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21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二百十八卷
方輿彙編 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二百十八卷目錄

 長沙府部雜錄

 長沙府部外編

職方典第一千二百十八卷

長沙府部雜錄[编辑]

《史記貨殖傳》:「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其 族大類西楚。」

《水經注》:益陽縣有關羽瀨,所謂關侯灘也。南對甘寧 故壘。昔關羽屯軍水北,孫權令魯肅、甘寧拒之於益 水。寧謂肅曰:「羽聞吾咳唾之聲,不敢渡也,渡則成擒 矣。」羽夜聞寧處分,曰:「興霸聲也。」遂不渡。茱萸江又東 逕益陽縣北,又謂之澬水。應劭曰:縣在益水之陽。今 無益水,亦或澬水之殊目矣。然此縣之左右,處處有 深潭,漁者咸輕舟委浪,謠詠相和,羅君章所謂「其聲 綿邈」者也。水南十里有井數百口,淺者四五尺或三 五尺,深者亦不測其深。古老相傳,昔人以杖撞地,輒 便成井。或云古人采金沙處,莫詳其實也。

石魚山下多「元石,山高八十餘丈,廣十里。石色黑而 理若雲母,開發一重輒有魚形,鱗鰭首尾,宛若刻畫。 長數寸,魚形備足。燒之作魚膏脂」,因以名之。

《續漢書·五行志》曰:「建安八年,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常 鳴如牛吼聲,積數年。後豫章賊攻沒縣亭,殺掠吏民, 因以為候。湘水又北逕建寧縣而傍湘水。縣北有空 冷峽,驚浪雷奔,勢同三峽。」湘水又北逕建寧縣故城 下,晉泰始中立。

臨湘縣南有石潭山,湘水逕其西,山有石室石床,臨 對清流。水又北逕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故 言「昭潭無底」也,亦謂之曰湘州潭。湘水又北,逕南津 城西,西對橘洲,或作吉字,為南津洲尾。水西有橘洲 子戊故郭尚存。湘水又北,左會瓦官水口,湘浦也。又 逕船官西,湘州商舟之所次也。北對長沙郡,郡在水 東,州城南,舊治在城中,後乃移此。湘水左逕麓山東, 上有故城,山北有白露水口,湘浦也。又右逕臨湘縣 故城西,縣治湘水,濱臨川側,故即名焉。王莽改號撫 陸,故南境之地也。秦滅楚,立長沙郡,即青陽之地也。 秦始皇二十六年,荊王獻青陽以西。《漢書鄒陽傳》曰: 「越水長沙,還舟青陽。」《注》,張晏曰:「青陽,地名也。」蘇林曰: 「青陽,長沙縣也。漢高祖五年,以封吳芮為長沙王,是 城即芮築也。漢景帝二年,封唐姬子發為王都,此王 莽之鎮蠻郡也。」於《禹貢》則荊州之域。晉懷帝以永嘉 元年,分荊州湘中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內。郡廨西, 陶侃廟云:「舊是賈誼宅。地中有一井,是誼所鑿,極小 而深,上斂下大,其狀」似壺。傍有一腳石床,纔容一人 坐形。流俗相承云,誼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樹,亦云誼 所植也。城之西北有故市,北對臨湘縣之新治。縣治 西北有北津城,縣北有吳芮塚,廣踰六十八丈,登臨 寓目,為廛郭之佳憩也。郭頌《世語》云:「魏黃初末,吳人 發芮塚,取木於縣,立孫堅廟,見芮尸,容貌衣服並如 故。吳」平後,預發塚人於壽春見南蠻校尉吳綱曰:「君 形貌何類長沙王吳芮乎?但君微短耳。」綱瞿然曰:「是 先祖也。」自芮卒至塚發四百年,至見綱,又四十餘年 矣。

湘水又北,逕黃陵亭西,又合黃陵水口。其水上承大 湖,湖水西流,逕二妃廟南,世謂之黃陵廟也。言大舜 之陟方也,二妃從征,溺於湘江,神遊洞庭之淵,出入 瀟湘之浦。瀟者,水清深也。《湘中記》曰:「湘川清照五六 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白沙如霜雪,赤崖 若朝霞,是納瀟湘之名矣。故為立祠於水側焉。荊州」 牧劉表刊石立碑,樹之於廟,以旌不朽之傳矣。黃水 又西流入於湘,謂之黃陵口。昔王子山有異才,年二 十而得惡夢,作《夢賦》,二十一溺死於湘浦,即斯川矣。 湘水又北逕白沙戍西,又北右會東町口。水也。湘 水又左,合決湖口,水出西陂,東通湘渚。湘水又北,汨 水注之。水東出豫章艾縣桓山,西南逕吳昌縣北,與 純水合。水源出其縣東南純山,西北流,又東逕其縣 南,又北逕其縣故城下,縣是吳主孫權立。純水又右 會汨水。汨水又西,逕羅縣北,本羅子國也,故在襄陽 宜城縣西,楚文王移之於此。秦長沙立郡,因以為縣, 謂之羅水。汨水又西逕玉笥山,羅含《湘中記》云:「屈潭 之左有玉笥山,道士遺言,此福地也。」一曰地腳山。汨 水又西為屈潭,即羅淵也。屈原懷沙,自沈於此,故淵 潭以屈為名。昔賈誼、史遷皆嘗逕此,弭楫江波,投弔 於淵。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又有《漢南太守程堅 碑》,寄在原廟。汨水又西逕汨羅戍南,西流注於湘,《春 秋》之羅汭矣,世謂「汨羅口。」湘水又北枝分,北出,逕汨羅戍西,又北逕壘石山東,又北逕壘石戍西,謂之苟 導逕矣,而北合湘水。自汨口西北,逕壘石山西,而北 對青草湖,亦或謂之為青草山也。西對懸城口。湘水 又北得九口,並湘浦也。湘水又東北,為青草湖口,右 合苟逕北口,與勞口合,又北得同拌口,皆湘浦右迤 者也。

