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3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三十四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三十四卷目錄

 神仙部列傳十一

  後漢三

  張卞       張玉蘭

  張魯       杜蘭香附張碩

  李常在      沈羲

  陳安世附權叔本劉政

  沈文泰附李文淵皇化

  陰恆       李修

  柳融       葛越

  董仲君      黃敬

  陳長       陳永伯附增族

  陳子皇      范幼中

  封衡       張元賓

  劉真人      張正禮

  魏

  吳丹       焦先

  王表       郝姑

  王暉       趙廣信

  吳

  干吉       葛元

  張元化      介象

  虞翁生      介琰

  杜契       孫寒華

  槲衣仙      董奉

  帛和       姚光

  徐光       嚴青

  陳惲       朱孺子

神異典第二百三十四卷

神仙部列傳十一[编辑]

後漢三[编辑]

張卞[编辑]

按《四川總志》:「張卞,梁山人。」按《蟠龍洞碑》云:「卞為蜀先 主將,因諫先主攻固陵,不聽,入山遇樵叟,自稱䲭彝, 授以丹訣,修煉上昇。」

張玉蘭[编辑]

按《集仙錄》:張玉蘭者,天師之孫,靈真之女也。幼而潔 素,不茹葷血。年十七歲,夢赤光自天而下,光中金字 篆文,繚繞數十尺,隨光入其口中,覺不自安,因遂有 孕。母氏責之,終不言所夢,唯侍婢知之。一旦謂侍婢 曰:「吾不能忍恥而生,死而剖腹,以明我心。」其夕無疾 而終。侍婢以白其事,母不欲違,冀雪其疑。忽有一物 如蓮花,自疈其腹而出,開其中,得素金書《本際經》十 卷,素長二丈許,幅六七寸,文明甚妙,將非人功。玉蘭 死旬月,常有異香,乃傳寫其經而葬玉蘭。百餘日,大 風雷雨,天地晦瞑,失其經。玉蘭墳壙自開,棺蓋飛在 巨木之上,視之,空棺而已。今墓在益州溫江縣女郎 觀是也。三月九日是玉蘭飛昇之日,至今鄉里常設 齋祭之。靈真即天師之子,名衡,號曰嗣師。自漢靈帝 光和二年己未正月二十三日於陽平化白日昇天。 《玉蘭產經》得道,當在靈真上昇之後,三國紛競之時 也。

張魯[编辑]

按《徐州志》:「張魯,字公期,衡之子。初,道陵以諸品祕籙、 斬邪二劍、玉冊、玉印授子衡,衡授魯,魯得之,以符法 治病,病立愈,世號嗣卿。後仕漢,為漢中太守。曹操將 攻漢中,魯以手板畫地,即成巨河,怒濤洶湧,兵不能 濟。其將復統水兵至岸,魯又以手板畫其河中,輒出 一峰,高千餘丈,兵不能進。操遂入南鄭,魯乃奔入巴」 中。後劉璋失蜀,先主舉兵向公期,公期脫化歸真,隱 形仙去。

杜蘭香附張碩[编辑]

按曹毗《杜蘭香傳》,杜蘭香自稱南陽人,以建興四年 春,數詣張傳。傳年十七,望見車在門外,婢通言「阿母 所生,遣授配君,君不可不敬從。」傳先改名碩,碩呼女 前視,可十七八,說事邈然久遠。有好子二人,大者萱 枝,小者松枝。鈿車青牛上,飲食皆備。作詩曰:「阿母處 靈嶽,時遊雲霄際。眾女侍羽儀,不出宮墉外。飈輪送 我來,且復恥塵穢。從我與福俱,嫌我與禍會。」至其年 八月旦來,復作詩曰:「逍遙雲霧間,吁嗟發九嶷,游女 不稽路,弱水何不之。出薯蕷子三枚,大如雞子,云食 此令君不畏風波,辟寒溫。碩食二,欲留一不肯,令碩 盡食,言為君作妻,情無曠遠。以君命未合,太歲東方卯。去當還,求君蘭香降張碩。」碩問禱「祀何如?」香曰:「消 摩自可愈疾,淫祀何益?」蘭香以藥為消摩。

按《墉城集仙錄》:杜蘭香者,有漁父於湘江洞庭之岸, 聞兒啼聲,四顧無人,惟三歲女子在岸側。漁父憐而 舉之,十餘歲,天姿奇偉,靈顏姝瑩,迨天人也。忽有青 童靈人自空而下,來集其家,攜女而去。臨昇天謂其 父曰:「我仙女杜蘭香也。有過謫於人間,元期有限,今 去矣。」自後時亦還家。其後於洞庭包山降張碩家,蓋 修道者也。蘭香降之三年,授以舉形飛化之道,碩亦 得仙。初降時,留玉簡、玉唾盂、紅火浣布,以為登真之 信焉。又一夕命侍女齎黃麟羽帔、絳履元冠鶴氅之 服,丹玉佩,揮劍以授於碩曰:「此上仙之所服,非洞天 之所有也。」不知張碩仙官定何班品,漁父亦老,因益 少,往往不食,亦學道江湖,不知所之。

李常在[编辑]

按《神仙傳》:「李常在者,蜀郡人也。少治道術,百姓累世 奉事。計其年已四五百歲而不老,常如五十許人治 病,困者三日,微者一日愈。在家有二男一女,皆已嫁 娶乃去。去時從其弟子曾家孔家各請一小兒,年皆 十七八,家亦不知常在欲何去,即遣送之。常在以青 竹杖度二兒遣歸,置其家所臥之處,徑還,勿與家人 語。」二子承教,以杖歸家,家人了不見兒去後,乃各見 死在床上,二家哀泣,殯埋之。百餘日,弟子從郫縣逢 常在,將此二兒俱行,二兒與弟子泣語良久,各附書 到。二家發棺視之,唯青竹杖耳,乃知非死。後三十餘 年,居地肺山,更娶婦,常在先婦兒乃往尋求之,未至 十日,常在謂後妻曰:「吾兒欲來見尋,吾當去,可將金 餅與之。」及至,求父所在,婦以金與之。兒曰:「父捨我去 數十年,日夜思戀。聞父在此,故自遠來覲省,不求財 也。」乃止三十日,父不還。兒乃欺其母曰:「父不還,我去 矣。」至外,藏於草間常在。還語婦曰:「此兒詐言如是,當 還,汝語之。汝長不復須我,我在法不復與汝相見。」乃 去。少頃,兒果來,母語之如此。兒自知不復見其父,乃 泣涕而去。後七十餘年,常在忽去,弟子見在虎壽山 下居。復娶妻,有父子,世世見之如故,故號之曰「常在。」

