏡明,字洞秋,咸豐己未舉人,庚申進士,户部郎中,記名御史
  • 李徵庸,字鐵船,同治丁卯舉人,光緒丁丑進士,刑部主事,改官廣東,厯任河源、南海、香山、揭陽等縣大憲,保薦賢良傳旨嘉獎,軍機處記名,以道員補用,江川督保辦川礦,賞戴花翎加頭品頂戴三品卿街,續奉旨充南洋賑務大臣,裨益餉款,惠濟災黎,旋以勤勞在差次病故,粤督請於朝,加贈内閣學士銜,賜全葬銀三百兩,子準二品頂戴,布政使司銜,廣東遇缺題補道
  • 廖鏡伊,字雪門,咸豐戊午舉人,任昭化教諭,光緒庚辰進士,任貴州天柱縣知縣,改任夔府教授

舉人

[编辑]
  • 夏能復,字星橋,道光乙未亞元,任富順訓導
  • 甘丙昌,原名大琛,道光己亥亞元,任太平教諭
  • 馮楫,字雲航,道光己亥順天舉人,任江安教諭,推升知縣,分發浙江候補用
  • 馮襄,道光己亥順天舉人,任直隷平鄉知縣,升署薊州知州
  • 屈懷珠,道光甲辰科
  • 楊凝照,道光丙午科
  • 廖鏡伊,咸豐戊午科
  • 廖鏡明,咸豐己未科
  • 吳晴川,字曉瞻,同治甲子科舉人,挑威遠縣教諭
  • 李徵庸,同治丁卯科
  • 馮鳴玉,字藴山,同治丁卯舉人
  • 梅士吉,字魯瞻,同治庚午舉人,任屏山教諭

孝廉方正科

[编辑]
  • 吳雅懷,字肄三,由廪生應光緒初年詔,朝考二等,以直隸州判用,旋隨欽差大臣固原提督兩使高麗,叙功保知縣,分發山西補用

恩賜科

[编辑]
  • 錢玉章,同治庚午舉人,光緒丁丑翰林院檢討
  • 甘泉,咸豐戊午副榜,同治庚午舉人

副榜

[编辑]
  • 李成磯,道光丙午副榜,任江油教諭
  • 熊炳南

拔貢

[编辑]
  • 馮榆,字晉占,道光丁酉科,選陜西朝邑縣知縣,改官江西,署吉安縣知縣
  • 馮樹封,字蜀門,道光己酉科,候選直隸州州判
  • 譚雲衢,字乘九,咸豐辛酉科,户部主事
  • 艾同潤,字潔生,同治癸酉科,考取謄錄
  • 劉照乙,字藜菴,光緒乙酉科
  • 邱錫章,字子明,光緒丁酉科

恩歲貢生

[编辑]
  • 劉顗,候選訓導
  • 包軾
  • 范儒縉
  • 范璟,恩貢
  • 廖含章
  • 廖坦
  • 夏能翥
  • 陳翔
  • 張朝鈞
  • 范曉山
  • 王清
  • 馮成烈
  • 王繼華
  • 李崇伯
  • 鄭輝堂
  • 蕭克慎,候選訓導
  • 劉元卿,恩貢
  • 錢倬雲,恩貢
  • 蔣元熙,候選訓導
  • 周廣心
  • 應禮讓
  • 余煃榮
  • 張恒齋
  • 李廣廕
  • 周吉士
  • 曾昭回
  • 馮化成
  • 鍾麟
  • 王宗魁
  • 馮致中
  • 廖鼎元
  • 張瑞屏,恩貢
  • 甘汝化
  • 甘祖培
  • 張矩
  • 喻義,恩貢
  • 吳文鳳,字桐雲,任納溪、高縣、雲陽等縣訓導
  • 張紹渠,恩貢
  • 廖銘新
  • 任薛,字介山,候選訓導,光緒二十三年賑務,蒙藩憲王准委優缺一次
  • 黄致中,候選訓導
  • 胡有常
  • 方體
  • 馮潤民,恩貢
  • 熊兆
  • 鄒邑士

援例授職

[编辑]
  • 屈慶雲,由俊秀授廣東韶州曲江縣丞
  • 馮炳南,增貢,任夔府教授
  • 馮源,襄之孫,廪貢,任資陽縣教諭
  • 朱廷綬,吏員,任廣東陽春縣典史
  • 馮敬萱,附生,捐布理問,分發福建試用
  • 吳樹屏,廪生,任成都、梓潼兩縣訓導
  • 艾畫堂,廪貢,任大竹、隆昌等縣教諭
  • 任師昉,增貢,署犍為縣教諭,任華陽縣訓導,並加國子監典簿銜
  • 藍田玉,監生捐縣丞,分發陜西
  • 蔣忠霖,監生,捐巡檢分發兩淮
  • 劉繼向,廪生,任保甯府訓導
  • 喻鎮藩,廪生,任新繁縣教諭
  • 劉榮,廪生,候選訓導
  • 魯殿廷,廪生貢,候選訓導
  • 唐華封,附貢,候選訓導
  • 包正全,監生,任山西平羅州巡檢

