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獸之四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獸之三 本草綱目
獸之四
人部 

獸之四 寓類、怪類共八種。內附九種。[编辑]

獼猴[编辑]

《証類》

【釋名】

沐猴史記、為猴《說文》胡孫(格古論)、馬留《倦游錄》、狙。時珍曰︰按班固《白虎通》云︰猴,候也。見人設食伏機,則憑高四望,善於候者也。猴好拭面如沐,故謂之沐,而後人訛沐為母,又訛母為獼,愈訛愈失矣。

《說文》云︰為字象母猴之形。即沐猴也,非牝也。猴形似胡人,故曰胡孫。《莊子》謂之狙。養馬者廄中畜之,能辟馬病,胡俗稱馬留云。《梵書》謂之摩斯咤。

【集解】

慎微曰︰獼猴有數種,總名禺屬。取色黃、面赤、尾長者。用人家養者不主病,為其食雜物、違本性也。按《抱朴子》云︰猴八百歲變為猿,猿五百歲變為玃,玃千歲變為蟾蜍。時珍曰︰猴,處處深山有之。狀似人,眼如愁胡,而頰陷有嗛。嗛音歉,藏食處也。腹無脾以行消食,尻無毛而尾短。手足如人,亦能豎行。聲嗝嗝若欬。孕五月而生子,生子多浴於澗。其性躁動害物,畜之者使坐杙上,鞭掊旬月乃馴也。其類有數種︰小而尾短者,猴也;似猴而多髯者,豦也;似猴而大者,玃也;大而尾長赤目者,禺也;小而尾長仰鼻者,狖也;似狖而大者,果然也;似狖而小者,蒙頌也;似狖而善躍越者,獑𪕱也;似猴而長臂者,猿也;似猿而金尾者,狨也;似猿而大,能食猿、猴者,獨也。不主病者,並各以類附之。

【附錄玃】

音卻 時珍曰︰玃,老猴也。生蜀西徼外山中。似猴而大,色蒼黑,能人行。善攫持人物,又善顧盼,故謂之 。純牡無牝,故又名玃父,亦曰猳。玃善攝人婦女為偶生子。又《神異經》云︰西方有獸名𧳜,大如驢,狀如猴,善緣木。純牝無牡,群居要路,執男子合之而孕。此亦玃類,而牝牡相反者。豦音據 按郭璞云︰建平山中有之。大如狗,狀如猴,黃黑色,多髯鬣。好奮頭舉石擲人。《西山經》云︰崇吾之山有獸焉,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名曰舉父。即此也。

【氣味】

酸,平,無毒。

【主治】

諸風勞,釀酒彌佳。作脯食,治久瘧慎微。食之,辟瘴疫時珍

【發明】

時珍曰︰《異物志》言︰南方以獼猴頭為 。《臨海志》言︰粵民喜啖猴頭羹。又巴徼人捕猴,鹽藏,火熏食,云甚美。

頭骨

【主治】

瘴瘧。作湯,浴小兒驚癇,鬼魅寒熱慎微

【附方】

舊一。

鬼瘧進退不定︰用胡孫頭骨一枚,燒研。空心溫酒服一錢,臨發再服。《聖惠方》

【主治】

小兒驚癇口噤慎微

【主治】

塗蜘蛛咬慎微。小兒臍風撮口,及急驚風,燒末,和生蜜少許灌之時珍。

出《心鑒》及《衛生方》

慎微曰︰治馬疫氣。

時珍曰︰《馬經》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

[编辑]

戎、松二音。《拾遺》

【釋名】

難逃切

時珍曰︰狨毛柔長如絨,可以藉,可以緝,故謂之狨,而猱字亦從柔也。或云生於西戎,故從戎也。猱古文作 ,象形。今呼長毛狗為猱,取此象。

【集解】

藏器曰︰狨生山南山谷中。似猴而大,毛長,黃赤色。人將其皮作鞍褥。時珍曰︰楊億《談苑》云︰狨出川峽深山中。其狀大小類猿,長尾作金色,俗名金線狨。輕捷善緣木,甚愛其尾。人以藥矢射之,中毒即自嚙其尾也。宋時文武三品以上許用狨座,以其皮為褥也。

