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山西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03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九 山西通志 卷三十 卷三十一

  欽定四庫全書
  山西通志卷三十
  水利二 津梁附
  平陽府
  臨汾縣
  汾河渠
  通利渠繇趙城縣西門外截汾河水建𭐏引入渠溉趙城洪洞臨汾三縣一十八頃地至冬歸汾河
  利澤渠源出洪洞縣東山麓西流洪洞羊獬河上溉洪洞臨汾二縣八村地至冬歸汾河
  澇河渠澇水河源出縣境唐堯陵山麓西流溉一十三村地至冬歸高河橋轉入汾河
  平水渠平水泉數眼發源姑射山西流復東水分四十分溉臨汾襄陵二縣田臨汾得水二十分上官河得水十分古有成例行之水程係木牌木印下官河得水五分亦有成例行之水程係木牌木印北磨河得水五分並不行之水程惟桑灣村居河尾自五代晉時鑄鐡牌一鐡印一盖懼桑灣村不能沾水之利而嘉惠之也令月使水三晝夜水利乃均上官下官北磨三河共溉四十村田有竒至冬胥歸汾河
  以上平水渠溉四十餘村汾河渠二道溉十二村澇水渠溉十三村胥有成規按時使水
  舊志汾河城南二里明嘉靖間副使趙元祖購江浙善水車者為水車引水溉田知縣楊君璽造水車二十一具疏渠十四道溉田十八頃後汾河淤徙不常盡廢
  通利渠在城西北金興定間開自汾西師家荘分汾河水西一𣲖歴趙城石明等村經洪洞杜戌等村至臨汾羊黄南王大明閻侃呉村大澗王曲西孫等村溉田一百六頃
  國朝康熈三十四年渠傾復修
  利澤渠在城北元中綂間民段佑創引汾水溉田大徳間邑尹實里濟布哈疏通自趙城衛店分汾河水東一𣲖歴洪洞臯陶等村流至臨汾韓村東盧溝上賈村等村溉田三十頃
  澇河渠城東北西三處即澇河也出浮山烏嶺下合龍角山潏水并髙梁水入澇唐嘗引入百金泊溉田今澇會龍神溝乂會金水河西流至樊家荘距城八里明嘉靖三十五年同知劉衍祚築樊家荘石堰引澇穿永利渠溉田萬厯十八年知縣邢雲路開渠十三里溉焦堡北孝南孝高河坂下北關郭家荘西關後樓底等村田六十頃有竒邑人楊元起記
  千金堰即澇水渠障水之堰知縣邢雲路修
  流膏洞即澇河渠引水之洞千金堰西北三十步許知縣邢雲路疏甎石修砌
  月池即澇河渠之地千金堰北知縣邢雲路疏之形似半月
  平水渠在城西即平山水也晉劉淵時導金龍池下合諸泉東流分為上官河上中河下官河北磨河并廟後小渠共溉劉村段村馬務東宜西宜泊荘樊村界峪麻冊青城澗頭席坊禄穽小榆辛家荘喬村五級王黙蘭村下當金店下冊等村田三百六十餘頃明嘉靖時上官河淤知府王溱重濬吕柟記
  澐泉渠在城東南即東亢村之澐泉溉東亢村田二百畝天幸渠在城譙樓南明嘉靖間僉事王世隆作渠洩水會平張世朝因名天幸
  永豐渠在城西北三十里萬厯十八年知縣邢雲路同縣丞胡宗明修濬洩呉村水患王榮誥記
  永利池在城内明洪武間知府徐鐸引利澤渠水及澇河水穿穴入城西北浚内外蓮池方圓二百二十步深七尋名曰永利以便民汲嵗乆衝涸成化乙巳知府李琮重修吕柟記後廢嘉靖間同知劉衍祚再修亦廢萬厯十八年知縣邢雲路開澇河渠引水復入池内一名蓮花池
  嘉泉在城西十里周六十五步遏下流使盈亦可溉田
  灰泉在城西南二十五里壇底村東土沙如灰故名亦可漑田注於汾
  馬跑泉在城西南二十里周三丈深不可測溉田十畝有竒
  平陽地狹人衆常乏食元至元三年總管鄭鼎導汾水溉民田千餘頃開潞河鵬當作鵰黄嶺道以來天黨之粟建横澗故橋以便行旅民徳之
  通利渠壊隆慶二年知縣陳萬年復修之以上汾河唐志臨汾東北十里有高梁堰武徳中引高梁水溉田入百金泊貞觀三年為水所壊永徽中刺史李寛自夏柴堰引潏水溉田令陶善鼎復治百金泊亦引潏水溉田乾封二年堰壊乃西引晉水
  澇水即烏嶺下黑水潏水即龍角山水胥至高梁入汾縣志澇河唐嘗引入百金泊溉田是合潏澇為一也而臨汾澇水源復出帝堯陵山麓當即唐乾封二年所引之晉水耳
  唐永徽二年晉州刺史李寛於臨汾縣東二十五里夏柴堰引潏水溉田
  王與齡永利渠記嘉靖乙卯郡貳洛陽劉公視篆役萬人開樊家河為永利渠作石堰障水時其鍾洩溉郡田數十頃丙辰三月興工四月告成
  明嘉靖問民丁放等率焦堡九村開樊家河溉田六十頃楊起元修澇河渠記臨汾縣治東北八里有樊家河即澇河也發源浮山之陽厥名龍角其下黒泉流涌行數十里而龍神會西金水注北三川同流斯為澇水過東張翟底諸鎮民往往引水溉田亡慮千百洎再折而至樊家荘瀕河之衆築堰壅導溉田可千餘頃盖中蘆等九村咸饒益矣嵗乆堰廢萬厯庚寅邢侯雲路捐俸發粟聚夫數萬衆累石為堰以障河也鑿阜為洞以注澇也浚地為溝以逹田也堰在洞之東高倍尋而廣以十軌長又倍之建大閘四而壅水注之洞洞通溝順流而下因地形也出洞口鑿蓮池以瀦蓄水也洞之上起亭亭之上構樓察水勢驗祲祥也乃題堰曰千金洞曰流膏亭曰觀瀾樓曰水雲
  澇河明同知劉衍祚穿永利渠溉田閱二十餘年而廢萬厯十八年知縣邢雲路築堰開渠利甚溥後寖湮廢以上澇河漢劉淵時導金龍池下合諸泉為渠毛磨康澤王廟碑水經云平水出平陽西南壺口山即書所謂壺口也自壺口而西南二百餘里曰平山水潛出其下曰平泉州圖經亦曰晉水其源亂泉如蜂房蟻穴觱沸於淺沙平麓之間未數十步忽已驚湍怒濤盈科漲溢南北溉田數百頃動碾磑百餘東滙為湖曰平湖秔稻菱芡晉人取足焉