沈羲[编辑]

按《神仙傳》:「沈羲者,吳郡人,學道於蜀中,但能消災治 病,救濟百姓,不知服食藥物,功德感天,天神識之,羲 與妻賈共載詣子婦卓孔寧家,還逢白鹿車一乘,青 龍車一乘,白虎車一乘,從者皆數十騎,皆朱衣,仗矛 帶劍,輝赫滿道,問羲曰:『君是沈羲否』?羲愕然,不知何 等。答曰:『是也,何為問之』?騎人曰:『羲有功於民,心不忘 道。自少小以來,履行無過,壽命不長,年壽將盡。黃老 今遣仙官來下迎之。侍郎薄延之,乘白鹿車是也;度 世君司馬生,青龍車是也;迎使者徐福,白虎車是也』。」 須臾,有三仙人,羽衣持節,以白玉簡、青玉介、丹玉字 授羲。羲不能識,遂載羲昇天。昇天之時,道間鉏耘,人 皆共見,不知何等。斯須大霧,霧解,失其所在,但見羲 所乘車牛在田食苗。或有識是羲車牛,以語羲家弟 子,恐是邪鬼,將羲藏山谷間,乃分布於百里之內,求 之不得。四百餘年,忽還鄉里,推求得數世孫,名懷喜, 懷喜告曰:「聞先人說,家有先人,仙去久不歸也。」留數 十日,說「初上天時,云不得見帝,但見老君東向而坐。 左右敕羲,不得謝,但」默坐而已。宮殿鬱鬱如雲氣,五 色元黃,不可名狀。侍者數百人,多女少男。庭中有珠 玉之樹,眾芝叢生,龍虎成群,遊戲其間。聞琅琅如銅 鐵之聲,不知何等,四壁熠熠有符書著之。老君身形 略長一丈,被髮文衣,身體有光耀。須臾,數玉女持金 按玉杯來賜羲曰:「此是神丹,飲者不死,夫妻各一杯, 壽萬」歲。乃告言飲服畢,拜而勿謝。服藥後,賜棗二枚, 大如雞子,脯五寸,遺羲曰:「暫還人間,治百姓疾病。如 欲上來,書此符懸之竿杪,吾當迎汝。」乃以一符及《仙 方》一首賜羲,羲奄忽如寐,已在地上。多得其符驗也。

陳安世附權叔本[编辑]

按《神仙傳》:「陳安世,京兆人也,為權叔本家傭賃,稟性 慈仁,行見禽獸,常下道避之,不欲驚之,不踐生蟲,未 嘗殺物。年十三四,叔本好道思神,有二仙人託為書 生,從叔本游,以觀試之。而叔本不覺其仙人也。久而 意轉怠,叔本在內,方作美食,而二仙復來詣門,問安 世曰:『叔本在否』?答曰:『在耳』。入白叔本,叔本即欲出,其」 婦引還而止曰:「餓書生輩,復欲來飽腹耳。」於是叔本 使安世出,答言不在。二人曰:「前者云在,旋言不在,何 也?」答曰:「大家君教我云耳。」二人善其誠實,乃謂:叔本 勤苦有年,今適值我二人,而乃懈怠,是其不遇,幾成 而敗。乃問安世曰:「汝好游戲耶?」答曰:「不好也。」又曰:「汝 好道乎?」答曰:「好,而無由知之。」二人曰:「汝審好道,明日 早會道北大樹下。」安世承言,早往期處。到日西,不見 一人,乃起欲去,曰:「書生定欺我耳。」二人已在其側,呼 曰:「安世,汝來何晚也?」答曰:「早來但不見君耳。」二人曰: 「吾端坐在汝邊耳。」頻三期之,而安世輒早至。知可教, 乃以藥二丸與安世,誡之曰:「汝歸勿復飲食,別止於一處。」安世承誡二人,常來往其處。叔本怪之曰:「安世 處空室,何得有人語?往輒不見。」叔本曰:「向聞多人語 聲,今不見一人,何也?」答曰:「我獨語耳。」叔本見安世不 復食,但飲水,止息別位,疑非常人,自知失賢,乃嘆曰: 「夫道尊德貴,不在年齒。父母生我,然非師則莫能使 我長生。先聞道者,即為師矣。」乃執弟子之禮,朝夕拜 事之,為之灑掃。安世道成,白日昇天。臨去遂以《要道 術》授叔本,叔本後亦仙去矣。

劉政[编辑]

按《神仙傳》:「劉政者,沛人也。高才博物,學無不覽,以為 世之榮貴乃須臾耳,不如學道,可得長生。乃絕進趨 之路,求養生之術,勤尋異聞,不遠千里,苟有勝己,雖 奴客必師事之。復治墨子《五行記》,兼服朱英丸。年百 八十餘歲,色如童子,能變化隱形,以一人分作百人, 百人作千人,千人作萬人。又能隱三軍之眾,使成一」 叢林木,亦能使成鳥獸。試取他人器物,易置其處,人 不知覺。又能種五果,立使華實可食,坐致行廚飯膳, 供數百人。又能吹氣為風,飛砂揚石,以手指屋宇,便 欲頹壞,復指之即還如故。又能化生美女之形,及作 水火。又能一日之中行數千里。能噓水興雲,奮手起 霧,聚土成山,刺城成淵。能忽老忽少,乍大乍小,入水 不沾,步行水上,召江海中魚鱉蛟龍黿鼉,即皆登岸。 又口吐五色之氣,方廣十里,直上連天。又能躍上下, 去地數百丈。後去不知所在。

沈文泰附李文淵[编辑]

按《神仙傳》:沈文泰者,九疑人也。得紅泉神丹去土符 延年益命之道,服之有效。欲之崑崙,留安息二十餘 年,以傳李文淵曰:「土符卻不去,服藥行道無益也。」文 淵遂受祕要,後亦昇仙。今以竹根汁煮丹及黃白,去 三尸法,出此二人矣。

