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8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九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九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八十九卷《目錄》。

 《僧部列傳》六十五。

  明一。

  梵琦       來復。

  《無慍       原》淨。

  惟則       福報。

  力金       《宗泐》。

  《至仁       白》雲:

  子:定       清、濬。

  《啟原       智及》。

  懷信       妙聲。

  志常       慧明。

  清濋       可靜。

  《西竺禪師》     子嚴。

  《正參》       《受紹》。

  「德然」       《道安》。

  慧日       善如。

  《東峰長老     巋玉崖》。

  明徹       文謙。

  崇裕       輔良。

  妙淨       祖偁。

  自緣       智度。

  了《真       行》《丕》。

  啟禪師      祖燈。

  宗濟。       《常欽》。

  可授       碧峰。

  故山       祖闡。

  勝學       無念。

  德祥       如𤣱。

  夷簡       《寶曇》。

  法衡       潘頭陀。

  妙智       具生吉祥。

  《克新》       長在。

  守仁       《原真》。

  紹宗       《道成》。

  普智       南宗。

  大圭       僧隆。

  如《蘭》。

《神異典》第一百八十九卷。

僧部列傳六十五

[编辑]

明一

[编辑]

梵琦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嘉興天寧楚石梵琦禪師,四明象 山人,姓朱,母張氏。師在襁褓中,有僧來見之,謂其父 曰:「此兒佛日也。必當振佛法,照耀濁世。鄉黨因以曇 曜稱之。從族祖晉翁洵公說法湖之崇恩,師往從之。 趙魏公見之,特器重,為鬻牒為僧,繼受具。晉翁遷道 場,師為侍者,又司藏室。因閱《楞嚴》,至『緣見因明,暗成 無見』。」恍然有省。由是覽內外典,宛如宿習,然尚有滯 礙。原元主徑山,師往參次,即問:「如何是言發非聲色 前不物?」叟遽云:「言發非聲色前不物,速道,速道!」師擬 答,叟震威一喝,師錯愕而退。會英宗詔金書《大藏經》, 有司以師善書,選上京都。一夕聞彩樓鼓鳴,豁然大 悟,撫几笑曰:「徑山敗闕處,被我識破了也。」因成偈曰: 「崇天門外鼓騰騰,驀劄虛空就地崩。拾得紅爐一點 雪,卻是黃河六月冰。」翻然東旋至雙徑,叟迎笑曰:「西 來密意,喜子已得之矣。」遽處以第二座。初居海鹽福 臻升永祚遷杭之報國,嘉興之本覺。晚年於永祚築 西齋而終老焉,因自號西齋老人。洪武元年九月,上 念將臣或沒於戰,民庶或死於兵,宜以釋氏法設冥 以濟拔之。於鍾山建大法會,徵師說法。廷臣奏其說, 上大悅。明年三月,復用元年故事,召師說法。又明年 秋,上又召師,以鬼神為問。師與同召諸師,援據經論, 辯覈其理,成書將入朝敷奏,師忽示微疾,索浴更衣, 取筆書偈曰:「真性圓明,本無生滅。木馬夜鳴,西方日 出。」置筆謂夢堂曰:「師兄,我去也。」堂曰:「何處去?」師曰:「西 方去。」堂曰:「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師乃震威一喝而 逝,實七月二十六日也。禮部官以遺偈聞,上為嗟悼 之,緇白瞻禮,如佛涅槃。天界住持白庵,乃法門猶子 也。為治後事,時制火化,上以師故,特開僧家火化之 例。火餘,齒牙數珠不壞,舍利紛綴。學徒奉其遺骼,歸 葬西齋而塔焉。壽七十五,臘六十三。

來復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靈隱見心來復禪師,南昌豐城王氏子。祝髮於邑之西方寺,誓屏諸緣,直明涅槃妙旨。久 之,全體無礙。謁南楚,楚然之。洪武元年冬,以高行召 說法鍾山,賜食內庭。師有能文聲,上詔侍臣取而覽 之,褒美弗置。時蜀王椿為太祖所鐘愛,命儒臣李時 荊、蘇伯衡等與師論道無虛日。蜀王遇師甚恭,命撰 『坐心』」、「觀道」、「崇本」、「敬賢」四箴。牓於宮以自警。二十四年、 山西捕獲胡黨。舉師等往來胡府。坐罪入滅。

無慍

[编辑]

按《繼燈錄》:台州瑞巖恕中無慍禪師,台之臨海陳氏 子。七歲入鄉校,讀書不煩再授。年未冠,白父母,依徑 山寂照禪師剃落。謁竺元,以「狗子無佛性」話,未破疑 問。纔開口,被元一喝,遂大悟。呈偈曰:「狗子佛性無,春 色滿皇都。趙州東院裡,壁上挂葫蘆。」元乃發笑曰:「恁 麼會又爭得?」師拂袖而出。初住明之靈巖,遷瑞巖。洪 武七年夏,日本國主遣使入貢,就奏請師化其國。師 以老病辭,遂住鄞之翠山。一日忽遘微疾,索筆書偈 曰:「七十八年,無法可說。末後一句,露柱饒舌。咄!」端坐 而逝。

原淨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靈隱天鏡原淨禪師,會稽倪 氏,幼從至大寺,雪庭立公祝髮。及受具,遂往杭之集 慶,從天岸濟公學止觀。一日,師自謂:『從上諸老多由 教入禪,吾亦究別傳之旨乎』?登華頂參,無見睹,又如 玉几,見石室瑛室,與語,大奇之,曰:『吾法叔徑山元叟 和尚具大眼目,今代妙喜也。子欲了己躬事,往見勿 後』。」師遂參叟於不動軒。入門,叟震威一喝,師不覺汗 流浹背,即禮三拜。已而俾居侍司,繼掌記室。尋遊金 陵,見笑隱於龍翔,上江西,禮諸祖塔像。過臨川,訪文 靖公,道話契合。延師度夏,為作《斷江塔銘》《樸隱軒銘》。 至正丙申,出世邑之長慶,遷天衣。洪武五年,設廣薦 法會於鍾山,詔天下名宿輪座說法,師預焉。九年冬, 杭諸山請居「靈隱。」終時年六十七,臘五十五。

惟則

[编辑]

按《繼燈錄》:嘉興府海門天真惟則禪師,湖州費氏子。 母夢異僧分衛,覺而有娠。及誕,異香襲人。髫年出家, 遍參楚石千巖一十八位尊宿,皆機緣不契。後聞匡 廬無極源禪師,徑往叩之,源亦無啟發。後值源於廁 上,乃趨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源擒住曰:「道!道!」師 於言下釋然頓悟,但搖手而已。洪武初,嘗預廣薦法 會,以足疾賜歸。癸酉仲春,示微疾,一日清晨告眾曰: 「吾去矣。」即瞑目而逝。茶毗,獲舍利無算,頂骨、牙齒、舌 根不壞。建塔於福祐禪院。