例貢

[编辑]
  • 聶培宗
  • 朱賢寳
  • 謝科名
  • 譚德復
  • 喻屏藩
  • 王平章
  • 吳榮華
  • 陳際唐

武科

[编辑]
  • 吳飛鳳,字丹山,同治癸酉武舉,甲戌武進士,擢侍衛,任固原游擊,升參將
  • 蘇紹武,光緒乙亥武舉[1]
  • 譚德寳,光緒壬午武舉
  • 蘇國華
  • 蘇國英
  • 楊子忠,三名,光緒丁酉同榜武舉

人物志

[编辑]

行伍

[编辑]
  • 陳安邦,由軍功任四川城守營千總,髮逆之亂,累立戰功,洊升總鎮,尋因拒賊陣亡,子世乾以打仗出力貴五品頂戴
  • 萬正清,由軍功任廣元營都司
  • 王鎮江,由軍功以游擊補用,髮逆擾江南,因大營潰敗,力竭陣亡,奉旨卹廕世襲雲騎尉,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子文華隷督標左營
  • 龔占鼇,字步雲,邑西高灘場寳家樓人也,年二十投重慶營,因報巴縣籍,隨調廣西平髮逆,屢立奇功,補松潘都司,賞綽羅泰巴圖魯勇號,復投霆軍,以克復功,洊升游擊、副將、總兵,記名簡放提督,繼平台灣基隆,三次勦撫生番,戰功第一,補汀洲鎮,晉一品封典,滬尾口力拒法人,大戰一月,賞穿黄馬褂,鮑爵帥遺摺保薦將才六人,占鼇與焉,子安常以平番功加守備銜
  • 甘正洪,以軍功得儘先守備,陞都司,新疆陣亡,陜甘督請於朝,賜卹銀三百五十兩,給雲騎尉世襲,次完時以恩騎尉世襲罔替
  • 馮國良,以軍功署督標千總,又署峩邊左營守備,代理中營教習,後署萬泉營都司

忠義

[编辑]

以下皆同治元年事

  • 胡定國,武生,率團勇勦賊盡節,知縣陸德培為之立傳
  • 譚維和,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在九龍場與曹逆打仗陣亡
  • 潘世傳、甘大林,均團首,四月初三日在金獅砦與賊打仗陣亡
  • 甘家達、夏美連、夏能,以上在復興上龍等砦;甘萬才、王榮貴、王四和尚,以上在文星寨;龍宗化、龍時斌、龍時全、龍時言、龍朝斗、龍朝鳳、龍朝典、龍朝章、邱學仁、邱子正、邱石扁,以上在白夾林。以上十七名四月初五日俱與賊打仗陣亡
  • 陳朝萬(團首下同)、甘大章、韋高拔、甘家樹、韋朝卿、韋朝貴、韋朝意、甘家有、甘培元、甘大乾、甘如石、甘培寅、甘大志、甘培寛,以上在天逸寨;甘培定在鷹嘴寨;何文榜、涂卓順、熊花香、戚興、何二、劉二、劉長發,以上在小寨坪;錢秀五、錢為香,以上在太平寨;甘業魁、盧從位、甘大澂、錢三、甘三奇,以上在安全寨。以上二十九名四月初六日均與賊打仗陣亡
  • 何榮保(團首下同)、涂作聖、何又來,以上在復勝寨;李必榮(團首下同)、李富剛,以上在合興寨;何榮揚、賴二、涂三元,以上在汪家寨。以上八名四月初八日與賊打仗陣亡
  • 范吉(探差被擒,罵賊陣斬);劉崇岡,在大瀛寨;車二桃,在麒麟寨。以上三名四月初九日與賊打仗陣亡
  • 馮賢耀(團勇)四月十一日在宗生寨遇賊交戰被剮身亡
  • 盧元、馮春堂俱團勇,四月十二日在石臼城與賊打仗陣亡
  • 彭文喜(團勇下同)、李逢澤、李逢春、劉克揚、譚長生、何萬濶在十合場;劉榮和、劉志發、劉志啟、劉騾子,以上在石龍場;包順才、文春喜、文運黑,以上在太平寨;以上十三名四月十五日與賊打仗陣亡
  • 彭明綱(團勇在長樂寨下同)、何作明在順天寨;以上二名五月十七日與賊打仗陣亡
  • 劉黑狗(團勇下同)、廖寅保,以上二名五月十九日在順天寨與賊打仗陣亡
  • 何蠻子,五月二十九日在天華寨與賊打仗陣亡
  • 黄培仲(團勇下同)、孔昭興、何代寛、潘代爵、馮鑑亭、何佐相,以上六名五月二十三日在人和寨與賊打仗陣亡
  • 謝百達(團勇),六月初二日在高山寨
  • 徐高懷,六月初四日在雷公寨
  • 張德志(團勇下同)、夏金生、李登緒、曹世松、秦傳美、藍成元、張珍如、曹永鳳、甘永香、樊天才、蕭文鳳,以上在五魂石;甘培聰,在馬鹽井尸焚,以上十二名六月初十日與賊打仗陣亡
  • 賈世康(團勇下同)、賀老么,以上二名七月初一日在銀寳寨與賊打仗陣亡
  • 李三省(團勇下同)、劉慶堂、魯春秋、魯志厚,以上四名七月十八日在天□寨與賊打仗陣亡
  • 李貴生(良民),四月十六日在崇石寨防禦被銃身死
  • 游業修(良民)、游多富,四月二十二日在雙寨子與賊打仗死
  • 孫三才(良民)在鍾家硐被剮、陳代順在太平寨被戕,以上二名五月十三日遇賊不從被戕
  • 吳崇恕(良民)、劉濟川,五月十三日在近光寨被擒脅降,不屈死
  • 劉廣廷(良民下同)、劉大興,六月二十八日在吉安寨禦賊,鎗傷死
  • 馮成勗(良民),七月十九日在袁市場被擒脅降,不屈死