皇化[编辑]

按《神仙傳》:九靈子姓皇名化,得還年卻老,胎息內視 之要,五行之道。其經曰:「此術可以辟五兵,卻虎狼,安 全己身,營護家門,保子宜孫,內外和穆。人見則喜,不 見則思。既宜從軍,又利遠客。他人謀己,消滅不成。千 殃萬禍,伏而不起。杜奸邪之路,絕妖怪之門。咒咀之 者,其災不成,厭蠱之者,其禍不行。天下諸賢,皆來宗」 己,傾神靈之心,得百姓之意。在人間五百餘年,顏色 益少。後復煉丹,乃登仙去。

陰恆[编辑]

按《神仙傳》:北極子姓陰名恆,其經曰:「治身之道,愛神 為寶,養性之術,死入生出,常能行之,與天相畢,因生 求生,真生矣。」以鐵冶鐵之謂真,以人治人之謂神。後 服神丹仙去。

李修[编辑]

按《神仙傳》:絕洞子姓李名修,其經曰:「弱能制強,陰能 弊陽,常若臨深履危,御奔乘駕,長生之道也。」年四百 餘歲,顏色不衰,著書四十篇,名曰《道源》,服還丹昇天 也。

柳融[编辑]

按《神仙傳》:「南極子姓柳名融,能含粉成雞子,吐之數 十枚,煮而啖之,與雞子無異。黃中皆餘粉,少許如指 端者,取杯咒之即成龜,煮之可食,腸藏皆具,而杯成 龜殼,煮取肉則殼還成杯矣,取水咒之即成美酒,飲 之醉人,舉手即成大樹。人或折其細枝,以刺屋間,連 日猶在,以漸萎壞,與真木無異也。服雲霜丹得仙去。」

葛越[编辑]

按《神仙傳》:「黃盧子姓葛名越,甚能治病,千里寄姓名 與治之,皆愈,不必見病人身也。善氣禁之道,禁虎狼 百蟲皆不得動,飛鳥不得去,水為逆流一里。年二百 八十歲,力舉千鈞,行及走馬,頭上常有五色氣,高丈 餘。天下大旱時,能到淵中,召龍出,催促便升天,使作 雨,數數如此。一旦與親故別,乘龍而去,遂不復還。」

董仲君[编辑]

按《神仙傳》:「董仲君者,臨淮人也。少行氣煉形,年百餘 歲不老。嘗見誣繫獄,佯死臭爛生蟲,獄家舉出而後 復生,尸解而去。」

黃敬[编辑]

按《神仙傳》:「黃敬字伯嚴,武陵人也。少讀誦經書,仕州 為部從事。後棄世學道於霍山,八十餘年,復入中岳, 專行服氣斷穀,為吞吐之事。胎息內視,召六甲玉女 吞陰陽符。又思赤星在洞房前,轉大如火,周身至二 百歲,轉還少壯。道士王紫陽數往見之,求要言。敬告 紫陽曰:『吾不修服藥之道,但守自然,蓋地仙耳,何足』」 詰問。新野陰君神丹昇天之法,此真大道之極也,子 可從之。人能除遣嗜欲如我者,亦可以學我所為也。 紫陽固請不止,敬告紫陽曰:「大關之中有輔星,想而 見之翕習成,赤童在焉。指朱庭,指而搖之,錬身形消 遣,三尸除死名。審能守之可長生,失之不久淪幽冥。」 紫陽受之,得長生之道也。

===陳長===按《神仙傳》:「陳長在紵嶼山上,已六百餘歲。紵嶼山中 人為架屋,每四時烹殺以祭之。長亦不飲食,顏色如 六十歲人。諸奉事者,每有疾病,即以器詣長乞祭水, 飲之皆愈。紵嶼山上累世相承事之,莫知其所來及 服食本末。紵嶼在東海中,吳中周詳者誤到其上,留 三年乃得還,具說之如此。紵嶼山其地方圓千里,上」 有千餘家,有五穀成熟,莫知其年紀,風俗與吳同。

陳永伯附增族[编辑]

按《神仙傳》:陳永伯者,南陽人也。得淮南王七星散方, 試按合服之,二十一日,忽然不知所在。永伯有兄子, 名增族,年十七亦服之。其父繫其足,閉密戶中,晝夜 使人守視之,二十八日亦復不見,不知所之。本方云: 「服之三十日得仙。」陳氏二子服未三十日而失所在。 後人不敢服,仙去必有仙官來迎,但人不見之耳。

陳子皇[编辑]

按《神仙傳》:「陳子皇得餌朮要方,服之得仙去。霍山妻 姜氏疾病,其婿用餌朮法服之,病自愈。壽一百七十 歲。登山取米,重擔而歸,不息不極,顏色氣如二十許 人。」

范幼沖[编辑]

按《洞仙傳》:范幼沖者,遼西人也,受太素「胎化易形之 道,常旦旦存青白赤三氣各如綖,從東方日下直入 口中,挹之九十過,自飽便止,行之十年得道。」其法約, 其事驗太素祕道也。

封衡[编辑]

按《神仙傳》:「封衡,字君達,隴西人也。幼學道,通老莊學, 勤訪真訣。初服黃連五十年,後入鳥獸山採藥,又服 朮百餘年,還鄉里如二十許人。聞有病危者,識與不 識,便以腰間竹管藥與之,或下鍼,應手立愈。愛嗇精 氣,不極視大言,凡圖籍傳記無不習誦。復遇魯女生 授《還丹訣》及《五嶽真形圖》,遂周遊天下,故山官水神」 潛相迎伺,而凶鬼怪物,無不竄避。人或疑之,以矢刃 刺禦,皆不能害。常駕一青牛,人莫知其名,因號青牛 道士。魏武帝問養性大略,師曰:「體欲常勞,食欲常少, 勞勿過極,少勿過虛。去肥濃,節酸鹹,減思慮,損喜怒, 除馳逐,慎房室,則幾於道矣。故聖人春夏養陽,秋冬 養陰,以順其根,以契造化之妙。有二」侍者,一負書笈, 一㩦藥笥,有《容成養氣術》十二卷,《墨子隱形法》一篇, 《靈寶衛生經》一卷,笥有煉成水銀霜、黃連屑等,在人 間僅二百餘年,後入元丘山不見。

