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 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上一卷 卷第七 下一卷▶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七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污家學處第十九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時枳吒山有十二眾苾芻尼:謂難陀、鄔波難陀、吐羅難陀、珠髻難陀、底沙底沙、蜜恒羅底沙、波離多底沙、洛綺多、跋陀羅、蘇跋陀羅、孫陀羅、逝延多,斯等皆為污家惡法,與諸男子共為戲笑,歡言交涉作掉舉事,身相打觸同一床座,同槃而食同觴飲酒,採花摘果隨情所好,歌舞作樂粧粉嚴身,放逸掉舉倒身反躑,狀若魚翻,或作馬鳴,或為牛吼,口中更出種種音聲,鳥雀共鬪及男女相擒,如是戲弄作諸非法。由是因緣,於枳吒山聚落惡名流布,所有諸尼欲來此者,聞斯穢響皆不復來,諸舊住人並皆四散。時有眾多苾芻尼遊行至此,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聚落行乞食,空鉢而還一無所獲。諸尼便念:「此大眾聚落人民熾盛安隱豐樂,諸乞求者咸得充軀,因何我等一無所獲?豈非尼眾先於此住作諸非法,為污家行作不軌事身相觸近,遂令人眾生不信心耶?」時聚落中諸長者等,因有籌議同聚一處,中有鄔波索迦名嗢路迦,見諸乞食尼空鉢而入還空鉢出,見已在一邊立,問諸尼曰:「何故空歸?」諸尼即便具說其事。鄔波索迦曰:「若爾,仁等可往室羅伐城,宜以此事白世尊知,哀愍我等故。」諸苾芻尼默受其語,時鄔波索迦禮諸尼足,白言:「聖者!今日慈愍,於我宅中為受微供。」尼眾為受。既至宅所,以上妙食手自持奉皆令飽足,嚼齒木澡漱已屏除鉢器,施主取席上坐前坐,尼為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時諸尼眾於憍薩羅,人間遊行,漸至室羅伐城。時彼尼眾見客尼來,即為解勞,共相問訊:「得安樂不?」諸尼以緣悉皆具報。諸尼聞已告諸苾芻,苾芻白佛。佛告大世主曰:「喬答彌!頗能與五百上座苾芻尼,往枳吒山為十二眾尼作驅遣羯磨不?」答言:「大德!我實能去。」佛言:「喬答彌!有五因緣作驅遣羯磨非法非律,尼眾得越法罪。云何為五?謂一、不詰問;二、不令憶念;三、不審其事;四、彼不自言;五、人不現前。雖實犯罪,應合責心令其說悔,已說之罪更令重說,是謂五種非法驅遣眾得越法罪。復有五緣作驅遣羯磨:如法、如律、眾無越法,翻上應知。欲至彼山,可於路次一處而住,應差詰問苾芻尼。若無五法即不應差,設差應捨。云何為五?有愛、恚、怖、癡、於詰不詰不能解了。若有五法合差,不應捨棄。云何為五?反上應知。如是應差。如常集僧已,應先問彼:『汝某甲苾芻尼,能往枳吒山詰問十二眾苾芻尼行非法不?』彼尼答:『我能。』次令苾芻尼作白羯磨:『大德尼僧伽聽!此某甲苾芻尼,樂欲往彼枳吒山詰問十二眾污家苾芻尼。若尼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差某甲苾芻尼為詰問人,往枳吒山詰問十二眾污家苾芻尼。白如是。』羯磨准白應作。次當往至枳吒山城,敷座席、鳴犍稚。若彼聞聲來集者善,如不來者即應為作驅遣羯磨。若來,應告元由:『汝等共作如是種種非法不清淨事。』若臣其罪,應告彼言:『由此因緣故,來為汝作驅遣羯磨。』」

時十二眾聞大世主欲為我等作驅遣事,是時跋陀羅、蘇跋陀羅、孫陀羅、逝延多作如是念:「若餘十二眾由其惡行毀壞正法,我等同爾。今大世主為彼諸人作驅遣羯磨者,亦為我等作驅遣事。」便持衣鉢出城西門,漸漸遊行至室羅伐,所犯之罪,可說悔者如法對說、可責心者依法責除,與清淨尼共為受用。其大世主與五百人城東門入,至所住處,敷座席、鳴犍稚,餘十二眾聞皆來集。其詰問尼問十二眾曰:「今由汝等行其惡行毀壞正法,是事實不?」答言:「實爾。」時詰問尼知眾集已,作白羯磨:

「大德尼僧伽聽!此難陀、鄔波難陀、吐羅難陀、珠髻難陀苾芻尼,作污家行。此等諸尼作諸惡行毀壞正法。若苾芻尼僧伽時至聽者,苾芻尼僧伽應許,難陀等苾芻尼作污家行無棄捨心,僧伽今為作驅遣羯磨。白如是。」(羯磨准白)時有嗢路迦鄔波索迦見是事已,往詣大世主喬答彌處,頂禮足已在一面坐。時大世主喬答彌為嗢路迦鄔波索迦說法,示教利喜,勸令修善發歡喜心,告言:「彼污家惡行苾芻尼已驅遣訖。」時嗢路迦鄔波索迦白世主喬答彌:「願哀愍我,明日就家為受微供。」喬答彌默然受請。時嗢路迦鄔波索迦既見受已,即於其夜備辦飲食,明日清旦令使往請:「喬答彌!飲食已辦,幸願知時。」喬答彌與諸尼眾,執持衣鉢往嗢路迦鄔波索迦宅。苾芻尼眾就座而坐,鄔波索迦持淨飲食,依次行與令眾飽滿,洗手嚼齒木漱口已。時鄔波索迦於世主喬答彌前,卑座聽法,示教利喜從座起去。

時大世主喬答彌,遊行人間至室羅伐城,置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住,白佛言:「我為難陀、鄔波難陀等苾芻尼作污家惡行驅遣羯磨法訖。」白佛已禮足而去。

時難陀、鄔波難陀等苾芻尼,共相謂言:「若人墮地還依地起,我等共往室羅伐城,於佛及大世主喬答彌苾芻尼眾所求哀懺謝。」即漸行至室羅伐城。時喬答彌聞難陀、鄔波難陀苾芻尼等來至此城。時世主喬答彌,共五百尼眾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在一面坐。時大世主喬答彌白佛言:「世尊!我聞難陀、鄔波難陀苾芻尼等今來至此,若相見者如何逢迎?」佛言:「若見彼時不須共語,若尊老者亦莫禮拜,少者來拜莫言:『無病。』若求居止當與邊房,若覓床席臥具與故破物。若言:『我是尊老,何為與我故破之物?』即可語言:『汝是癡老,為佛大慈與汝等此物。』」時大世主喬答彌聞佛說已,禮佛而去。

時給孤長者詣世尊所,頂禮佛足退坐一面,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聞難陀、鄔波難陀苾芻尼等來至此城行污家惡法,我今云何?」佛言:「不應敬禮問訊,然須施食。」時難陀、鄔波難陀尼,詣大世主及諸耆宿尼所頂禮問訊,皆不報言無病安樂。年少諸尼不申敬禮,從索臥具皆得故破之物,求居止處得下惡房,便作是語:「我等尊老,何因與惡物?」時大世主方便告言:「汝等實是癡老,大師悲愍令與汝等故破之物不生歡喜。」時難陀、鄔波難陀尼等作如是議:「我等所為言語意趣,彼跋陀羅、孫陀羅、逝延多等,與我相似事無有別。我今宜往共彼籌量。」既至彼已,時跋陀羅等見彼尼來,皆不共語歡懷問訊。彼既見已,報言:「理合諸老宿尼不共我語,仁等先時所有行跡語言與我相似,何因亦復不見逢迎?」諸尼答曰:「我等所有行跡語言誠先不異,然我於犯應說悔者已為說悔,應責心者我已責除,無犯清淨,是故我等不能與汝惡行破戒之人共為受用如持戒者。」聞是告已便作是語:「彼諸尼眾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尼,有驅者、有不驅者。」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汝等應可屏諫難陀、鄔波難陀等苾芻尼。」廣說乃至作白四驅擯羯磨。堅執不捨,云:「此真實,餘皆虛妄。」復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學,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於村落城邑住,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諸苾芻尼應語彼苾芻尼言:『具壽!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汝等可去,不應住此。』彼苾芻尼語諸苾芻尼言:『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尼,有驅者、有不驅者。』時諸苾芻尼語彼苾芻尼言:『具壽!莫作是語:「諸大德有愛、恚、怖、癡,有如是同罪苾芻尼,有驅者、有不驅者。」何以故?諸苾芻尼無愛、恚、怖、癡,汝等污他家行惡行,污他家亦眾見聞知、行惡行亦眾見聞知。具壽!汝等應捨愛恚等言。』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者,謂是難陀、鄔波難陀等尼,或復餘尼,乃至三人或多人。

