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第392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一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明倫彙編 第三百九十二卷
明倫彙編 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

 第三百九十二卷目錄

 李姓部列傳十二

  宋二

  李繼和      李濬

  李垂       李晦辭

  李知順      李延渥

  李衢       李士安

  李祚       李訪

  李遵勖      李瀆

  李玭       李維

  李行簡      李庾庚

  李宥       李迪

  李仕衡      李若谷

  李諮       李渭

  李餘慶      李繹

  李畋       李之才

  李堯輔      李端懿

  李端愿      李端慤

  李載       李淑

  李用和      李昭亮

  李防       李仲容

  李兌       李先

  李及       李紘

  李緯       李昭述

  李昭遘      李冠

  李奇       李英

  李東之      李肅之

  李承之      李及之

  李敏之      李關

  李壽朋      李復圭

  李陽孫      李謹交

  李繼和      李士燮

  李覯       李憲

  李渤       李時亮

  李惟幾      李參

  李絢       李孝基

  李京       李璋

  李瑋       李珣

  李惟賢      李大臨

  李舜舉      李師中

氏族典第三百九十二卷

李姓部列傳十二[编辑]

宋二[编辑]

李繼和[编辑]

按《宋史李處耘傳》:「處耘子繼和,字周叔,少以蔭補供 奉官,三遷洛苑使,咸平中領平州刺史。繼和習武藝, 好談方略,頗知書,所至幹治。然性剛忍,御下少恩,部 兵終日擐甲,常如寇至。及校閱之際,杖罰過當,人多 怨焉。出為并代鈐轄。景德初,北邊入寇,徙北平砦,遷 西上閤門使,擢殿前都虞候,領端州防禦使。大中祥」 符元年卒。弟繼恂,至洛苑使、順州刺史。子昭遜,為供 備庫使。

李濬[编辑]

按《宋史潘美傳》:「李超子濬,字德淵,中進士,累擢秘書, 知康州。咸平中,入為刑部詳覆,御史臺推直官,屢上 書言事,遷開封府推官,賜緋魚。景德初,拜虞部員外 郎兼侍御史知雜事,賜金紫。從幸澶淵,頗上疏言便 宜。師還,命與陳堯咨安撫河北。踰年,判吏部銓。濬居 憲府未再歲,帝寵待之,擢樞密直學士。宰相王旦言 『濬雖有剸劇才,然驟歷清切,時望未允』。」真宗曰:「朕業 已許之矣。」尋知開封,能檢察隱微,京師稱之。累遷至 右司郎中,出知泰州,暴疾卒。濬與李宗諤同歲同月 後一日生,其卒也亦後一日,眾以為異。

李垂[编辑]

按《宋史李垂傳》:「垂字舜工,聊城人。咸平中,登進士第, 上兵制將制書,自湖州錄事參軍召為崇文校勘,累 遷著作郎,館閣校理。上《導河形勝書》三卷,欲復九河 故道,時論重之。又累修起居注。丁謂執政,垂未嘗往 謁。或問其故,垂曰:『觀其所為,必遊朱崖,吾不欲在其 黨中』。謂聞而惡之,罷知亳州,遷潁、晉、絳三州。明道中」 還朝,李康伯謂曰:「諸公欲用為知制誥,但宰相未嘗 相識,盍一往見之?」垂曰:「我若昔謁丁崖州,則乾興初 已為翰林學士矣。」執政知之,出知均州,卒。

李晦辭[编辑]

按《宋史張旦傳》:「景德中,契丹入寇,邯鄲令李晦辭赴 任,值道梗,德清拒敵,戰沒

李知順[编辑]

按《宋史張旦傳》:「景德中,贈受事河朔而沒者,內品李 知順為內殿崇班。」

李延渥[编辑]

按《宋史李晉卿傳》:「晉卿子延渥,以蔭補供奉官,尋為 閤門祇候,三遷至西京左藏庫使。咸平初,歷知平戎、 寧邊、順安軍、保州、威虜軍鈐轄,又知冀州。六年,徙瀛 州。景德初,契丹大舉擾邊,徑胡盧河踰關南,十月抵 城下,晝夜鼓譟,四面夾攻,旬日,其勢益張,唯擊鼓伐 木之聲相間,驅奚人負板秉燭,乘墉而上。延渥率州」 兵強壯,又集巡檢史普所部乘城,發《礧石》巨木擊之, 皆纍纍而墜,殺傷甚眾。翌日,契丹王與其母親鼓眾 急擊,發矢如雨。延渥分兵拒守益堅,契丹遁去,死者 三萬餘,傷者倍之,獲鎧甲、兵矢、竿牌數百萬。驛書以 聞,賜延渥錦袍金帶,將士緡錢,遷延渥本州團練使。 初,戍棚垂板護城纔數寸許,契丹射之,矢集其上,凡 二百餘。及請葺城,詔取板視之,真宗頗稱其勞。二年, 延渥徙知邢州,歷天雄軍、貝州副都部署,知冀、貝、博 三州。大中祥符八年入朝,以疾連賜告,換右領軍衛 大將軍,領演州團練使。明年,從其請,以左武衛大將 軍致仕。天禧初,卒。子宗禹,為內殿崇班。

李衢[编辑]

按《萬姓統譜》:「衢字叔達,宜春人。唐西平郡王晟之雲 孫,大中祥符元年登第,官至屯田員外郎。嘗倅筠陽, 寬慈不擾。後以子贈特進。子士安、士燮,孫玨,政和八 年登第。」

李士安[编辑]