節烈

[编辑]

以下八名皆同治元年事

  • 夏甘氏,四月初五日賊圍上龍砦被執,不屈殉節死
  • 甘張氏,業洪妻,四月初五日賊破文星寨被執,逼脅手奪賊刃自刎死
  • 甘陳氏,四月初六日賊至家,逼辱不從被殺
  • 甘王氏,四月初七日賊破文星寨,懼辱自刎死
  • 李熊氏、李劉氏,四月初八賊攻合興寨,懼辱自縊死
  • 甘李氏,四月十三日在君山寨,被銃不屈死
  • 李劉氏,四月十八日賊圍崇石寨,被銃不屈死
  • 洪曾氏,德學妻,嘉慶三年王逆入境,夫婦逃難大灘坟埧被獲,逼污不從死之

節孝

[编辑]
  • 蔣廖氏,發儻之妻、文魁之女
  • 游甘氏,朝愷之妻、際泰之女,撫繼承祀,誓死不渝,孫衢庠生,建坊魚鱗灘
  • 吕蘇氏,悰二之妻、秀學之女
  • 吕汪氏,世珍之妻、悰高之女
  • 譚榮氏,忠銀之妻、文俊之女
  • 陳余氏,顯川之妻、洪畧之女,壽百歲,五世一堂
  • 陳熊氏,賢相之妻、國榮之女
  • 王鄒氏,上佑之妻、漢富之女
  • 吳謝氏,富倫之妻、正通之女
  • 蔣馮氏,俊登之妻、馮襄之女
  • 杜馮氏,家渠之妻、太和之女
  • 李劉氏,清典之妻、永寛之女
  • 余劉氏,才萬之妻、朝貴之女
  • 余吳氏,經堂之妻、興岱之女
  • 胡蕭氏,有鄰之妻、孟璧之女
  • 潘黄氏,椿萬之妻、日昭之女
  • 黄楊氏,興華之妻、孟武之女
  • 李何氏,宗級之妻、秉政之女
  • 李蔣氏,逢斌之妻、振圖之女
  • 申馮氏,可試之妻、大寛之女
  • 王李氏,榮慶之妻、朝貴之女
  • 王陳氏,榮春之妻、士魁之女
  • 李陳氏,本誾之妻、大臣之女
  • 任杜氏,仕中之妻、家斌之女
  • 周蕭氏,良卿之妻、孟華之女
  • 吳吕氏,永健之妻、正灝之女
  • 張范氏,珪靈之妻、瑞安之女
  • 張唐氏,世模之妻
  • 陳范氏,代紹之妻
  • 譚曾氏,有恒之妻
  • 吳歐氏,顯濟之妻、歐陽春之女
  • 甘黄氏,培彞之妻、大祿之女
  • 甘張氏,久大之妻、星陽之女,二名稱姑媳雙節
  • 劉熊氏,元朝之妻、薦宗之女
  • 蕭尹氏,孟禮之妻、德安之女
  • 甘廖氏,培泗之妻、思莊之女
  • 吳黄氏,甯桂之妻、德茂之女
  • 王甘氏,宗杰之妻、大緒之女
  • 朱張氏,才川之妻、家珩之女
  • 李黄氏,柏國之妻、子來之女
  • 廖王氏,孟華之妻、宗智之女
  • 龔談氏,興渠之妻、昌秀之女
  • 羅杜氏,方弼之妻、順廷之女
  • 嚴彭氏,爾蕙之妻、青雲之女
  • 胡邱氏,天理之妻、維超之女
  • 盧余氏,立春之妻、經昭之女
  • 周甘氏,榮享之妻、家贊之女
  • 張馮氏,舉常之妻、大鳴之女
  • 劉王氏,繼賢之妻、萬榮之女
  • 邱王氏,光前之妻、宗書之女
  • 王李氏,顯揚之妻、孔吉之女
  • 吕何氏,世祿之妻、福斌之女
  • 吕巫氏,德澤之妻、中拔之女
  • 陳馮氏,炳禮之妻、大裕之女
  • 洪王氏,永吉之妻、一芝之女
  • 方熊氏,興達之妻、以清之女
  • 包甘氏,萬善之妻、加光之女
  • 盧陳氏,崇舉之妻、經國之女
  • 游包氏,本端之妻、其順之女,子藩海庠生
  • 陳萬氏,禮賢之妻、榮陞之女
  • 唐盧氏,道浩之妻、興仁之女,建坊石稻場
  • 游袁氏,長安之妻、朝江之女
  • 余聶氏,濟宣之妻、成芳之女
  • 李錢氏,鑒緒之妻、錢培之女
  • 廖李氏,廖基之妻
  • 劉譚氏,道明之妻、宗召之女
  • 孔任氏,昭文之妻、文漢之女
  • 楊汪氏,凝潤之妻、光化之女
  • 賈陳氏,大献之妻、懷本之女
  • 楊賈氏,凝秀之妻、月照之女
  • 甘馮氏,鏡湖之妻、堯春之女
  • 王陳氏,禮先之妻
  • 王吕氏,永瑞之妻、宗位之女
  • 王張氏,仁端之妻、盛勉之女
  • 李錢氏,體泰之妻
  • 蔣夏氏,俊鵠之妻、常春之女