福報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復原福報禪師,台之寧 海人。俗姓方,母張氏。稟父母命,往杭之梁渚崇福出 家。時石湖美公主淨慈,師往參,湖器之,為祝髮。徑山 元叟,門庭嚴峻,師以己事未明,往咨決之。叟問:「近離 甚處?」師云:「淨慈。」叟云:「來作甚麼?」師云:「久慕和尚道風, 特來禮拜。」叟云:「趙州見南泉作麼生?」師云:「頭頂天,腳 踏地。」叟云:「見後如何?」師曰:「饑來喫飯困來眠。」叟云:「何 處學得這虛頭來?」師曰:「今日親見和尚。」叟頷之。次日 命居侍司。明年升掌藏教。久之,出世慈溪廬山,遷越 之東山四明智門。洪武初,驛召道行沙門,師與徑山 以中及上竺日章偁赴京,館天界寺,屢入內庭,應對 稱旨。留三年,賜還智門,庵於寺東,扁曰「海印」,為終焉 之計。徑山虛席,起師補處,前往山象原,經始佛殿,未 就而終,師力完之甫八年,忽一日得疾甚革,侍者請 偈,師叱曰:「吾世壽尚有三年。」已而果然。終時壽八十 四,夏六十四。門人奉全身窆寂照塔右之岡。

力金

[编辑]

按《繼燈錄》:嘉興府天寧西白力金禪師,吳都姚氏子。 幼依寶積院祝髮,初謁古鼎,鼎示以德山見龍潭話, 從而有契,俾掌記室。未幾,命首眾分座說法。至正丁 酉,出住瑞光。會天寧寺災,師為起廢帝,師授以「圓通 普濟」之號。師自幼喪父,惟有母存,乃去城東一舍,築 孤雲庵,以奉養焉。或譏之,師呵曰:「伱不見編蒲陳尊」 宿乎?何言之易易也。洪武初,遷淨慈。四年春,詔住天 界。見皇上於外朝,慰勞再三,恩意優渥,即令內官送 入院。繼復召入內庭,奏對稱旨,上大悅。是春詔建廣 薦法會於鍾山,命師總持齋事。五年復建大會。大駕 幸臨,命師闡揚第一義諦。自公侯以下環而聽之,靡 不悅服。一日忽示弟子曰:「吾有宿因未了,必當酬之, 汝等勿以勢相逼我。」未幾示微疾,委順而化。茶毘,舍 利無數,塔於嘉興城西環翠蘭若。

宗泐

[编辑]

按《繼燈錄》:「南京天界寺季潭宗泐禪師,台之臨海周 氏子。始生坐即跏趺,人異之。八歲從笑隱學佛經書, 過目成誦。十四薙落,二十受具。元末隱徑山。洪武元 年出世中竺。洪武四年遷徑山,詔致天下高僧有學 行者,師首應詔至,奏對稱旨,命住天界。五年,上建廣 薦會於蔣山,親行三獻之禮。命師撰樂章,召集諸幽爽,命師為陞座說法。十年冬,詔師箋釋《心經》《金剛》《楞 伽》三經。丁巳,奉使西域。十五年還朝,授右街善世。復 命育髮授以儒職。師姑奉命至髮長,上召而官之,師 再辭,上乃從之,賜師免官。後以胡黨獲譴,著往鳳陽 槎枒峰。十九年取歸。越五年,以老賜歸。渡江至江浦 之石佛寺示寂,塔於天界。

至仁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蘇州萬壽行中至仁禪師,自號澹 居子,又曰熙怡叟,番陽吳氏。父仲華,為江州儒學教 授。師方五歲,其父俾從州之報恩真牧純公,七歲得 度,自幼見地穎拔,迥出常兒。西域指空和尚赴英宗 召,便道憩報恩,見師歎異曰:「再世人天師也。」因授以 戒,及持摩利胝天咒法。師受真牧囑,參元叟於徑山。 叟視師,軒渠一笑。師罔知所以,汗流浹背,失展尼師 壇。叟咄曰:「參堂去。」次日又見叟曰:「爾何處人?」師曰:「鄱 陽人。」叟曰:「鄱陽湖深多少,闊多少?」師展手作量勢。叟 曰:「不是,不是。」師曰:「合取臭口。」遂留侍香,繼掌外記。叟 喜得師,謂其徒曰:「仁書記,虎而翼者也。」出世蘄之德 章,次住越之雲頂、崇報、蘇之虎丘萬壽法道衰微,位 以求得,獨師務韜晦。五名剎皆公卿敦迫而赴,故一 出,人皆尚之。師旁通外典,尤邃於《易》。其所論著,務在 匡宗,不以此自多。若虞文靖公集、黃文獻公溍、張潞 公翥、宋侍講濂輩皆稱之。文靖見師黃州思賢寺《蘇 文忠公祠堂記》曰:「文辭簡奧,有西漢風。」潞國嘗以詩 寄,有「今代能仁叟,高風播海涯」之句。洪武初,上以鬼 神之理,召釋氏之老問焉。師語同召者曰:「鬼神之說, 當本佛旨以對。」及為書以進,上大說。師暮年養閒於 松林蘭若,道望益尊,人不敢叱名,咸稱曰松林和尚。 十五年三月,忽示疾。十九日,有同參如愚仲來問訊 曰:「師兄,時節既至矣,諸弟子在側,可不賜一言,為末 後訓乎?」師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曰:「與師締交 五十年矣,此別直至淨土相見。」師厲聲曰:「盡大千界 是一個淨土,何處不相見?」良久,索紙書偈已,泊然而 逝。世壽七十四,僧臘六十七。

白雲

[编辑]

按《處州府志》:「白雲禪師,麗水人。年十五薙髮,即禪智 寺側楞伽庵習禪定。越五歲,遊八閩,歷諸山,復居白 雲。胡深嘗造問之曰:『滅卻心頭火,特來參老禪』。師曰: 『將軍來太早,妻伴別人眠』。深怒,欲刃之。師曰:『心頭火 未滅,略撥即生煙』。深愧謝。師曰:『若問前程事,古月落 西川』。」後深提兵至福建,征陳友定,戰於西陽,兵敗,為 友定所擒,死之,果如其言。洪武己酉,詔起天下名僧, 師力辭,強起之。既赴,即還杭,居虎跑。明年歸,眾堅留 之,師曰:「葉落歸根,吾所願也。」遂回居白雲五日,索筆 書偈,擲筆而逝。

子定

[编辑]

