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3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三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三十一卷目錄

 僧部列傳七

  宋三

  道汪附普明 道誾    慧靜

  法愍附僧宗       道亮附靜林 慧隆

  梵敏附僧籥       道溫附僧度 慧定 僧嵩

  曇斌附曇濟 曇宗    慧亮

  僧鏡附曇隆       僧瑾附曇度 元運

  道猛附道堅 慧彎 慧敷 僧訓 道明

  超進附曇機 道憑    法瑤附曇瑤

  道猷附道慈 慧整 覺世 慧通

  僧璩附道表       道儼附僧曜

  道慧            僧饒附超明 明慧

  智宗            僧慶

  僧遠附道憑 法令 慧泰 曇穎

  慧璩            慧益

  曇宗附僧意       曇光

  僧亮            僧覆

  道營附慧祐       淨度

  僧從            法期附道果

  道法            普恆

  慧猷            智一

神異典第一百三十一卷

僧部列傳七

[编辑]

宋三

[编辑]

道汪附普明 道誾

[编辑]

按《高僧傳》:「道汪姓潘,長樂人。幼隨叔在京,年十三投 廬山遠公出家,研綜經律,雅善涅槃,蔬食數十餘年。 嘗行梁州,道汪為羌賊所圍,垂失衣缽。汪與弟子數 人,誓心共念《觀世音》,有頃,覺如雲霧者覆汪等身,群 盜推索不見,於是獲免。後聞河間元高法師禪慧深 廣,欲往從之,中路值吐谷渾之難,遂不果行。於是旋」 於成都。徵士費文淵初從受業,乃立寺於州城西北, 名曰祇洹,化行巴蜀,譽洽朝野。梁州刺史申坦與汪 有舊,坦後致故,汪將往省之,仍欲停彼。費文淵乃上 書刺史張悅曰:「道汪法師識行清白,風霜彌峻,卓爾 不群,確焉難拔。近聞梁州遣迎,承教旨許去,闔境之 論,僉曰非宜。鄙州邊荒,僧尼出萬,禪戒所資,一焉是 賴。豈可水失其珠,山亡其玉?願鑒道俗之誠,令四輩 有憑也。」悅即敦留,遂不果行。悅還都,具向宋孝武,述 汪德行,帝即敕令迎接,為中興寺主。汪乃因悅固辭 以疾,遂獲免。于是謝病下帷,絕窺人世。後劉思考臨 州,大設法祀,請汪講說,乃應請。或問:「法師常誓守靜, 何以虧節?」答曰:「劉公篤信,方欲大法憑之,何辭小勞 耶?」先是,峽中人每于石岸之側,見神光夜發。思考以 大明之中,請汪于光處起寺,即崖鐫像,因險立室。行 途瞻仰,咸發淨心。後王景茂請居武擔寺為僧主,勖 眾清謹,白黑歸依。以宋泰始元年卒于所住,顧命令 闍維之,劉思考為起塔于武擔寺門之右。景和元年, 蕭惠開西鎮成都,承汪高譽,思共講道,行至中途,聞 汪已逝,乃歎曰:「惜也,吾不及其人。文舉之追康成,曾 何足道!」其為時賢所惜如此。時蜀江陽寺釋普明、長 樂寺釋道誾,並戒德高明。明蔬食誦經,苦節通感。誾 學兼內外,尢善談吐,吳國張裕請為戒師云。

慧靜

[编辑]

按《高僧傳》:「慧靜姓邵,吳興餘杭人。居貧,履操厲行精 苦,風姿秀整,容止可觀。始遊學廬山,晚還都,進業解, 兼內外,偏善涅槃。初住冶城寺,顏延之、何尚之並欽 慕風德,顏延之每歎曰:『荊山之玉,惟靜是焉。及子竣 出鎮東州,攜與同行,因棲於天柱山寺。及大明之中, 又遷居剡之法華臺,後憩東仰山,處處盤遊,並以弘』」 法為務,年過知命,志節彌堅。宋太始中卒,春秋五十 有八。所著《文翰集》為十卷。

法愍附僧宗

[编辑]

按《高僧傳》:「法愍,北人。弱年慕道,篤志經籍。十八出家, 便遊踐州國,觀風味道,《波若數論》及諸經律,皆所遊 刃。後憩江夏郡五層寺。時沙門僧昌於江陵城內立 塔,刺史謝晦欲壞之。愍聞,故往諫晦,晦意不止。愍於 是隱跡於長沙麓山,終身不出。晦乃率儀至寺,厚賜 酒肉,嚴鼓振威,斬斫形像。俄而雲霧暗天,風塵四起」, 晦驚懼而走。後以叛逆誅滅。隊人丁法成、史僧雙見 身癩病,餘多犯法而死。愍乃著《顯驗論》以明因果,并 注《大道地經》。後卒於山中,春秋八十有三。弟子僧道 立碑頌德。時始興郡靈化寺有比丘僧宗,亦博涉經 論,著《法性》《覺性》二論云。