  • 王張氏,均國之妻、岫靈之女,子華昱增生,孫慶武生
  • 許張氏,學仁之妻、才緣之女
  • 甘周氏,家藩之妻、玉萬之女
  • 賈夏氏,祿斌之妻、才望之女
  • 胡王氏,定國之妻、元堂之女
  • 馮劉氏,金錫之妻
  • 張文氏,步雲之妻、學宗之女
  • 甘陳氏,元順之妻、和璧之女
  • 甘李氏,露純之妻、盛松之女
  • 杜李氏,文相之妻、盛簠之女
  • 甘郭氏,文田之妻
  • 林吳氏,仁墀之妻、永才之女
  • 周范氏,朝俊之妻、顯鼎之女
  • 周甘氏,朝仲之妻、大煥之女
  • 周李氏,宗燦之妻、本鳳之女
  • 甘王氏,大義之妻、汝貴之女
  • 王文氏,華聯之妻、義國之女
  • 王甘氏,顯益之妻、文正之女
  • 甘劉氏,甲培之妻、任才之女
  • 洪游氏,美曉之妻、本詔之女
  • 王馮氏,建國之妻、成傑之女,子占元武生,孫煜堂監生,虎臣武生
  • 馮陳氏,賢禩之妻
  • 熊張氏,廣濟之妻、舉銀之女,知縣高士鵬給「一片冰心、思樹貞垊」匾
  • 范歐氏,顯亨之妻、宗純之女
  • 劉余氏,行春之妻、桂芳之女
  • 胡劉氏,星照之妻、承謨之女
  • 周蔣氏,崇愷之妻、俊䳘之女
  • 梅吳氏,學元之妻、和錫之女
  • 賈甘氏,代玉之妻、家恒之女
  • 唐張氏,在明之妻、家言之女
  • 劉李氏,大鏞之妻、芳家之女
  • 朱李氏,才成之妻、承國之女
  • 雷胡氏,有富之妻、有為之女
  • 陳甘氏,汝霖之妻、家銀之女
  • 熊甘氏,大山之妻、昌茂之女
  • 魯馮氏,布昭之妻、馮慎之女,撫姪承祧,孝慈兼盡
  • 艾魯氏,廣清之妻、良仲之女
  • 包游氏,國恩之妻、楷模之女,建坊興市踏水橋
  • 魯馮氏,宣昭之妻、三鳳之女
  • 魯劉氏,書懷之妻、良才之女
  • 蔣吕氏,發泉之妻、正邦之女
  • 喻劉氏,正宗之妻、博堂之女,撫姪承嗣,奉養不懈
  • 王甘氏,德熙之妻、文欽之女
  • 陳黄氏,興良之妻、正發之女
  • 周王氏,興第之妻、宗書之女
  • 朱袁氏,文敏之妻、德峻之女
  • 文甘氏,觀成之妻、培本之女
  • 文包氏,多成之妻、萬照之女
  • 廖王氏,孟華之妻、明剛之女
  • 游包氏,本和之妻
  • 熊李氏,從訓之妻、宗伯之女
  • 甘馮氏,培魁之妻、大興之女
  • 邱雷氏,宏喜之妻、洪軒之女
  • 姜馮氏,逢祥之妻、陽卿之女
  • 杜王氏,順楨之妻、光昭之女
  • 包甘氏,孟楷之妻、培第之女
  • 甘劉氏,業旼之妻、崇義之女
  • 王徐氏,德崇之妻、撫姪承祧,奉親教子
  • 劉殷氏,崇鑑之妻、進忠之女
  • 李賈氏,先有之妻、大述之女
  • 李張氏,仕祿之妻、樂慎之女,上事兩代,下撫一子,孝慈不懈
  • 夏艾氏,夏璜之妻、國景之女
  • 夏熊氏,守典之妻、元發之女
  • 胡陳氏,文典之妻、夫故奉姑避賊,卒免於難
  • 胡袁氏,文光之妻
  • 余邱氏,才全之妻,五品軍功桂芳之女,性端重,幼讀女誡,年十八子歸,生子女各一,甫五年而夫故,越四月復舉一子,氏哀痛迫切,欲以身殉者再,卒至孝慈並盡,志懍冰霜,奉旨旌表,勘磨有「堅心茹苦,立志完貞,紹畫荻之遺徽,二子成立,慕柏舟之守義,四德允嫻,鄉鄰既欽其節操,聖世宜沛以絲綸」云云,户部主政楊亦帆贈「柏操松年」匾,欽差大臣李鐵船題碑文曰「徽音允穆」,孫翊廷廪生
  • 楊丹氏,繼昌之妻
  • 陳周氏,應泰之妻
  • 程周氏,德榮之妻
  • 范包氏,儒修之母
  • 盧周氏,昌隆之妻,上事盲姑,下撫幼子
  • 吳楊氏,永載之妻
  • 張謝氏,書紳之妻、夫故,家貧無子,奉姑不懈
  • 宼屈氏,占魁之妻、夫故,撫前妻子成立
  • 范艾氏,永乾之妻
  • 艾鄒氏,臣殿之妻
  • 周邱氏,相逵之妻
  • 邱艾氏,碧峰之妻、上庸之女
  • 劉封氏,大鵬之妻、景相之女