張元賓[编辑]

按《洞仙傳》:「張元賓者,定襄人也,曾舉茂才,始師西河 薊公,受服朮,行洞房白元之事。後遇樊子明於少室 山,授以遁變隱景之道。昔在天柱山,今來華陽內,為 理禁伯,主諸水雨官。元賓善談空無,無者大有之宅, 小有所以生焉,積小有以養小無,見大有以本大無, 有有亦無焉,無無亦有焉。所以我目都不見物,物亦」 不見無,寄有以成無,寄無以得無。於是無則無宅也, 大空亦宅無矣。我未生時,天下皆無無也,桐柏諸靈 仙亦不能折之。自云曾於蓬萊遇宋晨生,《論無》粗得 其意也。

劉真人[编辑]

按《四川總志》:「劉真人,魏武帝時隱山中,得道,自平蓋 山駕鶴入建州。」

張正禮[编辑]

按《道州志》:張正禮,漢魏間人。《真誥》云:「正禮以漢末在 山中服黃精,顏色常如,年四十時。治明期以魏末入 山,服澤瀉、柏實,同止巖中。」

[编辑]

吳丹[编辑]

按《東鄉縣志》:「吳丹,清溪觀道士也。世居酈邑,生時母 為所苦,投諸白水河,凡三日不死,復收養之,名曰水 先生。母死,穴居墓側五年,哭聲振林木。人感其孝,為 送餅果,既而有司為給衣。後遊羅浮青峰城諸名山, 得吐納神縮,製煉服食諸術。曹操召拜左奉駕郎,不 就。年四十,遊終南山,得篆文十六字曰:『孝哉吳丹,卓 行異人,以番而鳳致道之所』」,遂遊番。至餘干,夜宿老 嫗家,問曰:「此何地也?」嫗曰:「吳鳳岡結茅居之,年百三 十。吳猛、許遜、張氳、葛洪、郭璞之徒,每來相過,猛獨師 事之。晉義熙戊申,年百七十矣。八月十五日,命諸徒 送之南嶺,騰雲而去。」

焦先[编辑]

按《魏志管寧傳》注:「時有隱者焦先,河東人也。」《魏略》曰: 「先字孝然。中平永,白波賊起,時,先年二十餘,與同郡 侯武陽相隨。武陽年少有母,先與相扶接,避白波東, 客揚州取婦。建安初,來西還,武陽詣大陽占戶,先留 陜界。至十六年,關中亂,先失家屬,獨竄於河渚間,食 草飲水,無衣履。時太陽長朱南望見之,謂為亡士,欲」 遣船捕取。武陽語縣:「此狂癡人耳。」遂注其籍,給廩日 五升。後有疫病,人多死者,縣常使埋藏,童兒豎子皆 輕易之。然其行不踐邪徑,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取大穗,饑不苟食,寒不苟衣。結草以為裳,科頭徒跣。每 出,見婦人則隱翳,須去乃出。自作一爪牛廬,淨掃其 中,營木為床,布草蓐其上。至天寒時,構火以自炙,呻 吟獨語。饑則出為人客作,飽食而已,不取其直。又出 於道中,邂逅與人相遇,輒下道藏匿。或問其故,常言: 「草茅之人,與狐兔同群,不肯妄語。」太和、青龍中,嘗持 一杖南渡淺河水,輒獨云未可也。由是人頗疑其不 狂。至嘉平中,太守賈穆初之官,故過其廬,先見穆,再 拜,穆與語不應,與食不食。穆謂之曰:「國家使我來為 卿作君,我食卿,卿不肯食;我與卿語,卿不應我。如是, 我不中為卿作君,當去耳。」先乃曰:「寧有是邪!」遂不復 語。其明年,大發卒將伐吳。有竊問先:「今討吳何如?」先 不肯應,而謬歌曰:「祝衂祝衂,非魚非肉,更相追逐。本 心為當殺牂羊,更殺其羖䍽耶?」郡人不知其謂。會諸 軍敗,好事者乃推其意,疑牂羊謂吳,羖䍽謂魏,於是 後人僉謂之隱者也。議郎河東董經特嘉異節,與先 本故人,密往觀之。經到,乃奮其白鬚,為如與之有舊 者,謂曰:「阿先闊乎?念共避白波時不?」先熟視而不言。 經素知其昔受武陽恩,因復曰:「念武陽不耶?」先乃曰: 「已報之矣。」經又復挑,欲與語,遂不肯復應。後歲餘病 亡,時年八十九矣。 《高士傳》曰:「世莫知先所出,或言 生乎漢末,自陝居大陽,無父母兄弟妻子,見漢室衰, 乃自絕不言。及魏受禪,嘗結草為廬於河之湄,獨止 其中。冬夏𢘆不著衣,臥不設席。又無草蓐,以身親土, 其體垢污,皆如泥漆,五形盡露,不行人間,或數日一 食,欲食則為人賃作,人以衣」衣之,乃使限功受直,足 得一食輒去。人欲多與,終不肯取。亦有數日不食時, 行不由邪徑,目不與女子逆視,口未嘗言,雖有驚急, 不與人語,遺以食物,皆不受。河東太守杜恕嘗以衣 服迎見而不與語。司馬景王聞而使安定太守董經 因事過視,又不肯語,經以為大賢。其後野火燒其廬, 先因露寢,遭冬雪大至,先袒臥不移,人以為死,就視 如故,不以為病,人莫能審其意,度年可百歲餘乃卒。 或問皇甫謐曰:「焦先何人?」曰:「吾不足以知之也。考之 於表,可略而言矣。夫世之所常趣者,榮味也;形之所 不可釋者,衣裳也;身之所不可離者,室宅也;口之所 不能已者,言語也;心之所不可絕者,親戚也。今焦」先 棄榮味,釋衣服,離室宅,絕親戚,閉口不言,曠然以天 地為棟宇,闇然合至道之前,出群形之表,入元寂之 幽,一世之人不足以挂其意,四海之廣不能以回其 顧,妙乎與夫三皇之先者同矣。《結繩已來》,未及其至 也,豈群言之所能髣髴,常心之所得測量哉?彼行人 所不能行,堪人所不能堪,犯寒暑不以傷其性;居曠 野,不以恐其形;遭驚急,不以迫其慮;離榮愛,不以累 其心;捐視聽,不以汙其耳目。舍足於不損之地,居身 於獨立之處。延年歷百,壽越期頤,雖上識不能尚也。 自羲皇以來,一人而已矣。《魏氏春秋》曰:「故梁州刺史 耿黼,以先為仙人也。北地傅元謂之性同禽獸,並為 之傳,而莫能測之。」