陰山縣,本陽山縣也,縣東北猶有陽山故城,即長沙 孝王子宗之邑也,言其勢王,故塹山堙谷,改曰陰山 縣。縣上有容水,自侯曇山下注洣水,謂之容口。洣水 又西北,逕其縣東,又西逕歷口,縣有歷水,水有大穴, 容一百石出於此,水因以名曰容水。下注洣水,謂之 歷口。洣水又西北,與洋湖水會,水出縣西北樂藪罡, 下洋湖,湖去罡七里,湖水下注洣,謂之洋湖口。洣水 東北有峨山,縣東北又有武陽龍尾山,並僊者羽化 之處。上有仙人及龍馬跡,於其處得遺詠。雖神栖白 雲,屬想芳流,藉念泉鄉,遺味在茲。覽其餘誦,依然息 遠,匪直邈想霞蹤,愛其文詠可念,故端牘抽札,以詮 其詠。其略曰:「登武陽觀,樂藪峨嶺,千」《洋湖口》,命蜚 螭,駕白駒,臨天水,心踟躕,千載後,不知如蓋勝賞神 鄉,秀情超拔矣。

《錄異記》:益陽縣在長沙郡界,秦時立此縣,至今不改。 《地理志》云,「益水在其陽」,今則無聞。北臨澬水,源出邵 陵武岡縣界,東北流入洞庭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 隍人馬形色,悉可審辯,或平旦,或平午,覽矚移晷,仍 漸散滅。縣去長沙徑道三百里,跨越重山,理絕表顯, 將是山嶽炳靈,冥像所傳者乎?其土謠曰:「長沙益陽, 一時相卬。」昔光武中元元年,封泰山,禪梁父,是日山 靈秉成宮室。秦始皇帝遣方士徐福,浮海採藥於波 中,見漢家階基樓觀參差,宛然備矚,公侯第宅滿目。 班超在渾耶國,平旦雲霞鮮朗,見天際宮館嚴列,侍 臣左右,悉漢家也。如斯之類,難可審論。

《輟耕錄》:湖南益陽州,夜中同寢之人,無故忽自相打, 每每有之,名曰「沙魘。土人熟此,不以為異。唯取冷水 噴噀,候稍息飲之,湯徐就醒。然猶二三日如醉,餘不 知者,殊用驚駭。」

珍珠船:長沙有銅棺山,《湘中記》云:「程普、關羽分界於 此,共銅棺為誓,相侵者以銅棺貯之。」

《太平清話》:唐褚遂良貶潭州都督,行部至道洗筆池 上,後人為立祠。宋邑令榜曰「唐大都督褚公洗筆池。」 咸淳中,邑令趙必穆於池中得斷碑,上刻褚公湘潭 偶題詩云:「遠山嵂崒翠凝煙,爛熳桐花二月天。遊遍 九衢燈火夜,歸來月掛海棠前。」

《書蕉》:「琵琶峰與蜀江相對,形似琵琶,北鄉婦女多曉 音律。」

《虎谷閒抄》:湘潭界中有寺名「方廣」,每至四月朔日在 東壁則照見維揚宮府樓堞,居民舍宇,物物可數。 宋章惇開梅山,即今安化縣五寨。自宋熙寧至今,無 蠻獠患,亦秦之長城也。不然,長沙之害豈減於廣西 猺獞?史志無特書,以章惇為小人故也。但其善處亦 不可掩。

湘水中有穴名「大濩」,不知通何許。每春夏江漲,皆奔 入穴中,其聲如雷,聞空中,有崑崙奴沉水,視之,但見 歷年所沉枝木縱橫其間,兩蚌如車輪。

尹耕叟《府志》載入「善化鄉賢。」攷《楚紀》云:即尹糓,字耕 叟,俱以元兵死難,實係一人。明載《元史》。今長善各載 鄉賢,夫亦感其節,重其人也。

昭潭山下有寒泉,水深不測,名曰昭潭。諺曰:「昭潭無 底橘洲浮。」昔人覆舟於此,沈其銅甑,甑有銘題。後於 洞庭湖中得之,疑有潛穴相通耳。

《楚紀》云:「元定天下,楚人仕之者十有三人。」如湘潭宋 檢討姜天麟,湘鄉待制馮子振惟燮元圃《湘潭志》稱 為三臺御史,不樂仕元,惟以山水耕釣自娛。讀過錦 灣嶽亭詩云:「十載重來一憑闌,光陰不改舊江山。亭 高下瞷龍藏室,天遠遙觀虎拜班。耕釣每懷生處樂, 馳驅未許老來閒。雄風入座披襟好,靜看漁舟上錦 灣」,似亦不盡忘情於仕也。

《時鏡新書》云:「四月,長沙市肆之人無子者,是月供寺 閣下羊肉、薄餅乞兒,往往有驗。」

立夏日服元冰丸或飛霜散及六壬六癸符,則不熱。 《荊楚歲時記》:四月十五,僧尼就禪剎掛塔,謂之「結夏」, 又謂「結制。」十月十五散去,謂之「解夏。」

《寰宇記》以湘鄉、湘潭、湘陰為三湘。《輿地記》云:「水至永 州合瀟湘,至衡陽合蒸湘,至沅州合沅湘,方達洞庭, 故曰三湘。」

長沙霧陽鄉,古大陽市,舊官道有石碑,高六七尺,上 刻「儀制合太陽堠」六大字,旁刻「賤避貴,少避長,輕避 重,去避來」十二小字。考《事物紀原》,宋太平興國中,大 理正孔承恭奏令各處要路皆刻石揭榜,俾民興禮 遜,厚風俗也。

《通志海經注》: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即《列仙傳》江

妃二女也。《離騷九歌》所為湘夫人稱帝子者是也。而
考證
《河圖玉版》曰:「湘夫人者,帝堯女也。始皇浮江至湘山,

逢大風雨,問博士:『湘君何神』?博士曰:『聞之,堯二女也, 舜妃也。死而葬此』。」《列女傳》曰:「二女死於江湘之間,俗 謂為湘君。」鄭司農亦以舜妃為湘君。說者皆以舜陟 方而死,二妃從之,俱死於湘江,遂號為湘夫人。按《九 歌》,湘君、湘夫人自是二神。江、湘之有夫人,猶河、洛之 有虙妃也。此之為靈,與天地並矣,安得謂之堯女?且 既謂之堯女,安得復總云湘君哉?何以考之?《禮記》曰: 「舜葬蒼梧,二妃不從。」明二妃生不從征,死葬義可知 矣。即令從之。二女靈達,鑒通無方,尚能以鳥工龍裳, 救井廩之難,豈不能自免於風波,而有雙淪之患乎? 假復如此,《傳》曰:「生為王公,死為貴神。」禮,「五嶽比三公, 四瀆比諸侯。」今湘川不及四瀆,無秩於命祀,而二女 帝者之后,配靈神祗,無緣當復下降小水而為夫人 也。