孝行孝子

[编辑]
  • 任啟烈,光旦次子,出繼胞叔光炳,光炳夙患勞疾,病勢垂危,乃割肝和藥以進,竟得痊愈,詳請在案
  • 陳義廷,文生,母馮氏患勞疾,割臂肉和藥以進,病得痊愈,縣主管賜錢四十釧,禀報在案
  • 曾德林,係故民曾振統之季子,年五十二歲

孝婦

[编辑]
  • 周熊氏,碧山之妻,姑曾氏夙患咳疾,病危,氏割肺和藥以進,病竟愈,督憲丁公給「誠孝格天」匾額
  • 熊王氏,武生紹周之妻,侍姑楊氏病篤,割股以奉,竟得痊,後夫染重疾,舉家無措,氏又割股以進,亦愈,子建章監生,次子顯章廪生,四子平章文生

耆碩

[编辑]
  • 曹臣楷妻邱氏,均年九十一歲,五世同堂,奉旨旌表,給與匾額,賞緞疋銀兩
  • 熊劉氏,文善之母,年九十四歲,五世同堂,奉旨旌獎,按照年歲給與匾額,賞銀八兩,粧花緞一疋
  • 王尚榮,監生,年八十歲,正宗之父,奉旨旌表,按照年歲給與匾額,賞緞疋銀兩
  • 季明高,年九十一歲,五世同堂,良翰之父,詳報有案
  • 吕敦仁,年八十六歲,五世同堂,世香之父,奉旨旌表,給「壽世禎祥」匾,賞銀四兩,粧花緞一疋
  • 陳敬魁,年八十五歲,五世同堂,禀報在案
  • 魏玉龍,年九十五歲,五世同堂,禀報在案
  • 王陳氏,懷清之妻,年一百歲,六世同堂,子景芳禀報在案
  • 楊承彦,年八十七歲,妻朱氏年八十九歲,五世同堂,奉旨旌表,給與匾額,賞承彦銀四兩,朱氏銀八兩,粧花緞各一疋
  • 鄧正發,年九十歲,五世同堂,禀報有案
  • 梅成定,年八十二歲,五世同堂,奉旨旌表,給與匾額銀兩緞疋
  • 劉志恒,係拔貢劉照乙之父,年百歲,詳請在案
  • 馮包氏,年百歲,管主給錢二十千,高主給錢八千
  • 余經佑妻江氏,均年八十三歲,五世同堂,廪生余岷之袓,詳請在案

瑞產

[编辑]
  • 甘大鏞妻吳氏,年三十二歲,於同治元年六月二十二日已時一産三男,奉文照例給米五石、布十疋
  • 唐祖芳妻鄧氏,年三十四歲,於光緒七年八月十七日子時一産三男,奉文照例給米五石、布十疋

藝文志

[编辑]

重修城垣記(知縣李漸鴻)

[编辑]