按《神仙傳》:「焦先者,字孝然,河東人也。年一百七十歲, 常食白石,以分與人,熟煮如芋食之。日日入山,伐薪 以施人,先自村頭一家起,周而復始,負薪以置人門 外。人見之,鋪席與坐,為設食,先便坐,亦不與人語,負 薪來,如不見人,便私置於門間便去。連年如此。及魏 受禪,居河之湄,結草為庵,獨止其中,不設床席,以草」 褥襯坐。其身垢污濁如泥潦。或數日一食,行不由徑, 不與女人交游。衣弊則賣薪以買故衣著之,冬夏單 衣。太守董經因往視之,又不肯語,經益以為賢。後遭 野火燒其庵,人往視之,見先危坐庵下不動,火過庵 燼,先方徐徐而起,衣物悉不焦灼。又更作庵,天忽大 雪,人屋多壞,先庵倒,人往不見所在,恐已凍死,乃共 拆庵求之。見先熟臥於雪下,顏色赫然,氣息休休,如 盛暑醉臥之狀。人知其異,多欲從學道。先曰:「我無道 也。」或忽老忽少,如此二百餘歲。後與人別去,不知所 適,所請者竟不得一言也。

王表[编辑]

按《廣信府志》:「王表,貴溪人。漢元康初,修煉於巖中,久 之,感太極真人降,授以三五飛步之訣。魏明帝太和 二年正月七日上昇,香霧集空下,聞仙樂所遺藥池 丹井,飛昇臺見存。世名其巖曰王表巖。」

郝姑[编辑]

按《畿輔通志》:「郝姑,字女君,本太原人,徙居莫縣。魏青 龍間,與鄰女十人於漚洟洩水邊挑蔬,忽有三青衣 童子至女君前云:東海公娶女君為婦。言訖,敷茵褥 於水上,行坐往來,有如陸地。其青衣童子便在侍側, 沿流而下。鄰女走告之,家人往看,莫能得也。女君遙 語:『幸得為水仙,願勿憂怖』。」仍云:「每至四月送刀魚為」 信,至今四月多刀魚。鄉人每到四月,祈禱州縣長吏, 入女君祠先拜,然後得入。於祠前忽生青白石一塊, 縱橫可三尺,高二尺餘,有舊題云:「此是姑夫上馬石。」 尚存焉

[编辑]

按《陜西通志》:「王暉,魏時人,白羊公子弟子。居華嶽熊 牢嶺,常種黃精溪側,虎為之耕,豹為之耘,出入亦乘 虎豹,餌黃精蒼朮。後以道術傳王法沖,尸解而去。嘗 著《祕訣》,人莫能曉。」

趙廣信[编辑]

按《紹興府志》:「趙廣信,陽城人。魏末渡江入剡小山,受 李法成服氣法,又受師左軍守元中之道,內見五臟 徹視法,如此七八十年,周旋郡國,或賣藥出入人間, 人莫知也。多來都下市井,作九華丹傳云:丹成遂乘 雲駕龍,白日登天。」

[编辑]

干吉[编辑]

按《洞仙傳》:「干吉者,瑯琊人也。其父祖世有道術,不殺 生命,吉精苦有踰於昔人。常遊於曲陽流水上,得神 書百餘卷,皆赤界、白素、青首朱目,號曰太平青籙書。 孫策平江東,進襲會稽,見士民皆呼吉為干郎,事之 如神。策招吉為客,在軍中,將士多疫病,請吉水歕漱 輒差。策將兵數萬人,欲迎獻帝討曹公,使吉占風色」, 每有神驗。將士咸崇仰吉,且先拜,吉後朝。策見將士 多在吉所,因怒曰:「吾不如干君耶!」乃收吉,責數吉曰: 「天久旱,水道不通,君不同人憂,安坐船中作鬼態,束 吾將士,敗吾部曲?今當相除。即縛吉暴使請雨。若能 感天,今日中大雨者當相原,不爾,加誅。」俄而雲興雨 霪,致中漂沒,將士共賀吉策遂殺之。將士涕泣收葬。 明旦往視,失尸,策大愴恨,從此常見吉在其前。後。策 尋為許貢伏客所傷,照鏡見吉在鏡中,因掊鏡大叫, 胸創裂而死。世中猶有事干君道者。

葛元[编辑]