長安女紹蘭適任宗,宗為賈湘中,數年不歸。蘭睹梁 燕而語之曰:「我聞燕自海東來,往必由湘中,欲憑爾 附書於夫。」言訖淚下,燕頡頏若有所諾。復問曰:「若允, 當拍我懷。」燕遂棲膝上。蘭以書繁足云:「一自去重湖, 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宗時在荊州, 忽燕拍於肩,解足書視之,感泣遂歸。

舊志,長沙之名起於周。又曰:星沙以星名。按《遁甲記》, 沙土之址,雲陽氏之墟。《路史》曰:「沙為長沙,乃少昊氏 生胙土於長沙」,故軫宿之中有長沙。《世紀》亦曰:「其開 國也於長沙。」《湘川記》:秦分黔中以南長沙鄉為長沙 郡。則長沙之名,始於洪荒之世,而以之為鄉為郡,則 在後世耳。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 《史記註》:「熊湘在長沙益縣。」歷攷郡縣志無此山,云「以 熊繹始封得名。」不知熊繹封於周成王時,何得黃帝 時便稱之?益縣即今益陽縣,不知山所在。《水經注》曰: 「縣在益水之陽。」今無益水,亦或澬水之殊目也。 《世紀》:「周昭王南征,濟於漢,漢江人惡之,以膠舟進王, 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自解,王及祭公俱沒焉。」按《水經 注》,其地在漢、沔之間,他書以為湘潭昭山,謬矣。 李衡種甘橘處在龍陽縣西四十里,其洲長二十里, 謂之汜洲,亦謂之甘洲,非長沙橘洲也。長沙橘洲在 長沙縣西四十里,上多美橘,或曰即今興馬洲也,馬 殷王長沙時改名。

《水經注》:汨水西逕羅縣,本羅子國也,故在襄陽宜城 縣西,楚文王移之於此。秦立郡長沙,因以為縣,謂之 羅水。汨水又西逕玉笥山,《湘中記》曰:「屈潭之左有玉 笥山,此福地也。」汨水又西為屈潭,即羅淵也。屈原懷 沙,自沉於此,故淵潭以屈為名。昔賈誼、史遷皆嘗經 此,弭楫江波,投弔於淵。淵北有屈原廟,廟前有碑。又 甄烈《湘中記》曰:「屈潭之在玉笥山,屈平見放,棲於此 山,作九歌焉。」按今湘陰縣即古羅子國地。汨羅本一 水,流經玉笥山下,匯為淵,而以汨羅江名者,亦猶湘 江之統稱矣。其地在湘陰縣北七十里。

《楚志》:「梅鋗,隨吳芮之國。長沙以益陽縣梅林為家,遂 世有其地。自漢至五代皆稱梅山焉。後為蠻王扶氏 據之,溪峒環列,負險為寇。」宋熙寧六年,章惇始開梅 山地為二,以下梅山置安化縣,屬長沙;以上梅山置 新化縣,屬寶慶。又徽州祁門縣有梅鋗城,云,即初封 十萬戶處。

鄒浩字志完,別號道鄉,晉陵人也。以直諍忤章惇,數 被謫。南遷時投宿岳麓寺,故今岳麓有道鄉臺。按《宋 史》,「紹聖中,溫益知潭州。鄒浩南遷,還過潭,暮投宿村 寺。益即遣州都監將數卒夜出城,逼使登舟,凌風絕 江而去。」據此,是宿岳麓亦不容非止驅迫渡江也。後 人感其事,作臺以寄,聊止之思云。

孝順一坊,舊在郡治之右,學之左,自古不廢。然相沿 以為黃香居處,且有井曰「黃香井。」考香,江夏人,并未 居長沙,當是元時為翊刺氏建者。湘固多蘭香,稱「王 香」者,或井名「王香」訛其音,時俗謬附會之耳。

胡文定墓在湘潭隱山,實衡岳之奧區也。李宗伯《湘 潭志》考之甚詳。今承天當陽縣亦有文定墓,不知何 所據,乃得立祠表道。而湘潭之封樹寂然,可勝永歎。 嘗考真文忠守潭,有祭文定、致堂、茅堂、五峰四公墓 文,則皆在郡境無疑也。

真西山守潭,多惠政,有諭屬詩文,士民即其地建祠 祀之,歷百餘年矣。明末為兵道守備衙舍,將春秋祀 於何所,後之視今,猶今之視昔,當亟為釐正之。 《湘潭舊志》,唐褚遂良因爭立武氏,左遷潭州都督。登 陶公山,過石塔寺,顧瞻長安,愀然不樂,命易石塔為 「唐興。」嘗憶周子纂楚寶時,相與考訂,高宗永徽六年 乙卯,遂良貶潭州。顯慶二年丁巳,再貶桂州,旋又貶 愛州,戊午,卒貶所。嗣聖元年甲申,中宗始立,未幾,廢 為廬陵王。二年,遷房州。是時去遂良貶潭州之日已 三十一年,何得遂良時而帝在房州耶?「唐興」之名,出 於附會者甚謬。

歐陽詢子通並工書,稱大小歐陽。所摹古法帖為《潭帖》,潭人無知者,蓋書法絕久矣。《禹碣》《北海碑》巍然峙 於岳麓,皆宋人重刻,而《北海碑》摹手甚佳,今冰雪剝 落,神氣脫去,一二十年後,求一本不可得也。《古法帖 譜》系自慶曆《長沙帖》,為丞相劉沆帥潭日,以《淳化官 帖》命錢希白摹刻於郡齋者,亦謂之《潭帖》。此外又有 長沙別本、私第本、新刻本,俱稱墨妙。蜀人秦子明慕 之,練兵於長沙日,乃買石摹刻僧寶月《古法帖》十卷, 載之歸,傳者絕少,不可復覯。

舊傳黃陵二女,堯子舜妃。以二帝道化之盛,始於閨 房,則二女當具任、姒之德。考其年歲,帝舜陟方之時, 二妃之齒已百歲,後人《詩》《騷》所賦,皆以女子待之,語 多瀆慢,殊為非禮。