  許惟新水利記官無常案水有壅塞界有埋没則爭端起而桀悍者或故為壅塞埋没以生端今必凡有渠之處各理其案各正其疆各檢其石府州縣案皆合符斷碣之文咸錄在案農祥未興編為經正則一年難爭有爭亦易定杜當陽之石一置山頭一沈澗底則今日平水之碩畫也王士元龍子祠詩晉州西山曰藐姑有泉源源流不瀦疏為八道溝與渠坐令瘠土成膏腴以上平水
  張昌修永利池記城東有蓮花舊池宋慶厯三年潘大博為知州始引東山卧虎崗黄蘆泉水入城而注之池植荷花其中迨金源氏之季渠道湮塞其流不復入城城中雖有井泉味多鹹苦惟可澣濯居民或逺汲汾河之流或車運郭外之水其勞特甚洪武十年郡守南昌徐公鐸相度地形北引汾河潨利渠水穴城入池可瀦可汲於是召徒程工載浚載拓中為土梁界為兩池池方圍各二百二十一舉武其深七尋梁左右甃以瓴甋下為水門池成而水適盈隨汲隨足名曰永利義取濟民之生於悠乆也
  倪岳永利池記郡守徐仲聲鐸北引汾河潨利渠水穴城注池名永利渠嵗乆衝涸兼豪右侵據民罔攸賴成化乙巳太守委官募役重加濬治傍池鑿井朝夕利汲而銀買車運之苦遽革又慮池瀦停濁鑿通池前郡學及不由兒濠環為芹泮城外之水皆可引入城中無滯又於羊獬之間輦石為梁洞殺上流勢用去霖雨泛汾没溺民田之患明年秋請諸當路剏為引水洞長千有百尺過水洞長亦半之井橋既具花木茂植仍作書院於池側以居俊秀其利始永矣以上永利池
  王榮誥永豐渠記永豐渠乃新開大明村渠道以瀉通利渠之發暴也邑侯邢公雲路順民情爲之工始於庚寅落成於今年自後居常則水流通利渠而下以溉田瀑漲則就新渠而注之汾永豐渠
  襄陵縣
  平水渠
  高石河渠在北二里李郭渠在北二里中渠在西南二里横渠在西南五里以上四渠胥引西北龍子祠平水泉溉城垣齊村等村田按時輪溉設渠長司之
  娥皇女英在西南十里薛村里
  八眼井在西南二十里薛村里
  以上二水胥引溉薛村左右景村等田按時輪溉設渠長司之
  汾河兩岸瀕河居民以地高河卑不能引渠溉田舊志高石河渠源出平水泉溉縣北水關等里田七頃四十畝有竒東入於汾
  李郭渠出平水泉溉廣智坊等田一十頃有竒東入汾
  中渠源出平水泉溉崇仁坊等田一十七頃有竒東入汾
  横渠源出平水泉溉東柴等里田二十三頃有竒東入汾
  沙渠即練溪泉在縣南三十五里接太平縣界溉劉村等里田二頃有竒東入汾
  賈朱汧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鄉寜之豁都峪溉賈朱等村田七百頃有竒
  洞子汧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豁都峪舊塞明𢎞治十四年知縣李高疏通溉賈朱等村田四十頃有竒西王汧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豁都峪溉西王等村田五百頃有竒
  關良汧在縣西南四十里源出豁都峪溉京安等村田八百頃有竒其下流司馬等村汧官道大水圯陷𢎞治十四年知縣李高築堤堰水利遂通
  漹溝汧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浮山縣界溉趙曲等里田六百畝有竒𢎞治二年知縣張文佐疏通嵗乆壅塞嘉靖三十八年知縣侯廷柱復疏濬建橋王與齡記
  阡陌汧在縣東南三十里源出龜山下溉小郭南梁鄧荘等村田
  雀水汧在縣南三十五里源出三嶝山後溉北戌等里田三百畝有竒𢎞治十四年知縣李高構橋往來便之
  焦家峪在縣東南五十里源出卧龍山溉陶寺等村田五百畝有竒
  牛角汧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浮山峪溉南梁等村田長泊澗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源出浮山峪溉南梁西梁等村田
  小石澗在縣東南三十五里源出龜山峪溉西鄧户等村田六百畝有竒
  高登龍臨襄兩河分界說龍祠之水以四十分為則下官等河北條也剖二十分臨汾全用之南横等河南條也剖二十分臨汾與襄陵兼用之渠規尚在溝界井然惟是下官河與南横渠壤址相接水道相連源頭之外有枝泉三穴其一在北其二在南北雖一泉而流行頗盛南二泉僅足當之兩河分界處原有牛心石或又曰中心石石既乆湮亂是用長下官人妄欲兼其三而南横人並不讓其一喙鳴穴鬬滋蔓無已本府會同三㕔及臨汾襄陵等縣親詣水濱講求故界始知每嵗雀角之訟初不在大即前三泉是也三泉無界則爭故其要在於分界乃畫其地而兩分之據勘北一泉原與下官河逼近即本河舊物也今歸下官南二泉原出南横地畔亦即本河故有也今歸南横剖分既明中立石堤一道自碑亭前分水處起斜迤而南至中地止高四尺濶三尺三寸長一十丈共九椿每椿高五尺因議立石表其顛末王與齡漹溝渠記姑射之陽平水出焉灌民田萬餘畝故汾之西嵗每熟而民裕浮山之麓土厚水深田率高亢故汾之東嵗多厲而民貧趙曲鎮左舊有漹溝渠畜暴水以溉田𢎞治中西平張侯文佐始加疏濬溉至千餘畝四十餘年嵗乆弗濬故道堙塞嘉靖丙辰山東侯君來理邑益加疏廣三月渠成溉田至二千餘畝於南北通衢建橋利涉河民如更生焉蕭公堤在汾河西岸舊患水勢衝圯明萬厯間知縣蕭大才砌石為長堤名蕭公堤
