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曝書亭集 (四部叢刊本)/卷第四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四十四 曝書亭集 卷第四十五
清 朱彜尊 撰 清 子朱昆田 撰附錄 景上海涵芬樓藏原刊本
卷第四十六

曝書亭集卷第四十五

           秀水 朱𢑴尊 錫鬯

 跋

   胡氏皇王大紀跋

孔子序書斷自堯典始屈平之言曰䆳古之初誰傳道之而

譙周蘇轍撰古史梁武帝𢰅通史胡衛撰通史縁起羅泌撰

路史言之不盡出于雅馴兼不盡傳惟五峰胡氏所述皇王

大紀八十卷自盤古氏迄周赧王舉二千餘歲事廣摭史傳

以經義貫通之庶幾擇之精而語之詳矣近鄒平馬驌撰繹

史疑其未見是編而體例頗相似正可並存不廢云胡氏名

宏字仁仲文定公安國季子甞謁楊中立于汴京從侯師聖

于荆門故學有原委書成于紹興辛酉紹定間奉朝命索是

書漕使曽爲鏤版予所儲者明萬曆辛亥重雕本也

   書錢氏補漢兵志後

宋懲五代之𡚁收天下甲兵悉萃京師名曰禁軍開寶入籍

十九萬三千不爲不多矣至道増至三十五萬八千天禧増

至四十三萬一千慶曆増至八十二萬六千治平以降迄于

元豐稍爲裁減尚六十餘萬徽宗將一童貫而禁軍闕額二

十四萬靖康之禍按籍止存三萬人而已無一夫可驅之戰

者遂以不支髙宗將一張浚冨平符離之敗棄師累十萬乃

莫有正其罪者尚可言兵事乎樂淸錢文子見南渡兵食之

冗濫也以漢制不失寓兵于農遺意而班史無志因以補之

書僅一卷言近而旨逺辭約而義該此非低頭拱手髙談性

命之學者所能括也文子字文季紹熙三年由上舍釋褐岀

身以吏部員外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歷宗正少卿退居白石

山下自号白石山人故所輯詩傳及是編皆以白石著録不

知者疑是姜夔書誤矣卷首有陳元粹序後有王大昌跋皆

其弟子跋稱嘉定中鋟板于淮南漕𪠘予所抄者虞山錢曽

藏本也

   跋後漢書

范氏後漢書初無表志第有十帝紀八十列傳而已故梁剡

令劉昭注續漢志序曰范曄良史誠誇衆氏序㦯未周志遂

全闕劉知幾曰其十志未成而死葉適云遷固相踵作書志

至范曄廢不復著陳振孫云曄本書未嘗有志劉昭所注乃

司馬彪續漢書之八志爾相傳宋孫宣公奭判國子監校勘

官書遂以司馬氏志入之范氏書中然昭序有云借舊志注

以補之則不自奭始矣流傳日久讀史者直以爲范氏之書

吁可怪也續漢書已亡八志賴入范書得存今宜别爲分卷

附紀傳之後兼以熊氏表附之則有條不紊一代之史大備

惜乎未有好事者爲此舉也

   呉氏兩漢刊誤補遺跋

兩漢刊誤補遺十卷題曰河南吳仁傑撰前有曽絳序後有

林瀛疏章丘李氏藏書也歲在丙寅亡兒昆田客濟南借得

之抄以奉予按唐以前讀两漢書者第有集解音義而已其

後李善作辨惑顏游著決疑見于新書藝文志至于宋作刊

誤者四家張泌余靖劉攽其一亡其名氏矣劉氏之書因宋

仁宗讀後漢書見墾田字皆作懇于是使侍中傳詔中書俾

刊正之攽爲學官遂刊其誤宋志劉氏書凡四卷趙希弁讀

書附志云止二卷西漢東漢各一卷當得其實今吳氏是編

本以補劉氏之遺而文多于劉足以徵其博洽也已仁傑字

