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085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百五十一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八百五十一卷目錄

 南昌府部彙考五

  南昌府祠廟考寺觀附

職方典第八百五十一卷

南昌府部彙考五

[编辑]

南昌府祠廟考寺觀附通志府縣志合載

[编辑]

本府。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社稷壇 :在城北德勝門外。

「風雲雷雨山川壇 」 在城南進賢門外。

郡厲壇 在德勝門外

蕭仙壇 在十七都潭源。

葛仙壇 在新建桃花鄉,葛洪朝禮之壇也。側有葛洪煉丹井。山北有龜石,昂首北向,卷尾舒足,上可燕坐數十人。

鐵祖仙壇 在金嶺。丁棲霞修真於此。

登仙壇 在三十六都

象湖壇 在盡忠鄉七都,明弘治進士金祿建。仙姑壇 一在伍諫鄉三十七都,傳有仙姑白日飛昇於此,至今石上足跡存焉。一在三十八都。

「玉真壇 」 ,在新建烏晶原,隱士劉玉棲真之所。「羅仙姑壇 」 ,在遊仙鄉。每村民祈雨,壇前則有蛇物躍出,乘籃輿舁之而還,雨澤立注。既雨致敬,送之故處,不知所在。

大節祠 在高橋南直街內,祀明建文壬午死事諸臣分宜黃子澄等十五人。萬曆四年詔建「旌忠祠 」 在進賢門內,明嘉靖初建。

懷忠祠 在惠民門內,即孫忠烈、許忠節二人赴義之所,祀之,以黃參議宏、馬主事思聰配。王文成公祠 在大忠祠右,即射圃亭址。梅仙祠 ,在府學內,祀漢南昌尉梅福,今廢。「三義祠 」 在鐘鼓樓後,舊藥王廟殘毀,改建,新塑劉、關、張井、藥王聖像,有碑記。

澹臺祠 祀魯武城澹臺子羽,額曰「友教堂。」 其堂即傍澹臺墓,在總持寺之左。

表忠祠 在南昌泰浦鄉,祀樊昌諤也。宋高宗南渡,御前軍帥王虎為亂,樊昌時昌盛,昌諤舉義拒戰死。

五賢祠 在迎恩坊。祀漢梅福、徐稚、陳蕃,晉范甯,唐韋丹。今廢。

「司徒祠 」 在進賢門外徐孺子墓左,祀漢司徒前豫章太守陳蕃。

督學名臣祠 在校士公署後堂。萬曆三十四年,署提學參政姜士昌舉祀,今久廢。

崆峒祠 在銅錢局,祀提學副使李夢陽,今廢。豫章三賢祠 在射圃亭,即總鋪地址。祀南昌熊浹、進賢舒芬、新建魏良弼,萬曆三十四年創建。

武陽郡公祠 。在章江門外,祀唐觀察使韋丹。大中三年,詔尚書司勳員外郎杜牧撰碑記。丹《功德碑》在章江僧寺,覆以石亭。丹子宙復為觀察使,奏置田以供香火。

武陽郡公新祠 :在三橋東巷內。明正統元年,按察使石璞奏許旌陽韋觀察俱有功德於江西,請列祀典,從之。知府盧廷選請以武陽公之子觀察使宙配享,顏其堂曰「奕世累仁」 ,今燬。濂溪先生祠 宋建在隆興府學,今改貢院。三先生祠 :祀張南軒栻、呂東萊祖謙,陸象山九淵,宋建,今廢。

豫章二十四先生祠 在正學書院東。

豫章先賢祠 在鐘鼓樓左,故崇儒書院。明萬曆間,學使沈九疇改為祠,今廢。

大忠祠 「在四道後街。」 祀宋忠臣岳飛、文天祥、謝枋得。

徐孺子祠亭 在高橋南。唐乾符中廢,南唐重建。明洪武甲寅,以祠當孔道廢,遷於環波亭。徐孺子舊祠 在東湖南小洲,上洲有孺子宅故址,又名「孺子臺」 ,後為「碧波亭。」 熙寧中,知洪州曾鞏即其地創祠。南渡後祠廢。乾道中,沈帥樞重建。元至正末年燬。

徐孺子新祠 一名「高士亭」 ,在東湖之東南小洲上,南昌縣學前之左。

蘇公祠 在東湖,祀雲卿,久廢。康熙二十二年,督學高公璜建,復。

同仁祠 在洪恩橋。祀都御史孫燧、副使胡世。

寧許逵都御史王守仁、知府伍文定御史唐龍懷仁祠 在章江門外石亭寺左,祀巡撫江西都御史周如斗,今燬。

仁政祠 在府學右,即青雲樓址。祀巡撫江西都御史劉光濟。

陸公祠 在德勝門外水晶坊,祀巡撫江西都御史陸萬垓,萬曆間建。

褒德祠 在南浦驛南香巷,祀巡撫江西都御史夏良心。萬曆二十九年建,奏請賜額。

「三徐祠 。」 在新建洪崖鄉,祀南唐衛尉徐延休及其子散騎常侍鉉、內史舍人鍇。

三李祠 在府治南睡僊觀側。祀宋殿中丞李寅、侍郎李虛己、洗馬李虛舟。三李初居於此,後人建祠祀之,今廢。

江丞相祠 在新建縣學東廡,祀宋丞相前知隆興府江萬里,今廢。

謝忠愛祠 在新建十二都。祀延平府推官,邑人謝得仁。

鄧文潔公祠 在東湖之南,祠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鄧以讚,祭田二十畝,大學士張位《記》。方江祠 在西山,祀晉仙人黃仁覽,為其二弟好獵,覽折草化鹿,止其妄心。後黃四郎亦入山成仙。

城隍廟 在府治東南。舊廟在郡子城東,明洪武三年,知府趙文奎移建於此。

馬王廟 在順化門內

石頭廟 :在石頭鎮。亦祀何無忌。

旗纛廟 「在都司內」 ,今廢。

太子廟 在石頭口。神蹟無考。

諶侯廟 在城南,祀漢奉車都尉、荊州長史南昌諶重。

關王廟 有二,一在府學前大成坊左,順治中,僧海寧募參將陳陞、遊擊岑應元建。一在攬秀樓東,撫院蔡士英建,屬南昌。

甘棠廟 在東湖之南,祀周召公,莫詳所自。《江東》廟 在元妙觀。神石固,秦世贛人,漢灌嬰擊南粵,睹靈應,故祠之。贛州亦有廟。

白馬廟 祀旌陽部將際真護法白馬忠懿王,有二。一在府學左,一在高士橋。初燬新建,陳弘緒募疏重建。

長沙王八角廟 在十七都,地名「滁槎」 ,祀番君吳芮將梅鋗。鋗率百越從沛公入關,有功,項羽封鋗十萬戶,為列侯。至今祀之。

章江廟 在城西,祀郡人。漢章交以其獻地築城。宋大觀二年,賜額「霈澤廟。」

司空廟 在進賢門外,祀陳都督贈司空黃法𣰰。法𣰰保全江西,事起新淦,而後來伐齊之功最大。又進賢歸仁鄉,亦有廟。

雎陽廟 在順濟廟之南、望湖亭之西,建於唐。明太祖將與陳友諒戰於鄱湖,前一日,同劉基登亭,口占《祝雎陽》曰:「神威赫赫震千峰,我亦英雄未建功。願借陰兵三十萬,來朝助我一帆風。」 次日大風助戰,遂勝。太祖御極,敕封忠烈靈祠,今呼為令公廟。

火神廟 在文昌宮前,萬曆中建。

武烈廟 :在高士坊。祀陳杲仁。

張王廟 在普賢寺內。祀唐張巡,莫詳所自。魏相公廟 在謝家埠市。《續職方乘》云:宋慶曆中建。廟側有古塚,土人相傳為魏鄭公墓,以是立廟祀焉。又傳紹興間,有獲斷碑於墓旁,刻曰:「鄭公五世孫謨。」 後人復建謨廟。

明山廟 在南昌鍾陵鄉十一都。神白姓,南昌人,兄弟三宗:顏、宗說、宗向,以孝弟著於鄉,歿為神。唐光化中即故玉宸觀址建廟。宋初賜額「顯靈」 ,并祀土人李忠、萬叔敬於廡。忠以討峒寇功擢都統,與叔敬俱著靈應。