===道亮附靜林 慧隆===
考證
按《高僧傳》,「道亮,不知何許人,住京師北多寶寺。神悟

超絕,容止可觀,而性剛忤物,遂顯於眾。元嘉之末,被 徙南越。時人或譏其不能保身,亮曰:『業理所之,特非 人事』。於是命侶宵征,南適廣州,弟子智林等十二人 隨之。停南六載,講說眾經,化陶嶺外。至大明中,還止 京兆,盛開法席。著《成實論》義疏八卷。宋太始中卒,春」 秋六十有九。時多寶寺復有靜林、慧隆。林善《大涅槃》, 為宋孝武所器重。隆亦善眾經及數論,又苦節通靈。 隆患心氣積時,夜有非人送藥,云「秣陵令所送」授器 巳奄然不見。隆取一服,所苦即瘳。

梵敏附僧籥

[编辑]

按《高僧傳》:「梵敏姓李,河東人。少遊學關隴,長歷彭泗, 內外經書,皆闇遊心曲。晚憩丹陽,頻建講說。謝莊、張 永、劉虯、呂道惠皆承風欣悅,雅相歎重。數講《法華》,成 寔又序要義百科,標略綱紐,故文止一卷,屬辭省旨, 見重當時。後卒於丹陽,春秋七十餘矣。」時又有釋僧 籥者,本上黨人,善《涅槃經》,為張暢所重。

道溫附僧慶 慧定 僧嵩

[编辑]

按《高僧傳》,「『道溫姓皇甫,安定朝那人,高士謐之後也。 少好琴書,事親以孝聞。年十六入廬山,依遠公受學。 後遊長安,復師童壽。元嘉中,還止襄陽檀溪寺,善大 乘經,兼明數論,樊沔學徒並師之。時吳國張邵鎮襄 陽,子敷隨之。敷聽溫講還,邵問溫何如』?敷曰:『義解足 以析微,道心未易可測』。邵躬往候之,方挹其神俊。後」 從容謂溫曰:「法師儻能還俗,當以別駕相處。」溫曰:「檀 越乃以桎梏誘人。」即日辭往江陵,邵追之不及,歎恨。 孝建初,被敕下都,止中興寺。大明中,敕為都邑僧主。 路昭皇太后大明四年十月八日,造普賢像成,於中 興禪房設齋,所請凡二百僧,列名同集,人數已定。於 時寺既新構,嚴衛甚肅。忽有一僧晚來就座,風容都 雅,舉堂矚目。與齋主共語百餘許言,忽不復見。檢問 門防,咸言不見出入。眾乃悟其神人。溫時既為僧主, 乃列言秣陵曰:「皇太后睿鑒沖明,聖符幽洽,滌思淨 場,研衿至境。固以聲藻宸內,事虛梵表,乃創思鎔斲, 描寫神華,摸造普賢,來儀盛像,寶傾宙珍,妙盡天飾。 所設齋講,訖今月八」日,䞋會有限,名簿素定,引次就 席,數無盈減。轉經將半,景及昆吾,忽睹異僧,預於座 內,容止端嚴,氣貌秀發。舉眾驚嗟,莫有識者。齋主問 曰:「上人何名?」答曰:「名惠。」明住何寺?答曰:「來自天安。」言 對之間,倏然不見。闔席悚愧,遍筵肅慮,以為明祥所 賁,幽應攸闡,紫山可覿,華臺不遠。蓋聞至誠所感,還 景移「緯。澄心所徇,發石開泉。」況帝德涵運,皇功懋洽。 《仁》洞請幫助識別此字。「遐,理暢冥外。故上王盛士,剋表大明之朝;勸 發妙身,躬見龍飛之室。適若因陛下惠燭海隅,明華 日月,故以惠明為人名。繼天興祚,式垂無疆,故以天 安為寺稱神基彌遠,道政方凝,九服咸泰,萬㝢齊悅。 謹列言屬縣,以顯天休。」縣即言郡,時京兆尹孔靈符 以事表聞,詔仍改禪房為天安寺,以旌厥瑞焉。溫後 累當講任,稟味之賓,填委相屬,精勤導物,數感神異。 帝悅之,賜錢五十萬。時人為之語曰:「帝主傾財,溫公 率則。上天懷感,神靈降德。」宋太始初卒,春秋六十有 九。時中興寺復有僧慶、慧定、僧嵩,並以義學顯譽。慶、 善三論,為時學所宗。定善《涅槃》及《毗曇》,亦數當元匠。 嵩亦兼明數論。末年僻執,謂佛不應常住,臨終之日。 舌本先爛焉。

曇斌附曇濟 曇宗

[编辑]

按《高僧傳》:「曇斌,姓蘇,南陽人。十歲出家,事道褘為師。 始住江陵辛寺,聽經論,學禪道,覃思深至,而情未盡 達。夜夢神人謂斌曰:『汝所疑義,遊方自決』。於是振錫 挾衣,殊邦問道。初下京師,仍往吳郡,值僧業講《十誦》, 餐聽少時,悟解深入。後還都,從靜林法師諮受涅槃。 又就吳興小山法瑤研訪泥洹勝鬘。晚從南林法業」 受《華嚴雜心》,既遍歷眾師,備聞異釋,乃潛思積時,以 窮其妙,融冶百家,陶貫諸部。於是還止樊、鄧,開筵講 說,四遠名賓,負袠皆至。及孝建之初,敕王元謨資發 出京。初止新安寺,講《小品》《十地》,并申頓悟、漸悟之旨。 時心競之徒,苦相讎校,斌既辭愜理詣,終莫能屈。陳 郡袁粲令望當時,而嘉斌行解,嘗令中書舍人巢尚 介意欲試之,斌不為屈,粲乃躬自往候。粲每勸斌數 覲天子,斌曰:「貧道方外之人,豈宜與天子同遊!」粲益 以高之。後請為母師,宋建平王景素亦諮其戒範。宋 元徽中,卒於莊嚴寺,春秋六十有七。時莊嚴復有曇 濟、曇宗,並以學業才力見重一時。濟述《七家論宗》,著 《經目》及《數林》。