  王應吉汾河石岸記襄陵郭以東去汾不百武秋水泛溢河岸輙衝嘉靖壬子以來其患特甚萬厯己卯冬邑侯蕭公大才繕堤於汾之西崖慮土洳易衝則於潰決處悉甃以巨石下濶五尺上濶三尺有餘慮高卑難一則因岸勢而低昂之高者至一丈五尺卑者鱗次不齊延袤計二百二十餘丈慮水勢迅激則於數丈之内每出一磯頭以殺之磯凡一十有九逺而望之形若盤龍肇於辛巳三月訖於癸未五月髙邦佐晉橋記襄陵北門外不數武為平水上游有晉橋路當子午往來如織萬厯癸丑六月水暴漲橋圯宰馬公逢臯亟圖之經始甲寅正月訖工乙卯十一月橋髙二丈三尺長九丈廣二丈三尺下開三孔上植石欄河之兩岸甃以石堤以防衝射
  洪洞縣
  霍泉渠五道
  南霍渠源出趙城縣霍山麓廣勝寺自東流西七十步設渠口引溉馮堡等九村地退流馮堡河止
  副霍渠源出趙城縣廣勝寺泉逶迤三十里有竒遞至縣城北三里官荘村南設渠口引水入渠流至西門外院頭村流入汾河共溉西關社等五社地
  清水渠源出趙城縣廣勝寺泉引南霍北霍二渠透漏餘水溉東永寜李衛二村地流至村南入沙河
  小霍渠引南霍漏落餘水自東流西至官荘村北荘東設渠口引溉南官荘等七村地退流汾河
  麗澤渠源出趙城縣於縣城南大橋西引小霍副霍二渠餘水并澗河雷鳴水入渠共溉羊獬村等一十二村地
  澗河渠十有二道
  廣利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於縣境秦璧村東寳崖下澗河内設渠口引溉左璧村等五村地流至左璧村南入汾河北
  潤源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於蘇堡村東澗河内設渠口引溉朝陽村等一十村地流至東門外入城壕止衆議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於郭盆鎮西澗河内設渠口引溉蘇堡村地流至村西入澗河止
  先濟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於郭盆鎮南澗河内設渠口引溉下魯村三社地流至村西道場溝入澗河止晉源渠源出岳陽縣雷鳴山水於城南大橋西澗河内設渠口引溉北營南營西營三村地流至南營村南入汾河止
  陳珍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於西澗河内設渠口引水入渠自東流西溉郭盆鎮地流至鎮西入澗河止長潤渠源發岳陽縣雷鳴山水自東流西於蘇堡村東二里設渠口引溉尹璧村等四村地退流董寺村南沃陽渠止
  園渠藉岳陽縣雷鳴山水自東流西於范村北沃陽渠下設渠口引溉秦璧村地退流姚荘村止
  要截渠藉岳陽縣雷鳴山水自東流西於姚荘村東設渠口引流至火星營止共溉澗橋村北營村地
  大陽渠藉岳陽縣雷鳴山水自東流西於故縣村東設渠口引溉故縣村等四村地退流李堡村止
  連子渠源發岳陽縣北雷鳴山水下投澗河繇尹璧村西馬家灘流入渠溉敬村等三村地
  公孫渠衝塌嵗乆
  汾河渠三道
  通利渠引汾河水繇趙城縣城北南流分溉縣境辛村等八村地退下臨汾縣使水
  興利渠分汾河水於趙城縣牧馬村東設渠口引溉縣境屯裏村等三荘地退流汾河止
  公利渠塌於汾澗二河
  清泉渠三道
  清泉渠源發董寺村南崖下設渠口引水流至城南安流門外小橋東止溉梗璧村磨灣小橋東地
  副清渠接清泉渠漏落水又引河水會成渠溉小南門外地流至城南清澗渠止
  普潤渠源發西山世尊峪於西崔堡村西設渠道引溉西崔堡村至南馬駒等五村地流至杜戍村入汾河止非與趙城分引霍泉也
  以上共渠二十三道計溉村荘地四十有竒胥設掌例渠司渠長溝頭廵水公直有差以境接趙城臨汾易起爭端故設渠司為詳
  舊志霍泉在縣東北三十里發源廣勝寺下霍山南麓下流成河詳趙城霍泉
  南霍渠即霍水析支出禁口南流者也唐貞元間導水開渠溉洪洞曹生馬頭堡裏上荘下荘坊塠石橋頭南秦南羊周璧封村馮堡十二村地一百三十九頃有竒
  通霍渠即南北二霍下流又名小霍土人名北偃在縣北五里北洞村南宋慶厯六年導南北二霍溢漏溝澗支𣲖上自趙城營田荘下至洪洞李衛村崖下置堰沙河内導水至北洞村東南龍王廟後砌小石堰為退水口用則閉之用訖繇惠逺橋下西流入汾小堰西南延壽觀東立石水口三座濶一丈一尺二寸分七溝槽北槽南二溝分水三尺二寸五分有竒堰北溝分水二尺六寸一分有竒苖村賈村高公白羊四溝分水五尺三寸五分有竒共溉七溝地三千三十三畝有竒明洪武五年苖村里周順復疏通之堰濶七尺深一丈五尺溉槽南地如故槽北等六溝地七千四百八十三畝以汾水侵塌没四千九百六十四畝止存二千五百一十九畝溝胥被塌西苖白羊二溝地蕩然村移内地又高公溝嘉靖間河斷水絶分賈村溝水為小溝入副霍渠借流田去賦存民甚病之萬厯九年知縣喬因羽丈地豁糧始免徴副霍渠即通霍下流土人名南堰在縣北三里明建文四年羅漢寺僧李妙智疏導通霍支𣲖上開母渠一下開支渠二溉灣裏後坡前坡北關城西羅漢寺前地十五頃五十畝有竒後堰毁渠湮正徳間義官張滿重修易土堰以石栢棹鐡錠濬渠深廣水復通流
  清水渠二一在苖村里引霍水溉地一頃有竒一在永寜引霍水溉地二十六頃九十八畝
  麗澤渠在縣北一里引沙河水溉南鄉地三十頃後廢
  利澤渠元平陽太原兩路管軍萬户侯鄭鼎在趙城衛店村西置堰開渠導汾水溉洪洞臨汾二縣地三百頃有竒至焦堡村入汾後地震河圯民上奏遣秘書官檢覈復於趙城屈項村導汾溉地如故明正綂間開渠復圯縣民議三節導水上節導澗河中節導小河下節導高河胥置堰後澗水不足洪洞知縣王彧以通霍副霍二渠餘流入汾可惜令民易地開渠自縣北賈村導二渠餘𣲖經城南合澗水亦名利澤渠溉營裏西池王村安樂村張村上下橋臯陶陽曲等村與舊利澤渠名同實異後續開渠亦廢嘉靖二十七年臨汾民爭水知縣趙宸考遺事如右因書之俾後爭水者有考焉
