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5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五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五十七卷
博物彙編 禽蟲典 第一百五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五十七卷目錄

 蚌部彙考

  蚌圖

  馬刀圖

  爾雅釋魚

  埤雅

  本草綱目蚌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蚌粉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馬刀釋名 集解 殼 氣味 主治 肉

 蚌部藝文一

  蚌贊           晉郭璞

  蚌鷸相持賦        唐郗昂

  螺蚌相語         宋蘇軾

 蚌部藝文二

  詠螺蚌         宋謝惠連

  題蘇漢臣鷸蚌圖      明侯恪

 蚌部紀事

 蚌部雜錄

 蚌部外編

 蛤部彙考

  蛤蜊圖

  禮記月令

  易緯通卦驗

  汲冢周書時訓解

  大戴禮記夏小正

  說文三種蛤

  蠡海集螺蛤性陽

  中饋錄蛤蜊脫丁

  遵生八牋燥子蛤蜊

  本草綱目海蛤釋名 集解 正誤 修治 氣味 主治 附方 文蛤釋名

  集解 修治 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蛤蜊釋名 集解 肉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蛤蜊粉釋名 修治 正誤 氣味 主治 發明

  證治準繩文蛤

  直省志書福州府

 蛤部藝文一

  謝賚車螯蛤蜊啟      梁元帝

  謝東宮賚蛤蜊啟      陳徐陵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頌          明張如蘭

  蛤有多種          前人

  黃蛤贊           前人

 蛤部藝文二

  蛤像連句        唐段成式

  又            張希復

  蛤蜊          宋孔武仲

  朱君以建昌霜橘見寄報以蛤蜊

               孔平仲

  梅花蕩棹歌       明朱國祚

  辨蛤和涇川公        顧璘

 蛤部紀事

 蛤部雜錄

 蛤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五十七卷

=蚌部彙考{{{1}}}

釋名

《蠙》。書經     《含漿》。爾雅

《蜌》。爾雅     《螷》。爾雅

蜃。埤雅     馬刀。本草綱目

單姥。本草綱目  岸。本草綱目 齊蛤。本草綱目  《蝏》。本草綱目

馬刀圖

馬刀圖

{{{2}}}

{{{2}}}

《爾雅》
[编辑]

《釋魚》
[编辑]

《蚌含漿》:

蚌:即蜃也。《說文》云:「蜃屬。」郭云:「即蜃也。」謂老產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漿。《周禮》謂之貍物。

《蜌,螷》。

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螷。」蜌一名螷,蚌屬也。《說文》云:「修為螷,圓為」郭云:「今江東呼蚌長而狹者為螷,其肉可為醢。」《周禮醢人職》「饋食之豆,云『脾析蠯醢是也』。」

《埤雅》
[编辑]

[编辑]

「鱉孚乳以夏,蚌孚乳以秋。」蚌聞雷聲則其孕珠若 懷妊然,故謂之珠胎,與月盈肭,《淮南子》所謂「日至而 麋鹿角解,月死而螺蚌膲」者也。蚌一名蜃。《墨子》曰:「周 之靈珪出於土石,楚之明月生於蚌蜃。」由是觀之,士 之賢不肖,豈有種哉?蓋物有非其類而化者,若牡蠣 蚌蛤,無陰陽牝牡,須雀鴿以化。故蚌之久者能生珠, 專一於陰也。《海物異名記》曰:「蜃布泥,有疆界,其烝氣 也為樓。」《莊子》曰:「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適有 蚊蝱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言矢溺至賤, 而以禮器盛之,愛馬之至也。然掩其不意而駕以致 敗,則失其所以愛矣。故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不可 不慎也。《易》曰:「離為蚌,為螺。」蓋螺之形銳,蚌之形剡,且 皆外剛內柔,而性又善麗故也。《鬯人》曰:「凡祭祀,社壝 用大罍,禜門用瓢,齎廟用修,凡山川四方用蜃,凡埋 事用概,凡疈事用散。」齎之為言升也;修,爵也;概,斗也。 蓋祭祀罍以盛鬯,瓢以酌之,修以受之。社壝言罍,禜 門言瓢,齎廟言修,相備也。蜃以盛鬯,概以酌之,散以 受之。山川四方言蜃,埋事言概,疈事言散,亦相備也。 鄭氏讀「修」為「卣」,誤矣。修,爵名也。《荀子》曰:「修爵無數。」裴 頠《崇有論》曰:鳥無胃肺,蛤蜃無臟,蛭以空中而生,蠶 以無胃而育。

《本草綱目》
[编辑]

蚌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蚌與蛤同類而異形,長者通曰蚌,圓者通 曰蛤。故蚌從丰,蛤從合,皆象形也。後世混稱蛤蚌者, 非也。」

《集解》
[编辑]

陶弘景曰:「雀入大水為蜃,蜃即蚌也。」

陳藏器曰:「生江、漢渠瀆間。老蚌含珠,殼堪為粉,非大 蛤也。」

李時珍曰:「蚌類甚繁,今處處江湖中有之,惟洞庭、漢 沔獨多。大者長七寸,狀如牡蠣輩。小者長三、四寸,狀 如石決明輩。其肉可食,其殼可為粉。湖沔人皆印成 錠,市之謂之蚌粉,亦曰蛤粉。古人謂之蜃灰,以飾牆 壁闉墓壙,如今用石灰也。」

肉氣味[编辑]

甘鹹冷無毒。

寇宗奭曰:「性微冷。多食發風,動冷氣。」

朱震亨曰。馬刀、蚌、蛤、螄蜆。大同小異。寇氏止言冷而 不言濕。濕生熱。熱久則氣上升。而生痰生風。何冷之 有。

《主治》
[编辑]

孟詵曰:「止渴除熱,解酒毒,去眼赤。」

陳藏器曰:「明目除濕,主婦人勞損下血。」

《日華》曰:「除煩,解熱毒,血崩帶下,痔瘻,壓丹石藥毒。以 黃連末納入取汁,點赤眼、眼暗。」

蚌粉氣味[编辑]