萬都官廟 在南昌安仁鄉。

英澤廟 ,在南昌安仁鄉。隋漁者曾昭值大雷雨,於澤中得木槎,如聞語云:「吾乃杯山之神,姓章氏。明日自徙於岸。」 眾異而祀之。宋賜額。王中尉廟 ,在新建昌邑山,祀漢中尉王吉。吉嘗諫昌邑王,不聽。王後廢為海昏侯,祀吉於此。賈萌廟 ,在城北,祀漢豫章太守賈萌,今廢。吳王廟 ,在新建昌邑鄉,祀孫策。建安四年下豫章,斂兵不殺,郡人立廟祀之。一在吳王嶺。《感古廟 》在新建忠孝鄉,祀吳太史慈。

何無忌廟 在新建生米鎮,祀晉江州刺史何無忌。一在石頭鎮,名「石頭廟。」

忠臣廟 在五桂坊西。明洪武初敕建。

劉城廟 在南昌二十三都。「漢揚州刺史劉繇為孫策所攻,築城於此,後人立廟祀之。」

長墓廟 在城東二十里。崇祀漢劉岱。

協佑廟 在城南鐵柱宮右。相傳,神在晉嘗助許旌陽斬蛟,民間立廟祀之。

文孝廟 :在德勝門外,世傳祀梁昭明太子統。按統長子豫章王歡嘗為江州刺史。廟或歡建,但額稱「文孝」 ,無考。

三聖廟 在石亭寺之左。

孚應廟 在修仁坊,祀唐隱士。崔子玉自分寧遊至此,值城中患疫,隱士以丹擲井,折柳示人,汲飲,病者即愈。井在今清平坊之上街。

熊公廟 在楂林。祀南唐隱士熊基,屢徵不起。節度使宋齊丘薦授銀青光祿大夫致仕。里人慕其德,祀之。

王將軍廟 在樵舍。神林姓,錢塘人,五代時顯靈於此。

風雨池廟 在吳源山下。唐開元中,張九齡為洪州都督,禱雨於此,有應,作詩以紀之。貞元中,觀察使李兼禱雨復應。兵部侍郎權德輿為之記。宋淳熙壬寅夏,大旱,帥漕遣禱,有物如蝘蜓,登於几,徘徊不去。未幾,大雨如注,奏立廟。順濟廟 在新建吳城山下,有龍穴,闊一丈,深不可測。宋大中祥符六年,於穴西立廟,封順濟侯,御製《戒蛟文》刻於石。熙寧中,加封順濟王。太陽廟 在新建洪厓鄉。順治辛卯南寶符族共建。事載「碑刻。」

楓蕭廟 在新建太平鄉西嶺,下有楓蕭殿,祀十四位仙王,不詳何神。

罕王廟 在新建遊仙鄉。晉司馬儀敗吳將黃皓、徐淵於此,後中飛矢而歿,葬於源潭。儀長子孚應,二子慶善,三子昭利。令其裨將王威、何塘、陳宣、蔡越等伏兵山下,值淵出山取運,猝乘不意破之,淵、皓俱投崖死。晉人以山寨悉平,名其地曰「太平鄉」 ,與遊仙鄉接壤,立廟以祀其父子,并其將佐稱「罕王。」 不知何解。

「司馬廟 」 在進賢門外,濱江。祀晉江州刺史溫嶠卒,葬於豫章祠,即置其墓側。

豐城縣

社稷壇 在東門外。明洪武年間,齊尹景明創。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楊柳湖北。齊尹景明創。厲壇 在城北。齊尹景明創。

里社壇 凡三百二十四所。

鄉厲壇 凡三百六十所,為鄉人祀,無主鬼神。宗賢祠 在縣城櫧山之龍澤。宋尚書雷宜中建。

韓公祠 在縣城西門外,祀本府知府、前豐城知縣韓弼,以築縣城之績。今移在中隅。

劉公祠 在城西北,祀知縣劉燧。

靈槎祠 。在廣豐鄉,地名舊縣。晉時得大木於白石墓,民伐以獻,次獨櫧津,一夕木逆流至江,人異而祠之,號「泛槎神。」 太守范甯奏聞,封神為尚書僕射。宋紹興中賜額。

三賢祠 在縣城曲江上。祀宋朱熹及邑人李義山、高安姚勉。

文丞相祠 在縣城北,祀宋文丞相天祥,嘗起兵經此。

報功祠 在縣儀門外。祀晉縣令雷煥、唐縣令柳渾,明知縣韓弼、曹大川、徐子器。

文公祠 在城北,祀信國公天祥。公子孫徙富州,立祠焉。

三賢祠 在磯山巔。立朱晦翁、李義山、姚雪坡主而秩祀。舊為水神祠,有天風海濤閣、「曲江佳處亭」 ,三賢憩焉。崆峒李文宗改祠名。

華公祠 在平豐壋。城隍廟 在縣西百步,設重門,環以垣,中為堂室,而亭序備焉。建始於知縣林弼。

劍池廟 在登仙鄉。祀晉司空張華、豐城令雷煥。宋紹興中,賜額「龍津廟。」

厚郭廟 在正信鄉。祀唐義士傅祁,死於黃巢之兵。南昌各縣鄉多祀之,不悉載。

李司空廟 ,祀唐淮南楊渥部將李承鼐。承鼐即招討使隴西李神福之子也。天祐三年,渥遣承鼐從秦裴攻鍾匡。時欲取洪州,承鼐屢戰有功。後敗死,年二十三。葬楊子洲,有英靈,土人即墓側立廟。

大橋廟 在曲江磯灣。明嘉靖中,因禱雨有應,建廟祀。

斗門廟 在石閘,為水口鎮。

靈惠廟 在神源,祀唐廬陵人黃元二子。燻、煜祀無考。

天符廟 :在小東門外,涂具質建。

沙岡廟 在登仙門外

龍王廟 在西門外

二王廟 在城西

東嶽廟 ,距紅橋二百步。

超山廟 :距縣城八十里。世傳晉范登雲「尸解」 於此,因祀焉。

南神廟 在清潭山之巔,距邑六十里。

羅湖廟 在羅湖水口

高埂廟 在小港口

壺山廟 :在蓮花橋,距邑二十五里。所求即應。孫世祐有篆文及《靈祠記》。

進賢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城內。明洪武初建。萬曆間改立西門外,後改立城隍廟。右即舊布政司遺址。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東南,來撫門外二里。明洪武初,尹梁璧立。

邑厲壇 在縣治西,迎恩門外。

里社壇 各鄉都里凡一百六十有五。

密都統祠 在本縣欽風鄉。祀宋江西都統密佑。其地即死難之所,亦稱「忠烈祠。」

節士祠 在縣城北山龍岐。元末,龍興路判官辛敬奏建,祀義士樊明仲等。

舒文節公祠 在本縣城內仁行坊。

城隍廟 明洪武初,知縣梁璧建於縣治南。萬曆間,知縣黃汝亨建「儼若軒」 於廟右。

樊修職廟 在境縣北山,祀樊昌時、昌盛、昌諤。忠壯廟 在縣治之北,祀吳伍貟。康王廟 在壇石山。相傳敕封善利孚應康王之廟,主鎮鍾陵。

關王廟 :邑治水西門外。

三聖廟 在壇石山內

江東廟 在藏山

忠靖廟 在南城峰

黃司空廟 在縣治西歸仁鄉馬步塘之上。祀陳都督贈司空巴山。黃法𣰰漢王廟 在十五都羅石鄉。水旱祈禱輒應。《奉新縣》。

社稷壇 :在縣治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縣治南登市仙坊之西。明洪武三年,縣令余思濟築於縣治之南。十七年,縣令屠仕弘改築今地。