  小霍渠即通霍渠溉七溝地後額不及半又多為汾水所没明崇禎間渠規無定例渠長張雲翼酌期知縣楊天精給灰印以防爭至今民賴之
  國朝順治間汾水復衝塌槽南高公副霍三溝渠知縣洪其清令灣裏窩舗前官路西開渠道有條例渠册隂應節記以上霍泉渠
  潤源渠在縣東三十里郭盆鎮南宋天聖四年於五龍廟下澗中置堰赤沙河底開口導水溉蘇村蜀村故縣董寺李堡周村辛堡梗璧朝陽城東九村地十一頃四十畝有竒明永樂間山水漲古渠衝絶脩築輒廢嘉靖三年渠長李文傑告分廵僉事董琦知縣孫巨鯨開鑿石口導水溉田如故
  沃陽渠一名廣陽渠相傳劉淵開在縣東三十里餓虎崖下下魯村東於澗水中置堰導水流至下魯村又西南流至尹璧村南入水口上流溉李村師村郭上薄村景村范村董莊馮張燕璧董保社村北羊等鄉地千頃有竒遺址尚存後於張村澗中開渠導水溉張村范村秦璧姚荘崖下等村地亦名沃陽今溉田三百畝
  陳珍渠在縣東三十里郭盆里引澗水溉地六十畝先濟渠在縣東三十里下魯里引澗水溉地二頃五十畝
  長潤渠在縣東三十里郭盆里引澗水溉蜀村故縣董寺三村地十頃八十畝
  衆議渠在縣東二十五里蘇村里引澗水溉地一十三頃
  沃陽渠在縣東十五里故縣里引澗水溉沃陽村范村董寺地二頃四十畝
  晉源渠在縣南三里火星營引澗水溉地三頃有竒今溉田一千七百畝有竒
  小渠在縣南二里姚荘里引澗水溉地二頃五十畝麗澤渠在縣南二里西池引澗水溉西池王村張村東左臯陶上橋下橋陽曲羊獬九村地三十頃十畝有竒
  要截渠在縣南二里秦堡里引澗水溉地十頃有竒廣利渠在縣南二里引澗水溉地四頃二十畝晉源渠在縣徳化坊引澗水溉地三十五頃 即公孫渠也在縣南十五里汾水乆淤
  園渠在姚荘里引澗水溉地一十頃八畝以上澗河渠通利渠在縣西北三十里金興定二年縣民閻張創置自趙城石字村灘内置堰開渠導汾水下流溉趙城石字馬牧二村地洪洞辛村北段南段公孫程村李村社戍七村地臨汾羊黄西羊黄南大明閻侃呉村大澗王曲孫曲九村地共二十一村地二百二十六頃八十二畝渠舊名閻張云
  興利渠在縣北半里永安里引汾水溉地二頃五十畝後廢
  續公渠即小霍渠内高公溝地汾水侵塌没一千畝有竒河西灘地是也張雲翼等瀕河西開渠道接汾水灌溉名續公上自趙城王村開口引水下至縣境北段里退水溉張家荘宋家荘賈村共地四百畝有竒以上汾河渠
  清泉在縣東十里源出董寺村西尚家泉宋慶厯間民以銀易泉開渠導水西流溉梗璧城東磨灣城東南安流門外小橋東地一十頃四十畝有竒西流為副清渠即清泉下流也溉城西南地一頃有竒又導澗水為清潤渠溉徳化坊地一頃五十畝
  連子渠在縣東二十里北張里引泉水溉地十頃有竒
  䨇泉在縣東二十里師村北金明昌五年里人文都等疏導一出龍王溝一出小舌溝溉田半頃有竒華池泉在縣東十里李保村南西流入清泉渠經城東溉地五頃有竒
  寳泉在縣南三十里侯泉村南溉地一頃有竒東坡小泉在縣南三十里孫保村東引泉水溉地五十畝
  深泉在縣南二十里侯泉村東溉地一頃有竒普潤泉在縣西二十里萬安鎮西百步泉水混出溉田三頃六十畝有竒
  普濟泉在縣西二十里萬安鎮西北百步溉田三頃八十畝有竒以上泉水
  洪洞縣南有澗支流湓入嵗賦菑楗調徒遏之宋仁宗時洪洞令李周始築新堤民不告病
  金大定十一年時洪洞趙城争水嵗乆至二縣不相婚嫁部檄委岳陽縣令麻秉彜前此司水者贓穢狼藉秉彜盡置於法自是無訟二縣之民刋石以紀其事
  元中統間萬户侯鄭鼎導汾水溉洪洞田千畝有竒建横澗橋以便行旅
  明洪武三年知縣楊茂建縣境橋梁
  嘉靖二年知縣孫巨鯨重開潤源渠溉八村田嘉靖二十年知縣陳宗仁築䕶城堤
  明縣志汾水渾濁瀕河居民穿渠溉田其利無幾夏秋水暴漲兩岸輒没舊河身不甚濶今七倍於昔漸徙而東去城伊邇
  明縣志瀕澗河居民多引溉田夏秋雨暴漲坍臨崖地且盡𢎞治十七年水北溢塌城垣知縣鄭選令義官張滿築堤䕶之袤二百丈高一丈有竒後堤寖圯嘉靖二十二年知縣陳宗仁復砌以石迄今賴之浮山縣
  浮山縣多崇山峻嶺並無渠道雖有數小河雨降則盈雨止即涸難資灌溉
  舊志潏泉見臨汾縣
  澇水見臨汾縣
  栢河水在縣北源出東山居民引以溉田
  楊村河在縣北源出東山經流楊村民引以溉田永惠泉在縣東天壇山西麓居民乏水鑿石引泉蓄水石窩中取之不竭民甚便焉故名永惠
  南河在縣南一里邑鮮水利獨南河有溉灌園圃之益
  潏水為利於臨汾而不能為利於浮山縣志稱縣境無水利獨南河灌園之利居多者以潏澇暨它河水卑地高難於引溉也
  趙城縣
  霍泉渠
  北霍渠水出東南四十里廣勝里霍山南麓溉東南四十里柴村等二十四村田至城北高崖村止
  南霍渠與北霍渠同出霍山溉東南四十里道覺等四村田至洪洞縣止
  清水渠係北霍渠遺漏之水溉東南十五里李宕等七村田至大李宕村止
  以上三渠胥引霍泉設渠長渠司溝頭
  汾河縣
  上廣濟渠引城西汾河繇嵇村田溉至城西五里李村止
  下廣濟渠引城西汾河繇嵇村溉城西二十里好義里城西十里安定里至城西十里登臨里止
  以上二渠胥引汾水設渠長渠司溝頭