鹹寒無毒。

《日華》曰:「能制石亭脂。」

《鏡源》曰:「能制硫黃。」

《主治》
[编辑]

《日華》曰:「諸疳,止痢并嘔逆。醋調塗癰腫。」

陳藏器曰:「爛殼粉,治反胃,心胸痰飲,用米飲服。」 《李時珍》曰:「解熱燥濕,化痰消積,止白濁、帶下、痢疾,除 濕腫水嗽,明目,搽陰瘡濕瘡疿痒。」

《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蚌粉與海蛤粉同功,皆水產也。」治病之要, 只在清熱行濕而已。《日華》言其治疳,近有一兒病疳, 專食此粉,不復他食,亦一異也。

《附方》
[编辑]

反胃吐食:用真正蚌粉,每服稱過二錢,搗生薑汁一 盞,再入米醋同調送下。急救良方

痰飲咳嗽:「用真蚌粉新瓦炒紅,入青黛少許,用淡虀 水滴麻油數點,調服二錢。」《類編》云:「徽宗時,李防禦 為大內醫官時,有寵妃病痰嗽,終夕不寐,面浮如盤。 徽宗呼李治之,詔令供狀,三日不效當誅。李憂惶技 窮,與妻泣別,忽聞外叫賣咳嗽藥,一文一貼,吃了即 得睡。李巿一貼視之,其色淺碧,恐藥性獷悍,併二服 自」試之,無他。乃取三貼為一,入內授妃服之,是夕嗽止,比曉面消。內侍走報,天顏大喜,賜金帛直萬緡。李 恐索方,乃尋訪前賣藥人,飲以酒,厚價求之,則此方 也。云:「自少時從軍,見主帥有此方,剽得以度餘生耳。 癰疽赤腫,用米醋和蚌蛤灰塗之,待其乾即易之。」千金 方

雀目夜盲,遇夜不能視物:用建昌軍螺兒蚌粉三錢 為末,水飛過雄豬肝一葉,披開納粉扎定,以第二米 泔煮七分熟,仍別以蚌粉蘸食,以汁送下,一日一作, 與夜明砂同功。直指方

腳指濕爛:用蚌蛤粉乾搽之。壽域方

積聚痰涎,結於胸膈之間,心腹疼痛,日夜不止,或乾 嘔噦食者,炒粉丸主之。用蚌粉一兩,以巴豆七粒同 炒赤,去豆不用,醋,和粉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薑酒 下。丈夫臍腹痛,茴香湯下。女人血氣痛,童便和酒下。 孫氏仁存方

馬刀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俗稱大為馬,其形象刀,故名曰蜌、曰蠯,皆 「蚌」字之音轉也,《古今方言》不同也。《說文》云:「圓者曰蠣, 長者曰蠯。江漢人呼為單姥,汴人呼為。」岸《〈吳普本 草》言馬刀即齊蛤,而《唐〉、宋本草》失收。陳藏器重出齊 蛤,今併為一。

《集解》
[编辑]

《別錄》曰:「馬刀,生江湖池澤及東海,取無時。」

陶弘景曰:「李當之言:生江漢,長六、七寸,食其肉似蚌。 今人多不識,大抵似今蝏。」而未見方用。 韓保昇曰:「生江湖中。細長小蚌也。」長三四寸。闊五六 分。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多在沙泥中,頭小銳,人亦謂之 蚌。」

陳藏器曰:「齊蛤生海中,狀如蛤,兩頭尖小。海人食之, 別無功用。」

李時珍曰:「馬刀似蚌而小,形狹而長。其類甚多,長短、 大小、厚薄、斜正,雖有不同,而性味、功用,大抵則一。」

[编辑]

煉粉用。

《氣味》
[编辑]

辛,微寒,有毒。得水爛人腸。又云「得水良。」

蘇恭曰:「得火良。」

李時珍曰:「按:《吳普》云:神農、岐伯、桐君,鹹,有毒。扁鵲:小 寒,大毒。」

陳藏器曰:「遠志、蠟,皆畏齊蛤。」

《主治》
[编辑]

《本經》曰:「婦人漏下赤白,寒熱,破石淋,殺禽獸賊鼠。」 《別錄》曰:「能除五臟間熱,肌中鼠鼷,止煩滿,補中,去厥 痹,利機關。」

李時珍曰:「消水癭氣,癭痰飲。」

[编辑]

同《蚌》。

蚌部藝文一[编辑]

《蚌贊》
晉·郭璞
[编辑]

萬物變蛻,其理無方。雀雉之化,含珠懷璫。與月盈虧, 協氣朔朢。

《蚌鷸相持賦》
唐·郗昂
[编辑]

水濱父老,以漁弋為事,常持釣緡,荷矰繳。旦浮瀍澗, 「晚泝伊洛。亂平漵之磷磷,步清流之鑿鑿。匪畋魚以 為務,將釣國而為託。異戕忽而害生,特自斃而方搏。 亦由守兔者目注於盧犬,放彈者志在於黃雀。斬長 鯨而四海晏如,得巨魚而千里饜若。若夫一舉而兩 擒,固功全而利博。同不狩而獲多,齊不耕而自穫。呀」 彼老蚌,含胎孕明。鷸是翔禽,翼迅體輕。或依岸而開 合,或遵渚以飛鳴。既相遇於茲地,亦相殘於此生。鷸 以利嘴為銛鍔,蚌以外骨為高城。鷸以蚌為腐肉可 取,蚌以鷸為微禽可營。鷸曰「今日不雨,必刳蚌之腹。」 蚌曰「明日不出,必喪鷸之精。」並相持而坎難,俱莫知 其困并。彼漁父,聞而造曰:「危哉二蟲!吾想爾命之將 絕,吾知爾力之已窮。胡不潛泳於深水,胡不乘高於 大風?何故枯骸於波際?何故落翮於沙中?乃舉以俱 歸,釋此雙疾。利其美用,取其形質。鷸有羽兮彩映華 冠,蚌有珠兮光照巨室。雖假物類以為用,誠亦辨說 之良術。莊生寓言於前古,是用廣之於今日。」

《螺蚌相語》
宋·蘇軾
[编辑]