按《神仙傳》:「葛元字孝先,從左元放受九丹金液仙經, 未及合作,常服餌朮,尤長於治病,鬼魅皆見形,或遣 或殺,能絕穀,連年不飢。能積薪烈火而坐其上,薪盡 而衣冠不灼。飲酒一斛,便入深泉澗中臥,酒解乃出, 身不濡濕。元備覽五經,又好談論,好事,少年數十人 從元游學,嘗舟行,見器中藏書札符數十枚,因問:此 符之驗,能為何事,可得見否」,元曰:「符亦何所為乎。」即 取一符投江中,逆流而上,曰:「何如?」客曰:「異矣。」又取一 符投江中,停立不動,須臾,下符上,上符下,二符合一 處,元乃取之。又江邊有一洗衣女,元謂諸少年曰:「吾 為卿等走此女,何如?」客曰:「善。」乃投一符於水中,女便 驚走數里許不止。元曰:「可以使止矣。」復以一符投水 中,女即止還。人問女何怖而走,答曰:「吾自不知何故 也。」元嘗過主人,主人病,祭祀道精人,而使元飲酒。精 人言語不遜,元大怒曰:「奸鬼敢爾!」敕五伯曳精人縛 柱鞭脊,即見如有人牽精人出者。至庭抱柱解衣投 地,但聞鞭聲,血出淋漓,精人故作鬼語,乞命。元曰:「赦 汝死罪,汝能令主人病愈否?」精人曰:「能。」元曰:「與汝三 日期,病者不愈當治汝。」精人乃見放。元嘗行過廟,此 神常使往來之人,未至百步,乃下騎乘,中有大樹數 十株,上有群鳥,莫敢犯之。元乘車過不下。須臾有大 風迴逐元車,塵埃漫天,從者皆辟易。元乃大怒曰:「小 邪敢爾!」即舉手止風,風便止。元還,以符投廟中,樹上 鳥皆墮地而死。後數日,廟樹盛夏皆枯,尋廟屋火起, 焚燒悉盡。元見賣魚者在水邊,元謂魚主曰:「欲煩此 魚至河伯處,可乎?」魚人曰:「魚已死矣,何能為?」元曰:「無 苦也。」乃以魚與元。元以丹書紙置魚腹,擲魚水中。俄 頃,魚還躍上岸,吐墨書青色如大葉而飛去。元嘗有 賓後來者,出迎之坐上又有一元與客語,迎送亦然。 時天寒,元謂客曰:「貧居不能人人得爐火,請作火共 使得煖。」元因張口吐氣,赫然火出,須臾滿屋客盡得 如在日中,亦不甚熱。諸書生請元作可以戲者,元時 患熱,方仰臥,使人以粉粉身,未及結衣,答曰:「熱甚不 能起作戲。」元因徐徐以腹揩屋棟數十過,還復床上, 及下,冉冉如雲氣,腹粉著屋棟,連日尚在。元方與客 對食,食畢漱口,口中飯盡成大蜂數百頭,飛行作聲。 良久張口,群蜂還飛入口中。元嚼之,故是飰也。元手 拍床,蝦蟆及諸蟲飛鳥燕雀魚鱉之屬使之舞,皆應 絃,節如人。元止之即止。元冬中能為客設生瓜,夏致 冰雪。又能取數十錢,使人散投井中。元徐徐以器於 上呼錢出,於是一一飛從井中出,悉入器中。元請客 致酒,無人傳杯,杯自至人前,或飲不盡,杯亦不去,畫 流水即為逆流十丈許。於時有一道士,頗能治病,從 中國來,欺人言我數百歲。元知其誑,後會眾坐,元謂 所親曰:「欲知此公年否?」所親曰:「善。」忽有人從天上下, 舉座矚目,良久集地,著朱衣進賢冠,入至此道士前 曰:「天帝詔問公之定年幾許,而欺誑百姓。」道士大怖, 下床長跪,答曰:「無狀,實年七十三。」元因撫手大笑,忽 然失朱衣所在。道士大慚,遂不知所之。吳大帝請元 相見,欲加榮位,元不聽。求去不得,以客待之。常共遊 宴,坐上,見道間人民請雨,帝曰:「百姓請雨,安可得乎?」 元曰:「易得耳。」即便書符著社中,一時之間,天地晦暝大雨流注,中庭,平地水尺餘。帝曰:「水寧可使有魚乎?」 元曰:「可。」復書符水中。須臾有大魚百許頭,亦各長一 二尺,走水中。帝曰:「可食乎?」元曰:「可。」遂使取治之,乃真 魚也。常從帝行舟,遇大風,百官船無大小多濡沒,元 船亦淪失所在。帝歎曰:「葛公有道,亦不能免此乎?」乃 登山四望,使人鉤船,船沒已經宿,忽見元從水上來, 既至,尚有酒色,謝帝曰:「昨因侍從,而伍子胥見彊牽 過,卒不得捨去,煩勞至尊」,暴露水次,元每行卒逢所 親,要於道間樹下折草刺樹,以杯器盛之,汁流如泉, 杯滿即止,飲之皆如好酒。又取土石草木以下,酒入 口皆是鹿脯。其所刺樹,以杯盛之,杯至即汁出,杯滿 即止。他人取之,終不為出也。或有請元,元意不欲往, 主人彊之,不得已隨去。行數百步,元腹痛,止而臥地, 須臾死。舉頭頭斷,舉四肢,四肢斷更臭爛蟲生,不可 復近。請之者遽走告元家,更見元故在堂上,此人亦 不敢言之,走還向元死處,已失元尸所在。與人俱行, 能令去地三四尺,仍並而步。又元遊會稽,有賈人從 中國過神廟,廟神使主簿教語賈人曰:「欲附一封書 與葛公,可為致之。」主簿因以函書擲賈人船頭,如釘 著,不可取。及達會稽,即以報元,元自取之,即得語弟 子張,大言曰:「吾為天子所逗留,不遑作大藥,今當尸 解,八月十三日日中時當發。」至期,元衣冠入室,臥而 氣絕,其色不變。弟子燒香守之。三日夜半,忽大風起, 發屋折木,聲如雷。炬滅良久,風止,忽失元所在,但見 委衣床上,帶無解者。旦問鄰家,鄰家人言「了無大風, 風止在一宅,籬落樹木皆敗折也。」

按《天台縣志》:「元丹陽人,字孝先,洪之從祖。嘗入赤城 山學道,後尸解而去,為太極左仙翁。宋政和中封沖 應真人。」

按《浙江通志》:「仙翁每飲酒醉,輒入陂水中臥,竟日乃 出,至富春西巖山,向寺僧求地煉丹,丹成昇舉。」 按《武進縣志》:「葛元,字孝先,句容人,自稱葛仙翁,常隱 馬跡山,學道修煉。山有雲居道院,即元故丹室也。今 丹井尚存。」

張元化[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三國張元化,葛元弟子,常寓汝州。一 日,召道士周元亨,戒之曰:『吾化後,無損吾軀』。既化,元 亨如命,葬城北二里。後二年,汝卒戍蜀者逢元化於 山峽間,令持書與胡司馬周尊師。卒返,投書二人,開 緘乃元化親札,謝二人葬之厚也。遂率郡人發塚視 之,惟空棺有故履存焉。宋政和時,封沖妙先生。」

介象[编辑]