  舊志霍泉源出城東南四十里霍山南麓唐貞觀間引水分二渠名北霍南霍以十分為率趙城得水七分洪洞得水三分宋金間定水利胥有碑 北渠分三節溉趙城永樂等四十六村田五百九十二頃有竒 南渠分五道一即南霍一曰九成與南霍實一道以上下流分二名一曰小霍溉道覺等四村洪洞曹生等十三村共田一百六十餘頃一曰大霍乃澗槽止動水磨一曰清水亦合北霍諸𨺗門及截大虫堰郭北澗諸水成渠溉營田等八村洪洞苗村等六村共田一百三十五頃有竒餘詳洪洞
  北霍渠分三節
  南霍渠分五道
  南霍渠 九成渠 小霍渠 大霍渠 清水渠大澤渠在縣東北二十里源出霍山元中綂四年引至梗璧等里十三村溉田一十頃西入於汾
  清水渠有二一在城東三十里聚引北霍瀝漏水及各堰涓滴透漏之水并北霍渠内虞家澗水胥得水八毫四絲一在城東二十里亦得三項水并為一渠溉趙城洪洞兩縣十四村地一千四十頃七十六畝有竒北霍發源霍山麓下西流溉梗璧等三村清水水勢與北霍渠不同其利一也
  通霍渠明洪武五年洪洞民辨明分北霍至趙城南霍至村名通霍渠溉田六頃有竒
  副霍渠明洪武三十五年羅漢寺僧李妙智分小霍支流至趙城北南洞里名副霍渠溉田二千頃有竒利澤渠明正綂間知縣王彧以汾河利澤渠湮圯令民繇縣西北二里賈村引南北二霍渠經城南合大澗河亦名利澤渠共溉田千頃有竒
  以上各村鑄立陡門一座其分寸陡口具載渠條無得増減渠底濶一丈六尺分為三節週而復始焉
  北大澗在北一里出霍山觀音溝中居民或用以溉田但暴漲亦能為害西入河
  北小澗在北二十里益昌舗出霍山谷中利害參半經跑地橋西入汾
  宋慶厯五年趙城民郭逹古與洪洞民燕三争水遂定水利碑銘一座
  蘇祐逌旃璅言霍山下龍祠皇通渠灌田界以漕石趙城什之七洪洞什之三無混於多寡兩邑人至今免於争競功竭心思前人偉矣蔚州水利鐡板分限如漕石晉祠惟築堰浚渠嵗有勞費有田則用水有水則用力力之多寡視田刻石紀事亦免於競以上霍泉渠
  善利渠元中綂二年渠長郭元長等濬渠引汾水溉石明等里地至今賴之
  通利渠在西三里金縣民閻長導汾水為渠溉趙城洪洞臨汾三縣田名閻長渠詳見洪洞縣
  李東陽利澤渠記元中綂間有引汾水者繇趙城衛店堰而東流合霍澗二水為渠以溉趙城洪洞臨汾三縣田四萬畝至順元年晉寜路逹嚕噶齊多爾濟因地震渠壊又浚汧口五十二小夾口十有九桔橰䕶夫皆具以教農興事國朝嵗乆池湮水壅成化甲辰大旱太守請於當路重浚此渠引汾水於洪洞西北築𭐏以截其流復取霍澗之合流於羊獬𭐏鑿池四區窪而級之以為凳槽渟洩斯水又於高河築𭐏二丈窪十有四節啟閉以時灌溉沃饒引其餘水入流城中資萬室飲傍水地價頃至十倍矣
  以上汾水渠
  趙城縣有五渠北霍南霍清水三渠源發霍山麓上廣濟下廣濟二渠引汾河水繇霍州而入趙城者也舊例各渠嵗舉老成正直一二人充渠長給木戳以專責成渠長下設水廵數名查水之上下又設溝頭數名理渠之通塞至於引溉凡各村總滙地俱設𨺗口一座平時則閉需水則開輪日按時週而復始繇近及逺繇高至卑無違渠制自無争截之𡚁
  宋太平興國三年正月甲午浚汾河 是時太原未平所浚者當自趙城以下徐彦伯汾水新船賦水之積也厚船之動也捷𢌞翔並騖識波上之雙鳬倐忽孤飛見天邉之一葉
  太平縣
  豁都峪尉峪渠豁都峪西北三十里侯村北尉峪西北一十五里尉村北二峪水胥繇鄉寜縣西來
  侯村荘縣北二十五里旱渠二道溉地一十六頃有竒常村荘縣北二十五里旱渠二道溉地二頃三十三畝西安平荘縣西北二十里旱渠一道溉地五頃二十七畝
  呉村荘北二十一里旱渠二道溉地二頃二十五畝南焦彭荘北十五里旱渠一道溉地一十頃五十三畝姚吉村北二十里旱渠二道溉地二頃有竒
  三公村荘西北十里旱渠一道溉地五頃有竒
  柴王荘南二十五里旱渠一道溉地一十頃
  申村荘北二十五里旱渠一道溉地二十二頃
  古城鎮北二十五里旱渠二道溉地二十四頃
  南高荘西北三里旱渠一道溉地一頃五十七畝蟠桃荘西北二十里旱渠二道溉地三十三頃六十畝尉村荘西北十五里旱渠二道溉地三十八頃一十畝有竒
  北膏腴荘西十里旱渠二道溉地五頃八十一畝有竒南膏腴荘西十里旱渠一道溉地一頃有竒
  西中黄荘西北十里旱渠一道溉地三十頃二十畝有竒
  北焦彭荘北十五里旱渠一道溉地二頃一十五畝景毛荘東北二十五里旱渠一道溉地一十六頃有竒以上共旱渠二十六道溉地二百一十七頃七十八畝有竒胥待雷鳴水發始能引溉
  九汧在縣北十五里繇站里荘至古城鎮十里九汧夏秋間大雨施行水自西山來洪流駢發凡傍汧諸村與洲渚埒而町畦亦爭灌溉焉
  太平縣汾河經流四十里但兩岸俱係高崖近河民田不能開河引灌惟有旱渠二十六道分定石口石界各立渠長司之
  汾河入縣境流逕三十餘里夾岸居民有灘田之利亦有衝嚙之患
  舊志豁都峪在縣西北三十里侯村北渠始開於金皇綂四年上汧溉西侯東侯地滿峪蘭閘下汧溉東侯吉村姚村呉村常村東安平南安平北姚古城鄧村董村柴王申村共十四村地其由渠而分者有高原汧老灘汧古城汧溉六村地又有中原汧常村汧餘水入汾
  尉㠔峪在縣西北一十五里尉村北渠始開於金皇綂四年溉田十六村尉村三公村北膏腴南膏腴孝村良陌西黄北黄西曹路南黄程嬰村焦彭相李站里盤道西安平餘水入汾
  大柴峪在縣西八里南膏腴里水㣲溉田不能夥煤峪渠在縣西二十里賈崗堡西水㣲溉田不能夥以上諸峪水皆繇姑射山出夏秋間大雨泛漲溉田者資之謂之雷鳴水
  靈景泉一名玉泉在縣東北二十五里景毛村南溉田四村景毛四日南高二日北高四日西郭三日水至西郭村西潛流地中村東復見入於汾
  靈源泉在縣東北三十五里陳郭村西南明嘉靖二十一年墊塞