按《萬姓統譜》:「士安字永和。以特奏同學究出身,為人 不妄喜怒,累為州牧。後請老,得養生之術,視聽不衰。 年九十七卒。官至朝奉大夫任。子孫凡四人。」

李祚[编辑]

按《宋史王光濟傳》:「徐州豐人李祚,親喪,廬墓側凡二 十七年,家人百計勉諭,不聽。大中祥符九年,特詔旌 表。」

李訪[编辑]

按《宋史李訪傳》:「訪,韶州人,業進士,廬父母墓,有虎暴 傷旁人而不近。訪又有白烏集墓上。」

李遵勖[编辑]

按《宋史李遵勖傳》:「遵勖,字公武,崇矩孫繼昌子也。少 學騎射,及長,好為文詞,舉進士,大中祥符間,召對便 殿,尚萬壽長公主。初名勖。帝益遵字,升其行,為崇矩 子。授左龍武軍駙馬都尉。坐私主乳母,謫均州團練 使,徙蔡州。踰年,起為太子左衛率府副率,復左龍武 軍將軍。後遷宣州觀察使。求補郡自試,出知澶州,遷」 昭德軍節度觀察留後,拜寧國軍節度使,徙鎮國軍、 知許州。卒,諡曰「和文。」有《問宴集》二十卷,《外館芳題》七 卷。子端懿、端愿、端慤。

李瀆[编辑]

按《宋史李瀆傳》:「瀆,河南洛陽人。六世祖坦,生仲芳,大 理司直。仲芳生元初,福建觀察推官。元初生鄑,即瀆 之曾祖也。字堯封,仕梁,歷滑、魏、宋三鎮留後,拜崇政 使、禮部尚書。後唐天成中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贈太 保。祖延昭,殿中丞。父瑩,字正白,善詞賦,廣順進士,蒲 帥張鐸辟為記室,因家河中。乾德初,為殿中侍御史」、 度支判官,使江南,坐受賂遺,責授右贊善大夫,卒。初, 瑩禱河祠而生瀆,故名「瀆」字河神,後改字長源。淳澹 好古,十六丁外艱,服闋,杜門,不復仕進。家世多聚書 畫,頗有奇妙。往來中條山中,不親產業,所居木石幽 勝,談唐室以來衣冠人物,歷歷可聽。王旦、李宗諤與 之世舊,每勸其仕,不答。真宗祀汾陰,孫冕言其隱操, 陳堯叟復薦之,命使召見,辭足疾不赴,遣內侍勞問, 明年又遣使存問。素嗜酒,嘗語諸子曰:「山水足以娛 情,苟遇醉而死,吾之願也。」一日忽曰:「適有人至床下 誦詩云:『行到水窮處,未知天盡時。言訖不見,吾當逝 矣』。」亟取瑩集七十編,洎書畫付諸子,促家人置酒,頃 之卒。

李玭[编辑]

按《宋史李玭傳》:「玭,大名宋城人。性篤孝,力耕以事母。 母卒,讓田與其弟堅,遂廬於葬所,晝夜號泣,負土築 墳,高丈餘。又以二代及諸族父母槁葬者盡禮葬之。 凡三年,成六墳,皆高丈餘。墳成,復留守墳三年,常令 兄之子賣藥自給。年六十餘,足未嘗入縣門,鄉人目 為李孝子。天禧中,知府張知白以狀聞,詔賜粟帛,令」 府縣安存之。里中有母在而析產者,聞玭被旌,兄弟 慚懼,復相率同居。

李維[编辑]

按《宋史李沆傳》:「沆弟維,字仲方,第進士,為保信軍節 度推官。真宗初,召試,擢直集賢院,以沆相,避知歙州。 沆沒,入為戶部員外郎,擢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累遷 中書舍人,以疾辭,出知許州,復入為翰林學士承旨。 仁宗初,再遷尚書左丞兼侍讀學士,遷工部尚書,出知陳州,卒。維博學,少以文章知名,至老手不廢書,嘗」 預定《七經正義》,修《續通典》《冊府元龜》。性寬易,嗜酒善 謔,而好為詩。常曰:「人生觴詠自適,餘何營哉!」既沒,家 無餘貲。子師錫,虞部員外郎;公謹,太子中舍。

李行簡[编辑]

按《宋史李行簡傳》:「行簡,字易從,同州馮翊人。中進士 第,起家隴州司理參軍,徙彭州軍事推官,改著作郎, 再遷太常博士,知坊州。王嗣宗薦為監察御史,王旦 數稱其才,真宗雅亦知之。再遷侍御史,擢龍圖閣待 制,歷尚書刑部郎中。帝數幸龍圖閣,命講《周易》,間訪 大臣能否,行簡所對無怨昵,各道其所長,人以為長 者。」久之,拜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乾興初,改給事 中。以足疾請外,得知河中府,徙虢州,卒。

李庾庚[编辑]

按《萬姓統譜》:「庾庚,天禧中守明州,善地理之學,有幻 術。在郡浚東錢、廣德二湖以溉田,民利焉,立祠祀之。」

李宥[编辑]

按《宋史李宥傳》:「宥字仲嚴,唐之後裔,自吳徙青,遂為 青人。祖成,五代末以詩酒遊公卿閒,善摹寫山水,世 傳以為寶。父覺宥,舉進士,調火山軍判官,入館校勘 書籍,遷集賢校理,遂直院,知蘄州,提點荊湖刑獄,判 戶部勾院,知制誥,糾察在京刑獄,同判太常寺。以諫 議大夫知江寧府,降祕書監致仕,起分司南京,改太」 子賓客,判留司御史臺,卒。