鄰治在萬山中,明季兵燹,井邑邱墟,國朝康熙六年始創斯城,跨於兩山之間,銀鼎踞其内,玉屏倚其外,依山阻險,儼然巖疆,嘉慶初達匪來攻,守備内堅,聲援外接,而猶岌岌乎不免累卯之危者,賊居高以闞,守陴驚惶,玉屏階之厲也,重圍既解,邑令鍾倡議改作方際,時艱未果,凱旋後鄉先達甘議改郛廓,擴而充之,格於郡議,遂遷延以至於至今,咸豐建元,粤匪跳梁,竄擾南北,我皇上宵衣旰食,軫念黎元,特下堅壁清野之令,斯時何時,守土吏敢不思患防微,舍其舊而新是圖乎,惟是未信而勞,民將厲己,予自去年冬檄權邑篆,臨民數月,驟興斯舉,得毋誠信有未孚歟,然差可自問於夙夜者,服官以來,太孺人板輿就養,每讞一獄判一事,恒置小紡車於屏後,以覘平跛,庭訊之餘,亦視慈顔怫悅以證得失,自束髮受書,祇承於嚴慈者,盖有素也,豈以民生所繫,而固因陋就簡,汶汶處之,如臣子之道何,此議既定,詢謀僉同,乃相度形勢,籌畫經費,進諸耆舊,而詰之舉,欣欣然有喜色而言曰:玉屏天險也,在外則為我敵,在内則為我壘,擴而充之,其費甚鉅,昔之日阻於時艱,格於郡議,欲為而不得為,今之日禦災捍患,可勞而勞,雖欲不為不可得矣,合計三山兩漕之衆,並添予清俸捐貲若干,於是卜日鳩工,包山為郭,庀材而畚鍤雲興,伐石而鑿椎兩集,兩峯對峙,雉堞廻環,諏工於暮春,蔵事於仲冬,豈感孚若是之速哉,乃閭閻之曲為我恕也,都人士董率不吝其勞也,政拙如予,適逢其會,因天時以順人心,集民力而盡地利,屏藩保障,聿觀厥成,豈獨鄰之幸耶,實予之所深幸也,大功告竣,書其巓末如此,嗟乎,士與民相習於平日,其集事也易,官與民相喻於臨時,其舉動也實難,學道愛人,我心殊慊慊焉

城防記(知縣陸德培

[编辑]

辛酉秋予重蒞鄰山,適李藍二逆分股竄擾嘉陵江以西,到處皆賊踪,而鄰邑城防關如,予下車後即籌款庇材鳩工併作,增建敵樓,添修炮台,新鑄一千四百觔大炮三尊,變通古法,造石炮二千餘枚,凡火照、火抓、火彈、火箭一切守具靡不畢備,並飭各寨堡堅壁清野,工始竣而賊已渡江,岳廣竹墊沿邊告警,予飭團練分隘堵禦,賊卒不敢入境,壬戌夏四月三日,周逆由鶴遊坪夜竄縣屬之石滓灘,予檄少尉關暘谷率練堵勦,連日陰雨不克,出隊十五日戰於十合場,頗有斬獲,武生胡定國死之,賊即於是夜遁去,五月十三日曹逆由古家場竄踞九龍場,張觀察補詩率練尾追,營於打鼓山,予復飭團練分隘堵禦,自金埡場至麼灘場大小十餘隘,賊屢次衝突俱被夷傷,困兩月死傷逃亡約近萬人,七月十八日夜微雨,仍由舊路偷遁,此路地勢平衍,無隘可守故也,賊入境凡六十九日,各團隘斬獻長髮賊首數百餘顆,奪獲旗幟器械千有餘件,而商不易肆,農不易野,若不知有兵也者,予巡城之暇,輙止於玉屏山,玉屏山者,邑之來脉,諸山環拱,前任李蘋洲建有文昌閣,而風雨之飄搖實甚,予葺而新之,登樓四顧,無幽不燭,是亦城防之一助也,願後之官斯土者當知創之不易,而守之為難,是予之所厚望焉,因援筆而為之記

重建銀鼎山奎閣記(知縣張熙穀

[编辑]

銀鼎山不知肇名之始,邑人咸以為文風所繫,前令尹亭閣 其巓,華冠冕狀形勢,隨圮而隨修者厯百餘年,山自楠木 頂蜿蜒而來,三十里至城根突起一峯曰玉屏,由玉屏迤北, 嶤然獨秀者即銀鼎也,青烏家謂天馬形,又曰形如天馬 自天而下,此龍脈之貴,徵其事殊難信,然天地精英靈秀 之氣鬰勃於山谷,洩而為文章科第,理或然也,則邑人以 為文風所係也亦宜,康乾間邑令姚君宏烈剪葺建亭閣 其地為春夏遊宴,嗣楊君為龍當教匪撲城,就亭作哨 棲炮臺為禦侮地,樓曰「遠視」,則固不暇於文歟,至吳君秀 良重構而為八角亭,陳君之璵復規為圓亭,後即因之 為「鼎元閣」,閣三層,其取諸鼎元者,培文風也,厯年風雨 剥蝕,楹角傾頺,不及時而補葺之,恐巍然者將有岌然之慮, 邑人咸以為文風所繫,恒懔懔焉。已卯春,爰與衆紳規畫, 皆欣然焉,因率温子翰廷等估木計工,繞以曲室,圍以洞 房,除向存經費不貲外,邑人邱章甲、夏三台、甘大興等各 捐若干金,亭南石基、亭後旱土則為曾氏祠、朱氏祠捐出, 繚以圍墻,别為院落,四閱月而工竣,本汎童君永祿又捐 營石若干丈以助石砌之不足,邱章甲復將慶灘田若干 畝捐入為年中祭祀之費,夫文峯筆塔各州縣之林立高 岡者在在皆是,使於邑無所輕重,亦何必作此浮圖,温子等 始終其事,邱子等慷慨樂施,殆亦能見其大者,昔范文 正相宅術家謂當世得三公,捐出為邑公地,而極力經營之, 諸君毋亦師其志耶,或者曰前人之建是閣也,殆為敵樓, 今炮位尚存,然承平致治,安用此無戎而城,又曰倚軒挹 爽,踞石乘涼,前人所以詠觴也,然民勞而財傷,亦奚以憇 遊而賈怨,今者觚棱金雀突兀中央,嵥崪峥嶸勢凌霄 漢,供俸奎宿其上,為彼都人士祝科第焉,文風之繫繫 於此舉,且與筆峰、筆嶺鼎足而三,更以徵鼎甲聯元之兆,故 仍其舊名而額曰「鼎元」云,至若新建之堂額曰「人在蓬萊 第一峰」,石門曰「城市山林」,東榻則曰「小住」,蓋以烽烟靜息, 年穀豐稔,公餘多暇,輙與邑之文士遊卧其中,飲酒賦 詩,共頌承平,邑人幸甚,予尤幸甚