中渚有螺蚌相遇島間,蚌謂螺曰:「子之形如巒之秀, 如雲之孤,縱使卑朴,亦足仰德。」螺曰:「然。云何珠璣之 寶,天不授我,反授汝耶?」蚌曰:「天授於內,不授於外。啟 予口,見予心。汝雖外美,其如內何?」摩頂放踵,委曲而已。螺乃大慚,掩面而入水。

蚌部藝文二[编辑]

《詠螺蚌》
宋·謝惠連
[编辑]

輕羽不高翔,自用絓網羅。纖鱗惑芳餌,故為釣所加。 螺蚌非有心,沉跡在泥沙。文無雕飾用,味非鼎俎和。

《題蘇漢臣鷸蚌圖》
明·侯恪
[编辑]

秋風瑟瑟蘆花白,秋山如洗澗泉碧。夕陽遠掛楓樹 林,鷸蚌無心相逼迫。蓑衣漁子下垂綸,卻看手取如 有神。人生萬事皆如此,誰為此圖蘇漢臣?

蚌部紀事[编辑]

《書經·禹貢》:「淮夷蠙珠暨魚。」正義蠙是「蚌」之別名。 《戰國策》:「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 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 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擒 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 為漁父也,願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拾遺記》:「昭王坐握日之臺,參雲上可捫日。時有黑烏 白頭,集王之所,銜洞光之珠,圓徑一尺,此珠色黑如 漆,懸照於室內,百神不能隱其精靈。此珠出陰泉之 底,陰泉在寒山之北,圓水之中,言水波常圓轉而流 也。有黑蚌飛翔來去於五岳之上。昔黃帝時,務成子 遊寒山之嶺,得黑蚌在高崖之上,故知黑蚌能飛矣。」 至燕昭王時,有國獻於昭王,王取瑤漳之水,洗其沙 泥,乃嗟嘆曰:「自懸日月以來,見黑蚌生珠已八九十, 遇此蚌千歲一生珠也。」珠漸輕細,昭王常懷此珠,當 隆暑之月,體自輕涼,號曰銷暑招涼之珠也。

《南方林邑》有大蚌盈車,明珠至寸,不以為貴,國人不 採。

《汝南先賢傳》:「周燮好潛養靖志,唯典籍是樂。有先人 草廬於東坑,其下有陂,魚蚌生焉,非身所耕漁,則不 食也。」

《晉書夏統傳》:「統幼孤貧,養親以孝聞。每採梠求食,星 行夜歸,或至海邊拘。」《𧑅》以資養。音㘅。蚌屬。 《荊州記》:「馬牧城東三里有蚌城,相傳云饑民結侶採 蚌,止憩其中,故因為名。」又云:「城隨洲勢上大尖,其形 似蚌,故有蚌號。」

《在窮記》:袁彖贈庾翼蜯硯。 《陳書。武帝本紀》:「帝雅尚恭儉,膳不過數品,私享曲宴, 皆用瓦器蚌盤。」

《三國典略》:「周天和元年夏,齊冀州人於蚌蛤中得瑤 環一隻。」

《大唐新語》:「麟德中,封禪,用取明水。李敬真於八九月 取蛤蚌一尺二寸者,依法試之,至半夜,得水四五斗。」 《江西通志》:「蠙洲在饒州府城西北,唐時有大蚌產珠, 因名。」

《廣州書跋李後主下》「屬州責蚌醬供宗廟,恐滋味。」 作冉切而琰切味薄也。其下惶懼不敢寧。 《岳陽風土記》:「洞庭湖中舊有蚌,其大如半席。夜深側 立一殼,乘風往來煙波間中,吐巨珠與月相射,漁者 百端取之,終莫可得,近久不見。」

《文昌雜錄》:禮部侍郎李常曰:「少監孫莘老莊居在高 郵河邊。嘗一夕陰晦,莊客報河中珠現,同數人至水 際,見微有光彩。俄而光明如月,陰霧中人面相睹。忽 見蚌蛤如蘆席大,一殼浮水上,一殼如張帆狀,其疾 如風。舟子航小艇逐之,終不可及,既遠乃沒。」

《藝苑雌黃》:「大觀中,吳郡邵宗益剖蚌將食,中有珠現 羅漢像,偏袒右肩,矯首左顧,衣紋畢具,僧俗創見,遂 奉以歸慈感寺。寺臨溪流,建炎中,憲使楊應誠與客 傳玩之次,不覺越檻躍入水中,亟禱佛求之,於煙波 渺茫之中,一索而獲。葉少蘊、曾公袞皆有詩贊之。」 《老學菴筆記》:「處士李璞居壽春,一日登樓,見淮灘雷 雨」中一龍騰起。雨霽,行灘上,得一蚌頗大。偶拾視之, 其中有龍蟠之跡,宛然,鱗鬣爪角悉具。

《癸辛雜識》:「壽春縣灘上有一蚌,其中有龍蟠之跡,以 為絕異。」余嘗於楊氏勤有堂見其亦類此,疑即壽春 之物。既而鄰邸有客人持一蚌殼求售,其中儼然一 蛇身,纍纍若貫珠。乃知天壤間每有奇事。

《桂海蟲魚志》:「珠出合浦海中有珠池,蜑戶投水,採蚌 取之,歲有豐耗,多得謂之珠熟。相傳海底有處所如 城郭,大蚌居其中,有怪物守之,不可近。蚌之細碎蔓 延於外者,始得而採《暌車志》:「無為軍城內有秀溪者,初名錦繡溪,初未有 城,溪水與外通,中有珠蚌入水者,足或履之,其大如 席,旋即失之,蓋亦靈異。或夜傍」水際,啟殼吐光,明皎 如月,照池數丈。「秀」之名,蓋取諸「川媚」之義也。其後築 城,絕不通外,遂不知所在。