於聚落中者,謂枳吒山。

污他家者,有二因緣而污他家。云何為二?一謂共住、二謂受用。何謂共住?謂與男子同一床坐、同一槃食、同觴飲酒、歡娛戲笑。何謂受用?樹葉花果及齒木等。

行惡行者,謂行麁重罪惡之法。

家者,婆羅門居士等舍。

見謂眼識、聞謂耳識、知謂餘識。

諸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應語彼苾芻尼者,謂別諫言詞,如前廣說。

若別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苾芻尼應再三諫以白四法,皆如上說。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苾芻尼知彼如法為作驅擯羯磨,而後說言有愛恚等,皆得惡作。苾芻尼別諫時若捨者善;若不捨者,得窣吐羅底也。餘並同前破僧處說。

惡性違諫學處第二十

緣處同前。時底沙洛綺多苾芻尼有其過惡,諸尼詰念令其改悔利益而住,語言:「姊妹有過,可如法發露勿作覆藏,若發露者得安樂住。」時底沙尼語諸尼曰:「汝等種種家族,廣說如餘,莫向我說少許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止!莫勸我、莫論說我。」即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告諸苾芻尼:「汝等應可與彼屏諫」,廣說乃至作白四羯磨。堅執不捨,云:「此法實,餘皆虛妄。」復以此緣,尼白苾芻,苾芻白佛。佛緣此事,同前集尼問實訶責,乃至制學,應如是說:「若復苾芻尼惡性不受人語,諸苾芻尼於佛所說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時,不受諫語,言:『諸大德!莫向我說少許若好、若惡,我亦不向諸大德說若好、若惡。諸大德止!莫勸我、莫論說我。』諸苾芻尼語是苾芻尼言:『具壽!汝等莫不受諫語。諸苾芻尼於佛所說戒經中如法如律勸誨之時,應受諫語。具壽如法諫諸苾芻尼,諸苾芻尼亦如法諫。具壽!如是如來、應、正等覺佛聲聞眾便得增長共相諫誨。具壽!汝等應捨此事。』諸苾芻尼如是諫時,捨者善。若不捨者,應可再三慇懃正諫,隨教應詰,令捨是事。捨者善;若不捨者,僧伽伐尸沙。」

尼者,謂底沙苾芻尼,或復餘尼。

惡性不受人語者,若善苾芻尼以隨順言,不違正理正勸諫時,自用己情不相領納。

諸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於佛所說戒經中者,佛謂大師於戒經中說八波羅市迦法、二十僧伽伐尸沙法、三十三泥薩祇波逸底迦法、一百八十波逸底迦法、十一波羅底提舍尼法眾多學法、七滅諍法。經者,是佛所說或弟子說與理相應,是略詮義。

依如是等法律勸諫之時,不受他語自守惡性,堅執而住。「諸大德!莫向我說若好、若惡等。」者,謂好事不須勸、惡事勿相遮,此等皆是別諫之詞。

「大德止!」者,更重慇懃彰不受語。乃至三諫,廣說如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知諸苾芻尼如法諫時,得罪輕重亦如前說。若得羯磨已,所有行法應可順行。云何行法?所謂不應與他出家近圓及為依止,不畜求寂女,不應差往苾芻處而請教授,設先被差亦不應去,有犯苾芻尼不應詰問,羯磨等事亦不應呵。若有二十法者,所有羯磨不應為解及出罪。何謂二十?謂眾所不現恭敬,身不輕利故;或於眾處不生卑下,不蠲傲慢故;或於出離不肯隨從,不從治法故;或於眾邊不行恭勤,乖敬法故;或於界中不求解放,於罪無悔故;或仗王家及斷事官;或依外道及以別人不依於眾;著俗人衣及外道服;承事外道作不應行;苾芻尼學處而不修習;或罵苾芻尼;或時瞋恚;或復呵叱;或令眾失利;或不欲同住。若有此二十法不應與解。