慧亮

[编辑]

按《高僧傳》:「慧亮姓董,先名顯亮,為東阿靜公弟子,少 有清譽,時人呼靜為大師,亮為小師。雖年望未逮,而 風軌繼之。後立寺於臨淄,講《法華》、大小品、十地等,學 徒雲聚,千里命駕。後過江,止何園寺。顏延之、張緒眷 德留連,每歎曰:『安汰吐珠玉於前,斌亮振金聲於後。 清言妙緒,將絕復興。太始之初,莊嚴大集,簡閱義士上首千人,敕亮與斌遞為法主,當時宗匠無與競焉。 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三矣。著《元通論》,今行於世。

僧鏡附曇隆

[编辑]

按《高僧傳》,「僧鏡姓焦,本隴西人,遷居吳地。至孝過人, 輕財好施。家貧母亡,太守賜錢五千,苦辭不受。乃身 自負土,種植松柏,廬於墓所,泣血三年。服畢出家,住 吳縣華山寺。後入關隴,尋師受法,累載方還。停止京 師,大闡經論。司空東海徐湛之重其風素,請為一門 之師。後東反姑蘇,復專當法匠,臺寺沙門道流請停」 歲許。又東適上虞徐山,學徒隨往,百有餘人,化洽三 吳,聲馳上國。陳郡謝靈運以德音致款,宋世祖藉甚 風素,敕出京師,止定林下寺,頻建法聚,聽眾雲集。著 《法華》《維摩》《泥洹義疏》并《毗曇元論》,區別義類,有條貫 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有七。上虞徐山先有曇隆 道人,少善席上,晚忽苦節過人,亦為謝靈運所重,常 共遊嶀。嵊亡後,運乃誄焉。

僧瑾附曇度 元運

[编辑]

按《高僧傳》:「僧瑾,姓朱,沛國人,隱士逮之第四子也。少 善莊老及詩《禮》。後行至廣陵,見曇因法師,遂稽首一 面,伏膺為道。遊學內典,博涉三藏。後至京師,值龍光 道生,復依憑受業。初憩冶城寺,宋孝武敕為湘東王 師,苦辭以疾,竟不獲免。王從請五戒,甚加優禮。先是, 智斌沙門初代曇岳為僧正,斌亦德為物宗,善《三論》」 及《維摩》《思益》《毛詩》《莊》《老》等。後義嘉搆舋,時人讒斌云 「為義嘉行道」,遂被擯交州。時湘東踐祚,是為明帝。仍 敕瑾使為天下僧主,給法伎一部,親信二十人,月給 錢三萬,冬夏四賜,并車輿吏力。凡諸外鎮,皆敕與瑾 辭。四方獻奉,並問僧主得未,其見重如此。瑾性不蓄 金,皆充福業,起靈根、靈基二寺,以為禪慧棲止。及明 帝末年,頗多忌諱,故《涅槃》滅度之翻,于此暫息。凡諸 死亡凶禍衰白等語,皆不得以對。因之犯忤而致戮 者,十有七八。瑾每以匡諫,恩禮遂薄。時汝南周顒入 侍帷幄,瑾嘗謂顒曰:「陛下所行,殊非人君舉動,俗事 諷諫,無所復益。妙理深談,彌為賒緩。惟三世苦報,最 切近情。檀越儻因機候,正當陳此而已。」帝後患風疾, 數加針灸,痛惱無聊,輒召顒及殷洪等,說鬼神雜事, 以散胸懷。顒乃習讀《法句》《賢愚》二經,每見談說,輒為 言先帝,往往驚曰:「報應真當如此,亦寧可不畏。」因此 犯忤之徒,屢被全宥。蓋瑾之所因為得人也。瑾以宋 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後有沙門曇度,續為僧主。 度本瑯琊人,善「三藏」及《春秋》《莊》《老》《易》等,世祖、太宗並 加欽賞。及少帝乖禮,度亦行藏得所,舉動無忤,止于 新安寺。同寺又有釋元運者,亦精通大小乘,張永、張 融並升堂問道。

道猛附道堅 慧鸞 僧訓 道明

[编辑]