里社壇 共一百四十五所。

邑厲壇 在縣東北百步。

鄉厲壇 共一百八十五所。

劉樞密祠 。在奉新寶雲寺,祀宋知隆興府劉珙。以奏蠲同安、進成、新成三鄉浮產稅,故祀之。「張尚書祠 」 ,祀宋江西帥廣漢張均。

胡氏祠 在縣學講堂之西。祀宋光祿丞胡仲容、都官胡克順、尚書胡直孺。

沈、高二令尹祠 在城北獅山之下。祀宋知縣沈雲舉、高南壽。

忠節祠 在縣東,祀江西按察副使吳一貫、周憲,以舍人周幹、義士何沖霄配。

趙把總祠 在縣北隅。把總,逸其名。元至正十三年,賊攻縣,戰歿。祀於華豐樓。今廢。

馮令尹祠 在縣治南門外,祀知縣馮烶。李令尹祠 在縣治東二百步,祀知縣李允佐。李司李祠 在縣治東南一百步,祀司李李嗣京。

二胡生祠 在從善鄉

城隍廟 在縣治北城之外。宋天聖四年,縣令張惟周、主簿晏謁以舊祠頹圮,始加營繕。治平三年,縣令丁靖復廣祠宇、廳堂、門廡。洪武三年,縣令余思濟重建。萬曆二十一年,縣令馮烶復鼎建正殿、寢殿十三殿。正殿之左為觀音堂,右為官房,并十二鄉社令神祠。儀門之左為土地祠,右為丁公祠。

東嶽廟 在縣治東門外。

關王廟 在縣治東三百步許。舊係縣尉廳。明洪武二十年,始建今廟。

葆光廟 在縣治西二百步。晉劉真君之承事也。相傳真君仙去,兄弟四人為神,血食於此。漢吳二帝廟 在縣治東南三百餘步。祀漢昭烈帝備、吳大帝權。時權據吳,併有豫章,備以荊州牧過新吳之境,有德於民,故祀之。

順應廟 在縣城南鄉地,一名感古廟。祀吳都尉太史慈。廟在墓所,宋隆興元年,賜額「順應。」 五神廟 在奉新縣卯山。相傳五人與太史慈駐兵於此,因祀之。

余侯廟 在城西南車坪。祀邑人余孝頃。梁末起兵,保障鄉里,里人即其舊居祀之。

考證

凃七公廟 在縣下坊大街南。七公卜徙縣治,故祀之。廟前有七公井。

駕山廟 在奉新法城鄉,祀唐隱士鄒垣。三將軍廟 在縣東北二百步通濟橋西。天地二仙廟 在縣治北錦繡街。黃四郎、五郎兄弟號「天地二仙」 ,嘗著靈於此,禱祈輒應。卯廟五神 ,在北鄉六郡二卯山。五神者,韓當、馬忠、黃蓋、王平、凌統,與太史慈同駐兵於此。宋嘉定間,里人立廟祀之。

青岡廟 ,在建康鄉五都青岡山,祀太史慈。膠東太子廟 ,在建康鄉。青湖太子,即劉榮也。文士禱之,嘗著《靈異》。每逢子午卯、酉年八月朔,里人賽社三日。

真武廟 在建康鄉獨高峰。其峰屹起田疇中,四望曠衍。洪武十九年,因旱禱輒應,立祠於上應。城隍廟 在奉新鄉大源里潘家山巔,即史君知頊也。知頊有功於民,里人祀之。

清源真君廟 在法城鄉駕山。宋咸淳九年,里人鄒堮建。

南嶺廟 在進城鄉。南嶺舊有廟在山巔,凡水旱疾疫,有禱輒應,里人祀之。

賞兵衙廟 在縣南鄉東塹。相傳漢末劉繇保障鄉里,有德於民,立廟祀之。

靖安縣

社稷壇 在縣治北。明洪武八年創。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南半里。

里社壇 二十一所,久廢。

邑厲壇 在縣治北半里錦橋之左。

鄉厲壇 二十九所

懷功祠 在本縣城隍廟右。祀江西按察副使吳一貫、本府知府李承勳,以平瑪瑙寨故也。城隍廟 在縣治東四百步。元季兵燬,明洪武三年庚戌,知縣衡守敬重建。

五顯廟 在縣西一百步。明洪武年間建立。每遇上元佳節,士民聚此打商燈,自古至今,遂成其俗。

昭靈廟 :在縣治之西。祀楚三閭大夫屈原。每歲端午,邑人競渡以弔之。

孚澤廟 在縣治北一里許。相傳祀漢之鄧禹及耿弇,事無考。

元壇廟 在縣治之南半里許。明洪武二十九年,知縣高彥才建。

四聖廟 :在縣治西二百餘步,因名其街曰「四聖巷。」

順應廟 在縣城東三里。祀吳都尉太史慈,以嘗駐兵於此。

大仙廟 在本縣盆田都。祈雨有應,敷澤於民。《武寧縣》。

社稷壇 在縣西北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縣治河之南。

邑厲壇 在縣治北門外。

鄉厲壇 四十九所

城隍祠 舊在縣治東三十丈。宋乾道二年,知縣吳彥夔建,即宋舊學也。西有古柏樹,東抵居民汪氏居宅。至明崇禎九年,署縣姚存仁遷學於縣治東,以隍祠遷於縣治西舊學之地。「五顯祠 」 在縣治東。

昭應祠 在縣治南。世傳祀楚大夫屈原,宋、元以來有之。明重建。

東嶽祠 舊在縣西門外,明正統間,知縣馬植建。萬曆間,知縣朱士佳遷縣治東門外。

土地祠 在北巷中,直通斗街上。

王夫人祠 係元進士盛添祥妻,明洪武邑令盛文郁之母也。夫人卒於寧,遂多靈異。正德間,值華林之亂,上下皆徙去。後集兵勦撲,夫人臨陣現身擁護奏凱,上下安堵,因立祠祀於縣衙內之左。

柳貞公祠 在南鄉,祀唐柳渾,即渾隱居讀書之所,宋丞相章鑑有記。祠旁有貞公井。

段中丞廟 在縣二十五里。祀唐末江西團練、御前兵馬使段逸。相傳逸與鳳翔節度押衙張實俱有功於國,後為盧絳所害,邑人祀之。高坡廟 在江陰鄉。祀宋岳忠武王飛。紹興間嘗領兵經此,後人立廟祀之。

修水神廟 在縣西南四十里。

關王廟 :在今城隍之左。

朝天廟 在縣北,祀唐明皇張巡、許遠,元廢。白馬廟 在縣西鐵鑪巷。一在縣北後城下,神姓董,名晉,字混成,業鐵冶,嘗從許旌陽斬蛟。岳武穆廟 在十二都三山龍興寺,宋岳飛平楊幺,嘗歷此,鄉人祀之。

發靈廟 在縣東三十里巾口,傳神姓南宮氏。將軍廟 在四十四都。世傳唐盧絳為將軍,屯兵武寧,築磨源陂灌田,民德之,立廟以祀。今廢。東嶽、南嶽二廟 俱在北鄉二十五都。

寧州

社稷壇 舊在州治西一里。後遷於州北鳳山之麓。

風雲雷雨山川壇 舊在州治南一里三王巷,明弘治十六年,遷於州治北玉光壇廢址。正德三年,復遷於儒學東南放生池前。

州厲壇 舊在油麻嶺南。明弘治間,知州葉天爵增建齋房及宰牲所。正德三年,遷於賈家堝。萬曆丙子,知州陳以忠改建於演武亭之右。己卯,知州石漢仍復舊址。

里社壇 六十所

鄉厲壇 六十所各里與里社壇同一處。「侍中劉陵祠 」 在崇鄉,祀漢侍中劉陵。

濂溪先生祠 在州治東。明弘治間,崇祀黃文節公祠 祀邑人黃庭堅。宋建在分寧縣學。

黃山谷塋祠 在雙井。明弘治末,巡撫林俊重建。嘉靖間,復建祠於旌陽山麓。

真武行祠 久廢無考

許真君祠 在旌陽山下。相傳真君逐蛟至此,今為旌陽觀。

城隍廟 舊址在州治北一百二十步,後改建於儒學之東二十步。舊《志》云:「漢將軍灌嬰提兵南略,沒而神祀於此。」

協右廟 在州東一里,神姓毛,奉鄉匡竹洞人。東嶽廟 在鳳凰山之左。

關王廟 有二:一在丁田里,一在演武亭之左。「華光廟 」 在州治西南,今移於舊南門外。「三聖廟 」 ,康熙十五年文武各官修建,中祀奉關帝、馬明王、旗纛大神,在儀翔宮西。