李迪[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徙幽州。曾祖 在欽,避五代亂,又徙家濮州。迪舉進士第一,授將作 監丞,歷通判徐、兗州,改著作郎、直史館,知鄆州。詔糾 察在京刑獄,遷起居舍人,為三司鹽鐵副使、知亳州。 會唃廝囉叛,帝憂關中,召對長春殿,進右諫議大夫, 徙陝西都轉運使,入為學士。曹瑋在秦州,屢請益兵」, 未及遣。帝因問迪:「關右兵幾何?」對曰:「臣向在陝西,以 方寸小冊書兵糧數備調發,今猶置佩囊中。」帝令自 探取,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餘悉赴 塞下。帝顧曰:「真所謂頗、牧在禁中矣。」初,上將立章獻 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 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參知政事,加禮部侍郎。寇 準罷,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丁謂、寖擅權,迪願與謂俱罷,左遷戶部侍郎、知鄆州。 仁宗即位,太后預政,貶準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 州團練副使。謂敗,復兵部侍郎、知河南府,遷工部尚 書。太后崩,召為資政殿學士、判尚書都省。未幾,復拜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留京師。元昊攻 延州,迪願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除彰信軍節度 使、知天雄軍,徙青州,以太子太傅致仕。薨,諡文定。帝 篆其墓碑曰「遺直之碑」,又改所葬鄧侯鄉曰「遺直鄉。」 子東之、肅之、承之、及之。孫孝壽、孝基、孝稱。

李仕衡[编辑]

按《宋史李仕衡傳》:「仕衡,字天鈞,秦州成紀人,後家京 兆府。進士及第,調鄠縣主簿,徙知彭山縣,遷光祿寺 丞。父益以不法誅,仕衡亦坐除名。後會赦,寇準薦其 材,復官,累遷至吏部侍郎。仁宗即位,拜尚書左丞,以 足疾,改同州觀察使,知陳州,徙潁州,復知陳州。曹利 用,仕衡婿也,利用被罪,降仕衡左龍武軍大將軍,分」 司西京。歲餘,改左衛大將軍,卒。仕衡前後管計事二 十年,雖才智過人,然素貪,家貲至累鉅萬。子丕緒,蔭 補將作監主簿,累遷司農卿,致仕,卒。丕緒居官廉靜, 不為矯激。家多圖書,集歷代石刻為數百卷藏之。

李若谷[编辑]

按《宋史李若谷傳》,「若谷字子淵,徐州豐人。少孤,游學, 依姻家趙況於洛下,遂葬父母緱氏。舉進士,補長社 縣尉,改大理寺丞,知宜興縣,累遷度支員外郎,出為 京東轉運使,徙陝州,改梓州。天聖初,罷知荊南,徙潭 州。累遷太常少卿、集賢殿修撰,以右諫議大夫知延 州,遷給事中,加集賢院學士,知江寧府,進尚書工部」 侍郎、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拜參知政事,以太子 少傅致仕,卒,贈太子太傅,諡康靖。若谷在政府,議論 寬厚,治民多智慮,愷悌愛人,其去多見思。子淑。

李諮[编辑]

按《宋史李諮傳》,「諮字仲詢,唐趙國公峘之後。峘貶死 袁州,因家新喻,遂為新喻人。諮舉進士,擢第三人,除 大理評事,通判舒州。召為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歷三 司、開封府判官,再遷左正言,出為淮南轉運副使。帝 幸亳,以勞遷尚書禮部員外郎。會江南饑,徙江東轉 運副使,擢知制誥,出知荊南。仁宗即位,超遷本曹郎」 中、權知開封府。數月,權三司使,拜右諫議大夫。時陝 西緣邊數言軍食不給,章獻太后憂之,命呂夷簡與 諮等經度其事。諮曰:「商人入粟邊郡,算茶與犀象、緡 錢為虛實。請變法以實錢入粟,實錢售茶。」既行,而商 人失厚利,怨謗蜂起。諮以疾累請郡,改樞密直學士、

知洪州,坐不察奪職。久之,進給事中、知杭州,復樞密
考證
直學士、知永興軍。衣冠子弟恃蔭無賴者,諮悉杖之,

境內肅然。還,勾當三班院,坐舉吏,降左諫議大夫、權 三司使事。進尚書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遭父喪,起 復,遷戶部侍郎。是時,榷茶法寖壞,乃詔諮、蔡齊等更 議之。諮以前坐變法得罪,固辭,不許,於是復用諮所 變法。卒,諡憲成。

李渭[编辑]

按《宋史李渭傳》:「渭字師望,其先西河人,後家河陽。進 士起家,為臨潁縣主簿,累官至太常博士。會河決滑 州,天聖初,上《治河十策》。參知政事魯宗道奉詔行河, 奏渭與張君平並為修河都監。未幾,為鄆州兵馬都 監,徙知憲州,又知鳳州兼階、成州鈐轄,遷軍器庫副 使,歷知原、環、慶三州。時詔舉勇略任邊者,李諮以渭」 應詔,徙益利路兵馬鈐轄,領惠州刺史,擢西上閤門 使,徙鄜延路,再遷四方館使。元昊反,貶為尚食使、知 汝州,徙磁州,復降右監門衛將軍、白波兵馬都監,卒。

李餘慶[编辑]

按《武進縣志》:「餘慶,天聖中知常州,政嚴猛,疾惡如仇, 豪猾吏有犯者,率不得生,吏民震慄如神明。先是,餘 慶偶得疾,有醫者素作姦,常懼為餘慶所發,因乘閒 進利藥,洞泄不已。餘慶心知為醫所中,使人扶舁坐 廳事,召醫立杖殺之,歸臥及席而死。至和元年,王安 石銘其墓。」

李繹[编辑]