按《高僧傳》:「道猛本西涼州人。少而遊歷燕趙,備矚風 化。後停止壽春,力精勤學。《三藏》九部,大小數論,皆思 入淵微,無不鏡徹。而《成實》一部,最為獨步。於是大化 江西,學人成列。至元嘉二十六年,東遊京師,止于東 安寺,復續開講席。宋太宗為湘東王時,深相崇薦。及 登祚,倍加禮接,賜錢三十萬,以供資待。太始之初,帝」 創寺于建陽門外,敕猛為綱領。帝曰:「夫人能弘道,道 藉人弘。今得法師,非直道益蒼生,亦有光世望。可目 寺為興皇。」由是成號。及創造工畢,敕猛于寺開講《成 實》。序題之日,帝親臨幸,公卿皆集,四遠學賓,負袠齊 至。猛神韻無忤,吐納詳審,帝稱善久之。因有詔曰:「猛 法師風道多濟,朕素賓友,可月給錢」三萬,令史四人, 白簿吏二十人,車及步轝各一乘,乘轝至客省,猛隨 有所獲,皆賑施貧乏,營造寺廟。以宋元徽三年卒于 東安寺,春秋六十有五。後有道堅、慧鸞、慧敷、僧訓、道 明,並止興皇寺,義學之譽,抑亦次焉。

超進附曇機 道憑

[编辑]

按《高僧傳》,「超進本姓顓頊氏,長安人。篤志精勤,幼而 敦學,大小諸經,並加綜採。神性和敏,戒行嚴潔,故年 在未立,而振譽關中。及西虜勃勃赫連寇陷長安,人 情危擾,法事罷廢,進避地東下,止於京師,更精尋文 旨,開暢講說。頃之,進適姑蘇,復弘佛法。時平昌孟顗 守在會稽,藉甚風猷,乃遣使迎接,安置山陰靈嘉寺。」 於是停止。浙東講論相續。邑野僧尼及清信男女,並 結菩薩因緣,服膺式範。至宋太始中,被徵出都,講《大 法鼓經》。俄而旋於稽邑,還紹法化。以大般涅槃是窮 理之教,每留思踟躕,累加講說。凡經齋會者,無不必 請。若值他許,則為移日。後年衰腳疾,不堪外赴,並送 食於房,以希冥益進。為性篤好經典,看尋苦至。及年 老失明,猶使弟子唱《涅槃經》旬中一遍,其耽好若此。 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九十有四。時有曇機法師,本姓 趙氏,亦長安人。值關中寇亂,避地東下,遊觀山水,至 於稽邑,善法華毗曇。時世宗奉與進相次,郡守瑯琊 王琨請居邑西嘉祥寺,寺本琨祖薈所創也。時又有 釋道憑者,亦是當世法匠,而執性剛忤,論者少之。

===法瑤附曇瑤===
考證
按《高僧傳》:「法瑤姓楊,河東人。少而好學,尋問萬里。宋

景平中,來遊兗豫,貫極眾經,傍通異部。後聽東阿靜 公講,眾屢請覆述。靜歎曰:『吾不及也』。元嘉中過江,吳 興沈演之特深器重,請還吳興武康小山寺,首尾十 有九年,自非祈請法事,未嘗出門。居於武康,每歲開 講,三吳學者,負笈盈門。乃著《涅槃》《法華》《大品》《勝鬘》等」 《義疏》,大明六年,敕吳興郡禮致上京,與道猷同止新 安寺,使頓漸二悟,義各有宗,至便就講,鑾輿降蹕,百 辟陪筵。瑤年雖棲暮,而蔬苦弗改,戒節清白,道俗歸 焉。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六。時宋熙有曇瑤者,善 淨名、十住及莊老,又工草隸,為宋建平宣簡王宏所 重。

道猷附道慈 慧整 覺世

[编辑]

按《高僧傳》:道猷,吳人,初為生公弟子,隨師之廬山。師 亡,住臨川郡山,乃見新出《勝鬘經》,披卷而歎曰:「先師 昔義,闇與經同,但歲不待人,經集義後,良可悲哉!」因 注《勝鬘》,以翼宣遺訓,凡有五卷,文煩不行。宋文簡問 慧觀頓悟之義,誰復習之?答云:「生弟子道猷。」即敕臨 川郡發遣出京。既至,即延入宮內,大集義僧,命猷申 述頓悟。時競辯之徒,關責互起。猷既積思參元,又宗 源有本,乘機挫銳,往必摧鋒,帝乃撫几稱快。及孝武 登位,尢相歎重,乃敕住新安,為鎮寺法主。帝每稱曰: 「生公孤精絕照,猷公直轡獨上。可謂克明師匠,無忝 徽音。」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一。後有豫州沙門道 慈善《維摩》《法華》,祖述猷義,刪其所注《勝鬘》,以為兩卷, 今行於世。時杜多寶、慧整、長樂覺世並齊名比德。整 特精三論,為學者所宗。世善於《大品》及《涅槃》諸經,立 不空假名義。

慧通

[编辑]

按《高僧傳》,「慧通姓劉,沛國人。少而神情爽發,雋氣虛 元。止於冶城寺,每麈尾一振,輒軒蓋盈衢。東海徐湛 之、陳郡袁粲敬以師友之禮。孝武皇帝厚加寵秩,敕 與海陵、小建平二王為友。袁粲著《蘧顏論》示通,難詰 往反,著文于世。又製《大品勝鬘》《雜心》《毗曇》等義疏,并 《駿夷夏論》《顯證論》《法性論》及《爻象記》等,皆傳於世。宋」 昇明中卒,春秋六十三矣。

僧壉附道表

[编辑]