「歇馬廟 重修」 ,出處未注。

寺觀附

[编辑]

本府。南昌、新建二縣附郭。

普賢寺 ,在府城惠民門內,晉故禪居寺。南唐保大二年,刺史邊鎬以鐵二十萬斤鑄普賢,乘白象,遂以「普賢」 名。

延慶寺 在府城順化門內。晉建武元年得琉璃佛像,詔建寺以處之,名「琉璃寺。」 唐咸通二年,觀察使嚴譔表請重建,因延慶節奏改今名。「圓覺寺 」 ,在蓼洲。晉泰始七年建,內有大觀樓。今地基民佃。

石亭寺 在府城章江門外,唐建。前觀察使韋丹有《遺愛碑》,覆以石亭,後為石亭院。明初,復為寺,亦稱石亭觀音院。

菩提寺 在府城東。晉建迎春於此。

百福寺 在繩金塔之東,晉建。

大安寺 在府城北。初名東寺。晉時西域僧安世高,本安息王太子,避位來止於此,遂名大安寺。唐武德間,改為宣明寺。大中間,又改普濟寺。明初重建,復今名。

香城寺 ,在西山。晉僧白雲,善六戊法。因寇亂,以香遍插山口,煙遂為城。寇見,遠遁,民賴脫患。靈峰寺 ,在靈觀壇右。

寶華寺 在梧塘

總持寺 ,在府城進賢門內,唐開元中建,舊名「總持院。」 寺內有龍井,祈雨屢驗。

應天寺 在府城進賢門內。唐光啟元年建。一名掬林寺。相傳掬林禪師禱雨靈驗,改名「應天。」 佑清寺 ,一名「上藍寺。」 在府城初郡故子城西有蛟井,在梁豫章王師葛鱏宅東南。天監中龍鬥井中,豫章王蕭綜造大佛鎮之。

戒壇寺 ,在上藍寺內東邊,馬祖設說戒之場,唐開元間敕建。

繩金塔寺 在府城進賢門外,舊名「千佛院」 ,唐天祐間建。

九蓮寺 ,在府城進賢門外,唐神龍元年建。真覺寺 ,在北黃臺,唐開元間建。

真寂寺 在府城南辟邪鋪之東,其址即天祿山也。唐貞觀初建,俗名「鄧陂寺。」

佛頭塔寺 在府城南十五里,唐建。

清泰寺 在府城南,唐初建於京家山,明景泰間遷此。

望仙寺 在進賢門外,唐天祐間建寺有亭,祀南昌尉梅福,相傳漢時尉廨在此。

崇勝寺 ,在北沙車子坊,唐咸通十年建。寶積寺 ,在南昌縣武溪地方,唐建。

棲真寺 在南昌縣黃溪渡地方。

桑林寺 在南昌縣六十四都,舊名延福寺,唐武德五年建,有建炎二年鐘一,宣和六年石一。浴室寺 在永寧寺東,相傳馬祖沐浴之所雲。蓋寺 在府城西北四十餘里,唐建。

圓常寺 在府城南大洲村,其址即唐福山也。東山寺 ,唐慧禪師道場。宋祥符間,禪僧修演建寺,有臥如來像。今併入永寧寺。

興福寺 在府城南。宋悟覺禪師講經,有白蛇來聽,又呼「蛇聽寺。」

天寧寺 ,在府城德勝門外,舊名「光孝寺。」 《章江寺 》,在桃花鄉,晦堂禪師道場。

大定寺 在府城德勝門外。

龍光寺 在府城北龍沙岡,三面積沙,蜿蜒擁抱。南有蓮池,池水澄澈,不受沙侵。

觀音寺 在蓼洲,晉初建,今廢。

珠林寺 在府城進賢門外。

城隍寺 在南昌灌城鄉六都《三圖》地方。化度寺 ,在南昌大木山,唐大中元年建。新林寺 ,在南昌縣六十二都,唐建。

阿耨寺 在南昌縣歸德鄉二十三都地方,唐建。

市林寺 ,晉建,今併入「塔下寺。」

大梵寺 在灌城鄉一都,明洪武三年自城北遷建。

釋迦寺 在二都

龍藏寺 在四都

仁王寺 在十四都楊梅岡。

報恩寺 在樵舍鎮之左,有山聳出江上,山麓為「報恩院」 ,晉僧慧遠創立。明嘉靖間重建。山巔有「萬竹亭」 在焉。

蟠龍寺 在禹巷二里許,西山八名剎之一,唐時僧齊己之書堂也。舊有光化間敕牒,牒尾有崔嗣、陸扆、裴樞、王溥畫字。一作「盤龍院。」

翠巖廣化寺 在洪崖鄉三十都洪井上。晉雷煥取西山北巖土拭劍,即此地。

大雄寺 在南昌縣十八都,瑤湖西汊。

白果寺 在南昌縣二十一都《三圖》,唐建。禪隱寺 在游湖,宋淳化間建。

普照寺 在南昌縣灌城鄉,編籍五都。《四圖》金襴寺 在南昌上諶店。毱堂禪師說法雙嶺崇勝寺 在西山東。晉曇顯和尚開山。清漣寺, 在新建縣玉溪東鄉。湖水漣漪,柳綠蓮紅,互相掩映,故名。

匯圖寺 在新建縣楊家灘,前有風雨亭。鹿苑寺 ,在昌山。梁天監中建,宋潘興嗣為之《記》。

雷王嶺雷音寺 在新建縣遊僊鄉。

龍泉寺 在西山,距城二十五里東槽鄉。晉咸寧間,敕建資福寺,梁武帝敕改今名。

旃檀寺 在十七都滁槎鄉,左有見龍塔。《演義》寺 在生米鎮。

經堂寺 在吳城

玉澄寺 在昌邑鄉羅溪鎮。

天竺寺 在伍諫鄉上天峰。

智勝寺 在三十二都

大寧寺 在辛里源,南唐建。

明覺寺 在三十二都。唐天祐間道寬禪師建。極樂寺 在四十六都。唐貞觀四年蔡文清建。善果寺 在三十三都。舊名新里院,梁建。封山寺 在新塘趾東南。

妙雲寺 ,在北鄉二十二都《一圖》,土人稱大師殿。

圓通寺 在忠信鄉留田大塘院山。

吉祥寺 在忠信鄉十七都潭源。

妙乘寺 在紫陽觀側

北蘭寺 ,在德勝門外。《傳燈錄》:「讓禪師道場上。」 「泰定寺 ,在龍光寺右。」

建德觀 在府城內易俗坊,晉時建。

龍興觀 在府城德勝門外。唐神龍間賜額「道德觀 。」 宋建,後廢入貢院,移永寧寺後。玉清觀 在進賢門外水次倉口。宋慶元中建。至德觀 在府城西南。其下即天寶洞南門。沖虛觀 在府城西北四十里葛仙峰南。開元觀 在府城內修仁坊。