「諸大德!我已說二十僧伽伐尸沙法,十二初犯、八至三諫。若苾芻尼隨一一犯故覆藏者,二部僧伽應與作半月行摩那[卑*也]。行摩那[卑*也]竟餘有出罪,若稱可二部僧伽意者,二部僧伽各二十眾,當於四十眾中出是苾芻尼罪。若少一人不滿四十眾,是苾芻尼罪不得除,二部僧伽得罪。此是出罪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如是三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我今如是持。」

第三部三十三捨墮事

「諸大德!此三十三泥薩祇波逸底迦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尼無二不定)

初攝頌曰:

 持離畜浣衣、  取衣乞過受、  同價及別主、  遣使送衣直。

有長衣不分別學處第一

緣在室羅伐城。時諸苾芻多畜長衣,每於嚼齒木時、洗濯手足、禮拜二師,及禮世尊、掃灑寺宇、或塗牛糞、或入村乞食、或噉飲食受教聽法,於此等時各別著衣,舒張卷疊多有營務,廢修善品讀誦思惟。時諸少欲苾芻見共嫌恥:「云何苾芻多畜長衣廢修正業?」諸苾芻以緣白佛。佛集二眾廣說如前,問知實已種種訶責:「多欲不足難養難滿。」讚歎少欲知足易養易滿,知量而受修杜多行,告諸苾芻曰:「廣說乃至我觀十利為二部弟子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長衣分別應畜。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爾時世尊為諸聲聞弟子制學處已,時有長者施衣具,如苾芻律,乃至「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長衣齊十日,不分別應畜。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尼者,謂此法中尼。

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者,有作衣竟非出羯恥那衣、有出羯恥那衣非作衣竟、有出羯恥那衣作衣亦竟、有非作衣竟非出羯恥那衣。初句者,若苾芻尼,浣染縫刺作衣已竟,然僧伽未出羯恥那衣。第二句者,若苾芻尼作衣未竟,僧伽已出羯恥那衣。第三句者,若苾芻尼作衣已了,僧伽復出羯恥那衣。第四句者,若苾芻尼作衣未竟,羯恥那衣未出。

言得長衣齊十日者,謂是十夜。長衣者,謂守持衣外別有餘衣,作分別法應畜。

若過畜者泥薩祇波逸底迦者,此物應捨其罪當說。波逸底迦者,謂是燒煮墮落義。謂犯罪者,墮在地獄、傍生、餓鬼惡道之中,受燒煮苦。又犯此罪若不慇懃說除,便能障礙所有善法,故名波逸底迦。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尼月一日得衣,於十日內應持、應捨、應作法、若與他。若不持捨、不作法、不與他,至十一日明相出時,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苾芻尼一日得衣,二日不得衣,乃至十日得衣,不為持等,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衣皆犯捨墮。如是乃至八日等所得衣,作句日數多少准前應知。

若苾芻尼一日得衣、二日得衣,彼苾芻尼於十日內,前所得衣應持、後所得衣應捨等,或可翻此。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時,二日中所得衣,皆泥薩祇波逸底迦。如是乃至三日等得衣,准事應知。若苾芻尼一日得五衣,乃至二日等得衣,應同前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時,皆泥薩祇波逸底迦。

若苾芻尼一日得眾多衣,若前若後應持一衣,餘皆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時,皆泥薩祇波逸底迦。若苾芻尼一日得眾多衣,二日已去亦得眾多衣,作法同前。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時,得罪同前,此等皆是由前染後相續生過故。若苾芻尼犯泥薩祇衣,此衣不捨、不經宿、其罪不說悔,若得餘衣皆犯捨墮。若苾芻尼其泥薩祇衣,雖捨而不經宿、罪不說悔,餘所得衣並犯捨墮。若捨衣經宿而罪不說悔,得所餘衣並犯捨墮,由前染故。若苾芻尼畜長衣已犯捨墮,不為三事。凡所得衣、若鉢鉢絡、水羅、腰絛,乃至隨有所得沙門女資具養命之緣,並泥薩祇波逸底迦,由前染故。若捨衣、經宿、其罪說悔,得所餘衣,並皆無犯。