按《高僧傳》:「僧璩,姓朱,吳國人。出家為僧業弟子。總銳 眾經,尢明《十誦》,兼善史籍,頗製文藻。始住吳虎丘山, 宋孝武欽其風聞,敕出京師,為僧正悅眾,止於中興 寺。時有沙門僧定,自稱得不還果。璩集僧詳斷,令現 神足。定云:『恐犯戒故不現耳』。」璩案:律文有四因緣得 現神足:一、斷疑網,二、破邪見,三、除憍慢,四、成功德。定 既虛誑事暴,即日明擯璩,仍著《誡眾論》,以示來葉。璩 既學兼內外,又律行無疵,道俗歸依,車軌相接。少帝 准從受五戒,豫章王子尚崇為法友,袁粲、張敷並一 遇傾蓋。後移止莊嚴,卒於所住,春秋五十有八。述勝 鬘文旨,并撰《僧尼要事》兩卷,今行於世。時又有道表 律師,率直有高行,宋明帝敕晉熙王燮從請戒焉。

道儼附慧曜

[编辑]

按《高僧傳》:「道儼,雍丘小黃人。少有戒行,善於毗尼,精 研四部,融會眾家。又以律部東傳,梵漢異音,文頗左 右,恐後人諮訪無所,乃會其旨歸,名曰《決正四部毗 尼論》。後遊於彭城,弘通律藏,遂卒於彼,春秋七十有 五。」時棲元寺又有釋慧曜者,亦善十誦。

道慧

[编辑]

按《高僧傳》:「道慧姓張,潯陽柴桑人。年二十四出家,止 廬山寺。志行清貞,博涉經典,特稟自然之聲,故偏好 轉讀,發響合奇,製無定准,條章析句,綺麗分明。後出 都,止安樂寺,轉讀之名大盛京邑。晚移朱方竹林寺, 誦經數萬言,每夕諷詠,轉聞闇中有彈指唱薩之聲。 宋大明二年卒,春秋五十有一。」

僧饒附超明 明慧

[编辑]

按《高僧傳》:「僧饒,建康人,出家止白馬寺。善尺牘及雜 伎,偏以音聲著稱,擅名於宋武之世。響調優游,和雅 哀亮,與道綜齊肩。綜善三本,起及須大拏,每清梵一 舉,輒道俗傾心。寺有般若臺,饒常臺外梵轉,以擬供 養。行路聞者,莫不息駕踟躕,彈指稱佛。宋大明二年 卒,春秋八十六。時同寺復有超明、明慧,少俱為梵唄」, 長齋時轉讀,亦有名當世。

智宗

[编辑]

按《高僧傳》:「智宗,姓周,建康人。出家止謝寺。博學多聞, 尢長轉讀,聲至清而爽快。若乃八關長夕,中宵之後, 四眾低昂,睡蛇交至。宗則升座一轉,梵響干雲,莫不 開神暢體,豁然醒悟。大明三年卒,年三十一。時有慧 寶、道詮,雖非同時,作法相似,甚豐聲,而高調製用無 取焉。」宋明忽賞道詮,譏者謂逢時也。

僧慶

[编辑]

按《高僧傳》:「僧慶姓陳,巴西安漢人。家世事五斗米。道 慶生而獨悟,十三出家,止義興寺,淨修梵行,願求見 佛。先捨三指,末誓燒身,漸絕糧粒,唯服香油。大明三年二月八日,於蜀武擔寺西,對其所造淨名像前,焚 身供養。刺史張悅躬出臨視,道俗僑舊,觀者傾邑,行 雲為結,苦雨悲零。俄而晴景開明,天色澄淨。見一物」 如龍從𧂐升天。時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為收 灰起塔。

僧遠附道憑 法令 慧泰

[编辑]