東嶽觀 在府城永和門外。

沖真觀 在南昌縣五十七都沙埠潭,晉時建。靈仙觀 在南昌縣東鄉梓溪,係許旌陽隱處,晉咸和二年建。

招仙觀 在南昌縣東鄉劎湖之南,晉建。玉臺觀 在西鄉,晉建,祀許旌陽。

丹霞觀 在鍾陵鄉青山湖口,晉建。

太虛觀 在歸德鄉,晉建,一名「招仙福地。」 沖道觀 在歸德鄉,黃仁覽煉丹處,晉建。棲霞觀 在歸德鄉,亦仁覽煉丹處,晉建。常清觀 在歸德鄉,許旌陽《遺蹟》,晉建。

靈應觀 在通仙坊,今廢。

善應觀 在鐵柱宮東。宋初建,今廢。

元妙觀 在廣潤門內。唐天師胡慧超過此,見大樟樹為妖,焚其樹,創信果觀。宋大中祥符九年,改天慶觀。元改今額,尋廢。

妙濟觀 在蓼洲,元至正二年建。

五嶽觀 在進賢門內東營巷,唐長慶二年建。玉霄觀 在西鄉,宋敕建。相傳宋世道士黃自然修煉於此。

紫府觀 在十九都。唐會昌二年建。

太和觀 在泰浦鄉,許旌陽《飛符》所落處。松林觀 在三十一都。

真君觀 在黃牛洲,許旌陽剪紙抵蛟之所。義城觀 在南鄉東壇,唐開元建,一云宋建。後城觀 在東鄉,相傳胡慧超飛昇處。

太乙觀 在城東,本梅子真宅,唐貞觀十五年,刺史周遜奏建,以居天師萬振,一名「天寧觀。」 崇仙觀 在五十七都陡門,晉建。

添鄉觀 在乾封鄉。本「添鄉寺」 ,嘉靖初,改為觀。通真觀 在蓼洲,宋建。

純陽觀 在進賢門外,陳仲舉祠左,宋建。紫霄觀 在長定鄉。唐賜名「旌恩宮」 ,宋改今額。清都觀 在南鄉。宋寧宗二年敕賜建觀。永真觀 在西鄉。明弘治間建,有武陽郡公像。迎仙觀 在西鄉。地名安仁,宋建。

集真觀 在鄧坊,宋淳熙間建,即黃岡觀。陽靈觀 在桃花鄉,舊名「梅僊觀。」

清真觀 ,在德勝門外。

淨真觀 在洪崖山

帥仙觀 在五十一都

玉虛觀 在德勝門外,唐江西觀察使路嗣恭故宅,宋立宗濂精舍,元為新建縣學,後廢為觀。《棲真觀 》,在西山天寶洞下。

丹陵觀 在象牙湖岸,晉鍾離真君修道之所。紫霄觀 在十二都。

紫陽觀 ,在天寶洞西。

霞山觀 在忠信鄉

「清真許仙觀 」 在趙家園。

紫府觀 在四十四都

凌雲觀 在翔鸞洞西北。

睡仙觀 在新建治北,知縣魏雙鳳重修。「清憩觀 許旌陽道場。」

拔茅觀 在新建南鄉,祀諶母,今廢。

東嶽觀 在桃花鄉,宋建。

古長仙觀 在儀鳳鄉西有甘泉,飲之可愈沉痾上下兩小塘間,有綠蛇白龜出沒隱現。玉宸觀 在南昌縣鍾陵鄉,相傳有廟在觀西。晉太康二年,雷雨夜作,忽徙觀於西,廟於東。逍遙觀 在南昌縣三十六都,舊名龍泉觀,唐乾元間建,宋治平四年改今額。

十華觀 在南昌縣長定鄉新坊,唐會昌初建。凌虛觀 在南昌縣南鄉,舊名「飛雲觀」 ,宋建。太極觀 在南昌縣灌城鄉。

彭真觀 在新建縣西,即宗華觀。

翊真觀 在新建縣梅嶺西南,觀有二松,相隔五尺,合為一幹,號「義松。」 黃庭堅作《志》。

廣福觀 在新建縣西山之南。

天寶觀 在新建縣西山最勝處,乃第十二洞天也。隋仁壽二年建。

龍山觀 :在天寶洞西南,舊名「五龍洞」 ,胡天師惠超嘗立祠為祈禱之所。

雲溪院 在府城西梅嶺。

迥龍禪院 在南昌縣歸德鄉二十三都。禪悟院 在西山,禱雨輒應,相傳老龍藏此。雲堂院 ,在新建縣梅嶺。唐僧貫休居此,有《山居詩》。休嘗畫羅漢已畢,十五身忽從禪定起,自寫本身以足之。今第十六身是。

印土院 在城東,今廢。

龍沙天王院 隋仁壽二年建。

雙嶺崇勝院 在府西北。晉刺史胡尚捨宅建。宋謝靈運繙經於此,有繙經臺。

福巖院 在縣西北。有虎跑泉。

靈觀院 在香城寺二里許。明萬曆末,大通禪師無來建。後弟子法海等造塔峰側。

金盤院 在伍諫鄉麒麟山,唐建。

上塔院 在西山禹港五里許。

洪崖院 在禹港數里許。

雲棲院 在伍諫鄉三十七都。

古佛嶺觀音院 在雙嶺寺東,仰山住靜處。大梵院 ,在城北。元廢,明遷灌城鄉。

惠巖院 在西山東源。宋潛庵禪師道場。謹巖院 宋度宗敕建,在新建縣玉溪東鄉。九蓮禪院 ,在南昌縣二十六都。胡氏建。毘盧禪院 ,在南昌乾封鄉二十六都,晉時建。元武禪院 ,在南昌縣忠孝鄉三十都。

生生庵 :在同仁祠之左,內有《放生亭》。

黃堂隆道宮 :在府城南。晉許吳二君師丹陽黃堂靖。諶母取香茅一根,望南擲之,曰:「茅落處立吾祠。」 二君訪之,得於所居南五十里。茅已叢生,遂建祠,以「黃堂」 為名。

文昌宮 在城內鐘鼓樓前。

紫清宮 ,在洪井西,洪崖先生張氳棲真之所,唐肅宗乾元中建,初名「應聖宮」 ,宋改今名。南極長生宮 ,在新建縣西山蕭史峰下。觀音堂 在北沙車子坊。

觀音堂 在按察司署東。

「廣福堂 」 在府城順化門外。

「觀音土地堂 」 ,在京家山土地巷內,宋建。「法雲律堂 」 ,在進賢門外,康熙二年建。

觀音閣 在蓼洲

荷湖觀音閣 在縣歸德鄉,面對白湖禪師諸嶺。

「三官殿 」 ,在昌邑下街,為往來濟渡之所。《華嚴尊者道場 》,在新興驛左。

西方庵 在打纜洲

王公庵 在三十九都

白衣庵 在鍾陵十一都,一名「會仙壇。」

《萬善庵 》「在楊家洲。」

永和庵 在永和門外。宋敕賜「彌仙觀」 ,明改庵。元武庵 在忠孝鄉三十都《十一圖》。

「聽月」 庵 在鐘鼓樓前。鹿門禪師建。

地藏庵 ,在進賢門外,古有僧定惠重新。清淨庵 ,在順化門外。

石幢庵 :在西山。釋洪浪建。

《迴龍庵 》在府城順化門外五里李花塘地方。《慈雲庵 》在永和門內。

萬壽宮 ,在府城廣潤門內故子城之南,晉建,祀旌陽令許真君遜。宮左有井,與江水相消長。中有鐵柱,許旌陽所鑄。

紫極宮 在惠民門外,晉建,唐天寶間書額。「玉隆萬壽宮 」 ,在府城西八十里,晉許遜故宅,舊名「游帷觀」 ,宋賜今額。

豐城縣

感山海慧寺 在縣治之北宣風鄉。唐馬祖建。寺後有「甘露臺」 ,宋淳熙間,僧曉瑩築。

壽昌寺 :在縣治之東。

智度寺 在縣治櫧山。松篁蔽虧,澗壑縱橫,景致幽絕。

宣妙寺 在穆湖,唐建。

七寶寺 在龍門

青果寺 在樓下坊

大明寺 ,蔣一宗施建。

《淨住寺 》在歸德鄉,馬祖禪師建。

正宗寺 在歸德鄉,宋僧空庵建。

光福寺 ,在興仁鄉,唐馬祖禪師建。

定明寺 ,在長豐鄉,唐馬祖道一禪師建。正法寺 ,在治東,晉太元,邑人傅士華施南塔湧師禪建。

連珠寺 在小北門外

梵慧寺 ,在北湖,唐馬祖禪師建。

香社寺 在宣風鄉。宋僧明霞建。

《慧登寺 》在宣風鄉。馬祖禪師建。

《華嚴寺 》,在興仁鄉,馬祖禪師建。

南禪寺 在登仙門外

仙林觀 在縣會昌鄉,晉尹真人道場。一云「文簫遇彩鸞於此。」

白鶴觀 在縣治南賢能坊。

梅仙觀 在宣風鄉,相傳梅子真煉丹處。陽靈觀 在邑北,濱河原,有龍池,恐為邑患,立真武祠以鎮之。

東嶽觀 在邑東虹橋外,元至正間建。

烏石觀 舊名「至德」 ,在興仁鄉。真君許遜飛茅策馬過湖,修藥於此。唐道士萬石泉建。

清都觀 在邑西闕家山。按《白鶴觀實錄》,「真君甘戰昇仙,虛空飛篁一枝墜於地,遂生焉。」 每風和露澄之夕,空中有笙簫之音,人聽異之。道士黃紹宗建飛篁觀,至宋改今名。