斗南别号蠧隱居士本昆山人其稱河南者舉郡望而然登

淳熙進士歷官國子學録所著樂舞新書鹽石新論及絳序

所稱漢通鑑輯編年紀傳之長而去其短者多不傳予所見

者古周易論易圗說離騷草木蟲魚疏及此書焉爾

   書元趙居信蜀漢本末後

明乎陳壽不忘蜀漢之本心而後可更作蜀漢之史若信都

趙氏蜀漢本末一書其持論謂壽進曹魏于正統抑昭烈爲

國視之與孫權同科是于三國志未甞絜其長短測其用

意之深徒因綱目書法而作者也試取壽之書法一一表岀

之則不予魏以正統昭烈非僣國蜀與孫權殊科灼然見

   唐六典跋

唐㑹要開元二十七年二月中書令張九齡等撰六典三十

卷成上之百官稱賀按開元十年起居舍人陸堅被㫖修是

書帝手寫白麻紙六條曰理曰教曰禮曰政曰刑曰事令以

𩔖相從撰錄以進張說知院以委徐堅堅思之經歲規制莫

定蕭嵩知院又引韋述始以令式入六司仿周禮六官之制

沿革並入注中勅所云法以周官作爲唐典是巳其後九齡

知院事加陸善經李林甫代九齡加苑咸集賢注記稱二十

六年奏草上考新舊唐書九齡以二十四年罷知政事尋謪

荆州是進書之日九齡久已去官矣程泰之𢰅雍録謂書成

于九齡爲相之日進御當在二十四年林甫注成或在二十

七年其說良是今本卷首直冠林甫之名若與九齡無預後

學所當考正去小人之銜名而特書文獻所上可也

   書孫氏唐史論斷後

唐史論斷三卷宋尚書刑部郞中充天章閣待制兼侍讀許

州孫甫之翰撰甫以劉昫唐書繁冗失體改用編年法著唐

記七十五卷沒後詔求其書留之禁中此則其論斷也廬陵

歐陽氏涑水司馬氏睂山蘇氏南豐曽氏交歎美之紹興中

曽鏤板南劒州端平間復鐫于東陽郡今則流傳寡矣繹其

論議覈而不苛非若尹氏胡氏通鑑發明讀史管見之少可

多怪也

   唐㑹要跋

唐㑹要一百卷宋建隆二年宰相王溥撰進其書本于蘇冕

冕弟弁共纂四十卷楊紹復等續之溥集兩家書廣爲百卷

卷中恒存蘇氏駮議太祖稱其詞簡而禮備詔藏史閣今雕

本罕有予購之四十年近始借抄嘗熟錢氏寫本惜乎第七

卷至第九卷失去雜以他書第十卷亦有錯雜文字九十二

卷闕第二翻以後九十三九十四二卷全闕安得收藏家有

善本借抄成完書姑識此以俟

   五代㑹要跋

五代㑹要三十卷亦建隆初王溥所進予抄自古林曹氏康

熙甲戌春復從商丘宋氏借觀江西舊抄本勘對無異編中

闕紙數翻兩本亦同也五代之亂干戈俶擾其君臣易置若

傳舍然未暇修其禮樂政刑然當日累朝咸有實録可采而

歐陽子作史僅成司天職方二考其餘槩置之微是書典章

制度無足徵矣

   莆田陳氏九朝編年備要跋

九朝編年備要三十卷太學生莆田陳均平甫𢰅均丞相俊

卿之從孫也前有建安真德秀長樂鄭性之知漳州林岊及

均自序四篇凡例一卷端平初有上言于朝者下福州取其

書得初品官編年自司馬公通鑑成書即綱目改裁未見其

當今所傳陳桱王宗沐薛應旂所輯書𩔖皆謬誤疎略以予

觀平甫是書簡而有要可謂盡善矣而陳振孫訕之謂其去

取無法詳略失中未免責人已甚矣康熙乙丑觀耿都尉正

公插架書發函讀之不忍釋手都尉遂以贈予報以仇實父

畫山水越二十一年丙戌夏曝書于亭前追憶舊事識之末

   睂山彭氏太平治迹統𩔖跋

太平治迹統𩔖四十卷睂山彭百川叔融𢰅予抄自上元焦

文端公家卷帙次第爲装釘者所亂傭書人不知勘正別用

格紙抄録以致接處文理不屬欲校定甚難然是書儲藏者

寡存之笥冀與博聞者審定之