按《高僧傳》,「僧遠姓皇,渤海重合人。其先北地皇甫氏, 避難海隅,故去甫存皇焉。遠幼而樂道,年十六欲出 家,父母不許,因蔬食懺誦,曉夜不輟。年十八,方獲入 道。時有沙門道憑,高才秀德,聲蓋海岱。遠從受學,通 《明數論》,貫大小乘。宋大明中,度江,住彭城寺。昇明中, 於小丹陽牛落山立精舍,名曰龍淵。」遠年三十一,始 於青州孫秦寺南面講說,言論清暢,風容秀整,坐者 四百餘人,莫不悅服。瑯琊王僧達才貴當世,藉遠風 素,延止眾造寺。遠周貧濟乏,身無留財。有元紹比丘, 每給以金貝,遠讓而弗受。嘗一時行青園,聞里中有 得時氣病者,憫而造之,見駢尸侶病者數人,人莫敢 近。遠深加痛惋,留止不忍去,因為告乞斂死撫生,恩 加骨肉。宋新安孝敬王子鸞,為亡所生母殷貴妃造 新安寺,敕選三州,招延英哲。遠與小山法瑤、南澗顯 亮,俱被徵召,皆推遠為允舉之首。大明六年九月,右 司奏曰:「臣聞邃拱凝居,非期宏峻;拳跪槃伏,豈止敬 恭。將以昭張四維,締制八㝢。故雖儒法枝派,名墨條 流,至於崇親嚴上,厥由靡爽。惟浮圖為教,逖自龍裔, 宗旨緬邈,微言淪遠,拘文蔽道,在末彌扇。遂乃陵越 典度,偃居尊戚,失隨方之妙跡,迷製化之淵美。夫佛 法以謙儉自牧,忠虔為道,不輕比丘,遭人必拜。目連 桑門,遇長則禮。」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首耆 臘,而直骸萬乘者哉?故咸康創議,元興載述,而事屈 偏黨,道挫餘分。今鴻源遙洗,群流仰鏡,九仙賮寶,百 神聳職。而畿輦之內,舍弗臣之氓;階席之間,延抗禮 之客,懼非所以澄一風範,詳示景則者也。臣等參議, 以為沙門接見,皆當盡禮敬之容,依其本俗,則朝徽 有序,乘方兼遠矣。帝雖頗信法,而尢自驕縱,故奏上 之日,詔即可焉。遠時嘆曰:「我剃頭沙門,本出家求道, 何關於帝王。」即日謝病,仍隱跡上定林山。及景和之 中,此制又寢,還遵舊章。宋明踐祚,請遠為師,竟不能 致。其後山居逸跡之賓,傲世凌雲之士,莫不策踵山 門,展敬禪室。廬山何默、汝南周顒、齊郡明僧紹、濮陽 吳苞、吳國張融,皆投身接足,諮其戒範。後宋建平王 景素謂:「棲元寺是先王經」始,既寺是人,外,欲請遠居 之,慇懃再三,遂不下山。齊太祖將升位,入山尋遠,遠 固辭老疾,足不垂床,太祖躬自降禮,諮訪委悉。及登 禪,復鑾駕臨幸,將詣遠房,房閣狹小,不容輿蓋。太祖 欲見遠,遠持操不動,太祖遣問臥起,然後轉蹕而去, 遠曾不屑焉,至於寢疾。文惠、文宣並服膺師禮,數往 參候,時貴卿士,往還不絕。遠蔬食五十餘年,澗飲二 十餘載。遊心法苑,緬想人外,高步山門,蕭然物表。以 齊永明二年正月,卒于定林上寺,春秋七十有一。帝 致書於沙門法獻曰:「承遠上無常,弟子夜中巳自知 之。遠上此去,甚得好處,諸佳非一,不復增悲也。一二 遲見法師,方可敘瑞夢耳。今正為作功德所須可具 疏來也。」竟陵文宣王又《書》曰:「遠法師一代名德,志節 清高,潛山樹美,四海餐風。弟子闇昧,謬蒙師範,方欲 仰稟仁化,用洗煩慮,不謂此疾奄成異世,悲痛之心, 特不可忍。遠上師既業行圓通,曠劫希有,弟子意不 欲遺形影跡,雜處眾僧墓中,得別卜餘地,是所願也。 方應樹剎表奇,刻石銘德矣。即」為營墳於山南,立碑 頌德。太尉瑯琊王儉製文。時定林上寺又有法令慧 泰,並善經論,繼譽於遠焉。

雲穎

[编辑]

按《高僧傳》:「曇穎,會稽人,少出家,謹於戒行,誦經十餘 萬言,止長干寺。性恭儉,唯以善誘為先,故屬意宣唱, 天然獨絕。凡要請者,貴賤均赴,貧富一揆。張暢聞而 歎曰:『辭吐流便,足騰遠理。穎常患瘡癬,積治不除,房 內恆供養一觀世音像,晨夕禮拜,求差此疾。異時忽 見一蛇從像後緣壁上屋,須臾有一鼠子從屋脫地』」, 涎。請幫助識別此字。沐身。狀如已死。穎候之。猶似可活。即取竹刮除 涎請幫助識別此字。以傅癬上。所傅既遍,鼠亦還活。信宿之間,瘡痍 頓盡。方悟蛇之與鼠。皆是祈請所致。於是精勤化導。 勵節彌堅。宋太宰《江夏王義恭》最所知重。後卒於所 住。年八十一。

慧璩

[编辑]

按《高僧傳》:「慧璩,丹陽人,出家止瓦官寺。該覽經論,涉 獵書史,眾技多嫺。而尢善唱導,出語成章,動辭製作, 臨時探博,罄無不妙。宋太祖文皇帝,車騎臧質並提 攜友善,雅相崇愛。譙王鎮荊,要與同行。後逆節還朝, 於梁山設會。頃之,譙王敗,璩還京。後宋孝武設齋,璩 唱導,帝問璩曰:『今日之集,何如梁山』?璩曰:『天道助順, 況復為逆』?」帝悅之,明旦別䞋一萬。後敕為京邑都維 那。大明末,終於寺,年七十二

慧益

[编辑]