《蓼花洲閒錄》:「倭人拾方諸蚌。」中有餘淚數點,得之 和色著物,則晝陰而夜顯。

書:「蕉熊太古在廣時,立珠子提舉司,專掌蜑人入海 取珠,得珠子樹數擔,置憲司公廳,眾人聚觀,如柳枝。 珠生於蚌,蚌生於樹,不可上下。樹生於石,蜑人鑿石 得樹,樹上求蚌,采珠甚多,蜑人不懼,可為異也。 珍珠船,廣東老嫗江邊得巨蚌,剖之得大珠,歸而藏 之絮中,夜輒飛去,及曉復還。嫗懼失去,煮之,明日納 於官」府。今在饒州軍資庫,大如彈,光如水晶,其中有 北斗七星,隱然而見,煮之半枯矣。

《瀛涯勝覽》:「海洲日映光浮,乃蚌珠氣也。為池間二、三 年寘蚌於池,有司守之,珠可淘取。」

《歸安縣志》:「相傳月河有大蚌,形如覆舟,腹懷寶珠,常 月夜浮水面,人欲取之,即噴冷水相激射,可望不可 即。其氣能辟蚊。」

蚌部雜錄[编辑]

《易經說卦》:「離為蚌。」正義取剛在外也。大全楊氏曰:「蚌,取中 虛之象。」

《周禮·天官·鱉人》:「祭祀,共蠯蠃蚳,以授醢人。」訂義鄭司農 曰:「蠯,蛤也。」杜氏曰:「蜯也。」賈氏曰:「蛤、蜯,亦一物也。」 《醢人》「掌四豆之實。饋食之豆,其實葵菹蠃醢,脾析蠯 醢,蜃蚳醢,豚拍,魚醢。」訂義史氏曰:「蠃、蠯,皆蛤屬。」 《呂氏春秋精通篇》:「月也者,群陰之本也。月朢則蚌蛤 實,群陰盈;月晦則蚌蛤虛,群陰虧。」

《鹽鐵論》:「越人美蠃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 濩。」

《說文》:蜯也《鮚》。也。 孔融《與韋康書》。不意雙珠。近出老蚌。

《博物志》:「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 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產者, 貍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燋也。」

《抱朴子博喻》篇:「貴珠出乎賤蜯,美玉出乎醜璞,是以 不可以父母限重華,不可以祖禰量衛、霍也。」

《嶺表錄異記》:孟嘗還珠之池,皆生老蚌,剖而取珠。池 在海上,其底與海通,池水至深,無可測也。取小蚌肉 貫之篾,曝乾,謂之「珠母」,容桂人率如脯,燒之以薦酒, 內有細珠如粱粟。乃知珠池之蚌,隨其大小,悉胎中 有珠矣。

《後山談叢》:「中秋陰暗,天下如一。中秋無月,則蚌不胎, 蚌望月而胎。」

《洞天清錄》:「蚌徽,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貴蚌徽者,蓋 蚌有光彩,得月光相射,則愈煥發,了然分明」,此正謂 對月及膝上橫琴。設若金玉則否。今人少知此理,然 當用海產珠蚌,更多光彩。

《文昌雜錄》:禮部侍郎謝公言:「有一養珠法:以今所作 假珠,擇光瑩圓潤者,取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口開, 急以珠投之,頻換清水,夜置月中,蚌蛤採玩月華,比 經兩秋,即成真珠矣。」

蚌部外編[编辑]

《述異記》:漢武宴於未央宮,忽見梁上一老翁,叩頭不 言,忽不見。帝駭懼,問東方朔曰:「其名為藻,兼水木之 精也。陛下頻興宮室,斬伐其居,故來訴耳。」帝乃息役。 後帝幸瓠子河前,梁上翁獻帝洞穴珠一枚,遂隱不 見。帝問方朔:「何謂洞穴珠」,朔曰:「河底有一穴,深數百 丈,中有赤蚌,蚌生此珠,徑寸,明耀絕世矣。」帝遂寶愛 此珠,置於庫內。

蛤部彙考[编辑]

釋名

海蛤:說文    蛤蜊:蠡海集

文蛤:本草綱目

蛤蜊圖

蛤蜊圖

《禮記》
[编辑]

《月令》
[编辑]

季秋之月,爵入大水為蛤。

《易緯》
[编辑]

《通卦驗》
[编辑]

《立冬》,燕雀入水為蛤。

《汲冢周書》
[编辑]

《時訓解》
[编辑]

「寒露又五日,爵入大水」,化為蛤。爵不入大水,失時之 極。

《大戴禮記》
[编辑]

《夏小正》
[编辑]

「九月,雀入於海為蛤」,蓋有矣,非常入也。

《說文》
[编辑]

三種蛤[编辑]

蛤有三,皆生於海。蛤蠣,千歲鳥所化也;海蛤,百歲燕 所化也;魁蛤,一名復累,老服《翼》所化。

《蠡海集》
[编辑]

螺蛤性陽[编辑]

螺蛤尤堅,雖熟而色不變。然生育則但涎液隨氣而 化。螺蛤性靜,得陽多故也。

《中饋錄》
[编辑]

蛤蜊脫丁[编辑]

用枇杷核內仁,同蛤蜊煮脫丁。

《遵生八牋》
[编辑]

燥子蛤蜊[编辑]

用豬肉肥精相半,切作小骰子塊,和酒煮半熟,入醬。 次下花椒、砂仁、蔥白、鹽、醋和勻。再下菉豆粉或麵,水 調下鍋內作膩,一滾盛起。以蛤蜊先用水煮去殼,排 在湯鼓子內,以燥子肉洗供。新韭、胡蔥、菜心、豬腰子、 筍、茭白同法。

《本草綱目》
[编辑]

海蛤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海蛤者,海中諸蛤爛殼之總稱,不專指一 蛤也。舊本云「一名魁蛤」,則又指是一物矣,係是誤書, 今削之。

《集解》
[编辑]

《別錄》曰:「海蛤,生東海。」

韓保昇曰:「今登、萊、滄州海沙湍處皆有,四五月淘沙 取之,南海亦有之。」

蘇恭曰:「海蛤細如巨勝子,光淨瑩滑者好。其粗如半 杏仁者,為㹠耳蛤,不堪入藥。」 李時珍曰:「按沈存中《筆談》云:『海蛤即海邊沙泥中得 之。大者如棋子,小者如油麻粒,黃白色,或黃赤相雜, 蓋非一類。乃諸蛤之殼為海水礱礪,日久光瑩,都無 舊質,蛤類至多,不能分別其為何蛤,故通謂之海蛤 也』。」餘見下條。

