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摭怪/傘圓山傳
傘圓山傳
傘圓山在南越國京城昇龍城之西也。其山高一萬二千三百丈,周九萬八千六百里,三山羅立,峰圓如傘形,故名焉。
山之大王,唐僧《哀交州》紀以為山精,姓阮氏,極為靈應。旱時潦歲,祈禱御災捍患,捷於影響,奉祀者誠敬不已。往往於晴明之日,如有幢幡之狀,縹緲山谷間。隨近之民,謂之山神現。
唐高駢在安南時,欲壓勝靈迹,剖十七歲未嫁之女,去腸,以芯草充其腹,被以衣裳,坐以凳椅,祭以牲牢,伺其舉動,揮劍斬之。愚弄諸神,率用此術。常以此薦傘圓山大王,見有乘白馬於雲端,唾之而去。駢嘆曰:「南方靈氣未可量,旺氣烏可絕也!」其靈應昭著如此。
初,大王望見傘圓山秀麗,乃作一條路,自白番津向傘嶺之陽,行至安淵峒,又至岩泉別源之處,並作殿以休息焉。又行過右畔雲夢山嶺居之。或游小黃江以覓魚,經過村落,皆作殿以〔為〕憩息之所。厥後,居民見其殿迹,遂作殿廟以事之。
又按魯公《交州記並故傳》:相傳大王本山精,姓阮氏,與水族相誓於峰州茄寧山居焉。周赧王時,雄王十八世孫至都峰州之越池,號文郎國。有女名媚娘(神農二十七世孫女),美貌遐聞。蜀王泮求婚,不許,欲擇佳婿。數日,忽見二人,一稱山精,一稱水精,皆為求婚。雄王請試法術。山精乃指山,山崩,出入石中無所礙。水精以水噴空,化為雲雨。王曰:「二君並有神通,然吾只有一女,若聘禮先至者,吾即嫁之。」明日,山精將珍玉、金銀、山禽、野獸等物來獻,王許之。水精後至,不見媚娘,大怒,率水族欲去奪之。大王以魚網橫截慈廉縣江,水精乃別開小黃江一帶,自蒞仁山喝江入沱江以擊傘圓山之後,又歧開小迹江以向傘圓山之前。所至甘蔗、車樓、古鴞、麼含沿江之間,破掘為灣,以通水族之眾。常起風晦冥,引水擊王。山下民見之,即編為疏籬以護之,擊相舂,大噪以救之。每見梗蓬流著籬外,射之。死者為龍、蛇、魚鱉之屍,堵塞江。年年七八月間,常有水溢,山下所近人民多被大風、潦水,禾穀損害。世傳以為水精、山精爭娶媚娘云。
大王得神仙長生訣,甚顯靈,為大越第一福神。陳朝翰林學士阮士固征西拜謁,有詩云:「山似天高神最靈,心扃才扣已聞聲。媚娘亦有顯靈術,且為書生保此行。」後傳後新增也。
按《世法集》云:昔貉龍君娶嫗姬,生一胞百卵,開出一卵一男。龍君將五十歸海;五十同居,與嫗姬分治天下,號為雄王。而傘圓山大王乃歸海五十男之一焉,非山精灝氣之神也。王自海國由神符海口而歸,尋其清幽之地,民俗淳厚之處而居焉。過大江至龍肚之地,次於震澤,欲留之。有不滿之意,遂去之。溯瀘江而上,至福祿江畔,望見傘圓山崇高秀麗,三山羅列,儼然如畫,兼有山下之人俗尚樸素,殺牛灑酒,日用飲食,歌詠沉吟而已。王於是作一條路,其形如弦,自由番津向至傘圓山之陽,行至安淵峒作殿以休息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