【附錄】

猿 時珍曰︰ 善援引,故謂之 ,俗作猿。產川、廣深山中。似猴而長大,其臂甚長,能引氣,故多壽。或言其通臂者,誤矣。臂骨作笛,甚清亮。其色有青、白、玄、黃、緋數種。其性靜而仁慈,好食果實。其居多在林木,能越數丈,著地即泄瀉死,惟附子汁飲之可免。其行多群。其雄善啼,一鳴三聲,淒切入人肝脾。范氏《桂海志》云︰猿有三種︰金絲者,黃色;玉面者,黑色;及身面俱黑者。或云純黑是牡,金絲是牝;牡能嘯,牝不能也。王濟《日詢記》云︰廣人言猿初生毛黑而雄,老則變黃,潰去勢囊,轉雄為雌,與黑者交而孕。數百歲,黃又變白也。

時珍按︰此說與《列子》 變化為猿,《莊子》 狙以猿為雌之言相合,必不妄也。

獨時珍曰︰獨,似猿而大,其性獨,一鳴即止,能食猿猴。

故諺曰︰獨一鳴而猿散。獨夫蓋取諸此。或云即黃腰也,又見虎下。

肉及血

【氣味】

缺。

【主治】

食之,調五痔病,久坐其皮亦良藏器

【主治】

瘡、疥,塗之妙同上

果然[编辑]

《拾遺》

【釋名】

音遇、狖音又。或作貁𪕏 、 蜼狖 、壘二音。或作𤢹、仙猴。時珍曰︰郭璞云︰果然,自呼其名。羅願云︰人捕其一,則舉群啼而相赴,雖殺之不去也;謂之果然,以來之可必也。大者為然,為禺;小者為狖,為蜼。南人名仙猴,俗作猓𤡮。

【集解】

藏器曰︰案《南州異物志》云︰交州有果然獸,其名自呼。狀大於猿,其體不過三尺,而尾長過頭。鼻孔向天,雨則掛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長柔細滑,白質黑文,如蒼鴨脅邊斑毛之狀,集之為裘褥,甚溫暖。《爾雅》 ,仰鼻而長尾,即此也。

時珍曰︰果然,仁獸也。出西南諸山中。居樹上,狀如猿,白面黑頰,多髯而毛采斑斕。尾長於身,其末有歧,雨則以歧塞鼻也。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後。食相讓,居相愛,生相聚,死相赴。《柳子》所謂仁讓孝慈者,是也。古者畫 為宗彝,亦取其孝讓而有智也。

或云猶豫之猶,即 也。其性多疑,見人則登樹,上下不一,甚至奔觸,破頭折脛。故人以比心疑不決者,而俗呼 愚為痴 也。

【氣味】

鹹,平,無毒。

【主治】

瘧瘴寒熱,同五味煮 食之,並坐其皮,取效

【發明】

時珍曰︰案鐘毓《果然賦》云︰似猴象猿,黑頰青身。肉非佳品。惟皮可珍。而《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 猱之炙。亦性各有不同耶?

【附錄】

蒙頌 時珍曰︰蒙頌一名蒙貴,乃 之又小者也。紫黑色,出交趾。畜以捕鼠,勝於貓、狸。長毛,白色,似握版之狀。《蜀地志》云︰ 猢似猴而甚捷。常在樹上, 然騰躍,如飛鳥 也。

猩猩[编辑]

本作狌 。音生。《綱目》

【釋名】

時珍曰︰猩猩能言而知來,猶惺惺也。

【集解】

時珍曰︰猩猩自《爾雅》《逸周書》以下數十說,今參集之云︰出哀牢夷及交趾封溪縣山谷中。狀如狗及獼猴,黃毛如猿,白耳如豕,人面人足,長發,頭顏端正。聲如兒啼,亦如犬吠。成群伏行。阮 云︰封溪俚人以酒及草屐置道側,猩猩見即呼人祖先姓名,罵之而去。頃復相與嘗酒著屐,因而被擒,檻而養之。將烹則推其肥者,泣而遣之。西胡取其血染毛 不黯,刺血必 而問其數,至一斗乃已。又按《禮記》亦云猩猩能言,而郭義恭

《廣志》云猩猩不能言,《山海經》云猩猩能知人言,三說不同。大抵猩猩略似人形,如猿猴類耳。縱使能言,當若鸚鵡之屬,亦不必盡如阮氏所說也。又羅願《爾雅翼》云︰古之說猩猩者,如豕、如狗、如猴。今之說猩猩者,與狒狒不相遠。云如婦人被髮袒足,無膝群行,遇人則手掩其形,謂之野人。據羅說則似乎後世所謂野女、野婆者也,豈即一物耶?