按《宋史李若拙傳》:「若拙子繹,字縱之,舉進士中第,除 將作監丞,累遷尚書屯田員外郎,知華州,擢提點河 北刑獄,權知貝州,三遷本曹郎中,為利州路轉運使。 河北經費不支,仁宗問誰可任者,參知政事薛奎薦 繹,遂徙河北。進刑部郎中、直史館,知延州,改兵部,為 江淮制置發運使。內出絹五十萬匹,責貿於東南,繹」 輒奏罷之。甫半年,漕課視常歲增五之一。遷太常少 卿,再知延州。繹所至稱治,自以久宦在外,意不自得, 作《五知先生傳》,謂「知時、知難、知命、知退、知足」也。嘗兩 知鳳翔府,至是又徙鳳翔,尋為右諫議大夫,卒。

李畋[编辑]

按《尚友錄》:「畋,華陽人。以孝行為鄉里所稱。初,蜀士知 向學,不樂仕宦,知州張詠敦勉就舉,畋遂登第,累官 知滎州。自號谷子,所著歌詩雜文及《谷子》總百卷,張 詠《語錄》三卷。卒年八十七。」

李之才[编辑]

按《宋史李之才傳》:「之才字挺之,青社人。天聖八年同 進士出身。為人朴率自信,無少矯厲。師河南穆修,受 《易》。時蘇舜欽輩亦從修學《易》,其專授受者惟之才爾。 修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陳摶,源流最遠。之才初為 衛州獲嘉主簿,權共城令,時邵雍居母憂於蘇門山 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養父。之才叩門勞之曰: 『好學篤志,果何似』?」雍曰:「簡策之外,未有適也。」之才曰: 「君非跡簡策者,其如物理之學何?」他日,又曰:「物理之 學學矣,不有性命之學乎?」雍再拜願受業。於是示以 《五經》大旨,授《易》而終焉。其後雍卒以《易》名世。之才再 調孟州司法參軍。時范雍守孟,莫之知也。雍初自洛 建節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才獨別近郊。或病之, 謝曰:「故事也。」頃之,雍謫安陸,之才沿檄見之洛陽,前 日遠送之人無一來者,雍始恨知之之晚。友人尹洙 以書薦於中書舍人葉道卿,因石延年致之。延年素 不喜謁貴仕,凡四五至道卿門通其言乃已。道卿薦 之,改大理寺丞,為緱氏令。會延年調兵河東,辟之才 澤州簽署判官,轉殿中丞。丁母憂,甫除喪,暴卒於懷 州官舍,歸葬青社。

李堯輔[编辑]

按《萬姓統譜》:「堯輔,字彥夫,隨州人。好學,多積書。歐陽 修常造其家,得《昌黎集》六卷讀之,嘗為撰《李氏東園 記》。」

李端懿[编辑]

按《宋史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懿,字元伯,性和厚,喜問 學,頗通陰陽醫術、星經、地理之學。七歲,授如京副使, 侍真宗東宮,尤所親愛,嘗解方玉帶賜之。稍長,出入 宮禁如家人。七遷濟州防禦使,知冀州,為政循法度, 民愛其不擾。遷華州觀察使,以母喪起復為鎮國軍 節度觀察留後,願終制,許之。服除,提舉集禧觀,出知」 鄆州,尋除寧遠軍節度使、知澶州。卒,諡良定。

李端愿[编辑]

按《宋史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愿,字公謹,以獻穆公主 恩,七歲授如京副使,四遷為恩州團練使,累進邢州 觀察使,知襄、郢二州,本路轉運使,拜武康軍節度使, 知相州。請歸,除醴泉觀使,以太子少保致仕。哲宗嗣 位,進太子太保。元祐六年卒。子評。」

李端慤[编辑]

按《宋史李遵勖傳》:「遵勖子端慤,字守道,官左藏庫使, 執獻穆喪,辭起復,詔特給奉,累遷至蔡州觀察使。元 祐中,以安德軍留後卒,諡曰恭敏

李載[编辑]

按《宋史李載傳》:「載字伯熙,黎陽人。少苦學,登進士第, 調冀州推官,知大名冠氏縣。府守呂夷簡入相,薦其 材,知齊州,出為信陽軍安撫使,改常州,知祥符縣。有 巫以井泉飲人,云可愈疾。趨者。㫄午,載杖巫,堙其井。 歷知虢州漣水軍,以光祿卿提舉仙源觀,卒。」

李淑[编辑]

按《宋史李若谷傳》:「若谷子淑,字獻臣,年十二,真宗幸 亳,獻文行在所,賜童子出身,試祕書省校書郎。寇準 薦之,授校書郎、館閣校勘。乾興初,遷大理評事,修《真 宗實錄》,為檢討官。書成,改光祿寺丞,集賢校理,為國 史院編修官。召試,賜進士及第,改祕書郎,進太常丞, 擢史館修撰,再遷尚書禮部員外郎,進吏部員外郎。」 會若谷參知政事,改侍讀學士。若谷罷,進本曹郎中, 以右諫議大夫知許州,改給事中、知鄭州,徙河陽,轉 尚書禮部侍郎。初,在鄭州作《周陵詩》,國子博士陳求 古以私隙訟其譏訕朝廷,出知應天府。父喪免官。終 喪,起復為翰林學士。丁母憂,服除,為端明、侍讀二學 士。遷戶部侍郎,復為翰林學士。而御史中丞張昇等 論奏之,出知河中府。暴感風眩卒。

李用和[编辑]

按《宋史李用和傳》:「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后弟也。少 窮困,居京師。劉美求用和於民閒,奏為三班奉職,累 遷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以老乞罷軍職, 拜宣徽北院使。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 平章事、景靈宮使,卒諡恭僖。用和列位將相,能小心 靜默,推遠權勢,論者以此稱之。」