按《高僧傳》:「慧益,廣陵人,少出家,隨師止壽春。宋孝建 中出都,憩竹林寺,精勤苦行,誓欲燒身。眾人聞者,或 毀或讚。至大明四年,始就卻粒,唯餌麻麥。到六年,又 絕麻麥等,但食酥油。有頃,又斷酥油,唯服香丸。雖四 大綿微,而神情警正。孝武深加敬異,致問慇懃,遣太 宰江夏王義恭詣寺諫益,益誓志無改。至大明七年」 四月八日,將就焚燒,乃於鍾山之南,置鑊辦油。其日 朝乘牛車,而以人牽,自寺之山。以帝王是兆民所憑, 又三寶所寄,乃自力入臺。至雲龍門,不能步下,令人 啟聞「慧益道人今捨身,詣門奉辭,深以佛法仰累。」帝 聞改容,即躬出雲龍門。益既見帝,重以佛法憑囑,於 是辭去。帝亦續至。諸王后妃,道俗士庶,填滿山谷,投 衣棄寶,不可勝計。益乃入鑊,據一小床,以吉貝自𦆑, 上加一長帽,以油灌之,將就著火,帝令太宰至鑊所, 請喻曰:「道行多方,何必殞命?幸願三思,更就異途。」益 雅志確然,曾無悔念,乃答曰:「微軀賤命,何足止留?天 心聖慈罔已者,願度二十人出家。」降敕即許。益乃手 自執燭以然帽,帽然已,乃棄燭,合掌誦《藥王品》。火至 眉誦,聲猶分明,及眼乃昧。貴賤哀嗟,響震幽谷,莫不 彈指稱佛,惆悵抆淚,火至明旦乃盡。帝於時聞空中 笳管異香芬苾,帝盡日方還宮。夜夢見益,振錫而至, 更囑以佛法。明旦,帝為設會度人,令齋主唱白,具序 徵祥燒身之處,起藥王寺,以擬本事也。

曇宗附僧意

[编辑]

按《高僧傳》:「曇宗姓虢,秣陵人,出家止靈味寺。少好學, 博通眾典,唱說之功,獨步當世。辯口適時,應變無盡。 嘗為孝武唱導,行菩薩五法,禮竟,帝乃笑謂宗曰:『朕 有何罪而為懺悔』?宗曰:『昔虞舜至聖,猶云予違爾弼; 湯武亦云:『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聖王引咎,蓋以軌世。 陛下德邁往代,齊聖虞、殷,履道思沖,寧得獨異』?帝大」 悅。後殷淑儀薨,三七設會,悉請宗。宗始歎:「世道浮偽, 恩愛必離,嗟殷氏淑德,榮幸未暢,而滅實當年,收芳 今日。」發言悽至,帝泫愴良久,賞異彌深。後終於所住。 著《京師塔寺記》二卷。時靈味寺復有釋僧意者,亦善 唱說製,談經新聲,哀亮有序。

曇光

[编辑]

按《高僧傳》:「曇光,會稽人。隨師止江陵長沙寺。性喜事 五經詩賦及筭數卜筮,無不貫解。年將三十,喟然歎 曰:『吾從來所習,皆是俗事。佛法深理,未染一毫,豈剪 落所宜耶』?乃屏舊業,聽諸經論,識悟過人,一聞便達。 宋衡陽文王義季鎮荊州,求覓意理沙門,共談佛法, 罄境推光,以當鴻任。光固辭,王自詣房敦請,遂從。命」 給車服人力,月供一萬。每設齋會,無有導師。王謂光 曰:「獎導群生,唯德之大,上人何得為辭,願必自力。」光 乃迴心習唱,製造懺文,每執爐處眾,輒道俗傾仰。後 還都,止靈味寺。義陽王旭出鎮北徐,攜光同行。及景 和失德,義陽起事,以光預見,乃齎《七曜》以決光。光杜 口無言,故事寧獲免。宋明帝於湘宮設會聞光唱導。 帝稱善即敕賜三衣瓶缽。後卒于寺中。年六十五。

僧亮

[编辑]

按《高僧傳》,「僧亮,未知何許人,少以戒行著名,欲造丈 六金像,用銅不少,非細乞能辦。聞湘州界銅溪伍子 胥廟多有銅器,而廟甚威嚴,無人敢近。亮聞而造焉。 告刺史張劭,借健人百頭,大船十艘。劭曰:『廟既靈驗, 犯者必斃。且有蠻人守護,詎可得耶』?亮曰:『若果福德, 與檀越共,如其有咎,躬自當之』。」劭即給人船,三日三 夕,行至廟所。亮與手力一時俱進。去廟屋二十餘步, 有兩銅鑊,容百餘斛,中有巨蛇,長十餘丈,出遮行路。 亮乃正儀執錫,咒願數十言,蛇忽然而隱。俄見一人 秉竹笏而出云:「聞法師道業非凡,營福事重,今特相 隨喜。」於是令人輦取廟銅既多,十未取一,而舫已滿。 唯神床頭有一唾壺,中有一蝘蜓,長二尺許,乍出乍 入。議者咸云「神最愛此物」,亮遂不取,於是而去。遇風 水甚利,比群蠻相報,追逐不復能及。還都鑄像,既成, 唯燄光未備。宋文帝為造金薄圓光,安置彭城寺。至 宋太始中,明帝移像湘宮寺,今猶在焉。

僧覆

[编辑]

按《高僧傳》,「僧覆,未詳何許人。少孤,為下人所養。七歲 出家,為曇亮弟子,學通諸經,蔬食持咒,誦《大品》《法華》。 宋明帝深加器重,敕為彭城寺主。率眾有功。宋太始 末卒,春秋六十有六。」