范攄《雲溪友議》言:明皇幸岷山,伶官奔走,李龜年奔 泊江潭,甫以詩贈龜年云云。又云:「龜年曾於湘中採 訪使,筵上唱『紅豆生南國,秋來發幾枝。贈君多採擷, 此物最相思。歌闋莫不望行在而慘然』。」時甫正在湘 潭,或有此詩。

「夏禹隨山導水,功成刻石。」衡山,《輿地紀勝》云:「在岣嶁 峰,又傳在衡山縣雲密峰,昔樵者見之。宋嘉定初,蜀 士因樵者引至其所,以紙打碑,凡七十二字,刻之夔 門,隨亡去。」後僉憲張季文自長沙得之,云是宋嘉定 中何致子一摹刻於嶽麓書院者,皆蝌蚪文,凡七十 七字,諸家訓釋不同。楊升菴與沈太學異者十一字, 沈與郎異者二十二字,至楊時喬所釋同者,僅十八 字,且以第三、第四、第五句為三字一讀,意義全別。夫 陵谷遞變,金石銷沉。故昌黎詩云:「岣嶁山尖神禹碑, 字青石赤形模奇,事嚴跡閟鬼莫窺。千搜萬索竟何 有,森森綠樹猿猱悲。」則是昌黎曾造其地,未見其碑 也。及南軒、晦菴兩先生同遊南嶽,探討殆遍,竟未聞 得此碑所在。他若《歐陽集古錄》、趙氏《金石錄》、鄭夾漈 《金石略》亦無此刻。則昌黎所云「事嚴跡閟」者,殆信然 矣。乃升菴謂得於碧泉老人,沈太學告湛甘泉謂得 之神人夢授,真耶?幻耶?若楊時喬所演尤佶,曲類《竹 書》,與《穆天子傳》中語,未諧聖經,時代荒遠,莫質所從。 即手跡果出神禹,蝌蚪之文,已與秦篆大異,烏可以 後人六書彷彿附會當之乎?今當存其形模,闕其文 義,為名山中不洩之祕,寧不倍屣嶧山、瑯琊耶? 嶽麓舊謂初名靈麓,稱嶽麓自宋始。按唐杜甫有《嶽 麓、道林二寺》詩,又杜荀鶴詩「猿到夜深啼嶽麓」,韓渥 詩「借得茅齋嶽麓西」,而僧人齊己亦有《寓居嶽麓》詩, 原不自宋可知也。

《賈生傳》稱長沙卑濕,又定王封長沙,亦云卑濕貧國, 無他財產。定王朝帝,張袖小舉以地狹國小稱貧,乃 益以武林、桂陽。則長沙自漢以來為貧國,信然矣。但 長沙夙稱宇內雄鎮,居衡嶽之麓,洞庭、鄂渚上流,地 原不卑,而謂為卑濕,以賈子居長沙,地當西澗。《寰宇 記》云:「有泉井,水深湧上。」盛弘之《湘州記》亦云:「賈誼井 旁有局腳石床延客座,以其多水。」定王宮居長沙,地 當東澗,多有泉湧出。今兩處至今猶然,水濕其餘,多 爽塏高朗,果卑濕乎?

《容齋隨筆》載:「漢高祖五年,以長沙、豫章、象郡、桂林、南 海,立番君吳芮為長沙王。十二年,以三郡封吳王濞, 而豫章亦在其中。」又趙佗先有南海,後擊并桂林、象 郡,則芮所有但長沙一郡耳。按芮本為秦番陽令,故 曰番君。項羽已封為衡山王,都邾。邾,今之黃州也,復 侵其地,故高祖徙之長沙而都臨湘,一年薨,則其去 番也久矣。今猶指郡正廳為吳王殿,以謂芮為王時 所居。及引牛僧孺《元怪錄》載:唐元和中,饒州刺史齊 推女止州宅,誕育,為神人擊死,後有仙官,云「是西漢 番陽王吳芮,今刺史宅,是芮昔時所居。」皆非。按豫章 曾封吳王濞,則吳王宅恐指濞為王時所居。吳以國 言,非以姓言矣。饒州刺史宅,芮曾為《番陽令》,則為芮 所居,未可知也。

《紅拂傳奇》始於唐張說作《虯髯傳》,蓋亦好事者託筆 也。不然,衛公本朝將相,紅拂既為夫人,燕公豈不知 其姓字,而但稱紅拂女子,不傷國體乎?衛公屯兵長 沙,固有之,醴陵縣因靖興寺有衛公祠,遂指山上一 高塚,而曰「此紅拂墓。」與之對,甚無稽也。《胡氏筆叢》云: 「考史書,李百藥常在楊素幕中,素愛其才,而百藥竊」 其侍姬。事覺,素怒,并命斬之。及解衣就縛,百藥通體 如玉,而神色不變,素遂釋去,命為奩具,贈之以姬。此 事古今佳話。今以百藥為藥師,由《虯髯傳》誤之耳。 章惇《梅山亭》二詩,筆甚遵勁,似不可以入廢言。但首 章稱「熙寧天子之聖,追神堯而陋漢武」,次章自序其 績,一則曰「臣惇入奏陳地圖」,再則曰「臣惇專持使令 車。」小人面目。和盤托出。舊志列於《藝文》。不知與濂溪 諸作何分別也。

漢長沙定王墓及其母唐姬墓各高十三丈,週迴三 里。墓高十八丈,其間相去三丈。

「鵩鳥,六月三庚日來。」賈庭時謂鵩為南方毒惡,以助 太陽,銷鑠萬物,人俱避之今來。賈庭因作賦焉宋淳熙中,南嶽廟火,詔潭州令薛大圭督修,缺正殿 梁。或言境內白馬大王廟有巨杉五丈,徑六七尺,但 神獰,無敢取。薛令具文牒,遣尉焚廟下,領匠百人厲 斤斧,至見長蛇蟠樹根,匠石股栗。薛親詣致牲敬禱, 取杯「珓卜之吉。」於是百斧并下,樹杪鏘然如鉤戟聲, 斧瘡汁出如血。樹既斷,反騰空不墮。薛復白神方仆, 還謁神像遍體坼裂,不知其為蛇、為樹、為神也。 長沙九鼎,俗所競傳多妄。然明末嘗見散置於文廟、 郡土地祠各處,範銅為之,高四尺餘,三足兩耳,質朴 無款識,每隻重二百餘斤,黝光可鑒,古物也。明末兵 火散佚,惟此物多存者,而《學宮》有三:

郡庭有大鐵鑊六,各衙門間有之。獄亦有焉,約可貯 水數十石。俗言「五代時官司煮鹽者,湖南安得鹽乎?」 前代長沙多火,當是積水備焚之具,亂後多為奸胥 所燬,古憂患之意泯矣。今府治大門內尚存其二。 長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星或五星,凡 茶之具悉備,外則以大鏤銀盒貯之。趙南仲丞相帥 潭日,嘗以黃金千兩為之,以進上方,穆陵大喜,蓋內 院之工所不能為也。因記司馬公與范蜀公遊嵩山, 各攜茶具以往,溫公以紙為貼,蜀公盛以小黑盒,溫 公見之曰:「景仁乃有茶具耶?」蜀公聞之,因留盒與寺 僧而歸。向使二公見此,當驚倒矣。

《益陽縣治》東望時,見長沙城隍人馬形色,悉可審辨。 亭午覽矚,移晷乃漸散。縣去長沙三百里,跨越重山, 乃能悉辨。將山嶽炳露,真象所傳者乎?

宋咸平中,郡有太守某,仁愛人民,年八十尚無子,士 民旦夕禱祝。踰年,侍妾舉一子,合郡之人歡呼傳誦 云:「八十老翁生一哇,笑殺長沙十萬家。」太守聞其言, 驚訝之。至晚微行遍里巷,又無不誦此語。偶一老嫗 疾聲呼眾曰:「語云:不怕天乾,只要地潤。而輩何笑焉?」 太守遂撫掌續之曰:「果是老夫真血脈,他年仍舊鎮 長沙。」越三十年餘,其子果來官長沙郡人士交相慶 喜。第歲久,逸其名與鄉貫,或傳為宗姓、張姓,俱不可 攷。

湖南馬氏作《會春園》開宴,徐東野作詩,有數聯為當 時所稱,云:「珠璣影冷偏粘艸,蘭麝香濃卻損花。」「山色 遠堆羅黛雨,艸梢春戛麝香風。衰蘭寂寞含愁綠,小 杏妖嬈弄色紅。」

陳瑩中謫合浦時,予在長沙,以書抵予,為負《華嚴》入 嶺。有偈曰:「大士遊方興盡回,家山風月絕塵埃。杖頭 多少閑田地,挑取《華嚴》入嶺來。」予和之曰:「因法相逢 一笑開,俯看人世過飛埃。湘江廟外休分別,常寂光 中歸去來。」出《冷齋夜話》。

「氣殺佛」,地名也。在安化十五都。相傳有僧善風水,尋 龍至此,不得其脈,遂憤怒,以手執鈸拍崖石而死。至 今尚有鈸與手拍痕。

文瑩至長沙,首訪故國馬氏天策府諸學生。所著文 章,擅其名者,惟徐東野、李弘、高爾遂。徐東野詩,浮脆 輕艷,皆鈆華歌舞,媚一時樽俎。爾遂句,不過「牡丹宿 醉,蘭蕙春悲」,「霞宮日城」,剪紅刻翠而已。獨《江處士》一 篇,庶乎可採。曰:「門在松陰裏,山僧幾度過。藥靈丸不 大,棋妙子無多。薄霧籠寒徑,殘風戀綠蘿。金烏兼玉 兔,年幾奈君何?」又得李高《雜文》十卷,皆摛章繪句,雖 齪齪者亦能道。信乎文之難也。