按《繼燈錄》:陝州熊耳山崧溪子定禪師,偃師馬氏子。 七歲禮古巖祝髮。迨巖遷化,往參息庵,庵命主藏。因 白事次,言下豁然大悟,出世熊耳山。一日示疾,謂門 弟子曰:「吾世緣已畢,順化時至矣。末後一句,聽吾分 付。」遂默然入寂。

清濬

[编辑]

按《列朝詩集》:「天淵名清濬,黃巖人。《古鼎銘》公之入室 弟子。嘗司內記雙徑,說法四明之萬壽,歸隱清雷峰。 洪武中,應召為天界僧,官左覺義。庚午歲命住持靈 谷寺,御製詩十三首賜之。年六十五,示疾,留偈而化。 師初游金陵,宋景濂嘗有文送還四明,極稱其詩文, 以為其才不下於祕演浩初,其隱伏東海之濱,未能 大顯者,以世無《柳儀曹》與《歐陽少師》也。」

啟原

[编辑]

按《繼燈錄》:「羅陽三峰寺太初啟原禪師,日本國人。年 十九,參上國四十五員知識,末於傑峰得法,後住三 峰。一日書偈曰:『生也鐵面皮,死也鐵面皮,一椎百雜 碎,白日繞鐵圍』。擲筆而逝,塔於院南。」

智及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徑山愚庵智及禪師,字以中, 別號西麓,蘇之吳縣顧氏子。父茂卿,母周氏,入海雲 院為童子,釋書儒典並進。閩國王清獻公都中見之, 特加賞異。聽賢首家講《法界觀》,未終章,遂莞爾笑曰: 『一真法界,圓同太虛,但涉言辭,即成剩法』。乃去,謁廣 智於龍翔,微露文彩,廣智大驚。有嶼上人者呵曰:『子 才俊爽若此,不思負荷大法,甘作詩騷奴僕乎』?」《無盡 燈偈》所謂「黃葉飄飄者,何謂也?」師舌禁不能答,即歸 海雲,胸中如礙巨石。踰月,忽見秋葉吹墜於庭,豁然 有省,雖喜不自勝,不取證明眼恐涉偏執,乃走見徑 山,山勘辨之,師應答不滯,山遂命執侍。久之,遷主藏 室。至正壬午,行院舉師出世昌國隆教,轉普慈。未幾, 行省左丞相達失公延主淨慈,復請陞徑山。洪武癸 丑,詔有道碩師十餘人,集天界寺,師居其首,以病不 及召對,賜還穹窿山,即海雲也。戊午八月,忽示疾。至

九月四日,索筆書偈而逝。其徒以遺骨藏海雲山陰
考證
又分爪髮歸徑山,於無等才禪師塔左瘞焉。壽六十

八,臘五十一。

懷信

[编辑]

按《繼燈錄》:南京天界孚中懷信禪師,明之奉化姜氏 子。年十五,往法華院出家,已而祝髮受具,習教學三 觀之旨。後參竺西,西知是法器,厲色待之,不與交一 言,師疑益熾。一日,西上堂,舉興化打克賓話問師,師 曰:「俊哉師子兒!」西頷之。住明之觀音,遷洛迦山,賜廣 慧妙悟智寶弘教禪師之號,法衣一襲。至正壬午升 中竺。乙酉升天童。冬十月,移主龍翔。會明兵下金陵, 寺僧散去,師獨趺坐,執兵者滿前,無不投仗而拜。高 皇帝嘗幸其寺,聽師說法。嘉師言行純慤,特改龍翔 為大天界,寵賚尤加。一日謂左右曰:「吾將歸矣,汝等 當以荷法自期,勵精進行可也。」言畢而瞑。侍者請留 偈,遂握筆書曰:「平生為人戾契,七十八年漏洩。今朝 撒手便行,萬里晴空片雪。」書畢復瞑。停龕七日,顏面 如生。其示寂前一日,上方督師江陰,夢師入謁。上問 曰:「師來何為?」師曰:「將西歸,來告別耳。」及駕還金陵,聞 師訃,正與夢符。上驚異,詔出內帑以助喪事。舉龕之 夕,上親致奠,送出都門之外。茶毗於聚寶山前。舍利 如麻如菽,五色燦爛。煙所及處,亦纍纍然。

妙聲

[编辑]

按《列朝詩集》:「妙聲,字九皋,吳縣人,景德寺僧。嘗居常 熟之慧日寺,師事古庭學公。洞明止觀,博綜內外典, 善詩文,主平江北禪寺。洪武三年,與西白金公同被 召,蒞天下僧教。有《東皋錄》七卷,洪武十七年法孫德 瓛所刻。」

志常

[编辑]

按《松江府志》:志常,號梅隱,華亭朱氏子。幼有出繩之 志,禮本一院僧善實薙度,習禪誦,服勞報事。及進具 戒,歷參南堂了庵、西齋楚石二禪師,有得而歸,遂繼 師席,延接雲水,邑人嚮慕。平居誦《華嚴》《圓覺》《楞嚴》等 經,以為日課。臨終諭眾勉力進修,合掌泊然而逝。

慧明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杭州靈隱性原慧明禪師,幻隱別 號也。出台之黃嵒項氏,母陳氏。既長,不甘俗處,往依 溫之寶冠東山魯公出家,謁竺原道公於仙居紫籜 山,咨問心要,不大省發,去參徑山元叟,職侍香,朝參 夕究,一旦默契育王雪窗,招師掌藏教。未幾,出住鄞 之五峰,遷金峨。洪武五年春,詔天下高僧建大齋會」 於鍾山,師與徑山季潭俱與是選。既竣事,「季潭奉旨 住天界,延師居第一座,提綱舉要,得表率叢林體。又 明年,鎮江、金山請師補處。十一年升居靈隱」,學徒坌 集,宗風大振。示滅於洪武十九年六月二十三日,壽 六十九,夏五十。

清濋

[编辑]

按《列朝詩集》,「清濋字蘭江,天台人。嘗說法吳中,緇素 傾向,四座至無所容。後居天界寺,高皇帝召對稱旨, 御製《清濋說》賜之,有應制次鍾山寺作晚憩錫邑東 禪寺,有《望雲集》及語錄《毗盧正印》行世。學士宋濂為 敘。」

可靜

[编辑]

按《廬江縣志》:「可靜禪師,居廬江大隆寺。洪武初,考選 天下名僧第一,賜錦襴袈裟,紫金缽盂。永樂間,遣御 史白玉修其墓。」

西竺

[编辑]

按《崇仁縣志》:「江西西竺大禪師,邑九都裴氏子。生於 元乙未歲,出家本邑觀音寺。後參禮一峰寧禪師及 金山慈舟濟禪師。江西寧王權師禮之,賜以尊號,隱 旴江壽昌寺,焚香趺坐,示寂時永樂壬寅歲也。」