李昭亮[编辑]

按《宋史李昭亮傳》:「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繼隆子 也。補東頭供奉官,累遷為殿前副都指揮使,以宣徽 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 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徙定州,改天 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 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卒」 諡「良僖。」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於吏治頗通敏,善 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

李防[编辑]

按《宋史李防傳》:「防字智周,大名內黃人。舉進士,為莫 州軍事推官,改祕書省著作佐郎,通判潞州,遷祕書 丞,累遷尚書工部員外郎,為江南轉運,徙知應天府, 又徙興元府,入為三司鹽鐵判官,失舉免官。後起通 判河南府,累擢知永興軍,進給事中,知耀、潞二州,卒。 防好建明利害,所至必有論奏,朝廷頗施行之。」

李仲容[编辑]

按《宋史李濤傳》:「濤孫仲容,字儀父,舉進士甲科,除大 理評事,知三原縣,累擢監察御史。天聖中,以起居郎 為知制誥,累遷右諫議大夫。不為宰相張士遜所喜, 罷為給事中,復知制誥,為翰林侍讀學士,至戶部侍 郎,卒。」

李兌[编辑]

按《宋史李兌傳》:「兌字子西,許州臨潁人。登進士第,由 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諫院,擢天章閣 待制,知諫院。在言職十年,凡所論諫,不自表暴,故鮮 傳世。出知杭州,帝書『安民』二字以寵之,徙越州,加龍 圖閣直學士,知廣州。南人謂自劉氏納土後獨著清 節,還知河陽,帝又寵以詩。徙鄧州,丐退,以為集賢院」 學士、判西京御史臺,積官尚書右丞,轉工部尚書,致 仕,卒。

李先[编辑]

按《宋史李兌傳》:「兌從弟先,字淵宗,起進士,為虔州觀 察推官,知信州、南安軍,撫楚州,歷利梓、江東、淮南轉 運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語,在信為『錯安頭』,謂 其無貌而有材也;在楚為照天燭,稱其明也。積官至 祕書監,致仕,卒。子庭玉。」

李及[编辑]

按《宋史李及傳》:「及字幼幾,其先范陽人,後徙鄭州。父 覃,左拾遺,及舉進士,再調昇州觀察推官。寇準薦其 才,擢大理寺丞,知興化軍,以殿中丞通判曹州,擢知 隴州。初置提點刑獄,內出及與陳綱二人名付中書, 明日以綱使河北及使陝西,特遷一官,還判三司磨 勘司,出知鳳翔府,徙延州,除三司戶部副使,為淮南」 轉運使,累遷太常少卿、知秦州。議者以及謹厚,非守 邊才。及至州,州將吏頗易之。會有禁卒白晝攫婦人 金釵於市,吏執以來。及方坐觀書,召使前略加詰問, 其人服罪,命斬之,觀書如故,於是將士皆驚服。改左 司郎中、樞密直學士,以右諫議大夫召還,勾當三班 院,再遷尚書工部侍郎,歷知杭州、鄆州、應天、河南府, 召拜御史中丞,卒。娶張氏,性嫉悍。及嘗生子,鞠之外 舍,張固請歸保養之。乃會親屬,以子擊堂柱,碎其首, 及遂無子,以弟之子為後。

===李紘===
考證
按《宋史李昌齡傳》:「昌齡從子紘,字仲綱,父克明,仕至

提點廣東刑獄。紘,進士及第,試祕書省校書郎,知歙 縣,歷於潛、剡縣。呂夷簡薦之,改著作佐郎,監丹陽縣 酒稅,舉為御史臺推直官,拜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 史,改鹽鐵判官,歷梓州、陝西、河北路轉運使,遷侍御 史。建言西北久通好,士習安佚,不知戰陣之法。宜擇 良將,練精卒為守禦備。」舉种世衡等數人,及奏罷,貢 餘物遺近臣。遷知雜事,權同判流內銓,為三司度支 副使,除天章閣待制、河北都轉運使,遷刑部郎中、同 知通進銀臺司,進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卒。

李緯[编辑]

按《宋史李昌齡傳》:「紘弟緯,起家三班借職,杜衍薦為 閣門祗候,積勞累遷至河北緣邊安撫副使。韓琦薦 知保州,以左騏驥使、滎州刺史知雄州。治兵頗嚴,不 事廚傳,數與宦者爭利害。積公使錢,貯米三千斛為 常平倉,遷西上閤門使,留再任,卒。子師中,至天章閣 待制。」

李昭述[编辑]

按《宋史李昉傳》:「昉孫昭述,字仲祖,以父蔭為校書郎。 召試,賜進士出身,為刑部詳覆官,累遷祕書丞。群牧 制置使曹利用薦為判官,知開封縣,特遷尚書屯田 員外郎,知常州,遷為三司度支判官,改河北轉運使, 徙湖南潭州。戍卒憤監軍酷暴,欲構亂。或指昭述謂 曰:『如李公長者何可負』?其謀遂寢。加直史館,徙陝西」 轉運使,糾察在京刑獄,累遷刑部郎中,以右諫議大 夫為河北都轉運使。宣撫使表其能,除龍圖閣直學 士、知澶州。又為樞密直學士、真定府路安撫使、知成 德軍。改龍圖閣學士、知秦州。諫官言「昭述庸懦,不可 負重鎮」,留真定府。居四年,入領三班院,以翰林侍讀 學士知鄭州。未幾,知通進銀臺司,判太常寺,累遷尚 書右丞,疾卒。李氏居京城北崇慶里,凡七世不異。爨 至昭述,稍自豐殖,為族人所望,然家法亦不隳。