陶公祠,自晉至明,俎豆勿替。弘治中,邑令以祠地頗 廣,析其半與一貧孝廉為居,方釘扁於門,一夕大風, 碎扁飛散,孝廉即還之,公之靈驗矣。嘉靖間,改為「惜 陰書院」,增堂樓號舍,以公祠其中。萬曆三十九年,推 官陳大繡改為公館,毀堂樓號舍,將祠左右為往來 官,使居宿處,使婦女僕從雜穢之。公靈即不苛責。所 「稱重祀典而尊往哲者,固宜如是耶?今擬重建。 師巫、甯均在飛霜崖見一鼠盤旋道上,忽入地穴,其 下得銅印一箇,上篆『扶蠻王印,用以署符咒,能呼召 風雷,後損其柄,不驗。甯恃其術,救焚不避,卒於火』。」 《茶陵州志》:湘水之東名山曰雲陽,中有神仙窟宅,瑞 氣盤鬱。鎮南之隅,至上都三千二百里。西南傍熊耳 之岫,東北連青露之峰,正東坦然,古雲州之郡。茶陵 邑西續丫尖峰,亦皆斯之宗也。週迴下七十里,從平 地至,岑高曲折四十五里,上有七十一峰,隱隱不見 正形,林麓蔥蒨,如展屏障。有唐開國之初,曾封為南 岳內史劉晏乃如郡入奏曰:「雖甚靈異,峭絕莫儔,奈 何。西峽峻嶮,水石潺巖,雖禹」鑿龍門,莫能並其高峻; 秦開牛徑,未足比其幽深。切慮艅艎莫濟,遂乃罷封。 若以煙霞奇麗,雨露膏潤,異花奇石,靈草嘉木,諸峰 各有所植。其山有二洞府,一曰「百靈闕真之洞」,草高 三十丈,一本千枝,枝生萬葉,百年而開一花已開而 不謝,陰卷晴舒,狀似芭蕉,與造物爭巧,動而改劫,亦 名「經劫草。」昔有道士李栖元《登真銘》,在石之左右。上 有奇花,若芙蓉之狀,大如華蓋,覆其銘,四時鬱茂。其 銘曰:「元氣混成,形為一二。造物增修,萬物茲始。出資 爾意,吾形已備。吾在物先,物從吾起。昭之行之,永保其體。」又有雙石柱,旁有大松檜,環繞三遭,盤蔭百尺, 號曰怪松。有竹萬竿,李栖元自西來,將竹實種之。節 闊一尋,徑可數尺。其山多鸞鳳栖集。二曰雲英洞,深 逾千里,流水桃花,寒暑長茂。有異人居之,餐松食柏, 以草蔓為衣。山下採薪者,往往遇之,但云秦人,莫知 年代。《湘中記》曰:「雲陽之墟,可以避世,可以隱居,或名 秦人洞。其山西南有煉丹竈一所,皆石為之,灰燼如 新。石杵臼一所,其色瑩澈類真玉」,求之不見,不求自 見。其壇西隅,多出黃精茯苓。天台道士張元同行甚 精潔,天下名山無不遊覽。住此七年,顯慶三年上昇。 山有七峰,一曰石耳峰,其上有石耳,邑里常貢此物。 其峰有巨蛇,身長百尺,目閃電光,牙生劍戟,遇者輒 遭吞噬,後有敕斷此物合抱之木,高數尺,盤屋而已。 二曰偃霞峰,其上多有紅桑紫柘,靈草嘉木,皆神所 植。元陽之月,雨澤多自此而起。一境甘潤,草木滋繁, 鳥獸相呼,自然馴狎。三曰紫薇峰,其上有華英之石, 上如華蓋。其下巖磴深邃,莫可窮究。瀑布泉畔有一 石人,身長六尺,四肢柔潤,宛類天成。頭髮七尺,如今 之石髮也。張元同嘗擊之曰:「汝何人也?」石人云:「秦之 玉」工也。昔因小過待罪,遂逃於此,歲久乃化《石人》。四 曰石柱峰,其上有丹桂千株,百年一實。山中採薪者 號許多。呵得其實,餐之延年數百。後陟此峰,不知所 止。五曰白蓮峰,上有白鶴池,水不盈不竭,常湛湛焉, 莫測深淺。池有白蓮,形奪霜雪,一朵千葉,一房百實, 大如雞子,其花如扇。昔羅浮先生自先天二年朝玉 京回,經華蓋白蓮峰,得蓮實,遠尋雲陽之山,遂種實。 此地多有彩雲白鶴,自天而下,因得其名。中有二峰, 俱在此山之側,一曰「隱形峰」,常有雲霧隱藏莫知其 形狀,或遠凝莫能見其形,採樵之夫,多迷此道。一曰 「正陽峰」,旦暮之間,恍迷其象,低於眾峰。二月八月十 五日,隱隱不見,良久,煙霞四合,但無所睹。《列仙記》:「隱 草,仙人常出於此峰。」其碧溪之東流十五里,轉歸此 溪畔有蘭香遠聞數里。水生紫菖蒲,一根百節。張元 同常攜山下人陳士華採之,延年數百,卻老還童。聞 有露菊千叢,金條玉蕊,風觸聞鐺佩之聲,馨香無加, 深為奇賞。元同剪之為蒲,瞬息之間,一如其故。菊花 釀其石,「苔紋斑駁,外實中虛,為人為獸之象。又有椿 檜松杉,並聳拂雲之幹。垂蘿引蔓,巖崖不可勝數。良 材杞梓,堪為柱石,白檀紫檀降真香。」東南有桃千樹, 實大如瓜,花發無時,人得食之,便能輕舉。白鹿青牛, 多生其所,亦名長春塢。有人至者,便聞仙家雞犬之 音,如四時之聲。中有奇禽異獸,一曰山雞,玉羽金冠, 毛如錦繡,尾長七尺。若或一鳴,眾禽驚駭,類如鳳也。 二曰練雀,形如霜雪,翔若飛練,與眾禽栖集,常占四 隅。立秋之節,群鳥歸焉。三曰「元豹」,中秋雨露之旦,不 飲不食,聲又噪於諸野,非同血氣之類。四曰猿猴,歲 久變白,安戲於群居中,多在赤松壇畔,能作四時之 音,春啼夏哨,秋吟冬叫。至今山下大道村堡,尚有聞 焉。

長沙府部外編[编辑]

《搜神後記》:長沙醴陵縣有小水,有二人乘船取樵,見 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 有人跡,異之,乃相謂曰:「可試如水中看,何由爾」,一人 便以笠自障入穴,穴纔容一人,行數十步便開明朗, 然不異世間。

《府志》:吳芮塚在長沙縣北。郭頌《世語》云:「黃初間,人發 芮塚,取木於縣,立孫堅廟,見芮尸容貌衣服如故。吳 平後,其發塚人於壽春見南蠻校尉吳綱曰:『君容貌 可類長沙王吳芮,但君微短耳』。綱瞿然曰:『是先祖也』。」 自芮卒至塚發四百年,至見綱又四十餘年矣。 漢武時,田父牽赤牛渡江,漁人辭以船小難勝,田父 曰:「但相容。」於是人牛俱上。及半江,牛糞於船,田父曰: 「以此相贈。」漁人怒其污船,以橈撥糞棄水。後覺是金, 隨躡之。但見入嶺,掘之不能及也。今善化縣有金牛 岡云。

高昱艤舟昭潭,夜窺潭上三大芙蓉,有三美女各踞 其一,相謂曰:「昭潭無底橘州浮,信不虛言。請言所好」: 一曰習釋,次曰習道,次曰習儒。又請算明日合得何 物,曰:「各從所好。」明旦,果有一僧渡至中流而溺。又有 道士、一儒生,一溺死。俄有舟載一叟,云是祁陽山叟。 昱遂述其事,叟怒,取朱筆篆字,命弟子送入潭底。有 三白豬臥石上,見符至,化三魚。明日黑雲風雨,有三 大魚沿流而去。

唐時,洞庭前忽有一島,有城如雪,圍之約百餘人居, 其上漸窄狹,中間不過數丈,眾人甚懼。有一湘媼,善 法術,飛劍斬之,霹靂一聲,城遂崩,乃一鼉,長千餘丈有道士識湘媼,乃劉綱之妻樊夫人也。

高郢夜課於湘潭豐亭,有一鎮紙石鱉,忽能動,視之 真鱉也。郢以為神,取百十題散置箱中,囑令銜之,鱉 舉頭得《沙洲獨鳥賦》。其年,郢果以是首選。

乾道中,善化余生妻唐氏邀鄰婦郊行,飲「苦竹郎君 廟側茅店。」酒罷謁廟,唐氏見土偶素衣美容,悅之。瞻 玩良久,還家思念,因如廁,望見一少年張青蓋來,絕 類廟中像,竟相與入房共寢,遂有娠。過期不產,夫怪 之,婦寖苦腹脹,楚痛不可忍,始自述其故,尋腹裂,出 黃水數斗而死。