子嚴

[编辑]

按《繼燈錄》:南陽府萬安寺松庭子嚴禪師,河南之古 緱氏縣,樊姓。幼多疾病,父母憐之,許以從釋。《禮齊》雲 於少林十八受具。師聰敏過人,博通內外典。凡詩文 之類,不學而能,援筆立就。碩師鉅儒,無不以法器期 之。參淳拙禪師,拙以《寶鏡三昧》,反覆徵辯,大豁疑礙。 拙曰:「荷擔大法,盡在子躬。」遂付以衣法。有五乳峰頭 「獅子子,光前耀後自超群」之句。時南陽府萬安虛席, 延師主之。明洪武二年己酉,主少林力田。給眾偈曰: 「亂後歸來自耨耘,生涯辛苦與誰論。晝拈塊石驅山 鳥,夜坐巢庵逐野豚。腸斷秋風頻擊柝,目窺夜月暗 銷魂。近來始識農夫苦,一飯仍思施主恩。」

正參

[编辑]

按《溫州府志》:「正參,永嘉李氏子。自幼出家,住廣福院, 勤諷誦,嚴戒律,屢興名剎。座下受其戒者幾二千人。 壽八十一,緇流尊為恆然禪。」

受紹

[编辑]

按《溫州府志》:「受紹永嘉李氏子,號繼宗。童年出俗,投 普明坦衢法師,得受具於幽谿尊者。尋蒙普明記莂, 堅秉戒律,講演《法華》,於山斗精舍梅峰玉泉,修《法華》 《楞嚴》、大悲、淨土等懺,總七十二期,勤懇垂老不惓。學士大夫與法門龍象,參禪秉律者無虛日。著有《圓覺 懺法》《心經義語》諸編行世。壽八十四,西泠盧學士琦」 銘其塔。

德然

[编辑]

按《松江府志》:「德然,號唯庵,華亭張氏子。生具異相,七 歲通《法華經》於杭之天龍寺。初參洪石屋,後參長干 巖。洪屬以緣在吳松,為書『松隱二字,遂來郡南,結庵 以居,題曰松隱。足不越閫者三年。嘗劙指血,命高僧 道謙書《華嚴經》八十一卷,天雨寶花。洪武初,以高行 僧薦,尋還松隱,建塔七級,奉藏所書《華嚴經》。二十一』」 年四月。沐浴辭眾而逝。全身塔於松隱。有《船居詩》十 首。學士宋濂為序。

道安

[编辑]

按《松江府志》:「道安,字靜中,華亭人,朱姓。出家興聖寺, 參松隱德然,服勤二十載。於松隱建浮圖七級,造千 佛像。還興聖,重修寶塔,建般舟三昧道場,一期九日。 永樂十五年,作偈坐逝,年七十有七。」

慧日

[编辑]

按《明高僧傳》:「杭州上天竺寺慧日,號東溟,天台賈氏 子,即宋相賈似道之諸孫。及似道責戍,師尚幼,志求 出家,依縣之廣嚴寺平山和尚,數年落髮,受具戒。年 二十二,聞柏子庭講台教於赤城,師趨座下,未幾能 領大義。子庭歎曰:『投丸於峻坂,不足以喻其機之疾 也。吾道藉子,其大昌乎』!自是師之學沉浸醲郁,而名」 重一時矣。一旦假寐,恍見竹橫地下,竹上凝者白粥 粲然,師臥地食之。既覺,言於子庭,庭為解曰:「竹與粥 同音,子得就地而食,殆非緣在上下天竺乎?」於是渡 錢塘,謁竹屋淨法師于上竺,所處房頗卑濕,乃作詩 風之。竹屋見詩,謂眾曰:「此子不凡,異日當主茲山,不 可以少年易之也。」故乃遇如賓友。無何,命典客寮,尋 掌僧籍,竹屋化去。時湛堂澄公繼其席器,師延居後 堂,年餘出主吳山聖水。元至正四年,住薦福,歷三祀。 下天竺災,元臣高納麟請師新之,寺宇告成,王溍為 之《記》。四年遷上竺。師知緣在,夙夜罔怠。凡寺中所制, 一重緝之。元順帝聞,特賜「慈光妙應普濟」之號,併金 襴衣以徵之。十六年退隱於會稽巖壑間,人無識者。 元相達識帖穆爾遣使物色得之,力請還山,凡兩住 上竺二十五年。至明洪武二年,詔赴蔣山佛會,命禮 部給饌。明日召見奉天殿,百寮咸集,僧若魚貫,惟師 臘最高,朱顏白眉,班居前列。上親問昇濟沈冥之道, 師備奏稱旨。太祖顧謂僧眾曰:「邇來學佛者,惟飽餐 優游,玩忽歲月。如《金剛》《楞伽》《心經》,皆攝心之要典,何 不研窮其義?今有不通者,當質諸曰。」眉法師自後召 見,太祖但以白眉呼之而不名也。嘗與別峰同法師、 金碧峰禪師輩賜食禁中,因奏瓦棺寺乃隋智者大 師釋《法華》之所,不可從廢。太祖命就天界別建室廬, 以存其跡,詔即開山說法。五年孟春,復於鍾山建水 陸大齋,命師說《毗尼戒》。太祖親率百僚臨聽。事竣,辭 歸上竺,謝院事,日修彌陀懺,以臻淨業。十二年秋七 月一夕,夢青蓮花生方池中,芬芳襲人。寤告眾曰:「吾 生淨土之祥見矣,於人間世殆不遠乎?」後四日,趺坐, 合爪而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三。越十日,奉全身 藏於寺之西峰妙應塔院。師生,軀幹修偉,眉長寸餘, 目睛閃閃射人,而人無老少,見師入城,咸呼曰:「我白 眉和尚來也!」爭持香花以散其上。師面嚴冷,言不妄 發,嘗對王公大臣,未出一軟媚語。至於誘引後學,其 辭色溫如春曦,故人多悅從其學。嗣法有思濟、行樞、 允鑑、允忠、良謹、普智、文會、元秀、景梵等若干人。

善如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蘇州開元愚仲善如禪師,吳江人。 動止安徐,言不妄發。或有求偈語,信筆而書,皆有警 策之意。若《寄閶門草庵僧》云:「國師萬代善知識,鴈宕 草庵天下聞。得在其中居住者生難遭想報深恩。度 牒親從天上降,得來何翅萬黃金。時中若不修僧行, 孤負皇王一片心。」師晚年因法門從子瓛瑩中住萬 壽,闢一室,延之養老。及相,本空繼席,待之尤至,故得 優游以樂其道。嘗居葑門直指庵,人因稱之曰「直指 和尚。」將終,呼本空及松林諸子貞、松石等訣別,泊然 而逝。