李昭遘[编辑]

按《宋史李昉傳》:「昉孫昭遘,字逢吉,以蔭為將作監主 簿。楊億薦之,召試,授館閣校勘,改集賢院校理。坐失 誤落秩。未幾,復為鹽鐵判官,罷為白波發運使,遷直 史館,判三司理欠司,徙度支判官。使契丹還,降知澤 州。後復直史館,知陝州,歸為三司戶部判官,糾察在 京刑獄,累遷尚書工部郎中,歷知鳳翔、河中、晉州,遷」 管勾登聞檢院,擢天章閣待制、知滄州,徙鄭州,卒。

李冠[编辑]

按《宋史石延年傳》:「齊州歷城有李冠,舉進士不第,得 同《三禮》出身,調乾寧主簿,卒。有《東皋集》二十卷。」

李奇[编辑]

按《萬姓統譜》:奇字子正,宜春人。景祐元年登第。嘉祐 中,任職方員外郎。性慷慨,不事產業,悉以祖產分兄 弟,仍戒子孫不得追取。既卒,族人端以詩哭之,有「祖 來產業分兄弟,身後詩書遺子孫」之句。

李英[编辑]

按《萬姓統譜》:「英,高要人,為欽州推官,死儂寇之難,一 家殲於賊刃者十有三人。贈比部郎中,廟食高要。」

李東之[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子東之,字公明,曉國朝典故。獻文 召試,賜進士出身,為館閣校勘,進直集賢院,歷知邢、 漢、廬州、鳳翔府,擢侍御史知雜事,拜天章閣待制,河 北都轉運使,加龍圖閣直學士,知荊南、河陽、澶州,改 集賢院學士,判西京留司御史臺。英宗即位,富弼薦 其學行,復舊職,兼侍讀。請老,自工部尚書拜太子太」 保致仕,再遷少師。熙寧六年卒。

李肅之[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肅之,字公儀,迪弟子也。以迪蔭,監大 名府軍資庫,為御河催綱,通判澶州,擢知德州,提點 開封府界內縣鎮,夔路湖南刑獄。狄青、孫沔交薦之, 徙湖北轉運使,左遷知齊州,改江東、兩浙、河北轉運 使,進度支副使,江淮發運使。神宗初即位,以為右諫 議大夫,知瀛州,遷天章閣待制、知開封府,出知定州」, 還遷三司使,又出知永興軍、青、齊二州。元豐二年,復 知開封,為樞密都承旨,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鄆州。四 年,提舉太極觀,卒。

李承之[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子承之,字奉世,中進士第,調明州 司法參軍。郡守任情枉法,人莫敢忤,承之獨毅然力 爭之。守憚其言,嘗建免役議,王安石見而稱之。熙寧 初,以為條例司檢詳文字,改京官,檢正中書刑房,察 訪淮、浙常平農田水利差役事,加集賢校理,又察訪 陜西。時郡縣昧於奉法,斂羨餘過制,承之悉栽正其」 數。遷集賢殿修撰,擢寶文閣待制,糾察在京刑獄,出 知延州,入權三司使。蔡確治相州獄,多引朝士,承之 為帝言其險頗之狀,帝始悟。進樞密直學士,坐補吏 不當,降待制、知汝州。未幾,為陝西都轉運使,召拜給 事中、吏部侍郎,復以樞密直學士知青州,歷應天府河陽、陳鄆揚州而卒。

李及之[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及之字公達,迪弟之子。由蔭登第,通 判安肅軍。康定中,夏人犯邊,契丹復發兵。及之言契 丹以與夏人甥舅之故,特以此慰其心,姑張虛勢以 疑我,必不失誓好,願毋過虞』。已而果然。徙通判河南 府,知信州,入判刑部。嘗撰次唐史有益治體者,為《君 臣龜鑑》八十卷。」王堯臣上其書,并表其學行。韓琦亦 以館職薦之。召試,除直祕閣。歷開封府判官,知涇、晉、 陝三州,以大中大夫致仕,卒。子孝壽、孝稱。

李敏之[编辑]

按《萬姓統譜》:「敏之,字仲通,迪之後。博學好古。母疾,衣 不解帶者累月。及居喪,毀哀過甚。以蔭歷補瑞金縣 主簿。會劇賊戴小人亂,敏之平之。遷衛尉寺丞,為江 寧縣,有循吏風。」

李關[编辑]

按《尚友錄》:關,海陽人。早喪父,事母至孝,通《春秋》餘經, 諸子皆知其大略。隱居不仕,以教授郡邑子弟,貧者 助其筆札,尤精醫術,鄉人賴之,號「北源先生。」有文集。

李壽朋[编辑]

按《宋史李若谷傳》,「若谷子淑,淑子壽朋,字延老。慶曆 初,與弟復圭同試學士院,賜進士出身,判吏部南曹, 遷群牧判官,擊斷敏甚。皇城卒邏其縱游無度,出知 汝州,以饑歲營州廨勞民,降為荊門軍。歷開封府推 官、戶部判官,知鳳翔府、滄州。司馬光出使,薦其能,加 直史館,入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進戶部、鹽鐵副使。」 性疏雋任俠。奉祠西太一宮,飲酒食肉如常時,暴得 疾卒。

李復圭[编辑]