  國朝康熈六年居民尋故道開之十年知縣何煒然相地度工泉復突溢
  白波泉在縣東南二十五里永固村
  清水泉在縣西門外北偏週一畝二分溉田者以桔橰取之其地宜蘆葦遶流過城南關而東
  焦村泉在縣西南十五里焦村西北相傳晉獻公都絳時引水入城後塞今渠跡存明嘉靖間知縣耿儒議開未果
  國朝康熈七年知縣侯有生開之不克成
  下尉泉在縣東下尉村西北流細而長地有葦孔天孕太平縣肇興水利記嘉靖乙卯分廵河東東陽趙公祖元為民行水溉田而教以水車之法如江南諸郡邑悉令民平地畝作渠塘造水車以援水縣令鄒學書日置水車截七具灌田二千畝有竒郭俊卿臨汾橋記西溝下澗水為害昔人計祛之正徳五年創造臨汾橋一孔嘉靖三年増而為三岳陽縣
  藺河渠發源寳豐村經唐城義寜上縣至和川渠四道溉水地
  唐城村四十八畝村西開渠
  義寜村四十八畝村西開渠
  上縣村三十畝村西北開渠
  和川村九十八畝村西開渠
  藺河水淺狹水力日溉地一十五畝繇上至下周而復始渠長司之其邑左右山上有旱地五百畝有竒不能鑿山開渠引水
  澗河渠源二肇流安底村千佛溝經城東門外至澗上村流入洪洞縣境渠八道溉水地
  下陽荘一十八畝村東北開渠
  瓦罐溝二十二畝村西北開渠
  東門外一百三畝城北開渠
  南壇下一百八十二畝壇北開渠
  灣衷村二百二十畝城南開渠
  張荘村六十三畝村北開渠
  五馬村五十畝村西北開渠
  澗上村一十二畝縣南十五里舗下開渠
  澗河渠歳𨷺渠長總司之夫一名司地二十畝一夫用水一口一夜週而復始如水盛一夫溉訖聽接溉水縮竢輪溉其它左右村荘有旱地七百畝有竒距河一二里有差胥隔石山不能鑿井引水
  朱家窰山溝渠源出永樂里范寨村經朱家窰侯賈村至偏澗村入洪洞境渠二道溉水地
  水荘村二十五畝村東北開渠
  偏澗村五十四畝與五馬村同用一渠水
  五日一週渠長司之其它胥石山
  以上十四渠共溉地九百八十六畝胥設渠長夫頭争截者究
  舊志便民渠在縣治前
  高璧渠在縣東一百里淘漚村明洪武七年引屬寨溝水流至高璧村溉田
  大澗渠溉田七頃七十畝
  寺頭荘渠溉田二頃五畝
  下治渠溉田二頃六十畝
  東鄔嶺渠溉田一頃七十四畝
  賈寨渠溉田一頃
  獅子溝渠溉田二頃
  曲沃縣
  縣東南沸泉水渠繇絳縣流入分水渠溉六村田景明村在東南自八里至二十里林交村在東南自十五里至十八里白水村二十里下郇村十八里至二十里東明徳村十五里西明徳村十五里縣東北温泉水渠分溉二十一村田
  東海村二十五里西寜村十里東寜村十里東許村十二里西許村十一里庭城村東北新荘村二十里河上村十六里東常村十七里西常村十六里北常村 郇村二十里吉許村二十里周荘村十九里縣册村二十二里王村自二十五里至二十七里焦莊三十四里羊舌村二十四里常家圪㙮二十五里西海村二十五里南韓村二十七里
  以上各渠胥立渠長甲頭按時輪灌
  曲沃縣沸泉源出絳縣入縣境開渠六道又有温泉源出縣東海頭村開渠二十一道各引溉地歳立渠長甲頭各司其事
  舊志沸泉在縣東南二十里景明村源出絳縣入曲沃境有分水渠明成化間民争水數十年不息知縣劉璣鑄鐡斛定分數西孔六分北孔四分訟始息至萬厯間奸民毁斛復啟争知縣蒯諫更鑄鐡斛公分溉田凡六村景明二十里林交二十里白水二十里下郇二十里東明徳十五里西明徳十五里詳見碑記
  温泉在縣東三十里海頭村又名七星泉又名七星海以泉有七也溉田二十一村張亭村今改西寜村東寜村西許村東許村庭城村十五里靳荘村河上村西常村東常村北常村今改小荘村郇村吉許村西縣冊村今改周荘村東縣冊村北王西村今改焦荘村北王村西陽城村今改羊舌村郭寺承荘今改常家圪㙮温泉村其村入北王村郇荘村今改西海村東韓村今改南韓村
  清水河在縣南合絳縣景明諸水北流入澮溉四村田西周十里上裴荘十三里下裴荘十一里交里十里
  濟溪在城南源出紫金山麓澄澈細流居民引灌田園
  龍底泉二一在林交村平地湧出居民引以溉田一在氷巖下晉時架水入城環遶宫殿今廢
  拔劍泉在任荘南民引以溉田
  金溝泉在隘口村民引以溉田後廢
  溢溝泉在東閆里民引以溉田
  夢感泉在柴村後塞成化中知縣劉璣濬復仍塞今濬居民引以溉田
  滿水井二一在濟溪一在東陽里深八尺周丈餘水自底湧出
  温泉在海頭村宜蓮平陽府志其水冬則温氣如雲霧春半里人用以灌田秋半為渠滙於滏
  翼城縣
  澮河渠十一道
  大石村二道在東北十里石橋村二道在東五里喬家荘在東殷荘村在東治子地二道在東十五里堯都村在西十里下陽村在西南二十五里合雲村在西南二十里四水合流
  以上渠十一道胥引澮河然俟水漲乃能溉地旱暵輒涸坼不能溉矣
  灤池渠二道溉一十二村
  南梁村在東南十五里澗峽村在東南清流村在東南十七里故城村在東南十五里呉村在東南十五里北常村在東南十里武池二村在南十里馬冊村在南十八里南史村在東南三里東鄭村在南十五里西張村在西北五里
  玉龍泉渠二道源出絳縣賀水與絳縣民輪溉在縣境溉二村
  西賀水村在南二十里中賀水村在南二十里
  沙泉水渠二道溉二村
  東尹村在東南二十里西尹村在東南二十五里
  釵股泉渠一道溉一村
  感軍村在西十三里
  以上渠十八道胥古渠也渠長司之定有成規其它地多高亢不能開渠
  舊志澮河出烏嶺又一源出佛山下合流而西入汾河邑東南居民多導以溉田