江南邊鎬初生,其父忽夢謝靈運持刺來謁,自稱前 永嘉守,修髯秀采,骨清神竦,所披衣巾,輕若煙霧,曰: 「欲托君為父子,須寄浙西飛來峰番譯《金剛經》。然其 經流分中有未合佛旨處,願寄君家刊正,無他祝慎, 忽以葷羶噉我。」鎬小字康樂,成童聰敏,好文字,盡若 夙誦。後嗣主璟愛其博雅,累用之。然柔懦寡斷,唯好 釋氏。初從軍平建州,凡所克捷,惟務全活,建人德之, 號為「邊羅漢。」及克湘潭,鎬為統軍,諸將欲縱掠,獨鎬 不允。軍入其城,巷不改市,潭人益嘉之,謂之「邊菩薩。」 及帥於潭,政出多門,絕無威斷,惟事僧佛,楚人失望, 謂之「邊和尚。」

潭州樂平橋港有鼉,為怪食人,歲有溺死者。市民李 姓者弟溺死,求屍不得,因刺掌血作章,夜醮而焚之。 因夢至一大府,有數吏鎖執一物,長數丈,如龍而一 角,目光如電。有頃,一人下殿呼曰:「江鼉肆暴,枉害平 人,決鐵杖一百處死。李某不合以掌血腥穢,上瀆高 真,宜付王碩決臀十五。」後數年,王碩知潭州,李坐遺 「火伏罪。」

《岳武穆》董師過茶陵之赤塘,向有冬青樹,大數尺,橫 生梗道,過者難之。武穆師至之夕,忽自直立。

徐仲寶者,長沙人。所居道南有大枯樹,合抱無數。有 僕夫洒掃其下,沙中獲錢百餘,以告仲寶,「仲寶自往, 亦獲數百日爾。每需錢即往掃其下,必有所得。」如是 積年,凡得數十萬。仲寶後至揚都,選授舒城令。暇日 與家人共坐地中,忽有白氣甚動搖,斜飛向外而去, 中若有物。其妻以手攫之,得一玉蛺蝶,製作精妙,人 莫能測。後為樂平令,家人復於廁廚鼠穴中得錢甚 多,仲寶即率人掘之,深數尺,有一白雀飛出,止於庭 樹,其下獲錢至百萬。錢盡白雀乃去,不知所之。 李廷价,安化人,七歲夢黃衣人咒曰:「汝本逍遙天上 客,親隨玉帝掌元機,只因下越瓊花會,流落人間不 得歸。」晨起告父鑑曰:「汝當為仙酒中人。」及長,好學善 吟,不干仕進。

張拱之,江陵人。政和中,夢白衣人拜床下,旋入地,命 僕掘其處,得大銀二十錠,一一花書之,藏諸笥。他日 復夢來別云:「欲往長沙助趙官人造宅。」旦發笥,果空 矣。往長沙訪之,善化縣旁果有趙宅,方興工創大第, 張乃謁之,謂趙曰:「君家治地時,於土中獲何物?」曰:「得 白金千兩。」張乃話前夢,以他銀易之。攜歸,寘於床下。 入夜長聞泣聲,後不知所之。

宋有道人力員者,自言當化生茶陵譚氏,果生一子。 蓋力員化去之夕,子能言,父欲命之名,子曰:「我名力 員。」父訝之,遂合而名之曰勛樂,周人之急,人呼曰長 者子。世選進士,世長從胡澹菴學《春秋》。

漢江之域有貙人,能化為虎。長沙居民作檻捕虎,檻 發,明日眾人共格之,見一亭長,赤幘大冠坐檻中。吏 問:「君何以至此?」亭長怒曰:「昨被縣召,夜避雨誤入,急 出我。」吏曰:「君見召,當有文書。」即出懷中召文,於是出 之,化為虎走。

茶陵陳光問,即《五老》榜中人也。天復中,歸居舊廬,每 月夜橫笛,泠然有御風意。一夕,有美婦婆娑入其庭, 倚笛而歌,折旋應節。問知其為妖也,吹笛自若。曲罷, 引板與之,因進擊焉,其婦號泣而去。問從月下,遙識 其所,蚤起訪之,則方氏宅也。方言「其家有老犬,夜忽 傷足,犬見問至,即自投水死。」

茶陵雲陽山紫微峰瀑布泉畔有石人,長六尺,四肢 柔潤,宛類天成。髮長七尺,如今之石髮也。道士張元 同嘗叩之曰:「汝何人也?」石人云:「秦時玉工也。昔因小 過得罪,遂逃此,久化為石。」

安化姜氏女,每晨盥見盆內有掌扇影,或夜坐見天 上人,誓立「清修之節。」其兄強之適人,後歸寧,忽夜卒 焚其尸,烈燄中有二蝶飛去,骨內得石子數枚如玉, 杵之不碎,人以為「謫仙。」

安化南岳廟神,蓋唐勇士張忭也。有盜夜刳神腹,舉 刃未入,神轉首怒目顧盜,盜驚,佈死。吳致堯令邑日, 神語以徙廟,吳從之,畚土得鐵戟三事。

安化縣雲霄洞,中有鬼物,土人焚券其中,取其金銀 入息償之。或會賓多投帖借酒器,皆世間漆瓦常用 之具。其後人多負騙之,遂不復出。

《益陽產異瓜》,覃家園有郭些翁佃民,庭前設瓜棚蔽 日,有二瓜垂簷際,大如面盆,相離三尺許,每夜犬吠不已。其人從窗窺之,見兩瓜相鬥撞。及剖瓜視,則每 瓜中有青蝦蟆一個,農家怪而投之火中。

《茶陵州志》:後唐時,蕭禪為弓手,俾催稅,夜宿逋負家, 聞壁後有鵝作人語,謂其雌曰:「明日主人當烹我以 待蕭,蕭本佛位中人也,今此作佛作人,係我生死間 耳。」蕭聞之,比曉,詢其主曰:「『子何以待我』?主曰:『以鵝烹 之』。蕭曰:『勿烹也』。」遂索其鵝而去,不復入公門,過茶陵 之靈巖居焉。後人題之曰:「開山蕭老今何在,六股鳴 環錫杖存。」蓋指此也。一日,至大田,從村婦覓水飲之, 婦不與,乃以所攜杖畫地,水入地十里而出。今呼其 地曰糴水坑,呼大田曰小田。過東坑,從謝媼覓水,媼 曰:「此旱地,非泉恐不潔。」謝而進之,復覓茶,亦然。蕭曰: 「媼欲富貴乎?」媼曰:「歲屢旱,得水足矣。」蕭乃於石巖下 以杖鑿七孔,命媼以七碗復之,七日「後當得泉。」三日 媼以告其夫,夫疑其紿也,去其碗,果得泉,三竅如湧, 餘涓滴耳,蓋未及七日也。今其山曰皇雩,水灌田百 萬畝,蕭後坐化於茶陵之永新慶雲寺,鵝亦化去。 茶陵有露仙,不知何時人。相傳杜氏女為後母所虐, 俾牧羊山中,遇異人授以仙術,遂吸柏露飲之,久而 不飢。其母往見之,猶持杖以驅。女但隔溪而拜,終莫 能及也。後不知所終,人但呼曰「露仙。」