興雲觀 在興仁鄉,晉許真君經遊之所。

成仙觀 在興仁鄉,有許真君手植杉,唐建。沖靈觀 在興仁鄉,許真君常逐鹿於此。紫霄觀 在五都。許真君煉丹之所。

崇仙觀 在十都,晉仙人曾亨煉丹之所。紫府觀 在劍池鄉,晉曾亨洗藥之所。

丹霞觀 在富城鄉,晉王郭經遊之所。

勝靈觀 在大順鄉,晉浮丘經遊之所。

懸履觀 一名「集虛」 ,在歸德鄉,許真君懸履處。招雲觀 ,在正信鄉,晉王郭經遊,宋道士張堅建。

白衣庵 在斗門外

《高原福地 》在斗門外仁里坊。

「白雲庵 」 在東門城隅。

「青雲庵 」 在登仙門外。

進賢縣

集善寺 在一都汝池山,今廢。

海惠寺 在一都龍塘山。

三德寺 在二都查城山,今廢。

圓通寺 在二都藍田山,今廢。

禪靜寺 在二都楓林山,今廢。

永林寺 在三都金山

正悟寺 在三都南陽山。

護國寺 在三都高城山,今廢。

金山塔寺 在三都石河橋南。

明心寺 在四都張姑山,今廢。

戒德寺 在四都北槲嶺東,今廢。

智度寺 在五都查城山,今廢。

妙嚴寺 在六都龍安山,即龍安寺。

梵安寺 在八都侯城山。

覺海寺 在八都儒田山,今廢。

覺性寺 在九都清溪山。

永福寺 在九都龍泉山。

廣慈寺 在十都尚嚴山。

後林寺 在十一都龍駒山。

慈恩寺 在十二都新城山。

靜慈寺 即「鯉潭寺」 ,在十三、四都。

星惠寺 在十五都永峰山。

摩尼寺 在十六都長慶山。

感慈寺 在十八都武頭山。

金文寺 在二十都,今隸「東鄉。」

《法濟寺 》,在二十一都金泉山,今隸東鄉。《杏林寺 》,在二十一都修峰山,今隸東鄉。《祖教寺 》,在二十二都。

道濟寺 在二十二都

福勝寺 在二十二都

定惠寺 在二十六都寶壽山。

青果寺 在二十七都延壽山。

梵葉寺 在二十八都慶寶山。

崇惠寺 在三十三都後明山。

崇勝寺 在三十四都赤城山。

崇果寺 在三十四都瞿舍山。

崇覺寺 在三十五都中岡山。

崇真寺 在三十六都

崇化寺 今改為鶴林寺,萬曆時建,賜有《五大部經》、紫衣、幢幡、魚、磬。

金剛寺 ,在棲賢山,本唐戴叔倫建。

能仁寺 ,在歸德鄉。舊堯城寺,宋治平間賜額。崇因寺 ,在上坊。宋治平三年賜額。

崇聖寺 在三十八都白湖峰。

崇福寺 在中城山,一名「中城寺。」

鶴林寺 在三十八都介岡里。明賜《寶旛藏經》。

皇清順治間,都監饒宇栻請禪師開堂,為叢林冠冕。

海智寺 在城東南白雲山。

護福觀 在三十七都泉嶺。

靈陽觀 在八都

三寶觀 在九都觀面大湖趾沙麓。

靈仙觀 在十二都

太霄觀 在十五都

元陽觀 在十六都

南華觀 在十九都,今隸「東鄉。」

崇真觀 在縣南折桂坊,舊名太虛觀,又名臧山觀。有「攸遊井」 ,相傳白玉蟾煉丹於此。

麻姑觀 在麻山,相傳麻姑經遊於此。

鶴仙觀 在介岡里

興真觀 在二十九都

三摩庵 在邑治西門外,萬曆間建。

五印庵 在邑治西五里,萬曆間建。

青蓮庵 在邑治東十五里。

「甘露門 」 在邑治東棗樹鋪。

《小淇園庵 》在水西門外。

圓覺庵 在三十七都

千佛庵 在文明門外

奉新縣

百丈寺 ,在縣西一百三十里。唐大智禪師初建為鄉導庵。後唐宣宗敕建大智壽聖禪寺,柳公權、趙孟頫勒碑於寺之靈境亭。

寶雲寺 ,在縣東北二百步。梁太清元年建,名信誠寺。後馬祖講經於此,而致紫雲之祥,故改名寶雲寺。

延恩寺 ,在縣東三百步。舊名「羅漢院」 ,燬於火,重修,改名「延恩寺。」

惠安寺 在縣西二百步,宋祥符間建。

隆教寺 在奉新鄉。宋祥符間,僧如璉建,舊名「臨湖院。」 明洪武二十一年,僧會淨住增修。《金相寺 》,在新興鄉,地名「小城。」

龍頭山寺 在從善鄉二都。

正宗寺 在同安鄉

白水寺 在進城鄉,本仁禪師說法於此,今廢。雲端院 ,在馮川橋之南。明縣令馮烶建。九仙壽聖禪院 ,在奉化鄉九仙山。宋治平三年創建,紹興間修葺,寺前有鎖雲亭。

定慧禪院 在新興鄉。相傳司馬頭陀為百丈山神追急,投潭入水,既而從寺後井中出,故今山名「頭陀」 ,井名「司馬。」 寺創於梁夫監二年。巖頭禪院 在新興鄉。建自唐宋景定間,僧景福重建。元末兵焚,塔院石碙,柱礎猶存。

皇清順治十一年,知畚禪師居之,遂重興焉。寺環大

山中有「金鵝洞」 ,鐘鼓岑,寒潭瀑雪之勝。

成覺院 在新興鄉二十五都。

寶蓮院 在新興鄉二十三都,越王山之巔。富溪劉氏鼎建。

證果院 在新興鄉二十三都。

金容院 在新興鄉二十三都。

耕香院 在新興鄉。順治十三年,耕庵禪師建。竹林院 在從善鄉二都。

尊勝院 在同安鄉十五都。

幽谷院 在同安鄉十七都。

長壽院 在同安鄉十四都。

寶藏院 在同安鄉十三都,院有「綠篠閣。」 惠明院 在同安鄉。

道濟院 在同安鄉十三都。

鍾山院 在奉新鄉十七都。

崇法院 在奉新鄉十八都。

鎮成院 「在奉新鄉」 《五步城》故處。

梵安院 在南鄉十二都。

圓通院 在南鄉十都

顯教院 在北鄉六都,即帥氏「龍泉書院」 地。原在袁方,今遷於此。

海智院 在北鄉七都

信善院 在北鄉

靈光院 在新安鄉二十一都。

舍利院 在新安鄉

達觀院 在新安鄉二十二都。

崇果院 在法城鄉二十七都。

山口院 在法城鄉車坪之東。

普濟院 在法城鄉田南。

曇智院 在法城鄉二十八都。

安福院 在法城鄉二十七都。

普化院 在進城鄉小雄山。舊名「長嶺。」 唐大智禪師初駐錫之地。明天順二年,僧慶雲建。皇佛院 在進城鄉三十都。

大覺院 在進城鄉三十一都。

闡化院 在進城鄉,明嘉靖初建。

普安院 在奉化鄉。毀於元季,明重建,今燬。崇因院 在奉化鄉寶岳山,明正統間建。戒德院 在奉化鄉密巖山,明景泰間建。千佛院 在奉化鄉橫石橋,明景泰間建。福勝院 在奉化鄉三十三都。

廣福院 在奉化鄉三十五都。

大寶勝輪塔院 在百丈寺西二里大雄峰下,乃大智禪師窣堵也。唐宣宗賜諡曰「大寶勝輪。」 曇慧院 ,在奉化鄉。舊劉道成修煉之所。寒溪院 ,在奉化鄉甘坊坪金峰山。為唐大智禪師往來之所。