東峰長老

[编辑]

按《保定府志》:「東峰長老,深澤人。洪武初,入興果寺為 僧,年九十餘。一日,遍告諸舊遊曰:『吾以某年某月某 日歸。歷數至期,觀者萬人。乃對眾作偈,遂入塔,闔門 而逝。未入時,語鄰人權某曰:『吾素好食黍糗,可取吾 食』。權抵家取之,未至,遇諸塗,見其杖錫如生,與之糗, 搖手不言而去』。」

巋玉崖

[编辑]

按《武昌府志》:「巋玉崖,元末隱者。精形家言,著名江湖。 明初時,上徹御聽,因落髮,一瓢一笠,遊至蒲圻,常趺 坐上方靈鷲二寺,精通釋典。卒葬鳳凰山下。每清明 時,寺僧鐃歌鼓吹于墓,至今不廢

明徹

[编辑]

按《漢陽府志》:「明徹,不知何許人也。洪武初,掛錫興國 寺。時寺遭元末兵燹,人舉徹為都綱,經理營構,寺遂 再盛,徹之力也。徹有戒力,通書義,嘗賦梅花詩三十 首。老年退居陽臺,一日微恙,具湯沐更衣,索筆書偈 曰:『漚生漚滅,如露如電。吾知去矣,錫飛難見』。」又自為 祭文,從容而逝。

文謙

[编辑]

按《列朝詩集》:文謙,閩縣人。十一歲出家,遊吳楚,歷金 陵,住台之鴻福寺,振揚宗教。洪武初,召對,稱旨。久之, 語其徒曰:「吾將去矣。」援筆書偈云:「有世可辭,是眾生 見;無世可辭是如來見。踏倒須彌廬,虛空無背面。」遂 端坐而化。

崇裕

[编辑]

按《繼燈錄》:九江府圓通約之崇裕禪師,毗陵陳氏子。 年十六,從壽昌院東林曉公為沙彌具戒。後首參元 叟端,次謁斷崖義,皆未有所證入。乃往見,笑隱,隱首 肯之。洪武五年秋,上建法會於鍾山,師應召至便殿, 問以佛法大意,師以偈獻,上大悅,賜食上前。師或假 寐,鼻息微有聲。鄰坐引裾覺之,上笑曰:「此老人無機 心,誠善知識也。」後示寂,塔於石耳峰。笑隱嘗稱其戒 律嚴潔,言行不相背馳,惟崇裕一人而已。

輔良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靈隱用貞輔良禪師,蘇州吳縣人,范 文正公十葉孫。十五從迎福院薙髮受具,從北禪澤 法師學台教,充然若有所契,參笑隱隱,一見器之,久 之,乃契心宗。尋往四明育王,參石室,瑛縱橫叩擊,石 室極推譽之。出世嘉興之資聖,遷越之天章,移杭之 中竺,升靈隱。臨寂顧謂左右曰:「吾望日巳時逝矣。」及 時索浴。端坐入寂。

妙淨

[编辑]

按《臨海縣志》:「妙淨,邑人。性聰慧,十五出家,聞了堂和 尚居四明,大興宗教,即往參之,得其奧旨。時左庵為 浙東叢林第一,延師主之,眾皆敬服。洪武初,退休巾 峰,尋移雲峰,見山水幽勝,曰:『此可居矣』。」足不入城市 者三十六年,法門大振。年八十餘,端坐而逝。所著有 《方便錄》《百忍圖》。

祖偁

[编辑]

按《明高僧傳》:「蘇州嘉定淨信寺祖偁,字日章,別號用 拙,蘇州常熟張氏子。祝髮後,東游四明。時我庵無公 住延慶石室,瑛公居育王,皆待以忘年,後嗣法於竹 屋。淨法師出世永定教寺,繼遷崑山廣孝嘉定淨信, 而主教吳下,垂五十年。洪武初,預選高行,有旨就天 界寺說法。上數召入禁中,奏對稱允,加賜『慈忍法師』」 之號。後賜歸故里終焉。

自緣

[编辑]

按《臨海縣志》:「自緣姓陳,邑人。年十七,薙髮受具足戒, 趺坐一室,日以縛禪為事。謁天寧日溪泳,一見以為 法器。隨泳住杭之淨慈寺,咨決心要,漸息群念,以至 於無念。而父母俱耄,獨繫念不去,乃辭歸省。道經臨 界,日已向暮,欲求憩泊之所不可得,夜行十餘里,乃 逢破屋半間,夜不能寐,自誓結團蕉以棲行腳,遂力」 新古妙相寺,佛法精進,號「佛心普濟禪師。」洪武戊申 三月,忽一日,索浴更衣,書偈而逝,瘞於寺之西偏。宋 景濂銘其塔。

智度

[编辑]

按《繼燈錄》:處州福林院白雲智度禪師,處之麗水吳 氏子。從空中假禪師祝髮受具,深習禪定者四年。出 遊閩中,還乃築福林院以居。日取《楞嚴》《圓覺》閱之,久 之復出,遍參謁。無見問:「西來密意,未審如何?」見曰:「待 娑羅峰點頭,卻向汝道。」師以手搖曳欲答,見遽喝。師 曰:「娑羅峰頂白浪滔天,花開芒種後,葉落立秋前。」見 曰:「我家無殘羹剩飯也。」師曰:「此非殘羹剩飯而何?」見 頷之,乃服勤數載。及辭歸,見祝之曰:「心法相投,豈在 多言。勿掉三寸舌誑人。須真正見解,著於行履可也。」 師佩服之。居龍泉之普慈,僧徒雲集,至八百人。丙午 遷武峰。洪武己酉,應召入京,未幾回浙。明年二月示 寂,還福林。五日,索浴更衣,書偈曰:「無世可辭,有眾可 別。太虛空中,何必釘橛?」擲筆而逝。茶毗,得舍利五色, 齒牙數珠不壞。塔於院西。

了真

[编辑]

按《紹興府志》:「了真,天台人。寄跡山陰諸寺。嗜酒落魄, 拖杖乞錢市中,時散與貧者。冬月惟著單衣,或敲冰 而浴。洪武二年,大旱,真乃留重偈辭眾,瞑目而逝。鄉 人舉龕燔於五雲門外,甘雨隨澍。」

行丕

[编辑]