   宋學士院中興紀事本末跋

中興紀事本末七十六卷學士院經進始建炎元年五月至

紹興二十年十二月南渡君臣時政詳于徐夢莘三朝北盟

㑹編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兹編紀載有出二書之外

者可以資攷證也所載岳鄂王獄具秦檜言飛子雲與張憲

書不明其事體必須有韓蘄王爭曰相公必須有三字何以

使人甘心惟徐自明SKchar輔編年録同之今羣書皆作莫須有

恐未若二書之得其實也

   中興通鑑跋

宋中興通鑑一十五卷通直郎國史院編修官劉時舉編史

嵩之喪父以右相起復時舉爲京學生與王元野黃道等九

十四人太學生黄愷伯金九萬孫翼鳳等百四十四人武學

生翁日善等六十七人宗學生趙子寰等三十四人上書爭

之是亦慷慨之士也觀者嫌其太略然以視王宗沐薛應旂

所𢰅斯條理過之矣

   書李氏續通鑑長編後

睂州李文簡公續資治通鑑長編共九百八十卷舉要六十

八卷隆興元年知榮州先以建隆迄開寶年事一十七卷進

乾道四年官禮部郎乃以整齊建隆元年治平四年閏三

月五朝事跡共一百八卷進淳熙元年知瀘州又以治平後

至靖康凡二百八十卷進淳熙九年知遂寧府重别寫呈并

舉要目録計一千六十三卷進今僅存者太祖至英宗朝一

百七十五卷而已若神宗朝二百二十八卷哲宗朝二百二

十卷徽宗欽宗朝三百二十三卷乾道中祇降祕書省依通

鑑紙様繕寫一部未經鏤板遂失傳宋儒史學以文簡爲第

一蓋自司馬君實歐陽永叔書成猶有非之者獨文簡免于

譏駮張敬夫比之霜松雪柏生死文字間葉正則謂春秋之

後纔有此書要非過論也治平以後藉有長編紀事本末存

略見大旨然見之者罕矣陳氏王氏宗沐薛氏應旂目不

覩是書輒續通鑑行丗柯氏維騏王氏維儉之改修宋史亦

然此猶夏蟲不可語以氷松柏之鼠不可語以堂密之有美

樅者也

   書宋史張浚傳後

徐秀才善敬可一日語予曰周公謹小人哉張魏公朱子所

父事何可毁也予曰三代直道之遺也宋之南渡將帥有人

可以戰可以守自𭔃閫外之權于浚喪師動數十萬元氣重

傷譬諸孱夫不能復起矣浚于李綱趙鼎輩則劾之于汪伯

彦秦檜等則薦之尚得云好惡之公乎至曲端之誅與檜之

殺岳飛何以異而讀史者務曲筆以文致端有可死之罪不

過因浚有子講學浚死徽國公爲之作狀天下後丗遂信而

不疑爾𡊮中郞宿朱仙鎮詩云祠前簫鼓賽如雲立石爭鑱

弔古文一等英雄含恨死幾時論定曲將軍江進之讀魏公

傳詩云子聖焉能蓋父凶曲端冤與岳飛同何人爲立將軍

廟也把烏金鑄魏公可謂助我張目者也

   書柯氏宋史新編後

宋遼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餘潦草牽率豈金匱石室之

所宜儲柯氏撰新編㑹宋遼金三史爲一以宋爲正統遼金

附焉𦫵瀛國公益衛二王于帝紀以存統正亡國諸叛臣之

名以明倫列道學于循吏之前以尊儒歷二十載而成書可

謂有志之士矣先是掲陽王昂撰宋史補台州王洙𢰅宋元

史質皆略焉不詳至柯氏而體稍備其後臨川湯顯祖義仍

祥符王維儉損仲吉水劉同升孝則咸有事改修湯劉稾尚

未定損仲宋史記沉于汴水予從吳興潘氏鈔得僅存然三

史取材紀傳則有曽鞏王偁杜大圭彭百川葉隆禮宇文懋

昭編年則有李燾楊仲良陳均歐陽守道禮樂則有聶崇義