金湖院 在奉化鄉,富溪水中央。

崇覺院 在奉化鄉

海慧院 《舊志》止載唐乾符中建,未詳所在。天姥宮 在北門外,城隍廟之東。崇禎初年,邑人有自西蜀傳神痘之法來者,神靈著如響,民感神功,建宮祀之。

皇清順治十一年,僧常弘增建佛殿,合祀天姥十八。

年,縣令黃虞再創建《水心亭》於宮前池中。

七靖元宮 在北門外寶雲寺之右,即崇元觀故址。萬曆戊午,邑人宋應星倡眾創建。

浮雲宮 在同安鄉浮雲山。有浮丘石室、李八百石室。唐開元二十五年,因孫天師智諒之請,賜額曰「浮雲。」

中沙庵 在馮水之南,《舊雷壇》是也。

普通庵 在進城鄉三十都,明正統間刱。白雲庵 在奉化鄉堰嶂山,劉道成仙跡之地。昭德觀 在縣西二百步。舊名闓業,劉真君故宅也。真君既沖舉,梁大同中始建觀祀之。崇元觀 舊在縣東北二百步。自福地東白源分徙於此,故亦曰「東白源。」 舊名「三教堂。」 明洪武初道士胡珉鼎創。葆真觀 在從善鄉。昔有尹仙修煉於此。景雲觀 在建康鄉,舊名「拔茅」 ,治平中賜今額。曼壽觀 在建康鄉五都。

柏林觀 在北鄉,有「柏林仙童」 之遺跡。熙寧元年賜額。

景福觀 在南鄉。陶安公二女沖舉之地,舊名「會仙。」 治平中,賜今額。

崇虛觀 ,在南鄉,即東白源福地、七十二福地、中第二十九福地。宋政和中敕建,賜額。

元道觀 在南鄉十二都。

招賢觀 在南鄉十二都。

真福觀 在同安鄉浮雲山,元秀峰東南。《希夷觀 》在同安鄉十五都。

丹成觀 在同安鄉十五都,道士李梅山「興刱」 永福觀 ,在同安鄉十五都。

立雲觀 在奉新鄉陶仙山,舊名「陶仙觀」 ,即陶安公故宅也。治平三年,賜今額。

嘉福觀 在奉新鄉十七都。

真靜觀 在奉新鄉十七都。

陶仙觀 在南鄉。有陶安公二女遺跡。

延真觀 在奉新鄉。觀側有《鎮蛟石》。

太元觀 在新安鄉,舊名「崇真。」

青霞觀 在新安鄉二十一都。

真常觀 在新興鄉越王山。舊名「招仙」 ,即文簫吳彩鸞跨虎沖昇之地。治平中,賜今額。

元真觀 在新興鄉二十四都蘆茨山。昔旌陽逐蛟至此,折蘆為矛,剪茨為鏃以禦之。

玉虛觀 在法城鄉。舊名「靈仙」 ,晉許旌陽逐蛟之處。治平三年,賜今額。

崇真觀 在進城鄉羅坊鎮。

仙遊觀 在進城鄉。舊名「龍泉」 ,宋賜今額。文昌閣 在東門外舊東城門故處。

靖安縣

寶峰寺 在縣治北四十里大梓都石門山麓。唐禪師馬祖開山。

佑聖寺 在縣東南四十里棠棣都。肇自唐大中年間賜額,今廢。

延慶寺 ,在縣東南八十里忠夏都。肇自梁天監中建。宋紹興中,僧子忠刻《華嚴像》。

暇僧寺 在縣東南八十里忠夏都,唐建。法藥寺 ,在縣東二百步承恩坊。唐貞觀中馬祖禪師開山,宋乾道中詩僧權巽中所建也。般若寺 在縣南三十里象湖都,宋建,今廢。安聖寺 在縣東五十里富仁都,明建。