三費章程序(知縣丁士良

[编辑]

夫事有興利除獘,一舉而三善備焉者,三費是也,曩者江北福司馬倡之於前,各州縣次第舉辦,良法美意而民不擾,鄰之人士亦深知夫利澤之長,但費鉅而任重,相率於因循者久之,八年秋九月,余臨斯邑,謁見府憲,楊公諭以三費一事,陸令辦有端倪,爾其慎厥終毋怠,余起而應之曰:「謹,唯命」,下車後周厯四鄉,曉以大義,向所玩泄從事者,至是而踴躍樂輸,爭先恐後,通捐錢貳萬肆百串有零,越半載而事竣,以之培士類,則志切觀光,以之肅官常,則詞無擅受,至若命案重件,相驗招觧,咸於此取給焉,夫以瘠苦之區,興數百年無窮之利,急公慕義,民風何獨厚歟,則皆府憲之教化涵濡,與前縣之實心任事,有以致之也,鄰之民蓋幸甚

加增書院膏火碑記(知縣鄧履中

[编辑]

管子曰: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書院之設,所以樹人也,予權是邦,月課諸士,必扃門終日,坐講堂而督之,試畢歸廨,逐卷親自校閱點竄之、潤色之,而抄襲者斥,請託者絶,給獎時集諸生於公堂,分鶴俸、助蘭膏,苟有一知之得,靡不口講指畫,以期相與有成,而諸士亦能循循習聽,各騁其才,以故每月一課,諸卷中多鎔經鑄史之詞,無牛鬼蛇神之誚焉,惟書院舊置穀産為數式微,歲僅八課,寒畯之士繼晷焚膏,不多所資益,將何以示鼓勵而大裁成,余用是日費躊躇也,庚午夏〔同治九年〕查得濟倉歲收利穀四百捌拾餘石,原以備本境防堵之需,今者川省肅清,無所度支,爰稟請上憲,以一半利穀分撥書院養濟,以作膏火口糧,按數均分,書院得京穀臺百貳拾貳石,此外因訟累而願施入者又得城斗穀伍拾石,通計歲增穀壹百數拾石有奇,於是為之釐定章程,每年增成十課,每課膏火內庠增成貳拾名,外庠增成叄拾名,此外又隨時設法增有獎賚,其於樹人之道,良非無小補矣,士苟有志,藉膏油火之助以養成偉器,異日為棫樸材,為棟樑選,余之幸也,抑豈獨余之幸哉,是為記

賓興碑記(知縣鄧履中)

[编辑]

己巳秋余來權是邦,公餘校閱諸生(諸)課藝,頗有傑構,其次亦皆可觀,造而就之,皆成材也,惟兹邑僻處山陬,距省較遠,時逢大比,都人士跋涉赴省,資斧不繼,往往向隅,遂咸賴有賓興之舉,查是邑舊無賓興,咸豐初年李公在任創立斯會,繼以澤陸兩公籌款加增,規模粗備,然庠序數百人,計所入而均分之,僅稱小補,寒畯之士載槖蕭條,依然呼將伯焉,余心歉然,爰查公款内有按畝銀玖百兩所置甘姓田産閒款也,特將該産撥入賓興,較之舊制又增其半,合三年之久以成一科之用,雖試士繁多,道途遥遠,人苟節儉自持,往返度支亦綽綽然有餘裕矣,方今聖天子尊賢右文,人材蔚起,士有養成偉器而力圖進取,出其所藴蓄,以佐國家昌明之運而答笙簧酒醴之恩,未始非斯會有以激勵裁成之也,今紳等請將會内諸産佃租議交三費局經理,並酌㝎條規及每年收支若干數咸刊於碑,以昭美備,余因樂為之記

任滿入都時諸生繪像玉屏精舍題此勸學(知縣管作霖)