離五衣學處第二

緣處同前。時諸苾芻多畜三衣,隨安居處所得衣財,浣染刺已內衣帒中,繫縛使牢寄主人苾芻,著上下二衣遊行人間。既去之後,主人為彼藏舉曝曬開張,多有作務,遂廢讀誦攝念思惟。省事苾芻便生嫌賤,咸作是語:「如何苾芻多畜長衣妨他正業?」時諸苾芻以事白佛。佛以此緣,同前集眾問實訶責,廣說乃至「制其學處,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衣已竟,羯恥耶衣復出,於五衣中離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泥薩祇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為諸聲聞弟子制學處已,時大迦攝波衣重、如苾芻律,乃至「前是創制、今更隨開,應如是說:

「若復苾芻尼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於五衣中離一一衣,界外宿下至一夜,除眾作法,泥薩祇波逸底迦。」

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有四句差別,如前。

離一一衣者,於僧伽胝、嗢呾羅僧伽、安呾婆、娑俱蘇洛迦、僧脚崎五衣之中,離一一衣異界而宿,乃至明相出,除僧伽羯磨,泥薩祇波逸底伽。此犯捨物,同前作法。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一二多舍村、  牆籬塹圍繞、  家樂外道舍、  鋪店及樓場、  堂車舡林樹、  皆有四不同,  於四威儀中,  彼衣應善識。

有一舍村、二舍村、多舍村;牆圍村、籬圍村、塹圍村。一村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多村有一勢分、有多勢分;一家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多家有一勢分、有多勢分,如是應知。若伎樂家、外道家,若鋪店、樓及場、堂、車、舡、林、樹,皆有一多勢分四種不同。

云何一舍村?謂山野人同居一舍。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盡舍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亦名勢分。若苾芻尼衣在舍中身居勢分,或衣居勢分、身在舍中,明相出時此無有犯。若置衣舍內及勢分中,身居異處,便得捨墮。一舍既爾,二舍亦然。

云何多舍村?謂村內人家,門無次第撩亂而住。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答:此村無勢分亦無共處。離衣分齊,據家為准。

云何牆圍村?謂村四面以牆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牆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雞飛墮處,又齊懷慚愧人便利之處,是其勢分。餘如前說。

云何籬圍村?謂村四面以籬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籬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牛羊足塵所及之處,又齊六牛竹車迴轉之處,是為勢分。

云何塹圍村?謂村四面以塹圍繞。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塹內、外有一尋,又復齊其十二肘梯所及之處,又齊棄糞掃時麁大塼石所及之處,是其勢分。

云何一村有一勢分?謂於此村有一園林、一神廟眾集之處,是謂一村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盡園林、外有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是其勢分。云何一村有多勢分?謂於此村有多園林、多神廟眾集之處,是謂一村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答:此無勢分,但齊室中。云何多村有一勢分?謂此多村有一園林、一神廟眾集之處,是謂多村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村中並是、外各一尋,又復齊其舂擣炒磨飡噉飲食聚會之處,亦名勢分。云何多村有多勢分?謂此多村有多園林、多神廟眾集之處,是謂多村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為異?為同?答:此無勢分,餘並如前。

云何一家有一勢分?謂此家中唯一家長兄弟姊妹,是謂一家有一勢分,事並同前一舍村說。云何一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家長等分別,是謂一家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謂齊門來更無勢分。云何多家有一勢分?謂諸家中唯一家長兄弟不分,是謂多家有一勢分。云何多家有多勢分?謂此諸家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此齊幾何名為勢分?此無勢分,餘並同前。