按《宋史李若谷傳》:「若谷孫復圭,字審言,通判澶州,知 滑州,徙相州、涇州,歷湖北、兩浙、淮南、河東、陝西、成都 六轉運使。熙寧初,進直龍圖閣、知慶州。夏人築壘於 其境,不犯漢地。復圭貪邊功,遣將襲擊,致士卒死傷, 邊民流離。謫保靜軍節度副使。歲餘,知光化軍,召判 吏部流內銓,知曹、蔡、滄州,還為鹽鐵副使,以集賢殿」 修撰知荊南,卒。

李陽孫[编辑]

按《萬姓統譜》:陽孫,崇仁人。慶曆初為豐州簿,官滿徒 走而歸。晏殊深器重之,贈以詩曰:「不忍與君別,憐君 仁義人。三年官滿後,依舊一家貧。」

李謹交[编辑]

按《萬姓統譜》:「謹交,成都人。幼穎異,讀書輒能暗誦,父 師怪而器之。年十四舉進士,仁宗命中黃門引入內, 賜坐,嘗進牡丹詩,官至鄂州觀察推官。」

李繼和[编辑]

按《宋史李繼和傳》:「繼和,開封人。以父任為內侍黃門, 慶曆中為河北西路承受,累遷宣慶使、文州團練使, 入內副都知,卒。子從善。」

李士燮[编辑]

按《萬姓統譜》:「士燮字和甫,初名梁,登慶曆六年第,後 改今名。為人剛正不撓,所至吏民畏愛。嘗知彬州,人 未嘗見其有笑容。仕至職方郎中。」

李覯[编辑]

按《宋史李覯傳》:「覯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人。親老,以教 授自資,學者常數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薦為試太 學助教,上《明堂定制圖》。嘉祐中,用國子監奏,召為海 門主簿,太學說書而卒。子參魯,熙寧中,詔以為郊社 齋郎。」

李憲[编辑]

按《宋史李憲傳》:「憲字子範,開封祥符人。皇祐中,補內 黃門,稍遷供奉官。神宗即位,歷永興、太原府路走馬 承受。數論邊事,為熙河經略安撫司幹當公事。按視 鄜延軍,還為入內內侍省押班,幹當皇城司。元豐中, 為涇原經略安撫制置使,進景福殿使、武信軍留後。 夏人入蘭州,憲破之,坐妄奏功狀,罷內省職事。哲宗」 立,改永興軍路副都總管、提舉崇福宮。御史中丞劉 摯論之,降宣州觀察使,又貶右千牛衛將軍、分司南 京。居陳州,卒。紹聖元年,諡忠敏。

李渤[编辑]

按《萬姓統譜》:渤,樂昌人。嘉祐初進士。世業儒,郡人尊 之,稱為夫子。嘗試南昌,作《伯夷風賦》,中魁。時有詩云: 「嶺北嘗聞夫子號,江西曾振伯夷風。」弟巖,以上書召 見,賜同進士。後渤知白州,巖知象州。

李時亮[编辑]

按《萬姓統譜》:時亮,博白人。嘉祐中舉進士,累官知廉 州,有能聲。嘗獻平邊十策及疏時政得失,神宗喜之, 累檢校散騎常侍兼御史大夫。時亮善屬文,尤長於 詩,與陶弼賡和,號《李陶集》。

李惟幾[编辑]

按《萬姓統譜》:「惟幾字幾道,河內人。嘉祐間,知海鹽。歲

薦飢,數上書請官錢貸民,濬溝洫,樹木閘,置鄉底堰
考證
民穫歲稔。後乾道中,李大汴為令,修堰閘之利,民亦

稱之。」

李參[编辑]

按《宋史李參傳》:「參字清臣,鄆州須城人。以蔭知鹽山 縣,通判定州,知荊門軍,歷知興元府,淮南、京西、陝西 轉運使。部多戍兵,苦食少,參審訂其闕,令民自隱,度 麥粟之贏,先貸以錢,俟穀熟還之官,號青苗錢。經數 年廩有羨糧。熙寧青苗法蓋萌於此。召為鹽鐵副使, 以右諫議大夫為河北都轉運使,移河東,知荊南。嘉」 祐七年,召為群牧使。治平初,加集賢院學士、知瀛州。 再遷樞密直學士、知秦州。閱歲未嘗以邊事聞。英宗 遣使問故,對曰:「將在邊,期無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貽 主憂。」以疾解邊任,判西京御史臺,起知曹、濮二州,卒。

李絢[编辑]

按《宋史李絢傳》:「絢字公素,邛州依政人。擢進士第,再 授大理評事,通判邠州。元昊犯延州,並邊皆恐邠城 陴不完,絢方攝守,即發民治城,僚吏皆謂當言上逮 報,絢不聽。帝聞之喜,還為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歷三 司度支判官,為京西轉運使。未幾,召修起居注,紏察 在京刑獄。時宰相杜衍拔知名士,寘臺省惡衍者,指」 絢為其黨,出知潤州,改太常丞,徙洪州。時五溪蠻寇 湖南,擢轉運使,帝曰:「有館職善飲酒者為誰?」輔臣未 諭,帝曰:「是往歲城邠州者,其人才可用。」輔臣以絢對, 遂除湖南轉運使。絢乘驛至邵州,戒諸部按兵毋得 動,使人諭蠻以禍福,蠻罷兵受約束。復修起居注、權 判三司鹽鐵勾院,以右正言知制誥,遷龍圖閣直學 士、起居舍人、權知開封府,改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出 知蘇州,未行,卒。

李孝基[编辑]

按《宋史李迪傳》:「迪子東之,東之子孝基,字伯始,進士 高第。晏殊、富弼薦其材任館閣,欲一見之。孝基曰:『名 器可私謁邪』?」竟不往。知汝陰雍丘縣,累官光祿卿,與 父東之同謝事,士大夫美之,以比「二疏。」