[编辑]
  • 鳥能催耕,蟲能促織
  • 此中有人,似曾相識
  • 用以勸學,與物比德
  • 不織胡衣,不稼胡穡
  • 何况志士,可荒學殖
  • 玉屏之山,多士所陟
  • 鳥鳴嚶嚶,蟲聲唧唧
  • 顧共蟲鳥,依依君側
  • 缅彼斯人,端坐默默
  • 注目不瞬,若有所憶
  • 口雖不言,心期孔亟
  • 絃誦滿耳,定有喜色
  • 相對嬉遊,其容有恧
  • 或喜或否,隠隠可測
  • 倘念斯人,庶幾努力
  • 所願多士,不遑日昃
  • 切磋琢磨,廢寢忘食
  • 品重圭璋,才高斗極
  • 巍科膴仕,操劵而得
  • 致君堯舜,許身契稷
  • 澤被蒼生,名溢中國
  • 斯人之目,請君代拭
  • 斯人之責,藉兹以塞
  • 庶與蟲鳥,各盡其職

短歌四十六韻留別士民(知縣管作霖)

[编辑]
  1. 赤日爍金石,涼蟬吟故枝
  2. 征夫役王事,嚴駕當及時
  3. 孟秋月初吉,去去從此辭
  4. 束裝未及已,僚友來致辭
  5. 雲此都人士,念舊不忍離
  6. 約會遍四鄉,欲致攀留思
  7. 攀留不可得,設祖在臨歧
  8. 填城復浹路,有酒皆盈巵
  9. 聞此愕然久,益覺顔汗滋
  10. 回首逾三載,衣食皆民脂
  11. 豈徒事供億,責備應相隨
  12. 我本殊方士,美錦學製之
  13. 既未諳民俗,安能善措施
  14. 自知無一當,保障與繭絲
  15. 胡乃反戀戀,拒理殊可疑
  16. 良由俗近古,善必歸有司
  17. 自忘耕鑿力,翻若感恩私
  18. 念此撫膺難,深歎負蚩蚩
  19. 人情有報答,而我獨何為
  20. 惟將眼前弊,屬告紳與耆
  21. 隣俗好爭訟,徒飽吏人飢
  22. 此理故易曉,其禍半自罹
  23. 獨有盜竊案,飛禍尤希奇
  24. 百計肆訛詐,白晝逢魍魑
  25. 訛詐一不遂,送案求嚴追
  26. 縱使得昭雪,筋力固已疲
  27. 況皆椎魯氓,惴惴拙言詞
  28. 官司稍不察,血肉隨鞭笞
  29. 身辱家亦罄,更被後世嗤
  30. 原由捕與賊,絞串吸體肌
  31. 若輩本無良,為幻固其宜
  32. 事主及約保,良莠甯不知
  33. 如肯為剖白,奚至受其欺
  34. 須知同井裡,兔死狐亦悲
  35. 倚伏常不測,安分人與台
  36. 此風若不革,株累無孑遺
  37. 所願此邦人,各將公道持
  38. 同聲判皂白,隨事分雄雌
  39. 無使良懦輩,枉喫鬼蜮𡓰
  40. 苗分莠自見,亦易勤芟夷
  41. 庶皆安本業,化日常雍熙
  42. 此弊我深悉,此憾我未彌
  43. 顧我遺憾多,夫豈獨在茲
  44. 惟茲最耿耿,思復貽良規
  45. 聊將慚感意,譜作留別詩
  46. 浩然即長路,後會知何期

胡定國傳(知縣陸德培)

[编辑]

胡生定國,邑之東鄙人,年十八以郡試第一入武庠,為人拓 落有大志,不拘小節,辛酉秋,予重涖鄰山,適值周曹諸逆之 亂,沿邊告警,生請率團練往禦,予壯而許之,賊終不敢入境, 壬戌夏四月三日,鶴遊坪周逆分股夜竄縣屬之石滓灘,生 率團練為前隊,十五日遇賊於十合場,直前搏戰,殺傷甚衆, 足陷田中為賊所擒,縛入營,憐其勇,勸之降,生大罵不屈,遂 遇害,賊硃書其背曰「頑民胡光全」,光全其小字也,越七日而 屍至,予親詣驗視,兩手握拳猶作怒狀,十有二日而元歸,雙 目炯炯有神光,時天氣漸炎,毫未發變,肢體如生,了無穢氣, 予率邦人士哭而奠焉,上其事於朝,得旌如例。論曰:夫人當 死生呼吸之際,我不殺賊,賊必殺我,我殺賊常也,賊殺我亦 常也,生迺能被執不屈,罵賊捐軀,考其死難之日,屍至之日, 元歸之日,相隔旬餘,而面貌如生,雖古之稱忠義,何以加焉, 嗚呼異矣

附成都太守楊公重雅輓聯並跋

[编辑]

胡生定國,余前守順慶時所取榜首者也,壬戌歲,賊擾邑境, 生奮勇衝入賊營,所當披靡,殺賊甚多,旋以寡不敵衆被執, 罵賊遇害,旬餘得其身首,備極慘楚,聞之不禁悼懣因擬此 弔之聯曰「先軫歸元精神騰於天上,歐陽相士英雄入我彀

參見

[编辑]

註釋

[编辑]
  1. 「第五十四名,蘇紹武,年二十二歲,鄰水縣武生,好字號取中,馬上中陸矢,地毬中,步下中四矢,開十二力弓,舞一百二十觔刀,掇三百觔石」,《光緒元年乙亥恩科四川武鄉試題名錄》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