云何一伎樂家有一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復齊其安置竿鼓、琵琶、簫笛、料理供具、聚會飲食處來,亦是勢分。云何一伎樂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是謂一家有多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何共?何別?別謂據彼兄弟所居分齊,共謂安置幡竿處來。云何多伎樂家有一勢分?謂此諸家唯一家長兄弟不分,是謂多家有一勢分。此齊幾何名為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復齊其安置竿等,並名勢分。云何多伎樂有多勢分?謂此諸家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此齊幾何名為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外道家有一勢分?謂此家中同一見解無別意趣,此之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齊曬曝牛糞、安置柴薪、皮服、君持、祠祀、箄杓、火鑪、呪祭、舂擣、飲食聚會處來。云何一外道家有多勢分?謂此家中有多見解意趣不同。此之勢分何共何別?謂齊天祠。云何多外道家有一勢分?謂諸家中同一見解無別意趣,此之勢分,宅中總是、外有一尋,又齊曬曝牛糞等處。云何多外道家有多勢分?謂此諸家有多見解意趣不同。此之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鋪有一勢分?謂此鋪中有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貨物計秤量度交易之處。云何一鋪有多勢分?謂此鋪中有多家長兄弟分別。此之勢分何共?何別?謂交易坐床。云何多鋪有一勢分?謂此諸鋪唯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貨物等處。云何多鋪有多勢分?謂此諸鋪有多家長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云何一店有一勢分?謂此店中有一家長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小麥大麥油麻小豆粟米粳米、劫貝絲綿衣裳等物計秤量度交易之處。云何一店有多勢分?謂此店中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著物板處。云何多店有一勢分?謂此諸店唯一店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安置麥豆等物。云何多店有多勢分?謂此諸店有多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樓有一勢分?謂此樓中有一樓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齊聚會飲食處來。云何一樓有多勢分?謂此樓中有多樓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安置梯處。

云何多樓有一勢分?謂此諸樓有一樓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安置梯處。云何多樓有多勢分?謂此諸樓有多樓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場有一勢分?謂此場中有一場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安置穀麥筐斗之處。云何一場有多勢分?謂此場中有多場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場界畔。云何多場有一勢分?謂此諸場有一場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安置穀麥之處。云何多場有多勢分?謂此諸場有多場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堂有一勢分?謂此堂中有一堂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謂繫牛馬處、剉草棄糞所及之處。云何一堂有多勢分?謂此堂中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到門內。云何多堂有一勢分?謂此諸堂有一堂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繫牛馬剉草棄糞所及之處。云何多堂有多勢分?謂此諸堂有多堂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車有一勢分?謂此一車有一車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駕車行住中間總是、外有一尋飡噉飲食繫牛剉草棄糞及處。云何一車有多勢分?謂此一車有多車主或兄弟分。謂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齊車軛。何共?何別?共謂軾處。云何多車有一勢分?謂此諸車有一車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駕車行處。云何多車有多勢分?謂此諸車有多車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舡有一勢分?謂此一舡有一舡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舡行住中間總是、外有一尋謂繫船處飡噉飲食。云何一舡有多勢分?謂此一舡有多舡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齊舡邊。云何多舡有一勢分?謂此諸舡有一舡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舡行住。云何多舡有多勢分?謂此諸舡有多舡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林有一勢分?謂此林中有一林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謂此林內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復齊其採花之處、飡噉飲食之處。云何一林有多勢分?謂此一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謂齊井來。云何多林有一勢分?謂此諸林有一林主兄弟不分。此之勢分,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及採花處。云何多林有多勢分?謂此諸林有多林主或兄弟分別。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答:此無勢分。

云何一樹有一勢分?謂枝葉交密所及之處,中間總是、外有一尋;又於五月日正中時樹影及處,若無風時花葉果子墮落之處,及天雨時水渧及處。云何一樹有多勢分?謂樹枝葉踈散不交。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謂是齊樹根。云何多樹有一勢分?謂此諸樹枝葉相交覆所及處,中間總是。云何多樹有多勢分?謂此諸樹各各相離枝葉不交。此齊幾何是其勢分?何共?何別?此無勢分。

苾芻尼有犯無犯,准上可知。

爾時具壽鄔波離,白佛言:「世尊大德!若苾芻尼行住坐臥時,齊幾許來是離衣勢分?」佛言:「如生聞婆羅門種菴沒羅樹,相離七尋花果茂盛。此七樹間有四十九尋,齊此已來,是行苾芻尼不失衣分齊,過此便失。若住坐臥時但一尋內、若二界中間臥時衣角不離身來,是其勢分。若苾芻尼離衣宿,應為三事,犯文並如前說。」

根本說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七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