正誤[编辑]

《吳普》曰:「海蛤,頭有文,文如鋸齒。」

李時珍曰:此乃魁蛤,非海蛤也,蓋誤矣,今正之。 陶弘景曰:「海蛤至滑澤,云從鴈糞中得之,二、三十過 方為良。今人多取相類者磨蕩之。」

《日華》曰:「此是鴈食鮮蛤糞出者,有文彩為文蛤,無文 彩為海蛤。鄉人又以海邊爛蛤殼,風濤打磨瑩淨者, 偽作之。」

陳藏器曰:「二說皆非也。海蛤是海中爛殼,久在沙泥 風波淘洗,自然圓淨無文,有大有小,以小者為佳,非 一一從鴈腹中出也。文蛤是未爛時,殼猶有文者,二 物本同一類,正如爛蜆蚌殼,所主亦與生者不同也。 假如鴈食蛤殼,豈擇文與不文耶?」

寇宗奭曰:「海蛤、文蛤,陳說極是。今海中無鴈,豈有糞 耶?蛤有肉時,猶可食也。肉既無矣,安得更糞過二、三 十次耶?陶說謬矣。」

李時珍曰:海蛤是諸蛤爛殼,文蛤自是一種。陳氏言 「文蛤是未爛時殼」,則亦泛指諸蛤未爛者矣。其說未 穩。但海中蛤、蚌,名色雖殊,性味相類,功用亦同,無甚 分別也。

《修治》
[编辑]

雷斆曰:「凡使海蛤,勿用游波蟲骨,真相似,只是面上 無光。誤餌之,令人狂走,欲投水如鬼祟,惟醋解之立 愈。其海蛤,用漿水煮一伏時,每一兩入地骨皮、柏葉 各二兩,同煮一伏時,東流水淘三次,搗粉用韓保昇曰:「取得以半天河煮五十刻,以枸杞汁拌勻, 入䈽竹筒內蒸一伏時擣用。」

《氣味》
[编辑]

苦鹹平無毒。

《吳普》曰:「神農:『苦』」;岐伯:「甘」;扁鵲:「鹹。」

甄權曰:「有小毒。」

徐之才曰:「蜀桼為之使。畏狗膽、甘遂、芫花。」

《主治》
[编辑]

《本經》曰:「欬逆上氣,喘息煩滿,胸痛寒熱。」

《別錄》曰:「療陰痿。」

《唐注》曰:「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

甄權曰: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 《日華》曰:療嘔逆,胸脅脹急,腰痛,五痔,婦人崩中帶下。 蕭炳曰:止消渴,潤五臟,治服丹石人有瘡。

李時珍曰:「清熱利濕。化痰飲。消積聚。除血痢。婦人血 結胸。傷寒反汗搐搦。中風癱瘓。」

《附方》
[编辑]

水癊腫滿:藏器曰:「用海蛤、杏仁、漢防己、棗肉各二兩, 葶藶六兩,為末,研丸梧子大。一服十丸服,至利下水 為妙。」

水腫發熱,小便不通者,海蛤湯主之。海蛤、木通、豬苓、 澤瀉、滑石、黃葵子、桑白皮各一錢燈心三分水煎服, 日二。聖惠方

「石水肢瘦,其腹獨大者,海蛤丸主之。」海蛤、煆粉、防己 各七錢半,葶藶、赤茯苓、桑白皮各一兩,陳橘皮、郁李 仁各半兩,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米飲下五十丸,日 二次。聖濟總錄

氣腫濕腫:用海蛤、海帶、海藻、海螵蛸、海昆布、鳧茨、荔 枝殼等分,流水煎服,日二次。何氏

血痢內熱:海蛤末,蜜水調服二錢,日二。傳信

傷寒血結胸脹,痛不可近,仲景無方,宜海蛤散主之, 并刺期門穴。用海蛤、滑石、甘草各一兩,芒硝半兩,為 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服,更服桂枝紅花湯,發其汗 則愈。蓋膻中血聚,則小腸壅,小腸壅則血不行,服此 則小腸通,則血流行,而胸膈利矣。朱眈活人書 傷寒搐搦:寇宗奭曰:「傷寒出汗不徹,手腳搐者,用海 蛤、川烏頭各一兩,穿山甲二兩,為末,酒丸如彈子大, 捏扁,置所患足心下,別擘蔥白蓋藥,以帛纏定,於暖 室中熱水浸腳至膝上,水冷又添,候遍身汗出為度。 凡三日一作,以知為度。」

中瘋癱瘓:方同上,又具「鯪鯉甲」下。

衄血不止:蛤粉一兩羅七遍,槐花半兩,炒焦研勻,每 服一錢,新汲水調下。楊氏家藏方

文蛤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文蛤、花蛤,皆以形名也。」

《集解》
[编辑]

《別錄》曰:「文蛤生東海,表有文,取無時。」

陶弘景曰:「小大皆有紫斑。」

韓保昇曰:今出萊州海中,三月中旬采,背上有斑文。 蘇恭曰:「大者圓三寸,小者圓五六分。」

李時珍曰:按:沈存中《筆談》云:「文蛤即今吳人所食花 蛤也。其形一頭小,一頭大,殼有花斑的便是。」

《修治》
[编辑]

同海蛤。

《氣味》
[编辑]

鹹平無毒。

《主治》
[编辑]

《本經》曰:「惡瘡蝕五痔。」

《別錄》曰:「欬逆胸痹,腰痛脅急,鼠瘻,大孔出血,女人崩 中漏下。」

李時珍曰:「能止煩渴,利小便,化痰軟堅。治口鼻中蝕 疳。」

《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按:成無己云:「文蛤之鹹,走腎以勝水氣。」

《附方》
[编辑]