歐陽修司馬光陳祥道陳暘陸佃鄭居中張暐職官則有孫

逢吉陳騤徐自明許月卿輿地則有樂史王存歐陽忞稅安

禮王象之祝穆潘自牧志外國則有徐兢著録則有王堯臣

晁公武鄭樵趙希弁陳振孫𩔖事則有徐夢莘孟元老李心

傳葉紹翁呂中馬端臨趙秉善述文則有趙汝愚呂祖謙諸

書具在以予淺學亦曽過讀其他宋金元人文集約存六百

家郡縣山水志以及野史說部又不下五百家及今改修文

獻尚猶可徵予甞欲據諸書考其是非同異後定一書惜乎

老矣未能也

   姜氏祕史跋

王莽之閏漢朱全忠之⿱𫂁么 -- 簒唐其罪貫盈而紀年仍書于史燕

王取天下于兄子非有積怨深怒乃革除建文君之五年毋

亦太忍也乎紀遜國事者不啻百家大約惑于齊東野人之

語尤甚者從亡遺筆致身録也弋陽姜淸撰祕史稽之故牒

以證其非幸書成于致身録未出之前顧猶信程濟爲有其

人則亦非信史矣福藩稱制無一善政可紀惟追贈壬午殉

難諸臣贈官錫諡差快人意第易名多至■十■人未免失

之太濫然程濟史仲彬不及焉其勝于刊勝國逸書者多也

竊怪吾郷姚御史瑄坐姦黨籍産載于文皇實録而諸書無

紀其姓名者又髙太常遜志棄官遁永嘉山中窮餓而卒比

于林右出處未詳者有間右有諡而太常無之是亦闕典也

已清字源甫弋陽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考功司郎中歷尚寶

少卿

   孝宗大紀書後

萬曆二十二年三月允禮部尚書南充陳公于陛之請修國

史閣臣議開局聚書分纂于是崇仁吳公道南立正史議志

之𩔖二十有二傳之𩔖二十有六吴公領修河渠志而先太

傅文恪公分撰孝宗大紀皆附之家集中縁陳公逝其書未

果成也古之國史恒以本朝之人述當代之事故文獻足徵

光武帝紀定于永平武德貞觀國史成于顯慶宋于兩朝三

朝五朝七朝四朝先後𢰅述榻前論議斯時政有紀柱下見

聞斯起居有注𩔖而次之謂之日曆修而成之謂之實錄然

後一代之典則備焉明則第有實錄寶訓而已建文革除景

泰附錄何以成一代之典章善夫吴公之言曰曽南面者當

知史不可滅之義曽北面者當思名必先正之文是惠代二

宗帝紀不可不特書也矣康熙已未史局旣開以先公大紀

送館幸存其副未幾雕本付搨書手不戒于火因書以付昆

   明史提綱跋

明史開局監修總裁諸公以建文帝本紀書法下問余以宫

中火帝崩對同官徐勝力固爭當從遜國羣書具述其事遂

任編纂紀成諸公終未以爲然也遜國羣書可信者絶少十

九皆作僞無稽尤可怪者從亡隨筆之程濟致身録之史仲

彬欺人欺天莫此甚矣歸田後得洧川范氏明史提綱四十

三卷書成于萬曆戊申夏自洪武迄隆慶其書惠宗削遜國

二字之非可謂具良史之識者守已中萬曆甲戌進士仕至

陜西布政司參議所著書尚有春秋傳二十五卷以證胡傳

之訛史刪二十八卷以糾綱目之失惜乎未之見也

   書兩朝從信録後

熹宗實錄成藏皇史宬相傳順治初大學士𣵠州馮銓復入

内閣見天啓四年紀事毁已尤甚遂去其籍無完書論丗者

頗以兩朝從信録是徵斯編爲秀水諸生沈國元所⿱𫂁么 -- 簒乃二

年春㑹試天下士哲皇帝以首科特簡二輔臣爲總裁官隨

州何公宗彦先太傅文恪公也國元舍鄉先達不書書顧秉

謙果足以傳信乎


曝書亭集卷第四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