按《明高僧傳》:寧波普陀寺行丕,字大基,寧波鄞縣人 也。宗說兼通,行解相應,蔚為時之名僧。初由天台佛 隴昇主寶陀,匡眾說法,恢復產業,而振興叢席。洪武 庚戌春,正明部使者贑州劉君承直,與師抱杖西東 遊,使者曰:「此清淨境也,盍為亭?」師乃建清淨境亭於寺之南嶺上,從三十尺,衡如之,左倚山,右入潮音洞, 學士宋景濂為記。

啟禪師

[编辑]

按《增集續傳燈錄》:「台州護聖迪原啟禪師,臨海人。為 書生時,拜叔父堅上人於里之寶藏寺,偶閱其几上 《首楞嚴經》,至山河大地,皆是妙明心中所現物處。置 卷紬繹,良久,豁然有省。白父母求出家,禮寂照為師。 服頭陀行,久而益勤。」出世護聖,退居東堂七年,著書 曰《大普幻海》、曰《法運通略》、曰《贅譚》、曰《疣說》、曰《儒釋精 華》總若干卷。又作《佛祖大統賦》。終時壽四十三。

祖燈

[编辑]

按《繼燈錄》:天台上雲峰無盡祖燈禪師,四明王氏子。 參日溪詠公於天寧,溪頷之。出參方山諸大老。尋卓 錫上雲峰,足不出閾者五十春。秋。洪武二年二月八 日,示微疾,書曰:「生滅與去來,本是如來藏。拶倒五須 彌,廓然無背向。」投筆,端坐而逝。

宗濟

[编辑]

按《天台縣志》:「宗濟,字北源,姓李氏,臨海人。少樸而敏 尢,長於義理,師事明州護聖迪元啟禪師。歸華頂二 十七年,足不越閾。重建殿屋,後歸深雲庵。年七十示 滅。」

常欽

[编辑]

按《鎮江府志》:「常欽,字惟心,金壇王氏子。生不肉食,穎 異過人。稍長,讀《六經》,過目不忘。為僧,住儀真天寧寺。 時兵後,尸骨山積,並聚火葬之。洪武初,帝親選住持 甘露,欽至說法,聽者千餘人。一日,忽斂篋中經衲諸 物,悉以遺其徒,而書偈曰:『諸幻因緣本不有,怪怪奇 奇心與口。只今舉似向人看,放下依然空兩手』。書畢」, 擲筆而逝。其人執行峻特,儀貌整潔,為文下筆立成, 詩亦清圓。有《損叟集》若干卷行世。一時名士如翰林 張翥、危素、參政滕毅暨俞希魯、顧觀輩,咸與游焉。

可授

[编辑]

按《繼燈錄》:杭州淨慈無旨可授禪師,台之臨海李氏 子。年十二入石門寺為驅烏,十九得度為大僧。已而 歎曰:「所貴為比丘者,務欲究明心宗爾。苟纏蔽文字 相中,何時能脫離耶?」遂杖策遍歷諸方,因緣俱弗契。 久之參普覺明公於靈隱,問答之頃,疑情頓釋。覺可 之洪武六年,杭之中竺以府侯之命起師主其席,師 勉強應之。行至江濱,淨慈諸眾相率邀於道,擁入居 其位。師卻之不得,色頹然不怡。居二載,手撾鼓而退, 歸臥竹院。俄示疾,端坐西向,謂左右曰:「吾將逝矣。」眾 請偈,師曰:「吾宗本無言說。」乃合爪稱佛號,至聲漸微 而寂。茶毗,牙齒貫珠不壞,舍利色如金銀水精者遍 地,藏於龍塔。

碧峰

[编辑]

按《江寧府志》:「碧峰禪師,乾州永壽人。少棄家入禪林。 時如海真公樹法蜀晉雲山亟往見之,聞法要,遂出 遊憩峨嵋山中,不復粒食,日採柏啖之,脅不沾席者 三年。自是入定,或累日不起。嘗趺坐大樹下,溪水橫 溢,人疑其死。七日水涸,競往視之,趺坐如故,眾以為 神。高帝詔至京師,止於天界寺。時召入問佛法及鬼」 神情狀,奏對稱旨。後忽鬻衣缽作佛事,七日示微疾。 上親御翰墨,賜詩問之。亡何,沭浴更衣,危坐而逝。

故山

[编辑]

按《蘇州府志》:「故山,洪武初住吳之延慶,次住寶華,後 歷揚州都綱,兼住天宮。所著《松月集》,格韻高絕,有唐 人風。」

祖闡

[编辑]

按《寧波府志》:「祖闡,字仲猷,祝髮於邑之永樂寺。年十 八,機鋒峭峻,敻出流輩。洪武四年,主郡天寧席,詔取 天下高僧,闡與焉。尋奉使日本歸,一日,郡僧恕中訪 之,及別,闡笑曰:『可遲一日送我』。明日,果合掌而逝。」

勝學

[编辑]

按《繼燈錄》:武昌府九峰無念勝學禪師,德安隨州應 山人,陳姓。九歲禮本郡寶林緣公出家。自覺己事不 明,參無聞,聞示萬法歸一話。後入嵩山住靜,一日有 省,偈曰:「數載東山昏霧濛,憑欄終日待晴空。夜來忽 起霜天月,萬象全彰一鏡中。」由是道風昭著。後回寶 林,楚昭王建剎,延師居之。洪武間,太祖召至奉天殿, 親問法要。師進偈,上大悅,御製詩文以賜。永樂三年 三月二十九日,說偈曰:「世尊七十九,無念八十邊,打 破華藏海,依舊水連天。」儼然而逝,塔全身於師子巖。 諡清福廣慧禪師。

無念

[编辑]

按《東昌府志》:「無念,堂邑人。早祝髮,為馬橋寺僧。手寫 《法華經》,三時持誦,不出門戶。清心苦行,嚴奉戒律。士 夫聞其名,時有所叩請,語及時事,掉頭不應。一日,其 師遊武當山,無念囑曰:『幸速還,吾某日將去。遲之不 及見也』。師以為誑。至日,召其徒設几浣衣具食。食畢, 攝衣遍謝寺中僧,趺坐几上而瞑。時其師在河南道」 中,恍惚見無念,牽衣語別。歸問之,蓋圓寂之日也,年甫三十二。

德祥

[编辑]

按《列朝詩集》,德祥字麟洲,錢唐人。持戒律,書宗晉人, 擅名一時。詩刻苦,高逼郊島,有詩曰《桐嶼集》。洪武初, 住持徑山,臨終倚座曰:「一隊酒糟漢,我爭如爾何?」談 笑而逝。公有題倪雲林周履道書畫云:「東海東吳兩 故人,別來二十四番春。」又有《為王駙馬賦清真軒》詩, 則知公生元季,至永樂中尚在也。有《和御製賜赤腳 僧詩》,又《句容道中》詩云:「十年三度上京華。」則洪武中 應召浮屠也。田汝成《西湖志》云:「故宋時為僧,入元屬 念舊國,有《風雨》《望月》諸詩。」汝成志稱詳博。其疏繆如 此。