《傷寒》文蛤散張仲景云:「病在陽,當以汗解,反以冷水 噀之,或灌之,更益煩熱,欲水不渴者,此散主之。」文蛤 五兩為末,每服方寸匕,沸湯下,甚效。

疳蝕口鼻。數日欲盡。文蛤燒灰。以臘豬脂和塗之。千金 翼

蛤蜊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蛤類之利於人者,故名。

《集解》
[编辑]

汪機曰:「蛤蜊生東南海中,白殼、紫脣,大二三寸者,閩 浙人以其肉充海錯,亦作為醬醢。其殼火鍛作粉,名 曰蛤蜊粉也。」

肉氣味[编辑]

鹹冷無毒。

陳藏器曰:「此物性雖冷,乃與丹石人相反,食之令腹 結痛。」

===
《主治》
===掌禹錫曰:「潤五臟,止消渴,開胃。治老癖為寒熱,婦人

血塊,宜煮食之。」

陶弘景曰:「煮食醒酒。」

《發明》
[编辑]

李時珍曰:「按:高武《痘疹正宗》云:『俗云蛤蜊海錯,能發 疹,多致傷損脾胃,生痰作嘔作瀉,此皆嘻笑作罪也』。」 又言痘毒入目者,以蛤蜊汁點之,可代空青。夫空青 得銅之精氣而生,性寒可治赤目。若痘毒是臟腑毒 氣上衝,非空青可治。蛤蜊雖寒,而濕中有火,亦不可 不知矣。

《附方》
[编辑]

氣虛水腫昔滁州酒庫攢司陳通,患水腫垂死,諸醫 不治。一嫗令「以大蒜十箇搗如泥,入蛤粉丸梧子大, 每食前白湯下二十丸,服盡小便下數桶而愈。」普濟方 心氣疼痛:真蛤粉炒過白,佐以香附末等分,白湯淬 服。聖惠方

「白濁遺精。」《潔古》云:《盛》。虛故精洩也,真珠粉丸主 之。用蛤粉鍛一斤,黃柏新瓦炒過一斤,為細末,白水 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用溫酒下,日二次。蛤 粉味鹹而且能補腎陰,黃柏苦而降心火也。

雀目夜盲:真蛤粉炒黃為末,以油蠟化和丸皂子大, 內於豬腰子中,麻紮定,蒸食之,一日一服。儒門事親

蛤蜊粉釋名[编辑]

李時珍曰:海蛤粉者,海中諸蛤之粉,以別江湖之蛤 粉、蚌粉也。今人指稱,但曰海粉、蛤粉,寇氏所謂「眾蛤 之灰」是矣。近世獨取蛤蜊粉入藥,然貨者亦多眾蛤 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蠣,性味鹹寒,不甚相遠,功能軟 散,小異大同,非若江湖蚌、蛤,無鹹水浸漬,但能清熱 利濕而已。今藥肆有一種狀如線粉者,謂之海粉,得 水則易爛,蓋後人因名售物也。然出海中沙石間,故 功亦能化痰、耎堅。

《修治》
[编辑]

朱震亨曰:「蛤粉用蛤蜊燒煆成粉。不入煎劑。」

李時珍曰:按:吳球云:「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殼,炭火 鍛成,以熟栝樓連子同搗,和成團,風乾用,最妙。」

正誤[编辑]

汪機曰:「丹溪有言,蛤粉即是海石,寇氏以海石註蛤 粉,則二物可通用矣。海石即海蛤,蛤粉即蛤蜊殼燒 成也。」

李時珍曰:海石乃海中浮石也。詳見石部。汪氏誣引 朱、寇之說為證,陳嘉謨《本草》又引為據。今考二公本 書,並無前說,今正其誤。

《氣味》
[编辑]

鹹寒無毒。

《主治》
[编辑]

朱震亨曰:「熱痰、濕痰、老痰、頑痰、疝氣、白濁、帶下,同香 附末薑汁調服,主心痛。」

李時珍曰:「清熱利濕,化痰飲,定喘嗽,止嘔逆,消浮腫, 利小便,止遺精白濁,心脾疼痛,化積塊,解結氣,消癭 核,散腫毒,治婦人血病。油調塗湯火傷。」

《發明》
[编辑]

朱震亨曰:「蛤粉能降能消,能耎能燥。」

李時珍曰:「寒制火而鹹潤下,故能降焉;寒散熱而鹹 走血,故能消焉。堅者耎之以鹹,取其屬水而性潤也。 濕者燥之以滲,取其經火化而利小便也。」王好古曰: 「蛤粉乃腎經血分之藥,故主濕嗽腎滑之疾。」

《證治準繩》
[编辑]

文蛤[编辑]

傷寒病在陽,當以汗解,反以冷水噀之,或灌之,其熱 鬱遏不得出,而反增者,以文蛤散主之。蛤,水族也,其 性寒,故用以利水而勝熱,以為草木之液,莫之能尚 云爾。

《直省志書》
[编辑]

福州府[编辑]

赤蛤殼有花文,赤色。

白蛤《海錯疏》云:「一名空豸。」

蛤青:似蚌而殼薄,青色。

蛤部藝文一[编辑]

《謝賚車螯蛤蜊啟》
元·帝
[编辑]

車螯味高食部,名陳物志。蛤蜊聲重前論,見珍若士。 並東海波臣,西王母藥。雀文始化,羽燕猶在。體潤珠 胎,形隨月減。

《謝東宮賚蛤蜊啟》
陳徐陵
[编辑]

船俗嚴戈,漁人資設。於彼海童,冒茲水豹。望樓闕之 氣,得波潮之下。

===
《水族加恩簿》
宋·毛勝
===

仲扃蛤。也。

令合州刺史仲扃,重負雙宅,閉藏不發,既命之為含 津令,陞之為《慤誠君》矣。粉身功大,償之實難,宜授紫 將軍甘鬆左右丞監試:《甘圓》「內史。」

頌》
明·張如蘭
[编辑]

《海味索隱》曰:身柔如膏,無骨,鱗細,口闊,齒多。一作《諺》曰:「人孱弱者曰」:「水族風味,真上品也。頌若華衮,妙極形容,

豐若無肌,柔若無骨,截之肪耶,盡之脂耶?乳沉雪山 缽底,酥凝玉門關外,露滴僊盤掌中」,其即若箇之化 身也耶?