【附錄】

野女 唐蒙《博物志》云︰日南出野女,群行不見夫。其狀 且白,裸袒無衣襦。周密《齊東野語》云︰野婆出南丹州,黃髮椎髻,裸形跣足,儼然若一媼也。群雌無牡。上下山谷如飛猱。自腰以下有皮蓋膝。每遇男子必負去求合。嘗為健夫所殺,至死以手護腰間。剖之得印方寸,瑩若蒼玉,有文類符篆也。

時珍曰︰合此二說與前阮氏、羅氏之說觀之,則野女似即猩猩矣。又雄鼠卵有文如符篆,治鳥腋下有鏡印,則野婆之印篆非異也。亦當有功用,但人未知耳。

【氣味】

甘、鹹,溫,無毒。

【主治】

食之不昧不飢,令人善走,窮年無厭,可以辟谷時珍:出《逸書》《山海經》《水經》

【發明】

時珍曰︰《逸書》言猩猩肉食之令人不昧,其惺惺可知矣。古人以為珍味。故

《荀子》言猩猩能言笑,二足無毛,而人啜其羹,食其肉;《呂氏春秋》云肉之美者,猩猩之唇,獾獾之炙,是矣。

狒狒[编辑]

音費。《拾遺》

【釋名】

與狒同。亦作KT 、時珍曰︰《爾雅》作狒。《說文》作 ,從 ,從囟,從KT ,象形。許慎云︰北人呼為土螻。今人呼為人熊。按郭璞謂山都即狒狒,稍似差別,抑名同物異歟?

【集解】

藏器曰︰狒狒出西南夷。《爾雅》云︰狒狒,如人被髮,迅走食人。《山海經》云︰梟羊,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則笑,笑則上唇掩目。郭璞云︰交廣及南康郡山中,亦有此物。大者長丈餘,俗呼為山都。宋孝建中,獠人進雌雄二頭。帝問土人丁鑾。鑾曰︰其面似人,紅赤色,毛似獼猴,有尾。能人言,如鳥聲。善知生死,力負千鈞。反踵無膝,睡則倚物。獲人則先笑而後食之。獵人因以竹筒貫臂誘之,俟其笑時,抽手以錐釘其唇著額,任其奔馳,候死而取之。發極長,可為頭 。血堪染靴及緋,飲之使人見鬼也。帝乃命工圖之。時珍曰︰按《方輿志》云︰狒狒,西蜀及處州山中亦有之,呼為人熊。人亦食其掌,剝其皮。閩中沙縣幼山有之,長丈餘,逢人則笑,呼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

又鄧德明《南康記》云︰山都,形如昆侖人,通身生毛。見人輒閉目,開口如笑。好在深澗中翻石,覓蟹食之。珍按︰鄧氏所說,與《北山經》之山 ,《述異記》之山都,《永嘉記》之山鬼,《神異經》之山 ,《玄中記》之山精,《海錄碎事》之山丈,《文字指歸》之旱魃,《搜神記》之治鳥,俱相類,乃山

【附錄】

山都 時珍曰︰任 《述異記》云︰南康有神曰山都。形如人,長二尺餘,黑色,赤目黃髮。深山樹中作窠,狀如鳥卵,高三尺餘,內甚光彩,體質輕虛,以鳥毛為褥,二枚相連,上雄下雌。能變化隱形,罕睹其狀,若木客、山 之類也。山 時珍曰︰《北山經》云︰山 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木客 又曰︰《南康記》云︰生南方山中。頭面語言不全異人,但手腳爪如鉤利。居絕岩間,死亦殯殮。能與人交易,而不見其形也。今南方有鬼市,亦類此。又有木客鳥,見禽部。山 又曰︰