如𤣱

[编辑]

按《明高僧傳》:「杭州演福寺如𤣱,字具庵,別號太璞,得 法於文明海慧繼絕宗。公師學冠群英,才逸三教,非 但十乘三觀,丸經七史,凡世間所有名言祕典,無不 博綜。太祖命住天界日,與諸耆德闡揚教乘,以備召 問。命同宗泐訂釋《心經》《楞伽》《金剛》諸經,奉旨頒行天 下。」

夷簡

[编辑]

按《列朝詩集》:「夷簡,字易道,義興人。與止庵祥公同嗣 法於平山林和尚。洪武五年與鍾山法會,十一年住 杭州淨慈寺,十二年住南京天界寺,除僧錄。左善世 《鍾山法會》詩八首,以應制篇章,宣說第一義諦,聲韻 鴻朗,宣公鴻樓之作,方斯蔑如也。」

寶曇

[编辑]

按《蘇州府志》:「寶曇先世汴人,母吳生曇之夕,夢有僧 踵門,適天目斷崖禪師示寂,謂斷崖再世也。襁褓中, 見僧輒喜笑,見佛即禮拜,常時疊足方起,皆以和尚 稱之。後出家,隨方建立伽藍。洪武六年,召至京師,賜 膳慰勞,居天界寺。又久居蜀之峨嵋,因奏先居吳門 集雲、妙隱、大雲三寺,乞并為一,因敕號『南禪集雲』」之 額。二十五年,示寂於天禧寺。上傷悼,遣官諭祭,飯僧 三千,茶毗會者萬人。命其徒分遺骨歸葬,於吳及峨 嵋建塔焉。

法衡

[编辑]

按《寧波府志》:「法衡,字允平,徐氏子。自元時,年十一,由 白巖智門寺祝髮,博覽經教。主寺慧和尚令掌庫事, 固辭。乃於寺南松林結庵以居。甘尚清苦,習禪定,能 以善導人,人咸禮之。明洪武十年,鄞碩儒單仲友以 使事止僧舍,因問:『如何是芥子納須彌』?衡遽答曰:『先 生讀五車書,今安在何處』?單駭而敬之,遂著名湖海。」 主寺者置之首座。忽微疾,即沐浴更衣,請眾辭謝,危 坐而寂。闍維之後,於灰爐中得堅固子,光明瑩徹,狀 如冰雪。

潘頭陀

[编辑]

按《寧波府志》:「潘頭陀,年二十,好屠宰。一旦悔悟,改作 從善,棄家入天台,浪遊江湖,得道而歸,居等慈寺說 法,從者甚眾。一日,縱步出行,有一老嫗浣衣溪上,見 頭陀來,諦視良久,乃曰:『此非昔日潘屠邪』?潘俯首作 偈云:『人說歸家好,歸家心不寧。溪邊老婆子,猶說舊 時名』。乃負父母棺歸山中,合掌誦經,忽火起,與之同」 化。後數年。有人見頭陀於他方者。

妙智

[编辑]

按《溫州府志》:「妙智,號白猷,姓楊氏。五歲隨父念《法華 經》,至火宅求解說,父異之。十四歲出家。靈鷲適月出, 其師東林出對云:『日暝來看天際月,何患無明』。智指 佛前燈,應聲云:『燭殘摘起佛前燈,管教續焰』。林喜曰: 『此再來人也』。由是北造雪峰,西抵峨嵋,南登鴈蕩,東 入天台。洪武間,縱遊廬山,於天池葺茅居焉。母陳氏」, 一日暴卒,復甦,語家人曰:「昨至一處,見宮殿森嚴,吏 戒勿入,指以歸路。」仍與偈云:「八十四年獅子母,偶因 風燭悟無常。好箇愚溪勤念佛,天風吹送藕花香。」時 智在廬山,號「愚溪」云。後母果八十四卒。永樂戊子孟 秋庚申夕,智向月三,復《汪鼎新詩》:「庵無人守庚申夜, 池有荷開子午花。」眾曰:「何也?」智曰:「十日後可見。」浹旬, 晨起,沐浴升堂,乃說偈,跏趺而逝。

具生吉祥

[编辑]

按《山西通志》:具生吉祥,姓剎帝邾氏,與釋迦同國。明 洪武中,來禮五臺,太祖召見奉天殿,奏對稱旨,賜銀 印金號。及御製《善世歌》,有「笑談般若生蓮花」之句。其 後沐浴危坐而化,停龕六日,自焚得五色舍利。煙焰 所及,皆綴於松枝,若貫珠然。今立塔在普光寺,與碧 峰塔對。

克新

[编辑]

按《列朝詩集》,「克新字仲銘,番陽人,宋左丞余襄公之 九世孫。始業科舉,朝廷罷進士,乃更為佛學。既治其 學,益博通外典,務為古文。出遊廬山,下大江,覽金陵 六朝遺跡書記於文皇潛邸之寺。七年兵起,留滯蘇 杭,主常熟之慧日,遷平江之資慶。洪武庚戌,奉詔往 西域招諭吐蕃,公為文二十年,所著有《南詢稿》《黟南程文,河東張翥所正也。所與遊者,楊廉夫、顧仲瑛、丁 仲容之流。而今所傳《雪廬稿》者,如《送側失總管還朝 序》,則徵糧于張氏,由海道還朝者也。《蘇院判招降詩 序》,而張氏之蘇同僉攻江陰而旋師也。大率望庚申 之中興,美張氏之內附,而於聖朝多指斥之詞。其為 文自稱「江左外史」,殆亦有微指歟?