九仙寺 在縣東一百二十里南源都。

雙林寺 ,在秀谷峰。梁天監間,西域沙門竺曇稱似西天婆羅,雙林間如來說法之地,因名。唐柳公權書門額曰「大中雙林禪寺。」

崇元觀 在縣西四十里棠棣都葛仙山之西。禧喜觀 ,在縣東十里熊仙都。

集仙觀 距縣一百四十里忠夏都,明建,今廢。葛僊觀 在葛仙山,唐仙人李元基隱此。棲霞觀 在永恩坊,晉女冠劉懿真在此,白日飛昇。亦名「劉仙觀。」 宋治平間改今額。

登真觀 在靖安縣盆田都。

報身院 在南源都,宋建。明正統間重建。定明院 在縣南十里,元建。

善法院 ,在東江都。舊名「西林院」 ,宋改今額。華藏院 ,在葛仙山後。

寶月院 在象湖都,唐建。

資福院 在桃源山,舊名「桃源庵。」

書堂庵 在新興都。前有石虎跡,後有觀音崖。正統間建。

武寧縣

龍興寺 ,在三山下。宋岳飛平楊么歷此。龍潭寺 ,在縣西龍潭石之東。

寶峰寺 在石門山,初名「泐潭。」

延恩寺 ,在尊禮坊,今為「尊賢坊」 ,宋元豐間法。

安禪師居此,宋黃山谷為作《法安塔記》,後廢。建福寺 ,在悅親坊縣治東二百步,舊名院。永慶寺 ,在縣治東門外夏家堰。

《溥濟寺 》在南市,義民張溥鼎建,以鎮浮橋。《龍口寺 》在縣治南沙田。

觀音寺 在巾口市

金城寺 在十一都

石鏡寺 在六都石鏡山,有石如鏡,因名。魯溪寺 在縣東北七十里,基存。

淨明寺 在縣北九十里。

高泉寺 ,在縣北一百里。

石燕寺 在十二都

資國寺 舊名院,在二十三都。

三峰寺 在二十三都

西山寺 在二十七都

櫻田寺 在年豐鄉二十八都。

明心寺 一名「新興寺」 ,在縣西五百步四望山下,今廢。

譚田寺 在縣東安樂鄉四都。

遼山寺 在三十一都

高居寺 在三十一都

操坑寺 在三十三都

藍關寺 在三十三都

新峰寺 在三十五都。有銅佛一尊。

大成寺 在三十五都

楓林寺 在三十八都

正當寺 舊名院,在三十八都。

隱峰寺 在四十都。《一圖》。

接待寺 在四十一都

陳明寺 在四十都,二圖。

普化寺 在四十四都

虎泉寺 在四十四都。有石竅如虎爪出泉。西坑寺 在四都。

茗洲港寺 在四十四都。

西瓜寺 在五十三都瓜源。

盧同寺 在上南鄉

崖頭寺 在羅溪

橫堂寺 在上南鄉

松山寺 在二十三都

大悲寺 在年豐鄉

周田寺 在安樂鄉四都,舊名「院。」

豐樂寺 在十二都,舊名院。

鼉鼓寺 在縣西二十六都。

惠民寺 在箬溪

頭陀寺 在四十九都

修靜寺 在十五都梅崖山下。

龍隱寺 在十五都梅崖山腰。

柳山寺 在四十四都柳山下。

楊港寺 在四十四都楊港山。

廣城寺 在安樂鄉

雲門寺 在安樂鄉

寶積寺 在安樂鄉

龍溪寺 在長樂鄉

靖居寺 在長樂鄉

石竹寺 在昇仁鄉

法雲寺 在昇仁鄉

普庵寺 在昇仁鄉

雙頭寺 在順義鄉

馬山寺 在順義鄉

大乘寺 在順義鄉

新堂寺 在江陰鄉

五穀寺 在江陰鄉

天平寺 在年豐鄉

顏山寺 在年豐鄉

五福寺 在水口

萬福寺 「在江陰鄉。」

大源寺 在年豐鄉三十一都。

《大喦寺 》在江陰鄉。

普陀寺 在江陰鄉四十八都。

化城寺 在六都。係舊桑棗園。

丁仙寺 在長樂鄉五十三都瓜源。許家洞。南槎庵 在縣西五十里,順義鄉三十四都。嚴陽庵 在縣南四十三都嚴陽山。

何僊姑草庵 在縣東五十里,安樂鄉三都三山堂側。世傳何仙姑煉丹於此,後人因建庵。《白雲庵 》在昇仁鄉。

《西方庵 》在安樂鄉。

清宮庵 在年豐鄉

《尊者庵 》,在江陰鄉。

海會庵 「在江陰鄉。」

《蓮華庵 》「在江陰鄉。」

大橋庵 在四十八都潭埠之上,係舊桑棗園。《觀音閣 》在縣東三里獅子崖。

文昌閣 在東渡

觀音閣 在長樂鄉上董源。

三山堂 在縣東北五十里三山下。宋進士邢以忠有記。

慈善堂 在縣南二十里四十五都。

湧天堂 在安樂鄉

白蓮堂 在十五都梅崖山。

天神堂 在安樂鄉三山。

慶雲堂

普安堂

朝元宮 在縣治東明倫坊,即上清觀。明景泰間,縣丞殷景暹立,為習儀之處。

玉清宮 在北鄉二十七都鐘鼎山下,即舊玉清觀,唐呂洞賓煉丹之處。

太平宮 在年豐鄉三十二都。祀宋真人章自然。

演慶宮 在四十四都柳山上。今改為佛寺。欽天瑞慶宮 在年豐鄉三十三都。宋真人張道洪修,煉丹成仙去。光宗賜號真牧真人。寧宗御書「欽天瑞慶」 扁,其門又名九宮觀。

真慶宮 在順義鄉四十四都。

吳仙觀 未詳其處,晉吳猛得仙所居。

精靈觀 ,一名「丁仙觀」 ,在縣東三十里,丁令威所居之處。

鶴隱觀 在縣東南看鶴橋西岸。元時建,今廢。劍池觀 在一都。

石溪觀 在縣東南一百里長樂鄉五十都。大源觀 在縣東北七十里昇仁鄉十二都。甘泉觀 在昇仁鄉十二都。世傳許旌陽捕蛟,憩息於此,見山水之勝,徘徊久之,其徒甘戰插劎於地,泉湧而出,甚甘,後人即其地為觀。昇仙觀 在縣東五十里昇仁鄉十一都。清溪觀 在縣北九十里昇仁鄉十七都。九宮觀 在年豐鄉九宮山上,即瑞慶宮。天尊觀 在縣東三十里,昇仁鄉十二都。沖真觀 在二十七都。

隱峰觀 在上南鄉

靈濟法院 在縣治南,隔河一里飛鳳山上。宋章真人煉丹之處。

延慶院 舊名「寶安寺」 ,在四十三都。

南山院 在二十五都

松林院 在十五都

新安院 在十七都

法雲院 在十三都

後城院 在三十九都

興福院 在十七都

法院 在二十六都

天明院 在三十一都

資福院 在三十一都

厚城院 在四十一都

厚山院 在四十五都

臨江院 在四十八都

燒香院 在四十九都

龍溪院 在縣治東,昇仁鄉十二都。

周田院 在縣東安樂鄉。

廣惠院 在縣東安樂鄉八都。

雲峰院 在昇仁鄉二十三都。

寶積院 在昇仁鄉十三都。

隱峰院 在上南鄉四十都。

朝旌壇 在順義鄉三十四都。

黃龍院 在武寧縣,唐釋超慧建。

寧州

《延安寺 》,康熙丁巳年,冰鑑和尚募建。庚申年,門徒了元募建樓屋五間為禪堂。

《南山寺 》,康熙十四年被賊焚燬。己未歲,知州倡修。僧正司西竹,募建《大雄寶殿》。

澄心寺 在高鄉三十七都,元庵禪僧重修。壘金寺 在高鄉三十四都。康熙十八年僧吼月重修。

上大坑寺 ,在高鄉三十四都。禪僧常樂重建。《靈機寺 》,在高城津源。禪僧寶池建立。

雞鳴山寺 在州治西折五里許。舊庵廢,隆慶中,僧弘鍾復建。右有「玉皇閣。」

正濟寺 在州治南八十里。唐馬祖禪師開創,燬於兵,正統中重建。

延安寺 在州治西一里。建置年代無考。宣德間,僧正宗重建。

七佛寺 在十八都

雲巖禪院 「在州治東三百步。」

南山院 在州治南二里隔修江,元末燬,明建。石潭院 在州治東四十里二都糧口市,今名「禪濟寺」 ,唐末建。

超覺院 在州東五十里。

解空院 在清水巖。有雪山春洞,奇勝甚多。國清院 在四都。

普智院 在四都,唐時建。

法輪院 在六都。舊名「空輪院。」

普賢院 在州治東四十里。即今「水坑寺。」 禪巖院 在七都。

延福院 在州治東四十里,即今佛巖院。法樂院 在州治東南七十里,即今感業院。摩尼院 在州治東南八十里十都。一名法輪院,又名「赤竹庵。」

三空院 在州治東南八十里十都。唐大智禪師建。元末廢。明洪武初重建。

天居院 在十一都

白雲院 在十一都

清涼院 在十一都

雙峰院 在十一都

明惠院 在十二都

牟尼院 在十二都,即平田湖。

雙坑院 在十二都

阿耨院 在十四都,唐价禪師創,即今「洞山寺。」 崇勝院 在州治東南六十里。

月明院 在州治南八十里五都,即月明庵。梵惠院 在十六都。即玉清院。今廢。

圓覺院 在十七都

圓通院 在十八都。即「圓明院。」

淨藏院 在十八都。即「淨果院。」

成覺院 在十九都。即「禪定院。」

五竺院 在十九都。唐馬祖禪師開創。

輪三院 在十五都

大智勝院 在二十一都。即大感院。

金錫院 在二十二都

光相院 在二十六都

觀心院 在二十五都

石相院 在二十八都。即黃石院。

淨社院 在二十九都

千福院 在三十都,即西峰寺。

接待院 在三十三都

感化院 在三十都。今廢。

保寧院 在三十都。今廢。

海藏院 在二十八都

普濟院 在三十四都,即壘金山。

法昌院 在三十五都。舊有禪師伏虎亭,又有《與南禪師唱和石松詩》。

澄心院 在三十七都

傳燈院 在四十八都

化度院 在四十七、八都。

佛惠院 在四十九都

蓮塘院 在四十九都

宗教院 在五十一都

雲峰院 在五十三都

兜率禪院 在五十六、七都。

迥龍院 在五十六、七都。

禪林院 在五十八都

興化禪院 在六十都

福海院 在六十都

光法院 在六十四都

宣梵院 在六十三都

真覺院 在六十六都

佛會院 在六十三都。即「永福院。」

黃龍崇恩禪院 在六十五都龍山。

寶山院 在七十都。即南峰院。

保昌院 在七十都。即金峰院。

九蓮院 在七十一都

香林院 在七十都

淨觀院 在七十都

金龜庵 在州治北二里鳳凰山下,宋建。碧波庵 在州治東四里隔修江,元至正中建。清虛庵 在州治西折而北二里許。鳳山對峙,鼇坑水流其前,地以幽勝,明萬曆中建。

廣慧庵 在州治西二里塘源口。住持僧建《雲居庵 》在十都。

塔庵 在六十六都。即觀音堂。

儀翔宮 :在州治北鳳山之麓。晉有玉光壇,許旌陽遊息之所。

旌陽觀 在州治東二里,隔修江,舊名「得日觀。」 《許仙觀 》在六都。

彌王觀 在七都

紫府觀 在八都

千秋觀 在十都

丹霞觀 在十六都

佑聖觀 在十九都

壽聖觀 在十五都

吳元觀 在十七都

黃沙觀 在二十五都

崇真觀 在二十八都

逍遙觀 在二十八都

紫霄觀 在三十一都

延禧觀 在二十七都,地名「山口。」

凌霄觀 在三十四都,即磨劍池。

紫陽觀 在三十五都

朝仙觀 在四十七、八都。

太初觀 在四十九都

太和觀 在四十九都。今廢。

明山觀 在五十五都。元至正四年建。

崇道觀 在六十四都

太清觀 在七十一都。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