《蛤有多種》
前人
[编辑]

蛤與蚌,同類而異形也。長者為蚌,圓者為蛤。海蛤,百 歲燕所化也。蛤蠣,千歲鳥所化也。蛤蜊,殼薄而小,候 風雨,以殼為翅而飛也。齊蛤,兩頭皆尖也。文蛤,小而 色紫也。車螯,大而殼厚也。姑勞,似車螯而薄也。蜺,亦 蛤也。石𧉧,蛤也,待春而叢生也。石華,蛤也,附石而零 生也。諸蛤皆產於海中,而此間又有呼為「黃蛤」者,甚 佳。

《黃蛤贊》
前人
[编辑]

類若焦冥,出於沙汀。聚如繁星,輕如蜂翖,味如寧馨。 其於大者,何不視之如丁丁?而其於小者,何不任之 為形形

蛤部藝文二[编辑]

《蛤像聯句》
唐·段成式
[编辑]

相好全如梵,端倪祗為隋。寧同蚌頑惡,但與鷸相持。

《前題》
張希復
[编辑]

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縱有天中匠,神工詎可成。

《蛤蜊》
宋·孔武仲
[编辑]

去年曾賦《蛤蜊》篇,旅館霜高月正圓。舊舍朋從今好 在,新時節物故依然。棲身未厭泥沙穩,爽口還充鼎 俎鮮。適意四方無不可,若思鱸鱠未應賢。

《朱君以建昌霜橘見寄報以蛤蜊》
[编辑]

孔平仲

《贈我以海昏清霜之橘報君以淮南紫脣之蛤》「橘膚 軟美中更甜,蛤體堅頑口長合。開花結子幸采摘,沒 水藏泥豈蘄得。二物同時有不同,賦形與性由天公。 請君下著聊一飽,莫索珠璣向此中。」

《梅花蕩棹歌》
明·朱國祚
[编辑]

梅家蕩口蜆子黃,瓜皮罾船七尺長。剪取東園白頭 韭,蛤蜊風味勝橫塘。

《辨蛤和涇川公》
顧璘
[编辑]

漁海窮潏泬,獵山歷㟏岈。生人胡多勞,養此六六牙。 聖哲著《禮經》,細不遺螘蛙。食黿一染指,因以傾厥家。 末俗貴珍異,載籍紛諠譁。美哉爾石蛤,奚免網與叉。 修脛雪長荇,腴中剖團瓜。烹以實下豆,亦慰賓筵嘉。 南荒盛蟲族,大者蛇與蟆。瑣細及百種,射影兼含沙。 食者苦嘔泄,傷者困瘡瘕。例舉混美惡,頗笑昌黎差。 幸蒙匕箸賞,重以褒辭加。河豚自此賤,況復論魚蝦。

蛤部紀事[编辑]

《韓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惡臭,而 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 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

《汲冢周書王會解》:「東越海蛤。」東越則海際蛤、文蛤。 《趙飛燕外傳》:真臘國獻萬年蛤、不夜珠,光彩皆如月 照人亡,妍醜皆美艷。帝以蛤賜后,以珠賜婕妤。后以 蛤裝玉,貯金霞帳,帳中常若滿月。

《永嘉郡記》:「樂成縣木履山,東帶採海門,凡採海者皆 由其門,故以為名。多香螺、文蛤之屬。」

《南史王融傳》:融初為司徒法曹,詣王僧祐,因遇沈昭 略,未相識。昭略屢顧盼,謂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 平,謂曰:『僕出於扶桑,入於暘谷,昭耀天下,誰云不知, 而卿此問』?昭略云:不知許事,且食蛤蜊。融曰:物以群 分,方以類聚,君長東隅,居然應嗜此族。」

《北史齊文宣帝本紀》:天保八年「春三月,大熱,人或暍 死。夏四月庚午,詔禁取蝦蟹蜆蛤之類,唯許私家捕 魚。」

《北齊書。徐之才傳》,有人患腳跟腫痛,諸醫莫能識。之 才曰:「蛤精疾也。」由乘船入海,垂腳水中。疾者曰:「實曾 如此。」之才為剖,得蛤子二,大如榆莢。

《三國典略》:「周天和元年夏,齊冀州人於蚌蛤中得瑤 環一隻。」

《酉陽雜俎》:隋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數逾數千萬矣。 忽有一蛤,椎擊如舊,帝異之,寘諸几上。一夜有光,及 明,肉自脫,中有一佛二菩薩像。帝悲悔,誓不食蛤。 《舊唐書。禮儀志》:李敬貞論封禪須明水實樽。《淮南子云:「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高誘注云:「方諸,陰燧大蛤 也。熟摩拭令熱,以向月,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數石。」 王充《論衡》云:「陽燧取火於日,方諸取水於月,相去甚 遠,而火至水來者,氣感之驗也。」《漢書儀》云:「八月飲酎, 車駕夕牲,以鑑諸取水於月,以陽燧取火於日。」《周禮· 考工記》云:「金有六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鄭元注 云:「鑑燧取水火於日月之器也。」準鄭此注,則水火之 器,皆以金錫為之。今司宰有陽燧,形如圓鏡,以取明 火;陰鑑形如方鏡,以取明水。但比年祠祭,皆用陽燧 取火,應時得以陰鑑取水,未有得者。嘗用井水替明 水之處,奉敕令禮司研究,敬貞因說先儒是非,言及 明水,乃云:「《周禮》金錫相半,自是造之法。鄭元錯解,以 為陰鑑之制,依古取明水法,合用方。諸引《淮南子》等 書,用大蛤也。」又稱敬貞曾八九月中取蛤一尺二寸 者,依法試之,自人定至夜半,得水四五斗者。敬貞所 陳,檢有故實。又稱「先經試驗,確執,望請差敬貞自取 蚌蛤,便赴太山,與所司對試。」