東方朔《神異經》云︰西方深山有人,長尺餘,袒身,捕蝦、蟹,就人火炙食之,名曰山 ,其名自呼。人犯之則發寒熱。蓋鬼魅耳,所在亦有之,惟畏爆竹 爆聲。劉義慶《幽明錄》云︰東昌縣山岩間有物如人,長四五尺,裸身被髮,發長五六寸,能作呼嘯聲,不見其形。每從澗中發石取蝦、蟹,就火炙食。《永嘉記》云︰安國縣有山鬼,形如人而一腳,僅長一尺許。好盜伐木人鹽,炙石蟹食。人不敢犯之,能令人病及焚居也。《玄中記》云︰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晝伏。千歲蟾蜍能食之。《抱朴子》云︰山精形如小兒,獨足向後。夜喜犯人,其名曰 ,呼其名則不能犯人。《白澤圖》云︰山之精,狀如鼓,色赤,一足而行,名曰夔,呼之可使取虎豹。《海錄雜事》云︰嶺南有物,一足反踵,手足皆三指。雄曰山丈,雌曰山姑,能夜叩人門求物也。《神異經》云︰南方有魃,一名旱母。長二三尺,裸形,目在頂上,行走如風。見則大旱。遇者得之投溷中,則旱除。《文字指歸》 云︰旱魃,山鬼也。所居之處天不雨。女魃入人家,能竊物以出;男魃入人家,能竊物以歸。

時珍謹按︰諸說雖少有參差,大抵俱是怪類,今俗所謂獨腳鬼者是也。邇來處處有之,能隱形入人家淫亂,致人成疾;放火竊物,大為家害。法術不能驅,醫藥不能治,呼為五通、七郎諸神而祀之,蓋未知其原如此。故備載之,非但博聞而已。其曰呼其名則無害,千歲蟾蜍能食之者,非治法歟?引申觸類,必有能製之者。又有治鳥,亦此類,見禽部。精怪之屬甚伙,皆為人害。惟《白澤圖》、《玄中記》、《抱朴子》、《酉陽雜俎》諸書載之頗悉,起居者亦不可不知。然正人君子,則德可勝妖,自不敢近也。

【氣味】

無毒。

【主治】

作脯,連脂薄割炙熱,貼人癬疥,能引蟲出,頻易取瘥藏器

罔兩[编辑]

《綱目》

【集解】

時珍曰︰罔兩一作魍魎。又作方良,《周禮》方相氏執戈入壙,以驅方良,是矣。罔兩好食亡者肝,故驅之。其性畏虎、柏,故墓上樹石虎,植柏。《國語》云︰木石之怪,夔、罔兩;水石之怪,龍、罔象。即此。《述異記》云︰秦時陳倉人獵得獸,若彘若羊。

逢二童子曰︰此名弗述,又名 ,在地下食死人腦。但以柏插其首則死。此即罔兩也。雖於藥石無與,而於死人有關,故錄之。其方相有四目,若二目者為 ,皆鬼物也,古人設人像之。昔費長房識李娥藥丸用方相腦,則其物亦入辟邪方藥,而法失傳矣。

彭侯[编辑]

《綱目》

【集解】

時珍曰︰按《白澤圖》云︰木之精名曰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千歲之木有精曰賈 ,狀如豚,食之味如狗。《搜神記》云︰吳時敬叔伐大樟樹血出,中有物,人面狗身。敬叔云︰此名彭侯。乃烹而食之,味如狗也。

【氣味】

甘、酸,溫,無毒。

【主治】

食之辟邪,令人志壯《白澤》

[编辑]

《綱目》

【集解】

時珍曰︰按江鄰幾《雜志》云︰徐積於廬州河次得一小兒,手無指無血,懼而埋之。此《白澤圖》所謂封,食之多力者也。田汝成《西湖志》云︰董表儀撤屋掘土,得一肉塊。術士云︰太歲也。棄之,亦無害。又《山海經》務隅之山,及開明南、北,東南海外並有視肉。郭璞注云︰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舊也。此皆封類可食者,但人不知耳。又海中一種土肉,正黑,長五寸,大如小兒臂,有腹無口目,有三十足,可炙食。此又蟲、魚之屬,類乎封者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