李京[编辑]

按《宋史李京傳》:「京字伯昇,趙州人。進士中第,歷平定 軍判官,冀州推官,改大理寺丞,知魏縣。奉法嚴正,徙 永昌縣,通判趙州。王拱辰薦為監察御史裏行,遷監 察御史,授右正言。數上書論事,宰相賈昌朝不悅。京 嘗屬侍御史吳鼎臣薦推直官李寔,鼎臣希昌朝意, 以告中丞高若訥。若訥為鼎臣上京簡,謫京太常博」 士、監鄂州稅,卒官。子諶,為郊社齋郎。

李璋[编辑]

按《宋史李用和傳》:「用和子璋,字公明,以章懿皇后恩, 補三班借職,積官知鄧州。坐失舉,改節振武軍,知郢 州。還朝道卒,諡曰良惠。」

李瑋[编辑]

按《宋史李用和傳》:「用和子瑋,選尚兗國公主,積官濮 州團練使,以樸陋與主不協,主還宮,瑋自安州觀察 使降建州,落駙馬都尉,知衛州。未幾,主徙封岐國,復 瑋都尉。主薨,以奉主亡狀,貶郴州團練使,陳州安置。 遇赦還京師,至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卒。」

李珣[编辑]

按《宋史李用和傳》:「用和子珣,字公粹,以蔭為閤門祗 候,累遷均州防禦使,知相州。未幾,遷相州觀察使。熙 寧中,遷宣州觀察使,知潁州。哲宗初,進泰寧軍留後, 提舉萬壽觀,復知相州,卒。」

李惟賢[编辑]

按《宋史李昭亮傳》:「昭亮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 班奉職,後為閤門祇候、通事舍人,累遷西上閤門使, 知冀州,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惟賢善宣辭令,習 朝儀,仁宗頗愛之。」

李大臨[编辑]

按《宋史李大臨傳》:「大臨,字才元,成都華陽人。登進士 第,為絳州推官,杜衍薦為國子直講,文彥博薦為祕 閣校理。仁宗嘗遣使賜館閣御書,至大臨家,大臨方 自秣馬,使者還奏,帝曰:『真廉士也』。為開封府推官。神 宗雅知其名,擢修起居注,進知制誥。會李定除御史, 宋敏求、蘇頌相繼封還詞命,次至大臨亦還之。詔諭」 數四,大臨爭不已,乃以工部郎中出知汝州。辰溪貢 丹砂,道葉縣,其二篋化為雙雉,𩰚山谷間,耕者獲之, 人疑為盜,械送於府。大臨識其異,訊得實,釋耕者。復 天章閣待制,甫七十致仕,七年而卒。大臨清整有守, 因爭李定後,名益重,世并敏求頌,稱為「熙寧三舍人」 云。

李舜舉[编辑]

按《宋史李舜舉傳》,「舜舉字公輔,開封人。世為內侍。曾 祖神福,事太宗以信謹終始。舜舉少補黃門,仁宗使 督工冶金為器,既成,有羨數,并上之。帝嘉其不欺,出 為秦鳳路走馬承受。熙寧中,歷幹當內東門、御藥院、 講筵閣、實錄院。郭逵討交州,以為廣西幹當公事。會 逵貶,亦降左藏庫副使。以文思院使進內侍押班,制置涇原兵馬,轉嘉州團練使。沈括城永樂,遣舜舉計 議,被圍急,斷衣襟作奏曰:「臣死無所恨,願朝廷勿輕 此賊。」尋以死聞,諡曰忠敏。舜舉資性安重,與人言,未 嘗及宮省事。頗覽書傳,能文辭筆札。在御藥院十四 年,神宗嘗書「李舜舉公忠奉上,恭勤檢身,始終惟一, 以安以榮」十九字賜之。

李師中[编辑]

按《宋史李師中傳》:「師中字誠之,楚丘人。父緯,為涇原 都監。夏人犯鎮戎,緯帥兵出戰,而帥司所遣別將郭 志高逗遛不進,緯坐責降。師中詣宰相辯父無罪,時 呂夷簡為相,詰問不屈,由是知名。舉進士,辟知洛川 縣。龐籍為樞密副使,薦其才,召對,轉太子中允,知敷 政縣,權主管經略司文字,提點廣西刑獄。初,邕州蕭」 注謀啟邊釁,欲以所管蠻峒酋豪往討,交阯經略使 蕭固、轉運使宋咸為所餌,合詞稱便。而師中至,邀注 難之,遂罷。會蠻猺申紹泰入追亡者害巡檢宋士堯, 注又張皇為駭,奏仁宗為之旰食。師中因劾注邀功 生事,按法當斬,於是注責泰州安置,并按,固、咸皆坐 貶,師中攝帥事。交阯耀兵於邊,聲言將入寇。師中方 宴客,飲酒自若,草《六榜》揭境上,披以其情,即日貢方 物。紹泰懼,委巢穴遁去。邊人化其德,多畫象立祠以 祀,稱為「桂州李大夫」,不敢名。還知濟、兗二州。熙寧初, 拜天章閣待制、河東都轉運使。西人入寇,以師中知 秦州。王韶築渭、涇上下兩城,師中言:「唐於西域,每得 地則建為州,其後皆陷失。大抵根本之計未實,而勤 遠略、貪土地者,未有不如此。」韶又請置市易,師中奏 阻其謀。王安石方主韶,坐以奏報反覆罪,削職知舒 州。復待制、知瀛州。又乞召司馬光、蘇軾等置左右。師 中言時政得失,又自稱薦呂惠卿,揚其語以為罔上, 遂貶和州團練副使,還右司郎中,卒。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