  灤水源出翔臯山分流二渠溉東南十二村田至李村與澮水合唐嗣聖中知縣張懐器導之明𢎞治間涸數年復出
  賀水源出絳縣東賀水村溉縣境中賀水西賀水西荘三村田三村舊名馬宣荘水西與灤水合水經所云有賀水東出近川西南至澮交入澮者是也沙泉在縣東南十五里下流村溉白馬里東尹西尹二村田各二項五日輪灌邑人王泰有記申明約束馬泊泉在縣北二十五里壽城村北覆釜山下土人傳有人以襖塞之泉遂不湧因易名曰襖泉居民導以溉田
  石橋渠有東河渠南河渠石雲渠下陽渠胥出澮河溉田一頃六十七畝八分
  盧照隣張懐器去思碑縣東有翔臯泉者公之奨勸咸令導引五鄉之境同沾此澗遂得三春桃花迸出長渠之口九秋萍葉平縁廣路之漘激溜瀠紆分源溉灌是以竒樹蓊鬰芳畦靃靡紫穂飄香青花吐色城郭之内士庶繁多井泉鹹苦泥而不食公憂人是務濟物為心畫計陳謀踰溪越澗旬有二日克就其功引靈𣲖於中衢控清瀾於上陌競列園亭争開池沼故得舊井甘冽新田沃饒
  唐永徽元年曲沃令崔翳於縣東北三十五里開新絳渠引古堆水溉田百餘頃
  金段天章翼城縣尹楊宜時墓表南川水利灌田甚廣數村争訟不已君為斷理皆服其平至今以為定例民立祠祀焉
  明王泰沙泉記縣城南半舎許下流里西有二泉即志名沙泉者也流而溉白馬里西尹及白馬里東尹二村田各二頃每村五日輪灌二村人舉鍤如雲決渠成雨皆泉之利也西尹故渠經東尹並壑行成化辛丑夏故渠為山水所衝齧淪於壑工不可施水遂為東尹所專自是西尹民始病部使者命縣治之事未就𢎞治庚申泰安張公忠知縣事躬誼按視得故渠南七家地可渠乃倍直易之為渠長六百尺廣五尺水乃復行而西尹之受渠水者皆復其舊矣 本村水利五甲共之每甲輪一晝夜約盜水者罸白粲一石作修渠費
  汾西縣
  汾河渠
  南關鎮渠乃汾西靈石二縣彚合水源也繇靈石下灘渠起至道美河頭止
  王荘村渠乃汾西靈石霍州彚合水源也繇川牛坪起至石灰窰止
  楊家荘渠西南四十里頭化里水源繇泉窊裏起至三教村風子口止
  小河村渠南六十里水潤里水源繇三教村風子口起至村東止
  乾河村渠在南小源繇小河村東起至石坂底止師家荘渠南六十里水潤里水源繇石坂底起至村南小店止
  以上共渠六道繇靈石縣下灘渠起自上及下以次溉灌渠長司之
  汾西縣西北胥髙山田藝山上無渠道惟東南近汾河有六村引渠
  舊志善利渠七
  南關靈石王荘 水潤鎮南六十里師家荘南六十里水潤鎮後團栢南五十里伏朱南九十里前加樓東三十里
  小河村渠南六十里水潤里
  上團栢渠南五十里
  猛水渠四
  下圑南五十里棗平南五十里團栢里水潤鎮南六十里知縣蒋鳴龍開衛家灘東南七十里
  新修猛水渠二
  回坡底南九十里伏朱里張端南九十里伏朱里
  靈石縣
  汾河渠
  北鄉水地
  索洲鎮古渠溉地二百六十五畝
  水頭鎮新開渠溉地一百二十畝
  西南鄉水地
  張家荘新開渠溉地二百八十畝
  梁家圪㙮村新開渠溉地三百二十畝
  夏門村古渠溉地二百八十畝
  道美村古渠溉地二百四十六畝
  石櫃村古渠溉地二百六十三畝
  南關村新開渠溉地三百五十畝
  以上八渠胥引汾河渠長司之
  泉水渠
  東南鄉水地
  逍遥村古渠溉地二百五十畝
  王家溝村古渠溉地二百五十畝
  仁義鎮古渠溉地二百七十畝
  荘立村古渠溉地二百九十四畝
  河南村古渠溉地一百七十畝
  栢澮渠古渠溉地二百五十畝有竒
  㙮口村古渠溉地二百九十畝
  西村古渠溉地三百六畝
  東北鄉水地
  栢溝村古渠溉地五百一十四畝
  集廣古渠溉地三百二十畝
  静昇村古渠溉地五百一十五畝
  蘇期村古渠溉地四百二十畝
  王中村古渠溉地二百一十畝
  以上十三渠胥引東山泉水渠長司之
  共水地六千一百八十三畝有竒葢靈石縣多山田而開渠引水之地為數不甚夥
  舊志小水北渠知縣路一麟開溉田八十畝有竒小水河源出縣東北四十里綿山白石谷居民引渠灌田興地峪河在柏溝村北源出介休五龍溝靈石北㙮溝諸澗水流經旌介等村水利二縣均之㑹小水河入汾
  城下三渠縣中舊無井乃於城垣下鑿三暗渠一在東門一在北門胥引導小河之水一在西門引汾水灌溉澣濯取資為便
  萬金堤即北門外小水河堤也縣當東山諸水下流始開縣治築以䕶城屢塌屢修明萬厯乙亥知縣白夏加築堅厚易名萬金堤後暴漲逼堤歳塌圯
  國朝順治間知縣李來麟李廣繼修康熈十年塌一百丈有竒水浸東南門内知縣侯榮圭復修砌
  明景泰七年知縣范寜築堤捍城
  辛珍郭家溝橋記二山密相聯比而溝夾焉歳雨集則綿山及衆壑之水𣻳洞奔趨正綂間内臣郭閲兹險難僉丁趨事成而復圯嘉靖元年御史王公等命劚石常家山之阿輦材汾曲砥其塘以壮基邪其旁以殺水之勢導之汾以為水之歸水洩則制備矣霍州
  汾河渠
  什字村總渠一道小渠三道溉地二百八十畝
  許村在州西總渠一道小渠三道溉地四百七十八畝退沙村在州西北總渠一道小渠五道溉地四百八十畝
  白龍村在州西村上下總渠一道小渠八道溉地六百九十三畝有竒
  寺荘村在州西總渠一道小渠二道溉地七百三十畝寺荘村東灘總渠一道小渠二道溉地三百四十七畝聖佛村在州南辛置都總渠一道小渠三道溉地一百三十一畝有竒
  聖佛村西灘總渠一道小渠二道溉地一百二十二畝有竒
  陳村在州西南總渠一道小渠三道溉地八百三十五畝有竒
  郭荘村在州南辛置都總渠一道小渠一道溉地一百八十三畝
  辛置鎮在州南辛置都總渠一道小渠一道溉地四十畝有竒