道營附慧祐

[编辑]

按《高僧傳》:「道營,未詳何許人。始住靈曜寺習禪,晚依 觀、詢二律師諮受毗尼,偏善僧祇一部,誦《法華》《金光 明》,蔬食守節。莊嚴道慧、冶城智秀皆師其戒範。張永 請還吳郡,蔡興宗復要住上虞。永後於京師婁湖苑 立閑心寺,復請還居。講席頻仍,學徒甚盛。昇明二年 卒,春秋八十有三矣。時有釋慧祐者,本丹徒人,年三」 卜出家,勵身苦節,精尋律教。齊初入東,講《摩訶僧祇 部》,齊竟陵王子良遣迎出都,仍止閑心寺焉

淨度

[编辑]

按《高僧傳》:「『淨度,吳興餘杭人。少好遊獵,嘗射孕鹿墮 胎,鹿母銜痛,猶就地舐子。度乃心悟,因摧弓折矢,出 家,蔬食,誦經三十餘萬言。常獨處山澤,坐禪習誦。若 邑中有齋集,輒身然九燈,端然達曙,以為供養。如此 者累年。後忽告弟子云:令辦香湯洗浴,說法數千章, 誡以生死因果』。言訖,奄然而化,簫鼓香煙自空而至」, 同時眷屬數十人,皆所見聞。

僧從

[编辑]

按《高僧傳》:「僧從,未詳何許人,稟性虛靜,隱居始豐瀑 布山,學兼內外,精修五門,不服五穀,唯餌棗栗。年垂 百歲而氣力休強,禮誦無輟。與隱士褚伯玉為林下 之交。每論道說義,輒留連信宿。後終於山中。」

法期附道果

[编辑]

按《高僧傳》:「法期,姓向,蜀郡郫人。早喪二親,事兄如父。 十四出家,從智猛諮受禪業,與靈期寺法林共習禪 觀。猛所諳知,皆已證得。後遇元暢,復從進業。及暢下 江陵,期亦隨從。十住觀門,所得已九,有師子、奮迅三 昧,唯此未盡。暢歎曰:『吾自西涉流沙,北履幽漠,東探 禹穴,南盡衡羅,唯見此一子,特有禪分。後卒於長沙 寺,春秋六十有二』。」神光映屍,體更香潔。時蜀龍華寺 又有釋道果者,亦以禪業顯焉。

道法

[编辑]

按《高僧傳》:「道法姓曹,燉煌人。棄家入道,專精禪業,亦 時行神咒。後遊成都,王休之、費鏗之請為興樂、香積 二寺主,訓眾有法,常行分衛,不受別請及僧食。乞食 所得,常減其半,以施蟲鳥。每夕輒脫衣露坐,以飼蚊 蝱,如此者累年。後入定,見彌勒放。」請幫助識別此字。中光照三塗果 報。於是深加篤勵,常坐不臥。元徽二年。於定中滅度。 平坐繩床,貌如恆日。

普恆

[编辑]

按《高僧傳》:「普恆姓郭,蜀郡成都人也。為兒童時,嘗於 日光中見聖僧在空中說法,向家人敘之,並未之信。 後苦求出家,止治下安樂寺,獨處一房,不立眷屬,習 靜業禪。與蜀韜律師為同意。自說入火光三昧,光從 眉直下,至金剛際,於光中見諸色像,先身業報頗亦 明了。宋昇明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八。當未亡一月前, 忽與親知告別,竟無慼顏,時人謂是戲言。將終之日, 微有病相,唯俗家一奴看之,明旦平坐而卒。奴不解, 強取臥之,尸竟不伸。眾僧來見,更令坐之。手屈三指, 其餘皆伸。眾僧試取捋之,亦隨手即伸,伸已復更屈。 生時體淨,死更潔白。」於是依《得道法》。闍維之,薪𧂐始 然,便有五色煙起,殊香芬馥。州將王元載。乃為之《讚 頌》。

慧猷

[编辑]

按《高僧傳》:「慧猷,江左人。少出家,止江陵辛寺。幼而蔬 食,履操至性方直。及具戒已後,專精律禁。時有西國 律師卑摩羅叉來適江陵,大弘律藏,猷從之受業。沈 思積時,乃大明《十誦》,講說相續,陝西律師莫不宗之。 後卒於江陵,著《十誦義疏》八卷。」

智一

[编辑]

按《宋高僧傳》,「智一者,不詳何許人也。居靈隱寺之半 峰,精守戒範,而善長嘯。嘯終,乃牽曳其聲,杳入雲際, 如吹笳葉,若揭遊絲,徐舉徐揚,載哀載咽,颼飀凄切, 聽者悲涼,謂之哀松之梵。頗生物善,或在像前讚詠 流靡。於靈山澗邊,養一白猿,有時驀山踰澗,久而不 還。一乃吮吻張喉作梵呼之,則猿至矣。時人謂之白 猿」,梵名一公為「猿父」,猶狙公也。其後澗邊群狙聚焉。 每至眾僧齋訖,斂生飯送猿臺所。後令山童呼三二 聲,則群猿競至。洎乎唐武宗廢教伊寺毀除焉,鞠為 茂草之墟。飯猿於臺,事皆湮滅,一師不詳所終。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