茶陵漚田有僧號慧勇者,得佛氏旨。一日自方上回, 母見其贏也,以雞黍食之,勇弗逆也。既食,乃往前溪, 剖其腹,出腸而淨之,人呼其溪曰「淨溪。」以思大禪師 在淨福寺,往依焉。後母喪,勇誦《華嚴經》薦之,有金甲 神現面前曰:「聞君誦經,特來聽受。」勇曰:「母今安在?」神 曰:「已升天矣。」勇曰:「汝有何能?」神曰:「惟師所命。」勇曰:「寺 前灘聲聒耳,如何?」神曰:「甚易。」回頭喝之,灘下五里。 《湘鄉縣志》:後漢袁起家居於湘鄉之南巖,一日晨起, 忽大醉,三日始醒,起時酒氣聞數十步,自云與群仙 共飲,因此絕粒食,住人間數十年,已而仙去。

江氏二女,在湘鄉四十一二都。幼性貞靜,誓不納聘, 修道於深巖中,久之得昇仙去,今其巖曰仙女巖。 湘鄉舊云:有桓氏二女隱於韶山,有鳳銜書來降。景 雲二年,採藥於東臺,就井洗藥。岳麓僧迥登山見之, 二女貽迥以紫檀香樹。已而入見,峰頂祥雲繚繞,鸞 鶴飛翔,迎二女冉冉上昇而去,其遺像留本縣仙林 觀中。

李夢貞號約山,不知何許人。或詢其所自來,則長笑 不答。聞人語及朝政及仕路遷除,從旁答一二皆熟, 嘗如身歷之。嘉靖壬戌間,遊至湘鄉縣之十四都,楊 氏館之,辟穀不食,唯飲少水。楊氏於仙壇嶺築室,每 入環靜坐,封閉嚴密,少則三日,多則期年,乃始敲關 一出。至乙丑冬,囑主人曰:「吾今不易出矣,十五年後 乃可啟關相見,君其為我耐守之,若不待期至,強開 吾關,則元氣一洩,吾事敗矣。」楊氏敬諾。如其教。至萬 曆丁丑,閱十二年矣,仇家誣告楊氏煉丹藏盜。邑令 破關驗之,見其側身臥地,若熟睡狀,形體如生,但無 息耳。邑令乃大悔,復為閉關,遂不復再生。

《善化縣志勸善書》云:「廖等觀知潭州善化時,有一婆 每日誦《金剛經》,於街市乞食,夜則歸宿山阿,忽數日 不見行乞,群鴉噪集於其處。邑人往視之,見懷《金剛 經》,傍巖而化,群鴉銜土以覆。」

彭祖師,元時以七歲至善化長樂鄉天台山,為人牧 牛,植一松,上開七尾。時牛不肯歸,隨以杖插一孔,令 之入,牛隨入。俄而其主尋牛至山,見牛入孔,因責之, 復拽之出。又歲旱,祖師曰:「有人以糕醮供我,當得水。」 人如其言,彭即以杖掘泉,水如湧。又田禾苦蟲蝗鬼 火,乃然一燈於田中,以米篩罩之即止。人以是異之, 遂宿山阿。居民日供飲食,隨以雙著插地,自誓云:「我 成圓正宗師,此著復生。」後果發生楓樹二株,下分上 合,乃於此樹下化去肉身,云今尚存。大德丙午,建寺 山頂,殿左有龍井,相傳每五月二十晚,井水湧起,洗 滌殿宇,各省直朝謁不絕,後燬於火。

善化太乙寺,乃上清宮也。有傳羽客為藥池煉丹,時 疫癘大行,乃家書一符與以藥,隨愈。聞舊太乙寺在 縣德閏門內,有僧名孤月長老知禪理,乃與之酬和 往來。後不知所之,遺有藥池龍井。

嵇真人,不知何許人,元時云「寓居於善化嵇」山煉 藥有爐鼎,後飛昇去。里人因立觀祀之,塑元武祖師 於中。一日被火,里人重建,屢立不就。忽有青衣人云: 「稍依後玉山立之。」乃遷其基。轉盼間,青衣人忽不知 所之。

宋有女姑七人,號姊妹云,結廬於善化之麻田山,修 煉踰年,乘七白鶴冉冉而去。後人因名其山曰「仙女 嶺。」

善化縣相傳有一禪師,住於縣之華林山。常持錫,夜 出林麓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名號。時有節度使 訪,問之曰:「師有侍者否?」師曰:「有兩個。」曰:「在甚麼處?」師 乃喚大空小空。忽二虎自菴後出,節度使睹之驚怖。 師謂二虎曰:「有客且去。」二虎咆哮去。節度曰:「師作何行,感得如斯?」師良久曰:「會麼?」節度曰:「不會。」師曰:「山師 常念觀世音。」

鄧郁之云:昔與徐靈期為友,周遊靈山南。宋元徽中, 徐君於上清宮升天,郁之徘徊仙山。歲久。梁帝聞其 修道而闕丹石之備,詔賜物力,許於嶽麓山置上中 下三觀,為修煉之所。有神人告語曰:「洞門之中是招 福之鄉,延生之地,善記勿忘。」丹成,復回居紫蓋峰。梁 天監十一年壬辰,有八真人乘車羽蓋,揖郁之就石 壇升霄漢。

舊志云:「善化縣曾有跛仙遇洞賓於君山,隱抱黃洞, 行靈龜吞吐之法,功成居嶽麓,自號瀟湘子。」嘗言「我 愛瀟湘境,紅塵隔岸除。南山七十二,惟喜洞真墟。」嘗 有白鶴棲鳴於杉松上,三日而去。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