  以上共總渠一十一道小渠三十三道溉地四千三百二十一畝有竒胥汾河水利也上輪下接古有成規
  舊志陶唐谷水在州東三十里中有水西流灌田數百頃
  彘水州南谷中西流溉田
  石鼻谷水在州南五里即彘水之源引流溉田古魚池在州東八里大張村引渠溉田入汾
  方池在州南十五里郭荘引渠溉田
  龍池溝在州東北三里泉流溉田
  霍泉源出霍山南麓分南霍北霍二渠以溉霍州趙城洪洞田
  章丘泉在州東十里丘家崖下散流入彘以溉田普濟泉在州南十里明萬厯間知州張文炳引水溉田
  圓泉在州南十五里隂地村引渠溉田
  邢家泉在州東北三里引流溉田
  羅頭泉在州東北三十五里馮村東溝南流溉田入汾
  馬跑泉在州北四十里唐太宗取雀邑時有杜十萬者以餉師功求泉為己利遂賜之至今惟杜荘得溉田
  鴨底渠在州東北三十里師家泉引以溉田
  碧玉渠在州東北十里許村崖下引汾水溉田義成渠在州東南三十里出義成谷中西流溉田官渠在州東合大張等村引流入渠溉田又有白龍渠寺荘渠胥在州西導汾流溉田
  津梁
  臨汾縣
  西橋渡在西門外二里夏秋汾水漲溢以舟渡寒沍則造橋嘉泉渡 呉村渡胥在西汾河上
  永利橋在城内明徳坊永利池上洪武間知府徐鐸建公濟橋在北五里嘉靖五年知府王溱建
  金店橋在西二十五里元大徳二年邑民石城修雲津橋在西南二十五里平水祠前清音亭畔
  盧僧橋在東關西北門外明𢎞治間僧建
  三氏橋在北關外明嘉靖間典史解廷玉諸生陳道中續孟初三人建
  呉村橋在北二十五里明𢎞治間建
  王門石橋在西北三十里雍正八年
  康荘永濟橋雍正元年
  襄臨縣
  郭村渡在東門外汾河上
  北陳渡在東南五里
  東徐渡在南一十五里
  大陳渡在南二十五里
  飛虹橋在西南三十里義店村元至大中建衆木攢成不見斧痕土人名魯班橋
  晉橋在縣北門外宋嘉祐六年建明萬厯癸丑水沖毁甲寅知縣馬逄臯重修
  龍飛橋在西南二十里龍鬬谷金元貞二年
  遺愛橋在東南十五里北鄧村元大徳六年建土人傳晉鄧攸嘗建此名愛橋後人因名遺愛橋
  髙石橋在北二里臨汾縣界
  洪洞縣
  惠逺橋在縣北五里官荘村西南為南北通衢金天徳二年僧文妙募建用防險東流霍水以利灌溉
  國朝康熈三十三年縣丞沈青標修後知縣杜連登重建
  濟川橋縣西二里即汾河橋樹棹架木上加方板繫以鐡繩圍以木欄
  通泗橋在縣南門外即澗河橋也明洪武二年知縣楊茂重修後廢橋邊二樹舊號將軍柳
  羊獬橋在縣南二十五里羊獬村明萬厯間知縣熊鎡修
  大石橋在縣西十里公孫洞西南
  𢎞濟橋在縣東七里康熈一十一年知縣鄧㟶重建聚瑞橋在縣城南順治十五年知縣趙三長朱璘増修汾州善人橋在縣西二里明萬厯中鄉民尚天福建國朝順治十六年鄉民師邦勝重建有碑記
  浮山縣
  南畔橋在縣南四十里
  趙荘橋
  大口橋
  刺廟橋
  趙城縣
  關神橋在東四十里上濶一丈壘小堰於旁下以流霍泉之水上以瀉山澗之水
  永利橋北二十里明嘉靖四十三年
  青石橋在縣北五里明嘉靖四十四年
  豫讓橋在縣南十里胡麻西里相傳豫讓伏於其下明正綂中知縣何于聰甃石為之改名國士橋倪謙有記嘉靖四十四年署縣事主簿趙田重建
  屈項橋在南二十里屈項舗
  太平縣
  洪濟橋在縣南關金大定三年建元元綂三年修廣濟橋有三一在縣西門外一在縣西南七里胥明𢎞治間建一在縣東北十八里柴王村
  通善橋在北二十五里古城鎮南
  臨汾橋在東十五里南賈村
  仙虹橋在縣東南五里彭村明正徳間建
  南北雷水橋在北二十五里古城鎮金皇綂四年建義士橋在縣南汾東四十里䝉坑村河溝之上以豫讓名康熈十年知府劉儀恕重修
  岳陽縣
  麗澤橋在縣金堆村
  扶風橋一在縣北門外一在辛荘
  曲沃縣
  通濟橋在縣西南三十里侯馬鎮南澮河上
  金溝橋在縣西南三十五里隘口金溝水上
  交橋在縣東南五里澮河上康熈年間邑民任之棟賈生芝募修
  滏河橋在高縣北
  通津橋在郇村西北
  月橋在任村
  獻文橋在驛橋相傳春秋晉獻文子建故村有文子廟後廢
  翼城縣
  廣運橋在水清寨
  馬柵橋在南十八里馬柵村将軍何斯盛步戰劇呉思明於此
  惠濟橋在縣西閻强上韓二村間
  信義橋在東南十里北常鎮順治九年
  安定橋在北門外
  阜順橋在縣西關外
  永定橋在北關外
  汾西縣
  通濟橋在水潤鎮
  師家荘石橋在師家荘東西跨汾河康熈六十年建袤四十五丈廣二丈二尺一十七洞
  靈石縣
  冷泉鎮永固渡在縣北四十里汾河岸靈石口
  雙池鎮渡 兩渡鎮渡 索洲鎮渡 小水鎮船圪㙮渡 夏門渡 南關鎮渡 美里石曲渡冬胥構橋
  天險橋在縣南二十五里郭家橋上河東僉事辛珍有記明嘉靖七年知縣蕭騰漢建中空架木以梁萬厯二年知縣白夏易磚仍於橋北傍路鑿弔橋以防兵衝仁義橋在縣南仁義河上夏秋撤
  霍州
  鳳棲橋在州北郭外元初元帥程榮建
  鄭家溝橋在州南五里明嘉靖丁巳朱聰澓修劉熈記霍郡當三晉劇衝而鄭家溝橋又環夾兩山宅幽而勢阻
  千里徑土橋在千里徑中唐太宗至此橋斷不能渡相傳拜禱橋遂湧出痕胥向上云今蹟存















  山西通志卷三十
<史部,地理類,都會郡縣之屬,山西通志>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