按《神仙傳》:「介象者,字元則,會稽人也。學通五經,博覽 百家之言,能屬文。後學道入東山,善度世禁氣之術, 能於茅上燃火煮雞而不燋,令一里內人家炊不熟, 雞犬三日不鳴不吠,令一市人皆坐不能起,隱形變 化為草木鳥獸。聞有《五丹經》,周旋天下,尋求之不得。 其師乃入山精思,冀遇神仙。憊極,臥石上,有一虎往」 舐象額。象寐見虎,乃謂之曰:「天使汝來侍衛我,汝且 停。若山神使汝試我,即疾去。」虎乃去。象入山谷,上有 石子,紫色,光綠甚好,大如雞子,不可稱數,乃取兩枚。 谷深不能前,乃還於山中見一美女,年十五六許,顏 色非常,被服五綵,蓋神仙也。象乞長生之方,女曰:「子 可送手中物著故處乃可,汝未應取此物,吾故止待 汝。」象送石還,見女子在前處,語象曰:「汝血食之氣未 盡,斷穀三年,更來吾止此。」象歸,斷穀三年,復往,見此 女故在前處,乃以《還丹經》一首授象,告之曰:「得此便 得仙,勿復他為也。」乃辭歸。象嘗往弟子駱廷雅舍,帷 下屏床中有數生論《左傳》義不平,象傍聞之,不能忍, 乃忿然為決書。生知非常人,密表薦於吳主。象知之, 欲去,曰:「恐官事拘束我耳。」廷雅固留。吳王徵至武昌, 甚尊敬之,稱為介君。詔令立宅,供帳皆是綺繡,遺黃 金千鎰。從象學隱形之術,試還後宮,出入閨闥,莫有 見者,如此不一。嘗為吳主種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 吳主共論膾魚,何者最美,象曰:「鯔魚膾為上。」吳主曰: 「論近道魚耳,此出海中,安可得耶?」象曰:「可得。」乃令人 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滿之,并求鉤。象起餌之,垂綸 於埳,須臾,果得鯔魚。吳主驚喜,問象可食不?象曰:「故 為陛下取作生膾,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 之。吳主曰:「聞蜀使來,得蜀薑作虀甚好,恨爾時無此。」 象曰:「蜀薑豈不易得?願差所使者,可付直。」吳主指左 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 行人閉目騎杖,杖止便買薑訖,復閉目。此人承言,騎 杖須臾止,已至成都,不知是何處,問人知是蜀市,乃 買薑。於時吳使張溫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識,甚驚,便 作書寄其家。此人買薑畢,捉書負薑,騎杖閉目,須臾 已還吳。廚下切膾適了,象又能讀諸符文如讀書,無 誤謬者。或不信之,取諸雜符,除其注以示象,象皆一 一別之。其幻法種種變化,不可勝數。後告言病,帝遣 左右姬侍,以美梨一奩賜象。象食之,須臾便死。帝埋 葬之,以日中時死,晡時已至建業所,賜梨付苑吏種之。吏後以表聞,吳主即發棺視之,唯一符耳。帝思之, 與立廟,時時躬往祭之。常有白鶴來集座上,遲迴復 去。後弟子見在蓋竹山中,顏色轉少。

《按香案牘》:象入東嶽,受禁制之術,能令一市人皆坐 不起。有客種黍山中,患群猴,猱食之,乞辟猴法。象告 「汝見猴群,第語之。吾已告介君,介君教汝莫食。」明日 客試以象言語猴,猴果連臂投林而去。

按《武昌府志》:「吳介象,會稽人,有諸方術。孫權聞之,徵 象到武昌,甚敬畏之。」

虞翁生[编辑]

按《紹興府志》:「虞翁生,會稽人,受仙人介君食日精法, 以大帝時隱狼伍山,兼行雲氣回形之道,精思積久, 形體更少如童子,後人見其乘雲上天。」

介琰[编辑]

按《搜神記》:「介琰者,不知何許人也。住建安方山,從其 師白羊公杜受元一無為之道,能變化隱形。嘗往來 東海,暫過秣陵,與吳主相聞。吳主留琰,乃為琰架宮 廟。一日之中,數遣人往問起居。琰或為童子,或為老 翁,無所食啗,不受餉遺。吳主欲學其術,琰以吳主多 內御,積月不教。吳主怒,敕縛琰,著甲士引弩射之,弩」 發而繩縛猶存,不知琰之所之。

杜契[编辑]

按《洞仙傳》:「杜契字廣平,京兆人也。建安初,渡江依孫 策,後孫權用為立信校尉。黃武二年學道,師介琰,受 黃白術,久久能隱形遁跡,後居茅山之東,時與弟子 採伐,貨易山場市里,而人不能知之,數入洞中得仙。」

孫寒華[编辑]

按《墉城集仙錄》:「孫寒華者,吳人孫奚之女也。師杜契, 受元白之要,顏容日少,周旋吳越諸山十餘年,乃得 仙道而去。」

槲衣仙[编辑]

按《處州府志》:「槲衣仙,龍泉人。結庵於鳳山之巔,持守 雌抱一之道,童顏黑髮,不御飲食。人或問其壽幾何, 但答曰:『八十歲也。種種有異術。赤烏中坐宮前槐樹 上,俄祥雲四合,天樂鳴空,遂飛昇。其庵址尚存』。」

董奉[编辑]