《雲仙雜記》:「吐突承璀嗜蛤蜊,炙以鐵絲床,數澆鹿角 漿,然後食。」

《杜陽雜編》:文宗好食蛤蜊,一日左右方盈盤而進,中 有擘之不裂者。上疑其異,乃焚香祝之,俄頃自開,中 有二人形,眉目端秀,體質悉備,螺髻瓔珞,足履菡萏, 謂之「菩薩。」上遂置之於金粟檀香盒,以玉屑覆之,賜 興善寺,令致敬禮。至會昌中,毀佛舍,遂不知所在。 《唐書·地理志》:河南道登州東牟郡,土貢文蛤。

萊州東萊郡,土貢文蛤。

密州高密郡。土貢:海蛤。

江南道福州長樂郡,土貢:海蛤。

《漢陽府志》:「開寶六年,漢陽軍獻蛤,有文隱起成龍,長 五寸許,金色,鱗甲皎然。」

《續聞見近錄》:「京師舊未嘗食蜆蛤,自錢司空始訪諸 蔡河,不過升勺,以為珍饌。自後士人稍稍食之,蜆蛤 亦隨而增盛。其諸海物,國初以來亦未嘗多有,錢司 空以蛤蜊為醬,於是海錯悉鹽以走四方。」

《樂善錄》:「曾公亮以貝蛤之類,人所不放而實活物命 之多,故常放之。一日忽夢被甲者數百哀告翌日,則 有以兩篹蛤蜊為獻者,公立放之。」

《後山談叢》:仁宗每私宴,十閤分獻熟食。是歲秋初,蛤 蜊初至都,或以為獻。仁宗問曰:「安得已有此耶?其價 幾何?」曰:「每枚千錢,一獻凡二十八枚。」上不樂曰:「我常 戒爾輩勿為侈靡,今一下箸,費二十八千,吾不堪也。」 遂不食。

《夢溪筆談》: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問何物,皆 用油煎。慶曆中,群學士會於玉堂,使人置得生蛤蜊 一簣,令饔人烹之,久且不至。客訝之,使人檢視,則曰: 「煎之已焦黑,而尚未爛。」坐客莫不大笑。

《聞見後錄》:劉貢父呼蔡確為「倒懸蛤蜊」,蓋蛤蜊一名 「殼菜」也,確深銜之。

善誘文。楊傑提刑遊明州育王山,因晝臥,夢有婦女 十數人執紙若有所訴,密遣人往視行廚,果得蛤蜊 十數枚,訴者乃蛤蜊求生也。有生愛戀,其情如此。 《夢溪筆談》:「郢州漁人擲網于漢水,至一潭底,舉之覺, 重得一石,長尺餘,圓直如斷椽。細視之,乃群小蛤,鱗 次相比,綢繆鞏固。以物試抉其一端,得一書卷,乃唐 天」寶年所造《金剛經》,題誌甚詳,字法奇古,其末云:「醫 博士攝比陽縣令朱均施。」比陽乃唐州屬邑,不知何 年墜水中,首尾無沾漬,為土豪李孝源所得。孝源素 奉佛,寶藏其書,蛤筒復養之水中,客至欲見,則出以 視之,孝源因感經像之勝異,施家財萬餘緡,寫佛經 一藏于郢州興陽寺,特為嚴麗。

《江西通志》:「蛤湖在南城縣西三十里,有石磜百丈,飛 瀑淙下入湖,多產蟹蛤。」《治平寺碑記》云:「蛤湖石鑑」是 也。

《浙江通志》:「象山縣珠巖山,絕頂有金蛤潭,歲旱禱之, 水從石竅中出,有蛤金色,出游水中,雨隨至。」

蛤部雜錄[编辑]

《淮南子天文訓》:「方諸見月,則津而為水。」《方》諸陰燧, 大蛤也。熟磨令熱,月盛時以向月下,則水生。

《說林訓》:「蠬象之病,人之寶也。」蠬,大蛤,中有珠,故人 以為寶。

《博物志》:「東海有蛤,鳥常啖之。其肉消盡,殼起浮出,更 薄在沙中。岸邊潮水往來,碏薄白如雪,入藥最勝。採 取自死者。」

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抱朴子·論僊篇》,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水蠣為蛤,荇 菜為蛆」,皆不然乎?

《古今注》:「鳧雁皆在河邊沙上,食沙石,悉皆消爛,唯食 蛤不消,隨其糞出,用以為藥,倍勝常者。」

《南越志》:「凡蛤之屬,開口聞雷鳴,不復閉。」

《酉陽雜俎》:「蛤蜊候風雨,能以殼為翅飛。」

《譚子化書》:「蛇化為龜,雀化為蛤。」彼忽然忘曲屈之狀 而得蹣跚之質,此倏然失飛鳴之態而得介甲之體。 斲削不能加其功,繩尺不能規其象,何化之速也? 《物類相感志》:「醃蛤蜊以爐灰入鹽醃之,味好,且不開 口,要即熟,則在日中曬。」

《東坡志林》:「予不喜殺生,有見餉蟹蛤者,皆放之江中。 雖知蛤在江中無活理,然猶庶幾,萬一便使不活,亦 愈於煎烹也。非有所求覬,但以親經患難,不異雞鴨 之在庖廚,不復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類受無量怖 苦爾。」

《後山談叢》:「蛤蜊無血。」

《西溪叢語》:海上人云:「蛤蜊、文蛤,皆一潮生一暈。」 《閩部疏》:陶方伯嘗言:「閩中海錯定虛得名耳。」余怪問 何以,曰:「蚶不四明,蛤不揚州。」余大以為然,蛤乃車螯, 非蛤蜊也。

蛤部外編[编辑]

《善見律論》:「昔佛在世時,到瞻婆羅國迦羅池邊,為眾 說法。時彼池中有一蛤,聞佛池邊說法之聲,即從池 出,入草根下,聽佛說法。時有一人,持杖放牛,見佛在 坐為眾說法,即往佛所。欲聞法故,以杖刺地,誤著蛤 頭,即便命終,生忉利天。」

《淮南子道應訓》:「盧敖游乎北海,經乎大陰,入乎元闕, 至于蒙穀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元鬚,淚注而鳶肩, 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 其背,遯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倚龜殼而食蛤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