長在

[编辑]

按《蘇州府志》:「長在,號別峰,江陰陳氏子。方晬,值兵亂, 母攜之走,墜水不能救。次日,兵見錦䙀小兒浮水中, 舉取其䙀,而體尚溫,俄頃遂甦,異之,攜歸。邑民張勝 乞為子。集慶寺僧正純聞其事,遂乞為徒。既長,往天 界寺謁,曇公器之,俾領綱維。洪武二年,補雞鳴寺住 持。引見,奏對稱旨。適信國公奏寧波育王寺乃釋迦」 世尊真身舍利道場,久乏住持。帝曰:「雞鳴寺僧有福 著。」他住育王,越數歲,宗風遠暢。永樂二年,歸住雞鳴, 十月,無疾而化。闍維五色,舍利纍纍。

守仁

[编辑]

按《列朝詩集》:「守仁,字一初,號夢觀,富陽人。發跡四明 延慶寺,住持靈隱。洪武十五年,徵授僧錄司右,講經, 甚見尊禮。三考升右善世。母沒,奉旨奔喪,賜鏹殯殮。 洪武二十四年,主天禧,示寂於寺。」南洲洽公跋楊鐵 厓《送夢觀遊方序》云:「師少從鐵厓遊,奇才俊氣,師友 氣合。」觀於序文可知。鐵厓《東維子集》有《送蘭仁二上 人歸三竺序》,蘭即古春蘭公,仁即公也。其略云:「余在 富春時,得山中兩生,曰蘭曰仁,皆用世之才,授之以 《春秋》經史,學兵興,潛於釋。」又云:「二子齒甚稚,志甚宿, 學甚能,以宗乘與吾聖典合兩為一,以載諸行事,以 俟昭代之太平。」《夢觀集》六卷,即古春所編定也。

原真

[编辑]

按《明高僧傳》:「原真,號用藏,松江上海米氏子也。出家 受具興聖寺,傳天台教觀。戒行高潔,博極群書,精修 法華彌陀懺法。暇則書《法華》諸經,隨緣演說,禪坐達 旦。洪武乙丑,微疾索浴,書偈告眾曰:『四十二年,無作 無修,有生有滅,大海一漚,真歸無歸,心空淨遊』。趺坐 泊然而終。」

紹宗

[编辑]

按《松江府志》:「紹宗,字一原,號遂初,上海陳氏子。年十 三出家里之安國寺,得法於靜庵鎮法師。天資穎悟, 戒行精嚴。初說法杭之長慶,緇素嚮化。次陞吳興慈 感。時右講經守仁住持長干,延居第一座,扶樹居多。 洪武二十六年,應召有事廬山,奏對稱旨,賜金縷僧 伽梨等服,擢右講經,陞右善世。三十年正月五日,示」 微疾,端坐而化。敕遣中使致祭,茶毘日,會者數千人。 其徒奉舍利遺骨,塔於安國寺。

道成

[编辑]

按《繼燈錄》:金陵天界寺雪軒道成禪師,雲州趙大王 之遠孫。父徙居保定,遂家焉。年十五,出家郡之興國 寺。師廣顙平額,氣象雄偉,有大志。受具已,結三人為 侶,在青州土窟中密究單傳之旨。忽有老人貌甚奇 古,謂之曰:「汝三人忘苦辛,甘淡泊,究明向上大事,他 日必作法門棟梁去也。」師叱之曰:「既作棟梁,居土窟 之中。」老人曰:「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言 訖而隱。師益自勵,聞秋江潔公大弘曹洞之旨於靈 巖,遂往禮謁。潔問:「金鎖元關打開也未?」師曰:「千年桃 核裡,覓甚舊時仁。」潔頷之,囑曰:「是汝本有之事,善自 護持。他日能弘吾道者,必汝也。」洪武十五年,天下郡 縣開立僧司,統領釋教。師應選道契。親王殿下,睿眷 尢隆。三十年秋八月,上召師至殿,命住天界。師奏不 會佛法,上製詩一首,鑴於金榜,懸諸法堂曰:「不答來 辭,許默然。」西歸隻履舊單傳鼓鐘。朔望空王殿示座, 從前數歲年。是年十月,敕就寺建普度大齋三晝夜。 上躬率百僚行祭獻禮。已幸丈室,從容顧問,賜寶鈔 若干錠。文皇嗣位,奉使日本國,往宣聖化。二年回,與 同使官僚備奏皇情,大悅,恩寵之隆有加。四年,以僚 佐譖繫於囹圄百餘日,師坦然無慮。上知其非罪,宥 之。六年春,奉旨就鍾山建普度大齋,命師說法,聽者 數萬人。十一年赴北京朝賀,奉旨於慶壽建齋,賜賚 尤加。宣德三年,師年七十六,表辭歸山。宣皇憫其誠, 遣內官護送,南還天界寺西庵養老。七年臘月八日 示微疾,辭眾說偈,趺坐而逝。上遣官致祭,有文。春秋 八十一,僧臘六十有五。闍維之日,煙焰五色,仙鶴翔 空,異香縹緲。官貴四眾萬餘人咸歎希有。火後,收舍 利圓紅者無筭。建塔於應天府安德門外,敕賜塔所 為「鷲峰禪寺。」

普智

[编辑]

按《浙江通志》:「愚海,名普智,姓葉氏,寧邑人。崇先講師 辟為侍者,令讀《華嚴》,頓明教觀,入明住持。崇惠有修 蛇現於庭,師囑曰:『果是天龍呈象,宜現大身』。須臾果 現大身,騰空而去。洪武中,詔入京師講《華嚴》,敕住安 國寺。入寂茶毘,齒舌不壞。」

===南宗===
考證
按《貴州通志》:「南宗,長沙沙門,悉志禪宗。洪武間遊貴

陽,募建大興寺,推演內教,感化者多。示寂茶毘,得舍 利子。」

大圭

[编辑]

按《繼燈錄》:泉州開元夢觀大圭禪師,晉江廖氏子。初 習儒學,既成,父詔之曰:「『吾為佛不成,吾以汝許佛,汝 其毋違』。師乃往開元,禮廣漩為師。得度後,侍佛果,凡 三歷職而至。分座宣政院,檄師主承天,堅謝不起。築 室於寺西,額曰『夢觀』。」日以詩文自娛,其文似柳,其詩 似陶,允登作者之壇,學者俱宗之。示寂,建塔於西山。 所著有《夢觀集》《紫開士傳》行世。

僧隆

[编辑]

按《蘇州府志》:「僧隆,姓施氏,尹山寺僧也。洪武壬申,四 方沙彌給牒京師者三千人,悉籍為軍。時方旱,禱雨, 隆因乞焚身以代之。至雨華臺,望闕再拜,取瓣香書 『風調雨順』四字,語中使曰:『為我奏之已爇』。」或進香火 中,舒臂接之,既焚,雨即大澍。上喜,此即僧隆雨也,製 《落魄僧》詩以彰之。

如蘭

[编辑]

按《列朝詩集》:如蘭字古春,富陽人,自號支離。少與夢 觀仁公俱游於楊鐵之門。剃染後住杭州天竺,道行 超邁。太宗御極,召四方名德較鋑《金律論》三藏,師與 首列,錫賚優渥于忠肅公。《謁古春蘭法師塔詩序》云: 「古春法師,先君方外友也。予彌月時,師赴湯餅之會, 摩予頂曰:『此兒他日救時宰相也』。已而齠齔知學,先」 君數以師言警予。及登第拜官,恐負師之知言。茲以 內艱家居,而師與先君不可復作矣。感時追舊,祗具 盤蔬茗盌,展拜師墓,爰賦一律,以識予之耿耿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