按《神仙傳》:「董奉者,字君異,候官人也。吳先主時,有少 年為奉本縣長,見奉年四十餘,不知其道,罷官去。後 五十餘年,復為他職,行經候官,諸故吏人皆老,而奉 顏貌一如往日。問言:『君得道耶?吾昔見君如此,吾今 已皓首,而君轉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為交州 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時在彼,乃往與藥三丸, 內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舉其頭,搖而消之。須臾 手足似動,顏色漸還,半日乃能起坐,後四日乃能語, 云:死時奄忽如夢,見有十數烏衣人來收燮上車去, 入大赤門,徑以付獄中。獄各一戶,戶纔容一人,以燮 內一戶中,乃以土從外封塞之,不復見外光。忽聞戶 外人言云:「太乙遣使來召杜燮,又聞」除其戶土,良久 引出,見有車馬赤蓋,三人共坐車上,一人持節呼燮 上車,將還,至門而覺,燮遂活,因起謝曰:「甚蒙大恩,何 以報效!」乃為奉起樓於庭中,奉不食他物,唯啖酺棗, 飲少酒。燮一日三度設之。奉每來飲食,或如飛鳥騰 空來坐,食了飛去,人每不覺。如是一年餘,辭燮去,燮 涕泣留之不住。燮問「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奉曰:「不 要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為具之。至明日,日中時奉 死,燮以其棺殯埋之。七日後,有人從容昌來,奉見囑 云:「為謝燮,好自愛理。」燮聞之,乃啟殯發棺視之,唯存 一帛,一面畫作人形,一面丹書作符。後還豫章,廬山 下居,有一人中癘疾垂死,載以詣奉,叩頭求哀。奉乃 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蓋之,使勿動。病者云: 「初聞一物來䑛身,痛不可忍,無處不咂。量此舌廣一 尺許,氣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奉乃往池中, 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當愈,勿當風。」十數日,病者 身赤無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 如凝脂。後忽大旱,縣令丁士彥議曰:「聞董君有道,當 能致雨。」乃自齎酒酺見奉,陳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 耳。」因視屋曰:「貧道屋皆見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 曰:「先生但致雨,當為立架好屋。」明日,士彥自將人吏 百餘輩,運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擬數里取水。 奉曰:「不須爾,暮當大雨。」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萬民 大悅。奉居山不種田,日為人治病,亦不取錢。重病愈 者,使栽杏五株,輕者一株。如此數年,計得十萬餘株, 鬱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獸游戲其下,卒不生草, 常如芸治也。後杏子大熟,於林中作一草倉,示時人 曰:「欲買杏者,不須報奉,但將穀一器置倉中。即自往 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穀來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 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傾覆至家,量杏 一如穀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嚙至死。家 人知其偷杏,乃送還。奉叩頭謝過,乃卻使活。奉每年 貨杏得穀,旋以賑救貧乏,供給行旅不逮者,歲二萬 餘斛。縣令有女,為精邪所魅,醫療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當以侍巾櫛。」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鼉,長數 丈,陸行詣病者門。奉使侍者斬之,女病即愈,奉遂納 女為妻。久無兒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獨住,乃乞一女 養之,年十餘歲。奉一日竦身入雲中去,妻與女猶存 其宅,賣杏取給。有欺之者,虎還逐之。奉在人間三百 餘年乃去,顏狀如三十時人也。

帛和[编辑]

按《神仙傳》:帛和字仲理,遼東人也。入地肺山,事董奉, 奉以行氣服朮法授之,告和曰:「吾道盡此,不能得神 丹金砂,周遊天下,無山不往,汝今少壯,廣求索之。」和 乃到西城山,事王君,王君語和《大道訣》曰:「此山石室 中,當熟視北壁,當見壁有文字,則得道矣。」視壁三年, 方見文字,乃古人之所刻《太清中經》神丹方及三皇 《天文大字五嶽真形圖》,皆著石壁,和諷誦萬言,義有 所不解,王君乃授之訣。後入林慮山為地仙。林慮一 名隆慮,其山南連大行,北接恆嶽,有仙人樓,高五十 丈。

姚光[编辑]

按《洞仙傳》:「姚光者,不知何許人也。得神丹之道,能分 形散影,坐在立亡,火之不焦,刀之不傷。」吳主身臨試 之,積荻數千束,令光坐荻千束中,裹十餘重火焚之, 煙焰翳日,觀者盈都,咸謂光為煨燼矣。火息後,見光 從灰中振衣而起,神容晏如也。手把一卷書,吳主讀 不能解,後不知所之。

徐光[编辑]

按《搜神記》:吳時有徐光者,嘗行術於市里,從人乞瓜, 其主勿與,便從索瓣,杖地種之。俄而瓜生蔓延,生花 結實,乃取食之,因賜觀者。鬻者反視所出賣,皆亡耗 矣。凡言水旱甚驗,過大將軍孫綝門,褰裳而趨,左右 唾踐。或問其故,答曰:「流血臭腥不可耐。」綝聞,惡而殺 之,斬其首,無血。及綝廢幼帝,更立景帝,將拜陵,上車 有大風盪綝車,車為之傾,見光在松樹上,拊手指揮 嗤笑之。綝問侍從,皆無見者。俄而景帝誅綝。

嚴青[编辑]

按《續文獻通考》:「嚴青,會稽人。嘗於山中作炭,忽神人 授書一卷曰:『汝骨可長生』。并教服石髓法。青受之,即 見左右常有數十人侍之。嘗夜行,都巡呵問何人,青 亦呵問,都巡叱從兵收之,青亦叱從神錄之。青徑去, 而都巡等人馬不能動。明日,鄉人曰:『必嚴公也』。報其 家往謝,青乃放去。青後辟穀一年仙去。」

按《紹興府志》:「嚴青,會稽人。遇神人授素書一卷,曰:『汝 骨應得長生』。青言:『我不識書,當奈何』。神人曰:『不須讀 也,但以潔器盛之,置高處耳。并教服右髓法受之,無 他佳器,惟有飲壺乃用,以盛所授書,即便見。其左右 常有數十人侍之,治病救患,但以所授書到其人家, 所病便愈,百姓尊奉之。後斷穀不食,一年入小霍山 仙矣』。」

陳惲[编辑]

按《浙江通志》:「吳陳惲,字子厚,桐廬人,富陽侯碩之子 也。仕至黃門侍郎,征寇將軍,封餘杭侯。惲有仙術,能 興水工,嘗於餘杭一夕築九里塘,不假人力而成。」今 桐廬南北二鄉多陳侯公廟,即惲也。

朱孺子[编辑]

按《續仙傳》:「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師道士王元 真,居大箬巖,勤苦事於元真,深慕仙道,常登山嶺採 黃精,服餌歷十餘年。一日就溪濯蔬,見岸側二小花 犬,孺子異之,乃尋逐入枸杞叢下,歸告元真,訝之,遂 與孺子俱往伺之,復見二犬戲躍,逼之又入枸杞下。 元真與孺子共尋掘,乃得二枸杞根,形狀如花犬,堅」 若石髓,挈歸以煮之。而孺子益薪看火,三日晝夜不 離竈側。試嘗汁味,取喫不已。及見根爛,以告元真,共 取食之。俄頃,孺子忽飛昇在前峰上,元真驚異久之, 孺子謝別元真,昇雲而去。到今俗呼其峰為「童子峰。」 元真後餌其根,盡不知其年壽,亦隱於巖之西陶山, 有採捕者,時或見之。

按《溫州府志》:「孺子,吳末居大箬巖,服菊花及餌黃精, 後遇西歸子於山中,授以要言。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